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話說男士護膚纖體公司MENCE,一向搵開視帝黎耀祥做代言人,但噚日華華赫然發現生招牌變咗股評人黃瑋傑。不過,黃瑋傑嘅可觀程度似乎弱啲噃,人哋視帝露肚晒腹肌,相反有唔少師奶粉絲嘅黃瑋傑就相當「惜身」,恤衫鈕扣到上頸。 華華問黃瑋傑做乜踩過界做代言人,佢話只係同間纖體公司老闆娘蔡敏思好熟,用過佢嘅服務,覺得唔錯,所以老闆娘叫到就幫手。 自認保守拒晒腹肌 黃瑋傑唔肯講酬勞如何,至於點解唔學視帝晒腹肌?「我個人保守啲!」佢話只係上去控制吓體重,加上夜晚要睇美股,冇覺好瞓,為咗上鏡個樣冇咁殘,所以要護膚,唔係要6嚿腹肌……簡單講,即係冇排吉百利朱古力喺身,冇得晒也! 諗諗吓,真係越嚟越多股評人俾美容纖體公司睇中,就好似陸叔陳永陸,因為做電台節目,所以同電台廣告客戶Bioarchitect熟絡,對方贊助佢同佢太太囡囡美容療程,搞到佢成個代言人咁。 此外,化妝品牌Estee Lauder就搵咗青姐胡孟青拍咗個靚爆廣告。話時話,股評人郭思治渾身肌肉,睇怕遲早有人搵上門。 李華華 |
受需求不振影響,工程機械行業一季度業績整體下滑,具體到相關公司則分化明顯。有分析師認為,激烈的行業競爭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企業仍將繼續「搶錢、搶人、搶地盤」。
同花順統計顯示,一季度,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8家工程機械代表性企業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47.85億元,同比下降12.52%;實現淨利62.04億元,同比下降11.82%。與上述數據相對應的是,行業的銷售數據出現整體性下滑。
公 開資料顯示,一季度,全行業挖掘機銷售4.41萬台,同比下降40.6%;裝載機銷售5.12萬台,同比下降27.2%;汽車起重機銷售6695台,同比 下降45%;履帶起重機銷售363台,同比下降18.1%;隨車起重機銷售2594台,同比上升37.8%;推土機銷售2627台,同比下降47.3%; 壓路機銷售1663台,同比下降48.4%。
雖然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的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但具體到相關公司卻表現不一。今年一季度,三 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兩公司收入和淨利潤均逆勢實現小幅增長,而徐工機械、柳工等6家公司的收入同比均不同程度下滑,淨利潤則有所分化,柳工、山河智能、山推 股份的淨利增長均在80%左右,徐工機械淨利下滑近三成,安徽合力、廈工股份淨利則小幅上漲。
從總體環境來說,一季度,受寒冷氣候及基建大面積停工波及,挖掘機、汽車起重機和壓路機等產品的銷售受到影響;而受保障房建設的刺激,混凝土機械市場一季度維持了較快增長。
記者注意到,需求的整體性下滑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以「低首付、零首付」等方式搶佔客戶的手段屢見不鮮,但這種激進營銷在助推部分企業業績增長的同時,也隨之帶來風險。4月中旬,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高層微博上「對掐」,更是將各企業間的矛盾公開暴露。
統 計顯示,一季度工程機械企業的應收賬款餘額較2011年年底上升約40.7%。其中三一重工的激進銷售在助推業績的同時,公司應收賬款較上年年底增長近八 成;廈工股份、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和安徽合力的應收賬款增幅在20%~40%;柳工、山推股份和山河智能的應收賬款增幅在15%左右,顯示出較為穩健的經 營風格。與之相對應,上述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與上年同期相比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三一重工經營性現金流負值進一步加大,而柳工、山推股份、安徽合力 實現正現金流。
興業證券分析師吳華表示,工程機械行業短期面臨市場份額激烈爭奪戰,將延續「搶錢、搶人、搶地盤」競爭格局;其中規模「強」者將獲取更強議價力。據吳華分析,一季度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已明顯分化,後期將延續這種格局。
| ||||||
如果粉紅色的Hello Kitty變成機器人,這樣還可愛嗎?答案無庸置疑,是肯定的。利用這樣創新的概念,台灣電通讓「角色」與文創擦出新火花,還讓二十萬人搶著進場看! 「快來幫我檢查輸送帶!」「這雷射機器怎麼操作?」「充電!電擊!」「能源注入完畢。」充滿緊張感的聲音此起彼落,這不是工廠,而是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的「ROBOT KITTY未來樂園」。 前所未見的機器人造形Kitty,在約一百天的展期裡,居然吸引超過二十萬人來看展,策畫這個展覽的經費,加計凱蒂貓的授權金就超過一億元,在台灣文創策展紀錄留下一筆。
當「角色」遇上文創 搭上Kitty 限量套票賣光光這樣的數字聽起來實在很驚人,但在負責規畫此次展覽的台灣電通副總經理邱柏盛眼裡,卻看到了潛藏的經濟效益,「一開始,我們只打算在台北辦一場,沒想到粉絲爆棚,連中南部Kitty迷都要求加場。」找到一個好角色結合文創,也能是一門好生意! 隨著台灣看展風氣漸盛,全台加總下來,每年約有一百到一五○場展覽在台舉行,然而策展人想在五花八門的展覽中,吸引大批消費者入場,第一步就得先挑對展出內容,再想出創新的展場設計與周邊商品。 其實,台灣電通對「角色經濟」的操作並不陌生,從紅極一時的全家好神公仔,到近期暴紅的阿朗基,都是在台灣電通團隊的操盤下,應運而生。只是,這次他們想玩更不一樣的,讓「角色」遇上文創——打造「ROBOT KITTY未來樂園」。 「ROBOT KITTY未來樂園」不是第一檔在台吸引大批人潮的角色展覽,今年初的「哆啦A夢誕生前一百年特展」,就成功在台灣場創下七十萬參觀人次,在策展界評為:「今年一檔『哆啦A夢』,打死所有展覽。」這次台灣電通要再讓「角色」與文創擦出新火花,就更具挑戰性。事實上,ROBOT KITTY先前已在日本、香港展出,加上凱蒂貓在台灣的高人氣,都讓要砸下一億元代理的台灣電通有信心能成功,「機械Kitty不僅顛覆傳統給人粉紅、可愛的印象,而且機械造形只會在展覽中出現,市面上絕對看不到。」邱柏盛強調,創新感與稀有性,才是讓觀眾進場的重要原因。 仔細分析票價策略,ROBOT KITTY展的票價並不便宜,光是純參觀門票就要二六○元;如果要與展品進行互動、玩遊戲,加贈立體Kitty證件套,這樣的互動票則要五八○元;最貴的則是除了看展之外,還附上Kitty公仔的限量套票,一張要價一八○○元,限量一萬張套票,卻同樣賣光光。 為什麼門票這麼貴,還有二十萬人搶著進場看?「關鍵就在趣味性。」邱柏盛笑著說,除了Kitty的機械造形特殊,台灣電通甚至顛覆了一般展覽的One Way路線設計,直接讓觀眾與Kitty玩在一塊。 整體展覽分成設計部、零件部、品管部、維修部、能源部五大區,只要ROBOT KITTY缺少了某個零件,就需要觀眾操作機器幫忙維修,讓觀眾除了看展還有參與感,為展覽增添了高度的趣味性。 尤其,在一八○○元的限量公仔套票裡,附贈的機械Kitty後腦勺,還裝有RFID晶片卡,讓觀眾在玩遊戲後累積分數,用來兌換蝴蝶結、盔甲、翅膀等專屬配件。「為了蒐集全套配件,有些觀眾甚至會再買票進場,就為了玩遊戲換配件,來個兩次、三次,大有人在。」邱柏盛說。
安全帽、行李箱全出籠 Kitty到台灣 周邊商品跟著本土化對於台灣電通來說,其實相當熟稔角色經濟的操盤,像是長年與全家合作集點換贈品,都讓他們深入掌握台灣消費者的喜好與習慣。因此,當觀眾出了ROBOT KITTY展場,Kitty還能繼續吸金,安全帽、行李箱等,所有周邊商品都要重新設計過。 事實上,「在地化」也是ROBOT KITTY展在各地受歡迎的原因,以香港為例,當ROBOT KITTY在香港展出時,就推出一把遇水會變色的雨傘,正是為了配合香港多雨的天氣。接下來,ROBOT KITTY還要到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巡迴,每到一處就會變化出新的周邊樣貌。 「三麗鷗對經營角色非常有一套,懂得不斷為角色創造新話題,有新的話題,才能讓角色的生命一年一年延續下去。」邱柏盛說。可愛角色的魔力永遠不會退燒,但要讓角色成為品牌,得持續為角色說出好故事,這才是延續角色生命力的不二法門。 台灣電通的角色經濟這麼做角色:Hello Kitty 時間:2013年7月~10月內容:機械KITTY科技互動展成績:最高票價1800元,萬張完售; 20萬人次入場
撰文‧鄧 寧 |
2014年11月27日,江蘇南通一處房地產樓盤醒目的促銷廣告:“名校就在家門口”。(CFP/圖)
2014年北京教改之後,按照就近和免試原則,在優質學校招生範圍內有一套房子,成為最有效和最保險的上名校途徑。一方面,以房擇校堵住了“條子生”、“共建生”、特長生、贊助費、推優、點招等擇校渠道;另一方面,它也造就了天價學區房市場。
2016年4月底,北京市各區陸續公布了今年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政策。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發現,在入學條件上,房子的權重越來越大。
比如,海澱區今年正式施行“六年一學位”政策,一個房子地址,六年內只能被用來做一次入學登記。而西城區則規定,今年光有西城戶口不能保障孩子上學,還得在西城實際居住(買房或租房)。
今年北京市各區上學政策的另一大變化是,非京籍學生入學越來越嚴。比如,石景山區規定,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俗稱“北京綠卡”)的非京籍,今年將不再享受京籍入學待遇。再比如,豐臺區規定,以後對於非京籍學生父母的工作和租房情況,每年都要動態審核。
自從2014年北京啟動“教改”以來,每年4月公布的各區入學政策,成為所有京籍和非京籍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
北京各區的入學政策,每年都會略有調整,但唯一不變的是“就近原則”。對家長們來說,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消費到優質教育資源,那麽在相應優質學區有一套房子,成為最保險也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中國教育報》曾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大概有16萬名兒童進行了小學入學信息采集。其中,京籍學生大概10萬名,非京籍大概6萬名。但東城、西城和海澱三個區口碑最好的25所小學,只能接收大概5000名學生。
一邊是16萬人的潛在需求,一邊是5000個優質學位名額,這是北京優質學區房市場價格一路高歌猛進的主要原因。
而且,隨著二孩的放開,上學需求將進一步放大。北京師範大學的幾位學者在一篇論文中預測,2015年-2025北京市小學生入學人數將在現有17萬人的基礎上逐年增加,最終穩定在25萬—30萬人。
就近原則,也是國際上通行的義務制教育入學慣例。只不過,由於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入學需求和教育資源供給嚴重失衡,各區政府對適齡兒童的容納能力有限。最後只能是在就近原則的前提下,根據是否有房子,以及房子位置來進行學位資源的分配。對政府來講,這是無奈之舉。
北京2014年教改政策的出臺初衷,其實是為了打擊特權生等灰色上學渠道,推動教育均衡化。
教改後價格快速上漲的學區房,本身就數量特別有限。灰色渠道被堵死,市場的力量開始起作用,並最終反映到學區房價格上漲上。
在北京家長圈小有名氣並兼職做入學咨詢的無言(網名)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的義務制教育發生過兩次大的改革。一次是1997年,一次是2014年。
1997年之前,北京市的外來人口還很少,上學的需求主要是京籍兒童。其中,小學主要是根據戶口所在地就近入學。有的家長為了追求好學校,就把戶口遷移到名校集中的海澱區。
在小升初階段,北京在1997年之前施行的是統考。想進好中學,靠的是學生自己的能力。當然學生也可以選擇靠戶口就近上初中。
到1997年,北京最後一次實行小升初統考,開始進入“大派位”時代。
所謂大派位,其實就是用電腦來搖號,讓學生就近上初中。在這之前,國家多次提出取消小升初考試,實行劃片就近入學,以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但直到1997年,上海才首次在全國實行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北京也很快跟進,從1998年開始取消小升初統考。
盡管已經實行了大派位,但很多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優質初中。而一些學校也希望能招到一批優秀小學畢業生。於是很多學生在小學畢業後,不進入大派位體系,而是自主擇校。
無言對南方周末記者總結,這些擇校行為,有的是灰色渠道,比如“條子生”和關系生。有的是正規渠道,比如靠特長、推優、點招和海選等方式進入優質初中。還有的是走市場經濟的路子,靠擇校費和贊助費入學。但數量最多的是“共建生”渠道,即一些單位通過贊助一些好學校,讓單位職工子女獲得入學機會。
後來,擇校行為又進一步拓展到幼升小階段,但共建生現象主要還是小升初階段更普遍。“我印象中,有個中學共建單位多達八十多家。”無言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種擇校和派位共存的模式,一直持續到2014年。
這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當年的一號文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全國各地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就近入學。
3個月後,北京市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發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取消了共建生制度,並提出要控制特長生招生。
無言認為,2014年的教改,某種程度上是回到了1997年的大派位時代。
對家長們來說,2014年教改之後,孩子上小學,只能按照就近和免試原則提交入學申請。於是家長住在哪,決定了孩子能上什麽樣的小學。
而上中學則采取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兩種方式。單校劃片學校采用對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對口接收片區內所有小學畢業生入學。多校劃片是根據學生所填誌願,對報名人數少於招生人數的初中,實行學生直接入學。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初中,以隨機派位的方式確定誰能入學。
但無論是單校還是多校劃片,同樣跟家長房子的位置直接相關。可見,2014年北京教改之後,在優質學校招生範圍內,有一套房子,對於家長們來說,是最有效和最保險的上名校途徑。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曾受北京市委辦公廳委托,做過一個關於北京學區房的調研報告。該報告的結論顯示,目前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城、西城和海澱幾個區。其中,西城和海澱兩區占據了過半的重點學校。
該中心副總監王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北京優質學區房的價格走勢,獨立於整個北京市房價市場,任憑北京房價漲跌,這些重點學區房的房價“穩健上漲”。
這份2015年9月完成的報告顯示,當時西城的重點學區房以均價60560元/平米的天價占據首位,其次是東城區的58964元/平米。接下來是海澱區(50498元/平米)、朝陽區(40652元/平米)、豐臺(33838元/平米)、石景山(32181元/平米)。
這只是重點學區的均價水平。實際上,核心學區房和普通學區房的價格差異巨大。同樣是來自該報告的數據顯示,人大附小對口小區均價最低49756.26元/平米、最高85257.41元/平米,而實驗一小對口小區均價最低48937元/平米,最高180012元/平米。
並且這些核心學區房絕大多數是居住功能十分脆弱的“老、破、小”,上述報告顯示,西城1990年以前建成的房屋占到了53%。
在2014年教改之前,一提到學區房,主要是指東城、西城和海澱這些“老破小”的房子。
但2014年教改後,學區房的概念迅速擴大了。按照2014年教改,每個小區都對應有一所小學。所以,理論上來說,只要你在北京有一套房子,都可以稱為學區房。只不過,很多小區對應的小學,往往質量一般,甚至屬於老北京人嘴里說的“渣小”。
雖然學區房的概念變大了,但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的家長們,依然把目光鎖定到那些對應著“牛小”的“老破小”。
由於北京市的優質學校大都分布在城中心,而這些地區基本不再批準新建商品房項目。所以家長們幾乎不可能在核心城區買到新房了,也意味著優質學區房市場的增量空間被堵死,只剩下存量市場空間——二手房市場。
如今,這個供給被嚴重壓制的優質學區房市場存量市場,正在遭遇進一步的壓縮。
比如,今年海澱區規定,幼兒園升入小學開始正式實行房產“六年一學位”政策。這意味著,很多優質學區房,在一夜之間喪失了學區房的功能和價值。這讓本來就供應緊張的優質學區房存量市場,一下子又萎縮掉不少。這些房子要等六年後,才重新具備“優質學區房”的資格。
目前北京的家長分為京籍和非京籍兩大群體。2014年北京市教委的統計顯示,2014年北京市約有16.06萬人參加小學入學信息采集,其中非京籍人數約占40%左右。2015年略有下降。
對於京籍家庭來說,按照新教改規定,上什麽樣的小學,主要是家長拿著戶口本就近登記免試入學。但戶口之外,房子對上學的影響很大。
比如京籍人士集中的西城區,對於京籍學生,去年的規定是,只要戶籍在西城區即可申請就近入學,但今年規定除了戶籍在西城,還要實際居住在西城。盡管沒有規定必須是買房還是租房,但從去年的實際入學效果來看,有房子有戶口的能得到優先安排。
以北京西城區的黃城根小學官網公布的2015年小學入學政策為例,由於該小學片區適齡兒童過多,所以將適齡兒童按照四種情況分類。其中,在本片區有戶口,且孩子法定監護人有房子的,列第一順序,並按照入戶時長排名。第二順序的是有戶口,但房子是四老(爺爺、奶奶、外公和外婆)的,按照入戶時長排名。第三順序是沒有戶口,但法定監護人有房子的,按照拿到房產證的時間來排。第四才是考慮有戶口但沒房子的情況。從第三條和第四條來看,有戶口的不如有房子的。
由於小學是義務教育,沒能進入黃城根小學的學生,會被安排到西城區其他學校就讀。
對於京籍學生來說,上初中同樣繞不開房子。以西城區2016年的入學政策為例,要在西城上初中的話,要麽孩子是在西城上的小學,如果你沒在西城讀小學,那麽你就得是北京戶口或者西城戶口,同時還要在西城實際居住(有房或租房),你的孩子才能在西城上初中。
也就是說,京籍孩子能上什麽樣的中學,跟上小學一樣,跟房子有很大關系。
“整個2014年的教改,實際上是固化了小學和初中的對應關系。”無言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
如果是非京籍學生,有沒有房子,更是能否就讀的關鍵所在。對於非京籍來說,要取得在京就讀資格,需要父母辦好五證: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
這些年,隨著大量非京籍入學需求增多,各區承受能力有限,紛紛出臺了相應的入學調控措施。總體上來說,非京籍在京入學難度越來越大。比如,很多區都要求非京籍父母在開具五證時,必須在該區繳納了一定時期的社保,且不能間斷。
辦好了五證,非京籍的孩子又要被分成兩類。
一類是在區直轄小學招生範圍內居住的,按照“多校聯合電腦派位”的方式進入該區有空余學位的小學就讀。參加多校聯合派位的非京籍學生,要先填報誌願,然後分批次錄取。優先錄取的是有房的非京籍,其次才考慮租房的非京籍。
第二類是針對在鄉鎮小學招生範圍內居住的非京籍,按照“分配入學”的方式進入該區小學就讀。分配時同樣優先有房的非京籍。
以北京非京籍比較多的通州區為例,2016年通州區對於非京籍孩子上初中的規定是,如果在通州區上了小學的非京籍,直接去聯系通州區的中學看看有沒有就讀機會。如果沒在通州區念小學的非京籍,需要辦理五證後去聯系相關中學。
“說白了,對非京籍來說,上小學可以拼一拼房子,但上初中,連拼房子的機會都沒有。讓我們自己去聯系,言外之意就是告訴你希望不大。”一位住在通州區的非京籍家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打算讓自己的兩個孩子去北京周邊的河北燕郊上初中,還是不行的話,就送孩子回老家讀書。
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某區的教育督導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外來人口的增多,加大了非京籍學生的入學需求。他舉例說,比如北京某個區,外來人口已經達到了常住人口的一半。導致去年一年該區上學需求一年增加了八千人。他認為,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政府再怎麽加快教育投資,也跟不上需求,所以對非京籍學生在京上學的控制會越來越嚴。
對於學區房和教改等話題,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北京教育主管部門,但未獲得答複。但從北京這兩年來一系列教改配套措施來看,政府將主要精力放在推動北京的教育資源均衡上。
比如,北京這幾年一直在加大名額分配的比例,要求北京市的優質高中,在招生時必須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向普通初中招收學生。今年這一比例被提高到50%。
另外就是加大小升初的直升比例。比如,西城區計劃6年後小升初時,80%將是直升。同時,鼓勵牛小兼並重組普通小學。
政府在教育均衡上的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房子跟教育資源的關聯度。比如,加大小升初階段的直升比例,讓更多的學生在升初中時,直接進入對口的中學。這樣能客觀上弱化小升初階段對於學區房的爭奪。
此外,政府在存量學區房市場的一些挖潛行為,客觀上也能對學區房起到降溫作用。比如,朝陽區政府對學位緊張地區采取借址辦學,內部挖潛改擴建教室,向相鄰街區富余學位統籌安排的方式來擴充學位。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師陳清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政府的一些措施還是很有效的,比如他們關註到,東城、西城的學區房溢價正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這幾年政府推動的“集團化辦學”開始發揮作用。
在北大附中原校長(1997-2001)趙鈺琳看來,北京的學校,在硬件設施上已經相差無幾,關鍵是在校長和教師隊伍等軟件上,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現象。他對南方周末記者提到了解決教育不均衡問題的“山東模式”——對教師隊伍進行“區管校用”。
山東模式也叫縣管校用,即打破教師鐵飯碗,縣里招聘管理教師,學校跟老師采取合同制。
但“區管校用”這種靠政府的行政力量來人為調配教師資源的模式,在北京不一定能推行下去。因為北京好學校里的教師不願意去普通學校。
“優質學校的教師身份,是一種隱性福利。”北京大學老教授協會基礎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副秘書長龐洪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前年北大附中要招9個老師,光報名的就有1400人,其中來自北大的博士生就有200多人。
在趙鈺琳看來,北京學區房上漲的關鍵是優質教育需求的供需矛盾,關鍵是要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支持。
趙鈺琳去日本考察後發現,日本的經驗有三條。一是公辦學校在硬件和軟件上都標準化。但中國是硬件標準一致了,軟件標準差別很大;二是日本民辦教育很發達,為市場提供了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三是日本對教育的投入很大,高達6%左右。目前對教育投入對GDP占比上,世界平均水平是5%左右,中國是4%左右,美國是7%左右。
實際上中國人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已經不那麽在意到底是公辦還是民辦。比如北京大學老教授協會基礎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在深圳合作辦了一個中學,一年招生80人,學費一年15萬元,由於能描繪出學生6-10年後的樣子,這個中學吸引了幾百人瘋搶學位。
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正雄心勃勃地規劃著未來交通的新藍圖——無人駕駛汽車、超音速高鐵、私人外太空遊。
但眼下夜夜困擾他的難題卻是,如何解決辦公室外6000名員工停車難的問題。他說:“停車問題是我最大的噩夢。這麽多人,怎麽才能安置每個人的車?”
6000人搶4500車位
在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特斯拉總部,每天早上都會有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四處奔走,指揮停車,盡可能地塞下更多車。停車場里,車子和車子首尾相連,在過道里像蛇一樣蜿蜒排開,把其他車子緊緊包圍起來。而在特斯拉位於弗里蒙特的工廠中,來自不同崗位的6000名員工每天都在為4500個停車位競爭。
為了搶車位,有的員工淩晨3點多就離開家出發去公司,停好車再在車里繼續睡到上班時間。稍晚一些就只能開著車兜圈,等到一有空位就火速占上。
停車場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場混戰。車子沿對角線停著,要麽壓在街沿上,要麽停在布滿鵝卵石的中央隔離帶上。員工甚至在Instagram上開了專門賬戶吐槽“停車線不過只是一個建議”。
隨著停車難的升級,特斯拉最近開始準備重新規劃停車區域,還表示已經采取部分措施來改善停車狀況,比如為員工們提供自帶WiFi的班車,這也確實讓特斯拉總部近幾個月來的停車狀況得到了改善。
經濟越好停車越難
有趣的是,在矽谷,停車狀況堪稱是一個公司運營狀況的最佳晴雨表。
例如,2000年IT泡沫破裂之後,偌大的辦公樓前的停車場上就荒無人煙。而現在,特斯拉、谷歌、Facebook的一輛輛班車正快速地在舊金山穿梭,以此來緩解企業園區中日益嚴重的停車問題。與之對比的,是近幾年雅虎辦公樓前的停車場空蕩蕩,這也讓人猜測雅虎是否陷入了困境。
停車難的噩夢也反映了特斯拉近年來的瘋狂擴張。據2016年末統計的數據,不包括太陽能公司(SolarCity Corp.),特斯拉的員工總數已經超過了1.7萬人,較前兩年增加了75%。而現在,特斯拉的市值也飛速竄升,與美國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持平。
有員工會開玩笑說:“特斯拉正在努力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從理論上能夠緩解停車難的這一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可能某一天,我們的車子就可以自己開走並且自己找地方停車了。”還有人在Instagram上評論稱,現在停車混亂的狀況可能是特斯拉管理部門設的一個局,因為這為盡快設計出全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動力。
怎麽解決停車難
為了緩解停車難題,特斯拉公司會鼓勵員工選擇一系列的替代出行方式,比如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或者乘坐舊金山灣區的班車。另外,公司還會給違規停放的車輛貼罰單,違規停車的人在返回自己停車的地方時可能發現車輪胎上已經被扣上了車輪鎖,或者車已經被拖走停到備用停車場去了。
豆莢車
關於停車難的問題,特斯拉的員工還對馬斯克本人如何停車感到頗為好奇,他們甚至開玩笑說他估計是坐直升機來上班的。特斯拉對此回應稱,馬斯克也會把車停在停車場。
由於今年特斯拉model 3大規模投產,公司制定了在2020年前實現100萬年銷售量的目標。因此馬斯克計劃將工廠規模翻一番,而他本人也會定期到位於弗里蒙特的特斯拉總部來。整個工廠擴建計劃中就包括了設計新的自行車道,並且加寬行車道。
在今年2月的簡報中,馬斯克這樣告知員工:“特斯拉正計劃設計出自己的電動豆莢車,配上最佳的環滑線路,並與所有的停車場相連,讓大家出入自如,也給當地社區帶來快速便捷而又有趣的交通體驗。”豆莢車是一種新型電動車,外形酷似豆莢而得名。一般一輛車可搭載兩名乘客,同時運載購物袋、行李或嬰兒車等。
(實習生毛愛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