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們都是有錢人: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77

warren-buffett

你造嗎?全球共有1200萬個百萬富翁,而億萬富豪只有2325個。顯然,億萬富翁是個“高端俱樂部”,要想成為會員,你得先成為巴菲特、馬雲或者奧普拉。

在深入研究了調研公司Wealth-X最新的億萬富翁調查報告之後,美國金融博客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1.他們的平均身價約3億美元。

2.他們的總財富值為7.3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這比所有道瓊斯股票市值加起來還多。換句話說,如果全球所有億萬富翁決定聯合起來自成一國,他們的財富總額將超過日本GDP。

3.他們掌管著全球4%的財富。

4.地球上每三百萬人里才有一個億萬富翁(還真是孤單)。

5.歐洲的億萬富翁比其他地區都多——775個。

6.美國則是億萬富翁最多的國家——571個,其中有57個是去年才加入的新晉富豪。

7.他們中有60%是靠自己努力掙得的財富,比如馬雲和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26.9%憑借繼承財富後再投資而躋身此列;還有13%的幸運兒直接繼承了億萬富翁的身份。

8.成為億萬富翁需要時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3歲,而93%的億萬富翁年齡超過45。

9.他們偏好投資房地產,平均每人1.6億美元。據Wealth-X的調查報告,他們傾向於擁有4處房產,這樣才符合“億萬富翁的生活方式”。

10.他們還熱衷於購買“非房地產”的奢侈品資產。Wealth-X的報告稱,“比如,每30個億萬富翁中就有一個擁有一支球隊或一匹賽馬,其他有代表性的奢侈品資產包括遊艇、飛機、汽車和藝術品。”

11.他們熱愛婚姻生活。65%的億萬富翁已婚。

12.他們還熱愛常春藤盟校。盡管2325名億萬富翁的來自700多所不同高校,但常春藤的億萬富翁畢業生最多:25人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22人畢業於哈佛,20人畢業於耶魯。

13.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億萬富翁沒有大學學歷。他們中有35%從未完成本科學業。

14.他們傾向於從事金融行業。約20%的億萬富翁在華爾街等金融中心成就事業,闖出了一片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32

普京前“管家”:普京無所顧忌 俄羅斯商人都是“包身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69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前“親密戰友”Sergei Pugachev近日表示,俄羅斯所有企業都在普京的掌控之下,俄國商人從某種角度來看都是總統的“包身工”而已。

Pugachev曾因與普京關系密切而被稱為“克里姆林宮的銀行家”。不過在2012年被俄羅斯政府沒收資產之後,兩者的關系早已分崩離析。當時他數以十億的資產被“充公”。

Pugache表示,“在俄羅斯就是普京一個人說了算。私人財產這個概念並不存在於俄羅斯,所有的商人實際上都是資產名義上的所有者而已。如果普京想拿誰開刀,那麽這個人準會倒黴。隨著歐美國家對於俄羅斯的制裁愈加嚴厲,普京的行動可能會更為肆無忌憚。”

Pugache的表態讓人不禁想起一個月前另一位慘遭“共產”的俄國大亨Vladimir Yevtushenkov。Yevtushenkov上月被俄羅斯政府逮捕,隨後被俄羅斯法庭判決沒收其旗下石油巨頭Banshneft的股份。這個消息一度引發了俄國商界的大地震。

分析人士認為,該事件標誌著後蘇聯時代形成的俄羅斯政府與國內金融寡頭關系的潛規則已經被改寫。

Pugache曾經是俄羅斯的商界的重要人物,其產業曾遍及銀行業、建築業及造船業。作為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核心團隊的成員,他一度也是普京身邊的紅人。2000年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時,葉利欽時代留下的強勢人物也曾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普京隨後發動的行動奪回了對俄經濟重要部門的控制權。

2010年Pugache旗下的Mezhprombank銀行崩盤迫使他遠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隨後俄羅斯政府宣布將其資產沒收並向其發布了逮捕令。對此他表示是普京的陰謀迫害導致其銀行破產,他正在準備向英國法院提供相關證據以示清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08

隨時都是創業的好時機

2014-10-20  TCW
 
 

 

受邀到一家知名的台灣成衣上市公司演講,這家公司連續數年每股盈餘皆達六、七元,而聊起他公司的內部管理、學習制度、回饋機制,其綿密與效益,都讓我驚豔,無怪乎這家公司能創造傲人的股利分配,說他們是台灣紡織業的模範生並不為過。

由於這家公司是上個世紀八○年代末正式創業,我發覺老闆是在年紀很大時才創業,引起我的好奇心。這位老闆告訴我,他本來也不想創業,他原來在一家知名的成衣老廠做到總經理,可是到了八○年代末,這家老廠的老闆因鑑於外在環境改變,紡織業越來越難經營,而逐漸縮小規模,他是因為這樣才出來創業。

由於我和他的前老闆也熟識,於是求證他的說法,這位老友向我坦承,他真的是因為環境的丕變而決定縮小規模,這位總經理的離職,很自然的加速了這家老廠的沒落。

聽完這整個故事,我不禁慨嘆:同樣一個時間,面對同樣的變化,有人看壞未來決定撤守;有人卻看好,決定積極進取,而其結果及命運也截然不同,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處境與態度,決定了看法與行動。

我的老友為何決定退守,原因無他,因為他是既得利益者,經營成衣業已很長久,而且事業有成,賺到了許多錢,這樣的處境造成了他看待未來,趨向保守,不太有積極進取的欲望,除非環境很單純、風險不大,否則他對未來都持保守的看法,而保守的態度,決定了他越做越小的命運。

老友和我談起前員工的成功創業經驗,心中有些許的遺憾,頗有悔不當初之意。

而這位成功的創業者也坦承,在他創業之初,整體的經營環境確實很惡劣,可是當時他因一無所有,不創業根本沒有未來,不得已而走上創業之路,其實要感謝環境的壓迫,讓他走上創業的不歸路。

這位老闆也告訴我,其實環境惡劣,也是另一種機會,當時他感受到環境複雜,可是當他靜下心來,下定決心解決環境的困難之後,這反而成了他的核心能力,一旦他有能力面對困難、解決困難,他很快就成為所有人求助的對象,也變成客戶願意合作往來的生意夥伴,生意很容易就做大了!

這是商場上不變的真理,許多的行業每二十年就會換一批決賽圈的經營者,有人收山做小了,卻也有人前仆後繼決定大舉入場,每個人心中的態度都不一樣,也決定了每一個人未來的命運。

我得到的結論是: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一家企業的沒落,代表另一家企業的興起,決定的關鍵是態度與處境,要當成功者或失敗者,由自己的態度決定。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

何飛鵬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4

【黑馬讀書】紮克伯格談用人:每個員工都是HR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3/147110.html

i黑馬:美國第一大社交網站臉譜網(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近日來華演講,透露明年將在中國展開招聘,稱自己希望想要幫助世界其他國家去連接中國。紮克伯格是全球至今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臉譜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其擁有一支超級優秀的團隊。如何招聘最棒的人才,《像紮克伯格一樣思考》一書會告訴你答案。
 

\以下為該書內容節選。

雇用真正優秀的人,每個人都參與招聘之中

臉譜網的成功實際上組建的團隊息息相關,這一點適用於任何公司。臉譜網致力於使公司保持盡可能小的規模。怎樣才能做到呢?你得確保你為公司雇用的每位員工都是真正優秀的人才。

一個優秀團隊的重要性在過去幾十年反複被人提及。無論你是成長中的還是已經取得了地位的公司,如果沒有擁有一個分享你的遠見、夢想和目標的團隊,公司不能發揮出潛力。不管你持有何種觀點,不管你身處什麽領域,不管你有多麽聰慧的理念,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活動。你能夠想象出世界上最驚人的產品或者服務,但是這些都需要人去幫助你實現夢想。

臉譜網的領導團隊和馬克·紮克伯格本人對招聘合適的人的價值理解得非常好。公司成立之初,臉譜網的每個人都參與招聘之中。公司每天都在尋找有才之士。公司設定了一個招聘程序,讓所有員工都深度參與。臉譜網的招聘程序的制定者拜訪校園,參加技術聚會和全國重要的技術活動。一些人(包括臉譜網的領導團隊)常常站在斯坦福大學門口尋找工程師。

臉譜網員工對待招聘這項副業非常嚴肅認真,他們甚至建了一個維基網來分享求職申請人的姓名和申請人的反饋,以及吸引潛在員工的方法。安德魯·“波茨”·博斯沃思(Andrew“Boz”Bosworth)現任臉譜網的工程總監,他曾經在哈佛大學教授過紮克伯格有關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他說:“我們招聘的人都是能解決問題的能人。你得準備好投入工作,做出成果,獲得成長。”

人們只要看看臉譜網的招聘視頻就會明白,激情和真正的創新環境是臉譜網的特色。有時候,人力資源部在招聘主頁貼出編碼謎題,帶有誘惑地邀請申請人:“化解編程挑戰,得到一次電話面試機會。”

加入臉譜網,就要過五關斬六將

臉譜網的招聘篩選過程非常嚴格。要加入臉譜網的工程團隊尤其困難。申請者首先會得到一系列簡單的謎題。如果他通過了第一關,接下來會有更難的編碼任務。“在編碼面試的時候,不要期待揮揮手就能簡單通過。”工程部主任喬斯琳·戈德費恩(Jocelyn Goldfein)說,“我們否決一位申請者的最通常的原因是他達不到我們的技術標桿。”

通過第二關的申請人會被邀請到臉譜網進行一個系列的四次緊湊的書面測試:兩次是純粹的編程練習;另外兩次考驗申請者的專業知識,主要考察其“解決困難問題”和“在技術層面開始工作”的能力。

有一種方式可以繞過上述招聘環節——變成一場公司收購加聘用,即由某人創立的一家公司受到紮克本人或者他的領導團隊關註,進而被收購。多年以來,臉譜網已經收購了大約30家公司,其中大部分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最優秀的人才而不是產品。紮克伯格認為這種吸納人才的方式物有所值:“某個在自己的領域做得極其出色的人比某個做得非常好的人優秀得不是一星半點。他們要優秀100倍。”

 

超級好福利留住人才

臉譜網善待自己的員工——免費食品、免費幹洗,還有其他很多誘人的福利,但是不要誤會——吸引員工的關鍵是公司的文化和領導者的遠見。紮克已經“轉變”了很多工程師。公司認為重要的某些員工,談話剛開始時對方就說:“不,謝謝,我沒有興趣。”但是,紮克會陪同那位大有前途的員工順著一條小道爬山,走很長的路(這種方法從馬克的偶像史蒂夫·喬布斯那里借鑒而來)。步行的終點是一座小山頂,景色美不勝收。登頂的時間恰到好處,這也是紮克登山的升華時刻。登山步行完全改變了那位員工的想法,同時此過程中紮克的遠見也充分體現了出來。

臉譜網團隊成為業界最強的團隊不是靠運氣,靠的是紮克只招聘最好員工的戰略方法。運用聰明的招聘策略,與公司文化保持一致,吸納合適的人才。

合適的人並不是指具有合適的能力的人,而是指具有正確態度的人。有些最成功的公司使用非傳統的,基於優勢的招聘方法——首先雇用最好的人才,然後再為他們考慮合適的位置。

臉譜網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知道合適的人的價值所在。

很多時候,公司雇用工程師看重的是他們的技能和對未來的願景。當一個新員工走入辦公室,不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麽的時候,他會被告知這樣一句話:“四處走走,看看有什麽問題和機會,並幫助將兩者連接起來。”公司鼓勵員工圍繞他們感興趣的項目組成團隊,因為臉譜網的領導者明白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才能做到最好。這種方法不僅保證員工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項目之中,它同樣也會基於員工的聰明才幹而不是文憑為他們提供職業成長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是平等的。只要對產品改善有貢獻,你就會獲得承認和尊重;公司不會在意你的履歷和年齡。在臉譜網這樣的公司,無論你是實習生還是公司的CEO,都能將理念轉化成產品。“像素最重要,”臉譜網時間線的一位設計師喬伊·弗林(Joey Flynn)說,“你在這里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夠證明你行。”

扁平化管理和非傳統的職業路徑

臉譜網的扁平化管理結構支持那種方法,公司的副總裁很少。臉譜網的第5位員工馬特·考勒(Matt Cohler)說:“我們致力於將事情盡可能扁平化。我們給員工提供的創新的環境越差,我們落後得就越快。”15安德魯同意這一觀點:“上帝不允許我們消耗一天的時間卻不為明天的臉譜網做好準備。你知道很多偉大的公司一直在力爭擴大規模,加強自身的文化。”

為你的員工提供非傳統的職業路徑,它基於員工的貢獻和價值表現而非基於他們的年齡或者文憑。而且,最優秀的領導者建議在本行業外招聘職員。行業外的人能提供全新的視角,重新給公司註入活力。史蒂夫·喬布斯就是這樣的領導者。他說:“麥金塔系統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於開發系統的人是音樂家、詩人、動物學家和歷史學家,而他們正好也是世界上最棒的計算機科學家。”

雇用最優秀人才的最大優勢在於你不用去管理他們。要給他們權力,不要給他們管理制約。通常情況下——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見過很多次,經理花費大部分寶貴時間去悉心管理能力最弱的員工,沒有把足夠的時間留給能力最強的員工。即便最優秀的人才不需要管理,他們仍然需要領導者抽出時間與他們討論觀點,需要向領導者展示他們的構想原型,需要建議和指導才能找準前進的方向。

請註意用詞是“指導”,不是“命令”。充分信任員工並給予權力是對他們最大的驅動力。領導的角色不是參與構想公司的每一條重要理念,而是創造一個能孕育奇妙觀點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不僅能保證公司在繁榮時期持續創新,還能幫助公司在面臨困境時持續前進。

再舉個例子,英雄所見略同

另一個例子,加里·維納查克(Gary Vaynerchuk)是一位獲得過一系列成功的企業家,他把家族的地方酒品專賣店發展成為全國行業的領先者。他在所著的《感恩經濟》(The Thank You Economy)一書中指出同時聚焦顧客幸福感和員工幸福感的重要性:“我關心自己員工比關心顧客更多,我牽掛顧客又比關註自己的呼吸更多。”這是他如此成功的原因。他接著說:“你對待員工如同對待一個成人,這是讓他們高興的第一件事。那意味著,在員工被證明不值得信任之前,允許他們使用自己認為恰當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工作。”

這種信任的觀點不僅融入加里的管理方式之中,也體現在公司的福利上——更確切地說,假期時間的政策;或者說,減少假期的政策。維納查克認為,由於員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需要,他們任何特定年份中都可以休長假。有的人休假時間長,有的則幾乎不休假。結果是一樣的:員工全情投入,持續快樂地待在工作崗位,向雇主回報以110%的努力工作。就是這麽簡單,就是這麽讓人驚奇!你有沒有聽說過不設時限的假期?如果你能夠得到這樣的福利,你準備怎麽利用它?

一個真正的領導者培育的不是眾多經理,而是眾多的領導者。英特爾公司的市場營銷副總裁約翰·傑佛(Johan Jervoe)曾說過:“我作為領導者的目標是有朝一日我可以脫離於管理工作之外。”他作為領導者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大的、自我延續的團隊。團隊有權力作決策,並且當他不在的時候能發揮領導作用。這才是優秀領導的真正標誌!
 


(歡迎出版社 聯系本欄目,聯系微信:zzyyanan)
 

《創業家》&i黑馬首期黑馬讀書會

——如何避免互聯網創業泡沫

     《創業家》首期讀書會華麗啟幕,

       資深媒體人紀中展,

       天使投資人吳世春,

       美澳居創始人兼CEO吳波,

       三位大咖一起跟您聊聊互聯網創業那些事兒!
 

     《創業家》雜誌5年精華案例集《創業小敗局》

       現場簽名贈送!
 

      趕快填寫報名表:http://www.wenjuan.com/s/InQRby/
 

      主題:如何避免互聯網創業泡沫

      時間:2014年10月26日(周日)13:30-16:30

      地點: 北京市海澱區海澱西大街36號中關村創業街7號樓黑馬會2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17

杜琪峰:看哪部電影都是女生說了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325

《單身男女2》海報 (豆瓣/圖)

“其實現在香港女演員能選擇的越來越少,都沒有什麽新出來的、比較適宜的演員。舉例出來的人,能講可以的也就是張柏芝了,但她搞成這樣子,誰敢要她去搞愛情啊?”

“以前是英雄時代、大俠時代,女人只是男人旁邊的一個配件。現在女人可以主導一個公司,甚至主導一個國家。”杜琪峰的《單身男女》無論1還是2,都是女生占主動優勢,幾個男生等著女生來做選擇,這是一個童話,還是社會現實?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了解導演杜琪峰。

“這次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講‘低俗’和‘通俗’這句、哎呀,好得不得了。”香港導演杜琪峰的普通話還是不太標準,但這並不影響他能熟練地使用“中國夢”、“中央造”,以及剛剛學會的“暖男”,“低俗是很爛的玩法,就是笑笑算了,沒有腦筋的嘛。通俗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有自己基本的可以流傳下去的玩法。”

2014年10月末,杜琪峰和他的老搭檔韋家輝來到廣州為《單身男女2》宣傳,這是銀河映像出品中,“通俗”的部分。

作為光棍節檔期電影,《單身男女2》確實符合這個檔期的觀影需求:一個坐公車上下班的公司女白領高圓圓,一個不會泊車的“女司機”股神楊千嬅,讓三個有錢、有才、有貌的男人,古天樂、周渝民、吳彥祖,爭得頭破血流。

英雄主義的銀河映像,一拍愛情片,就變成了女性主義。編劇韋家輝自認這是“看什麽片女人說了算”決定的,也是中國的社會現實。

這是他們一個月第二次到內地來——半個月前,杜琪峰循例參加了《南方都市報》一年一度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頻次超過去香港電影金像獎。

杜琪峰的《毒戰》,打敗了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這是他第三次獲得這個獎項的最佳導演。

“我對中國的電影獎項沒有興趣。”杜琪峰知道這句話會得罪人,“但不管有沒有獲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叫我去,我一定會去。”原因是:評審透明。

還活在大俠時代,行不通了

知道:《單身男女》無論1還是2,都是女生占主動優勢,幾個男生等著女生來做選擇,你們覺得這是一個童話,還是社會現實?

杜琪峰:這是時代的問題。以前女人的話語權比較低,1950年代、1960年代,男人可以決定,但女人不能決定。現在,女的進大學的越來越多,女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公司高管也都是女的……整個人類都要發展,根本沒有男人應該怎麽樣,女人應該怎麽樣。將來基本上大家的發言權都是一樣的。

知道: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從你這里說出來還是有些奇怪,因為銀河映像出品的電影,給人的感覺應該是男性主義。

杜琪峰:以前是英雄時代、大俠時代,女人只是男人旁邊的一個配件,並不是在第一位的,這個背後是整個文化背景下,很深層的根基。但是時代在變,在普適世界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公平、要尊重。你不能當自己是英雄就什麽都不理。這和以前小時候的電影教育是不一樣的。

現在女人可以主導一個公司,甚至主導一個國家。雖然我們都是那個時代長大的,但你不能抗拒時代。我們這些差不多五十多歲的人去寫現代人的愛情,你還要在講英雄,沒可能的。尤其是在選擇看哪一部電影的時候,都是女的來決定的。

知道:什麽時候發覺到這種變化的?

杜琪峰:我比較晚,差不多是這十年八年,韋家輝早就發現了,他寫《孤男寡女》和《和平飯店》,都是女的主導,女的比男的重要。我是沒有殺到我面前,不會變的那種。基本上,從我懂事以後,從來都是男的主導的。不論是看電影還是看書,女人只有在旁邊的。你是真的感受到時代在改變,你才會變,不然你還在英雄世界里。

知道:很多香港商業愛情片都喜歡用楊千嬅,是不是在電影里讓她幸福,票房就會好?

杜琪峰:我不曉得。在創作的時候,我們是沒有主意的,角色的設定,需要一個蠻單純的人物,不是太年輕,也不是太成熟。其實現在香港女演員能選擇的越來越少,都沒有什麽新出來的、比較適宜的演員。可能香港電影已經變成中國電影的一部分,你能去舉例出來的人,能講可以的也就是張柏芝了,但她搞成這樣子,誰敢要她去搞愛情啊?

知道:香港人也會介意?

杜琪峰:全世界都一樣,誰會相信她有真的愛情呢?你個人的發展對你的事業確實是有影響的。

10月22日,《單身男女2》編輯韋家輝、導演杜琪峰、主演高圓圓、古天樂出席新聞發布會。 (新華社 李琰/圖)

不用獎項去交換明星來,這很重要

知道:聊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吧,你說只有這個獎項,不管是不是自己得獎,他們叫你參加,你一定會參加,為什麽?

杜琪峰:很簡單,我對中國的電影獎沒有興趣。很多獎項根本是為了想讓誰去參加活動,就給誰頒獎。《南方都市報》的這個獎,是真的因為影片好壞去評的。

拿獎重不重要?不重要。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討論、思考,由很多成熟、各式各樣觀點的評審去評的,這是對制作人的尊重,而不是用獎去交換讓哪個明星來。現在這個獎慢慢大了,我希望它還能保留原有的尊重,保持原有的評審的機制,讓不同的電影制作人保持理想。所以不管能不能拿獎,他們叫我來,我就來。

其實,你給我多一兩個獎,少給我一兩個獎,對我都是沒用的。

知道: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每年評審後,都會把評審內幕曝光。

杜琪峰:這就是透明度嘛。評審出來,透明很重要。這次《毒戰》拿獎那個晚上,我跟賈(樟柯)導演一起吃飯——他是評審主席——他說評審會上,大家吵得有多厲害,鬥得有多厲害。我說,哎呀你不要管,我是杜琪峰嘛,少給我一兩個獎沒關系的。他說那不行。

藝術一定有不同喜好,有些人永遠不看動作片,永遠不給動作片投票,有人就對它評價很高,專看動作片。有的就很喜歡文藝片,又有人說文藝電影太慢了,都不講什麽東西。

我看了一些內幕,很清楚很好,每一個評審要為自己的話負責,這就是尊重。這些內幕對學生、對追求電影的人有幫助。對我來講,透明度是很重要,我當過很多評審,感覺就是透明度不夠。

知道:你也當過威尼斯和戛納的評審,它們都不夠透明?

杜琪峰:不夠。每個獎項都有它自己的玩法,其他先不去講,一個很清楚的領獎,現在就只有這個。

知道:每年評審內幕,你看了多少,它會對你產生多少影響?

杜琪峰:不會全看,對我也基本上沒有影響。我和韋家輝兩個,在電影、電視圈混了快40年了,什麽都經歷過。我們要的就是,不管藝術片還是商業片,只有一句話:原創,沒有抄。只有原創才能成功,抄抄撿撿,只能是一個複印機,對整個電影沒有幫助。

知道:我幫你把所有這些年跟你有關的評審內幕都看了,討論最多的有兩點:第一,銀河映像的風格化;第二,你的反抗性。這兩點你們認同嗎?

杜琪峰:銀河映像的發展能夠更大了,我們想的東西和香港整個市場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走商業電影。2000年的時候,我們說差不多了吧,應該拍一些觀眾會花錢的電影。然後拍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其實沒有一個很定的東西。當問你們兩個拍電影是怎麽,我們說是“拍自己”。有人說我們背棄自己。但那個自己什麽,我們也不曉得。我們自己就是原創。作為一部香港電影,你應該盡量去為觀眾去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09

宋衛平殺回綠城 員工尷尬:這幾年都是這麽動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07/874466.html

2014年最大房地產收購案或提前宣告失敗,但宋孫兩人的對手戲遠遠沒有結束

沒人會想到,春天還去意已決的宋衛平,隨即在秋天殺了個“回馬槍”。

這一戲劇性的反轉發生在5日。

當日,宋衛平通過媒體證實將回歸綠城,並給出了三點理由:質量問題遭到大量投訴;諸多業主對失去宋衛平的綠城表示擔憂;雙方做事有諸多不同。

比宋衛平回歸更讓人意外的,是孫宏斌的平靜放手:知情人士透露,在價格上,孫並沒有過多為難,只是在原有交易價格的基礎上“適當溢價”。

至此,2014年最大房地產收購案或提前宣告失敗,但宋孫兩人的對手戲遠遠沒有結束。宋衛平的“回馬槍”堪稱商戰經典,孫宏斌的理性則超越一場商戰的範疇。

正如孫宏斌在微博中所感嘆:“年紀大了點後,希望多做些雙贏的事,少做些一贏一輸的事,不做雙輸的事。”

“兄弟式”的聯手

融創中國[0.00%]董事長孫宏斌與綠城中國[-1.21%]董事長宋衛平兩人的這場對手戲,是從今年5月揭幕的。

5月22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發布公告,融創中國以62.98億港元代價收購綠城中國(03900.HK)24.313%股份。扣減2.84億港元的派息,融創中國實際支付金額為60.14億港元。雙方交易的最後截止時間是2014年12月底。

如果交易完成,融創中國持有的綠城中國股份與九龍倉並列為第一大股東,宋衛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壽柏年等成為第三大股東。

各方消息顯示,鑒於宋孫二人此前的交情,使得雙方就收購的細節談判頗為順暢,甚至未設置必要的違約責任條款。

當時宋衛平和孫宏斌可謂惺惺相惜,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力撐對方。孫宏斌曾在當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宋總的這種信任、這種選擇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宋衛平也毫不吝嗇地稱贊,孫宏斌是一個理想的接班人。

很快,7月,孫宏斌以及其率領的融創管理團隊接管了綠城的日常運營管理,綠城在香港舉行的201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也是孫宏斌以嘉賓身份出席,並且介紹了綠城未來的經營計劃。

即將失敗的交易

如果故事按照既定劇本走下去,那麽多年以後,這次交易足以成為經典為人膜拜,但現實沒有如果。

事實上,這樁買賣從一開始就面臨質疑和困境。

今年8月,有消息顯示,香港證監會質疑融創中國和宋衛平屬於一致行動人,需要按照香港法律進行全面收購。據估算,如果全面收購將涉及資金超過200億港元,外界曾因此懷疑此事將阻止孫宏斌收購綠城的計劃。當時,孫宏斌曾回應稱“不會放棄收購綠城”。

此後,10月底,有消息從藍城(宋衛平離開綠城後創立的新公司)傳出,宋將重新拿回綠城,哪怕為此多支付80億港元的交易對價。

直到11月5日,宋衛平將傳言證實。

宋衛平稱,自己決意回歸有三點原因:首先是他本人接到大量業主投訴,主要是質量問題,比如青島項目;再次,諸多業主對失去宋衛平的綠城表示擔憂。第三,雙方(融、綠,或孫、宋)在做事和考慮問題方面,有諸多不同之處。

也許背負著當年賣掉順馳時的難舍情結,孫宏斌在同意宋衛平拿回綠城股權這件事的表現上,比外界預料的更加灑脫和大度,雖然他曾經豪言壯語地宣稱“絕對不會放棄收購綠城”。

據知情人士透露,宋衛平在決定重新買回綠城股權之後,與孫宏斌進行過幾輪談判,便獲得其同意,並且在價格上並沒有設置較高門檻,只是在原有交易價格的基礎上“適當溢價”,付款條件也相對寬松。

孫宏斌始終未就放棄綠城作任何公開回應,僅在其個人微博中略帶感慨地寫道:“年輕的時候爭強好勝,曾經贏得暢快淋漓,也曾輸得一塌糊塗,但是我不後悔。年紀大了點後,希望多做些雙贏的事,少做些一贏一輸的事,不做雙輸的事。實在做不到,就保護你的員工的權益,保護股東們的利益,保護家人的平安幸福,支持你的朋友們。不做好人,不做壞人,做人。”

截至目前,無論融創中國還是綠城中國,兩家公司官方均未就最新的交易發布正式公告。

變了的綠城

盡管涉及融創與綠城的收購並未真正完結,但前後近5個月的時間里,綠城中國這個中國豪宅開發商內部卻已經悄然發生了許多變化。

知情人士透露,融創團隊自從7月進駐杭州後,給外界最大的感覺是在營銷上的“賣力”和“靈活”。

一個頗有趣的案例是,當樓盤廣告無法進入某個富人雲集的批發市場時,融創營銷人員換上清一色的聯邦快遞服裝,將樓盤宣傳資料發到該市場的客戶手中。

淩厲的營銷手段立刻體現在了綠城三季度銷售數據上。

數據顯示,綠城今年上半年總共賣了305億港元。但融創接手以後的第三季度,實現銷售352億港元,回款235億港元。

新的管理團隊還就人事等運營進行了調整。孫宏斌接手後,出任綠城總經理的田強在日前的一封內部信中披露,新的管理團隊到來後進行了許多整改,對不合理的開發節奏和支付堅決調整,對之前積累下來的對公司經營有重大影響和風險的涉及近30個項目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突擊解決。

總體而言,融創試圖通過“降庫存、輕資產”的運作,使得綠城旗下積壓的資產盡量流動起來,以加速資產周轉率。但或許正是這樣的運營觸動了極為看重產品品質的宋衛平的底線。接近宋衛平的知情人士稱,降低綠城的產品標準是他無法接受的現實。

尷尬的員工

當綠城控制權即將重新回到宋衛平手中時,許多利益關聯者的心情也相當複雜。

首先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表明了對於文化情結濃厚且運營記錄不佳的宋衛平的回歸的擔憂。

11月5、6日兩個交易日內,綠城股價合計下跌超過5%,尤其是6日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逼近5.72%。

更加尷尬的是短時間經歷兩任老板交替的綠城員工。一位綠城內部人士以“這幾年都是這麽動蕩”來表達自己的無奈。

宋衛平當時離開綠城時,一部分員工隨他去了新創立的藍城,更多人選擇了留下。如今,無論當初離開或是留下的人員,又將面臨新的抉擇。

有消息顯示,跟隨宋衛平多年的元老、綠城中國常務副主席及行政總裁壽柏年將因為宋的回歸而離開綠城,這使得綠城內部許多現任高管的去留問題成為關註焦點。

另外,宋衛平創立的藍城將何去何從,目前一樣不得而知。在藍城創立之初,宋曾信心百倍地計劃再度運作一個上市公司,但隨著他本人重新回到綠城履新,其對藍城的運營目標是否發生改變,藍城的管理團隊和員工會不會回到綠城,這些都是他不得不厘清的問題。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宋衛平的回歸,已經改變了的綠城,是回到過去,還是按照現有思路繼續向前?

十字路口的抉擇,只有宋衛平自己知道。

原文鏈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107/13256137_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23

Ackman完美詮釋華爾街名言“無論怎麽玩,贏的都是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54

華爾街知名投資人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努力了幾個月的“惡意”收購案昨日基本塵埃落定:阿克曼未能如願獲得以生產美容用肉毒桿菌藥物Botox聞名的艾爾建(Allergan)制藥公司,後者被阿特維斯(Actavis)制藥公司作價660億美元的收購,並且阿克曼還受到內幕交易相關的指控。

看起來一貫趾高氣昂的阿克曼這回終於嘗到了挫敗的滋味,渡過了一個非常難熬的星期一。

但是等一等,敢於和伊坎、索羅斯等大佬叫板的阿克曼真的會如此輕易的被擊倒?答案顯然是:NO WAY!

事實上,即便阿克曼沒能收購他夢寐以求的企業,但依然賺進23.8億美元!這一次阿克曼完美演繹了華爾街的一句經典名言“Heads I Win, Tails You Lose”(正面我贏,反面你輸。潛在意思是不管怎麽玩我都會贏)。

marius-adamski-pershing-square-capital-management-bill-ackman-jeffrey-sloves-jonestrading-institutional-services-1

劇情是這樣的:

以制造肉毒桿菌(Botox)及其他抗皺藥物聞名的艾爾建,一直是全球化妝品行業的領導者,多年以來一直以超過10%的年銷售增長領先於同行業的眾多制藥公司。其所領導的美容美妝領域也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未來市場銷售增長的佼佼者。

今年早些時候阿克曼創建的潘興廣場(Pershing Square)資本聯手自己持股的加拿大威朗(Valeant)制藥公司及公司先是向艾爾建發出460億美元收購要約試探,不過就連阿克曼自己都說如果他是艾爾建股東他也不會立刻接受,會等待更高的要約價格。

果不其然,隨後阿克曼和威朗將收購價不斷加碼至530億美元,不過些“要約”被視為惡意收購,都被艾爾建公司明確拒絕。

在這場並購案的開始,批評者認為威朗制藥的商業模式缺乏可持續性增長,因為威朗制藥總是靠激進的收購行動來使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很健康,並且一旦收購了對手公司,便會大幅削減該公司的研發經費,直到為這家公司尋找到下一個主人。

最後成功“擊敗”了阿克曼和威朗的阿特維斯制藥公司除了開出近多百億美元的價格,同時僅將艾爾建研發支出削減4億美元,遠低於威朗提案削減的9億美元,這無疑讓艾爾建的股東們很開心。

當然,阿克曼也很開心。

因為阿克曼為了競購艾爾建已經暗中吸籌其股票,在威朗公司今年4月份提出收購報價方案前,已經持有艾爾建近10%的股權。潘興廣場這家目前規模18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約有30%資金投資於艾爾建,艾爾建的股價已從該基金今年稍早付出的126.54美元,大漲65%,昨日報收209.2美元,相當於阿克曼半年多時間賺進23.8億美元

不過,阿克曼也因此受到了內幕交易的指控,SEC也介入了調查。艾爾建宣稱,潘興廣場資本在威朗公布收購計劃前幾個月就已得知此事並買入艾爾建股票,當4月22日收購計劃公布之後,潘興廣場手中的艾爾建股票隨之快速升值。艾爾建請求監管機構將潘興廣場的購買作廢。

上周,一位美國聯邦法官說,這項協議出現了艾爾建公司此前指控的有關內幕交易違規的“嚴重問題”。

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我想,阿克曼在做這筆交易之前肯定把法律上的問題都想清楚了。不過,如果我買股票是因為我通過某種方式知道我買的公司將發生一些事情,那我可能就有麻煩了。但是如果一家公司有意收購另一家公司,它當然有權利買入一些股票。”

阿克曼顯然想的很清楚,在這次收購中,他的合作方——威朗和收購目標——艾爾建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他自己的公司。不管結局如何他都有的賺。

他幫助威朗接近目標公司,目標公司拒絕,然後威朗不斷擡高報價,目標公司繼續拒絕,之後目標公司找到另一家公司來收購自己。而阿克曼早已投資了目標公司,收購失敗了也能賺錢。

而且,事實上阿克曼似乎也對收購艾爾建成功與否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已經找到了新的獵物——動物保健藥物及疫苗公司碩騰(Zoties),最新消息顯示他已經購得該公司約20億美元股份,據知情人士表示,未來阿克曼可能將其出售給威朗。人們也知道威朗必須不斷收購公司以維持正常運轉。所以當威朗收購艾爾建失敗的消息公布後,碩騰公司股價應聲上漲2%,想必大家都明白是為什麽。

在這場案例中,威朗、艾爾建、阿特維斯都成為了阿克曼的棋子,處處被動,這將成為對沖基金狙擊公司的一個經典教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71

【黑問】產品經理們都是怎樣成為產品經理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23.html


i黑馬註:近年來,產品經理成了諸多行業從業者追求的目標,每個人都期望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產品經理、做出一個很牛的產品。但是什麽樣人才能成為產品經理呢?作為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申曉鵬問:很多產品經理都是技術或設計出身,但很多人又說不會技術也能當產品經理?為啥? 對於新人或者有意向這個職位的,有什麽建議?
 

答1:技術和設計是產品經理的基本技能
 
蒯義剛 - 創業家黑馬網技術總監
 
 
我之前發在微信朋友圈的關於產品:

好的產品應該是這樣的:1.剛需。解決了用戶的至少一個剛需。2.效率。能夠讓用戶很容易的使用,很快的使用,很方便找到自己的所需功能,很快能夠完成整個流程。3.愉快。用戶使用產品的整個過程是愉快的,有很好的體驗。4.安全。不能讓用戶輕易誤操作,重要操作應有確認和回滾。5.驚喜。能夠給用戶驚喜和意外的功能。
 
好的產品應該是技術和設計的完美統一,比如蘋果PC一體機,確實是目前最完美的PC。缺少技術或設計,一定達到這麽完美。 不懂技術也可以當產品經理,沒錯,但是技術這塊相當於是外包給別人的。不懂技術,你可以想象一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技術外包給其他人。但是,有的技術不懂,你是沒有辦法相像出這個產品應該是怎樣的。比如一百年以前,有人想像過地鐵的存在了麽? 給新人的建議:一學點技術,二學點設計,三和用戶打成一片。 PS:我是技術出身,目前也在向產品經理的道路上奔跑。
 
 
 
答2:把握不同時期產品經理職責是關鍵
 
周凱琪
 
這個問題問的應該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職責吧?
 
首先,說到產品經理的職責,先說下什麽是“好的產品”。
 
好的產品不一定用戶體驗很好,但可能用戶體驗很好,比如騰訊的產品就擅長用戶體驗。以市場標準衡量的話,“好的產品”指的是充分滿足了用戶/客戶價值,被市場接受並且有競爭力的產品。用戶體驗是一種感受和實現這種競爭力的手段。“地下鐵路”的用戶體驗就不是很好,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但是它確實是“好的產品”,因為可以幫我成功翻墻。 按自己在面向用戶/客戶的互聯網公司、移動互聯網公司工作7-8年的經驗和理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職責是: 挖掘需求和塑造產品價值,並把產品概念轉化成商品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讓產品被市場接受。保持競爭力,給公司創造價值。 完成這個目標會運用到不同的團隊組織方式,具體的工作職責按行業和產品的性質也會有一些區別,但是目標和本質的職責基本是這些,或者說產品經理對自己的要求應該以這個為目標。按能力和經驗,產品經理也會有不同的級別,包括產品總監、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產品助理,來完成這個職責或者部分職能。產品總監、高級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投入產出比有一個基本的預計。 
 
職能: 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產品經理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樣的,但是總的原則是當前主要矛盾是什麽,就優先抓要解決的問題。
 
一旦論證後決定去做一個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產品經理要推動產品的商品化,對產品最終落地負責,一切對產品落地、被市場接受有阻礙的事情,都要去解決。當然,在不同的公司得運用不同的手段和組織方式來解決,具體的分工中可能會涉及到交互設計師、項目經理、研發、測試、運營、市場推廣等不同夥伴,產品沒有實現與產品需求不一致、產品體驗不好、產品BUG多、推廣不好,產品經理在這里面都是有責任的,可能是公司層面不需要負責,如bug很多歸研發組長負責,項目延期歸項目經理負責,界面和交互不好歸UIUE負責,但是產品經理是第一負責人,產品經理如果不清楚這里面環節是哪里出問題了,想辦法去協調解決問題,那麽他肯定不是靠譜的產品經理,因為他對自己“生出來的孩子”,沒有盡到當媽的責任。 不過,產品經理最核心的職能是對產品機會、產品價值的判斷,決定哪些功能要做、哪些不做,哪些先做、哪些後做,為什麽要做、為什麽先做,心理必須有一套說服自己和別人的說法。這也是好的產品經理和壞的產品經理的區別。
 
產品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是產品機會判斷、產品定位、產品價值的問題。
 
既打算要做的產品如果做了到底能解決客戶/用戶什麽問題?如果做了後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在哪里的問題,打算做的產品要投入多少人力、資源甚至資金的問題,想清楚了這些,才知道要向領導、向HR部門、向公司要對應的資源,給老板(你產品的投資者)說產品概念和市場預期,獲取更多的資源來保障項目後面的開展。先調查和想清楚,然後輸出給領導,輸出包括用嘴巴說和文檔表達。這部分工作很多公司都是由產品規劃部的產品經理完成。要求對市場、產品本身、公司的資源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產品中期的工作是把產品概念轉化成可讓開發可執行的產品PRD,並推進研發按需求和時間要求開發出來,變成軟件產品和服務。

通常研發出來的產品與產品經理寫需求文檔的想象的產品是有差距的。100%一樣的很少,90%一樣就很高了。這里面有許多技巧、輸出工作、時間質量控制和組織工作。是不是按時間按要求實現前期的產品,與產品經理的“技能”和“執行力”有很大的關系,為什麽說是“技能”,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產品中期工作的“技能”只有花時間、有相關工作的閱歷,這個“技能”是可以提高的。勤勞、肯吃苦、臉皮厚、肯學習,大部分人努力是可以做到做好的。而產品前期規劃的工作,對行業、市場、用戶的理解和判斷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勤思考的習慣和悟性,是做不好的。這些“技能”有方法論和規律可循,包括,用什方法定型和定量分析用戶需求,怎麽保障產品文檔寫的全面客觀可執行,怎麽與美術、研發、運營、市場人員打交道,怎麽做數據分析,用什麽方式開展和推動工作,怎麽跨部門、跨公司溝通,對不同知識面的人怎麽描述和讓對方理解自己的產品和價值,怎麽把產品工作分解讓下面的產品人員完成不同的細分事情,怎麽做產品營銷,怎麽降低產品開發返工率,怎麽發展種子用戶等等。“執行力”的話,所以是對自己有執行力,否則無法提供執行力,第二是要不怕唱黑臉,團隊首先要有共同價值觀和目標,才會有戰鬥力和執行力。多理解別人,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 
 
產品後期的上線後的工作是產品優化、數據分析驗證、叠代等相關工作。
 
這里的後期不是說工作要做完了,可以高枕無憂了,而是產品完成這個生命周期後,又進入了新的生命周期和叠代工作,下一版本又是循環了,進行產品需求分析、需求文檔編寫、產品評審、可行性論證、產品研發、測試等相關工作。
 
 
答3:不斷提升個人認知能力,挖掘自身潛力
 
神奇的兔子  - i黑馬基金投資人
 
個人認知方面:個人認知也就是你用什麽方法去獲取和搜集最新的產品信息、用戶需求,你是否有一雙細致入微的眼睛或者廣闊的思維,當然如果你現在沒有但你至少應該有這方面的潛力,實在不行就不斷的鍛煉自己。

那麽其他人怎麽提高自己對產品的認知水平呢?
有以下幾個方法:
 
 a. 關註互聯網社區,多結交這方面的朋友。不管這種朋友對產品的理解是深還是淺,你總是可以從中學到點什麽。
 
 b. 嘗試不同的產品,像極客一樣追逐新鮮的東西。微博等東西的出現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不但讓你可以迅速了解當前的熱點,同時也讓你更快的了解到最新的產品資訊。 
 
 c. 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產品總有被罵的一面,搜集整理這些點,成為你的一個驚醒庫,在你有能力設計產品的時候,你被罵的機會就會少。 
 
d. 提升溝通能力。做產品總要說服很多人,有時候是老板,有時候是研發,有時候是市場人員,有時候甚至是你的女朋友,你總要掌握一些技巧,這是在不斷的碰壁過程中提升的。 個人思考方面 信息爆炸的觀念很早就有了,人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幫助別人過濾信息,這其中就有google的成功,還有digg的努力,後來又出現了社交網站的熟人傳播模式(facebook的like),以及現在的問答網站,這種幫助從由一個組織提供轉變到眾包提供,雖然信息的準確性提高了,但是信息量依然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過濾能力(也就是思考能力)顯得有為總要。
 
細化到產品層面就是需要我們:
 
 a. 經常系統地總結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產品的類似功能點。當你使用的產品多了,你就能看到很多產品功能,有些產品功能其實是類似的,但是改變了展示形態,這就需要你善於觀察和總結,能夠把他們歸為一類。
 
b. 多理解和思考為什麽產品需要某個功能,什麽場景下需要這個功能。很多產品功能可能在當時情況下你並不覺得很重要,甚至你都很難發現它,但是當你遇到的時候又會覺得很讓你驚訝,普通人也許驚訝一下就過了,但是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更多。
 
 c. 探索失敗。整個互聯網行業中產品太多,失敗的產品總是占大多數,不要沈迷在成功的產品中,失敗的產品其實更是一部經驗教科書。 個人實踐方面 思考而不實踐就是空談,就是空中樓閣,也許你現在還沒有從事互聯網產品行業,但是你有做一個自己產品的機會,你就一定要把自己所思考的結論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或者是否幼稚,從而剔除掉那些對產品有害的東西保留住在產品路上對你有幫助的東西。
 
那麽怎麽做呢:
 
 a. 進入一家這方面的公司,實際參與到一件產品的設計工作中或者一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如果你的運氣不錯,這是最好的實踐方法,就算你只是產品部一個打雜的,至少之前的產品經理會給你些寫文檔的機會,運用上去吧,你會收獲很大。
 
 b. 建立一個博客或者個人網站,並當成一個個人產品,然後用產品的思維去運營和設計。如果你的運氣稍差,你可以選擇為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博客或者個人網站,也許很多人認為現在都微博了還博客幹嗎,但我想說的是“現在也有快餐,但是我們還是會經常回家做飯。”在這個過程中你不但可以運用你的理論,你還可以學到設計、信息規劃、技術、數據分析、運營等方面的東西,也許一不小心你就被創業了。
 
 c. 做一份接近用戶的工作,比如市場、運營、編輯或者客服。產品人大部分都很信奉UCD(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實際上所有的產品原型都來源於用戶(當然你自己也是用戶),既然不能馬上走入產品崗位,那就先去親近用戶,避免在做產品的時候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 個人沈澱方面 思考過了,實踐過了,但這些依然是浮雲。思考了還在自己的腦袋里,實踐了也只是形成了初步的成果,如果不把它們記下來並分享給其他朋友是沒有意義的,就好像建房子,你只是把地基搭好了卻不在上面添磚加瓦,然後又去建新的地基,雖然你很忙,但卻沒有一棟成型的房子,而分享給朋友就是請他們來家里做客,感情就會深,交心就會多。 
 
a. 反思錯誤,並深深印在自己心里。自己思考的結論不免有錯,遇到錯誤一笑了之的心態雖好,但是得不到什麽,只有弄清楚自己為什麽會錯,是什麽讓自己判斷出錯,怎麽避免不再出錯,想清楚這些問題錯才錯的值得,而且你解決了一個問題,那麽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b. 將思考和實踐過的東西寫下來。好記性不如爛鍵盤,這是真理,以前只能寫在本子上,現在可以敲進電腦里,有自己的網站就是方便,甚至存在雲端,歷史也洗不掉,把東西沈澱下來做好適當的分類,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也許你還沒有產品方面的經驗,但是你已經有了很多積累。
 
 c. 懂得分享成果。把糧食存起來等天荒地老,雖然很浪漫,卻一樣很愚蠢,因為要麽會壞,要麽會被老鼠偷吃掉。分享給別人,讓別人知道你在思考,提升你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幫助別人成長,把快樂分享給別人你的快樂會加倍。 其實這四個方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搜集、思考、驗證、總結四步逐步提升產品意識和市場意識,縮短與產品經理的距離。另外除了這四個主要方面的需求需要滿足,我個人認為產品經理還需要“懂點技術、懂點設計、懂點經濟、懂點哲學、懂點心理學”,當然略懂即可。 QQ郵箱的產品經理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比銷售人員內向,又比工程師外向,你就可以考慮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我想說的是“只要你足夠想,就可以!”,歡迎來到互聯網產品的世界。
 
==================================================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2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04

Ackman完美詮釋華爾街名言「無論怎麼玩,贏的都是我」 weike369

來源: http://xueqiu.com/4106327074/33089664

Ackman完美詮釋華爾街名言“無論怎麽玩,贏的都是我”

文 / 金澤 2014年11月18日

華爾街知名投資人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努力了幾個月的“惡意”收購案昨日基本塵埃落定:阿克曼未能如願獲得以生產美容用肉毒桿菌藥物Botox聞名的艾爾建(Allergan)制藥公司,後者被阿特維斯(Actavis)制藥公司作價660億美元的收購,並且阿克曼還受到內幕交易相關的指控。

看起來一貫趾高氣昂的阿克曼這回終於嘗到了挫敗的滋味,渡過了一個非常難熬的星期一。

但是等一等,身為敢於和伊坎、索羅斯等大佬叫板的阿克曼真的會如此輕易的被擊倒?答案顯然是:NO WAY!

事實上,即便阿克曼沒能收購他夢寐以求的企業,但依然賺進23.8億美元!這一次阿克曼完美演繹了華爾街的一句經典名言“Heads I Win, Tails You Lose”(正面我贏,反面你輸。潛在意思是不管怎麽玩我都會贏)。



劇情是這樣的:

以制造肉毒桿菌(Botox)及其他抗皺藥物聞名的艾爾建,一直是全球化妝品行業的領導者,多年以來一直以超過10%的年銷售增長領先於同行業的眾多制藥公司。其所領導的美容美妝領域也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未來市場銷售增長的佼佼者。

今年早些時候阿克曼創建的潘興廣場(Pershing Square)資本聯手自己持股的加拿大威朗(Valeant)制藥公司及公司先是向艾爾建發出460億美元收購要約試探,不過就連阿克曼自己都說如果他是艾爾建股東他也不會立刻接受,會等待更高的要約價格。

果不其然,隨後阿克曼和威朗將收購價不斷加碼至530億美元,不過些“要約”被視為惡意收購,都被艾爾建公司明確拒絕。

在這場並購案的開始,批評者認為威朗制藥的商業模式缺乏可持續性增長,因為威朗制藥總是靠激進的收購行動來使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很健康,並且一旦收購了對手公司,便會大幅削減該公司的研發經費,直到為這家公司尋找到下一個主人。

最後成功“擊敗”了阿克曼和威朗的阿特維斯制藥公司除了開出近多百億美元的價格,同時僅將艾爾建研發支出削減4億美元,遠低於威朗提案削減的9億美元,這無疑讓艾爾建的股東們很開心。

當然,阿克曼也很開心。

因為阿克曼為了競購艾爾建已經暗中吸籌其股票,在威朗公司今年4月份提出收購報價方案前,已經持有艾爾建近10%的股權。潘興廣場這家目前規模18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約有30%資金投資於艾爾建,艾爾建的股價已從該基金今年稍早付出的126.54美元,大漲65%,昨日報收209.2美元,相當於阿克曼半年多時間賺進23.8億美元。

不過,阿克曼也因此受到了內幕交易的指控,SEC也介入了調查。艾爾建宣稱,潘興廣場資本在威朗公布收購計劃前幾個月就已得知此事並買入艾爾建股票,當4月22日收購計劃公布之後,潘興廣場手中的艾爾建股票隨之快速升值。艾爾建請求監管機構將潘興廣場的購買作廢。

上周,一位美國聯邦法官說,這項協議出現了艾爾建公司此前指控的有關內幕交易違規的“嚴重問題”。

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我想,阿克曼在做這筆交易之前肯定把法律上的問題都想清楚了。不過,如果我買股票是因為我通過某種方式知道我買的公司將發生一些事情,那我可能就有麻煩了。但是如果一家公司有意收購另一家公司,它當然有權利買入一些股票。”

阿克曼顯然想的很清楚,在這次收購中,他的合作方——威朗和收購目標——艾爾建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他自己的公司。不管結局如何他都有的賺。

他幫助威朗接近目標公司,目標公司拒絕,然後威朗不斷擡高報價,目標公司繼續拒絕,之後目標公司找到另一家公司來收購自己。而阿克曼早已投資了目標公司,收購失敗了也能賺錢。

而且,事實上阿克曼似乎也對收購艾爾建成功與否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已經找到了新的獵物——動物保健藥物及疫苗公司碩騰(Zoties),最新消息顯示他已經購得該公司約20億美元股份,據知情人士表示,未來阿克曼可能將其出售給威朗。人們也知道威朗必須不斷收購公司以維持正常運轉。所以當威朗收購艾爾建失敗的消息公布後,碩騰公司股價應聲上漲2%,想必大家都明白是為什。

在這場案例中,威朗、艾爾建、阿特維斯都成為了阿克曼的棋子,處處被動,這將成為對沖基金狙擊公司的一個經典教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45

標普抨擊中國地方債:半數省級政府都是垃圾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66

在地方政府直接發債試點中,試點地區清一色獲得了最高評級,收益率逼近國債,這引發市場熱議。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認為,中國約半數的地方政府可能都是垃圾級。

今年5月,中國首次允許地方政府自主發行債券。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在土地財政捉襟見肘背景下,啟動市政債將大幅拓寬融資渠道並提高地方財政透明度,減少地方政府對影子銀行的依賴。

當時財政部宣布,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江西、寧夏、青島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

到目前為止,這10個省市已經全部完成了核定額度內的地方債券發行工作,令人吃驚的是,寧夏、江西這些中西部省份的評級與東部發達地區的評級一樣,均獲得了AAA的最高評級,各地方債券的利率基本上與同期國債利率持平,但也出現有的地方政府債券利率水平比國債還低的情況。

但標普暗指,在其調查的31個地方政府中,15個都應該被評為“垃圾級”。這與此前地方政府自發自還試點給外界的印象相去甚遠。

標普分析稱,中國東北的表現最差,東北三省有兩個出現“投機級特征”,12個中部省份的6個,12個西部省份的5個都顯現出垃圾債券特征。

北京、上海等華東地區則狀況較好,這個地區的10個省市中有8個表現出“投資級特征”。

標普主權評級總裁Zhong Liang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央政府到目前為止只允許特定的地方政府自主發債,他們也知道不同地方政府的評級會有差異,所以采取漸進的改革節奏。

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迫使財政狀況較差的地方政府繼續依靠融資平臺融資,從而加重高成本的債務負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