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12創與投:老虎不打盹 拿300萬天使投資已很難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628.html

  2012,對中國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都是艱難的一年。

在全球資本市場低迷態勢下,2012年中國企業IPO數量與融資金額創下近四年新低,VC/PE機構的IPO退出平均賬面回報率較去年出現大幅回落。

據投中集團的數據,2012年共有149家VC/PE機構通過97家企業的上市實現235筆IPO退出,總計獲得賬面退出回報436.3億元,較2011年賬面退出回報下滑59.0%;平均賬面回報率為4.38倍,較2011年7.22倍的退出回報相比大幅縮水。

一方面,在境外投資者謹慎的投資態度下,僅以「概念」實現上市幾無可能;另一方面,在財務造假風險、VIE風險依然未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下,二級市場投資者也很難給予中國企業較高估值。中國的投資人不得不開始深度調整,尋求新的生存之道。

同創偉業鄭偉鶴:轉向早期項目

同創偉業是一家本土投資機構,旗下7支基金的管理資金規模達60億人民幣,長期投資TMT、生物醫藥、大消費和健康產業。

在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看來,2012年最大的變化是開始關注早期項目。「2011年投的早期項目只有兩三個,2012年早期項目已經達到14、15個。」他預計,未來早期項目將佔到投資總數的40%以上。

鄭偉鶴表示,雖然現在是資本市場冷卻期,但是針對早期項目的投資現在卻正在升溫。「過去的金融手段實際上就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套利,這個市場已經過去了,投資的注意力應該都放到早期上來。」

或許是因為投資早期項目更加注重創業者個人信用的緣故,在鄭偉鶴看來,2012年的另一個特點是越來越講求誠信。他舉例說,今年曾經花費1000萬投資某項目,但是最終項目的產品沒有出來,創業者卻主動要求回購,這讓鄭偉鶴深受觸動。

不過他也表示,由於國內證券市場的緣故,很多創業者常常會高估自己。「國內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依舊有很多泡沫,很多公司股價是不正常的,創業者會把創業板公司看作他們的參照系。同行在A股上市那麼高價格,我為什麼這麼低?實際上這是一個扭曲、畸形的市場,創業者所參照的世界是一個不真實、不現實的東西。」

德訊投資曾李青:大公司更大、小公司更難

做為騰訊公司五位創始人之一,德訊投資創始人曾李青對行業競爭的感受更加深刻,他認為2012年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公司越來越大,小公司創業想做大公司的機會越來越小。

曾李青舉例說,4年前投資的網頁遊戲每一個都很成功,而最近2年投的,除了極個別的以外幾乎都關門了。「今天如果我們還想創業,想做一個百度和騰訊的可能性基本上沒有,剩下的機會只是做出優秀的小公司。」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深圳,由於高房價和高生活壓力,已經喪失了早年騰訊和華為出現的時候那種環境。」曾李青透露,現在投一個項目200、300萬人民幣,一年就花完了。「工資成本很高,房價也很高,對創業者而言壓力相比以前大很多。」

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曾李青開始對德訊的投資策略進行調整。第一,創業者想得到超過300萬人民幣以上的天使投資,基本上很難,除非他很聰明。第二,分階段給錢,再也不會一次性把錢給創業者。

第三,制定了對創業者更苛刻的要求,比如一定要創業者出按照5:1或者10:1的比例出自己的錢。「你要我出200萬,你先投40萬進去,而且第一年只能拿5000塊錢工資。我們想通過這樣的槓桿,把一些不是那麼認真想創業的人擋在外面。」

曾李青提示創業者,現在創業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只有10%到20%。「我經常勸創業者不要創業,因為我見過很多失敗的創業教訓,對他家庭、個人一生有很大影響。」

曾李青認為,創業者應該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創業,「我們都要拿出大家輸得起的東西,你是兩年的時間加上小小的錢,我們是看起來比較大的錢,但是這個錢對我們也是小錢。」

松禾資本羅飛:我們正處在最低的低谷

松禾資本設立於2007年,受託管理資產超過50億元人民幣,投資企業超過100家,有16家企業成功退出,其中12家境內上市、2家境外上市和2家被併購。

在松禾資本創始合夥人羅飛看來,2012年的資本市場正處於最低的低谷。「如果不是最低,也離最低的不遠了。藍籌股的PE大多不到10倍,而在中小板、創業板,PE大多在20倍、30倍以上,不合理的估值會讓更多的資金遠離創業板。」

「2012年,國內資本市場開始堵車,中國海外上市的公司被『渾水』。」羅飛預計,未來兩年投資者將更看重企業真正創造現金的能力。

他以第七大道舉例說,2011年暢遊併購第七大道時,一年利潤大約有6000萬,而今年一個月就有6000萬元利潤。「能創造持續現金流的公司,將是未來兩年投資人所追捧的,現金流在今明兩年的環境下是最最寶貴的。」

除了現金流,羅飛認為,未來的投資人將更加注重創業者個人的信用、團隊的信用以及團隊對於投資人在現金或者將來、未來的承諾。

天使投資人龔虹嘉:2012,老虎不打盹

龔虹嘉具有20年投資創業經歷,先後創辦德生公司、海康威視、握奇數據等公司,個人財產超過100億,IDG和上海聯創稱其為「中國最優秀的天使投資人」。

在龔虹嘉看來,投資人和創業者必須更加清醒的面對一個現狀,那就是「老虎不打盹」。這也老虎可能是騰訊、是華為,也可能是百度、阿里巴巴,這些大公司都充滿了危機感。

「以前,我們都認為是老虎就一定會打盹,老虎打盹就是創業者的機會。而現在,創業者花了很多心思就是做不大,大公司一發力,很快就拿下市場。那是因為大公司獨大,螞蟻爬一年,不如馬蹦兩下。」

對於投資者,龔虹嘉建議把「期望放低一點」。他舉例說,Facebook、Google的天使投資人肯定不知道它們今天能做這麼大,抱著投出Facebook、Google為目的的投資人注定失敗。「如果投資人以賺3倍、5倍、10倍作為合理回報的安慰值,失望就會大幅減少,就會覺得這個社會充滿了陽光。」

「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叫最好,我們甚至也永遠不知道什麼叫更好,反過來說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叫更壞,也不知道什麼叫最壞。」龔虹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87

融創與綠城:生於憂患的合作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07710.html
場併購改變了兩家企業的命運,一同被改變的,還有兩家企業創始人的事業軌跡。

融創中國(01918.HK)與綠城中國(03900.HK)成立合資公司上海融創綠城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融綠」)一年有餘,已經確立了235億元的2013年度銷售目標,這個目標,已經可以進入2012年全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的前20名。

上海融綠的兩大股東,融創2013年銷售目標也不過450億元,綠城的目標是550億元。

2012年6月,融創以33.7億元代價收購綠城旗下9個項目股權,雙方同時成立了各佔50%股權的上海融綠。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併購,在追求理性的經濟規模與協同效應之餘,還注入了複雜的情感因素。

併購發生之際,正值綠城最為艱難的時期,高峰時,綠城的淨資產負債率一度達到148.7%。

「我能理解當時的綠城,能理解老宋(綠城董事長宋衛平),因為我也有那麼一段經歷。」在併購完成一年之際,融創董事長孫宏斌說。

孫宏斌提到的「經歷」指的是順馳往事。從順馳到融創,孫宏斌的跌宕人生,讓他對於宋衛平的遭遇有一種感同身受的理解。

「這個行業,綠城要是死了,不公平。誰死也不該綠城死,就它認真造房子,就它把房子蓋得好。」這是孫宏斌當時的想法,「融創與綠城的合作生於憂患。」

孫宏斌打動了宋衛平。半年之後,綠城走出危機,負債率由148.7%降至去年底的49%,融創也在2012財年收穫了86%的銷售額同比增長。

宋衛平充分放權

去年6月22日,當綠城宣佈將9個項目50%的股權轉讓給融創時,許多人表示出不解。

「宋總為什麼把項目賣給我而不是賣給別人」,這個問題,即使在併購完成一年後,孫宏斌仍會在不同的場合自問自答。

「合作之初,不少人持懷疑態度,認為這麼大規模的融合需要磨合,有人認為磨合期要一年,有人認為根本磨合不了。」代表綠城出任上海融綠董事長的王虹斌說,「因為綠城和融創是兩家非常有個性的公司,孫宏斌和宋衛平又是兩位非常有個性的創始人。」

顯然,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看好綠城與融創的合作,除了鮮明的個性差異,其中一個原因還在於綠城、融創50︰50的股權合作模式,這種對等的股權結構,被認為很容易在實際操作層面引發「誰說了算」的矛盾。

「歷史證明『對等合併』(Merger of Equals)往往是一系列問題產生的開端。」《華爾街日報》在一篇談及企業併購的報導中,表達了對同業之間以50對50股權併購的不看好。

這篇文章讓孫宏斌印象深刻。文章中引述有關跨國企業併購研究的結論:對等合併比起大企業吞併小企業,沒那麼有利可圖。「大家不看好這種完全平衡的合作。」孫宏斌說。

但綠城與融創的合作發生在中國,這是一場中國式併購,離不開中國企業生存的特殊語境。股權上的平衡,在過去一年,並沒有引發綠城與融創在合作項目決策權上的爭奪。

「要麼你說了算,要麼我說了算。」孫宏斌認為項目合作能夠順利、高效進行的前提,必須是由一方「說了算」。

在這個問題上,孫宏斌認為宋衛平表現得「十分大氣」。宋衛平充分放權,給予融創團隊足夠的信任。

「在去年綠城的大會上,我說,兩家公司能合作好,就是因為宋總基本上沒管,讓我管。我要對得起這種信任。」孫宏斌說。

這種基於創始人彼此間信任的合作模式,在過去一年,讓綠城與融創兩家企業盡情享受了一段「蜜月期」。

綠城與融創合作之初,合營平台上海融綠的可售資源為675億元。經過一年時間,在原有項目基礎上,合營平台又在上海收穫5個新項目,目前已有項目的銷售規模接近1300億,幾乎翻番。

「1+1大於2」

今年7月,上海融綠總經理田強向融創和綠城雙方股東匯報合營平台的情況,宋衛平評價,上海融綠合作一年取得「1+1大於2、3甚至5的效果」。

如今,綠城與融創,都已經離不開這個合營平台。高盛高華6月初的報告預計,合作項目產生的合約銷售,將會佔到融創2013年全年合約銷售額的38%,在綠城方面則佔到30%。綠城與融創在合作平台上投入的資本金,甚至比母公司的資本金都要高。

上海融綠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合營平台的全年銷售目標為235億。

「九龍倉周安橋副主席有一次對我說,孫宏斌,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跟綠城合作?我說不知道。是因為你真的服綠城。」孫宏斌回憶,「是的,我們真的喜歡綠城的產品,我們真的是在學習綠城。」

在公開場合,孫宏斌從不吝惜對宋衛平以及對綠城無論產品還是服務的讚美之辭。孫宏斌對綠城工程質量督導制度以及綠城建築設計院讚歎不已,並且一再稱融創一直在學習綠城,不僅是具體項目的學習,而且「有這樣一種情結」。

反過來,孫宏斌認為,通過合作,融創也向綠城輸入一項重要的東西,就是一種強烈的內部競爭意識。「綠城的團隊要向融創的團隊學習,學習運營管理,學習融創團隊對戰略的判斷。」王虹斌說。

在去年綠城與融創合作簽約時,孫宏斌自稱向宋衛平以及綠城的高管「誇下海口」:「一定努力把上海拿下。」事實上,這真的成為了上海融綠過去一年的發展寫照。

自成立合營平台以來,上海融綠在上海先後收購了5個新項目。上海市場在上海融綠的佈局比重,由2012年的38%上升至2013年的65%。

5個項目中還包括了以近80億元代價收購而來的香港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女婿杜惠愷持有的盛世濱江(原名「豐盛皇朝」),整個項目體量高達70萬平方米,約400億元的貨值。

「盛世濱江是融創、綠城合作一年以來最為重要的項目,綠城和融創兩家公司在歷史上都沒有收購過這麼大的項目。」王虹斌說。

上海融綠一位內部人士則透露,兩家企業為這一項目制訂的目標是要貢獻至少50億元利潤。

對綠城和融創而言,盛世濱江項目的銷售情況,毫無疑問將成為檢驗彼此合作成果最重要的指標。

孫宏斌回憶,今年春節後,宋衛平在考慮綠城與融創是否聯合收購盛世濱江項目時曾對他這樣說:「你定。你幹,我就接著幹,你不干就算了。」

孫宏斌沒有猶豫。五個月後,這個項目已經屬於綠城與融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