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以前總是對我說,他們那一代人是在用時間來節約錢,而我們卻在用錢節約時間,我覺得他說的並沒有錯!而這個特性也讓我們看到現在的顧客不僅僅需要低價,同時也要省時間。”沃爾瑪全球總裁兼CEO董明倫(Doug McMillon)表示,電商能很好地可以滿足低價、省時這兩者,今後將大力開拓電商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3日舉行的沃爾瑪全球股東大會上了解到,為了推行門店的線上線下融合,沃爾瑪將力拓“在線購物+線下取貨”模式。
物流成本高企或許是沃爾瑪目前試水線上購物、門店自提貨品模式的原因之一。大潤發和農工商超市也正在嘗試在線購物、到店自提的方式,但是此種模式必須要求零售商有足夠的地理位置布點,才可以滿足客戶提貨需求,否則客戶不便提貨。
在電商業務落地的物流方面,沃爾瑪計劃與即時用車軟件Uber等合作,在美國試水從沃爾瑪賣場和山姆會員店為顧客提供送貨上門服務。而為了客戶支付的便利性,沃爾瑪還推出類似於Apple Pay的電子支付業務Walmart Pay,可以綁定客戶的信用卡進行支付。目前Walmart Pay在美國約1000家門店試水使用,計劃今年6月底覆蓋全部美國市場。
迫於實體店面經營不佳等原因而涉足電商的零售業者很多。零售巨頭大潤發在2013年6月投建網上商城飛牛網;家樂福、麥德龍也先後開啟電商購物業務。
“時代在變化,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顧客的需求和購物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我們看到更多的客人需要節約時間,當然他們也希望可以同時獲得低價,因此我們極力開發電商業務,客人可以在線購買,然後線下取貨。” 董明倫透露。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美國本頓維爾看到,很多沃爾瑪門店內有專門的Pick up取貨點,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只要在線下單,就會獲得一個號碼,隨後客人根據號碼預約到店取貨時間,待客人到店後輸入取貨號碼,後臺工作人員可以即時獲得信息,然後在倉庫調貨,並送到客人手中。
不少業者反映,實體業者在開啟電商平臺業務方面有明顯的商品庫存管理優勢和線下商品資源,但是在線購物的客戶群與實體店鋪的客戶群不同,在線客戶比較年輕化,需要相對時尚和新奇的產品,且營銷表現形式也不同,如果把實體店的營銷思路照搬到線上並不適合。
沃爾瑪去年的總收入達到4820億美元、現金流為160億美元、給股東的回報超過100億美元。沃爾瑪計劃在從2015年開始的三年內,銷售額增長450億~600億美元。
要達到上述宏偉藍圖,沃爾瑪有自己的策略。 “沃爾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激勵員工、服務客戶和社區,中國市場非常有潛力,未來會在中國市場建立現代化供應鏈。除了‘線上購物+線下取貨’模式,沃爾瑪還會在電子支付方面進行拓展,我們會在美國市場率先實行Walmart Pay。” 董明倫告訴記者。
除了Walmart Pay,沃爾瑪還在嘗試一種不需排隊的電子化支付模式——“Scan & Go ”自助付款服務。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客人排隊,於是我們就研發了一款‘Scan & Go’掃碼自助在線付款軟件,客人下載軟件後,可以通過掃描貨品的二維碼直接在手機上付款,掃描支付完畢後,顧客可以直接拿貨走,因此叫作‘Scan & Go’——掃描然後離開。”沃爾瑪位於本頓維爾的一位門店管理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董明倫看來,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符合互聯網時代,客人不僅僅要省錢,他們還要節省時間。“總之就是提升效率,提升了效率就節省了營運成本,電商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業務效率。”
據悉,沃爾瑪在美國有數千家門店,且美國家庭幾乎都開車出行,所以自提或汽車取貨站點的業務可以進行,相對而言,沃爾瑪或其他品牌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的覆蓋範圍還沒有那麽廣,很多零售商都是在某個區域強勢,並非全國都覆蓋,而中國家庭的自備車使用率也遠不及美國,所以如果在中國市場開展在線購物、門店自提業務還具有一定難度。
董明倫進一步指出,在全球市場中,每個市場都是有各自特色的。“我們在中國市場建立物流配送,進行采購資源的優化,中國市場對我們未來的增長而言非常重要。”
今年4月,沃爾瑪在中國的首家購物中心於珠海開業,而今又重點推廣線上與線下渠道銷售。目前,在中國市場,沃爾瑪門店自提和送貨服務已經在6個城市開展,同時還通過深圳自貿區開展跨境電商服務。
資深零售業專家丁浩洲分析,目前傳統零售業正面臨高成本、電商沖擊等挑戰,因此不少業者都轉型商業地產或者電子商務。沃爾瑪推出的Walmart Pay和“Scan & Go ”則更是希望通過便捷的電子支付方式來增加客戶黏性。當然,這一切是否可以成功,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