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亞迪(1211)調研紀要:電動汽車銷量增長6倍 進軍電動專用車 作者:陳曉霞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4&page=1&extra=#pid4400
比亞迪近期公佈201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純利3.6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5.5%;每股盈利0.15元。不過,在淨利下降中,我們看到,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收入約27.2億元,同比大增12.18倍,佔集團總收入的10.79%,銷量增長6倍。

2014年半年業績

上半年公司營業額252.15億元,增長4.01%;錄得純利3.6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5.5%;每股盈利0.15元;不派中期息。

截至今年上半年,汽車業務的收入約119.38億元,同比降6.48%;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109.13億元,同比增21.02%;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23.64億元,同比降3.90%。期內,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收入約27.2億元,同比大增12.18倍,佔集團總收入的10.79%,銷量增長6倍。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

手機版塊特別看重PMH技術,即塑膠與金屬的融合技術。公司贏得了國內外多家廠商的中高端機型訂單,預期該技術領先優勢能推動公司收入和盈利的持續增長。從戰略層面,比亞迪主推外觀時尚。

電動車戰略

上半年電動車銷量增長6倍,收入增長12倍至27.2億元人民幣。2014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37%。騰勢將在下半年上市;唐計劃在12月底上市,是一款插入式混合動力SUV,百公里加速為4.9秒。未來可支撐三年增長的戰略為:私家車、電動大巴、E6出租。

同時公司提出新戰略,可支撐未來5-10年的發展。提出「7+4」戰略,所謂「7」是指原來的雙模車、公交車、出租車。「4」指專用車,計劃在2015年6月推出,分別是下列4種類型:1)環衛車;2)城際客運車;3)物流車,計劃2015年推出T3用於物流最後1公里,T5用於城市內貨車,T7用於城市間貨車。4)建築車,例如電動攪拌車、電動渣土車。

電動大巴的銷量及目標

上半年電動大巴銷售一千台,下半年訂單更多,計劃交付2000台,全年達到3000台。下半年的訂單主要來自大連600台,杭州700台,武漢500台。計劃明年達到6000台,後年最少增長50%。

對插入式和純電動的技術路線及低速電動車的看法

公司認為,對於中國來說,插入式電動車是私家車的首選。預計未來20-30年內超過70%的私家車為插入式電動車,20-30%為純電動車。低速電動車是汽車的倒退,或將類似摩托車進行管理。

未來對電動車的投資

研發投入最大的是轎車,例如8億元的投入中4億元為模具投資。騰勢總投資為20-30億元,E6從頭到尾的投資為17億元。
公司計劃在深圳投資8GW的電池產能,年底完成4GW,明年6月達到6GW,明年底達到8GW,加上原來在惠州的1.6GW的產能,電池產能在明年底將達到9.6GW,滿足需求。

鐵鋰與三元材料的選擇

三元材料中的鈷是鎳的伴生礦,儲量有限,45%用於電池,雖然能量密度高,但是汽車電池的需求是巨大的,有可能面臨短缺。比亞迪的鐵鋰錳能量密度能達到150WH/KG。

上半年電動車的盈利水平

公司暫時不披露,但是在電動車上有定價權,在傳統燃油車是被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78

搜狐進軍P2P背後:如何搶食互聯網金融蛋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4/145441.html

i黑馬:搜狐於9月2日宣布旗下互聯網金融信貸平臺搜易貸上線,繼上周阿里巴巴招財寶亮相之後,又一家互聯網巨頭加入互聯網金融大軍。
 
\搜易貸成立於2014年4月,由前搜狐暢遊CFO何捷任搜易貸CEO,搜狐高級總裁周霖任CTO,原有利網副總裁蔣軒任COO。搜易貸主要聚焦民間小微借貸,首款產品為聯合搜狐焦點推出的“焦點首付貸”。
 
搜易貸CEO何捷透露,搜易貸目前為搜狐集團旗下公司,團隊有100人左右的規模。
 
切互聯網金融蛋糕
 
搜狐進軍互聯網金融並非毫無先兆。在今年4月的一次講話中,搜狐CEO張朝陽曾公開表達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樂觀態度,張朝陽表示,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機遇,“只要合理放開互聯網金融,將會產生中國的高盛,中國的摩根史丹利,中國偉大的銀行和投資銀行”。
 
那時搜易貸已經在籌建之中。何捷透露,今年3月他辭去搜狐暢遊CFO的職位後不久,就立即投入的搜易貸的籌建工作中。
 
對於搜狐進軍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意圖,何捷表示原因很簡單: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足夠大,可以容納好幾家巨頭同時存在,搜狐也足夠有能力去分享互聯網金融這塊大蛋糕。
 
他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中國的互聯網信貸行業發展迅猛,以P2P為例,2013年P2P交易規模接近1000億,2014年的上半年已經為1000億,2014年預計可以達到2000億。
 
而國內金融市場還沒有全面市場化,沒有形成全面的風險定價體系、中國投資者投資渠道狹窄、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過低等問題,也成為搜狐進軍互聯網金融的外部客觀原因。
 
何捷認為,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很多剛性需求,這些需求並非是曇花一現的狀態。搜狐作為老牌的互聯網公司,在金融領域的布局還剛剛開始。
 
與搜狐旗下資源形成聯動
 
何捷介紹,搜易貸主要聚焦民間小微額借貸,首款產品為聯合搜狐焦點推出的“焦點首付貸”,主要是幫助有購房剛需的用戶解決購房首付款的難題,貸款人最高可獲得20%房款的首付貸款。
 
並且,貸款人無需抵押、還款期限靈活、利率最低為0。而在投資人這一方,“首付貸”也力圖降低投資門檻,1元便可起投。在收益率方面,搜易貸可達到8%到12%。
 
對於搜狐做P2P的優勢,何捷認為搜狐集團旗下的眾多資源與核心團隊是搜易貸的起步基礎。技術、風控和大數據則是搜易貸的三個核心優勢。
 
何捷表示,背靠搜狐資源、技術、風控與大數據的支持,搜易貸未來將朝著三個方向發展。
 
首先是垂直。何捷認為,互聯網網民擁有各種不同的需求,如上學有交學費需求,工作後有買房、買車需求。搜易貸的首款產品聯合了搜狐焦點來解決買房者需求,之後會通過聯動搜狐旗下其他細分業務來解決用戶的各種垂直需求。
 
其次是O2O。搜易貸未來會做線上和線下的結合,“純線上的信貸還不夠成熟,而搜狐內部存在很多生態,有形成O2O閉環的可能。”
 
再次是做開放平臺。何捷表示,搜易貸的想象力和能力會局限於幾個垂直領域,未來會開放這個平臺,希望與各種互聯網、金融公司來進行合作。
 
何捷總結認為,搜狐集團旗下多元化的業務,可以形成很多有效的生態體系。而這些體系為搜易貸將來在各個細分領域、垂直領域來做O2O金融板塊提供了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67

中俄關系再升溫 神華進軍俄羅斯煤礦電力開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87

159369993

9月4日,俄羅斯最大工業集團之一俄羅斯國有工業集團Rostec稱,將與中國神華集團共同開發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煤礦,發展工業與基礎設施,建設發電設備以及可向中國出口電力的高壓輸電線路。

《中國日報》報道稱,根據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於2016年聯手開發位於俄羅斯阿穆爾地區的Ogodzhinsky煤礦區,並建設濱海邊疆區的“希望港口”煤炭港口。預計項目總投資額將高達100億美元。

該項目將有助於解決俄羅斯阿穆爾州與中國北方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同時滿足當地電力需求。

Rostec首席執行官Sergey Chemezov對《中國日報》表示,投產以後,該項目利潤率可能為20%左右。

俄技集團與眾多中國合作夥伴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合作,加強與神華的合作對雙方都有益處。與神華的合作是我們在亞太地區開拓俄羅斯能源業務的全面舉措。

這表明,圍繞烏克蘭危機,在歐美與俄羅斯關系逐步惡化之際,中俄兩國之間能源合作在進一步深化。目前,歐盟正討論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措施,預計結果將於本周末之前公布。

實際上,自從包括能源、食品等行業遭受歐美三輪層層升級的制裁之後,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業聯系就愈加緊密。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今年5月,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大單。除了油氣產業,中俄其他方面的合作關系也在增加。俄羅斯央行上個月還表示,已和中國人民銀行就本幣互換協議達成一致。

上周末,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在莫斯科舉行,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稱,俄方致力於進一步深化同中方的能源合作,將與中方密切協作,持續推進天然氣管道建設等能源領域大項目合作。

Ogodzhinsky礦床位於Gerbikan-Ogodzhin煤炭盆地,預測煤炭總儲量16億噸。該礦床開發預計需要投資50億美元,預計將在2019年投入運營,年產煤將達3000萬噸。阿穆爾州礦產資源豐富,礦產經濟潛能預計可達4000億美元。

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創立於2007年,有663家下屬企業,合共組成14家控股公司,其中9個在軍工產業,5個在民用工業。集團下屬企業遍布俄羅斯60個地區,其產品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2013年俄技集團的營業收入達為325.9億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神華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24

施華洛世奇將進軍中國房地產,會亮瞎眼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708

10月9日,施華洛世奇負責人透露,除了迪拜房產項目外,該公司正向北京以及其他幾個中國內地城市下手,不過,由於涉及商業秘密,簽訂協議後施華洛世奇才會公布其他幾個城市的名字。近幾年,LV、範思哲、愛馬仕、阿斯頓馬丁等奢侈大牌都已紛紛踏上高端房地產開發的道路。圖為範思哲豪宅。 (東方ic/圖)

阿瑪尼、LV、範思哲、愛馬仕、施華洛世奇.....這些奢侈品牌最近在忙什麽?答案是房地產!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10月9日,位於奧地利的施華洛世奇建築團隊相關負責人娜佳·布萊克妮(Nadja Brakonier)透露,迪拜的超奢華住宅項目只是施華洛奇公司在亞洲、歐洲和中東房地產布局中的一小部分。目前,該公司正向北京以及其他幾個中國內地城市下手,不過,由於涉及商業秘密,簽訂協議後施華洛世奇才會公布其他幾個城市的名字。

施華洛世奇公司正在全球地產領域下著一盤很大的棋,而其走出的第一步是迪拜項目。

澎湃新聞消息,2014年8月,施華洛世奇與總部位於迪拜的的房地產開發商Tebyan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迪拜碼頭區共同建造名為“施華洛世奇奇妙空間”的超奢華度假風格住宅,該項目包括兩棟地上分別為29層和14層高的塔樓,共擁有370多個房間,雙塔在4層將通過平臺連接,被外界稱為“Sparkle Tower”。

住宅將采用以水晶為主題的創新,包括閃閃發光的照明方案及水晶內部裝飾等等,住戶在家中可以看到迪拜碼頭、朱美拉海灘酒店和廣闊的海景。整個項目的成本價估計在數十億迪拉姆(約16.7億元人民幣),初步擬定將於於10月13日正式開工,2016年12月竣工。

目前,Tebyan已準備啟動預銷售,Tebyan的高層人員拒絕透露具體銷售價格。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在迪拜濱海地區周圍,優質的住宅報價在每平方尺3006元人民幣至3340元人民幣(1平方尺=0.1平方米)。而此次住宅項目的客戶經理稱,Sparkle Tower最低級的房屋售價每平方尺在1300迪拉姆(約2170元人民幣),而高級住宅的售價每平方尺將在1700至2000迪拉姆(約2838元人民幣至3339元人民幣)。

前述第一財經日報消息,迪拜項目的實施讓施華洛世奇備受鼓舞。娜佳介紹,公司肯定會繼續與各國房地產業的高端項目合作,其中一些項目已經在運作,關註的地區包括印度等亞洲國家、靠近中東和歐洲的國家。

中國也在施華洛世奇的布局之中。施華洛世奇已經跟北京以及其他幾個城市的相關公司進行了商業接觸。而至於這些地產項目建成後的用途是什麽尚未確定,但肯定是酒店迎賓用途或是住宅用途這二者之一,而且目標客戶群體的定位均是高端人群。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南方周末網表示,施華洛世奇進軍中國高端物業開發,主要是圍繞既有業務而搭建平臺,目標是為其高端生活方式的推廣提供一個軟硬件的空間。隨著在中國奢侈品業務的不斷開拓,施華洛世奇逐漸對國內相應群體的消費特征及空白市場有更深的領悟,通過開發相應項目,能夠形成更大的圈層以反哺其奢侈品業務,同時這也反映出中國消費結構正經歷一個升級轉型的過程。

不過,施華洛世奇並非唯一跨界進軍地產業的大牌,越來越多奢侈品牌跨界地產,而且衍生出多種合作模式。

有不少奢侈品牌通過與地產企業共同開發自主品牌進行合作。據新京報消息,2014年年初,阿瑪尼集團宣布,其旗下的阿瑪尼室內設計工作室將與門里集團攜手,在中國成都設計並打造豪華住宅項目阿瑪尼藝術公寓。其住宅將會在2014年下半年發售,項目將於2016年完成。

而今年8月,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芬迪 (Fendi) 宣布首次進軍房地產行業,聯合阿根廷豪華地產商在美國邁阿密開發地產項目,這是一幢12層高的面海大樓,樓內有58間獨立公寓,以品牌家具作為裝潢,售價在每套500萬至2200萬美元之間,預計將於2016年夏竣工。

在此之前,LV、範思哲、愛馬仕、阿斯頓馬丁等奢侈大牌在近幾年都已紛紛踏上高端房地產開發的道路。

雲南信息時報消息,在地產項目的配置、設計中融入奢侈品品牌元素,也成為時下奢侈品進軍房地產市場的方式之一。如新加坡高端豪宅地產商SC環球推出的旗艦豪宅項目馬克百德The Marq,其公寓的內部設計和裝飾都是由愛馬仕負責完成,項目融合了SC環球的創新性建築設計及愛馬仕獨特而經典優雅的室內裝飾風格。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信息中心監測顯示,2014年9月29日至10月5日,40個主要城市土地推出量環比減少4%,成交量環比減少38%,出讓金環比增加53%。其中,24個城市無土地推出,30個城市無土地成交。而在房產成交方面,38個城市累計成交面積明顯下降,環比下降39%,其中36個城市成交環比下降,下降城市超九成。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深入,尤其是商業地產同質化問題的日趨嚴重,對於今年國內遇冷的房地產來說,與奢侈品的合作可能也是一種契機。地產與奢侈品更緊密地結合,奢侈品借由這樣一種途徑進入並滲透進每個人的生活,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與互補性的其他企業的品牌進行合作,通過比競爭對手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互補性”用戶體驗從而驅動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一種新興的理念和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64

彭博:馬雲將進軍好萊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53

jack_ma_original

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馬雲正加快推進他的好萊塢生意,帶領一支阿里巴巴高管團隊與好萊塢電影工作室們會面,商談購買在線內容。

該知情人還表示,馬雲將在未來幾天與幾家著名電影制作公司見面,這些公司包括獅門影業娛樂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迪斯尼、維亞康姆旗下派拉蒙影業(Viacom'Paramount Pictures)、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Time Warner Inc. (TWX)’s Warner Bros.)、索尼、以及美國有線電視營運巨頭Comcast Corp.。

阿里巴巴將尋求一些商業合作以獲得美國電影和電視發行權,或者入股電影制作公司。

阿里巴巴在四處尋求能夠通過機頂盒賣給中國消費者的娛樂項目。如同複星國際和大連萬達一樣,阿里巴巴在擴展同好萊塢關系的同時,也將面臨中國大陸的盜版和內容審查問題。

一家位於北京的互聯網咨詢公司IResearch分析師Alex Wang對彭博社表示:

娛樂業和電影業是阿里巴巴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電影產業是一門真正賺錢的生意,未來將成為阿里巴巴成長的重要動力。

阿里巴巴9月正式在紐交所IPO,並在上市首日籌集到25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86

阿里巴巴進軍 “好萊塢”:擬與索尼聯合投資電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34

AlibabaCEO-620x400

美國Variety雜誌援引業內知情人事報道,昨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已與索尼影視娛樂公司高層會面討論了共同投資電影的可能。

電影將會同時推出中文和英文版,但將面向全球觀眾。討論主要圍繞兩部中文電影上的合作,阿里巴巴將負責中國的分銷,索尼則負責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雙方尚未簽署實質協議。索尼參加此次會議的高層包括索尼影視娛樂公司主席兼CEO Michael Lynton,聯席主席Amy Pascal,及旗下索尼電影集團主席Doug Belgrad,全球商業關系和運營總監Andrew Gumpert,和負責索尼在中國產品和發展策略的Dede Nickerson。

報道中也提到馬雲及其阿里巴巴影視的合夥人已經和好萊塢其他幾個影視制作公司高層舉行了會談,包括20世紀福克斯和師門影業。會談內容包括潛在的內容交易和合作關系。

最近有報道指出阿里巴巴正在考慮購買獅門影業37%的股權。今年三月,該公司以8.05億美元購買了香港影視制作公司文化中國60%的股份,並已改名阿里巴巴影視。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馬雲正加快推進他的好萊塢生意,帶領一支阿里巴巴高管團隊與好萊塢電影工作室們會面,商談購買在線內容。

馬雲近期正與幾家著名電影制作公司見面,這些公司包括獅門影業娛樂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迪斯尼、維亞康姆旗下派拉蒙影業(Viacom'Paramount Pictures)、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Time Warner Inc. (TWX)’s Warner Bros.)、索尼、以及美國有線電視營運巨頭Comcast Corp.。

馬雲在加州Laguna Beach舉行的WSJDLive會議上表示,他拜訪好萊塢是為了了解電影公司,因為中國的電影行業需要好的文化產品。

馬雲說道:“我來這里是為了學習,我希望來這里尋找合作夥伴,我們擔心那些有錢但淺薄的人,電影是改變中國年輕人舉止的最佳途徑。”馬雲指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壯大至2億人,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報道稱,在15家阿里巴巴IPO承銷商中,14家都給以阿里巴巴看好評級,只有高盛給了中性評級。在其IPO募集的250億美元中有30億美元將承諾投向娛樂領域。

(實習編輯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29

王文京掛帥用友通信,用友強勢進軍企業互聯市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7/147993.html

11月24日,用友通信正式發布,這是一家年輕的公司,於2014年3月註冊,10月11日開始正式放號。國內拿到牌照的企業雖然已有30多家,但像用友通信這樣聚焦企業市場的虛商卻並不多見。

用友通信背靠用友集團,是用友公司進軍企業移動互聯市場的重要戰略布局。在既有優勢上,如何選擇更好的切入點,曾是它面臨的主要問題。經過數月討論,它選擇了工作手機:將通過轉售獲得的通信網絡服務能力與用友既有的應用和軟件管理服務打包,並與終端廠家和平臺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形成用友移動辦公整體解決方案:“終端設備+通信網絡+移動應用”,即此次發布會用友通信公司強調的用友工作手機DNA。

為了把事兒做成,今年50歲的王文京親自掛帥。他是用友集團的董事長,並同時參與到用友通信公司到整體戰略規劃與管理決策中。

這是否意味著,用友集團進行企業轉型,開足馬力進軍企業互聯市場的迫切之心?

他找來了3個副總裁,有從用友調的,比如黃菁和吳曉東。還有一些從運營商挖的,比如白弢。公司的基礎班底是用友集團與電信開展創新業務合作的原班人馬。新進力量則分別來自基礎運營商和互聯網等行業。大家共同看好的都是企業移動互聯市場的廣闊空間以及用友既有的產品和渠道資源。

決策方面,王文京、黃菁、白弢向i黑馬記者闡述了幾點:

1、硬件不參與。“SIM卡、手機系統均是外包,硬件與蘋果、三星、聯想、酷派、小米、華為合作。”黃菁說道。

2、植入企業應用系統(erp等)。“我們架一個橋,把運營商的基礎通信服務與企業應用融合起來,這是增值服務。”王文京解釋道。

3、用戶、渠道依附原有資源。“先從用友用戶切入,沿用原有的分銷渠道(之前賣系統,現在也賣手機)同時發展互聯網、運營商渠道。” 白弢說。

今年6月,公司開始大量招人,主要是銷售人員。8月至10月間,用友通信拿到虛擬運營商牌照後,主要在籌備兩件事情。

“一個是系統調試,包括計費、收費、支付系統的對接;二是工信部各省備案,截至10月11日,用友通信做好了全面運營的準備。”白弢介紹。

10月13日,銷售工作正式開始,範圍覆蓋11個省、21個城市。為何沒鋪向全國?黃菁表示:“運營商按的是本地網,每個地方起訂10000個號,全國330個城市,至少330萬個號,銷售壓力太大。”用友通信表示,在業務發展初期,希望集中一切優勢資源,重點突破關鍵地市,隨著業務的推進,後續將逐步向全國滲透。

11月24日,用友通信發布,當日重點發布了3檔工作手機合約方案。那一天,王文京顯得相當精神,覺得自己要做的事兒很有價值,主要為兩點:

1、原來我賣軟件系統,現在把它植入到手機里,客戶管理業務更快捷、更有效率。

2、能整體降低企業通訊和信息化成本。

總結來看,用友通信的客戶會由兩部分人群構成,主體部分是用友的老用戶,同時用友通信將開拓一批對移動管理有需求的新用戶。   

此次發布會,用友通信還特別推出了“內部通話全免費,移動應用零成本”的概念。通過用友通信當下主打的移動應用---“e聯系”,可實現所有用友通信內部全部客戶通話全免費,不但節省企業內部通話費用,連企業的上下遊夥伴通話全部免費,進一步推進企業移動新互聯的理念。同時,用友通信為推進企業低成本跨入移動管理,推出入網170號碼贈工作手機的購買模式,以前需付費購買的移動審批、移動訪銷等應用現均可通過入網辦套餐的方式實現全額減免,更有e聯系、客勤通、工作圈等新應用實現直接0元贈送。從打“免費”大旗這點來看,用友確實是在以互聯網模式思考企業互聯這片市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46

進軍海外?阿里巴巴遭美國零售業“狙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18

樹大招風,即使“外星人”馬雲也難以幸免。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傳統零售業的頭號公敵。來自中國的網絡零售巨頭,正在受到美國零售商的政治火力“狙擊”。

由Target、Best Buy、Home Depot和JC Penney等美國傳統零售巨頭組成的遊說團打出了一個新的廣告,告訴美國國會稱如果他們不通過禁止網絡商鋪免稅的法案,阿里巴巴將徹底“摧毀”美國的本土零售商。

據英國《金融時報》這則氣勢洶洶的廣告表明,在淘寶推出英文版登陸美國之前,美國的競爭對手們已經劍拔弩張,準備和阿里動真格了。

《金融時報》援引阿里巴巴的回應稱“這則廣告並沒有根據,阿里集團的所有業務均按照所在國的法律繳稅,美國也不例外……該廣告只是在利用反華情緒。”

自9月的史上最大IPO融資250億美元之後,馬雲上個月宣布淘寶將推出包括英文和其他語言在內的國際版。

此前,美國零售巨頭們對亞馬遜、Ebay等互聯網巨頭也進行過同樣攻擊。雖然亞馬遜表示願意支持該立法,但被零售商認為是“口惠而實不至”。Ebay則公開反對該立法,稱其會損害小商家利益,推高商品價格。

不過,隨著阿里虎視眈眈,零售巨頭們選擇不再和矽谷集團掐架,轉而將阿里作為新的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86

標題 亞洲最大廉航幕後推手陳凱霖 轉戰線上旅遊網 社群女王帶領智遊網進軍台灣

2014-12-08  TWM

 

陳凱霖,航空業界的女性傳奇,一路從精品業、唱片業轉戰航空業,以十年時間帶領亞洲航空︵AirAsia︶成為亞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現在,她又跳到線上旅遊業,將每段職涯都視為旅程,勇敢迎戰跨界人生。

撰文‧鄧 寧

陳凱霖,這名字對台灣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與中國,陳凱霖可是家喻戶曉的女性企業人物。她被譽為亞洲航空(AirAsia)總裁東尼.費南德斯(Tony Fernandes)背後最偉大的女人,在草創時期即加入亞航,引領其成為亞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二○一三年起,陳凱霖又有新任務,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的Expedia(智遊網)線上旅遊集團與亞航合資成立AAE Travel,她被任命為亞太區執行長,掌管智遊網與亞航假期(AirAsiaGo)兩個旅遊網站品牌,十二月二日智遊網宣告進軍台灣,陳凱霖也成為一個必須關注的名字。

表列陳凱霖的工作經歷,著實令人吃驚,她曾任職時裝精品集團FJ BENJAMIN六年、華納唱片十年、亞洲航空十年,直到去年一月轉任智遊網,陳凱霖每一次換工作都要換一個產業,且在每一份職涯中,她都能拚到總監、總裁的高位,但卻不戀棧親手打下的江山,寧願跨界追求新的人生、新的挑戰。

廣告人出身 帶入創新與改革已與陳凱霖共事六年的亞航假期總經理Darren Goh形容,「Kathleen(陳凱霖英文名)應變速度很快,就算把她丟到海中間,自己也會游,而且游往正確的方向。」他說,智遊網是傳統的美國公司,且以技術為本,全球有多達四千多名工程師,其實不太擅長行銷戰,但陳凱霖將亞航活潑且追求低成本的經營方式帶過來,對智遊網開拓亞洲市場很有利。

廣告人出身的陳凱霖,很早就意識到社群的重要性,亞航是最活躍於社群媒體的航空公司,而她個人也堪稱是社群媒體女王,積極經營臉書、推特、微信、微博等帳戶,宛如明星一般地經營自己。

看看她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發的微博:「Hi,星期天,我又要飛了,這次要連續飛香港、首爾、台北,要見當地二五○家酒店代表,希望我的工作給你們更多酒店選擇。最近重感冒,在機場看醫生,醫生說最好別飛了。可是我不能放棄,作為CEO︵執行長︶很多人都很期待我。」微博還附上穿著休閒牛仔上衣、手拿感冒藥包的笑容照片,大概很少有執行長像她這樣隨時分享生活動態,更別提她的微博竟有三十四萬人關注,隨興發一句「我要去北京啦!誰要出來喝一杯咖啡見面呢?」就可以得到兩百位粉絲的應約;而她創新與改革的作法,也都是從與消費者的交流中得到靈感。

「每個人生階段對我來說都是一趟journey(旅程),學習是all the time(無時無刻)!以前我一天到晚跑機場談新航線,現在我得學e-commerce(電子商務)、學data(數據),真的學無止境。」新加坡籍的陳凱霖說話夾雜著許多英文,與《今周刊》採訪團隊見面時是下午三點,她穿著代表智遊網的鮮黃色西裝外套,大笑說:「唉呀!我剛吃飽,真不好意思。」訪談到一半,她真的脫掉了腳上的高跟鞋,赤腳踩在飯店地毯上,向我們侃侃而談過去的人生旅程。

傻勁闖中國 上門拜訪各機場「我很喜歡新挑戰,在華納時推出過孫燕姿、周杰倫,我覺得夠了,可以再學新東西了。吉隆坡一場Linkin Park(聯合公園)的演唱會上,Tony過來問我,有沒有興趣幫他管理廉價航空公司,我覺得很新鮮,就答應了。」陳凱霖口中的Tony,就是亞航總裁東尼.費南德斯,在航空業界是出了名的「衝衝衝」,他邀請陳凱霖加入時,亞航旗下只有五架飛機,人力吃緊,沒有任何人能教她該做什麼,東尼只給她下了一個指令「Go change China!」(改變中國吧!)「廉價航空在歐洲很盛行,但十年前在亞洲根本沒人看好,Tony認為廉航會起來,一口氣就訂了一百架新飛機,他很大膽,但我就要幫他想,一百架該飛哪裡?就賭了中國。」當時中國民航業剛重組完成,原有的九家航空公司整併為三大航空集團,齊力壟斷了中國的藍天,馬來西亞籍的廉價航空公司想飛,無異是與虎謀皮,但陳凱霖就憑著一股傻勁闖進中國,「我是有點天真,但做事情,不懂才更好,才能像一匹野馬般去闖。」○五年,陳凱霖買了一張最大的全開中國地圖,像業務員般一家一家地上門拜訪各地機場,由於只能選從馬來西亞出發不超過四小時之處,她先走訪了海南島、深圳、桂林等地,「每個機場都直接說:『我們不歡迎廉價航空。』但我想,一直try(試)總會成功的,Tony的字典裡沒有no,我也不會說放棄。」最後是廈門機場率先接納了陳凱霖,成為中國第一家與亞航配合的機場;除了勤跑拜訪外,陳凱霖也很有策略,她觀察到東南亞航線都飛廣州或香港,聚集商人的深圳卻沒人飛,便積極遊說深圳機場同意由亞航來經營東南亞航線,首航後立即轟動了中國航空業,讓廉價航空開始被關注。時至今日,亞航仍是中國最大的外國廉航品牌,陳凱霖說:「飛行很昂貴,但發展中的亞洲有龐大的需求,有廉航才能讓普通人都坐得起飛機,近十年來中國的年輕人有機會飛,我想我的貢獻也不小。」陳凱霖以九年的時間,在中國東西南北都開設了首航線,但女強人也有疲倦的時候,「我很累,在一家高度成長的公司是不能停止的,而且模式好,其他競爭對手也都跳進來;但我不是機器人,我在吉隆坡住了九年,很想回家,也想放假,我想要一個平衡的生活。」說出這段告白時,陳凱霖臉上多了一抹溫柔。

誰能想到,一位從精品、唱片業出身的行銷人,能在更專精的航空領域闖出一片天?陳凱霖加入亞航時僅有五架飛機,離開時已擴增到一三五架,還多了六家子公司,是東尼.費南德斯最重要的左右手,當然不可能說走就走,提辭呈提了兩年多的時間,大老闆終於勉強同意放人:「我不能一○○%擁有你,可不可以仍然擁有五○%?」於是,陳凱霖到了亞航與智遊網合資的AAE Travel,等於是智遊網在亞洲的第一把交椅,「我在亞航的任務是開新航線,要挑戰機場、旅遊局;現在的挑戰是轉變亞洲消費者的習慣,讓他們到網路上訂機票、飯店與行程。」近年在亞洲竄紅的國際訂房網Hotels.com就是智遊網旗下品牌,不同於只提供訂房,智遊網在全球與四百多家航空公司合作,供應超過三十二萬家飯店,並提供機加酒、租車等一站式服務。

改消費習慣 亞洲最具潛力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每年台灣出國人口超過千萬人次,而線上旅遊市場更是年年成長,一三年成長率達一○%,遠超傳統旅遊的三%;智遊網亞洲區總經理Vikram Malhi表示,過去一年,智遊網的全球預訂金額達四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四兆元),亞洲將是未來成長最大動能,且線上旅遊可以帶動國內觀光發展,尤其是小型民宿業者,「獨立飯店的業主無法翻譯三四十種語言,也沒有強大的科技後援,要怎麼接觸國際觀光客?現在智遊網剛進台灣,才簽了七百多家飯店,後面的挑戰就是開發民宿。」台灣安吉斯媒體集團執行長楊淑鈴與陳凱霖是多年好友,旗下的凱絡媒體則是過去亞航在台灣的媒體代理商,她說:「Kathleen很開放,能接受各種不同的想法,網路環境還不成熟時,我們提案數位使用體驗,她也大方接受,這點與別的執行長很不一樣。」陳凱霖的創意來自於開放學習,現今為各家廉航爭相模仿的座位選擇預訂、手機預訂系統等模式,都是她將自己放在顧客角度設想後的構思,「我是亞洲人,但我在韓國、日本、台灣、泰國都是外國人,不可能一套模式從頭走到尾,每個地方都要親身體會。」跨界轉戰旅遊業後,陳凱霖多了更多旅行的理由,今年,她已經拋下公務,去到蘇梅島、普吉島、不丹等四、五個地方遊玩,年底還計畫再來台灣,進行一場台中小旅行,在亞洲推廣線上旅遊,她自己就是活招牌。

陳凱霖

現職:AirAsiaExpedia Travel亞太區首席執行長經歷:亞洲航空集團商務總監、亞洲航空亞太區商務總監、亞洲航空大中華地區高級財務副總裁、新加坡華納唱片總裁、華納唱片公司亞太區市場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9

谷歌增加一鍵購買欲進軍網上賣場 亞馬遜做好準備了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414.html

在網頁搜索上,谷歌是壟斷全球九成市場份額的霸主。但是在商品搜索上,在亞馬遜電商帝國的挑戰下,谷歌反倒成為一個落後者。

\據美國媒體報道,谷歌正在計劃在商品搜索和網上購物方面,進一步叫板亞馬遜,谷歌正在和零售商協商,計劃在其購物聚合服務上,直接增加一鍵購買按鈕,這意味著谷歌的商品聚合服務,可能成為一家網上商城。

12月16日,目前谷歌的購物服務已經轉變為典型的商品搜索和聚合服務,用戶將會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和促銷項目,甚至可以瀏覽比較詳細的商品介紹。

但是如果要購買,用戶必須通過鏈接訪問零售商自家的網站。換言之,在網上購物上,谷歌目前只扮演著轉引流量(將從零售網站獲得收入分成)的被動角色,谷歌希望改變這一地位。

據報道,谷歌正在和多家零售商進行協商,內容是在谷歌購物服務中,直接增加一鍵訂購,網民無需離開谷歌頁面訪問零售商網站。

如果增加一鍵購買,谷歌購物服務將成為類似亞馬遜的網上商城,諸多零售商將成為谷歌大商城的店中店。

之前,谷歌已經推出了面向外部網絡零售商的當日達快遞業務。據報道,谷歌也在和零售商洽談,將對一鍵購買的商品,提供兩日送達服務。

不過在站內一鍵購買上,谷歌和零售商如何共擔成本,如果分享收入還不得而知。一部分零售商對於谷歌購物的一鍵購買並不熱衷。由於網絡零售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隨時變化,電商網站希望把持對自家商品更多的控制權。

據媒體分析,谷歌的站內購物計劃,最終目的並非要進入電子商務市場,分享零售業的利潤,谷歌此舉是要保住商品搜索這塊蛋糕。谷歌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搜索廣告。而商品搜索是搜索廣告中含金量最高的板塊,谷歌會展示商品圖片,提供價格信息,谷歌在商品搜索廣告上獲得的收入,也高於普通搜索廣告。

但是在商品搜索領域,亞馬遜的後來居上,讓谷歌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根據美國科技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的數據,2009年美國網民在網上搜索商品時,24%的比例發生在谷歌上,亞馬遜占比只有18%。

如今,格局已經逆轉。在今年三季度,在美國網上商品搜索中,亞馬遜占據了39%,谷歌只有可憐的11%。顯然,越來越多的網民,認為亞馬遜是搜索商品、進行購物的最佳去處。

今年十月份,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做了一番令外界不太理解的表態。他指出,谷歌在搜索市場的最大對手,不是微軟必應搜索和雅虎搜索,而是亞馬遜。施密特表態顯示,商品搜索在谷歌的搜索服務和搜索廣告架構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分析人士也指出,在傳統的搜索主營業務後,谷歌進入了安卓軟硬件以及各種奇思異想項目(包括智能眼鏡)中,但是未能獲得實質性的收入,谷歌各種研發開銷和工資支出,仍需要依賴於搜索廣告。

谷歌的搜索廣告已經是一個古老產品。如果谷歌希望進一步做大搜索廣告,賺錢效應更大的商品搜索,自然而然將是谷歌的突破口。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