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杨国强失手之后:TVB再引地产商垂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30/2MMDAwMDE5OTc2MA.html

“(现在与2008年)有点相似,大股东同样没有与公司说明他们股权交易进展到何地步,亦没有告知下一步披露信息的时间表。”9月29日,香港最大的免费电视公司TVB(511.HK)外事部助理总监曾醒明对本报记者表示。

2008年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对TVB大股东邵氏兄弟(下称“邵氏”)的75%控股权发起了一次功败垂成的收购,彼时预计将耗资百亿港元,如今,香港地产商李兆基长子、恒基地产(12.HK)副主席李家杰向数次卖盘不果的邵氏招手,收购行动可能涉及90亿港元。

被 指同样对TVB的控股权感兴趣的,还有SMG发起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9日,SMG向本报记者否认参与了对TVB的竞购,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 言人则表示不回应该传闻。在此之外,“香港的收费电视台,与其在获得免费电视牌照后斥巨资再搭台,也可能会考虑买下TVB更省时省力。”香港中文大学新闻 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冯应谦说。

但在目前仅得一个买家身份得到证实之下,市场最关注绕过了上市公司恒基地产(12.HK)进行个人收购的李家杰 如何筹资,出价几何。更多的疑问在于,将在11月年届103岁的TVB主席、邵氏的实际控制人邵逸夫在淡出TVB后,是否仍谋求把控这一对华人世界举足轻 重的电视服务提供商?

出价与筹资

TVB控股权再次酝酿卖盘,得到了谈判双方的确认。其 中,TVB在27日紧急停牌后,于当晚发出公告证实,作为公司大股东的邵氏之控制方Shaw Holdings Inc.,正在与“有意人士之代表初步商讨有关可能出售”邵氏股权一事,但未达成任何协议。恒基地产发言人颜雪芳则在同日表示,公司副主席李家杰与邵氏进 行了接触,但仅为初步研究,与恒基地产、恒基兆业(97.HK)及李兆基均无关系。

邵氏持有TVB 26%股权,TVB表示大股东商讨出售的股权占上市公司股本不超过30%。

邵 氏、颜雪芳均没有披露股权转让涉及的出价,星展唯高达在28日表示,当前流传的报价是92亿港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enny Wu对此表示,根据邵氏在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年报,该公司在2008年的收入几乎100%来自TVB,因此,若以该公司持有的26%TVB股权作为邵氏 100%的市值来源,则约90亿港元的出价暗含高达70%的溢价(注:以TVB在9月24日39.8港元的收市价计算),并相当于该券商给予TVB的 2010-2011年赢利预测的24-28倍。

可资对照的是,本报记者翻查亚洲区上市的电视服务商,股价估值范围在其赢利预测的20-25倍范围内,而从全球水平看,电视服务商的股价一般介乎10-15倍于其赢利预测。这意味着若90亿港元的出价属实,李家杰为TVB的控股权报出了可观的溢价。

“我们并不认为市场会对邵逸夫为其股权获取显著溢价感到惊讶,毕竟TVB有强劲的现金流、手持净现金、强大的市占率以及与中国内地主导性的电视服务商建立的良好关系。”Jenny Wu说。现时TVB与中央电视台、深圳卫视、SMG、湖南广电均有深入合作。

然 而,与当年杨国强发起的收购一样,李家杰如何为其收购融资仍然成疑。尽管福布斯将李兆基列为2010年在香港仅次于李嘉诚的富豪,身家高达190亿美元, 但港交所向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李家杰名下并无任何私人控股的法人公司,也没有与第三方共同持有的权益。这与其父李兆基控制三家上市公司,名下还有大量私 人公司形成对比。李家杰仅通过Henchild Trust与Henley Trust这两个信托受益,这两个信托持有恒基地产65.34%的股权。

凯基金融企业融资主管梁健昌解释称,信托受益人要动用信托的持股进行套现或质押融资等行为,必须得到其他信托受益人的一致同意或第三方信托管理人的同意。这意味着李家杰的收购若通过股权融资进行,势必难以绕过李兆基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李兆基对传媒业的兴趣,他曾经为杨国强对邵氏的收购提供资金支持,但有香港媒体在29日透露,李兆基此前已经拒绝了参与兴办一份免费报纸的邀请。

另 一个可能性是由李家杰牵头,与其他富豪一道收购邵氏。有消息指李家杰已邀请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共同出资,但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止,恒 基兆业方面没有对这一查询进行回应。“有大量在内地拥有业务的商人,均对投资于传媒业有很大兴趣,以我所知,不少人更希望成为未来上市的传媒企业的基石投 资者。”冯应谦评论说。

TVB走向之问

28日,为出席邵逸夫奖颁奖礼,邵逸夫在颁奖礼开始时安 坐轮椅,由两个小女孩推着进场,尽管其后他在与得奖者站立合照后,没有再坐回轮椅,但其高龄与健康状况,令外界关注他会否在卖盘邵氏后,彻底退出TVB的 董事会。但是,有消息指邵逸夫的卖盘条件之一,便是保留其妻方逸华在TVB的运营控制权。

“目前由邵氏委派的董事,就只有阿sir(注:邵逸夫昵称)与方(逸华)小姐两位。”曾醒明解释说,即使邵氏全盘脱手TVB,由于邵逸夫 与方逸华个人仍持有少量邵氏股份,所以有可能仍然保留各自非执行董事与执行董事的任命,而以新大股东增添董事会代表的方式完成新管理层组建。但冯应谦对此 分析称,此前李泽楷收购《信报》时,外界同样断定《信报》德高望重的管理层不能更换,“但今日再看,《信报》的管理层已经大换血,这是一个必然结果”。

事 实上,TVB的股权结构已经多年维持稳定,三家主要机构投资者——Marathon Asset Management、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imited与Dodge & Cox持有TVB的少数股权已多年,其间历经了邵氏的数次卖盘夭折事件。最近唯一减持了股权的是Marathon Asset Management,该基金属下的一个实体在9月22日以均价39.967港元的水平减持了0.05%的TVB股权,目前持有5.01%股权,上述其余 两家长线做多型的价值型投资者之持股分别保持在5.06%与6.18%。

曾醒明暗示,李家杰或者恒基兆业难以对TVB形成业务上的重要影响。“我们的大客户是香港的两大超市与两大药房、麦当劳以及可乐、化妆品、银行,地产从来都不是主要的客户行业。”他说道。

冯 应谦亦表示,从介入TVB的运营来为地产业获取重要发声渠道的角度来理解李家杰的兴趣,仍不足够。“即使TVB以后免费播放恒基兆业的宣传片与广告,都很 难从资本角度合理化这一收购行为。”他认为是次收购谈判可能出自其它因素,也不排除收购成功后,李家杰会在未来转手TVB的控股权。(本报记者王思璟对此 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98

盛大阿里賬號打通再引猜測:18億重組擬國內上市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46-1.html
《最終幻想14》是盛大與全球知名遊戲公司,日本SquareEnix合作開發的一款網絡遊戲。該作品來源於SquareEnix公司核心產品《最終幻想》系列,有統計顯示,過去10多年以來,該作歷代作品的全球銷量過億。
 
盛大SquareEnix聯合開發的《最終幻想14》網遊,採用傳統的CDKey收費制(之後是時間收費),消費者可以購買兩種「禮包」。其中一種只能通過天貓購買。銷售記錄顯示,天貓月成交14334件,月銷售額超110萬。
 
繼《最終幻想14》後,盛大新作《魔界村》與淘寶的合作更進一步。2014年7月9日,盛大宣佈《魔界村》可用淘寶賬號登陸,並且設立官方旗艦店,用於支付、遊戲裝備交易等收入相關的領域。
 
《魔界村》是日本知名遊戲公司CAPCOM的成名作,該作在過去近30年的時間內,從街機開始,被不斷移植到家用遊戲機、掌上遊戲機等平台。
 
用戶平台、賬號系統、支付交易曾經是盛大引以為傲的「平台」核心功能,盛大曾經以此為「賣點」吸引其他遊戲公司使用盛大賬號、支付等為條件的合作。使用其他公司賬號登陸,對於盛大而言是第一次。由此也使得外界對盛大與阿里的資本合作再度關注。
 
目前一種說法是,繼續懷疑雙方可能展開的資本合作。
 
2014年2月的傳聞是阿里35億美元收購盛大包括遊戲、酷6、云、文學、安智市場五大業務,這些業務將打包進入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此後,盛大遊戲的私有化、原盛大文學侯小強、原酷6總裁劉博文的離職都被看成與之有關。但這一傳聞已被盛大公開否認,並且此後,這所謂五大業務之一的酷6已經被出售。
 
不過有知情人士指出,兩家公司就資產合作的談判仍然在繼續,馬云和陳天橋的確探討過併購的可能性。
 
公開信息顯示,僅201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公開的收購投資案有12起,總金額遠超100億人民幣。所涉領域包括、移動應用、文化、電商、傳媒、地圖等,這樣的規模和多領域的收購策略之下,再收一家阿里有意進入的遊戲行業,可謂合情合理。傳聞中的幾大業務,也可一次打通上下游。
 
另外一種說法是,盛大遊戲已經經過隱性重組。盛大將部分業務以18億的價格出售給國內某金融機構,準備私有化完成後,在國內資本市場再尋機會。
 
支持這種說法的人士認為,這一傳聞至少包含了四個值得關注的細節:
 
首先,盛大目前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的是隱形的重組,把業務做了一定的分配,哪些留著,哪些賣出。還未開始進行人事的調整和具體業務執行。
 
其次,傳聞指的18億是美元還是人民幣並不確定,一旦確定大概就能猜測出出售的內容幾何。盛大遊戲在今年1月公佈的私有化要約中,整個交易金額大約19億美元。
 
第三、收購方是金融背景,所以對方可能並不是想具體控制一家遊戲企業,而是希望通過盛大遊戲私有化和操作回國上市,以牟利。今年4月完美1億美元收購盛大遊戲股份,被認為是看到了這裡面,可預見的資本的增值。
 
最後,這種方案可能是盛大遊戲管理層支持的一種方案,交易完成後,團隊可能平穩淡出。
 
據業內人士分析,盛大出售業務的出發點可能有幾種。首先,遊戲私有化需要有大量現金,因此上述傳聞具有一定合理性。其次,可能與信仰有關,盛大掌門陳天橋在獲得積累後,一直有意進入到其他更加「主流」的業務,因此出售掉遊戲業務也在情理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51

ST生化重組連連受挫 承諾多年未兌現再引索賠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067.html

ST生化重組連連受挫 承諾多年未兌現再引索賠潮

一財網 黃思瑜 陳楚翹 2015-11-12 23:11:00

因信披違規、股改承諾一直未兌現等歷史遺留問題,ST生化再度遭遇投資者維權起訴。

籌劃9個月兩度重組流產的ST生化(000403.SZ),複牌仍是遞上一紙“休書”,但二級市場以開盤封漲停“回應”。這樣的結果卻也是ST生化大多數流通股東所希望的,為了不讓上市公司置換出核心資產的新重組預案出世,逼迫上市公司盡快複牌成為最後的“殺手鐧”。

因信披違規、股改承諾一直未兌現等歷史遺留問題,ST生化再度遭遇投資者維權起訴。雖然上市公司方面也有一定的解釋,但是在多位律師看來皆沒有有力依據。其中以股改承諾為例,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吳立駿認為,債務問題在公司恢複上市之前就已經存在,在2013年作出股改承諾時,上市公司應該在承諾中作出除外條件告知。而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證券業律師認為,投資者獲得賠償的概率較高。

兩次重組夭折背後

ST生化的停牌可謂橫跨A股牛熊。從今年1月27日開始停牌重組至11月11日的9個月左右時間中,該公司籌劃的兩度重組均宣告付之東流。其中,第二次重組從開始到“叫停”僅用了10天時間,而背後上演著投資者因獲悉核心資產將被置出而多方施壓的劇情。

在今年的第一次重組中,ST生化用半年左右時間向外界宣告,擬以非公開募資收購波普奧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山西潤生大業生物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該筆募集資金用作血漿站,血液制品生產基地,豬肺表面活性物質生產基地的相關建設。

但有關註入優質資產與籌建新項目的重組,最終因多種原因未能繼續推進而“夭折”。ST生化隨即重新擬訂了重組方案,擬向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交建集團”)出售重大資產,出臺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推進包括出售重大資產,發股購買資產,配套融資的一系列重組方案。

這一方案瞬間在ST生化的投資者圈激起千層浪,甚至於11月9日采取上訪深圳交易所強制要求複牌的形式。“上市公司新的重組目的是賣殼,打算置換出核心資產,註入屬於夕陽產業路橋資產,如此資產剝離與資產註入,已經嚴重損害了所有流通股東的利益。”該公司一位股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上述股東所說的核心資產指的是廣東雙林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雙林”),主業為血液制品和制藥,為上市公司“業績奶牛”。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雙林實現銷售收入2.55億元,凈利潤7322萬元,營收和營業利潤均占上市公司的100%,而ST生化披露的其他子公司多處於虧損狀態。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血制品行業估值按照公司采漿量來計算,現在市場上200頓的采漿量可以有50億現金的估值,廣東雙林去年的采漿量是280噸,今年又增加了7個采漿站,未來采漿量達到400噸完全沒有問題;而交建集團旗下路橋資產在市場上的估值在5倍-10倍市盈率,屬於低效夕陽產業。

ST生化董秘閆治仲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默認了上述重組計劃。“公司重組的整體意向是把資產整體置換,主營業務變更一下,但是置換的溢價補償機制以及業績承諾都還在協商。”閆治仲表示,投資者知道重組意向之後大多都反對,給上市公司帶來很大的壓力,最終還在協商階段的重組遭致扼殺。

對於上市公司為何要將高估值核心資產置換出去,閆治仲回應稱,公司估值很高,業績彈性好,銷售也沒問題,未來看起來很好,但是原材料無法對外迅速規模化,以業績成倍增長;但是貴州交建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後續將有很多動作,建設量比較大,能比較快實現整體資產翻倍,業績回饋給股東也比較多。

而深耕該公司的投資者關卓(化名)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同樣增長一個億利潤,交建(行業)給10倍估值增加10億市值,血制品40倍市盈率只要2500萬就增加10億市值了。”在他看來,醫藥消費是持續性的消耗性的,長期看一直是增長的,且血制品價格放開,價格將呈現上漲趨勢。

有投資者透露,整體計劃可能是,上市公司出賣包括廣東雙林在內的全部資產到過渡公司,之後上市公司出資定向回購振興集團持有的全部股ST生化股份並註銷,振興集團退出生化,再接手過渡公司手中的廣東雙林,這意味著廣東雙林將被私有化。

對此,閆治仲表示,“還沒有到那步,想得太遙遠了。”

再度遭遇投資者維權

ST生化一路走來,訴訟案件一直如影隨行。11月11日晚間,ST生化再度發布投資者維權投資者索賠公告,有57名投資者擬向公司尋求索賠共計728.7萬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該公司至少發布了4次投資者起訴索賠的相關公告,索賠金額或超千萬元。

投資者索賠的背後仍舊是ST生化一直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子公司為集團擔保未披露、股改承諾剝離不良資產一直未果。

投資者索賠事件可以追溯到2006年,ST生化控股子公司山西振興集團電業有限公司(簡稱“振興電業”)為大股東振興集團的關聯公司提供擔保,但未及時履行審議和披露。2012年5月,振興集團及關聯企業未能還款,債權人將ST生化告上法庭,訴訟金額達到6.86億元。2013年5月,在深交所的監管要求下,ST生化才發布對外擔保情況的自查公告。因為此擔保事件,今年1月份,ST生化遭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之後,公司就迎來了大規模的投資者索賠潮。

據該公司此前公告顯示,因借款合同沒有履行,所擔保的主債權未實際形成,振興電業無需依據借款合同實際承擔抵押擔保責任。“最後債務雙方達成了還款方案,和解協議里沒有讓振興電業承擔責任,目前該事件已經進入到執行階段,振興集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備查封。”閆治仲表示。

吳立駿表示,重點在沒有及時披露信息,信息披露違規使得投資者受到虧損,這已被證監會行政處罰了,構成事實。

此外,股改承諾三年還未兌現也是投資者起訴的原因之一。根據ST生化2012年11月30日公告,振興集團承諾在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分階段收購公司持有的振興電業65.216%的股權。而截至目前股改已經完成接近3年,還未見大股東股改承諾的實施。

閆治仲解釋稱,目前因為上市公司對外債務,上市公司持有的振興電業65.216%股權遭致查封,似的集團承諾被動無法履行,“目前主要是爭取盈利或者想什麽辦法,把供公司的那筆債務解決,以解除查封釋放出振興電業,讓股權過戶。”閆治仲表示。

ST生化目前所面臨的債務是與信達資產之間的債務,2007年至2008年間,信達資產分別與深圳市商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深圳分行簽訂協議,受讓了上述兩家銀行持有上市公司的債權,共計本金1.64億元,利息1.35億元。2013年ST生化恢複上市時,與信達資產簽訂了債務協議,承諾恢複上市後定向增發股份和償還一定現金來解決與信達的債務糾紛。但日至今日,債務糾紛依然沒有解決。

閆治仲表示,2007年公司沒有融資功能,主要是靠血制品業績解決負債,從2005年開始對外債務在逐年降低,但前兩年業績主要擁入投入血制品項目建設,所以有所擱淺,公司後續將會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而在吳立駿看來,這樣的說法前兩年就有,且債務問題在公司恢複上市之前就已經存在,在2013年作出股改承諾時,上市公司應該在承諾中作出風險告知,比如遇到重大債權債務、司法訴訟、資產被查封等問題致使無法股權轉讓的因素除外。

“從2007年到2013年複牌,該公司股價漲了好幾倍,這個肯定是和上市公司當初的承諾有關。”多位投資者表示,當初就是因為聽信ST生化的上市承諾才持股的。從盤面看,ST生化2007年時的股價在4元/股左右,而到2013年恢複上市時股價已暴漲至20元左右,翻了5倍,而至如今,股價仍踏步在20元左右。

在ST生化方面看來,股價的波動屬於正常現象,上市公司不應該承擔責任。

但多位維權律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投資者的損失是客觀存在的,因而獲得賠償的概率較高。他們認為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應當受到保護。

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大約有100名左右在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4月23日持有ST生化股票的投資者就期間受到的損失申訴賠償,涉及賠償金額在1000萬元左右;另外,還有在2006年6月20日到2013年4月23日期間買入ST生化,並且在2013年4月23日之後賣出股票或繼續持有股票受到損失的投資者向ST生化提起索賠,涉及索賠金額在一百萬元左右。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88

小股東提案遭“無視” 一汽轎車再引深交所關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700.html

一汽違約事件再起波瀾。

6月20日晚間,上市公司一汽轎車(000800.SZ)發布了《關於召開2015年度股東大會提示性公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會議審議事項”中發現,由深圳明曜投資為征集人的中小股東提出的臨時提案遭到了一汽轎車的“無視”,而此前引起軒然大波的《關於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承諾事項履行期限的議案》依然將被審議。

中小股東提案遭“無視”隨即引起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的關註,20日晚間,深交所向一汽轎車發出了關註函。加上6月6日的深交所關註函,一汽轎車在一個月之內遭交易所二度關註。與此同時,明曜投資方面表示將繼續依法維權,並呼籲一汽轎車投資者在27日的股東大會上對上述延期預案投反對票。

一汽轎車再度引來交易所關註

6月3日,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雙雙披露了《關於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承諾事項履行期限的議案》,控股股東一汽股份懇請股東大會將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延期三年履行,引起軒然大波。央企信用度遭受嚴重質疑、機構及中小投資者損失如何賠償等問題引發市場關註。

6月16日,明曜投資作為征集人,獲得了持有一汽轎車股票比例超過3%的中小股東的授權,向一汽轎車以電子郵件、郵寄和現場送達的方式成功提交了臨時提案。臨時提案第一條即為退回並不予審議上述延期履行承諾的議案。

不過,在20日晚間一汽轎車發布的股東大會提示性公告中,卻未見中小股東的臨時提案身影。中小股東提案遭“無視”隨即引起了深交所的關註,20日晚間,深交所向一汽轎車發出了關註函。

在函件中,深交所表示註意到近期媒體關於中小股東提出臨時提案的報道,要求一汽轎車核實媒體報道事項是否屬實,若屬實,則一汽轎車需說明以下兩項事項。

第一,一汽轎車董事會對提案人資格的核查過程及結論,並提交相關律師意見;第二,公司未在規定時間內發出股東大會補充通知,披露股東提出的臨時提案信息,是否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

深交所要求一汽轎車於6月21日前將上述材料報送深交所公司部,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事實上,這已經是一汽轎車在一個月之內第二次引來深交所的關註。

6月6日,即一汽違約事件引發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雙雙跌停的當日晚間,深交所便下發了關註函,要求兩家公司在函詢控股股東一汽股份的基礎上,說明三方面問題,在6月13日之前回複並履行信披義務。

盡管如此,兩家公司以“一汽股份對關註函十分重視,正組織人員研討,與交易所溝通後獲準延期回複”為由,直至6月17日晚間才回複交易所關註函。根據6月17日的回複內容,記者還發現,公司對不按期履行承諾原因的回複與其之前公告並無太大差別。

此外,深交所也要求上市公司說明,一汽股份自2011年做出承諾以來開展的工作及采取的措施;要求一汽股份補充披露承諾變更事項的具體內容,包括預計履約方式、具體工作安排及時間表、履約能力分析、履約風險及對策、不能履約時的制約措施等。

不過,針對履約計劃,公司公告僅稱“一汽股份僅將承諾期再延遲三年作為過渡期,在股東大會通過後生效,其它內容不變。”

明曜投資將繼續維權

一汽轎車對臨時議案的“無視”進一步引發了中小股東的憤怒。6月20日深夜,中小股東征集人,明曜投資第五次深夜發聲。

“我們在對一汽轎車董事會的所作所為感到遺憾之余,更感到氣憤和無奈,但我們仍將會按照有關法律規定,關註一汽轎車對於深交所第二封關註函的回複,也繼續依法行使我們的股東權利,捍衛中國證券市場的秩序。”明曜投資董事長曾昭雄稱。

在聲明中,明曜投資表示,一汽轎車延遲至 2016 年 6 月 18 日才發出對首份關註函的回複,且無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是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漠視,也是對監管機構的蔑視。而公司董事會無視明曜投資依法提出的臨時議案,更是公然違反一汽轎車《章程》和《公司法》的明確規定,是對投資者股東權利的公然踐踏。

《公司法》第102條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提出臨時提案並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後二日內通知其他股東,並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不是所有的臨時議案都會被股東大會審議,一方面是持股比例在3%以上,另外還需要合法合規,有操作性和合理性,不與其他議案相抵觸。”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吳立駿表示,大股東提出延期請求,中小股東投出反對票即可。中小股東的第一個議案是不予審議延期議案,和原本的延期議案沖突,這可能是一汽轎車方面“無視”明曜投資議案的原因。

不過吳立駿也表示,一汽轎車確實需要公告解釋為什麽將臨時提案排除在外。而據明曜投資方面表示,一汽轎車方面對於臨時議案既沒有回複,也沒有公告,對此更沒有做出任何說明或解釋。

明曜投資方面同時呼籲一汽轎車的投資者,在6月27日的股東大會上對延期議案投出反對票。對於明曜投資和中小股東的維權進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將持續關註。

下附明曜投資回應全文:

一汽轎車無視合法提案, 明曜投資繼續依法維權

2016 年 6 月 20 日 17:07,一汽轎車董事會以 6 月 21 日為發布時間公告《關於召開 2015 年度股東大會提示性公告》,再次公告的議案根本無視明曜投資於2016 年 6 月 16 日經吉林省證監局協調後正式提交的臨時提案,引發深交所在繼2016 年 6 月 6 日發出首份關註函之後,再次於 6 月 20 日 19:30 針對一汽轎車無視明曜投資提交臨時提案的行為發出關註函。

一、一汽轎車延遲至 2016 年 6 月 18 日才發出對首份關註函的回複,且無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是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漠視,也是對監管機構的蔑視。

上市公司業務獨立且不得與控股股東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間存在同業競爭,是中國證券法律對於所有上市公司的統一、持續的要求。因此,一汽股份五年內解決同業競爭的不可撤銷承諾,是在股權劃轉後為保持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上市資格所作出的,並已經利用這一承諾將同業競爭問題的解決拖延了五年。

一汽轎車6月18日對深交所關註函的回複,不僅不能說明一汽股份自2011年做出承諾以來,就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所開展的工作及采取的措施,相反,卻使中小股東更加懷疑和認定,一汽股份在這五年內實際上並未就解決同業競爭開展任何工作及采取任何措施。

“公司內部管理層發生重大變化”在這份空洞的回複中,被再次強調為一汽股份違約的重要理由。事實上,這一發生在一年多前的內部管理層重大變化,不能免除一個大型央企的相關責任,不能以此對抗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及其投資者,更不能作為其變更承諾事項的合法依據!與之相反,按時履約應該是新任管理層責無旁貸的重要工作任務。明曜投資特聘法律顧問瑛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晨律師指出:一汽股份於2012年2月14日公告的《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中明確作出該承諾,為其自身設定民事責任,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該承諾一經作出即對投資者產生效力,6月4日公告的變更承諾期限議案已構成對廣大中小股東的單方面違約。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及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公告的銷量數據,在2012年完成收購一汽轎車53.03%和一汽夏利47.73%股權以後,一汽股份轎車業務中上市公司體系(含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和天津一汽豐田)2012年至2015年的銷量複合增速為-2%;而非上市公司體系(含一汽大眾和四川一汽豐田)同期的銷量複合增速為9%,明顯好於上市公司體系。另一個角度,2012至2015年上市公司體系的天津一汽豐田的銷量複合增速不足1%,而非上市公司體系的四川一汽豐田同期的銷量複合增速則高達47%。再分析上市公司體系和非上市公司體系2015年銷量的絕對水平,上市公司體系包含的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的銷量分別為235,925和64,868輛,一汽夏利持股30%的天津一汽豐田銷量為464,808輛;而同期非上市公司體系中一汽大眾銷量高達1,650,197輛,四川一汽豐田銷量為145,268輛。由此可得,就汽車銷量水平而言,一汽股份非上市公司體系是上市公司體系的2.35倍。一汽股份非上市公司體系的汽車銷量遠高於上市公司體系,且保持穩步增長,而同期上市公司體系的汽車銷量則是連年下滑,一汽轎車與一汽夏利業績持續惡化。顯然,一汽股份內部的同業競爭,已經給一汽轎車、一汽夏利造成了實際且嚴重的損失。

一汽轎車董事會雖然明確了一汽股份在審議《關於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承諾事項履行期限的公告》時需要回避表決,但由於該項議案對一汽轎車的經營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明曜投資在合並一汽轎車 3%以上股份投資者提交給一汽轎車董事會的 2015 年度股東大會臨時提案中提出,此議案應該作為特別議案,需由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包括股東代理人)所持表決權的 2/3 以上通過。同時,一汽轎車董事會應當對一汽股份變更承諾履行期限而給一汽轎車造成的損失向一汽股份提出賠償要求。

二、一汽轎車董事會無視明曜投資依法提出的臨時議案,更是公然違反一汽轎車《章程》和《公司法》的明確規定,是對投資者股東權利的公然踐踏。

針對一汽股份經一汽轎車董事會同意向股東會提交的《關於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承諾事項履行期限的議案》,明曜投資根據《公司法》和一汽轎車《章程》的規定,聯合合並持股超過 3%比例的股東,於 2016 年 6 月 16 日下午向一汽轎車董事會提交了三項臨時議案,並在吉林省證監局相關領導的協調下,獲得一汽轎車董事會委派人員簽收。同時,有關臨時議案也以電子郵件、傳真及郵寄方式提交一汽轎車董事會。

但是,相比對待深交所的關註函,一汽轎車董事會對此臨時議案更是無視,在《公司法》和一汽轎車《章程》規定的期限內,既不予回複,也不予公告,對此更不作任何說明或解釋,而是在 6 月 20 日下午 17:07 發布時間記載為 6 月21 日的《提示性公告》,這一公告並未將合法提出的臨時議案列入股東大會表決事項。以該公告落款時間計算,距離明曜投資送達臨時提案已經超過法定需要董事會公告的兩天時間,在這一份無視中小股東權益的公告中董事會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及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為此,深圳證券交易所在第一時間再次對一汽轎車發出關註函,要求一汽轎車董事會:

1、確認是否收到臨時提案;

2、對提案人資格的審核過程及結論做出說明,並提交相關律師意見;

3、確認是否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及《上市規則》的規定。

我們在對一汽轎車董事會的所作所為感到遺憾之余,更感到氣憤和無奈,但我們仍將會按照有關法律規定,關註一汽轎車對於深交所第二封關註函的回複,也繼續依法行使我們的股東權利,捍衛中國證券市場的秩序。

在投資者合法權利和利益被上市公司無視之際,在證券市場誠信原則和規章制度受到破壞之際,我們再次呼籲所有一汽轎車的投資者,行動起來,在 6 月27 日的股東大會上投下代表你們自身權利和維護你們自身利益的一票。同時,我們懇請最新披露持股名單中的匯金公司、證金公司,以及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一起行動起來,維護我們作為機構投資者的職業道德和專業尊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39

美國財長將首秀德國G20:匯率和貿易公平再引關註

3月17日,二十國集團(G20)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將齊聚德國南部溫泉度假勝地巴登-巴登,這也將是美國新任政府的首場“國際政治秀”。

有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優先”的新導向難免會使得此次G20與往年不同,匯率、貿易公平都將成為美方的關註。知情人士對外媒透露,美國新任財長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打算利用下周赴德國首次出席G20部長會議的機會,向外界明確傳遞美國不會容忍任何國家利用本幣貶值來謀取貿易優勢的信息。

不論如何,共同尋求增長無疑仍將是G20在危機後一貫的追求。G20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於1999年倡議成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G20會議升格為領導人峰會,標誌著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G20從應對危機的重要機制轉化為危機後尋求增長的重要平臺。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G20議程的3大支柱,一是確保穩定;二是構建未來;三是承擔責任。這其實也延續了去年中國G20推動結構性改革、尋求可持續增長的理念。

“避免競爭性貶值”出新意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G20領導人應堅持他們的承諾,避免貨幣戰爭,鼓勵自由貿易。“這的確是相當重要的,”他上周四在法蘭克福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樣的聲明是過去20年或更長時間伴隨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柱。”

與去年召開G20部長會議時的情形類似,美元處於強勢升值周期,本屆美國政府也傾向於打壓“強美元”來提振本國經濟。

外媒稱,美國高級財政部官員在會議召開前兩天的G20簡報會上,並沒有承諾過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G20聲明,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會致力於創造一個開放公平的貿易環境,為我們全球的企業和員工都創造一個公平的競技場。”

特朗普政府主張提高關稅,對那些以匯率貶值手段來提升貿易競爭力的貿易夥伴國實施制裁。

當然,就目前來看,美國並不會真的將中國指為“匯率操縱國”,因為中國並不符合美國財政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這一標簽的定義。同時,努欽在接受外媒專訪時透露——目前尚未準備好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努欽說:“在財政部有一個程序,對匯率操縱進行全面審查評估,我們會走那個程序。我們會跟以往那樣做,在我們繼續那個程序之前,我們不會做任何判斷。”今年4月末,美國財政部將發半年度全球匯率評估報告。

特朗普此前也表示,會立即對“匯率操縱國”產品征收45%的特別關稅,但此後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已經軟化聲調,意識到大國間合作的重要性,也並未對匯率問題再做贅述。

根據1988年生效的美國《貿易法》,美國財政部必須每半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各國匯率報告,評估全球各國和地區的匯率政策,判定哪些國家地區出於獲得競爭優勢等目的有操縱本幣匯率的行為。一旦某個國家或地區滿足財政部的三項條件,財政部報告認定其操縱匯率,美國政府就將與所謂“匯率操縱國”展開談判,有可能對這些國家進行制裁。三大條件是:與美國存在明顯的雙邊貿易順差、實質性經常項目盈余、持續進行單邊外匯幹預。

去年10月,美國財政部在半年報中將中、日、韓、德、瑞士五國列入外匯操縱觀察名單。中國只滿足三大條件中的一項。

其實,早在去年的G20期間,匯率一事便引發全球矚目。IMF於2016年2月27日晚舉行新聞發布會,IMF總裁拉加德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新廣場協議’只是媒體、評論家、觀察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但本次G20國家的央行行長和財長真的沒有提及諸如此類協議,因為討論‘新廣場協議’的條件並不存在。”拉加德並稱:“這需要各個國家擁有一致的政策目標,並采取整體行動才能實現這一匯率幹預的目標,而我們真的沒有談論相關問題。”

當時,在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市場大幅動蕩、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大背景下,不乏有聲音開始呼籲,各國需要進一步合作,簽訂“新廣場協議”,共同來加強外匯市場幹預,促使人民幣再度升值、防止美元過度升值。更有觀點指出,2016年的G20會議或將討論協調全球匯率政策的方式。拉加德的回應無疑正式打消了此類疑慮。

而此次,各界對匯率問題的關註更多與美國的貿易政策聯系在了一起。

貨幣政策“退居二線”

盡管“美國優先”政策的出現令此次G20會議略添變數,但一個積極的現象就是,全球央行終於開始漸漸退居二線,以財政政策和政府改革力量推動增長的格局開始顯現。美國的財政刺激主張以及美聯儲率先開始加息則似乎引領了這一改變。這也是中國主持去年G20峰會時的核心思想。

回顧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宛如“大力水手”,試圖將各國拽出深淵,為推進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爭得時間。然而,一轉眼八年過去了,央行還在那里拼盡全力,但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卻無跡可循。

眼下,改變正在發生。周四,也就是G20部長會議的前一天,美聯儲將公布3月利率決議,當前市場預計3月加息概率接近100%,未來美國經濟大概率取決於新政府的基建投資、減稅、去監管政策和其他改革的力度。

美國政府的財政刺激計劃之一被稱為 “私人部門籌資方案”,關鍵在於政府並不出資,其核心內容是通過稅收激勵,撬動私人資本,在10年期完成1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穆迪測算,基建會帶來每年0.5%的經濟增長,但1萬億美元基建投資平攤至10年,每年也就只有1000億美元,可能對經濟的增量刺激效果其實並不顯著。不過,經濟學家認為,這對於激活私營部門活力、帶動就業、提升通脹可能會有較大的溢出效應。

除美國外,由於歐央行也開始逐步縮小QE的規模,德拉吉近期表示,歐元區陷入通縮的風險已有減退,交易員認為,這也表明央行下步動作或為進一步縮減QE;此外,日本央行也失去了進一步深化負利率的空間,且也並未透露出要進一步擴大QE的信號,行長黑田東彥1月表示,日本通脹率已經朝著2%的目標回升。

不過,當前歐洲的政治風險仍然突出。尤其是,荷蘭和法國大選臨近,而這兩大歐盟核心國的脫歐呼聲已經日漸高漲。一旦政治風險成為現實,這必將打擊經濟動能。

2016年英國脫歐作為導火索,反歐盟情緒彌漫。荷蘭作為歐盟的核心創始國之一,反對歐盟的民粹黨派迅速崛起。荷蘭3月15日即將舉行換屆大選,自由黨(PVV)領導人基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迅速發聲,“為英國退歐而歡呼,現在該輪到我們了,荷蘭需要一個脫歐公投。”

有分析稱,荷蘭的民粹主義政黨進入荷蘭政府已久,但始終屬於少數黨派。荷蘭政治格局複雜,雖然目前中間道路黨派依然占據絕對優勢,但未來兩級黨派勢力增強,會使得荷蘭對歐盟方針產生一定變化。

此外,法國總統候選人、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以“法國脫歐論(Frexit)”展開競選,盡管其最終當選的可能性仍不高,但其間必將擾動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503

一財點睛丨首個“車樁一體”平臺上線 共享汽車再引關註

據媒體報道,電動汽車、充電樁一體化運營的分時租賃平臺——“E+租車”平臺4月20日在重慶上線運營。“E+租車”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聯合長安汽車(000625.SZ)、力帆實業(601777.SH)等單位研發的互聯網+分時租賃平臺。目前已接入力帆盼達用車、重慶交運智道出行、環球車享EVCARD三大運營商。

業內認為,分時租賃是一種汽車共享文化,實行新能源汽車自助分時租賃模式既低碳環保,又靈活方便,而且用車成本較低。電網企業作為“車樁一體”模式的配套方和推動者,對新能源分時租賃能起到很好的示範效用。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的施行,在城市緩解交通擁堵、減少碳排放的發展訴求下,國內基於信息技術的汽車共享行業發展正當其時,市場潛力巨大。共享汽車分時租賃進入政策紅利期,頂層支持政策陸續出臺,地方配套支持政策也在不斷落地。

綜合國內外共享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以及巨頭公司紛紛涉足該領域,我們認為共享汽車有望成為繼共享單車之後,受資本追捧的又一共享經濟熱點。建議關註目前已推出成熟共享汽車服務,搶占市場先機的相關標的。

東興證券建議關註共享汽車概念股力帆股份、海馬汽車(000572.SZ)、龐大集團(601258.SH)。海馬汽車聯手龐大汽貿集團在河南成立海馬龐大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海馬龐大將在鄭州首批投入約2000輛海馬新能源汽車用於分時租賃;力帆股份關聯公司盼達用車開啟汽車分時租賃業務,阿里、萬科、複星均為戰略合作夥伴,“盼達用車”所有車輛均由上市公司力帆股份提供;龐大集團旗下小蜻蜓分時租賃正在京津冀建設數十個租賃網點,同時推出“Ready Go”新能源汽車租賃平臺。旗下“叮叮約車”攜重金50億元入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09

地緣沖突加劇市場波動,ETF泡沫或再引美股閃崩

貿易爭端疊加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市場波動性再度擡頭,2月美股閃崩的情景再度浮現投資者眼前。

今年2月美股閃崩後,“ETF泡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迅猛增長的規模時不時使其淪為股市崩盤時的眾矢之的。有觀點認為,規模不斷膨脹的ETF在市場巨震時將大大加劇大盤的拋壓。然而,“股神”巴菲特曾稱費率低廉的ETF對於投資者而言遠優於對沖基金(費率為2%的傭金和20%的超額收益提成)。

真相究竟如何?“ETF泡沫”一說是否合適?ETF又在市場劇烈波動時發揮了什麽作用?這些於全球蓬勃發展的ETF市場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目前各界預計,未來高估值的美股出現閃崩或大幅回調的頻率可能上升。

“ETF泡沫”之辯

全球最大資管機構之一的貝萊德(BlackRock)董事總經理、iShares安碩及指數投資亞太區主管陳蕙蘭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稱,“ETF目前不存在泡沫。ETF整體規模約 4.8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型ETF 市值占總股票市值的4%,債券(fixed income) ETF還不到1%,這種比例比起龐大的共同基金而言,其實是很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ETF也被各界譽為“沖擊吸收器”(shock absorber),因為不同於公募基金,當投資者A要賣出手中的ETF時,投資者B正好想接盤,這在法律上被視為贖回交換,ETF經理不需要去市場上出售ETF之下的股票或者其他證券來籌集現金,這樣做就不會產生資本所得稅,也會吸收原本股票的拋壓。

回顧閃崩當日,“這個交易日(2月5日)剛開始時還算有條不紊,但突然峰回路轉,接著恐慌性拋售就開始了。”Charles Schwab衍生品交易副總裁弗雷德里克表示,“市場上的拋盤規模相當大,看上去是機構在大肆拋售。”

也有基金經理認為, ETF的清盤也加劇了市場的拋壓。理由是,不同於一般共同基金,追蹤指數的ETF需要買入一籃子指數,而當投資者贖回時,ETF要拋出的就是一籃子股票,而非像共同基金那樣先砍倉表現不佳的股票,因此ETF在市場巨震時或加劇大盤拋壓。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量化交易策略的同質化以及程序化交易助長助跌,也可能是加劇美股閃崩的主因。

之所以ETF近年來備受各界關註,是因為危機後美股長達9年的牛市,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低成本的指數跟蹤型ETF。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全球ETF的規模已經達到4.75萬億美元,美股整體市值約20多萬億。

ETF與公募基金或共同基金的區別在於,大部分ETF都是被動型指數基金,其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市場,而是為了獲得市場平均回報,即獲得市場敞口。

“早前挪威央行就曾研究過,投資收益是從哪里來的?研究發現99.3%的收益其實都是從敞口來的,就是指數。除非你受過主動選股的基金經理那樣的訓練、有能力產生Alpha(超額收益),那麽被動投資遠遠好於主動投資。這也是為什麽近年來越來越多資金流入ETF。” 陳蕙蘭告訴記者。

低費率也使得ETF吸引了眾多人氣。美國主動型基金費率大約每年0.77%左右,而ETF的費率大約是每年0.1%左右,前者是後者的八倍。

其實,費用的優惠和ETF的一項特質息息相關。陳蕙蘭對記者表示:“如果是共同基金,當投資者要贖回時,就需要通過買賣股票來贖回現金,而ETF的好處是,往往投資者不需要真正向二級市場拋售股票來贖回,而是可以通過交換,這就降低了市場波動性,讓投資者更容易適應ETF。” 也正是因為無需真正賣出,就不會產生資本所得稅。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則不同,當投資者提出贖回申請時,基金經理需要在市場上出售基金中的股票(或者債券等其他資產)來籌措現金應付贖回。如果出售的資產是盈利的,那麽這個公募基金就需支付資本所得稅,對公募基金中的其他投資者來說,這有點不公平,因為當有投資者贖回該公募基金時,其他沒有贖回的投資者都收到了資本所得稅的懲罰。

此外,就透明度而言,美國證券法規定,ETF需要每天披露其中投資的那些股票,而公募基金只需要每季度披露其中的資產成分。

通過上述屬性也不難看出,外界對於ETF加劇市場波動的罵名似乎有失偏頗,相反ETF可能是“沖擊吸收器”。根據貝萊德3月發布的一份觀點報告,截至2月9日收盤的一周(美股閃崩期間),ETF交易量超過了1萬億美元,但是美國的ETF的凈贖回總量僅299億美元,股票型ETF凈流出281億美元。可見相較交易量而言,真正會影響市場的ETF規模其實很小,似乎遠遠不及共同基金的影響力。

當然,目前對於ETF的擔憂仍然普遍存在。例如,由於ETF追隨市場指數,因子極易簡單複制,ETF泡沫已不容小視。據穆迪預測,ETF在未來10年內將持有美國股市50%的總市值,正在壟斷越來越多的市場流動性。

不過就目前而言,同期(2月9日前的一周),ETF交易量僅占整體美股交易量的3.86%,較12個月前的4.32%有所下降。此外,股票型ETF 的市值也僅占總股票市值的4%。光從現在來看,“ETF泡沫”一說仍有所誇大。

區分ETF和杠桿型產品

其實,2月的閃崩之所以導致ETF備受指摘,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杠桿型ETF產品嚴重虧損、做空VIX(波動率,即恐慌指數)的ETN(交易所交易票據)清盤。這些高風險的產品的崩潰也吸引了市場關註。

在眾人看來,上述產品都被理解稱為ETF旗下的一種門類,“然而做空VIX產品是ETN,這和一般的單純追蹤指數、沒有杠桿的ETF有很大區別,那類高風險產品一旦清盤可能導致投資者一無所有。其實,這也體現了投資者有時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買什麽。當大家都賺錢的時候,沒人想過對不對,只有當市場沖擊來臨時,才意識到問題。” 陳蕙蘭告訴記者。

CBOE VIX波動率指數被用以衡量標普500指數未來30日的預期年化波動率。2月5日,VIX一度飆升至50,最終收於37.32,創2015年8月來新高。也正因此,押註VIX走低的華爾街血流成河。在過去一年,VIX市場處於歷史低位,這也使得“做空VIX”的策略成了所謂的“網紅交易”。

VIX指數本身是不能交易的。但是有VIX期權和VIX期貨可供交易員使用。ETF興起後,便出現了VXX和UVXY這兩個看多VIX的ETF,和XIV、SXVY這兩個可以做空VIX的ETF。

除了與VIX相關的ETN,近年來美國還出現了內含算法的杠桿ETF。例如SPXL(3倍於標普500指數的漲跌幅)這個ETF就加劇了市場波動,其總量雖小但邊際上卻可以震動市場,導致踩踏,加劇跌幅。

因此陳蕙蘭建議,不應該將上述高風險產品與一般的ETF(plain vanilla ETFs)劃為一類,除了監管者應該對其加以區分、強化投資者教育,同時投資者自身也應該提高風險意識。

市場情緒偏審慎

盡管ETF的問題尚無需過度擔憂,但目前投資者對美股的情緒仍偏謹慎。

上周,美國幾大銀行陸續公布了財報,在稅改利好、經濟持續擴張、波動率上升的背景下,盈利普遍超出預期。例如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35%、13%、5.5%,花旗同比上升13%,ROE分別同比上升11%、7.4%、12%,超出分析師預期。然而由於貸款增速環比低於預期,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銀行股收盤重挫,摩根大通跌2.71%,花旗跌1.55%。

積極的一面在於,過去一年來,美股牛市也主要由盈利擴張所驅動。上周整體漲幅超過1%,這主要因為科技股反彈所致。此前臉書因為信息泄漏醜聞而股價重挫,亞馬遜也因為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抨擊而股價大跌。

眼下,投資者情緒仍偏謹慎。當地時間4月13日晚,特朗普就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進行“精準打擊”。同時,英法兩國也在配合對敘利亞進行打擊。

“盡管主流市場目前休市,整體波動不大,但其實內心已經跟著動起來了。”某大型期貨公司全球宏觀策略投資主管告訴經記者,未來美股在高位出現大幅回調的頻率或將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81

聯通集團兩小股東退出,5G前夕再引電信業重組聯想

近日,中國醫藥與中信國安均發布公告,擬全額減資中國聯通集團股權。

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中信國安”)稱,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安排,子公司國安通信擬向聯通集團轉讓所持其全部股權。

國安通信持有聯通集團8862萬股股權,占比約0.08%。中信國安表示,此次聯通集團收購自身股權事項是根據國資委對聯通集團法人股股東減資退出事項的安排。轉讓價格為每股1.7240元,總金額為1.53億元。

中國醫藥公告稱,公司於1997年投資聯通集團,後經聯通集團多次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並參與聯通集團2007年、2008年減資,截至目前,公司持有聯通集團股本金額1.57億元。

此次股權變更是中國聯通集團層面,並不直接涉及旗下上市公司。

電信分析師付亮告訴記者,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聯通集團的股權結構極其複雜。通過其他小股東的減持退出,聯通集團的股權結構將更簡單。與聯通集團不同,中國移動集團和中國電信集團都是由國資委100%控股。

而聯通集團除了國資委,還有11家國資背景的小股東,按股權大小依次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通信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國資委占股98.44%,11家小股東占股1.56%。

在聯通3G發牌前夕,聯通集團也曾進行減資。當時就有猜測,減資與電信業重組有關。而此次聯通集團兩股東減持公告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合並的傳聞愈演愈烈。此前,在上市公司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王曉初表示,尚未收到監管部門有關與中國電信合並的通知。

付亮表示,聯通集團的回購與重組沒有直接關系。不過,也有通信業人士告訴記者,5G網絡建設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從技術上面來說,如果一個地方建三張網絡,本身不僅高成本,網絡也會有幹擾;此外,資金方面,中國聯通可能也有一定的問題。

中信國安公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聯通集團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763.53億元,營業利潤36.36億元,凈利潤3.7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906.54億元;總資產為6188.25億元,總負債為2929.54億元。

通過混改,中國聯通的資金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8月15日,中國聯通發布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財報。報告顯示,中國聯通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4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9%。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344.2億元,同比增長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增長231.8%。

通過引入財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中國聯通財務實力有所增強。中國聯通CFO朱可炳在財報會議上表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償還了約1600億元的債務,負債率降低至43.8%。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寧佳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87

LANEIGE母今年將再引新品牌入港

1 : GS(14)@2014-06-30 10:20: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30/news/ec_ecf1.htm


2014年6月30日





【明報專訊】AMORE PACIFIC是一家專營化妝品的韓國上市公司,旗下有30多個知名品牌,包括雪花秀、Laneige 、Innisfree及Etude House,在韓風熱潮下,AMORE PACIFIC香港董事總經理葉豐盈表示,母公司看好香港市場發展潛力,今年會再在香港引入多一個新品牌,而在2017年前會陸續引入多一至兩個品牌。葉豐盈坦言,面對租金上升壓力,仍對旗下銷售額有信心。


「有信心每年營業額增逾30%」

AMORE PACIFIC(HK)於2002年成立,葉豐盈由自動請纓從AMORE PACIFIC手上取得Laneige及之後雪花秀香港獨家代理權,更令韓國AMORE PACIFIC入股她的公司30%。她表示當年在母公司30多個品牌中挑選Laneige作為打開香港之門,因為看準香港女士對保濕護膚品有要求,該牌子應該可以滿足。

現時韓國化妝品可以與日本及歐美品牌分庭抗禮,雖然面對其他韓國牌子也陸續登陸香港,但她有信心公司會延續每年營業額增長30%以上。因為相信母公司實力雄厚,品牌代言人都是韓國最紅之女星,不過,香港與韓國文化有分野,韓國廣告偏向意境,而香港消費者想在廣告中得到該產品有什麼功效,葉豐盈坦言,來到香港的廣告是要加工,令廣告有產品信息更消晰表達。

現時兩個品牌銷售點達到33個,Laneige有23個及雪花秀為10個。今年會開多10個點,前線員工增加120名,現時員工約有320名。內地遊客減少會否擔心銷售額,葉豐盈表示,現時顧客仍以香港消費者為主,內地消費者佔比重不是主要。Laneige平均單價為800元,而雪花秀為其3倍(約24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7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