📖 ZKIZ Archives


新浪微博招股說明書深度解析 伊利丹_沈

http://xueqiu.com/4691977921/28251201
$新浪微博(WEIBO)$
一、公司簡介


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微博這種簡單、不對稱、分佈式的特徵使得原創內容成為了具有病毒傳播特性的對話流。

2009年8月新浪發佈」新浪微博「

2010年微博成立獨立公司

2013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投資5.85億美金,獲得了新浪微博18%的股份

2013年12月,共有超過28億的微博被發布,其中有22億篇是包含圖片,8170萬篇包含視頻,2150萬篇包含歌曲。

2013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2156萬美元,其中經營利潤119萬美元。

微博的五大特點:公開,實時,社交,信息聚合,分散傳播

上市融資用途:新浪微博計劃融資5億美金,其中的2.5億美金將用於歸還母公司新浪的借款。剩餘融資款項,將用於基礎技術及產品投資,擴大營銷及市場,運營資金及其他公司正常支出。

二、收入模式
查看原图
1、廣告及市場收入

廣告及市場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展示,有一小部分來自於2013年新引進的營銷微博模式。

廣告展示收入(Social display ad arrangements),通常按照每千次閱讀收費(CPM)或按天數收費(CPD)。

營銷微博模式(Promoted feed),通產按照CPM或者按參與度收費(Cost per Engagement,CPE)。 "參與"包含用戶點擊一個鏈接,成為粉絲,轉發微博或收藏微博。

廣告及市場收入分別佔2012年及2013年總收入的77.4%和78.8%。其中來自於手機的收入分別佔2012年,2013年廣告及市場收入的20.8%和28%。(伊利丹沈:根據新浪披露的2013年財報計算,2013年新浪微博的廣告收入佔新浪網總體廣告收入的28.2%(2012年佔12.4%),也就是說新浪微博已經成為新浪網的優質潛力資產。)
查看原图(伊利丹沈:廣告行業的第四季度一般為旺季,因為中國廣告商更傾向於在第四季度投放廣告。但由於新浪微博經營時間較短(如上圖),比較難看出很明顯的季節性。)

在2012年,PC端首次開始收取廣告費。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在手機端引入促銷微博(伊利丹沈:怪不得最近打開手機端時,經常會看到沒有關注過人的微博。)。

2、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主要為遊戲相關收入,VIP會員收入以及數據授權服務收入。其中遊戲收入為在微博遊戲平台上用戶充值或者購買道具所獲得的收入。其他收入分別佔2012年及2013年總收入的22.6%和21.2%

三、運營指標

從四年前正式開始運營,目前其中國及華人社區用戶已經覆蓋有全球190個國家。

如下兩圖所示,新浪的月活躍用戶達到了1.29億人,而日活躍用戶有6140萬人。

月活躍用戶達到了1.29億人
查看原图
日活躍用戶有6140萬人(伊利丹沈:雖然這兩個數字每月都在上升,但從環比趨勢來看,增長率已經在4-5%左右。同時,從自己切身的感受來看,目前周圍人使用微博的次數已經明顯減少,一週或一月登錄一次的大有人在,因此這數據的可信性值得商榷)
查看原图2013年12月,有70%的訪問時來自於移動設備。在2013年第四季度,有超過1.2億次的微博,客人在發佈時用手機簽到了所在位置。

手機收入約佔2013年廣告及市場收入的28%。

加V用戶超過70萬,其中包括名人,意見領袖以及其他公眾人物。

有超過40萬的企業用戶帳戶

有超過8萬的政府機構開立了微博帳戶,其關注者總數超過2.5億人。

在中國所有網名中,一二線城市網名中使用新浪微博的比例高於其他地區(伊利丹沈:使用微博的白富美,高富帥多)

目前公司共有員工2043人,其中近四分之三的為技術開發人員。
查看原图
股東分析,目前新浪持有微博77.6%的股份,阿里持有19.3%(稀釋前),曹國偉個人持有1.3%
查看原图
(伊利丹沈:微博的股東還是比較簡單的,新浪持有大部分股份,而阿里持有少數股份)

四、最近更新

2014年1月,作為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之一,微博將使用支付寶作為在線支付的方式,從而使得微博上支付更加的方便。.

五、公司分析(以下均為伊利丹沈的觀點)

1、收入模式

從收入模式來看,微博還是主要以廣告收入為主,其2013年也引入了Twitter的營銷微博的廣告模式。對於廣告來說,大量的活躍用戶是根本。因此,微博如果想繼續保持廣告收入的增長,怎樣維持住其用戶的活躍度將是最重要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線遊戲也是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博的遊戲大多都是第三方公司開發,在微博平台上投放賺錢後,微博按照比例提成。但個人感覺,騰訊的微信在遊戲上對用戶的粘性比微博要好很多。微博的遊戲主要集中在在線端,是頁游。其遊戲的社交因素也沒有微信的強,微信的遊戲好友排名可是天天用戶用戶往裡充值,分數超過好友。自有了微博開始,目前手機已經成為用戶上網的優先選擇,如果微博繼續想在遊戲上賺錢的話,怎樣利用其強大資源做好遊戲,將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第三,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業界基本都期望微博能為阿里帶來流量。那麼從實際情況來看又是怎麼樣呢?根據招股說明書附件中與阿里巴巴的商業合作合同來看,淘寶將為其在微博上展示的廣告進行付費,其付費標準是每千次展示,類似於CPM。同時有個最低限,也就是2013-2015,淘寶每年最少付給新浪微博人民幣4.25億,7.45億和11.75億。根據微博2013年的收入來看,其從阿里巴巴的收入達到了4.91億(高於4.25億),也就是說,從流量入口的角度來看,微博已經實現了阿里巴巴當時的最低要求。

2、成長驅動因素

毫無疑問的是,用戶是微博能否繼續增長的重要因素。這裡的用戶還包括企業用戶以及平台合作夥伴。2013年除阿里以外的大廣告客戶(Key Account)有350個,平均每個賬戶的年花費支出從2012年的19.5萬美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23.1萬美元。剩下的廣告收入貢獻來自於1.28萬的中小企業客戶。隨著騰訊微信各種公眾賬號的流行,以及微信生態閉環的影響,怎樣挽留住這部分大客戶以及繼續吸引中小客戶將是一個問題。

3、利潤率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季報信息來看,2013年第四季度微博已經首次實現盈利2109萬美金,這是一個好兆頭,也是得來不易的,要知道國外最大的競爭對手Twitter還在為其盈利而孜孜不倦的奮鬥著呢。
查看原图


4、阿里巴巴的合作

與阿里巴巴集團結成戰略同盟後,預計2013至2015年,阿里巴巴預計將總計給新浪微博帶來23億人民幣的廣告收入。阿里巴巴投資18%的股份,同時享有權利在上市前將其控股比例提升至30%。在行駛該權利時, 阿里巴巴可以以以下兩個價格的低者購入12%的股份:1)IPO發行價下浮15%;2)公司整體估值55億美金。

5、風險分析

伊利丹沈認為,微博最主要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幾個方面:競爭對手,謠言控制,母公司操縱利潤

1) 先說一下競爭對手:目前新浪的競爭對手有:搜狐微博,網易微博,騰訊微博,鳳凰網微博。WhatsApp, Line, Ozone,微信,手機QQ,Kakao Talk,易信,來往,豆瓣,陌陌,人人。雖然列的有那麼多,但其中真正的對手只有一個,就是騰訊的微信。目前微信已經牢牢把握住了手機端的用戶入口。當然微信和微博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一個更注重於隱私,一個更注重於開放。兩種模式和產品其實是可以互相共存互補的。但是畢竟用戶的碎片時間有限, 目前微信已經佔領了大多數個體用戶的手機,而微博目前更像是一個新聞媒體。

2) 謠言控制:前面說到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而開放也是一把雙刃劍,謠言也能在上面迅速的傳播。2012年3月31日至4月3日,為清理謠言,新浪微博以及騰訊微博就曾被迫關閉評論功能3天。但是謠言控制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其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這從網絡上對微博鋪天蓋地的指責中已經看了出來。

3) 母公司操縱利潤:新浪是微博的母公司,從人員上來看,也沒有完全獨立開來,微博的部分工作仍需要新浪來完成(這一點從微博的管理層基本就是新浪的管理層也看出來了),而新浪也會把這部分工作的費用分攤給微博。從2011年至2013年,新浪分別分攤了2660萬,4400萬,4430萬美金的成本費用給微博。同時我們看了一下費用,2012年和2013年微博的總經營費用分別為1.63億和2.46億美金。也就是說,2012年和2013年新浪分攤的成本分別佔了微博的成本的27%和18%。其比重是相當高的。內部費用分攤速來就是會計上很難去核算和審計的部分,而這部分又能直接影響微博的盈利能力。很難保證將來的某一天,某些投資機構不會拿著這個做文章來做空微博。

六、行業要點

2014年1月,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數據,2013年,所有的微博用戶同比2012年下降了9.2%。(伊利丹沈:這裡的微博包含所有微博,包含騰訊微博,網易微博,搜狐微博等,說明微博整體在下滑。而新浪微博的用戶是在上升的,由此說明,新浪微博在微博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還是逐年提高的)

CNNIC發佈的中國網絡用戶及市場滲透率
查看原图CNNIC發佈的中國手機網絡用戶數,2013年底的手機上網用戶數已經突破了5億人,是2008年的1.17億人的4倍以上。
查看原图
社交媒體網絡有兩大模式,其中以微博為代表的開放模式,以及以微信為代表的朋友圈模式。
查看原图網絡廣告市場發展預測,根據ZenithOptimedia發佈的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預計網絡廣告總收入將達到159億美金,佔所有廣告的31.6%。
查看原图
根據艾瑞諮詢的研究報告,在中國,在線品牌廣告收入將逐年降低,基於效果的廣告將會越來越多。其佔比將在2015年達到56.7%(伊利丹沈:可見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逐漸重視廣告效果而不是品牌本身,在市場產品趨於同質化的情況下,廣告投放者將越來越重視能直接帶來收入或訂單的廣告)
查看原图
在手機端,根據ZenithOptimedia發佈的研究報告,手機廣告收入仍相對於在線廣告市場來說很小,但每年的增長卻很快,達到了82.6%的年化增長。
查看原图
七、估值

新浪目前的市值為43億美金,理論上來說,作為子公司,微博的估值是應該小於新浪的估值的。但是根據與阿里巴巴簽訂的合作協議來看,阿里當時認為微博的估值可能會突破55億美金。因此最終上市的估值很可能在30億-55億美金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437

途牛招股說明書詳細摘要 伊利丹_沈

http://xueqiu.com/4691977921/28636274
更多內容請訂閱公眾號「美股財報」

途牛於4月4日週五發佈了招股說明書,以下為新鮮出爐的簡介

一、公司簡介

途牛旅遊網創立於2006年10月,以「讓旅遊更簡單」為使命。自2007年開始提供線上旅遊預訂服務。

CEO於敦德,80後、數學系出身、喜歡旅遊、熱愛互聯網,25歲便跟與人合作創辦了途牛網,賣起了旅遊路線,「只做旅遊路線預訂,做深做透就是一種成功。」目前持有途牛股數10.9%。

二、融資規模

計劃在納斯達克市場募資1.2億美金。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擴大市場,增加產品,加強技術投入及潛在的投資機會(目前還尚未明確)。

三、主要經營數據

1、有超過3000家的旅遊供應商,覆蓋全球70個國家

2、團隊游產品超過10萬個,自由行產品超過10萬個,機票覆蓋1000個國內外主要旅遊目的地。

3、核心業務是海外旅遊業務,其交易額佔途牛總交易額的70%

4、目前擁有產品點評85萬個,有超過2萬個的旅遊故事

5、呼叫中心在南京,在中國的15個城市有區域服務中心,有超過400個的旅遊顧問和100名客服代表

6、銷售的產品數從2012年的85萬個上升到2013年的128萬個

7、對於旅遊供應商使用N-Booking系統。

8、2014年第一季度,通過手機下的訂單佔總訂單的20%

9、馬爾代夫是途牛的主打產品,2013年通過途牛預訂的馬爾代夫產品佔中國去馬爾代夫總量的10.9%

10、有7000個歐洲產品,覆蓋25個歐洲國家。

11、目前有300個技術人員,主要負責網站開發運營,手機,搜索引擎,數據分析以及供應商系統。

12、公司總部在南京,總部員工有1333人,其他分公司有員工82人。
查看原圖13、股權分佈
查看原圖

四、收入情況

查看原圖
途牛2013年收入較2012年收入增長75%,達到了19.5億人民幣,毛利率也從2012年的3.5%增加到了6.2%,2013年毛利達到了1.2億人民幣(伊利丹沈:攜程2013年全年的旅遊收入為9.36億人民幣,但是攜程是以佣金記為收入,也就是參照途牛的毛利,從這個來看,途牛的收入規模約佔攜程的12.8%)

從下面披露的數據來看,在途牛上預訂的客人,團隊游(除當地游)的平均消費在4500元左右,自由行的平均消費在5100元左右(伊利丹沈:當地游的消費和團隊游均成上升趨勢,自由行平均消費在下降)

查看原圖
伊利丹沈:途牛的團隊游是按照Gross記收入(不扣除供應商成本)的,而自由行是按照扣除成本後的佣金記為收入,因此從利潤表上看的比例會有所失調,按照其Gross Booking還原後來看,2013年其團隊游佔總收入的54%,自由行佔37%。同時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2013年當地游和自由行的增長速度均明顯大於團隊游,其佔比也相應的提高了。

查看原圖
五、利潤情況

伊利丹沈: 目前途牛仍處在虧損狀態,每年虧損約1億人民幣,除了銷售費用和收入有較大直接關係以外,其他開發成本和管理費用較為穩定。銷售費用約佔總收入的6%左右。如果2014年毛利的增長仍能保持目前的增速的話,將有望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盈利。


查看原圖
同時伊利丹還發現,雖然途牛手握4.3億的現金和3.3億人民幣的短期投資,但其資金大部分來自於客戶的預付款以及未結算的供應商款,將其流動資產扣除流動負債以後,僅有2.8億人民幣的運營資本,按照其目前的虧損情況,無法支撐其大規模的業務擴展,也許這也是途牛急於上市的原因。

查看原圖
六、市場情況

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2013-2016年在線團隊游交易額的年複合增長率在35.6%左右。其中途牛是目前在線團隊游規模最大的公司。

同時在線預訂仍只佔據中國的休閒旅遊市場中很小的份額(7.7%),預計該比例在2016年將達到13.2%。而中國整體休閒旅遊市場將在2016年達到5730億元。

下圖為中國休閒旅遊市場預計年增長圖

查看原圖
下圖為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的預計增長圖(伊利丹沈: 從圖中看,2013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有303億交易額,而途牛2013年交易額為30億元,約佔整個市場的10%。)

查看原圖
七、估值

2013年9月,途牛宣佈完成了最新的D輪融資,這輪融資主要由淡馬錫和DCM領投 ,當時融資金額為6000萬美金,根據途牛此次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股權比例來看,D輪股票約佔總股數的20%。可見在2013年9月,途牛的估值在6000/20%=3億美金左右。

查看原圖
由於現在距離2013年9月也比較短(僅半年),同時考慮到其規模,估計上市後市值在5-10億美金左右

攜程目前的估值在60億美金左右,旅遊業務收入約佔總收入的16%,按此比例估計其旅遊市值約在10億美金左右,考慮到途牛的旅遊收入僅佔攜程旅遊收入的13%,從業務形態上也沒有明顯的差別,10億美金的估值對於途牛來說已經是很高的了。

註:以上估值僅代表伊利丹沈的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28

阿里巴巴招股說明書詳解(5000字乾貨) 伊利丹_沈

http://xueqiu.com/4691977921/29293966
更多內容請訂閱公眾號「美股財報」

阿里巴巴這個BAT大鱷終於還是來了,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家招股說明書裡都披露了些什麼。先吐個槽,伊利丹沈也算看了不少的招股書了,相比起來,阿里家的乾貨是最多的,因此這篇字數是其他的招股書的2-3倍。

一、公司簡介


查看原图
阿里巴巴是做什麼的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很知道。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此次阿里巴巴上市擬融資金額為10億美金,遠小於前一陣子市場普遍猜測的百億美金以上的融資規模。市場普遍認為這只是第一搞比較保守的規模,在後幾搞的招股說明書修正稿中,會大幅提高此融資金額。

上市範圍內的主要業務:

淘寶網,天貓,聚划算,B2B業務(Alibaba.com, 1688.com),阿里云,Ali express(國外客人買國內的東西)(伊利丹沈:從上市範圍我們可以看到,阿里並沒有把另一個很大體量的支付寶放進上市範圍內,因此我們不排除以後支付寶單獨上市的可能性。同樣阿里媽媽也不在上市範圍內)

與其他大多數中國公司不同,阿里巴巴的財年為每年的3月31日。而不是普遍採用的12月31日。

查看原图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兼顧了從B2B2C的整個環節。

二、收入模式

查看原图
1、中國零售收入(淘寶,天貓,聚划算)

2013年1-9月,中國零售收入達到了334.6億人民幣,站所有收入的82.7%,同比增長了65.5%(伊利丹沈:阿里家的財務年度是3月31日截止,在中國不行,但是在美國會計準則下是允許自定義會計年度的。說實話,伊利丹個人不大喜歡這種與眾不同的財務年度,無論是平時記賬或者分析師做橫向企業之間的比較,都會很麻煩。當然也有優點,由於阿里家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年底諸如雙十一等,錯過旺季使得他家能夠更從容的編制財務報表)

1)、Online Marketing services:

a) P4P收入(Pay-for-performance): 在淘寶搜索頁的競價排名,按照CPC計費

b) 展示廣告(Display marketing):按照固定價格或CPM收取廣告展示費用

c) 淘寶客項目Taobaoke program:按照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向淘寶和天貓的賣家收取佣金

(伊利丹沈:簡單介紹一下淘寶客,淘寶客的推廣是一種按成交計費的推廣模式,淘寶客只要從淘寶客推廣專區獲取商品代碼,任何買家(包括您自己)經過您的推廣(鏈接、個人網站,博客或者社區發的帖子)進入淘寶賣家店舖完成購買後,就可得到由賣家支付的佣金。簡單的說,淘寶客就是指幫助賣家推廣商品並獲取佣金的人。)

d)  Placement services,賣家購買聚划算的促銷頁面費用

2)、交易佣金 Commissions on Transactions

天貓和聚划算的賣家,對於通過支付寶的每一筆交易,需要支付交易額的0.5%-5%不等的佣金。




3)、店舖費用Storefront fees

對於淘寶旺鋪,每月收取固定費用,同時店舖軟件業提供收費工具以幫助店舖升級

天貓,淘寶及聚划算的收費模式總結如下:

查看原图
2、國內批發商收入(1688.com):

2013年1-9月,國內批發商收入達到了17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的4.2%,同比基本持平(伊利丹沈:這一塊業務基本不增長,還甚至是負增長。

1)會員費收入以及增值服務收入

2)  在線推廣收入:包括P4P收入以及關鍵字競價

3、國際商業零售(Aliexpress)

按照通過支付寶交易的交易額的5%收取佣金。2013年1-9月,國際零售收入為6.53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的1.6%,同比增長147%,買家主要來自於俄羅斯,美國,巴西。(伊利丹沈:增長率很高,但由於基礎較低,因此絕對數也不高。按照5%佣金倒算,整個國際零售9個月的交易額為130億人民幣,相比阿里集團萬億多的總交易額來說,還是佔比非常小的。)

4、國際商業批發(Alibaba.com)

這是阿里最早開始,也是在香港曾經上市過的板塊了,2013年1-9月,收入達到了29億,是僅次於國內零售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佔總收入比的7.2%,同比增長1.7%(伊利丹沈:增長慢是這個B2B業務的主要問題,據從側面瞭解,前一陣子阿里內部對於該板塊的人事變動也是比較頻繁的)

1)  會員費收入以及增值服務收入

2)  在線推廣收入:包括P4P收入以及關鍵字競價

5、云計算以及互聯網基礎架構

主要通過按時或按使用計費獲得收入,包括彈性云端運算(elastic computing),數據庫服務,大型計算服務等。2013年1-9月,收入達到了5.6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的1.4%,同比增長15.7%.

6、其他諸如微金融等

2013年1-9月,其他收入達到了11.9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的2.9%,同比增長率是所有收入中最高的,達到了275%(伊利丹沈:其他收入主要來自於為小賣家提供的微金融服務收入,沒想到增長率那麼高,收入從絕對值上來說也很大。同為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諾亞財富NYSE:NOAH,其2013年全年的收入為2.7億人民幣,雖然業務模式和種類不大相同,但從收入的比例可以發現,阿里的一些小業務,獨立來看,體量已經很大了

伊利丹沈:縱觀阿里的這幾項業務板塊,即使分開來看,一些所謂的"小收入板塊"拿出來和其他中概股相比也不一定遜色,合併起來則體量更為驚人了。

三、運營數據


年度交易額達到1.5萬億人民幣(伊利丹沈:京東2013年的交易額GMV為1255億人民幣,從金額上來比的話,阿里有超過10個京東那麼大了。不過由於阿里把B2B和淘寶業務都放在上市範圍內,不排除有部分的交易額被重複計算,即B2B2C的這一塊

每年有超過113億張訂單

2.31億活躍消費者,平均每人每年有49張訂單,2012年平均為39單,2011年為33單(伊利丹沈:伊利丹表示給大家拖後腿了。。。

查看原图
800萬的活躍賣家

2013年手機交易額為370億美金,佔總銷售額的19.7%,2012年該比例為7.4%。

查看原图
1.36億月度手機活躍用戶

手機零售業佔市場的76.2%

佔有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8%的股份,菜鳥網絡運營著中央物流系統平台,用於協調和配送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人員超過95萬人。

超過98萬的云計算用戶

支付寶全年付款額超過5190億美金(伊利丹沈:約為阿里交易額的兩倍,看來其他通過支付寶的付款渠道也不少啊

2013年,阿里手機端的交易額,佔中國所有手機交易額的76.2%(伊利丹沈:這算壟斷麼:))

2013年雙十一當天處理1.56億包裹,日均處理包裹1370萬個。當天銷售額有58億美金,2.54億訂單。

淘寶模特數量超過40000人

支付寶是主要支付手段,約有78.6%的交易額的支付是使用支付寶完成的

持股比例,軟銀目前持有34.4%的股份,第二位是雅虎有22.6%,馬云擁有8.9%的股份

查看原图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阿里共有全職員工20884名,其中工程師及數據分析人員有7306人。

查看原图
各項數據大彙總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四、湖畔合夥人制度

之前鬧得火熱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這次也在招股書中詳細披露了:

1999年公司的創始人們在馬云的公寓內創業,大家都有著一股合夥人的精神。2010年7月,公司確定將這種精神具體形成為合夥人制度,名為「湖畔合夥人」,這是以當時馬云的公寓所在社區名字「湖畔花園」命名的。

目前阿里巴巴共有28名合夥人,其中的22人來自於公司管理層,6人來自關聯或附屬公司的管理層。

對於合夥人的要求:

新合夥人入會時,需要取得原來所有合夥人75%的同意才行,所有合夥人為一人一票的原則。

合夥人對內對外是公司文化,遠景,價值的傳教士。

每名合夥人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權

合夥人擁有獨家權利任命董事會人選。

五、最近投資併購事項

(伊利丹沈:先吐槽個,阿里投的公司太多,不得不先分門歸類來把被投資的公司先理清楚)


1、移動相關投資

1) UC瀏覽器,中國領先的手機瀏覽器開發商,通過截止到2014年4月的多輪投資,目前阿里集團持有UC66%的股份

2) 新浪微博(上市公司,NASDAQ:SINA,目前市值在32億美金),2013年4月與新浪微博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使用了5.86億美金購買了18%的股份,2014年4月,在微博IPO時,行駛了2013年的期權,以4.49億美金將對新浪的持有比例提升至了30%。(伊利丹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曾經寫的新浪微博的分析文章,裡面有詳細的與阿里的關係)

3)Tango, 美國社交手機應用,大部分的用戶為美國人。2014年3月,阿里完成了對Tango的20%的投資,總規模在2億美金。2014年4月,阿里追加投資1700萬美金,用以繼續維持20%的持股權。(伊利丹沈:這應該是阿里對其國際業務的一個戰略佈局)

2、O2O

1)高德地圖,中國領先的地圖服務提供商(上市公司,NASDAQ:AMAP,目前市值在14億美金左右)。2013年5月,阿里用2.94億美金投資了28%的高德股份。2014年2月,阿里向高德提出收購建議書—阿里巴巴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此次交易將涉及總現金額約11億美元。該項收購尚在進行中。

2)銀泰商業(香港上市公司,1833.hk,目前市值在160億港幣左右)。2014年3月,阿里宣佈投資16.6億港幣投資9.9%的股份,同時使用37億港幣購買銀泰的可轉債。兩項合計可以獲得銀泰26%的股份。同時,阿里將於銀泰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阿里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用來開發中國的O2O商場,門店及超市。目前該項交易尚待銀泰董事會,以及香港證監會的批准中

3、數字媒體Digital Media

1) 優酷土豆,中國領先的互聯網視頻內容提供商(上市公司,NYSE:YOKU,目前市值在34億美金左右)。2014年4月,投資10.9億美金以獲得優酷16.5%的股份,目前交易尚待審批。預期交易完成後,阿里可以指派一個董事。

2) 中國文化傳播,電影電視製作商(香港上市公司,1060.hk,目前市值在140億港幣左右)。2014年3月,作為阿里數字化媒體戰略的一部分,將以62.44億港幣收購中國文化傳播的股份,預計收購後可以控股60%。目前交易尚在進行中。

3) 華數傳媒,主營中國數字化傳媒的宣傳與分銷(深交所上市公司,SHE:000156,目前市值在307億人民幣左右)。收購金額65億人民幣,以期能獲得華數傳媒的少數股東權益。(伊利丹沈:由於受國內監管限制,該筆投資將以創始人Simon Xie 借款的形式來操作。)該交易尚在進行中。

4、品類拓展

中信21世紀,主要業務包括為中國醫藥產品提供產品識別、鑑定及追縱系統("PIATS")、系統集成及軟件開發(香港上市公司,0241.hk)。2014年4月,完成了對中信21世紀38%的股份的收購,共支付了9.32億港幣。

5、物流

1)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公司。2013年5月,阿里與其他合夥人一起創立了菜鳥網絡,阿里持有菜鳥的48%的股份,並會認購菜鳥50億人民幣註冊資本中的24億。目前已經支付了16.8億,其餘款項會在2015年5月前支付完畢。

2) 海爾電器,(香港上市公司,1169.hk)。2014年3月,為了給購買電器用品的用戶提供更好的安裝及運送服務,阿里投資了2%的海爾的股份,同時認購了海爾旗下主要負責中國物流的公司的9.9%的股權。同時購買了可轉債,如果形式可轉債,則對於海爾物流的控股比例將會上升至24%。整體收購額度在28.2億港幣。

六、盈利能力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伊利丹沈: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的收入基本上每季度是保持上升趨勢的,一般Q4為旺季,Q1,Q2略淡。而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都是很比較平穩的在40-50%之間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了。2013年1-9月,阿里一共產生收入404億,淨利潤能夠達到175億,相當恐怖的數字了,比起現在很多互聯網上市公司,收入很好看,但還是處在虧損狀態,更有一些公司收入一直保持高增長,但虧損增長的更快。2012年Q3的虧損主要是受那陣子和雅虎的事情,產生了約35億的一次性補償款費用。

七、市場情況


1、消費結構的不同

中國人實物消費約佔GDP的36.5%,遠低於美國的66.8%的比例,消費增長空間大

查看原图
2、消費能力的增長

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將會以8.6%的比例繼續增長到2016年,屆時整個市場規模預計可以達到27.1萬億人民幣

查看原图
3、更多的網民會網上消費

目前中國有6.18億網名,其中有3.02億人參與網上購物,

2013年在線消費約佔中國整體消費的7.9%,根據艾瑞諮詢報告,2013-2016年,在線消費年增長將達到27.2%,而且,目前中國在線消費的用戶佔所有網民的比重相

中國人的消費習慣:

較於其他發達國家來說還是比較少的。

Online shopping penetration comparison

(Online shoppers as % of total Internet user population, 2013)

查看原图
4、中國人的消費習慣:

Breakdown of consumption in China

(% to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China, 2013)

查看原图
八、BAT財務大比較

隨著阿里巴巴的招股說明書的公開,這下BAT三家的資料基本都全了(除了支付寶的資料尚未得知)。

伊利丹沈彙總了三家2013年的財報信息,從收入,淨利潤,現金三個層面比較了下面三個公司(注,阿里的財務年度與其他兩家不同,為了可比性,這裡的利潤數據是拿其2013年Q1-Q4數據加總而得,並非其披露的2013年財年利潤)

查看原图
伊利丹沈綜合比較下來看,百度在財務維度上屬於三家最弱的,阿里最強,手握超過500億的現金儲備,而且阿里的數據還是不包含支付寶這一塊的。具體各項數據比較請見下表: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647

百度2013年報及2014一季度財報解讀 伊利丹_沈

http://xueqiu.com/4691977921/29581107
一、公司簡介

百度(Nasdaq簡稱: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致力於向人們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信息獲取方式。「百度」二字源於中國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詞句「眾裡尋他千百度」,象徵著百度對中文信息檢索技術的執著追求。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二、收入模式

百度的主要來自於其點擊收入,即P4P收入(Pay for performance)。(伊利丹沈:圈內的一句話很好的涵蓋了百度收入的來源:萬惡的競價搜索。廣告投放客戶必須要和其他客戶競價,才能獲得更好的位置,而百度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收入2013年較2012年同比增長43.2%,達到了319億人民幣,這主要是由於2013年付費投放客戶數從2012年的59.6萬上升到了2013年的75.3萬,上升26%。與此同時,平均每客戶的收入從3.7萬元上升到了4.2萬元,上升13%。

2009-2013年復合總收入和淨收入的增長率分別達到了63.7%和63.1%。(伊利丹沈:對於一家體量那麼大的公司來說,能繼續保持收入那麼高的增長很不易,但隨著手機的普及,怎樣在移動端上繼續保持好自己的優勢地位,對於百度來說是一個大難題。

三、運營指標

按照2013年Q4的平均日訪問量和PV來看,百度是中國最大的網站,世界第五大網站。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2013年總共獲得了中國互聯網81.6%的搜索流量份額(伊利丹沈:赤果果的壟斷。。。)

2013年擁有75.3萬的廣告投放客戶。最大的五個產業的客戶貢獻了54%的廣告收入。

2013年5月推出了新的報價系統,用以改善客戶在PC和手機端上的Bidding報價體驗。

2013年第四季度來自於手機的收入超過總收入的20%

2013年有收入貢獻的百度聯盟成員較上一年減少了14.4%,這主要是由於百度為了提高流量質量而造成的。

2013年員工人數達到了3.2萬人(2012:2.1萬,2011:1.6萬)。其中技術開發和銷售人員基本各佔半壁江山。從區域來看大多數員工集中在北京(伊利丹沈:位於海外的員工人數僅96人,可見百度基本就專注耕耘國內市場了)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從股權結構上來看,李彥宏通過其自己以及個人旗下公司,共同持有百度15.9%的股份。





四、主要投資歷史


1、公司收購


2011年7月,百度成為去哪兒的控股股東。2013年11月1日,去哪兒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支付的對價共計3億美金,收購後持有去哪兒62.01%的股份。

2012年11月,百度獲得了愛奇藝的控制股權。2013年5月,百度以3.7億美金收購了PPStream,並將其與愛奇藝合併。根據艾瑞諮詢報告,新的愛奇藝平台在2013年成為了中國手機用戶最大的在線視頻平台。

2013年10月,收購了91網龍的100%股份。支付對價1.85億美金。(伊利丹沈:市場普遍覺得百度這筆交易是買貴了。。。

2013年10月,以1.6億美金從人人手上收購了59%糯米網的股份,2014年2月,百度受夠了糯米剩餘的股份。糯米主要經營團購產品。

2、房地產投資,造樓

2011年12月,開始在深圳建造百度中國南部的國際中心。支付土地款1.29億,造樓支出預計1.09億。預計於2016年底完工。

2012年8月,在北京開始建造百度科技公園。支付土地款4.44億人民幣,建造支出預計1.73億。預計於1015年完工。

2012年9月,開始建造山西云計算中心,該中心將作為北部中國的數據中心。支付土地款7150萬人民幣,建造支出預計3.31億元,預計於2017年完工。

目前在北京花了2.20億人民幣獲得了3個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將用來建造北京云計算中心。目前建造項目仍在規劃中。

伊利丹沈:有錢就是好,手握380多億的現金,百度造起樓來,手筆比很多房地產公司都要大

五、財務分析

1、收入,經營利潤,淨利分析


查看原圖
收入2013年較2012年同比增長43.2%,達到了319億人民幣,這主要是由於2013年付費投放客戶數從2012年的59.6萬上升到了2013年的75.3萬,上升26%。與此同時,平均每客戶的收入從3.7萬元上升到了4.2萬元,上升13%。伊利丹沈:用股票術語來說,就是量價齊升,客戶數和平均客戶收入都在大幅上升,是利好的。2014年1季度,其收入同比增長的比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9.1%。

同時,伊利丹沈注意到雖然收入是在答覆上升,但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基本都在原地踏步,那賺到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度娘家的成本費用分析。

2、成本費用分析

查看原圖
伊利丹沈: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度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佔總收入的比都在上升。從絕對值上來看,這兩項費用合計從2011-2013年每年都以近乎翻倍的速度在增長,2013年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合計達到了51.7億元(2012年為25億元)。其中增長最厲害的費用是市場費用,2012年市場推廣費用為6.5億人民幣,而2013年,該費用增長了226%,增至了21億人民幣,這是由於百度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在推廣其移動產品上,2014年1季度,百度繼續在手機產品上大幅投入,使得銷售管理費用佔收入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到了21.2%。除此之外,人力成本也隨著人數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從2012年的12億人民幣增長到了2013年的19億。

作為中國頂尖的互聯網企業,研發支出必然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2013年該趨勢更加明顯,研發費用大幅增長78%,從2012年的23億元增加到了41億元,佔收入比提高到了12.9%。2014年1季度,隨著研發人員的繼續增加,其研發支出佔收入的比例進一步提升至了13.4%。

作為最大頭的主營業務成本,2013年其直接佔到了收入的35.9%。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其成本構成。

3、主營業務成本分析

查看原圖
伊利丹沈:主營業務成本這幾年增長的也很驚人,其成本佔收入比從2011年的26.9%增長到了2013年的35.9%,2014年1季度更是增加到了40.4%。將成本分拆後我們發現,百度的成本增加主要是來自於流量獲得成本和寬帶成本的增加。流量獲得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於百度聯盟成員導入的流量增加(主要為上下文廣告和hao123促銷的影響),對於這部分流量,百度需要支付給百度聯盟成員流量費。寬帶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百度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訪問量,而做的帶寬基礎建設擴充,以及為了愛奇藝視頻訪問的需要而做的擴充。

六、BAT財務大比較


隨著阿里巴巴的招股說明書的公開,這下BAT三家的資料基本都全了(除了支付寶的資料尚未得知)。

伊利丹沈彙總了三家2013年的財報信息,從收入,淨利潤,現金三個層面比較了下面三個公司(注,阿里的財務年度與其他兩家不同,為了可比性,這裡的利潤數據是拿其2013年Q1-Q4數據加總而得,並非其披露的2013年財年利潤)

查看原圖
伊利丹沈綜合比較下來看,百度在財務維度上屬於三家最弱的,阿里最強,手握超過500億的現金儲備,而且阿里的數據還是不包含支付寶這一塊的。具體各項數據比較請見下表: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24

馬云投資伊利牧場開養奶牛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797
i黑馬:中國的牧場成為各路資本熱捧之地。其實,中國的原奶市場爭奪一直異常激烈。就在今年2月,光明乳業宣佈引進亞太知名私募投資基金RRJCapital作為戰略投資者,RRJ將以現金方式向荷斯坦牧業增資相當於15.25億人民幣的美元。增資完成後,RRJ將持有合資公司45%的股權。而在2013年9月,私募巨頭KKR宣佈,聯合鼎暉投資與現代牧業將在中國合資建造兩個大型乳業牧場,投資總額約1.4億美元。

「中國乳製品市場吸引各路資本進入,都認為未來中國乳品市場還會有爆髮式成長,奶源就成為競爭的核心」,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點評道,從馬云旗下的基金投資伊利來看,馬云看好國內乳品市場發展,以及伊利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雄厚基礎。
 

7月4日消息,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聯合發起的云鋒基金,以及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將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以獲得60%的股權,伊利則持有增資完成後畜牧公司的40%股權。

據瞭解,云鋒基金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是馬云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公司名稱也是各取兩位創始人的名。

伊利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將持續長遠地提高公司原奶供應保障體系能力,加大牧場建設力度,擴展和優化奶源基地佈局並化解牧場投資資金需求不斷放大的壓力,集中資源於主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中國乳製品市場吸引各路資本進入,都認為未來中國乳品市場還會有爆髮式成長,奶源就成為競爭的核心。從馬云旗下的基金投資伊利來看,馬云看好國內乳品市場發展,以及伊利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雄厚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70

進口奶真的檔不住了?$伊利股份(SH600887)$ 瘋狂_de_石頭

來源: http://xueqiu.com/4080074145/32207329

乳畜業、乳業、乳制品。這三個詞中,乳畜業大家一看就是知道是偏重畜牧養殖,乳制品則是偏向食品制造,而乳業是大家使用頻率最高,但是卻查不到任何權威性概念的一個詞,也就是因為有這個詞,把絕大多數人把整個與奶有關的公司全部劃在了一起,在我看來,乳業這個詞根本就是一個混淆性極強的詞匯,其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統稱,是乳這個產業鏈從頭至尾。翻看了許多乳業公司,有的是乳畜業為大頭的公司,有些是乳制品為大頭的公司,這就造成了群眾的根本性認知錯誤,認為國外的低價奶來了之後,全中國的乳業都將遭受巨大打擊,也就有了進口奶沖擊會影響伊利、蒙牛等公司的說法。

現在,先列出一般研報分析認為的影響不大的幾點原因:
1.進口常溫奶保質期一般為9~12個月左右,通關時間需要2個月左右,到上架之後,新鮮度沒有任何優勢。
2.目前進口常溫奶在傳統渠道利潤率偏低,可持續性不強,電商渠道只有在促銷的時候才有客觀銷量,利潤率也偏低。
3.進口常溫奶品牌效應差,品牌種類多,價格戰嚴重,一旦有公司形成一定規模開始要利潤,價格會有明顯升幅。
4.進口常溫奶占整個乳制品消費量的比例非常低,僅僅是一種補充而非替換性需求。

然後,再列出一般機構認為的影響較大的幾點原因:
1.進口常溫奶品質有保障,價格目前與國產奶相差無幾,國人崇洋媚外心里會讓國人優先購買進口常溫奶。
2.進口常溫奶增長速度異常迅猛,和08年時候的進口奶粉有相似之處。嚴重威脅國產奶的生存空間。
3.進口常溫奶觸網最為積極,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渠道沒有任何意義,進口奶也會因電商銷量越來越大。
4.2015年國外配額制放開,原奶產量會大幅增加,會大規模傾銷給中國,造成中國本國乳業的危機。

這幾條都已經被投資者爭論爛了,我在這里也不想再做過多的糾纏。下面我重點說明一下低價進口牛奶進來後受影響的到底是什麽?

在我看來,受沖擊最大的其實是原奶,也就是乳畜業,更進一步說,就是奶農,伊利、蒙牛、光明等這些乳業公司,說白了其實基本是一個乳制品公司,大部分的原奶其實是從奶站收購而來,價格也基本上是隨行就市,收的量基本上是各個公司自己控制。

首先我們可以推理一下乳畜業始遭受低價進口奶沖擊後的演變邏輯:
1.低價進口奶大量傾銷進入中國;
2.國產高端白奶開始不好賣了;
3.國內乳制品廠商降低國內高端原奶收購量;
4.國內原奶價格開始下滑,特別是高端白奶;
5.奶農無利可圖,開始殺牛,奶價下行遭遇抵抗,進口奶更加顯得便宜,銷量持續停止增長,如此惡性循環。

相信這個邏輯毋庸置疑,我也十分認可,相信大家也應該非常認同,但是這和伊利、蒙牛等公司有關系麽?這分明就是乳畜業的血淚史啊[虧大了]

下面我再來推理一下乳制品公司(拿伊利作為例子)遭受低價進口奶沖擊後的演變邏輯:
1.低價進口奶大量傾銷進入中國;
2.國產白奶特別是高端白奶在一二線城市銷售出現下滑;
3.高端白奶重心移至三四五線城市,保證總量的基本穩定,並且加大促銷力度,為了維持產品的銷售額,單品凈利率出現明顯下滑;普通白奶由於進口和高端白奶的擠占供應量也隨之停止增長;
4.其它乳類衍生品QQ星,舒化奶,谷粒多,伊利雪糕、奶粉等,大舉進口低價奶粉進行生產,由於受到的威脅較少,凈利率出現明顯上升,銷量保持正常增速;
5.當發現進口常溫品確實勢不可擋之後,大旗一揮,大舉進口常溫奶進行線下渠道銷售,全面替換高端白奶的堆頭位置(只是堆頭換個產品,廣告換個產品),高端白奶的銷量和利潤出現大範圍下滑,進口常溫奶進行彌補。
6.國產原奶幾乎只有普通白奶使用,滿足最低消費需求。

下面我們來做一下大致測算
按伊利2013年年報來統計,伊利金典銷售額25~30億,液態奶收入371億,高端液態奶按40%比例計算,收入148.4億,金典占高端液態奶的比例大約為20%左右,而冷飲+奶粉收入為97.54億,國產奶粉已經被進口奶粉沖擊的七零八落,再次放大的沖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冷飲的沖擊基本為0,因此遭受沖擊的部分主要為金典+普通白奶,銷售額占比大約52%,利潤占比大概為10~20%左右。

在不考慮伊利大舉進口常溫奶來進行線下銷售的情況下,金典就算腰斬,其它高端液體乳繼續保持10%左右增速,伊利的高端產品收入增速依然可以維持正增長!再加上超低價格的進口乳粉,其它80%的高端液態奶以及全部的冷飲、奶粉產品的凈利率會出現明顯上升!

這才是乳制品公司和乳畜業公司的本質區別,因為其根本不是一個賣奶的公司了,而是幾乎是賣休閑飲品的公司了,其賺錢的產品——味可滋、優酸乳、QQ星、谷粒多、伊利雪糕、安慕希等,哪里還是單純的奶?進口奶能沖擊這些“奶”麽?

目前的中國機構,絕大多數分不清乳畜業,乳制品和乳業的區別,而是簡單的把伊利、蒙牛這類公司按乳業進行分析,放大乳業中乳畜業的風險,忽略乳制品行業甚至是休閑飲品行業的穩定性。僅僅一水之隔的香港,國際機構給予乳畜業的估值常年沒有超過15PE的,而給予乳制品的蒙牛常年維持30PE左右,就知道國際機構的分類和態度。

PS:1.伊利把60%的伊利牧業賣給馬雲,高明的很,明年開始畜牧業寒流不斷。
      2. 蒙牛收購現代牧業,不太明智,為了特倫蘇下了血本,但是明年開始特侖蘇和現代牧業都將正面遭受進口常溫奶的沖擊。
      3.金典明年開始確實會十分難受,管理層應該適當對費用進行調整,重點扶持安慕希、味可滋等和進口1L常溫奶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大笑]
      4.光明沒有一個產品受到進口常溫奶的沖擊,股價接近腰斬,我個人認為拿進口常溫奶說事的人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邏輯是否完全正確。
      5.奶粉業目前被國家整的亂七八糟,伊利底子確實厚實,但是未來不報太大希望。

@不明真相的群眾 @不明覺厲的小夥伴 @雷公資本 @徒步十公里 @價值at風險 @天天靜心課 @掘金王 @晉春雷 @O_Livia @閑來一坐s話投資 @舍得 @定位理論做投資 @影武者 @二線牛牛 @i投資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43

伊利、蒙牛入圍全球乳企20強 並購或成推動排名增長的捷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124.html

伊利、蒙牛入圍全球乳企20強 並購或成推動排名增長的捷徑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7-31 11:04:00

“在未來幾年中,我們預見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上的上升會放緩,除非通過國內/海外並購活動達到快速增長。”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指出。

7月30日,荷蘭合作銀行發布了2015全球乳業20強,中國有伊利、蒙牛兩家企業入圍,分別排名第10、11位。“雖然全球二十大乳制品公司的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排名的變化反映了12個月來行業內發生的變動”,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全球乳制品戰略分析師Tim Hunt說。荷蘭合作銀行還指出,隨著中國乳制品銷量增長放緩,中國乳企排名增長也將放緩。

全球乳企20強排名顯示,雀巢仍然位居首位; 拉克塔利斯首次領先達能,排於第二位;美國奶農(DFA)躋身前五名。中國乳企伊利排名與去年相當,依舊是第十名,而蒙牛排名則連續上升了三位,居第11名。蒙牛方面認為,蒙牛在國際化、數字化、品牌年輕化方面的戰略布局是排名增長的主要原因。去年以來,蒙牛與法國達能、丹麥Arla、美國白波等國際乳業巨頭加速合作,推動了蒙牛業績增長。

荷蘭合作銀行指出,匯率變動影響了公司排名,同時也突顯了經濟疲軟,以及許多新興市場的乳制品公司短期增長較緩慢的現象。另外,中國和美國公司的購買力需進一步提高。

在提到中國乳企排名情況,荷蘭合作銀行指出,過去10年,中國乳企蒙牛和伊利在排行榜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種增長在同行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主要是通過公司的自身業務增長實現的。

不過,中國乳企排名的增長前景並不樂觀。面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中國乳制品企業如果想繼續過去10年來在排行榜上的成績,則需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

荷蘭合作銀行指出,目前中國的乳業公司正面臨新的問題,逐漸放緩的經濟增長,成熟的產品缺乏巨大的銷量和貿易的增長空間。國內乳制品銷量的價值增長將比過去10年大大減緩。“在未來幾年中,我們預見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上的上升會放緩,除非通過國內/海外並購活動達到快速增長。”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指出。

事實上,去年伊利首次進入全球乳企十強後,伊利董事長潘剛就提出伊利要在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5強,實現從百億級企業向千億級企業的跨越。不過,時隔一年,伊利的排名並沒有上升從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的觀點來看,伊利要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並不小,加速海內外並購或許是一條捷徑。

荷蘭合作銀行還指出,目前,中國已不再僅僅是乳制品的進口國,而逐漸成為海外企業對華投資的目的地。面對海外乳業巨頭搶食,中國乳制品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加上國內乳制品銷量的價值增長將大大減緩,本土乳企要繼續實現快速增長壓力不小。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11

伊利、蒙牛的心事:改革還是不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9043.html

伊利、蒙牛的心事:改革還是不改?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8-30 13:40:00

上半年,伊利液態奶業務營收224.23億元,同比增長8.28%;蒙牛液態奶業務收入219.41億元,同比增長0.81%。伊利常溫液態奶整體市場份額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至近30%,穩居行業第一;蒙牛則憑借達能的助力,雙方2014年6月成立的合資公司全面運營後,低溫乳品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上周,蒙牛(02319.HK)、伊利(600887.SH)先後公布了半年報,在錯綜複雜的行業環境下,即便某些領域幹得很漂亮,但“乳業雙雄”的表現似乎都很低調。

2015年上半年,蒙牛營收255.64億元,同比略降1.1%;凈利潤同比增長27.7%至13.39億元,凈利率也由2014年的4.7%提高到5.24%;伊利總營收301.51億元,同比增長9.76%;主營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16.11%至26.62億元,凈利率則從2014年的7.61%提高到8.92%。

總體業績來說,自2014年伊利、蒙牛雙雙跨入“500億俱樂部”後,2015年上半年營收規模基本能夠支撐全年業績的增長預期。尤其值得關註的是,蒙牛上半年營收雖有略降,但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一直很自卑的凈利率半年內提高0.54個百分點;伊利的亮點則是逆市增長,營收凈利雙增長,在專項奶粉企業紛紛下滑的背景下,伊利奶粉業務卻取得9.68%的增長,上半年就完成了33.4億元的銷售額。

細分領域來看,伊利蒙牛在液態奶市場可謂各領風騷。上半年,伊利液態奶業務營收224.23億元,同比增長8.28%;蒙牛液態奶業務收入219.41億元,同比增長0.81%。伊利常溫液態奶整體市場份額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至近30%,穩居行業第一;蒙牛則憑借達能的助力,在低溫乳品領域大展身手,雙方2014年6月成立的合資公司全面運營後,低溫乳品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上半年宏觀經濟環境整體低迷,加上進口常溫奶的沖擊,以金典、特侖蘇為主的高端常溫奶產品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即便如此,伊利金典仍然在1~6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長,常溫酸奶安慕希更是取得983%的銷售增長,上市僅一年多就突破10個億。

對於這種逆市增長,業內有分析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背後都有更深層次的因素。與蒙牛相比,伊利上半年在渠道上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嚴格管控。換句話說,就是要繼續以穩健的姿態來實現穩定的增長。

看得到的是業績數據,背後的戰略博弈絕不會在財報中公開的。相反,蒙牛上半年包括常溫奶、乳飲料、奶粉等業務在內營收下滑,則是改革難以避免的陣痛。上半年,蒙牛持續推行通路精耕,在以經銷商模式為主體的銷售模式基礎上,推動經銷商對終端售點的有效管控,並加快發展公司直營模式,以增加直控終端售點的數量和直控銷量占比;同時推動渠道下沈,不斷地向廣大的鄉鎮及農村市場滲透。

在一次與蒙牛高層的交流中,該負責人稱,隨著渠道扁平化改革,未來有望把經銷商及終端網點發展成為配送服務商。雖然沒有具體細說操作模式,但明顯察覺到蒙牛在渠道上正在做文章。

目前,在乳業轉型的關鍵階段,渠道變革迫在眉睫,率先試水的如果成功,則會引領整個行業;如果失敗,則會為此付出代價。顯然,蒙牛對未來是極其渴望,已經勇敢邁出了改革步伐。

根據荷蘭銀行最新發布的2014年全球乳業20強名單,蒙牛躍居第11位,伊利蟬聯10強。隨著多美滋納入蒙牛系旗下,未來蒙牛的奶粉業務短板就會補齊,進而在規模上逐漸向伊利靠攏。那麽,對於依靠有機成長的伊利而言,就面臨一個抉擇:是否需要通過兼並收購這個捷徑來擺脫蒙牛的追趕;對於一開並購路徑壯大的蒙牛,也需要考慮一件事:如何整合蒙牛系旗下的小夥伴,讓自身實現質的飛躍。

雖然伊利沒有公開吐露心聲,但不排除近期有收購或者增資的打算;蒙牛方面則在半年報中強調,聯合戰略夥伴,建立集約化采購體系,降低采購成本,充分釋放與戰略夥伴的協同效應。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47

【2016兩會】伊利董事長潘剛建議:打造新型農業普惠金融模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8003.html

【2016兩會】伊利董事長潘剛建議:打造新型農業普惠金融模式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06 18:10:00

潘剛建議,第一,由國家設立或指定專職機構,對龍頭企業實施清單制管理,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第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三農打造內生性融資動脈。第三,由國家設立專項基金,緩釋產業鏈普惠金融的風險,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其《關於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的提案》中提出,建立起“政府+龍頭企業+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架構體系,打造“政府基金+產業鏈普惠金融機構+融資主體”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

具體而言,潘剛建議,第一,由國家設立或指定專職機構,對龍頭企業實施清單制管理,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第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三農打造內生性融資動脈。第三,由國家設立專項基金,緩釋產業鏈普惠金融的風險,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

打造更具特色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2015年初,銀監會在監管架構改革中專設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標誌著我國普惠金融發展邁入了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的新階段。2016年,“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再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

不久前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的通知》則提出,要“規範發展各類普惠金融相關新型機構”,包括“大力發展一批以政府出資為主的融資擔保機構或基金”。農業普惠金融又一次迎來了利好政策的推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再擔保行業趨勢前瞻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表明,2020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新增貸款需求為18.48萬億元,與2015年的年新增僅3.5萬億元相比,兩者缺口巨大,這將為未來我國普惠金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另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25.1萬億元,農戶貸款覆蓋率22%,農戶申貸獲得率91%,農業普惠金融發展收獲了階段性發展成果。

然而,面對“新常態”下經濟增速下行、小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帶來的壓力,農業普惠金融也暴露出機構數量多、客戶數量少,單筆額度大、業務規模小,杠桿比例低、融資渠道窄,政策升級滯後於行業發展等一些發展問題。為此,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需要聯合創新,協力打造出更具特色的農業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農業普惠金融亟需政策支持

潘剛表示,盡管政策一再向農業普惠金融傾斜,企業及金融機構不斷在農業普惠金融上嘗試創新,並且在支持中小企業、農戶等實體經濟活動,培育弱勢群體的“造血”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農業普惠金融作為一個旨在幫助農村人口脫困、助燃農村經濟引擎的系統大工程,要實現彌補農業現代化短板、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幫助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僅要靠市場邏輯,由龍頭企業牽頭,開發農業細分產業自身的造血功能;更要依賴國家邏輯,由政府發揮支撐作用,對農業普惠金融創新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

據了解,伊利集團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產業鏈普惠金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融資擔保、商業保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累計為上下遊500余戶三農、小微企業提供了10億元以上的融資,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6厘左右,比社會平均融資成本低40%左右。實踐證明,行業龍頭企業或產業鏈核心企業實施產業鏈普惠金融,是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條有效途徑。

潘剛表示,由於金融具有天然的風險屬性,而農業產業鏈普惠金融收益難以覆蓋風險,龍頭企業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在產業鏈普惠金融實踐中,即使伊利集團支持了500余戶上下遊企業,但獲得融資支持的客戶在產業鏈上下遊客戶總數的占比仍不足3%。

打造新型普惠金融模式

對此,潘剛指出,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建立起“政府+龍頭企業+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架構體系,打造“政府基金+產業鏈普惠金融機構+融資主體”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由國家設立或指定專職機構,對龍頭企業實施清單制管理,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

在國家層面,潘剛建議,選擇產業政策支持、三農受惠明顯、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的農業細分產業,在國家層面設立專職機構,允許該機構不按現有金融監管機制執行,而以有諸如存貨、動產登記等一定創新內容的法律配套支撐,幫助龍頭企業突破地域限制,改變由於現行普惠金融機構相關監管政策中存在“不得跨區域經營”條款,而導致全國性經營、產業鏈上小微企業遍布全國的龍頭企業,無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局面。

在企業層面,潘剛建議,推出龍頭企業準入標準,即具有全國性廣泛影響力、行業排名前三、已設立或有意設立普惠金融機構、已具備了一定的風險管控能力“四大標準”,通過該專職機構對龍頭企業實施清單制管理,由符合要求的龍頭企業牽頭,建立“政府基金+龍頭企業+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

第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三農打造內生性融資動脈。

在潘剛看來,龍頭企業擁有信息、資源、數據等方面的優勢和信用,能夠著眼於產業鏈內部各主體之間所產生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對整個產業鏈進行統籌考慮,這為產業鏈融資創新提供了基礎性條件。為此,建議龍頭企業利用這一條件,在農業產業鏈內建立服務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及中小企業的內生性融資動脈。

具體來說,鼓勵龍頭企業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或小貸公司等普惠金融機構,基於對上下遊企業的實力背景和可能存在的借貸關系的了解,系統化統籌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和風險控制,專業、定向支持自身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和農戶,提高產業鏈上流轉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金融的“一池活水”對農業產業鏈上的新型經營主體及中小企業的資金滴灌。

同時,潘剛建議,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與龍頭企業設立的新型普惠金融機構建立和諧關系,解決貸款難的問題,並為龍頭企業增收,讓由龍頭企業挖掘的這一股內生性的金融活水,既惠及農業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也反過來惠及龍頭企業自身。

第三,由國家設立專項基金,緩釋產業鏈普惠金融的風險,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

“擔保作為融資體系中的基礎性制度,對企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發展都十分重要,但就目前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而言,如果沒有擔保,無論銀行還是其他金融機構,均不會輕易向他們放貸。加之農業又是個生產周期長、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高、利潤率低的產業,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鏈內開展普惠金融服務,必然要承受更大的風險。”潘剛表示。

為此,潘剛建議,國家設立專項基金來承擔部分信用風險,針對農業產業鏈普惠金融特點,對符合條件並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的龍頭企業,按對產業鏈融資的支持程度在財稅上予以適當政策傾斜,或通過專項基金對龍頭企業普惠金融進行再擔保或按不良率補償,起到風險緩釋作用。

此外,潘剛還建議,龍頭企業掌握已有的小額信貸信用評級技術、微貸技術、現金流分析技術,並把更加先進的風險防控技術引入到農業普惠金融服務當中,通過借鑒交叉驗證機制、動產質押融資技術,以及借助互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將行業整體風險控制到最低。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84

取消臨時股東大會 伊利股份“防狼”章程待完善

為了不成為“第二個萬科”,反制野蠻人對上市公司的“圍攻”,同樣股權分散的伊利股份(600887.SH)選擇先下手為強,擬修改公司章程,加固“防火墻”。但公司方面這一舉動招致交易所的問詢,從而引發外界的關註。

8月19日晚間,伊利股份公告稱,將取消原定於 2016 年 8 月 26 日召開的公司 2016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原因就是此前公司欲通過修改章程的議案,防範野蠻人。不過,擬修改的公司章程多處條款與法律法規存在出入,被交易所問詢,伊利股份不得對重新對議案進行完善。

新章程合規性存疑

就在十天前,伊利股份召開了第八屆董事會臨時會議,擬大幅修改公司章程,11名董事在會上全票通過了這一議案。在超過10處的修改中,從“股東持股達3%須通報”到對於“惡意收購”的定義,多收數條款都試圖提高收購門檻,反制野蠻人控制公司董事會。

不過,伊利公告修改章程的第二天, 8月11日交易所發出了監管問詢函,要求公司對修改章程的合規性做出解釋。

新章程中,伊利股份首先要求股東持股達到3%時,三日內需向公司董事會書面通報,在通報期限內和發出通報後兩個交易日內不得交易公司股票。其次,在持股達3%後,伊利股份要求股東每增加或減少3%也要公告。若違上述條款,股東在違規行為改正前,將被剝奪應有的投票等權利。

“持股到3%就要公告,客觀上會造成公告節點提前,每加減3%也要公告,也會讓公告次數變多,如此公告又會造成股價上漲,就加大了收購的難度和成本。”上海嚴義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嚴義明律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伊利股份披露的上述新章程確實與《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中相關規定存在出入。根據《辦法》,投資者持有股份達到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3日內編制權益變動報告書,向監管部門報告並通知上市公司公告;且在3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此外,對於“惡意收購”,伊利股份在修改的公司章程中如此表述:“在未經公司董事會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收購或一致行動等方式取得公司3%及以上股份或控制權的行為,或違反公司章程第三十七條第(五)項的行為(註:持股到3%需公告等相關規定),或公司董事會決議認定的屬於惡意收購的其他行為”。

不過,惡意收購目前並無明確的法律定義,相關證券法律師均表示,是否為惡意收購只能根據具體案例進行判定,沒有合適的、普遍的原則規定。

章程待完善

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表示,伊利股份此次修改後的公司章程條款明顯和現有法律沖突。“對於5%公告的紅線,法律有明確限制性規定,諸如此類強制性的規定,公司都不可再行進行約定。由此產生的投票權也合法合規,不應該被剝奪。”宋一欣認為,伊利股份修改公司章程,不僅要面臨監管問詢,即使股東大會投票通過,中小股東也可要求法院判決撤銷。

伊利股份董事會祭出新章程後,交易所已連發十問,除了要求要求伊利股份解釋新章程的合規性,也同樣質疑部分章程限制了股份應有的權利。今日伊利又公告取消股東大會,也意味著該公司的章程或面臨二次修改。

伊利股份也在19日晚間的公告中表示,經公司董事會慎重考慮,決定對原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進一步完善,完善後再另行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而如何完善無疑也成為外界目前最為關心的問題。

此前,雅化集團(002497.SZ)也試圖通過類似方式防範野蠻人,同樣引來監管問詢。在回複監管問詢函時,雅化集團表示將對部分關鍵條款進行修訂,但即便如此,也未能將相關議案成功遞交股東大會審議。7月23日,雅化集團先是公告延期召開股東大會,隨後又於7月27日正式取消了股東大會。

《第一財經日報》對比發現,在遞交交易所的回複函中,雅化集團取消了“持有股份3%以後在報告期限內(3個工作日)及報告期後2個工作日內禁止買賣公司股票”的限制,即仍然規定持股3%以後有報告義務,但不禁止買賣公司股票。禁止買賣的規定仍然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即5%的持股比例的報告期和報告期後2個工作日。

除此之外,雅化集團還取消了享有提案權的股東在3%持股比例之外的持股期限需連續12個月的相關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