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吳清友真慷慨 一張椅子砸五萬維護

2013-08-26  TCW  
 

 

八月十四日,誠品松菸店開幕記者會,位於地下二樓的表演廳,擠進超過上百位媒體,及誠品獨立董事陳郁秀、雲門創辦人林懷民、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董事長王榮文、花旗董事長管國霖等文化界和商界的「董」字輩貴賓。

貴賓致詞過後,誠品董事長吳清友上台,一開口就感性說起誠品過去曾虧損十六年的事。「那時,我最常待的地方,就是敦南店二樓咖啡館,望著人群思考誠品走向,我稱它是『幸福加油站』,」話鋒一轉,他說:「有台灣人的支持,今日誠品松菸才可以稍稍『慷慨』。希望松山文創,可以成為代表台灣文創的一個品牌。」誠品松菸店結合書店、商場,再跨入表演和電影院,誠品生活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三.二八元,比去年同期多了快四成。賺錢,讓吳清友可以「慷慨」,光是表演廳一張椅子,一年維護費用就要五萬。

誠品松菸店的開幕,也讓信義區百貨商場版圖重新洗牌,吳清友的夢想,能否在激烈的廝殺戰中安穩生存,還有得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52

誠品書店吳清友:感謝上天讓我賠了15年的錢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992

  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上都有他的功課,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因緣。對我而言,經歷了上天賜給我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經歷了年少的貧困,雖然非常幸運地在工作了十幾年後獲得了豐厚的財富,但在30多歲時我開始反省生命。


  上世紀50年代,我出生在台灣省西南沿海地區,是全家表現最差的孩子,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心靈是善良的。「誠」字是我們家的家訓,父親常講「財物有時而盡,唯有『誠』字是終身受用不盡的。」


  我在30多歲時蒙天眷顧,在極短的時間裡累積了很多財富。但其實內心是不安的,我認為自己是漂泊的,明白金錢和物質無法直接安慰我的靈魂。


  當時我經營著一個小公司,自覺產生了瓶頸,所以我上了很多不同的課。上管理學的時候,看了一本書叫《靈機實務》,其中提到一個新的概念:「當你做一個新計劃的時候,可不可以把你的一切想法歸零再去考慮呢?」


  我是在30歲時讀到這本書,其中具體內容已經不記得了,但這本書所講的「靈機」讓我問自己兩個問題:假如說一切歸零,不做原來的行業,我做什麼?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我的生命歸零,生命重新開始我又期待什麼?


  坦白說「生命歸零」,我是被迫的。因為我的心臟手術在當年是很危險的,很有可能沒有機會再見陽光。在病痛之後,我心裡非常迷茫:錢是有的,但生命與存在是無常的。我自己是無明的,是沒有智慧的。在那個年代的我活得有一點不自在,所以試圖去尋找一個所謂理直氣壯活下去的理由。


  在這個時候我開始閱讀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弘一大師傳》和史懷哲先生的《文明的哲學》,這兩本書給了我最重要的影響。


  史懷哲先生有一段話說:這種肯定的信念是要求我們構想出使個人的、社會的以及全人類的物質與精神臻於完美的理想。大自然是上帝最偉大的創作,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


  而我沒有那種勇氣選擇弘一大師那一條路,坦白說,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


  但這開啟了我對經營書店的興趣,在此之前我對書店完全沒有概念。


  從這之後,我開始考慮所謂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我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也就是善、美,不斷的精進。正是這個理念讓我堅持下來。


  因為病痛的關係,我沒有辦法按照商學院的理念做五年、十年的長遠規劃。我必須要考慮的是當下的每一步,唯有這樣才能安撫我的心靈。我本來以為準備一點小本錢可以賠個5-8年,沒想到一賠就是15年。


  我要感謝上天讓我賠了15年的錢,使得我有機會第二次看清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當我的財富超過生活的所需之後,我覺得錢對自己已不再那麼重要。經歷了誠品的連續15年虧損後,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的態度是誠懇的。可能我的這種誠懇在很多人看來是執迷不悟,是不知變通。


  誠品書店連續虧損15年,對於商學院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案例。但我從中明白一個道理,當一個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都不夠大,沒有被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時候,即便有再好的理念,賠錢是一定的。一方面是我的經營能力有問題,另一方面是「利」他做得不夠好,不夠多。


  所以,企業家們最好是能賺取心安理得的利潤,只有「利」他之後,才能賺取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


  你賣一本八卦雜誌和賣一本好書,在POS機上可能顯示的都是25塊人民幣,但是有良心的經營者會知道,它所包含的意義是不同的。


  誠品在台灣有幾個特殊的點,其中有的點是在醫院。每當我看到病人們在我們賣簡餐的地方吃一碗熱騰騰的面,這帶給我的感動和他們在普通購物中心裡吃麵的感覺是不同的。


  誠品書店大約有400個公共座位,從零售店經營角度來看,這些座位是沒有價值的,是無效的,應該拿來擺更多的書和商品。但誠品書店做出了擺放公共座位的決定。


  開連鎖店的人都明白,簡單複製可以降低成本,加速擴張。但為什麼每一家誠品書店都有與眾不同之處,書的組合不一樣,裝修的空間和風格都不一樣呢?在台灣大學裡開設的誠品書店,無論是空間設計,還是裝修材料都非常簡樸,但風格明顯。因為我們知道那個空間是學生們進出的地方,我們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和豪華的材料裝修。我們希望學生走進書店後,能讓他們覺得這個空間是屬於他們的一部分,體會到人和空間的恰當融合。


  對我而言,我在誠品書店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本大書,因為每一本書,每一個人都有他不同的價值,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對生命的體驗。他們都是值得尊重的個體存在和生命個體。


  (本文內容改編自吳清友先生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資本零距離》講座的演講速記稿。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誕生於台北仁愛路圓環,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成為台北的文化地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89

管清友:國企混改要發展,國資定價需先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0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3 16:48 編輯

管清友:國企混改要發展,國資定價需先行
作者:管清友


對於不同的國企上市模式,定價的難易程度不同,其難易程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整體上市的過程中是否有未上市資產的註入,如果有則可能加大定價的難度,因為未上市資產定價容易被高估。二是集團是否存在多元化業務,集團業務越複雜,定價難度越大。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要達到目的,關鍵在於政企分離。

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企改革的整體思路已經越發清晰,而混合所有制正是此次國企改革的重要載體。目前,混合所有制的實現方式可以大體分為兩種:一是集團資產證券化,二是引入非公戰略投資者。而資產證券化又分為兩種形式:整體式混合所有制改造和分拆式混合所有制改造。

分拆上市一度成為國企上市重組的首選模式,這是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但是,分拆上市卻產生了嚴重的公司治理問題。存續公司與上市子公司,以及同一集團下不同上市子公司之間存在大量的不合理的關聯交易和違規擔保問題。存續公司承接了大量不良資產,一方面希望股東權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希望向上市公司轉嫁負擔,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集團公司利用上市公司“融資”,轉移上市公司融資和剩余利潤,上市公司可能高價承接集團公司的不良資產。

分拆上市缺陷產生的根源在於母公司資產的二元結構,資產的二元結構使得內部利益協調存在嚴重的沖突,存在大量關聯交易、關聯擔保和侵害中小投資者權益的行為。整體上市能夠使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益趨於一致,從而減少代理成本和利益輸送的發生。因此,相比於分拆上市,下一步國企改革可能會采取整體上市的方式。

首先,整體上市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整體上市後,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趨於一致,可以顯著改善公司治理狀況。發展好上市公司成為他們的共同願景,減少了分拆上市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並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其次,整體上市能夠減少不合理的關聯交易。一方面,企業整體上市後,與集團母公司的利益趨於一致,大股東侵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權益的關聯交易減少。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通過整體上市,可以改變分拆模式下的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和集團下其他子公司產業鏈分離問題,從而減少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

最後,整體上市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分拆上市導致集團公司註入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性資產不完整,主營業務鏈條不配套,上市公司必須依賴於從集團公司獲得其他配套服務才能正常運轉。通過整體上市對國有資產進行補充和調整,一方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產業鏈、財務、經營的全面整合。

國有資產定價是混合所有制中的核心問題。而市場化定價的方式則是最為公平有效的。如果缺乏市場化定價,容易導致利益輸送的問題,甚至在資產註入的過程中大股東可能為了更好地控股,壓低增發價格,侵害小股東利益,最終導致民企對混合所有制“望而生畏”。

對於不同的國企上市模式,定價的難易程度不同,其難易程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整體上市的過程中是否有未上市資產的註入,如果有則可能加大定價的難度,因為未上市資產定價容易被高估。從大股東的利益出發,應該不希望上市公司在股價過高時來對價未上市資產。對價越低,越有利於大股東增強控股地位,但有損於小股東。例如整體上市中的反向收購母公司模式,上市公司通過與母公司的定向增發、與機構公眾的定向增發或者直接通過自有資金購置集團公司資產,實現整體上市。一般而言,對於資產規模非常龐大的集團公司來說,可以通過安排上市子公司反向收購母公司的全部主營資產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在此反向收購過程中母公司的總體資產可能被高估。

二是集團是否存在多元化業務,集團業務越複雜,定價難度越大。一般來說,具有多元化業務的集團可以采取分別上市,也可采取一次上市的方式。分別上市的方式定價更為簡單。目前備受關註的中石化國企改革,包括策劃銷售公司獨立上市屬於這一類。中國石化銷售公司與25 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增資後股權認購協議實現混改,當其董事會成立之後,銷售公司將謀劃獨立上市。銷售公司獨立上市後,中石化將形成中石化股份、煉化工程、石油工程公司和銷售公司的上市格局。但是若一個多元化集團需要一次集體上市,定價難度則大幅提升。2014 年2月19日格力集團發布公告,珠海市國資委擬無償劃轉公司持有的格力地產、格力珠海口岸、格力航空股權及公司對格力地產債權等資產。之後,珠海市國資委擬將不超過公司 49%的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格力集團業務不集中,目前該集團全資及控股的企業共 13 家,分布在電器、地產、新能源、海島、石化、手表等業務板塊。對於格力集團來說定價較難,因為雖然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部分的股權價值容易獲得,但是集團還有旅遊開發、新能源、石化、羅西尼手表業務不易評估。

公平合理地評估出國企的定價並不能完全消除民間資本的隱憂,作為小股東民企很怕進入國企壟斷行業後便會按照國企原有的規則來運行,自身的權益無法得到真正的保障。而政策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成為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一道鴻溝,目前民企大多處於觀望的狀態,不敢“貿然進入”。調動民企對混合所有制的興趣成為了重中之重。

無論從現實還是歷史來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要達到目的,關鍵在於政企分離。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前提條件是國有企業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權力分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其實早在2003年國家就已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但十多年來進展緩慢,即使是對競爭類的國企,政企分離的改革仍流於形式。2003年以來,政企關系由過去的政府直接監管變為政府通過授權國資委對國有企業實施監管,從而在形式上實現了政企分離。但由於國資委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仍然受命於政府,政府還是能通過國資委直接影響國企經營。直到2013年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被視為打破民企旋轉門的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所以,在混合所有制的建設中,政府要盡快制定出具體明確的改革措施,在參與對國企的改造中,必須用法律來保障民企的權利和利益不受到侵害。

政府應打開更多壟斷之門,放松管制。對於準入行業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指引。對公益性國企,可能關乎國家重大安全戰略和民生保障,不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應繼續保有國有絕對控股權。政府更應加大投入,以加大對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戰略的支持力度。對競爭類國企和部分壟斷類國企,政府應簡政放權,國資應僅保留部分國有控股或完全退出,弱化政企不分,政府減少對國企的幹預將有助於增強其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特別是自然壟斷行業,隨著技術進步、壟斷行業改革和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部分自然壟斷業務或環節已經不再具有自然壟斷屬性。這時應放開這些業務或環節,讓民營經濟充分參與進來,打造成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於國企來說,盈利性較好的領域往往是壟斷行業,而這些壟斷行業的優良資產自然不願意與民企分享。所以對於該類行業中央更應加大力度,推動該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整體設計結束之後,制定負面清單管理機制,保留極少數的、不宜混合的國企。

為構建各類資本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應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加強反壟斷執法,清理和廢除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給予各類市場主體同等的法律待遇,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完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法律環境,特別是產權保護和產權流動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配套的政策,包括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涉及的工商登記、進出口權、土地、房產、稅收等相關政策。與此同時,要讓市場發揮作用,明確政府的職能,政府和監管機構在不該伸手的時候絕不伸手,有效破除政府幹預企業經營決策的行為,最大幅度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讓混合所有制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市場經濟主體。


來源:新財富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694

管清友:國企混改要發展,國資定價需先行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1/t20150123_713623.htm
對於不同的國企上市模式,定價的難易程度不同,其難易程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整體上市的過程中是否有未上市資產的注入,如果有則可能加大定價的難度,因為未上市資產定價容易被高估。二是集團是否存在多元化業務,集團業務越複雜,定價難度越大。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要達到目的,關鍵在於政企分離。 管清友/文

  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企改革的整體思路已經越發清晰,而混合所有制正是此次國企改革的重要載體。目前,混合所有制的實現方式可以大體分為兩種:一是集團資產證券化,二是引入非公戰略投資者。而資產證券化又分為兩種形式:整體式混合所有制改造和分拆式混合所有制改造。

  分拆上市一度成為國企上市重組的首選模式,這是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但是,分拆上市卻產生了嚴重的公司治理問題。存續公司與上市子公司,以及同一集團下不同上市子公司之間存在大量的不合理的關聯交易和違規擔保問題。存續公司承接了大量不良資產,一方面希望股東權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希望向上市公司轉嫁負擔,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集團公司利用上市公司「融資」,轉移上市公司融資和剩餘利潤,上市公司可能高價承接集團公司的不良資產。

  分拆上市缺陷產生的根源在於母公司資產的二元結構,資產的二元結構使得內部利益協調存在嚴重的衝突,存在大量關聯交易、關聯擔保和侵害中小投資者權益的行為。整體上市能夠使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益趨於一致,從而減少代理成本和利益輸送的發生。因此,相比於分拆上市,下一步國企改革可能會採取整體上市的方式。

  首先,整體上市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整體上市後,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趨於一致,可以顯著改善公司治理狀況。發展好上市公司成為他們的共同願景,減少了分拆上市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並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其次,整體上市能夠減少不合理的關聯交易。一方面,企業整體上市後,與集團母公司的利益趨於一致,大股東侵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權益的關聯交易減少。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通過整體上市,可以改變分拆模式下的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和集團下其他子公司產業鏈分離問題,從而減少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

  最後,整體上市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分拆上市導致集團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性資產不完整,主營業務鏈條不配套,上市公司必須依賴於從集團公司獲得其他配套服務才能正常運轉。通過整體上市對國有資產進行補充和調整,一方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產業鏈、財務、經營的全面整合。

  國有資產定價是混合所有制中的核心問題。而市場化定價的方式則是最為公平有效的。如果缺乏市場化定價,容易導致利益輸送的問題,甚至在資產注入的過程中大股東可能為了更好地控股,壓低增發價格,侵害小股東利益,最終導致民企對混合所有制「望而生畏」。

  對於不同的國企上市模式,定價的難易程度不同,其難易程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整體上市的過程中是否有未上市資產的注入,如果有則可能加大定價的難度,因為未上市資產定價容易被高估。從大股東的利益出發,應該不希望上市公司在股價過高時來對價未上市資產。對價越低,越有利於大股東增強控股地位,但有損於小股東。例如整體上市中的反向收購母公司模式,上市公司通過與母公司的定向增發、與機構公眾的定向增發或者直接通過自有資金購置集團公司資產,實現整體上市。一般而言,對於資產規模非常龐大的集團公司來說,可以通過安排上市子公司反向收購母公司的全部主營資產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在此反向收購過程中母公司的總體資產可能被高估。

  二是集團是否存在多元化業務,集團業務越複雜,定價難度越大。一般來說,具有多元化業務的集團可以採取分別上市,也可採取一次上市的方式。分別上市的方式定價更為簡單。目前備受關注的中石化國企改革,包括策劃銷售公司獨立上市屬於這一類。中國石化銷售公司與25 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增資後股權認購協議實現混改,當其董事會成立之後,銷售公司將謀划獨立上市。銷售公司獨立上市後,中石化將形成中石化股份、煉化工程、石油工程公司和銷售公司的上市格局。但是若一個多元化集團需要一次集體上市,定價難度則大幅提升。2014 年2月19日格力集團發佈公告,珠海市國資委擬無償劃轉公司持有的格力地產、格力珠海口岸、格力航空股權及公司對格力地產債權等資產。之後,珠海市國資委擬將不超過公司 49%的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格力集團業務不集中,目前該集團全資及控股的企業共 13 家,分佈在電器、地產、新能源、海島、石化、手錶等業務板塊。對於格力集團來說定價較難,因為雖然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部分的股權價值容易獲得,但是集團還有旅遊開發、新能源、石化、羅西尼手錶業務不易評估。

  公平合理地評估出國企的定價並不能完全消除民間資本的隱憂,作為小股東民企很怕進入國企壟斷行業後便會按照國企原有的規則來運行,自身的權益無法得到真正的保障。而政策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成為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一道鴻溝,目前民企大多處於觀望的狀態,不敢「貿然進入」。調動民企對混合所有制的興趣成為了重中之重。

  無論從現實還是歷史來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要達到目的,關鍵在於政企分離。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前提條件是國有企業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權力分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其實早在2003年國家就已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但十多年來進展緩慢,即使是對競爭類的國企,政企分離的改革仍流於形式。2003年以來,政企關係由過去的政府直接監管變為政府通過授權國資委對國有企業實施監管,從而在形式上實現了政企分離。但由於國資委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仍然受命於政府,政府還是能通過國資委直接影響國企經營。直到2013年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被視為打破民企旋轉門的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所以,在混合所有制的建設中,政府要盡快制定出具體明確的改革措施,在參與對國企的改造中,必須用法律來保障民企的權利和利益不受到侵害。

  政府應打開更多壟斷之門,放鬆管制。對於准入行業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指引。對公益性國企,可能關乎國家重大安全戰略和民生保障,不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應繼續保有國有絕對控股權。政府更應加大投入,以加大對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戰略的支持力度。對競爭類國企和部分壟斷類國企,政府應簡政放權,國資應僅保留部分國有控股或完全退出,弱化政企不分,政府減少對國企的干預將有助於增強其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特別是自然壟斷行業,隨著技術進步、壟斷行業改革和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部分自然壟斷業務或環節已經不再具有自然壟斷屬性。這時應放開這些業務或環節,讓民營經濟充分參與進來,打造成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於國企來說,盈利性較好的領域往往是壟斷行業,而這些壟斷行業的優良資產自然不願意與民企分享。所以對於該類行業中央更應加大力度,推動該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整體設計結束之後,制定負面清單管理機制,保留極少數的、不宜混合的國企。

  為構建各類資本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應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加強反壟斷執法,清理和廢除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給予各類市場主體同等的法律待遇,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完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法律環境,特別是產權保護和產權流動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配套的政策,包括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涉及的工商登記、進出口權、土地、房產、稅收等相關政策。與此同時,要讓市場發揮作用,明確政府的職能,政府和監管機構在不該伸手的時候絕不伸手,有效破除政府干預企業經營決策的行為,最大幅度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讓混合所有制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市場經濟主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80

管清友:弄懂債務置換的五個關鍵問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2

本帖最後由 Jady 於 2015-3-12 10:54 編輯

管清友:弄懂債務置換的五個關鍵問題
作者:管清友


據經濟觀察網消息,財政部已經批複了3萬億的存量債務置換,其中1萬億的額度已經批複到各省財政廳,西南某省獲得300億的額度。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又傳中國式旋轉門計劃,央行針對地方政府債務的10萬億QE即將出臺。我們就五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

一、債務置換,其實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財政部批複3萬億存量債務置換其實一點也不值得吃驚。在43號文的原文中,就強調過:“積極降低存量債務利息負擔。對甄別後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債務,各地區可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以降低利息負擔,優化期限結構,騰出更多資金用於重點項目建設。”因此,本次債務置換只是43號文精神的傳承,並沒有出現什麽超預期的增量信息。

債務置換主要考慮兩方面原因:一是土地財政和財政收入雙放緩,43號文剝離城投融資功能且新融資券種和新融資模式(PPP)尚不成熟,防範地方債務資金鏈斷裂的系統性風險;二是拉長債務久期,降低地方債務融資成本,防範流動性風險:美國市政債久期在10-15年之間,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久期多為3年左右,存量債務置換可緩釋地方再融資壓力。

二、3萬億債務置換,夠嗎?

根據2013年6月審計署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2015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到期規模約2.8萬億,3萬億債務置換勉強夠。

但是,這未考慮:

1)未被審計署納入的平臺債。根據信托業協會數據,2013年6月底,基礎產業的信托融資余額約2.4 萬億,但審計署口徑僅為1.4萬億;2013年6月底,萬得口徑的城投債余額約6.9萬億,但審計署口徑僅為2.3萬億。

2)未考慮2013年下半年至今新增的短期限地方債務。

3)未考慮2015年以後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

可見,3萬億用於置換債務到期就已經很困難,更別談穩增長(增量)。

那麽,3萬億未覆蓋的存量債務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1)推廣PPP模式。

2)延長處理期限,比如3年,將符合條件的債務繼續按原方式融資。

3) 對部分項目自身運營收入不足以還本付息的債務,通過註入優質資產、加強經營管理、提高項目盈利能力,增強償債能力解決。

三、中國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10萬億QE可能性不大

我們已對此進行了專門解讀,認為中國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QE可能性不大,除非出現不可控的情形。未來處理存量債務的方式主要還是依賴資產證券化、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購置不良資產、股權置換債權等方式,處理方式應該是溫和和漸進的。理由有四:

①做法與中國領導人執政思路不一致:未來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為了逐步打破剛性兌付,不僅不會有中國版QE,未來甚至會開啟有限違約模式。

② 法理不合:中國人民銀行法29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③與當前貨幣政策基調不符:資金面偏緊,近期公開市場操作暗示,央行無論在“量”的工具還是“價”的工具使用上都比較謹慎。在強美元背景下,可能有人民幣貶值壓力的考量,貨幣政策應該不會突然跳向QE。

④道德風險問題:全面QE救助地方政府債務會產生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43號文明確強調:“要硬化預算約束,防範道德風險,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大規模QE有違新一屆政府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的方向。

四、債務如何置換?

債務置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由銀行購買,是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正常契約行為。比如商業銀行A直接動用超儲購買用於置換商業銀行B對城投貸款的債券。對整體商業銀行來說,表現為超儲不變,僅資產結構改變,由高息短期貸款變為低息長期的債券。

第二種是引入央行,央行通過PSL或再貸款給商業銀行A(或政策性銀行)去購買用於置換商業銀行B對城投貸款的債券,有點類似QE,並且可以繞過《中國人民銀行法》29條的限制。對整體商業銀行來說,表現為超儲增多(央行資產規模擴大的部分),資產結構也發生改變,由高息短期貸款變為低息長期債券。

正如前文所述,具體方式應該是第一種為主,第二種為輔。當前經濟不確定性較大,銀行信用派生意願弱,鎖定中長期安全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溢價,也不失為一種理性選擇。

五、影響以及央行應對措施?

一方面,通過資產負債久期匹配,長期看,降低再融資和流動性風險,緩釋債務滾動壓力;另一方面,未來具有政府擔保的高息城投債供給減少,理財產品缺乏高收益資產對接。二者均有利於無風險利率下行(廣義無風險利率,包括銀行理財)。

短期再融資沖擊,央行會通過貨幣寬松應對,原因:

1)3萬億對應短期債券市場再融資壓力加大,會加劇近期資金面緊張的局面,不利於實現低成本債務融資置換。

2)3萬億沖擊資金面,必然會影響銀行對其他市場化融資主體信用投放的能力,非市場化融資主體會給市場化融資主體帶來強擠出效應,這顯然不利於經濟內生性複蘇。

二者均對應央行應加大寬松力度,壓低短端利率,通過提高配債需求消化供給,降準概率在上升。

(來自民生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4

管清友:牛市何時結束?關註這5個信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90

管清友:牛市何時結束?關註這5個信號!
作者:管清友

導讀:第一,全國的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庫存明顯去化,地產投資反彈。第二,政府大規模刺激超預期,基建投資重現30%以上的高增長。第三,社融和M2持續反彈,貨幣寬松轉化為信用擴張第四,CPI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第五,註冊制推出,大規模IPO開始。


1、十八大之後,對市場來說,政治局會議的意義,比以往更加重要。過去,政治局是每年年中年底兩次開會討論經濟形勢,但從2013年開始,4月25日增加一次會議討論一季度經濟形勢。2013年是政治局常委會,2014年是政治局全體會議,預計今年4月25日政治局仍將召開全體會議,根據一季度的經濟形勢下階段政策進行調整。


2、本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成為政策從“供給收縮”加速轉向“需求擴張”的轉折點。從宏觀上看,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房地產仍未企穩,出口後勁不足,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從微觀上看,近期高層密集調研也一定感受到巨大壓力,一是企業融資成本“降得不多”,“貸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而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二是地方政府迎來“債務到期”高峰,被動緊縮的壓力依然很大;三是持續的經濟低迷正在讓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加速曝露。


上述壓力將迫使中央加速摒棄“供給收縮”的思路,加速轉向“需求擴張”。而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規劃的陸續出臺,地方政府可能改變過去兩年“消極怠工”的狀態,掀起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回過頭看,本輪牛市的起點恰好是去年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那次會議標誌著中央政治態度的轉變,改革明顯加速。而這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標誌著中央經濟政策的轉變寬松將明顯加速。


3、主要思路: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除了存量上的債務置換增量上的貨幣寬松也將加大力度,降準一定不是終點。目前銀行間的利率中樞明顯下行,但實體利率依然高企,(央行調查統計司)盛松成司長透露,3月末企業融資成本為6.83%,相比總理所說的5%的企業平均利潤率仍高出180個bp,未來降息空間巨大。此外,為了配合基建穩增長再貸款可能成為下階段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央強調國開行要回歸“開發性金融”的本職,總理近日調研國開行住宅金融事業部也釋放強烈信號,下一步,國開行將在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而資金問題將由央行通過再貸款的方式解決。在貨幣傳導不暢的情況下,“貨幣財政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4、對市場來說,近期“禁傘”等事件不改長牛趨勢首先,監管層並非打壓股市。在中央堅守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資產負債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大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必須以一個“有人氣的資本市場”作為前提。其次,監管政策的收緊只會改變牛市的節奏,從來不會改變牛市的方向。決定牛市方向的,依然是宏觀基本面。


基本面來看,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因素有三個: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目前,這些因素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還不足以扭轉牛市的方向:


第一,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是長期的,這個因素變化不大。連續的降息降準和信貸政策調整,雖對地產有提振,但效果並不明顯,一季度銷售還在大幅下滑,4月的高頻數據也不樂觀。中期內的庫存壓力和長期內的人口壓力,很難靠短期政策扭轉,房地產作為一種高收益、無風險資產的賺錢效應已經消失,房產造富時代結束,股權造富時代開始。


第二,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有所放緩,但方向未變。除了房地產之外,政府過去通過顯性或隱性的信用擔保提供了大量無風險的高收益資產,分流了大量銀行資金。但隨著43號文規範地方舉債機制、剛性兌付逐步打破,銀行失去了這個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大量資金轉向股市。近期這個因素有些變化,地方政府正在設法繞開43號文,通過PPP和城鎮化基金等“明股實債”的模式為銀行提供新的政府信用資產,銀行參與得越來越多,但由於機制尚不成熟,進展比較緩慢,這種資產的量級還無法與此前的城投相比。


第三,經濟下行背景下的央行貨幣寬松不僅沒有改變風向,而且力度越來越大。如前所述,只要前兩個因素不變,就意味著經濟下行的趨勢不變,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緩釋債務風險,貨幣寬松一定不會停止。這和2007年牛市結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經進入緊縮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調準備金。


5、牛市何時結束?我們認為可以關註以下幾個信號


第一,全國的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庫存明顯去化,地產投資反彈。第二,政府大規模刺激超預期,基建投資重現30%以上的高增長。第三,社融和M2持續反彈,貨幣寬松轉化為信用擴張第四,CPI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第五,註冊制推出,大規模IPO開始。


只要這些“信號”尚未出現,音樂就不會停止,舞會仍可以繼續。


(管清友: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文章轉自“民生宏觀”,略有調整,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14

管清友:關於新證券法下註冊制的最詳細解讀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84

管清友:關於新證券法下註冊制的最詳細解讀  
作者:管清友

摘要:我們看到草案回答了關於註冊制改革的很多焦點問題:改革理念是什麽?改革後是不是沒有實質性審核了?誰來審,怎麽審?怎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改革對資本市場和經濟有什麽影響?

關於新證券法下註冊制的最詳細解讀

一、證券法草案修訂概況(註冊制部分)

2015年4月20日至24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審議了證券法修訂草案(下稱“草案”),雖然還沒能看到草案全貌,但我們整理了媒體的報道,從中看到草案回答了關於註冊制改革的很多焦點問題:改革理念是什麽?改革後是不是沒有實質性審核了?誰來審,怎麽審?怎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改革對資本市場和經濟有什麽影響?

答案是,草案強調保護投資者利益,強化信息披露,強調發行市場化,鼓勵創業創新;註冊制暫時針對股票發行,債券等其他證券仍然適用核準制;放松申請上市企業的盈利條件,由交易所審核申請文件,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強調事後監管,加大對欺詐發行等違法行為的處罰。

分析證券法修訂,我們關註的人物有肖鋼和吳曉靈,前者為現任證監會主席,後者是負責審議草案的人大財經委副主席,《證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組組長,他們的講話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1,便利企業融資,發行市場化,鼓勵創新

便利企業融資,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是本次改革的初衷。放松發行的盈利條件,意味著仍在虧損的公司但有實力的企業能融到發展急需的資金。強調信息披露,由投資者對公司進行價值判斷,讓市場發揮其資源配置能力。放松管制,鼓勵創業創新,有利於促進經濟改革轉型。歷史經驗表明,相對於政府,市場有更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而革命性的、能大幅提高生產率的創新往往來自於市場驅動下的草根創新。

李克強總理在不同場合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表明決策層開始重視創新對於經濟的提振作用。通過註冊制改革讓好的企業更容易從資本市場拿到錢,讓有能力的創業者從企業上市獲得豐厚的財務報酬,這和決策層鼓勵創業創新的旨意是一脈相承的。

2,投資者保護

肖鋼主席2013年11月在上證法治論壇題為“證券法的法理與邏輯”的演講中指出,“由公眾交易的特殊性所決定,證券法應當把維護公眾投資者的權益,作為基本價值追求。我認為,證券法本質上就是一部投資者保護法。”草案強化了發行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強調參與發行各方,包括發行人、保薦人、中介等的責任,強調對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的追究,加入了集體訴訟的規定,這些都為保護投資者增加了強有力的工具。

3,證監會下放審核權,強化參與各方責任,強化事後監管

證監會下放新股發行審核權。草案取消了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規定由證券交易所負責審核註冊文件,這意味著審核權轉移到交易所。強化參與各方,包括發行人、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證券經營機構等在發行過程的責任,表明從證監會一肩挑轉向證監會、交易所、中介機構、發行人各司其職的責任鏈條,減輕證監會負擔的同時,強調包括中介機構在內的各方共同審核企業資質。加大對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有助於威懾侵害市場的違法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有利於市場健康運行,優化資源配置。

4,證監會擴權

肖鋼和吳曉靈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表明希望擴展《證券法》管轄範圍。肖鋼主席在“證券法的法理與邏輯”中指出,修改證券法應當以行為統一監管為原則。目前,不同政府部門分別監管不同的市場,債券市場、銀行理財產品、私募產品由不同部門不同法規來監管。而相同性質的產品和業務實行不同的監管規則,不利於統一市場的形成。2013年4月爆發的債市老鼠倉事件,發生原因之一便是銀行間市場監管割裂,監管部門對利益輸送缺乏警覺。

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肖鋼主席指出修改證券法應當做到業務規則統一、監管要求統一和監管機構統一。吳曉靈則在2014年接受專訪時表明修訂的重點包括“擴展證券名稱的範圍”。4月20日在人大常委會上吳曉靈則表示“對於將發行註冊制適用範圍擴大到公司信用類債券及其他證券,條件是否成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2014年的草案中,也曾討論過在查處證券違法時,給予證監會更大的司法管轄權和執法權。

我們認為草案規定註冊制目前適用於股票,是為了緩和新法推進過程中的阻力,退一步進兩步。而證監會擴權,由行業監管,一行三會分業監管,轉向功能監管,屬於證券範疇的機構、業務、產品納入統一監管,概率很大:債券,銀行理財產品,保險機構投資等有望逐步納入證券法監管範疇。另外一個猜測是,新法可能賦予證監會擁有更大的司法權。表1的新法思路中看到“證券範圍過窄”,“監管執法手段不足”,“加強監管執法”,都指向新法可能賦予證監會更大的管轄範圍,更強大的司法權力。事實是,沒有強大的司法管轄權和執法權,證監會的責任與力量不匹配,加強監管執法就是一句空話。

5,規定了豁免註冊的情形,擬建立股票轉售限制制度

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眾籌發行、小額發行等情形豁免註冊,有助於提高證券發行效率,增加企業融資便利。股票轉售制度有助於解決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大股東套現、“大小非”解禁等難題,符合加強投資者保護的理念。


二,註冊制下,到底有沒有實質性審核

1,實質性審核的定義

形式審核強調發行人的法律文件和相關信息形式上的到位,而實質性審核包括合規性判斷和商業性判斷,強調政府對企業的價值判斷。商業性判斷,例如我國目前實施的證券法中對發行人“具有持續盈利能力,財務狀況良好”的要求;合規性判斷,譬如對財務報表“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要求,對稅收繳納的合規性要求等。

2,美國的註冊制充滿實質性審核

草案表明,新證券法將美國作為了重要的學習對象,比如交易所審核、集體訴訟和豁免註冊制度等。並且作為類似體量的經濟體,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驅動經濟發展的機制,美國的註冊制對我國註冊制改革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美國的註冊制體系充滿實質性審核。美國本土企業在IPO之時,需要在聯邦(SEC)與州同時註冊,並且需要通過交易所的審核,其中聯邦以信息披露為主,各州普遍實行實質審核,旨在控制證券投資風險。

“經歷的一個項目,SEC第一輪只提出來80來個問題,第二輪減少到30來個,但是在隨後的幾輪中,SEC對公司上市前私募和雇員股權期權的會計處理和披露窮追不舍,每一輪都提出20多個問題,絲毫沒有放棄或減少問題的跡象。”SEC關註的公司“缺陷”有:1,如果發行人歷史上有過不利的銷售或收入趨勢,發行人應充分揭示。2,發行人是否能披露下列信息:不同產品、生產線,營業線、分公司、子公司對發行人銷售、收入的貢獻比例,SEC要求根據部門與業務線,識別收入或損失的來源等。

美國各州對證券發行的實質審核原則是證券發行對投資者必須“公平、公正與平等”,例如對利益沖突;發行價格是否合理;股東投票權是否完整;歷史上利息與股利的發放情況如何等情況的審核。

3,新法下公司上市仍然面臨實質性審核

看一些事實。修訂草案強調信息披露,要求交易所“對註冊文件的齊備性、一致性、可理解性進行審核”;上證所理事長桂敏傑表示“審核工作要求企業披露清楚實際情況。比如第一關審核人員會問企業80個問題,到第二關再問30個問題,沒有說清楚的要求必須說清楚,以便盡可能地向投資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公司”。上交所今年春招人數為152人,是2014年招聘人數(45人)的三倍多。崗位職責中普遍含有“審核企業上市材料”等要求,法律審核崗的要求包含“具有知名律師事務所IPO項目工作經驗者優先”等條件;行業審核崗的要求包含“在證券、基金公司、專業研究機構擔任過行業研究員者優先”等條件。

這些事實表明,在新法下,上交所不是作為一個法律文件備案機構這麽簡單。事實上,判斷企業使否充分披露了投資者投資決策相關信息,需要對公司商業運作以及合規性深入了解並做出判斷;判斷發行人治理結構是否合規,不具體審查其治理結構的實質構成則無法做出準確裁斷。交易所要判斷某次發行是否合規,不進行實質性審核是無法完成任務的。註冊制下,交易所對企業進行實質性判斷,並不只是“對申請資料作形式審查,不作價值判斷”。而政府部門對企業進行實質審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節省社會交易成本。

三,註冊制改革是證券發行審核體系的重構

看一下美國怎麽做的。美國資本市場上,一邊是SEC,州政府和交易所的審核,另外一邊則是發達的市場機制:中介信用機制(投行、律所),企業征信監管機制(評級機構),做空機制下,如渾水公司、對沖基金等在打擊造假公司上也形成強有力的威懾。

新法重構了證券發行審核體系。新法將提高證監會的權力範圍和地位,強化其對特定市場行為的處置權,證監會將變身保護資本市場的“警察”;交易所將承擔審核企業的責任,作為一名為投資者爭取更好交易的談判者;中介責任得到強化,中介變身“市場看門人”,也將是整個信用機制的重要一環。由證監會一肩挑的模式轉變為證監會、交易所、中介各司其職的責任鏈條。


四,改革需要耐心

草案體現了便利企業融資的改革出發點。加大對證券違法的打擊力度,投資者權益得到強化,對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很有好處;草案對發行人的影響從兩類公司來看,對於沒錢,尤其是暫時虧損但有實力的企業,門檻低了,上市更容易了,對希望通過弄虛作假上市圈錢的企業,打擊力度大幅加大。因而草案有望起到去偽存精,將資本活水引向好企業的作用。

新股發行是自上而下的系統性改革,具有涉及面廣、長期性和不斷博弈的特點。我國股市仍然以散戶為主,即使公司信息披露充分,散戶的信息處理能力仍待考驗;審核權的下放,大批公司申請上市,對交易所的審核能力形成很大挑戰;擴大證監會權利範圍,必定會進入其他現有監管部門的領地,阻力大;我國的中介機構是否足夠強大,如何規制他們充當“市場看門人”,而不是與壞公司同流合汙,也是個問題。構建一個像美國一樣成熟的資本市場,各方的力量互相配合互相牽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何況美國的資本市場也並不完美。

但我們認為,當決策層認為資本市場改革能對經濟起到引擎作用,幫助經濟走出困境之時,其推進改革的決心就不可小覷。而目前決策層對於改革的決心和推進的力度,大家見仁見智。

我們認為,註冊制改革、證監會擴權和資本市場的改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市場的進化程度,決策層的智慧、推進這個事情的決心對事情的進度有很大的影響。從美國的經驗可以看到,證券監管實在是不斷變化、修修補補、沒完沒了,市場太自由了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就需要加強管制,管制太緊了又會限制資源配置,壓抑創新,又要放松。所以我們對註冊制充滿期待的同時也要做好長期鬥爭的心理準備。進一步說,即使註冊制改革推進的很快,其對經濟的影響也需要一段時間來印證。但是發達的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創新活動將會產生非常深遠而正面的影響。

來源:民生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233

管清友:资本市场要讲点政治,不要当淘气的孩子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94

作者:管清友


1、宽松转向了吗?我认为不是。宽松的方式也许会变,方向不会变。节奏出现的变化会对权益投资形成冲击,但市场已部分反应了,此时恐慌再无必要。


2、决策层不希望被投机者利用。所以资本市场要讲点政治,不要动辄说国家牛市、被利用这些可能触动神经的话。我没有批评同行的意思,大家的研究其实 很到位。只是善意提醒。我们看到了表现,但也要把握心态变化。而且这次初衷确实也不是如此。激活资本市场是很好的布局,被人当冤大头看,能不生气?违规能 不被查?自古以来,皇帝就很厌恶被利用,当冤大头。历史学家吴思先生的《潜规则》讲的很透彻。市场的很多研究不要图扬图森破。


3、友好型政策确实出现态度变化,就像家长面对一个淘气的坏孩子。全面上涨全民股神让一些人忘乎所以,极度膨胀。淘气就会惹家长生气,该给的糖暂时 不给了。中国的体制和语境下,没有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怎么活跃?再加上打孩子屁股的时候有人在旁边添油加醋,手难免过重。但家长总归是家长,既要教训孩子 改正错误,又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把孩子打死是不能的。


4、全面上涨格局发生变化。新股发行力度加大、产业资本减持加速、新三板规模扩大、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的推出、中概股的回归等因素对市场资金分流作 用将逐步加大,加之近期经济数据企稳,已处高位的股市与景气边际改善的实体经济将进入重新均衡的阶段,市场资金面将逐步承压。市场点位与换手率均处高位情 况下,单位资金推动股市上涨边际效应下降,市场维持全面上涨条件已不具备。证券法二读通过的可能性大,注册制会加快推出。


5、结构分化开始,机构战胜大妈的阶段到了。随着普涨格局结束,市场前期涨势过快而严重高估的板块和个股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结构分化不可避免,尤 其是成长股将表现得尤为明显,“伪成长”、“纯故事”的个股可能会被打回原形,而真成长将会在结构分化的市场中进一步凸显出投资价值。专业投资者的优势终 于可以体现出来。认清先进生产力的风口,精选高成长板块。在市场振幅加大、结构分化的形势下,投资配置难度加大,从投资标的选择上看将更趋于“精细化”。 精选个股,筛选绩优、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投资标的,甄别“伪成长”及处于监管“危墙”下的标的,对于投资者将更为重要。


6、新高或可见到,多策略对冲管理。坚定信心,淡定低调,与管理层和谐友好。市场基础还在,宏观指标亦没有导致政策发生质变。尽管资金面趋势上压力 加大,但当前增量资金高速入场基调未变,改革与经济转型预期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效应仍存。假以时日,新高还是有望突破,但这个过程可能变慢了。市场系统性风 险加大背景下,对于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要求提升,这就要求单策略资产管理计划要转向多策略资产管理计划。(民生宏观)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7

吳清友:生命里最在乎的是對美的追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0/164231.shtml

吳清友:生命里最在乎的是對美的追求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吳清友:生命里最在乎的是對美的追求

“生命應在事業之上,心念應在能力之上。所有的困惑,都為你在人生的遭遇中讓你對生命有新的發現。”

來源 | 南方人物周刊(ID:Peopleweekly)

作者 | 賀莉丹

可以告慰的是,吳先生與他一手創立的誠品,在時光長河里,給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創造了閱讀的美好,給他們提供了心靈休整的機會,它治愈過一些人的創傷,陪伴過一些人的成長,也成為一些人相遇的密碼……

2010年初秋,我采訪過吳清友先生。他穿著商務人士常見的深色西裝,身材高大,鬢已蒼蒼,溫和平靜,會耐心傾聽。那時,誠品入駐上海的聲音不絕於耳,吳先生沒有回避,他說中國大陸最早的誠品會開在蘇州,但也說對誠品開到上海“在努力當中”。後來呢?人們果然去蘇州的誠品過了把癮先。

2.webp

當時的吳先生氣定神閑。一番訪談下來,這位誠品的掌舵人提及最多的詞卻是“心靈”。有點出人意料。

生命應在事業之上,心念應在能力之上

因病痛在死亡線上掙紮過3次的吳清友確信,“生命應在事業之上,心念應在能力之上”。在誠品走投無路時,他用這句話自我安慰過,“所有這些困惑,都為你在人生上的遭遇讓你對生命有新的發現。”

他並非出身於富貴之家。故鄉在臺南縣將軍鄉最西邊的貧窮漁村馬沙溝,童年最熟悉的莫過於臺南縣的稻米地。由於罹患先天性心臟擴大癥,吳清友不必當兵。所以,從臺北工專畢業後,他便進入專賣觀光飯店餐廚設備的誠建公司,成為一名基層業務員。

3.webp

31歲時,他接下誠建的全部股權,擁有營業佳績的誠建日後占據了臺灣大型觀光飯店80%的餐廚設備市場。但當時臺灣高級飯店已趨飽和,誠建的發展也到了極限。

另一方面,在35歲這個人們通常認為容易出現“中年危機”的年齡段,吳清友開始覺察,何謂“心靈”?

他開始學習觀照自己的內心。他說,這種感覺就是仿佛“自己覺得心靈有缺口,心靈會不安,或者說是心靈在漂泊”。

“後來我檢驗生命里的三本存折:一個是銀行的存折,一個是健康的存折,一個是心靈的存折。我不是有野心的人,也不是奢華生活的人,物質欲望不高;健康的存折,我覺得自己年輕力壯,看起來沒有問題,對自己也很滿意”,他這樣描述自己所處的景況。

4.webp

當時的吳清友身體健康,存折數字可觀,工作遠離文化領域。但正是從那時開始,他內心的角力往探究心靈的方向而去。這個,大概就是後來被人們描述的“初心”。

當初他在陽明山買了塊地準備蓋房子時,朋友推薦的一位風水師傅告訴他:吳先生,你要賺錢,你的房子要朝南;如果你要身體健康,你的房子要朝北;但是,假如你希望累積生命的一點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東。

“我真的是朝東,今天還是朝東!”吳先生講述這段故事時,不是沒有感觸的。但他的語調很平靜。   

“當時為了這種想法,探討存在的意義,所以試圖理出一個自己認為的存在的正當性,產生一種‘你生命里面最在乎的是什麽?’”他這樣自問。

“對於我而言,是對美的一種追求。”他說,這種對美的追求,正是他內心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35歲時發現到心靈之後,我就許下這一生,要把生命投入在跟心靈相關的、不一定要跟經濟相關的產業。”吳清友說。所以,在21年前的1989年,38歲的他轉而全力經營誠品書店。

5.webp

那個時候作這樣的轉變,僅僅基於他的一個浪漫念頭:希望臺灣有一間浪漫的書店。

今天我們見到的很多諸如“給你小確信”、“美好的商業”之類的市場嘗試,早在28年之前,吳先生就這樣去做了。

“我那時候發誓,誠品不盈利,我就不換車”   

“誠品賠了15年!”提起這段虧本往事,吳清友很直率。

一個廣為傳誦的段子是,誠品經營數年才盈利,吳清友的車也過了數年才更換,“因為我那時候發誓,誠品不盈利,我就不換車。”

這家在當時算新概念系的書店,色系沈穩、優雅,不同於傳統書店的沈悶、死板,不乏匠心獨具的人文細節,但最初被定義為“人文藝術小型專業書店”,讓人替它的市場競爭力憂心。

6.webp

為什麽有這樣一個稱謂?因為誠品在成立之初,雖然給公眾提供了一個高品質的購書環境,但因其書籍過於偏向進口書及外文雜誌,以當時臺灣的消費水平,這完全是走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亮相之初,這個新面孔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狠狠教育了。

與此同時,這位當時並不年輕的掌舵人身體遭受了磨難。在創辦誠品一年多後,吳清友先天性心臟病突然發作,他歷經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手術。

“我是學機械的,人文素養並不高,但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心安,最後我自己尋求了四種觀點,希望通過這四個觀點來安頓自己的生命,來擺對生命的坐標所在。這四個觀點就是強調人文思維:人跟自己的關系、人跟他人社會的關系、人跟大自然的關系,另外就是人跟超世界鬼神的關系。”吳清友說,這些對於生命與自我的思索,一直伴隨他打造、打磨誠品的全過程。

吳清友先生也慢慢觀察到這種奇妙的商業密碼:書籍是一種相對低價的商品,在單位時間、空間內達成的收益遠不如今天那些新興產業,但它卻能讓讀者擁有精神共鳴,從而流連忘返——這種自由式的銷售策略,不能不說讓誠品的經營受到某些影響,但這恰是誠品的特色所在。

7.webp

在虧損了幾乎15年(其中有兩年有微幅獲利)的情形下,他依然主張創業時專賣藝術與建築書籍的目標,並規劃出有別於同業的經營模式,使誠品書店在臺灣有相當的不可替代性與知名度。

他贏得了股東的支持,在誠品走投無路之時,這些好友們陸續入資25億新臺幣,並同時進行企業整頓。

“把顧客當成人,這個人願意跟我們結緣”

1995年,誠品有了不小的轉機。為了擴店及租約問題,誠品好不容易爭取到原地不遠處的新光大樓現址,搬遷之日,誠品發起一場“今夜不打烊”的創意,引來意料之外的熱烈反響,從那一夜起,敦南誠品店就成了全臺灣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並延續至今。

在吳清友的堅持下,誠品書店一間間在臺灣開起來。至2001年,誠品展店已達四十余家,並堅持,“連鎖但不複制”。

2006年元旦,誠品信義旗艦店高調開在被稱為臺北曼哈頓的信義計劃區,一共8層。這家靠近臺北101大樓的誠品旗艦店,占地7500坪,館區均有閱讀用的桌椅。

8.webp

用吳清友的話說,他對誠品信義店的定位是,“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閱讀的博物館”。他的企圖心,不言而喻。

“誠品總認為自己樹立的是一個心靈高不可攀的、希望用經濟生命分享眾生的價值,來鼓勵我們所有的同仁,因為我們都想,希望誠品成為一個心靈的港口,我們不能把誠品當作是一個書籍的買賣,而是安頓讀者、客人,安頓人的一種心情,同時誠品也不把一般接觸誠品的人當作是商業思維的顧客,我們是把他當成一個人,這個人跟我們有緣,願意跟我們結緣”,吳清友先生堅持,要給紛繁的臺灣一個與眾不同的“場所”。

誠品是在轉型,而不是失去理想

作為華語世界中最有名的文化地標,誠品不僅僅停留在美妙的情懷及口號上。在商業運營模式上,除了銷售書籍,誠品還會舉辦文化展演、創意商品銷售、服裝銷售甚至餐飲等等。

在被坊間評價為“最浪漫、最精明”的吳清友看來,誠品有著自己一系列的經營鏈條:自己的物流公司,巨大的廠房,專業的電子商務網站,酒窖與餐廳,誠品畫廊以及最不可缺少的書店。

此外,全臺灣的誠品分工各具特色:有特別為兒童開設的書店,有的開在臺大的醫院里,開在環境優雅舒適的海濱、大學;有的開在繁華的商業區,開在捷運站;而誠品移動圖書館,會專程為臺灣偏遠鄉村的兒童不定期送去圖書與演出……

9.webp

吳清友將這種商業定位的區隔描述為“創新”,“身為當代人,我們要有一種創新在我們所生存的時代里面。”他說。

近年來,誠品的商業化經營頗受爭議,一些出版人評價,“這幾年的理想性越來越淡”、“為了績效,書店部分面積一直在縮小”等等。

吳清友先生一直知道這種聲音,他跟我強調,“誠品對人文藝術創意的堅持,這個理想是不會降低的。”2014年他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演講中也說過,“沒有錢,誠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時也非常明白:如果沒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

這些年,太多實體書店關閉,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在發生改變。在互聯網、電商的洶湧浪潮下,全世界範圍內的實體書店都難逃衰亡的命運。誠品無法獨善其身。

吳清友也思考過如何順應時代的轉型問題,他跟我說,“誠品一直有個想法,就是通過量化提升質化,當你規模越大的時候,你越有能力去做一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尤其像跟很多表演藝術相關的活動,當誠品更有規模經濟的時候,其實更能夠展現出它們的價值;另外,誠品也必須配合很多時空的演進,閱讀已經不是靜態的、傳統的,閱讀其實是現代的,跟生命、公眾、生活、你的嗜好結合在一起,在知識水平不斷發展的兩岸社會里,閱讀已經變成更為多面向的事情,所以,我們在思考如何把書店、閱讀跟更廣泛多元的活動能夠結合在一起,我們是在做這種轉型,而不是說我們會失去理想性”。

作為一家企業,內力很重要,那就是,它得找到自己在市場上的生存之道。商業不是慈善,一家企業優先考慮的是自己要在市場里活下來,它必須具備核心競爭力和盈利模式。

吳先生應該很早就看到了,商業最重要的品質是它的初心,即一家企業之所以存在,是需要給人們提供給他們所需要的某種服務。

而誠品這些年來最大的著力點應該是:盡管曾經虧損15年,不是商學院教材里的TOP案例,但它依然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家企業,生存的三部曲即生存、生活、生命,恰如吳先生所言,“先求生存,再求領先”;並且,它服務的顧客不止是來店里消費的陌生人,他們還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所以吳先生才會說,誠品是服務業,“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孜孜不倦地堅持要與當下人們的精神需求建立某種連接和服務。

家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

吳清友認為,他理想中,希望誠品能成為家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他甚至充滿詩意地說,“希望能夠在這樣一個祥和的空間里面,看到都市人最可愛的表情,最親切的眼神,最溫暖的關懷,最優雅的風情。”他的語言體系充滿某種文藝感,這在他的演講里也有體現。

現在,吳先生走了。可以告慰的是,吳先生與他一手創立的誠品,在時光長河里,給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創造了閱讀的美好,給他們提供了心靈休整的機會,它治愈過一些人的創傷,陪伴過一些人的成長,也成為一些人相遇的密碼……閱讀提升的精神格局,這些溫暖的印記,以及這些在人生路上的不可複制的經歷,都彌足珍貴。

當我們在被房價、職場等種種現實追趕得倉皇四顧畏首畏尾時,當我們因為傷痛、不公而淚流滿面時,當我們歷經悲喜、希望與同伴分享時,在一座城市,如果還有這樣的空間可以駐足,這是幸事。    

吳清友 誠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93

吳清友辭世: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9/164211.shtml

吳清友辭世: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吳清友辭世: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近日風雨如晦,許多美好的的靈魂都遠去了。

昨天晚上9時31分,臺灣誠品書店公共事務處協理曾喜松證實,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因心臟舊疾,今晚安詳辭世,享壽68歲。

誠品公司表示,公司遵循代理人作業,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推舉董事長,俟董事會召開後再行公告。

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間總得做點什麽。         —— 吳 清 友

一個人無論走多遠,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獄”內,而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越獄。如果真像魯迅話語中的“失掉的好地獄”——根本就無所謂“好地獄”,更無所謂“失掉”——的話,那麽“逝去的好天堂”,大約還是有的。對很多人來說,“天堂”,就是那些美好的書店。

把書店比作“天堂”,這種比喻多少有那麽一點“陳詞濫調”的意味。但,沒辦法,確實找不出比“天堂”更合適的說法了。

我為什麽能承受誠品書店虧損十五年

本文系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演講編輯而成,他講了他為什麽能承受誠品書店長達15年的虧損,直至走到25年後的今天。文章刊於《中歐商業評論》九月號,原題《我與誠品書店25年》

1950年代,我出生在臺灣西南沿海,小時候是家里表現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愛,尤其是我的父親,他給了我這一輩子最偉大的養分。那個年代,臺灣很貧困,父親經歷了非常大的風波。

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也是一位偉大的愛人。他把生命定為“留得清白在人間”,雖然沒有錢,但很有骨氣,希望他的小孩將“誠”字作為生命的信仰,“財物有時而盡,惟有‘誠’字是終身受用不盡的”,所以我有機會成家立業,所有公司全部以誠為始。

我經歷了年少的貧困,但運氣很好,工作十幾年積累了很多財富。1980年代左右,我經營一家小公司時,讀到一本《靈機實務》。通常,公司做年度計劃都會沿用去年業績,但這本書講了一個新的概念:當你做一個新計劃,可不可以把一切想法歸零再去考慮呢?

它讓我自問兩個問題:一、不做原來的行業,我做什麽?第二,生命歸零,我又期待什麽?

我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而手術在當時是很危險的。這就逼迫我思考生命的問題,重啟了一段旅程。

640.webp (2) - 副本

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

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

在病痛之中,我的內心非常迷離。就在這個因緣中,《弘一大師傳》和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先生的《文明的哲學》給了我最重要的影響。

《弘一大師傳》文字太美了,是弘一大師對生命的了斷。他三十多歲時,在文學、音樂、戲劇、教育等方面都很有成就,卻選擇了佛教中最嚴厲的律宗,以追求生命的完成。史懷哲先生對基督教很有研究,還研究巴赫,是一個非常好的管風琴演奏家。

一天早上,他讀到一份報道講剛果有很多黑奴病痛無人照顧,就立誌此生都要奉獻給黑奴,花了五六年時間去學醫,然後跟太太去了非洲。這本書讓我大受感動。

史懷哲和弘一大師,一位在西方,一位在東方,在三十多歲的壯年就決定此生要度己度人,這種生命的壯闊實在是非我們所能及。我的學問不好,但從小就喜歡思考。史懷哲講到,大自然是上帝最偉大的創作,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

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的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我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也就是愛、善、美的不斷精進,使自己不斷地活下去。誠品除了書店,還有一個誠品畫廊,是講美的;“誠品藝術空間”則希望通過各類藝術活動,通過展覽、表演或對話,把美展現出來。

因為病痛,我對書店無法做五年、十年長遠的計劃,而是要考慮每個當下安定心靈的可能。我本以為準備一點小本錢可以賠5-8年,沒想到一直賠了15年。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卻是我對生命的一種創作和探索。

誠品賠錢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的時間,因為這讓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當我擁有的金錢超過生活所需之後,覺得錢不是那麽重要。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即便是執迷不悟,不知變通。

其實,我不是一個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為是有興趣、有意義,或者做一些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做的事情。

“困而知之”,我有切身的體會。誠品曾經走投無路,我安慰自己說,“人生在事業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所有這些困惑,都為你在人生上的遭遇讓你對生命有新的發現。”我所有的領悟都是在困境當中得到的。我在香港、臺灣經歷了三次心臟手術。

陷入困厄之時會問為什麽是我?其實,為什麽不是你?只問“為什麽是我?”會很委屈,心不甘、情不願,心靈是負面的;想“為什麽不是我?”就會豁然開朗多了。沒有人有資格說貧困不該歸我、苦難不該歸我、病痛不該歸我。生命當中沒有那種理所當然的回報。你要做什麽,你自己可以決定;你要得到什麽?對不起,上天做主。這可能不太合乎商學院的邏輯,但可能是人的心靈最需要的養分。

640.webp (5) - 副本

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麽

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他的錢,而沒有註意到他是一個人。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誠品是服務業。但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麽?我上過很多美式、歐式商學院的課,至今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複。商學院舉的案例,全部都和金錢有關,和得到客戶的歡心有關,和職位升遷有關。但很多從事服務業的人不是光要這些的。

誠品有很多同仁,大學畢業、碩士畢業,願意站在結賬櫃臺用恭敬的態度、兩手遞一本書給讀者,他們想要得到的是什麽?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每一個從業人員希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精彩。

能不能把所有陌生人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顧客只不過是在分享我精進過程當中某一個當下。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完美的目標,但至少表達了我們對服務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態度。

利益也有近利、遠利、短利、長利之別。我對事業的經營關照幾個面向——對社會、對文化、對城市、對讀者的全面關照。商學院的教育一般把客戶當成是消費者,而我們把顧客看成是一個讀者,一個人。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的是顧客的錢,而沒有註意到他是一個人。

有的誠品書店開在醫院里。我看到,病人在我們賣簡餐的地方吃一碗熱騰騰的面,跟他在購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動是不一樣的。我有機會在醫院服務一個有病痛的人,讓他有那碗牛肉面的滿足感,這是非常好的。賣一本八卦雜誌和賣一本好書,在POS機上可能顯示的都是25元人民幣,但有良心的經營者會知道,那是不一樣的。

在誠品書店,我們擺了差不多400個公共座位。從零售店的經營來說,這些座位是無效率的,應該拿來擺更多的書和商品。誠品的理念是“連鎖不複制”。複制可以快速發展、成本降低,但我們不複制,每一家誠品店都不同:書的組合不同,裝修的空間和氣質不同。在大學,我們用的材料非常簡樸但又自成風格。

因為那里是學生們進出的地方,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等豪華材料。要讓學生進入書店之後,覺得這個空間是屬於他的一部分,人和空間的融洽度是合意的,不要讓學生覺得這是一個奢華的空間。

誠品書店一開始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人們來書店不僅僅為了買書。誠品希望在書店環境的設計中,將顏色、燈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慮進去,甚至還有烹調分享,都是為了人。

我們準備了一個30平方米的獨立空間,讓年輕創作者去進行實驗性的裝置或者其他創造性表現;最近我們開了一個音樂廳,我們知道一年就要賠400萬人民幣,但它是誠品的夢——為平時不能在國家級殿堂表演的人提供一個專業發表創作的空間。

誠品辦的活動絕大部分是免費的,因為在我們看來,人文思維關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會、人和天地、甚至人與鬼魂之間。2010年,到誠品書店看書的人次超過了1億次。2013年,誠品書店營收是130億臺幣,會員98萬,書店營收占30%左右。

640.webp (3) - 副本

信守25年的願許

經歷25個春夏秋冬之後,我的生命才學到從容;曾是學家筆下的悠然自在,現在才化為生活中的美好。

全球化是一個災難,導致強者更強、富者更富、大者更大。絕大部分人要在商場一爭長短,100個人當中贏家不會超過10個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人類可能開始要轉變了。無論如何,人是城市當中最珍貴的資產;人最重要的素養是人文和藝術方面的素養,就是善、愛和美的素養。書店行業,大家都在講網絡化、電商,但誠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人和空間之間、人和書本之間、人和講座、表演等之間的互動。

誠品出版了幾本刊物,用的名字都與此有關。當你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必須要改變自己,要厘清自己的價值,保有心靈層次的安寧。臺灣有一位很有名的文學家曾經講過,活在當今社會,假使沒有一點文學和藝術的涵養,日子是很難從容過下去的。生命終究是我們最重要的關口,而不是生意和錢。

誠品在商業經營上備受批判,但我至少信守當年的信諾,希望一本書、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個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藝術創作品、一棟感人的建築與空間,都能產生一份靈動力,豐富大家的精神與心靈。25年來,我陸續實現了這些願望。

現在我們有電影院、音樂表演廳、畫廊、藝文空間、誠品講堂,在蘇州建造了未來誠品在大陸發展的第一個項目。我真的覺得奇怪,好像上天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很多好的因緣。

一個企業真正的創新是在價值和理念部分。假如把事業和人生做一個整合性的思考,以生存、生活、生命,或物質的生活、精神的生活、心靈的生活三層次,對應到經營上來,就是先求生存,再求領先,領先之後,有的人要成為產業的第一,而誠品希望讓顧客滿意。在繁忙的都市當中,希望書店成為城市人的客廳。到書店里可以放松,可以從容。

2011年,我到北京和很多官員見面,他們問我對北京的意見,我很坦率地講,北京的讀者值得書店的經營者給予更好的待遇,給他們更好的空間、更多元的選擇、更親切的服務,要讓更有靈魂的活動註入書店的氛圍。當代大陸的企業家要有更好的人文素養,必須要關懷這個社會,不能僅僅依靠政府。過度精明取得的利益是一種掠奪。商業認為你的KPI好,經營效益好,從人文觀點來說,實質是在衍生成強弱貧富。

沒有錢,誠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時也非常明白:如果沒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很多人可以買到香奈兒,但買不到氣質;可以買到很好的床,但買不到安穩的睡眠;可以買到豪華別墅,但買不到溫馨的家庭;可以買到很好的食物,但不一定買到很好的食欲。

有一位建築評論家說過,真正知道一個理念至少需要花20年的時間;至於親身體驗而至深信不疑,則需要30年光陰;要能夠隨心所欲地應用,將要耗掉50年的生命。這段話,誠品同仁感受最為深刻,我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信守25年的願許。在經歷25個春夏秋冬之後,我的生命才學到從容;曾是學家筆下的悠然自在,現在才化為生活中的美好。

* 本文系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的演講編輯而成。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640.webp (4) - 副本

誠品書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