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救無望世代 30、40歲 就該懂的十個「覺悟」50歲不再位錢煩惱

2012-9-3   TWM



碩士生爭搶22K工作,經濟成長率今年將跌破2%,無望情緒如瘟疫般在年輕世代蔓延。

搶救無望世代,最務實的作法應從搶救自己的口袋做起,從現在開始,你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早知道」:早知道時間的威力,決定你存錢的速度;早知道知識的重要,決定你口袋的深度;早知道機會的可貴,決定你財富的厚度。

30歲如果還不覺醒,等於把責任推卸給未來的你,而奮起的力量總是在深刻覺醒後最強大!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五十歲後的你,還在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為子女的教育費用焦慮?還在擔心退休金的著落嗎?如果是,那可能代表你人生的苦戰將持續下去。

來到五十歲,人生大約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在財富追逐的競賽中,你的體力與心力漸漸出現疲態。就算五十歲的你已經擔任公司高階主管,但一次嚴重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經營不善,要再找到一份薪水與原本相當的工作,極不容易。

五十歲的你,如果在職場的發展不上不下,來自職場後輩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更會使你焦慮不已;更糟的是,如果五十歲的你,在職場上仍不順遂,無情的淘汰 浪潮恐將把你淹沒。簡而言之,五十歲前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財務準備,五十歲後你面對工作、健康、家庭……等人生重大劇變風險的承受度,已經在驟然衰減。

因此,五十歲,人可以不退休,但追逐財富的腳步一定要放緩,你才能活得從容,活出自在。這是每個人都該面對的課題,今年四十七歲的劉力勤(化名)的故事值得令人深思。

劉力勤在某大報社擔任美術編輯,太太在電子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合計達十一萬元左右,育有一子的他們,今年終於繳清了房貸。「這棟房子買的時候總價 五八○萬元,我們裝潢又花了一百多萬元,向銀行貸了四五○萬元後,每月有結餘我們全都拿來繳房貸。辛苦還了整整十二年,連一點寬限期(期間只須繳交貸款利 息,不攤還本金)都沒動用到,買房後從未出國旅遊過,甚至不敢生第二個孩子,為的就是要盡快繳完房貸。」劉力勤面露無奈地說。

你不該理財太保守……

所得全拿去繳房貸 年近五十仍憂慮生活繳清房貸的劉力勤照理來講應該如釋重負,但現在他對未來的焦慮卻不減反增。因為他老婆最近因公司縮編人力而遭解雇,拿了近三十萬元的遣 散費,加計這筆錢,夫妻手中的現金存款僅五十萬元。「我任職十五年的報社,獲利狀況大不如前,這幾年我沒加薪,年終獎金也逐年萎縮。」他憂心地說,「一家 三口現在靠我一個月五萬元的收入勉強打平,我真不知道未來退休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雖然劉力勤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房子增值了逾一倍,目前市值約一千三百 萬元,他苦笑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坐在黃金堆上的窮人,就算擁有千萬資產又怎樣?快五十歲了,照樣為生活勞碌奔波,對未來惶恐不安!」「我反而羨慕有些 同事,不急著還清房貸,精於投資理財,錢滾錢不斷地變大!」他說,「假使我現在手上有個四、五百萬元現金,即使房貸只還了一半,還剩二百萬元,我想心裡也 會踏實許多。」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說:「理財過於保守原本不是什麼缺點,但在超低利率時代,卻可能是嚴重的缺陷。」「以劉力勤的例子,如果 他不急著繳清房貸,每月至少可拿兩萬元進行投資。以年報酬率八%計算的話,十二年就可達四八四萬元,而房貸繳到只剩一六○萬元。」朱岳中說:「同樣是擁有 價值一千三百萬元房地產,一個是繳清房貸,但手上現金所剩無幾;另一個房貸餘額剩一六○萬元,但手上現金近五百萬元,兩者的財富感截然不同。」朱岳中進一 步解釋,如果再過個八年,劉力勤五十五歲時,複利效果將使財富差距加速擴大。因為,一個類似劉力勤狀況,懂得在低利率時代慢慢繳房貸,把多存下來的錢投入 每年報酬率八%投資工具的人,在五十五歲不僅完全繳清房貸,還額外擁有高達一一八五萬元現金。而急著繳清房貸的劉力勤,即使在四十七歲能每月拿出四萬元投 資,到五十五歲時也不過擁有五三九萬元,兩者財富相差一倍以上。

你不該太晚理財……

近半中年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受到啟蒙像劉力勤一樣,年屆半百的中年人還在為錢煩惱的並不是少數。根據今年七月《今周刊》與波仕特市調公司、聚財網,以及台北 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老師(針對其上課學生)合作的問卷調查,詢問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受訪者,「現在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在回收的七八○份有效問卷中,高達 四二.六%的受訪者表示是家庭財務問題,比居次的職場成就感低落及健康問題,足足高出二十六個百分點。

這份問卷同時凸顯出,台灣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中、壯年人口,普遍處於財富準備度不足的窘境。因為高達七一.一%的受訪者其財務自由度,意即理財性收入(指 房租、投資資本利得、投資孳息或版稅及權利金收入)占年度家庭總支出比重低於三○%;財務自由度達五○%以上的受訪者僅有一四%。

有趣的是,高達四八.二%受訪者認為,若要在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投資理財」;其次是「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比重為一三.六%。這顯示出,多數人後悔理財教育啟蒙太晚。

至於過了知天命之年,若想財務自由,該擁有多少財富?高達三三.六%的受訪者認為,扣除自住房子的價值外,至少必須擁有新台幣一千萬元的現金。

知名理財部落客、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作者蕭世斌指出,擁有一千萬元,以穩健的投資報酬率六%來算,每年就有六十萬元的孳息, 大約是尋常家庭一年的生活基本開銷。所以,大多數人希望能在五十歲前擁有一千萬元現金,是「不過分、很合理的期望」。

問題是,這個期望,大多數人卻都可望而不可即。問卷顯示,擁有一千萬元淨資產(包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的受訪者僅二一.三%。這代表,每五個人中僅一人擁有千萬元以上身價,而且其中還包括自住房屋。

你應該把時間當朋友……

王瀅少年買股賺第一桶金 累積四棟房要如何能在五十歲前,擁有至少一千萬元的資產?如果我們把這個命題視為單純的計算題,蕭世斌精算出:年報酬率六%的話,每月投入二萬一六四三元,持續二十年就可以達到一千萬元現金。

但是,人生並不是一道計算題,更多的時候,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在人生每個關鍵階段,早一點覺悟,懂得做出正確選擇,比只會埋頭苦幹,在機會降臨時不知去掌握,或不敢去做選擇的人,更能翻轉你的勞碌命運。

「懂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二十六歲就出道,現年三十三歲的藝人王瀅,幾年前曾在台北市中正區買房獲利五○%以上出場,接著在大安區置產,一度擁有高達四 筆房產。目前她還自行創業代理Barbie包包與配件品牌,在百貨公司設有專櫃,儼然是演藝圈精通投資理財與創業的小富婆。

王瀅說,她投資理財上的「早熟」主要是拜母親所賜。她十四歲那年,父母親協議離婚,「精於理財的母親,勤學股票與房地產投資,現在是位身價不菲的貴婦;而 當牙醫的父親,雖然收入頗豐,卻酷愛名車,雖然現在也過得不錯,但財富成就遠不如母親,日子也沒母親過得自在。」「媽媽一直灌輸我一個觀念,趁年輕賺錢能 力強時,趕快買進會增值的資產,如股票或房地產,會貶值的資產盡量延後買。因為早知道這個道理,讓我的財富之路走得順遂!」王瀅說。

王瀅聽媽媽的話,十六歲時就買了人生第一張股票。「媽媽不僅幫我選股,也教我操作股票的技巧。」十八歲時,靠著媽媽代為操作股票,王瀅已賺到第一桶金。她 把這一百萬元投入人生第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再利用租金繳房貸。這個抉擇幫她日後一度在大安區擁有四棟房子,打下了地基。

王瀅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理財第一個要具備的「早知道」在於:把時間當作朋友,否則時間將成為敵人。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進一步解釋:「年輕人理財的 起步,如果是選擇先滿足眼前欲望而過度消費,那麼時間將是導致你財富貶值的最大敵人;如果不幸落入負債,你還將遭到時間的懲罰,使得人生更加難以翻身。」

你應該慎選理財夥伴……

把家中財務大權交給有能力處理的人這次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出,「勤儉持家」是多數財富自由度已經達五○%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精於房地產、股票或其他投資」,占比二○.七%;「正職收入比一般人豐碩」則居第三,占比一六.七%。

懂得把時間引導成對你財富累積有利的「良友」後,接下來則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投資效率,縮短財富累積時間。《今周刊》曾經報導過的台股投資達人,現為高職老 師的陳重銘這麼說:「我認為我人生中做最對的兩件事是:一是把存下來的錢一半以上買進台積電股票,長期持有;另一件就是,把家中財務大權從老婆手中爭取到 我手中。」陳重銘說,剛結婚時,觀念也與一般人一樣,認為錢應該交給太太管,因為女人總是比較保守穩健,被認為比較會理財。「但我太太只對影劇新聞有興 趣,對財經新聞冷感;雖不至於亂花錢,卻不見她曾充實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看到這種情況,陳重銘很擔心,決定把原本存在太太戶頭的錢全部轉到自己的戶 頭,讓太太很不高興。「但時間證明,我的作法是正確的,因為我最近不小心瞄到她投資快十年的基金戶頭,竟虧損六○%以上。我想,好險,是我管錢!」所以, 五十歲前存夠老本,第二個要有的早知道在於:金錢應該與知識為友,不要為了親情或愛情的牽絆,而把財務大權交給不懂金錢的人。

時間可以讓金錢積少成多,知識可以讓金錢從呆錢變活錢。然而,即使你三十歲前存到一百萬元,四十歲前懂得運用理財知識,將報酬率從三%提高到六%以上;但 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家庭,要在五十歲前繳完房貸之餘,還存下至少一千萬元,仍很吃力。這時,你需要第三個早知道:讓活錢變成大錢,臨門一腳的關鍵力量是 ──危機入市的勇氣。

你應該勇於危機入市……

失業男趁金融海嘯投入積蓄 獲利一倍這次的調查中,有二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財務上最大的煩惱是,距離退休已經沒幾年,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如何在短時間內讓退休準備金倍增?五十二歲章鈿的故事深具啟發性。

「從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開始,我就有紀律地理財。」章鈿說:「扣除生活開銷後,我把錢分三份,第一份繳房貸,第二份繳儲蓄險保費,第三份做股票或基金等 較高風險的投資。」章鈿解釋,買房與儲蓄險雖是較被動與保守的投資,卻具有強迫儲蓄的效果,這對收入不差的白領階級來說,不失是一種有紀律與穩健兼顧的理 財方式。四十歲時,他存足一筆錢,便到中國與人合夥軟體公司,但因為去得早,案子太少,三年後他又回到台灣,到上櫃公司艾群科技擔任副總經理。

百萬元以上的年薪加上公司配的股票,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高科技產業終老退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科技業激烈的競爭,讓艾群軟體產品節節敗退。○八年的 金融海嘯,企業凍結科技產品支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眼睜睜看著手上二十幾元的公司股票下市,變成一文不值。更慘的是,連最起碼的遣散費都 拿不到!」當時已四十八歲的章鈿嘗到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失業。

「公司結束前,我為我的人生做了一次清點。」驀然回首,他才發現自己從四十歲到四十八歲,雖然一直忙碌奔波,但拚事業的同時,也沒忽略理財,「我把工作收 入持續繳台北內湖一戶出租房子的貸款,以及買進股票,創造出的被動收入還不差。」當時,一位銀行理專好友建議他,趁海嘯低點買進基金與股票。他盤點一下, 手上還有一些錢,便幾乎全數投入,獲利超過一○○%出場,嘗到了在職場失意,卻在投資市場得意的人生甘苦滋味。

「這對在金融海嘯失業又拿不到遣散費的我,真的是艘寶貴的救生艇。」因為危機入市讓老本更加充實,章鈿放心了,於是決定放空一年,專心寫完之前拖很久的博 士論文,「作為人生歸零的一個新起點。」寫完論文後,章鈿緊接著考取了註冊金融理財師證照(RFS,由美國金融管理協會認可的一種理財證照)。目前在台北 市大安、松山及文山區擔任社區大學投資理財課程講師,並與企管公司合作,擔任企業員工訓練的講師。「你不要看我頭髮全白了,我現在還會寫Java程式!」 他自豪地說:「我兒子已經大三了,再一年就要進入職場,肩上負擔就減輕許多,我把這份工作當作興趣,還滿快樂的!」

你應該持續訂目標……

時間+知識+機會 累積財富不二法門多數人若中年失業,可能會把老本守得更緊,但章鈿逆向操作,卻讓他在短短一年,手上資金翻倍,成為他勇敢轉彎的後盾。「不論工作多忙或手 頭多緊,最好還是挪出一些錢投資股票或基金,它可以增加你對財經知識的興趣,以及與社會的連動感。如此,等市場非理性下跌,你才會有sense(意識)危 機入市!」章鈿強調,年輕時就培養清楚的理財觀念,工作再忙也持續關注市場,養兵千日用於一時,這些知識與經驗,助他漂亮達陣。

金錢是中性的,它沒有個性,並不會自己變多或長大。金錢要由少變多、由多變大、由大變有意義,需要靠人驅使。唯有讓金錢加上時間、知識以及機會的加持,才能成為有意義財富。早知道這三點的重要,為自己訂下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富里程碑,五十歲後才可能不再為錢煩惱。

三個早知道讓人生財富格局大不同如果這樣,50歲後仍為錢煩惱……

當月光族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以滿足消費欲望為優先,買了一輛車,每月繳1.3萬元車貸,成為月光族。

只放定存

30歲,銀行戶頭幾無存款,只好每月存下2萬元。但因為疏於投資理財知識的培養,存下的錢只敢放年利率僅約1%的定存。

存錢買房

36歲,結婚後手上約有80萬元的現金,不夠繳房屋頭期款,只得與太太很努力地每月存下6萬元,作為購屋基金。

耗盡存款

40歲,終於存到300萬元,買了第一棟房(貸款500萬元),繳了頭期款與裝潢費用後,已經所剩無幾。

房貸壓身

52歲,把每月所有的結餘,全部用來還銀行錢。才不過12年的時間,已經還清了房貸,但銀行存款卻少得可憐。

退休堪慮

55歲,過去3年加緊存錢,也勤學投資。即使每月存下6萬元投資,達到年報酬率6%,但3年下來手上現金卻僅有237萬元,對未來退休生活的財務焦慮不已。

如果這樣,50歲後財富自由……第一個早知道:時間是累積財富的最好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訂下目標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訂下每月存1.3萬元的目標,30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第二個早知道:知識能使小錢變活錢,無知則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開始投資

30歲,隨著薪資的增加,每月存款提高至2萬元,投入年報酬率8%的股票或基金。

計畫買房

37歲,累積到330萬元,結婚後買第一棟房,頭期款加裝潢共計支出300萬元,存款剩30萬元。

第三個早知道:懂得危機入市之道,能讓你少為錢奮鬥好幾年。

穩健投資

38歲,與妻子共同打拚,繳房貸之餘,訂下月存3萬元目標。投入更穩健的投資,追求年報酬率6%的目標。

逢低進場

45歲,投資理財經驗臻於成熟,雖然仍有房貸壓力,但將手上343萬元的資金,拿出一半約170萬元大膽逢低買進,獲利50%出場。這時已累積約428萬元現金。

房貸將盡

50歲,過去5年,每月3萬元投資的步調未變,這時已擁有780萬元現金。同時,原本500萬元的房貸,僅剩150萬元。

手握千萬

55歲,房貸終於繳清,靠著每年6%的穩健投資,手上的現金也達到1000萬元以上,每年孳息以6%計算就有60萬元,已經達到可退休狀態。

中壯年財富準備大調查

近半中壯年最煩惱家庭財務問題你現在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

家庭財務問題 42.6

˙職場成就感低落 16.6

˙健康問題 16.3

˙兒女就學 13.1

˙兒女就業 6.3

˙夫妻感情問題 2.7

˙親子感情問題 2.4

針對家庭財務問題,你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離退休已經剩沒多少年,存錢速度太慢, 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 26.0 ˙兒女教育費用 15.5 ˙生活開支捉襟見肘 15.4 ˙房貸及其他負債壓力仍相當沉重 12.7 ˙怕自己活太久,退休金不夠用 12.2 ˙害怕失去工作,或已經失業 9.5 ˙兒女已經完成學業,卻因薪資過低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成為啃老族 8.7 逾9成中壯年還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單位:%請問你目前擁有的家庭淨資產(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位於哪個區間?

˙負債 20.8

˙0~300萬元 27.3 ˙301萬~500萬元 14.4 ˙501萬~1000萬元 16.2 ˙1001萬~2000萬元 11.3 ˙2001萬~3000萬元 5.9 ˙3001萬元~5000萬元 2.8 ˙5001萬元以上 1.3 請問你每年的理財收入占家庭支出多少比重? 單位:%

˙10%以下 46.9

˙11%~30% 24.2 ˙31%~50% 14.9 ˙51%~70% 8.9 ˙71%~99% 2.8 ˙100%以上,我已經財富自由 2.3 50歲後不再為錢煩惱,過來人建議你這麼做你建議年輕人,在50歲前必須擁有多少資產(不含房子),才不會為錢煩惱? 單位:%

˙300萬元 7.0

˙500萬元 17.3

˙1000萬元 33.6 ˙1500萬元 11.4 ˙2000萬元 11.8 ˙3000萬元以上 18.9 你認為50歲後若能不必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 單位:%˙努力學習投資理財 48.2 ˙努力養成儲蓄習慣 14.2 ˙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 13.6 ˙培養第二專長或學好外語,開拓賺錢機會 12.2 ˙努力工作,在職場發光發熱 10.0 ˙努力教育兒女,養兒防老 1.8 如果人生能重來,請問你會在人生哪個階段就開始重視財富累積的重要,訂好自己的生涯理財計畫? 單位:%˙出社會正式踏入職場時 51.3 ˙開始有固定零用錢時 30.4

˙18歲時 9.5

˙存到第一個100萬元時 5.1

˙結婚時 2.2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 1.5

調查說明

樣本來源:針對40~65歲受訪者,波士特網路問卷650份,聚財網網路問卷80份、《今周刊》讀者40份、台北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學生110份調查方 式:網路加實體問卷調查期間:2012年7月30至8月10日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780份抽樣誤差: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3.5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60

慘賠兩次 悟出賺「慢錢」心法 三十九歲負債族 靠三個覺悟賺千萬身價

2012-9-3   TWM




三十九歲的社區大學投資課程人氣老師謝晨彥,年輕時兩次投資嚴重失利,瀕臨破產;他從暴賺暴賠的痛苦中大徹大悟,賺到千萬身價。

撰文‧謝富旭、楊寶楨

「如果人生能重來,我寧可不要經歷那段令我『刻骨銘心』的投資經驗!」三十九歲的謝晨彥心有餘悸地回憶說。這段讓他年紀輕輕就負債三百萬元的悲劇,要從他在華碩身上大賺逾三十萬元的第一次投資甜頭說起。

謝晨彥大學時就對投資理財充滿熱情,他拚命打工存錢,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掌握人生中稍縱即逝的發財機會。一九九六年他正準備研究所考試,一邊念書,一邊仍 緊盯著股市。儘管當時台股投資氣氛低迷,日成交量不到五百億元,但上市不久的華碩逆勢走強,讓他直覺出手逮飆股的機會到了。

他把打工存下的三十幾萬元,全部重押華碩,買進價約三百元出頭,僅四個月,就以六百元獲利了結。這一役,讓謝晨彥首次享受到股市的暴賺滋味,也讓他確信,未來一定要吃股市這行飯。

覺悟一:

偶爾賺一○○% 不如每年穩賺一○%一九九九年,他判斷有主力要拉抬太設這檔股票,又將手上所有現金,以融資買進,結果短短兩個月獲利逾一○○%,再度締造人生第二個獲利一○○%戰果。那一年,謝晨彥才二十六歲,已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

成功來得太容易,讓謝晨彥迷失在茫茫股海中。「投資飆股,幾個月就能賺一倍的獲利速度,似乎才能滿足我內心對財富的渴求。」他積極打探主力股,陸續有斬獲,在尖美等股票上奏捷。然而,福兮禍之所伏,他萬萬料不到大難也將臨頭。

不久,他踩到力霸地雷,緊接著,中華開發(已改制為開發金控)又讓他大賠,「最慘的是在網通泡沫前買進一堆科技股,轉眼幾個月後開始狂跌!」謝晨彥回憶 說。這一跌,不但把先前的獲利及陸續投入的薪水全賠上,還因為向親友借錢玩股而負債累累。二○○一年,謝晨彥才二十八歲,負債二百萬元。

他只好靠著工作收入慢慢還債,因對股票產生戒心,他把投資注意力轉往期貨及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上。剛開始操作的○二與○三年,獲利豐碩,好不容易前債已清,沒想到○四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事件又讓他痛賠,再度負債三百萬元。

「雖然,我之後靠著期貨操作,奇蹟式地還清負債,我目前擁有的千萬財富,絕大部分都是從職場工作所得,加上三十五歲後靠著長線投資,每年累積一○%至一五%的獲利累積而來。」謝晨彥說道。

「年輕人投資理財戒之在『急』,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覺悟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謝晨彥感慨地說。

覺悟二:

先慢再快 耐心等到理想價位才出手在三十五歲把負債還清後,謝晨彥對投資理財產生了全新的體悟。他把人一生邁向財富之路,比喻成跑馬拉松。「根據研究指出,跑馬拉松 起速如果比平常快二%,通常在最後六哩(九.六公里)反而會遠遠落後其他跑者。反之,如果起跑速度比過去平均速度放緩一點,最後六哩通常能加速,使成績顯 著提升。先慢後快,懂得在關鍵階段衝刺的才是最後贏家!」謝晨彥解釋說。

於是,當時仍在券商工作的謝晨彥與太太約定,每個月至少要存下三○%的薪資收入,而且把每年的年終獎金存下來,尋找長期投資的機會。雖然剛開始只能每月存 二萬至三萬元,但因為把更多心力放在工作上,職場表現出色,存錢的速度加快。他不僅耐心等到合理的價位再出手買股,即使殖利率高的股票也先按兵不動,等低 點再進場。

從○九年迄今,謝晨彥陸續購入中聯資、中華電、兆豐金、中租迪和、中碳作為長線投資部位。除了兆豐金與中碳因購入後短線漲幅過大而獲利了結,目前僅中聯資、中華電與中租三檔股票部位,今年的配息已逾十萬元。

事實上,以謝晨彥目前的實力,很輕易地能把股票部位擴大三倍以上,但他沒有如此做,因為,「台股今年雖然大跌,但是很多我心目中的好股票並未跌到理想價 位,所以不急著出手。」謝晨彥說,經驗告訴他,若能在中聯資四十元以下,中華電七十元以下,兆豐金二十元以下,以及中租四十元以下買進,不僅可等到豐厚的 配息,也會有不錯的價差資本利得,「這一切都是因為懂得『慢慢來』而得到的!」謝晨彥的目標是五十歲時年領百萬元股息,「我才三十九歲,以這種穩健速度前 進,我有信心達到。」他補充道。

謝晨彥認為,年輕時還搞錯了一件事:總是碰上機會後,才來找方法套用在機會身上;但要追求財富,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再來等待機會。

覺悟三:

先找方法再等機會 獨創「五四三選股法」「以前我都是嗅到飆股味道後,再來鑽研相關的理論;或者買進後,才開始認真了解公司財報,自我說服決定是對的,事實上我是被牽著鼻子 走!」「轉向基本面操作後,我則是先搞清楚產業分析、股價評價,以及財報等理論,再來找投資機會,化被動為主動,這樣出手時心裡也踏實許多。」他自行研發 「五四三選股法」,也就是五高、四低、三獨: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高資本報酬率(ROA)、高毛利率、高殖利率、高股利支付率;低本益比、低股價 淨值比、低負債比,以及低貝他值(股價波動較大盤小的數值);三獨則是產品或產品市占率要獨家、獨大、獨特。根據這些選股法,他個人筆電上隨時有一份基本 面良好的五十檔股票作為「希望名單」,並標出理想的進場價。

「股票投資要有自己奉行不渝的原則,根據原則照表操課,才會贏得財富。」謝晨彥強調。

從痛苦中深刻體認到三個覺悟,讓謝晨彥逆轉自己的人生,開拓全新的財富格局。想要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就從過去失敗經驗中,反省自己開始做起吧!

謝晨彥

出生:1973年

現職:台北市中山、大安、萬華、士林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講師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

學歷: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謝晨彥用「五四三選股法」瞄準投資標的買進價位(元) 投資理由與策略 目前價格(8/28,元)

中華電

(2412) 68 台灣電信龍頭,配息佳、獲利穩定。 90.00

中聯資

(9930) 38~39 用中鋼爐石粉製作的高強度水泥具獨特性、獨占性。獲利穩定成長、配息佳。 47.50

兆豐金

(2886) 16~17 資產高達2兆元的重量級金控,外匯業務龍頭,配息穩定。 22.45

中 碳

(1723) 65~68 台灣唯一煤化工製造廠,產品具獨特獨占性,獲利穩定成長,配息佳。 125.00

中 租

(5871) 40 台灣租賃龍頭,在中國市場有不錯發展,獲利穩定配息佳。 48.90 關鍵三覺悟讓謝晨彥投資逆轉勝

短線獲利

26歲,判斷主力股短進短出賺100萬元。

首度負債

28歲,投資力霸、中華開發失利,加上科技泡沫損失慘重,負債200萬元,靠期貨操作還清負債。

二度負債

31歲,2004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事件,在期貨慘賠,第二次負債300萬元。

轉為長線

35歲,靠薪水以及期貨及選擇權操作還清負債。投資操作從短線轉向長線價值投資法。

賺到千萬

39歲,工作所得加上長線投資,每年平均10%至15%的獲利,累積千萬財富。

覺悟一:偶爾賺100%,不能使你致富,每年能達到穩賺10%目標,致富效果才驚人。

覺悟二:先慢再快,懂得保存體力,在關鍵階段衝刺的才是贏家。

覺悟三:先找對方法,機會就會找上門。投資有原則就會贏得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61

兩場關鍵戰役 他覺悟自己不適合短線 練功12年改換招 地攤小販拚出上億身價

2015-01-26  TWM
 
 

 


撰文‧歐陽善玲

年近五十的蕭文漢(化名)原是券商營業員,七年多前辭去工作,專心操盤,把投資當主業;若從認真操作股票起算,他花了十二年時間,晉級億元人生。漫漫長日,他心中想「賺錢」的意念不滅,潛心而專注,在繳交龐大學費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從累積的操作經驗中,他得到一個切身體悟,「能夠把賺到的錢,從這個市場上帶走的,才是真正的贏家。」當營業員之前,蕭文漢起碼做過三十個工作,開過計程車、當過送貨員,也賣過靈骨塔,工作一個接一個換。「我是瑞芳人,父親是礦工,家裡生活滿拮据的,所以我一直都想賺錢;但真正驅使我專注投資的動力,是女兒出生。」蕭文漢感性地說,「以前,一人飽全家飽,女兒出生後,突然感到自己責任加重,心想三十多歲了,不能再這樣一事無成,一直換工作下去。」當時他在市場擺地攤,有位客人每天喝得醉茫茫,一個月卻能賺三十萬元,羨慕之餘便問他做哪一行,才知道他是券商營業員。衝著令人欣羨的數字,他決定去考營業員。

三十歲才入行

不敵萬點誘惑 賠光百萬積蓄非本科出身的他買了一堆參考書,在三個月內苦背八千多道題目,順利考取證照,如願成為證券圈的一員。他記得入行那年是一九九七年的七月,股市即將上萬點,每天看著熱騰騰的行情,自然心癢難耐,於是把身上一百多萬元的現金全數投入,「不到半年就全部賠光」。當時,他另負債四百多萬元,「情況真是很慘。」出師不利,蕭文漢認命地回頭做營業員,但賺錢欲望並未熄滅。他知道自己對股票一竅不通,只好做中學,只要不懂就開口問,認真觀察老經驗的同事及自己的客戶進出模式,尤其是投資勝率較高的客戶,牢記他們失敗原因、研究他們操作成功的方法。

蕭文漢很清楚,想靠投資賺錢,得先累積自己的經驗值。一年後,他開口向公司借五十萬元,開始實地交易。這段時間,蕭文漢進出頻繁,儼然是短線客,「一天買進賣出可達十四次。一個月下來,交易金額達兩億元,七年大概有一六八億元,繳出去的證交稅真的很驚人。」然而每天短進短出,結算下來卻賺少賠多,他不禁開始思考,是哪裡錯了嗎?重新調整操作方式後,讓他的投資哲學,從不計成本代價,到漸漸懂得嚴控資金部位,自律與情緒控制力都更成熟,這也是他朝贏家之路邁進的關鍵。

兩次慘烈戰役

學會長線投資、控管資金成本關鍵戰役之一,是與宏達電千元行情擦身而過。當時市場流傳,宏達電要幫黑莓機代工,他從一五○元附近開始買,然而宏達電一路漲到二二○元,「我卻幾乎沒賺到錢」。

原來,他幾次的短線進出,總是一買就回檔,一砍就上漲,「宏達電股價站上二二○元後,我再也追不下去了。」在信心盡失下,宏達電隨即一路狂漲,約莫一年時間,股價最高衝上一二二○元,如果抱牢就可獲利數倍,然而身處機會中,財富卻從手中流失。

另一次是偏光板廠力特。○六年下半年,還未從宏達電的懊悔中回魂,蕭文漢選上力特,在股價二、三十元附近進場布局;一心想「雪恥」的他,還認真去拜訪公司,但「做了十一次都賠錢,國父革命也不過失敗十次!」他自嘲說。

經過這兩次「刻骨銘心」的教訓,讓他幡然醒悟,「投資要拉長戰線,並在長線布局與停損之間找到平衡」的道理。

他也意識到資金控管的重要。「有人認為,在十五元買進一檔個股,漲到十八元後賣出,等股價回檔到十六元再買進,平均下來投資成本就會降低;但我認為,這個觀念不對,投資是一碼歸一碼,不能將上個月做的業績,算到下個月,每次進出都要重新歸零。」此後,他養成一個習慣,只要賺到錢,就會把獲利部分先落袋為安,避免因持續換單操作,而不斷墊高投資成本;同時也減低一旦走勢逆轉,股價跌破成本價時的心理壓力。

自此以後,蕭文漢不再汲汲於短線,開始反覆練習波段操作,○七年,他總算在晶豪科這檔股票上打了一場滿意的仗。「我自認操盤性格比較像狙擊手,射擊必須精準,為了解晶豪科的股性,我從三十一元開始試單。等待股價整理一段時間後,自四十一元開始承接,一路買進,最高追到五十八元,累積張數超過兩千張。」之後晶豪科一路往前衝,上衝到一四九.五元,帳面上報酬率已經超過兩倍!此時,主力開始獲利了結用市價砍出,一路砍到除權前才罷手,那時晶豪科股價只剩下七十六元,「我還是沒有賣」;在他看來,這是技術面修正,不是基本面修正。果然,晶豪科除權後,股價就從八十多元跳空上漲,直到一百多元附近,股價才開始震盪整理。

聽K線說話

打破「穩定報酬」的迷思

蕭文漢也緊盯晶豪科的營運,他發現,原本市場預估應逐月成長的數字不如預期,雖然公司有說詞,但此時股價已呈現弱勢整理,感覺基本面不太對勁,「便開始出脫持股。」他從晶豪科股價一○三元,一路賣到九十七元,三天內全部出清完畢。還原權息後平均持股成本不到五十元,最後以超過一倍的獲利出場。「對我而言,這是最完整的一個投資循環,面對主力砍殺,也挺得住,謹守自己的眼光及判斷,是我最滿意的一次操作經驗。」蕭文漢說。

從地攤小販變身股市億元大戶,蕭文漢終結了一直換工作的命運,更成功脫貧,進而取得財富自由。回頭檢視自己的股市人生,他有兩點感觸。第一,技術面是判斷進出場的工具,而不是投資準則,不應被奉為圭臬;但從人生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因果關係。「你每天為自己畫K線,只要夠專注投入,線形就會漂亮。」第二,有些投資理論,強調投資報酬率的穩定性,這非常不合理。在他看來,正確的投資觀念是,「大行情來時,要賺很多錢,行情不好時,就要花很少錢;不管市況好壞,都要賺得一樣多就沒道理。」對住在億元俱樂部裡的蕭文漢來說,每次大行情來臨時,投資贏家的群像都不一樣,若再捲土重來,自己未必仍有機會站上高峰;但當年抓緊賺錢的欲望不放,即使失敗也繼續鑽研,不斷思考哪裡出錯,尋求答案,這種自省力與耐挫力,最終讓他得以翻轉財富,成為市場贏家。

蕭文漢

投資資歷:18年

經歷:地攤小販、

證券營業員

身價:逾億元

我的2015小革命

嚴守紀律,保持投資戰果他,從失敗中學習

找出自己的賺錢密碼

從宏達電學到的兩個教訓

短進短出,會墊高自己的投資成本。

強勢股不敢追,恐錯失數倍獲利。

蕭文漢在宏達電150元附近短線交易,都未能獲利,決心放棄後,宏達電股價狂漲一年,成為股王。

從晶豪科大賺一倍的心法

摸透股性,逢低大量承接。

忍功了得,股價翻倍不賣。

耐挫力強,市場急殺不為所動。

自省力高,從失敗中修正錯誤。

1.試單

2.41~58元承接

3.股價見高點,一張都沒賣4.股價自高檔重挫,但他繼續持有5.9月公司基本面出現疑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6

雷軍“覺悟”得太晚少賺100億,國產手機迎來漲價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0/161332.shtml

雷軍“覺悟”得太晚少賺100億,國產手機迎來漲價潮
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

雷軍“覺悟”得太晚少賺100億,國產手機迎來漲價潮

雖然市場是波動的,但這次漲上去了,也就別妄想著跌回去了。

本文由鳳凰科技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正偉。

繼小米和魅族之後,又一家國產手機廠商宣布漲價了。

2月15日,努比亞手機發布公告,對miniS這款手機的價格進行了調整。調整之後,原價1499元起的努比亞mini S卡其色、香檳金漲至1599元,而1599元起的黑金色(含耳機)則漲至1699元。

“自2016年底起,由於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因素影響,導致努比亞miniS的成本已經超出當初產品定義時的範圍。”這是官方給出的漲價理由,說是為了保證產品的正常供應。

61ce7b4

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研究機構Gfk最新的年度報告也提到了這點兒。手機成本結構主要包括:主芯片組、顯示屏和觸控模組、前後鏡頭、ROM/RAM,占總成本50—70%。

受這類材料采購價格的上漲,2017年市場競爭更激烈,但廠商們的盈利壓力比去年更大。

小米少賺了100多億

對手機廠商們來說,如果早點兒漲價,這些年來,少說也能多賺好幾千萬。

此前有傳聞稱360手機N4S也要漲價100元,360手機副總裁林嵐在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否認了此事。他稱360會想辦法將上漲的成本進行內部分攤,而不是通過漲價來讓消費者買單。

360董事長周鴻祎也借此發了個朋友圈,稱360手機每漲一塊錢都要對得起用戶。其實按照他們去年500萬臺手機的出貨量來算,漲100元,對於還沒盈利的360手機來說,或許就意味著多賺了5億元(當然漲價之後對銷量會有一定的影響)。

4474fe7

在今年1月初,魅族宣布魅族盒子、魅藍Note 5漲價100元。

魅藍系列手機15個月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臺,如果早點兒漲100元,那麽魅族去年也就不會那麽艱難的等到年底才扭虧為盈,也就能夠早點兒開啟IPO了。

再拿小米算一算。

去年7月份,小米公布了紅米系列手機的銷量突破1.1億臺。如果每臺因為沒有及時漲價而少賺了100元,過去幾年小米就少賺了100多個億。紅米手機和小米電視齊漲價,今年雷軍的千億營收小目標壓力就輕了不少。

“2017年手機行業的主旋律是‘漲價’。”這是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在小米宣布紅米4、紅米4A全系漲價100元時,發布的一條微博,還帶了個摳鼻的表情。

對於中小手機廠商來說,2017年的主要目標是不掉隊,要活下去。

在這樣的生死考驗下,漲價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小米、魅族等廠商是采取臨時調價,像華為則是新品發布的時候已經調好價格了,而蘋果也是個悄然漲價的好例子。

去年9月份發布的iPhone 7/7 Plus雖然終於把存儲提到了32GB起售,但精明的蘋果並沒有加量不加價。沿用多年的5288元起售價悄然變成了5388元,不多不少,也正好漲了100元。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anaccord Genuity給出的數據,2016年四季度,蘋果iPhone系列手機的利潤占了整個產業的92%,要知道,它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只有18%。

和精明的蘋果比起來,原本日子就過得緊巴的這些國產手機廠商們,還是“覺悟”得太晚。

漲了就別指望跌回去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這個馬太效應,用到手機廠商身上也是成立的。

OPPO和vivo這兩兄弟的手機產品被一些用戶詬病高價低配,沒有性價比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不管你再怎麽噴它倆,OV的手機偏偏就是賣的好。

根據IDC給出的數據,2016年OPPO憑借7840萬部手機的銷量,在中國市場排在第一,華為排在第二,vivo第三,蘋果只能排在第四,三星則和余下的眾多品牌一起被計入“其他”這個行列。

從去年開始,分析OPPO和vivo出色成績的文章有很多,普遍提到的就是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以及讓其他廠商望塵莫及的渠道下沈優勢。

在國產手機廠商中,OV是出了名的財大氣粗、有錢任性,請代言人和冠名節目眼睛都不帶眨的。“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這句廣告詞就是各大熱播電視節目給生生洗到人們腦子里的。

0683d0d

稍微列幾個數據感受一下吧!去年7月份,OPPO豪擲5億元成為了芒果臺《我們來了》的獨家冠名商;11月份,又是5個億,OPPO拿下了《中國新歌聲》第二季獨家冠名權。而vivo拿下2016年快樂大本營獨家冠名權花了7億元,2015年是3.5億元。

其實逆向思維一下,鋪線下渠道和電視廣告是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這筆錢正是源自於產品可觀的利潤。

“你們每年哪兒來的這麽多錢投電視廣告啊?”去年MWC通訊展上,鳳凰科技采訪了一位OPPO的市場部人士。這位朋友微笑著說,按照OPPO的出貨量,這筆廣告投入攤到每臺手機上,也就幾十塊錢。

簡單的說,技術研發、渠道布局、廣告營銷等等這些方面的投入,其實都在倒逼廠商們漲價。一個企業要想長久的做下去,就必須要有足夠健康可觀的利潤。

恕我直言,這一波的漲價潮,原材料上漲和匯率下行,不過是個借口!因為廠商們想通過漲價來提高利潤不是一天兩天了,正好利用了這次的機會。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市場是波動的,但這次漲上去了,也就別妄想著跌回去了。

小米 雷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37

大家傾吓:輸身家的覺悟

1 : GS(14)@2016-02-04 17:22:51

小弟第一次在報紙寫專欄,我想講的都是社會大眾有興趣的事,大家隨便傾吓,若然有冒犯任何一方,小弟在此先來個道歉!踏入2016年,全球股市、油價、金價及外滙都大幅波動,所有投資者都蒙受損失,而損失程度之快比起以往幾次金融海嘯都不遑多讓。我有一世姪跟我提起,他在2015年看錯邊,於高價時追買股票,現在虧損很多,他不知要用多少時間才能收復失地,非常懊惱說自己不想清楚就盲目入市。我安慰他說,我也是過來人,我於1987年,結婚才一年,適逢股災就輸掉了整副身家,還欠下股債達100萬元,覺得自己非常不負責任及對不起家庭,其後痛定思痛,咬緊牙關,節衣縮食,才慢慢地逐寸逐寸追復失地。



經過那次慘痛經驗,我細心反省自己做人,除了盲目投資外,在其他方面也很容易因意氣或鹵莽而做錯事。為了防止重蹈覆轍,87一役後,我記下犯過的大錯,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驚奇的是,有許多大錯事,我居然忘記了並會重犯,換句話說,在同樣情況下,因性格、經驗或習慣下,一個人容易會犯同一錯誤,尤其在風光時候,更加會忘記曾犯過的錯誤。後來我逼自己,無論在公事、私事、家庭或外出應酬上,因一時忘形或大意而犯下的種種錯誤,不論大或小,我都詳細寫下來,每個月頭一天就拿出來看,以作警惕。這個做法,雖不能完全避免,但會減少你犯上同一錯誤,為你省下許多事後要補鑊的時間、人情債或金錢。



隨後我開解世姪如何抗拒他因犯錯而產生的不快,他要問自己幾個問題:1)除了損失金錢外,還有沒有其他損失?最低限度是他還年輕,有賺錢能力,身體健康,家庭整齊,有好女朋友,這都是正面因素;2)這次投資錯誤,是否只是令自己不安及不便,並不是世界末日,所損失的金錢,能否分幾個階段慢慢追回;3)會否過份地放大事件,若這件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會否覺得不是一件很大的事,為何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變成一件很大的事;4)能否從錯處學習,吸取經驗,以後不會再犯;5)最後要問自己,這次事件,你會捱得住,若捱到那就不要煩,若捱不到,煩也沒用,對不對?共勉范統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4/194784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34

對沖人生:30年的投資覺悟

1 : GS(14)@2017-05-26 23:53:42

標普500指數周三收市再創歷史新高。「特朗普效應」並非如想像中嚇人,「五窮」機會微,全世界看重狂人真的去全球make deal,或帶來難以置信新景象。1.每個人應考慮將股票放入整體投資組合範疇之一。我着重絕對回報,價值型投資是可考慮的範疇,但不會全部只做長倉。時代不同,高頻交易佔了北美股票市場成交量的70%,普通人在大升市也不輸蝕,手持ETF可減低了個別公司的持有風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認為,在特朗普衝着經濟掛帥為大前提下,美國股市或在現水位再升50%。在過去數年InsiderMoney.com所披露的數據中,著名投資者、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的S&P500 ETF持倉價值,經常是家族資產的頭五排名,投資簡單是美。2.當大市勢頭是整固或還有少許上升動力,一撮操盤人可能選擇運用鐵兀鷹(Iron Condor)左面的一隻翼,即是說是做Bull Put Spread。在此領域,財經讀者不妨Google下Bull Put這Credit Spread的原理。長遠而言,大市偏向上升,所以有時我們斬開鐵禿鷹一半,專注做有上升空間的那一邊。話雖如此,如果大市逆轉,變了整固及向下插居多,我們所做的方法就是Bear Call那一邊,希望大市不斷下插。兩個情形,最大風險及最大回報也是預知的,而一些操盤人更喜歡用最快到期的月份作開倉之用。利用時間值損耗的期權策略,是筆者考慮的範疇。做「莊」先收錢,就是多了一個dimension,單邊買升或跌的call或put,是很多操盤人難以控制心魔下賠錢的最佳方法。3.索羅斯及畢菲特的投資哲學,影響了筆者接近30年的投資人生。筆者經歷了九十年代科網股熱潮、911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及過去8年大牛市,始終不會忘記作為一位操盤人,很多時要作一些market call,不停追問、犯錯是必然、不停分析、不停下結論。最好投資機會很多時是中線的,定義是數星期但不多於一個季度,至於強勢主力股,當然是長線持有。索羅斯於1969至1999年,能夠每年平均有34%的增長,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我問過他「那些年」拍檔,現在的期貨大王Jim Rogers。簡單一句,頭11年量子基金的主要回報來自「精揀股票」。筆者快到知天命之年,善用槓桿比率的幅度相對減少。我有的主力股,都是耳熟能詳。最重要是如何去「操」好整個投資組合。現在是部署第三季7月份的北美業績好時機。期權上的策略,在業績公佈前7至8星期可考慮建倉。活在當下,把握時機;話雖如此,有時buy and hold真的不錯,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可幫助大家避過一劫。投資沒有必賺方程式,但派息的強勢主力股,是最先考慮。



錢志健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6/200338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