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關閉門店,這是電商的勝利?你太幼稚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49.shtml
導讀 : 沃爾瑪百貨公司15日宣布將在全球關閉269家門店。被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視作是傳統線下零售店的失敗和線上電商的又一場勝利。事實果真如此嗎?

1月18日消息,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稱,由於來自亞馬遜等在線零售商的競爭,沃爾瑪百貨公司15日宣布將在全球關閉269家門店。
沃爾瑪關閉門店的消息其實頻傳出,2014年甚至有消息稱,沃爾瑪要關閉30%的中國門店,雖說此後相關舉措媒體鮮有報道,但在不少人眼中,沃爾瑪這樣一個零售商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意味深長的是,2015年阿里巴巴新任CEO,花名為“逍遙子”的張勇就曾對沃爾瑪下戰書稱,去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成交額達到4000億美元,2015年阿里巴巴零售業務的規模將超越沃爾瑪”。
正是如此,亞馬遜此次關閉門店的消息也被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視作是傳統線下零售店的失敗和線上電商的又一場勝利。但如果真正觀察此次關閉門店的一組數據會發現,沃爾瑪此次關閉門店並非想象中那樣嚴重。這更多是一種優化業務和財務的一種做法,也是傳統線下渠道價值的一次重新發現。
2016年門店還有更大擴張?
按照BI中文站的說法,沃爾瑪在全球有11000多家門店,被關閉的269家門店僅是其一小部分,還不到其全球營收的1%。沃爾瑪在全球共有員工220萬人,美國國內為140萬人,關閉這些門店後將對1.6萬名員工造成影響,其中上萬人工作在美國。更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在美國關閉的門店多是小型的沃爾瑪快捷門店,這類門店大多位於小城鎮或是不適合開設大型購物中心的大城市建築中。
在關閉線下門店的同時,沃爾瑪2016財年的門店擴張計劃並未取消。按照沃爾瑪的規劃,2016年沃爾瑪將在美國開設50到60家購物中心、85到95家社區市場、7到10家山姆俱樂部。而在美國之外,沃爾瑪計劃開設200到240家門店。
如果對比此次關閉的門店和預計擴張的門店可以發現,沃爾瑪甚至在線下並未收縮,甚至依舊處於擴張的態勢。不同的是,此次關閉的門店大多先效率底下且成本高昂,而計劃中的門店規模化效應帶來的運營效率和成本壓縮會更為突出。
媒體報到稱,瑞士信貸集團分析師邁克爾·艾克斯坦(Michael Exstein)稱沃爾瑪此舉為“嬰兒學步”,但他認為沃爾瑪的行動是積極的,“這是一個跡象,預示著沃爾瑪開始以具體和連貫的方式處理缺少收益的門店。沃爾瑪需要更大力度的門店重組行動以縮小其關註重點,改善其銷售和回報效率,特別是在國際方面。”
誤解源於互聯網沙文主義?
此次對於沃爾瑪的誤解其實很大程度上源於如今簡單粗暴的“互聯網沙文主義”以及盲目的互聯網崇拜。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很難脫離線上談線下,也很難脫離線下談線上。尤其是在2015年,線下價值正在不斷被市場重新審視並放大。
2015年8月,阿里入股蘇寧,按照業內解讀,阿里其實正是想借助蘇寧覆蓋全國的1600多個線下門店、3000多家售後服務網點、5000個加盟服務商以及下沈到四五線城市的服務站,乃至蘇寧的線下配送安裝服務體系,幫阿里從線上逐漸落地到線下。
除此阿里外,百度與蘇寧、萬達之間的曖昧關系也不時傳來。2015年,蘇寧雲商將向百度、萬達定向增發100億人民幣的消息雖已被證實只是傳聞,但去年8月26日蘇寧阿里合作發布會上,李彥宏親自站臺已經展示了雙方的親密關系,李彥宏甚至毫不掩飾地透露蘇寧流量的第一大來源即是百度。
即使是馬雲也不得不承認,互聯網公司的機會未來30年一定在線下,因為互聯網經濟不是虛擬經濟,而是虛實結合。傳統企業或者線下企業的希望一定是在線上,雙方在未來30年必須融合。
而新美大這種人們眼中的團購公司也正在轉型升級,逐漸從吃喝玩樂等業務逐漸深入到線下門店的深入挖掘和開發。2015年雙12美團、大眾點評剛剛合並之時就曾推出了O2O購物節,進軍零售O2O。將50余家國際一線品牌拉入其中,並提供了“平臺+場景+大數據”的一體化整合營銷解決方案,在為線下門店提供巨大的客流量的同時也借助客流量塑造一個O2O電商,反哺自家支付平臺,企圖再造一個支付中心。
“新美大”的英文名是China Internet Plus Group,譯成中文則是“中國互聯網+”,雖說口氣很大,但這也從側面證明,當今的互聯網行業的進步其實是和傳統產業、傳統企業結合的一個過程,雙方之間必須要相互促進,實現所謂全產業的“互聯網+”。
沃爾瑪也正在互聯網轉型?
沃爾瑪這樣的零售業也是如此。雖說沃爾瑪是一家美國企業,美國人對於所謂的O2O並不感冒,但沃爾瑪在O2O層面上也有著諸多的探索。這種探索不能說是放棄線下渠道或是線下渠道價值不再,而是實現線上線下的更好結合。
沃爾瑪的在O2O探索上的基本策略是,通過移動端的技術應用實現線上線下的協同,提高用戶與實體店互動的體驗、服務和營銷,推行全渠道商務模式,即支持在線購買、線下提貨;在線下單、實體店發貨,幫助實體零售更好地整合門店與電商渠道。沃爾瑪APP還可以讓用戶進入某家門店時自動切換到“店內模式”,並提供店內商品導航、電子優惠券和自助結賬等服務。
在中國市場,沃爾瑪的探索也還包括試點賣場O2O服務平臺——速購,以及投資1號店,追求電商和門店的整合發展。
縱觀如今的阿里與蘇寧,沃爾瑪以及新美大等一系列企業,其實不難發現,線上企業的發展路徑越來越向線下結合,而線下企業也越來越傾向於擁抱線上。 沃爾瑪關閉門店並不代表傳統線下渠道無力回天,這恰恰是線下門店和線下渠道資源優化配置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正是線下價值的一次重新發現。
作者:吳俊宇;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吳俊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價值投資大師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的投資智慧
近年筆者已然轉為投資價值小型股, 投資風格越來越接近價值投資大師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以下是一些施洛斯的投資智慧:
1. 施洛斯的投資秘訣就是買的便宜,分散持股,平均持有100多只股票,最看好的股票倉位也不超過20%, 股票持有時間一般是4年左右.
2. 我們過去尋找股價為淨資產一半的公司、要是沒有,我們就找股價為淨資產三分之二的。我們幾乎不會以高於淨資產的價格買股票。許多所謂分析基本面的人甚至連淨資產也不看了,他們虧掉一半的錢以後就知道了.
3. 我們就是買便宜的股票,沒別的。我們買的是不被看好的,別人不要的股票。
4.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喜歡買資產。資產沒盈利波動的那麼厲害。只是看市盈率低就買入股票而遭到虧損的不在少數。我們買的股票可能是市盈率低的,也可能是市盈率高的。總的來說,盈利很難預測。要打折買入資產,而不是買盈利。盈利的短期變化可能非常大,而資產一般變化緩慢。要是按盈利買入,對公司的理解就要深入的多。
5. 成功投資的關鍵是比較價值和當前的價格。許多人不用現在的價值,而是用將來的價值和當前的價格比較.
6. 我喜歡價格低於淨資產的股票,我還喜歡負債很少的股票。我覺得安全邊際就是淨資產遠高於市場價格。有這樣的安全邊際不能保證你的判斷正確,我就是覺得有實在的東西在那,價格低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人收購這家公司。管理層也想成功,你和管理層實際是站在一邊的。
7. 施洛斯選股條件是股價最好低於淨資產、負債沒有或很少、管理層持有足夠多的股份,能以公司利益為重。選股時我一般先看資產負債表。我討厭負債,負債會讓公司陷入麻煩。
8. 現在(1985年)持有100只股票。這麼多股票,有些照顧不過來。實際上,我們在每隻股票上投入的資金不一樣。有的股票很看好,我們會投入大量資金,會投入投資組合高達10%-15%的倉位。有的股票可能只買一點,先下水,找找感覺。一般來說,一隻股票占5%的倉位就可以了,如果確實看好,可能會增加到10%-12%,我一般不會超過20%.
9. 有句話說的好,只有買入以後才能全面瞭解一隻股票。這句話很對。買入之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股票,不會太上心。買入之後就不一樣了,原來沒發現的缺點都看的更清楚了。當然了,持有一段時間後,也會發現開始沒看出來的機會。
10. 我喜歡擁有許多只股票。沃倫.巴菲特願意擁有幾隻股票。他是沃倫,這麼做沒錯。如果你不是沃倫,你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我而言,我喜歡晚上睡的安穩。
11. 這麼多年來,平均倉位非常接近100%。我們只關注買入超值的股票,不太在意市場怎麼走。你可能會問“既然你認為市場估值太高,怎麼還用90%的倉位投資股票?我們的答案是,我們持有的股票估值不是太高,但是市場下跌時,我們的股票也跟着跌了。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是持有股票比持有現金睡的安穩。
12. 我們的平均持股週期是4年,而不是像一些基金一樣長期持有股票不賣。我們希望獲得長期資本利得,而且買入陷入困境的公司,我保證肯定不會一買它就漲,而是會繼續下跌。必須要等一段時間,公司才能好轉,一般要等4年左右,有的等待時間更長。
13. 我覺得找到便宜的容易,知道什麼時候賣出卻很難,我們可能會在公司盈利恢復到正常水平時的股價賣出。如果認為有被收購的可能,會以更高的價格賣出。有時候,我們賣出是因為整個行業都大幅上漲。有時候賣出是因為發現了更好或更便宜的股票。不過總的來說,我們會持有一年以上才賣,這樣稅比較少. 我們經常賣早了。賣東西的時候,總得讓人有利可圖,這樣別人才會買。要是你非得等到股價高估了,就有風險了。
14. 選時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想抓住正確的時機,大家都玩的遊戲,我就不跟着摻和。如果你買的是價值,可能會買的太早,我就是這樣,要是跌的更低了,就繼續買入。必須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信心。如果發現股價跌了很多,我們會買入。我們喜歡在股票下跌的過程中買入。在發現值得買入的股票後。我覺得如果要是真是非常看好的機會,第一次買入時可能至少要投入這只股票計劃倉位的50%,有時候覺得最好投入70%。有時候,覺得股票不便宜,不過會先買一點,先進到裡面去,可能只買計劃倉位的10%。我喜歡買創新低的股票,創新低的股票一般陷入了困境,所以我一般不喜歡負債。債務會給人帶來很大麻煩。很多時候,你買入一隻股票,它陷入了困境,所以股價才低迷,這時可能繼續下跌,你要做的就是相信以更低的價格買入才是好事。
15. 有個很好的例子,大家可能聽說過。一家公司深受大眾追捧,45 美元的股價,20 美元的每股淨資產;另一家公司,20 美元的股價,40 美元的每股淨資產,其實就是同一家公司:波音 (Boeing Airplane)。二戰前,波音公司的股價遠高於淨資產,因為人們看好它的前景,但到了 1946 年,人們覺得波音沒前途了,紛紛把它拋棄。我們願意在波音公司股價 20 美元、每股淨資產 40 美元時買入,而不是相反。
16. 我們做投資最關鍵的就是根據價格高低決定買不買,正如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所說,“買股票要像買菜一樣買,不能像買香水那麼買”。總之,我們喜歡買入我們認為低估的股票,而且我們必須有勇氣越跌越買。你必須獨立判斷,有勇氣堅持到底,市場不看好你的股票不代表你是錯的。話說回來,具體如何判斷,每個人必須自己決定。股市的魅力就在這,只有在未來我們才能知道答案。
17. 我記得有這麼一隻股票,它叫福恩斯兄弟手套廠 (Fownes Brothers Gloves),這家公司早就消失了。我記得,這只股票我最早是在 1955 年我們合夥人公司成立時以 2.5 美元買入的,是特維迪-布朗尼 (Tweedy Browne) 幫我買的。它漲到了 23 美元,我就把它賣了。我持有的量很大,都給賣了,後來卻買不回來了。它沒下跌多少,而且成交量越來越小。過了許多年,它的股價漲到了 32 美元左右。有時候,只要時機合適,就得抓住機會賣出,然後告訴自己“好了,由它漲去吧”。因為我們在上漲時分批賣出,我們賣出的大部分股票會繼續上漲。我們逃不了頂,也抄不了底。
18. 你賣出的原則具體是什麼?
沃爾特: 賣出很難。賣出是最難的,雖然心裡定好了賣出目標價,但有時候會受到情況變化的影響。我曾經持有生產水泥的南丘羊公司 (Southdown, Inc.)。我們在 12.5 美元左右買了很多。這只股票買得不錯,後來股價翻番,我們在 28 美元、30 美元左右清倉,兩年時間取得這樣的收益相當不錯了。後來發現到它漲到了 70 美元。在這樣的錯誤面前,我們真的承認自己不行。我們就是覺得在我們賣出的價格水平已經不便宜了。
19. 賣出時別太急。你可以在股票漲到了你認為合理的價格時賣出。許多時候只是因為股票漲了,比如漲了 50%,人們就說賣掉鎖定利潤。賣出之前,要重新評估公司,比較價格與淨資產價值。要注意股市的估值水平:是不是股息率較低、市盈率較高?股市是否處於歷史高位?人們是否非常樂觀?
20. 如果股票下跌了,你怎麼知道不是價值陷阱,你怎麼知道這只股票可能好轉,也許永遠不會好轉,也許情況變了,長期持有會導致虧損。你如何判斷是不是價值陷阱,股價會不會漲回來?
沃爾特:我喜歡價格低於淨資產的股票,我還喜歡負債很少的股票。債務會讓人麻煩纏身,許多人深陷巨額債務無力償還,最後只能破產。借錢讓我很憂慮。人們忘了債務會帶來很多麻煩,你要儘可能避免債務。如果買了一家公司,你查看它的資產負債表,還要讀年報,查看資產負債表的情況,瞭解公司的歷史。你可能會發現公司現在有問題,問題的原因是它的產品不太好。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能不會買這家公司。不過,我覺得如果股價大大低於淨資產,公司過去 20 年的業績良好,你就會有一定的信心,特別是如果債務很低,並且管理層本身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
21. 給我們講講安全邊際吧。安全邊際是如何產生發展的。本·格雷厄姆使用的安全邊際是什麼?你仍在使用相同的安全邊際,還是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了調整?
沃爾特:我覺得安全邊際是淨資產遠高於市場價格。有這樣的安全邊際不能保證你的判斷正確,不過我就是覺得有實在的東西在那,要是價格低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人收購這家公司。管理層本身有意願把公司經營好,你和管理層的利益並不衝突。管理層也想成功,你和管理層實際上是站在一邊的。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公司陷入了困境。比如,公司由於原料質量問題遭到訴訟,因此陷入麻煩,這樣的事情總是在所難免。所以儘量不要買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可能遭到訴訟的公司,例如醫藥企業。
22. 我想知道你願意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一個好公司,還是願意以超低的價格買入一般的公司。
沃爾特: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不願意在我認為合理的價格買好公司。我不是不願意買好公司,只是我想在打折的時候買。我想賺錢,不想虧錢。有時候,人們非常緊張,你可以在不錯的價格買到好公司。這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公司都不一樣。要是想賺錢,買入的價格最好能保證會上漲 50%。買入的股票漲起來可能要幾年時間,一定要有耐心等待這一天。
23. 你認為成功的價值投資者必不可少的三個性格特徵是什麼?
沃爾特:我覺得是要沉着冷靜,做事不能太情緒化,要理性。要是投資股票受情緒左右,判斷力會受影響。本·格雷厄姆就很理性。他不願意和公司交流,認為這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這方面我不擅長,我就只買我覺得便宜的股票。這麼多年來,許多我賣了的股票後來都漲了很多。賣出股票以後,我不會後悔說本來可以賺那麼多錢卻沒賺到。賣就賣了,賣了之後繼續找別的。我覺得情緒和成功與否有很大關係。
24. 我覺得,基本上一隻股票 50 買的,漲到 100 了,就比較脆弱了,我可能會賣出,因為已經翻倍了,我不想操心。不過,我們是分批賣出,最好不要在一個價位全部賣出。我可能會在 85 賣出一部分,具體要看持有了多長時間。我們一般持股三年左右,不頻繁買賣。我們買的時候對持股多長時間大概心裡有個數,持有等待的時候就讀財報,跟蹤公司發展的怎麼樣。我喜歡賺錢,但我沒有一個公式說要是從 50 漲到 100 就賣了。持股期間要觀察,要知道,股票也會下跌,漲得太高就比較脆弱了。50 買的,漲到 100,你說我不賣,然後又跌到 50,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傻,沒賺到錢。所以,我一般在上漲的過程中賣出。問題是到底什麼時候賣。
25. 我喜歡買價格低於淨資產的股票。這樣的股票可以給我提供一定的保護。我還喜歡債務不多的股票,也可以給我一定的保護。然後,看公司本身,公司可能不是偉大的公司,但是只要有大量淨資產.
逆流而上的沃爾特·施洛斯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4pw.html
五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有關沃爾特·施洛斯的文章,那篇文章題為《格雷厄姆的忠實信徒》,刊登在中國工商銀行《現代商業銀行·管理智慧》雜誌2011年第2期上。當時撰寫那篇文章的依據主要來源於經典著作的簡介,其實我並未真正讀到施洛斯親自撰寫的文章、演講和訪談。
最近,我買了一本施洛斯的資料集,這是大連一位投資者的譯作,屬於非正規出版物,所以售價不菲。但是為了研究施洛斯的投資方法,我也只好買下來了。研讀了半個月,與我五年前的文章進行對比,其內容還是基本吻合的。當然,五年前有些不明確的地方,現在更加明確了。
《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總共輯錄了13篇文章。現在讓我以《破爛換錢》等幾篇演講的精華部分,來補充印證五年前的文章。
1973年8月15日,福布斯雜誌對施洛斯進行采訪。在這篇采訪里,施洛斯被定位為“撿破爛”的投資者。確實,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一定是“撿破爛”的——買進冷門的、被市場遺棄的股票。在我看來,其實這就是困境投資。
價值投資的方法有多種:一是以巴菲特為代表的那種投資,在優秀公司陷入僵局時買入,
現在市場上有許多人就是采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按照施洛斯的說法是“循流而下”。二是以施洛斯為代表的那種投資,買入壞行業里的“好公司”,等待公司有所好轉時再賣出,這是純粹的格雷厄姆的方法,這種方法施洛斯自稱是“逆流而上”。三是以馬丁·惠特曼為代表的那種投資,
有人稱之為“禿鷲投資”。禿鷲者,其爪鋒利,專以腐肉為食。惠特曼就是這樣,專註於企業的破產重組,在企業的破爛堆里挖金子。邁克爾·普萊斯、塞思·卡拉曼都喜歡這種投資。要做好這種生意並不容易,用普萊斯的話就是“玩破產遊戲”。當然還有其他的投資方法,但我以為主要是這三種。
不管是哪一種價值投資的方法,他們的共同特征都在尋找被市場低估的價值,都在尋找那些受挫的公司,但不是垂死的公司。他們都相信,公司有可能有機會再次穩定,並且繁榮。若非如此,就沒有投資的必要了。
1955年,施洛斯開始管理自己的公司。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了九年半,親歷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一直到1960年以前,他只是尋找“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這是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方法。所謂的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指的是在扣除所有負債和優先股後,每股股價低於每股包含的營運資金。那就意味著,實實在在的工廠和設備都是白送的,沒有比這樣的股票再便宜的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有許多這樣的股票。“那時候,如果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消失了,我們就知道股市太高了。”但是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這樣的股票根本找不到了。
於是,施洛斯在六十年代以後,專門尋找股價低於凈資產的股票。那時,有些相當好的公司,其股價不到凈資產的1/3,所以他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就是“便宜”的股票。這個便宜是指相對公司的資產或公司持續經營創造的價值來說便宜。施洛斯不關心公司的盈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認為盈利固然重要,但是①盈利不穩定,②就算盈利能夠預測得很準確,別人給的市盈率可能會發生變化。所以凈資產給人的感覺更踏實更放心。這本身就蘊含著“下跌保護”的投資理念。
施洛斯按凈資產給股票估值。比如共和鋼鐵,每股凈資產65美元,若要重建一個這樣的鋼鐵廠,每股130美元都不夠。而日本人開廢鋼廠,美國人沒人會進入鋼鐵生意,新公司也不會進入這個行業。一方面這些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另一方面它又賺不了錢。這種公司由於各種原因會遭到人們拋棄,被打壓,
但是只要情況稍有好轉,在杠桿效應的作用下就能賺很多。施洛斯舉例他買進的馬凱特水泥和基斯通鋼鐵公司的股票都是屬於這種類型。
施洛斯買進這樣的公司,不但買入價是打折的,而且大多數還會在等待估值修複的過程中分紅。施洛斯問:“一個是利息7.5%的債券,到期之前保證支付7.5%的利息;一個是股息5%的股票,有機會從14美元漲到35美元,你選哪個?”當然,前提是這樣的公司能夠東山再起。從歷史上看,許多陷入困境的公司最後都走出來了,大部分都好轉了,不能因為一時的衰退就說一切都完了。
施洛斯最得意之作是買進奄奄一息的波士頓-普羅登斯鐵路。他最初以96美元買進它的保息股,並且一路買進,直到漲到240美元。施洛斯持有1800多股,最終獲得了50萬美元。當然,施洛斯每次不一定都勝出,他投資密爾沃基鐵路就損失慘重。1969年,他以每股50美元買進,以為它要漲到80美元,不料市場恐慌下跌了,這筆投資沒做成。至於虧損了多少,施洛斯沒有說。
施洛斯指出,在考慮自己應當如何投資時,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若你不想虧錢,而且虧錢會影響你的判斷力,那就不要買入可能大幅下跌的股票。施洛斯從來沒有下過止損的單子。他在買入看好的股票後,要是下跌了,只要還要資金,就應該加倉。若開始買進後,股價上漲了,就很難決定繼續買入。從根本上說,他要買的是有價值的股票,這個價值體現在股票的價格和他估值之間的差異。因為對股票的估值不一定正確,這就要求必須考慮下跌的風險。
施洛斯只追求合理的回報,他只是希望每年增長15%到20%。他的平均業績是17%。“利潤差不多了,我就落袋為安。我認為,有些人真是不虧錢心里就難受,反之,在投資上保持理智的人會做得不錯。”施洛斯不知道如何評價市場,但是他認為,有些股票值得關註。買進這種低迷的股票其實有三條後路:①盈利改善,股價上漲;②收購方介入,購買公司控制權;③公司自己要約回購。買進這樣的公司都是低迷的,有問題的,不可能每個都能成功,但是如果買進15個或20個這樣的公司就難說了。
施洛斯會盡量避免高杠桿公司。格雷厄姆幾乎不碰高杠桿的公司。他買的都是負債很少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很便宜,但不是很好的公司。可是因為沒有債務,它們不會有太多的麻煩。很多公司都有債務,一部分的原因是不想被收購。在買入這樣的公司後,經營情況可能惡化,公司的債務可能進一步增加。鋼鐵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糟糕的行業走下坡路時,巨額負債可能導致破產。在經濟衰退時,杠桿可能把公司毀掉。要是杠桿很小,公司更容易活下來。施洛斯只投資一個破產公司,就是賓州中央。這筆投資很成功。要充分了解這種投資,必須投入太多的時間。
分析股票要簡單,用不著高等數學。在季報出來時,一家公司因為每股盈利是31美分,沒達到35美分的預期,股價在一天之內就從25美元跌到20美元。看到這種情況,施洛斯總是覺得好笑。施洛斯發現沒有永遠不賣的股票。他的公司就像一家雜貨店,雜貨店進貨,他進的是股票。要是可能的話,他想在4年以內賣出獲利。在等待的時候,他會獲得一些收入,這是比雜貨店好的地方。不過,他只能等別人上門以更高的價格買入他的商品,不能通過自己的推銷把商品賣出去。這樣投資,他睡得安穩。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這種投資方式。對於這些人,他會說,很正常,按你喜歡的方式去做吧。總之,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麽,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要騙自己,熱愛自己的工作,堅持道德原則。菲爾·凱睿已經96歲了,他從事投資70多年了。他的業績很出色,他非常有耐心。但是施洛斯說他沒那麽耐心,不過希望可以做得和他一樣長久。
施洛斯保留一份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持股報告。有意思的是,列表中有62家工業公司的普通股,它們的總市值是329萬美元,只有克勞利·米爾納和盧肯斯鋼鐵這兩只股票仍然健在。道格拉斯飛機已成為麥道飛機的一部分。托德船廠最近剛剛脫離第11章破產程序。大西洋灣和西印度群島占了這些股票總市值的50%以上,它是一家控股公司,後來被格雷厄姆-紐曼清算了。仔細研究這張列表,看看它們後來的結局,多少有些耐人尋味。今天的數字要大的多了,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幾乎完全消失了,“我能理解為什麽投資者去別的地方尋找。”施洛斯找的低估的公司可能不對客戶的胃口,但是他覺得它們具有下跌保護,這是他想要的。
在尋找這種低估的股票時,施洛斯付出了很多。他會找來公司的年報、委托書、價值線以及季報。然後不停地追問許多問題:股價為什麽被打壓?價格低於凈資產嗎?凈資產中是否包含商譽?是否有現金流?是否有凈利潤?負債水平如何?利潤率如何?所在行業如何?競爭對手如何?是否不如競爭對手?等等。如果數字看起來令人滿意,他就會初步建倉。他關註股票的表現,以此決定要繼續買多少,主要是看股價。一般而言,一只股票占5%就可以了。若確實非常看好,可能會增加到10%-20%。很多股票都是小倉位。一個原因是在賣出後,股價下跌,有些股票就留在手里了。有時是買的時候股價上漲,他不想追漲,就不再買了。現在的情況是所有的人都追求經濟特許權的企業。但在施洛斯看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比較價值和當前的價格。許多人不用現在的價值,而是用將來的價值和當前的價格比較。他說他沒有這個能力,“別人怎麽做我不管,我還是按我們的老一套來。”
如果我們今天要學習施洛斯的投資方法,是否行得通?曾經有人說,施洛斯的方法很適合普通的投資者。我不認為如此。比如,在我們市場上,確實有不少股價低於凈資產的股票,也就是“破凈”的股票。若破凈一半或在一半以上當然具有吸引力。即便如此,A股的破凈股與美股破凈股相比可能也有很大的差異,在不同的環境下處事的方法也應當有所不同。我認為,施洛斯的投資原則可能只適合他自己,不一定適合他人。每個投資者必須構建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循流而下易以至,所以巴菲特達到了他的目標;逆流而上易以絕,所以施洛斯做得更精彩。即使是同門師兄弟,其投資風格也大為不同,而況我們?
沃爾瑪、HBO都埋單這款「電郵殺手」 Line辦公落伍!全球九萬家公司用它
2016-03-28 TCW
|
|
企業內部通訊軟體Slack,解決電子郵件、Line的不足,這塊七百億美元的「辦公革命」市場,臉書也搶進。 這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企業內部溝通平台,推出僅兩年,《時代》雜誌即點名它為「電子郵件殺手」,它是Slack。 根據商業情報機構PitchBook的統計,Slack是全球最快達到二十億美元估值(編按:現已達二十八億美元)的新創公司,本月傳出將進行第二波融資,價值比半年前翻一倍。目前全球有超過九萬家以上的企業使用該軟體,包括沃爾瑪、eBay、HBO和《紐約時報》都是它的客戶。其用戶每天平均花兩個小時在上面,比Line用戶的七十一分鐘還黏人。 為什麼這軟體這麼火紅? 如果說,企業內部溝通可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過去二十年來風行的電子郵件,但它不夠即時,訊息的重要優先順序不明,用於企業內部溝通效率不足。 第二階段, 是即時通訊軟體,例如Line或Whats App等,開始進入我們的 工作領域。但私人與工作內容合而為一的情況,開始困擾使用者。 比Line更完整保留對話紀錄第三階段,即如Slack等企業溝通軟體,強調可解決上述問題。此外,Line是強調訊息,Slack則更強調溝通。 Slack一大特點是,可幫助新進員工快速進入狀況,因其可完整保存所有對話紀錄,有人剛加入群組,只要點開打上星號的收藏夾,就可以馬上理解重要事項。就算有人恍神十分鐘,只要有人「指名」(即標註「@」符號)那個人,十分鐘後當那個人回來後,他只要打開「指名」欄,就可以馬上知道哪些任務與他有關。 而大家很習慣用Line的貼圖去表達情緒,與活化氣氛,Slack 也是有此功能,所以仍能兼具。 此外,Slack的核心精神為透明,員工可觀看其他部門的群組討論。《紐約時報》駐點加州的專欄作家便表示,自從用了Slack之後,他可以看到總部的編輯和主管們討論如何修改他的文章,他終於感覺到自己跟位於紐約的編輯部,是站在同一條船上的團隊。 這類軟體的產生,將促成企業更水平溝通的文化。當Slack 崛起,臉書也宣布,將一同搶食企業即時通訊市場,高達七百億美元以上的商機。後續的競爭,將格外熱鬧。 撰文者李欣宜 |
沃爾特·施洛斯會在A股市場買什麽股票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5cf.html
有人問,沃爾特·施洛斯如果到A股市場會買什麽股票?這顯然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要知道施洛斯會在A股市場買什麽股票,一要知道他挑選股票的方法,二要知道他不會買什麽股票,三要知道他會買什麽股票。
首先,施洛斯挑選股票的方法。根據施洛斯的投資風格,他挑選股票會遵循以下10個原則:1、下跌的風險有限,而上漲無限,比如谷物加工公司CPC國際。2、嚴格地說不算便宜,但是很有價值。3、整體來說還是好公司,而且還有別的交易機會,比如西北工業-孤星鋼鐵。4、它確實問題很多,問題真是太大了,比如西北鋼線材。5、木材的價值比股票的價值高得多,比如波特拉奇林業。6、股權分散使其成為收購的對象,比如施多福化學。7、不可能以現在的市值重建一個,比如德士古石油。8、很有價值,但卻制造了一場災難,比如聯合碳化物公司。9、沒什麽賣出理由,也不會因為已經賺了不少而賣出,比如西太平洋工業。10、擁有大量的現金流。
其次,施洛斯不會買什麽股票。施洛斯不會買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因為他“不懂”,這就排除了所有的科技股,包括制藥股。他不會買服務業的股票。他不會買入食品股,因為食品股明顯貴了。他不會買銀行股,因為他覺得銀行股從數字上看很便宜,其實很貴,這個行業要麽監管太嚴,要麽太松。這就排除了所有的金融股,包括保險、信托和投資公司,他更不會買入券商股,因為券商的故事一個比一個荒唐。他不會買大量小市值的股票,不會買太多有價無市的股票,因為套在里面,行情不好的時候根本賣不出去。他不會買有大量負債的公司,並且對這樣的公司特別痛恨,他相信杠桿小的公司更容易存活下來。他不會買煙草公司的股票,其中因為有道德方面的原因,如此,他當然也不會買入釀酒或博彩的公司股票。他更不會買外國公司的股票,因為標準不一樣。他的一個準則是,不做不懂的生意,但是他又總是說不必對生意很精通。
其三,施洛斯會買什麽股票。從施洛斯過去45年的投資實踐來看,他會買入鋼鐵、礦山、鐵路、水泥、造紙、百貨商店、加油站等等陷入困境的公司股票。他不會在意所買的公司是小公司、中型公司或大公司,但是若有二線公司更好,二線公司就是中型公司。這樣的公司股票只要是被低估了,他都樂意買進。這樣的公司往往沒有成長性,但是他並不需要成長性。他甚至也不需要公司盈利,因為他只是買資產。這樣的公司往往麻煩纏身,買下來可能就是自找麻煩,但是股價很便宜。有時因為太便宜了,還可能打水漂。他的投資一般偏重於資本貨物公司。他也喜歡實打實地制造產品的公司。他認為他買的是資產,而不是盈利,因為盈利太難預測。以低於凈資產的價格買入,就與是否盈利無關了。他喜歡有大量資產的股票。不過,他不會買入質地太差的低於凈資產的股票,以免隨著公司一起崩潰。他按凈資產買入時要求有相當的折價,這個折價至少要求1/3以上。總之,他追求的是“下跌保護”,他認為這樣買可以回避下跌風險。
清楚了施洛斯以上的策略,我們就知道了他是不會在A股市場上進行投資的,因為A股市場上的股票幾乎沒有符合他的標準。如果他一定要買,估計依然將會局限於鋼鐵、礦山、鐵路、水泥、造紙、百貨商店等等困境股中。A股市場上,破凈股確實不少,問題是有些股票雖然“破凈”了,但是其負債率又往往過高,在扣除了那些負債以後,仍然不便宜,恐怕難入他的法眼。讓我隨機舉例。銅陵有色(SZ.000630),一家從事銅、鐵采選和硫鐵礦、金礦采選的業務的公司。銅陵有色股本96.61億股,當前市值272億元,屬於中型公司。根據公司季報顯示,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銅陵有色的每股凈資產是1.54元,資產負債率65.88%。公司的貨幣資金85.51億元,長期股權投資3.84億元,兩者相加共89.35億元。其資產457.72億元,負債301.56億元,其中經營性負債236.22億元,有息負債65.34億元。在扣除了所有負債以後,公司的凈資產總值是148.78億元。銅陵有色今年最低價是每股2.39元,相當於市值230.89億元,整整溢價了55%以上。銅陵有色的股價雖然表面上看似乎很便宜,但是施洛斯真的會認為它是便宜貨而買入嗎?
讓我再隨機舉例。河鋼股份(SZ.000709),這是一家由原唐鋼股份,邯鄲鋼鐵和承德釩鈦三家上市公司強強聯合,通過證券市場吸收合並組建的鋼鐵公司。河鋼股份股本106.19億股,當前市值321億元,也屬於中型公司。根據公司季報顯示,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河鋼股份的每股凈資產是4.10元,資產負債率73.12%。公司的貨幣資金136.46億元,長期股權投資26.61億元,兩者相加共163.07億元。其資產1695.77億元,負債1239.95億元,其中經營性負債1095.39億元,有息負債144.56億元。在扣除了所有負債以後,公司的凈資產總值是432.38億元。河鋼股份今年最低價是每股2.62元,相當於市值278.21億元,凈資產總值高於股價超過36%以上,折價超過1/3,符合施洛斯低估的最低要求。河鋼股份的價值比銅陵有色的價值顯然低估了許多,但問題是其超過了1200億元的經營性負債和有息負債,施洛斯真的能夠接受並且會認為它是便宜貨而買入嗎?
我的答案是,依據施洛斯的投資策略,施洛斯並不會買入銅陵有色,買入河鋼股份的可能性也不大。這就是說,施洛斯並不會在A股市場買股票,因為適合他投資的標的鳳毛麟角。這不是說A股市場上股票有什麽不好之處。若我們確認A股市場是新興市場,而美股市場是成熟市場,那麽這就是兩個市場之間的差異性。當然,或許你認為我隨機舉例不適當,那麽你也可以再舉其他的例子,但是我認為,真正符合施洛斯選股標準的股票一定不會很多。
大數據說:上海女最愛沃爾沃,90後開豪車很普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981.html
強調優雅、完美的雷克薩斯品牌為何不被上海女性消費者關註,而沃爾沃潛在消費者中女性占比緣何高達40%?購買寶馬3系的車主價格敏感度相對其余品牌是最低的,而依靠真人秀一炮走紅的英菲尼迪,它的營銷方式放在寶馬、奔馳等豪華車品牌上則未必能獲得成功。
隨著消費者互聯網行為大量增加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眼下,通過互聯網生活行為的大數據分析,汽車企業能夠更加清晰地洞察到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特點,並以此優化企業傳播策略和營銷方案,用最優的方式接觸客戶,為消費者提供卓越的售前售後觸點體驗。
近期,普華永道思略特就對豪華車潛在消費者進行了一項初步研究,選取上海作為樣本城市,通過對比分析36款豪華車型共6萬余名潛在消費者的互聯網生活行為,對豪華車品牌潛在消費者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魔都”的豪華車消費者有怎樣的特點?
魔都女性為何不愛雷克薩斯

如果都認為女性消費者是外貌協會、顏值控,那你就大錯而特錯啦。普華永道思略特的調研顯示,在上海最受女性青睞的品牌是沃爾沃,其潛在消費者中40%為女性,其主要原因在於沃爾沃品牌的安全品牌基因對女性、尤其有孩子的母親吸引力較大。那麽,最不受魔都女性消費者關註的豪華車品牌是哪個呢?答案竟然是雷克薩斯,這一結果讓人驚訝,通常我們認為雷克薩斯品牌強調優雅、完美,女性關註度應該較高。但事實上,目前這個現狀應該與雷克薩斯造型風格大調整後,品牌溝通對女性沒有相應調整有關系。

普華永道思略特合夥人彭波給第一財經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雷克薩斯GS,選擇了73歲高齡的日本時裝教父——山本耀司作為代言人,一方面其人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並不那麽高,另一方面在形象上男性基因相對較強,因此可能會失去部分女性消費者的關註。彭波認為,隨著女性消費者的增加,車企的營銷和品牌包裝方面也需要考慮得更周全,比如說在品牌定位上,性別特點應該更加淡化,不要太明顯。
90後開豪車很普遍
別一看到開寶馬的年輕人就給人家扣上“富二代”的帽子。
在一線城市,26-35歲是豪華品牌的主力軍。在這一組調查中,豪華車車主有超過3成是85後,而90後的比例達到了12%。甚至在起步指導價格接近100萬元的奔馳S級產品中,年輕人的比例高於總體平均值。

年輕消費者已經成為豪華車消費的主力,不過,2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豪華轎車偏好度偏高一些,而已結婚成家比例較高的31-35歲的潛在消費者相對而言更關註中大型SUV產品。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所有的豪華品牌都將品牌年輕化作為一項關鍵訴求。
豪華車車主大都“不差錢”
同樣是豪華品牌,為什麽買奧迪、寶馬不買奔馳?你以為價格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嗎?
按照普華永道思略特的調查顯示,在上海,消費者購買奧迪、沃爾沃,而不買奔馳、寶馬,往往並不是因為同級別的車型價格有明顯差異的原因,品牌之外,更多取決於經銷商的增值服務等。

越有錢的車主對價格的敏感度越低,比如說入門級豪華車(奔馳C級別)的潛在消費者價格敏感度差別相對較大一些,而到高級豪華車型(奔馳S級別)則差別很小。具體來看,購買寶馬3系的車主是真“土豪”,他們的價格敏感度最低,更重視這個品牌帶來的操控樂趣本身。另外奧迪A8和沃爾沃S80L的用戶購買這些車型的理由,顯然也不是因為其價格相對寶馬、奔馳同級別車更便宜。他們某種程度上是真“土豪”。
不是所有品牌都可以複制英菲尼迪
曾經,因為“爸爸去哪兒”的熱播,英菲尼迪這個二線豪華品牌的關註度被大幅提升,品牌銷量也水漲船高,被業內認為是最成功的營銷案例之一。但是,諸如“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植入式營銷,可能就完全不會引起奔馳車主的註意。

調查發現,豪華車潛在車主對在網上/手機上瀏覽電視劇和體育方面的視頻相對較小,而更關註實時的體育文字類新聞,直接去看體育節目視頻回放或視頻直播的相對較少。

寶馬潛在車主最喜歡看電影,沃爾沃的車主相對而言對電影興趣較小,奔馳車主對真人秀最不感興趣,奧迪潛在車主對真人秀最感興趣。所以,該用什麽樣的方式去吸引自己的目標人群,通過這一調查,車企是不是也會更有方向了?
自建購物中心 嘗試電商轉型的沃爾瑪也要做商業地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114.html
越來越多的實體零售商開始轉型,一向走輕資產租賃路線的沃爾瑪開始在中國市場涉足商業地產。
第一財經記者5月26日獲悉,沃爾瑪在中國的首個社區型購物中心“樂世界”將於5月28日在珠海開業,這是沃爾瑪在中國開發、建設和經營的第一家購物中心。此舉背後是沃爾瑪應對實體零售市場走低後的轉型之舉。然而高成本的購物中心開發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同時沃爾瑪也必須面對整合1號店電商與人力管理等問題。
轉型購物中心拉人氣
沃爾瑪首家樂世界購物中心位於珠海,總面積近11萬平方米,旨在為山姆會員和珠海市民營造“小而全”的延展購物及服務空間。
“山姆會員商店進入中國20年,隨著消費市場日益國際化,會員對商品品質和服務體驗的要求更高,我們自建的購物中心樂世界里打造的山姆會員店一定能夠提供更優質的購物體驗。”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兼山姆會員商店首席運營官文安德(Andrew Miles)表示,樂世界購物中心呈L形結構設計,山姆會員商店位於醒目位置,樂世界集合了國際與本地品牌,吸引了迪卡儂、優衣庫等國際品牌的入駐。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實體零售企業最苦惱的問題之一就是在電商沖擊下,實體店缺乏人氣和消費,而餐飲、電影院等體驗式業態成為實體店拉升人氣的“法寶”,於是不少賣場、百貨等傳統業者都轉型購物中心這類具有體驗式的大型業態,沃爾瑪也不例外。
據沃爾瑪方面透露,其首家中國區購物中心——珠海樂世界內非常註重餐飲的業態配比,占比高達40%,一般傳統商場的餐飲占比都在30%以下。且為了切合社區定位,珠海樂世界還增加了很多生活服務設施,比如花店、書吧、健身房、通訊服務、汽車保養維修、ATM等,沃爾瑪希望通過“一站式”購物體驗來吸引更多客流。
沃爾瑪此次的轉型決心看來非常堅定,除了珠海的樂世界,接下來沃爾瑪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購物中心業態的連鎖化擴張。
“我們下一家樂世界在南昌,在建設中。第三家是在惠州。我們現在手上正在進行的樂世界項目有三個,這三個樂世界項目將成為我們的模範樣板項目,希望通過這三個項目來進一步研究一個良好的開發過程。現在我們公司的項目計劃中,已經有很多山姆會員商店的項目通過審批,正在籌劃、建造的過程當中,在建設山姆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跟開發商、租戶去分享一些我們建設山姆和樂世界的經驗。”沃爾瑪亞洲不動產業務負責人夏必得(Peter Sharp)告訴記者,預計第二家“樂世界”將於2017年在南昌開業。“樂世界”將有助於山姆會員商店加速中國會員制門店的發展。
發展樂世界的模式則並不僅僅局限於投資自建,沃爾瑪方面表示,除了上述已經拿到地在自建的樂世界之外,其也會跟其他的物業去合作。

商業地產VS電商哪家強?
“現在實體零售商都要面對成本高企、電商沖擊甚至是關店潮,即便是沃爾瑪這樣的‘巨無霸’,其此前宣布在全球市場縮水,有外媒報道稱沃爾瑪全球要逐步關閉269家門店。而節流的同時。也需要開源,以目前的狀態來看,傳統實體零售業要不就走向商業地產,比如做體驗式購物中心或‘小而美’的社區商業,要不就進軍電商平臺,直面電商競爭。”資深零售業專家丁浩洲指出,沃爾瑪顯然兩步都走了,沃爾瑪此前就透露過,計劃2016財年在美國開設50~60家購物中心、85~95家社區市場、7~10家山姆俱樂部。而在美國之外,其計劃開設200~240家門店。
沃爾瑪這樣的策略非常符合此次其即將在中國開業的首家購物中心舉措——轉向體驗式購物中心。
值得註意的是,這並非大型零售商首次做類似轉型。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此前TESCO也在中國市場試水過商業地產,還專門成立了相關的商業地產業務板塊開發購物商場,可惜由於投入太高且中國區域市場的特性差異很大,難以簡單複制等導致TESCO此舉並不十分成功。之後TESCO也暫緩了購物中心的擴張步伐。
對此,夏必得表示:“其實我們在中國市場已累積了大量的經驗,我們對社區型購物中心的定義,是規模大小要適合這個社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也對國內外很多的商場做了研究。當然,在開發建設樂世界的過程當中,我們遇到的挑戰和困難也存在,因為開發建設購物中心確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沃爾瑪“雙管齊下”的另一方面就是電商,其已在中國收購了1號店。然而根據接近人士反映,沃爾瑪和1號店的整合並不十分順利,很多方面還不算太融合。“實體零售的經營思路和貨品品類與電商大相徑庭。”有接近人士如此描述。

對此,沃爾瑪官方給出了不一樣的態度。
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兼山姆會員商店首席運營官文安德(Andrew Miles)表示:“在電商平臺合作的領域,我們跟1號店的合作非常好。我們是去年在1號店平臺推出山姆的旗艦店。目前,與1號店合作的範圍主要是華東區域的客戶。我們通過在1號店的平臺上開設山姆會員旗艦店,讓1號店的顧客也能夠購買到山姆的商品。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合作對1號店和山姆的業務都有幫助。在1號店的平臺上,我們銷售的山姆商品,如果是非會員,銷售的價格會高10%。”
無論沃爾瑪的轉型如何,其都還需要面對轉型帶來的人力問題,此前沃爾瑪因為調整業務架構而被指“變相裁員”。
對此沃爾瑪表示,其將全面升級其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引進國際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建立“沃爾瑪中國零售大學”,優化門店架構,增設員工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提高員工福利,提倡更靈活的工時管理模式。沃爾瑪將於2016年7月起在全國購物廣場提倡靈活工時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方式給予了員工充分自主選擇的自由,還承諾保證員工的現有福利待遇和收入完全不變,鼓勵員工多勞多得。
沃爾瑪中國第一財季總銷售額同比增長5.1%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050.html
沃爾瑪日前發布今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由於中國門店在今年春節期間的強勁表現,今年第一季度沃爾瑪中國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5.1%,可比銷售額增長1.4%,可比客單價增長5.2%。
同時,尼爾森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沃爾瑪中國快速消費品已連續13個季度實現在大賣場市場份額的增長。

沃爾瑪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俊賢(Sean Clarke)表示:“2016年是沃爾瑪進入中國的第20個年頭,我們一開年就迎來了開門紅,春節銷售表現非常強勁。中國是沃爾瑪未來發展十分重要的戰略市場,從銷售額來看也是沃爾瑪第四大國際市場。20周年是沃爾瑪中國發展旅程上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對中國市場和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值得註意的是,2016春節期間沃爾瑪全國門店銷售火爆,今年第一財季沃爾瑪中國的總銷售額增長5.1%。盡管面對著富有挑戰的宏觀經濟環境,沃爾瑪中國在今年第一季度仍然取得較好的銷售業績。春節期間,沃爾瑪表現不俗,由於禮品卡銷售的兩位數字增長,以及表現持續提升的生鮮品類,使得沃爾瑪中國的銷售持續增長,同時實現正的可比增長。
沃爾瑪方面表示,一直以來,沃爾瑪中國通過營運成本的控制,努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提升整體業績表現,這些舉措在繼續發揮作用。通過門店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效率提高,營運成本的增速低於銷售額的增長。

此外,2016年第一季度,沃爾瑪繼續加速電子商務的發展。沃爾瑪APP的門店商品網購服務擴大到3個新的城市,覆蓋廣東省和福建省的80多家門店。今年3月,沃爾瑪在其APP上推出覆蓋全國範圍的跨境電商服務“全球e購”,為顧客提供了購買進口商品和品牌的便利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沃爾瑪於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商店。沃爾瑪全球采購辦公室於2002年設立於深圳。目前沃爾瑪在中國經營多種業態,主要包括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商店等。
【直播沃爾瑪全球股東大會】沃爾瑪要牽手Uber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320.html
美國本頓維爾當地時間6月3日,零售巨頭沃爾瑪舉行了全球股東大會,沃爾瑪全球總裁兼CEO DOUG McMILLON(董明倫)等沃爾瑪全球高層齊聚一堂,其宣布沃爾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激勵員工、服務客戶和社區,而在互聯網時代,沃爾瑪今後會在電商業務方面做重點拓展,作為電商業務的重要環節,實體物流配送和提取貨品非常重要,因此沃爾瑪計劃與Uber以及其他合作夥伴合作,在美國市場試水從沃爾瑪賣場和山姆會員店對顧客送貨上門。
同時, DOUG McMILLON還宣布了最新的董事會變化,包括新增成員和退出的成員。沃爾瑪去年的總收入達到4820億美元、現金流為160億美元、給股東的回報超過100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在美國沃爾瑪全球股東大會現場看到,中國市場備受關註,中國員工的座位不僅被安排在主舞臺附近,且由中國員工將DOUG McMILLON介紹上舞臺。DOUG McMILLON表示,中國市場非常有潛力,未來會在中國市場建立現代化供應鏈,同時也會力拓客戶線上購物,線下自提以及送貨上門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現場采訪了解到,沃爾瑪還會在美國市場率先實行Walmart Pay,這是一項類似Apple Pay的電子支付業務,目前Walmart Pay在美國約1000家門店試水使用,計劃在6月底可以覆蓋全美國市場。
現在就由第一財經記者帶您現場領略有超過1萬人到場的沃爾瑪全球股東大會!
當日一大早,來自各地的股東、員工等就開始排隊入場,人數眾多,隊伍猶如長龍!

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已經聚集在媒體中心,準備發稿!

進入會場,現場猶如演唱會般沸騰,來自20多個國家的沃爾瑪股東和員工共計超過1萬人到會!

第一財經記者已經到場,隨時準備現場報道!

在現場一身紅色制服的沃爾瑪中國區員工,異常顯眼!

沃爾瑪全球股東大會開始,高層們陸續登場!

標誌著各個國際區域市場的各國國旗在大屏幕上出現!

最後壓軸的是美國國旗!

依舊是美式幽默,一位知名的喜劇脫口秀主持人幽默開場!讓人一時間忘卻了這是一個股東大會!

回顧以往的股東大會。

沃爾瑪董事會主席 Greg Penner 登場!之後首席財務官等各個業務板塊高管陸續登場,回顧業績!


中國市場目前對沃爾瑪而言非常重要,極具發展潛力!屏幕上特別用中文打出“創造非凡”!


在一名中國員工的介紹下,沃爾瑪全球總裁兼CEO DOUG McMILLON出場,並宣布,沃爾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激勵員工、服務客戶和社區服務,而在互聯網時代,沃爾瑪今後會在電商業務方面重點拓展,作為電商業務的重要環節,實體物流配送和提取貨品非常重要,因此沃爾瑪計劃與Uber以及其他合作夥伴合作,在美國市場試水從沃爾瑪賣場和山姆會員店對顧客送貨上門。



最後,沃爾瑪公司高層和創始人WALTON家族成員現場激勵員工並頒獎!


當然,和美國大片一樣,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彩蛋”福利——“水果姐”凱蒂·佩里(Katy Perry)現場獻唱!

沃爾瑪升級電商業務 拉Uber做小夥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523.html
“我父親以前總是對我說,他們那一代人是在用時間來節約錢,而我們卻在用錢節約時間,我覺得他說的並沒有錯!而這個特性也讓我們看到現在的顧客不僅僅需要低價,同時也要省時間。”沃爾瑪全球總裁兼CEO董明倫(Doug McMillon)表示,電商能很好地可以滿足低價、省時這兩者,今後將大力開拓電商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3日舉行的沃爾瑪全球股東大會上了解到,為了推行門店的線上線下融合,沃爾瑪將力拓“在線購物+線下取貨”模式。

物流成本高企或許是沃爾瑪目前試水線上購物、門店自提貨品模式的原因之一。大潤發和農工商超市也正在嘗試在線購物、到店自提的方式,但是此種模式必須要求零售商有足夠的地理位置布點,才可以滿足客戶提貨需求,否則客戶不便提貨。
在電商業務落地的物流方面,沃爾瑪計劃與即時用車軟件Uber等合作,在美國試水從沃爾瑪賣場和山姆會員店為顧客提供送貨上門服務。而為了客戶支付的便利性,沃爾瑪還推出類似於Apple Pay的電子支付業務Walmart Pay,可以綁定客戶的信用卡進行支付。目前Walmart Pay在美國約1000家門店試水使用,計劃今年6月底覆蓋全部美國市場。
迫於實體店面經營不佳等原因而涉足電商的零售業者很多。零售巨頭大潤發在2013年6月投建網上商城飛牛網;家樂福、麥德龍也先後開啟電商購物業務。
“時代在變化,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顧客的需求和購物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我們看到更多的客人需要節約時間,當然他們也希望可以同時獲得低價,因此我們極力開發電商業務,客人可以在線購買,然後線下取貨。” 董明倫透露。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美國本頓維爾看到,很多沃爾瑪門店內有專門的Pick up取貨點,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只要在線下單,就會獲得一個號碼,隨後客人根據號碼預約到店取貨時間,待客人到店後輸入取貨號碼,後臺工作人員可以即時獲得信息,然後在倉庫調貨,並送到客人手中。
不少業者反映,實體業者在開啟電商平臺業務方面有明顯的商品庫存管理優勢和線下商品資源,但是在線購物的客戶群與實體店鋪的客戶群不同,在線客戶比較年輕化,需要相對時尚和新奇的產品,且營銷表現形式也不同,如果把實體店的營銷思路照搬到線上並不適合。
沃爾瑪去年的總收入達到4820億美元、現金流為160億美元、給股東的回報超過100億美元。沃爾瑪計劃在從2015年開始的三年內,銷售額增長450億~600億美元。

要達到上述宏偉藍圖,沃爾瑪有自己的策略。 “沃爾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激勵員工、服務客戶和社區,中國市場非常有潛力,未來會在中國市場建立現代化供應鏈。除了‘線上購物+線下取貨’模式,沃爾瑪還會在電子支付方面進行拓展,我們會在美國市場率先實行Walmart Pay。” 董明倫告訴記者。
除了Walmart Pay,沃爾瑪還在嘗試一種不需排隊的電子化支付模式——“Scan & Go ”自助付款服務。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客人排隊,於是我們就研發了一款‘Scan & Go’掃碼自助在線付款軟件,客人下載軟件後,可以通過掃描貨品的二維碼直接在手機上付款,掃描支付完畢後,顧客可以直接拿貨走,因此叫作‘Scan & Go’——掃描然後離開。”沃爾瑪位於本頓維爾的一位門店管理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董明倫看來,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符合互聯網時代,客人不僅僅要省錢,他們還要節省時間。“總之就是提升效率,提升了效率就節省了營運成本,電商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業務效率。”
據悉,沃爾瑪在美國有數千家門店,且美國家庭幾乎都開車出行,所以自提或汽車取貨站點的業務可以進行,相對而言,沃爾瑪或其他品牌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覆蓋範圍還沒有那麽廣,很多零售商都是在某個區域強勢,並非全國都覆蓋,而中國家庭的自備車使用率也遠不及美國,所以如果在中國市場開展在線購物、門店自提業務還具有一定難度。

董明倫進一步指出,在全球市場中,每個市場都是有各自特色的。“我們在中國市場建立物流配送,進行采購資源的優化,中國市場對我們未來的增長而言非常重要。”
今年4月,沃爾瑪在中國的首家購物中心於珠海開業,而今又重點推廣線上與線下渠道銷售。目前,在中國市場,沃爾瑪門店自提和送貨服務已經在6個城市開展,同時還通過深圳自貿區開展跨境電商服務。

資深零售業專家丁浩洲分析,目前傳統零售業正面臨高成本、電商沖擊等挑戰,因此不少業者都轉型商業地產或者電子商務。沃爾瑪推出的Walmart Pay和“Scan & Go ”則更是希望通過便捷的電子支付方式來增加客戶黏性。當然,這一切是否可以成功,尚需拭目以待。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