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2檔全額交割啟示錄 東訊全額交割 劉兆凱尷尬股東傷心

2011-5-16  TWM




隨第一季財報全部出爐,每股淨值低於五元,甫被打入全額交割的東訊、力特等,股價接連多日重挫,東訊更成為東元集團旗下第一家全額交割股;力特雖與宏達電同一年上市,但命運迥異。

撰文‧周岐原

五月四日,對東訊的股東以及董事長劉兆凱而言,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日子。由於連續四年虧損,東訊每股淨值已低於五元,隨著第一季財報正式出爐,證交所宣布東訊將於五月六日列為全額交割股。消息一宣布,東訊股價連續多日跳空跌停,劉兆凱也面臨人生最尷尬的時刻。

劉兆凱為人所熟知的是,不僅他是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的胞弟,也是台灣早期少有的電信專業人才。台大電機系畢業後,他赴美專攻通信科技,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 電機工程博士後,曾在貝爾實驗室任職。回台後,他參與東訊的創辦,歷任東訊總經理與董事長職位,更在二○○七年時,被東元集團大家長黃茂雄拔擢為東元電機 董事長。

然而,劉兆凱兼任東元董事長後,職場生涯臻至人生高峰,東訊營運狀況卻每況愈下。從○七年開始,東訊即年年陷入虧損,過去四年(○七年至一○年)東訊累計虧損達二十六億元,幾乎蝕掉二十九.七億元股本的近九成,漸漸步入被打入全額交割的命運。

東訊四年虧損接近一個股本網通業者側面觀察,東訊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市場定位,是造成該公司連年虧損的主因。高階的電信設備市場,因為技術與資金門檻太高, 長期以來一直被諸如易利信等國際大廠掌握;至於中、低階的市場,近幾年來,華為與中興電信等中國業者低價搶市,導致東訊的競爭力一直弱化。

面對嚴峻的外在挑戰,劉兆凱的東訊團隊則顯得難以發揮。「在看到台廠在電信設備市場生存空間日漸遭到壓縮後,許多網通業者如合勤與友訊,紛紛加深在網路設 備領域布局,或者如台揚不斷購併研發團隊,維持產品技術競爭力。相較之下,東訊如一隻溫水中的青蛙,面對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化卻無作為!」一位網通分析師指 出。

○七年,劉兆凱「高升」東元董事長後,工作重心轉移至台北,對總部位於新竹的東訊力有未逮。近幾年來,東訊雖經由轉投資Wimax營運商威邁思電信,企圖跨入電信服務領域另謀生路。

然而,威邁思電信目前仍在燒錢階段,去年,東訊即認列威邁思虧損高達一.三八億元,成為東訊的累贅。

東訊發言人李雲祥坦言,面對打入全額交割,市面上的確出現部分股東恐慌性賣壓,總數約四千至五千張。雖然目前尚不考慮提出減、增資計畫,但李雲祥強調,公 司第一季認列南港辦公室八五○○萬元處分利益後,虧損情況已較往年縮小;未來將整頓帳上仍虧損的轉投資事業,強化資產品質。

除了東訊之外,今年被主管機關列為變更交易的個股,包括力特、大宇資、互億、鴻松等,使財務重點專區的全額交割股數量,增加到四十二檔。這些公司如今雖然落難,但過去都曾有輝煌的背景。

最值得一提的則是力特。力特光電和宏達電、大立光同是在萬點崩盤後的○二年掛牌,申請上市當時,力特的資本額為十四.九億元,比宏達電和大立光還高出一 截;但僅僅經過不到十年時間,宏達電和大立光的本業持續高速成長,分別成為總市值一兆元及一二二○億元的高價股,原來位居全球第二大偏光板廠的力特,反而 因業績逐漸走下坡,淪為全額交割股,令人頗為感歎。

力特、宏達電同年掛牌不同命此外,大宇資堪稱國內最資深的電腦遊戲業者,早年曾推出「大富翁」、「仙劍奇俠傳」等多款膾炙人口的電腦遊戲;生產無線通訊、 網通產品的互億,經營階層則是出自互助營造集團的林家和廖家,也曾得到聯電等知名企業投資,但如今同樣難逃全額交割的命運。

以產業來看,四十二檔全額交割股平均遍布在半導體、紡織、電機、營造及其他類股,並沒有密集在單一產業出現的情形。投資人布局前需要仔細閱讀財報,買進後更得注意持股的財務狀況,因為公司財務指標不良,往往是進一步引爆經營風險的前兆。

在四十二檔全額交割股當中,逾六成企業都是因連續三年虧損、加上每股淨值低於十元,而被打入全額交割的行列。例如電子通路業的力廣,在金融海嘯發生的○八 年虧損約一億元,到了景氣明顯回春的一○年,虧損反而進一步擴大至一.五九億元,今年第一季每股淨值只剩下不到一元。當企業無論景氣好壞都難扭轉虧損,投 資人對其敬而遠之,較能持盈保泰。

其次,企業現金流量表中的「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持續呈現負數,則表示本業不斷投入資金,卻無法換得實質的款項收入,也是這些公司營運缺乏效率的共同特 徵。例如興達第一季每股淨值雖然有九.六七元,不過公司負債比高達八四%,流動比率卻只有嚴重偏低的一五%;同時,近兩年及第一季興達的營業活動淨現金流 量也維持負數。像這類連年虧損、又有短期償債疑慮的個股,投資人最好也該保持距離。

企業的投資價值無法由單一財務指標認定,但投資人在打探消息之餘,更要留意個股是否持續賠錢,又陸續有指標亮出紅燈的情形,藉此準備及時退場,降低投資受傷的風險。

獲利不佳 淨值大縮水

——42檔變更交易方法的全額交割股

代號 名稱 代號 名稱

1438 裕豐 4413 飛寶動能1449 佳和 4502 源恆1456 怡華 4907 春雨開發1516 川飛 5206 經緯科技1529 樂士 5301 祥裕電子1805 寶徠 5364 浩騰科技2008 高興昌 5387 茂德科技2321 東訊 5432 達威光電2348 力廣 5467 聯福生2361 鴻友 6103 合邦電子2429 銘旺科 6111 大宇資訊2438 英誌 6114 翔昇電子2496 卓越 6156 松上電子2506 太設 6167 久正光電2540 金尚昌 6236 凌越科技3051 力特 6238 勝麗國際6172 互億 6242 聯豪科9906 興達 8066 福陞科技3219 倚強科技 8077 冠華科技3252 海灣科 8097 鴻松精密4408 聯明行動 8934 馭鳳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財務重點專區網址:http://mops.twse.com.tw/mops/web /t123sb05_q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4

老樓周記:資金市力抗政策市 劉兆昌

1 : GS(14)@2013-04-14 13:21: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414/18227424

                  樓價要跌幾多先至啱,若以2010年11月推出首階段額外印花稅時估算,起碼要跌兩成才反映到港府出招嚴控樓價的底線,但這個幅度根本無可能。
當年前朝政府推出嚴控需求措施時已表明,要趕走炒家來減低樓價風險,那時10個單位超過一半係炒賣,用家被迫要追價接火棒,兩年後樓價升了三成,令港府不斷出招打壓,樓價升勢受阻,但不見得有大幅下調,只有個別業主因財務原因或高位止賺,要賣走當然要比市價低,故造就有單位劈價賣樓的特殊個案。

新供應能否達標添變數

                樓價下跌除了外圍因素外,還要視乎供應能否真的會來,單是上個財政年度有個別地皮流標,今年新供應能否達2萬伙亦添變數,而重推的時間表又要視乎政府補價和港鐵方面的修定,故先後流標的大圍站上蓋和天水圍天榮站項目,在上半年推出的時間表尚未落實。
老樓預期地政總署為求令供應達標,已先後把將軍澳和九肚山等多幅地皮,以調高地積比率來直接提高可建單位數目,目的是讓市場錯覺未來新供應沒有太大減少,寧願犧牲地價的收入來換取可額外增加的單位。
醒目的投資者也知道近日樓市氣氛,純以行政手段造成,美日兩國的量化寬鬆政策今年不會改變下,買樓仍是最佳防守工具。
故見到有個別人棄我取的撈底個案,正是這個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56

老樓周記:連環措施 樓市真轉勢 劉兆昌

1 : GS(14)@2013-05-12 14:59: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12/18256749

                雙辣招加上新規管,效應開始顯現,但二手樓市無可能在現階段倒下來,頂多少賺離場;反而市民已普遍認為樓市已經轉勢,但不認同會大跌,只待一個更便宜價入市。

市場積聚龐大購買力

                中大亞太研究所在3月份調查發現,自政府連番出招壓抑樓市,市民對本港樓價升跌預期開始逆轉。調查在該月中訪問了753名市民,當中九成半受訪者認為現時樓價過高,較去年8月同類調查上升4.3個百分點。但政府近期推出多項壓抑樓市措施後,只有約兩成受訪市民認為未來一年樓價仍會上升,較去年8月的調查下跌近10個百分點。反而有兩成六市民認為樓價會下跌,較上次升16.1個百分點。研究人員認為,措施已開始發揮效力,改變市民認為樓價只升不跌的心態。
這點值得深思,買家情緒主宰樓市起跌,縱使兩年前港府推出SSD後,半年樓市便回復正常上升軌,那時美國加強量化寬鬆政策,利好因素多於利淡因素,顯示多數勝少數,認為樓價上升的情緒膨脹,最後還是勝了少數,發揮了群眾力量,還用真金白銀來投票。
政策開始發揮威力,但老樓仍覺得利好因素仍未改變,只是狼來了作祟,令市場確信政府真的要樓價跌下來,只是審慎情緒作主導,若兩至三個月之後,樓價還不大跌,市民認為這些措施藥性減低時,不可以小看那股積聚多時的市場購買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86

老樓周記:免補價購居屋如「偉哥」 劉兆昌

1 : GS(14)@2013-05-26 14:21: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26/18271690

                首批2,500個白表免補價買綠表居屋於月底陸續收到房屋署確認信,稍後可選購二手居屋。受到消息刺激,個別綠表居屋業主突然像食了「偉哥」般異常亢奮,逐步把價錢掉頭攀升,嚇退了買家。

業主有反應同反價

                這點老樓一早便認定這批合資格買家,為淡靜樓市扮演及時雨角色。據房委會資料顯示,今年首4個月居屋第二市場成交量僅364宗,較去年同期572宗減36.4%;而今年頭4個月土地註冊處錄得的16,216宗二手住宅交投,按年跌31.6%,居屋第二市場表現明顯遜色。
首批獲配額的2,250個家庭及250個單身人士,會在本月下旬獲發批准信,次批12月底才獲發批准信。隨着5,000名白表客即將投入市場,相信會對居屋市場帶來刺激作用。據地產代理統計資料顯示,若以屋苑劃分,今年首4個月居屋第二市場成交量最多的首5個屋苑,旺角富榮花園以15宗居首,次為13宗的荔枝角荔欣苑,天水圍天盛苑及馬鞍山錦泰苑均以12宗隨後,天水圍天富苑、沙田愉翠苑及馬鞍山錦豐苑則錄得11宗成交。聞說部份業主對這劑救市靈丹反應大,齊齊反價,即使傾好價錢的也突然反價,反價幅度由數個百分點到一成左右,對於白表申請客受到無情打擊,退而求其次投向別屋苑懷抱。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56

老樓周記:止跌乾升 又衰多次 劉兆昌

1 : GS(14)@2013-06-16 16:33: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16/18299047

                  臨近七.一,除因普選引發和平佔中為政治的熱門話題外,最近因一手樓條例過嚴扼死樓市成交,引發業界的聲音越來越激烈,令4萬個業界人士上街抗爭,希望當局盡快撤招。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認為,出招應付高樓價屬正確,但指招數不正確,拖累不少人買不到樓。他建議取消3D(BSD、SSD及DSD),政策要分階段進行,以免令樓價飆升。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日前聯同八大代理商會代理的號召,在立法會印花稅條例修定會議前,集結逾千人請願,要求政府撤招以挽回樓市成交健康水平,料這類的抗爭會陸續有來。
實施行政手段兩年多,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樓價未有大跌,反而一手停、綠表居屋飈升情況下,會令樓價再次瘋升,越壓越升的惡性循環似又再浮現,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上周最新報120.74點,連升五周,累升1.89%。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最新報119.57點,連升五周累計上升1.68%,按週上升0.64%。CCL及CCL Mass均創九周新高。升幅雖不多,但已呈止跌狀態,惟成交量仍未及高峯期的一半水平,是俗稱的乾升。
有代理恐嚇稱,因二手住宅交投受樓市辣招嚴重窒礙,估計全年二手住宅註冊流通率亦僅稍高於03年之極低水平,政府有需要認真檢討撤招時間表及方案,避免樓市陷入交投困局,打擊本港經濟及各行業。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72

老樓日記:田生驚青 急放舊樓地 劉兆昌

1 : GS(14)@2013-07-11 01:17:07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A%E6%A8%93%E5%9C%B0
收購舊樓生意大減,最近有傳裁員的田生(183)正低調放售九龍城賈炳達道項目以求套現。田生近年興起做發展商念頭,賈炳達道142至154號舊樓便是其中之一。
惟因月前被終審法院對同區南角道某五個地段的政府租契詮釋,或增該項目重建成本,故田生為免麻煩,又望盡快套現,便以暗標方式出售該項目,據了解,其意向價5億至6億元。
該批舊樓是田生於2010年開始收購,收購金額約3.12億元,當時原擬興建1幢25層高商住大廈。惟終審法院對南角道五個地段地契詮釋作判決,認為基於地契限制,每個地段不可建多過一所房屋,更不能跨地段興建1幢多層高大廈;如欲跨地段發展須修改地契。田生賈炳達道項目有地段因涉有關限制,令整個項目受影響。
因政府暫未有明確指引去執行法庭判決內容,除田生外,收購不少舊樓的恒地(012)也有多個項目受影響。田生見計劃受阻及冒補地價風險,遂決定將項目放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75

老樓周記:公屋狂熱 隊冧樓市 劉兆昌

1 : GS(14)@2013-07-14 11:45: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14/18333483

                五窮、六絕、七翻身,樓市經歷多次風浪,抗跌力卻一次比一次強,自沙士以至金融海嘯,都以見底反彈快見稱,主因是地少人多資金流入所致,但現時卻被梁振英管理班子反轉了這個優勢,可能明年開始樓市經歷另一次十年浩劫。
梁振英為了向中央交代盡快解決中下階層住屋問題,無按既定遊戲規則,掠奪原先作私人住宅或公營機構用地,大量改造成公營房屋用地,圖讓八萬五房策重生,以大量土地來滿足市民需求,隨時變成豪宅區隔離有公屋、醫院地變居屋的土地錯配亂局,令規劃格式180度轉變。

寧犧牲新界東北居民

                                    睇番當年房委會主席王䓪鳴大力擁護老董之八萬五政策,搶赤柱地興建公屋及居屋,曾遭反對,但有人講:「公屋居民點解唔可以享受海景?」係嘞,邊個敢話唔可以呀,冇飯食,食COVA蛋糕都得;如此「公屋狂熱」,結果就係冇贏家。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用類似手段搶醫院地建公屋、硬銷新界東北新規劃,勸千名農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建造公私營房屋或六萬戶家庭着想,這謬論十多年後又再次出現官場,這當然不是陳局長心嗰句,只是道出梁振英的策略。
既然政府懶理反對聲音和大量增加供應的惡果,當然以目前低息環境樓價大跌仍未會發生,唔怕一萬、只怕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12

老樓日記:公屋獨旺有苦衷 劉兆昌

1 : GS(14)@2013-07-23 00:40:06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30722/214363
                                                    
                                            近排二手焦點仍集中在公營房屋買賣身上,一個又一個破頂創造歷史新高,令原本已缺盤的二手放盤量越來越少,點解實呎萬元的居屋、抑或是實呎半萬元的公屋仍有人吼?最大原因,是這批首期不足的買賣可以供足九成,即使畀多少少首期可以轉買私樓,也未能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
百物騰貴,便利店一罐豆豉鯪魚要賣成32元,港鐵票價又加價,即使唔使供樓,每月生活開支已經百上加斤,何況月入只有萬零兩萬蚊收入的公屋買家?若果唔能夠向銀行借多點首期,即使有層樓住其他也要慳住使;兩面夾擊,到頭來生活環境未有改善,起碼借到九成按揭預番供樓大數,其他開支可以應使得使,唔使犧牲其他生活開支。
向來食慣大茶飯嘅地產代理,由於私樓生意淡薄,所以兼做埋外傭同死人嘅生意嚟吊命,而家都要揸頸就命,都唔知個市仲要捱幾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64

老樓週記:自住用家冇有怕 劉兆昌

1 : GS(14)@2013-09-08 13:58: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908/18413497

                新盤浴血戰,二手靜局,與此同時九肚山地只以低價成交,二手相當大壓力,尤其假豪宅過去以太高溢價開售,加上近兩年辣招壓縮了成交量,豪宅跌勢開始湧現。因自2003年由豪宅作為大市火車頭,一般中小型單位被帶動,升勢甚勁,縱使碰上兩次算大規模的調整仍能頂得住,還累積以倍計的升幅,這有賴曾蔭權政府當年停止賣地的惡果和美息低企產生的連鎖反應。
身邊有朋友在沙士期間入市,手上累積了一定的資金,供樓亦好輕鬆,對今明兩年的樓市關鍵時刻無動於衷。「如樓價真的下跌,會吼位再入市」,相信有個別已在物業上擁有第一桶金的幸運兒,不排除擁有同樣心態,這批實力派將會是未來樓市上升週期最受惠人士,任何時間入市的風險,相對近年高位接棒的業主為低。

樓市仍有強大承接力

                在土地供應真空期間,若未有外圍太大衝擊,今年樓價跌幅不一定如外界般那般慘烈,美國本月議息或會對退市有較具體的時間表和減債規模,但不代表短期內有加息的需要,故近月碰上調整市初期亦未有大規模的放血斬倉事件,落價一成以內便開始有強大承接力,證明購買力仍強勁反而購買慾卻低。當然若自己得層自用樓,不應受到樓市波幅影響心情,況且賣樓後都要找地方住,一動不如一靜,睇變化再謀後略。

                  劉兆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25

老樓日記:內地買樓兵團全球化 劉兆昌

1 : GS(14)@2013-10-01 16:26:06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30930/235093
明天十一黃金週假期,承接過去兩年分別缺少了內地投資移民客,以及加重了買家印花稅的雙重打擊,超級豪宅的購買力不可同日而語。
這批大款究竟是否對港樓失去興趣就不得而知,但從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發表了內地人買貴了當地價樓,便知道他們只是轉投他國繼續投資。
自從中國富人強起來,內地企業往國外收購,連同當地物業也炒起了,老樓在海外的親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內地人買起曬啲樓。」尤其是美加兩地,也是熱門炒作的地區,他們往往不用問價,只要是市中心最貴的便買下來,連當地的老牌房地產經紀,也不得不承認,要找專隊來招呼這批貴客哩。
雖然並沒有正式統計強國人佔了當地成交量多少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與全球首富爭購物業的對手,梗有一位來自內地,因此有部份地方即使限制了海外人士入市或加重了買樓成本,亦無損這些內地富豪全球性集樓的興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