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保国际并购民安控股 “太平系”整合启动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26/HTML_0XA851NC8QU0.html


中国保险集团的全方位、大规模资源整合正拉开序幕。

5月上旬,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保控股”)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而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中保”)正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因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复杂的集团架构,未来的太平保险集团将怎样整合这些涉及海内外、多类型业务的众多公司主体,将以怎样的新面貌示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5月25日,中保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66.HK,下称“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有限公司(1389.HK,下称“民安控股”)发布联合公告,称中保国际计划收购民安控股47.8%的股权,并可能随后将其私有化,昭示着太平保险集团的资源整合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10换1购民安控股

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同为香港中保的控股子公司,也是香港中保20家子公司中仅有的两家上市子公司,两公司在香港中保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中保国际于2000年6月2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中保持中保国际53.9%股份,其余为公众所持有。

中 保国际的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其业务分为四类,由不同的独立附属及联营公司经营:全球性再保险业务由全资附属公司中国国际再保险公司经营;寿险业务由直接 控股占比50.05%的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经营;直接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由占40.025%权益的联营公司太平保险公司从事;其他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及再保险经 纪,分别由全资附属公司——中保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和华夏再保险顾问公司从事。

与此同时,太平人寿还分别持有太平养老和太平资产管理60%和50.1%股份,居控股地位。

由此可见,香港中保在内地的主要业务都通过中保国际控股的几家公司完成。

而 民安控股成立于2006年9月5日,作为中保控股的控股子公司于2006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其股东包括香港中保、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保国际和持股公众,中保国际、香港中保和汶豪(香港中保投资平台)分别持有民安控股已发行股本的 3.54%、47.78%和0.02%,长江实业持有20.96%。

民安控股的主要资产是香港民安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费收入位居香港财产保险公司第五位,为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客户提供包括汽车险、财产险,、责任险,、水险以及意外及健康险等财产保险业务。

根据公告,中保国际对民安控股的收购将以非现金方式达成。中保国际向母公司香港中保收购民安控股47.8%股份,代价是每10股民安股份由1股中保国际新股支付,涉及1.39亿股中保国际股份。

收购完成后,中保国际持有民安控股股份将由3.54%增至51.34%,按中保国际4月30日停牌前收市价13元计算,相当于每股民安控股股份约1.3元价值,即较同日民安停牌前收市价0.9元溢价44%,相当于民安控股去年底账面净值的1.1倍。

在此之后,中保国际计划进一步全面收购民安控股,按照时间表,如果进展顺利,民安控股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在香港联交所摘牌。

全面收购的条件同样是每10股民安控股股份可换1股中保国际新股份,即民安私有化作价相当于每股约1.31元,仍低于两年多前民安上市时的招股价1.88元。全部收购后,中保国际有意将其股份买卖单位由1000股改为200股。

在5月25日召开的记者会上,中保国际总裁兼执行董事吴俞霖表示,私有化民安控股一事,已透过独立财务顾问美林(亚太)于发表公告前通知长江实业,并已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豁免长实为非一致行动方,让其可于私有化民安第二阶段交易中,即中保国际向母公司完成收购约48%民安股份后,长实可于全面收购要约,法院会议及股东会上投票。

“我们有信心私有化议案最终可获通过。”吴续称。

他还表示,收购可以创造双赢局面,民安控股目前的流动性低,经转为中保国际股份后,可以得到提升,而民安财务实力强劲,2006至2008年在港偿付比率超过1000%,也有助于中保国际偿付比率获得提升。

公告显示,预期新发行中保国际股份相当于目前已发行股份增加19.7%,将民安控股投资换为中保国际投资,相当于用弱流动性换取较强流动性,去年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的日成交额分别为3429万港元和267万港元。

受 累资本市场,中保国际业绩从2007年盈利超15亿港元,滑落到2008年亏损近3亿港元。2008年中保国际承保保费及保单费收入由2007年的 179.34亿港元大幅增至250.038亿港元,同比增长39.4%,然而受投资收益大幅下降、旗下子公司加速扩张及天灾导致赔款支出增加等因素,中保 国际2008年综合亏损近3亿港元。

5月25日,民安控股暴涨45.56%,以1.31元收盘,中保国际也上涨了8.46%。

对于中保控股的更名,中保国际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宋曙光表示,日后中保国际整体品牌或会考虑跟随母公司进行更改,但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整合太平和民安

收购对双方的影响更直接的反映在两家财险公司的资源整合上。

公告显示,公司合并后将打造出一个更大的平台,新公司将因此得以在香港及大陆的财险、寿险及再保险领域实现扩张,而此前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在国内的财产险业务此前分别由附属的太平保险和民安中国经营。

民安控股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港元,业务范围包括各种财产保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及再保险业务等。

民 安中国前身为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于198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是首家获准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在港中资保险公司,2004年获保监会批 准改制为全国性外资财产保险公司,总部设于深圳,2006年民安中国经财政部和保监会批准,正式确认为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企业性质,按中资保险公司身份进行 管理。

太平保险于2001年12月20日全面恢复中国境内财产险业务,属于业务增长稳健、盈利能力较强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其股东包括中保 国际、中保控股和中国工商银行所属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保国际和中保控股分别持有太平保险50.05%和42.02%的股份。

2008年,太平保险和民安中国分别获得保费收入42.61亿和9.4亿元,占1.74%和0.38%市场份额。

吴俞霖表示,收购的目的是提高中保国际在中国财产险市场上的整体竞争优势,香港中保过去要将精力注于两家公司,今后将着重于在中国财产险市场的整体发展策略上,收购可以产生协同效益,令成本大为缩减,并扩大业务规模。

公告显示,两家公司的 各自扩张对母公司而言都是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投入,今后,太平保险将重点强化其作为中国境内综合性、业务多元化的财产保险公司的定位,以实现在各分 销渠道,包括代理人、经纪人、银行保险等渠道的多元化均衡增长,加快实现规模经济;而民安中国将利用太平保险已建立的全国性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以及两家公 司整合后的后援支持平台,专注于在中国建立全流程的直销运营模式。

太平保险已建立的全国性查勘、理赔系统可直接为民安中国所用,并可以更好的开展交叉销售。

“我们相信整合后,有利于寿险及财险业务交叉销售,业务网络遍布全国23个省,将整合后勤资源,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并期望透过共保分散风险,以降低整体赔付比率,提升承保效益。”吴俞霖表示。

公告称,民安中国充足的资本金也将更高效的发挥作用,太平保险和民安中国将可以进一步开展再保险业务合作,太平保险可以把承保的业务分保给民安中国。目前太平保险的注册资本金为13亿元。

2006至2008年,香港民安和民安控股的偿付能力比率分别高达1,000%、2,387%,1,721%和2,629%、1,841%、461%。

“如果两家公司合作,还可以通过共保安排,共同参与大型财产保险和工程保险竞标,提高他们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一业内人士称。

以去年两间公司的基础计算,公司合并后,财险业务保费收入合计达68亿元,当中86%来自内地,14%来自香港,经整合后集团财险业务中国可排名前10位,在港则可排名首5位。

对于民安上市短短两年多,就被安排私有化,吴俞霖表示,是由于两年前未能预计民安旗下民安中国以及中保国际旗下太平保险两者均快速发展。

内地财产险行业人士表示,太平和民安的整合将会对目前国内势头较猛的财险第二集团军造成威胁,尤其是那些此前只关注规模,而忽视技术基础的。

“但是毕竟两者独立经营多年,真要实现整合的初衷还需要很长的磨合期。”该人士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85

貴賣平賣-太平洋實業(767)


今日忙,只貼公告,字稍後有空才補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12/LTN20080612384_C.pdf


2008年6月,高價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30/LTN20080630371_C.pdf


十幾日後,換財務主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03/LTN20080703339_C.pdf


過幾日,7月初,延遲出通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3/LTN20080723495_C.pdf


20日後,7月末,出盈警,取消出售交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06/LTN20081106273_C.pdf


11月,主要實體倒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359_C.pdf


距最初交易一年後,以5萬美元賣出標的。


總結而言,變型後賣出業務想賣好價,不料市況逆轉太快,被迫結業,低價賣給第三者(?)只是轉營計劃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7

中環在線:淘寶網洗太平地馬雲遭惡賣家報復 李華華

2009-08-09  AppleDaily






 

近年盛行網上買賣,阿里巴巴(1688)姊妹公司淘寶網亦係其中一個受內地網民歡迎嘅網站。網上購物十分注重誠信,唔少賣家為咗吸引多啲人幫襯,會透過炒作信用度去贏取買家嘅信任,連內地工商部門都話呢種炒作信用度行為,係新型互聯網犯罪典型例子,會破壞網絡商業環境。

推誠信自查惹不滿

為 咗打擊信用度嘅炒作,淘寶網上月24號推出「誠信自查活動」,主要為淨化網上銷售環境,截至上月底,已經有超過3000個網絡賣家主動刪除虛假信用。不 過,有信用炒家就選擇組成「反淘寶聯盟」,進行報復反擊!呢班激進分子唔單止惡意競投貨品之後唔畀錢,搞到各大賣家嘅貨要全部落架,佢哋仲將拍賣嘅商品收 貨地址,統一報上杭州淘寶網總部地址,而收件人仲係阿里巴巴大老闆馬雲!面對部份網民嘅不滿,淘寶網資訊安全部門話,誠信自查唔係強制手段,亦都冇關閉任 何一間合法嘅淘寶舖頭。咁今次馬雲俾網民惡搞,都算係無妄之災喇!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8

“西太平洋大学”前世今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2/0NMDAwMDE4NjI0Nw.html


中国“打工皇帝”唐骏的“学位门”事件,以及牵扯出的长长的“国内高管校友录”,使大洋彼岸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夜之间成为“名校”,尽管它今 天已不复存在。

“首先,你问的是什么大学?Right,加州米拉马尔大学。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中国这些天正在发生的事,而加州米拉马尔大 学与西太平洋大学没有任何关系。”美国西部时间7月8日下午,加利福尼亚米拉马尔大学(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这是位于美国西南边境圣迭市的一座在线MBA课程学校。

在 加州当地的教育系统目录上,它被记录建立于2005年。但事实上,一些更为广泛的参考资料如美国高校编年史——《高校内部》则记载,这所学校的前身,正是 卷入唐骏“学位门”漩涡中心的“西太平洋大学”(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唐骏所声称的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母校。

西 太平洋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它又是如何突然消失,变成了今天的加州米拉马尔大学?随着本报记者在加州调查,“西太平洋大 学”的前世今生逐渐浮出水面。

创办:30多年历史的私立大学

调查显示,西太平洋大学这所私立大 学建立于1977年,曾拥有夏威夷及加州两所独立分校。两所分校拥有相同的出资人,但互相之间不存在总部与分部的层级关系。

西太平洋大学 夏威夷分校被关闭于2006年,事情缘于夏威夷州政府针对包括它在内的66所类似“无证学校”所采取的法律行动。

维基百科对西太平洋大学 (夏威夷)的解释——“没有获得被美国教育部承认的任何资质证明,因此,其学位和学分不能被雇主和机构接受。”

另据本报记者查阅的夏威夷州 商务部与消费者事务官方网站,这份由法院对夏威夷分校做出的最终判决——《对被告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的失责行为及最终审判》发布于2006年5月9 日。

该份最后判决中被证实的主要内容包括:

在2001年3月29日至2006年3月20日期间,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未能 在官方网站妥善和充分披露其未获得由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资质机构颁布的资质认证这一事实、未能保持真实准确的学生入学、课程、费用和入学率等记录、非法接受 或收取学费和其它费用或款等。

无证经营及涉嫌买卖学位等欺诈行为最终使夏威夷分校走向末路。

校史:

学位 丑闻引发多国政坛风暴

据本报记者查阅的《高校内部》资料,实际上除美国之外,国际上已有多起由“西太平洋大学”所引 发的政坛风暴。

比如在2005年夏天,被揭露有偷税行为的澳大利亚前法官Marcus Einfeld,被发现其博士学位来自美国西太平洋大学。

2005年年底,上任仅一年多的Barry Mcsweeney被迫辞去“爱尔兰首席科学顾问”一职,原因也是关于其博士文凭是否来自“文凭工厂”西太平洋大学的持续性争议。Barry Mcsweeney是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个政府科学顾问。

而早在2006年前,韩国国会议员和警察已展开目标针对150名高级政府人员的调 查,调查内容为这些高官的高学位是否来自未经批准的外国大学。最终,他们中被证实有34人从西太平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但这些案例中的“学 位”,无从查明到底是来自西太平洋大学的夏威夷分校,还是唐骏声称的给他颁发博士学位的加州分校。

但可以确定的是,西太平洋大学无论是夏威 夷分校还是加州分校,都有着不光彩的过去。

事实上,早在夏威夷分校被关闭前,加州分校就已经麻烦缠身。

案发:

调 查员卧底侦察“文凭工厂”

2004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局向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出示了一份为期8个月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涉及: 有联邦雇员从文凭工厂获取文凭以及多家无证经营和涉嫌买卖文凭的学校。

本报记者在加州查阅了这份长达9页的PDF报告,其中记录了调查人员 以“卧底”身份接触三所学校,证实其有未经授权擅改账单的做法,以及滥发文凭使学生能够通过支付金钱获得由联邦政府颁布的学位。

调查人员指 出的这三所学校中,就包括位于洛杉矶的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 (Los Angeles, California)。

“学校代表向我们的卧底调查员强调,他们不提供业务,也不允许学生报名参加个别课程或培训,”这份调查报告记载道:这些学校代表曾向卧底人员表示学 校需要一次性收费,但会调整具体的收费结构以顺利通过联邦政府那边的审查,比如将整体收费分除到各个课程上,学生必须参加,最终创造出一个犹如每学年学费 都有被收取的假象。“所有的学校代表都表示,他们学校已经有学生通过这种支付方式获得由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学位。”

调查报告列出了这些学校 每年为学位收取固定费用,“如西太平洋大学给国内学生的收费标准如下:本科学位2295美元;硕士工商管理学位2395美元;博士学位:2595美元。”

遭遇调查,丑闻曝光,这使得加州分校面临前途的重新选择。此前,西太平洋加州分校与夏威夷分校都由同一位出资人和业主经营。

最 终的抉择是,加州分校在被调查的2004年改换了东家,被出售给了新的业主,从而试图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

出售:

“西 太平洋大学”不复存在

“加州分校已于2004年出售,新业主与夏威夷分校毫无瓜葛。我们在过去六个月中已经重新聘请 了完全不同的教师。” 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校长Dominic Mwenja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Dominic Mwenja的这些话被记录在《高校内部》一篇写于2006年12月15日 的文章《名字意味着什么?》中。

名字看来的确很重要。在改换新 的业主3年后,为了与过去撇清关系,易主后的加州分校,在进行大幅度的人事重组后开始新的经营管理,并于2006年1月将地址从洛杉矶迁徙至加州圣迭市。

之 后,他们聘请全新的师资。同时更改了那个和不良的声誉相联系的校名,新校名曾考虑使用“California University”,最终在2007年定名为“加州米拉马尔大学”。

在经历这一番变动后,2006年前后,“西太平洋大学”这一实体已 经不复存在。

由它脱胎而来的加州米拉马尔大学也逐渐结束了无证经营的历史。2009年6月,它获得美国远程教育和培训理事会 (D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ncil,简称“DETC”)颁布的国家级资质认可。同年12月18日,又获得第二个独立的认证委员会认证ACICS。后者与DETC一样都是由美 国教育部确认的官方认证机构。目前,加州米拉马尔大学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看来这一切做得卓有成效,以至于如果不是一个明星般的“校友” 一年后在大洋彼岸引发的风波,“西太平洋大学”这个名字以及它所代表的过去或许不会再有人提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2

西太平洋大学淘金中国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3715.html

因为唐骏的关系,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一夜之间成为“名校”。这所昔日的“野鸡大学”究竟如何在中国 “办学”?唐骏“校友”们究竟又如何获得学位?
最新的调查显示,西太平洋大学在过去数年间至少在中国的北京、海南和江苏以各种方式举办过培训班课程。

海南大学官方网站显示,2004年,海南大学曾公布过一个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招生简章。

该校的外事侨务简报称,2004年3月4日下午,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校长菲利普·福特博士(Dr. Philip J. Forte)一行四人在澳门中美高等教育顾问公司王润华的带领下来海南大学访问,此访主要是参加上述进修班的开班仪式。

上述简报还透露,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位于夏威夷州,行政管理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

给这一培训项目牵线搭桥的是海南华晔项目策划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润华。王润华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当初将“美国 西太平洋大学”引进国内,主要是受到名人效应的吸引。在网上流传的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录中,有不少人是港澳台地区政商界“成功人士”。

正是在其澳门朋友的牵线下,王润华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取得了联系。“我们只是单独项目上的合作而已。”王润华表示。王润华并未透露她对西太平洋 大学是否进行过深入考察。

上述项目的招生简章显示,学习模式分不脱产、在职两种方式,采用中文授课和考试,并完成学位论文。收费标准为两年总学费10万元/人,论文答辩费 4500元/人。

不过,上述项目运作得并不成功。“海南相对还是贫穷一些,费用太高,报名人数只有六七个人,如果这样的话,我肯定是不做的,成本太高。”王润华说。

海南大学宣传部一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早在1995年之前,海南大学与西太平洋大学就签署过一个协议,但他并不清楚协议的具体内容,他认为 “可能只是表达一个相互合作的愿望”。

就在王润华准备来年再战时,当年的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开始施行,条例中对于办学机构的资格、准入等细则进行 了规范。几乎与此同时,2004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公布了一项为期18个月的调查报告,认定西太平洋大学是一所“文凭工厂”。2005年,王润华 放弃该项目的运作。

对于王润华的这段商业故事,海南大学宣传部的上述人士似乎浑然不知, “我问了学校负责合作办学部门的处长,他印象中并没有这样的事,至于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合同应该在档案馆中,而一些意向性的合同,不会有合作时间上的明 确显示。”

王润华的海南华晔项目策划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就在海南大学内。这家公司除了运做会展等文化、科技、交流工作外,还是海南地区国(境)外学历学位材 料申请认证材料验证点。

不过,教育部网站显示,这家公司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订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验证点合作协议》于2010年4月24日到期,教育部 留学服务中心决定不再与该公司续签协议。

此外,记者在网上搜到一家名为新华卫国际教育机构的公司,办公地点在台北市忠孝西路。该公司的介绍称“1990年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委任”在港澳 台以及内地开办BBA、MBA、Ph.D 课程,现在则是美国加州米拉马尔大学(前身为原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在亚太地区的唯一代理机构”。

资料显示,早在1998年,新华卫就与无锡轻工大学(现已并入江南大学)合办了西太平洋大学MBA项目。2001年和2002年,新华卫先后在苏州 和上海开班、招生并开课。

昨天记者致电新华卫在台北的办公室,但无人接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36

太平洋造船造富揭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3/4NMDAwMDE4ODI4NA.html


从2亿到120亿元产值,太平洋造船集团用了7年;签下一笔70亿元的新船订单,太平洋造船只用了1天。

这是金融危机以后,国内船企获得的最大订单——太平洋造船因此声名鹊起。7月19日,在上海新华路的一所老洋房,太平洋造船集团董事长梁小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这个高大、微胖的47岁宁波商人,也是个“海龟”,在说到公司管理时,梁常常夹带英文单词。

在2009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梁小雷以70亿元财富名列第112位。

富豪身价普遍缩水的2009年,梁小雷和太平洋造船的收入不降反升。虽然去年航运、造船业在大踏步后退,但太平洋造船“利用这个黄金期,完成了公司架构的调整和流程再造。”

梁小雷说,公司的口号是“去国际市场竞争,别跟老乡竞争”。国内同行有条件做好的船型,太平洋造船要少做甚至不做。梁声称,在海洋工程辅助船这个细分领域,他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2010年是中国民营造船企业的发展拐点:船价被越压越低,而期待多年的海外上市路看起来还没有尽头。

而在梁小雷的言辞中,太平洋造船显得尤其另类。和造船业的“老乡”相比,太平洋坚持选择在最难的国内A股市场上市。“台阶和门槛要越高越好。”梁小雷说。

国际化

“他像一个香蕉,皮肤是黄的,是黄种人,里面的肉是白的,是白种人的。”太平洋造船首席运营官林波这样形容梁小雷,“东西方文化他都懂。”

学贯中西的梁小雷曾在法国留学三年,并娶了个法国妻子。据说梁妻酷爱装潢设计,梁小雷在上海新华路的老洋房办公室就是她设计的。

这所老洋房闹中取静,与太平洋造船集团的写字楼相隔不远。木楼梯、油画、檀木家具、玻璃花房——这些是构成梁小雷办公室的元素。

梁在这样的办公室里思考太平洋造船的未来。海洋工程是太平洋现在和未来的重点。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国内的海洋工程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太平洋造船集团的竞争对手、民营的扬子江船业董事会主任张耀说,扬子江船业正计划收购新加坡的PPL船厂,以获取海工领域的技术。“因为海洋工程的技术优势在新加坡和韩国。”

梁小雷对此不以为然,“谁在乎优势在哪个国家呢?韩国人、新加坡人都可以为我所用。”

在太平洋的办公室,员工里不仅有韩国人、新加坡人,还有美国人、挪威人、荷兰人。太平洋的先期研发团队就象是“联合国”。在太平洋擅长的深海钻井船领域,技术人员中有90%是外国人,10%是中国人,并且中国人都担任助理——梁总结为,“不懂就要学。”

太平洋造船国际化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公司的执行经理约克(Jacques de Chateauvieux)——这个59岁的法国人为太平洋造船带来了新动力。

梁小雷甚至用白求恩来比喻约克——为了造船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头发花白的约克,每个月有10天时间飞往太平洋造船集团位于上海的总部。他曾经是全球最大保险集团安盛(AXA)的监事局主席。

早在2003年进入造船行业之前,梁小雷还在做轻工业生意时,就认识了约克,“他是我当时认识的唯一懂船的人。”

最终,约克辞去了在安盛的职务,成为太平洋造船的执行经理。2009年,太平洋造船的产值达到120亿元人民币。

缺钱和上市

快速增长的民营造船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综观国内排名前四的民营船企,都对资金有着强烈的渴求。

扬子江船业已于2007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正谋求在台湾或香港两地上市。而新世纪造船和熔盛重工原本计划今年在海外上市,但由于资本市场趋冷、造船业难有起色,上述两家企业今年的上市计划都殊难实现。

反观太平洋造船集团,在2007年就获得了PE股权融资,资金来源包括安盛集团旗下的基金、建银国际旗下的基金等。

梁小雷透露说,太平洋造船集团也在走国内A股的上市程序,但没有具体时间表,因为融资并不是上市的主要目的。

“国内上市的门槛相当高,A股要剥很多层皮”,但知难而进的原因在于,“太平洋造船不喜欢跟风,”海外上市虽然相对容易,但太平洋造船最终想保留中国公司的身份。

在梁看来,国内有些船企相当危险。他们拿了流动资金,去投船厂的基础设施,一旦新订单萎缩,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细分市场

梁小雷在访谈中多次提到“门槛”和“台阶”,太平洋造船在细分领域做着国内同行难以做到的事情,梁自称为“细分市场领导者。”

国内喜欢用载重吨衡量企业实力,太平洋则用船价和附加值来衡量。一条40万载重吨的普通散货船,造价约1亿美元,而太平洋造一艘3500-5000吨的海洋工程船,也可以达到类似的价格。

“传统三大船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国有的两大船舶集团投资已经很多了。”梁小雷说,太平洋造船要去国际市场竞争,而不是跟老乡竞争。

据统计,在石油平台供给船等某些特种船领域,太平洋造船已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国内海工辅助船的订单则几乎由太平洋囊括。

在航运业繁荣的两三年前,“只要是能浮的东西都赚钱,”江浙的很多民间资本蜂拥而入造船业,只要在沙滩上拉起一堆人马,找来一张别人的设计图纸,搞几个橡皮球就能把船造出来推下水。

但经过金融危机的涤荡,这些沙滩船厂已基本瘫痪。在梁看来,未来两年被淘汰的船企会越来越多,而坚持在细分领域耕耘的企业则必有收获。






中国太平15.2亿元挂牌出售民安中国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2/4NMDAwMDE5ODc4NQ.html

由于保险双牌照冲突,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民安中国”)很可能将会成为一家“由不低于5家内资企业法人组成的联合体”控股的保险公司。

9 月20日,民安中国的100%股权作为转让标的,被挂在了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转让方为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太平香港”),为香港上市公司 中国太平保险控股(0966.HK,下称“中国太平”)的全资子公司,挂牌价格约为15.4亿元,中国太平将因此至少获利9.2亿元。

蹊跷的时点与条件

不过,颇为蹊跷的是,此次挂牌转让挂牌时间和对受让方的条件限制。据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网上披露的信息显示,挂牌时间从9月21日到10月25日,一共20个工作日。同时还规定受让方必须为“不低于5家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内资企业法人组成的联合体”。

“9 月22日是中秋,接下来就是国庆,而挂牌时间又这么短,其他买家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虑,更没有时间在短期内组织5家或以上意向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竞购。” 中国银河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许力平向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这些条件都有点蹊跷,释放出来的信息很有可能就是买家已经内定了。

按照财政部颁发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规定:除国有金融企业在实施内部资产重组过程中涉及的产权转让外,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以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交易为主要方式。

大华继显分析师盛楠对本报记者表示,从3月份放出出售消息至今已经过去很长时间,很有可能已经确定了意向买家。许力平也认为,挂牌转让只是必要程序而已。

中国太平早已经表明了出售民安中国之意,市场对于这次交易并没有感到惊讶,不过15.4亿元的挂牌价倒是挺新鲜。

盛楠表示:“转让价格相当于2.5倍市账率,相比中国太平收购民安时的2倍市账率来说,这个交易对于中国太平还是比较划算的。”

截至2009年底,民安中国总资产约20亿元,净资产为6.2亿元。中国太平在公告中表示,“预期交易可为公司带来约9.2亿元的利润。”

卖的是牌照

其实,民安中国的摊子并不理想。

2009年,民安中国亏损约1亿元;在2008财年,当时的民安控股录得净亏损3.7亿港元,其中,民安中国所在的内地业务承保亏损就高达3.11亿港元。

“中国太平卖的其实就是民安中国的牌照。”许力平对本报记者直言。

民 安控股主要由在香港从事财险业务的香港民安(现称“太平香港”)和在内地从事财险业务的民安中国两部分构成。在2009年11月中国太平完成兼并民安控股 后,中国太平在中国内地的财险业务就拥有了太平财险和民安中国两个牌照,在香港的财险业务则由太平香港独自负责。但民安中国和太平香港的业绩表现却完全相 反。

2010年上半年,民安中国亏损4227万港元,而太平香港却盈利1.69亿港元;2009年上半年,民安中国亦亏损4247万港元,太平香港却盈利6275万港元。而且,民安中国2008年和2009年在中国财险市场的占有率都仅为0.4%。

“因此,(中国太平)买进民安控股的意图,主要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许力平认为。

许 力平对民安中国只有24%的业务发展速度并不满意,他认为“这在财险里是很低的,卖出是英明的决定。”不过,盛楠也表示,“民安中国虽然表现比较弱,但今 年还是有可能盈利的;此外,虽然扩张比较快导致费用率较高,但赔付率正在下降。”2009年,民安中国的赔付率和费用率分别为52.7%和59.5%。

另一方面,2010年6月10日开始实施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这也成了中国太平出售民安中国的直接原因。

中 国太平本来持有民安控股3.54%股权,2009年7月30日,中国太平从其控股股东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手中,通过换股方式获得民安控股47.8%股权,继 而成为民安控股的控股股东,并提出全面收购建议。2009年11月4日,中国太平再次以换股方式从公众股东手中顺利获得民安控股剩余的48.66%股权, 从而完全持有民安控股,并将其私有化退市。

两次收购中,中国太平共发行当时价值68.6亿港元股票进行换股。于2008年底,民安控股的综合资产净值为33.6亿港元。



太平洋保险:托付者的“安全盾”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3/4OMDAwMDIxMDM4OQ.html

保险是最古老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多数成员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使得少数成员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分担,其产生与社会责任存在天然的 联系。作为一项金融和风险管理服务,保险公司通过产品设计、承保理赔、资金投向等各环节,则将作用于客户、股东乃至全社会的福祉。一份保单,往往是一个家 庭、一群人预防危难而作出的托付。

“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一直是太平洋保险尊奉的使命,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视为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责任照亮未来”就是太平洋保险努力打造的品牌化活动,通过支教、建立爱心书屋等形式为全国近60所太平洋保险希望小学送去知识与 关爱。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吸引近千名员工、营销员及客户报名参与支教,受益的学生总数达1700余人;全系统募捐图书6万余册,为5所希望小学 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从2010年起,活动还启动了“回访机制”,对已有的支教点进行回访式支教,并尝试建立员工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机制。

不过,在承受特定风险的群体看来,一家保险公司的价值更在于能否提供量身定制的细分产品,分担风险,为突发事件的出现提供“安全盾”;事实上,成为一家真正的可持续经营的企业公民,公司需要将经营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有机结合。

近 些年,太平洋保险专注于保险产品的创新,做精做细,深入分析客户需求,重点兼顾产品的社会效益,关注了扩大内需配套项目、保障民生相关措施、金融领域创新 举措、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几个方面出现的新型保险产品需求,并努力将社会需求转化为针对性的产品。尤其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妇女、婴孕以及学 生等特殊人群的细分需求,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

以保障外来劳工人员为例,太平洋保险在山西等15个省市推广“矿业职工团队 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为矿区现场工作的矿工提供意外身故、残疾保障,目前每年承保约8万人,为矿工提供实实在在的一份保障;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和 作业的企业员工,专门设计了“建筑施工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积极投身“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计划,上海分公司承保了其中部分的医疗保险和老年补 贴(综合保险包括工伤、住院医疗、老年补贴、20元医疗卡四部分)。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渐行渐近,“人口红利”的消退,不仅影响宏观增 长,更事关个人晚年生活。太平洋保险面向老年群体即推出了多项保险和理财计划,以“老来福”保障计划为例,该项产品由寿险产品、年金产品和健康产品三个系 列组成,全方位考虑了中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向年满55周岁女性或年满60周岁男性推出“老年人出行平安意外伤害保险”,目前每年约20万老年人的出 行安全得到了保障;参与了上海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通过给投保人一定的税收优惠,助力健全“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缓解上海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 会、财政压力。

此外,太平洋保险还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小额保险产品,不仅仅涵盖意外伤害身故和残疾保障,甚至细化到投保人身 故或者全残的债务偿还风险事宜,一场意外致使一个家庭返贫的风险大大降低,目前,这些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产品累计承保近千万人次。同时,创新营销模式,推广 以“政府牵头、行政领导、征管分离、专业化运作”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大量创新产品的推出,使得抗风险能力较弱且以往一直流 离于保险业务的群体得到了保障,共享了现代金融提供的红利,不仅为群体本身,更为社会稳定与和谐提供了“安全垫”。其间,太平洋保险希望能够“杠杆”作 用,将有限的资源投入的社会效益放大多倍。这种杠杆作用不仅仅停留在受保障的群体。

截至2009年底,利用保险资金,太平洋保险在基础设施 领域参与了大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代表性的项目包括:京沪高铁,作为国家“十一五”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建成后,将连接环渤海 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极大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该项目保险资金共投资160亿元,其中太平洋保险投资40亿元;另一个值得一书的项目是乌江水电站, 可为当地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还对促进“西电东送”,满足广东及南方电网用电需求,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总规模27亿元,全部由太平洋保 险投资;上海崇明越江隧道,总规模20亿元,太平洋保险投资12亿元,项目已于2009年10月31日竣工通车。据介绍,大型基建项目除了提供稳定的投资 回报之外,都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抢注新马甲太平洋世纪 周天宝觊觎ST松辽?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wNMDAwMDIwOTkwNA.html

一纸由银监会下发至全国银行系统的贷款风险警示,使得资金链颤抖的天宝系暴露在市场眼中。

而天宝系掌门人周天宝旗下曾经拥有的两个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中,香港上市公司北泰创业(02339.HK)早已面临清盘,另一个曾带有天宝系烙印的A股上市公司ST松辽(600715.SH),也站到风口浪尖。

ST松辽董秘12月5日对媒体回应,称公司现已和天宝系没有任何关系,既没有银行贷款,也没有为天宝系的关联企业做任何抵押担保,公司大股东目前是北京国资委旗下的亦庄国际。

然而,6日,ST松辽开盘仅6分钟便被打至跌停,之后股价数次沉浮,直到下午2点多,才被大单拉起,最终收在11.14元,跌2.96%,全天换手率达5.25%。7日,该股续跌1.44%。这意味着其仍被天宝系阴影深深笼罩。

亦庄国际140亿元资金渴望

遭遇天宝系危机突袭之前,ST松辽曾有过一段高昂的行情。


2008年-2009年初,ST松辽仅约3元,此后受重组预期影响,其股价节节攀升,及至2009年底,已达7.75元。

今年初,亦庄国际入股的消息传出,4月9日创11.30元最高价,之后ST松辽一直稳定在10元以上的区间。

豪掷5亿元接盘周天宝的亦庄国际于2009年初成立,是由北京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开发区国资办旗下的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区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国有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成立后得到65亿元授信支持。

今年下半年,亦庄国际再次得到两大股东合共注资3.9亿元,注册资本增至43.9亿元。

记者从工商局查询到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9月15日,亦庄国际的资产达54.84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31.066亿元。今年初,该项投资为22.32亿元。

这意味着,亦庄国际在今年前9个月,再度豪掷8.74亿元的投资。

此外,截至9月15日,亦庄国际债权投资为6亿元,较年初增加3.14亿元。其中包括收购ST松辽的成本。

资料显示,亦庄国际以4.87亿元入股ST松辽,其中包括3.2亿元借款,与1.67亿元的“真金白银”。

此前,亦庄国际表示,将在未来时机成熟时,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亦庄国际或其控股股东旗下的优质资产注入。

那么,这家国资背景的公司旗下究竟拥有何等优质资产呢?

记者从工商局查询到的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底,亦庄国际下的对外投资项目合计6项,而亦庄国际此前的投资项目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

包括京东方(000725.SZ)定向增发时获得的7.04%股权,投入14亿元;投资4.75亿元持有47.5%的京芯世纪(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股份;花费2亿元获得的北京亦庄数字显示管理有限公司40%的股权。

亦 庄国际旗下还有两家投资公司,包括北京亦杭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49%的股权,出资额为9.8亿元;8亿元拿下40%的北京亦庄普丰国际创业投资管理有限 公司股权,该公司旗下的普丰基金,由开发区财政投资3亿元,境内外募资7亿元,一期资金10亿元,主要投资于微电子、IT、生物制药、汽车、新能源与新材 料产业。

同时,亦庄国际还设有贷款担保平台——北京亦庄国际担保有限公司,持股98%,出资额1.44亿元。

截至2009年底,亦庄国际上述投资已使用22.368亿元。

最引人遐想的不止于此。11月30日,亦庄国际以4.2亿美元收购通用旗下转向公司Nexteer项目。该资产与ST松辽原有的主业范围接近。

此前,亦庄国际表示,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又一个年产值千亿元的汽车产业园,并通过三年左右的建设,有效解决关键汽车零部件的配套问题。

然而,这种急速的扩张背后,却存在资金隐忧。

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今年7月,亦庄国际曾向开发区国资办打过“申请”——截至7月份,公司承担大量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约48亿元,然而,在谈项目近20个,需要亦庄国际承担的投资额近140亿元。

尽管身家丰厚,亦庄国际还是遇到了资金瓶颈。亦庄国际在7月份向开发区国资办的“讨钱”报告中指出,近期需要支付的投资项目有通用Nexteer转向与传动项目、航空发动机项目、北方微电子项目和FPGA项目等四项共需资金约4亿元。

7月5日,开发区国资办与管委会批示,将1亿元专向资金拨给亦庄国际,投向通用Nexteer项目。

根据亦庄国际提出的140亿元缺口,以及其此前的授信额度为65亿元,截至9月15日,亦庄国际账上负债合计11.04亿元,较年初增加6.965亿元。

这意味着,亦庄国际还有接近54亿元的授信额度,账上有货币资金11.11亿元,这与其140亿元的“在谈”投资额仍相去甚远,若指望继续从开发区得到“驰援”开始显现难度。

亦庄国际在“申请”中指出:“目前我区财政资金紧张、国有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缺口较大。”

对外投资急速扩张与资金流入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亦庄国际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平台,在上市平台进行融资的冲动变得越来越明显。

那边厢,天宝系下各种资金链已颤抖着走到危险边缘,双方终于在今年初走到了一起。

去天宝化?

尽管股权划拨落定,ST松辽是否已完全洗去周天宝的痕迹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天宝系旗下企业股权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抵押的事情很多。而且ST松辽已被银监会系统列入风险提示名单,说明其某种程度上已涉及危险的红线。


ST松辽2010年三季报披露,公司主营业务汽车车身零部件生产与销售仍处于停产状态,营业收入仅为部分资产对外出租所收取的租金。1-9月,大约亏损934万元,亏损原因在于公司主营业务已停止。

同时,天宝系与亦庄国际关系比较密切。11月30日收购通用旗下转向公司Nexteer的主体项目公司太平洋世纪(北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由亦庄国际和天宝集团共同为收购而成立的。

记者从Nexteer得到的资料显示,亦庄国际董事长赵光义担任公司董事长(chairman),周天宝任总经理(President)。一般来说,在公司内部,President掌握着公司的日常行政权。

实际上,亦庄国际与周天宝联手拿下通用Nexteer项目的路径,与之前天宝集团联手首钢成立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资产的模式一样,都是“政府出钱、民企出力”。

京西重工的交易中,通过股权质押,周天宝用ST松辽换取优质资产京西重工的股权。天宝集团旗下的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则成为继首钢与北京房山区政府后的京西重工第三大股东。

“ST松辽前后两任大股东的关系看上去确实密切,会否出现周天宝此后用太平洋世纪项目公司的股权,再度进入ST松辽的情况?这实在很难说。”一位接近天宝集团的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2月,周天宝旗下一家类“皮包”公司更名为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其成长中带着鲜明的“天宝系”痕迹。

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初名为飞亚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经营范围为销售汽车、汽车零部件。

数度易名,名称包括中顺世纪、天宝中顺等,股东方在周天宝旗下各家公司中倒来倒去,今年再度更名为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变为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零配件;投资管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而其总经理由王金华担任,此人身上也带着明显的“天宝系”痕迹。2006年6月至今,担任恒巨铝业(白山)公司总经理,而恒巨铝业正是周天宝恒巨系子公司之一。

这家公司经过多番腾笼换鸟之后,虽已摇身一变成为研发型公司,但其本质却未有太大进展。

记者从工商局获得的信息显示,2009年亏损194万元,2008年亏损28万元。此外,其固定资产净值仅5.95万元,账上还趴着222.36万元的负债。

这家今年初才赶紧披上太平洋世纪“马甲”的公司,其资产质量之劣可见一斑。

上述人士指出,“马甲”赶在周天宝与亦庄国际的合作项目公司成立前抢注,新名称与收购通用旗下的Nexteer而成立的项目公司的相似度极高,经营方向也随之改变为研发型,其时机之巧,耐人寻味。



宏峰太平洋(8265)的問題(更正)

宏峰太平洋(8265)是一隻正在創業板招股的股票,他們聲稱其主要業務為「從事貨源搜尋業務,為客戶(以品牌擁有人及進口商為主)提供貨源搜尋及採購解決方案。」,實際上和鐘錶貿易差不多,只是它的名稱被美化了,加上向楊一軍購入在國內銷售鐘錶的天海霸,這就有了內銷概念,能以較好的估價賣股票了。

但是據我發現,該公司其實還有不少問題,但因時間所限,先略述數端,然後分幾天重點描寫:

(1) 2009年實際交稅金額和盈利不相稱,派息也極不尋常,有虛增盈利的成份。

(2) 供應商大部分為關連人士

(3) 客戶極為集中

(4) 董事部分與財技股有關係

現在就先談第一點:

(1) 2009年實際交稅金額和盈利不相稱,派息也極不尋常,有虛增盈利的成份。

該公司在2008年聲稱交稅222.3萬,稅項淨額(稅項撥備減預付稅項)為50.8萬,假設以往無稅項撥備,實繳約171.4萬,以16.5%稅項計,推算稅前盈利只有1,038.8萬,報表上稅前盈利則為1,361.1萬,派息有418.5萬。

在2009年在全面收益表聲稱交稅322.9萬,但在資產負債表中,稅項淨額卻大增至285.9萬,其2009年實繳稅項僅約87.9萬,以16.5%稅項計,推算稅前盈利僅有532.7萬,報表上盈利則為2,079.5萬,派息有1,818.9萬。

在2010年上半年,全面收益表聲稱交稅143.4萬,但在資產負債表上,稅項淨額卻大增至418.2萬,其2010年上半年實繳稅項僅11.1萬,以16.5%稅項計,推算稅前盈利只有67.3萬,報表上盈利為604.8萬,派息有418萬,期後,再把超過989.6萬的股息派發。

可以見到,公司在實繳的稅項和報表上的稅項完全不一致,報表所示近兩年半的盈利較稅項倒推計算有極大水份,派息也高,有可能是為了把帳目美化所做的行為,且有以豐補歉的成分。

但是他們如何能做到的,這就和供應商完全有關了。

(待續)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