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做生意心態投資股票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780
(原載於經濟日報29/11)
生意人投資股票,會享有相當優勢,固然對身處行業觸覺較敏感,更重要是心態,通常眼光都會放得長遠,而且明白買股票和做生意一樣,總要冒險,不會自我縛手縛腳。
一 位三代做廠的朋友最近一語道破,籌劃至興建一間新廠大約兩年時間,投產之後要回本的話,短則三四年,正常則六七年,這段期間當然會有好幾次經營周期,眼光 放得長遠的意思,是考慮一盤生意是否存在優勢,可以比同行更有賺錢及抗逆能力,同時在每個周期之中,不能被氣氛所牽引,要保持長遠的角度,考慮是否會隨時 物極必反或者否極泰來。舉個例子,07年他接單接到手軟,覺得好景好到脫離現實,反而推單兼趁機重整生產措施,因為在好市中辭退工人不會麻煩,如果等到爆煲才行動已經太遲,結果避過一劫。到08年底,由於保留了實力,反而在低谷時四出物色買物業的機遇。
近來港股進入調整市,短期風雨飄搖,另一位工業家朋友卻相當興奮,力薦某家公司的股票,因為看到人家產品價量齊升,而且勢頭還會維持,合理價應該遠高於現水平,自然懶理短期5至10%的波動,何況市況受壓,才有機會大手吸納,是機不是危。大部分散戶太沉迷炒股票,炒到患上大近視,輸幾個巴仙就坐立不安,準備止蝕,眼光只得未來幾日,生意人則是以年月作為考慮的單位。
至 於他對另外一家公司的評語,是管理層反應太慢,業績不會有意外。他所指的意外,當然是指驚喜,套用賽馬術語,即是底質盡露,難以爆冷。說明人家買股票,反 而是著眼於未知之數,嘗試冒險去博冷門,希望會有意外收穫。一般人的思維,是買股票要穩陣,可以計好數,但在現實商業社會之中,很難如此完美。既然計算精 確也可以有閃失,倒不如抱著富向險中求的心態,主力考慮那些可能會有驚喜的公司。
價值投資理論深入民心,運作上一個死穴,是假設價值可以計算,而當中所謂安全邊際的考慮,拿捏不準,則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制肘,以朋友的推介為例,股價貼近高位,市面分析員尚未顯著調升預測,毫無安全邊際可言,但正是要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肯去冒險,才可以有豐盛的回報。
大環境轉變 股民兩招自保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17
(原載於東周刋7/12)
戰爭與炒股,最相似之處,在於信息氾濫,局面變化極快。每日新聞、評論,一如漫天炮火,叫人暈頭轉向。持倉與大市氣氛(market tone)暗合時,氣勢如虹,遇熊殺熊,大注做好,自然順風順水,技術含量極低,純乎「牛市狂抽勇者勝」。但氣氛忽然急轉,遭受伏擊,是戰是逃、對沖與否,一念之間,回報雲泥,此乃功力所在,基金經理身價分別之源。
遇伏接戰關鍵,不妨向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班學習。一班十 二人,班長帶隊,行進途中,忽然槍聲一響,如何應對?訓練有素的班長,絕少有理無理、即刻搵定匿,因為如草木皆兵,好快壓力爆燈,精神崩潰。但亦不會對週 遭環境,視而不見,完全麻木:「無嘢嘅,可能前邊有喜事,燒炮仗啫!」
大部份投資者,用兵之道,剛好相反:或以義和團式操作,「恒指實見三萬,衝啊!」「中國好,內銀好!Go!」懶理組合中的兄弟,早已身中數槍,渾身浴血,價值大幅縮水,戰力急墮;或係唔係都搵掩護(take cover),雀仔飛過都諗三日:「會唔會有伏兵呢?」兩個極端,各有各傷。兵法有云:「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得個勇字,買完又買,大環境不相就,好快彈盡糧絕,覆軍殺將;遇事慌張,組合跌5%,就急急較腳,賴低成班「兄弟」,自然不論好股衰股,統統為敵所俘。
近年環球投資格局大變,宏觀大勢(global macro trends)對全球市場的影響,益加重要。要提升回報,分析宏觀大勢能力,頓成重心。散戶每日留意的,多為微觀因素,如公司業績、個股走勢強弱、本地好淡分佈(如牛熊証盤路), 都在此列。九成日子,此法甚妙,但每隔幾個月,環球政府多有重大政策改動,令宏觀因素,主導市況。例如一念之差,不救雷曼兄弟,觸發金融海嘯,恒指一個月 內,唔見一半;又如歐債危機,以為末日終臨,但歐洲印鈔買債、美國二度寬鬆,不論男女老幼,都衝出嚟幫手挾埋一份,反變熊軍浩劫。此等環境,指數波幅動輒 以兩成計,仍執著細微細眼處,實在兇險。
微觀服從宏觀,大勢重於細節,一旦大環境出現劇變,匯 率、商品價格、美國國債息率,出現大幅變化時,打法須及時改變。計策有二:一是放棄預測走勢,改用長短倉策略。簡單做法,是平日諗定:市升邊隻挾得最勁、 市跌邊隻跌得最甘,凡大勢不明,就買強沽弱。以上月市況為例,恒指飛上飛落,實是原地踏步,大環境看不透,但相信市升港交所(388)有着數、市跌比亞廸(1211)呢類虛嘢死得最快,長港交所短比亞廸,一個月可以賺番4-5%。在牛熊通殺的whip-saw market,已屬極品。
次選是揸實持股,“leave no man behind”,但買遠put伺候。等同著左避彈衣,即使形勢急轉直下,期權價升,可減輕傷亡,有利死守至轉勢


REITs今時唔同往日 買陽光房地產抗通脹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32
(原載於東周刋14/12)
久未推介「字花」,上月中於本欄建議買入黃金ETF(2840)及陽光房地產(435)。對於前者,讀者多無大異議;但對後者,反應則是耍手擰頭:「咪搞,REITs除咗領匯(823),都係搵笨嘅!」文章出街後,陽光升逾7.5%,分別跑贏黃金5.4%和恒指近10%。究竟是何緣故,致使散戶一次又一次,對賺息又賺價的機會,視而不見?
探訪一本地收租股後,同事終了解箇中奧秘:話說該公司雄據本港零售重鎮,近年大舉北進神州,席間一分析員問:「手持商場,價值連城,何不將之打包上市,以REITs套現,攜資北攻?」對曰:「難矣。」掌上明珠,叫個天價,搵人抽都難,箋搞;如但求脫手,折讓沽寶,管理層實聽軍法處置。同事轉念一想:公司手持本地最頂級物業,尚且陷入兩難,那市面上的REITs,當年如何成功上市?答案是:財技。
講真,一眾現有REITs的物業,多屬二、三流貨仔。最叻嘅冠君(2778),上時都係得萬國寶通廣場,朗豪坊是後期先收購。領匯組合原本仲差,但勝在是亞公沽、基數低,定價平。其它REITs,得D環頭環尾商場、寫字樓,咁都上到市?唯靠「高息」招徠。用一簡例說明:年租40萬,層樓1,000萬,回報4釐;如果要谷到6釐,除非樓價跌到670萬。當年籌備REITs上市的地產商,唔想賤賣資產,又加唔到幾成租,頓生數計,是為:利率掉期、放棄分派、最低分派擔保、以股代管理費等。
簡單而言,用回上例,想用1,000萬樓價,賣半層俾你,全層樓租係得40萬。要做到6釐,唯有夾硬派足30萬。租金實收得廿萬,唔緊要,頭三年賣家豪俾你,由自己嗰份攞出嚟貼你;收唔足租,自己包底,再送管理雜費。仲要同銀行傾好,頭幾年低息貸款,封埋加息多俾利息的罩門。務求令你開頭收足6釐息為止。
唔可以話係呃人,招股書白紙黑字寫到明。見「息」心起,閤眼盲抽,當然難逃破發命運。續以上例說明,買完之後,想轉手求售,下家做足功課,明知大業主補貼終歸會完,自然平D先肯買。價格下跌,歷史息率未跌,又造成另一類「苦主」。上例中,頭幾年年收三十萬,但市場早已估計之後會跌,所以價格先跌。「苦主」卻不知就裏:「30/335=9%,九釐息,筍呀!」急急追貨,但之後派息「大幅倒退」「令人失望」(其實有做功課嘅人已預咗),又要忍痛斬倉,歷史息率續升,如是者層層坑殺。
多番折騰之後,散戶對REITs恨意漸生,哎都唔買。但時至今日,不少REITs的財技,漸成過去,借用分析員評語: The yield is becoming clean. 而且REITs以財技買時間,多年不斷為物業翻新、改良,體質補強。眼下租金漸升,空置率急降,通脹殺到埋身,REITs股價重估可期。「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續推介陽光房地產,現價$2.29,預期仍有愈6釐息。
(客戶持有黃金ETF(2840)及陽光房地產(435))


零售揾錢,地主享福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65
(原載於東周刋21/12)
12月15日,星期五,陰。
恒指頭肩頂,欲穿二萬三。國內加息陰霾,凝重;熊軍催城戰鼓,轟然;散戶持貨鬥志,崩潰。西方媒體,譏誚內房泡沫,注定破滅;物價飆升,通脹失控…三字記之曰:「硬著陸」。
每逢市場極度悲觀,定當歇力自醒,切莫盤桓於電腦前,被飛墮價格、恐懼氣氛,牽引得膽寒畏怯,把持不定,在最不該之時,斬最不該斬的持股。「眾人皆欲『斬』,我意獨憐『財』」,別人恐懼,力求清醒。久留座前無益,囑咐助手幾句,便提早外出午膳。
飯聚的對家,是位股海征戰卅載的行家,東尼(Tony Measor)的朋友:艾薩(Isaac Sofaer)。據華富財經同事相告,這個鬼佬,91-00年,組合回報14倍。初次見面,寒暄三句,話題便入本行。
「我不明白,市場在怕什麼?」艾薩問。
「怕加息。怕物價管制。」我答。
艾薩回憶道:「入行三十年,現在悲觀的市場氣氛,唯89年6月可比。西方媒體,吱吱歪歪不同款式的危機:中國硬著陸、歐債、美債、通脹。看似有理,但真有那麼壞?」
自己也同意:「我覺得什麼恒指明年見萬二,是危言聳聽。股災,不會在人心惶惶中發生的。中國政府也沒理由自製另一特大危機。」
艾薩續道:「危機、股災,自己倒見過不少:84、87、89、97、00、03、09。慌慌張張賣掉優質股票的人,最終必定懊悔不已。89年6月,如世界末日、中國潰散,一時因戰友一通電話,幾塊沽長江(1)。痛失一隻30-baggers,唉…」這點不難明,自己也有不少類似失誤。
艾薩不無感嘆曰:「香港行聯匯,跟美元掛鉤,兌人民幣不斷貶值,資產價格上升,理所當然,欲止無從。不購優質股票,來保存身家的購買力,實愚不可及。此外,十三億人之國,中產階級漸成,如此十年大勢,豈能輕棄。短暫危機,難扭大勢。」
飯聚畢,匆匆道別,回到電腦前,心稍寬。收市後,忙趕往公司訪談。
押注這家藍籌大半年,回報極其可觀。零售收租部分,明年 應錦上添花,一來自由行人數續增,明年商戶續租,再不可能只加一成租金落樓。腦海忽然浮現:「牛耕田,馬食穀。零售揾錢,地主享福。」更甚者,寫字樓空置 率,上數月突急降。來年下半年,租金爆升,幾成定局,尤以港島區新供應最少,最有烈焰焚原之勢。
大市看似死局,堅信個股仍有可為。九倉(4,現價)、太古(19,現價),大熱之選,股價應更上層樓。希慎(14, 現價)的Hysan Place,下年底落成,或再觸發股價重估。利福(1211,現價)的銅鑼灣SOGO、金朝陽(878,現價)的金朝陽中心,理應也會同時受惠於零售暢旺、寫字樓加租兩大趨勢。
(本人客戶持有九倉、太古、利福、金朝陽 )

艾薩(Isaac Sofaer)

金朝陽中心

銅鑼灣SOGO
總結一年得失 提煉兩大投資法則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98
這是2010年最後一篇文章,來個全年總結吧。
執筆時(18/12),恒指收報22,714點。持有盈富基金(2800),年頭至14/12,連股息回報為10.28%。H股指數ETF(2828)為2.41%。A50(2823)為負9.33%。基本上原地踏步。
至於本欄,今年曾推介過的股票,表現尚算不俗,截至14/12,連股息回報:理文集團(746)108.47%(推介日: 9/2)、星島集團(1105)86.9% (推介日: 11/5)、钯金ETF(PALL)62.03%(推介日:23/3)、IMAX(IMAX)43.18% (推介日 6/4)、六福集團(590)310.58%(推介日: 9/2)、利邦(891)72.97% (推介日 27/7)、大快活(52)51.93% (推介日:8/6)、周生生(116)44.79% (推介日13/7)、葉氏化工(408)23.17% (推介日:20/7)以及建滔化工(148)18.73%(推介日21/9)。全年27次推介,23次錄得正回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成功的歡愉也好,失敗的恥痛也好,總能總結出一些法則,改善將來的操作。就算輸了錢財,也贏了經驗、贏了智慧。
但正如近日不斷強調:「投資其中一項戒條,是不要想太多,over-think令人縛手縛腳,錯失先機。」從篇首的大堆資料中,大可歸納出無千無萬的選股法則,也可大量援引彼得林奇、巴菲特、葛拉咸的理論,去歸納出幾十條「投資皇道」、「選股皇道」、「價值投資心法」。洋洋大觀,擲地有聲,執行卻不易。
一如李天命先生所說:「思考的要務,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多餘的問題」;如要從今年作戰經驗中,提煉兩點精華,應該不離以下二則:
1. 恒生指數,無關宏旨。甚麼恒指合理值、目標價,跟投資回報的關係,近乎零。恒指不升又如何?個股盈利升就得啦。股票不是彩票,是一門活生生的生意。「生」意「生」意,最重「生」(增長)。生意増,盈利增,股價終必跟。恒生指數的構造,充斥過氣股皇,仿如金碧輝煌的迴轉木馬,永遠令人遐想,永遠叫人寄望,但流年不住暗轉,音樂盡時,股價還是在原地團團轉。但恒指俓無寸進,不等於香港股市,沒高增長的公司噢!不明白?再說得簡單一點:匯豐(5)廢,關星島(1105)咩事?
2. 逆市而行。心水清的朋友會發現,推介多集中在二、三月跟六至九月。這幾個月,大市風雨飄搖,信心崩堤。「別人貪婪,我恐懼」,投資也許不如一般人想像般複雜。市衰時敢於逆市限注入貨、十月中到十一月中拒絕大注高追,回報應已可提升。
至於2011年看法,會在一月中的投資講座,跟大家分享。查詢電話:22172705華富財經。
望樓價跌不如自求富貴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913
(原載於東周刋4/1)
香港經濟,飛龍在天。奈何樓價飛騰,無殼蝸牛中產,心懷不安。
如何上車?港人的思考角度,多是等樓價散。但撫心自問, 如已上車,會否冒險沽樓套現?揸現金收息,何用?炒股又怕風險;換人仔?稍好,但如物業屬自用,人仔升值加收息,能否應付租金,委實成疑。除非大幅加息, 或國內硬著陸,等樓價跌兩成,實緣木求魚-己不欲賤沽,莫望之於人!
媒體、個人,分析樓市,悉數探究「問題」面:供應短缺、投機風盛、利率過低,均着眼大處。要上車,必先動大手術,改變社會。事實上,人分析時,總愛聚焦在「問題」上。很多時候,問題太廣,苦苦思索,精疲力竭,執行無力,無成無終。(誰看完《地產霸權》,還能制定上車路線圖的? 煩請相告。)
破困,應將精力改投:「做什麼才有效?」換句話,聚焦在解決問題之法(solutions)。以下為真人真事,展示上法之威力。
1990年,史坦寧(Jerry Sternin,下稱阿傑)遠赴越南,圖改善兒童營養不良之況。政府覺得哂氣,採取三無政策:無錢、無人、無時間(限半年了事)。起初,阿傑大路進兵,睇研究報告,結論是問題來自衛生、貧困、水源不潔、教育不足。正路諗法,解決方法必定地球咁大:水利工程、改善經濟、振興教育…難搞。
兵財俱寡,阿傑逼用奇兵:逐村探訪,度高磅重。當發現經濟條件相約,但特別肥肥白白的小孩時, 就審犯咁審,找出其母湊仔大法亮麗之處。去蕪存菁後,歸納出數項可複製的原則: 如少食多餐、監督餵食、病時多吃、煮飯時加入俯拾皆是, 但富有營養的地瓜葉和蝦毛。所有做法,全是地道傳統, 不費分文,只是乏人整理。執行之後,立桿見影, 飢童之數銳減。做法其後全國推廣,改變了整整二百萬越南兒童的生命! 大問題,小辦法。小辦法,大幫忙!沒有過度分析,只有簡易(但極有效的)行動。
回說上車,出路何在?改變心態,降低要求,買維修好、實用高的舊樓,頗易執行。地鐵沿線舊區, 仍有不少百來萬的上車盤。不想屈就,「望人閉翳, 不如自求富貴」,應設法增加自己的購買力。現在的投資世界,貌極危險,但回望2010年,除了9-10月外,皆是草木皆兵,危機四伏的「危局」。結果: 上年不少股票,回報幾成甚至逾倍。此外,正如之前在報紙寫過,「經歷過金融海嘯之後,其實暫時不易引發另一次滅絕式股災」。公司的財務槓桿,遠低於海嘯前,現金充足。逆境股價跌九成,暫難重演。市況低迷,股價下調,揀股得宜的話,風險遠低於一般人的直覺。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龜兔賽跑,兔停滯不前,龜也得設法多走一步 - 小步勝過零步。聚焦辦法,逐步推進,最為實際,遠易於改變社會。
圖: 史坦寧 (Jerry Sternin
)

左揀右揀,買咗爛橙 - 應抓緊關鍵資訊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941
(原載於東周刊11/1)
與讀者互動,推介股票,屬指定動作。自問眼光尚可,卻發現散戶讀者,收獲有限。回顧讀者答問,才發現原因:舉凡推介六福(590),讀者第一時間,非伺機買入,反而是問:「周生生(116)點睇?」「景福(280)係咪抵啲?」想像力豐富的,更會聯想到漢登(448):「珠寶股好啲,定係服裝股好啲?」審犯咁審,誓要無限比較,自我折服所買屬板塊最佳,甚至是天下第一股,方肯落注幾千銀。六福的基本因素,卻無人關心。
如此操作,結局有三:左諗右諗,原地打躉,坐失良機;左度右度,最終細搏,大勝變小贏;左揀右揀,買咗爛橙,爆升才買,落得一買即艇。上述問題的共通點,一字記之曰:「慢」。查實選擇越多,未必是好事,最終釀成「決策癱瘓」,動彈不得。
何謂決策癱瘓?以一例解釋。一次實驗中,心理學家設定情 景:有一年老關節炎患者,需動大手術,基本上是「煎皮拆骨」,料其難以忍受。此際出現一種新藥,醫生會如何選擇?結果:近半受訪醫師會即試新藥,免老人動 刀受苦。接下來才是戲肉:設同時出現兩種新藥,互有優劣,又如何?正路去想,應有更多醫師選擇用藥,可結果卻恰恰相反:僅四份一受訪醫師選用藥,四份三竟 決定開刀算數!
選擇增加,往往令人無所適從。難以決定下,盡快投向最不理性之處,省卻苦惱,人性使然。譬如你認為買股優於揸現金,如市場只有一股,無需多講,都會入貨。但有幾十隻股票,各有千秋,反不能入手,最終所揀,可能是最差選擇:揸現金。
選擇太多外,資訊太多,也會導致「決策癱瘓」。正如之前在報章所寫:「一般人的錯覺,是資訊越多越好,所以經常陷入搜尋資訊的泥沼。」解決辦法:專注找出「關鍵資訊」所在。上次寫報紙,是針對投機思維,今次嘗試解釋如何篩選長線投資的關鍵資訊。
長線投資的關鍵資訊,務必為「新」。新,有兩義。新之第一義:「從無到有」,如09年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去年推行經濟適用房,後來汽車股、家電股以及中國建築(3311),股價大幅飆升,是為鮮明的例子。新之第二義:「恍然大悟」,事件早已存在,只是留意者稀,要半年、甚至一年,終達臨界點,才會忽然人人察覺,人人關心,人人認同。如2010年上半年,零售市道,已極暢旺,凡有行商場,盲都睇到,但要到第四季,全港散戶才恍然大悟,爭相認同,高位飛身搶入。股價拋物線飛升之際,也是開到荼靡之時。簡單而言,散戶皆知的資訊,價值近零。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日本股神是川銀藏,皆靠「關鍵資訊」獲取鉅利,不妨參考其著作偷師。現時報紙地產版中,商場、寫作樓租金飛升的新聞,不知凡幾,散戶何時方「恍然大悟」?


偷師股神拍檔 從賠率悟投資之道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500
(原載於東周刊8/2)
上月底應港台之邀,跟施永清先生,列席講座。施生三句不離本行,分析本地樓市,受惠低息、經濟蓬勃、內地客需求,年內易升難跌。據同事觀察,數百聽眾,如痴如醉,興奮莫名,眼神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極其貪婪的目光。假如當日施生有同事進駐,要造成十單、八單成交,應易如反掌。
事後抽離,上次見到類似場面,應為07年。當時股票講座中,人人鬥志如虹,信心爆棚。正面分析,人人歡呼喝彩。當時同人講自己炒樓不炒股,會遭人白眼,心理輔導:「傻仔嚟㗎,買股、買輪,立刻對開對半,炒樓好慢㗎,又危險,輸咗燒炭就唔好啦。」各大留言區、博客,羣眾的論調,同樣是股大優於樓。And the rest is history…
正常人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往往只聚焦基本因素,而忽視「價格」因素。換成賭馬的術語,是「落注不看賠率」。近來發現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也有用類似論調,現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匹負重較輕、勝率極佳、檔位很好的馬,非常有可能跑贏一匹勝率糟糕、負重過多的馬,這個道理,就算是傻仔也能明白。但如果該死的賠率是這樣的:劣馬的賠率是1倍100,而好馬的賠率是2倍3,那麼利用…數學,也很難清楚算出押那匹馬能賺錢。股票價格也以這種方式波動,所以人們很難打敗股市。」
之於芒格,所謂賠率,就是付出的價格。「如果你停下來想一想,會發現彩池投注,其實就是一個市場。」賽馬,越多人看好下注,賠率就會變熱;股票,多人看好,價格上升,這就是股票的「賠率變熱」。出手前,必須同時考慮基本因素及價格-價值價值,價(price)不離值(value)。
當群眾魚貫入場,甚至瞓身押注時,價格反映,長線持有的賠率,必定大打折扣,甚至差到無倫;但短線價格動力,卻最洶 湧澎湃,因為群眾的數目,永遠最多。據芒格觀察,長線贏家,必定是「確實了解各匹馬的表現、懂得數學而又精明的人」。芒格畢生服膺的理論,是專注找出「一 匹獲勝機率是1/2,賠率是一賠三的馬」。
這當然很困難。芒格說:「在98%的時間裡,我們對待股市的態度是…保 持不可知的狀態」,只好耐心等待自己明白的錯價機會出現。說回樓市,套用芒格理論,馬匹質素、狀態極好,但已變熱門。熱門不等於必敗,只忌貪勝不知輸,過 去幾年來,手風太順,升完又加按,一間開三間,萬一忽然爆冷,大陸硬著陸、美國加息比預期快和勁、香港政府又來干預,賭得太大守唔住,應勝反敗,就好唔 抵。從來無人買99倍冷馬跳樓,輸死人的,必是大注又「好」又熱的馬王。君記得電盈(8)否?宜以注限險,量力而為。近日收到太多$8買I.T(999)、近$3買漢登(448)以及近$4買波司登(3998)的求救電郵,有感而發,遂成此文。

You’re looking for a mispriced gamble. That’s what investing is. And you have to know enough to know whether the gamble is mispriced. That’s value investing.

切忌落注不看賠率
掌握財務分析 莫買股如買廚具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765
(原載於東周刊15/2/2011)
之前說過,投資高手,察覺大勢「大風起於萍末」時,悠然買進,到普通人「眼見方為實」、「恍然大悟」一刻搶買,乘勢獲取鉅利。現再作補充。
街上promoters,時有叫賣。所售產品,千奇百怪,配合賣者的聲線、形體動作,大有擁躉。美國電視購物節目主持,波沛爾(Ron Popeil,下稱波哥),可謂promoter之王。
不明用法不下注
波哥家族,專營廚房用具,自產自銷,出名新奇又好用。問題在於,人多畏新,未明點用,冒險買嚿垃圾,阻訂又花錢,常人不為。所以波家上下三代,例必自銷,唔明sell到你明。功力之深,據自述:「我班親戚,吉盒都賣到。」
要「表演」叫好叫座,瘋湧搶購,一字記曰:「明」。當年啱啱有錄影機,其實好正,唔使限時限刻追劇,又可翻睇。但初期滯銷,何解?賣機商戶,齋講:「新產品,正!睇說明書,實識用!」說明書枕頭咁厚,唔知頭唔知路,你試唔試?波家深明此道,只會親身直銷。
表演之初,先用感覺,而非道理,刺激觀眾。「你哋點切蕃茄?係咪一拮、一切,跟住一手都係?」風趣幽默,跟手產品出籠:「呢部萬能切菜機,嗱!睇吓個蕃茄!幾齊幾多片!一粒核都無少到!」
購買慾已初燃,但不明用法,觀眾仍不會「下注」。跟着就將步驟拆細,重覆又重覆,務求觀眾明白,卸下心防。「睇唔睇到?放喺呢度,嗱後面嘅朋友睇唔清楚,再示範多次…」最後成功說服買家,此機原應天上有,急急磅水,攪掂。
其實,普通人買股票,跟買廚具,實無差異。說明書,等於公司財務報表,資料最齊最真,但艱澀難明,看得五分鐘後,睡魔急call,口吐白沫。只有極少怪人,如芒格、是川銀藏,痴迷會計及商道,不嫌苦悶,才會畢生刻意練習分析之技。這些「看見別人看不到」的「FA達人」極寡,所以縱有公司,否極泰來,谷底回升時,股價只會是緩穩上升。
現實股市中,波哥的角色,分別由分析員和財經評論員擔當,務將艱澀難明的「說明書」,化成故事。分析員服侍基金經理,故事等於「研究報告」,重點:財務模型(financial models)、評論及目標價。而評論員,對象是普羅大眾,最有效之法,一如波哥賣廚具,必為刺激觀眾、易明的故仔,而非數字和商業模式。
古仔不斷重複
欲刺激觀眾,故仔的幻想空間,務須極其宏大,起碼升五倍、十倍。題目最好有「新」(新能源)、「網」(車聯網)、及萬能的「中」字。此外,老嫗能解,如「波斯登(3998)賣羽絨,逢冬天要揸」,和「故仔說一萬遍便成常識」,不在話下。重覆販賣SEXY古仔,撻著散戶,恍然大悟,瞓身押注,股價爆升,當是必然。摸頂坐艇,羞愧怒斬,在劫當難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兔年心願,望多分享分析財務三表的經驗,大家不用幫襯波哥。
尋找「先行資訊」從生活細節入手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838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散戶難解心結:「我哋唔係基金經理,無公司見、無廠睇、無大行報告、無Bloomberg…」這個心結,實要不得。不破,難成大器。
網絡年代,業績、新聞、分析,唾手可得,識用YAHOO,資訊浩瀚如海,隨時睇到雙目失明。何況制勝的「關鍵資訊」,多非死咕咕的數字或統計,反而隱藏在日常生活瑣事中。懂得發掘資訊、進而意識到背後的商機,才是要點。
日本7-Eleven總裁鈴木敏文,就表 明關鍵資訊,一如旗下七仔,「梗有一單喺左近」,務必化為商機,方能獲利。書中例子:開於運動場旁邊的七仔,店長定時查探「賽程」,是細路哥運動會?定有 大型盃賽?再配合時令天氣,調較汽水、啤酒比例。常看天氣預告,一發現氣溫將驟降,預先翻多啲熱維他奶,以捕捉一縱即逝的商機。上例中,賽程、天氣預告, 就是所謂「先行資訊」,意指「察知明日顧客心理與行動所需的資訊」。掌握先行資訊,預見需求,靈活滿足,是為鈴木氏的必殺技。
公開資訊賺3億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也是此道高手。1960年,池田內閣公布「國民所得倍增計劃」,大力刺激設備投資,經濟急速成長。沒有比這更公開的資訊了吧?問題是如何操作,從中獲利?是川判斷經濟強勢會引發通脹,最終地價飆升,所以應買地。但全國咁大,買邊度?
是川隨即收集全國工業區計劃,發現政府將於大阪堺市泉北填海,大建工業區。開廠要工人,肯定有住宅需求,是川判定填海區附近,將成新市鎮,便夥同友人低買數十萬坪土地。五年後,果然成事,賣貴五倍出貨,大賺三億日圓。整個過程,不外證據加聯想,全不靠丁點資訊優勢。
經濟繁華總有商機
股市時牛時熊,要極精準掌握大市步速,誠非易事。大行對後市的分析,莫衷一是,睇到發掹憎。決意熄電腦,走出虛擬世界,走到街上,感受一下:海港城和Sogo眾奢侈品名店,國內遊客,仍然肩摩接踵、水洩不通;顧客眼神,依舊飢渴非常。周生生(116)等金舖,客似雲來,Sales做到氣咳。
跟 地產經紀聊天,「你肯沽,對家就肯買。」做食品的學生稱,半年來,蔘茸海味,越貴越缺貨。另一學生炒限量版玩具,貨如輪轉。去大洋金幣吹水,近半年玩紀念 金幣、銀幣的新手,越來越多。旅行社亦人山人海,現在跟人說去泰國、台灣渡假,恐招白眼。地中海、加勒比海團,一位難求。同學買酒花,Pavillon Rouge de Ch. Margaux 09,半年升咗開幾。國內一個拉菲空酒樽,聽說值四千塊。大陸朋友,人人都說「紅酒乃液體黃金,是投資理財首選」,商討「要買些來囤一下嗎?」
來自生活的資訊,俯拾皆是。加上基本估值的概念,要找出幾隻中線具值博率的股票,應非太難。泡沫世界,正常估值,可以一搏。
(客戶持有周生生(116))
從生活細節中可找到不少有用的「先行資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