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股票,不要做什麼?》 崑山阿農

http://xueqiu.com/4948437258/27596579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知道了不做什麼,其實還是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但識別了謬誤,離真理也就不遠了。

說白了,投資股票,就是一個不斷推理,不斷增加概率的遊戲。

按這個邏輯,就有了下面的思考:

1、業績虧損的不選。投資就是投企業,不是投一張股票憑證。每一個股票代碼後面都是一家活生生的公司。指望公司不掙錢,股票還掙錢,這個邏輯不靠譜。

2、太貴的股票不選。這是人生常識。買菜的時候我們討價還價,買衣服的時候我們貨比三家,為什麼買股票就閉著眼睛買?買天價股票的投資者,其實是想等一個更傻的傻瓜來接手。也許,你就是那最後一個。

那什麼是貴呢?非週期性公司,PE太高就是貴。週期性公司,PB太高就是貴。

3、上市低於五年的不選。上市時間太短,無法看清楚這家公司的生存能力與發展潛力。我們在A股的投資經驗是:很多次新股,上市還沒一年,就發生業績大跳水的事情。如果連續五年業績都還可以,我們就說,這家公司風險相對較小。

4、太小的公司不選。太小的公司風險顯然更大。不論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是資源整合的能力,都與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相差甚遠。畢竟,從地下車庫起家,成長為微軟,一個小概率事件。

5、太大的公司不選。太大的公司,已經佔據市場巨大的份額,想再高速擴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簡單,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

6、成長率太低的公司不選。一直止步不前的公司,是讓人死心的公司。要不然,是公司業務沒什麼前途,要不然,是公司管理者沒有進取之心。總之,一塵不變的公司消耗的是我們的生命。

7、負債率太高的公司不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企業經營的路上,更是風險重重。負債率高的公司,一碰到風吹草動,就四面楚歌,不死也要脫成皮。

8、ROE太低的不選。擁有高ROE的公司顯然賺錢能力更強。而低ROE的公司,坐擁太多的淨資產,卻沒有賺錢的能力,這是一種愚蠢的浪費。

9、不要在熊市賣股票。你把肉割在地板的時候,預示你會在更高的位置買回來。左右挨耳光的事,千萬別做。

10、            出租車司機與清潔阿姨都在談論股票的時候,不買股票。人人都賺錢的市場,一定是一個危險的市場。永遠記住巴菲特的話:別人恐懼的時候要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要恐懼。

11、            不要根據小道消息進行投資。經常有好心人會提醒我們,某某股票被莊家控盤了,未來還要翻幾番。聽到這種消息,應該趕緊把耳朵堵住。這麼機密的消息,莊家連家人都不敢洩露,怎麼讓你給知道了?莊家抬轎子,你賺錢,天下還有這種好事?拉倒吧。這麼低級的謊言你也相信,那你根本不適合炒股。

12、            不要根據基金持倉情況進行投資。雖然基金扎堆的股票可能短時間會上漲,但如果基金撤離,也會大幅下跌,行動之前,基金也不會提前通知你。更關鍵的問題是,基金也不過是一群更大的散戶而已。很多基金看好的股票,股價跌得一塌糊塗的比比皆是。近期的雙匯股價、重慶啤酒就是例子。

13、            有造假歷史的股票不選。既然能發生一起造假,就可能還有第二起、第三起。如果在廚房裡發現一個蟑螂,那廚房裡就不只一個蟑螂。

14、            人人都喜歡的股票不選。很簡單,大家都喜歡的東西不會便宜。凡是熱門股票沒有便宜的,不管歷史上的石油股、鐵路股、汽車股、電子股,還是後來的網絡股,還是現在的醫藥股、白酒股。

15、            多元化的企業不選。企業經營,是競爭的遊戲。大部分企業,一件事尚且做不好,還要做幾件事。一個人,一輩子做成功一件事就很好了,一個企業,做好一個行業就很了不起了。

16、            淨利潤增長,但銷售收入沒有同比增長的不選。沒有銷售收入的增長,淨利潤的增長不會持久。投資是長跑比賽,要挑選耐力型選手。

17、            一次性收入高的企業不選。顧名思義,一次性收入,就是不太可能有下一次。經常搞非經常性收入的企業,財務做假的嫌疑大增。

18、            經營現金流長期為負的不選。只出不進的家庭不能持久,只出不進的企業,同樣屬於高風險。我們都想知道,錢到哪裡去了?

19、  長期不分紅的企業慎選。如果不能讓錢生錢,還不如分紅給投資者。不分紅,又找不到更好的投資途徑,只能證明管理者就是一個守財奴!

20、  太複雜的公司不選。我們投資公司就像考試,我們可以選擇題目。我們為什麼去選高難度的微積分?而不去選擇1+1=??做對題目給你的獎賞是一樣的,但風險不一樣。我們應該挑選簡單的題目,選擇簡單的公司。所謂簡單的公司,就是他的業務簡單,大部分人都能看懂;他的財務簡單,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一目瞭然;他的未來容易看得清,競爭對手在哪,也一目瞭然。

21、   不要做槓桿。做槓桿的目的是想掙快錢,但掙快錢的另一面虧錢也很快。就像巴菲特的比喻,開車的時候,方向盤上有一把匕首,對著你,這車還能開麼?

22、   不要做空。做空能掙到的利潤,最多100%。但能虧的錢,可能超過1000%。風險與收益不對等。

23、   不碰期貨。期貨是負和博弈,和股票不一樣。股票是正和博弈。股票的背後是企業,每年產生利潤,每年分紅。期貨沒有利潤也沒有分紅,但有佣金與稅收。股票可以持有很長階段,股票對應資產,還可以抗通脹。期貨期限很短,到時必須交割或展倉,費用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74

下個五年不要投資什麼,歷史數據告訴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55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五年了,而當時的情形還歷歷在目。標誌著金融危機的開始的雷曼破產之後,美國股市似乎每天都在創造歷史新低,大宗商品市場也是哀鴻遍野,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這場金融危機的人才知道當時人們的心情,「世界末日」真的來了。

五年之後的今天,人們才發現世界末日沒有來,大家還都活的好好的,曾經屢創新低的美國股市超越了歷史最高點之後還在屢創新高,大宗商品市場也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一些商品甚至翻了兩倍。左邊列出的名單中,幾乎所有的投資標的都在上漲,除了美元指數和日元。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股市是所有投資選擇中最好的,當然這只是事後的總結,但無論如何,納斯達克指數、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 Index)和標準普爾指數分別以232%、227%和177%的漲幅佔據了漲幅榜的前三甲。

看著氣勢如虹的美國股市,許多人可能在嘆息:「當時為啥不買點兒股票呢?」緊接著股市的是棉花和原油,過去五年的漲幅都在100%以上,毫無疑問,他們的價格都翻倍了。

一直以來人們對黃金都是青睞有加,黃金不僅是一種奢侈的消費品,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品,然而在過去的五年裡,銅顯然是金屬投資品中表現最好的,其價格的上漲幅度是黃金價格漲幅的兩倍多。

過去五年裡要評出最讓人揪心的資產,債券當之無愧。一次次的債務上限談判讓債券違約如同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每一次債務談判都無異於讓美國債券市場在鬼門關轉悠了一圈,但轉悠歸轉悠,終究沒進去,這是最大的幸運。除此之外,債券市場還受到利率升高的威脅,無論怎樣,債券市場還是挺了過來,收益雖然處於墊底行列,但至少是正的。


回顧歷史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預測未來,現在的問題是哪些資產是下一個五年裡表現最好的?仔細研究歷史數據我們發現了一個幾乎能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事實。我們以2009年3月9號為分界線,統計了前五年和後五年各種資產的表現數據,結果如圖所示,各種資產的表現在前五年和後五年的表現幾乎相反。

舉個例子,2009年之前的前五年裡以-59%收益率墊底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在2009年之後的5年裡則以204%的收益率位居收益排行榜的榜首;而之前位列榜首的期貨管理基金,則在後五年灰溜溜的跑去墊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96

中國警告西方不要制裁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37

中國駐德國大使警告西方不要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因為該舉動可能引發一系列危險的連鎖反應,導致局勢失控。 史明德是在昨天接受路透采訪時進行的這一表態,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官方對於烏克蘭事件最強硬的警告。當天,歐盟通過了一個制裁方案,該方案將對破壞烏克蘭領土完整的人和公司拒發簽證並凍結資產。 史明德稱:“我們不認為有制裁的必要。制裁可能導致報複行動,並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我們不希望看到這些。”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除非俄羅斯接受歐盟的建議,化解烏克蘭危機,否則歐盟將於下周一開始進行制裁。默克爾周四在議會發表了危機以來措辭最為嚴厲的講話,警告俄羅斯如果在接下來幾天內不改變態度,那麽可能遭受“巨大的”政治和經濟損失。 俄羅斯經濟部副部長Alexei Likhachev爭鋒相對地指出,莫斯科將以“對稱性制裁”作為回應。 史明德還敦促雙方保持耐心,即便在周日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之後,也應繼續敞開對話的大門。默克爾等西方領導人認為該公投不合法,並要求取消公投。 不過,中國在烏克蘭的利益有限。除了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和對話,在此次事件中,中國依然保持了在其他國際事務中的低調策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三月下旬訪問德國等歐洲國家。如果西方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對峙進一步惡化,可能為習近平的此次訪問蒙上一層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5

不要輕易做股市賺錢的美夢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8250394
最近在博客中公佈了新換的手機號,收到不少讀者的短信,其中有些表達了希望成為股市職業投資人的願望。希望過自由自在,沒有壓力,財務自由的日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這裡不得不說句不中聽的忠言:雖然中國股市的牛市就在眼前(也有可能從去年的1849點就開始了,如同2005年6月的998點是長期底部,但直到2006年牛市才得以確認一樣),但希望讀者不要輕易做股市賺錢的美夢,也不要輕易走股市職業投資人這條邪路。以下思路供參考:

  首先,不勞而獲的好事憑什麼輪到得普通人?

  世界上95%以上的成年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為掙錢而努力,都在為沒有足夠的錢而煩惱,很多很多不開心的事歸根結底其實就是錢的問題。世界上極少數人,因為有政治上的裙帶關係,或是因為出身而成為富二代或官二代,或因為極偶然的好運氣,可以不勞而獲,除此之外,不勞而獲的事根本輪不到普通的小市民或是小農,小資也不行。小偷、強盜或妓女似乎是不勞而獲了,其實付出很多,下場多數很不好,所以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不勞而獲。股市如果是一個可以輕易不勞而獲的地方,恐怕根本輪不到普通人憑身份證就可以開戶,而是各地方政府金融辦官員的子女才能開戶,或商業金融機構的高管或子女才能開戶。如同很多PE的好項目,都由一些有背景的資本拿下一樣。如同很多地方金融系統的近親繁殖一樣(比如四大國有銀行行長的子女,紛紛去其他國有銀行或股份銀行當副行長或信貸部門經理。哪怕這些人是擴招之後四流民辦大學畢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博士畢業的人還得叫他們領導)。

  既然進入股市,只需要身份證,而不需要有背景,所以這一定不是一個可以輕易不勞而獲的地方。千萬不要僥倖,一定要有概率這個思維,千萬不要自我欺騙。

  其次,正常的股市不存在暴利。

  中國股市就是一個財富轉移的場所,而不是讓普通投資人普大喜奔的福利制度。在美國股市,近100多年的股市,平均市盈率只有大概14倍,平均的股息率高達4%。中國股市呢?所以進入股市的人一定要有這個意識:進入股市大概率的結果就是被掠奪,不要幻想有天上掉錢這種事。

  在美國股市,一兩百年的平均年漲幅在9%左右,這可是沒有扣除物價漲幅的,如果扣除美國平均每年上漲3%左右的物價,實際上美國這個天然的價值投資的理想市場,平均每年資金只能取得6%左右的增長。則在中國股市,更不存在暴利。

  彼得林奇在退休前管理的基金規模高達140億美元左右,這在當時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了。在林奇之前,約翰聶夫管理的溫莎基金規模一度是全球最大,我記得差不多也是100億美元左右,後被林奇超過。那麼溫莎基金在大概30年左右的時間裡,平均每年增值多少呢?是13%。就這個業績,已經吸引全美國無數的投資人,導致一度是美國最大的公募基金。

  為什麼麥道夫的龐氏騙局能達到百億美元的規模,原因很簡單,它能提供10%的年回報。很多全球著名的金融機構,都受騙上當。

  再說一個衡量超級大成功的一個投資收益率的例子:在1981年前後,香港的林森池發現美國因為高通脹,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達到了15%。他計算了一下,發現如果當時高達15%左右的高通脹能持續的話,那麼大概20年之後,哈佛大學的學費就要漲到100萬美元了,所以這是不可能的。於是林拿出大約300萬港元,重倉美國30年期國債。隨後的30年,幾乎跑贏全球所有的指數,不管是道指,還是恆生指數、日經225指數、黃金價格、石油價格或其他價格。可見這15%的長期收益率也是幾乎所有的人可望可不可及的。

  既然這樣,為什麼中國股市的很多根本都沒怎麼賺到錢的人,還要幻想在中國股市這個掠奪市中不斷賺錢呢?如果中國股市一年只能賺5%,則需要200萬才能取得每年10萬元的收入,考慮到這種收入是不穩定的(比如今年賺20年,明年就要虧損10萬。或連續三年每年虧損10萬,第四年賺40萬,前三年的虧損受得了嗎?)

  第三,股市投資需要全面、堅定的常識。

  瞭解股市的人都知道,在這個市場,博士學歷可能還不如沒有的好,起碼不是跑贏股指的充分條件。但不論是巴菲特,是林奇、鄧普頓、索羅斯、羅傑斯、約翰聶夫,我記得好像都是碩士或以上學歷。林奇在他的書中提到,如果有個同行是卡車司機出身,他會感覺非常驚奇。為什麼國內的公募基金還是喜歡招博士學歷的人,而不是初中畢業,但在股票投資上有過人之處的人?股市和戰爭一樣,用人上最實事求是,戰場上打得贏,哪怕是個獨眼龍加雙手殘疾,都不影響這樣的人當將軍。機構投資者普遍都渴望找到投資業績能明顯跑贏股指的王亞偉式的人物,何必跟博士學位證這種只是比衛生紙硬一點卻不實用的東西?如果有個五毒俱全的敗類能每個星期都能提前發現5只以上漲停板的股票,就是每天拉屎在公募基金董事長辦公室上,董事長也會哈哈大笑。我個人理解就是高學歷的人,知識更全面,不會犯低級錯誤而導致致命的巨虧。花榮在他的書中提到,他最佩服的兩個人中,有一個是農民的兒子,也根本沒什麼學歷,但在期貨炒作中和股市投機中,連續地孤注一擲,連連押中,很快成為90年代的億萬富翁,一度是當時龍頭股深發展的十大股東之一。但這個人因為缺乏全面的知識,很快賠得幾乎精光,並進了監獄,回到人生起點。河南省有個村莊,和華西村類似,但前幾年報導好像很不好,有報導稱,這個村的一把手居然聽兩個騙子的忽悠,投資數千萬去研發永動機。

  股票投資中有很多常識,這些常識一定不能違反,投資人必須盡快掌握。如果有人有志於股票投資或投機,但居然不喜歡看書,那趁早遠離這個是非之地,更不要想瞎了心。股票投資的經典無非就是那麼幾十本,在入市之前,或成功之前,先按網上的書單趕緊看完,最好多看幾遍。以下列舉一些常識:

  (1)長期來看15%的復合收益率已經好得不得了了,不要輕易幻想能超過這個水平;

  (2)美國股市這樣的成熟資本市場,70%多的公募基金跑不贏指數,而中國股市95%以上的散戶跑不贏指數,中國公募基金卻在80%的年份能跑贏股指,所以中國人最好只買基金不買股票。相關的內容我在博客中起碼寫過兩篇文章,還破口大罵很多連3大於2都開始搞不清楚的蠢老百姓。基金經理好比是有10年駕齡的老司機開著奔駛車前有警車開道上有直升機保護,普通散戶好比沒有駕照開著已經報廢的破車在重度霧霾中在盤山公路上瞎撞。為什麼還有人還喜歡親自上陣博一下?和錢過不去?中國股市可專治各類不服,90%以上的人會被治得服服貼貼。

  (3)股市有週期,沒有逆向思維,就不能做到熊市末期加倉,牛市末期減倉,成功的投資人的超過股指的收益,往往來自於股市拐點前後的操作。美國股市平均每年漲9%,但散戶或基金投資人只能賺到大概4%?因為高位時衝進去,低位時割肉。

   (4) 不論是基本面分析,還是技術分析,都有助於取得超額收益。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

  (5)分散投資是必須的,買賣股票,也應分批買進,分批賣出。

  (6)全球都基本不存在能持續準確預測股市、股票漲跌的人,不要幻想能成為這樣的人。

  (7)就三五年的行情而言,股市和經濟可能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是一些人混飯吃的人用來洗腦的。要想在股市中生存,最要緊的是掌握有效的賺錢策略,不要關心人民幣是否貶值、中國經濟轉型能不能成功、中國劉易斯拐點什麼時候確立及影響這些屁事。這些東西很難準確預測,預測成功上交所也不會有支票獎勵,這點東西和自己買的股票漲跌也基本沒有關係。

  (8)被歷史數據證明的,從原理上講得通的,勝率在60%以上的策略是投資致勝的法定。交易有四種:正確的操作並賺了錢;正確的操作卻虧損;錯誤的操作並賺了錢;錯誤的操作並虧損。投資人主要靠第一種交易賺錢,並勇於、坦然接受第二種交易的結果。做水果生意的怎麼可能一隻水果都不爛?藍翔技術學廚師的,很少有切菜沒有被切過手指頭的。成熟的投資人只做前兩種交易。很多偉大的公司幾十年只做一種生意,成功的投資人只需要幾招鮮,就能吃遍天。

  以上的只是必要的常識中的一小部分,一時間想不全。

  股市中成功需要全面的常識,還要堅定的常識,因為人往往在股市受挫的時候懷疑這些東西,如果是動搖的常識,就未必起到迴避風險、抓住機會的作用。打個比方,在1943年,抗日戰爭實際上已經過了最困難的階段了,但在這一年當漢奸的人卻大幅增加。

  如果沒有全面、堅定的常識,那麼不少股票人雖然很快就迎來大牛市,但幾乎不可能在牛市中趕上指數的漲幅更不用說跑贏指數了,也幾乎不可能在牛市頂部安全撤離,甚至有人會在熊市的半山腰(如同2008年的3500點左右)錯誤地加倉,於是牛市很可能只是對股市缺乏瞭解的人跌入深淵的催貨劑,就彷彿吸毒而死的人頭幾次吸毒感覺到吸毒的快感一樣。

  實際上股票投資必要的專業知識其實非常少,我以前有個上級說,巴菲特價值投資那一套,其實一樣是老太太在菜市場買菜那一套,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做成功的股票投資人需要的專業知識,未必比當一個合格的出租車司機需要的專業知識更多。但投資需要情商和財商,金錢的誘惑會導致很多人在股票這個事上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我從1999年進入A股市場,到大概2002年的時候,初步算是明白了中國股市,每隔兩三年,都有明顯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看到的關於股市的奇談怪論不計其數。我看主要還是錢這個很多人最關心的東西,導致想法產生了變異,因為希望快速不勞而獲的貪婪,和失去較多市值後的恐懼,都容易令人做出不客觀的決定。在中醫領域有一個戒律,就是醫生不能給自己或是自己的親友把脈。在相術領域,也有類似的規矩,風水師不能給自己或是自己的親友看手相。共同的原因是感情容易影響客觀的結論的做出。股市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較高的情商能讓投資人在股票漲跌和初判發生較大差異的情況下堅持(如約翰聶夫在買入花旗銀行後,股價持續大跌仍不斷加倉並堅持,終於大賺一筆)。不論是巴菲特買入運通,還是李嘉誠在石油只有12美元一桶的時候入股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雖然最後大賺特賺,其實最初都有兩三年的浮虧。耐心也是必要的素質。

  有人發短信告訴我,對工作很厭煩。打工的普遍都不喜歡工作,因為有不近情理的老闆或是主級,有莫名其妙的客戶,還有可能要和不要臉的公務員打交通,應收賬款令人煩惱,公司許諾的資金能否兌現是個煩惱,變態的出差制度可能令人煩惱。但起碼在職場中接觸到的人,說的話多數是人話,即使公務員索賄,也基本上沒有拿了錢卻不辦事的。但在股市中,有太多的騙局和陷阱,看看重慶啤酒、銀廣夏、藍田股份,吃人不吐骨頭的萬人坑啊。有誰還記得07年提出黃金十年的人,有哪個人道過歉?另外要成為職業投資人,總要有資本金吧?沒有個100來萬,我看不大可能不打工做職業投資人,資本金就需要從打工收入中來。工作中的壓力的應對,主要不是靠智力和能力,而是情商,缺乏情商,其實也未必有能力在股票投資中良好地控制住情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438

千萬不要以為保險公司贖回基金就是要撤退 湯詩語

http://xueqiu.com/5519392453/28346938
千萬不要以為保險公司贖回基金就是要撤退,不是這樣的。

保險公司贖回基金,是因為它們不信任某些股票基金經理了。某些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十大重倉股的平均市盈率高得離譜,基金經理不怕,投資者可是肝都顫了,難道不該贖回嗎?而且,既然保險公司自己可以投股票,為何一定通過基金,讓基金經理用它們的錢去賭小盤股?

保險公司贖回後,應該會自己去投藍籌股。

就現在的局勢,今年肯定要搞一輪國企改革,作為習李的一項重大政績,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所以改革之前股價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改革之後一定要大漲來體現改革成功。今天中國石油大筆分紅,估計是為了穩定股價。未來銀行股肯定也要大筆分紅,大股東也要增持的。地產的話,萬科的大股東已經增持了。

選股上,首先,中國石化是第一批改革的,這是已經確定的,中國石油估計也會參照改革;

其次,電力行業,中電投也已經確定要改革,但旗下上市公司質量一般,投機可以,但不值得投資。不過,如果電力行業整體也肯定要改革的,所以可以買國投電力;

第三是地方上一些優質的國企,很可能改革,比如貴州茅台、五糧液(已經漲過一波了,估計不適合投資了)這類的,我再找找看有沒有值得搞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1

保險策劃(21):公司有保險,自己要不要買? 雅盧

http://notcomment.com/wp/?p=16459

工傷賠償

http://www.knowinsurance.com/

很多公司都會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睇醫生可以claim錢,那麼是不是自己就不用買呢?

公司可提供的保險,共有三種,就是法例規定的「僱員補償保險」(俗稱「勞保」),以及團體醫療保險(又稱「團保」)。

勞保只是在工作其間有效,如果在工餘或者放假受傷,是不獲保障的。

團保包括門診為主,有些有住院甚至人壽保障,不過是不是法例規定的而是員工福利,換句話說A公司有,B公司未必會有,結果在轉工時就會失去了保障。

有位朋友去看醫生,忘記了帶公司醫療,向診所姑娘表示付現錢,竟發覺會配到很多包藥,皆因一般的團保保額是有限的。

如果自費買醫保,不但可以獲得24小時的保障,看醫生也可因應自己的需要,不必受限於公司醫生名單。至於住院和人壽,更應該是自行分配投保的保額。

怎樣策劃醫保呢?下篇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23

保險策劃(19):有旅責保,還要不要買旅遊保險? 雅盧

http://notcomment.com/wp/?p=17432

在香港,法例並沒有強制旅行社要買專業責任保險(旅責保);在國內,是明文規定旅行社要買:

  • 《旅行社條例》第49條規定,「旅行社不投保旅行社責任險的,由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
  •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旅行社從事旅遊業務經營活動,必須投保旅責保
  • 《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規定,隨團旅遊的人身傷亡責任限額20萬元。

那麼,是否參加國內的旅行團,就不用再買施遊保險呢?

旅行社責任保險,投保人是旅行社,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也是旅行社。旅客出事後,要證明是由於旅行社的過失,才能獲得賠償,但這牽涉及冗長的法律程序。在理賠時,保險公司需要確定保險責任事故的發生以及旅行社對旅遊者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旅行社是否存在過錯是關鍵的一點。

而即使成功索償,也是向旅行社索償,而不是由保險公司賠償,對於出了意外急需即時的支援的人來說,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換言之,旅遊保險在於意外出現後的支援服務,第二步才是賠償損失,而旅責保並沒有完整地達到這些目的。

而香港並沒有規定旅行社購買多少的旅責保,業界希望透過自律的方式處理。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自行購買旅遊保險,方可獲得足夠的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25

不要雜訊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5.html
不要雜訊

「昨日指數無什變化, 只是在窄幅上落, 但個股仍強。
~ 暫時格局上都是以向上為主, 期指昨日全日橫行, 正醞釀突破。
只要今日突破向上, 可以短線追入, 目標22450左右, 同時可以確認大市已經見底, 可待回吐買入。

~ 相反, 突破向下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短線的衍生工具要先行迴避。」

以上是一位朋友昨天早上forward的大場前瞻,你看吧感覺如何? 昨天前恒指收22,352, 目標只是再上二百點。除非你有水晶球知道一定發生,否則二百點的升幅除了買HSI future外, 我想不到這類前瞻有何用處。

向下突破要小心,每位股民都知道跌市要小心吧!?

再來今天早上來自同一個source的大市前瞻:

「昨日提到22200突破後, 會有300-400點的單邊波幅出現, 期指最高去到22559, 亦接近推測價位附近。

~線圖RSI的買入訊號已經80%CONFIRM, 突破23200, 就可以說是大型單邊市會出現。

~ 以波浪分析, 目前如果是一個反彈浪的話, 仍有一組反彈浪在後面。但如果此一浪是升浪的開始, 後面的升幅會更大。」
~ 如果是反彈浪,會繼續有反彈; 如果有升浪,之後會繼續升。其實這句說話與黃興桂認為「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並無兩樣。」

每天電視機、收音機及報紙不停出現著這類東西,坦白說其實句句廢話。你覺得可笑嗎?如果你覺得有用,我相信最多是心靈上,聽了後幫不了你賺錢。反而將花在聽這類說話的時間,集中留意身邊的轉變更能為你賺錢…….. 可恨身邊還是有這麼多朋友喜愛!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87

我不要數學算式算得出來的人生

2014-05-19  TCW
 
 

 

工地打工期間,黃坤鍵與姊姊一樣考上台大。一家三個孩子全進第一學府,黃媽媽被鄰里冠上「台大媽媽」的封號。

第一名進台大法研所卻選擇當頭黑羊,投入最冷門不動產

畢業後,他以狀元考進台大法研所民商法組,同時考上律師,媽媽高興的席開二十桌宴客。終於,他爸媽在親族面前抬得起頭了。

恭賀聲中,他卻開始思索,走不一樣的律師之路。

因為他在大學期間,發現學院裡有股集體力量,告訴法律系學生怎樣才叫優秀:要考上檢察官、法官、進五大律師事務所、出國讀書後回來當教授……。他看到同學為了擠進五大而費盡心力,又從學長姊的分享中,看到、聽到當初處心積慮擠進名門大院後的薪水,與工作量不成正比。

「他們把人生的道路訂得太標準了,不是做這個就是做那個,難道不能做一點不一樣的事?」他思忖。

當各校狀元擠在一起,「那是很可怕的環境」他說,人人都想搶「第一名當中的第一名」,但傳統的「好位子」就是那麼少,同學間激烈競爭不在話下,私下鉤心鬥角免不了。

例如,一部分同學們會邀集學長姊組讀書會,形成一小撮、一小撮小團體;也會有人想辦法與教授維持良好的關係,希望教授幫忙寫出國推薦信,或推薦進去理律、萬國、常在、國際通商、台灣國際、眾達等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

他也常聽學長姊分享,同窗好友進去同一家律師事務所,最後反目成仇的故事。 他心想,競爭是要在外面,而不是跟自己同學競爭。他也盤算,就算爭到大律師事務所顧問職,年薪頂多三、四百萬元,當知名外商法務長,年薪不過三百萬以內。受僱薪水有限,還要講違背良心的話,何必那麼辛苦?

「很多(同學)肉體是辛苦的,但心裡覺得安全了,那個安穩其實很辛苦。」大事務所光鮮的門面及招牌底下,常常是加班到半夜,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

他沒加入任何讀書會,整天打籃球。他的學長、現在的事務所合夥人徐志明說,因為他沒有威脅性,同學不會把他當假想敵,反而跟大家成為好朋友,很多同學至今都仍與他保持聯絡。

或許從工廠、工地看出去的世界大不同,「這個社會上機會太多了,不太可能所有的機會都會是同一群人佔據,」他堅信。

他想當一群白羊當中的黑羊,投入冷門的不動產法律及房地產投資領域。

這樣的選擇,剛開始總接受到異樣的眼光。他記得初畢業那幾年,同學偶爾約聊天,在理律的同學聊天時就會講,「我就忙美國有一家公司要來購併台灣的公司,那個金額大概沒有多少,大概八十億美元,還是一百億,」語帶驕傲。

但當同學們問他在做什麼、在打什麼官司,「就房地產買賣、糾紛,」雖然同學沒說出口,但他感覺得出來,同學心想「怎麼做房地產?這麼Low……」

因為第一名考上台大法研所,補習班找他當活招牌並兼課,他觀察到補習班中教民法、刑法的老師,有的一教十幾年,就是因為月收入二、三十萬元,比當執業律師還好,於是不想改變。「我教到第三、四年時,開始有點害怕自己一輩子這樣……。」

來自母親力求改變的DNA,此時又跳出來。

工人一天賺二千元,補習班一個月二十萬元,律師一年三百萬元……,這些都能用數學公式計算,「如果方法沒改變,結果也不會改變,」他想。

就像數學式,沒有加入其他元素,結果就可想而知,「我不要數學方程式算得出來的人生!」

心念一轉,工作重點就改變。他在補習班教書,重點不在賺鐘點費,而是交朋友、找機會,例如教不動產經紀人課程時,跟許多房仲結為好友,學到許多第一線客戶、買方、賣方的心態,以及仲介實務案件或與人斡旋的方式,讓他大開眼界。

這些課本裡學不到的「叢林戰法」,成為他踏入正義國宅都更案件、投資不動產相當大的利器。後來,他雖然成為第一個台大法研所(民商法組)榜首卻放棄碩士學位的人,卻也是同窗中,極少數在憑著自己的實力在三十六歲就賺到上億身價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16

不要存款保險,不要銀行優先股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qs26.html
香港"南華早報"英文版。張化橋, 2014-6-1

1. 引進存款保險制度是個壞主意。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的"隱性存款保制度"比任何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更加優越。中國不應該"東施效顰",或者,為了做而做。"隱性存保"制度確有不少問題,但是,"顯性存保"制度問題更多。

2. 發行銀行優先股更是個壞主意。中國的信貸膨脹過頭,銀行業產能過剩,直接導致了一個接著一個資產泡沫。銀行應該收縮信貸,從而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不是擴充資本金。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繼續丟肉包子, 結果更壞

Beijing needs toturn off the credit tap

Government barkingup the wrong tree with tighter regulation and deposit insurancescheme

Joe Zhang,  1 June2014

 http://www.scmp.com/business/banking-finance/article/1523676/beijing-needs-turn-credit-ta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