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 Gundlach:人財兩得的新債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959

今年早些時候,Jeffrey Gundlach挑戰傳統,押中美國利率不升反降,為自己贏得了大批投資者的追隨,“新債王”的名號越發響亮。
上半年“債王”格羅斯( Bill Gross)領導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連續15個月錄得資金凈流出,而在多數MBS基金對手流失投資者時,Gundlach的340億美元DoubleLine 總回報債券基金(Total Return Bond Fund )卻吸引了大量資產。Doubleline有最高的12個月收益率,到7月31日為止在基金中回報位列第二。
作為Doubleline資本的聯合創始人,54歲的Gundlach表示,
“人們在談到為何跟隨我們做投資時,最先強調的是表現,不過也有一個小夥子曾對我說,另外的原因是他們喜歡我們的運作方式。”
1月份美聯儲開始減少債券購買,暗示可能加息,而Gundlach根據美國經濟走低與養老基金從股票轉向債券,押中了利率下降。他拋掉現金,買入了美國國債及政府擔保的MBS債券,還斷言MBS價格會上漲,盡管政府對該證券的購買由於發行量減少而下降。
Gundlach在不受政府擔保且風險更高的抵押證券上也賺到了錢,這部分收入構成了Doubleline基金的27%。他從2008年房市危機開始將其加入投資組合,這些抵押證券在2009年美國房市複蘇後開始恢複表現。
丹佛一家調研公司的分析師Jeff Tjornehoj稱,
“Gundlach作為債券經理人的聲望對需要將投資者引入債券基金的顧問們來說依然吸引力十足。他對大部分投資組合求穩,對一小部分態度激進,而那一小部分總能大獲全勝。”
據調研公司晨星(Morningstar),投資者在2014上半年向Doubleline基金投入12億美元,在22家MBS關註的共同基金中,Doubleline是存款凈額超過1億美元的八家基金之一。Gundlach吸引到的資金幾乎是第二受歡迎的TCW總回報債券基金(TGLMX)的五倍,後者吸納了2.65億美元。
2009年12月被TCW集團解雇後,Gundlach在洛杉磯創立了Doubleline資本。據彭博數據,今年Doubleline整體回報基金收益4.8%,領先89%的同行,數據還顯示,過去三年里Doubleline基金年均回報率5.2%,完勝96%的對手。
標普智庫的Rosenbluth稱,出於年末美聯儲停購將引起證券價格下挫的擔憂,部分投資者正將資金撤出一些大量持有機構擔保抵押債券的MBS基金,而Doubleline基金將以其多元投資把部分上述投資者吸引過來。
如Gundlach所說,
“三十年前我說我可以提供高收益、高回報和低風險,人們應該會喜歡。結果當時無人問津。現在他們終於開始關心了。”
成都全球創交會交易額勁增50%,“人財”雙收
5月12日下午,芬蘭全球創新創業大會成都站啟動,大賽圍繞遊戲、VR/AR、移動科技、物聯網/智能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五大創業競賽主題,來自芬蘭、波蘭、新西蘭、意大利、法國、葡萄牙、中國等國家的20個優質初創公司進行現場項目路演,角逐冠軍頭銜。
除此之外,還有中意、中英、中美等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各種有關創新創業的交易會在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下稱“創交會”)上火熱開展。5月10日至5月12日,2017年成都全球創交會各類交易成交總金額240.25億元,比去年增長了50%。
創交會的火熱顯示出成都雙創蓬勃開展。會議期間發布的報告顯示,成都的雙創指數由去年的203提升到220,新經濟總量指數排名由去年的全國第6晉升到第4位,雙創金融指數綜合排名全國第6位,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成都把創新作為城市動力轉換的核心動力。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要求全面加強創新供給能力建設。“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更加註重依靠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提高市場集聚和配置創新要素的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打造西部矽谷,讓創新創造成為成都永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在成都舉行 攝影/蔣坤鵬
雙創指數持續提升
“在我們的創始團隊中有人來自北京,有人來自上海,他們和我一樣也是走南闖北多年。在大家決心一起創業,為企業選址時,我們也在全國各地考察了不少地方。最終,把創業地選在成都成為全體成員的共識。”成都通甲優博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汪洋表示。
通甲優博是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原創算法公司。創始團隊成員全部來自於國內外一流院校,全部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三分之一擁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公司創始人、CEO徐一丹博士和聯合創始人龍學軍博士入選2016年四川省“千人計劃”。目前團隊規模已經突破100人,2017年計劃擴展至150人。
汪洋是四川瀘州人,像他這樣的川籍人才最近幾年大量回到成都工作或者創業,同時隨著成都創新創業環境在全國範圍形成影響力,很多非川籍人才也來到成都創新創業,當下,“蓉漂”成為一種潮流。
成都數聯尋英科技公司對“蓉漂”進行大數據調研分析,並在2017成都全球創交會“創業天府”海創薈——全球頂尖企業家創新創業論壇上發布了《蓉漂創業指數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蓉漂”最多來自北京、重慶、深圳和上海。
汪洋表示,成都是個很有幸福感的城市,雖然地處內陸但交通發達、思想開放,既有安逸的生活,又有快節奏的工作氛圍。成都對於初創企業的扶植政策也非常到位。“我們成了大家口中的‘蓉漂’,但是我們在這里安心工作,開心生活,此心安處是吾鄉。經過在成都2年多的創業實踐,我們感到把通甲優博設立在成都,是正確無悔的決定。”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方位擴大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戰略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為優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公共資源和政策支持,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讓“蓉漂”成為時代風尚!
蓉漂成為潮流顯示了成都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吸引更多的人才匯聚,人才的匯聚同時又推動成都的雙創大步向前發展。
在2017成都全球創交會上,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管理應用中心發布了最新的“雙創”指數,財新智庫發布了新經濟指數。數據顯示,成都雙創指數由2016年的203,提升至2017年的220,累計增速為8.71%。截至目前,成都雙創季度指數較全國雙創指數高出7.39個百分點;新經濟指數則升至全國第四。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管理應用中心數據運營部主任王亞松表示,成都“雙創”取得上述成效,來自於廣泛且有力的政策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數量和面積的增長等。
成都市科技局總工程師李良鈺介紹,成都推進“雙創”的主要努力,一是設立20億元人才專項資金,面向全球招才引智;二是持續打造“雙創”引領區和特色眾創空間,夯實承載平臺;三是深化改革不斷釋放制度紅利,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四是持續舉辦“菁蓉匯”系列品牌活動,促進“知本”和“資本”有效對接,不斷擴大“雙創”品牌影響力。
創新創業蓬勃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果。李良鈺介紹,目前成都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3.5萬戶、新增註冊資本9228億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2位;成都市新增科技企業12000余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09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8387.37億元;成都市專利申請9825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9500件,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2位。

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在成都舉行 攝影/蔣坤鵬
資本西進
成都雙創蓬勃開展,人才隨之加速匯聚,這也帶來資本的向西流動。
洪泰成都基金創始合夥人吳恒表示,洪泰成都基金做專註從事種子和天使投資的投資機構,對政府的“給力”支持感受很深。洪泰成都基金在本地投資的項目超過10個,總投資規模超過3000萬元,支持和輔導項目超過200家。
近日,由清華控股成員企業啟迪控股與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了“四川發展啟迪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該基金首期規模為5億元,將重點投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內的企業。
這樣的一大批專業投資機構越來越多地進入成都。比如經緯創投、CA創投、松禾資本、富坤創投、真順基金、凱晟投資、IDG等。成都市金融辦主任梁其洲介紹,目前成都已經有200多只基金、600多家創投機構,成都已經成為中西部的創投中心。
德同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農稱,德同現在在全國有9個子基金,“我們第一期跟9個地方政府合作,成都這一家占到了德同全國的43%,就是我們的資產額。我們6年平均下來是38.68%,現金已經退出了2倍了,這是硬道理。”他說,“所以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成都創投確實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也在2017成都全球創交會上稱:“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投資出類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公司,我認為成都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公司。”
投資機構的聚集帶來創新創業金融環境的持續改善。在2017成都全球創交會的西部金融論壇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首期“中國‘雙創’金融指數”(IEFI)。成都在全國31個樣本城市中排名第六,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也是在這個論壇上,成都發布了其金融“十三五”規劃,其中就提出,在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歷史機遇下,金融與創新創業將更多地融合發展。未來,成都將打造西部創投融資中心,通過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與創新生態,更多地向中小企業側重,讓中小企業有更多機會成長。
這個規劃提出,成都將推進市級產業投資母基金設立運營,分類推動“一帶一路”、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等子基金發展,有效扶持重點產業、新興產業成長壯大。發揮財政獎補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完善創新企業融資配套服務體系,鼓勵和吸引國內外知名創業投資企業到成都投資和發展,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加快推進天府國際基金小鎮建設,著力把基金小鎮打造成為成都基金產業聚集的創新高地、宜業福地,創新創業企業孵化的前沿陣地、政策窪地。
創交會的成績也顯示出成都創新創業市場的活躍。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馬良乾介紹,本屆創交會、各類交易成交總金額240.25億元。舉辦創新與投資對接、科技成果交易等4個專場交易會。4場交易會吸引11000余名海內外投資者和創業者、2853個項目參加技術交易,初步統計成交額達83.6億元,較上屆增長35.5%。股權投資交易會則推動了金融資本與雙創項目有效對接,簽約交易金額達到156.65億元,授信金額3600億元。
此外,在創交會期間,成都還召開了2017“一帶一路”中歐(成都)創新合作峰會,來自法國、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波蘭、愛沙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家的政府機構代表、駐華使領館負責人、商協會代表和有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中外嘉賓圍繞“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展開主旨演講,從合作、開放、創新等角度探討蓉歐共商、共建、共享發展的模式路徑,助力成都積極打造國家向西向南開放門戶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成都當前正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