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做想像中的企業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342.html

大家應該都碰到過這麼一群人, 有基礎有能力,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和會議,對各種大小事和業內八卦瞭如指掌,懂得各種行內行外的規則,一說起自己熟悉的行業便能滔滔不絕,旁徵博引,但是對於自己的產品和公司卻一直因為各種原因停滯不前,好像一直都在計劃,可能是一個需要N年才能做完的計劃……

土匪把他稱為「想像中的企業家」。

沒有任何貶義,他們絕對不是空想家,他們也很努力和勤奮,但是土匪知道遲早會為他們嘆息, 他們也一直不可能會是他們想像中的樣子。 他們只是花了太多的時間去接受一些看上去有意義而實際沒意義的信息,參加看上去有意義而實際沒意義的活動,浪費了原本應該用來實踐的時間。

只有行動和成果才能成為企業家。

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坐下來, 和兄弟們一起做事情。

國外有篇文章寫了這麼一個「想像中的企業家」轉變的故事, 找了中文的版本,希望能給大家啟發。

———————————————————-

就在2007年,我毅然離開了大公司,加入了創業者的隊伍。像很多第一次創業的人一樣,我對這種冒險非常的興奮。同樣也跟很多第一次創業的人一樣,我茫然沒有頭緒。

我參加各種活動,聚會,研討會,和西雅圖本地的創業社區密切交往。當我到了硅谷後,我發現這裡有更多的活動,聚會,更多的研討會。在這個創業生態系統裡,一切很忙、很活躍,我收穫了大量的人們共享出來的知識和體驗,我如飢似渴的享用著。

我還滿腔熱情的看了很多的博客,視頻和書籍。活動、聚會、研討會中人們分享和討論的都是非常好的主題。

我甚至還加入了一個創業孵化機構!

直到決定開辦自己的公司時,我才意識到,所有我的閱讀、觀看、參加的活動實際上沒有給我帶來任何的用處。我是認真的。完全沒有任何用處。大部分我學到的東西都想不起來了,剩下一點能記住的也很少能應用到我現在的處境裡。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成功對我就像是在吃快餐,像是吃那些味道很好的垃圾食品,讓我膨脹,讓我自滿。抱歉我在潑冷水,但這是事實。

起初,我努力把我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我自己的問題裡。不靈。這不可思議的時刻真的到來了,我平靜的接受了這個事實: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學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我相信有人說過的一句話正是在嘲笑我的這些行為:所有的這些活動,研討會,博客文章都只是用來多拖延你一天立即行動的另一個藉口。我默默的接受這個事實,以一個新手的心情往前走,沿著這個方向,我相信我將會理解出什麼才是我需要的。

所有的變化由此而來。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東西,想在這種存在著不確定性、具有風險的創業冒險活動中創造,成就,前進。但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每個人都希望能感到確定,可靠,讓我們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讓我們在這條道路上不至於失敗、使自己受傷。矛盾衝突就是從此產生的。

可是這些博客,活動,訪談並不能真正的消解這些矛盾。只是暫時的,它讓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做和我同樣的事情,讓我放鬆。去創業是讓我走出我的安逸環境,而我所做的只是從一個安逸環境跳到另外一個安逸環境。你知道嗎?我就職於一個不錯的公司!

一天,我反省一下我目前的狀況,發現自己忙於很多事情,唯獨沒有把時間用於自己的產品上。幾個月後,我終於鼓足勇氣對自己說:這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真正的坐下來去做事。

別誤會。我覺得有些博客和研討會還是有價值的。但除非你真正的去實施什麼事情、給你所學所擴展的關係網創造一個用武之地,你就是在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下面就是一些幫助了我去克服這「創業困惑綜合症」的東西:

— 我數週內不再閱讀創業新聞和博客,我意識到對於我的產品我不缺任何東西。至於誰又獲得了融資,誰被收購了,以及為什麼在Google Chrome的競爭下IE喪失了它的市場份額,這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我唯一要關新的人是客戶,我唯一要關注的事情他們的需求和願望、如何提供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

— 我數月不去參加那些創業相關的活動,而且開始通過咖啡和酒去交接朋友。每月我仍可能會去參加一兩個活動,但那只是為了娛樂。我不再迷惑於為了成為一個企業家而且參加那些創業相關的活動。

— 我通過小項目來實踐學習。我把一些想法細化成容易管理的細目,給自己設定期限去完成它們。項目和試驗品是神奇的教學工具,因為你在學習你想要的,你在獲得第一手資料。就像Keynotopia這個項目極大的幫助了我產生靈感,形成思路,我可以看見它,和它交互,展示給別人 —— 這就是我首先要把它做出來的原因!有時一些小項目還可以讓你獲得不少收入

— 每走一步,我都準備好一個問題清單,它能讓我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是該去獲得更多的訪問量?改進產品?還是在不提高訪問量的情況下提高收入?我整理出最好的問題,然後研究它,諮詢人們,然後把獲得的答案立即付諸於行動。這些信息我都不會讓它們在我的大腦裡轉的太久。

— 這是我的最愛:我更多的恐懼是產生於因為沒有去行動,而不是相反的害怕去行動。我認識到,晚一天我沒有讓客戶接受我的方案,競爭對手就多一天的機會比我先達到客戶要求。我甚至設想到了如果我不能行動起來,最終將會看到最可怕的噩夢:從辦公室又回到密爾頓,在Innotech的小隔間裡飽食終日,拿著那個紅色的訂書機,等著下一次的發薪日。這正是我需要的充滿魔力的緊迫感。

— 我第一是要把事情完成,然後才是把事情辦對。我知道(深受教訓),做事的勁頭重要無比。如果你在得到一個想法後不能立即付諸實施,最終很有可能的結局是這個想法被束之高閣。如今不論何時我得到了一個想法,我會盯著它讓它成為現實,讓它變成實際。我立即行動,雖然方式不成熟,但之後想辦法改進,這樣就學會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 面對現實:如果你不走出你的安逸環境、動手去幹,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等待再等待,罕有行動。

我想留給你們一句改變了我的生活的名言:成功的人並不是一定比別人更有才智和更幸運。他們只是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失敗,直到成功。

不要做想像中的企業家。用行動和成果成為企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45

「白粉」們不要低估反腐的決心 智者樂水黃曉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698330101gb7v.html
在這次反腐動作以前,我一直對茅台懷有芥蒂。因為我知道茅台的高利潤不是建立在普通人的消費上,反腐是懸在茅台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現在這把劍掉了下來,地上一片狼藉。最近三季度報表紛紛發佈,大部分白酒的業績基本都在三季度企穩了,三季度累計淨利潤下降幅度很多都小於中期報表的下降幅度,於是很多白酒粉絲紛紛彈冠相慶,反腐的這陣風快要刮過去了,白酒的冬天也快要過去了,春天就要來臨了。從報表上看好像是如此,但是從四面八方湧來的消息,讓我感覺到反腐的風不是刮過去了,反而是越刮越大。

   中鐵建的招待費是網上的熱點,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這則3月份出來的消息最近又熱了起來,因為又有了新的進展,在剛剛過去的4個月,中鐵建系統上下一片焦慮。從今年5月初到8月底,中鐵建在全系統共調集1170多名業務人員,對36家二級公司及其所屬開支最大的1家三級公司共4250個核算單位2012年度及2013年上半年業務招待費進行了檢查。檢查覆蓋了單筆金額1000元以上的所有支出,共涉及業務招待費14.22萬筆,發票15萬多張,金額4.57億元。最後57人被通報批評,8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1人。據內部人士反映,該事件在外界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所查處的範圍和力度均空前,中鐵建上下高度緊張。大家自己想一想,現在一桌10個人吃飯,少於1000塊錢你能請誰吃飯,高於1000塊就要背書你請的誰,誰參加了,你想想這種事情能白紙黑字寫下來嗎?工程單位歷來是檢察機關重點關注對象,這主要與建築市場混亂有關係,但是我相信吃飯這種事情絕不是只工程單位在吃,中鐵建8億招待費佔4800億營業收入的比例也未見得是最高的,所以這個影響絕對是廣泛的,至於這次反腐能夠給混亂的建築市場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就不得而知的。

   因為現在大家不敢到外面去吃了,於是大家想在自己食堂搞幾桌總沒問題吧。錯了,不管在哪裡大吃大喝,都有問題。湖北省建行在自己食堂中搞了三桌歡迎新來的領導,結果被調查後,一個副行長被降職成調研員。如果早知道這個結果,這個副行長絕對不會拿自己的帽子冒這個風險,只能說他的政治敏感性差了點。現在還有些單位將小食堂開在居民小區裡面,然後去吃飯的時候也不是一起過去,一個一個地溜進去,他們都說現在吃飯像做地下工作的,但是又說即使這樣吃飯也吃不了幾天了,據傳言,第二次中央巡視組這次下來重點巡視的是各單位或國企的自有食堂。傳說現在收費站也有檢查組的人,他們專檢查那些公務車輛的後備箱,看準了哪個公務車的後胎比較癟,就打開後備箱看,如果有煙酒就要說清楚是誰買的,準備送給誰的,如果說不清楚,人就被帶走了。

    最近國資委又通報了幾起違反四風的事件,鐵二院下面的所吃了幾桌年飯也被通報了,有人被處理了,去年很多單位都取消了年飯,對於這種敢頂風上的,不管是老虎還是蒼蠅,中央都絕不手軟,所以今年的年飯大家就不要指望了。另外網上傳言,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可能會將反貪局獨立出來,高層直屬中央,上下一條線,人事權和財權都由中央管理,和地方上完全脫鉤,這樣看反腐的力度在長期範圍內都可能不會降低。

    以前有句話說「炒股要聽黨的話」,這句話看來是一點都沒錯,因為中央的政策是個大旗,是個方向標,它對經濟的影響力是空前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對於突然發生的變化將會無所知從。白酒三季度的業績是到了谷底還是下跌中繼?白酒的業績到底真實反映了實際消費沒有?反腐的動作還會不會影響到白酒的業績?對於這些問題我是真不知道,不知道那些彈冠相慶的「白粉」們是否清楚,但是從安全邊際的角度出發,你們一定不要低估中央反腐的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93

不要期望過高

2013-11-14  NM
 
 

 

開始之前,我將以本週三收市價買入1,000股TVB、20,000股惠理集團及10,000股國泰,這些股票都很便宜,而且盈利前景或超出預期。

對於一個有15億人、貧富懸殊得十大富豪擁有300億美金,但仍有很多每人日賺只10美金的國家,要花上極長的時間才能改變其經濟格局。中國領導人的政策是好的,但總要花上數年才能落實執行,重複的會議開了十年,都未有行動。我們仍有大量投資,為中國造成環境破壞、產能過剩及債台高築。我欣賞中國有意欲去減少污染及改善貧富懸殊,但在現實中,即使已有所行動,兩者持續惡化。中國有最大的決心去提升能源效益,及投資清潔能源,但這需要巨大的資金及時間,我想還要花上數年,才能看到一些眉目。不過,若天然氣能代替煤,被廣泛地使用,情況會較快改善。不論股災如何頻繁地發生,美國的貧富懸殊仍逐步惡化,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這和中國有什麼分別呢?目前中國約有六億中產,有潛力及機會為資金充足及管理優秀的企業,帶來極大的回報。

首要改革金融業

中國領導人首要做的是,對金融業採取有力的措施,實施初期或許充滿疑惑,但最終中國經濟必會受惠。在投資者眼中,中國金融業日益令人擔憂,領導人務必即時平息這不確定性。靠着大量人手生產,或者增加置業去刺激經濟,只是臨時方法,長久難有成效。中國企業需要一個更大規模的重組,而且必須由銀行做起。存貸利率、貸款審批、呆壞賬、理財產品、表外資產、競爭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企業必須提高問責性,例如中移動(941)應為持有相當於市值35%的現金作解釋。

財政報告要真實

垂死的國企應倒閉,並將它們的業務與成功的企業合併。企業經常捏造數據,它們所描繪的畫面,與現實脫節,必須誠實地報告核心盈利,反映與一般盈利的差異,如太古及恒隆(101)般。

企業受惠於寬鬆的會計政策,例如以商譽及無形資本充大資產負債表及利潤。大部分香港投資者並非會計師,在舉證責任在於董事的今日,投資者又怎能依賴核數師呢?

在中國,facebook和Google是被禁的,但星巴克和蘋果 又沒有,這合理嗎?數以百計的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企業,其債務大得無法償還,但可以在中國慢慢拖數。

投資有贏有輸,不要相信中國增長的故事,可以同樣應用在所有企業,否則你將會失望。中國企業是一個複雜的迷宮,若不想迷路,你要知道該怎樣走。

祝君好運!

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63

達里奧:個人投資者不要追求Alpha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492

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司的老闆雷.達里奧(Ray Dalio)近日在Dealbook會議上建議個人投資者:不要總是想著如何跑贏專業機構。他認為在美聯儲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將資產價格推至高位、利率超低的環境下個人投資者應專注於平衡好自己的投資組合。他預計未來幾年股市的年平均收益在4%左右,這個數字表現並不令人滿意,但對比債券和存款的收益來說已經算不錯的了。

達里奧說道:

絕大多數投資者無法創造Alpha收益(超額收益),Alpha是一種零和博弈,我們有1500位員工整日坐在電腦前研究各種數據和市場,這是我們的優勢,而普通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平衡好自己的投資組合,這才是你們的優勢。

達里奧還認為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計劃的效果正在逐漸減弱,其對經濟其他領域產生的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放緩。對於最近很火的比特幣,他表示自己不會去碰。

達里奧還建議人們在工作之餘練習冥想。他稱冥想是淨化思緒、平靜身心的好辦法,他自己便是最好的實踐者,努力每天做上兩次20分鐘的冥想。

冥想是非常好的一種投資,我不得不說它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功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83

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告誡創業者:不要放權!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8/56448.html

【導讀】:11月17日-19日,《創業家》5週年慶典暨2013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總決賽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舉行。這是一次黑馬企業創始人的盛大聚會,吸引了數千家黑馬企業創始人和數百位大佬、明星創業家和投資人到會,火爆異常。在18日下午,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發表了精彩的演講,論述創業合夥人關係,以及創業者對企業的控制問題。

吳長江認為,創業者因為力量有限,要發展要壯大,避免不了要走向合夥的模式,找朋友、找同學、找投資、找基金等等。他提醒創業者,「在整合資源過程中,因為創業初期什麼都沒有,可能會整合到一些對企業不利的資源。」

他表示,在合作中,每個人目的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是以賺錢為目的投資到你的公司裡。吳長江認為,他們考慮的是眼前利益,考慮的是企業給他帶來的最大的利潤,而不是企業的發展。「你跟投資人講品牌、講做到世界最受尊敬的企業,他等不了你這些——所以造成了危險的結果。」吳長江說。

吳長江告誡每位創業者也許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特別是在資本方面,他希望大家想好,必須在股權結構設計上要保證絕對的發言權。一些美國機構,投股不投權,這就充分保證了創始人的權利。「其實這些PE投資也是看人,既然看好你這個人就應該完全相信你、支持你。」吳長江說。

最後,吳長江提醒創業者,「今天不是10年前、20年前,只要你的項目好,有錢的基金一大把。你們把企業做好,把項目做好,一定會有人來投資你的。」談到公司的決策權時,他表示可以讓風投享受一些權利,但更多的決策權還應掌握在創始人手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207

投資索尼的教訓:不要投資你熟悉的領域,少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831

愛說教的投資者通常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你所謂的投資聖經,比如你應該投資你熟悉的領域。但事實上,這是個糟糕的建議,彭博專欄作家Matthew C. Klein寫道,14年前他曾嘗試著遵循這一條投資法則,結果栽在了索尼公司的股票上。

今年11月15日PlayStation 4遊戲主機正式在北美地區首發,24小時內銷量已達到100萬台。Klein的故事也發生在PS新產品發售時,只不過得追溯到更早一代的PS產品。

我記得更早一代的PS2是2000年3月在日本發行,但美國發行的時間在7個月之後,我當時就決定把生日得到的錢投到市場去,而不是買一個PS2。

(其實這是泡沫的信號:青少年浪費了大把花在遊戲上的錢轉而投資股票。)

我選擇索尼是因為我對它的新系統非常興奮,報紙上也說日本消費者已經開始排隊預訂。我想這預示著美國和歐洲市場也會有強勁需求。所以我買了索尼的股票,我已經不太記得我是何時買進何時賣出的,但下圖給出了當時索尼股價的走勢。

我之所以虧了這麼多,是因為我不知道怎樣給股票估值。不像巴菲特,他通過購買市值低於公司公允價值的股票獲利,而我卻投資那些故事講的好聽但是價值在下滑的大企業。

一家公司無論成功與否,其價值都不應該比折現後的未來收益還要高,許多擅長使用數據的人都嘗試著預測公司的未來收益和評估合適的折現率。

當我買入索尼股票的時候,索尼當時的股價已經包含了市場對PS2銷售表現的預期,更不必說索尼其他的經營業務了。這些預期可能比我猜想的更加激進更加冒險。當時我所期待的所有事情都已經被市場定價並反映在了索尼股價當中。

這筆失敗的投資給了我一個教訓:當你想要和大佬們玩兒的時候,你必須計算出市場當前的定價意味著什麼,然後再決定你是否不同意這些預測。大多數人都沒辦法做到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類似Motif Investing這樣的社交化選股投資平台能吸引這麼多投資菜鳥的關注。

你能想到還有哪個領域中會有這麼多的業餘玩家認為他們能夠持續打敗那些被高薪聘請的專業人士呢?我曾和世界上最優秀的投資人工作過一段時間,就連他們也很難擊敗市場。對我而言,我知道自己的侷限,所以我堅持投指數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52

接下國際大廠不要的雞肋 讓索尼、飛利浦來敲門 創傑大換血 治好九年虧損變金雞

2013-12-23  TWM
 
 

 

過去一般人認為「藍牙」已是成熟技術,但隨手機及平板銷售大增,包括智慧配件、穿戴式裝置等產品,都需要內建藍牙技術,也讓深耕藍牙十四年的創傑,走出IC設計業的新藍海。

撰文‧林宏文

他不是大學同學裡最早成功的那位,台灣IC設計創業最好的年代,他也沒跟上;他苦守藍牙晶片市場,靠著與山寨廠做生意,撐過虧損寒冬,還讓索尼、飛利浦等大廠找上門,這是創傑總經理林京元的故事。

曾經,創傑是台灣IC設計界,最具潛力的公司之一,打著矽谷團隊的金字招牌,做的還是二○○○年最紅火的無線傳輸技術,還畫出一張美麗藍圖——專賣智慧財產權(IP)、不賣晶片。

夢想總是美麗的,現實卻是殘酷的,這張藍圖讓創傑成立十四年,虧損九年,不只產品、團隊大換血,虧損、減資、甚至更換大股東。

第一刀砍掉賣專利的白日夢時間倒回一九九九年,一群從矽谷回來的工程師,加上創投給的七四○○萬元,創傑就這麼落腳在新竹,就像多數的IC設計公司一樣,燙金的矽谷招牌,做的又是當時最紅火的產品,自然備受關注。

創傑最早的創辦人陳逸萍,出身於國際電信大廠易利信(Ericsson),因為陳逸萍的研發團隊在藍牙上的布局相對早,他們決定,要做就要將格局拉高,只賣IP、不做晶片。

選好發展方向後,創傑大舉投入研發,也得到了成果,創傑成了台灣少數獲得藍牙認證的公司。他們的創業夢編織得很美,從八位元、十六位元到三十二位元,一步步的將藍牙技術的IP授權出去,就算不賣晶片,也能有源源不絕的授權金進帳。

只是,夢想終究止於殘酷現實的到來,市面上願意採用藍牙技術的產品都寥寥可數,又怎麼會有人需要找創傑授權IP?就算真的授權了,也因為量產的產品不普及,創傑根本也沒有授權金可收。產品決策的錯誤,儼然就像一場海嘯,重創了創傑。

為了重新整頓,創傑的大股東找上了剛從華邦電子離開的林京元接任總經理,「藍牙是好題目,但市場爆發速度慢,創傑好多年都不賺錢。」林京元知道,他到創傑的首要任務,就是得要找到問題出在哪裡。

林京元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方向,從只賣藍牙基頻IP變成賣藍牙系統整合晶片(SOC)。到了○六年,林京元的老東家華邦電子,要將旗下的無線研發團隊切割出去,林京元知道,機會來了,創傑不但接下華邦電整組團隊,還順勢引進華邦電資金。

第二刀割捨虧損九年包袱

正因獨立型藍牙晶片產品功能更強大,單價也更高,平均價格在一美元,對比智慧型機中的藍牙晶片普遍不到○.三美元,形成極大落差。這也是為什麼創傑成立的前九年都很辛苦,大多處於虧損狀態,甚至早期股東也相繼退出。林京元找來原本就出任董事、也是他交大同班同學的吳廣義出任董事長,再為創傑動第二次刀。

吳廣義早期擔任宏碁美國公司總經理,後來出任台積電轉投資的旭陽創投合夥人,林京元找上他,就是希望透過吳廣義的經驗與人脈,協助創傑轉型。因此,吳廣義上任後不久,便決定減資六成,將創傑資本額從六.五億元減至三.九億元,再進行一億元現增,先讓財務狀況穩定下來。

此時,大股東華邦電決定退出,但憑藉著吳廣義在創投界的雄厚人脈,再度為創傑引進瑞昱資金,投資一九%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第三刀斬斷一線品牌迷思

林京元重新調整客戶策略,因為認清短期內創傑卡不進一線品牌的窄門,他轉攻大陸藍牙喇叭市場,把價格做到最低,又能保有最好的品質,宛如複製當年聯發科崛起的模式,逐步在大陸建立起「藍牙一哥」的名聲,讓國際大廠索尼、飛利浦紛紛前來敲門。

近年,穿戴式裝置崛起,不論是無線喇叭、智慧手錶,都需要用到獨立型的藍牙晶片,連帶地拉抬藍牙需求暴增。根據市調機構IMS Research預估,全球藍牙晶片出貨量,已從二○一一年的十六億顆,增加到今年的二十二億顆,預估一七年總體需求將進一步成長到三十一億顆。

吳廣義不諱言,大公司在新崛起的周邊藍牙產品布局較慢,給了創傑快速超前的機會;年前三季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已達五.三五元,第三季營收達五.八五億元,再創歷史單季新高,不難看出藍牙一哥未來的成長潛力。

相較於其他同學多是上市櫃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副總,或是其他公司創業不久就成功,林京元算是「大雞晚啼」,一路也走得坎坷,但他能咬牙苦撐十年,堅守等到藍牙的春天,在台灣IC設計業裡寫下不同的一頁。

林京元

出生:1956年

現職:創傑科技總經理

經歷:華邦電子產品中心協理學歷:交大電子工程系學士,碩士

創傑科技

成立時間:1999年

負責人:董事長吳廣義(圖右)、總經理林京元

資本額:6.72億元

主要業務:藍牙無線通訊晶片主要客戶:大陸及日本藍牙耳機廠商近三年獲利:(EPS;元)2011年 1.36 2012年 2.69 2013年前三季 5.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4

印度關閉最大比特幣網站 警告民眾不要交易比特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56

繼中國、美國和歐洲之後,印度也開始對比特幣下手了。印度政府周四突擊搜查並關閉了全國最大的比特幣網站,並警告國民不要購買或交易比特幣,因為可能存在法律風險。 據VentureBeat報道,印度執法部門周四突擊搜查了Mahim Gupta的房屋,Gupta經營著印度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buysellbitco。執法部門認為,該網站違反了外匯管理法案的相關規定。目前該網站已經停止運行。 本周二,印度央行警告民眾不要購買和交易比特幣。但印度央行並沒有完全禁止比特幣,而是指出比特幣可能存在潛在法律風險。 由於擔心違反反洗錢和反恐法律,一些印度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已經停止營業。 據DNA India,執法部門在檢查了Gupta的網站後表示: “我們發現一共有400人通過該網站進行了1000筆交易。我們正在搜集交易數據和交易人員信息。目前,我們認為該網站違反了外匯管理法。如果我們發現存在洗錢行為,我們將逮捕Gupt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99

不要倒在黎明前,A股投資有感

來源: http://xueqiu.com/5717820581/27179862

看到有球友在低位割肉銀行股,對此有所感觸。      想寫寫自己在B股的一段經歷,在2011年的時候初入B股市場,當時感覺B股簡直是價值窪地,股票相對A股折價30%~50%,ROE15~20%左右,PE不到10,股息率有4~6%。當時看中了其中幾只B股,杭汽輪B,魯泰B,江鈴B,財務優秀,自己怎麽算都覺得便宜,就開始分批買入了; 誰知買入後這些B股的股價卻跌跌不休,杭汽輪B最低跌到6HKD,魯泰B到5.xHKD,江鈴B到12.88HKD。       那時所有的持倉都套住了,損失有大概10~20%,當時就蒙了,覺得是不是自己算錯了,不過當時還是相信自己計算出來的價值,也覺得這些公司基本面上也沒什麽問題。。但在B股最低迷的時候,更壞的消息出來了,市場傳言要推出國際板,當時自己內心就在琢磨,是不是國際板開通以後,那B股市場就更加邊緣化了,那麽B股就會一直跌下去。那時又出現了閩燦坤事件,B股市場更加恐慌了。雖然一直以來很少看交易軟件里面的個人股票資產,但在那個時候自己卻天天忍不住看著自己的股票市值在不斷縮水,那時真的很怕會跌到一無所有,心里天天盤算著是否該賣出這些B股。不過那時真的很感謝小兵@小兵oo9 ,小兵的文章總是在最恐懼的時候給人以鼓舞,最終自己還是堅持了下來,一股沒賣,繼續堅持定投。到了2013年,我們來看看上面這些B股的股價,杭汽輪B 11HKD, 魯泰B 10.12HKD, 江鈴B 29.1HKD。最終這些B股股價大多都翻了一倍左右,而且還沒算這兩年分紅的收益。我自己的一點看法:1. 跌著跌著,壞消息就出來了,市場先生會讓你在恐懼時更加恐懼。2. 適當遠離市場,不要讓市場價格影響你自己的判斷。3. 尊重大數法則,適當分散。   2011年表現最好的B股是張裕B,基本沒什麽跌,如果我只持有它一只的話現在的結果會是怎樣?腰斬再腰斬。   因為你重倉一只股票了,很容易就會屁股決定腦袋,聽不下別人對這些股票的批評,形成自我強化,而失去理性。3. 註重凈資產的實際增長,忽略股票價格的波動。    現在的B股相對A股藍籌的吸引力沒那麽高了,因為股價已經上去了。在A股中,真看不出有哪個版塊比銀行板塊更加低估,銀行股平均ROE 10~20%, PB < 1, 股息率平均在5%以上。市凈率低於1有什麽好處?對分紅再投資有好處。假設某公司的每股凈資產是10,ROE = 20%, PB = 0.6, 分紅率 = 30%,持有股分數 = 1000,那麽股價 = 6。如果公司不分紅,股東權益增長為 10 * 20% * 1000 =  2000按分紅率30%算,股東權益增長為 10 * 20% * 70% * 1000 =  1400, 股息 = 10 * 20% * 30% * 1000 = 600。 股價除權 = 5.4。分紅再投資買入111股,總股數為1111。那我們算算兩種情況下股東權益的增加值是多少:1, 不分紅: 20002, 分紅: 1400 + (111 * 10) = 2510分紅比不分紅多出了整整25.5%,這就是折價的威力。因為是工科出身,不喜歡充滿感性的分析,只相信基於數據的統計分析。魯泰在中國股市上從來都不是大牛股,所屬行業也是很多投資者都看不起的紡織業。不過野百合也有春天,如果從2000年長線持有魯泰B的話,總收益卻有14倍。從我統計的圖里可以看出,如果初始投入5w, 分紅再投資,到現在的話大概有70w, 收益倍數為14。現在每年分紅2.8w, 是初始投入的60%,成本早已為負數,你還會在意它股價的波動嗎?在股票市場投資,最重要是控制自己的內心,千萬不要讓恐懼貪婪戰勝內心。我的投資格言:低估才是王道,要想擊敗市場,必先遠離市場。$魯泰A(SZ000726)$ $杭汽輪B(SZ200771)$ $江鈴B(SZ200550)$$浦發銀行(SH600000)$ $招商銀行(SH600036)$ $興業銀行(SH601166)$ $交通銀行(SH601328)$@sosme @小兵oo9 @管我財 @編程浪子 @自由老木頭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陳福力2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72

金磚四國之父:不要投資新興市場那些概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53

BRIC,MINT,CIVETS,哪個名字能激發出你的投資興趣?很多對沖基金經理在新興市場中尋找下一個機會時,他們的選擇是:都不! 前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於2001年拋出了這個新說法。當年,他最重要的成就是提煉出BRIC————金磚四國這個詞和相關概念。BRIC分別代表著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正因如此,奧尼爾贏得了金磚之父的名號。 繼BRIC之後,奧尼爾近期又提出“薄荷四國”(MINT)這個概念。MINT————Mexico, Indonesia, Nigeria, Turkey 。他強調, MINT是一個經濟概念,而非投資概念。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發展動力十足,尤其是近些年。不過,這並不能保證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就能獲得收益。概念詞投資的吸引力正在褪色。金磚四國的投資者相信當地經濟發展並不能轉化為股市收益,部分分析師批評稱,類似俄羅斯和中國還存在政府對股市的聯合監管。 過去三年,在MSCI追蹤新興市場股市的指數中,金磚四國的表現很糟糕,落後於發達國家市場。而據Lipper統計數據,金磚四國的基金所管理資產總量已經從210億歐元降至90億歐元,期間不過是從2010年年終到2013年年終的短短三年。投資更廣闊新興市場的股票基金正是在那時多起來的。 基金經理們當初被這些光鮮時尚的概念所蠱惑而進入當地股市,如今卻因損失慘重而倉皇逃離。高盛旗下金磚四國基金過去三年間已經跌去20%。匯豐去年關閉了旗下的CIVETS基金,全面令該公司基金經理退出了新興市場,包括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 基金經理們稱, 這樣的國家組合並沒有考慮到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還可能將其他有前途的市場排除在外。在這些國家群組的股市中,用以吸引國外投資者的上市公司還常常業績表現不佳。 奧尼爾的這種分類安排當然不算完美。土耳其去年夏天的反腐敗調查就引發了民眾遊行示威。而尼日利亞則有可能在明年大選之前遭遇政壇動蕩。作為新興市場之一的印尼出現了巨額經常賬赤字,糟糕的經濟狀況嚇跑了投資者。 “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的確都是很有意思的國家,但這不足以支持他們捆綁列編為一個國家群組。”摩根大通新興股市首席投資官Richard Titherington這樣認為。他更傾向於以高回報率的市場等概念對一些國家進行群組, 金磚四國和薄荷四國都關心本國人口統計數據,由於年輕人口龐大,這些國家的經濟將受到推動而迅猛增長。 這其中的先鋒國家極具吸引力。例如尼日利亞,該國股市表現非常出色,去年猛增200%。不過,相比於已經確立的新興國家,那些先鋒國家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據IMF預估,若以購買力平價來衡量,尼日利亞人均GDP去年大約為2800美元。而印尼為5000美元,墨西哥和土耳其均為15000美元。 匯豐先鋒國家基金經理Andrew Brudenell表示, 僅僅依賴人口統計數據就做出投資決定顯然是極具風險的。 人口統計當然是一個投資標準,另外一些也是。我們不會決定投資‘薄荷四國’是否適合,但還有很多國家值得考慮。 路透提醒投資者,應當觀察那些企業監管較為疲弱、或者貨物貿易和服務水平仍有待提升的國家,他們都具有增長潛力。 土耳其市場表現常常令人崩潰。就在美聯儲上月宣布縮減QE之前,投資者早已撤離了該國貨幣市場,致使土耳其里拉遭遇沈重打擊。里拉兌美元匯率在2013年最後半月內,幾乎每天都刷新最低紀錄。因土耳其高度依賴能源進口,里拉暴跌致使土耳其要多支付近10%的資金來進口石油。 土耳其股市過去三年表現差勁。國內反腐調查更是加劇了這種慘狀。2013年,伊斯坦布爾股市成為全球表現第二差的股市。先鋒投資新興市場負責人Mauro Ratto稱:“土耳其股市長期看漲,但短期風險很高。” 路透文章還表示, 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可能不盡相同,但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都存在一個風險:股市表現並不總是由本國經濟主導,而是同全球經濟前景相關。 “這些國家根本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周期,”瑞銀英國首席戰略投資家Bill O'Neill評論稱,“新興市場短期將被動掙紮。” 奧尼爾表示, 投資者錯誤地理解了金磚四國。我必須要強調,要將BRIC作為經濟概念,只能將其作為一名‘金磚先生'遠觀,而不可褻玩。看看薄荷四國,四位成員國對全球GDP貢獻率均超1%。尼日利亞除外——其貢獻率將超過1%。 對投資者來說,時間還是那麽重要。高盛金磚四國基金收益過去三年下跌,不過,相比於八年前該基金剛剛創立之時,基金投資收益已經上漲了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