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營造老兵多角化經營 拚出新契機 中鼎集團旗下小金雞排隊等長大

2010-8-23 TTW




由於國內大型工程急速萎縮,營造業普遍面臨不轉型、就淘汰的危機。

其中,專精石化業工程的中鼎集團早早就布局海外的營建市場,也把營運範疇擴大到資訊系統、環保工程,反而成為中型集團的佼佼者。

撰文·蔣士棋

今 年五月底,台股的大盤指數恰好來到七千點左右的年度低點,全球經濟即將二次衰退的傳言也甚囂塵上;但也是在此時,中鼎集團旗下的崑鼎投控,從興櫃公司轉為 上櫃公司,掛牌後股價不但沒有隨著大盤走低,反而持續創下新高。若是從年初的一月十九日起算,崑鼎的股價七個月來的漲幅將近四成,在同一時段內,整個中鼎 集團市值成長也達一六%。

中鼎工程主要業務為工程規畫與建造,向來是國內大型公共建設的主要業者;然而,隨著高鐵、第二高速公路、北宜高陸 續完工,台灣本地的大型公共工程案量越來越少,使得營造業者都面臨轉型的挑戰。如在去年改名為欣陸控股的大陸工程,也把旗下的營造、建設事業獨立成子公 司,加速集團的多角化發展。

到外國承攬大型營造工程

業界人士觀察,同樣以承包大型工程為主的中鼎,專長在石化業,中油林園廠、台塑六輕等,都看得到中鼎工程參與。業界人士分析,﹁這一塊國內的競爭者不多,利潤也比較高。﹂但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國內的石化業工程快速萎縮,也使得中鼎必須加快多角化腳步。

多角化的第一步,就是到外國承攬大型營造工程。從創立初期開始,中鼎工程就在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成立子公司,專責承攬當地的石化業、電力工程業務。目前,台灣本地營收比重約占五五%,其餘散布泰國、中東、中國等地。

值 得一提的,還是中鼎在跨領域、跨業務上的多角化。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的新鼎,原本是中鼎的儀控部門,後來獨立出來成立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是大型企業,如石 化、電子、半導體的工廠製造管理系統,包括台北捷運既有的電力系統管理,以及興建中的信義松山線、新莊蘆洲線的通信工程合約,也都被新鼎爭取到手。

而 剛轉為上櫃公司的崑鼎投資控股公司,旗下的公司都是以從事環保工程見長。﹁台灣大多數的焚化爐,其實都是中鼎興建的。﹂業界人士觀察,焚化爐一完工,接下 來中鼎集團就會試著爭取營運權。作為台灣最大的廢棄物處理公司,崑鼎投控的三家子公司其實各有所長,彼此的業務也能互相支援,如暉鼎專攻的是廢棄物收集與 掩埋,而信鼎與倫鼎則是負責焚化爐的經營管理。據了解,在全台灣二十四座焚化爐中,由崑鼎承接營運的就有八座,市占率達三三%。

在分析師眼 中,這種從硬體興建延伸到軟體經營的多角化策略,正是中型集團最常見的擴張方法。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分析,中型企業的資源不多,因此在多角化上,必須 以發展利基市場為主。﹁最好是跟本業相近,且不容易被其他人攻占的領域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崑鼎是以投資控股公司的形式成立,主要的業務都是由子公司各 自獨立運作。未來如果要發展新的事業,隨時可以納入控股公司之下,大幅增加營運的彈性。

旗下不少生技、綠能小金雞除了已經上市櫃的新鼎與崑鼎之外,在中鼎集團旗下,其實還有更多發展中的小公司,如擅長公共工程的萬鼎,未來可能轉往土地開發或者一般營建發展;益鼎專精的則是生技、綠能發電等新興產業的建廠業務。這些都很可能成為中鼎集團內下一個金雞母。

現 在,結合海外擴張與多角經營兩項長處,新鼎與崑鼎也正默默往中國布局。其中,崑鼎與中鼎、葡商合資成立的澳門瑞鼎廢棄物處理公司,已經在今年取得澳門廢棄 物焚化爐十年的營運合約,正在爭取澳門的醫療廢棄物處理,以及香港汙泥焚化爐的業務。在崑鼎轉上櫃的法說會上,身兼中鼎與崑鼎兩家公司董事長的余俊彥透 露,崑鼎正在跟中國的國有企業討論合組公司,進軍中國的廢棄物處理市場;今年六月,新鼎系統也與浙江中控簽署協議,將在大陸成立一家專責工廠自動化承包業 務的合資公司。雖然企業規模還比不上母公司,但透過合資方式,新鼎與崑鼎的國際化腳步,一點也不輸中鼎工程。

過去一般人想到國營企業,除了 中鋼以外,一般人的既有印象都是效率低、充滿官僚的守舊文化,更缺少對環境的應變能力。然而,具有半官方色彩的中鼎,在面對國內營造市場大幅萎縮之際,不 但大膽把事業版圖跨往海外,成功開發出新市場,也利用既有的營造優勢,往營建管理、資訊系統發展。現在,中鼎集團不但沒有被市場擊垮,反而找出了新的發展 契機。

中鼎集團07年年底至今年8月中市值變化2010/8/20集團總市值:302.89億元1/19~8/20市值波段增幅:15.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6

悠遊卡跨產業結合 創造三贏局面點子王劉奕成將「老卡」玩出新商機

2011-5-9  TWM




台北捷運悠遊卡成功從交通卡變身小額支付金流卡滿一周年,所有使用者都等著悠遊卡還會帶給他們什麼驚喜,能否再進一步將「老卡」玩出「新花樣」,全看劉奕成腦袋里的創意。

二○○九年二月,金管會終於拍案通過悠遊卡申請辦理電子票證業務案,全台都在歡呼悠遊卡終於像香港八達通卡能去超商小額消費時,殊不知,悠遊卡已規畫好更令人振奮的下一步。

今年三月底一紙公平會公告揭開謎底,公平會核准悠遊卡公司與中華電信、統一超合資成立「點鑽整合行銷公司」,用來統整三公司對外發出的「累積紅利」。消息 一出,市場一片贊歎,這不僅僅是公平會首度通過企業申請累積紅利結合案,同時也意味著,這小小一張幾近「無所不能」的悠遊卡,將突破無法讓消費者累積消費 的一大關卡。

然而,紅利積點似乎不是個挺新鮮的玩法,台灣各大路口都可以看到紅利積點換送贈品的宣傳廣告,無論是信用卡、便利商店、大型連鎖超市,甚至連喝個咖啡都有專屬紅利可以累積。

○五年,遠東集團投資成立鼎鼎聯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快樂購聯合集點卡」,目前已擁有超過九百多個品牌與七千五百個通路店點。照理說,這鼎鼎聯合行銷該是遠東另一賺錢的金雞母,但事實並非如此。

翻開鼎鼎的財務報表,一○年前三季虧損四千五百萬元,○九年則虧損五千四百萬元,倘若玩紅利積點並不是個賺錢的好法子,為什麼這次悠遊卡還要伙同中華電信、統一超一起跳下來?

不靠紅利積點賺錢

要讓廠商節省搜尋客戶成本悠遊卡董事長劉奕成面對此問題時挑著眉笑:「這問題太簡單了,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要賺錢呀!」他進一步說明,現金在平台上流動, 一方面能讓消費者更便利,一方面更能帶動合作伙伴營收。他說,紅利積點其實是用來減低商家的搜尋成本,在行銷學上叫做忠誠客戶計畫(Loyalty Customer Program),意思是如果你願意常來這消費,那你就有好處。

劉奕成表示,台灣企業總是花太多廣告費在找尋客戶上,廣告打出來是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都在看,卻只有一千六百萬人是准客戶。劉奕成兩手一攤,大笑道:「以 企業每年花的廣告費用來換算,你想想看這樣有多少是浪費掉的廣告資源?」原來劉奕成將悠遊卡定位為服務衆人的消費平台,著眼點全不在自身賺錢與否。「我們 不追求shareholder(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stakeholder(利益相關人)。」劉奕成說,不僅僅是股東,只要是悠遊卡持卡者,都是利 益相關人,他要的不僅是雙贏,而是平台、消費者與廠商間的三贏!

悠遊卡公司目前由悠遊卡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有,台北市政府持股一二%、台北大衆捷運公司持股二八%,合計公股比率四成,其餘股東包括大都會汽車客 運公司等,合計民股持股比率六成。劉奕成認為,悠遊卡與鼎鼎行銷為遠東集團子公司的角色不同,快樂購卡追求的是整合集團行銷資源,為相關企業帶來營收穫 利。

「悠遊卡歡迎所有廠商加入,倘若快樂購願意跟我們合作更好,紅利積點講的就是降低商家的搜尋成本,消費者也因此獲得實質回饋,所以最好的是大家都開放,有興趣都可以來。」劉奕成說。

獲利來自設計商品

去年稅後純益二.一億元

既然紅利積點賺不了什麼錢,那悠遊卡靠什麼賺錢?截止今年三月底,悠遊卡發卡量已達二千四百萬張。使用悠遊卡當作電子錢包來小額消費的卡數,就高達四百五 十萬張,平均全台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悠遊卡小額消費,平均每日交易筆數高達三百八十萬余筆,每天交易金額二千萬元以上,一年就有近七十三億元的現金流 量。

去年宣布與統一超商集團成立策略聯盟的悠遊卡,靠的就是台灣二千四百萬張卡平均每日約二千萬元的小額消費金額,悠遊卡提供便利的小額付款服務,再從中收取低于二%的手續費。

而這金額隨著便利商店的業績成長還會增加,劉奕成說:「台灣真是個便利商店奇跡,走個二十公尺就有兩間統一超商,兩間全家。」劉奕成笑說,現在已經穩定是二千萬元了,而下半年會因為冷飲銷售增量再增加。

「跟商家收取小額消費的手續費也僅能達到損益兩平,消費者並不會因使用悠遊卡付錢而多出成本。」劉奕成隨手拿出觀光局的紀念版悠遊卡說,「這些悠遊卡設計 商品才是真正賺錢的東西,我們靠的就是設計,將悠遊卡做成精品,讓企業可以拿去送給客戶。」悠遊卡去年稅後純益二.一億元的成績,靠的正是設計商品的軟實 力。

劉奕成說,「悠遊卡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光從名字上就贏現在香港的八達通卡了。你看,悠遊卡是要讓人悠遊在環境中,跟八達通以卡為主思考的角度完全不 同。」香港的八達通卡,通行于香港市區捷運、機場快鐵,還有麥當勞、便利商店、自動販賣機等數萬個零售點。香港平均每人有二.五張八達通卡,每日交易筆數 達一千一百萬筆,總交易額至少一億港幣。相較人口總數是香港三倍的台灣,悠遊卡發展空間令人期待。

面對悠遊卡商機,劉奕成認為,未來不僅將結合錢包、鑰匙、身分證,甚至到商店消費也只需悠遊卡即可辨識會員身分,進而累積點數。「悠遊卡不僅要成為讓民衆悠遊環境的生活卡,還要是發揮台灣軟實力的智慧卡。」劉奕成說。

劉奕成

現職: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經歷: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副總裁、國泰金控副總經理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國內外小額消費卡比一比

香港八達通卡悠遊卡快樂購聯

合集點卡

(HappyGo)

主要用途運輸與小額消費扣款運輸與小額消費扣款特約商家消費紅利點數累積啓用時間1997年2005年2005年發卡數(張) 2300萬2400萬730萬每日交易筆數1100萬380萬不提供交易額每日總交易額約港幣1億元每日交易額約9千萬元 2010年已發出20億紅利點數

撰文·林筱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7

花巧剪貼簿 拼出新財路

2012-5-10  NM

修讀視覺藝術的馮敬寧(Melody,二十九歲),迷上美國流行的scrapbook製作,決意辭工以興趣發展生意。去年七月樓上鋪兼教室Fliegen開張後,老公許智恒(Spencer,三十歲)見一個女人仔難以獨力經營,愛妻心切,又毅然辭工幫忙。
起初Spencer對這些剪剪貼貼的手作仔生意不大看好,只當圓太太一個創業夢,並「撥備」五萬元蝕清光便要離場,怎料在他「干預」下,生意竟在四個月後轉虧為盈,上月賺近四萬。
上月Melody生日,Spencer 送上親手製作的相簿。從以下的信中可見到,這對年輕夫婦一個愛幻想,一個實際派,卻在生意上互補不足。

Spencer:
今年生日收到你親手做的scrapbook實在令我非常驚喜!不經不覺,我們經營這間scrapbook主題的樓上小店已踏入第十個月,回想起來,要感謝你一直默默支持。你也知道我遇到喜歡的事便會一頭栽進去,像預科時學校沒有我最喜歡的視覺藝術科,我便到外面找老師指導自修,也不會考慮太多。
前年年底跟朋友學scrapbook製作,一下子就迷上了。這種紙製手作不算複雜,只是考耐性,以不同款式的花紋紙,隨意剪裁,或用上不同的工具,如特製印章可壓出暗紋,「punch」則壓出通心花紋等,一張平平無奇的紙張也會千變萬化,再配上其他裝飾,並可製成精緻的相簿、心意卡及紙盒等。
由於scrapbook在香港不流行,只有數間賣材料的鋪頭,定價隨時比網上訂購貴一倍多,到美國scrapbook綜合網站(www.scrapbook.com)訂材料,運費動輒要三百元港幣,我便在Yahoo! Blog搞「團購」,為其他同道中人入貨,當時還未有賺錢的念頭,只將價錢定至可讓自己「免費」訂幾件材料便很滿足。每兩星期訂貨約三千元,每次有廿多人參與,要你 每晚六時放工後充當跑腿,幫手將貨物拿到太子站交收。

作品放blog吸學生
當時我對scrapbook可說得上是沉迷,每天在小學教完視覺藝術,已經非常疲累,但回家又忍不住不斷構思新款式,剪剪貼貼忙個不亦樂乎,不消一個月就做好一本相簿。放在blog上的完成品,吸引到不少網友叫我開班,我即管膽粗粗一試,星期六、日在家裡開班,每小時九十元,每次開班長達六至七小時,每次三至四個學生,都有約二千元收入。
接觸scrapbook才四個月,我已經很有信心開鋪,辭去小學全職教書的工作,專心籌備,現在回想只是一鼓作氣。由於在銅鑼灣、旺角、太子有同類店鋪,我們便選了鋪租只需五千元的尖沙咀分租樓上鋪SOLO的五十呎鋪位,去年七月正式開張。
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撐起整盤生意,誰知卻低估了工作量,要一邊教班,一邊照顧鋪面零售材料的生意,根本分身不暇。記得你仍未辭去工作前,為了幫我籌備新鋪開張,要朝早六時起床幫我搬貨,最後你在我極力反對下辭去物流工作,幫我分擔入貨、搬運及看鋪等工作,我才可以無後顧之憂專心教班,同時繼續在小學當兼職老師,每月多賺約三千元幫補家用。
你還記得嗎?我在教育學院讀視覺藝術時,曾經夢想做時裝設計師,用絨布和花布做了些相機袋、頭飾及襟章,放到格仔鋪及地攤寄賣,當時只為興趣,但求回本。那時候已用「Fliegen」作品牌名字,是德文「飛翔」的意思,因為我老是發夢,要向着夢想飛翔。時裝設計之夢最後不了了之,但卻實現了另一個夢。
我們中學已相識,拿着你製作的相簿,一頁一頁掀了又掀,盡是我們的大學合照、結婚相、書籤等等,令我想像到你笨拙的指頭剪剪貼貼,也勾起我不少回憶。
平時我教scrapbook班,製作了很多不同作品,已變得有點麻木,收到你這本略帶瑕疵的scrapbook才赫然發現,即使製作技巧再好,都不及製作者的心思讓人感動。
老公,謝謝你一直陪我追夢。
Melody

Melody:
喜歡我送給你的生日禮物嗎?在你這剪貼高手眼中,一定發現不少瑕疵,不過我和你就是一個唯美,一個實際,才夠合拍。
老實說,對於你開scrapbook鋪的主意,我開初並不看好。香港租金昂貴,做手作怎可維生?但我知道你「硬頸」,決定要做的事無人可以阻止,所以我已做好心理準備全力支持,並在我們的積蓄中,撥了五萬元讓你蝕本,超過便要放棄了,同時以一年為限,即使蝕足一年,大家都可以趁年輕重新找工作,好歹都試過嘛!
雖然當初你不贊成我全職幫手,但我見你又要教班,又要訂貨、執貨,要將幾十磅重的紙箱由地下搬到二樓鋪頭,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太吃力了,所以我先斬後奏,辭去原來的物流工作,親自負責簡單的裝修,包括將人家丟棄木製香料架改裝成為美觀的絲帶陳列架,「慳得就慳」嘛。
現在回想,幸好我大學主修物流,而有關工作經驗,令我懂得如何控制鋪內貨物的流量和訂價。初初開鋪時,你參考其他同類店鋪的水平為材料定價,但我索性將所有價格調低,成本四十元的手工紙,人家賣七十元,我就賣六十元,接近自己辦「團購」的價格,令客人連「自己訂都慳番」,自然會有回頭客。
另外,我又主力以facebook作宣傳,一有新貨就將相片上載上網,客人可留言訂貨。由於每次訂貨量不多,「手快有手慢無」,客人對於新貨情報自然更着緊。現在我們已儲起一大班當護士、教師、社工等有穩定收入的熟客,我應記一功吧!
當然,你每個月教七至八班,每班四至七小時,以每小時包材料收費一百至一百三十元計算,已支撐了鋪頭一半盈利。本月底你更要到一家幼稚園開班,教導三十名老師做紙手作,我知道你未來更打算接婚禮請柬及禮物訂單,工作量不輕。按盈利增長,我打算當鋪頭多賺兩萬,便會增加人手。

開業四個月擴充一倍
生意第四個月明顯好轉,人流愈來愈多,五十呎鋪位不足以應付上堂及人流需要,雖然當時仍未回本,我還是決定在旁邊以五千元租多一個鋪位,將原鋪位擴大一倍至一百呎,一半教班,而另一邊就是我負責的材料售賣區。
雖然現時生意每月有三萬多元盈利,仍較我們打工時逾四萬元的總入息低,但生活卻自在得多,下午開鋪前還可以到樓下放狗,比起以前相處時間多了,單是這方面,我們已經「賺咗」!
Spencer

開業成本(7/2011)
租 金:15,000 *入 貨:50,000裝 修:5,000其 他:5,000總投資:75,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4/2012)
營業額:80,000租 金:10,000入 貨:30,000人 工:0 #雜 費:500盈 利:39,500#未計兩名老闆人工

一點意見
1 現在是一個好開始,但材料缺乏原創性。手作店風格很重要,未來可發展自己collection的材料,建立獨有風格、品牌,擴大發展空間。2 Scrapbook的風格很適合婚宴、bridal shower(新娘婚前派對)、母親節之類的溫情節日,未來可推出這些主題產品。3 市面婚禮套裝中的紙品質素低,建議與婚禮攝影公司合作接訂單,藉此提高知名度。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49

郭台強尬王雪紅 端出新秘密武器

2012-7-2  TCW

郭台強與王雪紅,兩大科技人的兩岸戲劇PK大賽正式躍上檯面。

五月底,正崴精密董事長郭台強宣布,出資一億一千萬元,買下台灣HD(高畫質訊號源)市占率最高的製作公司﹁大川大立﹂五二%股權,並出任該製作公司董事長。此動作代表郭台強「由影跨視」,繼投資中影拍片後,進一步以自製電視戲劇,做為進軍兩岸影視的跳板。

郭王策略不同先製作內容,再來談通路

同樣是科技人投資文創影視,郭、王兩人策略迥然不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先買頻道,然後投資器材、人力拍片,入股TVB後,投資十六億元充實該台高畫質製播設備,朝自製戲劇方向布局。郭台強卻挑中台灣後製技術人才最多且最資深的製作公司,直接買下一團隊,先取人才。

郭台強接受本刊訪問時說明,未來大川大立將從OEM(代工)轉型為自製、投資電視劇,經營版權內容。「(今年)自製或投資電影、電視劇約四到五部,多是兩岸、亞洲企業合拍、合資片,以行銷國際為主,」他說。

「先有Production(製作內容),再談Distribution(頻道通路)」崇右技術學院影視傳播系主任、也是知名導演李祐寧,評論郭台強的策略時表示。

為什麼郭台強會挑上大川大立,做為進軍自製電視劇的第一站?

讀者對這家公司或許陌生,其實,許多熱門節目與戲劇均由它製作,例如Discovery《帥哥廚師到我家》,以及《再見,忠貞二村》、《泡沫之夏》等劇,均出自該公司;去年金鐘獎戲劇類大獎贏家《雲頂天很藍》,也由該公司與客家電視台合作自製。

取得人才庫匯聚上百資深製作高手

它也是台灣第一家引進HD的製作公司,HD拍攝接單量市占率約四成,去年營收約八千萬元,是同類型公司之冠。更重要的,它擁有一百名特效、剪輯、調光等各領域人才,不但人數是業界最多,平均年資六至八年,也是業界最資深。

能匯集這批人才與技術,卻是用過去十二年「先行者失敗經驗」換來的。

早在二○○○年,SD技術當道,當時任職董事長的楊鴻志從日本行中,發現HD是未來趨勢,回台後即投入高於類比設備二‧五倍的金額採購。只是,「先行者」走得太早,產業沒到位,難逃虧損命運。

當時受限於技術與傳輸頻寬不足,HD普遍接受度不高,「層次表現優於SD傳統技術,但播放硬體不足,畫質出不來;就好像開法拉利,但被限速在時速九十公里,」楊鴻志形容。

最慘時,公司虧損了八千六百萬元,等於將當時的資本額全賠光。市場盛傳它「虧欠了三個月薪水,要倒了,」大川大立副總經理羅智育回憶,股東還直言:「股票變成壁紙也沒關係,但就是不能再增資!」

為讓公司活下來,楊鴻志賣了三棟房子,堅持公司不解散,人員不解雇。「為了省五萬元裁了一個人,卻忘記人的價值更大,」他堅持,「趨勢是對的,比的就是氣長。」

除自掏腰包穩住員工外,還要先止住現金流量缺口。「曲高和寡,不如先降價以求,」是第一個止血策略。楊鴻志打出高畫質設備收費平價的策略,搶攻市場占有率。雖然此舉讓毛利率從五成掉到兩成,然而營收卻因此翻倍。

破壞式價格引來同業眼紅。有同業直接嗆聲:「大川大立出價多少,我就是比它少兩萬。」儘管價格廝殺引來批評,但憑藉著「武器」比人優異,加上低價搶單,產業與市場漸趨成熟等種種因素匯流,也讓他在二○○四年,取得公共電視人生劇展製作案子,有了成績單,業績開始突破。

開發新市場,則是第二步。相較戲劇製作成本,廣告預算相對高,一支CF動輒好幾百萬元,「廣告投入金額高,自然更追求高畫質,」楊鴻志解釋,切入廣告、紀錄片等非戲劇市場收入,讓大川大立現金流開始取得平衡。由於HD設備投資攤提,該公司直到去年才損益兩平,今年營收將破億,開始獲利。

財務困窘但堅持留人,使它成為台灣少數能從前製到後製一條龍統包的製作公司,並吸引湖南衛視尋求兩岸合拍,以及今年新加坡電視台合作《賴家王老五》拍片計畫。

當大川大立碰到想做自製戲劇的郭台強,在一邊有人才與專業,一邊有資金及中影電影團隊為後盾下,兩者一拍即合。

下一個目標投資電視台,才有利打仗

但缺乏通路(電視台),則是郭台強與大川大立,未來兩岸戲劇布局的挑戰。沒有通路,上架曝光就掐在別人手上,不但沒有廣告收入,也難以營造「在台灣大紅,所以中、港也會紅」的談判籌碼。

很顯然,買入一個團隊固然高招,但欠缺電視台,仍是郭台強布局影視的罩門。若王雪紅以及其他電視台,例如以戲劇見長的三立電視,搶在郭台強尚未擁有頻道通路前,就墊高人才門檻,郭台強這場自製戲劇的仗,就會打得很辛苦。以此推論,投資電視台,應是郭台強下一個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8

科技董娘、政治人、投資客 搶台南老宅 愈老愈值錢 百年老宅玩出新商機

2012-8-6  TWM




當台北人急著將老房子拆除都更,原本連台南人都不想住的老宅卻「愈老愈值錢」,在外來投資人收購熱潮推波助瀾,現已有一戶開價一億元的古厝待價而沽,甚至房仲網站出現不少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屋。

撰文‧梁任瑋、賴筱凡

台南市熱辣的驕陽下,兩位穿著時尚的年輕背包客正興奮的指指點點,一人拿著旅遊書按圖索驥,一人認真地拿著相機猛拍,這幅景象最近經常在府城街頭出現;不過,旅人鏡頭下對焦的風景,並非百年古蹟億載金城、安平古堡,而是由屋齡八十年老宅改裝的新潮藝廊「B.B ART」,這股老宅瘋是如何形成的?又帶來什麼意外的影響?

可別小看這棟沒有顯眼招牌、外牆塗著淺綠色油漆的B.B ART,它是老台南典型住商混合的「街屋」,前身是台灣第二家百貨公司「美麗安洋品店」,三年前被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夫人林珍玫買下後,出租給藝廊。今年五月才剛開幕,如今已成為台南市最熱門的觀光景點,每天吸引大批外地觀光客上門參觀。

台南老宅有多熱?從以下幾個現象,或許可看出端倪。

各路人馬搶進老宅

在台南,只要招一輛計程車說要到海安路藝術街,司機立刻熟門熟路地向你介紹「你們想看哪種老房子?我都可以帶你們去看,巷子裡還很多。」有別於五年前買下台南老宅的多半是為了一圓開咖啡館或民宿夢想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這波買家背景已大幅洗牌,包括美女老闆娘、退休科技業老闆,連政治人物都對老宅感興趣。

美女老闆娘林珍玫三年來已在台南市區收購四棟老宅,除了B.B ART,台南大學旁樹林街上的一家五十年屋齡的老診所,也是她相中的老宅,收購後出租給國畫老師經營咖啡廳「鹿角枝」。目前不但是觀光客最愛去的高人氣咖啡廳,也是台南老屋復活的成功案例。

同樣著迷於收藏老宅的,還有今年初在台南參選立委的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蘇俊賓,四年來陸續在台南買下兩棟屋齡分別達七十年與九十年的老房子。

「我不只是買房子,而是買一個故事。」蘇俊賓買第一戶老宅的初衷是要自住,為了挑選一戶坐落古城區、外觀好看、窗戶多、又可以曬棉被的宅子,他看遍許多老宅,最後終於找到隱藏在巷弄裡的獨棟老洋房;不過,最吸引他的,反而是房子背後豐富的故事。

台南老宅熱得發燙,連北部投資客都搶搭這股浪潮。台南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估算,台南屋齡超過四十年以上、具保存價值的老舊建築,至少有一萬棟。二○○八年時只有二十幾棟老宅開始整修,到了一○年,成長了一倍達到四十棟,但今年卻爆炸性成長至二百棟,四年增加了十倍,數量相當驚人。

在台南推動「老屋欣力」運動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說,原本只是為了阻止政府拆除老屋,透過搶救歷史建築物,賦予老屋新生命。沒想到,這兩年低總價的台南老宅被投資客盯上,這其中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遠超乎他的想像。

「台北一坪地,台南可以買一戶!」張玉璜經常遇到慕名而來的外地人詢問,哪裡有適合投資的老宅,甚至要求基金會得無償提供古蹟修復工作,各式各樣奇怪的要求不勝枚舉。

老屋翻修封存古味

張玉璜說,早期投入台南老宅轉手的投資客,目前至少獲利三至五倍,甚至近一年政府積極打房,讓不少無法在北部與中部找到適當物件的熱錢移轉至台南老宅市場。過去一戶兩百萬元的老房子,瞬間飆漲至三百萬元,意外炒高了台南房價。

台南獨特的老宅市場,嗅覺靈敏的房仲業者感受最深。在台南房仲網站上,有專門針對投資客推出的「百年老宅系列」。例如,在中西區一棟屋齡一百三十五年的老舊透天厝,打著老屋改建最愛,餐廳、咖啡、藝術經營首選的宣傳文字,土地三十七坪,開價高達八百萬元!

台南古都其實處處都有老宅,買老宅沒有太大學問,如何整理、改裝才是「眉角」所在。蘇俊賓發現,雖然在台南買房比在台北買房簡單,如果想保留老房子原味,修復是大工程,於是,他抱持存多少閒錢就做多少裝潢的態度一點一滴整理,工程進度斷斷續續進行一年才完成。

由於老洋房以前是台南紡織家族其中一棟祖厝,前棟四層樓洋樓是住家,後面就是小型家庭工廠,「為了封存古味,特別保留浴室裡舊的蓮蓬頭與浴缸,也維持三樓到四樓一個有磨石子地板的室外梯,」談起九十年前的建築風格,他的眼神充滿光彩。

去年打算長住台南後,考量原本的老屋在鬧區,戶外空間較少,一年前蘇俊賓又買了第二戶老宅,這戶坐落台南市東區林森路大同基督教會後方的老宅,過去是一位土地代書的家,因為孩子長大搬出去住,為了資產配置才委託仲介銷售。

蘇俊賓接手這戶老房子後,特別保留客廳磨石子地板、窗戶,還將挑高的屋頂重新用松木強化結構,整層鋪上榻榻米,因此走入屋內,可以聞到一陣淡淡的藺草清香。

而林珍玫雖貴為科技大老闆夫人,但是對老宅的裝修還是費盡心思,經營「鹿角枝」的李城仲說,林珍玫非常愛惜老屋,鹿角枝開幕前半年,他幾乎每周都要到可成教育基金會報到,「只要會動到老屋結構,都得跟她討論,她也很關心老屋的經營方向與風格,鹿角枝從無到有幾乎都是林珍玫催生。」

凋零老街重現生機

台南老屋改建商機,除了有錢外,還要有閒、有品味,實在不適合一般的投資客,況且現在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一位房仲業者私底下透露,台南的老房子幾乎都是外地人投資,這種舊厝通常都在路寬只有三米的窄巷內,又因長期無人住,屋況很糟糕,重新整修的金額甚至比房屋總價還高,在地人根本不會想買;但偏偏台北人就是喜歡這種原汁原味,經常指名要買位於神農街、海安路幾條著名老街的房子,而且最好是有名人住過的,但現在台南老宅知名度大開,屋主也開始懂得惜售,可以說「有錢擱買嘸」!

老屋改建不只意外炒高了台南老屋的身價,也為台南人帶來了老屋懷舊商機。

目前在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經營民宿「屎溝墘客廳」的蔡宗昇,是在地的台南人。由於這幾年台南知名民宿「保安路謝宅」竄紅,甚至要好幾個月前預約才住得到,讓蔡宗昇下定決心將屋齡一百一十五年的老家改建為民宿,今年初開幕以來,旺季一個月有二十天以上客滿,不乏香港與日本旅客透過網路搜尋主動訂房,以一晚房價五千六百元計算,每個月的收入是過去單純出租給房客的三十倍以上。

就是這股台南龐大的觀光背包客商機,讓原本沒落、頹圮的舊樓房找到出口,蔡宗昇說,「台南賣的不是五星級觀光飯店的精緻,賣的是人文與歷史,我有信心可以讓旅客買單。」張玉璜觀察,台南老宅熱潮,一方面是讓台北人找到一種城市沒有的fu(感覺),或是提供一種脫離城市苦悶的慰藉,台南市原本凋零的老街,也因老宅熱重新找到生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61

牽線小米機來台 新保孵出新金雞

2013-05-06  TWM
 
 

 

紅遍中國的「小米機」終於登陸台灣!背後推手不是電子業老闆,而是新光保全旗下子公司──新誼整合科技。

談起與小米機結緣的淵源,新誼整合科技副總經理李鴻生略帶神祕地說,故事要從兩年前代理金山軟件產品說起。

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任職金山軟件總裁時,就曾與新誼有過合作經驗。雷軍自行創業後,仍然找上熟悉的合作夥伴共商進軍台灣之計,由新誼擔任小米機引入台灣市場的重要橋樑,包括NCC審核流程、尋找台灣電信商等前置作業,都由新誼整合一手包辦。

成立於二○○二年的新誼整合,是新保投資成立的軟體研發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數位監控產品,以及協助各產業E化量身打造的資訊平台。對新保而言,由於保全業早已跳脫傳統的巡邏服務,進入數位監控的科技時代;其中,智慧型手機更是人們用以數位監控的利器,新誼遂扮演新保轉型的重要角色。

新保持有新誼整合九九%股權,新誼一一年稅後純益達一千四百萬元,每股稅後純益計二.一二元,有機會成為繼警衛保全服務為主的誼光保全、運鈔業務為主的台灣保全後的另一隻集團小金雞。

(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3

小資買出新中國 兩岸三地1000大

2013-05-06  TWM
 
 

 

經濟成長不保八、不喝高價白酒的中國,未來發展將如何?

《今周刊》進行第10年1000大企業市值調查,發現金融海嘯前引領風騷的重工業、鋼鐵、航運、白酒產業全面退位;與民生需求更緊密相關的醫藥、日用品、食品業大量崛起。

此起彼伏的現象,已經為台商布局中國市場,指引出最清晰的方向。

撰文‧周岐原 攝影‧劉咸昌 研究員‧蔡曜蓮時速三百公里,從廣東廣州到湖北武漢的「和諧號」(中國鐵路高速動車組,及部分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柴油機車系列的統稱)上,每列車廂都是人聲嘈雜,惟獨餐車裡特別安靜,乘客們低頭吃著便當,空氣中彌漫濃濃的飯菜香味。沒有動筷子的,只有和本堂總裁葉先德一個人。他專心看著前方年輕男性的用餐動作,然後走過去詢問:「怎麼樣?好吃嗎?」當客人大聲說:「聽說這是台灣口味的盒飯,味道不錯,分量也夠、吃得飽!」葉先德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

四月十日,《今周刊》採訪團隊登上這列幾乎客滿的動車,我們看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台後,台商參與中國「小康經濟」的新契機。

發車不到半小時,貼有「鐵路便當,台灣風味」標籤的餐盒已被乘客一掃而空。觀察便當,菜色從滷蛋、排骨到雪裡紅,與台灣鐵路便當設計相近,但售價令人吃驚:每一個至少三十五元人民幣(約一七三新台幣),分量更大的雙拼便當,一個更要價四十八人民幣(約二三七新台幣)。比起一碗約十人民幣的方便麵,餐車販售的便當堪稱天價,可是,旅客買起來絲毫不手軟。

闖出「亞運廚房」名號 搶進武廣高鐵顧客對自家產品讚不絕口,讓親自做市場調查的葉先德頗為振奮。我們好奇,中國鐵道部是出了名的「大衙門」,葉先德靠什麼本領,才打進這個台灣人難以企及的環境,一天賣出上萬個便當?

原來,和本堂最初在廣州經營餐飲服務,除了開設餐廳,也經營外燴生意。二○一○年,和本堂擊敗真功夫快餐等對手,成為廣州亞運餐飲供應商,提供六組競賽場地餐飲服務。在籌備以及比賽期間,餐飲服務都沒有接到任何消費者的投訴,出色表現讓和本堂一夕闖出名聲。後來,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與廣發銀行員工餐廳,都由和本堂負責經營。

隔年,和本堂注意到高鐵通車帶來的飲食商機,憑藉「亞運廚房」名號,與海航集團合作打進高鐵服務體系,開始賣起便當。現在搭武廣高鐵的乘客,都可以在餐車上買到和本堂獨家供應的台灣風味便當。「抓住鐵路,你就抓住了市場,更抓住消費者認定的品牌。」葉先德強調。

「每天武廣高鐵來回有二○八班列車。中國地方大,坐一趟車至少要吃一餐,但(鐵路服務裡)民眾不滿意比率最高的,就是飲食。」坐在高速奔馳的列車上,葉先德一語道破和本堂投入鐵路便當的原因。他指出:「以前供應商經常更換,幾乎都做不到一年,但我們進來,已經三年了。」參考台灣經驗 提升品質與口味從雞排、珍珠奶茶到便當,結合鮮食產品的零售服務業,一直是台商揮軍中國市場的優先選擇。但隨著工資連年上漲,房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營收經常無法彌補成本上漲,「選好地段,廣開分店」的經營思惟,已受到強力挑戰。

○九年底,曾是中國最大快餐服務集團的福記意外結束營業,就是因為獲利能力越來越慘澹,壓垮營運。在上海、廣州等四城市布局的全家便利商店,去年也調整營運模式,結束近九十家上海地區分店,不再衝刺規模,轉以獲利為經營重點。

有同業福記的前車之鑑,葉先德深知「獲利才是硬道理」的真諦。他去年先著手分散零售通路,在廣州新開發的產業園區、金融街開設「和本便當」,以小木屋形態的街邊據點販賣便當、茶飲料與輕食,藉此拓展零售觸角;既可降低店租成本,又能有效與餐廳、便利商店區隔。另一方面,他更延攬台北鐵路餐廳前經理李玉霞,進一步提升便當品質與口味。

台商在通路創新 用經營力打造藍海李玉霞在八年台鐵餐廳經理任內,曾將日銷僅一千個、已經準備外包經營的鐵路便當,改良成單日賣出一.五萬個的熱門商品。有李玉霞加入陣容,葉先德認為,和本堂將更有本錢做出風味道地的鐵路便當。他分析,廣州人吃得清淡,但是「高鐵一站一站往北走,湖南、湖北等省分的旅客口味嗜辣。」因此,鋪貨時除了排骨便當占多數,也將推出新口味吸引更多消費者,成為中國高鐵上難得一見的台灣味。

數字會說話,高鐵商機的挹注效果相當顯著。因為,去年和本堂的營收、獲利都比前年增加三○%。「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與李彥宏(百度董事長)都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坐車只能吃方便麵的模式也一定會改,以後很可能變成吃便當,我們就是要做改變的人。」葉先德微笑說道。

像和本堂一樣精準定位產品,從中闖出升級商機的台商,還有芊翔男仕禮服董事長鄭志成。他看準中國一、二線城市男性習慣穿著西裝,還有越來越重視質感的趨勢,於是大膽跨出台北前進上海展店。不到十年,從東北哈爾濱到雲南昆明,芊翔的直營及加盟店合計已有五十七家。

鄭志成豪氣地預告,今年將引進中價位的副品牌與對手競爭,到了年底,分店更將上看一百家,等於通路數量增加近一倍。他說:「規畫都到位了,這一兩年,我們都是這種成長速度!」芊翔塑造價值感 開拓訂製西服市場在中國,準新人通常到賣場選購成衣,但對中高收入族群顧客而言,結婚就是排場的展現,惟有訂製西服才能滿足「面子工程」。這群平均月收入逾四千人民幣(約一九二○○新台幣)的年輕新郎,就是芊翔在中國市場鎖定的客群。

然而,想取得位置優越的店面,必然要付出高昂成本,在中國,企業被房租壓得喘不過氣是家常便飯,芊翔身為外來企業,不僅得控制開銷,還得加速開發潛在客源,他們怎麼避開這種危局?

「第一,我們選消費得起(訂製西服)的城市,再來選地點,我們不搶一級商圈,而是在鄰近的次要街道開店。就像台北市中山北路婚紗街,房租比較貴,我們在緊鄰的民權東路開店,這樣就縮減很大一部分租金成本!」鄭志成指出,除了降低租金壓力,店面開張前後,業務團隊還會立刻拜訪當地的婚紗、金飾與筵席業者,盡可能透過異業結盟創造客源,如此才能迅速站穩腳跟。

鄭志成坦言,願意用較高成本量身訂製西裝的消費者,占中國婚慶男裝市場比率僅約五%,但透過塑造價值感,芊翔的品牌知名度快速傳播,已經在各城市打下一席之地。鄭志成堅定地說:「越來越多成衣業者對這塊(訂製服)感興趣,更激勵我們要在這五%的市場,做到九五%占有率!」從高鐵便當到訂製的男士西服,我們發現台商只要願意拋開舊思惟、設法轉戰新市場,就能找出新的前進動力。這些商機,正好契合中國新領導班子的治國方針,因此可以說,及早布局的台商,已經進入發展空間極大的藍海。

「只要維持七%增長率,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達到小康社會。」這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時,對外界重申的「小康社會論」。自習近平、李克強成為新領導人以來,首要的治國方針即是透過城鎮化創造新的經濟成長動力、發展小康社會。在第十屆《今周刊》「兩岸三地一○○○大」企業市值排行中,我們也發現這股「要有,更要好」的平民商機趨勢。

新領導提倡小康社會 平民商機出頭在本屆一千大企業排行第二二一名、市值一五○三億新台幣的上海家化,是中國第一家化妝品上市公司,握有「佰草集」等多個品牌。最近五年,隨著中國政府為民眾加薪,消費者對清潔用品的品牌意識越來越注重,上海家化的日用化妝品業績逐年上升,市值也連年擴張。○七年,上海家化在榜中排行七五六名、市值僅二四七億元,對照今日,等於六年內排行上升五百名、市值擴張五倍!賣洗髮精的上海家化,市值已比元大金控、聯電還高!

相較之下,李克強一再疾呼「調整產能過剩」,加上產業環境劇烈改變,也讓許多昔日業績傲人的企業面臨慘痛調整,排名一落千丈。「在這五年多裡,中國遠洋從六十八元跌到三人民幣,中國鋁業從六十元跌到四人民幣……。」近日在大陸網民間流傳的一篇〈拯救中國股市萬言書〉裡,中國財經名嘴老艾如此生動地指出,在轉型期間受創最深的,就是金融海嘯前最風光的航運、鋼鐵、金屬業。

曾在○七年排行高居第五十名、市值高達四二八九億的鞍鋼,受業界嚴重供過於求影響,如今不僅市值整整少了三千億,還連續兩年出現虧損,導致股票被強制冠上「ST」警示標記。「二○一二年,中國鋼鐵業是『全行業虧損』,沒一家賺錢!」全國政協委員孫朝暉直言中國鋼鐵業面對的窘境。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負面消息不少。先是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穆迪分別調降人民幣與中國政府債券的信用評等;接著,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僅七.七%;加上H7N9禽流感疫情擴散,中國經濟進一步探底的說法,又悄悄流行起來。然而,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摩根士丹利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則顯得審慎樂觀。

喬虹指出:「中國經濟不是沒問題,只是,問題是否真的這麼大?我們認為,中國並不是消費不足,而是情況被低估。」三月底,摩根士丹利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喬虹在報告中指出,消費在官方數據占中國GDP組成僅三五%,但加上未充分納入統計的網路遊戲、電子商務、旅遊、醫藥等日常開支後,這個比率可能高達四六%。換言之,中國人的消費力,其實比外界預期更強!

經濟增長腳步緩 重工業光環褪盡經營物流業務的台驊國際董事長顏益財,對中國經濟的蛻變也有深刻觀察。顏益財強調,中國的出口成長放緩,進口方面不僅數量攀升,商品類別也從消費性產品擴及生產設備,這已經透露中國轉向「世界市場」的訊號。他指出:「以前出口每年兩位數成長,去年不到八%;進口逐年增加,以前一百個貨櫃出去,八十個空著回來,換句話說,現在進口的空櫃率只剩二成。」顏益財表示,為因應中國電子商務爆發帶來的物流需求,台驊正尋找購併機會,伺機將觸角從傳統海空運出口服務,延伸至內需的物流平台。

在上海市郊,白鶴草莓園負責人吳宗庭也相當看好中國消費者渴求優質農產品帶來的購物欲望。他在○九年成立的白鶴草莓園,面積廣達兩萬坪,是全上海市占地最廣的一家觀光草莓農場。每年三、四月,上海市民攜家帶眷到此採草莓,已成為新興的休閒娛樂,光是這家草莓園,一天就能接待數千位遊客。

中國出口成長放緩 進口類別數量攀升「當大家都做農產品,你只能精緻化。這裡每個人都種草莓,我們就要贏在軟實力。」吳宗庭直言,為了與其他農戶區隔,園內作物一律以有機方式栽培,還砸重金申請有機認證,「目前整個上海,只有我們有。」他一方面透過觀光農場直接面對消費者,也另外打入烘焙業市場,宜芝多、85度C與元祖食品,都是吳宗庭的客戶。當黃浦江上漂浮的死豬成為媒體焦點,像白鶴草莓園這樣的食品來源,消費者更加願意買單,這股有機潮,也將是台商未來龐大施展空間所在。

環保清潔產業的前景同樣可觀。當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人均水資源量卻降至十三年來最低點;在北京郊區,垃圾山倒塌、大量廢棄物倒入水庫,也成了聳人聽聞的消息。跟著GDP飛速增加的垃圾,已嚴重阻礙中國經濟轉型!

「比起新挖一個坑,我們花三分之一費用,就能延長掩埋場使用年限兩年!」北京格林雷斯環保科技副總經理史曉森說。格林雷斯的業務,是以設備篩選掩埋場內垃圾,將垃圾、肥料及可回收資源分開,充分讓垃圾減量。開業七年,格林雷斯已清理完北京周邊五個體積各超過一百萬立方公尺的掩埋場,累積足夠經驗後,今年他們準備進軍武漢、廣州市場。

史曉森透露,公司去年稅後淨利率逼近三成,這個數字遠高於一千大企業平均值,意味著誰能有效紓緩垃圾處理壓力,誰就有機會成為獲利豐厚的明日之星。

去年此刻,我們觀察中國好比一只壓力鍋,內外齊聚的壓力,讓企業被迫在幾年之內轉型、升級圖存。

今年,我們認為來自總體經濟的挑戰依舊,但產業面對自然環境的考驗更大;例如在水資源越來越缺乏,華北空氣品質惡化到無以復加的情況下,重工業與汽車業勢必將受到越來越多限制。

環保意識抬頭 創新才有活路「工業退、服務業進」,站在一千大企業市值調查第十年的角度,昔日引領風騷的企業光環褪盡,比起找到利基、順勢崛起的新興產業,勝出與落後的態勢越發明顯。在新領導人、新政策之下,中國經濟雖然在轉型過程中放慢腳步,但只有守舊、封閉的企業會退出舞台;台商只要選擇創新、押對寶,一樣能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9

印度出新招限制黃金進口 20%進口黃金必須關押在海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786

印度央行出台了限制黃金進口的新措施,以控制經常賬戶赤字,緩解盧比貶值壓力。

FT報導,週一晚些時候,印度央行宣佈,進口黃金中,20%必須留做出口,其餘進入珠寶行業。

新限制措施立即生效,並要求將20%進口黃金關押在海關保稅倉庫。海關當局負責像監管存款一樣監管這批黃金。

只有當被關押的黃金出口了75%之後,方可進口下一筆黃金。

Motilal Oswal的商品分析師Kirshore Narne稱:

這麼做的目的是,控制以出口為目的的黃金進口商。目前,沒有出口限制時間,所以出口商在進口黃金之後,可以在3個月或者6個月之後再出口黃金,而這期間他們可以將黃金在國內使用。

長期以來,黃金進口一直是印度政府頭疼的問題。截至今年3月份的財年裡,印度經常賬戶赤字佔GDP4.8%,或880億美元。

印度人對黃金的嗜好是導致印度經常賬戶赤字的原因之一。

印度央行在今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說:

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間,黃金進口構成了貿易赤字的30%。這一數字遠高於早前數據。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這一數字是20%。黃金進口已經給宏觀經濟管理造成了主要困擾。

2013年早些時候,印度已經出台限制黃金進口的措施,如將黃金進口稅從4%提升到8%。

7月早些時候,印度財長Palaniappan Chindambaram懇請印度人降低其對黃金的需求,稱「我們不能徹底禁止黃金進口。印度人對黃金喜愛是長時期存在的。」

印度寶石和珠寶交易聯盟抱怨印度央行黃金進口限制措施引發了黃金供應極大不足,這把消費者推向了非法供應商:走私販和黑手黨。上個月,該聯盟要求其成員自動暫停金幣和金條銷售。

有些人懷疑新措施對解決經常賬戶問題沒有幫助。分析師Narne說:

我不認為新措施會給行業造成任何衝擊,因為行業已經被衝擊的相當厲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0

台積電搶人出新招 打造Google級辦公室


2013-10-14  TWM
 
 

 

是什麼原因讓從不對外開放的台積電台南廠區,首度開放讓媒體參觀?「與其讓市場猜來猜去,不如讓外界親眼瞧瞧台積電的實力!」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說這話時,眼底充滿驕傲,甚至私下點出,台積電隨便一廠都贏過三星。

走進十四廠的四樓辦公室,兩道高聳的綠色植生牆映入眼簾,一旁是沙發區,讓員工可以在休閒環境中開會。辦公室外頭除了有星巴克進駐,還建了生態池與園藝規畫,讓員工能夠徹底紓壓。負責導覽的台積電十四廠副處長呂金盛形容:「未來台積電技術員,都可以在像Google的辦公室上班,這對徵才很有幫助。」人們對晶圓代工的第一印象,通常是身穿無塵衣,關在密閉廠房操作機台,但隨著製程自動化,未來台積電無塵室裡將剩整齊並排的機器設備,技術員全移往辦公室上班,一人就能監控七十五台機器。

為了與英特爾、三星一別苗頭,除了在技術上搶先,台積電還要在五年內砸五千億元,徵召七千人到南科工作。看來,隨著半導體公司競爭加劇,科技廠不只要端出薪資牛肉,還要將戰線拉進辦公室,才能找到好人才。

(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75

飛躍鞋:老國貨也能賣出新思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460.html

還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飛躍鞋麼?

飛躍鞋誕生於1959年,它的前身是上海膠鞋一廠。而上海膠鞋一廠的前身,則是崔福莊開辦的大孚橡皮工廠,至今上海本地人仍習慣性地稱飛躍鞋為大孚橡膠廠所生產。

飛躍創辦的第一年就生產了161.6萬雙鞋,那時它們被稱做「民用解放鞋」,在八十年代初,飛躍鞋更是風靡一時。

但是自從飛躍鞋及FEIYUE品牌創立以來,其間經歷了好幾次商標所有權及商品生產經營者的變更。不同的生產商,不同的定價及銷售模式,不同的流通渠道,如今的老國貨亟需一個更統一的形象來面對電商消費者。

同時流行的多款「FEIYUE」

1993年之前,飛躍鞋的生產和管理權一直都歸屬於大孚橡膠廠。而在那之後,大孚橡膠廠將FEIYUE鞋的商標使用權授權給上海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因此一直到2007年,市面上所能看到的飛躍球鞋都由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生產。

這是FEIYUE品牌的第一次使用權變更。但嚴格來說,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僅具有FEIYUE鞋的商標使用權,而FEIYUE商標的專有權仍然歸大孚橡膠廠所有。

而在2007年之前,市售的飛躍鞋只有兩種經典款式,一白一黑。直到酷愛復古中國文化的法國人尼古拉斯找到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大博文將FEIYUE的商標口頭授權給了法國人。法國人由此註冊了FEIYUE的國際商標,但糾紛也由此產生。

儘管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和大孚橡膠廠都隸屬於當時的雙錢集團,但實際上大博文的口頭授權並不合法。雙錢集團則單方面宣佈了對FEIYUE商標使用權的回收,隨後將其授權給上海生龍鞋業有限公司。

但是由於FEIYUE的國際商標已被註冊,並且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商標爭議,這就造成了兩個FEIYUE品牌之間曖昧不清的關係:一個佔據中國市場,一個則在海外市場發展。

而國內飛躍鞋的市場也較為複雜。照理來說,雙錢集團已經停止了大博文對飛躍商標的使用權,但由於大博文本身也隸屬於雙錢集團,為了保證原有工廠一兩百號工人的飯碗,大博文仍可以生產一部分老款飛躍鞋。而生龍新工廠在生產高峰期也會分一部分工作量給大博文鞋業。

就這樣前有大博文,後有生龍,市面上的飛躍經典款就有了兩個工廠版本:一種是印有大博文鞋業logo的老款,內鞋底印著大孚橡膠廠的名字;而新款生龍鞋面上大博文公司的名字已經消失,內鞋底卻仍然留有大孚橡膠廠的字樣。

但生龍鞋業作為一家典型的貿易型公司,僅僅負責運營和管理飛躍的商標,而與其合作的四五家工廠中也只有一家負責生產經典款的飛躍鞋,另外幾家則負責新款式的製作生產。

相比之下,老款飛躍鞋的鞋面更寬更扁,新款則更修長。但它們共同的特點仍是沒有男鞋女鞋之分,只看尺碼大小。如今兩款飛躍鞋仍舊在生產,但新款式的鞋子已經完全看不出半點與生龍鞋業的關聯,而大量老款鞋仍主要由大博文鞋業生產。

而在國際市場上,法國人尼古拉斯註冊FEIYUE商標讓飛躍鞋在海外也出了名,它同時還帶來了另一個好處,即在國內掀起了國貨品牌的第二春。

2006年~2011年是飛躍鞋第二次走紅的時期,然而在2011年之後,面對眾多強勢品牌的衝擊,飛躍的銷量不可避免地再次走了下坡路。此前海外飛躍鞋的定價一直在35~150歐元之間且從不打折,如今也時常以5~7折的價格出售。

一雙飛躍鞋複雜的產與銷

作為國貨飛躍鞋,和其他國貨一樣,都會遇到贋品、假貨太多的困擾。早些年的時候,一雙飛躍鞋僅要價15元。即便是在2006年左右,由於市場上假貨太多,飛躍鞋的價格也多在12~26元之間。而真正的飛躍鞋經典款的價格,老款單價35元,新款單價50元。

八十年代時,擁有一雙飛躍鞋是有錢的象徵,而傳說中穿兩年都不會破損的傳統飛躍鞋,要先後經過上底、壓制、繃線、刷漿和機器縫合等多道製作工序。如今飛躍新老款的生產量基本是10:1,假設每年生產一千萬雙新款飛躍鞋,那麼老款的生產數量則在一百萬雙左右,產量並不高。

同樣受限的還有工藝層面。簡單來說,老款飛躍鞋的工藝關鍵在於橡膠底。橡膠底在高溫發泡時,如果密度高一點,底就會硬一些,密度低一點,就更柔軟。早年的飛躍鞋鞋底由兩部分組成,下面密上面松,所以款式都由上底決定,但是上底又不能太鬆,於是款式受限。

新飛躍的工藝做法則有所變化。雖然鞋面的材質是一樣的,但現在是一個大底加一個中底,而柔軟度由中底來調節。中底可以改材質的厚薄度、鬆緊度,所以很容易開發出新款式。

另一個不同的工藝在於,老款最後一道工序是把鞋的材料全部放進高溫爐裡進行拼合,因為是機器縫合,所以布料與橡膠的縫面處多餘的膠質去除得並不乾淨。而新款的最後一道工序是人為控制的,布料與橡膠的縫面上細節處理得更好、更精緻。

當然工藝不同,成本自然也不同。以經典款的成本為例,老款成本20元左右,新款成本25元左右。因此飛躍鞋的市場價都是可以很容易計算的。一般飛躍鞋的出廠價是成本價加5元左右,市場價則是成本價加10元左右。

除了經典款之外,飛躍鞋的銷售代理商都習慣稱其他的款式為改良版。改良版的價格區間跨度也不大,大部分是在70~98元和128元這兩檔。

生龍鞋業接手飛躍後,到現在陸陸續續已經研發了100款左右的改良版,海外飛躍則已經接近200款鞋型。現如今和生龍鞋業合作的工廠,製作傳統款的兩家工廠在上海,改良款的兩三家工廠集中在山東青島一帶。

而按照款式來說,國內飛躍和海外飛躍設計款式中的40%都是一樣的,原型都脫離不了飛躍鞋本來的外觀特質。

田波是飛躍鞋上海地區總代理,他從過去幾年飛躍鞋的銷售經驗中發現,飛躍鞋不暢銷的也就幾款,具體算來,有50多款是長年暢銷的。

「但是款式太多,備貨就成了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傳統款鞋型,無論何時何地碼數都是比較齊的,對於生產廠家來說,傳統款造價低,積壓在倉庫裡也不會有大的損失。而其他款式相應成本稍高,在備貨方面就會比較看重具體的銷售情況。」田波說。

像回力、海鷗相機、永久等等,這些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創辦的品牌。但是多數國貨品牌如今仍舊在延續以前的銷售模式——經銷制,在各個地域由經銷代理商進行產品終端的售賣。飛躍鞋也不例外。

飛躍鞋在全國的銷售也是靠代理商來完成,以大區代理的形式呈現。北京、天津、河北一帶為一個大區,廣州、深圳為一個區,江浙滬為一個區。總的算起來,飛躍鞋在全國的代理商有20多個。

國貨電商化的銷售困境

在飛躍鞋的傳統市場格局中,由於廠商比較注重江浙滬這塊區域市場,所以田波還負責收集消費者的反饋,用來給改良版款型的設計提供參考。

可是儘管江浙滬是飛躍鞋的重鎮,但在銷量上,京津唐地區仍排第一,江浙滬只能位居第三。而這多少和他們的銷售方式不同有關。京津唐地區走的是批發路線,多數是在批發城有個大檔口,只要批量夠大,他們便會賣。江浙滬走的則是零售的路子。

田波所在的江浙滬區域,總共有20多家店,其中有11家店舖在上海,其餘分佈在南京、餘姚等地,上海地區的銷量較為穩定。

田波每天都會接到很多要求加盟的分銷商電話,但他發展分銷商很謹慎,因為多數純粹賣貨的商家,只是看中了飛躍鞋的低成本,他們不會為這個品牌單純做一個店舖,或者說主賣飛躍。他們多數是隨便在賣鞋子。

「雖然這種零售經銷的方式,銷量沒有京津唐那個區高,但長遠來看,零售的利潤反而更高。」田波說。

在上海店舖上門消費的人群中,有部分是香港、台灣的遊客,他們的數量並不是特別大,但是每次購買的鞋子會很多。田波覺得,正因為是零售,所以消費者對飛躍這個鞋子的選擇和他們對客人的選擇其實是相互的。會喜歡飛躍鞋,並且上門購買的,除了一部分港台的,從年齡上看,都是年輕人。而年紀大的,不追求時尚或者沒有懷舊情結的人,進店也多數隻是逛一圈便走。

之前說到飛躍鞋的備貨計劃。以開發新款式來說,生龍鞋業每次研發出新的鞋型,會詢問全國的分銷商有關銷售量的情況,他們會根據分銷商的銷售情況總計,再加上20%的流動余量,制定出飛躍鞋的生產計劃。

舉個例子,假設某分銷商預計一年可銷售某個款式1萬雙,那麼工廠就會生產1萬雙加20%的量,即12000雙。這其中1萬雙是用來提供給分銷商的,2000雙則用來調節庫存。

鞋子和其他產品不同,飛躍鞋屬於三季鞋,冬天不適宜穿。所以它的銷售淡季很明確,就是冬季。

田波說:「平常的備貨是冬季備貨的三到五倍。如今到了10月,臨近冬天了,平常備貨5000雙的鞋子可能就只會進1500雙左右。」而在款式方面,因為季節不同,消費者所屬地域不同,也會根據相應銷售情況進行增減。

以江浙滬為例,飛躍鞋60%的銷售靠零售,20%則是團體採購,比如武術學校、訓練學校的團體採購。還有20%則是類似各種特定主題的活動定製,比如運動會,可能就會有主辦方來定製帶有特定標誌的鞋子。

而在60%的零售當中,電子商務所佔的比例並不高。

飛躍鞋本身走的是經銷制,有兩家網絡分銷商,都在天貓開店,一家在上海,一家在天津。儘管是唯一授權的網絡商家,但他們開的並不是飛躍的旗艦店。

這就要說到,飛躍鞋和其他一些國貨一樣在電子商務業務中存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SKU數不足。

飛躍鞋的國內款總共有60~100款款型,只有傳統款是無論何時何地碼數都齊,倉庫存量足夠的。其他任何時刻都可能有庫存的不過50餘款。這就造成這樣的SKU不足以支持做一個只賣飛躍鞋的網絡旗艦店。

所以飛躍鞋的兩家天貓經銷商開的店舖不僅賣飛躍,還賣回力鞋,而天貓店舖中銷售的飛躍鞋也是40多元價位的較多。田波所開的集市店,70%的客戶是不詢問直接下單,他也暫時把它只當成一個網絡銷售的窗口。

鞋子本身不值錢,附加值才值錢

田波開的是一家淘寶集市店,叫做CM國貨,他的淘寶集市店主要賣飛躍,順帶還會銷售舒龍和回力等品牌的鞋子。為了區別於天貓店的產品,他的店舖所賣的鞋子均不打折,主賣定製款。

田波算過一筆賬,江浙滬這帶,銷售情況比較好的,也就是上海的這11家門店。佔據他平常銷售20%的活動採購項目,鞋子本身會以7折價格出售,而定製費多半在60元以上。

這就是田波說的,其實鞋子本身不值錢,值錢的是附加值,品牌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區分開線上線下的銷售,田波在線下的推廣多數和公關公司相關,也就是專業的做活動策劃的公司。這類公司所做的就是在策劃整個主題活動時,包括場地、時裝、鞋等內容策劃中出現飛躍鞋的品牌。

相反,在線上的推廣就顯得既複雜又單調。複雜的是要利用各個平台,包括豆瓣、微博、博客、街旁等SNS聚集地。單調的是,他改採取的都是主題類型的小活動,比如到門店給店內的小貓拍照。

「大約是國貨熱之後,許多年輕人發現穿著國貨會顯得稍微與眾不同,尤其是很多樂隊或者民間小團體對飛躍鞋特別鍾愛。」田波說在淘寶集市店上賣得最好的,除了飛躍鞋的經典款之外,定製款也十分走俏。

每天大約3~5單的生意,多數是不詢價直接下單的情況,所以田波管理起來非常容易,只要把後台的訂單交給倉庫的人,打包發貨出去就算完成。所以如今3個鑽的店舖,他自己做也不嫌累,他說等4個鑽了,會請個專人前來管理,因為集市店的潛力很大。

飛躍鞋本身的價位是在35~128元,而田波集市店裡的定製款價格在60元左右,手繪定製費則在60~440元之間浮動。這個浮動價格是根據客人所選圖案的複雜程度來定的。假設客人選了一個180元手繪費的圖案,那麼加上鞋子本身的60元,這雙鞋子售價即為240元。

而在對整個店舖的銷售統計中可以知道,集市店的客單價最低為100元,手繪款則在120~260元之間浮動,200元左右的比較多。田波解釋說,因為在他店舖中購買的人很少會只買一雙,於是客單價這塊會稍顯高一些。

田波有一個10人左右的手繪團隊,負責承接客人的定製需求。他們使用的顏料,一種是丙烯,一種是紡織纖維染料。丙烯更硬一些,看上去會有立體感,適合簡單的標誌和字體,而紡織纖維染料則適合比較複雜的畫。

現在田波店舖的手繪樣板已經超過1000個款型,他所配備的相冊有700多個圖案供顧客挑選。網上出售時,他會提前告訴消費者,手繪款需要7~10天的時間才能到貨,這7~10天就是給手繪作者的時間。

這種每次都要手繪作者親自繪製圖案的定製過程,成本較高。田波曾經考慮過,使用印刷進行大批量同個圖案的生產,但鞋子並不是一個平面,很難進行印刷。如果先在布料上畫完,再進行裁切生產的話,這就得和工廠有牽連,而工廠必須要大批量訂單才會生產,動輒幾千雙,並不適合定製款的銷售思路。

田波介紹,每雙手繪鞋,付給手繪作者的費用在100~120元。飛躍的定製鞋價錢很透明。

幸好定製款在網上賣得非常不錯,所以田波覺得,網絡走中高端定製路線才是飛躍完成品牌附加值的最好辦法。而他的店舖走中高端路線,並且發順豐,也是為了同天貓分銷商區分開來。以江浙滬來看,每年銷售額大約在500萬元,僅上海就有400萬元。

這是田波目前能想到的「國貨新賣」僅有的商業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