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開放硬件接口:智能硬件背靠大樹好乘涼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4005-1.html
在用戶積累階段,微信表現的小心翼翼,儘量不讓過多的商業元素摻雜其中,唯恐其走勢變得不可控。而在耐心等待,用戶數達數億,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具影響力的社交應用後,微信似乎就變得急躁起來。去年推出的微信5.0版本,一口氣加入支付功能、遊戲中心、表情商店等,瞬間讓微信變得「臃腫不堪」。在今年更是成了微信事業群,還將除賣給京東以外的移動電商業務統統融入其中。

但微信仍不滿足,因為它想做的就是連接一切。在看到國外的谷歌、蘋果、微軟,國內的阿里、百度、360等紛紛涉足智能硬件市場時,騰訊終於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開放了微信硬件接口,野心進一步暴露,但微信的如意算盤真的能夠打響嗎?此外,對於硬件創業團隊來說,背靠微信這個坐擁3億多活躍用戶的平台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事實果真如此?

開放硬件接口,微信想玩把大的

在發展了多年以後,國內互聯網已經再沒有秘密可言,BAT的壟斷讓人窒息。而這三大互聯網巨頭的戰略步驟非常類似,時刻在關注對手行動。只要有一家在某個領域發力,其他兩家就會迅速跟進。在智能硬件領域,百度和阿里早就有所動作,騰訊卻一直缺席,這不禁讓人懷疑騰訊是否有著「終極大招」。果不其然,騰訊最終放棄了自己不擅長的硬件開發,轉而與相對成熟的智能硬件團隊合作,以微信為管道,開放硬件接口,將它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事實上,騰訊此舉在目前看來還屬明智。畢竟智能硬件的開發在當下屬於出力不討好,目前還沒有一個讓業界和用戶信服領軍產品。如果騰訊貿然出擊,極有可能會落得貽笑大方的下場。而通過微信開放硬件接口,既避免了自己的冒險,又可以和眾多智能硬件團隊合作,結交眾多盟友,以另外一種形式進入智能硬件領域。當然,也可以獲得騰訊最重視的智能硬件用戶群及相關數據,未來也可以像微軟那樣從軟件商向硬件商轉變。可以說,微信開放硬件接口,有著一石多鳥的效果。

強調「連接一切」的騰訊,終於從微信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連接人與設備。雖然目前僅僅有四款智能手環產品——iHealth、樂心的BonBon、華為TalkBand B1以及「咕咚2」,不過未來想必會有更多智能硬件加入微信平台,如智能眼鏡、智能手錶等。京東在首頁已經做出了微信手環專題,看來騰訊和京東之間的合作還真稱得上是緊密無間——反正騰訊旗下的電商基本都已經賣給了京東。從微信開放硬件接口開始,微信的野心將會進一步變大,其自信心也會進一步膨脹。當然,如果認為手握3億用戶就可以「為所欲為」那絕對是個錯誤,小心過度透支之後,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利有弊,微信硬件接口並不完美

就像騰訊旗下的產品一貫具有的「說不上哪不好,但就覺得用起來不爽」風格一樣,微信硬件接口的表現同樣不夠完美。自然,它還是有它好的一面。讓更多智能硬件廠商有了推廣自己的優勢渠道,也間接地擴大了微信的影響範圍。從功能來講,微信控制智能硬件的界面非常簡單,不過也能滿足一般用戶的需求。而且它所具有的購買、維權和對話功能,形成了從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從購買到售後及管理。

此外,而且微信對接入的智能設備還有兩個必須遵守的准入規則:一是所有的智能設備必須將其健康和運動數據必須加入排行榜,二是必須加入維權功能,如果用戶對產品不滿,可以直接向微信投訴。第一點自然是想通過排行榜的老套路吸引用戶自發傳播,第二點就是對廠商有個監督作用。

但微信硬件接口同樣存在著必須面對的弊端,以收錄所有智能硬件數據的排行榜為例,如何保證所有的數據都基於同一個標準,是否具有可比性?用戶為了登頂,自己在硬件產品上尋找漏洞刷數據的問題如何避免?是否會產生新的刷數據利益鏈條?當然,好處就是用戶可以取笑那些玩了幾天就放棄智能硬件的好友,不過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好消息……

利用朋友圈進行病毒式傳播,是微信一向的拿手好戲。微信手環之所以被抱以期待,很大程度也跟朋友圈的傳播效應有關。不過,頻繁地曬排行榜未必就真地能在保持用戶粘性的同時,也吸引准用戶的購買。而且,微信目前一直對朋友圈分享持打壓態度,即使是推出的這些智能硬件產品,想必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在朋友圈傳播。這樣一來,也就降低了預期的傳播效果。

更重要的是微信開放硬件接口原本是想提升用戶體驗,但目前卻是將用戶體驗變得更糟。原本用戶只要打開智能硬件開發團隊的APP就可以操作並查看數據,但現在用戶得先打開微信,然後找到相對應的公眾號,之後才能進行操作和使用,無形中就繁瑣了許多。而且微信原本就已經讓用戶覺得信息過載,現在又加上智能硬件的公眾號,更讓用戶無所適從。

身不由己,硬件開發團隊掉入泥淖

智能硬件在以往沒有真正興起的原因除了產品本身不夠優秀以外,還因為用戶認知程度低、缺乏社交基因、數據難以被利用等。而微信開放硬件接口則讓智能硬件開發團隊看到了希望,因為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從微信平台上獲得以往不敢想像的用戶數以及關注度。此外,智能硬件開發團隊不用再面對自家APP跨平台開發、更新迭代的問題,一切在微信上完成即可,節約了資源和精力。可以說,在開放硬件接口以後,微信就成為智能硬件開放團隊眼中的「香餑餑」和「金主」。

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微信毫無疑問是強勢的,智能硬件開發團隊一旦懷著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心態進入,雖然能享受一定的好處,但極有可能被條條框框所束縛,進而身不由己,成為騰訊大棋局中的一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關注度和流量並不一定就能轉化為購買力。目前微信並沒有專門為接入的智能硬件做宣傳,大多還是媒體在自發傳播,可以說力度並不足夠。目前媒體的熱議還能有點效果,能夠吸引用戶關注度,但接下來再接入微信的智能硬件產品恐怕就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到時候豈不是一場努力成了無用功?

此外,就目前來看,微信硬件平台上的功能還十分簡單,遠遠不能和智能硬件開發團隊自家的APP相媲美。從微信自身的屬性來看,未來也不能完成更加複雜的產品接入和交互,這無疑會降低智能硬件的體驗,最終影響開發團隊的下一步規劃。

不客氣地說,智能硬件開發團隊目前「夢寐以求」地想接入微信,就是對自家產品的不自信,單純地想憑藉微信的壟斷地位一飛衝天。但目前智能硬件尚未找到用戶的痛點,產品不能真正滿足用戶需要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快速成功的「靈丹妙藥」。

獨立,勝過獻媚

在印象中,智能硬件開發團隊和手游開發團隊一樣,都有著大把可歌可泣的創業故事。不同的是,手游團隊最終在經歷磨難之後浴火重生,名利雙收。但如今手游團隊早早地就被「收編」了,那些獨立的開發團隊似乎根本不想走前輩的老路,只是和各大佔據壟斷地位的分發渠道合作,為自己謀求宣傳推廣的有利位置,已經完全變質。智能硬件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熱點,百度、阿里、騰訊都已經紛紛入場,開始搭建自己的平台。

沒等到智能硬件開發團隊到浴火重生的一刻,BAT就已經開始著手「收編」工作。這意味著著以後智能硬件開發團隊似乎再也沒有獨立的時刻,只能向BAT獻媚,為首是瞻。智能硬件開發團隊也獲得平台支持的扶持下,失去了自我。一旦BAT得寸進尺,給人做嫁衣的情況也極有可能出現。

預其想像著怎麼在BAT平台下安穩度日,智能硬件開發團隊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本身。勇敢地面對智能硬件產品叫好不叫座的問題,讓自己撰寫屬於自己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55

中國擎天軟件(1297):背靠幹爹、絕對性感的“港A股”美女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94

中國擎天軟件(1297):背靠幹爹、絕對性感的“港A股”美女
作者:格隆匯 天成港股那點事


最近,港股市場中小盤頗不平靜,許多中小票短時間內急速拉升,其原因有二:1、年報業績窗口期對股價造成一定影響;2、“深港通”預期愈演愈烈,“港A股”(格隆匯會員自創)之風驚起一灘鷗鷺。

“港A股”的幾個特征如下:
1、故事性感;
2、背靠幹爹(背後有強勢股東);
3、流通盤適中;
4、大概率會成為深港通標的;
5、有業績則最好,沒業績也無傷大雅(按A股的邏輯,沒有業績的公司估值就是天空)。
6、非老千股。

我認為,這段時期,按照以上幾個特征尋找股票,大概率能保證你賺一筆。於是在陷入眾里尋她千百度之後,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被我找到了一位符合“港A股”標準的“性感美女”——中國擎天軟件(1297.HK)。其最近的性感表現如下:

中國擎天軟件近期走勢


現實社會里,性感的美女總是能吸引眼球的,然而如果沒有其他附加值,也只能是提高回頭率而已。可是,當性感的美女有了幹爹,一切就不一樣了(大家懂得)。更進一步,如果恰好這位有幹爹的性感美女又有著不錯的學歷、才藝、氣質、品味等等,那麽鋪在她面前的就是一條通往“奧斯卡金獎”的紅毯了。

中國擎天軟件其實就是這樣一位美女:

1、幹爹背景強大

一般來說,幹爹有一位就非常不容易了,兩位,那就是奢求。可是,擎天軟件卻背靠2位強大的幹爹。

第一位:江蘇省政府

看看這位美女簡歷:公司為一家中國應用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供貨商,主要在中國主要出口省份江蘇省開展業務。主要負責開發及推廣出口退稅軟件及相關服務、 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碳管理解決方案、信息集成軟件以及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於2010年至2012年,公司是江蘇省出口退稅軟件的唯一供貨商。公司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於江蘇省位居前三,同時公司是江蘇省唯一一家碳管理解決方案供貨商。

依賴幹爹的影響力,擎天軟件80%—90%的業務都發生在江蘇省,果然是好幹爹啊!

第二位:阿里巴巴

不多說,上圖:




幹爹阿里巴巴目前持有擎天軟件13.30%的股份,管理層持有約56%股份,其他30%為公眾持股。有了阿里這位幹爹,業務也好發展了(後面會提到)。

2、性感的三圍比例

擎天軟件本身具有性感的三圍比例:流通盤小、有故事、非老千+深港通標的(可能)。

流通盤小:擎天軟件目前流通盤只有43.77*0.3=13.07億港元;

有故事(與阿里巴巴做互聯網金融):公司3月17日發布公告,宣布聯合阿里巴巴關聯方螞蟻金服共同推出名為“誠意貸”的金融產品,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免擔保純信用貸款。按中金公司的話來講,這個故事可以這麽講:


1、與螞蟻金服合作奠定未來合作基礎。公司在江蘇約有 5 萬客戶,並開始向其它省份滲透,以擴大客戶群。隨著客戶群和數據量快速擴張,預計公司與螞蟻金服的合作有望在廣度和深度上延伸。

2、擎天軟件提供授信額度分析,螞蟻金服提供資金。憑借公司在出口退稅方面的專業經驗以及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優勢,擎天軟件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對比給予所需貸款企業相應授信額度(最高可達 100萬元)。

3、擎天軟件將與螞蟻金服分享利息收入,但不承擔壞賬風險。預計日利息約為 0.042%,年利息約為 17~20%。此外,擎天軟件不為貸款方提供擔保。因此,如果貸款方違約,擎天軟件不會受到損失。

4、預計此項合作將利好擎天軟件財務表現。分成模式將為擎天軟件帶來額外收入來源,但是我們目前尚不清楚公司利息收入分成比例。待更多信息公布後,我們將更新財務影響。目前,螞蟻金服可貸資金規模預計約為 150億元,中小企業平均貸款約為 3~5萬元。預計擎天軟件客戶平均貸款規模相對較高,因為擎天軟件客戶的規模相對較大。

5、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進展順利。未來,公司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將不局限於小額貸款,還可能涉及電商零售企業的出口退稅以及海外遊客的增值稅退稅。

非老千+深港通標的(可能):公司的經營、業績非常穩健,並非一只老千股,並且有可能成為深港通標的。

3、成熟穩健的氣質,具備三大才藝

公司業績非常穩健,收入、利潤穩步增長。2014年業績穩定: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3.9%至人民幣3億4,780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3%至人民幣1億3,450萬元。去年公司凈利潤率實現穩固增長,由2013年35.9%上升至38.7%。



三大才藝:出口退稅軟件、碳管理解決方案及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中國擎天軟件2014年度三大主業表現強穩–來自出口退稅軟件、碳管理解決方案及電子政務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4.4%、93.7%及21.6%。目前,在出口退稅軟件這塊,擎天軟件憑著十多年的行業專業知識和經驗,毫無疑問是行業龍頭。其他業務增長態勢明顯。


來源:工銀國際

而未來,這三塊業務將穩步增長,主要得益於:1、美國經濟恢複利好出口;2、環保節能受到國家異常重視;3、互聯網+的風口,政府政務電子化將更快推進。

此外,還有更多加分亮點:

1、出口退稅軟件開始推廣。除了在江蘇省銷售退稅軟件之外,公司在14年底,已成功將出口退稅軟件產品推廣至上海市場,並正積極鋪墊於其他省份市場的銷售。

2、從去年1月起,電子商貿出口商亦可申請出口退稅,透過阿里巴巴對公司的策略性投資,根據擎天軟件在此方面的軟件開發經驗,預期擎天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龐大客戶群及品牌知名度來擴大產品銷售範圍,接觸更多的潛在客戶。

3、碳排放這塊將加速擴張。管理層表示2015年會把碳管理解決方案業務擴大至全國範圍(現時貢獻總收入19.1%),隨著覆蓋城市數目及客戶數目增加,預期2015年來自這業務的收入會強勁增長。

4、公司在14年7月與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發展低碳環保項目的咨詢服務及信息化產品。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所屬專事咨詢服務的全資子公司,在節能環保咨詢領域非常NB,雙方合作加速業務擴張。

5、201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一個重點耗能行業的碳資產直報平臺,並進一步拓展在企業端碳資產盤查軟件的積累。

不足之處正在改善:公司唯一的不足之處是主要業務集中於江蘇市場,難以向外擴張,當然這也情有可原,因為就中國出口退稅軟件產品的競爭環境而言,每個地方政府采用出口退稅系統時通常選擇單一軟件供應商,通常選擇當地軟件企業來做,這給擎天軟件出口退稅軟件擴張帶來難度,想要打開其他市場通常要和當地企業、政府合作才行。不過,管理層表達了對2015年業務擴張的意願,打開上海市場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借鑒碳管理解決方案業務擴張之勢,加上隨著和阿里巴巴合作深入,將會有更多進展。

4、估值

公司業績非常穩定,碳管理解決方案這塊業務將確定無疑的高增長,出口退稅軟件的市場擴張需要持續關註,與阿里的深化合作能夠帶來更多的協同效應,在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商看點不斷。因此,公司是站在目前合理估值(14年25倍)的起點揚帆起航。中金公司看到5.5的價格,你呢?

最後,性感的美女能走出什麽樣的身姿呢?下面婀娜多姿的步態,便說明了一切,往後的步伐將更加矯健!

中國擎天軟件上市以來走勢(月線圖)


(註:封面配圖與文章無關,作者文中觀點代表個人看法,不代表格隆匯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38

大腕的遊戲:生鮮電商背靠大樹才有出路?

二十年來,羅彤其實在做同一件事情:搶菜市場的生意。

此前,在商超任職的他見證了人們生鮮購物習慣從單一的菜市場向沃爾瑪這樣的大型超市的轉移;如今任職易果生鮮首席戰略官的他則希望人們更多從網上買蘋果。

在生鮮電商這一領域已經湧入太多的玩家,而公眾消費習慣的轉變卻很緩慢。作為電商發展至今標準化最差、供應鏈最薄弱而倉儲配送條件又最為苛刻的細分品類,生鮮電商發展一直被詬病的尷尬是——投入太多,不賺錢。特別是當食品、服裝、3C、圖書、母嬰到大家電,一個個品類逐步成功從線下銷售搬到了線上之後,生鮮這個品類依然艱難。即使在去年大量爆發的生鮮O2O培育了眾多北上廣深人民在網上買生鮮的購物習慣利好之下。

中國在線生鮮市場的滲透率還非常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的羅彤認為,這個領域的玩家們還不到需要短兵相接的時期。

自然淘汰已經不可避免,2015年O2O創業潮中大批倒下的生鮮電商成功給行業烙上了“慘烈”的標簽。那些已經和巨頭結盟的企業,則暫時處於安全區,並有望最終存活和壯大。

站著的與倒下的

倒下的不僅僅是定位生鮮電商的初創公司。

今年6月底,家樂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家樂寶”)宣布停止收購美味七七。於是,頂著亞馬遜在華投資的第一家生鮮電商光環的美味七七似乎已經很難起死回生。

幸存者則在壯大自己。

家樂寶徹底宣布放棄收購美味七七前一個月,本來生活剛宣布已完成C、C+輪融資結束,本次融資1.17億美元,由中城投資及上海南都、信中利資本、九陽股份共同投資,鼎暉資本、富厚資本跟投。

而在此之前的今年3月底,易果生鮮宣布完成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和KKR投資。

4月初,成立7年的天天果園宣布已獲得1億美元左右的D輪融資。緊接著,每日優鮮獲得2.3億元B+輪融資,遠翼投資領投,華創資本跟投。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些因為缺錢已經倒下,但是活下來的大部分今年都融了錢,其實(行業真實的)情況也還好。”天天果園副總裁牟西軍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行業還出現了一些新的參與者,而且似乎有理由樂觀。

今年5月份,京東終於將年初剛成立的生鮮事業部正式推到臺前。這個與3C、家電等並列的京東第六大事業部背後是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花100億打造的第三張網”,要從生鮮電商入手投入巨資建立一個覆蓋中國所有大中城市的冷藏冷凍一體化B2C網絡。

從京東商城3C事業部負責人調職到生鮮事業部任總裁後,王笑松首次面對媒體的感慨就是,3C市場的總量也不過是1萬多個億,但光是生鮮就已經有4萬億的市場總量。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的報告,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在未來三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有望超過1500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0%。目前,生鮮食品在我國的電商滲透率不到 1%,相比服裝和3C數碼產品 20%的電商滲透率,生鮮的提升空間還非常的大。

王笑松的信心是如今生鮮電商的盤口已經開了,未來三五年是黃金機會期。

只不過,在黃金期到來之前,本來生活網創始人喻華峰更願意把現在的生鮮電商格局形容為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參與者眾多。有可能從今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開始,生鮮電商將進入一個戰國時期,市場群雄割據,兼並整合。“黃金時期估計在2018年前後,行業大規模的模式整合、線上線下的整合、資本的整合。”

目前行業里只有“友商”而沒有所謂對手,易果生鮮首席戰略官羅彤在行動教育集團舉辦的第二屆轉型升級峰會上表示,因為生鮮電商的行業滲透率還不到3%,競爭者之間還不到短兵相接的時候。

不過,對於這個行業的參與者而言,競爭始終存在。

“資本熱同時呈現的是競爭白熱化,可以說今年是生鮮電商的行業洗牌年,是‘廉價經濟’向‘品質經濟’過渡的拐點年,生鮮靠低價引流的玩法越來越難以為繼。”沱沱工社CEO閆小波認為很多生鮮企業以“活下來”為目標,而真正能活下來的是那些產品和服務,以及供應鏈內功做得好的企業。

背靠大樹

“站隊”在剛剛過去的一兩年內成為大多數垂直生鮮電商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BAT已布局完畢,幾乎所有的大電商企業都有染指生鮮市場,各垂直電商也在尋找自己的機會。”閆小波這樣形容現在的生鮮電商市場。

2015年5月,天天果園的C輪7000萬美元融資中,京東是領投方。

有著中糧集團背景的我買網在2015年10月公布的 C 輪融資中領投方代表有泰康人壽和百度。

得到了阿里巴巴和KKR集團聯手C輪投資的易果生鮮背後一直有阿里巴巴的身影。在此前的2013年,易果生鮮獲得阿里巴巴的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並於2014年收到阿里巴巴和雲峰資本聯合註資的B輪融資。

而每日優鮮A輪和B輪的領投方都是騰訊。2015年5月,每日優鮮獲騰訊領投、光信資本跟投的千萬美元A輪融資。同年11月,每日優鮮宣布獲2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浙商創投等機構聯合跟投。

如果再算上九城集團內部孵化的沱沱工社,如今生鮮電商市場上僅存的幾家大規模的垂直類參與者中,本來生活似乎成為當下唯一一個“落單”的存在。

“我們C輪之前的融資都是跟產業融資在合作,比如說鼎輝有很豐富的農產品融資經驗,而九陽做智能廚房的,我們正在和它一起研究一些很酷的事情。那麽到D輪之後我們會有一些戰略上的,甚至是大的財務投資人。”喻華峰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時坦言並不排斥“抱大腿”的舉動,“這種事情隨緣,我們持開放態度。”

只不過,在喻華峰看來,這種“站隊”、“抱大腿”的舉動在現階段更多的價值是拓寬銷售渠道。“我們自己在天貓、淘寶、京東、1號店都建站了,只是我們沒有去推而已,這是各個公司的選擇和策略問題或者是我們的發展階段問題。”

但閆小波承認大公司背景或巨頭投資的生鮮電商確實具有先天優勢。大平臺的流量或者重資本發力可以迅速做大規模,如果在拼高性價比商品和消費者服務能力上可以更進一步,同時發揮平臺優勢,的確給其他生鮮電商造成巨大威脅,而未來市場上留下的肯定有他們的一分子。

當初接受京東投資的原因,牟西軍坦言主要考慮是雙方在資源上的互補,希望利用京東的物流配合天天果園拓展全國市場,生鮮品類對京東來說也是一個有效補充。

對於阿里巴巴投資帶來的“福利”,羅彤毫不諱言。羅彤7月10日在行動教育集團舉辦的第二屆轉型升級峰會上表示,易果生鮮獲得了天貓超市生鮮的獨家運營權,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的訂單可以翻400倍”。目前易果生鮮的銷售渠道包括了官網、APP以及天貓超市,目前天貓超市帶來的銷售比例已經超過易果生鮮總銷售的一半。

而這背後,天貓生鮮超市的發力,已經使得淘寶不再只是生鮮電商的平臺,而是擁有平臺+競爭者的雙重身份,而京東生鮮事業部的成立同樣打破了京東作為電商平臺的單一身份。

“京東是上市公司,對未來的發展有更多的考慮。發展生鮮品類對京東來說前景還是挺誘人的,但是術業有專攻,不管外面怎麽變,天天果園肯定會專註於生鮮這一塊。”牟西軍這樣解釋天天果園與京東從“合作方”變成了“競爭者”的角色轉變。

“巨頭的價值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各家的需求,看你家的長板短板,別人能不能補你的短板。”

牟西軍的觀點是生鮮電商行業的確需要巨頭來投入,希望有更多的巨頭、資源進來一起培訓這個市場,成熟之後中國的生鮮電商市場非常巨大,不用擔心哪家能獨吞。

盈利有多難

與頗為誘人的前景相對應的是生鮮電商遲遲沒有盈利的現狀。

《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包括生鮮電商在內的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其中僅有1%盈利、7%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總體上95%的都在賠。

對於長期難以盈利的原因,閆小波給出的解釋是生鮮具備冷鏈物流成本高、損耗高、綜合運營成本高等客觀因素。在物流成本短期內難以有所突破的情況下,商品的損耗管理就成了決定企業能否盈利的關鍵。

由於生鮮品類的特殊性,持續的冷鏈物流投入成為目前生鮮電商們最大的開支。以易果生鮮為例,這家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冷鏈物流公司安鮮達,目前已經在全國6個地區擁有7個倉儲,擁有幾千人的團隊。

“在生鮮這個註重食品安全的領域,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更有安全感。但這也意味著公司會變‘重’,而不是走輕量化道路。”羅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解釋道。

“整個生鮮盈利水平取決於供應鏈程度、倉庫的周轉程度。而生鮮的損耗是非常大的,本來生活現在的整體損耗才1%,在整個行業中算是處於比較低的水平,倉儲物流的成本2016年比2015年整體降低了40%~50%。”在喻華峰看來,如果本來生活的規模繼續擴大,運營繼續相對提升,上遊的供應鏈的水平繼續提高,相信有一天會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盈利狀態。

牟西軍認為這麽多年該踏過的坑,該踩過的雷都經歷過了。“如果不客氣地說,盈利和不盈利,現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現在沒有盈利是因為我們在供應鏈、物流等上面還想再繼續做點事情,在這一塊做進一步的投入。”

按照天天果園的預期,公司最快近一兩年達到盈利水平。

“我相信友商們在盈利方面的表現應該也都差不多,主要看大家關註的是什麽,如果是為了盈利而盈利,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這一點。”牟西軍補充道。

生鮮電商消費者對於收到商品的新鮮度、及時性等要求都比較高。但是目前國內冷鏈的發展,從前端到後端都還不足。想要保證生鮮產品的新鮮度,問題不僅僅是最後一公里,從最開始的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一整套冷鏈體系目前還不是很成熟。

除了物流,生鮮電商上遊的供應鏈尷尬同樣一直存在。

喻華峰認為從2012年至今,生鮮電商還沒有真正黏住用戶,模式也還沒有成熟;技術性的難題還在突破,冷鏈的保鮮技術、配送的實效,生鮮包裝的進一步標準化,這些都有待慢慢地進行培養。

而做了多年3C產品的王笑松最多的抱怨是,相比3C生鮮的標準化太低。“中國太大,好東西太多,京東生鮮要把好東西搬上網,而好東西往往並沒有好的標準化,這是京東生鮮的重大挑戰,也是重要的機會。”

王笑松解釋自己接手京東生鮮四個月沒有大動作的原因是想要在一開始把基礎打牢固。

而這背後,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問題是,在地大物博但農產品缺少品牌經營意識的中國經營好一個生鮮品類有多難?

2014年夏季,中國的生鮮電商企業們曾一窩蜂地投入網上賣荔枝的熱潮中,只可惜很多電商公司花了大價錢做荔枝結果大都以虧本結束。

“2014年南方下雨下到7月份,下雨耽誤采摘,荔枝就沒法發貨,然後電商平臺很多的用戶就會不滿意,還沒等到總結經驗教訓,當年的荔枝季節已經過去。而第二年又一個荔枝采摘周期來臨的時候,又將面對新的情況。”從媒體人跨界做生鮮電商,喻華峰的經驗教訓是真正要賣好荔枝可能要三年的周期,在這個過程中,時間門檻和經驗門檻是特別高的。

而大電商平臺們自己做生鮮同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作為一個相當考驗供應鏈的領域,需要從每一個生鮮品類的標準開始介入,綜合考慮機制、時間成本。

京東在去年花費4個月去測試一個“跑步雞”模式。具體模式是,京東生鮮跟貧困農戶合作,為每一個貧困農戶提供100只雞,京東提供免息貸款讓他們幫忙養殖,每只雞帶測量腳環,還有現場監控,方便了解這只雞的成長情況。然後,京東以遠高於市場的價格回收。貧困農戶不需要花錢就可以參與進來。通過這個方式,一方面扶貧,另一方為市場提供真正的土雞。

“怎麽讓腳環防水還不能被雞啄壞?如何教農戶定期給腳環充電?這個過程非常漫長,很多困難,京東還在摸索。”王笑松解釋道。

此外,目前國內幾家生鮮電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沒有做出足夠的差異化。

“目前生鮮電商還是存在嚴重的趨同競爭,比如產品雷同、營銷雷同等,缺乏在源頭品牌鍛造上的工作,以及對產品和服務核心能力的專註等。”閆小波認為,生鮮電商本身的發展還是在逐步趨向理性和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08

上置集團2016年“扭虧” 背靠中民投加碼海外地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3-17/1085966.html

_kmj_2.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馬瑋煒 每經編輯 文多

3月14日,上置集團發布正面盈利預告,2016年凈利相比2015年將轉虧為盈。預告顯示,上置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是整體營運效率有所改善,且公司融資成本有所降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去年下半年以來,上置集團頻繁加碼房地產並購,尤其是海外地產收購動作。正合控股股東中民投的戰略規劃,該房企未來方向是打造跨區域發展的綜合性房地產金融集團。

海外地產“買買買”

2015年,中民投旗下中民嘉業砸下4.65億元購入上置集團超五成股份,成為上置集團的實際控制者,隨後,中民投便開始幫助上置集團整合國內資產,並頻頻在國內外收並購市場出手。

在2016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中,上置集團高層表態稱,在積極收購拓展國內項目的同時,也一直在尋找海外的核心城市優質地產項目,以努力尋求風險可控下的穩定收益。

去年,上置集團收購澳洲悉尼綜合體項目便是其跨出海外業務的第一步。其後的9月,上置集團又發布公告,稱買下兩處位於英國倫敦的永久性產權物業,且都位於倫敦金融界核心要地。

上月20日,上置集團再次發公告稱,斥資逾6.82億港元購入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幢8層高停車場。

這些錢從哪里來?2016年中報顯示,上置集團獲得中國工商銀行100億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同時,上置集團表示通過“融投管退”的方式,在項目的進入和退出之間,提高周轉率。其中,“走出去”戰略就是其積極尋求海外優質資產分散貨幣貶值風險的重要一步。

匯率風險不容忽視

對於“重生”後的上置所選擇的澳洲、英國及美國這幾個市場,信達國際投行業務董事總經理黃立沖認為,“上置還是十分有眼光的,澳洲和英國市場相對都比較成熟,而且是不錯的,當然,這兩個市場都要考慮一下匯率風險,其中澳洲的匯率風險已經釋放完,而英鎊的匯率風險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他強調說,這兩個海外房地產市場(澳洲和英國)在繳納稅項的情況下,回報率都優於國內。

那麽,當前房企都競相海外布局,海外地產真的好做嗎?

優淘城總裁薛建雄告訴記者,近年來,在海外地產市場折戟的房地產商數不勝數,萬達、綠地都有過經驗教訓,最近碧桂園的森林城市也出現停售等狀況,不確定因素不少。“別的本土那麽多年都沒有做好的市場,你一個外來的,想快速切入盈利本身是件困難的事,而如果說,用布局海外來對抗人民幣貶值風險,這本身就有問題,因為房地產收益都需要數年實現,而長期的人民幣匯率是向好的。”薛建雄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47

汽車之家高調加入二手車混戰 背靠平安放言無對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30/1122699.html

___.thumb_head

在瓜子二手車、優信二手車在為誰是“第一”爭執不下之際,汽車之家也來湊熱鬧了。

6月28日,汽車之家旗下的二手車之家全新推出C2B2C模式的二手車服務雲平臺,將從車源、資金、客戶、管理等方面全面賦能二手車經銷商。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前退出新車自營如出一轍,汽車之家表示也將退出二手車自營,全力以赴打造“平臺”。

相比於瓜子、優信等近兩年來冒出的新秀,汽車之家早在8年前就進軍二手車交易,算是老資歷了。不過,由於習慣性低調,市場影響有限。

此番,汽車之家顯然是有備而來。首要原因就是汽車之家的大股東已經變為平安,以平安的風格與執行力,汽車之家在二手車領域應不是重複之前“小打小鬧”。

事實上,汽車之家也未掩飾自己的雄心。“此次服務雲平臺的發布,標誌著汽車之家的二手車戰略規劃已經全面展開”,汽車之家二手車事業部總經理姜兆明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二手車線上的經銷商市場,至少占據半壁江山”。

面對廣告普天蓋地的瓜子與優信,欲占據“半壁江山”的汽車之家顯然不能無視。不過,在汽車之家董事長陸敏看來,汽車之家的三大優勢確保了自己的勝算,那就是流量、車源、經銷商,“這些正好是別人缺的,又正好是我們有。那些靠打廣告獲取流量的公司,廣告一減少流量就下去了”。

相比之下,姜兆明更加直接:“各位可以想象一下,目前你們所知道的二手車平臺中,有流量、車源、金融、技術、資金等等,包括平安集團這樣強大的平臺支撐的,有沒有?我覺得這麽全面的沒有。我還是這句話,我覺得沒什麽對手。”

來自汽車之家的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份陸敏等平安系高管空降到汽車之家至今,汽車之家的流量快速增長,日活用戶從2300萬上漲到3100萬。種種跡象顯示,陸敏去年10月份提出的“4+1”戰略正在快速落地,從6月份至今,汽車之家已高調發布多個雲平臺,密集程度在汽車之家歷史上前所未有。“去年我提出4+1戰略時,還有投資人擔心我們的落地能力。現在我們讓投資人看到,我們把這些都一個個做出來了,執行力總體而言還是不錯的”,陸敏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42

三大票务酣斗,背靠腾讯、万达,微影时代如何突出重围?

http://www.xcf.cn/hjm/201708/t20170804_781150.htm

 在三大票务巨头中,微影时代投资最为“激进”、布局最为“宏大”,发展速度却没有跟上来。2016年,不仅在票务市场份额被淘票票逐步超越,其在发行领域的探索随着一系列保底发行项目的失利,在业内口碑也节节下滑。

作者:程华秋子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这段时间,市面上关于微影时代的传闻八卦多了起来,先是“26亿参与《变现金刚5》的保底”却失利,后是“猫眼要与微影时代合并”。微影时代创始人林宁对此不仅全部否定,对猫眼的绯闻,甚至明确表示“没有合并的可能”,因为“猫眼只是个票务公司,微影是覆盖电影、演出、体育的泛娱乐平台”。

不管是重金保底的夸张传闻,还是两家合并的捕风捉影,这些传闻多少带着一丝被外界“看淡”的气息。与一年前刚完成C+轮融资时,背靠腾讯、万达、华人控股、天神娱乐、华谊兄弟等豪华股东,成为估值20亿美元的独角兽相比,现在的微影时代显得有些落寞。

2015年票补大战之后,在线票务市场基本饱和,包括微影时代在内的几大票务“巨头”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开始向泛娱乐平台转型。

如此环境下,猫眼电影也并非林宁所说的只是个票务公司。2016年上半年,猫眼电影出品发行的电影数量是微影时代的一半,但单片平均票房却超过微影时代3.5亿元。相反,微影时代在2016年参与投资与保底的国内外电影票房很多不及预期。

目前,在线票务平台中投资最为“激进”、布局最为“宏大”的微影时代,发展速度却没有跟上来。从资本热捧,到负面新闻爆出,微影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前有猫眼电影拦截,后有淘票票追击,微影时代未来能否突出重围?

背靠腾讯的独角兽?

在众人看来,微影时代身上一直有着“腾讯”的标签,被认为是腾讯内部孵化出来的独角兽。但纵观微影时代的融资历程,腾讯在微影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一直在蜕变。2016年9月,微影时代将旗下在线票务平台微票儿改成了“娱票儿”,这也被有些人看做是微影时代在“去腾讯化”。

微影时代与腾讯的渊源,要从腾讯入股国内团购网站F团开始说起。

2011年,腾讯开始向互联网开放平台转型时,大量投资了O2O电商企业来弥补其短板,这其中就有林宁创办的国内团购网站F团,腾讯跟投了其B轮融资。当时的国内团购市场方兴未艾,腾讯不仅和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云峰基金合资成立了中文版Groupon团购站“高朋网”,旗下还运营了QQ团购。到了2012年6月,腾讯推动了F团和高朋网合并,紧接着2013年1月又将QQ团购并入。实现了“三网合并”后,林宁成了新高朋网的CEO。但在新高朋网连续经历了抽奖内部造假、裁员潮等挫折后,腾讯也逐渐失去耐心,转而直接注资已经运营良好的大众点评,而合并后的高朋网也逐渐沦为腾讯团购领域的“弃子”。

团购模式的兴起让在线票务平台应运而生。随着猫眼电影、格瓦拉、糯米网相继出现,2013年底,腾讯在内部推出了O2O垂直电影票领域的产品——微信电影票,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直接购票、在线选座。而此前因高朋网而与腾讯产生交集的林宁,因为有着运营O2O业务的经验便接手了这个在线票务平台。

在团购网站上的失利并没有影响林宁驾驭新业务的信心。2014年5月1日,林宁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主动建议拆分电影票这块业务。得到同意后,微影时代在2014年5月29日注册成立,林宁出任CEO。独立两个月之后,2014年7月微影时代获得了腾讯注入的数百万美元,完成了A轮融资。

2014年底,淘票票的前身淘宝电影上线后,美团、BAT齐聚在线票务,这一市场迎来了竞争最白热化的一年。

在腾讯的背书下,2015年微影时代完成了两次融资。其中,4月份的B轮融资依旧由腾讯领投,此外还吸引了万达集团、文资华夏文化产业基金、安赐资本注资,融资金额达到1.05亿美元。微影时代能得到万达的青睐,还是因为其身上有着万达缺乏的“互联网基因”,万达希望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来引流。不过在2016年7月万达全资并购时光网后,微影时代对万达的吸引力也减小。

7个月后的2015年11月,微影时代又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达到了15亿元,这次是由文资华夏文化产业基金领投,信业基金、纪源资本GGV、腾讯、万达集团、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力创投、安赐资本、歌斐资产、中骏资本跟投。

两轮融资下来,微影时代携带了充足的“弹药”投入到了2015年在线票务平台的“票补大战”中。虽然起步不算早,但微影时代却拥有远高于同侪的入口和平台,依靠腾讯“微信QQ海量用户+强社交”的优势,以及票补的轰炸,微影时代旗下“微票儿”的用户实现了快速增长,在2015年第四年度微票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3%,仅次于猫眼电影(图1)。

关于微票儿快速增长的势头,按照林宁当时的说法,“微影时代和应用宝合作的仅一周时间里微票儿APP就多了500 多万下载量”,可见腾讯的资源给其带来的红利是直接而明显的。而这也造成了微影时代在流量入口上对腾讯的依赖。虽然微票儿基于社交场景打通购票环节形成闭环,实现了快速成长,但是其旗下的三大购票入口——微信钱包“电影票”、QQ钱包“电影演出票”和“微票儿”APP,除了APP外其余流量入口都是来自腾讯。此外,微影时代还是微信朋友圈电影类广告的独家代理商。

2016年4月,微影时代又完成了30亿元的C+轮融资(表1)。至此,微影C轮两次融资总额达45亿元,对外公布其估值达到20亿美元,还被腾讯誉为其众创空间孵出的首个“独角兽”。

不过,微影时代的实际估值似乎存在疑问。根据天神娱乐(002354)2016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公司参与设立的并购基金对外投资公告》中描述,天神娱乐将通过深圳天神中慧投资中心以4亿元增资微影时代,获得其3.43%的股权。那么以此计算,微影时代当时的估值为116.62亿元。以当前人民币汇率来算,微影时代的估值约为17.24亿美元,低于其宣称的20亿美元。

几轮融资下来,林宁为微影时代搭建了豪华的股东阵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微影时代目前有大大小小49个股东。

不难发现,微影时代虽然最早是从腾讯内部孵化出来的票务平台,属于“腾讯系”,但分拆后它与腾讯的关系显然不会如同“阿里和淘票票”,甚至“猫眼与光线”那么亲密。几轮融资下来,腾讯在其中的股权已经被稀释了不少。2016年2月15日,微影时代以4.5亿元代价收购了近几年转型影视文化领域的当代东方(000673)5%的股权,公告显示“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有24 名股东,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各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林宁”。而腾讯在微影时代C、C+轮融资中均不再领投,似乎无意巩固股权。这或许是随着腾讯在文娱板块上的布局完善,微影时代对其战略意义也逐渐减弱。2015年9月,腾讯先后成立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分别在网剧和电影上发力。

除了腾讯的调整,林宁本身对微影时代的独立性的追求,可能才是微影逐渐远离腾讯的主要原因。连续两次创业,骨子里有创业者基因的林宁,似乎更向往独立自主。并不只甘愿做腾讯大文娱板块一部分的他,选择自己将微影时代打造成“宏大”的泛娱乐平台。

“宏大”的泛娱乐布局

林宁从来不掩饰他的野心。2015年就说“微信电影票只是微影时代进入电影领域的一个入口,他想用微信连接一切有场景的娱乐需求”。而他眼中的微影时代是一家基于用户的娱乐内容大数据公司,旨在用互联网改变电影产业。

想要改变电影产业,首先得进入行业,而微影时代的切入点是“电影票务”。

经过2014年的快速发展,微影时代从2015年开始向电影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纵向上一步步整合产业链。

微影时代原本的核心业务“电影票务”位于电影产业链的中游,2015年12月,微影时代收购了老牌在线票务公司格瓦拉,加码其核心业务。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在线票务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猫眼电影26.73%、微票儿15.8%、格瓦拉12.17%。所以仅从当时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微影时代携手格瓦拉后,其在线票务合计市占率超过了猫眼电影。

此外,产业链中游的发行业务也是微影时代试水的重头戏。2015年7-8月的暑期档,微影时代便通过联合发行的模式参与了多部影片,其中就有创造国产动画电影史上9.56亿票房奇迹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9月微影时代拿到《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获得了独立电影发行的资格。经过一年的摸索,2016年9月微影时代将电影投资、制作、IP开发以及发行业务等对应分拆为娱跃影业和娱跃发行两家子公司,同时将在线票务平台“微票儿”改名为“娱票儿”。

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内容制作和出品,娱跃影业则为微影时代主要承担了这项功能,从电影投资制作、剧集制作、IP开发等多个方面来运营。为扶持娱跃影业,林宁请来了两位来自内容制作一线的操盘手:孙立和李安宁。前者是一直从事美术和动画相关工作的北影动画学院教授;后者则是来自万达影视,此前还在星美、光线、乐视等公司有任职经历。

娱跃影业开业伊始便发布了10个影视项目,其中一半项目为改编,如马伯庸的经典IP《长安十二时辰》、与企鹅影业共同开发的熊顿《熟女日志》、辛夷坞系列IP、《敦煌》系列魔幻电影等;另外还包括《断片儿》、《减肥侠》、《雪孩子》等系列电影。其第一部主控、全流程参与的电影《断片儿之险途夺宝》定档于2018年元旦。

产业链下游则主要是影院资源的搭建。2015年12月,微影时代宣布完成对两家影院管理公司(中环影城和比高影院管理)的投资。2016年3月16日,微影时代以旗下投资实体慧影投资出资1.5亿元,持有橙天嘉禾影城5.17 %的股权。易观智库数据显示,目前微影时代已经覆盖了全国500个城市6500家影院,影院数量少于淘票票,多于猫眼电影。

此外,微影时代还利用了自己互联网平台数据上的优势,2014年推出了影院服务系统“智慧影院”,2017年5月又推出了Yoda影院定价工具、Force营销发行工具。

产业链下游除了影院,还有电影衍生品。目前国内电影的衍生品收入不超过电影收入的5%,与好莱坞一部电影70%的收益来自衍生品相比,仍有很大挖掘空间。2016年6月,微影时代与设计公司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联姻,合资成立“可可影衍生品设计制作公司”,在电影衍生品上淘金(图2)。

纵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时,微影时代还横向扩张了电影之外的体育、演出领域。

2015年11月,微影时代分拆体育业务,成立体育公司“微赛时代”,次年3月微赛完成了A轮融资,由华人文化产业基金领投,腾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君联资本等跟投,据称融资后估值达12亿元。目前,微赛在票务方面的产品有两个,一是中超、中甲,CBA、WCBA、CUBA等赛事;二是一些马拉松、户外运动的报名。此外,微赛的业务还涉及大型场馆的运营,在场馆服务模式上采用轻资产管理。2017年6月,微赛时代与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运营公司,承担南京青奥体育公园的运营管理工作。

演出领域方面,微影时代将旗下演出业务与格瓦拉演出业务进行合并运营,于2016年3月成立了专注演出行业的子公司“微格时代”,于2016年4月上线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小格娱乐APP。被收购后的格瓦拉除了演出部分被分拆,电影票的业务也与娱票儿合并,目前被定位成一个以“演出业务”为主的城市泛娱乐生活平台“格瓦拉生活”,被打包进微影时代旗下的微格时代。

除了将内在的产业链上下贯通,并通过向电影外的演出、赛事领域延伸来搭建泛娱乐平台;微影时代似乎有意识地通过资本运作来展开“泛娱乐”的战略扩张。

早在2014年9月,微影时代便成立了投资基金——微影资本,来为其进行产业连接,并宣称微影资本为“产业+VC”的打法。如今微影资本资金规模为40亿元左右,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投资了40多家公司,投资数量和范围都令人咋舌,业务领域不仅包含了原本“泛娱乐”板块的“影视、演出、体育”三大领域,还包括游戏、媒体营销等领域;投资的公司类型也从创业公司、pre-IPO公司到上市公司均有囊括(表2)。

值得注意的是,微影资本在2016年还多次大手笔参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先是入股拥有动漫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835099.OC);后跟腾讯一起投资了韩国娱乐经济公司YG娱乐,微影以5500万美元持股8.2%;并以4.45亿元收购了当代东方(000673)5.01%的股份;此外还入股了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Vista集团 。

在林宁的主导下,微影时代资本运作频繁。除了对外投资、参股上市公司,林宁还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来积极整合股东资源。比如,与股东歌斐资产共同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与股东华谊兄弟共同成立电影发行公司,与股东天神娱乐联袂收购内容营销公司等。

根据与微影时代有合作关系的文投控股(600715)披露,截至2015 年 12 月 31 日,微影时代总资产为 12.63 亿元,净资产为 8.37 亿元,2015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5.23 亿元。

一年发行53部电影,重金保底4部,皆不及预期

身为独角兽和创业公司的微影时代,一度受到资本的青睐,近两年来凭借豪华股东阵容,持续保持着高调的扩张势头。但与狂飙突进的扩张之势形成反差的,却是其2016年一年在经营业绩上的失利和接连受挫。

过去一年,微影时代不仅在票务市场份额被淘票票逐步超越,其在发行领域的探索随着一系列保底发行项目的失败,也在业内遭诟病。

首先是票务业务市场份额被淘票票赶超,市场份额跌出前三。经历了2015年残酷的票补大战后,在线票务平台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第一财经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上半年在线票务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微影时代市场占比约为18%(图3);艾媒咨询2016Q2数据显示,微影时代只占10.8%;易观国际2016Q3数据显示,微影时代占比17.6%。而在2015年被微影时代收购的格瓦拉,市场份额早已跌出前四。

除了票务业务受到冲击,微影时代向上游延伸的电影项目上也遭遇了失败,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其中最让人侧目的,是过去一年微影时代在电影项目上的“广撒网”式投资,以及以保底的方式押注大片发行的激进风格。

其实,微影时代早在2015年就开始涉足电影的出品发行,在商业大片和小众文艺片上均有投资(表3)。但彼时它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以联合出品和联合发行为主,表现为在电影项目运作的后期跟进,话语权有限。2015年,微影时代初步尝试出品发行业务中最成功的应该算是《大圣归来》,这部没有任何明星阵容的国产动画片,随着上映后的口碑发酵,一路逆势崛起,票房达到了9.56亿元。

或许是2015年的小试牛刀初获成功,随后的2016年微影时代的产量惊人,而且主动加大对电影项目的主控性。据微影时代自身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16年合作影片130部,其中联合出品、发行影片53部。

如此激进的投入,也让微影时代的出品和发行影片数量远超在线票务同行。艺恩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片中,微影时代参与影片数和总票房在O2O平台中夺魁,参与出品和发行18部,总票房67.9亿元;猫眼电影参与影片平均单片票房最高,平均单片票房7.3亿元,是微影时代的近2倍(图4)。

2016年微影时代除了参与大量电影项目的出品和发行,还通过承诺重金保底获得的发行项目,开始主导影片的宣传营销、院线发行等一系列工作。保底发行近一两年来在国内的电影市场趋于升温,保底发行的数量已经从2015年的5部增加至2016年的11部。对于像微影时代这种缺少发行和运营经验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保底发行是其同传统影视公司争夺电影发行权的利器。

微影时代可是说是最激进的一家,尤其是2016年12月高调宣布10亿元保底成龙主演的电影《铁道飞虎》,吸晴无数。保底协议显示,若该影片总票房少于 10 亿元,微影时代需向包含耀莱影视在内的投资方(制片方)支付 3 亿元票房保底金,同时投资方也不再参与票房分成。协议还透露耀莱影视在《铁道飞虎》中的投资比例为39%,并且,耀莱影视已与微影时代旗下娱跃影业签订该影片的投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娱跃影业对电影《铁道飞虎》的投资金额为1250万元,占比4.63%。

《铁道飞虎》上映了38天后,最终的票房定格在了6.99亿元。这意味着微影时代需要向投资方支付3亿元保底分成,而后者获得该笔收入之后也将不再参与票房分成,票房分成收入将由前者继承。业界通常按照“投资方40%,发行方5%,院线55%”的分成比例,就意味着,微影时代支付了保底分成之后将享有总票房45%的收入比例。据此计算,《铁道飞虎》6.99亿元的票房中,微影时代可获得3.15亿元分账收入。而作为投资方获得的3亿元保底分账部分,微影时代是投资人之一,投资了1250万元,占比4.63%,则其可分得3亿元中的1389万元。另外,除了票房分账,微影时代还会获得网络版权、海外发行收入、影片衍生授权收入等回报。这三部分的收入(目前可知的入账金额是3.29亿元),减去所分摊的1250万元电影投资成本、5000万元的宣发费以及支付的3亿元票房保底金(总计3.625亿元),最终仍亏损数千万元。

而这并不是微影时代第一次保底发行。公开资料显示,微影时代2016年参与了3部暑期档电影——《致青春2》、《盗墓笔记》、《火锅英雄》的保底发行(表4)。

其中,《盗墓笔记》是世纪长龙和微影时代携手对半保底了9.2亿票房。《致青春2》微影时代为其3.2亿票房保底。微影时代与和和影业、万达影视、光线传媒联合保底的《火锅英雄》,则未透露具体票房保底金额。《盗墓笔记》最后的票房为9.59亿,算是平衡了收支。而《致青春2》虽然最后票房达到3.37亿,但也是在微票儿“9元观看”疯狂票补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而其上映中传出的高达80%-90%的上座率,也让微影时代遭到了保底压力下“票房注水”的质疑。

这几部保底发行的电影里,唯独由微影时代主导的《铁道飞虎》票房惨淡,离票房保底金额相差较远,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微影时代在宣发策略、宣传营销、院线发行等工作上缺乏经验。保底本身的风险,再加上电影项目上异常凶猛的投入,使得微影时代格外“引人注目”,也出现了“林宁不懂电影”的质疑。

或许是意识到了微影时代在产品和运营上的短板,以及来自猫眼、淘票票、糯米电影几大对手的竞争压力,微影时代谋求扭转困境。2017年2月6日,微影时代宣布前优酷土豆首席产品官顾思斌加盟微影时代,接替林宁担任总裁,全面负责公司运营。而创始人林宁则退居幕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战略和资本运作层面上。

其实,保底失败并不是微影时代单家面临的问题。2016年整个国内电影市场遭遇寒流,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全年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与2015年48.7%的增幅相比,出现了大幅跳水。在2016年的11部发行方承诺保底的影片中,只有《美人鱼》的票房大比例超过保底金额,《盗墓笔记》和《我不是潘金莲》在下线之前勉强达到保底金额,其余项目皆以失败告终(表5)。

不仅国产电影项目遇挫,微影时代参与的海外电影同样也票房不佳。2016年12月,微影时代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子公司香港微影银河,专门负责海外电影投资事务。2017年4月7日上映的《攻壳机动队》,便是微影银河联合股东光大控股与好莱坞六大影业之一的派拉蒙影业联合投资的影片,但该电影最终票房仅为2亿元,让人大跌眼镜。随后6月上映的《变形金刚5》票房不及预期,仅有15.5亿元,与《变形金刚4》19.77亿元的票房相距甚远,这自然让中国投资方之一的微影时代也受到拖累。

目前来看,林宁为微影时代布局的“泛娱乐”大部分仍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微影时代主控保底发行失利,纵向延伸的业务受挫,横向拓展的“演出、体育”等领域也是竞争激烈,股权投资上虽然数量可观但还没有变现渠道。而纵观如今的在线票务市场,结束了疯狂票补大战后市场格局基本稳定,除了微影时代,包括猫眼电影、淘票票甚至百度糯米无一例外都积极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从单纯的票务平台向“泛娱乐平台”转型。

在传统发行、制作领域并没有深厚积淀的微影时代,其庞大的布局在未来是否能够得以支撑并有条不紊地发展,目前仍存在疑问。

三方缠斗下的微影时代能否突围?

如今,在线票务平台的战场早已不只是票补。

2016年光线传媒接盘猫眼电影、阿里大文娱板块开始整合后,在线票务市场的背后集齐了BAT、和传统影视公司光线传媒等多方势力。目前,百度已经加码人工智能,以百度糯米为代表的O2O板块已经逐渐被削弱,微影时代对手已经主要变成了猫眼电影和淘票票。

从美团里孵化出的猫眼电影是三个公司中成立最早的,凭借先发优势其在线票务市场份额上一直盘踞第一。而2016年5月美团分拆猫眼电影独立运营后,光线入主猫眼,持有其57.4%的股权,估值83.33亿元。

其实猫眼也很早就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被光线传媒控股之前,猫眼电影就已经参与了《心花路放》、《唐人街探案》、《美人鱼》等40多部影片的联合出品或联合发行,2015年6月还成立了猫眼影业。被光线控股之后,猫眼电影自然也能拿到更多光线传媒主导的影片项目之发行权。同时,猫眼电影也展开资本布局,联合辰海资本发起成立“妙基金”,重点投资创业公司。发行上,猫眼电影似乎比较稳扎稳打,2016年并未参与任何影片的保底。

2017年6月,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宣布猫眼电影已经扭亏,从2016年亏损5.11亿元变为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并计划独立上市。而此前5月底,光线传媒以原价1.3亿元向猫眼电影转让网票网股权,转让后猫眼电影拥有网票网68.5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意在消除同业竞争,离独立上市再近一步。

猫眼电影是目前在线电影票务平台中第一个宣布实现盈利的。如果它能实现上市,首先能得到资金层面的补充,增强资本实力,或许还会对行业整合产生影响,在线票务领域寡头局面愈发清晰。

而作为后来者的淘票票,似乎过得更“滋润”,背靠阿里影业的淘票票获得了前者重金输血。而这一举动也直接导致阿里影业2016年互联网宣传发行项目支出高达12.9亿元,同比增长11倍,亏损超过6亿元。但这并未妨碍阿里影业对淘票票的信心。2017年7月26日,阿里影业出资13.33亿元增持淘票票股权至96.4%,增持后淘票票估值达到了146亿元。

虽然阿里影业已对淘票票控股,但淘票票的其他投资方也不容小觑,他们多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其中包括5家影视公司,分别是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和和影业、联瑞影业及南派泛娱,VC机构只有鼎晖投资。

相比而言,微影时代股东阵容中的传统影视公司没有这么集中,其股东更加多元化,涉及游戏、院线、产业基金等,这也让它能获取的资源更加广泛。不过,淘票票的优势在于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一环,在影视作品、优酷土豆流量入口等资源的衔接上也更为紧密,更容易产生协同效应。而微影时代的泛娱乐板块的搭建显然没有阿里“买买买”来得直接。

2017年国内电影市场依旧呈现低迷状态,颓势难掩。艺恩电影智库数据显示,剔除服务费后,2017年第一季度的国内总票房为135.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9亿元,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让三方缠斗的局面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而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善和深入,几大巨头也将从单线较量变为全面较量(图5)。而身在其中的微影时代,只有找准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搭建的框架中把细分领域做精做深,才有破局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18

三大票务酣斗,背靠腾讯、万达,微影时代如何突出重围?

http://www.xcf.cn/hjm/201708/t20170804_781150.htm

在三大票务巨头中,微影时代投资最为“激进”、布局最为“宏大”,发展速度却没有跟上来。2016年,不仅在票务市场份额被淘票票逐步超越,其在发行领域的探索随着一系列保底发行项目的失利,在业内口碑也节节下滑。

作者:程华秋子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这段时间,市面上关于微影时代的传闻八卦多了起来,先是“26亿参与《变现金刚5》的保底”却失利,后是“猫眼要与微影时代合并”。微影时代创始人林宁对此不仅全部否定,对猫眼的绯闻,甚至明确表示“没有合并的可能”,因为“猫眼只是个票务公司,微影是覆盖电影、演出、体育的泛娱乐平台”。

不管是重金保底的夸张传闻,还是两家合并的捕风捉影,这些传闻多少带着一丝被外界“看淡”的气息。与一年前刚完成C+轮融资时,背靠腾讯、万达、华人控股、天神娱乐、华谊兄弟等豪华股东,成为估值20亿美元的独角兽相比,现在的微影时代显得有些落寞。

2015年票补大战之后,在线票务市场基本饱和,包括微影时代在内的几大票务“巨头”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开始向泛娱乐平台转型。

如此环境下,猫眼电影也并非林宁所说的只是个票务公司。2016年上半年,猫眼电影出品发行的电影数量是微影时代的一半,但单片平均票房却超过微影时代3.5亿元。相反,微影时代在2016年参与投资与保底的国内外电影票房很多不及预期。

目前,在线票务平台中投资最为“激进”、布局最为“宏大”的微影时代,发展速度却没有跟上来。从资本热捧,到负面新闻爆出,微影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前有猫眼电影拦截,后有淘票票追击,微影时代未来能否突出重围?

背靠腾讯的独角兽?

在众人看来,微影时代身上一直有着“腾讯”的标签,被认为是腾讯内部孵化出来的独角兽。但纵观微影时代的融资历程,腾讯在微影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一直在蜕变。2016年9月,微影时代将旗下在线票务平台微票儿改成了“娱票儿”,这也被有些人看做是微影时代在“去腾讯化”。

微影时代与腾讯的渊源,要从腾讯入股国内团购网站F团开始说起。

2011年,腾讯开始向互联网开放平台转型时,大量投资了O2O电商企业来弥补其短板,这其中就有林宁创办的国内团购网站F团,腾讯跟投了其B轮融资。当时的国内团购市场方兴未艾,腾讯不仅和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云峰基金合资成立了中文版Groupon团购站“高朋网”,旗下还运营了QQ团购。到了2012年6月,腾讯推动了F团和高朋网合并,紧接着2013年1月又将QQ团购并入。实现了“三网合并”后,林宁成了新高朋网的CEO。但在新高朋网连续经历了抽奖内部造假、裁员潮等挫折后,腾讯也逐渐失去耐心,转而直接注资已经运营良好的大众点评,而合并后的高朋网也逐渐沦为腾讯团购领域的“弃子”。

团购模式的兴起让在线票务平台应运而生。随着猫眼电影、格瓦拉、糯米网相继出现,2013年底,腾讯在内部推出了O2O垂直电影票领域的产品——微信电影票,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直接购票、在线选座。而此前因高朋网而与腾讯产生交集的林宁,因为有着运营O2O业务的经验便接手了这个在线票务平台。

在团购网站上的失利并没有影响林宁驾驭新业务的信心。2014年5月1日,林宁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主动建议拆分电影票这块业务。得到同意后,微影时代在2014年5月29日注册成立,林宁出任CEO。独立两个月之后,2014年7月微影时代获得了腾讯注入的数百万美元,完成了A轮融资。

2014年底,淘票票的前身淘宝电影上线后,美团、BAT齐聚在线票务,这一市场迎来了竞争最白热化的一年。

在腾讯的背书下,2015年微影时代完成了两次融资。其中,4月份的B轮融资依旧由腾讯领投,此外还吸引了万达集团、文资华夏文化产业基金、安赐资本注资,融资金额达到1.05亿美元。微影时代能得到万达的青睐,还是因为其身上有着万达缺乏的“互联网基因”,万达希望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来引流。不过在2016年7月万达全资并购时光网后,微影时代对万达的吸引力也减小。

7个月后的2015年11月,微影时代又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达到了15亿元,这次是由文资华夏文化产业基金领投,信业基金、纪源资本GGV、腾讯、万达集团、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力创投、安赐资本、歌斐资产、中骏资本跟投。

两轮融资下来,微影时代携带了充足的“弹药”投入到了2015年在线票务平台的“票补大战”中。虽然起步不算早,但微影时代却拥有远高于同侪的入口和平台,依靠腾讯“微信QQ海量用户+强社交”的优势,以及票补的轰炸,微影时代旗下“微票儿”的用户实现了快速增长,在2015年第四年度微票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3%,仅次于猫眼电影(图1)。

关于微票儿快速增长的势头,按照林宁当时的说法,“微影时代和应用宝合作的仅一周时间里微票儿APP就多了500 多万下载量”,可见腾讯的资源给其带来的红利是直接而明显的。而这也造成了微影时代在流量入口上对腾讯的依赖。虽然微票儿基于社交场景打通购票环节形成闭环,实现了快速成长,但是其旗下的三大购票入口——微信钱包“电影票”、QQ钱包“电影演出票”和“微票儿”APP,除了APP外其余流量入口都是来自腾讯。此外,微影时代还是微信朋友圈电影类广告的独家代理商。

2016年4月,微影时代又完成了30亿元的C+轮融资(表1)。至此,微影C轮两次融资总额达45亿元,对外公布其估值达到20亿美元,还被腾讯誉为其众创空间孵出的首个“独角兽”。

不过,微影时代的实际估值似乎存在疑问。根据天神娱乐(002354)2016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公司参与设立的并购基金对外投资公告》中描述,天神娱乐将通过深圳天神中慧投资中心以4亿元增资微影时代,获得其3.43%的股权。那么以此计算,微影时代当时的估值为116.62亿元。以当前人民币汇率来算,微影时代的估值约为17.24亿美元,低于其宣称的20亿美元。

几轮融资下来,林宁为微影时代搭建了豪华的股东阵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微影时代目前有大大小小49个股东。

不难发现,微影时代虽然最早是从腾讯内部孵化出来的票务平台,属于“腾讯系”,但分拆后它与腾讯的关系显然不会如同“阿里和淘票票”,甚至“猫眼与光线”那么亲密。几轮融资下来,腾讯在其中的股权已经被稀释了不少。2016年2月15日,微影时代以4.5亿元代价收购了近几年转型影视文化领域的当代东方(000673)5%的股权,公告显示“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有24 名股东,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各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林宁”。而腾讯在微影时代C、C+轮融资中均不再领投,似乎无意巩固股权。这或许是随着腾讯在文娱板块上的布局完善,微影时代对其战略意义也逐渐减弱。2015年9月,腾讯先后成立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分别在网剧和电影上发力。

除了腾讯的调整,林宁本身对微影时代的独立性的追求,可能才是微影逐渐远离腾讯的主要原因。连续两次创业,骨子里有创业者基因的林宁,似乎更向往独立自主。并不只甘愿做腾讯大文娱板块一部分的他,选择自己将微影时代打造成“宏大”的泛娱乐平台。

“宏大”的泛娱乐布局

林宁从来不掩饰他的野心。2015年就说“微信电影票只是微影时代进入电影领域的一个入口,他想用微信连接一切有场景的娱乐需求”。而他眼中的微影时代是一家基于用户的娱乐内容大数据公司,旨在用互联网改变电影产业。

想要改变电影产业,首先得进入行业,而微影时代的切入点是“电影票务”。

经过2014年的快速发展,微影时代从2015年开始向电影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纵向上一步步整合产业链。

微影时代原本的核心业务“电影票务”位于电影产业链的中游,2015年12月,微影时代收购了老牌在线票务公司格瓦拉,加码其核心业务。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在线票务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猫眼电影26.73%、微票儿15.8%、格瓦拉12.17%。所以仅从当时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微影时代携手格瓦拉后,其在线票务合计市占率超过了猫眼电影。

此外,产业链中游的发行业务也是微影时代试水的重头戏。2015年7-8月的暑期档,微影时代便通过联合发行的模式参与了多部影片,其中就有创造国产动画电影史上9.56亿票房奇迹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9月微影时代拿到《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获得了独立电影发行的资格。经过一年的摸索,2016年9月微影时代将电影投资、制作、IP开发以及发行业务等对应分拆为娱跃影业和娱跃发行两家子公司,同时将在线票务平台“微票儿”改名为“娱票儿”。

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内容制作和出品,娱跃影业则为微影时代主要承担了这项功能,从电影投资制作、剧集制作、IP开发等多个方面来运营。为扶持娱跃影业,林宁请来了两位来自内容制作一线的操盘手:孙立和李安宁。前者是一直从事美术和动画相关工作的北影动画学院教授;后者则是来自万达影视,此前还在星美、光线、乐视等公司有任职经历。

娱跃影业开业伊始便发布了10个影视项目,其中一半项目为改编,如马伯庸的经典IP《长安十二时辰》、与企鹅影业共同开发的熊顿《熟女日志》、辛夷坞系列IP、《敦煌》系列魔幻电影等;另外还包括《断片儿》、《减肥侠》、《雪孩子》等系列电影。其第一部主控、全流程参与的电影《断片儿之险途夺宝》定档于2018年元旦。

产业链下游则主要是影院资源的搭建。2015年12月,微影时代宣布完成对两家影院管理公司(中环影城和比高影院管理)的投资。2016年3月16日,微影时代以旗下投资实体慧影投资出资1.5亿元,持有橙天嘉禾影城5.17 %的股权。易观智库数据显示,目前微影时代已经覆盖了全国500个城市6500家影院,影院数量少于淘票票,多于猫眼电影。

此外,微影时代还利用了自己互联网平台数据上的优势,2014年推出了影院服务系统“智慧影院”,2017年5月又推出了Yoda影院定价工具、Force营销发行工具。

产业链下游除了影院,还有电影衍生品。目前国内电影的衍生品收入不超过电影收入的5%,与好莱坞一部电影70%的收益来自衍生品相比,仍有很大挖掘空间。2016年6月,微影时代与设计公司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联姻,合资成立“可可影衍生品设计制作公司”,在电影衍生品上淘金(图2)。

纵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时,微影时代还横向扩张了电影之外的体育、演出领域。

2015年11月,微影时代分拆体育业务,成立体育公司“微赛时代”,次年3月微赛完成了A轮融资,由华人文化产业基金领投,腾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君联资本等跟投,据称融资后估值达12亿元。目前,微赛在票务方面的产品有两个,一是中超、中甲,CBA、WCBA、CUBA等赛事;二是一些马拉松、户外运动的报名。此外,微赛的业务还涉及大型场馆的运营,在场馆服务模式上采用轻资产管理。2017年6月,微赛时代与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运营公司,承担南京青奥体育公园的运营管理工作。

演出领域方面,微影时代将旗下演出业务与格瓦拉演出业务进行合并运营,于2016年3月成立了专注演出行业的子公司“微格时代”,于2016年4月上线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小格娱乐APP。被收购后的格瓦拉除了演出部分被分拆,电影票的业务也与娱票儿合并,目前被定位成一个以“演出业务”为主的城市泛娱乐生活平台“格瓦拉生活”,被打包进微影时代旗下的微格时代。

除了将内在的产业链上下贯通,并通过向电影外的演出、赛事领域延伸来搭建泛娱乐平台;微影时代似乎有意识地通过资本运作来展开“泛娱乐”的战略扩张。

早在2014年9月,微影时代便成立了投资基金——微影资本,来为其进行产业连接,并宣称微影资本为“产业+VC”的打法。如今微影资本资金规模为40亿元左右,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投资了40多家公司,投资数量和范围都令人咋舌,业务领域不仅包含了原本“泛娱乐”板块的“影视、演出、体育”三大领域,还包括游戏、媒体营销等领域;投资的公司类型也从创业公司、pre-IPO公司到上市公司均有囊括(表2)。

值得注意的是,微影资本在2016年还多次大手笔参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先是入股拥有动漫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835099.OC);后跟腾讯一起投资了韩国娱乐经济公司YG娱乐,微影以5500万美元持股8.2%;并以4.45亿元收购了当代东方(000673)5.01%的股份;此外还入股了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Vista集团 。

在林宁的主导下,微影时代资本运作频繁。除了对外投资、参股上市公司,林宁还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来积极整合股东资源。比如,与股东歌斐资产共同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与股东华谊兄弟共同成立电影发行公司,与股东天神娱乐联袂收购内容营销公司等。

根据与微影时代有合作关系的文投控股(600715)披露,截至2015 年 12 月 31 日,微影时代总资产为 12.63 亿元,净资产为 8.37 亿元,2015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5.23 亿元。

一年发行53部电影,重金保底4部,皆不及预期

身为独角兽和创业公司的微影时代,一度受到资本的青睐,近两年来凭借豪华股东阵容,持续保持着高调的扩张势头。但与狂飙突进的扩张之势形成反差的,却是其2016年一年在经营业绩上的失利和接连受挫。

过去一年,微影时代不仅在票务市场份额被淘票票逐步超越,其在发行领域的探索随着一系列保底发行项目的失败,也在业内遭诟病。

首先是票务业务市场份额被淘票票赶超,市场份额跌出前三。经历了2015年残酷的票补大战后,在线票务平台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第一财经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上半年在线票务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微影时代市场占比约为18%(图3);艾媒咨询2016Q2数据显示,微影时代只占10.8%;易观国际2016Q3数据显示,微影时代占比17.6%。而在2015年被微影时代收购的格瓦拉,市场份额早已跌出前四。

除了票务业务受到冲击,微影时代向上游延伸的电影项目上也遭遇了失败,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其中最让人侧目的,是过去一年微影时代在电影项目上的“广撒网”式投资,以及以保底的方式押注大片发行的激进风格。

其实,微影时代早在2015年就开始涉足电影的出品发行,在商业大片和小众文艺片上均有投资(表3)。但彼时它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以联合出品和联合发行为主,表现为在电影项目运作的后期跟进,话语权有限。2015年,微影时代初步尝试出品发行业务中最成功的应该算是《大圣归来》,这部没有任何明星阵容的国产动画片,随着上映后的口碑发酵,一路逆势崛起,票房达到了9.56亿元。

或许是2015年的小试牛刀初获成功,随后的2016年微影时代的产量惊人,而且主动加大对电影项目的主控性。据微影时代自身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16年合作影片130部,其中联合出品、发行影片53部。

如此激进的投入,也让微影时代的出品和发行影片数量远超在线票务同行。艺恩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片中,微影时代参与影片数和总票房在O2O平台中夺魁,参与出品和发行18部,总票房67.9亿元;猫眼电影参与影片平均单片票房最高,平均单片票房7.3亿元,是微影时代的近2倍(图4)。

2016年微影时代除了参与大量电影项目的出品和发行,还通过承诺重金保底获得的发行项目,开始主导影片的宣传营销、院线发行等一系列工作。保底发行近一两年来在国内的电影市场趋于升温,保底发行的数量已经从2015年的5部增加至2016年的11部。对于像微影时代这种缺少发行和运营经验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保底发行是其同传统影视公司争夺电影发行权的利器。

微影时代可是说是最激进的一家,尤其是2016年12月高调宣布10亿元保底成龙主演的电影《铁道飞虎》,吸晴无数。保底协议显示,若该影片总票房少于 10 亿元,微影时代需向包含耀莱影视在内的投资方(制片方)支付 3 亿元票房保底金,同时投资方也不再参与票房分成。协议还透露耀莱影视在《铁道飞虎》中的投资比例为39%,并且,耀莱影视已与微影时代旗下娱跃影业签订该影片的投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娱跃影业对电影《铁道飞虎》的投资金额为1250万元,占比4.63%。

《铁道飞虎》上映了38天后,最终的票房定格在了6.99亿元。这意味着微影时代需要向投资方支付3亿元保底分成,而后者获得该笔收入之后也将不再参与票房分成,票房分成收入将由前者继承。业界通常按照“投资方40%,发行方5%,院线55%”的分成比例,就意味着,微影时代支付了保底分成之后将享有总票房45%的收入比例。据此计算,《铁道飞虎》6.99亿元的票房中,微影时代可获得3.15亿元分账收入。而作为投资方获得的3亿元保底分账部分,微影时代是投资人之一,投资了1250万元,占比4.63%,则其可分得3亿元中的1389万元。另外,除了票房分账,微影时代还会获得网络版权、海外发行收入、影片衍生授权收入等回报。这三部分的收入(目前可知的入账金额是3.29亿元),减去所分摊的1250万元电影投资成本、5000万元的宣发费以及支付的3亿元票房保底金(总计3.625亿元),最终仍亏损数千万元。

而这并不是微影时代第一次保底发行。公开资料显示,微影时代2016年参与了3部暑期档电影——《致青春2》、《盗墓笔记》、《火锅英雄》的保底发行(表4)。

其中,《盗墓笔记》是世纪长龙和微影时代携手对半保底了9.2亿票房。《致青春2》微影时代为其3.2亿票房保底。微影时代与和和影业、万达影视、光线传媒联合保底的《火锅英雄》,则未透露具体票房保底金额。《盗墓笔记》最后的票房为9.59亿,算是平衡了收支。而《致青春2》虽然最后票房达到3.37亿,但也是在微票儿“9元观看”疯狂票补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而其上映中传出的高达80%-90%的上座率,也让微影时代遭到了保底压力下“票房注水”的质疑。

这几部保底发行的电影里,唯独由微影时代主导的《铁道飞虎》票房惨淡,离票房保底金额相差较远,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微影时代在宣发策略、宣传营销、院线发行等工作上缺乏经验。保底本身的风险,再加上电影项目上异常凶猛的投入,使得微影时代格外“引人注目”,也出现了“林宁不懂电影”的质疑。

或许是意识到了微影时代在产品和运营上的短板,以及来自猫眼、淘票票、糯米电影几大对手的竞争压力,微影时代谋求扭转困境。2017年2月6日,微影时代宣布前优酷土豆首席产品官顾思斌加盟微影时代,接替林宁担任总裁,全面负责公司运营。而创始人林宁则退居幕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战略和资本运作层面上。

其实,保底失败并不是微影时代单家面临的问题。2016年整个国内电影市场遭遇寒流,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全年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与2015年48.7%的增幅相比,出现了大幅跳水。在2016年的11部发行方承诺保底的影片中,只有《美人鱼》的票房大比例超过保底金额,《盗墓笔记》和《我不是潘金莲》在下线之前勉强达到保底金额,其余项目皆以失败告终(表5)。

不仅国产电影项目遇挫,微影时代参与的海外电影同样也票房不佳。2016年12月,微影时代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子公司香港微影银河,专门负责海外电影投资事务。2017年4月7日上映的《攻壳机动队》,便是微影银河联合股东光大控股与好莱坞六大影业之一的派拉蒙影业联合投资的影片,但该电影最终票房仅为2亿元,让人大跌眼镜。随后6月上映的《变形金刚5》票房不及预期,仅有15.5亿元,与《变形金刚4》19.77亿元的票房相距甚远,这自然让中国投资方之一的微影时代也受到拖累。

目前来看,林宁为微影时代布局的“泛娱乐”大部分仍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微影时代主控保底发行失利,纵向延伸的业务受挫,横向拓展的“演出、体育”等领域也是竞争激烈,股权投资上虽然数量可观但还没有变现渠道。而纵观如今的在线票务市场,结束了疯狂票补大战后市场格局基本稳定,除了微影时代,包括猫眼电影、淘票票甚至百度糯米无一例外都积极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从单纯的票务平台向“泛娱乐平台”转型。

在传统发行、制作领域并没有深厚积淀的微影时代,其庞大的布局在未来是否能够得以支撑并有条不紊地发展,目前仍存在疑问。

三方缠斗下的微影时代能否突围?

如今,在线票务平台的战场早已不只是票补。

2016年光线传媒接盘猫眼电影、阿里大文娱板块开始整合后,在线票务市场的背后集齐了BAT、和传统影视公司光线传媒等多方势力。目前,百度已经加码人工智能,以百度糯米为代表的O2O板块已经逐渐被削弱,微影时代对手已经主要变成了猫眼电影和淘票票。

从美团里孵化出的猫眼电影是三个公司中成立最早的,凭借先发优势其在线票务市场份额上一直盘踞第一。而2016年5月美团分拆猫眼电影独立运营后,光线入主猫眼,持有其57.4%的股权,估值83.33亿元。

其实猫眼也很早就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被光线传媒控股之前,猫眼电影就已经参与了《心花路放》、《唐人街探案》、《美人鱼》等40多部影片的联合出品或联合发行,2015年6月还成立了猫眼影业。被光线控股之后,猫眼电影自然也能拿到更多光线传媒主导的影片项目之发行权。同时,猫眼电影也展开资本布局,联合辰海资本发起成立“妙基金”,重点投资创业公司。发行上,猫眼电影似乎比较稳扎稳打,2016年并未参与任何影片的保底。

2017年6月,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宣布猫眼电影已经扭亏,从2016年亏损5.11亿元变为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并计划独立上市。而此前5月底,光线传媒以原价1.3亿元向猫眼电影转让网票网股权,转让后猫眼电影拥有网票网68.5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意在消除同业竞争,离独立上市再近一步。

猫眼电影是目前在线电影票务平台中第一个宣布实现盈利的。如果它能实现上市,首先能得到资金层面的补充,增强资本实力,或许还会对行业整合产生影响,在线票务领域寡头局面愈发清晰。

而作为后来者的淘票票,似乎过得更“滋润”,背靠阿里影业的淘票票获得了前者重金输血。而这一举动也直接导致阿里影业2016年互联网宣传发行项目支出高达12.9亿元,同比增长11倍,亏损超过6亿元。但这并未妨碍阿里影业对淘票票的信心。2017年7月26日,阿里影业出资13.33亿元增持淘票票股权至96.4%,增持后淘票票估值达到了146亿元。

虽然阿里影业已对淘票票控股,但淘票票的其他投资方也不容小觑,他们多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其中包括5家影视公司,分别是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和和影业、联瑞影业及南派泛娱,VC机构只有鼎晖投资。

相比而言,微影时代股东阵容中的传统影视公司没有这么集中,其股东更加多元化,涉及游戏、院线、产业基金等,这也让它能获取的资源更加广泛。不过,淘票票的优势在于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一环,在影视作品、优酷土豆流量入口等资源的衔接上也更为紧密,更容易产生协同效应。而微影时代的泛娱乐板块的搭建显然没有阿里“买买买”来得直接。

2017年国内电影市场依旧呈现低迷状态,颓势难掩。艺恩电影智库数据显示,剔除服务费后,2017年第一季度的国内总票房为135.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9亿元,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让三方缠斗的局面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而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善和深入,几大巨头也将从单线较量变为全面较量(图5)。而身在其中的微影时代,只有找准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搭建的框架中把细分领域做精做深,才有破局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43

背靠彌敦道 毗鄰廟街夜市 榕樹頭建骨灰龕

1 : GS(14)@2010-12-16 22:32: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771309
【本報訊】政府今日公佈新增五個興建骨灰龕場的市區選址,並與 18區區議會代表商討,包括建議在背靠彌敦道、毗鄰廟街夜市的油麻地榕樹頭天后古廟內,興建 200至 300個骨灰龕位。油麻地街坊正反意見不一,有油尖旺區議員則反對,認為區內交通設施未能負荷春秋二祭的拜祭人潮。政府其餘龕場選址包括灣仔跑馬地墳場、中西區昭遠墳場一帶,觀塘及深水埗亦物色到合適地點。記者:陳沛冰、梁洵瑜、黃偉駿

特首曾蔭權早前施壓要求 18個行政區均要找到適合土地興建骨灰龕場,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今日向 18區區議會正副主席交代最新建議興建龕場的地點只有五個。五幅土地全位處市區,分別是油尖旺、深水埗、灣仔、中西區及觀塘。政府進行有關骨灰龕場的首輪諮詢中建議,每區預留一定數目的骨灰龕位予區內居民。較早前,政府已公佈在七區找到龕場選址。
憂長者感到「唔吉利」

消息人士稱,政府建議在熙來攘往的油麻地榕樹頭天后古廟內,鄰近政府合署的位置興建約 200至 300個骨灰龕位。雖然天后廟屬歷史建築,但政府不會對廟宇結構進行大改動,預計反對聲音不會太大。
廟街是本港旅遊勝地,附近不少老街坊經常在榕樹頭及天后廟外的休憩空地耍樂。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不贊成該選址,指該處附近一向有很多長者流連,加建骨灰龕會令長者感到「唔吉利」。油尖旺人流已非常密集,附近一帶的交通難以負荷春秋二祭的拜祭人潮。「官員好大喜功,應特首要求搵一個地方就算」。
油尖旺另一區議員陳偉強表示,若只有 200至 300個骨灰龕位勉強可以接受,相信政府是「象徵式搵到地」,但他也擔心春秋二祭會出現交通混亂的問題,燃燒冥鏹會令市區的空氣更差。區議會需諮詢廟街的商戶意見,興建骨灰龕場會否影響廟街的旅遊名勝形象。油尖區賢毅社名譽顧問程文梯表示,贊成在廟內興建骨灰龕位,相信不對居民有影響。
跑馬地墳場內建千個

政府亦建議屬灣仔區的跑馬地墳場內,將一個原屬管理墳場的辦公室位置,改建為可容納數百至一千個骨灰龕位。該土地屬於政府,部份在墳場內,部份伸延出墳場外。有地區人士表示,由於選址墳場,相信反對聲音不大;除此地點難在灣仔區其他地方找到合適土地。
中西區方面,政府建議在薄扶林及摩星嶺之間的昭遠墳場一帶,興建骨灰龕位,早前區議會曾與發展局等官員到現場視察。昭遠墳場是何東家族墓園,面向福慧苑。深水埗的選址或較遠離民居,據悉,地區人士曾向民政專員建議,可考慮在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對出空地,或屬於工廠區的永康街一幅已圍起鐵絲網的政府空地興建骨灰龕場。長沙灣天主教墳場附近較空曠,永康街一帶附近沒有民居。
據悉,政府今日或會同時公佈將私營骨灰龕的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名單,即是否合乎地契條款。業界人士表示,不合乎地契條款的龕場最少有 20個。
政府在五區物色建骨灰龕址

油尖旺區:油麻地廟街天后古廟內
灣仔區:跑馬地墳場內一個辦公室位置
中西區:摩星嶺與薄扶林之間的昭遠墳場附近一帶
深水埗:已物色地點
觀塘:已物色地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53

Money Walker:背靠祖國受累代價

1 : GS(14)@2016-02-02 15:56:19

喺沉重嘅走資壓力之下,中國為免再消耗更多外儲,唔經唔覺做咗好多措施去防範資本外流,好似係加強資金出境審核、暫停外資銀行部份業務、凍結對外投資額度等。行到資本管制呢一步,哪怕程度幾咁輕微,都已經反映中國對於遏止走資冇乜計策。



資本管制妨礙投資

輕微嘅資本管制手段,暫未動搖市場對中國嘅信心,但難保中國喺無計可施之下,會進一步加大資本管制力度,再度觸發環球對於中國嘅恐慌情緒。縱觀國際經驗,資本管制一出就要維持好長時間先可以收返,因為一取消就隨時會再度觸發大舉走資。問題係長期嘅資本管制只會妨礙人民幣國際化,甚至會令外國公司對投資中國卻步。大陸資本管制阻住人民幣唔國際化之餘,亦會令外資俾大陸嚇親,成日話要背靠祖國嘅香港,又要做人民幣離岸中心,又要做外資進入中國嘅橋樑,想唔受累都幾難。就算唔講咁長遠,現時大陸做緊嘅資本管制措施,都會阻礙資金由大陸流入香港,間接不利本港嘅投資同消費。唔單止咁,為咗唔想資本流出,大陸甚至可能會選擇推遲深港通開通。不過上述通通都係事小,香港接下來點樣應付一班國際炒家狙擊先係問題,中港關係密切,就算炒家唔開聲,嚟緊港股同港會頻頻波動都係意料中事。幸好,根據聯儲局最近一次議息會議所發放嘅聲明指出,美國對於進一步加息嘅取態已經有所軟化,否則港股同港滙又有多個原因被質低。
El.本欄逢周二、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2/194753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32

滿名山背靠山巒 與哈羅為鄰

1 : GS(14)@2018-04-03 12:24:5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497&issue=20180403
【明報專訊】嘉里﹙0683﹚發展的屯門掃管笏滿名山已屆現樓,項目背靠群山,景觀多元化,部分單位可享青山灣一帶海景;項目最主要賣點,是毗鄰知名的哈羅香港國際學校,預料可吸引家庭客或教職員入住。事實上,同區即將有多項大型基建落成,包括連接屯門至赤鱲角的道路及港珠澳大橋,將加強屯門區對外交通配套,住戶往返各區更方便。

明報記者 徐愷婷

攝影 劉焌陶、楊柏賢

滿名山共提供1100個單位,戶型由開放式至4房,分層單位實用面積由308至1533方呎;洋房實用面積由1785至2877方呎。項目細分為「滿庭」、「名庭」及「山庭」3個區域。

滿庭設有11座13至18層高分層住宅,圍繞着一個50米戶外泳池而建,提供936伙,戶型由開放式至4房;名庭設有9座7層高分層住宅及9幢洋房,提供130伙,戶型均為4房雙套,中央庭園區設有約3萬方呎的綠化空間;另山庭由34幢洋房組成,採3房或4房間隔。發展商早前表示,滿庭已售出超過900伙;名庭則售出約44伙,佔整體單位數目約九成,尚餘約150伙待售。

戶型涵蓋開放式至洋房

嘉里早前開放的現樓示範單位,為名庭1座5樓A室,實用面積1377方呎,屬4房雙套及工作間連廁單位;單位設有計入則的私人升降機大堂。單位方正實用,樓層高度達3.1米(超過10呎高),空間感覺格外寬敞。

大廳外連45方呎露台,外望中央庭園,亦增加室內光線。設計師採用環保柚木家具,透過溫暖色調及柔和的木紋,營造出自然舒適氣氛。長方形客飯廳面積超過320方呎,放置米色梳化及茶几。客廳可放置6人木製餐桌,旁邊備有木櫃,擺放多款器皿。

部分單位設私人升降機大堂

廚房為傳統梗牆間隔,並配備各式基本家電,包括抽油煙機、煮食爐、焗爐、雪櫃等,外連16方呎工作平台。

單位兩個套房的景觀與客廳一致,均面向中央庭園,主人套房空間偌大,放置雙人牀後可三邊落牀。主人浴室淋浴間及浴缸兼備,採雙洗手盆設計。另設計師以藍色作為兒童睡房的主調,打造出培育小朋友創意的成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