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第一大號負責人孫冠男:下個風口一定不是原創文章,而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6/149977.html

黑馬說:插坐學院請到微信第一大號、擁有1500W用戶的“微信路況”負責人,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孫總分享了一片長文幹貨。

孫總除了擔任車托幫的副總裁,還創辦過海天盛筵、史玉柱時間拍賣、創新中國論壇等大型活動,是聯通精彩在“沃”品牌營銷負責人,曾任Onezine總裁,Luxury Insider奢侈品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優米網副總裁,珍品網聯合創始人。是互聯網圈內近年來比較有影響力的產品和營銷專家。

所以……你就知道下面的內容有多少幹貨了!話不多說,一起來看本次專訪吧!


口述 | 孫冠男
 

1、微信路況前期是怎麽推廣的?能不能分享一個案例?

其實推廣都是一些術,我覺得術的東西,各有各的做法,都有成功的機率,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勢是最重要的。

我們為什麽用戶量比較大?我們做的比較早,2012年7月份就做了,2012年底的時候,我們一幫人還飛去廣州見了張小龍。

當時微信是一個約會工具,但張小龍想打造生態,不想局限於約會工具。我們就說,我們幫你做了一個路況查詢、違章查詢的工具,是服務性質的,便民的。張小龍就非常喜歡,他說自己在廣州經常被罰款,沒有電子狗什麽的,而我們的產品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就把微信兩個字加到我們上面來。

而且他在後期對外說微信生態時,很多次都是用微信路況舉例子,我們就成了行業標桿,在官方渠道上經常會出現。

這個勢一定要抓住,你要先抓住這個平臺想幹什麽,順著它的想法去做,這樣它就會給你很多平臺上的資源。


2、那現在微信的大勢是什麽?您能詳細介紹下嗎?

你肯定聽說了總理說網速慢、網費貴吧,這什麽意思呢?實際上總理是鼓勵互聯網創業和經營的理念,所以他拋出互聯網+的概念,但你知道互聯網+的概念是誰提出的呢?

實際上它是人大會議上馬化騰提出來的,他提出了4個互聯網戰略,其中一個就是互聯網+戰略。

那什麽是互聯網+戰略呢?這就要提到KK(《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的一本書《新網絡、新經濟》,他在98年就準確的預言了今天互聯網發生的所有事件。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理念就是:

讓結點組成網絡,讓結點有價值,並且傳遞價值。

實際上這就是微信做的事,每一個人加入微信後都是一個節點,然後他身邊有一圈朋友,就可以傳遞價值。

就像紅包,它是一個簡單的體現,內容的分享有價值,電商的商品分享——拍拍、微店這些,都有價值傳遞……

在這種環境下,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邊際效用會越來越高。他舉了一個例子是,當貝爾發明第一部電話機時,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它的價值非常低,因為沒什麽人陪你打電話。而當話機越來越多時,電話機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但是它的價值卻越來越高,因為你能聯系到的人變多了。

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個網絡化效應,你每增加一個節點,你生產節點的成本會越來越低,而它創造的價值會越來越高。這就是微信能在2012年起來的重要原因。

剛開始的QQ也好,也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一開始在微信上,我只有你沒有別人,那就沒意思了。但如果微信群里面已經有1000萬人,其中有2000個是我的好友,我一加進去就可以跟人聊天,這個價值就非常大了。

而這,就是馬化騰強調的連接和傳遞價值。所以從KK的這個理論,分析馬化騰“微信連接一切”的觀點時,我們能發現他已經完成了結點的鋪設。而微信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它的人數已經從峰值往下掉了,不可能再超過巔峰的4.6億,所以它要開始註重傳遞價值了。

要傳遞的價值,不是人與人的基礎價值,它看重的是人和商品、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是通過什麽來做的呢?就是公眾平臺。

現在的公眾平臺看起來像一個自媒體平臺,或者是一個傳播文章的平臺,但實際上張小龍不希望看到這些,他希望看到的是每一家飯店、咖啡館都能夠通過微信來提供價值、提供服務給用戶。

所以你看它新推的幾個功能——周邊搖一搖、微信連WIFI、卡券推送,這幾個都是要重點發力的,它的指向非常明確。

就比如你去一家店的門口,用微信搖一搖,店家就會送你一張進店消費的優惠券,或者是加關註,無論你使用優惠券還是加關註,都會成為這家店的用戶,自動連接上這家店的WIFI了,不用輸密碼,不用查找網絡。

所以說微信以後的趨勢一定是鼓勵商家,讓每個飯店、圖書館、咖啡廳,能夠提供方圓5公里、10公里的客戶管理、營銷以及硬件設備的連通(比如說WIFI、搖一搖),這些都是微信比較關註的,它希望可以把已有的商業模式搬到線上,這個總結成一個詞就是互聯網+。

這就是為什麽馬化騰在人大會議上提出互聯網+,因為他看到了自己有這個能力,只要政府支持他就能夠把商家都發動起來。而一旦把商家發動起來,用戶又接入進來了,那他挑戰的是誰?是阿里、美團、大眾點評,它幹掉的是京東、淘寶,是所有現有的既定生態。

這個才是它真正想做的事兒,為什麽叫連接一切?它連接的是商家和用戶,如果只是寫寫文章、發發文章,那現有的業態已經有了,今日頭條、微博都有這些功能。

未來一定是傳統企業想上網,或者想在網上做一些用戶服務的業務,微信要做的是讓他們首先想到公眾平臺,因為它提供了太好的、完整的生態體系。

就像淘寶網,它只能是你想開個店,那你把店里的東西搬到網上,我讓網上的人也能買你的東西,但它對現有客戶的管理是沒有的。

互聯網+不是要顛覆傳統行業,而是要讓傳統企業產品升級,它是一個有延續性的東西。

所以未來的趨勢會是已經有業務流的傳統企業,想辦法結合微信的公眾平臺和互聯網的服務方式,去創造出新的服務客戶的模式,這才是趨勢和重點。

而這件事國家也支持,微信公眾平臺也支持,用戶也會喜歡。

所以我們要順應的大勢一定是,把你原有的業務生態體系接到微信上,誰聰明誰就能夠在這里重新獲得自己的競爭優勢。

比如說現在第二梯隊的企業,你微信用得好,就有可能超越原來的梯隊,上升到第一去。現在微信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但很多企業還是沒有看到這些紅利。

3、那這塊紅利還有多久呢?

這塊紅利還有最少3年,因為這是國家扶持的項目。

4、那我們應該怎樣去順應這個潮流呢?

現在時間很重要,你要盡快發展起來,迅速積累一個比較大的用戶量,然後業務就會比較容易運轉。所以每一個從零開始的公眾號都應該花錢去買用戶。

換量也好啊、做廣告也好啊、送東西也好啊,都可以。但一定要不惜成本、趕緊把用戶搶到手里,而且要搶精準的、活躍的用戶。

這里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你一定不能只做一個媒體內容平臺,你來就是看我的文章,這樣太賠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就像我幫奶牛媽媽做的推廣,它就很精準,一定是剛生完孩子、一周以內的、北京的媽媽。這個人群有多少?是可以算得出來的,雖然人數不會很多,但它的盈利模式很明確。

這些媽媽里面,可能有10%是沒有奶的,而沒有奶的媽媽可能會有1/10下單用一下你的服務,每個人消費500塊錢,每天就會形成固定的流水,這個很明確。

所以呢,如果你去做廣告,可以這樣計算成本:如果10個人看見有1個人點的話,她在你這里消費500元錢,那你就可以花高達1個點擊50元錢的廣告費來吸引用戶來。因為這500塊錢花出去了,你吸引一個用戶來消費500元,你是不賠不賺的。當用戶量越來越大,你後續的服務再去延展,就會有機會去盈利。

這樣算來,你在初期,迅速用50元錢獲取一個用戶值不值呢?肯定是值得。但如果你只是做媒體內容平臺,一毛錢獲取一個用戶都是賠錢的。所以微信也傾向於有明確盈利模式的公眾號趕緊發展自己的粉絲。

所以我在幫奶牛媽媽做推廣時就很簡單。就是廣點通(微信廣告平臺,廣告位點擊付費),所有母嬰類的公眾號、北京地區投放,限制在20到30歲的女性,必須對母嬰感興趣。

然後我廣告創意也很直白,你沒奶我就可以幫你出奶,你有奶就別點我。這樣可能每天有1萬人看到了,但真正點的也就二三十,但是點擊的這二三十就全都過來了,里面可能有2、3個下單的,業務就迅速做起來了。現在在北京、上海、深圳都要開分公司。

而且這樣的業務是一個正循環,特別容易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快速發展起來。

5、那如果我沒有預算,靠文章可以完成用戶積累嗎?

微信這個平臺不像微博。微博這個平臺是你做一套內容,會有機會被幾百萬人看到,只要你能刷出熱榜,造出營銷的勢。它還是一個營銷性質比較強的地方,你會造熱點、會出噱頭就很容易獲得營銷效果。

但微信不是,微信會斷鏈,它是靠人和人傳播的,不是靠一個集中平臺——這邊有一個熱門事件,大家每個人都能看見,它不是資源型的。

它是靠保持你的精準度和你的動力。精準度就是,你的用戶確實喜歡這個東西,動力就是如果他傳下去會有好處。這就是微信營銷和微博營銷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還以奶牛媽媽為例,首先它保證了精準度,你在廣點通投廣告的時候會精準到每天可能會沒有一個人點,這反而是好的。微博上卻反而是越多人點越好。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微信吸引的人是十分精準的,有可能下單的,而且你可以做一些優惠活動,她下單後推薦給好友可以享受5折優惠,那她就會去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其實你看哈,你要結婚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可能都快要結婚了,你生孩子的時候,他們可能也差不多都要生孩子了。它是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的,微信十分適合這種傳播。

所以傳統的做法,說你沒有預算,先湊個熱鬧吸引一些共同取向的人群,這個有點不符合微信的玩法了,微信一定是創造出你自己的用戶運營模式——無論是盈利模式還是互動模式,然後迅速花錢砸出一個規模來。

你看奶牛媽媽一共就1萬用戶,但他每天有幾千的流水,這個很重要。然後用戶在你這里,享受你的服務,你再發明新的服務去刺激他們再消費,這個就很簡單了。

6、所以現在的趨勢會是做服務先行,而內容則慢慢被弱化了,對吧?

做內容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思維定式,我希望把這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態度,然後讓它精美,但是在這個快速消費信息的時代,這個並不重要,反而是你能一句話把這個說明白就行了,我著急看下一個。在這方面你沒有特別強的優勢,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個。

你應該把服務性質的東西做出來,放在微信上,因為服務是不可替代的,內容的可替代性太強。

你看我們微信路況用的最多的是問路、查違章。用戶不取關你,不是因為你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你的服務不可替代——用戶在我們這里註冊了一個號,每個月給他推送查違章的信息,他就不會對你取消關註。

大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好大家為什麽要留著你這個號。就像新榜,它的榜單獨一無二而且有權威性,別人沒有辦法複制。

7、那您在平時運營中會著重關註哪些數據?

我第一關註的是自己微信後臺上的數據,第二關註的是行業數據,第三才是整個微信的大數據。

我們現在用戶數非常多,每天發過來的各種消息可能有1萬條,有人會專門把這1萬條分類整理出來。他們什麽都有,給我們唱歌的、講笑話、發尋人啟事,什麽都有。

然後有一天我們就發現,大家都在問15萬——20萬的國產SUV哪個最好?他們認為我們會有這樣的服務,實際上我們沒有。但是問的人多了我們就會提供一個這樣的服務,專門解答一下這樣的問題。

你要分析用戶的需求,當你的基數夠大時,用戶的需求五花八門,共性高的整理出來,就能變成你能提供的服務。

第二呢我們會分析汽車行業的一些動向,能不能把一些新的功能嫁接到微信上。

像我們車托幫的App里面功能很多,導航、車友之間的組隊出行、停車計費、上門洗車、上門保養、也有查違章、看哪兒堵不堵。

那什麽功能適合放在微信上呢?前面的功能肯定是太重了,所以我們就把訂閱的東西、隨時語音問路的東西摘出來放進去就夠了。現在也就迅速起來了。

那行業內還有沒有新的動向?就比如春節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順風車,你可以看上面有多少人發了路線,從北京到沈陽還是從北京到深圳,有合適的就可以和他們去拼車,我們2天策劃、3天開發,上線2個禮拜,就有3萬條路線拼車成功,這個數據超過了58同城幹一個月的量。


那這個具體是怎麽策劃的啊?

其實特別簡單嘛,這事兒怎麽幹?做平臺唄,讓司機上來能發路線,讓乘客上來能找,拼成了怎麽辦,放不放電話號碼,怎麽驗證,怎麽算成功了,然後怎麽向用戶驗證這個新功能,放在哪兒做入口,這些策劃完了就開發,3天,很簡單。

做好了以後放在微信的菜單里面,以前我們的欄目是車友互動,後來改成春節順風車,做了2個禮拜,效果就很好。

所以你要看行情,就比如現在,天氣很熱,突然來了高溫,很多車主就會有爆胎、開鍋、空調不制冷的問題,會集中爆發出來,那你就可以放一個欄目——夏季愛車養護,給大家介紹一下必備的小知識,提供一些不錯的服務商供大家選擇,非常時令性的。

不一定非要是文章,可以是很多服務和功能在里面,一定是動態的,根據市場的動態去走。

所以我也會每天都看百度風雲榜和微博熱詞,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就比如大屯飆車這件事兒,法拉利、蘭博基尼,到底這倆車多少錢?

SCC就發表一篇文章,說這倆車不是超跑俱樂部的,因為這倆車太便宜了,一個200多萬,一個才300萬,不夠資格來我們這兒。

那我們就會聊一下SCC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組織,為什麽說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都進不了這一家,我們就去扒這種東西,再看一下行業內還有那些車友會,你現在是幾十萬的車,可以加入哪些車友會。這下社交也出來了。

這些東西都可以去涉及,一個媒體不一定是要寫文章才是媒體,一個媒體其實要把握輿論、熱點,然後把用戶引導到該引導的地方去。

8、那您覺得,以後微信的運營人員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啊?

我們開了幾次大會後發現一個問題,現在微信分成兩種,一個叫新媒體,一個叫企業自媒體。新媒體實際上還是微博那批大號轉移到微信上,而企業運營的這些號完全是兩回事,人才的能力配比也是完全兩碼事的。

他們可以完全沒做過微博,也沒做過原來的媒體運營,但是他們非常了解公司的業務,可以把公司的某些業務搬到網上去,然後運營的用戶不是海量的用戶,而是一小部分公司的已有客戶,這部分人將來會非常吃香。

微信的公眾平臺最後慢慢會變成一個非媒體平臺,變成一個企業營銷和客戶管理平臺,所以它要求運營者即懂原來企業的業務和客戶管理,又要懂微信用戶的習慣,才能把這個事兒做好。光能做微博那種營銷是不行的。

如果我現在做一個新號兒,用媒體的方式去做,那吸引的用戶是無法變現的。但像奶牛媽媽這樣的例子,雖然我人很少,但是每一個都是高消費,這個對於企業是有用的,而且微信也鼓勵這方面內容,它更想讓整個生態轉起來,讓企業提供真實的服務是微信想看到的。

所以你看微信前段時間的是視頻,這里面完全沒提到看文章、讀新聞、營銷這類事情,全是說去這里買個東西、去那里吃個飯什麽的,全是這些。

9、針對微信運營這件事兒,您給推薦幾本書吧。

KK這本《新網絡,新經濟》我覺得不錯,但他視角非常縱觀,因為他在98年寫的這本書,預言了未來20年互聯網發生的事情,前六七章都兌現了,你可以去看一下,結合已經發生的現象做比對,會有些啟發,也會對微信如何連接生態有個更深入的理解。

但涉及到如何去操作這件事,目前沒有太好的書。

《微信思維》里面有個案例還是不錯的——泰康人壽眾籌的案例,原來泰康人壽一年的人壽險是120塊錢,然後它在微信上搞了一個活動,讓用戶自己分享鏈接,聯系120個好友,每個人給他1塊錢,這一年的保險就出來了。

實際上對他的朋友來說,我關心你,給你1塊錢,就像給一個紅包一樣,特別簡單。而這個用戶就1分錢不花,得到了1份保險。這個是一個不錯的案例。

它也不是說去營銷一個事情,而是把傳統的保險公司付費形式變成了他人關心你的一個方式,然後借助微信的平臺傳播,這個是很巧妙的一件事兒。未來很多企業也會面臨這方面轉型。

比如醫療行業,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哪天有人得病了,就可以跟朋友籌點錢。或者我發明了一個智能硬件,從朋友這里籌點錢。這類的眾籌模式會火起來,因為這里有好友關系,有需求,每個人分散風險、分散單位的付出,還能圖一樂呵。

這不就是微信連接了人,連接了商業模式嘛,這個是很好做的。

10、最後一個問題,除了奶牛媽媽,您再推薦一個不錯的案例吧。

有一個哥們剛剛拿到了投資,叫小微律政。原來註冊公司很麻煩,三證沒合一,跑一個需要2000多塊錢,花1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把公司註冊下來,而且流程不知道、不清楚。

於是他們把所有辦證流程都放在微信上,你可以隨時查看你的辦證進度,稅務辦完了、開戶辦完了、章刻完了……而且用互聯網,598塊全辦完,20天下證。

這個東西特別符合李克強總理互聯網+創業的概念,又趕上了創業的熱點。因為企業的誕生是在我這兒誕生的,以後企業想招人,想融資,想擴大,想換辦公室地址都可以來找我。

所以他是在一個企業的誕生之初,切入企業後續服務的所有點,所以我覺得特別好玩。

第一,它足夠的精專垂直。

第二,他把用戶生命周期拉得特別長,在最開始的時候切入到服務的起點,所以後續可玩的東西特別多。

它是在2、3月份開的,現在已經在深圳開分部了,這個月馬上在上海開。它發展的特別快,走的路是特別對的。
 

文章來源:插坐學院。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所有。

出品 |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采訪 | lucky(ID:luckyloser233)

嘉賓 | 孫冠男(車托幫副總裁)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和i黑馬共同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一財網 繆琦 2015-07-14 12:16:00

繼三胞集團(Sanpower Group Co. Ltd. )以超過4.5億英鎊吞下英國老牌連鎖百貨零售商House of Fraser Limited 福來莎百貨(下稱“HOF”)之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下稱“中投公司”) 以13億歐元收購10家法國和比利時百貨企業的大手筆也已成定局。

繼三胞集團(Sanpower Group Co. Ltd. )以超過4.5億英鎊吞下英國老牌連鎖百貨零售商House of Fraser Limited 福來莎百貨(下稱“HOF”)之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下稱“中投公司”) 以13億歐元收購10家法國和比利時百貨企業的大手筆也已成定局。

這筆交易為中投公司在歐洲的投資交易創下了歷史之最。

據路透社7月13日報道,美國商業地產服務及投資機構CBRE Group, Inc. (NYSE:CBG) 世邦魏理仕全球投資人表示,已將位於法國和比利時的10家百貨企業賣給了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和以巴黎為基地的AEW集團。整個交易價值13億歐元(約合14.3億美元),包括臨近比利時安特衛普的2處標誌性購物中心和巴黎La Vache Noire在內的8家商場。

據法國費加羅報此前報道,中投公司在此次競標中擊敗了法國-荷蘭房地產公司Unibail-Rodamco 和荷蘭集團Wereldhave兩大強手。

近年來,實力漸增並渴望國際化的中國企業開始向歐洲商業地產和酒店項目進發。

與此同時,歐洲百貨業競爭也在加劇。就在本月,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A (MC.PA) 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法國高端百貨Franck et Fils 宣布即將關閉,據稱是因為受到Galeries Lafayette 老佛爺百貨和Le Printemps巴黎春天百貨等的高度競爭影響。

事實上,中資收購歐洲百貨在去年就已掀起過一次高潮。

2014年春天,三胞集團旗下南京新百對英國老牌百貨HOF的收購一錘定音。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消息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南京新百最終以2億英鎊收購了HOF89%的股權,並將以現金完成交易。該交易成為了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零售業境外投資,也成就了中國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直接收購。另外,這也是證監會一系列放權新政之後,首個跨國並購無需前置審批的案例。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59

看問題》經濟學家陶冬:股災是中國建設資本市場的一大挫折「暴力救市」只治標 回歸基本面才可長久

2015-07-20  TWM


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在救市初步有成之後,更大的挑戰在後面。「暴力救市」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中國股市必須重回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

撰文•陶 冬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 中國前領導人 鄧小平二十三年之後,中國政府真的出手,沒有關掉股市,不過改了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關了作空者的退路,也關了股市集資之門。

六月中旬開始,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浩劫,股價暴跌,對股民財富、市場信心均是摧殘。證監會整治場外配資、查處過度槓桿,從監管的角度是正確的,不過其後果 卻是當局做夢都想不到的,股市市值在三周內的損失,超過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整個國內生產毛額(GDP)。去槓桿帶來拋售壓力,指數下跌導致更多結構產 品被強制性清倉離場,觸發火燒連營,股市一瀉千里,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需要停牌自救。

救市是不得已之舉

防制市場恐慌、防範系統性風險A股暴跌,不僅影響市值、財富、消費,更可能成為觸發潛在系統性風險的誘因。此次市場調整,銀行的參與度不算太高,不過券 商、資產管理公司的槓桿超高,遠超過監管所允許的水準和公共數字所見,金融企業的資本金一般較薄弱,難以承受跌市中強制平倉的重創。同時貸款炒股的企業不 在少數,抵押物業炒股的個人也不在少數。

更可怕的是,結構產品、衍生產品、場外交易大行其道,金融資產的風險傳播管道變得不可捉摸,監管帶來的拋空反噬,加深了資金的恐懼,加大了市場的動盪。

筆者認為,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乃不得已而為之,是制止市場恐慌所必需,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所必需。

政策干預反市場

恐加深外資疑慮

北京的「暴力救市」,雖然與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干預債市,和二○一二年歐洲央行干預匯率在技術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均為動用非常規貨幣政策手段,不設 上限、不設時限地買斷金融資產,試圖用天量的流動性來撲滅恐慌之火,乃非常時期之非常舉措。救市是為了從進入惡性循環的市場非理性行為中跳出來,為了避免 整個金融體系,甚至整個經濟被熔化。

救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排山倒海的賣壓逆轉了,市場情緒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更大的挑戰在後面。資本市場並非兒戲,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無視市場規 則,主宰參與者的生殺大權。這種反市場的政策干預,與資本的本性格格不入,與中國政府近十年致力建設符合市場規律、與國際準則相接軌的資本市場大相逕庭。

可以說,這是建設和培育資本市場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可能推遲中國開放資本專案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同時外資對於進入中國市場必然更猶豫,摩根指數( MSCI)勢必延緩將A股加入其指數的進程,甚至國際貨幣基金(IMF)接納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幣種的決定,都可能受到影響。

同時,中國股市的集資功能也受到嚴重傷害。資本市場的核心,在於資金在公平、透明平台上進行公共募集,信譽、信心十分關鍵,而此是建立在對遊戲規則、監管 條例、資訊流通、合約精神的尊重和認同之上的。政府干預股市,踐踏了市場的共同準則,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政府有公權力來執行它的意志,不過資金則可以 選擇以腳投票,不參與今後的集資活動。對於中國股市,如何重塑信心是擺在政府、監管、企業和投資者面前的共同挑戰。

此次股市暴跌的最大教訓,是從投資方到監管、從政府到媒體,多數人對市場失去了敬畏之心,以為政府意志就是上帝意志,以為自己就是股神,只看到槓桿的賺錢 能力,只看到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繁榮。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風險,但是選擇漠視風險,以為自己在風險爆發前可以全身而退。幾乎所有人都強調中國市場的特殊 性,其實貪婪、瘋狂遠大過國情的特殊性。

輕忽風險終釀大禍

葬送人民血汗錢 政府、媒體是幫凶政府站在入市干預的勝利者台上,不過它又是失敗者。這輪市場上揚,既沒有基本面支持,也沒有企業盈利的支持,北京憑著央行印鈔權,硬要打 造出政策牛市,考慮不夠周全。在對互聯網金融、衍生性金融商品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放開監管尺度,聽由市場任意搭建風險管道,最終釀出大禍。國家媒體並不熟 悉資本市場運作,偏要運用壟斷的話語權,連篇累牘地鼓吹牛市剛開始的論調,葬送了大量百姓的血汗錢。

政府暴力救市,取得初步的效果,不過這並沒有給資本市場一個句號,而是帶來更多的問號。其中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是,政府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股指打到 四千五百點後又如何?沒有理由北京無限期地持續救市,萬一之後再掉頭向下,會不會再救?如果不斷救市,北京就成了投機勢力的提款機;如果不救市,民情壓力 勢必巨大。

筆者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唯一出路,就是回歸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讓市場供需決定資產價格,讓資產估值引導投資決策。只要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政府不應該救 市,也沒有能力無限期救市。過去試圖通過資本市場改變實體經濟的作法,根本是本末倒置的。搞好實體經濟,為企業打造好的營商環境,是政府的本分;將精力放 在鼓吹政策牛市、推動市場槓桿上,則進入了偏門,早晚會釀出大禍。

至於投資者,回歸基本面才是投資正道。「經濟不降,股市不升」,那是歪理,放著有盈利增長、有分紅的公司不買,追求小股 槓桿,或有一時之得,但是多數人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英國政府在一九九二年英鎊匯率之役,輸得一敗塗地,不過這反而將英國造就成全球金融中心。無他,懂得亡羊補牢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6

寶能系晉升萬科第一大股東 華潤集團自顧不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337.html

寶能系晉升萬科第一大股東 華潤集團自顧不暇?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8-28 00:06:00

寶能系到底是財務投資還是野蠻人入侵?20年前的“君萬之爭”是否還會重新上演?更令人疑惑的是,一直力挺萬科管理層的華潤集團為何無作為?

2個月內3次舉牌,寶能系迅速成為龍頭房企萬科(000002.SZ)的第一大股東,這樣的速度或許是萬科管理層未曾料到的。

8月26日,寶能系旗下公司前海人壽、鉅盛華通知萬科,截至當天,兩家公司增持了萬科5.04%的股份。加上此前的兩次舉牌,寶能系合計持有萬科15.04%,以0.15%的微弱優勢,一舉超越了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

前海人壽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對萬科投資是純粹的財務投資。”

萬科則一改此前“歡迎所有投資者”的說法,8月2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對萬科股票的操作,由投資者自行判斷和決定”,同時還強調,公司管理團隊將盡全力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這是否意味著萬科將采取相關行動,比如聯合中小股東?寶能系到底是財務投資還是野蠻人入侵?20年前的“君萬之爭”是否還會重新上演?更令人疑惑的是,一直力挺萬科管理層的華潤集團為何無作為?

寶能系“兇猛”

股災是資本大佬最好的獵場。寶能系選擇了萬科這塊“肥肉”。

從7月到8月26日,有兩次股市大跌,寶能系通過旗下公司前海人壽及鉅盛華連續三次舉牌萬科,在萬科的持股從0瞬間增長到15.04%,並成為了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據本報記者了解,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在寶能系舉牌期間一直按兵不動,持有萬科股權一直為14.89%。

寶能系增持萬科股票耗費了巨資,按照增持期間每股約14.5元的中間價計算,共耗資約240億元。即便以增持期間的最低價每股12.4元計算,也要耗資206億元。

寶能系是誰?它為何要斥巨資成為萬科的大股東?

在深圳靠物流起步的寶能系已進入地產、酒店、金融、文化等產業,實際控制人為姚氏兄弟——姚振華、姚建輝,通過寶能投資直接和間接控股了一系列公司,包括鉅盛華,而鉅盛華擁有前海人壽20%股權。目前姚振華現任前海人壽董事長,其弟姚建輝任寶能控股董事長。

此次舉牌的主角之一前海人壽成立於2012年,是險資領域的一匹黑馬,依靠“萬能險”在近幾年實現了保費規模的快速擴大。

但由於萬能險的資金成本較高,前海人壽需要尋求升值空間較大的投資標的。這被認為是前海人壽舉牌萬科的首要原因。前海人壽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是“純粹財務投資”。

萬科股價一直被低估,每年分紅高,現金流和財務結構健康,股權卻很分散,這樣的標的是很多機構投資者所覬覦的。

與此同時,鉅盛華通過股票收益互換、融資融券的形式買入萬科8.04%股份,這部分的股票成本超過100億元。尤其是在最近一輪股災中,鉅盛華依然采用這種方式,顯得頗為激進。

有一種觀點認為鉅盛華此舉是為了維持股價穩定,這也是萬科在最新一輪股災中股價較為堅挺的原因之一。8月26日,萬科收盤價為每股13.25元,相比寶能系舉牌中間價每股14.5元僅下跌了不到9%。

一位接近萬科的人士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股災中使用高杠桿,這樣的做法已經不是純粹的財務投資了。”

從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這一舉動來看,其有想進一步控制萬科的想法。

股權爭奪戰?

大股東易主,萬科表面上看似乎處之泰然,實則暗流湧動。

萬科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回複稱,萬科是一家公眾公司,萬科股票屬於公開交易品種,對萬科股票的操作,由投資者自行判斷和決定。

同時,萬科還稱,公司管理團隊將一如既往地為全體股東服務,努力為全體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管理團隊將盡全力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註意,萬科強調了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里應該是不包括寶能系的。這或許意味著萬科接下來可能采取某些措施,比如像20年前“君萬之爭”那樣聯合其他股東抵抗“野蠻人”。

目前,華潤集團、盈安合夥、萬科工會委員會、個人股東劉元是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萬科股權20.8%。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萬科管理層是行業內的標桿,過去這麽多年給股東帶來了穩定的回報,相信在股權爭奪戰中會有很多股東支持萬科管理層。”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華潤集團聲稱要支持萬科,卻一直沒有動作。華潤集團8月2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對此事暫不回應。”

“華潤集團或許是自顧不暇,宋林出事後,整個集團內沒有人敢做決策。”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萬科總裁郁亮在8月17日曾對《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表示,華潤15年來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一直堅持不幹預政策,但每到關鍵時刻都會支持萬科。

郁亮的這種說法似乎在暗示寶能系:你投資萬科股票沒問題,但別幹涉管理層。

在上述券商分析師看來,寶能系或許真有可能成為像華潤集團那樣,做長期的大股東,但給管理層足夠的自由,這樣無論是對萬科還是寶能系來說都是雙贏。否則管理層的動蕩將帶來業績的下滑,寶能系的投資收益也將大打折扣,生命人壽與金地集團鬧翻了就是個教訓。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2

【快訊】萬科股權爭奪升級?前海人壽或已成為第一大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920.html

【快訊】萬科股權爭奪升級?前海人壽或已成為第一大股東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8-27 08:32:00

在股市暴跌之際,前海人壽第三次舉牌萬科(000002.SZ),或躍升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在股市暴跌之際,前海人壽第三次舉牌萬科(000002.SZ),或躍升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8月26日晚間,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接到鉅盛華及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關於權益變動的通知。截至8月26日,前海人壽通過深交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公司A股8020.3781萬股,占公司現在總股本的0.73%。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萬科A931.68萬股,占公司現在總股本的0.08%;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46713.86萬股股票的收益權,占公司現在總股本的4.23%。

此前,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已經增持了萬科10%股權,目前累計持有萬科15.04%股權。

如果在8月21日至8月26日期間,華潤沒有增持萬科的話,那麽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在萬科的持股已經超過了華潤的14.89%,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從萬科公布的數據來看,自從前海人壽連續兩次舉牌以來,截止8月21日,華潤並沒有任何增持行為,其在萬科的股權一直為14.89%。在8月21日至8月26日期間,華潤是否有增持萬科尚不得知。

前海人壽到底是“野蠻人”還是財務投資者?萬科總裁郁亮在2015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曾表示,萬科歡迎任何投資者,並假設所有投資者都是善意的。

“前海人壽舉牌發生於救市期間,時間很匆忙,舉牌之後才與萬科取得聯系。”郁亮8月17日時曾對《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表示,與此同時,萬科與華潤集團高層進行了過會面,華潤集團表示會繼續支持萬科。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77

華潤股份“阻擊”寶能系 重歸萬科第一大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02.html

華潤股份“阻擊”寶能系 重歸萬科第一大股東

一財網 安卓 2015-09-06 10:38:00

在寶能系發動旗下前海人壽和鉅盛華通過各種渠道增持萬科A,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後,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再也坐不住了。

在寶能系發動旗下前海人壽和鉅盛華通過各種渠道增持萬科A,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後,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再也坐不住了。

近日,香港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8月31日,華潤股份以平均每股13.34元的價格買入29743050股,9月1日,華潤股份又以平均每股13.37元的價格買入7521477股。

本報記者估算,連續兩日增持,華潤股份共耗資4.97億元,合計增持37264527股,占萬科總股本的0.34%。而根據萬科半年報顯示:華潤股份截至6月底持有萬科1645494720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4.89%,增持之後,華潤股份持股萬科1682759247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5.23%。

而前海人壽和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此前分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融資融券、收益互換三種模式買入萬科A股1661947917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5.04%。

也就是說,華潤股份再次奪回第一大股東的地位。顯然,華潤股份並不願放手護翼了15年之久的萬科,而如此看好萬科的寶能系會就此善罷甘休嗎?抑或兩者間的控股權之爭會在未來愈演愈烈?

前海人壽及鉅盛華的舉牌行動從7月初開始。

7月11日,萬科第一次公告稱截至7月10日,前海人壽在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 A 股 552727926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 5.00%。而根據公告顯示,在此前的6 個月內,前海人壽多次買賣萬科A。

7月25日,萬科第二次公告稱,截至7月24日,前海人壽在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 A 股 102945738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0.93%。鉅盛華在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 A 股 449615060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4.07%。

而後,在8月4日,萬科補充公告稱,在鉅盛華買入的449615060 股中,其中,421574550 股是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的,占萬科總股本的 3.81%。 8月27日,萬科第三次公告稱,截至8 月 26 日,前海人壽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公司 A 股 80203781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 0.73%。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公司 A 股 9316800 股,占萬科總股本的0.08%;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 467138612 股公司 A 股股票收益權,占萬科總股本的4.23%。 截至目此,前海人壽已經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A股735877445股,占萬科總股本的 6.66%;鉅盛華分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融資融券、收益互換三種模式買入萬科A股926070472股,占萬科總股本的8.38%。兩者合計持股達到15.04%。

而根據萬科半年報顯示:其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持股1645494720股,占股14.89%,也就是說,這是自2000年萬科創始人王石引入華潤集團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後,第一大股東地位首次易主。

而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市場更為關註的是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是否會在萬科董事會中謀求控股權以及引發後續管理層的變化。

如果僅僅是財務投資,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或將由此收手,但如果寶能系欲求“進一步發展”,不排除未來會再度通過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增持萬科,當然,這些僅僅是猜測。

在華潤股份重新奪回第一大股東地位之後,寶能系會卷土重來嗎?市場拭目以待。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05

華潤增持萬科 從前海人壽手中奪回第一大股東權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140.html

華潤增持萬科 從前海人壽手中奪回第一大股東權杖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9-05 13:55:00

華潤在8月31日、9月1日兩次增持萬科,分別以每股均價13.37元人民幣增持約752.15萬股、每股均價13.34元人民幣增持約2974.3萬股。增持完成後,華潤共計持有約16.89億股萬科股份,占萬科總股本(110.48億股)的15.29%。華潤這兩次增持共耗資約4.9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華潤以微弱的優勢壓制了寶能系,重回萬科第一大股東。

記者 吳斯丹 發自深圳

萬科股權爭奪戰正在全面升級。

在寶能系連番叩門奪去萬科企業(0202.HK,000002.SH,下稱“萬科”)第一大股東寶座後,華潤低調增持,一周後重新拿回了第一大股東的王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港交所股權披露信息發現,華潤在8月31日、9月1日兩次增持萬科,分別以每股均價13.37元人民幣增持約752.15萬股、每股均價13.34元人民幣增持約2974.3萬股。增持完成後,華潤共計持有約16.89億股萬科股份,占萬科總股本(110.48億股)的15.29%。華潤這兩次增持共耗資約4.9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華潤以微弱的優勢壓制了寶能系,重回萬科第一大股東。

此前,寶能系通過旗下公司前海人壽、鉅盛華在7月至8月間連續三次舉牌萬科,耗資逾200億元,迅速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8月26日,前海人壽、鉅盛華通知萬科,截至當天,兩家公司增持了萬科5.04%的股份,加上此前的兩次舉牌,寶能系合計持有萬科15.04%,以0.15%的優勢,一舉超越了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前海人壽在8月27日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其對萬科的投資純粹是財務投資。

此後,前海人壽還對外宣稱其看重的是萬科長期投資價值,公司有專門的投資研究團隊,購買萬科經過了深入研究分析。萬科作為行業龍頭,市值近期約1500億元,ROE超過19%,分紅收益率接近4%,屬於標準的藍籌股票;萬科業績和股價一直較平穩,在適宜的市場環境下具備一定的上升空間,符合監管要求,符合前海人壽保險資金穩健和收益安全的資產配置要求。

不過,在萬科管理層的眼中,寶能系儼然已經成為一個“野蠻人”。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的第二天(8月27日)發布微博:濱海爆炸,萬科三個小區首當其沖,一萬多居民撤離家園;股市過山車,野蠻人強行入室...,此值特區成立35周年,萬科進入31周年之際,萬科人應對的姿態。

而就在寶能系增持期間,萬科管理層曾與華潤集團會面,以尋求第一大股東的支持,據萬科總裁郁亮透露,當時華潤集團已經表示將繼續支持萬科。

8月27日,《萬科周刊》還發表一篇題為《第一大股東換人之後|萬周春秋》的文章,以此來影射萬科當前的處境和態度。文章主要內容是知名雜誌《經濟學人》在第一大股東換人之後所發的對外公開信,其中提到一點,即一個負責且積極的少數股東將會增持。

此番華潤增持也印證了上述文章的隱射。8月31日,在萬科201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王石表示:“萬科一直是股權高度分散的企業。對於萬科而言,中小股東就是我們的大股東,雖然沒有絕對控股,但是有相對控股,萬科多年以來已經適應了這種股權結構,我們對董事會負責,萬科的管理層有積極的發言權。”

目前,華潤、盈安合夥、萬科工會委員會、個人股東劉元生可以確定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萬科股權21.2%。

編輯:夏越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20

人才培育供不應求 得靠產學合作補缺口 教育對策》近兩年才起步 落後國外一大截


2015-09-28  TWM

台灣有優勢的科技硬體人才,但物聯網時代,業界需要更多的軟體人才。除了寫程式的工程師外,大數據、機器人都是新興的領域,面對新潮流,學校準備好了嗎?

今年九月,台灣終於誕生第一個以巨量資料為名的學院。「在職專班我們只招收二十人,卻來了一三○位報名!」東吳大學巨量資訊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許晉 雄說,他們參考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做設計參考,以數學、統計、管理、電腦軟體、社會、心理相關跨領域整合為主,訓練整合、運用巨量資料的人才。目前巨量 資料學院共有一系、一所、一學程,囊括包含國內巨量資料權威、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林蔚君、IBM資深策略暨技術顧問李智等人。

「常常我腦袋想到後面去了,但是分析人員無法做到我要的東西!」勤業眾信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副總經理曾韵,是今年東吳巨量資料在職專班的新生,學資管出身的 她,過去十一年來,工作是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做企業內部的資訊安全、行銷推薦機制等資料分析。她有感於大數據時代需要跨領域專業,萌生進修念頭。

例如,她想要找出企業內部的舞弊人員,透過分析郵件內容的特定字句,來找出問題;但是這不只需要統計專業,也需要資料探勘等技術,分析電腦的搜尋規則。另外,也有許多客戶擁有大量資料,卻沒有技術來改善。曾韵期待自己進修後,能夠成為連接企業和技術廠商溝通者的角色。

新增系所不易

國立大學多以學程方式突圍除了東吳大學,其他學校也正積極跨出腳步。由於教育部針對新設系所的總量管制嚴格,國立大學要新增系所不易,多數以學程學分方式突圍。

交大將於明年九月起於資訊工程所新設「資料科學」組,主責的資工系教授曾新穆說,交大課程以資訊科學、統計數學和領域知識三大部分,參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的資料科學研究所內容,也和聯發科、IBM,以及竹科的半導體、光電、電子公司產學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改善工廠良率、研發產品。

曾新穆說,擁有資料探勘分析能力,也要有創新和想像力,不是短短幾門課可以解決,他會在一○四學年下學期,針對校內學生,開設交大第一堂大數據的總論課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另也將在今年底辦理研討會,讓國內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來進修,分享他的課程教材。

企業保護數據

以機密為由 不願釋出數據分析另外,交大管理學院九月起,也針對大數據開設三階段、共十八周的認證課程,提供業界人才進修管道。曾新穆說,第一階段課程會教怎麼使用、 建立和分析各種大數據技術平台;第二階段課程側重應用面;第三階段課程則是針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用大數據來創造新的商業獲利模式。雖然是短期課程,卻可讓 不同需求的人建立重點式的知識。

台大在九月起,由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電機系教授陳銘憲開授「資料科學」課程,預計後年成立資料科學學位學程。深耕巨量資料多年、曾任資策會執行長的陳 銘憲,從一九九九年起,就開授台灣最早的「資料探勘」課程,是大數據的基礎課程,強調「從礦石找金子」,把處理過的數據資料找出有用的知識,例如民眾在超 商或信用卡上的消費。

今年開授的「資料科學」比起「資料探勘」,更強調在大數據時代下,對於每筆資料本身的了解與應用,有具體和步驟化的教學。陳銘憲希望這堂課作為打底課程,再來上「資料探勘」進階課程,此一課程非常受歡迎,選課學生已超過百人。

「統計如有明確的分析項目,計算量較不複雜,但是資料探勘是在茫茫物海中找出意義,計算複雜度高」,陳銘憲說,想要做出好的大數據應用,需要具資訊和統計背景的「技術提供者」、企業作為「資料擁有者」,和擁有領域知識的「創新應用專家」。

但是學校教學也面臨到多數企業在商業機密的考量下,不願釋出數據以供分析,因此能保護隱私之探勘在實務上非常重要。

企業資料取得不易,元智大學也面臨同樣困境,元智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主任賴國華說,他發現學校地緣所處的桃園,雖然有大量的製造業,但很多工廠生產 線的自動化不足,未有系統化的感測數據,即使有也多以機密為由不提供。學校有技術、業界沒人才,以至於產業在大數據的進展上牛步。

「我們和桃園市政府合作不少項目。」賴國華說,例如工務局、環保局提供市民回報的路不平,元智大學研究團隊會協助分析、整合資料,來作派工修復和追蹤;另交通局的路況資料,也可以透過分析來因應號誌燈的變換。

公開資訊不夠多

健保資料庫不完整 阻礙精準研究大數據可應用的領域眾多,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照護也成為顯學,亞洲大學就抓準這樣的趨勢,與鄰近的中國醫藥大學結盟成為「中亞聯大」, 三年前開始,在生醫方面合作巨量資料跨校跨領域學程,由五個系所共同設立,總共八門課。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詹雯玲說,過去的醫療僅止 於「對症下藥」,如今由於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之成熟,漸漸朝向「個人化醫療」;而累積的巨量基因體資料,透過生物資訊分析,可全面觀察到疾病之致病機轉 (造成疾病的原因),未來可朝向「相同之致病機轉,採用共同之治療方式」。

「明年亞洲大學也會有自己的醫院,臨床數據加上基因體定序資料,到時候的數據會更完整好用。」詹雯玲說,健保資料庫的資料是各醫院為了申請健保核銷登錄, 有其限制,例如自費項目、醫學影像檔案及臨床檢驗數據等,都不在公開資料庫上,對現在透過大數據講究的「精準醫療」研究,有其阻礙。

放眼國內各校,雖然開設大數據相關學程的不少,但都在近兩、三年才開始,畢業生產出速度,遠遠不及企業現在大量的需求;台灣各行各業在大數據的分析上,相 對世界各國的腳步也慢了不少,勢必要參考各國培養人才的作法,除了開設學校課程,找來懂實務的業界講師也很重要,更積極合作交流,才能帶來迎頭趕上的契 機。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8

荷蘭第一大超市Albert Heijn入駐天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380.html

荷蘭第一大超市Albert Heijn入駐天貓

一財網 樂琰 2015-10-29 15:39:00

Albert Heijn擁有近130年的歷史,在荷蘭經營近1000家超市,也是荷蘭第一大的線上、線下食品零售商。Albert Heijn的母公司是是荷蘭Ahold集團,Ahold是一家大型國際零售集團,其2014年銷售額達328億歐元。

阿里巴巴10月29日舉行的荷蘭日活動上,荷蘭最大連鎖超市Albert Heijn宣布進軍中國市場,其以與天貓國際合作開設在線官方旗艦店的方式運作。

Albert Heijn擁有近130年的歷史,在荷蘭經營近1000家超市,也是荷蘭第一大的線上、線下食品零售商。Albert Heijn的母公司是是荷蘭Ahold集團, Ahold是一家大型國際零售集團,其2014年銷售額達32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86.5億元)。

此次進軍中國市場,Albert Heijn選擇與天貓國際合作,開設旗艦店,其主要經營範圍是母嬰健康食品(包括荷蘭嬰兒配方奶粉和嬰兒護理產品)及個人護理用品。

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表示:“我們一向致力推動更多消費產品的跨國商貿合作。天貓國際的創新平臺支持諸如Albert Heijn等大型商家進入中國市場,通過結合天貓國際的便利服務以及Albert Heijn的優質商品,一定可以為本地消費者帶來不錯的購物體驗及更多選擇。”

“除了荷蘭本土市場,近年我們也將業務拓展至比利時市場。我們非常高興能與阿里巴巴集團攜手,為中國消費者供應各種商品。我們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優質食品的需求有增無減,而網購在中國市場也蔚然成風。有鑒於此,Albert Heijn 在天貓國際設立旗艦店是理所當然之舉。”Ahold集團線上業務首席執行官Hanneke Faber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Albert Heijn主要包括三種運營模式:社區超市,Albert Heijn XL大型超市和Albert Heijn to go便利店。Albert Heijn是荷蘭Ahold集團旗下子公司,該集團在美國、荷蘭、比利時、德國和捷克共擁有3,200多家超市、便利商店、藥妝店、葡萄酒及酒類專賣店、食品類和非食品類網上商店。

那麽作為在海外有多種經營模式的Albert Heijn而言,其是否會在華開設實體店呢?

“我們看到零售業的未來應該是在線模式,因此我們在中國市場基本都會以在線網店的形式經營,暫時不會考慮投建實體店,但是我們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可以適當開設些許實體店。”Hanneke Faber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采訪中,記者註意到,Albert Heijn有不少自有品牌商品,這也是該超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是這些歐洲自有品牌商品可能在中國市場缺乏知名度。

對此,Hanneke Faber表示,目前Albert Heijn自有品牌商品約占總銷售額的一半。但其也註意到中國顧客可能暫時還不太了解其自有品牌商品,因此其在線旗艦店暫時會以知名品牌商品的銷售為主,而自有品牌商品則在未來逐步引入中國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實體零售業成本高企,受到電商沖擊巨大,收益卻逐年下滑,因此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海外零售巨頭而言,與其做重資產模式的實體店,還不如先以輕資產的網店模式運作,以減少風險。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97

青島銀行IPO啟動招股 一大波城商行“尾隨”赴港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105.html

青島銀行IPO啟動招股 一大波城商行“尾隨”赴港上市

一財網 羅琦 2015-11-22 15:38:00

市場人士稱,選擇此時登陸港股,主要是因為目前港股市場的投資氣氛不算太差,同時也可以補充銀行資本金。

在香港IPO市場開始回暖之時,青島銀行(03866.HK)搶先登陸香港市場,是今年在香港招股的第一只內地城商行股份,而尾隨青島銀行的,還有錦州銀行和鄭州銀行。市場人士稱,選擇此時登陸港股,主要是因為目前港股市場的投資氣氛不算太差,同時也可以補充銀行資本金。

根據青島銀行的銷售文件,青島銀行將發行9.9億新股,其中有9000萬股為舊股,由社保基金出售,公司的招股價將在4.75至5.21港元之間,集資規模將達到47億至51.58億港元之間。

匯業證券策略師岑智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近期市場氣氛開始轉好,加上央行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利率(SLF),預計將為市場創造有利的投資氣氛。

市場人士稱,青島銀行作為今年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內地銀行股,預計表現不會太差。青島銀行從11月20日開始招股,預計12月3日在主板掛牌。

青島銀行行長王麟在香港的記者會上表示,雖然內地經濟進入新常態,但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不代表衰退,對內地及山東省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正進行轉型升級,相信業務會持續良好增長。

截止6月底,青島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為1.19%,但期內的不良貸款主要來自制造業及批發零售業,分別占該行不良貸款總額的37.7%和50.2%,青島銀行副行長楊峰江解釋道,山東是制造業大省,向有關行業提供貸款是必須的業務,但下一步會在貸款安排方面調整策略,包括優先發展零售業務,並在公司領域上發展和民生相關的資產業務,比如醫療等。

青島銀行董事長郭少泉則稱,該行正與青島地鐵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定,發行可用作地鐵票使用的IC卡,相信可以支持該行的零售業務。青島銀行自2012年起獨創“接口銀行”的業務模式,通過與政府收費系統、大型客戶、同業的服務平臺對接,令該行獲得大批客戶,增加交叉銷售機會。

除了青島銀行,另一家城商行錦州銀行也好事將近。錦州銀行最初於4月份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後來因牽涉漢能集團貸款問題而被延遲上市。有消息人士透露,錦州銀行已經重啟了在香港的IPO,10月14日,錦州銀行又在港交所網站上傳了最新的申請文件。

目前,錦州銀行已經向投資者發出銷售文件,公司計劃銷售13.2億股H股,集資規模在7億至8億美元(約54.6億港元至62.4億港元)之間,有望在11月23日開始路演。

銷售文件顯示,此次錦州銀行的IPO股份相當於經擴大後股本約24%,其中90.9%為新股,9.1%為舊股,獨家保薦人為建銀國際,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賬簿管理人包括巴克萊、野村、招銀國際及中信建投國際。

根據港交所文件,鄭州銀行在9月30日已經在港交所網站上傳了申請上市文件,消息稱,目前鄭州銀行正在等待上市審批,計劃下月初開始招股,暫定12月21日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

不過,在H股上市也好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2014年3月31日上市的城商行哈爾濱銀行(06138.HK)就計劃回歸A股,該行在11月16日宣布其回歸A股的計劃,如果一切順利,將成為首家實現“A+H”的城商行。

而其實翻查資料,在香港上市的城商行表現不甚理想,以哈爾濱銀行為例,其股價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情況下,11月20日收報2.39港元,較上市價2.9港元降17.6%。而徽商銀行(03698.HK)股價也一直潛水,11月20日收報3.43港元,而當時該行上市價為3.53港元。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