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不種地的人的地交給種地的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985

家庭農場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有哪些誤區?政府應該做些什麼?南方週末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

朱啟臻教授研究農業超過30年,2009年至2010年,他曾帶領團隊對十多個省市農村進行調研,歷時20個月。

南方週末:「一號文件」中並沒有明確定義家庭農場,很多人也並不清楚,您是怎麼理解的?

朱啟臻:非常簡單。第一是,家庭成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的勞動,也就是勞動力不能外雇。第二家庭農場的農戶收入源於農場的收入,不是兼業,是主業。簡單地說就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方式。

南方週末對於家庭農場大小有無界定?

朱啟臻:2012年對於家庭農場有一些研究,主要是針對職業農民背景。對於農場的大小,經營不同的東西規模是不同的,比如說山東種蘋果的農民,夫妻兩個最多就種五畝,就是一個家庭農場的規模,種多了就要僱人。北京郊區一個農戶差不多種二十畝地,而在東北種糧的農民,每一個農民可以種300畝。

這不是一個死的標準,而是要看幹什麼。

南方週末:西方很早就開始實施家庭農場,並已非常完善。我國倡導的家庭農場和歐美或日韓的有何不同?如果說我們要借鑑國外經驗,更應該學習哪些地區的經驗和模式?

朱啟臻:西方是土地私有制,不適合我們。我們要走自己的路,都需要自己摸索。現在開始倡導家庭農場,因為分散的農戶的土地需要集中起來。

南方週末:為什麼會突然提到這樣的高度?

朱啟臻: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年輕人進城,農村在凋敝,農業在萎縮,現有的小農戶經營模式,威脅到了國家農業的安全。要想辦法把不種地的人的地給種地的人。

第二,很多地方政府把土地流轉到工商資本上,容易傷害農業的利益。因為雇工農業是不可持續的,僱傭工人會因為責任心不夠,又沒有連續性,效率極低。如果工商資本介入到土地流轉,會改變土地的用途和性質,比如一些土地開始搞鄉村旅遊等等。

所以現在改變農村問題最有效的形式是發展家庭農場。

南方週末:在現有的土地政策下,家庭農場是一個好的方向嗎?

朱啟臻:它會有很好的作用。因為家庭農場是可持續性的,這和短期效益是不一樣的,而且非常穩定,可以繼承。家庭經營農場,不會掠奪性地經營,會更注意可持續地發展。

只是很多地方搞不清什麼是家庭農場,會產生錯誤的認識。我去過上海松江縣的百畝家庭農場,我認為並不成功,都是在做旅遊和其他項目。

一些地方政府喜歡支持外來大戶承包土地,我們去了各個地方調研,很多地方都有問題。彌補農民離開土地損失的途徑很多,工商資本是最簡單也是最危險的辦法。

南方週末:政府應該做些什麼?

朱啟臻:國家需要給出明確定義,避免一些錯誤的做法。

現在各地試點中的一些經驗可以借鑑,比如政府可以出面來購買土地,可以登記。

政府的最大作用就在於支持家庭農場,給農場適當補貼,幫助他們降低經營成本,讓農戶不吃虧。國家如果真的要支持家庭農場,需要一系列的措施,要給他們以識別標誌,還要培訓農場主。

但政府是引導,不是要推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