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0321 《工業人的未來》摘抄 Cedric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iulh.html

20130321 《工業人的未來》摘抄 Cedric

 

 

序言

 

    事實上,本書闡發的不是一個社會理論,而是兩個。一個或者可稱為「一般性社會理論」,它提出任何一個社會都必然有其功能性合法性方面的要求。另一個或者可稱為「特殊性社會理論」,它將這些一般性社會理論應用於工業社會這一特例。

 

    書中有兩個關鍵性概念,「身份」和「功能」,它們從根本上說是保守性的術語。這兩個術語可以追溯到埃德蒙·伯克或者詹姆斯·麥迪遜,而不是約翰·洛克,更不是法國大革命,也不是卡爾·馬克思。本書的第三個關鍵術語是「合法性」,這基本上也是一個保守性的術語。

 

    在《工業人的未來》一書中,我提出,工業社會的基本制度必須兩方面都兼顧,社區賦予身份,社會行使功能,而這個制度自身還需要能使其達到預定目的的具體制度(「組織」)。

 

第一章 工業社會之戰

 

 

    全書的唯一主題就是:如何才能將一個工業社會建構為一個自由社會。

 

2

 

    納粹主義不能用德國的民族性、德國的歷史或者是德國的制度和地裡條件來解釋,理解這點非常重要。……納粹主義的本質正是在於嘗試解決西方文明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即工業社會的問題。

 

    我們必須清楚,我們雖然需要構建一個功能性的社會,但我們要反對將這種解決工業社會問題的努力建立在奴役和征服的基礎之上。否子,我們所構想的建立一個不僅是功能性的而且是自由的、和平的工業社會的努力,就沒有基本的立足之地。

 

    極權主義…是在試圖通過否定自由來使社會得以發揮功能。

 

第二章 什麼是功能性社會

 

1

 

    工業體系這一現實,儘管淵源於重商主義社會和市場之中,但是從一開始就與重商主義社會所依託的基本假設大為不同,並且常常是非兼容般格格不入。 … 19世紀的最後幾年中,重商主義社會正在崩塌解構,工業體系正在失去社會控制。

 

2

 

    只有當社會能夠給予其個體成員以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並且社會的決定性權力具有合法性時,社會才能夠成為社會。

 

    個人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可以看做是群體與個體成員之間的關係方程式。 … 它使群體視角中的個人存在 和 個人視角中的群體存在變得可以理解,並且將其合理化。(Cedric:個人和社會,彼此對對方都「有意義」)

 

    權力僅當與基本社會信念相容時,才能合法化。「合法性」的構成要素必須根據具體社會及其特定政治信念才能確定其內容。

 

一個社會,除非(a)賦予其個體成員以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除非(b)社會決定性權力具有合法性,否則就不能發揮功能。

 

第三章 19世紀的重商主義社會

 

1

 

    在上一次戰爭之前的150年裡的西方世界,無疑存在過一個功能性的社會——一個通過共同意志整合成員,並且由合法性權力統治著的社會。它不僅是一個功能性社會,而且也是一個自由社會。

 

2

 

    通過將個人整合融入市場,重商主義社會賦予個人一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Cedric:「經濟人」),而市場上的合法性權力則掌控著社會的決定性統治。

 

    19世紀將人的本質視作「經濟人」,將社會的目標視作通過經濟發展建構起自由和正義。相應的,個人則通過行使其個人財產權參與到社會中來,而這種權力,也構成了市場上的合法性權力的基礎。

 

    財產過去式作為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的附屬物。但是,重商主義社會卻將其顛倒了過來,把財產看作是社會身份的原因。

 

    通過自由放任的理論要求,市場不僅僅保護了自身免遭政治政府的干預,還通過形成自己的政治制度而將政治政府排斥在外。

 

    金本位制更重要的是一種政治制度——一種工具,用以建立凌駕於工業體系之上的市場霸權,也用以維持維持政治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並列地位,以及隨之而來的重商主義社會的政治自由。隨著貨幣和信用自動受市場流轉的決定,創造信用的權力就不再由政府控制。而金本位制正是阻止政府覬覦該權力和該領域的制度障礙。

 

3

 

    

 

第四章 20世紀的工業現實

 

1

 

    舊公司(Cedric:如「東印度公司」)的權威基於政治政府所授予的代表權。而統治著我們工業現實的新式現代公司,則首次將其權威移置於代表著個體公民的個人財產權這一基礎之上。 

 

    現代公司法在1830年到1870年間的頒佈,是重商主義社會的決定性勝利。這些法律允許任何個人只要擁有財產即可創辦公司。 … 無須政治的任何進一步批准,這就認可了財產時一種至高無上的最初權力。

 

    公司的政治目的,是基於持股股東的個人財產權這一原初性權力的基礎之上創立合法的社會政府。而公司正式行使最為純粹的契約政府。

 

    與契約理論的假設正相反,我們的工業體系的管理權力已不再是基於個人的財產權。 … 在現代公司裡,決定性的權力,即經理們的權力,不是源於任何別的人,而是源於他們自身。

 

    現代公司的股票所有權已不自是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公司財產,它所代表的的只是根據過去的貢獻參與將來利潤分享的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既定權力。

 

    個人財產權不再作為社會權力的基礎,這是我們時代最主要的制度變化。

 

    總的來說,我們的工業經濟已經被一分為二:一個是有各種車間、工廠、機器以及經理和工人組成的「實體」經濟,另一個是有有價證券、法律資格和空洞的所有者權利組成的「符號」經濟。

 

    對於當今經營管理統治的不合法性而言,解決之道 … 是要使工業體系內部的統治權力具有合法性。

 

2

 

    現代工業的巨大創新展示了一種現代圖景:工人成了高效率、自動式和標準化了的機器。

 

    現代大批量生產工業中受僱的工人沒有社會身份和功能 … 

 

3

 

    工業體系既沒有為個人提供身份和功能,也沒有建立起合法性的社會權力 

 

第五章 希特勒主義的挑戰和失敗

 

    希特勒主義,不僅僅是創立功能性工業社會的一種嘗試——一種幾近成功的嘗試,而且它還是一種尋找新的社會理想來建基社會的嘗試。並且它正是始於對自由本身的放棄 … 

 

    納粹組織的社會意義在於,試圖把工業體系中的個人生活整合到工業社會中。而納粹政治制度的核心,則是試圖使工業體系中的決定性權力成為合法性的權力。

 

    只有全面備戰才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而軍事或半軍事組織則是唯一能賦予工業體系中的個體成員以身份和功能,而又不依賴於經濟身份和經濟功能的組織。

 

   納粹分子除了戰爭和征服之外,再也為其社會找不到任何別的什麼賴以存續的基礎了,因此他們的社會也就還算不得是一個功能社會。

 

第六章 自由社會和自由政府

 

1

 

    自由並不一定使人開心。自由與個人幸福不同。

 

    自由的本義 … 是負責任的選擇

 

    自由的唯一基礎是基督教關於人類天性的概念:人都是不完美的、軟弱的,人都是罪人,是注定要化為塵埃的塵埃;然而,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人必須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關於人類完美或趨於完美的假設前提是背棄人類選擇的權利和責任的。 完美無缺的人把我絕對真理 … 那麼懷疑和挑選就毫無道理可言了。

 

    自由總是包含但不限於下面這兩種非自由的狀態:一種是沒有個人選擇的狀態;另一種是沒有個人責任的狀態。

 

    小結:如果一個社會的基本範疇建構在負責任的個人決定的基礎之上,那麼我們擁有的是一個自由社會。只有看到人本質內在的不完美且無法臻於完美——但又需要為這種不完美和無法臻於完美負責,自由社會才有存在的可能。

 

2

 

3

 

    必須認識到關於最佳政府的經典論斷結果是否定自由的 … 只有堅定不移地相信根本沒有「最佳政府」這種東西,甚至連較佳政府都沒有,自由才能成為可能。

 

    一個自由的社會和一個自由的政府,只有在有兩個相抗衡(而不是一個)的權力基礎時才是可能的,這裡一個是社會力量,另一個是行政組織的權力。

 

第七章 從盧梭到希特勒

 

1

 

    從根本上說,理性主義的自由主義就是極權主義。

 

    理性主義哲學的要義在於,它賦予真人完美無缺的絕對理性。

 

2

 

3

 

    (根據盧梭)無論誰掌握了理性,理解了社會的最高意志,他就有資格且有義務將理性一視同仁地強加給社會多數人、少數人或單個人。

 

    三十人暴君接受了蘇格拉底的大部分理論,但捨棄了其理性主義立場。因此,他們能宣城,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善。

 

第八章 1776年的保守主義反革命

 

1

 

    美國革命遠不只是一次反抗封建舊專制的起義,更是保守派以自由的名義發起的反對理性主義自由主義新專制和啟蒙運動專制政治的一場保守主義反革命。

 

    美國保守派的革命幾百法國革命乃是19世紀歐洲全部自由的基礎。

 

    1770年,英格蘭的各項事業都在朝著開明的專政方向急速發展。1780年,翻極權主義勢力執掌了大權。國王失去了絕對權力的機會,而永遠不能再重新獲得。而國王的革命派競爭對手——盧梭式的極權主義者,本想建立起他們的專制統治、他們的絕對主義、他們的中央集權政府,以渠道王室的專制統治和王室的中央集權政府,結構也被淘汰出局。國王的絕對主義、平民的絕對主義,二者均未能倖免。

 

2

 

    英美兩個國家 … 都成功地發展成為一個自由的重商主義社會。不管它們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兩者都基於同樣一個出發點,即任何個人或任何一支團隊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或者擁有絕對真理和絕對理性。而且,不論是美國的開國元勛們還是英國的激進保守黨,都贊同混合體制的政府;都認為一方面是被統治者的承認,另一方面是個人財產權,二者構成了對政府的限制;都認為政治領域的統治應與社會領域的統治相分離。

 

3

 

    如果要構建的是自由的功能性制度,那麼就必須使用與1776年那代人相同的辦法:(a)意識到我們不能復古,意識到我們必須接受工業社會這個現實而不是試圖倒退會前工業時代的重商主義舊體制去;(b)要樂於放棄對藍圖和萬靈藥的幻想,要樂於去做那種較卑微和瑣細之事,針對當前的問題,找到逐步完善但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b)要之道,我們只能用我們原本就有的東西,我們必須從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出發,而不能以我們的目的地作為出發點。

 

第九章 保守之路

 

1

 

2

 

    我們知道一個功能性的工業社會必須達到哪些條件。

    首先,它必須給予工業體系裡的個體成員以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

    其次,工業體系內部的權力必須成為具有合法性的統治(Cedric:翻譯的不好,但不影響理解)。

 

    要建立一個自由的並且功能性的工業社會,就必須倒轉過去25年中(如果不是過去50年的話)主宰著西方世界的那種政治和社會走向。在此期間,個人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一直在日已喪失。幾乎所有的工業國家裡,社會一直在慢慢地消解退化為一群無政府主義的烏合之眾。

 

    我們必須使工業帶上社會意義。我們必須將工業建構成為一個自治性的領域,在這一領域中,社會為了自我實現而進行自我管理。

 

    我們必須以一種全新的人性觀念和一種全新的社會目標和社會實現觀念為基礎,去開創一個自由的且功能性的工業社會。

 

3

 

4

 

    我們時代的社會危機的核心事實在於,工業工廠已成為基本的社會單位,但還未能成為一種社會制度。

 

    要使一個社會既保持自由,有具備功能性,唯一可能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工廠發展成為民主自治的社區。工業社會,只有在工廠賦予其成員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功能成功運轉。而且,只有當工廠內部的權力是基於其成員的責任和決策之上時,工業社會才能是一個自由社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