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制裁解禁 是為中東全面撤軍鋪路 伊朗核談 終結「美國老大」時代?

2015-07-27  TWM


伊朗與六強敲定的核子協議,真如歐巴馬所說,會為我們帶來更安全的世界?伊朗從此乖乖受監督?或許歐巴馬沒說的其實是,這個協議代表了美國不再是萬能的事實,承認美國對中東區域的無能為力。

七月十四日一覺醒來之後,發現伊朗與六強(美、英、法、德、俄與中國)敲定了核子協議。在如此超現實的時刻中,最令人感到怪異的,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 宮發表的談話了。他的結論除了推銷這協議帶來的更大範圍的監管與透明度,還有對伊朗提煉鈾設施的限制;歐巴馬也重申,美國在全球領導地位的重要性。

「歷史已經表明,美國必須要出來領導,但不是用我們的武力,而是用我們的道理。」歐巴馬說。「歷史表明了我們的強大,不是在我們孤立自己的時候,而是在我們與世界團結的時候。今天的協議開啟了歷史的新頁,將帶我們走向一個安全、更有希望的世界。」

協議背離對反恐的堅持

這些言詞聽來平凡、悅耳,卻也隱含了欺騙。在維也納所達成的協議,不是美國傳統上所追求的一個安全、更有希望的世界;相反地,這背離了美國在中東區域對於恐怖主義與禁核擴散的堅持。

首先,這協議將解凍伊朗所擁有的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資產,而這政權曾無視自身國內經濟,以數十億美元資助敘利亞獨裁者對人民開戰。美國在中東的這些傳統盟 友,聽到協議的第一反應都是充滿著震驚與恐懼。當他們看著伊朗不斷地得寸進尺時,歐巴馬卻正與盟友的敵人大談建立新關係的可能性。

很多支持協議的人認為,雖然明知這些錢將助長中東的區域動亂,然而就長遠的角度來看,禁核擴散的利益仍然比較大。確實,這個協議限制了伊朗的濃縮鈾與核子 燃料的再加工。按照條約內容,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檢查員,將有權進入任何可疑的軍事基地。這協議也將允許總署監控伊朗的鈾礦和濃縮鈾設施。

伊朗曾毀約 這次能信任?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協議裡並未談到伊朗現有的核子基礎建設。十年以後,伊朗可以愛濃縮多少鈾就濃縮多少;十五年以後,伊朗能夠在隨便一座臨近庫姆(按:什 葉派的聖地)的山中,躲避世界的目光,再偷偷建濃縮鈾的設備。一個已建造工業級核計畫的國家(過程中還不斷妨礙國際原子能總署的介入),被容許保留這些核 子基礎建設,以交換進一步的監管和檢查;但不為人知的是,十二年前這國家就簽過這樣的協議了,還毀約過。如今,這個協議將對這世界釋出什麼樣的訊息?

這看來不像歐巴馬向來所夢想的非核世界。

最後還有恐怖主義的問題。美國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以來,一直試圖孤立並制裁那些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在這串歷史悠久的名單上也包括了一向支持恐怖主義的北 韓,但北韓的支持其實是歷史因素大過實際上的威脅。然而,伊朗始終是美國國務院所認為世界上頭號贊助恐怖主義的國家。歐巴馬的這項協議,在提供伊朗政權政 治合法性的同時,竟未要求其結束對恐怖分子的支持。

美伊將化敵為友?

儘管核談充滿了這些漏洞,歐巴馬與伊朗的協議仍可能是值得的。如果伊朗能信守諾言,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伊朗政權更迭變得更為溫和,那麼歐巴馬將可讓這世界 上最危險的武器,遠離這世界上最危險的政權。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榮譽主席蓋爾伯(Leslie Gelb),七月十四日時曾表示,「這是個將伊朗化敵為『友』的良機」,或許歐巴馬能夠善用這個時機。然而考量到伊朗在談判攻防過程中,所展現咄咄逼人的 態度,情況似乎沒有這麼樂觀。

或許從歐巴馬的觀點來看,這項核談真正的好處,至少是替美國自中東全面撤軍鋪路。經過十多年的戰爭和重建,這個區域不僅沒有穩定下來的跡象,甚至還比九一 一前更危險。《大西洋報》(The Atlantic)的特約編輯彼得.貝納特,對此協議表達支持的立場,說這些批評歐巴馬的評論,其實只是無法接受「美國不是萬能的事實,因而指責歐巴 馬。」所謂美國的領導,或許在這個區域已經達到所能負荷的極限。如果這樣的假設為真,歐巴馬實在應該要有風度地讓我們理解這樣的事實,這個協議其實不是對 美國領導的肯定,而是承認美國的無力。

伊利.萊克(Eli Lake)是彭博觀點的專欄作家,精於政治及外交事務的評論。他曾於美國前新聞網站the Daily Beast擔任資深軍事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45

俄羅斯開戰背後 制裁ISIS勝算幾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377.html

俄羅斯開戰背後 制裁ISIS勝算幾何?

一財網錢克錦 2015-10-08 16:10:00

看最近兩周的新聞,似乎那個軍事強盛的蘇聯帝國複活,已經能夠派兵深入到中東腹地。

俄羅斯的轟炸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營地,俄羅斯發射巡航導彈,俄羅斯軍事人員出現在敘利亞…看最近兩周的新聞,似乎那個軍事強盛的蘇聯帝國複活,已經能夠派兵深入到中東腹地。

俄羅斯軍事行動目的何在?俄羅斯說,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保衛合法的阿薩德政府。俄放風:西方天天喊打擊“伊斯蘭國”,只是動口不動手,虛偽,不如我來的實在;西方說,俄羅斯空襲的炸彈和導彈,絕大部分沒有落到“伊斯蘭國”武裝的頭上,而是擊中反對阿薩德的溫和反對派,是故意的。因為俄羅斯的目的便是救阿薩德的駕。但人家敘利亞大使出面,稱贊“俄羅斯打擊的精確度很高”,而美國不爭氣,偏偏此時還在阿富汗炸了“無國界醫生”的醫院。這更讓不少人覺得,美國成事不足,還是看俄羅斯來實實在在的硬的!

且不管這口水戰如何。俄羅斯一出手,美國領銜的西方頓時有些坐不住,口水戰也好,外交措施軍事部署也罷,總之是被普京“調動起來”了。有分析稱,就這一點,普京是成功了!

因為不少分析認為,俄羅斯到敘利亞打動幹戈,其實也是炸得好看。其真正目的,不在於打擊“伊斯蘭國”,甚至也不是全心全意保阿薩德,而是直接保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敘利亞對俄羅斯的依賴。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在西方暴露軟弱的地方來一拳,制造聲勢,轉移人們對烏克蘭問題的註意力,或者說,如果在敘利亞問題上有收獲,還能作為烏克蘭問題上的籌碼。

當然,這不是說俄羅斯一點也不想打“伊斯蘭國”。的確,“伊斯蘭國”對俄羅斯也產生威脅,但不夠直接;阿薩德在臺上能夠保證俄羅斯利益,但如果能有別人保證,俄羅斯未必就要保他。

應該說,俄羅斯在中東的情報系統,不足以讓它能夠有效地打擊“伊斯蘭國”。“伊斯蘭國”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機動性極強的組織,打擊這個組織,情報甚至比武器更重要。俄羅斯目前還正在商討情報合作,說有效打擊恐怕難以讓人信服。

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國際關系,也難以讓他有效打擊“伊斯蘭國”。有報道說,俄羅斯轟炸機開炸以來,土耳其已經對其“入侵”自己淩空表示不滿,其他如阿聯酋、沙特等一眾反對阿薩德的國家都表示擔憂。在這樣的無法取得當地國家信任的情況下,如何能有效打擊“伊斯蘭國”? 美國在此地當然也存在信任問題,但似乎比俄羅斯好。

所以西方有輿論分析,俄羅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住阿薩德,敘利亞政府可以繼續履行與俄羅斯的軍火合同;保住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因為這是俄羅斯目前在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的海軍基地,為俄羅斯海軍地中海巡弋提供補給,是俄羅斯打入中東的“楔子”。如果這個地方落到“伊斯蘭國”或反對阿薩德的勢力手中,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要大打折扣。打擊“伊斯蘭國”不易,但要保住這個港口和阿薩德政權,俄羅斯還是能發揮影響。

普京很“聰明”,會抓時機。利用難民危機、“伊斯蘭國”坐大等時機,果斷出手,讓西方暴跳如雷,卻又難以名正言順地反對。怎麽辦?

紐約大學教授馬克·格雷奧蒂在英文《莫斯科時報》上發文說,西方應該冷靜下來。因為當今在與西方較量中,俄羅斯有力的武器,不是核武器,不是轟炸機,甚至也不是進入克里米亞的特種部隊,而是“挑釁”的力量,在西方腳疼的地方制造麻煩,激怒西方,結果讓西方隨著普京的指揮棒轉。因此西方如果能將計就計,放手看俄羅斯表演,以俄羅斯的武器、情報和財力,恐怕很難將這種打擊持續下去,畢竟它已經不是往日的蘇聯帝國了。

主意聽起來很不錯,但在信息發達、輿論嘈雜的今天,西方政府能和普京“冷靜”地玩下去嗎?查韋斯當年也喜歡激怒美國,但美國根本不理他。可是普京的級別,要比查韋斯高很多,也難怪西方難以冷靜應對。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10

歐美解除對伊朗制裁 國際油價存反彈可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7/978518.html

此前伊朗方面就曾表示,當經濟、原油出口等制裁被解除後,將大幅增加原油出口量,原油供應加劇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每經記者 師燁東

 

1月1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報告,證實伊朗完成開始執行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歐盟和美國相繼宣布解除對伊朗的相關制裁。

 

此前伊朗方面就曾表示,當經濟、原油出口等制裁被解除後,將大幅增加原油出口量,原油供應加劇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伊朗增加供應對原油市場及油價來說將產生一定壓力,但是伊朗增加原油出口的利空消息已經發酵較長時間,且前期市場也已經有所反應,因此短期內油價不排除有反彈的可能。

 

伊朗將提升原油出口量

 

受歐美制裁影響,此前伊朗日均出口原油基本一直被限制在100萬桶以內。伊朗石油部長贊內加曾表示,西方經濟制裁解除後,伊朗將立即把每日的原油出口量增加50萬桶,6個月內的日均出口量將增加100萬桶。

 

據外媒報道,伊朗在今年1月的原油出口量將達到最近9個月左右的新高,平均每天大約120萬桶,超出此前出口水平20%左右。在2012年禁運開始之前,伊朗每天運往歐洲大約60萬桶原油,禁運之後這部分市場逐漸被擠占。贊加內此前表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首要的任務就是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而不管油價會因此受到怎樣的影響。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供過於求及對需求的悲觀情緒便成為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前隨著歐美對伊朗制裁解除的臨近,期貨交易市場的悲觀情緒也逐漸加重。

 

截至上周五1月15日收盤時,WTI原油期貨價格與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雙雙下落至30美元以下。紐約商品交易所2016年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29.42美元,2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28.94美元,為12年以來低點,而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20%。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伊朗增加出口,對於原油市場會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國際原油市場供給相較需求並沒有超出太多,而伊朗出口增加的量對於全球的量來說並不是很大,更加能影響原油市場的還是對未來需求的信心多少。

 

市場已有心里準備

 

盡管對伊朗制裁的正式解禁引起了市場的擔憂,但是在李莉看來,油價在短期內也許存在著反彈的機會。“伊朗出口增加的消息已經發酵了很久,市場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這一消息周一對油價或許會有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也可能在真正落實釋放之後引起油價短暫的反彈。”李莉解釋道。

 

林伯強亦認為油價存在反彈的機會。他認為,盡管伊朗出口增加的使得油價存在繼續往下走的可能性,但是世界原油供大於求之間的缺口並不是很大,而長時間的低油價無論是美國頁巖油廠商還是OPEC生產國都扛不住,未來會有減產引起新的供需相對平衡,未來油價上升的概率也相較下跌更大。

 

油服公司貝克休斯最新公布的周度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2015年最後一周,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減少2座至536座,為過去七周中第六周減少。至此,美國鉆井平臺總量約是2014年同期1500座的三分之一。而自2014年夏季以來,美國石油鉆井平臺已經大幅減少136座。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去年12月也預計2016年美國原油生產將減少57萬桶/天。

 

此前一直唱空油價的高盛也表示,低油價將使得大量產能被迫關閉,從而使得供大於求的現狀得到逆轉。

 

高盛分析師Jeff Currie和Damien Courvalin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16年下半年,原油市場基本面將出現變化,供求關系的再平衡將孕育出油價的新牛市。高盛預計,美國原油產能57萬桶/天的下降幅度將會扭轉油市供大於求的情況。

 

李莉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認為短期內油價存反彈可能,如果下周美國公布庫存數據時原油庫存仍然高企的話,油價可能會在短暫上升之後再度迎來下跌。“未來油價的走勢,仍然要受供需狀況、需求預判及美元政策等多因素影響,這三個因素中沒有逆轉性改變的話,長期來看油價仍將有向下的趨勢。”李莉說道。

  • 每日經濟新聞
  • 陳俊傑
  • 師燁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09

伊朗制裁正式解除,8000萬人口大市場待複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19.html

伊朗制裁正式解除,8000萬人口大市場待複蘇

一財網 燕楠 2016-01-17 16:18:00

“從今天起,根據全面核協議,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所有國際和單方對伊制裁都將解除。”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多利卡•莫蓋里尼本周六正式宣布。

1月16日,伊朗核協議開始執行,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所有國際和單邊制裁基本解除。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費多利卡•莫蓋里尼表示:“今天,在達成這一歷史性協議6天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伊朗已經履行了自己在全面協議中的應負的責任……從今天起,根據全面核協議,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所有國際和單方對伊制裁都將解除。”

莫蓋里尼指出,“六方”(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和德國)與伊朗“將在全面核協議的框架內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開展合作”。同時,“聯合國安理會認同全面核協議的決議,將從今以後與核不擴散協議一起,成為與伊朗核行動有關的、統一的國際法基礎。”

取消了哪些制裁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宣布伊朗已經履行了責任後不久,歐盟和美國就分別宣布,將全部或部分解除對德黑蘭的制裁。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我們抵達了履約日。”他表示這一天標誌著“從紙面上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承諾向真實進展的轉變”,這“讓世界變得更安全。”

具體而言,被美國政府取消的制裁內容包括:

金融和銀行相關的制裁,包括與伊朗中央銀行的交易;對承銷服務、保險和再保險的制裁;對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領域的制裁;對於伊朗航運商、造船商和港口運營者的經商的制裁;對與伊朗的黃金和其他貴金屬貿易的制裁;對石墨、金屬原料、金屬半成品如鋁、鋼、煤炭,以及工業加工軟件貿易的制裁——當這些商品不被用於核研究時;對伊朗汽車產業的制裁;對以上每個領域相關服務業的制裁;對個人的制裁——美國政府取消了由400名個人、公司和實體組成、與伊朗和計劃有關的制裁黑名單。

盡管在許多情況下,美國企業仍被禁止與伊朗直接交易,但3個具體領域的直接貿易得到了允許:

美國企業被允許對伊朗的艦隊出口商業飛機和備件,只要不被用於核協議中禁止的軍事運輸或活動;設立在海外的,由美國所有或管理的企業得到了與伊朗交易的整體許可;伊朗生產商將被允許對美國出口地毯和食品——包括開心果和魚子醬。

伊朗核問題始末

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周六是一周中的第一個工作日。從這天起,隨著伊朗受到的制裁成為歷史,德黑蘭終於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對解除制裁的緊張期待曾彌漫在德黑蘭的街頭——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開始,德黑蘭實際上一直生活在對解除制裁的期待之中。

事實上,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當時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秘密核武器計劃”。從2006年開始,國際社會“六方”加入了與伊朗的談判。從2006年-2010年,美國和歐盟對伊朗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制裁。

2015年6月14日,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共同全面行動計劃在維也納達成。按照該計劃,伊朗將不再生產鈈武器,在15年的時間內擁有不超過300千克濃縮度3.67%的鈾,重新裝備核項目,並履行其必須的和平目標;制裁將在最短時間內解除。其中由聯合國安理會實施的武器禁運,將維持5年時間,禁止對伊朗供應彈道導彈技術將持續8年,且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將在25年內監督核項目。如果伊朗違反協議中的條件,制裁可能會被重新考慮。6月20日,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支持。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這一協定將在至少一代人的時間里限制伊朗生產原子彈的能力。在采取所有約定步驟之後,伊朗生產1顆原子彈需要的時間幾乎增加了3倍之多。不過,這一協議也曾在美伊兩國國內產生了劇烈的批評,包括共和黨的總統侯選人,以及美國的兩大地區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沙以兩國和美國的共和黨人都認為,伊朗不可信,而且還會想辦法秘密繼續核武器的研發。

而如今,伴隨著制裁的解除,伊朗經濟的複蘇已經是必然。伊朗和美國官員表示,最近數月,來自歐洲、亞洲和各地的商務代表團都在與伊朗進行談判,試圖在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長期因制裁隔絕於世界經濟的市場中找到新的商機。

編輯:繆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77

克里姆林宮高官:西方制裁?晚點結束才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53.html

對於當前的俄羅斯而言,西方制裁造成的艱難歲月已經結束。俄羅斯高官表示,非但不擔心制裁的影響,甚至巴不得讓制裁持續得更久一些。

自2014年3月起,由於俄烏沖突、以及隨後的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和加拿大對俄羅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從針對俄羅斯個人、公司的制裁措施,發展到限制俄羅斯銀行融資、以及針對國家銀行、石油和國防工業的制裁。作為回應,俄羅斯也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采取了禁止水果、蔬菜、牛奶、肉制品進口的反制裁措施。

西方制裁俄羅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近日,克里姆林宮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伊萬諾夫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個人希望,針對我們的制裁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而不是盡快取消。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事實上,西方的制裁反而促進了俄羅斯某些領域的生產發展,“我們一直在強調經濟的多元化……要知道,有這麽一句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在這里正巧適用。”

伊萬諾夫表示:“今天,俄羅斯預算收入的2/3都來自於非石油天然氣領域。這完完全全是另一種(發展的)質量”。比如,俄羅斯化工行業的年均增長率就高達30%-35%,外國投資者也有介入,“聽著,完全有理由為此自豪。而所有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制裁。”

當然,制裁造成的損失不容否認,但最難熬的時光已經過去。伊萬諾夫表示:“制裁的確對我們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損失。但我認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受益於中央銀行的合理政策, 通脹率有所降低,黃金儲備增加,儲備基金和國民福利基金也沒有縮減。”

對於歐盟而言,對俄制裁也是一柄雙刃劍。在伊萬諾夫看來,歐盟國家已經意識到,制裁並沒有產生效果,俄羅斯也並沒有因此孤立。因為歐洲和北美並不是整個世界,“客氣地說,歐盟國家內部的經濟形勢也並不耀眼。禁止對俄羅斯供應傳統出口商品的政策至今已是第三年,而這只會越來越多地傷害他們自己的企業,而不是我們。”

“所以他們也理解了:俄羅斯輕松地熬過了制裁,顯示出了經濟的穩定性、活力和適應性。而制裁對我們造成的損失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制裁並沒有奏效。”伊萬諾夫認為。據他預計,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會在今年年底之前解除,“我的個人觀點是:今年不會取消。”

歷史上的制裁:經濟損失+政治變革

作為一種地緣政治手段,國際制裁對於俄羅斯而言並不陌生。2014年12月4日,在針對“克里米亞之春”的公開演講中,俄總統普京就曾明確表示:“我相信,如果(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西方)還是會想出這樣那樣的方法來遏制俄羅斯的發展,去影響俄羅斯、去實現自己的利益。”歷史上,津巴布韋、南非、伊拉克、緬甸、古巴、南斯拉夫、朝鮮、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都曾經受過不同程度的國際制裁。事實上,國際制裁的措施大同小異,但制裁效果除了經濟損失之外,往往也伴隨著政治體制變化的壓力。

伊拉克

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後,聯合國安理會就采取了針對該國的全面制裁決議。決議禁止各國從伊拉克進口包括石油在內的任何產品,並禁止各國對伊拉克供應除人道主義援助之外的商品。直到1995年聯合國發起“石油換食品”計劃,才允許伊拉克返回國際石油市場,但附加條件是:石油銷售的收入只能用於采購食品和藥品。

1990~1999年,伊拉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全球55位直降至125位;人均壽命也有所下降;伊拉克的GDP從1990年的約250億美元到1992年萎縮至50億美元以下;失業率達到50%。直到2003年英美軍隊進攻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國際制裁才得以解除。

緬甸

歐盟針對緬甸的制裁最早從1990年開始,當時的緬甸處於軍人獨裁體制之下。自此之後,歐盟陸續出臺的制措施包括:武器禁運、拒絕經濟援助、禁止向緬甸官員和軍人發放簽證、凍結資產等;2003年,新的制裁措施又包括禁止自緬甸進口寶石、金屬、木材等;2009年,由於緬甸時任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被捕時間延長,歐盟再次加重了制裁。

歐盟國家針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影響了超過800家緬甸企業。由於緬甸技術能力薄弱、缺乏發達的工業和國防,歐盟制裁嚴重影響了緬甸的軍事潛力。同時,這些制裁措施大幅降低了外商投資的興趣,也削弱了緬甸政權對反對派的控制力。

截至2010年,制裁導致緬甸的進口額從3億歐元下降至1.7億歐元。但與此同時,歐盟的制裁並沒有對緬甸的出口造成顯著的影響——因為從1990年到2008年,緬甸的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泰國、新加坡和韓國,這些國家占了緬甸出口額的76%。直到2012年4月23日,歐盟宣布除武器供應禁運外,停止對緬甸的貿易和經濟制裁。

南非

1977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對當時采取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實施武器出口禁運。當時的安理會決議也承認,南非的軍事潛力對周邊鄰國造成了威脅。但這並沒有阻止南非繼續實現軍隊現代化,甚至實施了自建核武器的計劃,而制裁並沒有對此造成影響。1980年代,美歐對南非的金融制裁產生了更為明顯的效果:包括禁止從南非進口原材料和金幣,並限制同南非銀行和公司之間的金融交易。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評估,聯合國制裁和武器禁運對南非造成的整體損失達到約10億美元。這些措施也直接促使南非政府最終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直到1994年,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的全國大選,納爾遜·曼德拉擔任南非共和國總統後,禁運和制裁才得以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01

韓外交部:薩德入韓不影響國際社會對朝制裁

據韓聯社11日報道,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薩德”入韓是否影響中國參與對朝制裁表示,國際社會對朝制裁意誌不會輕易被削弱。

趙俊赫說,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涉朝決議後,國際社會積極且全方位地參與對朝制裁,已形成“國際社會對朝鮮”的格局。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共識持續發起挑釁,韓國政府將致力於與國際社會合作加強對朝制裁力度。

就“安理會針對朝鮮挑釁未作任何反應的局面可能出現長期化”的觀點,趙俊赫表示,安理會理事國就朝鮮挑釁嚴重違反安理會決議沒有任何分歧。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

鑒於朝鮮最近以調整“舞水端”中程導彈和“蘆洞”導彈發射角的方式威脅韓國和駐韓美軍,上午,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詹姆斯·敘林在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與韓軍高層人士商討了“薩德”反導系統的部署事宜。雙方還評估了朝鮮的核武及彈道導彈水平,並就韓美導彈防禦合作方案交換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58

普京發言人:美擴大對俄制裁無益雙邊關系

據新華社7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言人佩斯科夫7日說,美國擴大對俄制裁的決定無益於雙邊關系發展。

他說,俄美兩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的會面剛過去幾天,美國就對俄追加制裁,這令人遺憾。制裁嚴重影響兩國今後可能的合作。

有關俄方將如何回應美方制裁,佩斯科夫說,對於可能的回應,俄方將秉承“相互原則”。

報道稱,俄羅斯公正俄羅斯黨第一副主席葉梅利亞諾夫當天說,新被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俄羅斯企業主要在俄國內運營,因此美國擴大對俄制裁對俄影響不大。不過,盡管這一制裁不會對俄羅斯造成嚴重影響,但俄羅斯不應完全沒有回應。

據塔斯社報道,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7日將86家企業和組織列入制裁黑名單,其中包括11家首次被美國“拉黑”的俄羅斯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45

奧巴馬會見昂山素季 宣布美國將解除對緬甸制裁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當地時間14日正式訪問白宮,與奧巴馬會晤。

15日據新華社消息,奧巴馬14日在白宮會見昂山素季後表示,美國將“很快”解除長期以來對緬甸實施的制裁。

美緬兩國當天發布的聯合聲明說,為推進兩國合作,奧巴馬宣布,美國將終止涉及緬甸制裁措施的國家緊急狀態,將撤銷以行政命令為基礎的涉緬制裁政策框架。

據中新社報道稱,奧巴馬當天沒有給出解除制裁的時間表,但表示將“很快”予以解除。他還表示,緬甸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重要的政治和經濟轉型。

昂山素季表示,緬甸已做好準備與外界共同發展該國經濟,因此“解除所有傷及緬甸經濟的制裁措施的時機已經到來”。

美國對緬甸的制裁始於1997年。2011年以來,美國逐步放松對緬甸實行的制裁。今年5月,美國財政部宣布放松部分美國針對緬甸的制裁措施。

昂山素季2014年訪問白宮。(資料圖來源:美聯社)

雙方商定,美國國務院與緬甸外交部舉行年度對話,深化各領域合作。雙方承諾繼續在打擊人口販運、反腐敗、反洗錢、禁毒等領域開展合作,將就雙邊經貿事項加強溝通,包括就一份高標準的雙邊投資協定交換看法,美國將與緬甸小額信貸機構合作,幫助當地中小企業發展。

此外,當天早些時候,奧巴馬致信國會,宣布恢複對緬甸的貿易優惠待遇,並把緬甸列入一個不征收高進口關稅的國家名單。

1989年,美國時任總統老布什以緬甸勞工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為由終止了緬甸的貿易優惠待遇。雖然近年來美國逐步放松對緬制裁,但總體而言兩國貿易額仍低位徘徊,2015年美國對緬甸貨物貿易額為2.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95

王毅與日韓外長通話 同意參與聯合國制裁朝鮮的討論

據外交部網站報道,9月13日-14日,外交部長王毅先後與韓國外長尹炳世、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通電話,重申了中方反對朝鮮核試的明確立場,表示中方願同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一道,就半島局勢出現的新變化作出必要反應。

他說,在各方聚焦安理會這一權威渠道情況下,中方反對采取無助於解決問題的單邊制裁。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放棄促談努力,當前局勢使重啟對話更具緊迫性和必要性。

王毅表示,中方要求各方冷靜克制,避免采取進一步加劇局勢緊張的行動。半島核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回到對話談判的軌道上來。

今年8月,中日韓三國外長在日本東京舉行第8次三國外長會議。

此外,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有必要對朝鮮核試做出進一步反應,同時,安理會反應應指向明確, 主要針對朝核活動,應該有利於解決半島核問題,有利於維護半島和平穩定。

她說,中方一直以負責任和建設性態度參與安理會相關討論。我們還將繼續本著這樣的精神, 參與安理會下一步相關討論。同時,我們也認為,制裁並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唯一手段,朝鮮半島核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應該盡快回到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的軌道上來。我們敦促各方避免進一步相互刺激,導致局勢輪番升級。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為盡快把朝鮮半島核問題重新納入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的軌道創造條件。

【1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實錄】

問:據報道,昨天晚上(13日)王毅外長與韓國外長通了電話。王毅外長表示,中方願參與聯合國對朝鮮進行新一輪制裁的討論。中方對安理會現有制裁是否滿意?中方對安理會即將進行的討論持何立場?

答:王毅外長與韓國外長尹炳世通電話的消息稿已經發布。我們認為,聯合國安理會有必要對朝鮮核試做出進一步反應,同時,安理會反應應指向明確,主要針對朝核活動,應該有利於解決半島核問題,有利於維護半島和平穩定。中方一直以負責任和建設性態度參與安理會相關討論。我們還將繼續本著這樣的精神,參與安理會下一步相關討論。同時,我們也認為,制裁並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唯一手段,朝鮮半島核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應該盡快回到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的軌道上來。我們敦促各方避免進一步相互刺激,導致局勢輪番升級。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為盡快把朝鮮半島核問題重新納入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的軌道創造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07

美國正式解除對緬甸經濟制裁 已實施了19年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總統奧巴馬7日發布行政命令,宣布美國終止實施針對緬甸的《國家應急法》,並由此解除針對緬甸的相關制裁措施。

美國財政部當天發表聲明說,美國終止實施針對緬甸的《國家應急法》後,美國財政部監管下的針對緬甸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措施將不再有效。

美國財政部代理副部長亞當·舒賓在聲明中說,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將進一步支持緬甸貿易和經濟發展。美國財政部將繼續與緬方合作,執行強有力的反洗錢措施以保證緬甸金融系統安全。

9月14日,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來訪的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後表示,美國將“很快”解除長期以來對緬甸實施的制裁。

但美國財政部同時強調,終止上述制裁項目並不影響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對緬甸個人或實體施加的其他方面的制裁,如反毒品制裁,涉及反毒品制裁的緬甸個人或實體將繼續被列在制裁名單之中。

據了解,美國對緬甸的制裁始於1997年。2011年以來,美國逐步放松對緬甸實行的制裁。今年5月,美國財政部宣布放松部分美國針對緬甸的制裁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