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班牙人的經濟危機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004

"24.3%的失業率,年輕人51.5%的失業率,對任何一個國家估計都會是大麻煩,即便它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不過,從普通的西班牙人身上,你卻很難體會到中國人賦予「危機」的諸多想像。"

失業

「我現在還有一份工作,但我已能想像自己在麥當勞上班的樣子了。不會太久。」2012年9月25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攝影師納支奧·坎帕諾(Nacho Gomez Campano)這樣描述自己的困頓。

坎帕諾32歲,他供職的媒體公司受僱於西班牙外交部。即便如此,他依然感到自己的工作岌岌可危,「如果政府資金繼續減少,就有可能中止與公司的合同,那我就會失業。」

坎帕諾的情況比姐姐已好了不少。他的姐姐安娜是一名頗有名氣的電視記者。2008年短暫中斷原有工作,復出時卻遇到了麻煩。四年中,她嘗試了上百家電視台、電視、媒體公司,卻始終沒有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她只好不斷降低求職預期,陸續做過公司前台、經理秘書,甚至是臨時頂替某個公司裡懷孕的女職員。直到她自己也懷孕為止。

西班牙是歐元區的第四大經濟體,目前24.3%的失業率高居歐盟之首。更糟糕的是,年輕人失業率達到51.5%。而2006年經濟危機來到以前,西班牙的失業率還只有8.5%,為歐盟平均水平。

坎帕諾至少還有工作,巴塞羅那29歲的攝影師普拉克·阿倫瑟(Pelach Alonse)沒那麼幸運。2005年,阿倫瑟大學畢業後輕鬆地進入了一家電視公司做導播。稅後月薪1350歐元,不算多,但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算少。

他分期付款買了一輛奧迪S3,月供225歐元。他當時似乎能看見自己的未來:薪水會隨著年資逐年增長,再跳槽換家公司,賺更多的錢,買一棟公寓,最後也許能成為一名導演。

但經濟危機悄悄來臨。公司原先每月能做10檔節目,到2008年秋便只有二三檔節目。於是,在一輪裁員中,阿倫瑟丟掉了工作。

投了幾份簡歷,沒有回應,阿倫瑟倒也沒把經濟不景氣太當回事。他想,這總歸是暫時的。2009年2月,他乾脆申請去美國讀書。但一年後,當他回到巴塞羅那,情況更糟了。

回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阿倫瑟上求職網站,請朋友幫忙,直接找到公司去敲門,簡歷投了五百多份,但終於一無所獲。

他被迫放棄了做導演的夢想,做起了自由攝影師。他偶爾也去做婚禮的攝像,但更多的是去手機店賣手機、去飯館做服務生或是做推銷員。他最長的一份工作做了差不多4個月——在當地一家博物館做展覽引導員。「也不完全是引導員……」阿倫瑟咕咕噥噥地說道,「我會給小朋友們做些介紹,或者在紀念品店幫忙什麼的。」

如今,阿倫瑟對未來感到有些黯淡,他說:「這些年好像我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對自己提升的工作經驗。我的生活好像停滯了。」

生活

不論是否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總要繼續。阿倫瑟的奧迪S3早在2010年就賣了,他如今改騎一輛有些破舊的摩托車。「這在巴塞羅那可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這裡堵車嚴重。而且,汽油也太貴了。」阿倫瑟想過離開西班牙,但又沒什麼信心。畢竟在巴塞羅那,他還可以住父母留下的一套公寓而不必付房租。

對於有些人來說,經濟危機也不見得完全是壞事——由於經濟壓力,馬德里市的伊娃·卡布勒拉和丈夫雙雙戒煙成功。「這樣,我們兩人每月總共可以節省300歐元,這是一大筆開銷。」

在馬德里市區一家名為「Casapatas」的餐館裡,卡布勒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餐館客人看起來不少,但人們花的錢明顯少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喜歡社交——很多時候,坐到吧檯邊上,花上六七歐,喝兩杯啤酒,吃一碟附贈的小菜。那些願意坐在餐桌前平均每人花三四十歐元吃一頓的,沒幾個西班牙人,這可是旅遊區。」

晚上10點半,傳統的弗拉明戈歌舞在Casapatas內上演。南方週末記者隨機瞭解了最前排的觀眾,一個中國人的團組,一些美國、巴西遊客,確實沒有西班牙人。「看一場演出要35歐元,捨得花錢的西班牙人越來越少了。」卡布勒拉說。旅遊區鮮有危機衝擊的跡象。畢竟,西班牙是歐洲第二大旅遊目的國,每年接待超過五千萬人次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李璐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08年,她剛到西班牙時,超市裡一包1公斤裝的大米售價是0.48歐元,現在已經漲到了0.75歐元。

周含是李璐的校友。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馬德里地鐵的10次車票曾經5歐元一張,2010年1月漲到9歐元,如今已經是12.25歐元了。

從2012年開始,本科學費上漲50%,研究生學費上漲150%。「往年公立大學本科一年的註冊費用為700-800歐元,現在已經普遍漲到了1200-1300歐元。」李璐說。當然,相比其他歐美國家,西班牙的大學學費,尤其公立院校,還是相當低廉。

工資不漲物價漲是很多西班牙人的抱怨。政府還在2012年7月公佈了增值稅的一系列變化,上調了大量商品和服務的稅率。旅遊、交通、飲品等增值稅由8%上調至10%,衣服、電子產品、家電等增值稅率則由18%上調到21%。

如果說這些相對基本的生活用品增值稅的上漲幅度還可以忽略不計,牙醫、美容美發、健身、葬禮、電影戲劇、主題公園等略微「奢侈」的服務可就讓人們著實感到肉痛,這些服務業的稅率從8%上漲到了21%。

比婭·比克曼斯是在馬德里的一個國際組織的僱員。被問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她笑著說:「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可能有點蠢——我以前每週都會去美發店做頭髮護理,花上15歐元或20歐元,但政府把這類服務業的消費增值稅從8%一次性提高到21%,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朝不保夕』的氣氛,我只好把這個習慣給戒了。」

還有就是,以往週末聚會的時候,大家會很自然地去下館子,但現在,比克曼斯說,大家更多地是自帶飯盒去公園野餐,或者乾脆每人準備些吃的,去朋友家裡聚會。

幾乎不受經濟危機影響的是足球。在皇家馬德里足球隊的主場伯納烏體育場,重要比賽依然座無虛席,昂貴的黃牛票依然有市場。但周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普通的比賽時,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酒吧和朋友們一起看球,皇馬甚至會免費提供部分球票來提高客場上座率。

從這個賽季開始,皇馬足球俱樂部還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官方的中國球迷俱樂部。經濟危機似乎讓財大氣粗的皇家馬德里開始留意中國市場!」

阿倫瑟很想去意大利度一次假,但他沒有錢。他說,「也就是想想,我還想去中國呢,但這簡直是瘋了……人不能抱怨太多,聽說在瓦倫西亞,有的公立學校由於付不起取暖費,把冬天的暖氣都停了,孩子們凍得要命呢。」

憤怒

作為君主制國家,王室一向頗受西班牙人的愛戴。但在經濟危機之下,王室也不能倖免。

國王胡安·卡洛斯和王儲費利佩的薪水分別下調了約7%——國王29.2萬歐元的年薪被削減了2.09萬歐元,而王儲13.1萬歐元的年薪則削減了1.045萬歐元。整個王室的花銷預算由826萬歐元削減為816萬歐元,降幅約1.2%。

王室醜聞也因為經濟危機而被放大。2012年4月14日,卡洛斯國王在醫院接受髖關節手術。結果被媒體曝出,國王的傷是他在非洲國家博茨瓦納一次奢華的狩獵之旅中造成的。

作為一名沙特大亨的客人,國王此次狩獵的花銷超過了4萬歐元。而此時,首相剛宣佈了超過100億歐元的教育和醫療開支削減計劃。危機和窘困之中的西班牙人立即對此表達了極大的不滿。《世界報》稱這次旅行「不負責任」,而政界人士也批評國王沒有在個人生活和公共職責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國王不得不公開道歉,稱「對不起,我做錯了,不會再有下一次了」。有媒體稱,74歲的國王此時狀如「做壞事被當場抓住的小男孩」。

很多校園和公立圖書館都掛著「救救公立教育」的抗議橫幅。

馬德里地區最好的大學之一馬德里自治大學的校長Jose M. Sanz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經濟危機對大學教育的影響很大,2012年學校的資金減少了超過了10%,從3.1億歐元減少到了2.7億歐元。「教授的工資普遍降低了5%左右,研究生每年的學費從2000歐元上漲到大約4000歐元。我們也在擔憂未來生源減少的問題。」

阿倫瑟最為憤怒的是,危機中的政府表現。「那些政客做得那麼差,卻要削減人民的教育和醫療開支!他們完全不懂怎樣來治理一個國家。」

他連珠炮一般抱怨道:「憑什麼那些國會議員每月有1800歐元的食物和住房補助?他們去馬德里開會,好多人自己在馬德里有公寓,還要拿住宿補貼!騙子們!還有那些富人,他們在經濟危機中有什麼損失嗎?最多損失一艘遊艇,那算什麼損失?」

2012年9月25日,成百上千個阿倫瑟走上馬德里街頭,發起「佔領眾議院」的抗議活動。當然,他們沒能成功,警車和警察如同銅牆鐵壁般將眾議院團團圍住,阻止人群靠近。這一天的衝突中有32人受傷,包括4名警察。這一天包括南方週末記者在內,大量馬德里的遊客都見證了西班牙的另一面——在鬥牛、足球、高迪、畢加索和海鮮飯之外的西班牙。

在西班牙《國家報》9月26日的報導中,一名叫做Mamen Gubus的失業者說,她今年41歲,來自畢爾巴鄂,她們這麼幹只是想要政客們「面對面地感受我的痛苦」。

將來

說起經濟危機,加泰羅尼亞大區政府外事秘書長薩農·佛羅蘭薩(Senen Florensa)聳了聳肩:「危機,一個禮拜也說不完。先是受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牽連,出現銀行信貸和房產危機,公共機構和私人領域都形成了巨大的無法償還的債務。債務影響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司法機構也不知該如何處置此起彼伏的債務糾紛。經濟低迷使得消費減少,這反過來又更增加了經濟困難。」

「總之,各種社會福利、教育和醫療等等領域的開支被迫削減,但歐洲幾百年來,尤其二戰以後,人們已經基本習慣了福利社會,如洪水猛獸般的危機讓許多人不知所措,所以他們很不高興。」

停了一下,佛羅蘭薩補充說道:「公務員的薪水也多次降低,我自己的薪水也下降了10%。」

但也有很多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經濟危機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被媒體誇大了。西中理事基金會秘書長瑪努埃爾·科薩達(Manuel Cacho Quesada)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的侄子在美國達拉斯上大學,他暑假回西班牙,見到我說,『啊哈,你們看起來挺好的嘛,我看新聞,感覺在西班牙都快餓死了,像是二戰後不久的樣子。』」

他認為西班牙雖然遭遇重大的經濟危機,但西班牙80%的銀行表現良好,相比其他國家,這一點並不壞。

實際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西班牙的經濟已經維持了多年快速增長,並且相較於希臘、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家,西班牙在政府預算收支平衡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從1999年至2007年,西班牙GDP平均每年增長3.7%,2004至2008年,西班牙房價上漲了44%。

當然,如今的房價比2008年時下跌超過25%。更糟糕的是,從2013年1月1日起,西班牙房產購置稅將由4%上調至10%。

將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今年9月,西班牙預算部長Cristobal Montoro表示,他預計西班牙的GDP在2013年將會「僅僅」降低0.5%,而西班牙期待將2013年作為此次經濟衰退的終結之時。

在留學生李璐的觀察中,西班牙人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焦慮,也並沒有為了經濟危機而過多改變生活和工作態度。西班牙是歐洲唯一有午休的國家,而且他們一日三餐的時間也能看出這個國家的生活節奏和民族性格:早飯9點,午飯15點,晚飯21點。李璐介紹說,用一個西班牙朋友的說法來形容他們再合適不過了,「吃光、喝光、身體健康!」

關於將來,阿倫瑟想了想說,西班牙會好起來的。「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真的覺得,跟其他國家的人相比,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才感到幸福。我們很容易就開心起來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42

高原資本:兩個人的VC 拒投山寨式TMT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4333/

曾被人懷疑是皮包公司,卻投資了挑剔的周鴻禕和他的奇虎360;在國內投資團隊只有兩個人,6年只投了約10家公司,但一個項目回報就超過了它在中國的總投入的數倍,這家公司就是高原資本。

涂鴻川是高原資本中國創辦人、董事總經理。雖然和高原資本一樣,他在創投圈裡低調且有些神秘,少在公開場合露面,鮮於接受媒體採訪,但是,只要說起一個項目,高原資本和涂鴻川不得不「被高調」。

2006年,高原資本投資奇虎360。當2011年奇虎在紐交所上市時,作為最大的投資人,按照首日IP O閉市價,高原資本的投資回報超6億美金。

曾被懷疑是皮包公司

涂鴻川給創業者的印象就是拎著皮包到處跑。讓創業者吃驚的是,往往後來才知道這個能說會道的投資人在中國只有一個搭檔。是的,這家VC在國內的全部投資團隊只有兩個人。以致不止一次,涂鴻川被人懷疑,是不是一家皮包公司?

然而,只要稍對高原資本有所瞭解,便會找到答案。

在1988年成立、快滿25歲的高原資本,最早起源於美國。目前旗下管理著8只美元基金,總額大約37億美元,其LP主要來源於國家基金、大學基金、企業基金、退休金、保險公司等,其中很多LP都是超過10年的合作關係。作為老牌創投,高原在全球投資且創建了超過200家公司,包括L ycos——最早的搜索引擎,Staples史泰博辦公用品,Lululem on露露檸檬運動服等。

2005年,原供職於集富的涂鴻川加入高原資本,受命負責高原資本在亞太區的業務擴展,開啟了高原資本在中國的拓荒。幾年裡,涂鴻川一直是「孤軍奮戰」,直到2008年,葉冠泰加入高原資本,這家V C的投資人數終於完成「1」的突破,成為兩個人的VC。

雖然涂鴻川和葉冠泰性格各異,卻也合作無間。

比如,涂鴻川偏「動」,早年學過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性格外向,擅長與人交流。葉冠泰好「穩」,技術出身,思維理性,嚴謹務實。在具體投資看項目上,幾乎所有項目都是兩人一起去看,做盡職調查、談判,一起決定是否投資。「高原投的一半項目裡,我們兩個人都在一起擔任董事。」涂鴻川說,對於兩人,不會說一個項目是屬於誰,不關我的事,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投資,一起替被投企業幹活。

團隊小,反映在投資節奏上便是兩人的不緊不慢,他們約定每個合夥人每年投資項目不得超過2個。而從2006至今,高原資本在中國才完成了將近10家公司的投資。

創投界的慢公司?

涂鴻川並不認為高原資本「慢」,「很難評判。」他說,高原資本看重的是成功率,而非量,6年投資10家公司,這在硅谷很正常,大家判斷VC的標準是退出時的回報,所投創業企業裡是否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公司。

此外,投資項目少,也能使投資人抽身幫助創業者成長。

「尤其在國內,我們發現很多好的公司,創業者是草根出身。草根有草根的很大優勢,但是公司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最需要就是投資人從旁協助。」涂鴻川說,如果一個合夥人一年投7個到10個項目,3年累計20多家的話,肯定沒有充裕的時間幫助創業者,他認為花在找項目上的時間,遠不如花在所投公司身上來得有價值。「投早期的V C和私募PE不同。VC更需扮演著ValueCreator(價值創造者)的角色」

不過最近,涂鴻川在團隊擴充上有了新計劃,「計劃今年或明年加多一位負責投資的同事。」他說,雖然很多人眼裡現在投資大環境不好,但他是樂觀預期,要加人手。很快,這家兩個人的VC將變身「三人行」。

「專長就是TMT」

無論是全球其他市場還是中國市場,高原資本的投資主線都非常單一清晰,即主投T M T行業,奇虎360、趣游、Viva(維旺明)、網康,途牛等,全都是此領域。

為什麼對TMT孤注一擲?涂鴻川笑言,這個問題他被問了幾乎17年。「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和葉冠泰兩人的專長就是TMT。」

涂鴻川認為自己在職業方向上是個幸運的人。1995年進入了集富集團總部擔任全球IT投資部門負責人,不僅接觸了大量TMT相關企業,還完成了對中國、北美和亞洲的數個寬帶通訊和網絡服務公司的投資。

高原資本的另一位合夥人葉冠泰,是典型的技術型資本家,他擁有美國半導體處理技術專利,曾任職於英特爾,瑞信投行,非常熟悉IT技術。

「沒辦法,我們的專場就是TMT。」涂鴻川說,雖然中國的投資機會特別多,包括零售業、傳統農業、新能源等,但自己並不理解熟悉這些行業,即便一個好的零售業項目送到面前,自己也可能誤判。

當然,涂鴻川還被問到另一個問題。只投TMT領域不是很窄麼?當這個領域飽和了,你豈不是沒活幹,沒地方投了?「問題很有趣,但也說明他對TMT的想像力不夠。」

在涂鴻川看來,TMT跟農業、製造、零售等相比,最大的特性是「變」。不像製造業,農業、餐飲業,某企業是領頭羊,行業老大的地位可能十年都不變,TMT是一個「小子撬動巨人」的善變行業,而且從創業到聲名鵲起,再到IPO的時間較短,回報可觀。

投資圖譜之高原資本

涂鴻川:

創業型投資人模式不是NO.1

投資人臉譜

涂鴻川早年學過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性格外向,擅長與人交流。

他從不投資純「山寨」公司,因為只有非山寨才有創新的原動力。在他看來,奇虎360、維旺明等都是此類型公司,在美國都找不到模板。

對於高原資本,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鄺子平有一個評價,說高原資本的模式是,恨不得自己去創業一樣。

涂鴻川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調侃說:「因為投資的公司少,所以才有大把時間與他們一起商量怎麼做。」

工作之餘,他的愛好是打羽毛球,網球,旅遊等。經常與創業團隊一起打羽毛球。

他以高原資本在美國投資過的一家搜索引擎公司Lycos為例。

1990年代,美國有家公司叫Lycos,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搜索引擎之一,當時家喻戶曉。於是,大家覺得搜索市場已經被其佔領了。不過,後來的 事實是,Lycos被生力軍雅虎給顛覆了。於是,大家又說,搜索的市場已經有老大了,雅虎把以前的老大lycos給打了下來,沒人能夠再佔領這個市場了。 結果,不就出現了google嗎?不管雅虎以前多麼輝煌,老大已經不再是它了。15年,這個行業的老大就是這麼不斷替換著。

「還有手機,三年前全球市場的老大是諾基亞,現在完全已被安卓和蘋果給取代了。但在傳統領域,很難看到一個新興企業去顛覆市場原本的老大。」涂鴻川評價說,只有TMT是一個允許毛頭小子瞬間顛覆行業、繼而搶走大佬第一把交椅的領域。

投資清單無「山寨」

涂鴻川說,自己不投純「山寨」公司,因為只有非山寨才有創新的原動力。「尤其是TMT領域,很多創業者會模仿硅谷的新興企業,模仿意味著抄襲,有的甚至功能、界面都相像,但再模仿也只能是皮毛。」

在高原資本的投資清單中,幾乎找不到「山寨」公司。

奇虎360是涂鴻川繞不開的一個投資案例。這既是高原資本在中國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也是它的明星項目。最初投資奇虎,涂鴻川看中的便是它的不「山寨」和獨樹一幟。

在高原資本之前,涂鴻川曾供職的另一個投資公司集富亞洲曾投資過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禕(微博)的3721。周鴻禕做奇虎時,曾被競爭對手稱為「流氓,騙子」,但在涂鴻川看來,周鴻禕團隊是中國真正瞭解互聯網的幾個頂尖團隊中的一個。2006年,高原資本投資了奇虎1750萬美元。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涂鴻川的眼光,2011年,奇虎在紐交所上市。有人這樣算了一筆賬,奇虎上市前,高原資本持有其17.69%的股權,是第二大 股東,上市稀釋後仍手握15 .94%股權。奇虎上市當天開盤報價是27美元,首日收報34美元,僅僅按此價格計算,高原資本在這個項目的投資回報超過6億美元。

涂鴻川說,直到今天奇虎的模式在美國也沒有模板,它做的是安全平台,主打木馬,防止彈窗,演化到瀏覽器、殺毒,後來涉足遠程存儲,導航,搜索甚 至手機安全,而且把這一系列都做成了免費產品。「奇虎的定位是安全平台,又免費,這個模式在北美是沒有的。」他說,今天在北美,殺毒軟件還是需要付費,也 沒有網絡殺毒公司還做瀏覽器、做手機、做應用的,找不到。

Viva亦是一家不「山寨」的公司。

涂鴻川說,在V iva之前,美國有家叫做Flipboard的公司,做的便是無線個性化閱讀。不過與後者不同,V iva做的東西不同,比如在北美沒有任何一個移動閱讀平台能獲得眾多有版權的雜誌,內容渠道有限。

除了模式不山寨,涂鴻川對所投公司還有一個硬標準,「很多時候,我既是一個『創業型』的投資人,也是一個『用戶型』的投資人。」涂鴻川說,「有 時模式不那麼重要,我更關心的是產品,尤其是產品的用戶體驗。」他說,所謂本土化,即瞭解國內用戶需求,用戶一用就愛不釋手,變成粘性很高的產品,這樣才 有投資價值。涂鴻川坦承,自己看企業時,一般不太重視有收入,更不要求有利潤,更加在乎的是創業團隊做的產品對用戶、對市場上是不是具有顛覆性。

投資秀

投資「六間房」重給社區電視機會

六間房是2006年5月上線的一個視頻分享類網站。

金融危機期間,六間房也難逃挑戰。六間房將250餘名員工裁減至60餘人,砍掉一批新業務,並縮減大量服務器帶寬成本。與優酷、土豆的順風順水不同,六間房是「熬」過了寒冬。

涂鴻川深知這家視頻老公司曾經遇到的挫折。「曾經的挑戰真的非常大,手頭上的現金流也非常緊張。但創始人劉岩從來都沒有考慮做『逃兵』,而是很有骨氣踏實地成功轉型。」即全面砍掉影視劇,主要做社區電視。前陣子六間房獲得了高原資本的投資。

「其實我們以前一直在找一些做社區電視概念的公司。當我們找到六間房時,連在硅谷的合夥人都很意外。」涂鴻川說,社區電視也叫「social T V」,與優酷、土豆不存在社區而言,社區電視能讓用戶作為一個可以互動的觀眾,是視頻的2.0。比如,很普通的草根歌手就在視頻裡唱歌,聽眾點播,每點一 下10塊錢,都是草根,就形成了粉絲會。

投資途牛 人對事對

去年,高原資本投資途牛。之所以投資,涂鴻川看中的主要是兩點,一是人,二是事。

「敦德不是職業經理人出身,是很踏實的創業者。」涂鴻川說,除了於敦德,途牛創始團隊還有一個核心人物CO O嚴海峰,兩人性格各異,一個對內、一個對外,「他們兩人很像奇虎360的周鴻禕和齊向東這對搭檔,搭配合宜。」

在做的事上,途牛不模仿誰,為用戶提供優質旅遊產品,也合涂鴻川心意。當然,最讓他青睞的還是產品。涂鴻川說,傳統旅行社門店輻射範圍小,途牛 是將它們搬上網,擴展其客源,提高成團率,而對用戶來說,比如以往去歐洲旅遊,一定是用戶配合旅行社的產品和組團時間,但在途牛上,用戶完全可依照自己需 求挑選合適行程、路線的產品。「解決了消費者的現實問題。」

第一人稱

「川」堅持而大膽

●講述嘉賓

維旺明創始人韓穎

●和高原資本關係

被投資人

熟悉涂鴻川的朋友都喜歡叫他「川」,他自己也挺喜歡這個稱呼,很親切。

2008年,通過朋友介紹我和涂鴻川認識了。當時,他也是聽朋友說我在做維旺明的項目,找朋友聯繫上了我。2008年正好金融危機來臨,我們也在那年底前談妥了投資合作。

我算是互聯網的老兵了,曾參與過亞信的創業及上市,後來曾任北京網通副總裁,兩家企業都還不錯。2008年時,我創辦維旺明才一年多時間,在高原資本之前,很多家創投機構包括美國的知名基金都找到過我,一直沒有做決定。不過,當遇到涂鴻川,我的感覺是「眼前一亮」。

為什麼這麼說呢?倒不是他長得特別帥,開玩笑哈。是因為他對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理解,與我之前見的投資人們不一樣。最有說服力的一個例子,可能是 他投資奇虎360。我和周鴻禕也是老朋友,很熟悉,他當時創辦奇虎時做了很多事,具體我不便說明,引發的結果是股東們經常吵架,對他的做法有爭議,但涂鴻 川給了他很多支持,持續投資了很多錢,最後變成了大股東。事實證明,奇虎在周鴻禕的帶領下上市了,涂鴻川的堅持是對的。

在對維旺明的判斷上,涂鴻川依然有獨特的眼光。

比如,在對投資人介紹項目時,我最初為公司的定位是手機視頻新媒體。北京奧運會後,我們決定轉型做手機雜誌。在這個轉型上,涂鴻川給了我很多好 建議,而且他認為我想做的事,趨勢是對的。說實話,他當時的投資比較大膽,因為2008年時,哪有什麼移動互聯網新浪潮的說法?大家對手機,最多是停留在 SP業務上,沒有真正的無線互聯網。涂鴻川的看法是,這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市場極大,於是支持維旺明的無線互聯網新媒體發展,還與我一起實現了像手機雜誌 的轉型。

除了業務上的精通,涂鴻川對如何處理與所投企業「距離」上也非常在行。

投資後,涂鴻川與創業者的距離很適度,既不過多干預企業管理,也不是不管不問,他會想很多辦法幫助你,給你介紹業務可能相關、互補的公司和人。 比如我和涂鴻川基本每週要麼通電話,要麼見面談,他每次都會把最近見過什麼人,看了什麼公司,有什麼心得,和你一起分享,大家的聚會更像朋友來往,而不是 投資關係。很多時候,我自己也覺得能找到涂鴻川這樣的投資人,很幸運。

他是自來熟

●講述嘉賓

途牛網CEO於敦德

●和高原資本關係

被投資人

去年,途牛網獲得了高原資本的投資。在「主動性」上,是我們主動找到了高原資本。或許有人覺得奇怪,途牛此前獲得投資時,投資方都是知名創投機構,而高原資本在國內並不是聲名赫赫的大牌VC,途牛為什麼還主動選擇了高原?

其實,在找融資方前,我們自己也做了不少功課,對高原資本有一些瞭解,它主投的就是TMT,雖單一,卻專業,投資項目不多,不過它們對所投項目 下的功夫很深,非常符合我們對投資人的預期。所以,當與葉冠泰、涂鴻川順暢交流之後,我們就決定接受對方的投資。前後的時間大概是幾個月吧。

我記得第一次和高原資本談,是我們去到他們的上海辦公室,它的核心投資團隊只有葉冠泰、涂鴻川,兩人的辦公室面積也差不多。可能由於人少,有的創業者會對高原資本有「皮包公司」錯覺,這種說法更多時候是一種調侃、玩笑,但我卻沒有這種感覺,只顧著和投資人交流了。

當高原資本進入後,途牛的確獲得了它的不少幫助,不管是用於增加出發地覆蓋,拓展優化產品結構,提升上游合作、加快市場推廣、加強團隊建設等的 資金,還有對公司商業模式的規劃,都提了很多意見,當然這裡我不能說得太細緻,呵呵。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高原資本在財務方面給予途牛的幫助,不僅幫引薦 了合適的財務負責人,還一起參與設計財務模型,這都是公司和核心的方面。

因為葉冠泰是途牛項目的直接投資人,我和他溝通的相對更多,與涂鴻川也交流過多次,感覺他們二人是「黃金搭檔」。涂鴻川給人感覺很nice,熱情又謙遜,能迅速和陌生人拉近距離,葉冠泰則是穩重類型,說話邏輯性強,能幫你抽絲剝繭分析問題。

儘管在國內高原資本在在線旅遊行業並沒有什麼投資案例,途牛算是第一家,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對此行業不瞭解。其實在海外,高原資本已經投資過幾家在線旅遊行業的公司。

現在,途牛和高原資本的溝通很頻繁,雖沒有固定的溝通頻率,但經常互動。而且很好的方面是,我們與之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是當面交流,我們都喜歡面對面地探討問題,這在其他投資機構和被投公司裡,應該不多。我想,這也是高原投資少、成功率卻高的主要原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09

外賣庫:三個清華人的創業故事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4733.html

三年前,三個創業的年輕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賣,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滿意的外賣信息,他們靈機一動:「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個「靈機一動」變成了現在的「外賣庫」,一個蒐羅外賣信息的網站,最近還推出了外賣庫APP。到目前為止,外賣庫收錄了北京外賣近8000家,提供了外賣菜單、電話、地址等詳細信息,讓想吃外賣的人隨時隨地都能下單。

這三個年輕人就是外賣庫的創始團隊:孟超、趙玨映和羅晟,現在分別擔任外賣庫的CEO兼總裁、市場副總裁和產品副總裁。

一起做點什麼

外賣庫的創始團隊頗為惹眼,他們三個都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孟超是2006清華土木工程系的碩士畢業生,趙玨映是2006年生物系的本科畢業生,羅晟則是2009年機械系的碩士畢業生。

三個不同年齡、來自不同院系的年輕人結緣於清華大學對外交流協會(簡稱ASIC),孟超正是ASIC的創始人及首任會長,而趙玨映是ASIC的首批會員及第二任會長,羅晟也曾在ASIC擔任部長。

作為創始人的孟超,將這個學生團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建立起來。在他的帶領下,ASIC進行過外事接待(比如丹麥首相及惠普總裁)、組織過境外交流訪問。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與趙玨映、羅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既然大家做事這麼合拍,以後是不是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孟超這樣提議。

於是,「一起做點什麼」的想法為他們後來的創業埋下了種子,這個種子在2009年開始生根發芽。

到底做什麼項目,一開始目標並不明晰。當時他們三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香港,雖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週還是會抽出時間開兩次電話會議,「我們列了好多種可以做的事情,逐個討論分析。」這樣討論了半年之後,他們辭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並開始進行嘗試,他們做過管理諮詢、做過旅遊項目、做過設計、貿易。直到2010年那個想吃外賣的夜晚。

創業過程是一種收穫

孟超2006年畢業後直接留在了清華大學基建部工作。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份又穩定又體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並不是特別開心。「讀書的時候比較活躍,在事業單位的體系裡不太習慣。」孟超回憶說,於是他下定決心,到09年三年合同期滿,他便辭職創業。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對。「我父母認為,你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你還要什麼呢?我的觀點剛好相反,我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我還怕什麼呢?」為了說服父母,孟超做了將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趙玨映則原先在寶潔香港區客戶生意發展部任大客戶經理,羅晟曾在IBM做大客戶銷售,為了創業,都辭掉了高薪的工作。

對於創業,孟超說:「創業當然有風險,但是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創業失敗、公司關門、資產賠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人生是一種體驗,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創業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我還年輕,安穩的時間有的是,而創業,錯過了這個時機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先跑起來

說到外賣訂餐,外賣庫並不缺少競爭對手,比如美餐網、餓了麼、外賣網等等。但外賣庫與它們有個最大的不同,其他網站的模式是在線查詢、在線下單,外賣庫則是在線查詢、電話下單。為什麼不支持在線下單?孟超有自己的考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幾家外賣網站如今的規模大小相差無幾,誰能快速獲得儘可能多的用戶,誰就更有可能脫穎而出。

「如果做在線下單,有的商家你沒有跟它打通訂單系統,你就不能把它收錄進來,用戶來了一看,沒有想要的那家,就可能走掉了。」孟超認為,另一方面,沒有在線下單業務,則不需要在與商家的系統關聯上進行投入,有利於輕裝上陣,「先跑起來,回頭再加。」在線下單仍在孟超的考慮之中,從支持一部分合作商戶在線訂餐開始,逐漸擴大到所有商戶,但是這個目前並不是外賣庫業務的重點。

重點還在外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外賣庫創立之初,公司員工用掃街的方式,一家一家地找飯店的外賣菜單,再收錄整理。這是個體力活,靠這種笨辦法,兩年時間內,他們將收錄商家數從零做到6000多。

不過最近剛剛推出的外賣庫APP幫了他們的大忙。用戶的手機安裝了外賣庫APP後,可以自行拍照上傳外賣菜單,再由工作人員審核通過。短短的時間內,商家數量增長值將近8000,趙玨映介紹稱,現在單就審核用戶上傳菜單這一件事,已經讓他們忙瘋了。

目前這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在海淀區雙榆樹的一套公寓裡面辦公,他們去年獲得了來自天使灣創投的天使投資,目前正在尋找新的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26

兩代人的米線故事

2013-01-03  NM
 
 

 

荃灣四陂坊有間傳奇米線鋪叫「唯一雲貴川風味」,開業十九年,家庭式經營,位置「吊腳」,每日卻人龍不斷,現僅一間分店在紅磡。本期《壹盤生意》主角葉志誠(Kenji,廿五歲)的父親葉乙明是該店股東之一,年輕人三年前見家族經營方式保守,便自立門戶,於土瓜灣開設「雲貴川風味」,挾着荃灣店的名氣,希望倒模其成功模式。開店初期,確嘗到甜頭,但不久即「原形畢露」,每月蝕掉七、八萬。原打算「印印腳」等收錢的「少爺仔」Kenji這才知道,名氣不能當飯食,又不想做「逃兵」,惟有戰戰兢兢從頭開始,改革菜單、主動出擊拉客,最後成功扭虧為盈,上個月盈利超過十萬。這位少爺兵,用自己的本事,向出錢出力支持他的父親證明,不借家族盛名的第二代,也可闖出新天地。

知道雲貴川風味與荃灣唯一雲貴川風味的「淵源」後,記者提議Kenji一同往荃灣總店拍照,他即面帶難色地支吾以對:「嗯……你哋喺出面影無問題,但要入去就有啲難度,間鋪由我親戚主理,要問過佢哋,有點煩,因為訪問我而拉佢哋落水,我驚佢哋唔鍾意。」剛看完醫生,特地來支持兒子的葉生在旁勞氣道:「我哋早喺九三年已經開始做米線生意,如果唔係我家姐、姐夫保守,話驚人學咗我哋煮米線嘅秘方,一早開分店,發大來做,我哋依家已經上晒岸,唔使做啦!」綜合兩父子的反應,兩家人似有隔閡。上週六,記者到荃灣舊店試食,遇到該店負責人Kenji姑媽葉美仙。一提到「雲貴川土瓜灣店」,葉美仙即拿出店鋪卡片遞給記者說道:「土瓜灣唔係我哋分店,我哋得紅磡一間分店,土瓜灣係我個姪開嘅,唔同名。」

新舊大比併

心高氣傲開鋪

故事要由唯一雲貴川風味說起。該店由Kenji姑丈俞有忠牽頭成立,股東還包括姑媽葉美仙、大伯及父親。九八年,於紅磡開設分店,由Kenji父母打理,但多年來生意一般。三年前,Kenji於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承繼父志,希望將米線鋪「發大來做」,由父母打本過百萬,開設新店。一○年初新店開張時,店名雖已去掉「唯一」二字,但仍打正旗號自稱是荃灣老店的分店,以「荃灣長龍米線」做招徠,正門玻璃亦貼上不少老店的報導。對此,Kenji坦承:「新鋪有個朵較易宣傳,親戚同意o架。刪去『唯一』係為咗避免日後有紛爭,點知第時親戚或者佢哋第二代會唔會訴諸法庭,想分一杯羮?」開張前,他安排廚房員工到父親的「正牌」分店實習了一個月,更「挖」走兩名熟手樓面,因此新店的經營模式其實「抄足」總店,由米線的供應商、煮法,到肉類及酸菜的醃製方法都一樣。為加快效率,店員會為門外人龍「落定單」,客人一坐下,米線很快便上枱,此招亦是從荃灣店學來。「最大唔同係米線湯底,我覺得總店嘅湯太多油,所以調配辣椒油落少咗油,又用瘦肉來做肉碎湯底,所以湯底比荃灣嘅清同少啲油。」不過,Kenji的創作主要在裝修上,「舊鋪唔着重裝修,我想做自家品牌,所以專程搵人設計招牌,單係裝修就用咗五十萬。」Kenji表示,新鋪開業時,憑着老店的名氣,一開即賺,每月盈利逾五萬元。

少爺仔高處墮下

創業旗開得勝,意氣風發的Kenji即放手不理店鋪事務。「賺咗兩三個月錢,覺得自己好掂,買咗架跑車代步,成日唔返鋪頭。」Kenji憶述,食物質素下跌,加上員工作反,開業不到半年,生意額愈做愈跌,「六月到八月,學生放暑假,每個月都要蝕成七、八萬,自己亦無人工出。」他愈說愈細聲﹕「生意愈差就愈唔想面對,試過揸緊車突然諗﹕『不如撞埋牆死咗佢﹗』」苦笑一聲後再自嘲﹕「由小到大都順風順水,所以遇到少少挫折就好難頂。」頹廢個多月後,Kenji痛定思痛,賣掉跑車,從頭開始。為重振老闆威勢,先炒掉兩名「搞事」員工。「以前諗住好像大學上莊咁,員工做錯嘢,攞出來傾就得,但出來做生意,好聲好氣同員工講,佢哋唔會入耳,要聲大夾惡先有效果,有時甚至要爆粗。」他每天十一點回到店鋪,監察住午市及晚市出品,同時改革菜單,推出毛利較高的小食。Kenji解釋﹕「總店生意太好,做米線都做唔切,所以一直冇做小食。一碗米線毛利約七成,但小食嘅毛利起碼高成倍,好似青瓜同皮蛋,幾蚊成本,但賣十幾廿蚊。」

送外賣到學校

另外,荃灣舊店從不做宣傳,這方面Kenji亦要靠自己。讀市場營銷出身的他,先睇中近年大熱的團購,用接近成本價促銷米線,二十三元可買到一碗米線連兩款餸、一款特色小食及一杯飲品。「做咗三個月團購,平均每個月嘅客人數目都有一成嘅增長。」Kenji說,但最奏效的,其實是送外賣到附近中學,包括陳瑞祺(喇沙)書院、華英、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等,「雖然唔遠,但午飯時間短,喺斜路行上行落,一程要大約十分鐘,學生怕辛苦。」Kenji於是叫員工到學校門外派外賣傳單,以優惠價吸引學生幫襯,如原價五元的配料,特價四元,再送豆漿。「我再揸車送外賣去學校門口俾啲學生,好受歡迎﹗依家每日平均賣七百碗米線,其中一百五十至二百碗係外賣。」採訪期間,雖值假期,仍不時有身穿校服的學生來幫襯。上週五有一群共十人的學生,便於補習後結伴而來,而店內客人,亦大多是年輕面孔,可見送外賣一招幫助甚大。

新舊對立

重新振作皆因Kenji不想給親戚「睇死」,亦為支持他的父親出一口氣。父親一直希望唯一雲貴川風味能發展成連鎖店,但遭姑媽反對。「姑媽姑丈覺得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先叫做生意,又怕炮製米線嘅秘方外洩。」Kenji表示荃灣店盈利是他的三倍,但他不只看一間鋪,他想做飲食集團,「 無可能自己做晒廚房、水吧,如果你變成間店嘅靈魂,咁之後想多開幾間分店就好困難。」姑媽葉美仙對此卻不以為然:「阿姪間鋪嘅食物都係請人做,唔同我哋,我老公同個仔(Kenji另一表哥)日日凌晨一點幾開始煲湯。如果唔自己做,秘方咪會俾人知道?」另一邊廂,Kenji亦有自己一套﹕「我將所有工序都分開晒,早班有阿姐幫手煲湯、醃肉,下午有另一班人負責醃菜、醃雞翼,廚師只係負責用現成嘅材料煮米線,好難一個人學晒。」事實上,姑媽早年曾支持兒子在佐敦開設唯一雲貴川分店,但「執笠」收場。姑媽解釋係位置偏僻﹕「嗰度係倔頭路,做唔起。」但荃灣店其實同樣位於內街。Kenji提到表哥佐敦分店一事,即沉下臉來﹕「自從我開咗米線鋪,同姑媽一家好像有咗心病。外人話我成功,表哥就唔得,但佢根本志不在飲食業,係姑丈想佢子承父業。」開着車的Kenji嘆了一口氣,但親戚的想法無阻他的大志,他眼望前方,一臉堅定道﹕「下一步要做大名氣,做品牌、開分店﹗」

開業成本(01/2010)

工具$500,000裝修$500,000租金$201,000*雜項$30,000總投資$1,231,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成本(11/2012)

營業額$545,000入貨$150,000人工$150,000*租金$78,000水電$35,000雜項$30,000盈利$102,000*十一全職,四兼職 (不包括老闆人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11

【2013年中國經濟改革展望】人的城鎮化,不是地的城鎮化

http://www.infzm.com/content/87939

編者按:2013年,改革重新風雲激盪,新一屆領導人頻頻放出信號,表明「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這一年,城鎮化、國企改革與市場經濟法治體系的推進這些至關重要的改革,將走向何方?有哪些爭論?需要警惕什麼?南方週末呈現各方觀點,以期激濁揚清,凝聚共識。

中國目前這個階段,推進城鎮化的重點應該是推動改革,消除農民進城的戶籍、社保和土地制度障礙,而不是政府繼續大搞建設。

城鎮化以什麼規模進行推進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十多年了,從來沒爭出過什麼結果,這是個誤區。從以小城鎮為主到以中等城市為主,還有人提出以縣城為主、200萬人城市為主等等,各種說法都有。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講要以什麼規模城鎮為主,這都是計劃經濟的思維,是想當然的。

城鎮化應該是消除體制和制度障礙,使人口和生產要素在不同城市和農村自由流動,通過這種流動自然形成一個城鎮體系,這才是正確的方向。至於究竟以哪一類城市為主,那是由人口和生產要素在一定製度環境下自由選擇的結果,沒有一定之規,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

客觀說來,任何一種城鎮規模都有它的優缺點,大城市雖然好,有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但大城市有「大城市病」,交通擁擠、房價高、污染嚴重、土地稀缺。小城市沒有這些城市病,但它沒有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沒有太多就業,收入低。所以這是當事人的自主選擇權,由遷移者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和人力資本狀況,自由選擇往哪裡遷移。政府不用說重點發展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政府要做的事是消除人口和生產要素自由遷徙的障礙。

所以中國目前這個階段,推進城鎮化的重點應該是推動城鎮化的改革,消除市場的障礙,而不是推動城鎮化的建設,城鎮化的建設應該交給市場去做。

當然在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進行一些城鎮化的規劃,做一些必要的引導。一部分公共設施市場實在做不了,或者有些公共產品和服務,企業和市場沒有動力做的,政府去做。除此外凡是市場和企業能做的,交給它們去做。至於政府應該投資什麼不投資什麼,我就不讚成政府搞大規模投資,政府投資是這麼多年來諸多經濟問題產生的根源。

舊的城鎮化道路,就是政府大拆大建,搞房地產,搞造城運動,然後大投資,追求GDP和財政收入,這是不對的。如果接著這個道路走下去,會是一場更大的災難,不能再沿著這條路走了。

這次中央提出推動新型城鎮化,其含義包括人本城鎮化、市場城鎮化、文明城鎮化、綠色城鎮化和城鄉統籌城鎮化等等。

新型城鎮化道路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農民進城的戶籍制度障礙、福利社保制度障礙和土地制度的障礙,通過這一系列改革達到收入和財富再分配的效果,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增加農民進城的資本,對我們國家的福利進行更公平的分配。是人本的城鎮化,而不是地的城鎮化或者建設的城鎮化。

讓我們的城市和政府拿出更多的錢來解決農民進城的需求,不是政府繼續大搞建設,還有幾億農民進了城沒有福利保障呢,這是政府應該干的,而不是又去搞項目建設。

這些改革沒有一塊是阻力小的,阻力小的都早已經改好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社保改革是福利收入再分配的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表面上看是個比較輕巧的改革,實際上背後是農村和城市居民不同的權利和利益,也是個硬碰硬的改革。農民進城要享受城市待遇,這些待遇從哪來?必須有人補貼進來;土地財政、財稅制度改革更是硬碰硬,是對現有既得利益和權利的重新分配。

這幾個非常重要的制度改革背後還有政府職能的轉變、投融資體制改革,這都是要同步推進的。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南方週末記者馮禹丁採訪整理)

(本版觀點不代表南方週末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62

基金行內人的睇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9.html
看完王澤基先生的「反轉腦袋投資學」, 說了不少基金經理如何差勁的行為模式, 雖然早早有所聽聞, 但由基金行內人出書再描述, 實在寫實很多。

近日止凡又在看東尼的高徒 - 林少陽 在2009年寫的「價值捍衛戰」, 對我來說書中沒有多大新點子 (可能我已經閱讀了足夠多的價值投資相關書籍), 但有一個令我眼前一亮的故事, 進一步寫出了基金經理的行為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這段文章是這樣的。

[早前跟一位任職退休基金經理的大學同窗談起基金操作, 他表現無奈:「我們不准楂現金, 每隻股票及每個行業都設持倉上限。明知個市要跌, 買爆港燈、中電都無用, 不過是跌少一點, 亦幫補不到其他倉位的跌幅太多。在現有制度下, 跑贏指數5%已是神仙。」]


無話可說, 客戶自願地 (或MPF的不自願地) 把錢交到基金經理手上, 原來背後這些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制度是如此的不合理, 完全不是把回報或保障客戶的資金為第一考慮, 難怪大部份基金經理自己的錢都不會投資股票或基金 (通常要申報所以又會怕麻煩)。

算吧了, 在這裡說了很多, 要保障自己的辛苦錢, 唯一要靠增進財商, 假手於人始終得個吉, 基金操作還有很多問題, 有興趣番看我的舊文看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77

「把不種地的人的地交給種地的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985

家庭農場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有哪些誤區?政府應該做些什麼?南方週末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

朱啟臻教授研究農業超過30年,2009年至2010年,他曾帶領團隊對十多個省市農村進行調研,歷時20個月。

南方週末:「一號文件」中並沒有明確定義家庭農場,很多人也並不清楚,您是怎麼理解的?

朱啟臻:非常簡單。第一是,家庭成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的勞動,也就是勞動力不能外雇。第二家庭農場的農戶收入源於農場的收入,不是兼業,是主業。簡單地說就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方式。

南方週末對於家庭農場大小有無界定?

朱啟臻:2012年對於家庭農場有一些研究,主要是針對職業農民背景。對於農場的大小,經營不同的東西規模是不同的,比如說山東種蘋果的農民,夫妻兩個最多就種五畝,就是一個家庭農場的規模,種多了就要僱人。北京郊區一個農戶差不多種二十畝地,而在東北種糧的農民,每一個農民可以種300畝。

這不是一個死的標準,而是要看幹什麼。

南方週末:西方很早就開始實施家庭農場,並已非常完善。我國倡導的家庭農場和歐美或日韓的有何不同?如果說我們要借鑑國外經驗,更應該學習哪些地區的經驗和模式?

朱啟臻:西方是土地私有制,不適合我們。我們要走自己的路,都需要自己摸索。現在開始倡導家庭農場,因為分散的農戶的土地需要集中起來。

南方週末:為什麼會突然提到這樣的高度?

朱啟臻: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年輕人進城,農村在凋敝,農業在萎縮,現有的小農戶經營模式,威脅到了國家農業的安全。要想辦法把不種地的人的地給種地的人。

第二,很多地方政府把土地流轉到工商資本上,容易傷害農業的利益。因為雇工農業是不可持續的,僱傭工人會因為責任心不夠,又沒有連續性,效率極低。如果工商資本介入到土地流轉,會改變土地的用途和性質,比如一些土地開始搞鄉村旅遊等等。

所以現在改變農村問題最有效的形式是發展家庭農場。

南方週末:在現有的土地政策下,家庭農場是一個好的方向嗎?

朱啟臻:它會有很好的作用。因為家庭農場是可持續性的,這和短期效益是不一樣的,而且非常穩定,可以繼承。家庭經營農場,不會掠奪性地經營,會更注意可持續地發展。

只是很多地方搞不清什麼是家庭農場,會產生錯誤的認識。我去過上海松江縣的百畝家庭農場,我認為並不成功,都是在做旅遊和其他項目。

一些地方政府喜歡支持外來大戶承包土地,我們去了各個地方調研,很多地方都有問題。彌補農民離開土地損失的途徑很多,工商資本是最簡單也是最危險的辦法。

南方週末:政府應該做些什麼?

朱啟臻:國家需要給出明確定義,避免一些錯誤的做法。

現在各地試點中的一些經驗可以借鑑,比如政府可以出面來購買土地,可以登記。

政府的最大作用就在於支持家庭農場,給農場適當補貼,幫助他們降低經營成本,讓農戶不吃虧。國家如果真的要支持家庭農場,需要一系列的措施,要給他們以識別標誌,還要培訓農場主。

但政府是引導,不是要推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21

20130321 《工業人的未來》摘抄 Cedric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iulh.html

20130321 《工業人的未來》摘抄 Cedric

 

 

序言

 

    事實上,本書闡發的不是一個社會理論,而是兩個。一個或者可稱為「一般性社會理論」,它提出任何一個社會都必然有其功能性合法性方面的要求。另一個或者可稱為「特殊性社會理論」,它將這些一般性社會理論應用於工業社會這一特例。

 

    書中有兩個關鍵性概念,「身份」和「功能」,它們從根本上說是保守性的術語。這兩個術語可以追溯到埃德蒙·伯克或者詹姆斯·麥迪遜,而不是約翰·洛克,更不是法國大革命,也不是卡爾·馬克思。本書的第三個關鍵術語是「合法性」,這基本上也是一個保守性的術語。

 

    在《工業人的未來》一書中,我提出,工業社會的基本制度必須兩方面都兼顧,社區賦予身份,社會行使功能,而這個制度自身還需要能使其達到預定目的的具體制度(「組織」)。

 

第一章 工業社會之戰

 

 

    全書的唯一主題就是:如何才能將一個工業社會建構為一個自由社會。

 

2

 

    納粹主義不能用德國的民族性、德國的歷史或者是德國的制度和地裡條件來解釋,理解這點非常重要。……納粹主義的本質正是在於嘗試解決西方文明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即工業社會的問題。

 

    我們必須清楚,我們雖然需要構建一個功能性的社會,但我們要反對將這種解決工業社會問題的努力建立在奴役和征服的基礎之上。否子,我們所構想的建立一個不僅是功能性的而且是自由的、和平的工業社會的努力,就沒有基本的立足之地。

 

    極權主義…是在試圖通過否定自由來使社會得以發揮功能。

 

第二章 什麼是功能性社會

 

1

 

    工業體系這一現實,儘管淵源於重商主義社會和市場之中,但是從一開始就與重商主義社會所依託的基本假設大為不同,並且常常是非兼容般格格不入。 … 19世紀的最後幾年中,重商主義社會正在崩塌解構,工業體系正在失去社會控制。

 

2

 

    只有當社會能夠給予其個體成員以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並且社會的決定性權力具有合法性時,社會才能夠成為社會。

 

    個人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可以看做是群體與個體成員之間的關係方程式。 … 它使群體視角中的個人存在 和 個人視角中的群體存在變得可以理解,並且將其合理化。(Cedric:個人和社會,彼此對對方都「有意義」)

 

    權力僅當與基本社會信念相容時,才能合法化。「合法性」的構成要素必須根據具體社會及其特定政治信念才能確定其內容。

 

一個社會,除非(a)賦予其個體成員以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除非(b)社會決定性權力具有合法性,否則就不能發揮功能。

 

第三章 19世紀的重商主義社會

 

1

 

    在上一次戰爭之前的150年裡的西方世界,無疑存在過一個功能性的社會——一個通過共同意志整合成員,並且由合法性權力統治著的社會。它不僅是一個功能性社會,而且也是一個自由社會。

 

2

 

    通過將個人整合融入市場,重商主義社會賦予個人一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Cedric:「經濟人」),而市場上的合法性權力則掌控著社會的決定性統治。

 

    19世紀將人的本質視作「經濟人」,將社會的目標視作通過經濟發展建構起自由和正義。相應的,個人則通過行使其個人財產權參與到社會中來,而這種權力,也構成了市場上的合法性權力的基礎。

 

    財產過去式作為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的附屬物。但是,重商主義社會卻將其顛倒了過來,把財產看作是社會身份的原因。

 

    通過自由放任的理論要求,市場不僅僅保護了自身免遭政治政府的干預,還通過形成自己的政治制度而將政治政府排斥在外。

 

    金本位制更重要的是一種政治制度——一種工具,用以建立凌駕於工業體系之上的市場霸權,也用以維持維持政治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並列地位,以及隨之而來的重商主義社會的政治自由。隨著貨幣和信用自動受市場流轉的決定,創造信用的權力就不再由政府控制。而金本位制正是阻止政府覬覦該權力和該領域的制度障礙。

 

3

 

    

 

第四章 20世紀的工業現實

 

1

 

    舊公司(Cedric:如「東印度公司」)的權威基於政治政府所授予的代表權。而統治著我們工業現實的新式現代公司,則首次將其權威移置於代表著個體公民的個人財產權這一基礎之上。 

 

    現代公司法在1830年到1870年間的頒佈,是重商主義社會的決定性勝利。這些法律允許任何個人只要擁有財產即可創辦公司。 … 無須政治的任何進一步批准,這就認可了財產時一種至高無上的最初權力。

 

    公司的政治目的,是基於持股股東的個人財產權這一原初性權力的基礎之上創立合法的社會政府。而公司正式行使最為純粹的契約政府。

 

    與契約理論的假設正相反,我們的工業體系的管理權力已不再是基於個人的財產權。 … 在現代公司裡,決定性的權力,即經理們的權力,不是源於任何別的人,而是源於他們自身。

 

    現代公司的股票所有權已不自是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公司財產,它所代表的的只是根據過去的貢獻參與將來利潤分享的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既定權力。

 

    個人財產權不再作為社會權力的基礎,這是我們時代最主要的制度變化。

 

    總的來說,我們的工業經濟已經被一分為二:一個是有各種車間、工廠、機器以及經理和工人組成的「實體」經濟,另一個是有有價證券、法律資格和空洞的所有者權利組成的「符號」經濟。

 

    對於當今經營管理統治的不合法性而言,解決之道 … 是要使工業體系內部的統治權力具有合法性。

 

2

 

    現代工業的巨大創新展示了一種現代圖景:工人成了高效率、自動式和標準化了的機器。

 

    現代大批量生產工業中受僱的工人沒有社會身份和功能 … 

 

3

 

    工業體系既沒有為個人提供身份和功能,也沒有建立起合法性的社會權力 

 

第五章 希特勒主義的挑戰和失敗

 

    希特勒主義,不僅僅是創立功能性工業社會的一種嘗試——一種幾近成功的嘗試,而且它還是一種尋找新的社會理想來建基社會的嘗試。並且它正是始於對自由本身的放棄 … 

 

    納粹組織的社會意義在於,試圖把工業體系中的個人生活整合到工業社會中。而納粹政治制度的核心,則是試圖使工業體系中的決定性權力成為合法性的權力。

 

    只有全面備戰才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而軍事或半軍事組織則是唯一能賦予工業體系中的個體成員以身份和功能,而又不依賴於經濟身份和經濟功能的組織。

 

   納粹分子除了戰爭和征服之外,再也為其社會找不到任何別的什麼賴以存續的基礎了,因此他們的社會也就還算不得是一個功能社會。

 

第六章 自由社會和自由政府

 

1

 

    自由並不一定使人開心。自由與個人幸福不同。

 

    自由的本義 … 是負責任的選擇

 

    自由的唯一基礎是基督教關於人類天性的概念:人都是不完美的、軟弱的,人都是罪人,是注定要化為塵埃的塵埃;然而,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人必須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關於人類完美或趨於完美的假設前提是背棄人類選擇的權利和責任的。 完美無缺的人把我絕對真理 … 那麼懷疑和挑選就毫無道理可言了。

 

    自由總是包含但不限於下面這兩種非自由的狀態:一種是沒有個人選擇的狀態;另一種是沒有個人責任的狀態。

 

    小結:如果一個社會的基本範疇建構在負責任的個人決定的基礎之上,那麼我們擁有的是一個自由社會。只有看到人本質內在的不完美且無法臻於完美——但又需要為這種不完美和無法臻於完美負責,自由社會才有存在的可能。

 

2

 

3

 

    必須認識到關於最佳政府的經典論斷結果是否定自由的 … 只有堅定不移地相信根本沒有「最佳政府」這種東西,甚至連較佳政府都沒有,自由才能成為可能。

 

    一個自由的社會和一個自由的政府,只有在有兩個相抗衡(而不是一個)的權力基礎時才是可能的,這裡一個是社會力量,另一個是行政組織的權力。

 

第七章 從盧梭到希特勒

 

1

 

    從根本上說,理性主義的自由主義就是極權主義。

 

    理性主義哲學的要義在於,它賦予真人完美無缺的絕對理性。

 

2

 

3

 

    (根據盧梭)無論誰掌握了理性,理解了社會的最高意志,他就有資格且有義務將理性一視同仁地強加給社會多數人、少數人或單個人。

 

    三十人暴君接受了蘇格拉底的大部分理論,但捨棄了其理性主義立場。因此,他們能宣城,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善。

 

第八章 1776年的保守主義反革命

 

1

 

    美國革命遠不只是一次反抗封建舊專制的起義,更是保守派以自由的名義發起的反對理性主義自由主義新專制和啟蒙運動專制政治的一場保守主義反革命。

 

    美國保守派的革命幾百法國革命乃是19世紀歐洲全部自由的基礎。

 

    1770年,英格蘭的各項事業都在朝著開明的專政方向急速發展。1780年,翻極權主義勢力執掌了大權。國王失去了絕對權力的機會,而永遠不能再重新獲得。而國王的革命派競爭對手——盧梭式的極權主義者,本想建立起他們的專制統治、他們的絕對主義、他們的中央集權政府,以渠道王室的專制統治和王室的中央集權政府,結構也被淘汰出局。國王的絕對主義、平民的絕對主義,二者均未能倖免。

 

2

 

    英美兩個國家 … 都成功地發展成為一個自由的重商主義社會。不管它們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兩者都基於同樣一個出發點,即任何個人或任何一支團隊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或者擁有絕對真理和絕對理性。而且,不論是美國的開國元勛們還是英國的激進保守黨,都贊同混合體制的政府;都認為一方面是被統治者的承認,另一方面是個人財產權,二者構成了對政府的限制;都認為政治領域的統治應與社會領域的統治相分離。

 

3

 

    如果要構建的是自由的功能性制度,那麼就必須使用與1776年那代人相同的辦法:(a)意識到我們不能復古,意識到我們必須接受工業社會這個現實而不是試圖倒退會前工業時代的重商主義舊體制去;(b)要樂於放棄對藍圖和萬靈藥的幻想,要樂於去做那種較卑微和瑣細之事,針對當前的問題,找到逐步完善但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b)要之道,我們只能用我們原本就有的東西,我們必須從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出發,而不能以我們的目的地作為出發點。

 

第九章 保守之路

 

1

 

2

 

    我們知道一個功能性的工業社會必須達到哪些條件。

    首先,它必須給予工業體系裡的個體成員以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

    其次,工業體系內部的權力必須成為具有合法性的統治(Cedric:翻譯的不好,但不影響理解)。

 

    要建立一個自由的並且功能性的工業社會,就必須倒轉過去25年中(如果不是過去50年的話)主宰著西方世界的那種政治和社會走向。在此期間,個人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一直在日已喪失。幾乎所有的工業國家裡,社會一直在慢慢地消解退化為一群無政府主義的烏合之眾。

 

    我們必須使工業帶上社會意義。我們必須將工業建構成為一個自治性的領域,在這一領域中,社會為了自我實現而進行自我管理。

 

    我們必須以一種全新的人性觀念和一種全新的社會目標和社會實現觀念為基礎,去開創一個自由的且功能性的工業社會。

 

3

 

4

 

    我們時代的社會危機的核心事實在於,工業工廠已成為基本的社會單位,但還未能成為一種社會制度。

 

    要使一個社會既保持自由,有具備功能性,唯一可能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工廠發展成為民主自治的社區。工業社會,只有在工廠賦予其成員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功能成功運轉。而且,只有當工廠內部的權力是基於其成員的責任和決策之上時,工業社會才能是一個自由社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4

頭髮同耳仔是騙不到人的-盧先亞是乜水?

前幾日,蔡東豪引述某一位愛國老年人講:「稀土呢單嘢,中國鍊撚住日本個碌鳩,呢次爽呀!」(筆者按: 那三個打交叉的字,是筆者自己配合想像假設出來,和蔡東豪先生完全無關。),今日我想講:「盧先亞呢單野,湯財鍊撚住王利民/大頭蔡個碌鳩,呢次爽呀!」

一年幾前,筆者已經述及這位在生果報財經版最後一頁的隱名上市公司主席盧先亞,其實就是王利民。跟住在2012年12月12日,同一頁報紙有個經常影射人的姚崢嶸(按: 其實或者都是蔡東豪)那篇文有人提及過筆者呢篇文

今日,生果日報頭版有個報導,疑似有人為好似賣民主,實際是公器私用宣傳自己個網站,終於忍唔住出左出來支持佔領中環,仲幫呢住主席影左幅相:



其實他個頭髮真是呃唔到人的? 例如呢張同呢張。

你睇下他d頭髮? 個角度是在右邊,同上面呢個圖幾似。


(圖片來源: 生果日報)

你睇下他d耳同西裝? 是咪同上面呢個圖幾似,頭髮又是差唔多。


(圖片來源: 西方日報)

可以睇到,他頭髮的長度、豎起的角度同耳仔以頭髮偏向的角度來埋他隻耳仔來睇,發覺真是我們距踢爆他的真相又再踏前一步,睇下他幾時企出來認呢個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08

解構私密人的千萬理財大計(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685

既然讀者用千萬作目標,先計個人淨資產(net assets): (6-2.5)mil+0.55mil+(2.7-1.2)mil+1.8mil*1.25+(0.9-0.6)mil*1.25-0.24mil-0.3mil=3.5mil+0.55mil+1.5mil+2.25mil+0.38mil-0.24mil-0.3mil=HK$7.64mil

 

完成讀者千萬財產之目標,看來不是妙想天開。

不良之信貸記錄、正面信貸資料庫會保留一段時間,多年後會自行銷毀。但個人在某銀行的「唔還錢」、「破產」記錄則是成世也擦不掉。假如某人嚴重至破產,在四年內未解除破產令實在「咩都唔使諗」,當有法庭指令,某君可向銀行出示有關證明,可關掉你「破產status」。惟低息樓按仍是難搞,高息信用卡則不難申請。有一現象是,破案人仕重獲佢破後第一張信用卡,那一刻是十分感動的! 一般珍惜手上信用卡之人仕,都是曾遇難之輩。所以大家都係有借有還,為自己保有良好借貸力。

 

讀者在香港沒有投資住宅項目,只有自住物業。該物業淨值已為現資產的一半,由於信貸記錄不良,相信生意人亦沒有固定出糧記錄,現時需要做就是多點準備,為下次借錢時易令銀行打開方便之門。

 

大陸物業很難將其租約作為租金收入證明,如供滿的一幢不具備很大升值潛力,不如先沽而放在內地收4%年息,又可享受人值升值。內地投資環境始終不佳,貨幣亦不流通,就當你沽樓收回RMB1.8mil,想帶回香港有點難度,要找間拍開的錢莊才可快捷運回香港。留一間樓在內地,話唔定第時退休用得著。至於車位,在blog中其實有提及,是有地鐵又住有錢人的地方為最佳,次之為冇地鐵又住有錢人的地方為次。車位大潮在上年已現,除非你現時持有件好貨,否則價好即售。

 

將手頭上自住樓加按,應可再按出(6mil*70%-2.5mil)=1.7mil,加上讀者每年自己可儲48萬,過多三年,如上即可儲多約1.5mil,到時再買入一間5mil的樓房,問銀行借一百幾十萬應冇問題。但借九成或去得盡的方案,先不要假設。做好呢步再等時候一過,根本到退休之年達千萬家財難度不大。難的反而是如何利用千萬資產為自己全天侯製造入息。當然現在是一步步向前進,準備好現金,努力做點儲蓄,等侯機會,是有樓人仕,再輸不起的人仕現在應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