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式體育出版社響朵
1 :
GS(14)@2010-08-17 23:04:372009-12-10 NM
東亞運動會上週六揭幕,雖然入座率未如理想,但陳冠英(Ricky)卻非常興奮,皆因他是體育發燒友,也是體育雜誌及網站Sportsoho的老闆,每有大型賽事就是生意的旺季。近月他與著名體育評述員馬啟仁(Keyman)合作推出雜誌《Keymansoho》,以一書兩冊形式出版,雜誌創辦僅僅九個月,現時月賺三萬元,較市面不少仍處於虧蝕的雜誌理想。
身材健碩的Ricky,過去十幾年主要經營出口廣告雜誌《Market Place》,將香港出口的產品,如電子器材等,以目錄形式結集成廣告雜誌賣去歐洲及美國,歐美買家睇中產品後,便會直接聯絡本地廠家入貨。然而近年香港出口業衰退,外國買家都兜過香港直接聯絡大陸廠家,使本地出口商生意收縮,亦令《Market Place》廣告大減,最終於○八年賣給內地公司b2S。熱愛運動的Ricky,眼見市面欠缺綜合型體育雜誌,於是將生意轉型為出版體育雜誌及網站 Sportsoho,並於今年二月出版創刊號,以月刊形式出售。
「創刊號喺年初渣打馬拉松派咗三萬本,初時定價廿五蚊,點知當時市面另一本同類型雜誌(現已停刊)即時減價一半至十元,於是我哋第二期唯有賣十二蚊,後來發覺賣得唔錯,都賣到五至六成,遂加到十五蚊。現時加多一本專講足球嘅雜誌《Keymansoho》,一書兩冊要賣十八蚊啦!」Sportsoho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一本綜合型本地體育雜誌,而且內容跟其他賭波雜誌有所不同。「市面上嘅體育雜誌主要以足球為主,大部分都有賭波成分。同佢哋唔同,我哋雜誌無彩池(賠率)。」Sportsoho每期主要介紹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運動員專訪、創傷治療,就連飲食和旅遊等欄目都有。
廣告雜誌大變身
Ricky指出要在香港雜誌界立足,相當困難,皆因港人尤愛財經及娛樂,報攤擺賣的雜誌亦以這些題材為主。「運動雜誌的市場很niche(狹窄),要打入主流市場有一定難度,而且要廣告商喺一本另類雜誌內刊登廣告,是最大困難。」幸好以往經營《Market Place》時,認識不少經營電子產品的客戶,肯在創刊初期介紹不同廣告商落廣告,Ricky才不致於食白果。但他仍要在市場定位、定價、印刷數量等方面作出調整,才令Sportsoho慢慢站穩陣腳。
雜誌經發行商出版時,發行商大約會以七折購入,再以八折售予報販。以大約七折計算,Sportsoho每本約賺三點八元。現時Sportsoho每期印一萬五千本,每本印刷成本約六點六六元,十月份約賣出一萬本。「我哋都有為其他公司做產品製作及印刷,集合埋我哋嘅 雜誌一齊拎俾印刷廠印,就能夠將Sportsoho嘅印刷成本減低。」賣書收益其實只佔Sportsoho收入的一小部分,支撐着這盤生意的仍是廣告收入。
Sportsoho於十月份的營業額約三十三萬元,約有廿多萬元來自雜誌及網站廣告的收入。於Sportsoho雜誌及網站內刊登廣告的,主要是運動用品、食品及數碼攝錄產品等客戶,網站banner小則三千元,大至以遊戲形式賣廣告便收一萬;雜誌廣告由六千至一萬元不等,視乎廣告大小及位置而定。而收費亦有季節性之分,如游泳產品的廣告於夏天期間刊登便相對昂貴。
夥拍體育節目主持
Sportsoho其中一個廣告商是Strida、Progressive及Ceepo等單車牌子的代理商G.U.M,單車店老闆Philip說:「當時係Sportsoho經 agent搵到我,佢哋雜誌內有一欄嘅比賽相簿幾好,單車賽事入面好多時都有我哋賣嘅單車,佢影到班參賽者騎住我哋嘅單車,其實已經幫我哋賣緊廣告。」 Philip指,G.U.M九月才第一次落廣告:「萬八蚊嘅套餐包兩期雜誌廣告、網站連結、三項鐵人比賽當日嘅展銷攤位同埋贊助費,仲送咗篇人物專訪俾我,真係幾抵。」
每年都有玩渣打馬拉松的Ricky,於年初的賽事中認識了在電視台主持足球節目、在體育界甚有名聲的馬啟仁(Keyman)。目前,Keyman除了平時講波之外,還有一間專搞體育資訊的公司。曾搞過體育雜誌的Keyman,於○一至○二年間推出過《Keyman Show》,但只出了九期,共蝕了三十萬。捲土重來的Keyman說:「Rick嗰邊負責咗大部分工作,同以前比,難度大大減低。」二人隨即拍住上,由 Keyman替Sportsoho製作一本專講足球的雜誌《Keymansoho》,再以一書兩冊形式出版,首本《Keymansoho》已於上月面世。兩書的營運成本由Ricky包辦,Keyman只須負責《Keymansoho》的編採工作,盈利二人對分。Ricky估計,十一月份的 Sportsoho及Keymansoho兩冊書,在Keyman的名人效應下,賣出超過一萬三千本。
低成本谷宣傳
上週東亞運開幕,其網站便提供最新的比賽賽程和場地,更有翌年各項國際體育比賽的資訊,吸引運動發燒友瀏覽。
另外,他們在本地不同體育賽事如環島行、毅行者、渣打馬拉松等,均有派人影相。「我哋有幾個同事會去影相,亦都有啲『龍友』影完運動員之後免費供相俾我哋。賽事完結後,參賽者嘅相片會上載到Sportsoho網站內,免費俾人下載,所以每逢有大型賽事,我哋網站嘅流量都好高。」
同時,他們又於渣打馬拉松期間免費派發雜誌,讓更多人認識Sportsoho。除了在報攤和便利店出售,Sportsoho亦有不少大型訂戶如中小學校,而每期賣剩的書都會趁運動會期間派發。要令Sportsoho在體育界「響朵」,便要舉辦大型賽事和活動。今年九月底,Sportsoho在科學園舉辦了一項三項鐵人賽,吸引一千人報名,當中包括五十名傷健人士,亦有港隊成員如李致和、麥素寧等參賽者,Ricky還成功找來廿多名贊助商。搞這類活動純粹搏宣傳,Sportsoho更將當日十二萬元的報名費全數撥捐紅十字會。
辦活動搞噱頭
Ricky直言,Keymansoho是推廣體育雜誌的第一步:「Sportsoho是一個綜合性產品,而Keymansoho則是專業性產品,我希望將來有更多類似Keymansoho的產品推出,可能是游泳、單車等。」為製造話題,Ricky打算來年舉辦五個大型活動,一個名為「肥仔大作戰」,計劃於明年元旦日開始招募十至二十個肥仔,接受為期十二週的足球訓練,屆時會有營養師教他們控制飲食,還有醫生替他們作定期身體檢測,藉此向青少年灌輸以運動減肥的意識,同時為Sportsoho作宣傳。
廿多歲時愛玩風帆,三十多歲戀上跑步,現在四十六歲的他卻迷上三項鐵人,「我成家人都做運動,個仔十二歲,都係玩三項鐵人,仲攞過獎添。」每朝四點左右便起身跑步做gym的他,每星期總有兩三日放工後與同事由新蒲崗的辦公室跑上飛鵝山。「盤生意可以打和已經好好,而家仲有錢賺添,能寓工作於娛樂,我已經好滿足。」
開業資料(09年2月)
租金*︰$76,000
網頁設計︰$20,000
裝修︰$20,000
電腦設備︰$100,000
總投資︰$197,000
*3個月按金+1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9年10月)
營業額︰$330,000
租金︰$19,000
人工(14人)︰$155,000
雜費︰$25,000
印刷︰$100,000
盈利︰$31,000
一點意見
香港美容出版社總編輯葉世雄
出版雜誌十二年,公司設有網站和四本雜誌,包括《美甲誌》、《香港美容專業雜誌》、《香港美容國際版》和《香港美容採購指南》,讀者為公司客戶和一般市民。葉世雄建議Sportsoho可從以下幾點着手,吸納更廣的讀者群:
1. 與不同體育會合作,在雜誌內定期刊登會訊,並向體育會贈閱雜誌,令體育會以外的讀者透過會訊得悉該會的活動,達至雙贏效果。
2. 不要搞太專業的比賽,以吸引更多業餘人士參加;邀請專家或贏過比賽的健兒在下一次比賽前開班指導,並與品牌合作從中作產品推廣(如比賽裝備)及提供折扣等。
3. 香港美容出版社曾有自家的影片製作室負責拍影片,但發現拍片投資相當大,葉指「比做書更恐怖」,而且不會帶來額外收入,因此不建議投資拍片。
“山寨”开心网谢幕 陈一舟搅局得与失
1 :
GS(14)@2010-09-23 14:28:12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2/xMMDAwMDE5ODgxMg.html
中国互联网行业两个“开心网”的闹剧,告一段落。
9月20日,千橡集团宣布,从即日起旗下两家SNS网站——人人网和开心网(kaixin.com)将进行逐步合并,最终合二为一。
2008年10月,千橡悄然收购kaixin.com域名,并基于此域名推出与当时如日中天的SNS网站开心网(kaixin001.com)同名的网站。于是,两个“开心网”同时存在,让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莫衷一是。
“(合并)是迟早的事。”9月20日下午,一位原千橡集团员工认为,千橡集团当初推出开心网的目的,就是为了狙击开心网(kaixin001.com)在SNS市场的进一步扩展,为自身旗下校内网(现人人网)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千橡开心网谢幕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千橡开心网(kaixin.com)并入人人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历史使命告一段落。
上文提及的原千橡集团员工也对记者直言,当初千橡收购推出同名开心网(kaixin.com),“其实就是一种狙击竞争对手的手段”,并称这与当时校内网(人人网的前身)的转型有关。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校内网,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之一。2006年10月,千橡集团收购校内网,同年底,完成了千橡公司原有SNS业务5Q校园网与校内网的合并。
据千橡集团介绍,在校园SNS市场,校内网的注册用户数和流量均位居业界首位。但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困境是,在校园以外的市场,校内网则拓展乏力。
与此同时,创建于2008年3月的开心网(kaixin001.com)在白领SNS市场份额迅速攀升,截至2010年1月,开心网(kaixin001.com)注册用户已经突破7000万,用户分布多集中在比学生市场有着更高消费能力的白领、上班族——这正是校内网极欲突破的市场。
在此背景下,校内网从校园SNS面向全社会化SNS市场的转型也在悄然酝酿。而开心网(kaixin001.com)市场的攀升,正是校内转型的主要阻力之一。
“千橡收购kaixin.com域名,更大的意义在于狙击对手。”一位互联网业界人士认为,千橡集团于2008年10月通过推出kaixin.com,给开心网(kaixin001.com)的市场拓展形成一定的牵制作用,从而为校内网的转型赢得时间。
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召开战略发布会,校内网由校园SNS正式转向社会化SNS市场,同时更名为“人人网”。
“千橡开心网的牵制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李智认为,目前人人网已经完成了各项业务的平滑过渡,在SNS领域有着比较稳固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早在2009年,千橡对其开心网(kaixn.com)的整合就在悄然进行。其中第一步就是,实现人人网与开心网用户的融合——即双方的注册用户账号实现互联互通。
“人人网与开心网(kaixn.com)的融合,是我们内部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一位千橡内部人士透露一个细节,两家SNS网站在内部早就是同一个技术团队在负责。
据千橡集团介绍,通过此次合并,开心网用户的个人资料、好友关系、游戏等级、手机登陆账号等所有资料将会无缝接入人人网。因此,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合并更像是千橡开心网的谢幕。
“真假开心网”官司走向
千橡旗下两家SNS网站合并后,开心网所有的APP应用会一并导入人人网,开发者的分成比例、运营等将会维持不变。千橡称,用户的游戏等级、充值余额等信息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与此同时,kaixn.com的域名依旧会保留,但用户会通过该页面直接跳转至人人网平台。
“随着用户对SNS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与所认识的人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沟通和娱乐是用户的需求所在。”千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一舟认为,将旗下两家网站进行合并,是实现SNS资源最优化、最大化的努力尝试。
尽管千橡开心网行将谢幕,但其与开心网(kaixin001.com)的故事也许并未完全落定。
9月20日下午,开心网(kaixin001.com)运营方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发给本报的律师声明中宣称,“千橡公司将人人网和假开心网(指kaixin.com)两家网站进行合并,并不能改变此前千橡公司假冒开心网进行侵权的事实。”
2009年5月,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千橡开心网(kaixin.com)不正当竞争,理由是后者冒充开心网的名称。这一案件被业内称为“真假开心网”诉讼,曾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在随后的庭审中,千橡旗下多家被告主体均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这起官司也因此一直未有最终定论。
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9月20日发给记者的声明中表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明确要求假开心网保持现状,不得进行域名和ICP证的持有人进行转移和变更。“我们将密切关注千橡公司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院的明确要求。一旦发生千橡公司违反法院要求的行为,将构成明确的干扰诉讼的行为,开心人公司将申请法院制止千橡公司干扰诉讼行为。”该声明称。
SNS盈利曙光
“真假开心网之争,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SNS市场的巨大诱惑。”一位国内SNS企业高管分析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SNS市场风生水起,用户数量和流量持续攀升,但盈利模式的匮乏和利润的淡薄,成为SNS行业发展的瓶颈。
“对于盈利我们想得并不多,我们更关注的是用户的体验。”该SNS高管表示,曾几何时,这几乎成为国内SNS企业对外宣传的“教条”,而这背后则是SNS企业在盈利方面的无奈。
而开心网(kaixin001.com)借助争车位、抢奴隶等的风声水起,让这一新兴业务赢得了更多资本的青睐。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SNS市场的盈利困局,已在悄然改观。9月20日,开心网(kaixin001.com)副总裁郭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2季度开心网已经实现盈利,“利润在千万元人民币量级”。
据郭巍介绍,开心网(kaixin001.com)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块:广告、第三方应用和游戏。这几乎是目前国内SNS网站“标配式”的业务布局,人人网亦与此类似。
千橡集团方面表示:“集团在2009年第二季度已经实现了整个集团的盈利”,但对于人人网的盈利状况并未透露。
“目前来说,单纯实现账面盈利,SNS网站的难度并不大,因为SNS网站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李智认为,SNS网站如何做大利润规模,将是下一步的考验。
2 :
abbychau(1)@2010-09-23 23:56:12低質素blog 文
山寨中国是与非
1 :
GS(14)@2010-10-03 12:11:26http://www.iceo.com.cn/zazhi/2010/0927/200907.shtml
2009年初,Google发布了年度中国搜索热门词汇,向世界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的重要事件和现象,排在第一位的词是“山寨”,Google使用的英文是copycatting(原意为无主见的家伙,复印机),对它的解释是:这个汉语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山堡中的强盗们(the mountain strongholds of bandits),首先被借用来描述那些剽窃仿造的产品,后来也用来指自制的产品,比如恶搞视频。
山寨以这种巴别塔式的简单表述,被介绍给了全世界。
山寨改变世界
这场源自商业,后广泛使用于文化、社会领域的山寨运动,在其它领域很快有了“挑战、觉醒”之类清晰的解读,在商业领域,人们看到的却是对知识产权乃至法律的漠视以及正规企业深受其害的困境。因此山寨多受到讨伐和斥挞。
但如果在更长和更广泛的历史中去看,山寨是企业崛起的重要手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丰田喜一郎投入13万美元成立丰田汽车,在完全没有经验和人才的情况下,开始以抄袭和模仿的方式起步。在这个过程中,丰田进行了逆向工序分解,同时大量采用美国汽车公司的零部件,让产品比美国公司的产品更有优势。比如美国的生产线适合大批量生产,而在丰田,将此改成手工,这样大规模节约了成本。在相当长的模仿过程中,日本公司通过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最后一跃超过了美国厂商。各国产业发展的事实都表明,第一阶段模仿普遍存在,接下来会有逆向工程,通过拆解国外产品学习关键技术,最后全面自主研发。这个过程,今日在国产汽车比亚迪、奇瑞身上,都一一重现。来自巴菲特的投资,更让比亚迪看起来有些未来之王的姿态。
日本企业在山寨过程中,向世界贡献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在中国,这个拥有制造优势和巨大消费市场的国家,一场轰轰烈烈的山寨运动,最终将有何贡献?山寨手机无疑是山寨商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山寨机的大潮中,不但会催生天宇朗通这样通过积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它的诞生和升级的过程,对于产业链来说也就是一个再造的过程。
山寨的野蛮生长
深圳,如同美国淘金热时期内华达州一样充满魔幻魅力的城市,它可以称为中国山寨的发源地。华强北一带,有近30家电子专业市场,几万家手机商户;车公庙一带,有上千家手机设计公司;宝安区,绵延几公里大片的手机工厂厂房,从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贴片组装到物流配送、销售甚至售后服务都一一配齐。
在山寨产业观察者潘九堂看来,这是一个类似“蚂蚁雄兵”的巨型虚拟组织:这里有一个研发部(MTK,解决核心技术),有上百个工程部门(手机方案公司,研发公板或定制主板),上千个产品项目组(山寨机企业,主要是创意/外观定义和项目管理),每个工程部门和项目组都是独立核算并且相互竞争的,当然下游还有遍布全世界的营销网络。
这个虚拟组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融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优势于一身。由于技术和物料标准,在研发、采购、生产方面的规模效应,保证了相对于传统企业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个虚拟组织每个个体都非常灵活、有效率,贴近市场:由于规模化生产造成的同质化,要求这些个体组织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如何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是这些个体必须进行的创新。对于市场热点、产品卖点的灵敏度超过了任何一家传统企业。电视、多声道,这些都是首先应用于山寨机的功能。深圳一家普通的设计公司,每年能设计超过1000款机型,充分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近乎野蛮的生态变化对于传统厂商形成了有力冲击。在近十年手机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格局和技术都趋于稳定,传统厂商已经有了固有的生产流程。在他们的日程表上,一款手机将经过冗长的研发、测试周期,新品上市往往要八个月到一年时间,甚至有时为了销售库存,而有意放缓新品上市时间,摩托罗拉一款刀锋手机卖了将近两年。某种意义上,一线手机品牌已经形成一个垄断组织。山寨机由于上述虚拟组织形式的存在,一款机器上市最快仅仅只要45天,品质足够稳定,功能贴近需求。
山寨在国内市场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同时,逐渐开始影响周边的海外市场。按照2008年的数据统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手机为中国制造,深圳就占去其中四成份额,其中山寨机超过8000万。从2009年开始,山寨机的冲击越过国界,影响到东南亚、中东甚至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这些经济落后地区对于低端手机有着强劲的需求。甚至由于某些功能或者外观的创新,在国外这些山寨机已经吸引了正规的运营商或者渠道商与之合作。所以在2008年,连品牌优势最为明显的诺基亚也公开抱怨山寨机的影响。
山寨何时转正?
中国山寨,由于其所代表的巨大市场能量,现在已经成为产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制衡力量。Google推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面临强敌iPhone的竞争,就对山寨保持了拥抱的姿态。2009年,时任Google中国总裁公开表示,欢迎山寨机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联发科则在今年宣布加入Google创办的OHA(开放手机联盟),联发科和山寨市场有史以来的紧密联系已经开始让人预想,此举将在多大程度上倾斜智能手机市场的天平。在国内,运营商对于山寨组织的依赖更加明显。随着3G市场的启动,重组之后的三家运营商进入新的竞争状态,如何在初期更快的发展用户,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三家运营商将来的格局。在2009年市场发展低于预期的情况下,2010年运营商不约而同提出了“公板计划”,希望最大限度降低山寨厂商的进入门槛。
产业链模式的革新可算是中国式山寨的最大创新,但山寨机带来的组织形式的创新能否在更大范围、更多产业内复制?山寨机之后,曾经有电视、上网本等诸多产业试图复制此模式。在上网本市场,芯片厂商威盛在2009年曾经联合深圳多家厂商推广“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希望能够在当时大热的上网本市场再现联发科式的成功,但被更多的市场热点淹没。
观察者认为,这场不算成功的尝试并不意味着这是故事的结局,随着产业格局以及山寨行业内部的不断裂变,这种创新模式或许会以更好的方式出现。作为发源地的深圳,当地政府已经做出详细规划,将就深圳山寨产业在通讯、视听、计算机网络等产业方面表现出的规模生产和产业配套优势,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研发的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从2009年,通过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一批企业从深圳市政府部门得到了无息贷款政策支持。一批起于蛮荒的山寨企业,能否引发中国商业社会的一次重大革命?那将是更久的将来才能看清的事。
2 :
abbychau(1)@2010-10-03 15:19:10粗口, 個作者寫到自己連想表達d 咩都未知
忆捷:移动硬盘行业的山寨凤凰
1 :
GS(14)@2010-12-10 17:46:04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09/172674.html
周世卷回忆,忆捷很早就跟当当、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刚开始出货量很小,但现在已很可观。”目前,忆捷的出货量保持了每年100%的增长。

2005年,生于1981年的周世卷刚大学毕业,在深圳华强北做着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他的潮州老乡周汉亮则在哥哥的柜台帮忙打理生意。某一天,两个年轻人聊天时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做一个移动硬盘的自有品牌。
生于1983年的周汉亮,当时已在华强北摸爬滚打多年,对IT产品的制造、销售和渠道非常熟悉,早想干一番事业,因此虽然哥哥强烈反对,担心他走了以后柜台无人照看,但他还是从家里借了一笔钱就跟周世卷开始创业。
他们给自己的产品取名“忆捷”,但要找代工企业并不容易。“那时候我们都是20刚出头的年轻人,很多代工厂看我们那么年轻,而且订单不大,根本不理会我们。”周世卷告诉《创业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有一家台湾电子代工企业愿意接他们的单子。
刚开始,周汉亮和周世卷立足于让忆捷成为渠道品牌,决定给足渠道商利润,渠道商有利可图就会发挥强大的市场推力。为了维持新公司的运转,忆捷当时还做了一些移动硬盘著名品牌的代理。
很快,忆捷的出货量开始迅速提升,一个月能有好几千台。这时周汉亮开始计划自己做生产,因为“每次台湾电子代工厂给我们做的单子都要从香港绕一圈才能回来”。虽然渠道走货赚了一些钱,但忆捷当时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自己做设计、备料和组装,于是他们委托台湾电子代工厂做方案设计,把材料都准备好,忆捷只需完成最后一道组装即可。
周世卷负责的市场推广工作也对忆捷品牌贡献不少。“在太平洋、泡泡网、IT168等专业IT媒体上有不少关于移动硬盘发展趋势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我们写的。”谈起这个,周世卷有点得意,这些文章表面看起来都很客观,但字里行间会提及忆捷,传播效果极佳,“最开始我们每年只有几十万元的推广费用,但却能营造出铺天盖地的广告效果。” 忆捷的品牌拉力开始显现。
两个年轻人思维不受限制,敢于利用一切新手段打造忆捷品牌。周世卷回忆,忆捷很早就跟当当、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刚开始出货量很小,但现在已很可观。”目前,忆捷的出货量保持了每年100%的增长。2008年,忆捷的出货量已成为国产移动硬盘品牌的第三名,仅次于联想和爱国者。2009年更是一举超过爱国者,成为第二名。周世卷说,爱国者、纽曼等原来移动硬盘业务做得很好的公司已经把业务重心转移到手机、数码相机等领域,而忆捷一直专注于移动硬盘,所以成长迅猛。
忆捷自己的工厂也随着业务量的扩大而发展。目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方案开发和设计团队,也能接国际知名品牌如惠普的代工订单了。
现在,周汉亮的生意已超过了他哥哥,他和周世卷还经常参加包括清华大学EMBA在内的企业培训,希望能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深圳市忆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周汉亮 周世卷
成立时间:2007年2月
所在地区:深圳
主营业务:数码产品、存储器
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
2009年毛利率 :10%左右
壹人壹本:山寨iPad的赚钱经
1 :
GS(14)@2010-12-22 22:35:44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22/175353.html
对于蒋宇飞来说,还是要向iPad不断学习。明年初,壹人壹本T3就会由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做代工。“现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我们还是要认真做产品。”

10月份,蒋宇飞在机场偶遇一个香港商人拿着T2过安检,就小心上去问这款产品体验怎样,香港人的评价倒是直接:很差。T2是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月份刚刚推出的一款平板电脑,蒋宇飞则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37岁的蒋宇飞年初做了一件让很多IT人士瞠目结舌的事情:他推出了一款和iPad非常相似的平板电脑产品T1,甚至价格都定在3980元(16G的iPad售价3988元)—这看起来不像是中国IT公司惯常的做法,它们通常是以低价的策略跟进乔布斯的产品。这真是一款让人捏一把汗的产品。香港商人的体验并非个案,蒋宇飞本人也承认壹人壹本的产品在体验上有诸多问题。
乔布斯肯定想不到,这样一款产品在中国竟然很快赚到钱了。据蒋宇飞提供的数据,目前每月的销售额已经接近8000万。也许蒋宇飞本人也想不到这样一个结果。
在公司刚组建之初,因为收购了以前名人电子记事本的技术团队,蒋宇飞本来想做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手写电子记事本,做出来之后发现无线上网成为一种潮流,并没有推向市场。2006年增加了互联网功能备份后,蒋又想做个可以上网的PDA。Kindle出来后,又觉得内置电子书比较有前途,于是在手写和上网基础上加上了电子书功能。2009年6月份推出模型产品时,因为没有解决IE问题,导致上网速度慢。“找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时间没赶上,那款的弱点就是上网慢。”
即使与国内的IT制造公司相比,壹人壹本也是一个外行的公司。第一次听说一个UE设计都需要上千万时,蒋宇飞称自己“很吃惊”。即使到了现在,软件的兼容问题,系统的各种Bug,一款产品需要解决的各种麻烦也让他应接不暇。“没办法,这个领域水太深。”蒋宇飞说。
XMobileApp创始人张利国9月份为了解Android Pad的未来市场,专门去深圳考察了5天,看了好几家代工厂商和山寨厂商。他认为Android Pad目前质量参差不齐,像三星或者东芝这样的大公司都是富士康代工,而山寨厂商找的都是原来从做Mp3、Mp4转型过来的代工厂。他同时表示,壹人壹本比市面上一般的Android Pad质量要好。
在不断试探后,壹人壹本第一款产品T1在今年1月份推向市场。“今天的iPad很成功,其实对于每一个核心技术,乔布斯都积累了多少年啊!”蒋宇飞并不认为他的这个产品现在可以在技术和体验上与iPad相提并论。
不过蒋宇飞应该很感激乔布斯。1月份T1上市时反响平平。但是iPad在4月份全球上市以后,极大带动了T1的销量,这款很难定位的产品竟然销售了3万台。而更大的收获是,蒋宇飞和他的团队终于知道了未来赚钱的方向—平板电脑。
这意味着,直到半年之前壹人壹本才找到现在的产品方向。“最开始想叫记事本、口袋电脑、随身电脑等。一直到iPad出来,我们把它归为平板电脑。”方礼勇说。T1很快被T2取代,装载在T1上的Windows CE到了T2也换为Google的Android系统。COO方礼勇是壹人壹本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做过联想软件事业部副总经理、联想FM365副总经理,现在公司负责产品硬件和互联网业务。
对于这家几乎所有技术都是“拼凑”出来的公司来说,原笔迹手写技术是唯一的核心资产。2009年,在只有一个模型产品的时候,联想投资向壹人壹本投资了1800万元人民币。“当时董事们主要是考虑到这个产品会有市场,而且还有原笔迹的核心技术。当然,还有团队。”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欧阳翔宇说。
真正发挥作用的也许不是原笔迹手写技术有多高深,而是原笔迹手写技术和特殊的客户定位产生了不一样的市场效果。
特殊的客户是指那些玩不动IT产品的中年人。这款产品的目标人群为40至50岁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做生意的人,对电子产品适应性差,更习惯于手写输入。对他们来说,手写是一个明确的诱惑力。上述香港商人称看重的是手写和收发邮件方便。“和信息接收充分的年轻人相比,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中老年人更容易被广告轰炸,对价格也没那么敏感。”蒋宇飞说。
对于二三线城市和四五十岁的人群,蒋宇飞的团队有着足够的经验。
过去十年来,蒋宇飞和创业伙伴杜国楹一起创造了两个颇有名气的品牌—好记星和背背佳。2004年这个团队曾经拿出8209万让好记星成为了央视电子类产品的标王。后来,背背佳和好记星陆续卖给以做电视购物出身的橡果国际。2007年橡果国际在美国上市后,手持股份的两个人先后抽身出来,寻找新机会。他们想通过壹人壹本复制过去的成功。
从背背佳到好记星,对蒋宇飞来说,变的只是产品形态,面对的客户都是为孩子埋单的父母。
蒋宇飞感到欣慰的是,营销方式并不用去变。只不过战场从报纸转向了互联网。壹人壹本面对的虽然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却是一个新的领域,用户并不成熟。当初之所以想做这款产品,是蒋宇飞经常看到新闻上一些政府干部开会时用笔写写划划,而且一个人带好几个本子。如果用一款电子产品代替,可能会是一个新市场。分析需求找产品,这是过往历史带给他的经验。他认为用笔输入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而且,这是为什么壹人壹本的定价和iPad相近的原因。“定价要符合我们的市场定位。”
实际的销售情况证明了这群中老年消费者的强大消费能力。蒋宇飞称,现在壹人壹本70%的销量来自于二三线城市,政府采购和礼品订单贡献了不少销售额。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的壹人壹本专柜每个月200台左右的月销量中,公司订购占到七成左右,产品的主要用途是送礼。
销售渠道也是让蒋宇飞有自信的地方,这些销售渠道大多来自以前做好记星的渠道,重庆的代理商冯阳甚至从背背佳时代就在和这个团队合作。同时,壹人壹本的高管也参股了一些核心省份的销售代理公司。“我们往下推的时候,执行效率很高,速度特别快。”蒋宇飞称,现在全国已经有了400多个网点专柜,大多开在商场里面,在杭州还建立了专卖店。
同之前习惯的方式一样,壹人壹本一开始就通过高密度的广告来推销产品。这使得很多人都知道了壹人壹本。“我们现在每个月的广告费用有1000多万。”蒋宇飞说。不过按照他的说法,这和每个月8000万的销售额相比来说,并不算什么。“所以有时我们的广告也是打给经销商来看,希望他们找到我们来合作拓展市场。”方礼勇说。
5月份,在网络和报纸上看到壹人壹本广告的王春决定买一台T1回家,他觉得这个价格和上网本相近的玩意,或许可以替代他笨重的笔记本电脑。王春是重庆渝北区种子贸易公司总经理,他称T1既像大一号的商务PDA又像小一号的平板电脑,正好满足了他的需求。“主要是携带方便,然后我会用来浏览新闻,手写记点事情。现在来说,最不方便的就是无法用网银,没法网上购物和转账。”他后来把T1换成了T2,并买了4台送给自己那些整天在外谈生意的朋友。
重庆是壹人壹本销售最好的地区,重庆壹人壹本销售公司总经理冯阳称,最近两个月的销量增长都在50%以上,零售和团购的比例为四六开,个人购买者多为当地的民营企业老板,团购的基本上都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重庆最大的一笔单子来自当地的五粮液经销商,一共买了130多台电脑,用来和酒一起作为礼品送人。
“不过现在到年底,政府机构的单子会多一点。”冯阳说。他开始没想到壹人壹本会卖得这么好,一是担心3980元的定价过高,二是担心受山寨产品的冲击。后来他发现,热销的原因在于定位准。“其实一些客户家里也有苹果iPad,但是他们不会用。”
香港商人的反馈并没有让蒋宇飞沮丧,而是长出一口气,他甚至称这是最想听到的反馈。壹人壹本后来在广告里特意强调了一句话:“大领导的小电脑”。
蒋宇飞称不排斥各种质疑的声音。“现在除了iPad,能叫上名字的还有什么?”他下一步计划是继续用广告给这个行业“做普及”。今年的央视广告招标,他准备了6500万去应标,结果铩羽而归。“不过,预算不变。我们还会投的。”现在壹人壹本的广告已经出现在CCTV10,2011年还将出现在CCTV新闻频道。
对于蒋宇飞来说,还是要向iPad不断学习。明年初,壹人壹本T3就会由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做代工。“现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我们还是要认真做产品。”
超勁山寨 iPhone 4湧港
1 :
GS(14)@2011-01-09 15:49:2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850268
【本報訊】「唔係嘛,呢部係假機?」蘋果 iPhone 4去年中推出後全球熱捧,神通廣大的內地山寨廠商最近研發出外形仿真度 100%、堪稱史上最強的山寨版 iPhone 4,連蘋果電腦總裁喬布斯( Steve Jobs)引以為傲的 9.3毫米超薄機身也做到分毫不差,操作平台幾可亂真,更能 Wi-Fi上網,售價僅 1,280元人民幣,只及正貨四分一。有港人近日大手購入高仿 iPhone 4,不排除這類超強山寨機已殺入香港。記者:梁曙光、陳達浩、黃偉民
2 :
abbychau(1)@2011-01-09 17:43:34舊電太細啦!
3 :
培少(3241)@2011-01-09 18:26:37- -似到 你有無想買番部玩下
4 :
glassfund(802)@2011-01-09 21:54:51我一定唔會買 law .. iphone ge 靈魂係 app. 上唔到 app store! 裝唔到 iphone d app, 部機幾似都無用!
5 :
GS(14)@2011-01-10 21:01:01我媽媽有個朋友買了,但是我如果有得選擇,都是買部正版好D
它靠一顆晶片 搶下山寨半座江山
1 :
GS(14)@2011-01-23 19:04:29[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617[/realblog]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