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120年房價的歷史和規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vf62.html

近年來,國內一線城市房價屢創新高,同時國人海外購房熱情也空前高漲。

複星國際以總價格7.25億美元購得紐約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綠地集團以50億美元購得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大西洋廣場項目,SOHO與巴西財團聯手以7億美元購買了美國紐約通用大樓40%的股權,中國平安以24億人民幣買下了英國倫敦地標性建築勞合社大樓。2013年12月,萬科亦表示將進軍曼哈頓的摩天大樓。

中國企業在歐美大都市的購房狂潮的背後,是中國高凈值人群的移民潮。

根據中國財富研究機構胡潤的研究,64%的中國百萬富翁已經移民或正在準備帶著他們的財富移民,而有三分之一的中國超級富豪(億萬富翁)已經移民。如果假設這個高凈值人群把5%的可投資產投資在海外房地產,將產生上萬億的需求,還不包括其他的配套服務。這種需求,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以及國內房地產的限制和風險,構成了海外擴張的主要原因。

熟悉歷史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到80年代末的日本。那時的日本正在經歷長期的地產和股票市場的牛市。很多大企業成立了理財部,經營地產和股票投資,其盈利甚至超過了主營業務。日本大東京的地價據說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的企業和富人,在經歷了房市的大牛市和日元的升值後,把目光投向海外,而投資的一個主要標的就是美國的房地產。其標誌性事件是1989年三菱地產用13.7億美元買下了紐約曼哈頓的一個地標建築,洛克菲勒中心。無獨有偶,20多年後的今天,根據胡潤報告,中國海外購房的第一目標仍然是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頻頻被國人拿下。中國人已經成為僅次於加拿大的在美國最大的海外購房團體。

做為投資者,很關心的幾個問題會是,美國現在的房價貴嗎?美國房市的主要規律是什麽?現在在美國購房,會有多高的回報率?

美國的房價歷史和規律

根據美國最權威的凱西·席勒房價指數(席勒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有28年是下跌的(占23%),95年是上漲的(占77%)。其中跌得最深的是2008年,即金融危機最糟糕的一年,跌幅達18%。連續下跌達到5年的只有兩次,第一次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代,累積跌幅達26%;第二次是2006-2011年的由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金融危機,累積跌幅達33%。

那麽美國的房價在一個正常的年份漲得會有多快?在過去的123年中,美國房價平均內生(幾何)增長率為3.07%。這個數字的邏輯是從哪里來的?在同樣的123年中,美國CPI通脹率為2.82%。如圖一,美國的房價以高於通脹率千分之2.5%的速度漲了一百多年。一般的常識是房地產是抗通脹的,此言不虛。在扣除通脹率後,房價就基本不漲了。

如果我們看10年的累積漲幅,美國過去123年中發生過3次十年累積漲幅超過100%的階段,分別是在1938-1954之間,1969-1986之間,和1995-2007之間。

1938-1954之間的地產大牛市是因為1943-1947年間由於二戰帶來的工業和消費需求,這5年的年均漲幅為17%,扣除通脹後的平均漲幅仍然有10%;其余年份的平均漲幅只有2%,扣除通脹後是負增長。

1969-1986之間的大牛市主要發生在1974-1979之間,平均年增長為11%,但扣除通脹後年增長只有2%;其余年份的平均增長率為5%,扣除通脹率後為負增長。

1995-2007之間的大牛市主要發生在1999-2005年間,年平均漲幅為11%,扣除通脹後仍然有8%。這個超越通脹的漲幅後來被證明是泡沫,房價從2006年開始下跌,引發次貸危機,到2011年,美國房價在扣除通脹後已經低於一個多世紀以前的1895年。

總結一下,美國過去一百多年曾經發生過三次房產牛市。70年代的牛市完全是被同時代的通脹驅動,90年代末到金融危機前的牛市展示的是一個泡沫的形成,即假牛市。真正是由需求拉動的、超過通脹的增長只有1943-1947。長期來說,美國房價的漲幅基本是美國通脹率。​

圖一:美國123年扣除通脹後的房價歷史

資料來源:美國勞動力統計局,威斯康辛大學


美國房價會漲多快?

如下圖一表現出美國房市的兩個規律。第一,美國房價的長期增長率為3.07%,略高於美國通脹率。第二,如果房價變動偏離這條軸線,無論太高或太低,其後的趨勢可以預測,即會回到這條軸線。

圖一:美國123年扣除通脹後的房價歷史

資料來源:美國勞動力統計局,威斯康辛大學

這條軸線也告訴我們,截止到2013年,美國的房價在經歷了2006-2011的下跌,和2012-13的上漲後,已經回到、甚至略高於扣除通脹後的歷史平均價位。這表明美國的房價在將來的漲幅不會高於歷史平均(3%)。其他可以考慮的因素包括由於美國退出量化寬松帶來的融資成本的上升,以及美國經濟回暖;這兩個因素對房價的影響是相反的。

除了看通脹調整後的房價,另外一個公認的衡量房價貴賤和預測房價走勢的重要指標是房租對房價的比率。其邏輯是房租代表了真實的需求(而非投資價值),相對於這個需求的房價就可以衡量房價的貴賤。

如下圖二所示,在1960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之間,美國平均房租對房價比率為4.98%。21世紀初的房地產泡沫,表現在房租對房價比率從1999年初的4.8%下降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2.98%,下降比率達38%。​


圖二:美國房租房價比

數據來源:美國勞動力統計局,威斯康辛大學

如果房租對房價比率遠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就像一只市盈率很高的股票,要麽相對於房價來說房租太低,意味著房租會上漲得很快,要麽相對於房租來說房價太高,意味著房價會下跌,或者房租漲房價不漲。

那麽到底是通過房租上升還是房價下跌來讓房租對房價的比率回到歷史平均呢?2007年,美國三位經濟學家(Davisa, Lehnertb,和Martinb)發表了一篇研究美國整體房租對房價比率的文章。文章的摘要,現在讀起來讓人凜然心驚,這樣寫道:“根據美國1960年以來數據我們構建了房租對房價比率的時間序列。我們發現在1960到1995年之間美國的房租對房價比率在5%到5.5%之間,但是1995年後很快下降。到2006年末,房租對房價比率已經到了3.5%的歷史低位。如果房租對房價比率要在今後五年回到歷史平均,房價可能會下降很多。”

後來的故事,如圖二所示,是房租對房價比率的大幅度上升,接近歷史平均。這個調整是通過房價的下降來完成的,包括在2008年發生的美國過去100多年最大的單年跌幅。

個別城市的房價歷史 ​

圖 3.1 紐約實際房價

圖 3.2 波士頓實際房價與通脹率

數據來源:美國勞動力統計局,威斯康辛大學

那麽美國的一線城市是否會遵循不同的房價規律呢?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美國一些大城市在80年代末以來的房價歷史。

圖 3.1 紐約實際房價

圖 3.2 波士頓實際房價與通脹率

數據來源:美國勞動力統計局,威斯康辛大學

圖三表現了四個美國一線城市:紐約、波士頓、洛杉磯和舊金山從80年代末到2013年的扣除通脹後的實際房價。如果把紐約房價在1988年初的房價折成一塊錢,那麽到2013年紐約房價在扣除美國通脹後剛好是0.99元;換句話說,紐約過去25年的房價增長率非常準確,正好是美國通脹率;其間經歷了90年代房價大幅度下滑,包括三菱地產於1996年宣布洛克菲勒中心項目破產,以3.08億美元的價格,加上8億美元的債務,賣回給包括洛克菲勒家族在內的美國人;紐約房價在21世紀初開始大幅度上漲,到2006年達到頂點的1.5元,到2013年跌回0.99元,完成了25年的輪回。

類似的,如果在1988年初把波士頓的房價折成1元,那麽到2013年漲到1.08元,相當於扣除通脹後以每年0.3%的速度增長,其間也經歷了和紐約一樣的漲跌周期。如果在1988年初把洛杉磯的房價折成1元,那麽到2013年漲到1.12元,相當於扣除通脹後以每年0.46%的速度增長;如果在1988年初把舊金山的房價折成1元,那麽到2013年漲到1.29元,相當於扣除通脹後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舊金山的房價漲幅是最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矽谷造富的驅動。​


圖 3.3 洛杉磯實際房價與通脹率​


圖 3.4 舊金山實際房價與通脹率

結語

        作為結語,我希望讀者能夠記住這樣幾個規律。

        美國的房價在過去的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略高於美國的通脹率(2.8%)。如果漲幅遠高於通脹率,後面就會沒有增長,或下跌。

        這個規律是如此的精準,以至於在這100年中只有1943-1947是唯一的明顯跑通脹又沒有跌回去的階段。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美國平均,而且適用於一線城市。到2013年,美國的平均房價已經超過扣除通脹後的歷史平均,並不是便宜貨,意味著將來房價的年平均漲幅應該會低於3%。這個回報率是否足夠高,是否能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見仁見智。但是中國投資者應該知道這個規律。

長江商學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37

1月中國百城房價告別八連跌 一線城市環比普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23

2015年1月,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在八個月連續環比下跌後首次止跌,環比微漲0.21%,其中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十大城市均價同樣環比止跌回漲,但100個城市和十大城市均價同比跌幅均較上月擴大。發布數據的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院)預計,政策和貨幣的環境都趨於寬松,市場信心增強,樓市將進一步回暖,價格平穩回升。

中指院認為,在政府“微刺激”推動下,主要城市的需求平穩釋放,加之春節臨近主要城市供應減少,短期內庫存壓力稍有緩解。在政策面,李克強總理首次對房地產市場的表態使市場信心有所增加。預計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在利好政策疊加作用下價格趨於企穩,多數三四線城市短期需求飽和,過剩風險突出,去化壓力較大,未來房價仍存下行壓力。

百城房價,房價,一線城市,房地產,中國

中指院數據顯示:

    · 1月44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56個城市環比下跌。與上月相比,1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14個,其中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9個,較上月增加6個;1月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較上月減少14個,其中跌幅在1%(含1%)以上的有16個,較上月減少11個。

    · 1月含北上廣深在內的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環比0.59%,其中6個城市環比上漲,較上月增加1個,依次為北京、上海、重慶(主城區)、深圳、杭州、廣州。其中,北京住宅均價環比上漲1.15%,漲幅居十大城市首位。

    · 1月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同比下跌3.09%,跌幅較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十大城市住宅價格同比下跌1.23%,跌幅較上月擴大0.62個百分點。1月,十大城市中3個城市同比上漲,與上月持平,其中上海上漲1.92%,漲幅居十大城市首位。

    · 1月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均價環比由漲轉跌,環比下跌0.53%,僅深圳、南京和武漢環比上漲,其余均跌,漲幅最大的深圳漲1.02%,較上月收窄0.01個百分點;1月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均價同比下跌2.41%,跌幅較上月擴大1.36%。

以下圖表數據均由中指院發布。

百城房價,房價,一線城市,房地產,中國

百城房價,房價,一線城市,房地產,中國

百城房價,房價,一線城市,房地產,中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72

房價跌、外商撤 逼星國貶值救經濟

2015-02-09  TCW 
 

 

二○一五年是新加坡獨立建國五十週年紀念,在這歷史性時刻,這個東南亞最亮眼的城市國家,備受推崇的「新加坡模式」,卻似乎遭遇瓶頸。

  敲醒警鐘的是自家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通縮持續惡化官方緊張,出手阻升貨幣

  地位等同央行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一月二十八日出乎意料宣布:將降低新加坡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升值速度,以刺激經濟成長並對抗通貨緊縮。消息一出,新加坡幣匯價應聲大跌一.三%,至一美元兌換新加坡幣一.三五六元,創二○一○年來新低。

  回顧過去經驗發現,這是星國金管局自二○○一年十月以來,首次在既定決策會議之外突然宣布貨幣政策調整,當時是為了因應九一一恐怖攻擊的衝擊。

  匯豐銀行認為,過去幾年來新加坡金管局一手主導新幣升值,由於新加坡經濟基本面差,當地內需市場蕭條、通貨緊縮和生產成長率低,加上全球外匯市場風險升溫,新加坡幣恐會再繼續貶值下去。

  為何一個人均所得超過五萬美元、號稱亞洲最大金融中心的國家,要臨時大幅貶值對抗通縮?到底支撐新加坡經濟一路向上的底氣,出了什麼問題?

  一月二日,正當全球歡慶新年之際,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便傳來利空。去年新加坡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年化季增率僅一.六%,遠低於市場預估的三%,不僅較前季的三.一%還要疲弱,更拖累全年經濟成長率放緩至二.八%,遠低於二○一三年的三.九%。

  通膨數據更差,去年十一月,新加坡消費者物價比上年同期下跌○.三%,十二月又年衰退○.二%。今年狀況一點也沒改善,官方預估,今年整體通膨率預估區間,由○.五%到一.五%,下修為○.五%到負○.五%,顯示通縮陰霾正在發生。

經濟成長率趴低李顯龍承認,須適應低成長

  對比過去十幾年,平均都能有五%以上的經濟成長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在一月中受訪時也不得不承認,新加坡人要開始適應只有成長二%到三%,更喊出「新加坡正處於一個轉折點,要換檔、要變速。」

  不過,馬來西亞券商聯昌國際銀行(CIMB)的研究部主管宋誠煥(Song Seng Wun),倒是悲觀許多,他認為除非外在需求大增或者新加坡生產力有明顯成長,否則這就是新加坡的新常態。

  從總經組成來看,新加坡經濟陷入失速的原因包括:外來旅遊人數下滑、房地產降溫和製造業下滑。

受中國禁奢衝擊旅遊人數降,外商品牌撤離

  首先是觀光客人數下滑。根據新加坡旅遊局資料,二○一四年前十一個月,國際旅客人數,較上年同期減少三.四%,只有一千三百七十二萬人,其中,中國旅客減少幅度最大,衰退高達二五.七%,背後原因與澳門賭場業績下滑一樣,都跟中國政府打貪和禁奢有關。

  雖然這可能為短期效應,但的確衝擊到新加坡零售業,許多外商投資開始暫緩,甚至退出新加坡。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在新加坡擁有六間百貨公司的日商伊勢丹(Isetan),將自今年第二季起,停止其中一間位於烏節路鬧區的百貨公司營運,做出同樣決定還包括英國服裝品牌River Island、美國寢居品牌Aussino。

打房傷了底氣量縮價跌,空屋率創新高

  除了外來消費力驟降外,內需火車頭:房地產也疲弱。

  跟台灣一樣,為民怨之首的高房價,隨著新加坡政府二○一三年祭出鐵腕管制,終於在去年出現量縮價跌,成交量不僅降至六年新低,去年第三季住宅空屋率,更上升至七.一%,創二○○六年以來最高。

  新加坡政府為了達到打房效果,規定購屋族每月貸款還款金額,不得超過貸款人月收入的六成,同時增加印花稅與房地產稅,導致過去一年房價跌幅達到四%,如果以季度來看,新加坡房價已經連續第五季度走跌,為十年以來的最長跌勢。

  同時,新加坡也開始對於刻意囤積房屋的財團開刀,政府規定,若建商無法在完工兩年內出售所有戶數,會依照售價高低按比率課徵罰金,若房屋持續未能脫手,罰金金額將逐年增加。

  此外,新加坡政府更從需求面管控房價,大幅限縮移民人數,二○一四年上半年發出的工作簽證,只有增加○.六%,連續第二年外來移民人數增加不到一%,一改過去經常超過兩成的簽證核准率。在官方刻意壓抑買盤下,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蔡學敏(Chua Hak Bin),喊出兩年內新加坡房價將跌兩成。

  製造業方面也同樣疲弱,剛出爐的十二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滑落至四十九.六,創二十三個月以來新低,其中新訂單指數下滑程度,更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顯示製造業在今年上半年之前,恐怕難見到春天。

  雖然整體經濟環境險峻,有趣的是,新加坡人消費信心卻不減。根據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統計,去年第三季消費信心指數創下三年來新高一百零三點,第四季雖然小跌至一百,但仍屬高檔。

  或許新加坡人相信經濟低潮終將過去,畢竟新加坡從當初落後的東南亞城邦之國,至今為全球最成功經濟體之一,不斷積極轉型維持成長,已是每個新加坡人基因的一部分。

【圖表】5%以上經濟成長率,新加坡短期回不去——星國10年經濟成長率逐季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80

1月房價環比總體下滑 城市間呈現分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08

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整體下滑,城市間呈現分化:一線城市初步止跌回穩,二線城市降幅緩慢收窄,三線城市降幅略有擴大。

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房價同比繼續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1月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3%,最低為下降1.7%。

二手房方面,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1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6%,最低為下降1.9%。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進行了解讀

一、房價環比總體略有下降,城市間呈現分化。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4個,比上月減少2個;持平和上漲的城市分別有4個和2個,均比上月增加1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1個,比上月增加1個;持平和上漲的城市分別有3個和6個,分別比上月增加1個和減少2個。房價環比總體仍然略有下降。

分城市看,分化明顯。一線城市房價初步呈現止跌回穩態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兩個月微漲,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四個月微漲,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一線城市均只有1個,且跌幅均在0.2%以內。二線城市房價環比綜合平均仍然下降,但降幅緩慢收窄。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下降,且降幅略有擴大,1月份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房價持平和上漲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房價降幅大於0.5%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三線城市。

二、房價同比繼續下降。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房價同比繼續下降。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僅有1個,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僅有3個,且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綜合平均降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

以下是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稿

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詳見附表2)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3%,最低為下降1.7%。

(二)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上漲的城市有1個。1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8%,最低為下降10.5%。

二、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1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6%,最低為下降1.9%。

(二)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上漲的城市有3個。1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5%,最低為下降13.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85

美國12月大城市房價同比增4.5% 高於市場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38

12月美國大城市房價增幅加速,這表明美國經濟複蘇,以及有限的供給正加速推高房價。

QQ截圖20150224220504

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美國12月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同比+4.46%,預期+4.30%,前值+4.31%。 
 
美國12月S&P/CS20座大城市未季調房價指數環比+0.87%,預期+0.60%,前值+0.74%。 

美國12月S&P/CS1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同比+4.30%,前值+4.17%。

美國12月S&P/CS10座大城市未季調房價指數環比+0.1%,前值-0.26%。

具體到各個城市看,所有20個城市房價12月份均同比上漲,其中舊金山上漲9.3%居首,邁阿密上漲8.4%其次。漲幅最小的芝加哥上漲了1.3%。

S&P/CS房價指數由經濟學家卡爾·凱斯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等人開發,是衡量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一項重要指標。

房價溫和上漲能意味著有房者的資產升值。但房價漲幅超過工資和物價漲幅,意味著年輕人和首套房購買者將面大的壓力。

FTN Financial公司分析師Sophia Kearney-Lederman在數據公布前對彭博新聞社表示:“房價上漲成為了年輕人和首套房購買者的進入樓市的壁壘,現在房價漲幅超過了工資漲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26

遏制房價升溫 澳大利亞擬收緊外資購房限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6/899258.html

利率並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海外投資也被視為推高澳房價的重要因素。

那些覬覦澳大利亞房產的土豪要註意了,澳大利亞政府準備收緊外國投資者購買該國房產的限制。

一直以來,房價是澳大利亞的一個敏感話題,尤其是近幾年在悉尼等大城市,房價不斷高企的局面使得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出手幹預。近日,澳大利亞政府考慮出臺對策,對購買本國房產的外國投資者收費,而拒不繳費的外國投資者將面臨一定的懲罰。

其中,購買超過100萬澳元以下房產的外國投資者須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繳納5000澳元的費用;對於有意購買100萬澳元以上房產的外國買家,購買房產的價格每增加100萬澳元,須增繳1萬澳元費用。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還將對外國投資者購買不動產的情況進行登記,違法者將被處以最高達房產價值1/4的罰款,並可能被強制出售所持物業。

自2月初澳大利亞央行宣布降息後,對於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擔憂便開始增加。匯豐銀行的報告認為,除了澳大利亞央行降息的因素外,著眼於不動產的海外投資,蜂擁而至的外國買家,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買家,也是推升澳房價的因素之一。

地產泡沫近在眼前

據匯豐的報告,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內,澳大利亞房價增長了23%,預計今年將增長8%。澳大利亞央行寬松的政策立場帶來的紀錄低點按揭利率將很可能刺激進一步增長,同時目前廣泛預計澳大利亞央行還將進一步降息。

但利率並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海外投資也被視為推高澳房價的重要因素。匯豐經濟學家在2月10日的一份報告中稱:“雖然外國需求進一步推升了房價,但低利率仍是澳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

當地時間2月3日,澳大利亞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這是自2013年8月以來澳大利亞首次降息,不但利率水平創歷史新低,澳大利亞也成為“寬松俱樂部”的新成員。澳央行表示降息旨在提振經濟、刺激商業和家庭開支。

匯豐認為,外國需求一直在上升,反映了投資者在全球搜索回報,同時也反映了外國投資者對當地房地產市場興趣不斷增加的趨勢,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

不過,匯豐警告稱,令人擔心的是,高漲的價格增加了房地產市場過度膨脹的風險。房價增長將繼續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如此時間越長,泡沫形成和膨脹的機會越大。

美媒引述匯豐駐澳大利亞首席經濟學家布羅翰(Paul Bloxham)的話稱,悉尼房價很容易過熱,當利率開始再度上升時房價很可能崩潰,房地產市場的某些方面可能正在形成泡沫。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擔憂房地產泡沫的問題。“我認為澳大利亞家庭過高的財務杠桿效應的故事誇大了。我們並不認為那對經濟增長和前景來說是巨大的消極因素。”西太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卡夫納說,“當然,市場的某些口袋有些過火,但另一個問題是家庭部門實際上同時在提高儲蓄率。現在的儲蓄率比五六年前要高很多。”

中國買家推高澳房價?

根據中國房地產網站居外網最近的統計數據,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外國投資的主要來源,預計2015年來自中國投資者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該網站將澳大利亞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投資者的頂級投資目的地。

匯豐指出,在過去3個月中,澳元對人民幣匯率下跌近8個百分點,澳大利亞住宅房地產對中國內地投資者來說更加便宜。匯豐報告稱:“最近澳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進一步鼓勵了中國人購買澳大利亞住宅房地產。”

同時,有分析認為澳大利亞政府推出的高端投資者簽證(PIV)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投資買房的熱情。

去年10月,澳政府宣布推出PIV,根據新政策,在澳大利亞投資額超過1500萬澳元的投資者能在12個月後就獲得澳永久居民身份。此舉是為了吸引更多海外富豪在澳大利亞投資、安家,為澳經濟尋找新增長點,推動當地經濟增長。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在一份聲明中稱:“澳大利亞政府鼓勵更多高凈值個人在澳大利亞安家。”雖然PIV投資金額比之前的重大投資者簽證(SIV)增加了兩倍,但等待時間卻縮短了3年。該簽證將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

有業內分析人士稱,一旦PIV開始實施,很可能進一步令澳大利亞房地產價格上漲,進而可能引發關於擔憂中國買家令澳房地產價格高漲的爭論。

 

原文鏈接:http://house.people.com.cn/n/2015/0226/c164220-2659751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9

復甦!西班牙房價指數七年來首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02

去年第四季度,西班牙房價指數升速創六年新高,全年錄得2007年以來首次年度上漲,釋放了該國房產市場走出衰退低谷的復甦信號。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去年第四季度,房價指數(HPI)同比上升1.8%,升幅創2008年年初以來新高,該指數環比升0.2%。去年全年,西班牙房價整體較上年上漲0.4%,2013年還全年下降了10.6%。西班牙統計局的下圖展示了HPI同比增長變化。

西班牙,房价,GDP

在2008年房產泡沫破滅以前,西班牙國內房產市場的繁榮期曾長達十年。泡沫破滅後,西班牙經濟增長持續下滑,失業率創新高,兩年前申請歐盟救助本國銀行系統。路透報導,在國內需求增長推動下,去年西班牙實現五年來首次全年經濟正增長,今年GDP有望增長2.5%。那將是本世紀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西班牙最高的經濟增長。

彭博報導認為,由於出口增加、投資增長反彈,西班牙已成為歐元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該報導提到,西班牙最大的房屋評估機構Tinsa上月表示,去年全國房價下跌2.7%,使2007年房價巔峰期以來的跌幅達到將近42%。

華爾街見聞今日文章提到,西班牙是除美國外高盛旗下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強烈推薦的兩國股市之一,另一個是日本股市。但日本股市有吸引力和該國經濟基本面的關係不大,看好西班牙股市倒是因為國內經濟確有起色。

西班牙,房价,GD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83

打房雙箭齊發 北市房價估跌一成

2015-03-02  TCW
 

今年的房市會更冷!台北市長柯文哲又有驚人之語,這次他將矛頭指向房市。

他今年一月接受《建中青年》訪問,針對台北市房價,他認為房價要降,只要規定第二棟房子不准貸款,房價就會跌;另外,為了解決囤房問題,他認為可設定一個人享用坪數的上限,超過即加重課稅,若一個人可享用坪數是二十坪,五口之家享用總坪數就是一百坪,超過百坪就要加重課稅。

針對柯P的房市新觀點,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認為,第二房不准貸款,是「過度操作」;但限定自用住宅的免稅面積,背後是因台灣房屋稅等囤房成本太低,有其道理。

除了柯P丟出另一種打房的想法觀點,今年五月,台北市房屋稅震撼彈也要丟出來了!

近半年剛買台北豪宅的「好野人」不太開心,因為今年豪宅房屋稅,將大漲六倍多。這是中央、地方兩箭齊發,讓房屋持有成本──房屋稅,水漲船高,希望達到打房效果的政策。

標準單價提高房屋現值增,等於稅基變大

第一箭,是來自台北市政府。台北市因為房屋稅的計算基礎:標準單價,三十年未調整,房屋稅偏低,造成建商、投資客囤房成本低,某信義區知名豪宅更發生建商完工後,只出售兩成房屋,剩下八成未出售,短短一、兩年內每坪房價卻從一百多萬元漲到兩百多萬元,讓市場咋舌。

因此,去年一月,台北市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決議通過,調高新屋標準單價,自去年七月一日實施,即七月一日後取得使用執照的房屋將適用新房屋稅,通常使用執照取得後半年到一年會交屋。

「標準單價」是指房屋的建造成本,由稅捐單位依照房屋的建材等條件,評估建造成本,例如,鋼骨結構的房子,會比鋼筋混凝土的房子建造成本高。標準單價提高,經公式計算出的房屋現值就會提高,房屋現值就是計算房屋稅的稅基,現值提高,房屋稅就提高。

以大安區鋼骨結構的大樓,市價二億七千多萬元豪宅(台北市豪宅定義為一戶八千萬元以上)為例,如果是在去年六月三十日前取得使用執照,依舊制計算出來的房屋現值約三千二百一十萬元,乘上房屋稅率一.二%,房屋稅三十八萬多元;新制,若屬非自用,房屋稅最高達二百八十六萬多元,增六.四四倍。(見上表豪宅案例)

八千萬元以下的非豪宅,情況也類似。以士林區鋼筋混凝土、市價三千一百多萬元大樓為例,依舊制計算出來的房屋現值僅一百一十四萬元,房屋稅僅一萬三千七百元,新制,若屬非自用,房屋稅最高將達十萬三千元,增加六.五倍。(見上表一般房屋案例)

標準單價提高,也影響買屋契稅,因契稅是按照房屋現值六%計算,以上述大安區豪宅來看,房屋現值七千九百多萬元,契稅就達四百七十七萬多元,過去房屋現值僅三千二百一十萬元,契稅不到兩百萬元,同樣一間房子,差一天買,契稅相差一倍多。

「標準單價」提高,並非房屋稅飆高六倍多主因。去年底,中央(財政部)又發出第二箭,更讓豪宅投資客「重傷」。

稅率課更重非自住,最多增2.4個百分點

第二箭,是指調高房屋稅稅率。財政部去年修正《房屋稅條例》,住家用房屋稅的法定稅率分自住、非自住,自住法定稅率維持一.二%,非自住法定稅率由一.二%至二%,提高為一.五%至三.六%,實際稅率由各縣市自行訂定;此即俗稱囤房稅。

台北市政府據此修正《台北市房屋徵收自治條例》,自住房屋稅率為一.二%;非自住則大幅調高,兩戶以內,每戶稅率為二.四%;三戶以上,每戶為三.六% 。

自住屋的標準為何?財政部規定,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總自住戶數,最高為三戶。因此,假設A先生有五戶位於台北市的房屋,三戶符合自住條件,這三戶房屋稅均為一.二%,其餘兩戶房屋稅則為二.四%;若A先生持有六戶台北市房屋,則非自住的三戶,稅率均為三.六%。

標準單價提高一倍以上,加上房屋稅提高一至兩倍,讓去年七月後取得使用執照的新房,都須適用新制。

不過,「新版房屋稅影響不大,」台北市財政局長蘇建榮說,財政局今年一月統計,今年五月受影響的戶數約有二千一百九十八戶,占台北市總房屋數僅○.一九%,其中,豪宅占二百四十四戶,一般房屋占一千九百多戶,這其中適用三.六%最高稅率的新豪宅,估計低於一百戶。

淡江大學產經系兼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台灣房屋稅確實偏低,有調高必要,」但,他也認為,一次將稅率拉這麼高,市場會適應不良,反而讓市場交易更冷。

政府對房市下重手,對今年房價影響有多大?

「好地段跌一成,如台北市,台北市以外跌一五%至兩成。」莊孟翰說,房市進入買方市場,想買房的人,多看多打聽,就能買到好房子。

【延伸閱讀】新制房屋稅,稅金最多比舊制高6倍!—以台北市最新政策計算

案例1》百坪豪宅地段: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樓層:17層樓鋼骨造大樓坪數:面積118坪市價:2.74億元

●舊制房屋稅

房屋現值3,210萬×稅率1.2%=38.52萬元

●新制房屋稅

A.自住:房屋現值7,956萬×稅率1.2%=95.47萬元(比舊制增1.48倍)

B.非自住2戶內:房屋現值7,956萬×稅率2.4%=190.94萬元(比舊制增3.96倍)

C.非自住3戶以上:房屋現值7,956萬×稅率3.6%=286.41萬元(比舊制增6.44倍)

案例2》50坪電梯大樓

地段:士林區延平北路五段

樓層:13樓鋼筋混凝土大樓

坪數:面積53坪

市價:3,100萬元

●舊制房屋稅

房屋現值114萬元×稅率1.2%=1.37萬元

●新制房屋稅

A.自住:房屋現值286萬×稅率1.2%=3.43萬元(比舊制增1.5倍)

B.非自住2戶內:房屋現值286萬×稅率2.4%=6.86萬元(比舊制增4倍)

C.非自住3戶以上:房屋現值286萬×稅率3.6%=10.3萬元(比舊制增6.52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53

近五年房價走勢:廈門領跑 6城跌回五年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6515.html

近五年房價走勢:廈門領跑 6城跌回五年前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3-16 20:14:00

通過對2010~2014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進行分析發現,在70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房價已經跌回到了五年前。而廈門、深圳等城市的房價增幅總體偏高,說明市場的區域分化愈加明顯。

2010年全國開始實行限貸,各大重點城市紛紛推出限購政策,2014年各大城市又紛紛解除此類政策,五年期間,各地房價走勢如何呢?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6日發布的《近5年70城房價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通過對2010~2014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進行分析,在70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房價已經跌回到了五年前。而廈門、深圳等城市的房價增幅總體偏高,說明市場的區域分化愈加明顯。

廈門領漲全國

過去五年房價上漲哪家最強?不是北上廣深這四大一線城市,也不是省會城市,而是經濟總量僅位居全國第52位的東南沿海城市廈門。

報告顯示,對比2010年,漲幅最高的是廈門,高達27%,緊隨其後是深圳(24%)、北京(23%)、廣州(22%)三大一線城市,接下來是鄭州(21%)、烏魯木齊(19%)、上海(19%)、西寧(18%)、石家莊(16%)和嶽陽(15%)等。

在這些城市的核心區域、核心地段,過去五年房價的漲幅超過了統計數據。以廈門為例,2011年中,來自泉州安溪的謝先生和同學施先生分別在廈門杏林和海滄買房,當時房價均在一萬左右,現在均已漲到了兩萬以上。

“如果對比2010年,廈門島內和島外近城區的房子都漲了一倍以上。”廈門均和房地產評估董事長王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廈門的人均收入並不高,比廣深等一線城市有較大差距,但由於環境等公共資源配套好,這些年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土地市場的供應卻一直偏緊,遠遠滿足不了旺盛的市場需求,這也導致樓市價格不斷走高。

世聯地產廈門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廈門作為整個福建省城市環境、教育等公共資源最好的城市,吸引了周圍泉州、龍巖等地大量的購房者。“福建的有錢人多會在廈門買房子,而福建的經商群體那麽龐大,可見需求有多旺盛。”

去年9月,地產研究者劉曉博統計的47個大中城市小學生變動表顯示,2008年~2013年,小學生人數的變動情況各不相同,其中,廈門以37%的增速在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而同期全國這一數據是下降了9.4%。

不過,在如此大的需求之下,廈門的土地市場卻搞起了“饑餓營銷”。統計數據顯示,從供地量看,近五年來廈門市供地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土地供應量更是處於五年來最低位。去年,廈門共出讓經營性用地24宗,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量僅完成年初計劃的四分之一。

一家近年來在北京、上海迅猛擴張的福建上市房企人士說,由於廈門土地供應緊缺,需求又很旺,因此只要能拿到地,效益非常好,“廈門土地的爭奪激烈度甚至會超過一線城市。”

王崎告訴記者,今年在諸多政策疊加的利好下,廈門島內等核心區域的市場表現會更好。而且在目前泉州、龍巖等周圍三四線城市房價走低的情況下,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都會把資金集中到一二線核心城市,資金會進一步向廈門這樣的核心城市集中。

廣州一家大型開發商人士也告訴記者,現在全國樓市到處都過剩,不光是三四線城市,一些大城市的郊區也嚴重過剩,因此,未來買房要保值的話,要選擇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記者,包括北上廣深、廈門鄭州等重點城市,人口導入速度比較快。盡管在五年期間房價略有波動,但總體上看,依然處於明顯的價格上升過程中,此類城市未來房價看漲預期也比較強烈。

 

6城跌回五年前   

在廈門、深圳、北京等城市狂漲的同時,也有一些城市的房價增速較為緩慢,部分城市房價甚至跌回5年前。

《報告》顯示,增幅排行後10位的城市分別為無錫(3%)、蚌埠(2%)、泉州(2%)、三亞(2%)、唐山(0%)、金華(-1%)、海口(-1%)、寧波(-6%)、杭州(-8%)和溫州(-24%)。其中,溫州、杭州等6個城市跌回5年前。

 在這6個城市中,溫州、杭州、寧波、金華均來自浙江,浙江板塊整體下滑態勢十分明顯。幾年前,浙江的房價上漲十分迅猛,杭州、溫州的房價都超過了廣州,直逼上海、北京。該省內如臺州、紹興等三四線城市也動輒過萬。但在2014年以來的房價下行中,浙江板塊則率先領跌。

嚴躍進說,對於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這樣一類城市而言,過去民間資本充斥樓市,投資投機型的購房需求較大。隨著實體經濟漸趨疲弱,房價持續上漲態勢終究難以支撐,因此定基增幅出現明顯下滑。

“這是一個好事,是一個正常的價值回歸。”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過去浙江民間資本十分雄厚,樓市投機行為較多,推高了房價。但現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相對比較疲軟,對外貿出口依賴較多的浙江實體經濟也受到影響,樓市的投資行為也明顯減少。

前述福建上市企業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也曾計劃進入杭州。“我們曾專門到杭州進行考察調研,調研後發現杭州的供應量實在太大了,所以後來就沒有進入。”

對於海口而言,近兩年旅遊地產行情並沒有預期的好,也使得定基增幅出現下滑。唐山之所以房價偏弱,和高庫存以及產業轉型困難等問題有關。“此類城市房價增幅的走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樓市投資投機泡沫已戳破,樓市賺錢效應明顯減弱。”嚴躍進說。

 

 

 

 

 

 

 

 

 

 

 

 

 

 

 

編輯:任紹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91

近五年房價走勢:廈門領跑 6城跌回五年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6515.html

近五年房價走勢:廈門領跑 6城跌回五年前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3-16 20:14:00

通過對2010~2014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進行分析發現,在70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房價已經跌回到了五年前。而廈門、深圳等城市的房價增幅總體偏高,說明市場的區域分化愈加明顯。

2010年全國開始實行限貸,各大重點城市紛紛推出限購政策,2014年各大城市又紛紛解除此類政策,五年期間,各地房價走勢如何呢?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6日發布的《近5年70城房價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通過對2010~2014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進行分析,在70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房價已經跌回到了五年前。而廈門、深圳等城市的房價增幅總體偏高,說明市場的區域分化愈加明顯。

廈門領漲全國

過去五年房價上漲哪家最強?不是北上廣深這四大一線城市,也不是省會城市,而是經濟總量僅位居全國第52位的東南沿海城市廈門。

報告顯示,對比2010年,漲幅最高的是廈門,高達27%,緊隨其後是深圳(24%)、北京(23%)、廣州(22%)三大一線城市,接下來是鄭州(21%)、烏魯木齊(19%)、上海(19%)、西寧(18%)、石家莊(16%)和嶽陽(15%)等。

在這些城市的核心區域、核心地段,過去五年房價的漲幅超過了統計數據。以廈門為例,2011年中,來自泉州安溪的謝先生和同學施先生分別在廈門杏林和海滄買房,當時房價均在一萬左右,現在均已漲到了兩萬以上。

“如果對比2010年,廈門島內和島外近城區的房子都漲了一倍以上。”廈門均和房地產評估董事長王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廈門的人均收入並不高,比廣深等一線城市有較大差距,但由於環境等公共資源配套好,這些年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土地市場的供應卻一直偏緊,遠遠滿足不了旺盛的市場需求,這也導致樓市價格不斷走高。

世聯地產廈門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廈門作為整個福建省城市環境、教育等公共資源最好的城市,吸引了周圍泉州、龍巖等地大量的購房者。“福建的有錢人多會在廈門買房子,而福建的經商群體那麽龐大,可見需求有多旺盛。”

去年9月,地產研究者劉曉博統計的47個大中城市小學生變動表顯示,2008年~2013年,小學生人數的變動情況各不相同,其中,廈門以37%的增速在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而同期全國這一數據是下降了9.4%。

不過,在如此大的需求之下,廈門的土地市場卻搞起了“饑餓營銷”。統計數據顯示,從供地量看,近五年來廈門市供地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土地供應量更是處於五年來最低位。去年,廈門共出讓經營性用地24宗,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量僅完成年初計劃的四分之一。

一家近年來在北京、上海迅猛擴張的福建上市房企人士說,由於廈門土地供應緊缺,需求又很旺,因此只要能拿到地,效益非常好,“廈門土地的爭奪激烈度甚至會超過一線城市。”

王崎告訴記者,今年在諸多政策疊加的利好下,廈門島內等核心區域的市場表現會更好。而且在目前泉州、龍巖等周圍三四線城市房價走低的情況下,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都會把資金集中到一二線核心城市,資金會進一步向廈門這樣的核心城市集中。

廣州一家大型開發商人士也告訴記者,現在全國樓市到處都過剩,不光是三四線城市,一些大城市的郊區也嚴重過剩,因此,未來買房要保值的話,要選擇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記者,包括北上廣深、廈門鄭州等重點城市,人口導入速度比較快。盡管在五年期間房價略有波動,但總體上看,依然處於明顯的價格上升過程中,此類城市未來房價看漲預期也比較強烈。

 

6城跌回五年前   

在廈門、深圳、北京等城市狂漲的同時,也有一些城市的房價增速較為緩慢,部分城市房價甚至跌回5年前。

《報告》顯示,增幅排行後10位的城市分別為無錫(3%)、蚌埠(2%)、泉州(2%)、三亞(2%)、唐山(0%)、金華(-1%)、海口(-1%)、寧波(-6%)、杭州(-8%)和溫州(-24%)。其中,溫州、杭州等6個城市跌回5年前。

 在這6個城市中,溫州、杭州、寧波、金華均來自浙江,浙江板塊整體下滑態勢十分明顯。幾年前,浙江的房價上漲十分迅猛,杭州、溫州的房價都超過了廣州,直逼上海、北京。該省內如臺州、紹興等三四線城市也動輒過萬。但在2014年以來的房價下行中,浙江板塊則率先領跌。

嚴躍進說,對於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這樣一類城市而言,過去民間資本充斥樓市,投資投機型的購房需求較大。隨著實體經濟漸趨疲弱,房價持續上漲態勢終究難以支撐,因此定基增幅出現明顯下滑。

“這是一個好事,是一個正常的價值回歸。”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過去浙江民間資本十分雄厚,樓市投機行為較多,推高了房價。但現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相對比較疲軟,對外貿出口依賴較多的浙江實體經濟也受到影響,樓市的投資行為也明顯減少。

前述福建上市企業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也曾計劃進入杭州。“我們曾專門到杭州進行考察調研,調研後發現杭州的供應量實在太大了,所以後來就沒有進入。”

對於海口而言,近兩年旅遊地產行情並沒有預期的好,也使得定基增幅出現下滑。唐山之所以房價偏弱,和高庫存以及產業轉型困難等問題有關。“此類城市房價增幅的走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樓市投資投機泡沫已戳破,樓市賺錢效應明顯減弱。”嚴躍進說。

 

 

 

 

 

 

 

 

 

 

 

 

 

 

 

編輯:任紹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