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ZAKER創始人:不做免費 做收費!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7839.html
10年。五山這個地方已經在李森和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跡。在讀覽天下廣州總部接受採訪當日,他依然是T恤+牛仔褲,標準的IT技術男搭配。

五山是廣州的信息技術基地,云集了不少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總部。李森和在這裡繞了一個圈,讀覽天下總部銀匯大廈距離他的母校華南理工大學不過2公里腳程。ZAKER副總裁劉燕紅笑稱他:「繞著五山跑了10年。」

10年前,他還沒有遇到陳遲。陳遲正在為他的IT夢攢錢從事著風馬牛不相及的醫療設備代理的工作。他們的相遇,說白了就是技術怪咖和老男孩的碰撞。讀覽天下和ZAKER是他們撞出的火花,正在移動互聯網閱讀這個領域掀起不小的風浪。

挑戰「免費」用戶習慣

「不做免費,做收費!我們想要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培養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付費習慣?不少互聯網大佬們或許對此嗤之以鼻。盜版的猖獗讓國人早已習慣以低價甚至免費的付出來消費互聯網,2005年火爆的電子雜誌全軍覆滅的魁首即是「免費」。

陳遲也不例外。當他懷揣「淘金」醫療設備而來的百萬現金投入互聯網懷抱時,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我一直對互聯網行業有一種熱愛」,陳遲告訴理財週 報記者。2005年,這位信徒終於找到機會,他創辦了電子雜誌VIKA。每期8000元的成本,推廣卻屢屢碰壁,獨自辦刊最後宣告失敗。

從「炮灰」中走出來的陳遲決定挑戰國人的付費習慣。這時,他遇上了李森和——一位技術「狂徒」。李在業內被戲稱「李站長」,早在求學時代已創辦成功 多個獨立網站,從設計、推廣到廣告營銷全部一手包辦。頂峰時期,他的網站一天有五六百萬的訪問量,他也一度成為月入數萬的「學生富豪」。

「不做免費,做收費!」讀覽天下甫一出生便是橫刀策馬不與同道落窠臼,敢與「衣食父母」的習慣叫板,陳遲的手上沒點「乾貨」不敢下這戰書。

當時市面上的電子出版物所沿用的格式,文件太大不利於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而且圖片和文本在電子化之後失去了原本的排版效果,帶來的閱讀體驗大打折扣。正是這些問題,讓他們看到了機會。PEP數字出版發行系統的研發,讓讀覽天下在技術上走到了前頭。

李森和告訴記者,他當時研究了很多出版物的排版方式,目的是讓PEP系統的自動化排版能夠有傳統雜誌排版的美學效果。「放大後的圖片和文字都是高清 的」,在接受採訪間隙一直低頭把玩手機的「技術宅」李森和此時方揚起頭,嘴角微翹頗有些桀驁地說:「我們想要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做平台綁定1600家雜誌

「現在每個月收入大概100萬,能做到自負盈虧。」

有了技術支撐,下一步便是吸納儘可能多的內容商,說服他們授權讀覽天下銷售其雜誌的電子版。

「一開始與出版商談合作非常困難。」陳遲皺了皺眉頭說。2006年剛起步時,讀覽天下知名度不高。陳遲和李森和必須一家一家媒體跑,談版權合作。

「先做了一段時間報紙的嘗試,每天在線把國內的一百多份報紙轉換,提供在線閱讀。後來發現本身報紙價格就很低,沒辦法在網上賣,還遇到版權問題,量 不大就難以跟版權商分成。」經過摸索,讀覽天下開始專心做雜誌。「雜誌容易受發行區域影響,我們瞄準了雜誌的一些發行盲區,像《理財週報》有些地方沒有發 行,但是內容有價值,用戶買單。」陳遲說。

2008年陳遲又外包了新浪的雜誌頻道,這意味著,簽約的雜誌不僅可以在讀覽天下的平台發行,還可以放到新浪的平台上。隨著大刊的進駐,讀覽天下真正開始「獨攬」雜誌天下。讀覽「井噴」的一個月,簽約的雜誌從五六百家發展到1000多家。

目前,讀覽天下的簽約授權雜誌已有1600多家,分成形式「二八到八二不等,大型刊物會多分一些,平均下來我們佔58%。」陳遲說。

雜誌付費模式讓讀覽天下實現了微盈,陳遲向記者透露:「現在每個月收入大概100萬,能做到自負盈虧。」陳遲說。

目前在移動互聯網閱讀領域,只有廣州的讀覽天下和上海的龍源實現盈利。面對這個早起步6年的競爭對手,陳遲仍是「和為貴」:「我們的經營模式略有出入,龍源主推網絡圖書館、圖書版權兜售,還有一些海外業務,我們之間是平行線。」

估值4000萬美金

資本解救了陳遲,也讓他和李森和敢於把步子邁得更大。

在資本市場上,曾有過創業者借力資本城頭揚旗,亦有毀於資本折戟沙場。陳遲則要感謝資本對他的施救。

「2008、2009年這兩年最困難,我們甚至借了高利貸來給員工發工資的」,回憶起這兩年,陳遲先是鎖緊眉頭,不一會兒又舒緩了嘴角回頭望了一眼 李森和,自顧笑了起來:「當時感覺業務很難做,國內用戶付費的習慣很難養成。」頓了一下,陳遲低頭盯著地板似是在發呆,冷不丁又輕聲說了一句:「還是要堅 持吧。」

緊隨著kindle等移動端閱讀器的面世,新的機會降臨。他們看準了時機,將鏖戰焦點放在移動端。iPad推出時,陳遲成了國內最早一批開發這個平 台的閱讀應用的公司。這一舉動給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機會。當時,聯想計劃推移動戰略,他們手握著資金、設備和用戶積累,唯獨缺少內容提供方。

陳遲堅持將這艘「船」駛到「橋頭」。2010年9月的廣州,「秋老虎」來得比往年更早,悶熱的天氣讓人更加煩躁。將資本比喻成細雨或許過於矯情,然 而在當時,陳遲就是如此感受。讀覽天下所積累的內容方成了最好的切入點,君聯資本為讀覽天下估值1000萬美元,同時投資250萬美元。

資本解救了陳遲,也讓他和李森和敢於把步子邁得更大。這一年年底,ZAKER應運而生。

2011年,他們又進行了第二輪1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4000萬美元。「今年前幾個月,來找我們談的風投就更多了,估計有七八十家了。「陳遲說。

移動端的閱讀門戶

ZAKER相當於一個大型的shopping mall,媒體是進駐的商家。

底氣更足之後,首先做的一件大事是把ZAKER從原來公司的構架中獨立出來。

此後陳遲與李森和的分工就更明確了。陳遲負責讀覽天下,李森和負責ZAKER。「兩家公司的股權架構完全一樣。」陳遲透露。

「ZAKER相當於一個大型的shopping mall比如天河城的角色,媒體是進駐在mall裡的商家。」一說起產品,李森和即刻眉飛色舞:「商家們賣廣告所賺取的收益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的,而ZAKER只是扮演一個平台、通道的角色,收取『租金』而已。」

在李森和看來,傳統媒體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電子化的浪潮逼著他們把內容以出售版權的形式賣給門戶網站,但內容所產生的大部分廣告收益卻與媒體無緣。「ZAKER希望改變這一切,把廣告收益的『大蛋糕』還給媒體。」

讀覽天下走的是銷售平台路線,主打電子雜誌的零售和企業內部刊物的打包發售,在穩紮穩打中走向成熟。ZAKER走的是社會化閱讀道路,將資訊、微 博、博客、報紙、雜誌、圖片、RSS、Google Reader等眾多內容,按照用戶個人意願聚合到一起,實現個性化定製,具有微博郵件等社群化互動分享功能。

有了讀覽天下的內容合作做基石,ZAKER的內容合作談判更為快捷,「今年3月正式啟動內容合作談判,80%已經結束談判。已經有1000多的內容合作夥伴。國內的新華社、中新網之類源頭性的媒體都已經授權了。」李森和表示。

目前,ZAKER已經積累了1000萬激活用戶,其中約有15%的日活躍用戶,「每天累計有1000萬的pv(即有1000萬篇文章被閱讀)」。李森和已經把競爭矛頭直指門戶:「最小的目標是在未來做到在線閱讀的幾大門戶之一」。

最近ZAKER推出了「櫥窗」應用,走的是高端商品電子化路線,同時收取佣金和商家入駐的費用。緊接著iPhone版也在8月上線。

對話陳遲:

偉大是熬出來的

這是你的第幾次創業

陳遲:我最開始是做醫療設備代理。後來發現代理的主動權不在自己身上,手腳放不開。2005年的時候有一個電子雜誌熱潮,就與幾個朋友創辦了VIKA。後來到2006年做讀覽天下,算是第三次創業了。

為什麼會選擇讀覽天下這個項目?

陳遲:我們當初做得電子雜誌,成本太高,基本上是做一本虧一本,廣告難以盈利。於是就想開創另一種模式,利用刊物本身的價值,乾脆就不做免費,做收費。這樣不僅降低製作成本,價格又略低於傳統雜誌發行價位,會讓用戶覺得實惠。

創業過程中最困難和難忘的時刻?

陳遲:2008—2009年這兩年最艱難,感覺到業務很難做,用戶付費的習慣很難養成,版權兜售也很難做。我和森和都是借高利貸來給員工發工資的。

目前接洽風投的情況如何?

陳遲:A輪是在2010年9月份,聯想資本融了250萬美元。今年來洽談的風投就更多了,幾個月都已經有幾十家了。

融資之後,花錢觀念有沒有改變?

陳遲:業務上有明顯增長,也推出ZAKER平台。但暫時不想太早引入太多的機構,後面經營壓力會大,控制權可能會丟失。我們的花錢節奏也不是很快。主要是人工成本,佔到70%。

現在的盈利情況如何?

陳遲:讀覽天下目前實現微盈,能自負盈虧。每個月收入大概一百萬。扎克目前還在投入期。

心目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

陳遲: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自己,商業模式還要摸索。馮侖說過:偉大是熬出來的。

終極願景是做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陳遲:我們想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改變與傳統媒體的合作方式,與合作夥伴共同做大。同時,在行業垂直領域有絕對的領先。

有什麼創業經驗和後來者分享?

陳遲:我更看重失敗的案例,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

平時愛好什麼運動?

陳遲:平時打打網球,長的假期會參加一些徒步運動。今年上半年就參加了一個徒步穿越敦煌沙漠的活動,走了4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21

喬布斯不做,庫克為什麼做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34
 去年喬布斯去世之後,科技界最大的一個疑問便是—蘋果還會是原來那個蘋果麼?現在這個疑問仍然很難判定,但CEO顯然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CEO了。


  在正式接任蘋果CEO的一年時間內,蒂姆·庫克做了很多史蒂夫·喬布斯從來不會做的事情:喬布斯從不做慈善項目,庫克在蘋果設置了慈善項目;喬布斯作 為CEO從來不見華爾街的投資者,庫克見了;喬布斯從來不向股東發放紅利,庫克派發了;喬布斯從未訪問中國,庫克來了;喬布斯只允許蘋果做很酷的廣告,而 今年奧運會期間,蘋果在美國NBC播出了三條被廣泛批評有失水準的Genius廣告。


  對於蘋果這樣一家備受關注的明星公司來說,其任何的變化都會引起巨大的關注。尤其是失去了喬布斯這樣的天才CEO之後,繼任者最穩妥的策略通常是延續前任的做法,以保持公司的穩定和投資者的信心。那麼,庫克為什麼要做這麼多喬布斯從來不願意做的事情呢?


  投資者


  假如喬布斯還是CEO,即使業績下滑、股價下跌,投資者恐怕還是見不到他。他不太可能改變見投資者對公司業績毫無幫助的看法。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任 何一家公司的業績都不可能永遠增長、保持巔峰,多見見投資者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對未來的一種必要預案。實際上庫克之前一直以首席運營官的角色在做這件事情, 只不過現在是以CEO的角色。


  紅利


  鑑於蘋果已經擁有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現金,即使喬布斯本人繼續擔任CEO,恐怕也得考慮分紅的問題。喬布斯一直認為蘋果將現金再投入可以比投資者 自己投資的回報率更高。同樣是基於現實的考慮,1000億美元現金對任何一家公司都太多了,目前很難有一個新機會值得用這麼多的資金去投入,況且蘋果的現 金還在大規模地增加。庫克同樣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中國市場


  即使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喬布斯恐怕也不會訪問中國。這個更多是和其個人的喜好相關,而不是商業層面的因素。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喬布斯有這樣的 特權,但庫克沒有—忽略這樣一個重要的市場對任何公司的CEO來說都是極不明智的,你已經見投資者了,就意味著你要做些投資者樂於見到的事。


  廣告


  假如喬布斯還是CEO,NBC播出的三條廣告根本就不會被消費者看到。對他來說,不酷和不夠水準是難以接受的事情,這會影響鐵桿粉絲的熱情。但庫克的思維方式是,那幾條針對新手的解釋性廣告可以給公司帶來新的客戶群,這有助於公司的業績。


  對於庫克來說,上述大部分的做法實際上都是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出於個性、偏見和時機,喬布斯一直拒絕做這些事情。在經過了2007年至2010年的持 續創新之後,蘋果最現實的選擇就是穩定下來把利潤做實。事實證明,庫克的務實做法的確給蘋果帶來了更好的財務表現。8月20日,蘋果市值超過6230億美 元,超過微軟成為歷史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不計通脹因素)。


  唯一需要斟酌的是三條不酷的廣告,這涉及到蘋果是否能夠維持喬布斯那種完美主義的價值觀。目前很難判斷廣告事件是一個個案,還是蘋果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正如蘋果產品本身對細節的極度完善一樣,一個公司和一種文化的落寞通常也是從細節開始。


  當然,對於庫克來說,接下來更大的挑戰是如何面對極度成功之後的迷茫,找到下一個偉大產品的方向。即使喬布斯還在,蘋果的這種茫然也可能依然存在,誰都沒法擺脫創新最大的敵人—過去的成功,商業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62

金沙江丁健:VC界淡定哥 不疾不徐不做救火隊員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2533/

投資人臉譜

他曾是亞信科技創始人,公認的「海歸」創業典範,可是,他最不喜歡的工作是CEO。

厭惡重複性工作,喜歡創新,他希望人生之中重複性的工作最好不多於10%。於是,他選擇轉型成為投資人。

和同行不同,他的生活節奏不快,不著急做決策,往往花更多時間呆在書房想問題、看書,尤其愛看哲學方面的書。他覺得,投資即悟道,自己不會做企業的「救火員」。

「技術控」眼裡的「性感」模式

在中國科技創投圈中,金沙江無疑是支重要的力量。目前,它旗下管理著4期約10億美元的基金,並與硅谷最老牌的創投基金MayfieldFund建有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後者與AsiaAlternatives、淡馬錫控股等都是金沙江重要的LP。

定位投資早期高新技術初創企業的金沙江,在投資領域上並不是四處出擊,主要是結合團隊成員背景,把投資領域圈定在互聯網無線互聯網、新能源以及半導體材料等方面。

「我們選定的領域,一定是熟悉的,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對行業的瞭解度,都必須投資人本身能看得明白的。」丁健以自己為例說,自己是亞信IT出身,投資關注點很自然放在了互聯網無線互聯網上。物理專業出身的投資人伍伸俊是個「技術控」,他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大的照明公司。

在關注領域中,金沙江的落點也有輕重。朱嘯虎介紹說,「互聯網和新能源是主線,而電子商務和LED照明又是各自的重點。」他的話有數字為證,在金沙 江所投的約50家企業中,電子商務、LED照明的企業數量分別有七八家,電子商務裡有佳品網、夢芭莎、蘭亭集勢等,LED則包括有晶能光電、易美芯光、上 舜照明等,各自的累積投資金額都有8000萬到1億美元。「從數量和資金量來說,電子商務和LED是絕對的重心。」

選定了賽道,如何確定選手就顯得格外重要。關於挖掘好公司,金沙江的做法是,在LED上看技術,在電子商務裡看模式。

比如,丁健和朱嘯虎都提到的一家LED企業是晶能光電。

2006年,金沙江等向晶能光電投資1000萬美元,這也是金沙江邁出其LED領域投資的第一步。丁健說,「選中這家公司,最核心的就在於其技 術。」據瞭解,在LED領域,成熟的襯底材料供應商從世界範圍來說都屈指可數,國際主流的藍寶石襯底和碳化硅襯底技術此前一直被歐美、日本壟斷,二者吃下 了產業鏈裡的絕大部分利潤,但晶能光電所突破的正是硅襯底技術,申請及獲得的專利技術有160多項,既降低材料成本,還繞開了美國、日本的專利壁壘。 2010年,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毛利率近40%。

晶能光電之後,金沙江又以技術為尺先後投資了易美芯光、上舜照明、晶和照明等其他7家公司,分佈在LED產業鏈的襯底、外延片、芯片製造、照明應用在內的全部環節。由於在LED上的如此大手筆,其他VC、PE中鮮見,金沙江也被稱為LED最篤定的投資者。

相比LED理性的技術,電子商務上金沙江更關注的是「性感」的商業模式。

「比如蘭亭集勢,和一般的國內電子商務不同,它玩的是跨國B2C。」朱嘯虎說,美國80%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但傳統外貿要經過出口商、進口商、批 發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蘭亭集勢的跨國B2C是將中國工廠的商品直接連接海外消費者,自己獲得適當利潤,也把傳統貿易鏈條上損耗的利益直接返給消費者。

和蘭亭集勢一樣,夢芭莎、諾心蛋糕、佳品網等都以各自獨特的模式贏得了金沙江的青睞。

不做企業的「救火員」

和其他投資人忙碌的節奏相比,丁健不認為自己是大忙人。他認為,投資不靠時間,不是忙著看項目、找項目、參加各種論壇,大多時候是要加深對公司技術、行業的瞭解,而不是重複管理層忙的事,「寧願更多時候呆在書房,有點悟道意味,不是去做救火員。」

這種「悟道」的心態反映在投資上,是丁健及金沙江團隊關注技術、模式、財務之外,也看重創業團隊和公司所處行業的想像力。

比如,朱嘯虎印象深刻的是拉手網創始人吳波和團隊。吳波在互聯網做過多年,是焦點房產網聯合創辦人,焦點房產網有很多線下團隊,拉手網也需要線下團 隊,經驗可以移植。丁健現在常掛在嘴邊的一家公司是盒子支付,這是他眼中的中國版「Square」,手機上刷信用卡,在剛起步的移動支付領域「潛力很 大」。

此外「悟道」也使得金沙江的成績單不疾不徐。「投資的大多公司都還在成長期,我們不著急,只要它的商業、財務很健康就行。」丁健說。當然,其中不乏看點,比如它投資的移動安全服務提供商網秦在美國上市,早期投資的去哪兒獲得百度3.0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雖然已做投資多年,丁健對現在的投資生活仍有「抱怨」。

「坦率說,這是一個苦活、累活、難活,今天所投資的對象就是一張白紙,聽他們講故事還得天天戰戰兢兢,相對來說,炒股可能輕鬆很多,做晚期投資也要 輕鬆不少,但我們就喜歡做這樣的事情。」他說,自己屬於喜歡看著一個東西從無到有,從有到成功的這一類人,這種成就感遠遠大於錢所帶來的回報。

投資秀

太時芯光:高校實驗室走出的LED

2008年,金融危機投資機構「手緊」之時,金沙江卻聯合北極光創投聯合向一家剛從實驗室走出來的小公司太時芯光注入3000萬美金。為什麼會對它情有獨鍾?很簡單,它讓LED的技術從實驗室走了出來。

其實,太時芯光在2008年初才成立,它的前身是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光電子技術實驗室。別小瞧了它,它的厲害之處便是技術,不僅擁有30多個LED相 關專利,同時在藍光LED和單芯片、白光LED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在國內的LED技術領域當中處於前沿。如此技術反映在產品上,是太時芯光相比同類 型的產品及技術,可節省近三分之一的成本,在LED行業中屬於技術高端的企業。

自然,LED的技術獵手金沙江不會輕易錯過太時芯光。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潘曉峰公開說,決定投資太時芯光,就是看中了它的技術實力,雖然它是從實驗室裡走出來的企業,成立時間比較晚,但還是看好LED市場前景。此外,太時芯光擁有技術壁壘,別的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超越。

諾心蛋糕:網上賣蛋糕

諾心蛋糕的創始人張嵐的履歷不一般,她曾是香港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的大客戶經理,也擔任過香港連卡佛百貨公司國際女鞋及飾品採購部經理,所以2010年當她創辦走高端路線的諾心蛋糕時,就引得了時尚圈關注。

由於本身的精緻生活,張嵐對諾心蛋糕的要求苛刻,比如全進口原材料製作歐洲口味的蛋糕。

像大部分蛋糕店一樣,一開始諾心lecake也在線下開有實體店,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後,張嵐發現,線下店存在著諸多問題。最突出的是租金壓力 大,再者實體店「等人來買」的狀態讓她不夠暢快。在她看來,高品質蛋糕所要求的儲存條件高,若存放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蛋糕的口感變差。

於是,張嵐的做法是關閉線下門店,網上賣蛋糕。為此,諾心lecake投入上百萬美元,建設了諾心的加工工廠和冷鏈物流體系。目前諾心提供在線平台的蛋糕訂購服務,客戶下單後,冷鏈物流車將配合呼叫中心的運作在8小時內將產品直接遞交上門。

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看來,諾心改變運作模式是可行的。他認為,目前中國的烘焙業市場很大,但傳統的門店模式不僅運營成本高,擴張慢,一家家店開起來,太慢了。網上賣蛋糕,是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23

不做代工的緯創 營益率翻六倍

2012-11-26  TCW
 
 

 

當PC相關業者都把焦點放在平板電腦明年的出貨量時,全球第三大的NB代工廠緯創,卻積極的把戰線延伸到最後一哩:售後服務與回收業務。

雖然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在法說會上對此議題並未有太多著墨,僅表示「業務明年可以開始貢獻獲利。」但一位不願具名的緯創高層透露:「董事長布局這一塊已經五、六年了,三年內營收上看三百億!」

「這是非常漂亮的布局!」麥格理證券硬體分析師張家福說。他指出,儘管筆電業務仍占緯創營收比重超過六成,但營業利益率已降低到一‧五%左右;相較於此,售後服務與回收業務營收占比不過二%至三%,營益率卻高達一○%以上。換句話說,幫客戶修東西收廢物,賺的錢還比做筆電高出近六倍。

根據IDC國際數據機構研究,今年全球PC成長率僅○‧九二%,創十年來最低,若第四季狀況不佳,可能還會出現史上首次負成長。相關廠商無不想辦法切入平板、智慧型手機、電視等多角化產品。而緯創卻是唯一把觸角伸到末端的售後服務與回收上的公司。

包各品牌廠維修業務把服務聚點發揮最大效益

「這是緯創轉型一定要走的必經之路,」該緯創高層表示。出身宏?秸擉t的林憲銘,近年來對施振榮的微笑曲線理論有許多新體會。他把微笑曲線拉平成一直線,稱之為「平底鍋理論」,最底部是低代工毛利的產品製造組裝,所有ODM廠在此擠成一團,形成競爭激烈的紅海,很難玩出新的把戲。

平底鍋的左邊是關鍵零組件的軟、硬體垂直整合,「這部分, 三星做得最好,台廠想切入,門檻還是太高,」一位國內品牌廠主管說。

因此,緯創把目光放到平底鍋右邊,通路、售後服務、系統應用服務和回收業務。「我們開始在二○一一至二○一三的三年內積極投資與布局,目標要將﹃技術服務﹄的營收比例逐年增加。」林憲銘在二○一二年的年報中指出。

打從二○○六年與聯想開設號稱全東南亞最大的維修服務中心開始,六年來,緯創在全世界十五個國家,包含北美、歐洲、中國等地,設有售後服務據點。今年他們更把點擴及到新加坡、泰國與印度,甚至連非代工客戶,如宏達電的手機、索尼的電視等維修業務都可以承接,營收貢獻預計會比去年高出兩至三成。

張家福分析,新業務對緯創的獲利貢獻度在二○%以上,保守估計每年可以成長二至三成,並且因為門檻高,淨利率在未來三年內都可以輕易維持在一○%以上。「緯創內部正在做資源的重新布局轉型,回收與服務剛好提供了穩定而快速的營收來源,」張家福預估, 二○ 一五年緯創的EPS可望回到五元水準。 這是一個聚沙成塔的生意, 別人看起來不起眼的小錢, 我們一個個去撿起來, 就成了大錢,」 該緯創高層表示。

他指出, 過去品牌廠如惠普、戴爾、宏?硉央A都會設自己的售後服務中心,平均一台的維修費用保證金約為十美元,但這當中有品項不同、故障率不同、地點不同等問題,進而涉及到備料、倉儲、庫存、物流、人員等成本管控,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緯創一開始只是延續當年在宏?眭漯A務項目,但近年PC的毛利不斷下滑,品牌廠為節省這十美元成本,開始把這項業務外包。緯創,正是嗅到這樣的機會。並且「這一行門檻高,不是想跨就能跨進來的,」該高層指出,必須對備料、物流、倉儲等瞭如指掌,且一旦建立規模,就會具備先進者優勢。

報廢電子產品再加值環保塑料沒出廠就被訂光

然而光是只做到售後服務還不夠,能把維修中報廢的電子產品回收再加值,才真正完成PC產業鏈的最後一哩。

過去三年,緯創先是與日本第一大塑料回收公司合作,在昆山新設緯潤高新材料公司,以廢電子電器產品的塑膠部分為原料,分三階段製程,分選、純化後,再依照客戶的需求調製客製化的塑膠粒子,生產出符合歐盟法規的「環保塑料」。

近年來,由於歐盟規定部分電子產品必須含有一五%的環保塑料,緯潤高新的產能供不應求,「我們的貨還沒出廠就被訂光了,」該緯創高層透露。

除塑膠外,在附加價值更高的電子廢金屬部分,緯創則以兩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入股全球頂尖的高科技金屬回收公司佳龍科技,雙方共同研發出最新的化學處理程序,可高效能的提煉金、銀、鉑、鈀、銅等貴重金屬,比起傳統燃燒銷燬方式更加清潔環保。「這一行的波動性非常大,主要是跟著全球期貨市場在走,景氣好的時候,毛利率可以到三○%,」另一家同樣是做電子廢金屬產品回收的上櫃公司金益鼎總經理莊瑞元說。

他指出,回收這一行,技術還是其次,最困難的地方是在收貨源。緯創要跨入,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掌握PC上下游產業鏈,穩定度相對較高。

除了塑膠機板與主機板外,電池與玻璃也是緯創的重點回收項目。今年緯創再砸下二千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三千萬元),前往美國德州設立電子廢料回收與精煉廠,主收PCB印刷電路板與玻璃,預計明年一月開始營運。

這一連串的動作,都顯示緯創極力擺脫代工紅海,試圖多角化,往微笑曲線右端大幅邁進的決心。儘管這些項目看起來還不具規模,但張家福認為,「林憲銘是一個很講究策略布局的人,他做事向來看長期,不會求短期獲利,」緯創的轉型之路,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緯創多角化布局擺脫代工紅海─2012年第3季營收占比筆電:64%-營益率1.5%桌機:9%手機:6%LCD螢幕:6%伺服器:5%LCD電視:4%平板:3%其他:3%-營益率10%

註:其他包括通路、售後服務、系統應用服務、回收業務資料來源:巴克萊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53

別人不做 散裝船大王撿來做到透


2013-02-11  TCW
 
 

 

台灣航運業二○一二年度的最新獲利數字陸續揭曉,慧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藍俊昇在一片不景氣中異軍突起,交出了稅前每股盈餘超過五元的每股獲利王成績;還在短短十四年內建構了台灣散裝航運界最大的船隊,繼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之後,成為台灣第二個船隊規模突破百艘(含現有、建造中)的航運大王。

特別的是,出生澎湖政治、航運世家,藍俊昇是台灣航運界最後一批創業、而且是年過了半百才創業者。

在一九九九年全球航運界陷入不景氣中,藍俊昇趁著船價低迷之際危機入市,開啟他的創業之路,卻也成了航運界話題;因為在這之前,他曾跟哥哥藍俊德(四維航業董事長)一起創立了四維航業。

切入最沒效率的印度一創業就找到生存空間

一樣都以散裝業務為主,從四維共同創始者變成自立門戶,航運界議論的是澎湖藍家兄弟為何不能共治,還走上競爭之路?藍俊昇很坦然的說:「不是一加一就是大於二,一加一也可能小於一!」跟哥哥共同創業,卻長期意見不合,終究走到分手與二度創業。

慧洋主要業務是經營散裝船隊,跟長榮海運、陽明海運的貨櫃船隊不同。貨櫃船只運輸貨櫃這項商品,散裝船運輸項目則包括木材、穀物、棉花等規格不同的民生物資散貨,甚至包括汽車,經營複雜度更高;而且,「慧洋在台灣是船型最多、數量最大的散裝航運集團,」元富證券投資銀行處協理朱世逸指出。

數量大、船型多,代表藍俊昇管理的是多又雜的船隊。由於他創業時,好的市場早被卡位,他從日本收購一艘二手、不到一萬噸的輕便型散裝船,跑到印度經營一般業者不願意做的市場;因為印度常要運輸大米、木材、鋼材與棉花等等,簡單的說,就是什麼都得載。

還經常遇到了不講效率的印度客戶,「印度人說等一下,就是三小時後;說明天辦,就是等一個禮拜;如果說下禮拜,那麼是一個月後,」藍俊昇笑著說。航運公司的經營,講求效率與速度,遇到這樣的客戶往往都是放棄。

因此,台灣多數老字號散裝船商,例如裕民、中航、新興這些公司,專營十萬噸以上的海岬型(Capesize)船隻,主要承攬的貨物是鐵礦砂、煤炭;但藍俊昇卻建立了四萬噸以下的輕便型(Handysize)船隊,還在新加坡成立辦公室,專門服務印度客戶。

「由最困難進入簡單的,很簡單;從最簡單的要進入困難,命都沒有!」藍俊昇說。散裝航運界是越大的船越好做,大型船只運鐵礦砂和煤,巴西到遠東往返一趟要八十天,裝卸貨之後又立即返航,市場穩定、經營複雜度低。

但小船則像「區間車」,貨物種類繁雜,往往一艘船裝好幾十種散貨,常常載煤完了,裝穀物,接著載鋼材,每一次換貨都要裝卸貨與洗艙、掃艙。

所以藍俊昇的船隊沿岸停靠、大小站都停,什麼貨都載,甚至連中國的探油設備也能承攬。因此,人口多、市場大,產糧食、棉花,又產煤炭、鐵礦砂的印度,成了他的主力市場,讓他一創業就找到能生存空間。

承攬最費工的業務每天要為十艘船找新貨主

但問題來了,藍俊昇跟同業不同,經營區間車船隊的缺點就是,每天一起床,平均就有十艘跑近程的船把生意做完了,必須再找新貨主;每天要從早上找到下午,每次找的貨都不一樣。「我們全世界都會去,東非、南非、北非,我們都攬貨裝貨;冰島前陣子國家財政垮掉,船照樣在那裡裝卸貨,」慧洋總經理鄭俊聲說。

「這代表慧洋賺的是管理財,而不是機會財,」朱世逸觀察。能賺管理財,背後還有藍俊昇特殊的用人哲學:要找比自己能幹的下屬,睡覺才能安穩。

別小看傳統產業,慧洋團隊中有美國柏克萊大學碩士、加拿大一流大學或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平均每五名員工就有一名是國外留學背景,也因為這樣,才能繞著全球在各個港口找貨主、找生意。

二○○七年,台灣散裝航運界因原物料大漲,一艘運煤、運鐵礦砂的海岬型船,一天就能賺近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 百四十萬元),足足是藍俊昇主力船隊的十倍以上;這是全球散裝航運大賺的一年,但這一年也能看出藍俊昇個性的不同。

藍俊昇選擇不賺這筆機會財,不跟著別人大量造海岬型船,一場人性的考驗又看到了他的不同。

「齊大非偶,」他扳起手指頭一個個數,海岬型船在景氣好時是大賺,但全球賣鐵礦砂、賣煤炭的,就是那幾個大礦商,買主也就亞洲這幾個大鋼鐵廠,市場被這些大客戶控制;小航商對上大集團,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空間,當景氣變差時,就會被予取予求,甚至大賠。

所以,藍俊昇不羨慕裕民、中航在當時一個個每股稅後賺超過十元、股價破百元;他看著市場的統計,發現全球輕便型船的舊船占比最高,超過二十五年船齡的比率仍達二九%,等於有八百五十艘老舊船隻會陸續退出市場,船隻越來越少,運費就相對抗跌。

發掘最少人看見的商機不景氣逆勢收購輕便型船

別人不要的小船市場,藍俊昇危機入市,趁景氣不佳時四處收斷頭船(拍賣船或違約船),奠定規模經濟的基礎。

「每個人都清楚要危機入市,但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你敢不敢?」鄭俊聲透露,哪怕是金融海嘯時期,慧洋仍繼續造新船、甚至購入八艘二手船,最便宜一艘還以接近拆船價(拆除廢棄船的費用)的二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萬元)買到,「那時候人家看到我們在買船都嚇到,在一片不看好情況下,別人根本不敢跳下去!」

大規模收船、造船,背後是藍俊昇斤斤計較的個性。他一邊談經營前景,一邊也談成本;他細算著目前旗下船隊數量,以及每艘船平均兩年半要進船塢維修,一個月下來,慧洋就約三條船有維修需求,相較於同業三個月才修一艘船,他因此跟修船廠談判大量維修的折扣,連同零件、保險都是一次購足以降低成本。

撥打最精明的算盤赴日造船都能砍價四六%

而且藍俊昇只在日本船廠造船、船隊只用BMW引擎,看似造價、成本都較高,但納入耗油與維修等成本,反而便宜。

例如,日本船身搭配德國引擎的巴拿馬極限型(Panamax,可載重六到十萬噸),比中國造的一天能省到八噸燃油;以一噸油價六百五十美元、最低折舊二十年計算,就算造價比中國製造貴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但一年下來反而比中國製造的船省下八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

接著,藍俊昇還算到了日本製跟中國製的二手船價等問題;精算到每一個細節,一本帳倒背如流,這個來自澎湖地方望族、早期小航運公司的第二代說,別以為他是富貴人家,當初父親給的錢是連一艘舊船也買不起,今天買船創業的錢,都是他自己努力賺來的。

所以,二○一二年全球不景氣,造船市場陷入低迷,藍俊昇又趁著此時進場造船,成了日本船廠的大客戶,光船價又拿到了最多四六%的折扣。算到每一分的成本,做別人不要的市場,這是他能讓慧洋營收、獲利年年穩定並成長的原因。

不過,快速擴充船隊到百艘,聽起來似乎永無止境的擴張,我們問他,一百艘之後會挑戰兩百艘船隊嗎?「冬天不打俄羅斯!」藍俊昇說,拿破崙在冬天攻打俄羅斯,做了超過能力的事,才自取敗亡,他理想中的船隊是一百到一百二十艘,規模經濟剛剛好。

二○一二年,對於藍俊昇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不僅每股獲利第一,營收更是四維航業的兩倍多,證明了兄弟分家能讓一變成二。不過,快速建構了數量第一的散裝船隊,也讓慧洋擁有約七五%的偏高負債比;該怎麼降低負債比?這是藍俊昇創業成功之後,下階段最重要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7

來生不做支那人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2.html
近百年是中國少有苦難的年代,尚幸「偉大」的毛主席於1949年10月1日底定中原,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之後更於韓戰以人肉擋子彈的絕技戰勝美帝,一時間偉大的黨萬眾歸心,不少海外華僑才俊本著愛國心回歸祖國。豈料中華民族的國運大熊市完來尚未見底,毛主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予人休養生息後,便展開一場又一場政治運動。先有土改、後有三反五反;捱過了一個大饑荒,之後仲要加個十年文革大浩刦。管你是地富反壞右,甚根正苖紅的紅五類如當今的習太子,也要下放農村睡土坑。
據上一代的長輩憶述,黨對付階級敵人甚有創意。有的把一家大小拖出來分開嚴刑逼供,結果子告父,母與女劃清界線。那些年在后海灣對岸,先有陸路來的難民,封關後有游水落香港的亡命客,最後是五花大綁的浮屍,當然還有火紅年代土共在香港反英殖的革命。中國乃至偉大的黨在全世界人、全球華人、以及香港人心中誠信徹底破產,亦種下今天香港人恐共的心魔。
最近筆者尋得到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onverted GDP Per Capita Rela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average GEKS-CPDW, at current prices for China》數據,當中也可以一看當年中共建國後希望超英趕美的成績表。這個數據大概是量度由1952年起計算至2010年止以PPP計中美人均GDP的差距有多大。這個數值由1952年的4.13上升至1959年的5.39後回落,這段期間大概是中共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代,國內外結束了多年戰亂,民間經濟仍有相當自主空間,因此期內反應了中國歷代亂世後新朝代的昇平歲月。
之後由1959年開始回落至1968年的3.81,期內先有「二五」期間如大躍進等極左政策帶來的經濟災難,加上國共內戰後嬰兒潮逐步成年,人口壓力加上經濟衰退令以PPP計人均GDP還是差過1952年,正是淡市莫估底。值得留意的是1968年許先有「十年文化大革命」,後有知青「上山下鄉」,前者吻合毛公潤之在國民經濟進入崩潰邊緣必須發動紅衛兵對付高幹自保,之後利用「上山下鄉」把紅衛兵和知青這些剩餘人口動力趕入農村讓其自生自滅,減少城市因剩餘人口帶來的失業和糧食壓力。
也許中共氣數未盡,中國的經濟由「三五」開始從谷底反彈,其中可能因為中美在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令中共能減少虛耗資源在無謂意識形態鬥爭上,配合以鄧小平為首的一批較踏實的官僚在毛主席年事已高之際執行一些沒有那麼左的經濟政策,於是中國經濟重新注入動力而緩緩上升。中國國運真正轉勢,是毛主席駕崩,鄧公上場行改革開放啟動。這數據由1978年的4.12開始,跌跌碰碰地上升至2000年的7.90後,中國籍入WTO開始急升至2010年的21.53。值得留意的是這黃金三十年中國人口上升甚急,因此可想其實際是升得如何利害!
國運如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不因個人主觀喜好而好。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由由偷渡來港,變成持雙程證來港,當中固然有黑工和娼妓。之後強國崛起,強國人由來港買LV貨升呢到買豪宅,真的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市儈的筆者對於愛國反共這些大是大非沒有興趣,皆因1978年前愛國係自殺,改革開放後不吃大陸水係同荷包有仇。共匪這個賊船明天會否倒台天曉得,但倘若未來共匪真係在未來歲月繼續旺下去,抱持「來生不做支那人」心態的人跟熊三沽清股票一樣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83

龔海燕談在線教育:做優質內容,而不做平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37.html

為什麼做在線教育?自己就是需求用戶

如同創辦世紀佳緣的初衷,創辦這個網站的想法也來自龔海燕的自身經歷。「2011年世紀佳緣上市路演的時候,我要用英文回答投資者的提問,但我的英文不行,需要公司CFO幫我翻譯,這幾乎浪費了一半的時間。」她回憶,並下決心解決英語口語的難題。

在龔海燕看來,這個「91外教網」同樣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與婚戀網站運營模式相似,在經過公司的審核和聘用後,所有外教可在這一平台擔當英文老師,想學英文的人都能自行註冊成為學員,通過網絡付費的方式選擇外教和課程。

龔海燕說。如同9年前她希望單身男女能在網上找到中意的對象,如今,她要改變中國人「啞巴英語」的現狀。她說,三年後,她希望自己能用英語在國外演講。

教育培訓必然有一部分市場讓位給在線教育

龔海燕認為線教育的優勢是天生的,方便快捷且不受地域限制,而統的教育行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資源師資的分佈不均衡,要受到地域、經濟等方面的制約。對於這些問題,用互聯網的方式就比較容易解決。龔海燕說:「傳統教育培訓肯定不會消亡,不可能完全的被替代」。但她認為在線教育是傳統教育培訓的一個重要補充,從長遠來看,傳統教育培訓機構可能會有一部分的市場讓位給在線。這也印證了她在微博中寫到的那句話:「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互聯網遲早將滌盪再造傳統教育行業。」

龔海燕認為,跟傳統教育培訓機構比的話,在線教育看上去是節省了教室這一塊的成本,但其實是增加了技術、產品的這些人力的投入,包括帶寬,網絡方面的投入——所以啟動成本,在線教育其實是要高於傳統教育的。但在線教育具備了規模化效應和長尾優勢,使得其後期收益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迅速增長,並且服務可以規模化複製。

和俞敏洪看法一致:做優質內容,而不做平台

在近期i黑馬發表的文章《俞敏洪一篇滿是干貨的演講:反思教育培訓業》中,俞敏洪明確表示,新東方不會做在線教育平台,而會關注在線教育優質內容的輸出,而龔海燕對於在線教育的理解和俞敏洪如出一轍。中國很多在線教育在做平台,如YY、多貝、傳課,而91外教做的是B2C的內容,問及對在線教育模式的看法,她坦言:「平台的前景肯定更大,但是我覺得我沒有能力做平台,感覺做平台還是比較難一些,因為要兩頭找人。」

和同類的教育網站相比,91外教網與51talk的模式很是相近,91外教網做的是垂直細分的口語培訓領域。龔海燕說,自己更尊重老外,51talk是菲律賓老師,91外教選擇的教師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我們在美國專門有一個團隊,三個美國人幫我們招老師。」除了老師的選擇,龔海燕稱,91外教用的是自己研發的教學平台,視頻的清晰度、穩定性會好些。

做在線教育也注重現金流,三年內盈虧平衡

問到何時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的問題,龔海燕說:「三年吧,盈虧平衡,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個東西還是一開始就會有現金的,我現在也有學生在交錢」。龔海燕認為做事專注就不愁盈利,因為就像新東方開始就只專注於英語培訓,在中國廣闊的市場需求裡,只要在一個垂直領域做到第一,盈利根本就不是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18

【大買家系列之】阿里巴巴:只投自強者,不做接盤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59.html

【大买家系列之】阿里巴巴:只投自强者,不做接盘男

【導讀】阿里與其他巨頭戰略投資部最大的不同在於,阿里巴巴選擇投資對象時有一個「自主生存能力」的優先考慮項。這項標準的內涵是:作為阿里投資的標的公司,即便公司未能整合入集團中,也能獨立健康地發展。由此可見,若想把阿里巴巴作為一個「接盤男」看待,恐怕將成為泡影。

來源:i黑馬網     作者:吳澍 (本刊記者胡采蘋對此文亦有貢獻)


阿里投资

大買家檔案—阿里巴巴

投資部門:集團投資部

關鍵決策人:馬云(創始人)、蔡崇信(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張鴻平(財務投資負責人)等

與VC/PE關係:密切,張鴻平加入後增強了與投資圈的關係

投資風格:趨於穩健,但在上市關口較為激進;兼顧戰略價值和財務投資;喜歡選擇行業頭名,通常保持增持權利

併購效果:對公司上市前的估值貢獻明顯,但整合難度大

意向領域:物流、移動互聯網等


 

5月10日的「退休」大典之前,馬云放出了兩發重磅導彈。一發是2.94億美元收購國內最大地圖服務供應商高德軟件28%股份;另一發是5.86億美元砸向國內最大的社交網絡平台新浪微博,佔股18%。多位投資業界人士透露,在高德軟件、新浪微博雙響炮過後,阿里還會有大手筆。

五年前,馬云在阿里一次高層會議上提出要上「云計算」,彼時就連微軟的云計算業務Windows Azure都沒揭開面紗,反對聲音自然很強烈。但馬云毅然拍板:「需要的時候,我們不但可以用牛刀殺雞,還可以把導彈當鞭炮放。」如今,阿里要上市,要成為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顯然正是需要大手筆收購的時候。

這種時候,阿里內部有一台極為重要的發動機在運轉,那便是它的投資部。

 

從門外漢到科班戰隊

 

阿里是否要成立投資部?在阿里成立的早期,內部曾有過爭論。隨著2005年8月那筆針對雅虎中國的10億美元收購達成,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也在第二年正式成立。當時,其主要職責是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尚未在公司考慮範疇之內。

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資案例並不多。除了雅虎中國的投資,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網,2006年的口碑網,2007年的百世物流,2008年的PHPWind等幾樁案例。除了與阿里自身業務關聯度較高的百世物流,一拍網、口碑網、雅虎中國等注重運營與整合的公司,命運大致相同。一拍網將用戶導入淘寶後徹底關閉,口碑在幾次輾轉後無疾而終,雅虎中國的現狀更是不必再提。阿里用這一樁樁失敗的案例書寫了自己早期的投資併購故事。

公司總是要成長的。2008年年中阿里資本成立,這是帶有典型財務投資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財務投資者更看重投資回報率而非產業鏈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寶等各個子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則承擔起產業鏈佈局的重任。

這之後至2011年年末,阿里的投資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市場上公開的項目接近30個,美團網、搜狗、丁丁優惠券、華數淘寶、名鞋庫、萬網、星辰急便、易圖通等大手筆盡皆出自這個階段,而投資總額也超過6億美元。

這一階段的投資特點大致有三:其一,與馬云的概念相關。馬云在2011年1月提出「物流戰略」,其核心是倉儲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統。其二,嘗試財務投資。對搜狗的1500萬美元投資便是最好的例子,易圖通和UC優視科技也多少帶有這方面的色彩。其三,依然不夠專業。阿里當時的投資團隊中,謝世煌是阿里十八羅漢之一,並無太多投資背景;張飛燕加入阿里前任職德勤財務顧問部,有一定財務背景,但並非科班出身;而公司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張蔚是主持人出身,加盟阿里前的職務是星空傳媒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在此期間,阿里投出了多個精彩的案子,但仍處於摸索階段。

到了2012年,一位資深投資人士降臨阿里資本,那便是前北極光創投副總裁張鴻平。他擔任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張蔚則被調往集團參謀部「輪崗」。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十八羅漢之一、阿里巴巴副總裁謝世煌同樣需要向其匯報。有趣的是,張鴻平與阿里結緣於美團的投資案。美團B輪5000萬美元融資中,除了主投方阿里巴巴,跟投方北極光的投資主導人正是張鴻平。

此後阿里的投資有了更專業的感覺。經緯創投管理合夥人徐傳陞告訴《創業家》:「(大公司)以前投一點錢就有各種限制條款,例如優先收購權,侷限公司必須優先考慮賣給大公司;但現在願意讓企業自行決定上市,賣給其他公司也可以,心態變得很不同。例如,阿里對陌陌唐岩非常禮遇,允諾未來不否決陌陌自行上市,阿里未來願意百分之百收購等。」

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除了高德軟件和新浪微博,阿里先後投資丁丁網佈局O2O,收購蝦米音樂成為集團第25個事業部,成立眾安在線介入互聯網金融,加上尚未公佈的友盟、陌陌、UC優勢科技等一系列移動互聯網投資,阿里巴巴迎來第二波投資併購高峰期。

在組織架構上,隨著阿里巴巴集團從原有的淘寶、一淘、天貓、聚划算、阿里國際業務(ICBU)、阿里小企業業務(CBU)和阿里云的「七劍」,到25事業群戰略的轉換,阿里的投資部門也進行了一定變革。此前分散在阿里B2B、天貓等子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加上獨立在外的阿里資本,統一劃歸「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管理。但在職能上,依舊維持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劃分。

根據《創業家》對部分阿里接觸過的創業企業的不完全統計,目前阿里投資部的高層中,謝世煌、張鴻平負責財務投資,張飛燕、紀綱和剛峰(花名)是負責戰略投資的董事總經理。除了直投部門,內部同樣有研究團隊,設有10名左右的分析師,並提供報告給直投部門做判斷之用。

在項目決策上,除了特大項目要馬云經手,其餘均由阿里巴巴投資決策委員會評定。委員會中,並無阿里投資部人員參與,馬云、蔡崇信、陸兆禧、曾鳴則是其中的首腦。公司CFO蔡崇信及其他一些高管也會參與。顯然,阿里的投資成熟了。

 

敢買、敢丟

 

投資的公司與金額,僅僅是一種賬面上的表象。投資的邏輯和文化,是更為實質的內容。在蝦米音樂CEO王小瑋的眼中,阿里的投資團隊相比純粹LP/GP模式的VC,多了幾絲「人情味」。

「那些比較知名的VC,與我溝通一開始都拿個本子記,然後做盡職調查,一項一項,一條一條,很標準化。百度的投資部也類似,一上來就會有一個模板。騰訊雖然沒那麼標準化,但也喜歡直入主題。阿里(投資部)就是坐下來,敞開了聊,會在細微的過程中來找對位感,到一定程度後再去深入溝通。當深入到一定程度,無論是投資團隊,還是他們請過來的業務部門,又會非常非常專業。」王小瑋說。

溝通風格的輕鬆,帶來的卻是投資風格的穩健。這種穩健大多是基於公司早期投資失敗的教訓。作為業界巨頭的阿里也曾「傲嬌」過,投資收購時「不求最優只求最貴」。如對於PHPWind的投資,便看重它是康盛被騰訊收購後業內的最大品牌,結果以業務整合失敗而告終;口碑和雅虎同樣如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早有統計,經歷橫向合併後能產生協同效應的公司,不超過30%。

而今,一切完全需要整合的業務在阿里看來大概都是紙老虎。即便更有長遠戰略意味的入股,阿里也希望多一些財務投資的考量。王小瑋對《創業家》表示阿里與其他巨頭戰略投資部最大的不同在於,阿里巴巴選擇投資對象時有一個「自主生存能力」的優先考慮項。這項標準的內涵是:作為阿里投資的標的公司,即便公司未能整合入集團中,也能獨立健康地發展。

類似投資案例的代表,除了蝦米音樂成為獨立的音樂事業部,猛獁科技則在被收購之後從事阿里云OS開發。

相比純VC,阿里給王小瑋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互聯網買家很關注你們怎麼做,你們具體的戰略目標,是先做小而優,還是先做規模化,就是你這個路徑怎麼走。(阿里)他們特別有經驗,這麼大生意都是他們做出來的,所以他們會來判斷你這個創業家的思路,你會不會走一些彎路,或者預計到你的風險。」

阿里內部也會評價一個項目的投資更傾向於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每項投資在投資負責人心中通常都會有一個評價比例,譬如有些項目可能是「40%的財務+60%戰略」,另一項投資則可能是「80%的財務+20%戰略」。

凡事都有例外,特別是在上市這個關卡上。最近的阿里似乎有些激進,有投資人這樣評價最近阿里的動作:「投資總比不投資好;可能有投錯,但不會錯過。錯過比投錯的風險更大。如果某一個環節被競爭對手掐住,將無法形成完善的生態。」

在具體的投資手法上,阿里除了儘量選擇行業頭名,通常會保留增持的權利,並排除競爭對手投資該公司的可能。最明顯的例子是,新浪微博這樁投資中,雖然初期阿里以5.86億美元已購入新浪微博18%股份,但在投資合同中依然標明未來有權將持股比例提高至30%。在高德的投資中,公開信息中並未有類似新浪微博的增持期權,但知情人透露雙方協議中亦存在類似條款。

近期,阿里的投資不再限於既往電商產業鏈的佈局,而更多放在整體生態系統的構建上。數據層面投資友盟、高德、快的打車,SNS方面投資新浪微博、陌陌,用戶入口方面投資UC,無一不是為了上市有更好的故事可講。

在逐漸變得激進的同時,阿里對既有投資的「沉沒成本」也敢於放棄。高德軟件在移動端用戶過億,而它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強大的線下採集能力和POI(興趣點)數據庫。細心人會發現,阿里2010年8月注資的易圖通亦有類似價值,但易圖通無論從市場份額還是數據庫完善程度皆遠遜高德。2012年下半年阿里所投資的丁丁網,特點亦與高德相似。

在純財務投資方面,阿里也開始有一些較早期的佈局。旅遊應用「在路上」、打車應用「快的打車」,均是阿里資本在天使輪便已入駐。而對於陌陌的投資,阿里更多也是基於財務回報的考慮。

「對於戰略投資,阿里巴巴通常更著眼於當下的環境,相關事業部的負責人也會參與其中。譬如無線端產品吳泳銘就會參與討論,由投資部和業務部共同磋商。而財務投資通常是投資部全權負責,業務部門僅僅提供參考價值。至於偏財務投資的項目最終能否形成戰略價值,要看行業格局的發展。譬如過去的UC,如今的快的打車,均為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提空了一定想像空間。」一位經手過阿里項目的財務顧問向《創業家》表示。

 

阿里的風險

 

新浪微博的5.86億美元貴不貴?高德的2.94億美元貴不貴?從賬面來講都不便宜,高德的投資甚至溢價高達100%。「如果從上市的角度看就便宜多了。假如此前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是600億美元,收購後估值瞬間提升到800億美元,用10億美元現金換200億美元的想像空間,是不是這筆投資顯得廉價了許多?」一家著名VC的合夥人說。

果不其然,在阿里和高德投資協議宣佈後不到一週,5月14日,高盛就宣佈對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大幅調升一倍,從早先的350億美元升至700億美元。這一估值已經超過FACEBOOK目前的股票市值。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曾經提及,「美國的商人們早在我們之前就已經發現,商品的質量和用途,在展示商品的技巧面前似乎是無足輕重的。」「展示商品的技巧」,需要的是商品基本面足夠有迷惑性。實際上,阿里的一系列投資動作隱藏著如下風險。

首先,依舊是整合。雖然「自主生存能力」是阿里投資佈局前的一大考慮選項,但資本市場更關注你能否帶來預期的現金流。正如前雅虎中國總經理謝文談到的那樣:「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的確增加了整體的數據種類和數據間的關聯度,但挑戰在於如何整合各種服務,建立一個完整,系統和強大的平台。否則,空有若干垂直領域的優良服務,卻很難做出大創新,創出大效益。中國網絡業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網絡平台,今後產業整合的成敗關鍵在於種種收購兼併是否有助於這一平台的產生。在平台缺失的情況下,收購兼併越多,企業崩盤的風險越大。這和蓋房差不多,地基打不好,樓蓋得越高越容易倒塌。」

其次,上市前公司利潤存疑。即便有了足夠好的概念,未來也可能有效整合,但IPO對於阿里巴巴這樣的成熟企業終究要看財務數字,來進行P/E(市盈率)核算估值。目前,無論是新浪微博還是高德,都並非現金流產品,前者甚至還有虧損可能。這樣的大背景下,阿里能否在招股書公佈之際,用過去一年的淨利潤來獲得上市的好價格,是極大的懸念。

其三,移動互聯網佈局仍有缺陷。隨著消費者在移動端消費的頻次和規模逐漸提升,雖然有了高德地圖這樣的法寶,但移動互聯網除了關注現存用戶量,渠道同樣是一大關鍵。恐怕這也是業內風傳阿里巴巴計劃投資91無線的原因。

馬云退休後,阿里的投資併購如何走?阿里很難找到合適的人物來接手這位精神導師的權杖,彭蕾、陸兆禧、甚至蔡崇信?恐怕馬云自己也沒有一個合適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135

王中軍解碼華誼兄弟:我們不是PE,不做單純財務投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992.html

導讀:中國的電影市場中,華誼兄弟絕對稱得上最「另類」。這家以影視製作起家的電影公司目前業務橫跨電影、電視、音樂、遊戲、股權投資、旅遊地產、影院、藝人經紀等諸多板塊,多元化之甚,業內找不出第二家。

2012年,華誼總體利潤為2.44億元,但其中政府補貼達到6538萬元,來自掌趣科技等投資收益高達近6000萬元,如果再算上海口旅遊地產「觀瀾湖」項目收到的4306萬元的品牌授權利潤,實際上,華誼去年電影影視主業的利潤不足總體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近兩年內華誼共對外進行了18筆股權投資,其中2012年14筆,總計金額高達2.85億元,其中不乏pre-IPO的項目,這讓外界不禁懷疑,電影起家的華誼難道有意轉型PE?公司的主業是否正在悄然改變?未來華誼的定位究竟是什麼?

「華誼的發展需要靠投資、需要依賴整合併購,但我可以講,我們不是PE,PE的項目沒有IPO他早死了,但華誼不會死,我們沒有一筆是純粹的財務投資行為。」6月17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據消息人士介紹,目前華誼的內部分工中,王中軍與董秘胡明主要負責公司的對外投資項目,而總裁王中磊則主要負責公司業務運營。

「現在銀行、信託對電影業開放了,你有這個金融槓桿你就必須利用好你的融資平台和公司品牌,我是華誼的董事長,如果不去做,就是我的失職。」王中軍說。

投資重心瞄準遊戲

在王中軍的心目中,目前最重要的兩大衍生板塊:一是旅遊地產,第二就是遊戲業務。

2010年,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自有資金獲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隨著掌趣科技2012年掛牌創業板,華誼兄弟的股權比例變為15.73%,公允價值一度高達9.5億元,投資回報高達500%以上。

「遊戲既可以視為電影的衍生品,也可以視為新的內容製造。它的創意模式,營銷模式和電影非常接近,所以華誼一定會往遊戲板塊去傾斜。」王說。

華誼上市之初,王中軍對遊戲投資有兩大嘗試,結果一勝一敗。除去掌趣科技的成功,2000年,華誼斥資7000萬和巨人網絡合資成立網遊公司,但由於業績不達預期,該合作於去年四季度終止。

「我們和老史(史玉柱)那個不成功,但大家都是上市公司,清算也非常快,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損失,而掌趣科技則得到了非常豐厚的回報。」王坦言。

掌趣科技的成功讓華誼期待進一步涉足遊戲市場,王中軍說,如今華誼的戰略方向就是希望去併購控股一家互聯網的手游公司。

6月5日,華誼兄弟在二級市場停牌,坊間一度揣測此次停牌將涉及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因為在此之前,華誼正四處忙於籌錢。先是在4月發行3億元短期企業債,5月上旬,華誼因減持掌趣科技510萬股套現2.5億現金而飽受資本市場非議,幾乎同時期,華誼總裁王中磊將其擁有的公司股權分別質押給華鑫國際信託公司和湖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總計高達4200萬股。

對此傳聞,王中軍不置可否:「江湖傳聞華誼可能會出現整合併購的,如果你真要併購那現金從哪來啊?所以發企業債也好,賣手中的證券也好,這個都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我們兩兄弟的股權質押本身和上市公司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沒有把錢再借給上市公司用,這是我們個人的一些投資用途。」

王中軍說,華誼所有的投資都不會是純粹的財務投資,一定是和產業鏈有關聯的。「我去談掌趣科技,前面有8個基金在談,但是我半小時就談成了,為什麼?因為華誼的出發點比財務投資人站得高,他們就是要投IPO出得來的,但是對華誼來說,投進去出不來也沒關係。」

2012年,華誼參股北京隨視傳媒8%的股權,參股香港GDC9%股權,其中GDC已經提交了赴美上市報告。王說:「前者做互聯網精準營銷,後者做電影數字設備,他們會給華誼帶來大量的數據。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一定是結合互聯網營銷,你要手機訂位,手機訂票,你手頭需要大量數據,現在的市場形勢下,誰不佈局互聯網就完蛋了。」

迪士尼的中國門徒

如今,數之不盡的中國影視企業都在努力效仿迪士尼,但王中軍認為,華誼或許會是最接近的那一個。

迪士尼全產業鏈模式下主要細分成四大業務:影視娛樂、主題樂園、媒體網絡(擁有美國三大廣播公司之一ABC、體育品牌ESPN),以及零售消費品。這樣的產業鏈描述給了資本市場足夠的題材空間,也給了王中軍足夠的想像力。

目前華誼在影視文化和主題公園方面均有佈局,而電視媒體領域,華誼通過收購All's Well Media Company Limited21.66%的股權涉足經營香港NOWPOP TV頻道。

王中軍說:「迪士尼的全產業鏈你不可能都涉足,比如消費品你做不了,因為盜版太容易,這個要根據國情來。比如國內的電視媒體,你進入不了,因為不開放給民營。如果用合約模式做,它不受法律保護,風險太大,作為上市公司我不會去冒這個風險。」

主題公園成了華誼最有希望突破的關口,目前華誼醞釀的產品有3種業態:即海口馮小剛公社、蘇州主題公園、以及深圳坪山文化城。而此前被上市公司列為4大地產項目的上海嘉定文化城項目遭遇擱淺。

2011年,華誼與上海嘉定工業區達成協議,雙方在工業區內建立華誼兄弟文化城。該項目規劃佔地1000畝,總投資數十億元,主要用於建設影視基地,包括攝影棚和其他配套設施,第一期佔地250畝。

「上海項目最終沒有真正落地,因為旅遊地產涉及方方面面,與地方政府的關係……總之這個事情太錯綜合複雜了。」王解釋說。

除上海項目無法落地以外,根據建設工期,海口觀瀾湖是能最早竣工的項目,時間為今年年底。而蘇州主題公園建設則更為複雜,尚無具體時間表可言。

王中軍說,他也無法對公司旅遊地產項目的投資回報做出準確的預測。「3種業態中哪個成熟?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沒有一個『開揭』呢。但華誼涉足旅遊地產的模式風險幾乎為0,只是收錢快和慢的問題。」

「我的主要支出就是品牌授權+項目註冊資金,而換回來的是干股+品牌收入。有些項目我註冊資金6000萬,品牌授權回收1個億,算下來投資一開始就是『倒掛』淨賺的,一旦項目投產還可以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面對王中軍「0風險」的自信,市場的擔憂則顯得更加中肯:隨著北京環球影城的啟動,以及上海迪士尼樂園2014年底的竣工時間表日益臨近,華誼的主題公園屆時將面臨怎樣的競爭和外部壓力,外界正拭目以待。

電影產業鏈變局

2012年,華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其實只有1.5億,比2011年還要下滑15%,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僅35%,位列華誼所有業務板塊末尾。對於以電影起家的華誼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尷尬。

「去年電影業績不佳,答案很簡單,就是《1942》沒達預期嘛。」王中軍直言不諱。「但是目前,華誼肯定仍然是一家內容為主的公司,電影仍是公司財務收益上的第一位,它具備規模化和盈利的能力,你想調整也調整不了。」

但同時,在王中軍看來,一部電影80%~90%的回報來自票房又正是超高風險的所在。正是這種極具矛盾和衝突的現狀,刺激了華誼佈局的多元化。「我們不拍好電影就沒有價值,但只拍好電影,也沒有價值,這樣的公司頂多就是個二線公司的價值。」

華誼的調整還包括下游的影院建設。在上市之初,華誼計劃用1.3億資金大舉進軍國內影院業務,2012年時,王中磊還表示,華誼有一個很大的計劃,將在未來4到5年在全國建成80家左右的電影院,成為一個比較大的電影院線。而到目前,華誼的影院數量總共只有15家。

王中軍說:「開始是說要大舉進入,到現在蔫了。華誼的口號一直在變,這個太正常了,因為市場不是你想什麼樣就什麼樣的,我們想大舉進入的時候它(影院)成本起來了,租金高不說,原來方圓十公里就一個電影院,現在方圓一公里內有3個電影院,競爭太激烈!」

2012年華誼財報中,影院投資項目仍虧損348萬元。王中軍說,公司對影院業務的要求是,可以連續虧損兩年,但今年必須扭虧為盈,再過兩個年度,要實現5000萬-6000萬的盈利。

「3年之內,影院市場一定會出現兼併重組的趨勢,美國就3家在做院線,中國有100多家,這個市場不可能有那麼多主體。」王中軍暗示,華誼的院線業務正在等待併購時機的到來,「現在影院沒有清晰的定價標準,它不像電視劇和電影有5家上市公司,基本有一個資本描述,但影院上市公司一家沒有,什麼時候能清晰呢?第一家上的時候,定價標準就出來了。假設市場給30倍的市盈率,一般的影院你不敢要20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23

劉強東:可以不做中國首富 但絕不放棄京東控制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037.html

騰訊科技訊(樂天)8月5日消息,京東已成B2C行業巨頭之一,正在上市道路上狂奔。京東CEO劉強東近日在內部一次培訓會上表示,從來不求做中國首富,或擁有多大財富、多大股份,但要控制權,有一天退休時依然要控制京東,不讓別人來染指。

劉強東指出,這並非是因為貪念京東的職位,而是要承擔一種社會責任。當前京東擁有超過2萬員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物流配送人員,來自農村。很多工作滿5年的員工,通過在京東奮鬥買了車子,在當地縣城買房子,實現了人生夢想。京東要一直堅持下去,幫助更多配送員兄弟實現夢想。

「能讓我們這麼多配送員在縣城買房子,讓他爸他媽不再去種地,讓他孩子去上小學。我雖然出來了,但我是個例,我太幸福了。」劉強東感嘆說,這樣的員工不能折騰,幾個月一折騰不好好工作,一年基本錢就花光了。「為什麼剛滿5年就能買房子,就能買車,因為他穩定,工資從來一分錢不花。」

劉強東稱,這也是自己做京東的一種社會責任。京東從來沒拖欠過員工任何一天的錢,員工只要穩定,踏踏實實在京東干,給客戶服務好,只要不被公司開掉,夠5年就能在老家買一個房子,能讓他的孩子享受城裡人的教育,能讓他孩子接受到公平的教育。

「任何在京東干滿10年的,不管你做倉庫打包,不用升職加薪,不可能10年買不起房子,不可能。」劉強東說,管理層的生命能力比配送員工強,可選擇的多,但京東不能失敗,一定要做成功,給每個人尊嚴的工作,改變家庭命運的機會,讓員工相信社會有溫暖,相信社會有關愛,相信孩子可翻身。將京東做好是管理層的核心責任。

「老實說你們大部分離開京東公司,工資一定會漲,你們接到無數的電話,哪個不是翻倍的,IBM公司失敗,IBM的員工受到傷害嗎?瘋搶,因為有很好的團隊,所以你們很好找工作,但是不要忘了,如果有一天京東做失敗了,會有很多員工會失業,他們沒有你們這樣的條件找到好的工作,我希望我們高管一定會拚死把公司做成功。」

劉強東說,這麼多配送員兄弟們找工作不容易,老配送拿7000,8000元一個月,但工作非常艱苦。京東內部經常討論,颳風了,下雨了配送員兄弟們怎麼辦,下大雪了東北兄弟們怎麼辦,南方下暴雨了倉儲的兄弟們怎麼辦。

「我們把這家公司做成功,讓我有一天離開事業的時候不會後悔,這個生命歷程是充滿著驕傲,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充滿遺憾和後悔。有一天讓我們孩子為我們感到驕傲,知道我們的父親,母親是正直的,善良的,合法的,從來沒有坑蒙拐騙過,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為家庭,為社會創造價值。」

劉強東還對京東管培生提出要求,要求管陪生不貪錢,不貪物,京東的許諾是,保證大家活得越來越尊嚴,通過合法途徑讓員工變得富有。劉強東說,只要大家合法經營,不要貪污,公司會有很好的報酬。「京東現在每年發的股票,真的比我多,我願意拿出我的股票跟大家分享。我希望大家跟著自己一起一心一意的戰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1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