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祭出補貼措施 日本採用節能方案 中日鬧電荒 點亮LED類股後勢

2011-5-23 TWM




儘管近期LED股價回檔修正,不過從中國考慮將LED納入「綠色照明工程」,將給予補貼;加上日本為因應可能產生「電荒」的夏天,紛紛採用LED燈泡,LED產業將再度燃起活力。

撰文‧吳美慧

日本7-ELEVEn公司在五月十四日公布,為因應今年夏天供電不足,先行採取自主節電行動,將耗資一百億日圓,把東京電力公司轄區內的店面照明設施更換 為LED(發光二極體)燈,此舉將使第三季用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二五%;日本調查公司GfK Japan公布四月第二周,關東和甲信越等計畫性停電區域的家電賣場內的LED燈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八倍,全國平均銷售量也增加約二.二倍。其 中,LED燈占所有銷售燈具的二七.一%,銷售金額則占了六七%,雙雙刷新紀錄。

場景從日本拉到中國。五月中旬,在中國上海舉行的「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中,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透露,發改委正在編製半導體照明產業 的「十二五規畫」,LED產業將是節能環保產業規畫的重要部分,在此期間,LED產業產值有機會出現「翻兩番」的目標。謝極強調,發改委考慮將LED納入 「綠色照明工程」,並在今年內將部分LED產品率先納入,換言之,半導體照明產品有機會享受到財政補貼。

中國補貼 國際大廠紛進駐早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已透過補貼,加快高效能照明產品推廣使用,從○九年迄今,中國在市場需求以及政府補貼的雙重刺激下,LED產業進 入快速成長期,並在揚州、蕪湖等多個內地城市,建立LED產業基地,鼓勵LED上游的晶片廠進駐,並且給予生產設備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 統)每台補貼達八百萬到一千萬元人民幣,占設備價格的四成左右。優惠措施吸引包括三安光電、士蘭微、乾照光電等LED晶片廠,加大生產線投資。而在當地政 府補助LED設備,吸引全球大廠紛紛在中國設廠,未來中國在LED產業上的位置,不容忽視。

為了搭上中國政府鼓勵LED產業發展,以及將入圍「綠色照明工程」,業者台面下均積極展開動作。譬如,中國的LED照明大廠陽光照明,在五月七日公告募資 九億元人民幣,將用於高LED等節能照明項目時,也揭露了與台灣的晶電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包括達成「戰略採購合作協議」與「知識產權保證協議書」。

根據協議,陽光照明及其指定公司,向晶電或其指定公司採購LED晶片,在同等條件或類似條件下,應以晶電為首要供應商;晶電也承諾優先安排陽光照明的訂 單;在香港掛牌的雷士照明日前也與美國LED龍頭大廠科銳(Gre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包括照明應用開發、技術交流合作,以及推動市場發展等三 大方向。

從陽光照明或是雷士照明的動作,可以嗅到中國有意加快LED產業建置,且不排除會利用部分補貼的方式進行。在中國預期未來對LED照明需求會大幅度增加下,廠商立即加速對上游晶片的布局與掌握,才能在LED產業鵲起同時,抓緊商機。

儘管近期國內的LED相關公司因為產品價格下滑,股價跟著修正。但不可忽略,價格仍高高在上的LED燈必須走向平民化,需求量才會快速增加。日本的LED燈銷售量上揚,價格下跌功不可沒。

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前,日本松下預估,在節能環保意識提高下,會帶動LED燈的需求,當時就規畫今年LED燈的銷售量將比去年倍增,達九百萬個,如今電力不足幫了大忙,松下今年的銷售量可望提前達陣。

誰握有最上游原料 就是贏家從日本到中國,這些屬於缺電的國家,為了節省電力,以及即將來臨的「電荒」,開始儲備能量大量採用LED等作為節能的方案。倒是要觀察的,日本的 「電荒」還未解決,部分關鍵原料供應存有變數,攸關LED封裝產業與相關公司營運表現。但不可忽視,中國對LED照明祭出補貼措施,對推升LED產業具有 臨門一腳的作用。

其實,不少國內LED上游產業已經被中國企業「相中」,如新世紀與中國普天合作,到目前的陽光照明與晶電簽訂供料合作,全部都鎖定在上游的晶粒區塊。換言 之,在LED產業領域,誰擁有最上游的料源,誰就是贏家。令人好奇,未來跟中國LED廠擦出火花的,將是哪一家公司?

值得玩味的,五月十六日華興電子公告一則篇幅斗大的聲明啟事,說明和中國普天間的互動方式,是否透露兩家公司未來在業績上有更進一步發展?值得關注。

目前,國內生產上游磊晶和晶粒的公司,除了晶電、新世紀,還有光磊、泰谷、燦圓、鼎元與華上。從今年第一季獲利以及前四月營收表現,可以看出儘管都生產晶 粒,卻有很大的差異。在LED晶粒領域,龍頭廠晶電藉由跟多家公司進行策略合作下,成為國內最大的晶粒廠,也擁有價格的喊話權,讓新進者不容易再切進這個 市場。至於從藍光起家的新世紀,成功打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後,並與中國普天有策略合作下,成績亮眼,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盈餘(EPS)奪冠,達○.六四 元,前四月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三一%。同樣營收出現倍數成長的還有泰谷,可惜第一季獲利出現虧損,加上陷入經營權之爭,短期觀望為宜。

太陽能產業,過去因為歐洲國家補助建置,造就了一波太陽能產業熱潮;這一次,是否會由中國需求帶頭,讓LED產業發光發熱?值得觀察。

國內LED晶粒生產廠營運概況公司名稱 代號 今年Q1獲利(億元) EPS(元) 前四月營收(億元) 比去年同期成長率

(%)

晶電 2448 2.48 0.41 61.40 9.06 新世紀 3383 1.27 0.64 14.77 131.79 光磊 2340 0.79 0.14 25.71 12.47 泰谷 3339 -0.87 -0.32 7.11 138.86 燦圓 3061 0.94 0.20 15.54 37.40 鼎元 2426 0.34 0.10 14.23 0.44 *華上 6289 -0.16 -0.05 5.12 -6.78 *表合併營收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2

林行止談「中日應對話」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10992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13-10-31

股升圓貶格局未變 中日對話消弭危機

一、打開西方和本地傳媒(報刊和網絡),看淡日本經濟前景的新聞和評論,觸目皆是。論者見日本國債繼續攀升、人口老化嚴重以至經濟經過近二十年的頹疲日人對恢復增長喪失信心等令人沮喪的現象,因此對「安倍經濟學」及其「三本之矢」能否收宏效,滿懷疑慮。事實上,日本面對數之不盡的不明朗因素,確是經濟發展大忌,這些因素,舉其犖犖大者,有不知薪津能否隨通脹率回揚而同步上升、不知公司利得稅率能否下調至足以刺激投資意欲的水平、數月前當局高調宣布成立「經濟特區」能否收預期效果、鼓勵女性投入工作的政策未知能否為向為「男性天下」的日本社會接受,以至「沽債購股」之風能否為私人投資者認同,在在都是未知數。

這意味日本經濟能否如安倍政府所願,從通縮變為通脹、從衰退走向增長,雖然股市已有不錯的表現,展示了機構投資者的信心;然而,傳媒和大眾仍滿腹狐疑,前者不敢作肯定之論,後者對物價上升的預期心理雖有明顯提升(據日本央行的民調,去年九月認為通脹率回升的人只有百分之五十六,今年九月已增至百分之八十三),但大多數人滿足於似有若無的利率、孳息回報,顯示日本社會仍為通縮及衰退陰影所籠罩,在確認通脹率將回升的同時,對改變投資策略仍躊躇不決。

不過,在對前景充滿疑慮的氣氛下,迄本周一為止,日經指數比一年前升近百分之四十二,升幅為發達國家股市之冠;這種主要在今年八月前創下的升幅,於獲利回吐調整後會否再上層樓,從十月上旬彭博對環球六千多名證券分析者調查所得,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中的大多數所以得出這種結論,當然是其代表的公司持有相當數量的日本股票,而其仍然看好日股前景,則是東京證券所的資料顯示日經指數成分股今年的每股盈利將達八十點四三日圓,比二○一二年的五十點二九日圓,增長六成左右;盈利增長幅度甚於股價,意味市盈率(P/E)相應下降。事實正是如此,年初東京股市指數成分股平均P/E十七點一倍,九月底降至十四點三倍,機構投資者(包括政府養老金基金)增持日股,有其道理。

讀者大概看慣了日債與GDP之比這類令看好日本股市投資者喪氣的數據,現在可看看另一組數字如總市值與GDP比率(cap-to-GDP),在「先進大國」中,據彭博的統計,此比率最高為瑞士的百分之二百二十五(股市總市值比GDP大二倍強)、英國百分之一百五十三、美國百分之一百四十二、加拿大百分之一百一十四(股市市值均大於GDP)、法國百分之七十六、日本為百分之九十三……。雖然市值與GDP之比與股價升降沒直接關係,但市值低於GDP,令看好日股的人多一份股價尚有上升餘地的憧憬—這種樂觀憧憬最低限度可令股價不會大挫。

日本稅制頗為煩瑣複雜(在日本置業的人應該最清楚)且稅率不輕,因此在為企業提供投資誘因前提下減稅的空間不小。據摩根大通九月十六日的日本市場研究,日本企業的「稅後盈利與稅前盈利比率」(ratio of after-tax profits-to-pretax profits)為百分之五十二(稅前賬面盈利一百元稅後剩五十二元),比先進國家的平均比率百分之六十九及新興市場國家的百分之七十四都要低,這反映了日本企業稅負甚重,因此大有「改善」餘地。利得稅下降對經濟有正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在筆者所見看好日本經濟的資訊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在那大約二十個暮氣沉沉的年頭,日本企業很少進行資本財投資,因此,如今經濟稍稍「回氣」、消費意欲略為提高,「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s)幾乎「見頂」,面對這種情況,企業若非加價(打擊消費意欲),便是增加資本性投資(提高產能);從數據看,加價似不明顯(沒有具體數據,只憑通脹率變動推測),美林證券的資料顯示,機器(Core Machinery)訂單(資本性投資)強力彈升—從今年一月的六千七百億日圓增至九月的八千二百餘億日圓……。

無論如何,筆者認同日股升勢有餘未盡的分析,但對強勢貨幣如美元/港幣投資者而言,還須做好「股升滙貶」的心理準備。日本政府迫降日滙的工作尚未完結,去月出口數字並不理想,料日本央行將進一步促使「圓低」,這是對日本市場有興趣者不可不留意的趨向。

二、對筆者來說,日本市場的最大消極變數是與有領土紛爭的鄰國「擦槍走火」。以常理推測,日本為了經濟復興特別是辦好二○二○年東京奧運、中國為了保護經濟果實、持續發展及實現「人民住有所居」,中、日並無為了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對着幹(遑論大打出手)的誘因,發生軍事衝突,難免導彈亂飛,彼此便要付出沉重的機會成本,任何理性決策者都會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可是,中、日目前情況膠着,雙方領導人各有一本難念的經而不肯坐下談判,令局勢可能隨時急轉直下,這正是危險所在危機所伏。

眾目所見,天大的事都可在談判桌上談妥(敍利亞內戰打得天翻地覆,可能令國家解體的危機因作為政府及「叛軍」代理人的美、俄談判而紓解),但雙方拒不見面或一方拒絕與對方見面,形勢便極之不妙。日本和俄羅斯因領土(日本所稱的北方四島)主權及俄羅斯與中國進行聯合軍演,令日、俄關係趨於緊張,但兩國「基本決定」本周六(十一月二日)在東京進行「首次外長和防長級磋商」,可能促使日本自衞隊與俄軍的「防衞交流」(互訪),令俄國軍機近日數度「入侵日本領空」的緊張局面馬上降溫。

數月前,筆者說中、日發生「碰撞意外」,美國會作「和事佬」,以其「無暇東顧」;現在情況有變,中東雖亂但美國已做好隔岸觀火的部署,而其對亞洲的野心,從近十天八天來的調兵遣艦上「昭然若揭」。奧巴馬困於內政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讓中國「坐大」,與東盟諸國表面關係大進一步;為修補此缺口,以尼米茲級航母佐治.華盛頓號為首的「攻擊艦隊」,近日「訪問」南中國海(包括馬尼拉灣)沿岸多國,展示「實力」及美國重返亞洲不是一句口號。現在中、日軍事衝突,美國必會趁機介入,以西方國家普遍對中國經濟崛興的「紅眼症」,令美國軍事助日本一把有盟國的「輿論支持」……。在這種情勢下,筆者視中、日談判(即使從較低層次開始)是好消息—有利日本經濟的好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08

拼官司防尹衍樑入主 中信辜仲諒結盟中日銀行突圍


2013-12-26  TNM  
 

 

因大股東辜仲諒官司纏身而低調多時的中信金控,上週五(20日)突然爆衝。臨時股東會通過與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及台灣人壽的2大併購案,翻身為第3大金控。

一年多以來,辜仲諒因紅火案二審被重判,父親又過世,已感受到一股被「劃清界線」的人情涼薄。但根據辜濂松偵訊筆錄與檢調查扣的中信金內部開會筆記,完全顛覆二審認定,讓法界認為最高法院發回更審的機率大增;外界卻盛傳,辜一旦官司不順,黨政高層將力拱中信金最大股東─南山人壽大老闆尹衍樑成為新共主。

辜仲諒因而先發制人,趕在明年董監改選前,藉結盟固樁,防尹衍樑木馬屠城。

中信金一舉併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與台壽保,資產規模由二.四兆元暴增至三.六兆餘元,大幅成長五成;也從市場第六大金控躍升為第三大,僅次於國泰金與富邦金,未來就算台新金順利併購彰銀也望塵莫及。

陸銀參股 加倍衝

此外,吃下台壽保後,連同之前收購的大都會人壽,中信金壽險資產衝破六千億元大關。接下來,還打算與中國農業銀行合資,成立「農銀人壽」,加上台壽保投資的廈門君龍人壽,明年中信金在中國的保險業務,將直逼保險業龍頭國泰金。

這些都還只是前菜,重頭戲是引陸資銀行參股。消息人士指出,「明年第一季或六月前,中信金將和中國一家股份制銀行談妥參股協議,若順利,對方持股可達法定上限二○%,進而進入董事會、取得席次。」

「過去七年,因為紅火案,中信金幾乎停擺,只能眼睜睜看著同業合併、前進大陸,今年兩岸政策氛圍好轉,加上金管會主委換人,中信金當然要加倍衝刺。」一名金融界大老觀察。

不過,本刊調查,更迫切的原因是,中信金大家長辜濂松二○一二年底過世後,今年六月紅火案二審宣判,辜家長子辜仲諒遭重判九年多,辜仲諒對世態炎涼體會甚深。儘管辜仲諒已提出上訴、對官司信心滿滿,但有人傳話給他,「如果你上訴失敗,被判入獄,中信金誰來穩住?有黨政人士力拱尹衍樑當共主。」知情人士說。

尹衍樑是潤泰集團總裁,也是中信金今年新出爐最大股東-南山人壽的大老闆。若尹再加碼引資入主,豈不是上演木馬屠城記,「辜仲諒不願坐以待斃,積極與其他力量結盟。」一名辜家友人說。

積極固樁 秀實力

這一連串的併購案,就是固樁的前哨戰。辜仲諒要趕在明年六月改選董監事前,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向股東展現其不容被取代的經營實力。

同時,辜仲諒也藉併購擴張盟友基礎。除台壽保肯定會支持「當權派」,收購東京之星,更使中信金成為收購日本銀行的唯一台灣金控業者,搭建出國際平台。「自己實力越好,人家(陸資銀行)越要來跟你參股。」中信金高層透露,而參股的陸資,更將是辜家倚靠的堅實夥伴。

臨時股東會還悄悄修改公司章程,將董事席次從九到十三席,減為七到十一席。實務上,這是公司派預防爆發經營權大戰的防範措施。 紅火積弱 外患逼

其實,紅火案爆發後,中信金一直是同業覬覦之的。翻看中信金財報,富邦金與國泰金多年來陸續買入股權已達二%多,就在外界盯著二個蔡家的動作時,前年底持股僅二%的南山人壽,已悄悄掃貨,在今年四月底持股翻倍至四.八九%,躍為最大單一股東。

辜家發現情勢丕變,曾私下探詢尹衍樑入主的傳聞。「對方有說,要金管會同意才能買,怎可能偷跑。」金融人士指出,依法,保險業投資金控上限為五%,且不得入董事會。

可是,六月間辜仲諒二審被重判後,傳聞再起;十一月間,金融圈更言之鑿鑿,指稱「尹衍樑幕僚積極召募併購人才。」「尹衍樑可幫助中信金進大陸。」

本刊日前向尹衍樑問及此事,他答以:「我與辜仲諒是好友,本來就互相幫助。南山投資是單純投資,中信經營很好。」

對於是否進入董事會,尹衍樑說:「這些都談不上,目前中信為南山重要的銀行通路,合作愉快。」明年六月中信金將改選董監事,若辜仲諒仍保有自由身,是否會支持?尹衍樑更爽快地說:「當然!」

人情炎涼 遭看衰

不過,辜仲諒不敢掉以輕心,「尹衍樑出手快狠準,很少有人能匹敵。他最厲害的是結盟的能力。」一位中信金高層說。

尹衍樑近年最威猛的出手,就是和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聯手,擊敗辜仲諒、拿下南山人壽,再回頭大吃金控股權,幾乎改變金融界生態。

雖然上週五的臨時股東會,南山主動將委託書交給中信金,讓辜仲諒感受到一絲善意,但近來商場與政界對他的「看衰」,逼使他不得不及早出手自保。

辜家友人透露。今年四月,中信慈善基金會邀請日本國寶級寶塚歌劇團來台演出,日本有多位國會議員同行。辜仲諒以為他父親過世後,他代為主持三三會時,總統馬英九有出席,顯示獲馬支持,因此特地邀請馬英九出席寶塚演出,馬也答應了。

刑案在身 劃界線

不料,演出當天,馬英九臨時放鴿子,讓身為基金會董事長的辜仲諒很失面子。「事後才知,原來是總統府高層建議總統不要來,因為辜仲諒有案在身,形象不好。」辜家友人說。

而建議馬英九與辜劃清界線的「高層」,就是從小看著辜仲諒長大的一位長輩「uncle Jason」,「他(辜仲諒)知道後沒抱怨,僅說若換做他是總統重要幕僚,也會給同樣的建議。可想見,他內心受到多大打擊、有多沮喪。」友人說。

沒想到,十二月十二日中信慈善基金會邀請美國DEA教育基金會來台參加反毒教育研討會,辜仲諒再被揮拳。

這場研討會是由台塑王永慶二房次子王文祥引薦,美方受邀後曾向我國法務部徵詢意見。「法務部回覆美方,辜仲諒涉及刑案官司,讓美方猶豫,經王文祥再三解釋掛保證,美方才同意來。」知情人士表示。

插旗兆豐 禍上身

研討會後,DEA主席跟辜仲諒說:「You must kill a lot of people.(你鐵定殺了很多人。)」辜一臉錯愕,對方笑著解釋:「就我所知,在台灣犯殺人罪,刑期是七年以上,你被判九年多,又沒拿到錢,鐵定是殺了不少人。」

聽罷,辜仲諒哈哈大笑,但心中不禁淌出一絲辛酸。一場紅火案,重創這個台灣第一世家家族,迄今仍在收拾殘局。

九年前,中信金為了搶快、併購兆豐金,在金管會核准購買一○%兆豐金股票前,偷偷在香港成立一家SPV(特殊目的公司)紅火公司,以購買「連結兆豐金股票」的結構債方式,持有兆豐金股票。

等到二○○六年二月九日,金管會核准消息一公布,中信金便從集中市場大量買進兆豐金股票,連買四天,兆豐金股價從二十二元一路飆到二十四元;緊接著,紅火因出清兆豐金股票而獲利十億元。七年前東窗事發,中信金與辜仲諒都遭調查。 左手買股 交右手

案子上了法庭,同一事實,一審與二審法官認定卻大不同。一審認為,紅火是中信金的SPV,但被辜仲諒妹婿(現與辜仲諒妹打離婚官司)陳俊哲A走的三億元,辜仲諒事先知情,所以依銀行法的背信罪,對辜仲諒判刑九年。

二審時,則根據中信金年報未揭露有紅火公司,因而認定紅火不是中信金的SPV,所以中信金買兆豐金是刻意拉抬股價圖利紅火,結果對辜仲諒加重判九年八個月。

只是,一、二審的判決南轅北轍,讓很多財金人士感到訝異,也明顯忽略了多項對辜仲諒等人有利的證據。

本刊取得檢調查扣的一份中信內部開會筆記,明白寫著紅火案的「真實版本」,當時法務長講到,紅火與中信金是「左口袋、右口袋」關係;另一份文件也提到十億元獲利要全數歸中信金,這些都證明,主導紅火案的中信決策圈知道,紅火就是中信金為了併購兆豐金的SPV,高院法官卻完全沒有審酌。

目前全案已上訴最高法院,法界人士分析,因為一、二審對事實認定不同,再加上對被告有利證據未被審酌,讓紅火案發回更審的機率大增。 金管卡關 陷兩難

依《金控法》第十六條,未經許可利用他人持有股票,不僅要罰款,還會被撤銷併購,而且未來三年不能再申請併購。因此,當金管會接獲檢舉,去質問中信有無利用他人持有兆豐金股票時,中信金便面臨兩難,如果承認紅火是SPV,就必須撤銷併購;如果不承認,則紅火的十億元獲利,必須歸還中信金。

時任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及副董事辜仲諒,因擔心遭撤銷併購,一直不敢承認紅火就是中信金的SPV。辜濂松只好忍痛用個人名義向銀行借了十億元,還回中信金。本刊取得辜濂松為紅火案作證的偵訊筆錄,他當時就坦白告訴檢察官,原本對金管會要求歸還十億元有提出異議的打算,也就是承認紅火是SPV,但為了能夠繼續經營,才決定還十億元。

但辜濂松不知,紅火獲利十億元中,陳俊哲竟將其中三億元匯到他個人掌管的帳戶,用來購買小提琴、骨董、名畫及不動產。事後從法院清查的金流也證實這一點,另外的七億元,則一直留在中信銀香港分行裡。

知情人士說,若辜家一開始就承認紅火就是SPV,最重就是罰款及併購案遭撤銷,不至落得辜濂松平白倒貼了十億元,最後還換來大兒子遭重判,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兄弟團結 齊對外

而中信金在公告可以投資兆豐金後,急著連續大量買股,為的就是要搶在其他競爭對手前,搶足股票,以便選上幾席兆豐金董監事,建立其他併購者的障礙。而這在檢調查扣的證物中,一份中信金併購兆豐金計畫書,就清楚揭露此一關鍵目標,要在二個月內買到足夠股票,最少搶下四席董事。此外,轉投資案一公告就金融股齊漲,明顯是市場自然反應,與為了拉抬股價、圖利紅火無關,就算是為了圖利紅火,右手圖利左手,最後都屬中信金獲利,也沒有差別。

辜仲諒萬萬沒想到,他因一時害怕併購兆豐金被撤銷,而死不承認紅火是SPV的作法,反而害自己深陷官司泥淖。

現在辜仲諒的密集布局,都在為萬一官司不利做打算。人不在,人情也不在了,辜家現在能指望的,唯有兄弟團結。「母親(辜濂松妻辜林瑞慧)還在,必要時,兄弟也會出手幫忙,百年基業豈容動搖?」辜家友人說。

辜濂松過世後,老二開發金總經理辜仲曾在陽明山家裡下廚,宴請大哥辜仲諒,二人關係拉近。今年辜濂松冥誕時,辜仲諒、辜仲與中租集團總裁辜仲立三兄弟也都在大哥家聚會紀念。友人說:「老董事長的遺願之一,就是兄弟要團結。」 紅火案後 中信辜家屢遭挑戰

2006.2:中信金宣布收購兆豐金1成股權,市場同步傳國泰人壽已加碼中信金持股逾3%。國泰金澄清單純進行財務投資,此後國壽名列中信金前10大股東多年。

2006.10:檢調偵辦紅火案,帶隊大舉搜索中信金,10月起到年底富邦人壽積極買進中信金,引發插旗聯想。富邦金澄清是單純的財務投資。

2010.4:富邦蔡明忠家族一度加碼中信金上億元,令辜家心生警惕。當年起連續2年,富邦人壽都名列中信金前10大股東。

2012.4:南山人壽首度列名中信金前10大股東,持股1.55%。

2012.12:辜濂松辭世,富邦金旗下券商又大買中信金,市場謠傳辜家恐臨經營權保衛戰。富邦金再喊冤,表示只做財務投資,別無所圖。

2013.4:南山人壽躍升為中信金最大單一股東,持股4.89%。

2013.6:市場傳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透過南山人壽等關係人,已持有中信金近10%股權,嚴重威脅辜家經營權,金管會也關注此事。 辜仲諒 小檔案

現職:中信金大股東、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年齡:49歲

家庭:父親為已故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與妻子羅惠玲育有2子,與女友錢靖雯育有1女

學歷:東吳大學日文系、美國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2003年起掌中信銀,2004年任中信金控總經理。2006年因涉紅火弊案辭去中信金副董、中信銀董座等職,遠遁海外,2008年回國面對官司,2013年6月二審被重判9年8月,併科1.5億元罰金,目前上訴三審。 尹衍樑 小檔案

現職:潤泰集團總裁

年齡:63歲

家庭:父親為已故的紡織企業家尹書田。妻王綺帆為潤泰全球董事長,2人育有1子1女

學歷:文化大學歷史系學士、台大商學碩士、政大企管博士

經歷:年少頑劣,1966年被送往彰化進德中學管訓,因導師王金平(現任立法院長)的開導、父親的眼淚而轉性。1976年進入家族的潤泰紡織,1991年父親過世,成潤泰集團主導者。2013年初捐30億元設唐獎教育基金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51

日本擬將280個離島「國有化」 或加劇中日衝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267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洋政策與領土問題擔當相山本一太7日在記者會上透露,日本政府擬約280個被納入領海據點的無主離島「國有化」。產經新聞指出,政府此舉是唯恐一些離島在自由交易制度下,會落入外資手中。但日本這麼做無疑會加深中日矛盾

同一天,日本還啟動設立「國家安全保障局」,下設「中國和朝鮮」部門

山本一太表示:「(日本)將把離島作為國有財產登記,加強管理。並將(對外)傳播這一訊息。」自民黨內已敲定在近期繼續對280個無人島進行國有化。

日本於1977年首設領海法,目前被納入領海據點的離島有400個。日本海管部門在將釣魚島非法「國有化」後,繼續對其海洋周圍的無人島嶼進行調查,聲稱還有280個島嶼屬於「無主地」。為了鞏固海洋權益,日當局已擬定方針,要將這一些島嶼收回「國有」,而且也將為其中160個「無名島」立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之後,首創海洋政策部長職位,首任是其親信山本一太。對於領海政策,山本認為必須加速步伐立法,「日本在管轄離島政策上不夠完善,實施政策收為國有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盡快立法,以便能進行管轄。」

《產經新聞》指出,日本當局之所以要加快實施離島「國有化」政策,並針對海洋權益新設領海基點,是唯恐一些離島在自由交易制度下,會落入外資手中。

另據財經,7日上午,日本政府還正式啟動了作為負責統籌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事務機構的「國家安全保障局」,並由日本前外務省事務次官谷內正太郎擔任第一任局長。

該機構還將下設「宏觀」、「戰略」、「情報」、「同盟及友好國家」、「中國和朝鮮」以及「中東等其他」6大部門,並將根據在政府內彙集的情報制定政策,提交至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38

中日美國國債持倉均創歷史新高 與提前泄露數據一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614

更新(2014年01月16日 22:36 ) 美國財政部剛剛發布的正式數據與十幾個小時之前泄露的完全一致,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美國11月長期資本凈流入-293億美元,預期+423億美元,前值由+354億美元修正至+287億美元;  美國11月國際資本凈流入-166億美元,前值由+1949億美元修正至+1881億美元; 美國11月外資凈買入美國國債-340億美元,前值從+397億美元修正為+329億美元。 中國11月持有美國國債1.31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10月為1.305萬億美元。 日本11月持有美國國債1.186萬億美元,也創歷史新高,10月為1.174萬億美元。  下圖顯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的持有規模,中國是除美聯儲之外的最大美債持有者,其次為日本: 原文(2014年01月16日 09:23 ) 數據提前泄露 美國11月增持美國國債至歷史新高 美國財政部自擺烏龍,數據又提前泄露了…… 美國財政部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1月增持美國國債122億美元,至1.317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日本同月增持120億美元,至1.186萬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 2013年11月美國長期國債投資資金凈流出293億美元,10月份修正後的凈流入金額為287億美元。 國債市場11月海外資金凈流出166億美元,10月凈流入1881美元。 該數據原定於北京時間今晚10點公布,對於提前泄漏的數據,財政部發言人解釋稱: “操作失誤導致部分數據提前在網站上泄露,在發現後我們立即刪除了數據。”完整的2013年11月國債數據將按計劃在周四上午9點公布。 根據彭博社統計,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去年11月上漲2.8%,美國國債投資者同月損失0.4%。 今晚數據正式公布時,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和見聞主站都將為您帶來更詳細的TIC數據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00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警告中日:小心擦槍走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18

據加拿大埃德蒙頓日報報道,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薩繆爾·洛克利爾三世(’ Samuel J. Locklear III’)本周四說:“中日兩個軍事強國之間存在嚴重分歧,而又不願意相互溝通,兩國之間的發生沖突的風險正在不斷積聚”。由於美日安保條約的存在意味著一旦中日開戰,美國就會卷入其中。 近年來,中日圍繞著釣魚島的主權問題,關系不斷惡化,近期安倍晉三又一意孤行參拜供奉著二戰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使得中日兩國的關系降至了冰點。 22日,安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和BBC的采訪時表示,目前的中日惡化的關系讓人想起一戰前的英國和德國的關系。中日是互相依靠的經濟體和貿易夥伴,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就像1914年的英德,但是英德間緊密的關系沒有阻止兩國緊張並導致沖突。外界紛紛猜測,安倍將中日關系的緊張局勢比作一戰前的英德到底是想說明什麽? 洛克利爾說,美國一直在努力敦促中日雙方保持克制和冷靜,降低在爭議海域的活動頻率,希望兩國能夠通過外交途徑和平的解決爭端。他說: 許多情況下,在爭議海域狹路相逢的都是兩國血氣方剛的年輕軍官和年輕的漁民,誰也不知道他們的一時沖動會帶來什麽後果。 洛克利爾還提到了去年12月發生的中美兩國軍艦對峙事件,他說,中國海軍戰艦的反應是“沒有必要的”,中國戰艦的指揮官顯得“缺乏經驗和不夠專業”。 他說,12月的事件帶來的最大教訓就是兩國軍方應該加強溝通和聯系,建立可靠和高效的溝通機制,以防止發生嚴重的誤會和誤判。兩國軍之間已經建立了溝通的渠道,但是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他還透露,兩國軍艦正在對峙時,還沒有渠道能夠讓他拿起電話和中國海軍的高層直接對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59

魯比尼:達沃斯最熱話題是中日局勢是否類似1914年一戰前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99

末日博士魯比在接受BI采訪時稱,中日關系緊張是本次達沃斯論壇的最大主題,人們普遍將現有局勢和1914年一戰前夕作對比;新興市場上周發生了“小型完美風暴”;科技發展將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貧富分化等問題。 以下為采訪內容摘要: 問題一:達沃斯今年的主題是什麽? 魯比尼:最大的主題可能是日益緊張的中日關系,人們開始將現在的局勢與1914年一戰前作對比:當現有強國遇到崛起中的強國時,就有可能引發戰爭。 當然,這也不是必然的。但如今日方和中方都發表了比較強硬的聲明,這是一個重要事件,我希望能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問題二:我們最近看到的新興市場的麻煩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風險? 魯比尼:我參加了一次關於新興市場的全體會議討論。我發言說,我覺得去年發生的事情今年還會重複。一方面,你依然會擔心中國經濟下滑,另一方面,你會擔心美聯儲縮減QE和加息的速度會有多快。還有大宗商品價格走軟,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尚未完成結構化改革,其中許多還很脆弱,信貸政策和財政政策都還很寬松。 如今,政治上也存在不確定性,“脆弱五國”(印度、印尼、土耳其、巴西、南非)都面臨議會或總統選舉。此外,烏克蘭、阿根廷、泰國都存在這不確定性。 本周發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場小型的完美風暴。中國PMI降至50以下創半年新低,阿根廷比索創12年最大跌幅,烏克蘭政治動蕩加劇,土耳其泰國也風險重重……風險不僅在新興市場內蔓延,也影響到了發達國家股市。 問題三:政策制定者們應該做些什麽? 魯比尼:他們應該制定政策,推動經濟進一步增長。如果人們長時間失業,那麽他們會失去勞動技能。我認為我們我們在刺激總體需求上做的還不夠,比如應該采用適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甚至是寬松的信貸政策。 我認為長期來看,那些令技術狂人們興奮不已的技術發展也值得憂慮。從IT到能源技術,從生物科技到機器人等制造業新技術,各種創新讓人應接不暇。但所有這些創新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帶有技術偏好,並代替了勞動力。我們在增加就業上面臨一個結構化難題,所以我在考慮改變對勞動力和資本的稅收結構,並且增加對教育系統的投資,發展職業學校,降低工資稅,從而增加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否則,我們將面臨創造就業的惡性循環:GDP和企業利潤增加,但由於投資都進入了節省勞動力的環節,導致勞動力的總需求下降。 所以,不平等也是一個主題。隨著科技、全球化、貿易的深入發展和贏者通吃的效應,不平等正在上升。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且將導致消費和儲蓄減少,不利於全球經濟增長。 於是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點像傳統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利潤增長很多,但工資卻不增加,最終消費不足將導致資本主義自我毀滅。所以,馬克思100多年前的洞察力在今天也是奏效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06

中日外長釣魚島爭端以來首次會談 中方稱見不見只是形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790

日本, 安倍晉三, 釣魚島, 樸槿惠,安倍晉三

(上圖攝於去年10月APEC會議期間。左半部分來自美聯社,為韓國總統樸槿惠會見習近平。右半部分來自《朝鮮日報》,為樸槿惠會見安倍晉三。)

當地時間本周六晚,中日兩國外長自2012年釣魚島爭端以來首次會談,雙方均未透露此次緬甸會談的內容。此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被媒體問及中日關系前景時稱,“見或不見都是個形式。關鍵是(日本)有沒有意願改善和中國的關系。”

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會談後表示,雙方“用了很長時間,慢慢談話,坦率地交換了意見。”他還說,希望借此契機推動中日關系改善。

自2012年9月日本內閣決定“國有化”釣魚島以來,中日關系陷入僵局。2012年12月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於2013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方強烈抗議。

安倍上臺以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一直未與他舉行正式會談。約一個月前,日本領導人也曾兩次公開表示,希望與中方高層會晤。中方堅持,日方要采取端正態度的實際行動。

今年7月9日,日本內閣二號人物——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APEC非正式會議期間中日會議期間舉行中日首腦會晤是很自然的事。參拜靖國神社是心靈問題,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不存在不滿足某種條件就不舉行首腦會晤的做法。

兩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對上述菅義偉言論回應稱,日方有關表態是企圖把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損害中國主權的苦果強加於中方,中方決不接受。秦剛用以下說法表明中方態度:

當下中國有一句流行的話:非誠勿擾。日方如不端正態度,不采取實際行動,中日關系的改善就無從談起。

7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在今年11月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尋求能與習近平會晤。

華爾街見聞當時的文章提到,去年APEC會議期間,安倍也向中韓兩國發出過類似邀請,均遭到拒絕。今年中國繼續“冷”回應日本的會晤喊話也體現出,中日關系的罅隙有多深。

該文章援引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的觀點認為,中日關系現狀令人擔憂,現在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疊加,兩國關系是1972年恢複邦交正常化以來最不理想的狀態。

李薇認為,目前中日不會開戰,因為靠戰爭不能解決問題。決定中日關系的關鍵不是、也不應是釣魚島問題,而是中日各自的發展方向和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05

中日貿易有望三年來首度正增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08

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日貿易有望實現三年來首度正增長,但應該不會回升至2012年領土爭端前的水平。(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日本政府下屬機構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發布的數據,2014上半年日本對中國出口三年來首度增長,這一表現被視為中日貿易回溫的謹慎樂觀信號。

中日兩大亞洲經濟巨頭之間的貿易複蘇剛剛起步,很容易被新的政治爭端打亂進程。然而,最近數月來中日經濟都面臨國內挑戰,兩國也似乎都因此更加小心,避免惹出新的麻煩。

日本正糾結於重整財政部,而中國正忙於解決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和房地產市場混亂的問題。

據日本貿易振興會,2014上半年,日本對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5%至780億美元,但較2012上半年釣魚島爭端升級前仍下降11.7%。日本自中國進口已經回升至釣魚島爭端前水平,日本1-6月的半年赤字因此達紀錄值120億美元。

日本貿易振興會匯編發布的數據來自日本財政部和中國海關總署,涵蓋了中日兩國之間所有貿易往來,包括經香港中轉的貿易。

中日兩國最近修複外交關系的舉動有望為商貿恢複正常掃清障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能在11月的北京APEC會議期間,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首腦會議。

華爾街日報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會的中國事務研究主管Dai Hakozaki觀點稱,

“我們希望這些努力能夠對兩國經濟聯系產生積極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71

中日關系現轉機?安倍態度放軟 罕見釋放友好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01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9日在施政演說中罕見提及“與中國建立友好關系”,再度釋放出改善中日關系的積極信號。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

安倍當天強調,“為了建立穩定友好的關系,希望盡快實現首腦會談,通過對話發展‘戰略互惠關系’。”安倍在對華外交中提及“友好關系”十分罕見,這可能是一個促使中國做出妥協的訊號。安倍同時還提到與韓國改善關系,表示出推動鄰國外交的意願。

這是自上周安倍謀求中日韓首腦議會以來再度釋放積極信號。近日,安倍呼籲在在11月的APEC會議上實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首次首腦會談。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引述分析師評論稱,盡管安倍表露了一定的會談姿態,但是是否真的願意為會談做出努力還不得而知。中方可能希望見到安倍更多有關領土問題的弱化態度之後才會接受首腦會談。

上周,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出席聯大期間,應約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非正式會面。這是繼上月兩國外長在緬甸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後,短時間內進行的第二次非正式接觸。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日本問題專家、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認為,從最近的一系列情況看,中日雙方正在多領域逐步恢複接觸,這是兩國關系正在轉暖的積極信號。

不少人士認為,11月的APEC會議成為中日關系轉向的重要契機。

今年7月,日本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決議,再加上參拜靖國神社,安倍晉三內閣支持率創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