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1城市空氣污染預警 2017霧霾不散

1 : GS(14)@2017-01-02 11:51:03

【北京】許多民眾昨早戴口罩在霧霾中的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



內地從前天開始,京津冀等共61個城市啟動空氣污染預警,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廊坊、鄭州、濟南、德州等城巿都在霧霾中迎接2017年。其中北京昨天的PM2.5濃度更突破每立方米500微克,達6級嚴重污染水平。天津機場亦受霧霾影響,從前天晚上開始,取消超過300航班。



跨年霧霾從除夕開始影響內地,中央氣象台針對華北中南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等地區,陸續發佈霧霾預警,其中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為重度霧霾地區。污染更在元旦日升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數據顯示,北京全市平均空氣品質指數(AQI)連續六小時超過500,處於爆錶水平,部份地區能見度不足100米。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員孫乃迪指於由於濕度高,污染物持續累積,進一步加重北京的污染物濃度。


天安門灰濛濛中升旗


在-7℃低溫及重度霧霾下,昨天清晨仍有上萬名巿民及遊客戴着口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等候今年第一場升旗,雖然現場灰濛濛一片,國旗幾乎被霧霾掩蓋,但有站在第一排的觀眾感嘆:「太美了,等了四個小時的升旗儀式,看得太值得了!」不少網民留言戲謔這是「中國式感動」,又指當局治不好霧霾,「這種事也宣揚,當人民都是傻子嗎?」由於霧霾來襲,京津冀陸空交通受阻,部份路段能見度低至5米,北京市及河北省多條高速公路臨時封閉。北京首都機場至少24班航班取消,而天津機場從除夕下午開始受霧霾侵襲,當天至少108個航班取消或延誤,直至昨天,天氣情況仍不達飛行標準,兩天合共取消超過309個航班。不少巿民在微博抱怨滯留天津機場,其中有人在機場等候5小時,才獲航空公司安排入住酒店。



【河南】■包公等古裝人物昨與開封民眾齊騎單車呼籲低碳出行減少霧霾。

【河北】■霧霾加上下雪路滑,石家莊昨日路面多交通事故。

【天津】■機場遭霧霾籠罩,影響逾300航班。互聯網



工廠違禁令照開工


當局在除夕當天對24個城巿發出重度污染預警,各地啟動應急措施,包括車輛限行及企業停產和限產等。但有內地傳媒在山東發現,部份工廠大門即使被貼上封條,仍私自撕開封條繼續生產。除夕當天,河北衡水巿及鄰近的山東德州巿,空氣品質指數皆處於嚴重污染水平,經當局巡查,衡水地區的工廠皆按指示全部停產,但德州巿武城縣則有電動四輪車工廠擅自違規生產。氣象部門指冷空氣昨天已進入河北,預測霧霾將由北向南逐漸減弱。中國新聞網/《每日經濟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2/198840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30

能見度50米以下 濃霾圍攻京津冀霧鎖中國首發紅色預警

1 : GS(14)@2017-01-05 08:07:05

【安徽】■阜陽市昨大霧瀰漫,天橋上只能依稀看到馬路上的汽車。路透社



內地新一年持續受霧霾影響,昨日中央氣象台更史上首次將大霧預警提升至最高的紅色級別,部份地區能見度最低只有50米以下,同時又發佈霧霾橙色預警,京津冀等地部份地區持續出現重度霾;在大霧影響下,昨日內地多個機場升降受到嚴重影響,多條高速公路封閉,有郵輪不能泊岸,需在海上漂泊兩日,到前日才能靠岸。內地霧霾前日早上短暫散去,晚上又回來,更一直惡化,直到昨日中央氣象台更史上首次,將大霧預警信號提升至最嚴重的紅色級別。中央氣象台指,昨日起,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蘇等多地都有大霧,其中大部份地區有能見度低於500米的濃霧,部份地區更出現能見度低於50米的特強濃霧。


千航班取消影響港滬

在大霧降低能見度的情況下,全國38個機場發佈特勤預警,華北、華東的上海、鄭州、青島及石家莊等8個機場受到嚴重影響,有超過一千班航班延誤或取消,其中石家莊起飛或降落的航班共取消164班、鄭州機場更累積取消了至少180班航班,並預計今日會繼續受到大霧影響。而上海浦東機場亦飽受大霧困擾,昨日有多班航班延誤,早上更一度停止航班降落,部份航班需備降至其他機場,來往香港及上海的航班昨早有4班受到影響而取消。由於前日是長假期最後一日,大量汽車返回北京,但因大霧的關係,造成嚴重塞車,出現公路變成「停車場」的奇景,直到昨日全國仍然有多條高速公路由於出現大霧,需要封閉,當中河北省境內大部份高速公路都處於關閉狀態,尤其是北京以南的地區。


天津郵輪兩日未泊岸

另外,一艘載有二千名內地遊客的郵輪,日前前往日韓,在除夕夜返航時因霧霾天氣,無法停靠在天津的港口,需在距離港口幾十海里外的海域漂泊。遊客亦需在船上多住兩日,直到前日下午4時許才成功靠岸。其中一名北京籍的王姓女遊客表示,當郵輪將要抵達天津港口時,港口工作人員卻稱受霧霾影響,能見度低,視線不清,為保障郵輪的安全,遊客需在海上等待。除了史上首個大霧紅色預警信號,中央氣象台昨亦持續發佈第二嚴重的霾橙色預警信號,預計京津冀、河南、江西、四川盆地等廣泛範圍會持續出現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湖南東北部等地會有重度霾出現。根據北京市環保局數據顯示,北京城區昨晚9時錄得的空氣質量指數達495,屬嚴重污染,幾乎爆錶,當局建議民眾減少戶外活動,並佩戴口罩防護。同時,內地72個城市的環保部門在這一波霧霾侵襲中,也拉響或維持重污染天氣黃色或以上的預警,當中成都持續出現重度污染,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信號。澎湃新聞網/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4/198858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30

太多競爭 集團不能單做地產李嘉誠預警樓市遲早爆

1 : GS(14)@2017-01-07 00:26:58

■長和主席李嘉誠昨晚出席集團周年晚宴時,直言「遲早有一日會爆,太多人做地產」。 易仰民攝



【本報訊】長和(001)主席李嘉誠為樓市示警,昨晚出席集團周年晚宴時,直言「遲早有一日會爆,太多人做地產」。近年來已看淡樓市,強調不要炒樓,投地亦審慎。當被問及會否增加土儲,李嘉誠未言明會積極投地,反而強調投資物業收入有望增長一半,營商方針明顯有變。記者:岑梽豪



李嘉誠明言政府增加額外印花稅後,樓價會受影響,「相信會高啲,但係唔會高得太離譜啦」。不過,長遠看淡樓市立場仍然不變,他坦言如果集團只集中在香港發展,只餘下經營地產業務一途,但話鋒一轉,卻「爆出」驚人言論,直指樓市終有一日會「爆」。



單位太細「個心唔舒服」

「爆煲」理由是李嘉誠認為市場上有太多人競爭,故集團不能單做地產這一項業務。事實上,中資地產商如中海外(688)、萬科及近期新貴海航集團,紛紛來港搶地,個別地皮更見天價成交。傳統大型地產商面對「外憂」之餘,亦有「內患」,因政府切割小型地皮來應市,吸引一眾中小型本地地產商「爭飯食」。李嘉誠強調集團持有不少酒店、商場、商廈及服務式住宅等,投資物業的固定收入在2至3年內會增加50%。「劏房盤」成為本地住宅新趨勢,李嘉誠坦言不喜歡住宅太小,「太細,我個心都唔舒服」。他承認長實的確有推出小型單位,但佔比相當小。李嘉誠認為,有時人們都要按自己經濟環境,而決定所居地方,「入息係咁多,在一個短時間住一個細嘅,希望環境轉好,咪變返個大嘅。」被視為「劏房先驅」的長實大埔嵐山,其二期有單位只得165平方呎。


政治緊張「經濟難樂觀」

李嘉誠去年率先唱淡香港經濟後,今年依然看淡,表明難言樂觀,「利息繼續起,政治繼續緊張,呢個環境都唔容易做」。他在周年晚宴致詞時,坦言全球化競爭造就政策困局,憤懣亦左右社會情緒的基調,在各國政局有新形勢、美國加息及貨幣貶值下,市場風險難測。不過,長和的海外生意方面,李嘉誠稱在去年挑戰重重的環境下,目標仍能達成,算是相當不錯。由於要顧及股東利益,他強調香港市場太細。不過,他自言透過名下基金會,在大中華地區推動教育、醫療等事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6/19887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76

蘋論:樓市泡沫預警絕不是「狼來了」!

1 : GS(14)@2017-01-17 01:53:08

近兩、三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知名地產或銀行業人士警告樓市有隨時爆煲或大調整的風險。2015年地產業界人士湯文亮就認為細價樓價位高勢危,隨時會爆煲,大跌3成或更多,還可能出現一萬個銀主盤。他的「預言」提出後引發哄動爭議,有的認為是譁眾取寵,有的認為調整幅度不會如此大;也有的認同湯先生的說法,指樓市早已出現泡沫,一旦爆破跌勢自然驚人。


超高樓價基礎逐步削弱


其後美國聯儲局一再表明將啟動利率正常化,又在前年底加息,令本地樓價一度有下跌趨勢,有部份樓盤成交價比高位調整達兩成,平均而言則跌了一成半。只是,跌市沒維持多久,到夏天已企穩,其後更掉頭回升,令樓價在去年底回到跟跌市前差不多,湯文亮先生更在樓價止跌回穩後公開表示預言有錯。踏入2017年,另一位重量級財經界人物、前匯豐銀行副總經理劉智傑先生在社交媒體及主流媒體發話,指香港樓市危機四伏,內外基本結構已變,其中美國加息幅度及速度更可能比所有人的預期高,升至5厘也不讓他感到奇怪。到時候供款負擔將會大幅增加,令超高樓價無法維持,並可能出現長期跌浪,30年也無法翻身。他又認為大有可能在未來18個月出現。劉先生是資深銀行家,退休後繼續留意本地及全球經濟情況,他的看法自然有他的觀察及根據。重要的是,不管湯先生及劉先生的「預測」都建基於經濟及樓市基本因素,他們都覺察到支持超高樓價的基礎已逐步削弱,隨時有崩塌的危機。只是,資產泡沫從來不易確切知道爆破時間,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爆破及引發巨大衝擊後大家才知道泡沫原來已經破滅。就以九七回歸後的樓市大調整為例,第一波跌市在1997年秋天因亞洲金融風暴觸發,樓價短時間內下跌近3成。但當時大部份人都認為這是健康調整,不久後就會回穩及重拾升浪,因此而入市「執平貨」的人也有不少。誰知道樓價自此輾轉下跌,到2003年「沙士」疫潮時下跌達六、七成,蒸發大量財富。從那時回望才知道1997年秋天正是樓市泡沫爆破的時刻。本地樓市今次升浪基本上從2003年底2004年初開始,到2009年則因各國央行推行超低息及量寬政策而「起飛」,遠遠拋離經濟基本因素及市民收入增長,其後更升破1997年的「瘋癲」價,向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價位進發。也就是說,今次樓市大牛市長達13年,樓價已升至市民要不吃不喝把所有收入存起來才足以購買一個500呎的單位的荒誕水平,根本沒條件長期維持。


經濟過熱美或重手加息


而支撐樓價高踞不下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超低利率已開始明顯有變化。聯儲局的加息步伐雖比2015年時的預期慢,但到去年底口風開始轉變,認同通脹可能成為問題,意味加息傾向比之前兩年更強。此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計劃推出6萬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並在不同州分推出大型基建計劃以刺激經濟。這樣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肯定增加政府負債,推高債息水平,並加快工資增長速度,從而推高通脹壓力,迫使聯儲局理事們在加息時要更重手,以防患於未然。有聯儲局理事預計今年大有可能加息三、四次,令利率從半厘升至逼近兩厘。而且,通脹壓力一旦成形需要一段長時間才會受控,其間央行只有一招對付,那就是不斷加息以抑制過熱經濟,令未來幾年每年加息4次甚至更多的機會大增,而利率則會快速回到4至5厘的正常利率水平。以4厘跟現時近零息相比,供樓負擔將大增5成,原來兩萬元的供款升至3萬元以上,實力稍差的業主將難以負擔,新買家也將大幅減少。這樣下來,樓市怎麼可能不來個大逆轉,樓價怎可能不調整三、四成甚至更多?預測資產泡沫從來不容易,老練如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也看漏了眼。但看錯的其實是爆破具體在何時出現而不是泡沫的本質。歷史經驗說明,泡沫本質是虛幻的,不會長期持續,日本、美國的樓市泡沫就先後爆破,造成長期損害。本地樓市處於泡沫狀態已明顯不過,破滅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甚麼時候;而一旦爆破調整過程將會既痛苦又漫長!盧峯周一至周六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6/198985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41

氣象局停發霾預警捱轟

1 : GS(14)@2017-01-19 08:07:50

內地當局要停發霾預警?前日晚上開始,內地網絡流傳一張「關於暫停霾預警業務的通知」圖片,圖中文字稱中國氣象局通知各省市氣象單位,要求即時停止霾預報預警工作。圖片隨即引網民譁然痛罵,認為當局又要對霧霾問題遮遮掩掩。氣象局人員隨後證實圖片內容屬實,稱此前氣象局和環保部門在發佈霾訊息時常出現不一樣情況,故暫時停發霾預警,以待一眾單位協商統一發佈機制。



稱協調部門統一發佈

網傳圖片顯示,通知由內地某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發佈,文字寫道前日傍晚「接中國氣象局預報司電話通知,要求立即停止霾預報預警工作。請各單位接到本通知後,即刻停止製作和發佈霾預報預警產品。對於出現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情況,可根據相對濕度,按照霧開展預報預警工作」。圖片引網民調侃:「放心,不報幾天很多人就要忘了霾了!」內媒前晚向中國氣象局求證,局方人員稱這只是內部通知,停發預警是因氣象局與環保部門此前在發佈霾訊息時常現不一樣情況;又指相關單位正一起會商出台新機制,以統一由一個部門發佈霾訊息,目前機制細節還在徵求意見,不久將很快公佈。資料顯示,目前內地發佈重污染預警和霾預警分由環境部門和氣象局負責(見表);諸如北京早前便出現過紅色重污染和霾橙色預警同時發佈的情況。分析稱新機制是要避免出現此類情況令民眾混淆。不過網民依舊調侃:「統一發佈霾預警,霧霾便沒有了?」上海澎湃新聞網/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9/199017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06

薩德預警雷達中國導彈「一覽無遺」

1 : GS(14)@2017-03-04 00:34:36

【話你知】薩德反導彈系統被視為全球最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之一,攔截導彈的半徑射程不超過200公里,對中國的實際威脅有限。但薩德之所以觸動了中國神經,其實是來自於其配備的AN/TPY-2型X波段雷達,其中設置的「前進預警雷達系統」,能探測約2,000公里範圍內的導彈威脅,深入中國腹地,意味中國境內的導彈動態將被「一覽無遺」。


據稱,前進預警雷達系統的探測距離,能覆蓋解放軍北部、中部及東部等戰區,而且分辨率高,可完成探測、搜索、追蹤、目標識別等多重任務,探測中國除西部外的導彈動態,間接打破中美戰略平衡。為避免威脅中國,韓方有指將引進的「縮水版薩德」,只部署「末端制導雷達系統」,將薩德的探測距離從2,000公里,縮短至600至800公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3/19945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69

德銀預警港樓價十年跌近半

1 : GS(14)@2017-06-10 13:24:52

■近期不少大行預言樓市轉跌,其中德銀更估樓價未來十年內大跌近半。



【本報訊】外資行德銀剛發表報告,對香港樓市大潑冷水。報告指出,由於本港人口將嚴重老化,再加上未來數年住宅供應急升,估計空置率將大增,料至2026年的未來十年內,樓價將有機會大跌近半。德銀報告解釋,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本地出生率已見頂,加上移民來港人數減少,至2027年料將錄負增長。另一方面,60歲以上人口佔人口比重料會由現時22%,持續增加至30%。香港將成為亞洲區內60歲以上人口第二多的地區,僅次於日本。德銀指,在現時低息環境下,就算借盡30年按揭,只有16.9%的本港家庭能負擔買樓上車。隨着息口會上升,整體負擔力將轉弱,再加上人口老化令按揭年期持續縮短,預計至2019年僅11.5%的本港家庭有能力置業。


供應增 空置率料大升

港府過去數年不斷增加樓市供應,至2026年未來每年將有近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數量較過去10年平均數增加一倍,本港住宅供應將面臨嚴重過剩問題。基於可負擔購買住宅需求減弱,加上供應持續增加,故預測空置率由現時4%,升至9%,樓價料至2026年,將由現水平累跌48%。德銀已非首度唱淡香港樓市,於2013年10月表示,香港住宅價格要大跌五成才見底,一年內會跌15%至20%,主要是因為當時面對前海及上海自貿區的挑戰。德銀當時認為,香港將持續失去競爭力,因此懷疑樓價長遠能否維持現水平。不過以中原城市指數CCL計算,過去四年由119.5點升至158.78點,升幅高達33%,唱淡論未能實現。近期紛紛有大行預言樓價轉跌,大摩預料按息上升將導致本港樓市負擔能力惡化及樓價下跌。花旗則悲觀地認為樓市新措施會凍結成交,加上可售新盤充足,樓價將見頂,年內樓價將較現水平跌約兩成。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9/200497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033

儲局加息0.25厘 擬今年「縮表」陳德霖預警港資金流走

1 : GS(14)@2017-06-18 21:42:04

【本報訊】美國聯儲局昨宣佈加息0.25厘,並提出年內將實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大計,若在今年第4季展開,來年底將縮減2,700億美元,等於最多加息0.27厘效果。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縮表」將收緊美元供應,又預警港美息擴闊後,將令港元資金流出。市場預期,若本港拆息急速上升,最快今年底加最優惠利率及儲蓄利率。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劉美儀



聯儲局預期,今年下半年尚會加息1次,明年加息3次。今次特別提及「縮表」細節,但尚未決定「縮表」時間,聯儲局主席耶倫表示希望此前發出警告,方便市場應對。市場預期,「縮表」將於今年第4季展開,起步上限為每月60億美元國債,按揭抵押證券(MBS)則為40億美元,並每季遞增(見表),直至每月達到300億美元及200億美元上限。若果由第4季起開始縮表,來年底國債將會縮近2,700億美元,反映近0.19至0.27厘加息效應。



業界料港最快年底加息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聯儲局「縮表」會收緊美元供應,令全球金融回復較正常情況,又預警美國加息後,港元、美元套息誘因加大,港滙會逐漸偏軟,直至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導致港元資金流出,最終令港元利率上升,惟現時港元資金非常充裕,利息周期比較滯後。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縮表」規模約達2,700億美元,影響等於加息1次,意味明年實際加息達4次,目前港元、美元息差非常闊,若港元拆息要追落後,並觸及最優惠利率(P)實際價格,年尾銀行有加P可能性。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估計,銀行暫時未有上調P及存款利率誘因,因只會無端增資金成本,相信須待拆息回升至H按封頂水平,銀行才考慮上調P。她料今年12月尚會加息一次,若果屆時港滙轉弱,拆息大幅上升,今年P有可能上升。


港滙最弱曾見7.8026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洲地區金融市場主管陳銘僑指,倘若美國未來加息進度一如預期,「縮表」工作又在下半年展開,預計年底時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可能從目前低位(約2.16厘)抽高至2.5厘。中銀香港(2388)投資管理總經理陳少平表示,假設聯儲局資產負債表降至約2萬億美元水平,要4年時間完成。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補充,「縮表」開展後,聯儲局能否連續3年、每年加3次息是未知之數,相信加息幅度或會略為放慢。港滙昨未有因應聯儲局加息而大幅走弱,仍然在7.8附近水平,昨最弱曾見7.8026。



■王美鳳

【專家意見】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 王美鳳:若美國再加息,香港最優惠利率(P)或升0.25厘



■陳銘僑

渣打香港董事總經理 陳銘僑:短期內拆息未必急升,但要關注利率正常化風險



■陳少平

中銀香港投資管理總經理 陳少平:美12月能否再次加息存疑問,港年內無壓力跟加



■林俊泓

上商研究部主管 林俊泓:銀行體系資金充裕,港明年上半年才有加息機會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6/200576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830

美科技股見疲態 大行預警風險

1 : GS(14)@2017-07-06 22:50:10

【明報專訊】美國科網股在上月創下新高後,本月走勢開始呈現疲態。納斯達克指數五大龍頭股Alphabet(Google母公司)、蘋果、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由上月高位分別回調8.5%至4.3%不等。

波幅小於公用股 情况難持續

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周一均見「三連跌」,分別挫1.1%、1.48%和1.69%,而蘋果和微軟分別跌0.36%和1.1%,為騰訊大跌「贈興」。

此前,美國科技股一騎絕塵,屢創歷史新高,但高盛和瑞銀先後發表報告,警告FANG(facebook、亞馬遜、Netflix和Alphabet)的風險。

高盛報告指,投資者原本將科技股當成成長股賺取差價,但今年科技股一路上漲,股價波動卻比公用事業股更小,提示這種情况不會持續,雖然長期而言科技股表現仍跑贏大市,但繼續持續上漲或面臨壓力。

亞馬遜Alphabet新高後無以為繼

該報告於6月9日公開後,美國科技股的凌厲漲勢開始被遏制,FANG股價跌幅在當日的跌幅均超過3%。

當中,亞馬遜和微軟分別在6月5日和6月6日創出歷史新高,其後掉頭向下,Alphabet則在6月8日創出逾3年新高後無以為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74&issue=20170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091

陳家強3393萬入市珀苑 稱非為投資 半年前仍預警樓市泡沫

1 : GS(14)@2017-12-14 17:03:1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207&issue=20171214
【明報專訊】今年名人買樓個案浪接浪,即使曾在半年前提醒市民本港樓市風險大、上月再稱市民要留意自己承擔能力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亦以3393萬元購入樓齡近40年的中半山豪宅珀苑一個單位連兩個車位,陳家強向本報回應指,今次買樓是出於需要,非作投資之用。

明報記者 林尚民

廣告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陳家強(CHAN KA KEUNG CEAJER)於上月中以3393萬元購入中半山珀苑一個實用面積1404方呎的中層B室連兩個車位,實呎24,167元,當時呎價及售價均為屋苑新高。惟有關紀錄在短短數日後即被一個高層同面積單位連一個車位,以成交價3450萬元、實呎24,573元打破。資料同時顯示,陳家強今次買樓,僅需付約144萬元印花稅,即佔樓價4.25%,換言之,陳家強應是以首置客身分入市。

僅付144萬印花稅 料首置名義入市

另今次沽出單位之原業主,於2003年以750萬元購入,現易手帳面獲利2643萬元,賺幅3.5倍。就購買中半山堅尼地道珀苑豪宅單位一事,本報記者昨午致電陳家強查詢,他表示,現時無需要就此事回應,而對於今次是否以首置客身分入市,陳則稱「我無打算回應你這個問題」。不過,及後陳家強再補充,購買該物業是出於需要,並非作投資之用。

上月指市民買樓要留意自己能力

資料顯示,陳家強在任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期間,不時評論樓市,今年6月卸任前,就提醒市民樓市風險比以往大,因樓價已遠高過市民購買力,若然利息上升、供應增加等因素出現,樓市將會有所調整。

在卸任後,他上月出席一電台節目時亦稱,有注意到政府和金管局有向「靠父幹」置業人士發出預警,並指在現時樓價高企下,市民要留意自己承擔能力。

事實上,近年不時有政府高官入市,如民政事務總署署長謝小華等人,去年以2738萬元購入西半山殷然中層A室,單位實用面積1007方呎,實呎27,185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蘇錦樑,則於2015年以1410萬元購入中半山實用面積977方呎的快樂大廈一個高層單位,實呎14,432元。

張炳良盈峰翠邸 估值5年升四成

另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早於2012年上任局長前便以1600萬元購入大埔盈峰翠邸3座雙連戶連兩個車位,單位實用面積共1841方呎,當時實呎8691元。若參照為張炳良承做按揭的匯豐銀行對上述兩個單位所作的網上估價,未計算車位部分,有關住宅單位最新估值達2304萬元,較張炳良5年前購入時的成交價高出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