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希臘和歐盟談判到底達成哪些協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84

經歷了長達11小時的談判,希臘與歐元集團周五達成了協議——延長援助計劃四個月,避免了希臘退出歐元區。希臘需在下周一前遞交改革和預算方面的具體計劃。

彭博報道稱,本輪談判中,希臘有所獲,但所獲僅是避免它”出走”歐元區罷了。

以下是談判各方的主要得失和妥協:

歐元集團得以繼續讓“三駕馬車”(歐盟、歐洲央行和IMF)監督延長計劃。希臘得到的是,大家不再使用“三駕馬車”這個說法。

歐元集團讓希臘同意延長現行救助項目。希臘則讓歐元集團同意,不再稱援助項目為一個“項目”。

歐元集團令希臘在下周一前遞交一系列預算方案,以便讓延長計劃的評估得以通過。而希臘可以自主選擇緊縮項目。(最終希臘可能在減少財政盈余上獲得靈活性)。

歐元集團得以繼續讓希臘金融穩定基金(Hellenic Financial Stability Fund,HFSF)作為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und,EFSF)的緩沖,EFSF仍然只能給希臘銀行業補充資本用,並且需要歐洲央行的同意。在這點上,希臘沒有回旋余地。

歐元集團可以安靜地享受一個周末,但希臘政府的周末需要在忙碌中度過,以便周一晚上之前遞交的改革和預算方面的具體計劃能夠獲得通過。

彭博稱,看起來,希臘沒有從歐元集團那里占到什麽便宜,從許多角度看確實如此。不過,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回到希臘後,仍然可以說自己已竭盡全力。在他的努力下,談判時間長達11個小時。他也確實做過許多抗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12

古巴與歐盟重啟外交談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87

古巴,建交,歐盟

古巴與歐盟昨日重啟外交談判。在去年底與美國建交後,古巴也在設法實現同歐盟的關系正常化。

這是古巴與歐盟的第三輪談判,也是去年12月17日美國宣布恢複與古巴的外交關系以來歐盟與古巴的首次談判。路透報道援引古巴官方表態稱,昨日談判涉及多個議題,但有關貿易和人權的主要議題都會留到今天商談。

古巴副外長Abelardo Moreno(頂圖左一)是此次談判古巴的首席談判員。上述路透報道提到,Moreno表示,昨日將近三小時的談判在勞動力、文教、醫療與農業方面均取得進展。歐盟官員稱,根據提交的協議,歐盟將在古巴政府的市場經濟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歐盟目前已是古巴最大的國外投資方。協議有望讓古巴對所有歐洲企業更開放,歐盟也可能施壓古巴,讓古巴政府給予更多政治自由。

路透報道認為,人權問題是古巴協議的最大障礙。在古巴,人權一直是敏感話題。一位歐洲外交官向法新社表示,歐盟的日程是著重合作,其他兩大議題——政治與商業才開始著手,要為今後的措施建立平臺。

古巴大多出口原材料,進口的加工產品主要來自歐盟。煙草是古巴的主要出口品,而歐盟對此征收26%的關稅,這影響了古巴的煙草銷售。法新社援引古巴政府數據稱,古巴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已增加,歐盟目前是古巴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委內瑞拉。2012年歐盟與古巴的貿易額達到37億美元。

去年12月美國宣布與古巴外交關系恢複正常後,歐盟表示歡迎,稱其為歷史性的轉折。今年1月,西班牙敦促歐盟加快談判進程,以免在同古巴的貿易方面讓美國占據優勢地位。本周二法國宣布,總統奧朗德將於今年5月出訪古巴。這是法國領導人對古巴的首次訪問。

去年年初,歐盟外長推出了一項增進與古巴貿易、投資和對話的計劃。去年4月和8月,歐盟與古巴代表分別在哈瓦那和布魯塞爾進行了兩輪談判。德國之聲報道,歐盟談判員計劃,今年年底以前同古巴簽署“政治對話與合作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69

歐盟正式指控谷歌搜索涉嫌壟斷 將調查安卓系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043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谷歌辦公室門上的公司標誌。 (新華社/路透/圖)

谷歌內部備忘錄回應:購物搜索未破壞競爭

谷歌又攤上事兒了。

4月15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歐盟委員會15日對美國谷歌公司發出告知書,指控谷歌其在搜索引擎市場上的主導地位,讓自己的購物比價服務優先出現在搜索結果網頁上,違反了歐盟的反壟斷法,損害了消費者和競爭對手的權益,同時扼殺創新。

歐盟委員會可判處的罰金最高可達企業全球營業額的10%,若以谷歌2014年660億美元的銷售額計算,罰款有可能超過60億美元。

歐盟委員會表示,已經向谷歌公司發出一份“異議聲明”,谷歌公司需要在10周時間內作出答複,也可要求召開聽證會說明公司的營運情況,歐盟委員會將在聽取谷歌意見後作出結論。

依照歐盟法律,如果認定企業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歐盟可以要求企業徹底改變運營方式。美國軟件巨頭微軟公司和世界最大芯片生產商英特爾公司就因這一罪名分別於2004年和2009年接到歐盟數億美元罰單,被要求停止不正當競爭。

對此,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中發表聲明,列舉了競爭對手購物網站在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訪問量,反駁歐盟對其的指控。

新浪財經,網上泄密的一份谷歌內部備忘錄顯示,谷歌目前的辯護策略是弱化自己的領先地位。谷歌制作了多張圖表並用數據說明,該公司在歐洲購物搜索市場受到了亞馬遜、eBay和本地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此外,Yelp在移動搜索領域也在迅速發展,有超過40%的流量直接源自移動應用。

谷歌試圖證明,在購物和旅行等垂直領域,谷歌並不具備像搜索市場一樣的領先地位。

谷歌在備忘錄中說:“競爭只是點擊一下鼠標的事情——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可以使用必應、雅虎、Quora、DuckDuckGo,以及蘋果Siri和微軟Corana等一系列搜索助手,還有亞馬遜、Idealo、Le Guide、Expedia或eBay等更加專業的服務。另外,用戶越來越開始利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絡尋找新聞和推薦——包括到哪里吃飯,看什麽電影。”

歐盟已對谷歌反壟斷調查5年 將調查安卓系統

值得註意的是,在歐洲市場占據90%搜索市場份額的谷歌,其早在5年前就開始遭遇歐盟的反壟斷指控。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12月,歐盟開始提出谷歌涉嫌違反自由競爭的相關法規。2011年3月,谷歌被發現在搜索結果中過濾歐洲三家網站內容,其中包括比價網站、購物網站和一家法律服務網站。

2013年4月,谷歌給出解決方案,保證在未來五年中改善搜索結果,在鏈接中加入競爭對手的網站。隨後,谷歌的解決方案被駁回,歐盟要求谷歌做出更多讓步。

2014年2月,歐盟委員會專員阿爾穆尼亞(Almunia)接受谷歌提議,雙方保持對立但不直接發生沖突。但歐盟不接受Almunia的解決方案,同時開始重新評估谷歌整改時間,目標在年內結案。

11月,瑪格麗特·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取代Almunia成為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歐盟議會強烈要求搜索引擎解除捆綁,以促進行業競爭。

自此,歷經5年的調查後,歐盟於2015年4月15日正式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

騰訊財經消息,相對於美國,歐盟監管部門對科技巨頭的態度更強硬,並降低了判斷壟斷行為的標準,和解方案可能要求谷歌對搜索業務進行調整。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谷歌的搜索廣告收入會被影響外,這一訴訟可能還將導致大筆律師費,同時,與歐盟的糾紛會牽扯谷歌高管們的大量精力。

此前曾接到歐盟罰單的微軟高管表示:“我們學到了經驗,你不應對抗歐盟委員會,而是最好讓他們支持你。”自2012年以來,微軟已向歐盟委員會繳納了超過15億美元的罰款。

前述經濟參考報消息,熟悉此前歐盟反壟斷案的專業人士表示,谷歌的最佳選擇是和解,且越快越好。考慮到谷歌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很可能會效仿歐盟的做法。

歐盟15日還表示,已正式開始調查谷歌是否利用安卓操作系統迫使智能手機廠商優先對待谷歌的服務和應用,排擠競爭對手。歐盟稱,還將繼續進行另外三項針對谷歌的調查,即涉嫌複制對手的網頁信息、獨家廣告制度和對廣告商的不恰當限制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15

歐盟首開數據造假巨額罰單 西班牙被罰1.3億人民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119.html

歐盟首開數據造假巨額罰單 西班牙被罰1.3億人民幣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7-14 15:58:00

《第一財經日報》從歐盟委員會新聞處方面獲悉,當地時間7月13日歐盟針對西班牙謊報數據開出近1.3億人民幣(1890萬歐元)巨額罰單,這是歐盟在虛假統計數字方面對歐元國家首次進行處罰。

《第一財經日報》從歐盟委員會新聞處方面獲悉,當地時間7月13日歐盟針對西班牙謊報數據開出近1.3億人民幣(1890萬歐元)巨額罰單,這是歐盟在虛假統計數字方面對歐元國家首次進行處罰。

在2009年希臘危機爆出希臘在債務數字方面造假後,歐盟就在2011年加強了對統計數字的法律修訂,在這一法律規定下,如發現歐盟成員國家向歐洲統計局申報虛假數字,最多會對該國進行等同於該國0.2%國民生產總值(GDP)的罰款,不過由於此次西班牙在調查中的合作態度,其罰金已經大幅減少。

歐盟委員會宣稱,在調查中,發現了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嚴重的玩忽職守行為,這一行為導致西班牙政府在2012年對歐盟統計局申報的數據不實,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未能如實的將其在健康支出等方面的預算如實記錄在統計數據之中,其統計數字虛報使西班牙2012年整體赤字隨後被向上調整了0.2個百分點。

在歐盟委員會開始對瓦倫西亞自治區進行調查時,西班牙官員曾誇口表示,歐元區其他國家存在數據造假行為,西班牙可從來沒有。然而通過歐盟統計局的調查發現,西班牙的瓦倫西亞自治區在數年中,一直向西班牙統計機構發送不實數據,歐盟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瓦倫西亞當地政府“在許多年中,系統性的向西班牙國家統計機關發送不實信息。”

為此,歐盟開展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並希望查明,這種行為是否是“蓄意操縱”,並存在著嚴重的玩忽職守行為,以及西班牙國內哪一環節需要為此負責。

由於希臘政府在2009年的政府赤字由4%上升至12%,徹底摧毀了市場對希臘償債能力的信心,最終在市場上無力籌資的希臘不得不接受救贖援助計劃。

在此之後,歐盟機構決定賦予歐盟統計局和審計部門更大權力,嚴查歐元區內統計數據,目前包括各成員國的地區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都必須每年兩次向歐盟統計局發送統計數據,新的法律還賦予歐盟統計局官員去歐盟國家實地核實可疑數據的權利。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56

高通遭歐盟反壟斷調查 曾在中國被罰60億元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8/931190.html

如果高通最終被裁定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定,該公司可能面臨最高相當於其全球年收入10%的罰款,並將被要求改變商業行為。以高通在2014財年264.9億美元的收入來計算,高通可能將面臨高達20多億美元的罰單。

日前,歐盟委員會宣布,已再次啟動兩項針對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調查,指控高通涉嫌在半導體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歐盟委員會表示,第一項調查內容是核實高通是否向客戶提供了財務激勵,以確保客戶使用高通的獨家基帶芯片。第二項調查是評估高通是否參與了“掠奪性定價”,將價格設定在成本以下,以迫使競爭對手退出市場。

如果高通最終被裁定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定,該公司可能面臨最高相當於其全球年收入10%的罰款,並將被要求改變商業行為。以高通在2014財年264.9億美元的收入來計算,高通可能將面臨高達20多億美元的罰單。不過,歐盟的調查活動並未規定截止日期,而此類調查經常會持續數年之久。

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表示:“我們啟動這些調查是希望確保高科技產品供應商在產品的基礎上展開競爭。”高通公司發言人則表示:“這既不代表歐盟委員會對該案件實情的態度,也不代表其對公司的指控,但是我們聽到這個消息仍覺得很失落。”

早在2013年11月,我國發改委就啟動了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歷經15個月的調查,最終認定高通在 CDMA、WCDMA、LTE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和基帶芯片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今年2月份,發改委向高通開出了我國反壟斷調查領域最大的一張罰單,依法對高通公司處以2013年度在我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共計60.88億元(9.75億美元)。

  • 京華時報
  • 李怡
  • 記者古曉宇 實習記者趙雯琪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60

欧盟再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75.html


《第一财经日报》从欧洲委员会新闻处获知,欧洲委员会今日正式再此启动两项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指控高通涉嫌在半导体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如被认定违反欧盟反垄断法,高通面临最高罚金将相当于全球年营收10%。

在欧盟的反垄断调查中,第一项调查将聚焦于高通是否对于那些在基带芯片方面完全或几乎完全从高通购买的客户提供了财务奖励;第二项反垄断调查则在调查,高通是否参与了“掠夺性定价”,即通过低于成本出售高通部分产品赶走竞争对手。

欧盟竞争委员会专员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声明中表示,推出调查是因为希望确保高科技供应商们能够在产品优劣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同时众多消费者都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欧盟希望确保他们最终买到的产品物有所值。

上述反垄断调查的两种情况都涉及到3G和4G技术的芯片。在2014年,美国科技公司英伟达(Nvidia)所拥有的一家英国芯片制造商Icera正式就这一问题在欧盟委员会提出诉讼,指责高通在销售产品时提供折扣和财务奖励。

此次调查并未设置截止期限,上一次欧委会对高通进行调查时花了4年时间,不过在爱立信和德州仪器撤回对高通投诉后,欧盟在2009年停止了高通专利授权费调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54

鐵面梅克爾KO齊普拉斯 歐盟全面監管 希臘悲劇最終回:全民淪輸家

2015-07-20  TWM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都希望債權國可以減記希臘債務。原本以為,齊普拉斯握有民意籌碼又有專家加持,得以往他希望的結果發展,沒想到齊普拉斯反而跟債權國簽下更「喪權辱國」的條約。

撰文•乾隆來

一群窮鬼公民投票贊成不還錢,還要繼續挖別人的錢,最終的下場就是希臘。

從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七月九日星期四,提出第三次紓困方案申請,到七月十三日星期一的清晨,是歐元區成立以來最戲劇化、最漫長的四天。整個歐元區猶如洗三 溫暖一般擺盪,多次觸及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極端底線,歐元區十九國的總理與財政部長,還有一大票歐盟官員、新聞記者徹夜未眠,幾乎重演美國在二○○八年九月 金融海嘯的崩盤故事。

希臘脫歐的黑天鵝陰影,引發歐盟國家之間強烈的矛盾,甚至造成德、法、義等國總理意見完全相左,可能導致歐元崩解的疑慮。

評估文件「被洩漏」

掠奪希臘五百億歐元資產

歐元區十九國的財政部長多次開會,層級更高的總理級高峰會開開關關,休會再復會,德國總理梅克爾更與法國總統歐蘭德並肩協商每一個細節,最終丟給希臘總理 齊普拉斯一份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條約,洋洋灑灑的四頁內容,每一個字都介入希臘的國家主權,其中最強烈的兩項,一是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內的債 權人進駐希臘政府,嚴格監管財政與內政;二是提撥五○○億歐元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撥入民營化基金作為還款依據。

齊普拉斯沒有其他的選項,只能照單全收,暫時避免了被逐出歐元區的災難,如果他遵循歐盟的指示,後面還有高達八六○億歐元的紓困金會給希臘,但是紓困方案 的相關法令必須在七月十五日之前,在希臘國會完成立法程序,還必須通過歐元區其他十八個國家的國會立法。通過之後,希臘的國家主權,將會大幅度交給歐盟加 上IMF等債權人,希臘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

戲劇化的轉折在七月十一日,原本齊普拉斯提出紓困申請案後,法國的官員、義大利的總理都公開表達樂觀的意見,金融市場也以股票大漲來回應,但是到了周六歐 元區財政部長會議召開之前,一份德國內部的評估資料卻「被洩漏」給媒體,內容只能用「驚悚」來形容,要求希臘提撥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並且直 指希臘在勞動市場、國營事業民營化、金融體系、經濟結構改革等方面,顯然無法滿足債權人的要求,最後,德國的文件認為,若希臘無法接受嚴格改革的要求,就 要讓希臘「暫時退出歐元區」(time-out)。

德國財政部長薛伯勒是有名的鷹派,一向對希臘無賴式地賴帳不假辭色,這個一八○度的大轉變,讓紓困談判立刻陷入極端衝突的陰影,對於德國提案的內容,連不 在談判桌上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都以「羞辱希臘」來表達對德國強硬態度的不滿,隨後的歐元區十九國財政部長會議更因此陷入混亂。

希臘紓困案喊卡

接受德國﹁毒藥﹂,任其擺布在烏雲密布的談判桌上,遙遠北方的芬蘭又踹了一腳,芬蘭在Nokia霸主地位消失後,經濟也陷入困境,兩個月前才剛剛換上新的 聯合政府,基礎還不穩的新政府,對於紓困希臘非常反感,特別是第二大黨新芬黨,在歐元財長會議之前公開嗆明,絕對不接受希臘提出的方案,否則芬蘭政府就得 倒閣重選。芬蘭的強硬態度,讓需要「全體一致通過」的紓困方案立即面臨破局危機。

就這樣,原本被法國、義大利稱讚的希臘紓困案則被放棄,新的方案多達十二項,除了加稅、退休金改革之外,還包括將希臘的電力輸送網路民營化、將現有主辦公 營事業民營化的組織TAIPED 「獨立運作」,把希臘統計局ELSTAT 立法獨立運作,當然,原本德國評估文件所說的提撥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也明文列入,而且要求這批資產抵押給民營化的基金,基金的總部必須設 在盧森堡。

最後,再加入債權人監管的條款,包括IMF在內的債權人重回雅典,監管政府的財政與立法,所有重大財政支用或是立法議案,都必須事先獲得債權人派駐的監管小組審核通過,等同於剝奪希臘政府的財政權。

德國提出的,的確是一顆難以下嚥的毒藥,希臘政府猶如割地賠款,淪為歐盟監管的殖民地。至於齊普拉斯喊得響徹雲霄的債務減記談判,歐盟說,「如果有需要再看看」。

此時,各國媒體都已經發現談判急轉直下,德國已經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擺出「完全任我擺布,否則回家吃自己」的強硬態度,歐元財長會議一陣紛亂,大 家都必須將德國提案拿回去討論,周六忙了一整天,會議沒有結論,只好將原訂周日上午的總理級高峰會議取消,繼續由財政部長琢磨,看看希臘能否吞下這顆毒 藥。

一直到周日晚間,總理層級的高峰會議才重新召開,經過五個小時沒有結論的討論之後,梅克爾索性拉了歐蘭德,親自押著齊普拉斯開小組會議,梅克爾與歐蘭德雖 然都已經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卻與齊普拉斯從深夜十一點鐘談到清晨三點,當所有媒體記者都已經東倒西歪時,梅克爾帶著勝利的微笑,回到高峰會議的會場,齊普 拉斯已經屈服,原則接受德國提出的毒藥了。

現代版凡爾賽和約

如割地賠款,淪歐盟殖民地齊普拉斯帶著這份近乎投降的協議回到雅典,可以想見希臘內部將有難以接受的反彈。原本,齊普拉斯發動公民投票,鼓動人民投下反對 歐盟提案「不」,他不斷告訴希臘人民投下「不」就可以支持他向歐盟談出更好的條件,結果卻完全相反,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中,幾乎是被KO,拿回家的 是一份喪失財政、內政、法律權力,幾乎等同於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和約。

這份戰敗和約唯一的好處,就是歐盟承諾將新借八六○億歐元的紓困金,以及希臘銀行可以開門營業、人民領得到退休金來吃三餐。

之前與齊普拉斯並肩作戰的前財政部長瓦魯法奇斯,就批評這份協議是現代版的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在一九一九年簽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和約,充滿了對戰敗國的羞辱,更為歐洲後來三十年的動盪埋下禍因。

瓦魯法奇斯在奧地利廣播電台的專訪中,甚至將這次的歐盟高峰會,比擬為一九六七年布拉格之春,他說,當年的布拉格危機侵略的坦克車,如今化為歐盟的高峰會,掠奪希臘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

作為歐盟負債比率最高的破產國家,齊普拉斯猶如丐幫幫主,明明已經山窮水盡,卻還能讓員外地主們陪他梭哈,任隨他開價。如今,最後一刻的審判日終於降臨, 債主們翻臉逼迫希臘認罪,齊普拉斯帶著「災難」或者「無法挽回的災難」兩個難以下嚥的選項,回家面對希臘選民——那群欠了一屁股債的窮鬼選民。

希臘悲劇即將進入最終回,不論結局如何,希臘人民都是最終、最大的輸家。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希臘第3次紓困後續工作時間表

7/14(二)

日圓債務到期,金額116億日圓(約1億美元)

7/15(三)

希臘國會必須通過多項法案,具體推動紓困方案所承諾的改革

7/15(三)

希臘國會法案通過之後,歐元財長舉行電話會議,啟動第3次紓困相關的作業

7/15 ~

◆ 隨後歐元區19國召開會議,德國、芬蘭、荷蘭、奧地利等國需要召開全員臨時大會,其他國家也須完成既定的法律程序。法國國會是否能夠順利通過,將是總統歐 蘭德的另一次信任投票,受到各國矚目◆ 歐洲穩定機制(ESM)召開委員會議,將原有的希臘紓困案,轉換為新的紓困案

7/16(四)

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委員會開會

7/17(五)

必須支付7100萬歐元國債利息

7/20(一)

希臘必須獲得臨時貸款,以償還歐洲央行的35億歐元到期款

7/22(三)

希臘國會必須完成民事訴訟程序(Code of Civil Procedure)修法與實施,同時完成金融法規的修改,並且確認500億歐元償債基金的立法

8/5(三)

必須支付IMF 貸款利息1.75億歐元

8/7(五)

10億歐元債券到期,必須借新還舊

9月中旬

19國完成第三次紓困案的法定程序,正式簽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7

解讀歐盟貿易投資新政:納入反腐新規 積極轉向亞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445.html

解讀歐盟貿易投資新政:納入反腐新規 積極轉向亞洲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0-21 21:54:00

“惠及所有人的貿易”才是真正新一代貿易協定應有的模式,也是歐盟政策制定者心中,“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所應開創的多邊貿易時代。

在歐洲人看來,美國將“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稱為“21世紀最具雄心的貿易協定”,實在有點自吹自擂,言過其實。

雖然目前無法看到TPP的細則,但根據公布的概況看,TPP並沒有做到高標準的監管融合。具體而言,在多邊貿易體系中,僅僅降低產品關稅或貿易壁壘來削弱對本國生產商的保護,這樣的貿易談判仍沒有跳脫世貿組織(WTO)多邊體系範疇。

雖然在TPP中也添加了同環境、勞工保護等相關內容,然而“惠及所有人的貿易”才是真正新一代貿易協定應有的模式,也是歐盟政策制定者心中,“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所應開創的多邊貿易時代。

正如歐盟委會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19日在講話中所提到,歐盟貿易的新戰略建立在有效性、透明度和價值觀三大核心基礎之上;歐盟必須捍衛歐洲的社會和監管模式,借貿易協定將原則轉化為行動。

概括而言,歐盟的新貿易投資政策有以下重點:首先,更加強化推行服務貿易,特別是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服務,並確保在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中,為中小企業尋求更多機會,最終設立一個新的國際投資法庭系統,替代極有爭議的“投資者—國家爭議解決”(ISDS)條款。

其次,高度透明,接受公眾監督。這意味著談判文本必須公開。第三,維護歐洲社會和監管模式,並對外推行價值觀。在這一方面,歐盟希望推行高標準的監管融合,將反腐敗、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條款寫入談判文本,並監督供應鏈。

不過,作為傳統國際貿易體系的三支點之一的歐盟(另兩大支柱為美國和日本),已坦然承認其軟實力下降,無法像在二戰後的黃金時代那樣在全球推行其貿易模型。歐盟此次的新貿易政策可否執行,也很大程度上要仰仗於其FTA談判對手的認同度。

看好電商發展潛力

在漫長等待之後,歐盟委員會頗有心計地在TPP談判塵埃落定之後公布了其新的貿易和投資政策,並意味深長的起名為“惠及所有人的貿易:邁向更負責任的貿易和投資政策”。其中,“惠及所有人的貿易”明顯體現了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向歐洲左派的妥協,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代表中小企業而非傳統跨國企業的利益上;而“更負責”一詞則點名歐盟未來的貿易政策將專註於高標準的監管融合。

首先,在各類FTA談判中,歐盟決定要繼續消除非關稅壁壘,增加服務貿易。

技術的進步使跨境服務更為便捷,而制造業本身也嚴重依賴於各種服務,比如培訓、物流、保險和電信等。因此,歐盟認為,目前有更加強調對“移動能力”的需求,比如在安裝或維護出口貨物方面的專家、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服務提供者,而且強調對於此方面專業資格的認證。

這一決定也是同歐盟在WTO規則下進行的《國家服務協議》(TISA)多邊談判和《環境貨物貿易協議》(EGA)談判所相互支撐的。

具體在各項服務貿易之中,歐盟又將電商領域看作為極有前途的領域,特別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電商能為他們拓展市場增加更多的機會,因此歐盟認為,在貿易政策方面,必須促進這種類型的交易。

更重要的是,在今日的數字世界中,歐盟認為FTA協議必須在確保順暢的數據流、解決不合理的數據定位、數據存儲需求以及確保數據保密方面,尋找恰當的平衡。

妥善處理投資問題

通常,雙邊投資協定是單獨談判的。未來,歐盟希望將投資和投資保護條款同貿易談判合並。而在歐盟極其具有爭議的ISDS條款方面,歐盟委員會的最終目標是創立一個新的國際公共投資法庭系統。

在TTIP談判中,ISDS成為民眾最為反對的條款。為應對民眾疑慮,歐盟委員會於2014年3月開始在網絡上發起公眾咨詢調查,最終收到了15萬份回複,創下歐盟委員會公眾咨詢調查史上的最高紀錄。其中97%的公眾反對將ISDS條款納入TTIP。

在普通歐盟民眾看來,ISDS旨在保護外資,特別是大型跨國企業在投資國的利益。當出現利益沖突時,外資可以繞過主權國家,在國際仲裁場合對投資國政府予以起訴,也就是所謂投資者(Investor)針對東道國(State)的起訴機制。

歐盟新的貿易政策顯示,歐盟向公眾壓力屈服了。歐盟委員會貿易司在此次新的貿易投資政策中,正式提出要用“投資者法庭系統”(the Investment Court System)來代替ISDS。投資者法庭系統將比ISDS制度更加透明,擁有15名獨立法官,並具有上訴機制。法官將由美國、歐盟和第三國任命。

然而在安撫歐洲左派的同時,歐盟委員會的此項決定令他們失去了來自商業團體的支持。歐洲商業群體“商業歐洲”指出,在此法庭之下,如果打輸官司,投資者將需要支付所有仲裁案件相關費用,這樣的安排就會嚇跑小企業。同時,如果設置上訴機制,那麽該機制一定會被頻繁使用,從此令案件審理時間冗長,花費巨大。

歐盟委員會方面則回應,“即便進入上訴階段,整個程序將不超過兩年時間。”

除此之外,在貿易政策中,針對TTIP“暗箱操作”的質疑,歐盟決定像公布TTIP談判文件一樣,公布歐盟所有貿易投資談判中的重要文本。比如,目前歐盟已公布與東部和西部非洲經濟夥伴協定的相關新的文本。

反腐將寫入新一代FTA

在TTIP談判開始之時,美國業界和公眾第一次普遍得知歐洲政策界有多麽“看不上”美國的標準。

在許多多邊貿易會議場合,歐洲貿易組織代表都會反複驕傲地重複一句:“我們歐洲的標準是最嚴格的。”以化妝品而言,根據歐盟的標準,禁止使用的成分超過1200多種。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僅僅為12種。

在上周五愛慕尼德民調公司公布的最新民調中顯示,46%的德國人認為TTIP協議是個壞東西,反對率幾乎過半,其主要的反對理由即TTIP如果不能堅持歐洲的高標準,屈從於美國的“低標準”,將損害歐洲人的健康、消費者安全以及環境標準。

作為應對,歐盟表示,要在新一代的貿易談判中,堅決維護社會和監管模式,在全球推廣歐洲價值觀,其中就包括道德的交易和反腐。

在新一代的貿易政策中,歐盟希望將這些歐盟內的標準推行到全球的新一代貿易協定之中。體現在實際操作中,就是在所有的FTA協定中,爭取添加“可持續發展”章節,增添推行能源能效和對新能源進行交易的環節。在所有其新簽訂的FTA中都增添反腐敗條款,並監督歐盟貿易夥伴執行核心勞工標準條款情況,同時也要確保對供應鏈進行更負責任的管理。

歐盟在文件中指出,“將在未來所有的貿易協定中都對反腐敗條款進行有雄心地談判。首先將從TTIP談判開始。”

雙邊貿易締結向亞洲傾斜

多年以來,歐盟的貿易政策是支持WTO規則下的多邊貿易談判,在此次新的歐盟貿易政策中,歐盟終於決定放棄“僅僅抱著一棵樹不放”的行為,而更加務實地同重要的夥伴國家進行雙邊談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歐盟同美國和日本所將達成的雙邊貿易談判,以及同中國所進行的雙邊投資談判。

此外,由於周遭世界變化,歐盟決定不僅與傳統的貿易夥伴開展談判,還將與工業化和新興國家簽訂協約,而歐洲媒體則戲稱這是歐盟貿易政策的“亞洲轉向”。

其中,歐盟重點看上了亞洲區域,希望盡快重啟同馬來西亞、泰國、印度、東盟的談判,並在“當條件合適”時,開啟同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自貿區談判,還希望同緬甸締結投資協定談判。

在其他方面,歐盟希望在2016年盡快向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提交已經談妥的歐盟—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並希望盡快得到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貿易談判授權。針對與俄羅斯的貿易關系,歐盟指出,目前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是具有“挑戰”性的,固然歐盟的戰略目標是同俄羅斯實現更緊密的經濟聯系,不過這將主要取決於俄羅斯的內政外交。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54

柴油車排放難達歐盟標準 監管部門當如何自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904.html

柴油車排放難達歐盟標準 監管部門當如何自處

第一財經日報 楊海艷 2015-11-04 06:00:00

大眾排放造假門被曝光之後,很多知名汽車品牌也因此“躺槍”,雖然並沒有更多的證據證明其在排放測試中造假,但事實上,部分車企的多款車型道路實測排放確實是超過法律限定的數值。

歐盟擬放寬現有排放標準的消息讓人驚訝,也觸發一些業內人士的深度思考。

大眾排放造假門被曝光之後,很多知名汽車品牌也因此“躺槍”,雖然並沒有更多的證據證明其在排放測試中造假,但事實上,部分車企的多款車型道路實測排放確實是超過法律限定的數值。

“那麽多的車企排放都不能達標,是不是意味著這個標準制定得過高?”業內人士張明(化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出這樣一個疑問。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們很難去對歐盟或者美國的這些排放標準的合理性或者現實性做出一個評判。

但我們或許可以借此來反觀一下中國市場上屢禁不止的柴油車排放造假事件。中國本土的國四柴油車排放造假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造成這一現象的客觀原因很多,比如基礎配套的不到位、油品的問題、使用者對於成本的敏感,以及監管的寬松等。不過此前有一種因素可能並未引起太多關註,那就是,在政策和市場之間,到底應該如何去平衡,才能盡可能保證相對良性的結果產生,而在這一過程中,監管機制到底應該怎樣去發生作用?

在張明看來,柴油車排放造假確實暴露了企業逐利而罔顧法律的行為。但事實上,政策實施過程的曲折以及監管的漏洞更多助推了企業的逐利。

2003年9月,中國開始實施國家第二階段重型柴油車排放標準。而在這之後的2008年7月,重型柴油車才正式實施國三排放標準。也就是說,從國二到國三排放的升級緩沖期在5年時間,而在這之後,政策就要求在2011年1月開始實施柴油車國四排放標準,過渡期僅有2年多時間。張明認為,標準升級留給企業的過渡期嚴重不足。按照正常的流程,企業即便是具備升級的技術能力,但要對車輛進行試驗驗證等也需要2~3年的時間,更何況,在這一過程中,部分企業之前並未做好技術儲備。

在2010年,國家相關部門也發現,由於油品不達標的問題,在當時實現柴油車國四排放實際上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選擇推遲了標準實施時間。之後,這一標準實施的時間又因為各種原因被數度推遲。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在研發上的推進和儲備。

此前,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曾公開表示,相關部門在機動車的大氣汙染控制環節,確實存在著事後監管效果不佳的問題。他表示,“從2003年實施國二以後,很多重型車企業就沒有認真執行過排放標準,開始做假,2008年以後國三標準也同樣沒被認真執行”。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李昆生看來主要原因在於車輛上牌照只審工信部的“大公告”,而“大公告”並不要求核查車輛配置的排放關鍵部件型號。與此同時,工信部雖然掌握了車輛公告的發布權,但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撐,對車輛生產和銷售出現的各種問題,特別是環保問題沒有真正有力的處罰權,只能按照《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對包括環保問題在內的一致性進行檢查。即便出現問題,只能按照管理辦法第十條處理,“視情節輕重,依法分別采取通報、限期整改、暫停或撤銷‘免於安全技術檢驗’備案、暫停或撤銷其相關產品公告等措施”。另外,雖然環保部每年組織環保一致性抽查,但由於造假面積太大,僅靠後端的抽查執法不能解決問題,更何況環保部人力、物力有限。即使是2014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新車環保達標問題,環保部等五部委聯合發文,依舊是運動式治理,難以收到理想效果。

不過,上述這些問題可能會在明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下稱《大氣法》)正式實施後得到解決。按照新的《大氣法》規定,機動車生產企業新車排放超標,將按市場銷售額的2~3倍來進行罰款。李昆生曾經舉了個例子,如果單車價格在10萬元,銷售量為1萬輛,那麽2~3倍的罰款將達到20億~30億元,力度空前。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12

卡梅倫對歐盟提4點要求:改革不成功 英國就脫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480.html

卡梅倫對歐盟提4點要求:改革不成功 英國就脫歐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11-11 22:55:00

簡單而言,卡梅倫的四大改革要求是:歐盟的單一市場要保護英國及其他非歐元區成員國的利益;制定一個具體的、簡化手續的目標從而提高競爭力;允許英國不參與“建立一個更緊密的歐盟”計劃;限制歐盟移民領取諸如低工資稅收補貼等英國就業福利。

“我對歐盟,可沒有感情上的維系。”英國首相卡梅倫的這一表態又激化了英國與歐盟的關系。現在,在英國去留歐盟的問題上,卡梅倫已把這個“燙手山芋”拋給了歐盟。

當地時間10日,卡梅倫致信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這封長達6頁的官方信函清清楚楚地羅列了英國對歐盟改革的4點要求。卡梅倫還表示,英國民眾在2017年就去留歐盟的問題進行公投前,正面臨一個“重大抉擇”,而此次改革的最終結果將事關這個“重大抉擇”。

簡單而言,卡梅倫的四大改革要求是:歐盟的單一市場要保護英國及其他非歐元區成員國的利益;制定一個具體的、簡化手續的目標從而提高競爭力;允許英國不參與“建立一個更緊密的歐盟”計劃;限制歐盟移民領取諸如低工資稅收補貼等英國就業福利。

                  

有英國媒體將其解讀為,卡梅倫此次打的小算盤就是把英國民眾所面對的“世紀難題”拋給歐盟,如果歐盟不改革,那麽英國民眾顯然有足夠的理由與歐盟說再見。

圖斯克方面表示,已經收到卡梅倫的信函,預計在12月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28個成員國將共同商討英國的改革訴求。作為英國與歐盟關系談判的關鍵人物,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已於10日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見面。

歐盟足夠靈活嗎?

在這封題為《英國與改革後歐盟的新關系》的信件中,卡梅倫開篇表示,他所寫的是代表普通英國民眾對歐盟未來發展的關切。而且,卡梅倫也聲明,寫此信函的目的,不是就英國所期望的改革提供具體的法律或政策建議,而是通過“商討”(Negotiation)以不同方式實現英國的目標。鑒於圖斯克方面的回應,預示著歐盟與英國就最終地位問題的協商將正式開啟。

卡梅倫在細說英國的具體訴求前還寫道,其實英國民眾的關切歸根結底就三個字:靈活性。卡梅倫9日出席英國工業聯合會接受采訪時就強調:“我們希望知道,歐盟這一機構是否有足夠的靈活性,既能保證歐元區國家的成功,也能滿足像英國這樣非歐元區成員的發展需求?如果它足夠靈活,那麽我們就留在歐盟,而如果它無法做到這一點,那麽我們自然會問:這個機構真的適合我們嗎?我相信,歐盟方面也知道,在關於改革的談判上,我是非常認真的。”

在卡梅倫提出的四點建議中,關於限制移民福利的條款引發了巨大爭議,因為當前歐盟正面臨洶湧而來的難民潮所帶來的困擾。卡梅倫認為,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不同,英國的人口將在未來10年內增至7億,到2025年將成為歐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每年凈流入英國的移民數量在3000萬左右,這已使得英國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備受壓力。因此,從長遠來看,接納這些源源不斷的移民不是長久之計。

               

                                     試圖前往英國的難民

為此,卡梅倫開出的對策便是,削減外來移民的福利,比如,那些從歐盟其他國家來過英國的移民在享受英國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前,必須在英國待滿4年且工作4年。同時,卡梅倫也呼籲打擊為騙取英國福利的“假結婚”(Sham Marriage)行徑,第一時間將外來移民中的違法分子遣送回原籍等。

在經濟領域,盡管英國隸屬於歐盟,但並非是歐元區的成員,因此卡梅倫希望歐盟能對歐元區和非歐元區國家一視同仁,同時在政策制定時能為非歐元區國家留有余地。比如,對那些非歐元區國家企業利用自己的貨幣經商時,能平等對待;歐元區所做的決定,比如建立統一的銀行業聯盟等,對於非歐元區國家的是否參與不能有強制性要求。

此外,對於英國與歐盟關系磕磕絆絆的癥結——“自主權”問題,卡梅倫也列出了三點要求。首先,允許英國不參與“建立一個更緊密的歐盟”計劃。卡梅倫希望這一承諾能以正式的、具有約束力且不會更改的形式得以確立;其次,在取保歐洲議會主導的時候,不削弱英國議會的力量;最後,希望歐盟在維護成員國自主權方面能“說到做到”。

兩面不討好

或許卡梅倫正對自己擲地有聲的4點建議暗自得意,但無論是歐盟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還是英國內部的挺歐派,都給予了卡梅倫此番言論“差評”的回應,甚至包括那些本該為卡梅倫叫好的疑歐派(Eurosceptic)。

容克稱,卡梅倫限制移民福利的要求非常“有問題”,會破壞歐盟內部市場最基本的自由原則,還會導致歐盟成員國民眾間的相互歧視。但是,他表示,委員會已把卡梅倫的信函視為雙方談判的起點,相信會研究出一個“對英國公平,也對其他成員國公平”的解決措施。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信函中的一些要點的確很敏感,但只要大家本著解決問題的方向,相信一定能研究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如果說歐盟主要領導人對卡梅倫的回應還算比較客氣,那麽英國國內那些希望英國留在歐盟的人則對卡梅倫的信函倍感失望。

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工黨影子大臣麥康內爾(John McDonnell)表示,卡梅倫對歐盟的言論是“虛張聲勢”,是對疑歐派的妥協。蘇格蘭民族黨(SNP)歐洲事務發言人金尼斯(Stephen Gethins)表示有種“被出賣”的感覺,指責卡梅倫違反了此前與SNP就蘇格蘭獨立公投時的承諾。“當時,卡梅倫警告道,贊成獨立意味著蘇格蘭人將被扔出歐盟。現在看來,卡梅倫自己走得比我們還遠。”金尼斯說道。

而一直以來極力勸誡英國政府不要脫歐的英國商界領袖這次擔心,如果最終協商不成,那麽脫了歐的英國該如何鞏固其競爭力與國際商業地位。英國部分最成功、最傑出的商界領袖曾在今年5月致信英國媒體稱,他們認為英國脫離歐盟將令該國每年蒙受最高達920億英鎊的損失。他們指責那些要求英國脫離歐洲的疑歐派議員將“政治置於經濟之前”,摒棄了英國的國家利益。

本該為卡梅倫此舉歡呼雀躍的英國疑歐派也沒有覺得卡梅倫在為他們得訴求撐腰,而是覺得卡梅倫做得還不夠。“卡梅倫的要求太客氣了,”“脫離投票”(Vote Leave)運動的負責人稱,“英國要確保未來發展的唯一方法就是離開歐盟。”疑歐派議員也質問卡梅倫,“就這些?”

保守黨議員瑞德伍德(John Redwood)也強調,“這與邊界、移民問題沒任何關系。這事關我們的自主權。”英國獨立黨領導人法拉奇也認為,卡梅倫的改革訴求既不徹底也不夠真誠。“他說如果我得不到我要的,我也許會選擇支持英國離開歐盟。但問題是,這並不是一場實實在在的談判。他提出的訴求,除了修改歐盟移民福利政策之外,剩下的都可被一紙空文的承諾給搪塞過去。”

鑒於英國如此渴望尋求與歐盟的新關系,有論調建議卡梅倫不妨學學挪威,後者並不是歐盟國家但與歐盟各領域的關系頗為融洽。卡梅倫駁斥了這一看法,強調英國一定會找到自己與歐盟相處的獨特之道。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