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港、美組團收購TVB股權 股王、殼王與私募連手打了場好球

2011-2-14  TWM




香港無線電視TVB易主,這樁交易,驚動兩岸三地媒體圈與科技界,大家都想知道,參與交易的各路人馬究竟能獲得什麼好處?兩岸的電視產業生態,又將出現什麼變化?

撰文‧林孟儀

八十六億港元,讓香港無線電視TVB在短短二個月內「變天」!

今 年三月三十一日一過,「台灣股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和「香港殼王」德祥企業主席陳國強,與近年積極在亞洲投資媒體、管理二二○億美元資金的美國私募基金 PEP(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執行長Jonathan Nelson,將進入TVB董事會,成為新增的三席董事;而他們所共組的投資財團,更將取代創辦TVB的邵氏兄弟公司,成為持有二六%股份的最大股東。

「三球入袋」 穩賺不賠的金雞母這樁交易驚動兩岸三地媒體圈與科技界,有人判斷,陳國強只是「代客泊車」,背後「影舞者」其實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甚至質疑,交易背後恐有中資那隻看不見的手。

曾 入股國民黨黨產華夏公司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長合夥人董宋元,被傳代表李嘉誠參與此交易案,他大呼,「我完全沒有!代表李嘉誠?那怎麼可能?這個交 易跟我無關!」站在投資銀行角度,董宋元指出,「金融圈任何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香港管這個cross media ownership(跨媒體的持股)很嚴,你有個報紙或廣播電視、電信事業,就不能做這個交易,這種揣測肯定百分之三百是錯的!」他強調,這個案子台面上 這些都是超級有錢人跟超級大的私募基金,「又不是特別大金額,如果覺得背後有影舞者,反而還太小看Providence和王雪紅了吧?」至於外傳上海廣播 電視台台長、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黎瑞剛也參與其中的說法,董宋元更是嗤之以鼻,「那個傳聞肯定也是假 的,SMG和這一點關係也沒有,再說中資對香港人來說也不是外資。」儘管如此,據消息管道指出,整起交易案的背後,李嘉誠、黎瑞剛的角色不會少。無論如 何,在TVB確定易主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各路人馬究竟能獲得什麼好處?兩岸的電視產業生態,又將出現什麼變化?

香港TVB有多值錢?從香港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長子李家傑、華置主席劉鑾雄都曾出價上百億港元,中國碧桂園主席楊國強甚至喊出一二五億港元欲入主,便可窺知一二。

中、港富豪虎視眈眈,就是垂涎TVB這塊肥肉,買下TVB不只成為香港媒體大亨,更等於入主台灣TVBS,同時還拿下大陸廣東省九個城市「無線電視落地權」,媒體實力頓時橫跨兩岸三地,可說是一筆只消「推一桿,三球便入袋」的好生意。

高 齡一○三歲的媒體大亨邵逸夫,四十四年來,一手打造香港最大的無線電視台,TVB去年獲利高達十一.六億港元,重回金融海嘯前的獲利高峰。加上TVB所投 資的台灣TVBS,自一九九三年成立以來,除了初期虧損,歷年營運穩定,去年獲利據了解約新台幣十二億元,難怪陳國強用「這是一門穩賺的投資」來形容這筆 交易!

「在華人圈,香港TVB等於是港劇的代名詞。」民視節目部副總許念台指出,TVB可說是港劇之王,在華人社群擁有戲劇和娛樂節目的極大影響力,在台灣則以新聞節目見長。

四 贏交易 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以境外衛星電視台,TVB能在中國取得落地權實屬不易,相較於取得落地權的香港另一家無線電視台亞洲電視,營運不佳;另外,鳳凰衛視僅 取得在中國三星級以上的旅館等特定場所播出的落地權,供境外人士收看。TVB既有落地權,營運也最穩當,加上廣東省的人口數和經濟實力,「就商業利益而 言,TVB是隻金雞母!」許念台觀察。

自二○○六年,人稱「六叔」的邵逸夫因病萌生退意以來,不斷在兩岸三地釋出售股消息,也引來各方競價,但始終破局。王雪紅和陳國強團隊,出價非最高,為何能殺出重圍?

四、五個月前,邵逸夫的太座、TVB副主席方逸華,透過前總統李登輝找上王永慶長子、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欲出售股權。

剛 分得新台幣一七○億元遺產,去年以來即大動作積極收購媒體,引起港方注意的王文洋,評估一個月後,由於仍傾向布局台灣本土媒體而婉拒方逸華。不過,方逸華 隨之透過陳國強,找上王文洋的妹妹王雪紅。陳國強回憶,十多年前就因為承包台塑的工程,而認識王永慶和王雪紅父女,因此並非毫無淵源。

王雪紅正欲為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硬體,進行軟體與內容布局,雙方一拍即合;再加上陳國強找來專門鎖定國際傳媒入資的PEP私募基金,三方結盟,在二個月內TVB易主拍板定案。

「王雪紅把中國看得比較大,王文洋則把台灣看得比較實在!」王文洋友人汪笨湖指出。

據了解,八十六億港元中,一半向銀行融資;另一半真金白銀捧出來的錢,王雪紅出資約五成,陳國強出資約十億港元,剩下的則由PEP認購。

多次投資香港媒體都失利的陳國強坦言,這次他個人出資最少,但卻掌握五成投票權,就是為符合香港廣電法規,電子媒體最大股東必須是香港人的規定。「只有我是香港人!」陳國強自認,錢出最少,發言權最多,出借人頭,何樂不為?

對王雪紅而言,花個新台幣上百億元,就能從媒體內容數位化著手,讓宏達電借力TVB,軟硬合體;站在TVB的既有基礎上,媒體影響力也一舉順勢深入兩岸三地,為事業再添新板塊,實在划算。

PEP已投資美國華納音樂集團、大陸娛樂網站百度奇藝網等,向來只管盈利,並不想主導經營權;TVB體質佳,影響力夠,機會上門,不投資實在對不起自己。

而 「六叔」、「六嬸」一手養大TVB,縱使後繼無人,也總希望留個名聲、有個地位;過去幾次出讓股權破局,就是因為買方都想異動管理層及董事會席次,而讓方 逸華臨陣惜售。陳國強看準這點,特意強調原有董事會不變,僅增加新股東團隊三席董事,精神領袖邵逸夫、負責主導營運的方逸華也留任主席和副主席的原職,裡 子賣了,面子仍在。其實,他們夫婦手邊還透過邵氏基金會,持有約六%的TVB股權。

整樁交易還包括價值二十五億港元的邵氏片場這塊清水灣土地資產。這塊土地是綜合開發區,風景絕佳,目前已有部分住宅,陳國強不排除開發住宅,或是出售,怎麼算,估計都有百億港元落袋,可立刻償還銀行債款。

而台、美、港三方都沒有政治背景,也免去了亞視二○○九年由中資接手,在香港鬧得滿城風雨,深怕港媒變成CCTV(中央電視台)的疑慮。

各取所需,互蒙其利,正是這場四贏交易水到渠成的關鍵因素。

兩岸三地 王雪紅將擁有軟實力最大股東換人做,為TVB的未來策略方向埋下伏筆。又是否影響台灣TVBS?

外 界認為,王雪紅入主,台灣TVBS可望借助TVB的中國落地權,加深彼此合作。但TVBS總經理楊鳴卻直言,「TVB取得中國落地權已經十年,但對於 TVBS的幫助有限,因為這是屬於兩岸之間的政治問題,能否有具體改變,並沒有想像中簡單。」但他話鋒一轉,又語帶保留地說,「如果可以(有幫助),更 好。不過肯定在新媒體方面,會帶來比較好的機會。」另一位台灣電視界高層便提到,○九年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與中資連手入主香港亞視,個人成為第三大股東, 也是希望利用該平台,將中天與中視內容輸出對岸,卻不如預期。

出錢買了股權,但沒有經營、人事權,現在蔡衍明還在和中資打官司。「亞視不賺錢,沒有股利可圖,要的就是經營權,不然豈不是白花錢?」這位高層指出。

TVB易主,對台灣TVBS和電視圈生態的影響,楊鳴認為短期內看不出來什麼改變。但以長期來看,兩岸三地內容能數位、匯流到什麼程度,就看王雪紅如何槓桿媒體無形的軟實力了!

3分鐘看懂TVB

TVB

(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無線電視

成立時間:1967年

上市時間:1988年

創辦人及主席:邵逸夫

總部:香港九龍將軍澳的電視廣播城營收獲利:去年上半年營業額21億港元(新台幣78.8億元),EPS1.33港元(新台幣4.96元)

兩岸三地業務:

在香港:共擁有8個頻道,以娛樂戲劇節目聞名,是全球製作最多華語節目的媒體集團。

在台灣:以東方彩視、百慕達投資公司持有聯意製作公司100%股份,擁有3個頻道,占TVB營業額16%。

在大陸:2004年取得廣東省落地權,有9個城市可以收看翡翠台與明珠台二個頻道。

王文洋著眼本土 大買民視股票王雪紅跨足媒體放眼對岸,她的哥哥、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則著眼台灣本土媒體,各彈各的調。

去年2月,王文洋收購國衛電視全部股權,順利跨足電視媒體。目前,王文洋以創辦人自居,由汪笨湖掛名董事長,正在尋找總經理人選。他打算將國會衛視改名為「台灣蕃薯電視台」,並選定台南市區興建攝影棚,將再花費1億元,將總部整個南遷,最快今年六月就可以重新開台。

今年,王文洋更證實已經花了3億元收購民視4%股權,他還表示目標是20%股權,不只要進入董事會,還希望一舉坐上董事長大位。

收購明著來,不斷釋放消息,已引起民視大股東防衛心,形成不少收購股權阻礙;加上民視成立15年來,多次上演股權爭奪戰,都讓王文洋意識到,民視股權不好買,不得不請前總統李登輝出面支持,試圖說服若干民視股東。

傳 出有意角逐2012年總統大選的王文洋,媒體布局動作大,不論是為了平衡台灣南北發展,為弱勢族群發聲,還是為個人從政鋪路,王文洋不僅忙著部署電視台, 甚至同時還在洽談收購南部一家報紙、一家電台,有線台也計畫再買個一、二台。至於提到構建自己理想中的媒體王國,未來打算撒下多少銀彈?「30億元,隨時 可以加碼!」王文洋高喊,毫不遲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3

嬴了場杖 輸了身家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6.html
King Faisal of Saudi Arabia … hated Israel and Zionism as much as any Arab leader. He was sure there was a Zionist-communist plot to take over the Middle East; he told both Gamal Abdel Nasser and Richard Nixon that the Israelis were the real paymasters for radical Palestinian terrorists. – Daniel Yergin

2014年6月10日筆者拙文『戰爭大龍鳳』中描述美蘇如何在一早得知埃及的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Muhammad Anwar El Sadat)和敘利亞的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聯手準備發動贖罪日戰爭下,尼克森和布里茲涅夫作為國際政治的莊家操縱整個戰果。不過在這場戰爭大龍鳳中,真正的大贏家是新任埃及總統薩達特和其幕後金主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紹德(King Faisal of Saudi Arabia)。當中因由還是由那時剛去世的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說起。
自二戰以後美蘇冷戰開始,兩雄均希望獨霸中東石油資源而扶植區內的代理人。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見拙文『一場慘敗的勝仗』),納賽爾希望利用蘇伊士運河作為運輸原油的要道脅迫阿拉伯世界承認其盟主地位以對抗西方邪惡的基督徒。在源源不絕的羅剎人軍援下納賽爾動用佔GDP近兩成的經費拓展軍備和打杖。到了薩達特接手時埃及幾近破產而同時急於在國內外激進阿拉伯勢力中建立威信以自保。苦於羅剎人政、經、軍的控制下,納賽爾亦希望和美國修好以換取以埃日後長久的和平。
同一時間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薩爾害怕以色利這個「忠實」的美國盟友左右逢源,靠攏羅剎人以染指中東石油資源。同樣作為親美的盟友,以色列資助其死敵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的分支不斷騷擾甚至企圖推翻沙地國王費薩爾政權。有當年伊朗極端民族主義穆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外號Old Mossy,見拙文『佔領德黑蘭』)前車之鑑,沙地國王費薩爾明白親美是阿拉伯世界的死罪,但這個世界亦只有美國才有能力買得起中東的石油。最要命的是自Nixon Shock以後(見拙文『Nixon Shock』)美元和黃金脫勾,之後眾石油出產國只好以賤價出售石油換取不斷貶值的美鈔。為了在美蘇夾縫中自保兼爭取最大的政經利益,沙地國王費薩爾決定出錢資助埃及的薩達特和敘利亞的·阿薩德聯手打一場軍事上不可能勝出的贖罪日戰爭。
為什麼沙地國王費薩爾夠膽冒和美國反面向以色列出手呢?原因正如拙文『原油供應的Supply of Last Resort』中指出,「…作為米帝第五十一個州,沙地亞拉伯在歷次石油危機中均是西方工業社會中原油供應的Supply of Last Resort。自1970年代開始米帝的原油開始枯竭之際…」,以米帝為首的西方工業社會中已經完全依頼以沙地阿拉伯的供應作調劑油價之用。出兵以色列不管勝負,沙地國王費薩爾和埃及總統薩達特不但可以竭止以色列染指中東石油的野心,亦可以在阿拉伯世界嬴得對抗邪惡的基督徒和猶太人的美名而壓下國內外激進阿拉伯勢力。只有這樣沙地國王費薩爾和埃及總統薩達特才有足夠威望以保江山兼和美國資本主義暗通曲款。在贖罪日戰爭進行之際,以沙地為首的中東國家以石油禁運作為武器成功要脅歐美諸國。自此在整個1970年代油價不斷上揚,美國忌憚石油禁運亦只好要以色列收斂其呑併中東的野心。財源滾滾來的中東石油出產國亦逐步擺脫美蘇勢力而更獨立自主。可憐的美帝雖然力保以色列不敗雄獅的美名,但由於整個1970年代在油價飛升之下令美國國庫在同時應付越戰冷戰下飽受財困。埃及和沙地在贖罪日戰爭輸了場戰爭,卻贏了之後龐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上的長治久安,這便是這場戰爭大龍鳳中局外有局的玄妙之處。多年以後,埃及總統薩達特和猶太復國運動的地下組織領導人以色列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雙雙取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巴解領袖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和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聯泱得諾貝爾和平獎。也許他們領奬見面時不是慶賀一笑泯恩仇,而只是一夥合作多年的老拍檔聚舊矣!政治的真相和利益交割,永遠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知道。世事的嘢,正如帥哥博客寸咀哥鴻文『和好不如初』所言「戰爭往往有出人意表的場面」矣!
執筆之時,Bloomberg報布蘭特原油價每桶83.47美元。由近年布蘭特原油價格對數圖(Log Scale)可見,近日原油價格急跌已穿歷年的中軸回歸線,走勢似乎非常利淡。也許這次穿中軸回歸線只是假突破,否則再瀉有機會向每桶40.00美元挺進試2008年12月26日低位每桶33.73美元!究竟這次油價急跌是因為中、歐經濟放緩令石油需求下跌,還是沙地和美國聯手推低油價以打擊羅剎人呢?還是讓時間給大家一個答案!

(請參看拙文「石油系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