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爛片《富春山居圖》為何會有高票房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814441.html

爛片有很多種,我主要想說說現如今在中國各大影院上映的爛片。

說一部電影爛,其實是一種很粗暴的標準。什麼樣的電影算爛,各說各異,人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標尺。爛是一種相對的尺度,尤其對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而言。每部電影,從不同的審視角度,總有不同的審美,沒有絕對的爛片,那是因為我們對電影有一種基本的期許,覺得這種藝術形式可以承載基本的功能。我們對影像有一種基本的共識,比如它要有一個還算過得去的故事,還能把這個故事用影像表現出來,各個角色的表演符合我們的預期等等。

換句話說,每部電影在上映之前,無論導演總渴望得到觀眾的認同與稱讚,儘管很多時候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能看到眾主創的誠心誠意。用一句俗套的話說,出發點總是好的,儘管結果是爛片。

好萊塢的電影有很多爛片,而且很多爛片也有很高的票房。我們習慣上說,有一種爛片是對評論免疫的。這種爛片以邁克爾·貝的《變形金剛》系列為代表,影評人對這個系列電影的口誅筆伐也沒有擋住觀眾邁進影院的腳步,幾乎每部電影上映後都能打破票房紀錄。那麼,我們現如今在內地影院上映的圈錢的爛片屬於這種類型麼?當然不是,《變形金剛》的爛屬於導演邁克爾·貝的爛,他從不在乎故事的好壞,他喜歡的就是簡單粗暴,無需動腦的狂轟濫炸,用無數的特效與炸藥轟炸人們的感官。架空一個故事,把所有的精力用在營造試聽效果上,再加上《變形金剛》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所以我們才能接受這樣一部爛電影大行其道。換句話說,《變形金剛》雖然故事很爛,但是邁克爾· 貝還是有拿出手的硬本領,至少他能營造出一種大片的視覺效果,他的技術能夠給我們一種瞬間的激情宣洩,多少有一種觀影的快感。

內地六月份以《富春山居圖》為典型的爛片代表了另外一種徹頭徹尾的爛。這種爛到骨子裡的電影為何能圈住了這麼多觀眾,說白了就是一種「不以為恥」的精神作祟。你很難看到一個導演承認自己的電影是爛片,這是一種電影人的自尊。馮小剛在炮轟電影局的時候說,電影人太傻了,我們太熱愛電影了。熱愛電影,把拍電影看作重於自己生命的人,當然無法容忍影評人批評他們的電影爛,陸川炮轟對他電影的批評者,就是這種想護犢子的心態。但對於這樣的電影,就算是批評也是出於一種敬重,一種苛責,一種鞭策的心態,我們渴望你能拿出更好的狀態,拍出更好的電影。

從《富春山居圖》身上,我們突然發現了另外一種情況,原來「爛」也可以成為一種票房炒作的標準,原來「爛」也可以作為一種高調的宣傳,原來,「爛」就是導演想要達到的目標,原來「爛」可以得意洋洋地說出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只要能夠讓觀眾進入影院,我可以爛得毫不在乎。導演把電影當成了自己的一錘子買賣,只要能夠有票房,爛也要爛得徹底。

我們從中發現了一種無恥到底的娛樂精神,發現一種只要票房不要自尊的電影人精神。我甚至開始懷疑,從此後,電影局審查電影劇本又有一個新的標準,只要你的電影足夠爛,而且爛得無恥,爛得徹底,就可以通過審查,排片上映。這裡面的邏輯不言而喻,電影爛與不爛,這只是電影的道德底線,而不是電影局的審查底線,電影局關心的是你的電影裡是否有政治隱喻,色情鏡頭,暴力宣揚,是否違背了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至於藝術方面的評判,他一切交給市場定奪,但中國的電影市場微妙之處就在於,電影的票房與口碑並不是由市場說了算。

這是一種唯票房至上的電影。我們無法對其進行批判與打壓,因為他們符合市場規律,這就是爛片導演的邏輯——票房說明一切,口碑無法抵制。前段時間有人總結了國產電影的票房的前十名,評價大都很低,但是並不影響他們的票房前景。這種情形助長了無數種爛片的生產。爛片為何還能有高票房,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市場面前不存在答案。因為我們的電影不遵循任何市場規律,不按照市場的邏輯進行運作。在電影市場的背後,是無數隻看不見的手在操作,唯獨不見那隻看不見的市場之手。想想看,在電影的排片規律上,在國產電影與引進電影的的比率與日期先後上,還有在那些明明具有良好的長線口碑,卻莫名其妙就被下線的電影身上,我們似乎窺探了很多暗箱操作的黑手在操作著我們的電影市場。

說白了,在一個看似票房就是一切,看似完全遵循市場規則,看似光明磊落的電影市場裡,卻是一隻看不見的行政之手進行著潛規則的運作。爛片為何能有高票房?很簡單,因為我們的電影市場不是由觀眾說了算,觀眾想看什麼電影,還得看他們塞給你看什麼電影:愛看不看。當你在眾多爛片中無處選擇的時候,你只能選擇爛片,讓自己不在爛片中沉默,就在爛片中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7

中國電影的爛片吸金時代到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41.html

內地的電影市場呈現出越來越畸形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是票房規模每創新高,另一方面是觀眾反響口碑越來越差,吐槽越來越多,將這兩個逆向發展的現象用一句話來歸結,那就是越來越多的爛片賣出黃金價,才能在如此差口碑下維持票房的高增長,不知道這折射的是電影行銷機制的成功,還是觀眾什麼情趣的下降,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觀眾再一再二地為爛片買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年賣出黃金價的各大爛片。

中國電影和中國的電影圈從來都不缺少話題,最近一年「票房」、「爛片」、「網絡營銷」成為了最受爭議和最受關注的關鍵詞。

就在最近時間《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的上映,引發的這陣網絡上關於「爛片」的大討論。使得網民們再一次的感嘆:中國電影的「傳奇」只能用「爛片」來書寫了。爛片已經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了。「爛片只有票房沒有內涵」,「丟國產電影的臉」,「只要錢不要好電影」……的言論不絕於耳。

中國電影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票房特性,即「越無厘頭越被看好;越不起眼越黑馬;越不按常理出牌越容易致勝;越爛越好賣……」,如果找一個符合這四個標準的電影,分別就是:《功夫》、《瘋狂的石頭》、《失戀33天》、《小時代》。

以27日上映的,也是爭議最大、被眾多圈內人士和網民定義為「大爛片」的《小時代》為例,首日排片則達到了43.31%,為近來的排片之最。相關業內人士對這一趨勢,直接理解為,對90後特設的電影專場。

之前很多人看好《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但事後都被定義為「爛片」,讓網民們失望頗多。《富春》、《不二》的票房都不差。特別是《富春》,直接殺入2億。

但此前都不被看好的《小時代》卻因「爛」刷新中國電影的單日票房紀錄。讓導演高群書都看不下去了,微博直言批評其價值觀出了問題。更有人稱,「以為《富春山居圖》已經爛到邊界了,沒想到接著就出來一個爛得不能再超越的爛片」。

那麼,爛片如何定義?有網友給出的判斷是:1.看了半個小時不知道在說什麼,所以沒看完。2.看完了以後發現被耍了,並且手段很愚蠢。3.再之後逢人便說這是爛片,然後一大幫人讚同。4.繞+邏輯混亂。5.靠前期宣傳的床戲、炫富等吸引你進影院大門。

現在電影業界便有一個由著名電影人程青松發起並創辦的,年度最差影片的獎項——「金掃帚獎」,所有電影均由網友和獨立影評人參與評選。2013年第四屆「金掃帚獎」,就由《血滴子》(7100萬)、《河東獅吼2》(7400萬)、《王的盛宴》(7660萬)、《瘋狂的蠢賊》、《車在囧途》(2705萬)、《大武當之天地密碼》(3690萬)、《hold住愛》(4645萬)等影片獲得。

在影視圈,可能也有一個現象,就是:拍電影的錢還沒有宣傳的多。不乏好萊塢也這樣做過,但是對於電影市場並不成熟的中國來講,實屬怪現象。如果是1000萬投資的電影,就有人敢拿900萬拿去做宣傳。且宣傳週期長過拍攝週期好幾倍,然後還得整個概念叫「大片」,並且口無遮攔的宣稱票房有多少多少。似乎不知道「爛片的傳統」就是,你越吹噓就越能形成「爛片」的結果,果不其然,就是越爛還越一直的炒作,當然依照內地龐大的市場,「越爛越有票房」就成了一種慣性的宣傳手段。

片子賺不賺錢不在戲拍得怎麼樣,在於宣傳的好不好!似乎從2009年開始,國產電影就已經不能自拔了,紛紛搞資本運作、圈錢運動。就有國內媒體報導,如今的拍電影資金來源也越來越多,如煤老闆、地產老闆、地方政府、風險投資、基金信託公司,甚至有人賣了房子投資電影,還有明星本身、作家也投入資金運作等。

去年最火的作家肯定是莫言,但今年,郭敬明應該是最火的「作家」了,被譽為「今年來最爛爛片」的《小時代》還沒上映就引起巨大爭議,上映後創造的票房紀錄,更是讓人只哀嘆中國電影沒救了——前後《畫皮》中有《泰囧》此有《小時代》,一個比一個無聊無趣無意義……卻似乎是越無邊界、越低俗、越不知道說什麼、越炫耀就越有市場。

縱觀十幾年來的中國電影,爛片的產生都是有歷史原因和土壤因素的……比如《臥虎藏龍》火了之後就有了《英雄》、《夜宴》(1.3億元)、《無極》;「瘋狂的石頭」引發一片「瘋狂XX」追逐;《海角七號》、《失戀33天》也結出一堆的果子;「囧途」系列也就更不用說了;最近又吃起了「青春飯」,相信《致青春》、《中國合夥人》、《小時代》後又會有一部接一部的爛片出來……目不暇接也就罷了,爛片知多少?你還真只能拭目以待了。(圖為《飯局也瘋狂》(4265萬))

符合「爛片」定位的片子,有網友初略的估算過,一年之中能上映的怎麼都會出現個十幾二十部,甚至更多。

《無極》

《無極》就是2005年公認的大爛片,影響力至今,也堪稱內地大製作爛片的「鼻祖」。據查當年《無極》的首週末全國票房達到了7452萬元人民幣超過《功夫》保持6000多萬的紀錄,吸金能力不錯,最終以1.8億票房收場,全球收入超過2億,稱霸當年票房排行榜。

《風雲2》

想不到,4年之後又一部號稱全CG特效製作的大爛片《風雲2》著實讓影迷們徹底失望了良久,連《風雲2》的漫畫銷量據說都受到影響。全片不到100句台詞,絕對的2009年最差電影之一。但票房收入過億,全球收入1.4億左右,風光無限。

《白鹿原》

2012年的《白鹿原》,導演王全安以及整個製作團隊可是煞費苦心的做足了推廣戲,又是網絡營銷,又是電影節,還有各種傳聞,甚至不惜借自己老婆的床戲炒作。據資料顯示,光宣傳花費3000萬都夠再拍一部《白鹿原》了,結果跟原著相差甚遠,所以票房「慘蛋」,加入大爛片行列。因此還有人撰文《從電影《白鹿原》的宣傳鬧劇看文學倫理的失范》的批評文章,稱簡直是毀了原著作品。該片最終票房為1.3326億元人民幣。

《夜宴》

《夜宴》一出,就有人稱「中國爛片的水平確實深不可測。」「……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之間的「三國演義」,其結果就是每年刷新一次中國爛片的最爛紀錄。」此話雖說得重了。但是看看《夜宴》就知道了,根據結尾的自訴,夜宴似乎是要表達「慾望」會毀滅人。但是呢?全片高潮之處「夜宴」的時候,廢話和發呆卻到了頂峰,而且故意編出所有主角配角一併死光光的做作劇情。而劇情更是空虛無聊,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武打鏡頭之外,影片不斷出現大段大段的神神叨叨的廢話,說著一些一般老百姓都聽不懂的火星語。影片甚至充滿了無意義的發呆鏡頭!葛大爺的一個側臉可以定格半分鐘!任何人看了幾乎都要睡著的。該片最終票房為1.3億元人民幣。

《三槍拍案驚奇》

大導演在商業電影機制下的沒落,張藝謀也沒能倖免。雖然張藝謀從昔日輝煌的文藝寫實電影轉戰商業片落得晚節不保,《英雄》、《十面埋伏》等雖然讓張藝謀電影口碑極具下降,但好歹有點歷史文化背景和壯美的場面,還有章子怡、梁朝偉、張曼玉、金城武和劉德華等巨星的傾情壓抑,也勉強不能算十惡不赦的大爛片,所以張藝謀繼續在商業片嘗試上劍走偏鋒,直到《三槍拍案驚奇》徹底將張藝謀的電影口碑拍到最低谷。但是這部超級無聊乏味實至名歸的爛片,依然收穫了高達幾億的票房,在張藝謀的誘惑下,觀眾又為爛片買單了。該片最終票房為2.61億元人民幣。

《讓子彈飛》

雖然之前有陳凱歌和張藝謀的自我顛覆,但要說電影票房記錄的顛覆,應該是從《讓子彈飛》開始的。因為之前電影的票房記錄一直是馮小剛的各種賀歲片壟斷,雖然說不上部部電影的文藝水準都極高,但票房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觀眾的認可,才吸引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買單。然而演而優則導的姜文,之前嘗試文藝寫實電影屢屢受創,幾番打擊之下也嘗試惡搞,結果一部無厘頭並無多少文藝水準的《讓子彈飛》卻以外在票房成功了,票房每創新高,最後還超過了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成了票房新貴,確實讓人嘩然意外。該片最終票房為6.766億元元人民幣。

《功夫之王》

情節設計毫無邏輯,雜亂不堪。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小男孩傑森被賦予的解救孫悟空的使命太過牽強,而成龍扮演的魯彥和李連杰扮演的默僧,這兩人護送男主人公的使命更是穿鑿附會。如果說護送神棍到西天的歷程是此片故事主線的話,那麼此片開始沒多久,支撐故事發展的房梁就已經轟然倒塌了,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只會讓人啼笑皆非。而且明顯抄襲的「指環王」,人物形象設計看不出用過什麼心思。不過即使這樣本片全球吸金超過4.8億人民幣。該片最終票房為1.88億元人民幣。

《滿城盡帶黃金甲》

典型的「五星級的爛片」,被譽為「除了衣服穿得曝露得像古代人以外,除了給豐胸產品做個活廣告外,沒看出有什麼特別……」。《黃金甲》中的表演基本符合電影的節奏,但從個體上看,周潤發略微的鬆懈,鞏俐一點點的過度,周杰倫還是生澀,劉燁也沒有擺脫做作。好演員表演的整體不到位,雖然不像《無極》般滑稽可笑,但也不能不說是張藝謀調度的一定失誤。也許張藝謀的著力點就不在這裡,但比較周潤發在《臥虎藏龍》中的神采,以調教演員著稱的張藝謀依然無法獲得激賞。該片最終票房為2.91億元人民幣。

《關云長》

香港導演可以拍出無數好看的武俠片,但歷史人物是個死穴。更何況香港導演還想搞創新,讓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云長在千里單騎的路上不斷掙扎,是去還是留,是蜀還是魏,是劉備還是曹操,是天下還是兄弟,甚至於在黃河渡口要讓大哥的女人獨自過河。可是,導演似乎自己也沒明白關羽在掙扎什麼。最後平白無故冒出一個天子要殺關云長終於讓關云長下定了離開無情之地的決心。以前的國內電影製片方特別怕被人罵,特別怕影片被罵作爛片。但如今不少國產影片也早已不以爛片為恥了。很多影片為了票房,為了吸引眼球,還主動展露自己有多爛。在這種局面下,要減少爛片的比率靠的還是影片製作方的自律。不能永遠處在不管好片爛片,把觀眾蒙進影院就是成功的狀態。該片最終票房為1.5897億元人民幣。

《畫皮二》

從《讓子彈飛》之後,票房冠軍就越來越沒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什麼事了,一部部並算不上大腕和經典製作的電影頻頻登上票房冠軍寶座。一部《畫皮二》,因為第一部還算口碑和票房不錯就續拍的電影,劇情、演員、製作也並未見多大創新,只不過被冠上了3D製作,票房就全線飄紅,內地電影和觀眾的娛樂訴求,越來越讓人捉摸不定了。該片最終票房為7.2639億元人民幣。

《快樂到家》

此前《嘻遊記》的主演之一演員徐崢發微博說:「《嘻遊記》的確是一部超級大爛片!」,連陸川、張揚、寧財神都表示贊同,引起軒然大波。當然受傷的是誰呢——當然是「快樂家族」了!這部《快樂到家》不得不說是《嘻遊記》後的一部爛片中的轟炸機,為搞笑而搞笑,表情浮誇,聲音怪氣,肢體僵硬;演員們虛浮做作,劇情弱智庸俗……看來這五個傢伙也只適合在快樂大本營秀一秀,演電影,還差一大截檔次……電影雖然也娛樂化,但絕不是娛樂節目。有網友就稱,「中國喜劇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十全十美》我以為是極品了,後來還有《越光寶盒》和《唐伯虎2》,真是走路都會踩到屎。」該片最終票房為1.5350億元人民幣。

《木乃伊3》

男女主角莫名其妙的到了中國;中國的軍閥非要利用他們來打開棺材;一顆碩大的藍寶石讓龍帝活了;莫名其妙蹦出個會講英語的中國美女……這就是有李連杰、楊紫瓊加盟的電影《木乃伊3》。《木乃伊3》自宣傳之初,最大的噱頭就是「中國元素」,但恰恰是這個噱頭卻頻遭質疑。很多觀眾表示,這部影片中的「中國元素」不倫不類。所以僅僅靠兵馬俑、中國功夫來表現中國文化,這樣的好萊塢電影時代早該過去了。要想拍好中國電影,請外國影人先學學《功夫熊貓》的導演,多研究幾年中國文化,然後來中國實地走一趟再說吧。該片最終票房為1.09億元人民幣。

《赤壁》

《赤壁》在當年或許讓更多的影迷們看到的更多是中國電影的悲哀,從《無極》到《黃金甲》……再到《赤壁》,國產電影更多還是停留在視覺唬人的層次,令很多人不明白《無極》中的謝霆鋒為什麼因為一個饅頭懷恨一輩子一樣,同樣很多人也會無法理解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準的小喬和周瑜上演一場激情戲能對提升這部電影的內涵有多大幫助,同時更是無法理解曹操為什麼會因為一個女人而率領80萬眾南下會獵?國產大片的魅力缺失根源在於我們的劇本創作能力太差了,編劇人員的待遇也是每況愈下。我們缺乏發會真正講故事的編劇和導演?缺乏能夠真正撼動人心而不是晃花人眼的精神內核。吳宇森顯然是回歸中國顯得有些不適應了?該片上下集最終票房為5.81億元人民幣。

《寒戰》

上映期間總有人把這部電影和《無間道》並提,但眾多網友給出的評價是:編劇水平很差,漏洞百出,新導演只會人為製造緊張氣氛和宏大場面,節奏一塌糊塗,充斥著假大空! 想模仿無間道,畫龍畫虎難畫骨.結論爛片一部。很多人都覺得比之前的港片《大追捕》差了許多,控制不了節奏,突出不了重心,沒法講述一個故事。總體上劇本也過得去,但是相比《無間道》這種經典,還是比較爛的,就這麼一盤手藝欠佳的菜就端上了桌 ,宣傳造勢還搞得像大片一樣。真實不咋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兜裡的錢又被「騙」了。該片最終票房為2.5670億元人民幣。

《泰囧》

果然,這樣的畸形現象正在一次次重複上演,一部小製作無厘頭惡搞的電影,雖然我們沒必要苛求它有多少文藝魅力,結果卻拿下了十幾億票房,將之前的各種票房記錄原因拋在腦後,後來看《泰囧》已經不是在看電影了,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現象,內地電影票房正在上演著各種瘋狂。該片最終票房為12.5466億元人民幣。

《西遊降魔篇》

本以為像賣到黃金價的爛片黑馬不會經常出現,但就在《泰囧》拿下十幾億票房的熱潮還沒退去的時候,又一黑馬《西遊降魔記》又來了。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有一定的觀眾基礎,也不能簡單用爛片來形容,畢竟他的嬉笑怒罵式的幽默為大眾所接受並且一度封為經典。但周星馳的創作和才能也呈現江河日下黔驢技窮的趨勢,所以這部《降魔記》並沒有延續之前的經典,卻收穫了十幾億票房,看來觀眾已經習慣性為爛片買單了。該片最終票房為12.3042億元人民幣。

《白蛇傳說》

一部《白蛇傳說》因為有名著的外衣,還有李連杰、文章、黃聖依的加盟以及高調宣傳,買到上億票房,在當下虛浮的票房市場也算正常,但是觀影之後的感受就是,這種水平的電影真的不配擁有上億票房的頭銜。該片最終票房為2.034億元人民幣。

《富春山居圖》

瘋狂正在繼續,國產電影正在朝著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境界升發。一部《富春山居圖》,從上映開始就被各方吐槽,甚至被馮小剛界定為中國電影的分水嶺,爛片新紀錄,但就是在這種惡評如潮的情況下,電影還是憑著反響影響和林志玲無可阻擋的性感魅惑,票房居然逆勢而下,最後拿下近三億票房,不得不令人佩服林志玲的影響力。該片最終票房大約為3億元人民幣。

《小時代》

一部無論導演還是演員都算不上豪華和大氣的電影《小時代》,因為一個文藝的名字,冠以今年熱門的「青春」招牌,還有來勢洶洶無孔不入的宣傳,在幾億票房奠定了基礎,看來觀眾為爛片買單的習慣確實阻止不了爛片賣到黃金價的趨勢。截至目前票房已達到3.2億元人民幣。

《不二神探》

在一個流行「二」的年代,標榜不二,本來就有點譁眾取寵,注定這不會是部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李連杰和文章的幾度聯手,並沒有看到什麼演藝碰撞上的火花,但是《不二神探》在繁榮空前但現在檔期沒有什麼大片壟斷的情況下,一週還是就收穫了上億票房,不僅觀眾認為不咋地,連文章自己都發表言論「爛電影不能怪演員」,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無疑承認了這部電影是爛片的事實,演員自己也很無奈,在這種「爛片賣成黃金價」 的大環境下,票房想不上億都難!該片最終票房為2.1026億元人民幣。

港片中的爛片也有不少。因為內地與香港電影市場已經漸漸走入合作時代,香港導演、演員紛紛北上發展,出現大量的「爛片」並不奇怪,只是難以言喻的是——曾經牛叉的香港電影,已經淪為「爛片」工廠了。比如近年的《寒戰》(2.5670億)、《大內密探零零狗》(1.03億)、《龍鳳店》(2883萬)、《全球熱戀》(1.3164億)、《家有喜事2009》、《花田喜事2010》(6141萬)、《最強囍事》(1.644億)、《八星抱喜》(7955萬)、《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3750萬)、《東成西就2011》(7885萬)、《越光寶盒》(1.3178億)等影片。

而因為審核的原因,未能在內地上映的三級港片爛片也有《3D肉蒲團》、《金瓶梅》、《一路向西》等這些影片,都是靠噱頭和床頭吸引人群的。

當然,電影不過就是娛樂的產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爛片的標準,惡搞不是目的,製造垃圾不是初衷,但是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還是需要向有邊界的地方行進,不是床上、嘴上、胸脯屁股上的抖動……能取得影迷的認同的。最重要的還是拿出有技術、有故事、有內涵的東西。浮躁的、假打的、靠吹牛的一次性電影,成熟市場是完全不會認同的。票房是重要,但口碑還是要先行……

所以即使有網友稱,現在已經到了中國的爛片搶錢時代了!也有人調侃,難道沒節操的人都去拍電影了?不得不讓人感嘆,電影圈之亂:市場亂、管理亂、資本亂、男女關係更亂。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二的地位,不應該是用「爛片」來堆砌的……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81

爛片充斥電影院:誰在控制中國的電影院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945.html

誰在控制中國的電影院線?

《小時代》在20個城市的首日排片45.01%,打破中國影史全項紀錄,雖然影片褒貶不一,但是如此高的排片還是帶來了穩定的票房收入,上映三天即破兩億元;同樣「負口碑」影片《天機·富春山居圖》(以下簡稱《富春山居圖》)上映時達到35.6%的排片份額,票房2.9億元也算「完美收官」。

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影片如《光輝歲月》《逆光飛翔》等影片卻票房慘淡,《光輝歲月》在上映後三天票房不足百萬元,而對此《光輝歲月》劇組也公開與光線傳媒掐架,斥責對方不作為。

從《富春山居圖》到《小時代》的高排片率可以發現,中國電影院線和發行方有力掌控影片的生殺大權,而觀眾則是陷入從「被選擇」到「無從選擇」的怪圈。市場化調節的電影產業在中國發展畸形,營銷本無可厚非,然而「爛片大排檔」集體拉低觀眾口味,而「好片」也會因為市場的「不選擇」而慢慢銷聲匿跡。

制發方利益早綁定

如今,幾乎所有的電影營銷技術總和都比不上「排片率」一個數字,特別是首日高排片量已然成為片方宣傳手段之一。

6月27日《小時代》全線上映,第二天片方微博即曬出一組數據彰顯其野心:如果從《阿凡達》到《北京遇上西雅圖》等近年20部賣座片的首日排片量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在最近半年賣座片中,《泰囧》首日排片約34%、《西遊:降魔篇》約40%、《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約35%、《中國合夥人》約36%,這些影片最終累計票房均超5億元……

據瞭解,《小時代》首日排片量即達到45%,壓倒前人的數據將《小時代》以及背後的樂視影業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映三天導演賈章柯即在微博上暗諷《小時代》無約束排片擾亂市場經濟秩序。

排片率懸殊直接導致影片票房收入巨大差異,而票房收入則關係著製作方和發行方在分賬中獲得的實際利益,其中再加上黃牛等因素的爆炒加碼,院線排片成敗是決定影片生死的致命因素。而背後利益的操縱者還是發行方和院線。

記者觀察到,電影《小時代》開演即列出背後投資方有十餘家,其中包括北京大盛國際和樂視,而這兩家也在發行方之列,其中樂視影業則在後期發行中佔據絕對份量,其CEO張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沒有一個片子不做市場會有好結果,而等片子出來了再到處求人發行絕對為時已晚,樂視對《小時代》從投資到製作到發行,早就有自己的想法,這幾方面是相互配合的。」

而同時擔任出品方、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大盛國際則因為成功投資發行電影《錦衣衛》和《葉問2》而聲名鵲起。在電影的宣傳發行期間直接加入其他投資方則是大盛國際創始人安曉芬和張昭的共識。

「電影進入發行階段而投資方多得根本擠不進來。」安曉芬表示,「具備優勢資源。再有實力的公司也不可能一家做,不僅是為了分散風險,而且是為了資源組合。你看很多電影出品單位一串,都是因為資源整合的需要,院線、電視台、廣告商這些資源都是錢買不來的。」

事實上,與其說發行院線「珠胎暗結」,不如說院線排片量的多少最終是發行方內部資源整合的外化體現,合力迫使院線「投降」。

「一部電影的上映檔期和排片率,製片人和導演往往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是由發行方來決定。發行的軟實力和電影本身硬實力的總和才是影片最終成功的保證。好比像《小時代》投資和發行高度重合一體化,首先上映的檔期都可以由總裁自己決定,另外除了利益驅動也有關係因素,《小時代》投資方的資源太豐富了,而且一些直接參與發行,這其中資源充分調動也能促使院線、影院必須給這個面子。」電影營銷專家王大勇表示。

發行方的話語權

製片方、發行方與院線和影院的票房分成比例之爭由來已久。分賬制是現在電影產業票房利益分配最主要的一種形式。一般而言,每部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收入,除去5%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的營業稅兩項固定支出以外,剩下部分的實際分成比例為:製片方和發行方佔43%~45%,院線和影院佔55%~57%(部分強勢影片有浮動)。而製片方在43%~45%中間再進一步協商分賬,一般而言發行方需要先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約佔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的5%~15%。再在發行總的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收回發行佣金,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以及稅金等。

因此,承擔風險最大的製片方分賬最少,一直以來分賬制度向院線傾斜引起製片方的不滿,而在調整比例無果的情況下只有依靠發行方將蛋糕整體做大,才有可能確保賺錢。而在整個發行環節中,和院線確定具體的排片數量又是最關鍵的一環。發行方與製片方的命運綁在一起,而發行方又和院線之間相互博弈。

事實上,在製作、發行以及院線三方中,只有發行幾乎是旱澇保收的,這也就決定了其可以在兩方中間調節利益關係。一般而言,為了取得良好的排片率,發行方小投入而換取高票房則是圈內不言自明的潛規則,比如,電影人朱三衛抨擊《小時代》砸錢包場造聲勢,還根據排片率的高低給影院返點,影院排片達到40%給影院一個點,45%給影院兩個點。對此樂視影業並沒有給予否認。首都電影院總經理邱鴻濤表示,這種以排片率返點的做法也不是《小時代》獨有。「當然沒有高額票房預期的影片,哪怕片方說不分成,影院也不可能接受。」

在中國電影市場明顯畸型的利益分配格局中,看似市場化而實際壟斷性的院線投資,製片公司、發行公司、院線公司等諸方之間看似清晰又異常模糊的職能界限,最終反映到排片率上,呈現飆高失控狀態。

「進口大片的發行基本上不叫『發行』。海外片方給了什麼素材,製作完了給影院上映就行了。如果這部電影份量很重,院線、影院都知道能賺錢,就會把檔期調給這部電影,這根本就不叫『發行』。發行實際上包含了更多的層面,包括宣傳、策劃和排映。排映實際上最能反映發行方的水準。」王大勇對記者表示。

相對於廣義上的「發行」,每個發行公司又有自己的定義。光線影業發行總經理陳紅莉認為任何一部電影若委託光線擔當發行方,公司的職責是將承載影片整體的宣傳規劃,包括宣傳階段活動的設計安排,其中,尤為重要的是需要藝人積極配合,藝人的配合對宣發任務而言,其重要性屬策略級別。

食物鏈底端的掙扎

在任何範疇下,市場制度和規則的不公正,最直接、最必然的結果都是處於食物鏈最末端、最弱勢的群體被更慘烈地蠶食和犧牲掉,去年有《銅雀台》,現在有《光輝歲月》《逆風飛翔》。然而即便《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的爛口碑,但是由於類型片和觀眾心理接近,投資金額多,有品牌植入,並且有大明星支持,相反最符合如今市場的要求。

一般而言,一部電影上映之後,院線會根據其口碑、上座率等因素決定是否增加排片場次。此前增加排片場次都是由影院經理來完成,但是一些院線為防止院線經理權利過大將萬達院線和大地院線主動權從影院經理手中回收到院線方。

然而,這種看似由市場調節的機制卻由院線方親手打破。由於上映時排片比例懸殊導致那些擁有高排片比例的影片即便再爛也能夠通過口碑營銷,或者進行映後營銷從而將排片率在第二周之後穩定在20%~30%的水平。而那些一開始排片率就超不過10%的影片則幾乎不可能在後期使影片排片率陡增。由於這種機制的自動運行,因此處於食物鏈最底端的製片方其實非常被動,如何化被動選擇到主動成為製片方必須考慮的問題。

近來影片《光輝歲月》和光線的罵仗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道理。

「這絕對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光輝歲月》導演熊欣欣在6月的海峽影視季上直指宣發方(光線傳媒)沒有做好分內事而導致票房慘淡。該劇組隨後在公開信中吐槽光線傳媒「宣傳物料投放不到位,電影同行觀影活動不組織、安排的場次很尷尬。」並稱與光線傳媒停止合作。

同樣遭到類似「不公」待遇的還有小清新影片《逆光飛翔》等,因為排片率只有個位數,製片方通常把矛頭直指發行方,令《光輝歲月》劇組氣憤的正是光線傳媒拿人錢財卻沒替人辦事。

對此,光線影業發行總經理陳紅莉對記者表示:「對於一部投資超過7000萬元的電影,而且宣發費用都不需要自己去墊付,大家覺得宣發費多少合適?事實上,雙方商議宣發預算不超過1000萬元,實際給了我們700萬元,目前花掉的費用不超過400萬元。其中還包括應該出現在製作費裡面的費用:主題曲製作和後期製作。而在看完粗剪版之後認為不值得為其發行。」

事實上,在發行方擁有話語權的大形勢下,宣傳發行成了「良心活兒」。「光線只負責發行,無投資。如果沒有光線的發行,《光輝歲月》只能更慘,影院已經很買賬了,上映權在影院一方,影院要賺錢,不可能上不賺錢的片子。」陳紅莉表示。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打嘴仗的同時,《光輝歲月》在院線的排片率居然微微回升,即便製片方賭氣說:「不玩了,下線吧。」一些影院仍舊排片的原因在於《光輝歲月》利用微博大戰有意無意完成了上映以來最有效的一次營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42

明星、IP、編劇、制作人,究竟誰能阻止國產爛片?|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22/158887.shtml

明星、IP、編劇、制作人,究竟誰能阻止國產爛片?|黑馬薦文
小村資本小村資本

明星、IP、編劇、制作人,究竟誰能阻止國產爛片?|黑馬薦文

一部優秀國產電影的誕生,必須把握熱門IP、優秀編劇、資深制作人這些核心要素,也勢必要面對傳統電影制片公司、互聯網巨頭等多方合力下的市場環境。

韓國電影《釜山行》近期頗受好評,該片不僅成為韓國今年第一部票房過千萬的電影,也在中國、美國等地備受好評。據媒體報道,有五分之一的韓國人為該電影票房做了貢獻,該片也成為今年在美國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美元的韓國電影,美國爛番茄網甚至給出了93%的好評。

電影《釜山行》截圖

電影《釜山行》截圖

相比韓國電影《釜山行》的風光,國產電影不僅在“保護月”里表現慘淡,還在難得的火熱暑假檔遭遇“寒冬”。問答網站“知乎”上,甚至有匿名評論稱“我們想保護一下他們,他們卻餵我們吃屎……”,簡單粗暴地表述了:國產電影爛片叠出,這個眾人皆知的事實。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國產電影的制作成本主要投入在個別明星身上,導致電影在故事情節、演員陣容、場景布置等方面,長期停留在及格線之下。即使擁有最火爆的IP、有炙手可熱的當紅明星參演,依然難掩敗局。誰來阻止國產爛片,優質國產電影誕生的突破口在哪?

接下來你將看到:

“IP囤積大潮”下,票房收入卻涇渭分明

熱門IP變優質電影,編劇和制作人是核心

導演中心還是制作人中心?先弄清電影制片模式

“IP囤積大潮”下,票房收入卻涇渭分明

國內電影票房快速增長,導致大量資本進入電影行業,作品的版權費用居高不下。

w2

這跟一個常見的投資邏輯有關:“IP自帶的話題和粉絲量可以減少宣傳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既然熱門IP就意味著令人垂涎的電影票房,自然地,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開始加入“IP囤積大潮”。包括BAT在內的各類上市公司、影視公司、出版商紛紛布局IP產業,自主創作、投資、收購等諸多方式皆有。

1

國內文學IP供不應求的現狀,讓人不禁好奇:這些大熱的IP改編成電影後,結果如何?投入產出比是否讓人滿意?

-改編自韓寒小說《長安亂》的IP電影《喜樂長安》票房僅184萬;

-改編自蔡駿小說《謀殺似水年華》的同名電影票房僅一千多萬;

……

以電影《喜樂長安》為例,韓寒曾在微博上做過一個關於“讀者希望看自己哪部作品被搬上銀幕”的調查投票,《長安亂》名列前三,期待值可見一斑。然而觀影後,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評論在吐槽劇情差、瞎改編。

電影《喜樂長安》的編劇為竹卿等人,《謀殺似水年華》的編劇為陳果等人,兩部電影的編劇均非原著者本人、此前也鮮有口碑較好的經典作品。

反觀2016年8月票房靠前的幾部電影,

w3

-改編自南派三叔同名小說的《盜墓筆記》票房超9億元;

-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的《使徒行者》票房超5億元;

-改編自顧漫同名小說《微微一笑很傾城》票房超2億元。

細分的人會發現,票房收入不錯的電影不光是有熱門IP,更要有優質的編劇和制作團隊。《盜墓筆記》編劇由小說原作者南派三叔親自擔任,花費2年時間打造劇本;《使徒行者》的編劇為香港著名編劇關皓月,其代表作《潛行阻擊》、《隔世追兇》、《沖上雲霄》收視、口碑俱佳;《微微一笑很傾城》改編自顧漫的同名小說,編劇也是顧漫本人。

熱門IP變優質電影,編劇和制片人是核心

大熱電影《釜山行》,正是重視劇本的最佳例子。該作品的導演延相昊此前一直專註做動畫電影,直到和動畫電影《首爾站》(被看作是《釜山行》的前傳)電影發行方交流時,有人提出了把《首爾站》拍成真人版的建議。至於,為何遲遲不涉足真人版電影?導演延相昊的回答是,“因為覺得還沒有遇到合心意的真人片劇本,所以一直在等”。《釜山行》正是由導演延相昊和作家樸柱錫一同磨了六個月才出來的作品。

動畫電影《首爾站》官方海報

動畫電影《首爾站》官方海報

如此說來,要想打造電影爆款,好的劇本必不可少。然而優質的IP不等於好的劇本,沒有編劇的精心打磨,導演也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首先要強調的是,並非所有的熱門IP都適合改編成電影。IP改編為電影需要符合電影的敘事邏輯,很多編劇在IP的研發過程中只是照搬原作,缺乏精心打磨。

對於適合改編成電影的IP,編劇和制片人是關鍵。目前市場上的編劇資源魚龍混雜,業務模式千姿百態。與影視公司/編劇公司簽約,或者成立獨立工作室均有。

比如,國內最大的編劇經紀公司喜多瑞,旗下擁有簽約編劇70余位;再如,“如戲”公司通過舉辦限時創作比賽,簽約從比賽中脫穎而出的編劇新人。盡管行業內有大量的編劇新人在湧現,但改編劇本的門檻極高,不僅要求創作人員的藝術才情,更要求市場敏銳度。不過,編劇也並非是創作時間越長、越出名,作品就越受歡迎。

而針對電影制作全流程的把控,制片人才是靈魂人物。電影制片公司,往往是接到一個項目後,再去找包括導演、演員、化妝師、攝影等人在內的攝制團隊。所以,對於制片公司而言,核心競爭力在於制片人,他們才是指揮整個電影制作團隊的“將軍”。

導演中心還是制片人中心?先弄清電影制片模式

 如果說制片人是靈魂人物,那我們熟知的“導演”又扮演了什麽角色呢?其實,電影制片一般分為兩種模式:“制片人中心制”和“導演中心制”。

“導演中心制”,是以導演為核心的創作團隊,導演在資本和藝術創作上仍然擁有的強大話語權,制片公司會尊重導演的提議。早期的國產電影都是導演中心制。

導演中心制,有可能面臨的尷尬是:導演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可能會導致超期、超預算,如果最終電影票房沒有達到總成本的三倍左右,那麽投資人的錢極有可能收不回來。例如,王家衛執導功夫電影《一代宗師》,歷時3年拍攝,囊括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二項大獎,然而,站在電影投資方的角度看,電影並沒有賺錢。

w5

盡管影片逼格、口碑俱佳,投資回報率卻不盡如人意

好在今天,即使是項目外包,大部分制片公司仍然會有制片人參與到電影的品控監管,以保障制作品質精良和預期時間內完成。劇組的會計、出納以及其他財務人員也由電影制片公司指派,以確保花費在預算之內。目前的導演中心制更像是和制片公司的協議項目合作,早已沒有傳統導演獨大的局面。

“制片人中心制”中,制片人全程參與電影制作過程,從前期籌備、拍攝階段、後期制作到審查階段。需要參與到:成本控制、劇本策劃、制作預算、營銷策略等各個工作環節中。目前,好萊塢多以制片人中心制為主。

w6

值得註意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電影制片行業,搶占市場份額。目前,電影制片互聯網巨頭主要有騰訊影視和合一影業(由優酷和土豆集團共同成立的公司)。相較而言,傳統制作公司通過公司內部健全的影視制作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把控風險。在制作水準、物料配合、宣傳配合包括藝人協調等方面均有較好的專業水平,處於行業前列。

w7

萬達影視占比16%、以67.5億總票房處於領先地位

互聯網巨頭騰訊影視和合一影業緊隨其後,

占比分別為15%和13%

盡管互聯網公司的進入加劇了制片行業的競爭,也為傳統制片公司帶來了大量的合作機會。制片公司分為兩類,一類是參與電影制作,賺取制作費用;一類帶有資本屬性,參與影視投資,賺取33%的票房分賬。目前,由於大制作影片投資預算動輒上億,行業單部影片已形成多家制片投資方的新格局,即一家負責制作,多家聯合投資,根據投資協議來確定各方對影片版權收益的分配。制片公司彼此不是競爭關系,更多的是合作關系。

而互聯網公司憑借視頻網站的預告片花絮等營銷資源來換取部分投資比例和後期播出版權,此外,互聯網公司掌握的平臺“大數據”,包括票務網站電影購票數據、視頻網站電影觀看數據等,也能夠幫助制片人合理預測電影票房、有效降低電影投資風險。

 結語

毫無疑問,一部優秀國產電影的誕生,必須把握熱門IP、優秀編劇、資深制作人這些核心要素,也勢必要面對傳統電影制片公司、互聯網巨頭等多方合力下的市場環境。未來,國產電影能否從狗血劇情、渣制作、5毛特效中出走,真正獲得票房、口碑的雙豐收?我們拭目以待。

IP電影票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77

【大盤·落寞】告別爛片賺錢時代 2017迎戰爭片大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4/106724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陳旭

剛剛揮別2016,這一年你看了多少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的好電影?

“我喜歡《美人魚》,一來是星爺腦殘粉,二來故事好看情節好笑。”

“《羅曼蒂克消亡史》,很難那麽有熱情地去扒一部影片背後的故事”……

當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廣泛向各種類型群體的觀眾征詢心目中的好電影時,有些觀眾很爽快地舉出某一部或某幾部影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稱選不出來,“看完就忘記了,沒有印象深刻的。”但觀眾對2016中國國產電影有一個整體的觀感——爛片也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而從2017年即將上映的影片情況來看,很多大體量的片子都集中在戰爭片這一類型:包括《建軍大業》《紅海行動》,空軍題材的《霸天狼》和《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也在制造中。“印象中還有兩三個投資巨大的戰爭片,2017就看這個類型能不能‘贏’了。”卓然影業CEO張進表示。

根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影院共上映了507部電影,其中國產片417部。2015年的國產電影則為395部。如此看來,2016年國產片數量較上一年上升5.57%。

在這些國產電影里,超過10億元票房有7部,分別為《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盜墓筆記》《功夫熊貓3》和《長城》(該片票房突破10億元已過2016年,是在2017年1月1日),而2015年超過10億元票房的國產電影只有5部。不過盡管2016年國產電影數量增加,且超過10億元的超級大片也有所增長,但電影總體質量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以豆瓣電影7分以上的電影被認為是質量居前列的電影來看,每經影視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在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電影有27部,而2016年只有14部,差距較大。其中,評分前三分別為《舌尖上的新年》《驢得水》《湄公河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被瘋狂熱炒的IP、奇幻以及青春等“風口”電影在2016年的表現幾乎可用慘敗來形容。《封神傳奇》打破神話大片向來盈利的先例,遭遇觀眾集體“吐槽”;《爵跡》未續寫郭敬明《小時代》系列神話,口碑和票房雙雙“撲街”;反倒是那些現實主義、關註人性或者小眾的文藝片大受好評,例如《路邊野餐》《七月與安生》《黑處有什麽》。

有業內人士說:“觀眾在經受了幾年泛娛樂洗腦後開始變得清醒,2016年會給這些想賺快錢的人深刻教訓,回歸理性的市場會告訴他們爛片也可以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每經影視結合票房、口碑、藝術水平以及觀眾廣泛意見,選出了2016年佳片TOP3以及爛片TOP3,以供大家參考。

/ 佳片TOP3 /


商業與藝術性兼具的成人童話

每經影視記者向普通觀眾、制片方、院線方、影評人等多方征詢2016 年的好電影時,《美人魚》依然是大家提到最多的三個字。

“好的電影是娛樂性特別強的,並且獲得大眾認可的,比如《美人魚》,它不僅創造了票房奇跡,並且在故事結構和人物塑造方面也是完全合格的產品,這樣的電影你能說不是好電影嗎?”上海聯合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這樣說道。

為什麽《美人魚》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一是打上了“周星馳”標簽的情懷,但好看的故事更是制勝法寶。《美人魚》有別於周星馳以往聚焦小人物命運悲喜的主題,開始探討人與自然、海洋保護等宏大主旨。“當這個世界連最後一滴幹凈的水、一口幹凈的空氣都沒有了,錢還有什麽意義呢?”這一句臺詞反映出周星馳所要傳達的人文關懷,很簡單也很尖銳。

一位叫“王小扁死於江湖”的網友在豆瓣電影中這樣評價《美人魚》:“如果不是周星馳,我很難想象一部題材主旨如此嚴肅殘酷的影片,能被推到如此商業的高度,能獲得這麽高的票房,能讓這麽多人觀看、歡笑、悲傷,甚至哭泣。”

或許周星馳的盛名確實能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電影能讓觀眾深刻地思考。盡管連周星馳自己也說《美人魚》並不完美,但這部電影無疑是2016 年的閃光好作品。

黑馬為主旋律電影找到突破口

今年國慶檔的廝殺格外激烈且殘酷,誰也沒有想到,一部主旋律電影《湄公河行動》竟然殺出重圍,以大黑馬姿態收獲11.84 億元票房。

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這部電影最開始並不被看好,一是主旋律,二是真實案件大家都知道結局,因此上映前預測它不會大熱。但最後收獲11 億元的票房遠遠超出預期。”

在如此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一部電影的賣座背後往往是口口相傳的好評和認可。在豆瓣電影上,《湄公河行動》在23萬人的打分中,獲得了8.1 分的高分。

有影評人說:“《湄公河行動》的出現,本身就是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一種進步、一大突破。”

“大家覺得主旋律落伍,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對主旋律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主旋律也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的,不同年代自有不同的主旋律。”主演張涵予此前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現下的主旋律是什麽?正三觀,反霸淩,相信正義,打擊犯罪,你說這落伍嗎?所以,我覺得‘主旋律’題材和商業賣座融合,無非就是兩個字:走心;四個字:情感共融。”

走心+情感共融,或許是《湄公河行動》能夠勝出的最大武器,可惜也是很多電影人已經忘卻了的最重要的初衷。

用個性方式講動人的情感故事

社會學家李銀河看過《七月與安生》後表示:“人們絕對需要現實主義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經歷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遇到的人,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看到那些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愛情、親情和友情。”

在2016 年的國產電影里,《七月與安生》無疑是非常出彩的一部。連一向以“眼光毒辣”著稱的金馬獎2016年都前所未有地開了個雙黃蛋,將最佳女主角獎項同時頒給“七月”馬思純和“安生”周冬雨。這部沒有大制作、大投資,甚至連題材都不那麽討喜的電影,為何能既守住藝術品質,又獲取不差的票房?

每經影視記者此前專訪《七月與安生》導演曾國祥時他表示:“其實我是不懂市場的,對內地觀眾的口味也不熟悉。不過,我不會去猜大家喜歡什麽。每一個故事最打動觀眾的都是人物之間的關系、情感,你在看一個劇本的時候,里面的人物、情感能否打動你,那才是最重要的。”

知名編劇汪海林也盛贊此片,他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七月與安生》是很優秀的作品。過去有很多優秀的導演或者編劇都沒能寫好情感故事,但現在隨著年輕編劇和導演不斷湧現,他們開始有這一代人自己的心靈史。而《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已經有了“用自己的敘述方式講故事”這個意識了。

/ 爛片TOP3 /

票房口碑齊失利讓IP淪陷

號稱“國內首部全真人CG 電影”、中國版“阿凡達”的《爵跡》,並未複制導演郭敬明小時代系列電影的票房神話,最終票房失利。按照此前媒體報道的該片總投資在1.5 億~2 億元之間,正常情況下,票房需4 億到5 億元才能回本,但最終《爵跡》只取得3.83 億元票房。

一位不願具名的影評人說:“這部電影的失敗會成為一大警鐘,並高高懸掛在每個電影人頭上,所謂的大IP、名氣作家、清一色的大牌演員和當紅鮮肉、投資額不低的魔幻題材,最終慘敗,這是我國電影這些年盲目追求大制作、大IP、大明星,卻不講好故事的沈痛代價。”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這樣評價《爵跡》:二次元世界也離不開人類的普遍情感和世俗經驗,而這恰是郭敬明的軟肋。如果說《小時代》因為取材當代,對一些現實話題還有一些回應,相比之下,《爵跡》更像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與此同時,該片背後投資和制作方也因此受到牽連,投資方樂視影業此前欲註入樂視網的業績承諾是2016 年凈利潤不低於5.2 億元,而在票房上被寄予厚望的《爵跡》失利給樂視影業潑了一盆冷水,隨後不久樂視網宣布樂視影業年內無法註入。在《爵跡》之後,相信不少電影人對於大IP 粉絲電影的投資會多一分清醒。

打破神話大片皆盈利“神話”

2016年,有多部大制作、大明星的電影遭到觀眾“用腳投票”,爛片也能圈錢的天真想法在2016年行不通了。在這當中,《封神傳奇》是被“噴”得最厲害的一部電影,一公映便遭遇網絡上一片罵聲。豆瓣評分2.9分,幾乎是2016年電影的最低平分。

事實上,罵聲一片的背後,《封神傳奇》並不是小公司粗制濫造的影片,反而是匯聚了大牌制作團隊和大牌演員。按照此前《封神傳奇》號稱的5億元投資,以最後2.84億元的票房,上述幾大投資方要從票房上回本幾乎沒有可能。

從演員來看,李連傑、範冰冰、古天樂等也是一線演員。然而,這樣一部花了“血本”的電影卻淪為“炮灰”,不得不說靠觀眾崇拜明星來賺取票房的套路已經行不通了。知名編劇汪海林向記者表示:“以前我們的神話大片都是可以盈利的,例如鐘馗、畫皮系列、西遊記系列等,但這部電影創造了一個歷史,出現了虧損,打破了神話大片一貫能夠賺錢的市場預測。”

影評人毒Sir表示:“電影不是排列組合的生意。即使是一部純商業片,也需要創作者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創作的人物,賦予他們真實的行為邏輯,營造一個可信的感情世界。這些都是用錢砸不出來的。”

套路青春片遭遇窮途末路

2016年影市,前幾年大行其道的青春片“啞火”,觀眾在受所謂青春題材轟炸了多年後,開始抗拒披著“青春片”外衣的劣質作品。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找來了粉絲號召力極強的吳亦凡以及劉亦菲主演,在上映後卻遭遇口碑危機,被指劇情尷尬、邏輯混亂。除了粉絲的消費,其他觀眾對這部電影並不太買賬。甚至不少媒體質疑《致青春2》涉嫌票房註水,豆瓣的評分也是粉絲刷起來的,並不代表大眾對影片質量的真實觀感。

資深電影人高軍曾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這部影片更大的問題是註重講金融故事,而忽略了講電影故事。“(片方)就顧著去做IP,就是為了融資,為了找人接盤給電影做票房保底。金融故事講得不錯,但是電影故事講得一塌糊塗。”

青春片是什麽?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曾在她撰寫的教材《電影批評》中說,所謂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於表達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諸多的尷尬和匱乏、挫敗和傷痛。

但如今拍出的類似《致青春2》般的青春片往往用一種固定類型出場,以迎合大眾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求,很多觀眾都認為“國產青春片越來越像了”。“一拍青春片就是學生打架,然後懷舊主題,都是一種路數。”吳鶴滬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65

為什麽中國的爛片那麽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9/162226.shtml

為什麽中國的爛片那麽多?
牛油果牛油果

為什麽中國的爛片那麽多?

這是從未有過的現象,也拉開了一個瘋狂時代的序幕……

“我們今年還有很多票補沒用完。有些電影送票也沒人看。”淘票票負責人原源在2016年夏季媒體溝通會上這麽說。

來自BAT等的瘋狂票補,曾在2010-2016年間,助長了中國電影票房的高歌猛進。9.9包郵,使原來沒有觀影習慣的人群走進了電影院。來自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首次過百億,且之後每年以28.9%的速率增長。這是從未有過的現象,也拉開了一個瘋狂時代的序幕……

標誌性事件是徐崢的《人再囧途之泰囧》,這部小成本影片在2012年底拿到了12.68億票房,使所有人看到了電影市場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機會,也開啟了中國電影的新商業片時代,它自帶的標簽或許有:IP化、喜劇類型片。“大概從2012年開始,資本就開始湧入了。”制片人李明陽描述起幾年前的盛景依然記憶猶新,他承認,自己制片的《瘋狂的蠢賊》是時代和熱錢的產物。這是一部吳鎮宇主演的商業喜劇片,當時的票房是千萬級別。沒有令他賺到大錢,但並不虧。此後他“憑借”此片在青年電影手冊舉辦的第四屆金掃帚獎頒獎典禮上領了個“金掃帚獎”獎,並向觀眾鞠躬致歉。他也是該獎舉辦四屆以來,唯一現身並領獎的人。

2012年之後的幾年間,國產電影開始被“IP”包圍。囧、網絡小說、綜藝節目、夫妻CP、郭敬明、相聲組合、小鮮肉IP等等,皆成為資本的第一目標。

我們梳理了近兩年,口碑和票房倒掛的幾部典型影片,如下:

2013年

《天機·富春山居圖》,被網友稱為“天雷滾滾的無敵神片”獲得了超2.9億元票房  並引發“越罵票房越高”的現象  豆瓣評分2.9 

2014年

《小時代3:刺金時代》  對郭敬明來說,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觀眾”破5億票房,也使得小時代系列獲得總計近13億票房

2015年

《惡棍天使》5億票房  網友稱“集低趣味之大成”

《奔跑吧兄弟》根據跑男“改編”的電影,被網友評論“實則是在大屏幕看了一集綜藝節目”   豆瓣評分3.4分,票房4.3億元

《何以笙簫默》  票房3.3億 

2016 年

《盜墓筆記》票房破10億  媒體標題稱“火了票房、輸了口碑”

輸了口碑,卻贏得票房,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這是產業的黃金時代,卻是行業的悲慘世界。

盡管業內人士終日在媒體發聲,內容為王,故事重要,可真實現象卻是,內容、導演不重要,IP重要,演員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現在行業的問題是,大家的目的並不是去拍一個好電影,而都在想怎麽‘黑錢’。”李明陽說。

此外,BAT等巨頭發起的票補遊戲,上億的票補因拉會員、營銷、促進排片的目的投向市場,而觀眾本身,成了營銷者的流量本身和票補方的會員數字。加之電影院迅速在四五線城市開花,市場需求被不斷推高,觀影人群不斷擴充,截止2016年,中國觀影人次已超13億,也早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票倉,但充斥著整個市場的,卻是良莠不齊的產品,供需端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不和諧之音也開始出現……

2016年年前被曝光的“《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是市場危局最顯見的端倪,16天票房達到7.8億高度,但最終被爆出造假3200萬,以及自買票房5600萬。在這里,電影被當成了資本的玩具。好奇心日報記者韓洪剛後來在文章中分析稱,“在 2015 年的股災之後,娛樂行業成了不多的能夠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消費領域,也令它成了不錯的投資標的。於是,離開二級市場、外匯、貴金屬等領域的部分資本,在影視行業會師。”

而這里的信號是,電影市場已經被嚴重資本化了。

此後,幽靈場事件、票房註水等事件頻頻被媒體曝出。摻水的票房,各網站成群的水軍,只為了上映前幾天的票房數據好看,從而影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前往觀看,也只為下一次的投資繼續有人買單。幽靈場的排班規律甚至進化到,為防止被一眼看穿是假票房,制片方會分別向各場次影片進行註水,而不像以前逮著一場猛灌水,頗有趙本山宋丹丹小品“不在一只羊身上薅羊毛”的意思。

《美人魚》為2016年的電影市場開了個好頭。然而危局卻潛伏其中。這是一個令人預料不到、猝不及防的危局。因為就在當年春天,新電影公司還在不斷成立,演員、歌手、主持人等還在自帶IP紛紛入局,各家的IP名單也被不斷拉長。2015年票房是440億,大家興致勃勃地預估著,2016年會達到600億!

2016年的五一檔、暑假檔、國慶檔,無一例外,紛紛遭遇慘敗。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無往不勝的郭敬明,他的《爵跡》竟然失敗了。啟用了範冰冰、吳亦凡、楊冪等片酬昂貴的明星,它的預估票房是超10億,但卻只達到了3.6億,不及前一部小時代系列影片的近5億票房。

緊隨其後的是阿里的《擺渡人》。這是財大氣粗的阿里進入電影業以來,最為聲勢浩大的一戰。押寶了張嘉佳、王家衛、梁朝偉、金城武等,就憑這幾個男人在年輕女性中的票房號召力,外界猜測,幾乎沒有可能不贏。

奇跡發生了,《擺渡人》慘敗。網友指責它“故事蒼白無力”、“梁朝偉金城武演藝生涯受損”。

在一片慌亂之下,日本影片《你的名字。》毫無征兆地準備開始上映了。要知道,2016年的進口片配額早就用完了。

動畫片《你的名字。》取得5.77億票房(超越去年國產動畫電影成功者《大魚海棠》的5億票房)。這個打臉很厲害:蛋糕沒有變小,是做的方式不對。

電影市場經過長達6年的洗禮,是否到了重回內容本質的時代?

有人樂觀、有人悲觀

在《瘋狂的蠢賊》口碑失利後,李明陽進行了反思,並將目光投向了小成本的文藝片。“雖然沒有商業片那麽大的利潤,但起碼這個行業的人相對是想認真做電影的,投資幾百萬的話,也沒有‘黑’錢太厲害的事。”他所指的“黑”錢,指的是電影市場的“黃金時代”到來之後,下到劇組司機,上到制片主任,層層卡投資方錢的“潛規則”。“資方錢多,也不是很在乎,更何況,他投了很多電影,一部賠了還有別的。”這導致的現象是,一部號稱成本過億的影片,在層層註水之後,真實成本可能只有六到七千萬。

這也導致,做出上億成本“渣畫質”的制片方大有人在。成本兩億多的影片,光請明星就可能花去一億多,真正用來做影片的預算已經不多。但在“明星IP”被認為是票房的保證之時,小鮮肉、流量明星們依然最為搶手。

這是市場自動選擇的結果,也是市場最終會發生變化的根源。

國產片圈錢、洗觀眾的時代即將結束嗎?

有人悲觀有人憂愁。

李明陽自認屬於“悲觀”那一類。現在他的想法是,要把電影拍好,“起碼沒有違背幾年前剛入行時的想法。”

對韓國電影市場頗有研究的知名影評人小韓認為,中國電影市場暫時還不會迎來“內容時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期。同時她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進口片份額放寬甚至是全面放開”,由此倒逼市場自身凈化。

臺灣影評人肥內則認為,大陸電影行業本身,技術和配套設施並不缺,而差在了“know how”(專業技能)上。作為影評人他也表示,去年引起熱議的影片相對變少了,身邊朋友對於國產片的熱情和興趣也普遍不大。

2016年,商業片沒有引起熱議,但有兩部文藝片卻引起了關註。《路邊野餐》,在國內以0.8%的排片率、最高日均排片不足2000場的情況之下,獲得了650萬的票房,要知道它的成本只有幾十萬。之後主創人員在華策的投資下成立了蕩麥影業,堪稱文藝片“以小博大”的代表案例。

不難看出,《路邊野餐》給了制片人單佐龍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他認為,“今天中國,留給正常的、有野心的藝術電影的空間在增容。”通過《路》一片的實戰經驗,他用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想象空間”來形容今天的文藝片市場。

他同時也強調,沒有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沒有此種商業構建,也是“絕對沒有文藝片的市場空間可言的。”因為生態被建立起來了,其中包括線上購票模式、銀幕數的增長、觀影受眾的增加等。

狂奔的市場下,有些東西被沖刷下去,有些東西則被留下。

2016年底,引進片《血戰鋼鋸嶺》在中國本土獲得4.26億票房,成為清淡市場的一劑強心針。引進方熙頤影業CEO韓薇據此很有信心地認為,中國電影即將迎來內容時代。她列出的原因是,“觀眾不再僅僅對大制作、大卡司電影盲目追風,而對劇情以及觀影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

她將目前市場的清淡形容為“轉型期”,即觀眾在經過了一段時間海量作品的洗刷後,逐漸產生了自己的評判系統,對低質內容產生了抵觸心理。在她看來,市場目前的狀態是,開始挑剔和選擇內容所帶來的正常轉型。如果轉型成功,“接下來,我們將有機會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出現在銀幕上。”

這些從業者、觀察者無一例外地提到,目前正處於轉型期。這也必然代表著陣痛。在資本潮水退去,裸泳者離開後,中國電影的下一個五年會是怎樣?依然是產出大量令人痛心疾首的“國產IP片”,還是順利轉型成功,市場逐漸成熟起來?

如果說市場和觀眾已經成熟,或逐漸成熟了,電影從業者、內容制造方又是否有誠意、有實力迎接這樣的“內容時代”?如果無法迎接,而市場需求又需要釋放,這一斷層又會帶來什麽?

在今天我們又是否可以問一句:如果說電影的本質就是內容,在多年大量不合格內容充斥市場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即將迎來它的本質時代嗎?

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22

零爛片的張涵予,這次被黎明拉下了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4/110992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黎明導演首秀《搶紅》

上映6天,這部由張涵予主演、黎明轉型導演的首秀,票房一路走低、口碑近乎坍塌。

“《搶紅》成為了今年的炮灰電影之一,而且還不是‘小炮灰’,它的成本並不低、演員陣容也不弱,是一個中高級別的炮灰。”資深電影人高軍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說。

而黎明對這部電影可謂深度參與,他不僅是導演、主演,他的公司百仕活是出品方之一,也貢獻了故事創作,甚至連片場的燈光、道具、場工等工作都親自上陣。黎明多次公開表示,自己轉型做導演不是“玩票”,是認真的。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初衷與能力之間的落差,讓黎明的首秀“很難過”。

同樣不好受的,恐怕還有張涵予。被豆瓣網友譽為“零爛片演員”的張涵予,拜黎天王所賜,打破了“予叔出品必出精品”的期待……

低質量的故事 擠破頭的檔期 《搶紅》成炮灰

《搶紅》陷入了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尷尬。豆瓣評分3.3分,好於0%動作片,好於0%犯罪片。票房方面,在首日(5月19日)排片率14.4%的位置上,反而卻被上映已兩周、當日排片僅有5.7%的《銀河護衛隊2》逆襲。截至5月23日,該片跌幅超過90%,累計票房1427萬,業內人士預計最終落點在2000萬元以內。

▲《搶紅》豆瓣電影評分為3.3分

大概沒有哪個導演是為了拍爛片而拍爛片的,相信導演們都傾盡心血。但大多數觀眾的好惡從來不因主創的主觀意誌和努力程度而轉移。

“不客氣的說,這部電影一塌糊塗。是的,我沒有絲毫誇張,如果可以用‘不出彩’、‘平庸’這種字眼來形容,我都絕不會用‘一塌糊塗’。”網友留言稱。

▲圖據知乎

劇評人洛神撰文表示,這部電影在敘事毫無邏輯,人物塑造上集體弱智,連電影配樂也十分猙獰。不過,《搶紅》最讓人無法原諒的在於它傳遞的價值與意義——奢華的古堡、派對、豪車、不斷制造槍戰和爆炸,動輒就“給你100萬歐”一切都是如此空洞、浮誇,所謂的兄弟情誼、兄妹親情,根本站不住腳,淺薄的令人發指。

在高軍看來,《搶紅》的問題出在故事和人物都做的不好,而且“千不該萬不該選在了這樣一個密集到幾乎沒有生存空間的檔期”。不過話說,5月5日上映《摔跤吧!爸爸》同檔期電影競爭也夠激烈,首周末排片量還不及《搶紅》,卻能憑借好口碑一路逆襲,到現在排片量和日票房牢牢占據在榜首,累積票房已過8億元,沖擊10億元亦有可能。由此可見,高品質的商業片才經得住票房的檢驗。

前有黃磊轉型導演的《麻煩家族》夢碎,緊接著《搶紅》也讓黎明“演而優則導”的嘗試一開篇就栽了跟頭,李晨首次執導的電影《空天獵》定檔9月30日也不禁讓人捏了把汗。

▲截至5月24日12時許《搶紅》在內地的票房為1529萬元(CBO中國票房/圖)

演員轉型導演最大的優勢也許就是人脈資源強大。比如李晨,新片可以讓女朋友範冰冰當女主角,吳秀波等眾明星加盟,都是李晨的朋友。但通常的短板在於對綜合調控能力的把握。

“其實蘇有朋的《嫌疑人X獻身》就為演員轉導演豎起了一個不錯的例子。”高軍說,“希望多出來幾個這樣的成功實踐。”

張涵予“羽毛”受傷?這種痛,劉德華也懂

心疼張涵予,竟然成為了眾多觀眾的共同話題。

“我是沖著張涵予這個名字才去看這部電影的~多好的演員啊,一亮嗓子我就知道是他。印象中,他還沒有過失敗的角色,很遺憾,這部片子破了這個紀錄。”

“很多好演員被爛劇本毀了,看到張涵予演這樣的戲真覺得可惜,一身好演技毀在庸者手里。”

“勉強兩星,多一星給張涵予吧。”

▲張涵予在《搶紅》飾演張水

更有不客氣的評價是感覺“被張涵予騙進來的”,就證明了差評作品,其實也在損傷藝人的羽毛,消耗觀眾對其作品的信任度。張涵予自己對《搶紅》的態度也在淡化,其個人微博上對《搶紅》的宣傳近乎無,與《湄公河行動》天壤之別。

回想起去年《湄公河行動》口碑炸裂之際,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曾專訪張涵予。在問起他,“人情社會遇到爛片又如何拒絕?”時,張涵予答道:“能婉拒就婉拒,不能婉拒還是盡量忘記,你都知道是爛片了嘛。”

▲《湄公河行動》在內地收獲11.84億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現在看來,這些答案讓人有些唏噓……

影帝、影後因為人情與友誼,遇到品質失控的電影,張涵予不是孤例,劉德華也曾公開回應出演《富春山居圖》是因為與導演的友情,為了支持導演新作。並非常真誠地說:“我高估了自己的眼光,以為什麽片子到我手上都能變好。我知道你們一直都想問我這個問題,但他們不許問。希望下次做好一點,對不起,對不起。”

黎明公司參與出品,背後另有投資人買單?

不難看出,《搶紅》的野心不小,希望把動作、喜劇、奪寶、兄弟情、高智商等商業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動輒槍戰、爆炸、豪車、莊園,拍攝成本自然也不低。這樣的票房恐怕回本吃力。

而從《搶紅》的公司組局來看,時光網專業版顯示,制作公司為快樂新升、百仕活、寰亞、眾合千澄,發行公司為寰亞、自在傳媒、眾合千澄。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查詢工商信息了解到,快樂新升是為《搶紅》擔當監制的黃建新的公司,百仕活則屬黎明旗下。比較眼生的眾合千澄,該公司去年7月新成立,僅一位自然人股東,參與出品的電影不多,其中《T臺魔王》票房僅8.56萬元,典型的“院線一日遊作品”。


▲眾合千澄出品的影片

二十多年前至今,黎明反複說起當導演是自己的夢想,會投資自己當導演的電影。2001年在上海拍攝的電影《大城小事》,是黎明公司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搶紅》的主投方會是黎明嗎?還是在拍攝時由其他投資方接盤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向片方求證投資額等相關問題,未得到明確回應。

黎明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

“片中出現的許多名酒都是幕後的投資方借的。”

“我的好處,是幫投資方省下一些超值的錢。”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初衷不錯,想要表達的意思還真不少,但作為新人導演黎明,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駛好影片的節奏,他的編劇水平實在有待提高。在《搶紅》的新片發布會上,黎明不想抱著討吉利的道具“大麥”拍照,也不急於證明自己的執導能力。“我還需要時間磨練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3

聽說國慶檔“爛片紮堆”,我看了《縫紉機樂隊》差點……(福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30/1151793.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路演、點映、上綜藝節目、甚至敬酒抽獎發紅包,為了即將到來的國慶檔,片方使出十八般武藝宣傳影片。片方之所以如此重視國慶檔,一方面是國慶檔的大盤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國慶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對觀眾來講,不管片方怎麽折騰,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看起來也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英倫對決》中成龍不演功夫喜劇,家庭組團觀影就沒了其樂融融的樂趣,不想去;《極致追擊》請到了奧蘭多•布魯姆,但除了“精靈王子”這個金發帥哥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想去;李晨自導自演《空天獵》已經夠讓人捏把汗了,範冰冰的“愛情加盟”會不會添亂?開心麻花和大鵬的前作都還不錯,但導演畢竟還是新人,萬一《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玩砸了不好笑怎麽辦?至於《追龍》,看到王晶兩個字就想“棄療”了。

▲國慶檔最具競爭力的6部影片

今年國慶檔是否真的“爛片紮堆”?從以往來看,近5年的國慶檔每次至少能有1部豆瓣評分上7的電影;而年頭好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的國慶檔,都有3部電影超過7分。稍作回顧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今年的國慶檔又恢複了一點點信心。

做好了“寧可錯看一萬部爛片,也不放過一部好片”的思想準備,每經影視記者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萬萬沒想到的是,幾次觀影居然有不少驚喜,其中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最中意《縫紉機樂隊》。

國慶檔票房大戰,勝出者不過二三人

五年來,國慶檔七天票房從不到4億元漲到了近16億元,除2016年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漲幅最快的2014年、2015年更是達到了78.03%、66.64%。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觀眾更熱衷於擠在國慶檔看電影。2012年國慶檔日均票房也就比年度日均票房高一半不到,而到了2016年,國慶檔日均票房已經是年度日均票房的兩倍左右。

國慶檔的票房蛋糕越做越大,搶蛋糕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12~2015年的國慶檔中,票房前三名的電影所占票房比例依次為57.0%、74.5%、83.2%、84.7%、80.2%,排名第五的影片票房僅占2%~4%。想必2017年的國慶檔,殺出重圍的電影也就兩三部。

今年國慶檔之中,影片類型還是豐富的。動作片有《英倫對決》《極致追擊》和《追龍》,喜劇片有《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旋律電影有《空天獵》。那麽國慶檔人們最愛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2012、2013年是《太極1:從零開始》《狄仁傑神都龍王》兩部武俠片拿下國慶檔頭籌;2014、2015年是《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兩部喜劇片;2016年是熱血主旋律《湄公河行動》。可見觀眾對於國慶檔影片的類型並沒有固定偏好,影片夠不夠熱鬧,質量夠不夠硬,仍然是觀眾選擇影片的關鍵標準。

說到熱鬧和質量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後,最喜歡的還是《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我是來看趙本山和周星馳的

為什麽說《縫紉機樂隊》最熱鬧、質量最硬?論熱鬧,本山大爺的春晚小品最熱鬧,臺詞經典又好笑,一個小品能讓全國觀眾念叨半年;論質量硬,以周星馳、王晶為代表港式喜劇最硬,從錄像帶、DVD、到視頻網站,看了十幾遍還能不厭其煩。

而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兩者的影子你都能看到。

▲截至9月30日9時許,《縫紉機樂隊》收獲4747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大鵬電影的笑點就像本山大爺的小品:他出生在東北,師從趙本山,喜劇充滿了“大碴子”味兒,用諧音、順口溜來逗樂,講的都是老實人耍小機靈的可愛。

大鵬的電影都是港式喜劇的路數:主角總得回歸到一個小人物的狀態,然後得遭受各種折騰,過得稍微好一點了,又要接受一個“愛兄弟/情人/理想還是愛黃金”的道德拷問。

港式喜劇故事骨架子都差不多,但總能找到有意思的題材做切入。換湯不換藥——雞湯、魚湯、骨頭湯,藥效都是補鈣,但口味豐富就有新鮮勁,觀眾願意看。

慶幸的是,大家最後都沒選黃金。港式喜劇是最典型的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要琢磨大眾心里。兄弟、情人、理想,關乎一個人活得開不開心;黃金,關乎一個人活得安不安穩。“要開心還是要安穩”是大眾生活的兩難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選擇了前者,安穩卻不開心。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所以電影要選擇前者,讓觀眾過把癮。

兩部電影拍下來,怎麽讓觀眾笑,怎麽讓觀眾感動,這些技巧大鵬都諳熟於心。但比《煎餅俠》更進一步,《縫紉機樂隊》並不再是那種打著“理想”的旗號肆意妄為的電影,它里面更多了一份誠實和真誠。

面對“要音樂還是要工作”“要開心還是要安穩”的兩難選擇,《縫紉機樂隊》的回答熱血又不失真實:要工作,也要唱歌,因為不唱心里那口氣就沒了。

大鵬是個極其聰明的電影人。要兄弟就給你兄弟,在《煎餅俠》里湊劇組,在《縫紉機樂隊》里組樂隊;要愛情就給你愛情,《煎餅俠》里有柳巖,《縫紉機樂隊》里有古力娜紮;要理想就給你理想,《煎餅俠》實現電影夢,《縫紉機樂隊》實現搖滾夢。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有時覺得,一個導演的理想,起碼也得是拍一部“佛跳墻”吧;而大鵬年紀輕輕就陷入套路,電影如同一鍋東北亂燉,實在可惜。但轉念一想,高檔如佛跳墻的粵菜,也不過就是海鮮版的東北亂燉嘛。

《縫紉機樂隊》就是一鍋東北亂燉,亂燉沒啥不好的,只要原料豐富、廚師用心,觀眾願意吃。更何況,我們最愛的本山大爺越來越少出現在電視里,最愛的港式喜劇越來越少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們已經餓了許久,大鵬這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來的剛剛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4

聽說國慶檔“爛片紮堆”,我看了《縫紉機樂隊》差點……(福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30/1151793.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路演、點映、上綜藝節目、甚至敬酒抽獎發紅包,為了即將到來的國慶檔,片方使出十八般武藝宣傳影片。片方之所以如此重視國慶檔,一方面是國慶檔的大盤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國慶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對觀眾來講,不管片方怎麽折騰,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看起來也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英倫對決》中成龍不演功夫喜劇,家庭組團觀影就沒了其樂融融的樂趣,不想去;《極致追擊》請到了奧蘭多•布魯姆,但除了“精靈王子”這個金發帥哥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想去;李晨自導自演《空天獵》已經夠讓人捏把汗了,範冰冰的“愛情加盟”會不會添亂?開心麻花和大鵬的前作都還不錯,但導演畢竟還是新人,萬一《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玩砸了不好笑怎麽辦?至於《追龍》,看到王晶兩個字就想“棄療”了。

▲國慶檔最具競爭力的6部影片

今年國慶檔是否真的“爛片紮堆”?從以往來看,近5年的國慶檔每次至少能有1部豆瓣評分上7的電影;而年頭好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的國慶檔,都有3部電影超過7分。稍作回顧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今年的國慶檔又恢複了一點點信心。

做好了“寧可錯看一萬部爛片,也不放過一部好片”的思想準備,每經影視記者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萬萬沒想到的是,幾次觀影居然有不少驚喜,其中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最中意《縫紉機樂隊》。

國慶檔票房大戰,勝出者不過二三人

五年來,國慶檔七天票房從不到4億元漲到了近16億元,除2016年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漲幅最快的2014年、2015年更是達到了78.03%、66.64%。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觀眾更熱衷於擠在國慶檔看電影。2012年國慶檔日均票房也就比年度日均票房高一半不到,而到了2016年,國慶檔日均票房已經是年度日均票房的兩倍左右。

國慶檔的票房蛋糕越做越大,搶蛋糕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12~2015年的國慶檔中,票房前三名的電影所占票房比例依次為57.0%、74.5%、83.2%、84.7%、80.2%,排名第五的影片票房僅占2%~4%。想必2017年的國慶檔,殺出重圍的電影也就兩三部。

今年國慶檔之中,影片類型還是豐富的。動作片有《英倫對決》《極致追擊》和《追龍》,喜劇片有《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旋律電影有《空天獵》。那麽國慶檔人們最愛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2012、2013年是《太極1:從零開始》《狄仁傑神都龍王》兩部武俠片拿下國慶檔頭籌;2014、2015年是《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兩部喜劇片;2016年是熱血主旋律《湄公河行動》。可見觀眾對於國慶檔影片的類型並沒有固定偏好,影片夠不夠熱鬧,質量夠不夠硬,仍然是觀眾選擇影片的關鍵標準。

說到熱鬧和質量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後,最喜歡的還是《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我是來看趙本山和周星馳的

為什麽說《縫紉機樂隊》最熱鬧、質量最硬?論熱鬧,本山大爺的春晚小品最熱鬧,臺詞經典又好笑,一個小品能讓全國觀眾念叨半年;論質量硬,以周星馳、王晶為代表港式喜劇最硬,從錄像帶、DVD、到視頻網站,看了十幾遍還能不厭其煩。

而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兩者的影子你都能看到。

▲截至9月30日9時許,《縫紉機樂隊》收獲4747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大鵬電影的笑點就像本山大爺的小品:他出生在東北,師從趙本山,喜劇充滿了“大碴子”味兒,用諧音、順口溜來逗樂,講的都是老實人耍小機靈的可愛。

大鵬的電影都是港式喜劇的路數:主角總得回歸到一個小人物的狀態,然後得遭受各種折騰,過得稍微好一點了,又要接受一個“愛兄弟/情人/理想還是愛黃金”的道德拷問。

港式喜劇故事骨架子都差不多,但總能找到有意思的題材做切入。換湯不換藥——雞湯、魚湯、骨頭湯,藥效都是補鈣,但口味豐富就有新鮮勁,觀眾願意看。

慶幸的是,大家最後都沒選黃金。港式喜劇是最典型的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要琢磨大眾心里。兄弟、情人、理想,關乎一個人活得開不開心;黃金,關乎一個人活得安不安穩。“要開心還是要安穩”是大眾生活的兩難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選擇了前者,安穩卻不開心。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所以電影要選擇前者,讓觀眾過把癮。

兩部電影拍下來,怎麽讓觀眾笑,怎麽讓觀眾感動,這些技巧大鵬都諳熟於心。但比《煎餅俠》更進一步,《縫紉機樂隊》並不再是那種打著“理想”的旗號肆意妄為的電影,它里面更多了一份誠實和真誠。

面對“要音樂還是要工作”“要開心還是要安穩”的兩難選擇,《縫紉機樂隊》的回答熱血又不失真實:要工作,也要唱歌,因為不唱心里那口氣就沒了。

大鵬是個極其聰明的電影人。要兄弟就給你兄弟,在《煎餅俠》里湊劇組,在《縫紉機樂隊》里組樂隊;要愛情就給你愛情,《煎餅俠》里有柳巖,《縫紉機樂隊》里有古力娜紮;要理想就給你理想,《煎餅俠》實現電影夢,《縫紉機樂隊》實現搖滾夢。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有時覺得,一個導演的理想,起碼也得是拍一部“佛跳墻”吧;而大鵬年紀輕輕就陷入套路,電影如同一鍋東北亂燉,實在可惜。但轉念一想,高檔如佛跳墻的粵菜,也不過就是海鮮版的東北亂燉嘛。

《縫紉機樂隊》就是一鍋東北亂燉,亂燉沒啥不好的,只要原料豐富、廚師用心,觀眾願意吃。更何況,我們最愛的本山大爺越來越少出現在電視里,最愛的港式喜劇越來越少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們已經餓了許久,大鵬這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來的剛剛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5

爛片《格雷》續集開鏡

1 : GS(14)@2016-03-05 01:12:27

由占美杜倫(Jamie Dornan)夥拍女星狄高達莊遜(Dakota Johnson)的《格雷的五十道色戒》(Fifty Shades of Grey),雖然剛於金草莓大獎(Razzie Awards)吞5獎成為年度爛片王,卻無阻續集《Fifty Shades Darker》開鏡。兩位主角前日於溫哥華首次被拍到為電影開工,二人冒雨站在街頭,上演一幕甜蜜咀嘴場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3/19513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