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幽默網站,笑著賺錢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211/t20121121_378117.htm
王陽/文

 

  「壓力山大」的現代人總是感覺「最近比較煩」,幽默網站應運而生,人為「製造」笑聲。儘管類型和主題各不相同,但各家幽默網站除目標一致外,還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從笑料來源來看,用戶分享是其主要來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實笑料,也可以是天馬行空的創作。而人氣更旺的社交網站在「友情客串」笑料來源的同時,還充當著關鍵性的傳播和擴散渠道。高質量的內容吸引流量,進而帶來廣告收入,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又豐富了收入的來源,幽默網站有望「笑」著賺錢。

 

  用戶製造,內容為王

 

  為吸引用戶上傳笑料,幽默網站各有招數。美國的FML提出了「分享糗事」的概念,以真實生活經歷的分享拉近與用戶的心理距離。國內的糗事百科更是將「只看不發掉人品」打造成「糗百精神」,形成樂於分享的氛圍。搞笑漫畫的製作更有難度,但也擋不住製造幽默的渴望,「暴走漫畫」以簡單勾勒的表情模板配上圖畫和文字表達情緒,其為用戶提供簡單方便的漫畫製作器,目前「暴走漫畫」每天都可以收到4000-5000幅作品。

 

  在幽默網站當中,美國的Cheezburger是較為成功的一家。它由曾經是記者的本·韓(Ben Huh)創立於2007年。2011年1月,Cheezburger獲得了由Foundry集團領投的3000萬美元注資,對於一個博客類型的網站而言,這筆融資不是小數目。其創始人表示,投資者並沒有給他盈利的壓力,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仍是打造好網站的內容。2012年9月,Cheezburger入選《華爾街日報》評選出的全美初創企業50強榜單。

 

 

  Cheezburger的目標是讓全世界每天大笑五分鐘,而用戶貢獻優質內容是它的法寶。其最先推出的網站是I Can Has Cheezburger,為貓咪圖片配上故意夾雜著拼寫錯誤的搞笑旁白,而這些貓咪也被刻意命名為「LOLcats」(LOL,laugh out loud,大聲笑)。用戶可以自己上傳貓咪的照片,也可以利用網站中的素材生成圖片。Cheezburger將其80%的精力都放在內容上,所有用戶上傳的內容都會經過3-4位編輯的審核,以確保內容的趣味性。

 

  目前,Cheezburger旗下的50多個站點平均每日有1.5萬份照片和視頻上傳。這些站點或是自建,或是收購而來,大體上分為五類,第一類是與動物有關的幽默;第二類與演藝圈相關,例如好萊塢趣聞,甚至有一個叫做「看起來很像」的網站,專門蒐集那些「撞臉」的明星甚至物品;第三類是滑稽的圖片和視頻,包括糟糕的約會和失敗的刺青等;第四類是包括雙關語在內的文化幽默;最後一類則是互聯網熱門話題,比如極客。

 

  Cheezburger的分類詳盡,方便用戶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但這樣做也不免導致內容過於分散,使不同分類之間的內容有所重合。此後,Cheezburger放慢了推出新網站的速度,轉而把這一權利交給用戶,由用戶免費建立某一主題的網站,既發佈自己認為有趣的內容,也可以把主網站上的內容分享到自己的站點,再由工作人員精選主題進行展示。這一做法不僅減輕了Cheezburger自身的壓力,同時還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

 

  社交網絡 亦敵亦友

 

  對於幽默網站而言,社交網絡是繞不開的話題。相較幽默網站,社交網絡的用戶群體更為龐大,他們喜歡在社交網絡上瀏覽各種段子,也習慣於隨手轉發或發佈笑料。因此,社交網絡既匯聚內容,又是一個能量巨大的傳播媒介。如何利用與社交網絡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借力發展,是幽默網站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除了用戶製造,社交網絡是幽默內容的另一個主要來源。因此專門在社交網絡上蒐集笑料的幽默網站應運而生,Lamebook以及Cheezburger旗下的Failbook都屬於這一類。國內的幽默網站上也經常出現來自於社交網絡上的笑料。不過,這無可避免地會涉及到版權問題,Lamebook就曾因為使用Facebook的標誌而遭到起訴。

 

  在笑料的傳播上,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社交網站顯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乎所有的幽默網站都提供了將幽默內容分享到社交網站的功能。幽默搞笑網站9GAG成立於2008年,其內容每月被數百萬次分享到Facebook,並於2012年7月獲得280萬美元的融資。除了用戶的自覺分享,各大幽默網站也都在社交網站上建立主頁,為自身吸引「客流」,增強與用戶的交流,一些幽默網站正是利用社交網絡建立了知名度。

 

  不過,搭上社交網絡的快車也會產生一些煩惱。「暴走漫畫」的內容在微博上十分流行,但用戶對於「暴走漫畫」網站卻知之甚少,連吆喝都只賺到了半邊。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暴走漫畫」已開始相應減少發佈在微博上的內容,並加大網站自身的宣傳力度。另外,中國的版權環境不樂觀,文學作品的版權尚不能得到保護,更不用說是一則笑話,草根賬號可以很輕易地抄襲作品。

 

  廣告+衍生 在笑聲中賺錢

 

  即使有煩惱,但並不耽誤幽默網站賺錢。搞笑的內容可以讓用戶沒心沒肺地笑上一會兒,而網站背後的工作人員卻不得不嚴肅地思考如何盈利。與其他資訊類網站一樣,展示廣告是幽默網站收入的主要來源,除此之外,衍生品是各大幽默網站都在打的主意。

 

  除了展示廣告,Cheezburger還開展在線營銷活動,曾經為豐田汽車、網遊《模擬人生3:寵物》、動畫片《有鄰自地獄來(Neighbors From Hell)》等進行宣傳。而Cheezburger的野心還不只於此,其創始人表示,第一代互聯網是有關商業和資訊,而第二代互聯網則是由創造力驅動的互聯網文化。Cheezburger的目標就是打造一種互聯網文化,幽默網站、包括圖書在內的多種衍生品,電視真人秀都將成為Cheezburger文化的一部分。

 

  在線商城LOLmart即是Cheezburger的嘗試之一。商城裡銷售的物品十分豐富,包括服飾、日曆、毛絨玩具、雜貨、記事本和書籍等,這些書裡的幽默小故事自然都源自網站。2012年11月7日,美國Bravo電視台將開播30分鐘的真人秀《LOL work》,上演Cheezburger員工歡娛的真實辦公室生活。

 

  另一家幽默網站「糗事百科」在最初上線時也只是「純屬娛樂」,不過從2011年開始,其正式註冊了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並出版了圖書《糗事百科:笑抽別怪我》,推出了網遊《神仙道》的「糗事百科」服務區。「暴走漫畫」的做法稍顯另類,目前並沒有走展示廣告的路線,而是已經在淘寶上開辦了衍生品網店,銷售T恤等商品,並與出版社簽約,預計圖書將於2013年初問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3

便利店不賺錢:上海多品牌關店調整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0985.html

「7-11便利店在中國台灣基本上7年左右能收回成本,而在上海幾乎沒有這樣的先例,甚至在整個上海及中國南方地區便利店都還沒有賺錢的,這就是整個行業的現狀。」12月19日, 統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公共關係處總監黎家豪在談及7-11等上海便利店關店潮一事時,不無感慨的說,「各地多年來積極引入招商便利店,現在卻面臨便利店不賺錢而很難收到企業所得稅的尷尬。」

據此前媒體報導:7-11預計今年關閉調整近20家門店,全家便利店亦在年內關停調整了數十家門店,上海本土老牌便利店可的、好德等狀況更不容樂觀。

在上海,逾六千家的便利店正在經歷一輪殘酷的洗牌。自稱在滬店舖毛利率排名第一的7-11,預計經歷2012年調整年之後,明年門店關停情況將有所緩解。

黎家豪同時透露,對於農工商集團旗下可的、好德等正經歷整合關停的店舖,如果有適合的位置會考慮進入。「市場並沒有飽和的問題,從來都是重新分配的問題。」

7-11的上海「急救」法

目前,台灣統一集團主要負責7-11便利店在中國台灣、上海以及菲律賓的業務。回顧7-11的這一年,黎家豪告訴記者,7-11今年在上海開關店的比例基本是一比一,關店數略高於開店數,二者數量都不算太多。對於關店標準也有著明確的觀察期,「這些最終選擇關停的店都已經過一年多的促銷『急救』,仍然救不活才考慮關掉的,觀察期至少一年」。

事實上,全行業集體長期虧損的現狀使得便利店公司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成為了誰能盡快減損承壓誰就稱王的現實。

黎家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店舖運營所需考慮的各個因素其實環環相扣,除了營業額之外還有來客數、產品毛利率等方面,扣除各方面成本最後歸結為淨利潤。「尤其是上海的租金、人工成本這麼高,賺錢很困難。人工成本每年都是百分之十幾的往上漲,伴隨的流動率也很高。另一方面租金成本兩年裡起碼也漲了5%。」

據悉,旗下掌控有好德、可的兩大便利店品牌的農工商方面,已開始醞釀關店調整的思路。農工商方面一位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公司要作出調整,門店淨增數可能有所減少,「內部標準是單店日營業額需達5000元才算及格」。

目前在上海,網點佈局方面的犬牙交錯現實很快就演變為「對街開店」正面交鋒,任何一家參與者的日子都不算太好過。一些在7-11業態發達

地區(如台灣)的市場行銷手段,也難以被覆制。

「尤其是對我們這種市場數量較少的,『學習成本』就很高。以前在台灣我們可以用五家店把對手包起來,然後再慢慢選擇調整和退出,壓垮對手。而在上海肯定做不到。」 黎家豪指出。

目前上海地區便利店基本由日資、台資陣營的羅森、7-11、喜士多、全家及內資陣營好德、可的、快客等品牌組成。以純數量而言,農工商超市背景的可的、好德門店總數超過2000家;2004年進入中國的全家便利店已突破千家;1996年進入中國的羅森截止到2011年8月底也已達到323家。相比之下,7-11近百家的數量並不算多。

不過, 7-11方面透露,由於業績不理想的店舖畢竟沒有那麼多,明後年關門大吉的情況或將改變。調整期的任務中,2012年基本已完成了大部分。

更大的考驗

為了能夠在無情的行業洗牌中存活下來,7-11已在創新營銷模式及豐富產品線方面做了嘗試。

據7-11方面介紹,公司已提高了如自有商品品牌「7-Premium」、「7-Select」的品項數目,合計超過65項。此外,還推出夜間外送服務,以尋求滿足這一細分帶來的商機。

「2011年日均的銷售中,7-11在旺季較去年同比有兩位數增長,且2012年整體業績發展也不錯,增速高於零售行業平均水平,而此前的虧損也在相應降低。」黎家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地區7-11為了減緩資金壓力,著力開放加盟店模式,加盟店比例甚至高達85%左右。同時這一模式在北京地區也已有試行先例,然而上海地區卻一直未有落地。

對此,黎家豪回應稱:「便利體制調整是我們明年的方向,但上海還暫時沒有做這塊加盟的打算,只是在做內部測試和評估。畢竟加盟體系的搭建需要慎之又慎,背後要強大的後勤體系(物流配送、賬務、管理、工程維修等)做支撐。」

除了需消化同行競爭壓力外,電子商務企業線下實體店的落地趨勢也加重了競爭激烈程度。

中國物流與供應鏈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副總經理黃剛在其微博上便指出,沃爾瑪打響美國戰略轉型,3年內開300家社區店;華聯推動網絡便利店,計劃5年內在國內開五千家門店;亞馬遜推動線下實體店建設;阿里、京東陸續推動社區服務站(或許未來會有「O2O」零售功能)。「未來電商與傳統零售的核心戰場在末端便利店,從而新的供應鏈體系的變革即將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11

股票投資到底如何賺錢 天南財務健康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8a9701017b1m.html

關注於企業價值提升的投資人需要勤勞與堅忍。翻起一千塊石頭,

才能發現一件寶貝,的確辛苦,但得之不易後,就不會輕易失去她。

 

股票投資到底如何賺錢

 

2012年11月20日

文 / 楊天南

 

    一夜寒風冷雨褪去樹木的葉片,地面薄雪覆蓋,光溜溜的樹幹上幾隻熟透的柿子,小紅燈籠似地高掛在無人企及的枝頭,好似當下盤桓於2000點的股市,有著隨時可能跌落的懸念。

 

    而千里之外的彩云之南,蒼山洱海、蝴蝶泉邊,全然綠綠蔥蔥春夏的溫度。坐在桌前,窗外面對當年中國遠征軍曾卓絕抗日的高黎貢山,整理即將付梓的新書。它保留了雜誌專欄的體例,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跨越了整個金融危機。翻閱中想起一位業內朋友讀後感:從前往後讀了一遍,又從後往前讀了一遍,感慨萬千。能令有心人避免五年的人生彎路,這本書無論如何算是物有所值了。 

      

    股票投資到底是如何賺錢的?有多年股市經歷的朋友問我。

 

    股票投資的盈虧最終來源於股價波動形成的差價。所以想賺錢,終極秘訣就是「低買高賣」,不過這秘訣如同舶來的「第一不要虧損,第二記住第一條」一樣,近乎令人茫然依舊。

 

    那麼什麼導致股票價格漲跌呢?其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兩類:A企業價值的變化;B市場人心的變化。A因素會醞釀較長的時間,而B因素會短期內迅速傳播。

 

    由此導出投資的兩大派別:基本面派和技術派。基本面派注重企業價值變化並以此作為投資的依據;技術派使用各種數字和圖表試圖分析人心的變化。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的派別,例如量化投資。 

      

   企業價值變化會有兩種結果:A1價值提升,A2價值下降。這會有很多種原因導致,但最終體現為盈利的升降。例如某股價10元/股,每股淨利1元,即PE10倍。經過若干年發展,每股淨利升為10元,如果PE依舊為10倍,股價將是100元/股,此時的獲利來源於企業的價值成長,並非什麼莊家炒作的結果,例如蘋果在過去的十年中市值從50億美元上升到7000億美元,根本原因是其產品廣受歡迎從而大大提升了公司價值。反之,企業發生虧損或破產價值歸零,股價就會大跌至于歸零。

 

    市場由千千萬萬的參與者組成,各種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所有這些彙集起來,最終只有兩種表象:B1樂觀形成的貪婪,B2悲觀形成的恐懼。前者導致股價出現高估溢價,後者導致低估折價。

 

    股市上混的絕大多數人注重B因素,因為人們都希望能短期致富,聽消息、找內幕、坐莊跟莊等行為均屬此類。但靠B模式更多地與運氣有關,而運氣卻不在努力範圍內。      

      

   社會上很多賣炒股軟件的商家通常使用技術派的一些手法,吸引那些試圖短期快速致富的人們。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家承認是靠炒股軟件成功的。歷史的另一個事實是,最終成功的投資家基本上都是基本面派,即通常所言的價值投資者。一個人即便成功鑽研技術分析,所能得到的絕對回報也是相對有限的,只不過很多人可能需要很久乃至終身才能醒悟而已。

 

    投資者關注於企業價值變化,而投機者試圖揣度人心的變化。在實際中,投資與投機常有交集。純粹的投機者多以失敗告終,投機失敗的終極原因是「人心莫測」,人們通常以為這是指他人的心思猜不透,實際上貼近市場炒股的人們,往往連自己的心思在下一刻如何變化都不能把握。

 

    股市中通常的運行會有幾種形式,A1+B1是典型的牛市,盈利上升、股價飛揚,其景象如諺語所形容的「颱風中豬也能到處飛」,但絕大多數仍跑輸大市;A2+B2是典型的熊市,虧錢的故事到處流傳;A2+B1會造成即便牛市中也會有人虧錢,或爛公司在牛市中也上漲;A1+B2是企業盈利上升但大市處於熊市,即便運氣不佳卻能靠實力勝出,這也就是這個專欄在過去幾年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在週期性的變化方面,當市場由A2+B2轉化為A1+B1時,即由雙低(低盈利低估值)轉為雙高(高盈利高估值)時,就會形成著名的「戴維斯雙擊」,最近的典型例子發生在2005年的998點到2007年的6000點的熊牛轉化。

 

   總之,股市賺錢或來源於企業價值的提升,或源於成功揣測他人心思,或是二者結合。僅僅關注於人心的變化,如同守株等兔的人,即便在第一次運氣後,卻會因第二隻永遠不會出現的兔子徒老終身。關注於企業價值提升的投資人則需要勤勞與堅忍。翻起一千塊石頭,才能發現一件寶貝,的確辛苦,但得之不易後,就不會輕易失去她。

 

 

 

 

 

備忘:2012/11/20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中間價: 美元629.26,港元81.17

專欄自20074月開啟至今,

上證綜指自3525點到2014點,- 42.86%

香港恆指自20520點到21363點,+4.11 %

道瓊斯自12923點到12755點,-1.30%

專欄組合從100萬元到208.9萬元,+ 10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75

【經濟坐標·公司江湖】最賺錢,最糾結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690

和2011年一樣,2012年最能賺錢和賺錢最多的上市公司依舊是貴州茅台和工商銀行。而整個A股市場在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陰云密佈。

2013年的中國股市沿著目前出現的小彎鉤,走出一波像樣的上揚行情,現在看來,這樣的機會似乎存在。

2012年,中國股市沒有懸念。和2011年一樣,最能賺錢和賺錢最多的上市公司依舊是貴州茅台(股票代碼:600519)和工商銀行(股票代碼:601398)。

貴州茅台201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是199億元,而淨利潤是104億,淨利潤率達52%之上,把其他公司遠遠拋在後面。

這幾年,銀行是中國最賺錢的行業,2012年也是如此。銀行中的老大——工商銀行因此坐在了中國賺錢最多的龍椅上。工商銀行201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是4015億,淨利潤是1856億,全年超過兩千億應無懸念。它不僅是中國賺錢最多的銀行,也是全球賺錢最多的銀行。

這是兩張老面孔,也間接反映出,2012年的中國經濟格局並未發生大的改變。

而整個中國A股市場,在2012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陰云密佈。A股市場低迷的表現,是由疲軟的基本面所決定的。

疲軟的基本面

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上市公司整體營收的增長速度已經落後於GDP的增速。

上證指數中843家同期可比公司的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為8.2%,與2011年同期的27.7%相比,落差甚大;一二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是12.0%、8.2%、4.7%,下滑趨勢可謂陡峭。其中第三季度4.7%的增速已遠低於同期GDP7.4%的增速。

假如我們再進一步做結構性分析,把其中的14家銀行和2桶油(中石化和中石油)拿出來,可以看到,情況更加令人不安。拿掉銀行股和兩桶油後,上證A股前三季度的整體營收增速只有6.7%,比同期的GDP低了整整一個百分點。三個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是8.8%、8.7%、2.9%。

中小企業佔多數的深市的情況令人更加失望,深證指數中的752家可比公司的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的總營收增長只有2.7%,大幅低於同期的GDP增速,與2011年同期的22.6%增速相比,更是堪稱斷崖式的下跌。前三個季度單季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6%、2.9%、1.6%,增長似乎在進入消失狀態。

其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出現負增長。

上證指數中的843家同期可比公司的數據顯示,整體上2012年前三個季度的盈利減少了近100億元,增長為-0.9%;前三個季度單季的增長分別為0.6%、0.0%、-3.3%。

採用同樣的結構性分析,把上證指數中的14家銀行和2桶油拿掉,數據顯示情況要更加糟糕。拿掉銀行股和兩桶油後,剩下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的總體盈利增長為-17.6%;前三季度單季的增長分別為-20.0%、-11.7%、-22.0%。

深市的盈利情況也基本如此,拿掉兩家銀行後,深證指數中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在2012年前三季的增長為-19.1%,前三季度單季的增長分別為-20.0%、-20.4%、-16.4%。

2012年以來,由於企業成本高企,費用率上升,尤其是財務費用上升幅度過快,使得滬深兩地上市公司的總體盈利能力變弱,淨利潤率不斷下降。按可比計算,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兩者總體的淨利潤率在2011初分別還保持在10%和6%的水平,其後逐季下滑,到2012年第三季度時已分別下滑到8.2%和4.3%,而如果拿出銀行股和兩桶油之後,兩者更進一步分別下滑到3.7%和3.9%。

通過以上整體數據的比較和結構分析,可以發現,在2012年前三個季度裡,從整體上講,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明顯弱化,淨利潤率處在下滑的趨勢中,公司盈利令人意外地快速下滑,並且已經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

正是這種連續的盈利下滑和負增長,逐漸消弭了人們的買股和持股信心,進而對中國的股市估值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使得估值水平節節下移。

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在2012年的平均PE大約分別在11倍和22倍左右。但是,如果把銀行股拿出,餘下的盈利對應餘下的市值,移動PE(Trail PE,以過往的四個季度的盈利之和計算)便分別上升到了17倍和23倍。

從結構上看,對應盈利的下滑情況,中國股市的估值其實還並不低。

銀行最賺錢,也讓投資者最糾結

延續幾年來一貫的趨勢,銀行板塊在2012年仍然是中國股市上賺錢最多的行業,16家上市銀行2012年前三季度的盈利總和為8128億元,佔了滬深兩市同期盈利總和14944億元的54%。也就是說,16家銀行賺的錢,比其他2437家公司賺的錢加起來還要多。

儘管銀行股的盈利佔到了市場總盈利的54%,但是它們所承擔的市值卻很低,2012年以來其所佔市值比例一直在24%的水平,與其所佔盈利比例遠不匹配,也因此拉低了總市值的水平。假若銀行股的市值佔比能夠提高到它所對應的盈利佔比,2012年的中國股市當不至於如此疲弱。

2012年裡,銀行股的PE一直處在低位水平,平均大約在6倍左右,而股市的平均PE大約在10-13倍。但是,拿掉銀行股之後的股市平均PE其實並不低,大約在19-20倍。換言之,是銀行股的PE拉低了中國股市的整體PE,或者說是銀行股的低PE遮掩了中國股市並不很低的PE,使中國股市的PE看起來很低。

銀行是最賺錢的行業,成長性也很好(過往三年的盈利年複合增長率為26%,2012年前三季度仍有16.7%的增速),PE又低,那麼銀行股的股價為什麼漲不上去呢?

糾結主要是來自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又主要在以下兩點:市場認為銀行高成長的盛宴正在接近尾聲,未來的成長性如何,市場的主力缺乏共識;地方融資平台和經濟下滑造成的企業壞賬對銀行的負面衝擊將會有多大,市場沒底。

如果對銀行股的不確定性能夠得到解除,銀行股的市值佔有率力量就可能得到釋放,中國股市估值下滑的壓力或可得到相應的對沖和抵消。但是,如何能真正解除市場對銀行股的不確定性,目前看來依然是一個問題。

A股市場在2012年底的最後一個月裡出現了反彈,人們預期四季度公司的業績要好於前幾個季度,理由來自政府在最近的幾個月裡投資加大帶動了相關領域的活躍性;同時經過前幾個季度的去庫存,在重新補貨的需求下,相關領域的公司有了加大生產的機會。

當然,包括銀行股在內的一些股票的低估值所散發出來的誘惑,也再次喚起了不少投資者的勇氣。如果未來兩個季度出來的業績結果符合人們的樂觀預期,2013年的中國股市沿著目前出現的小彎鉤,走出一波像樣的上揚行情,現在看來,這樣的機會似乎存在。

(作者為深圳君亮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股票估值網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71

投資札記【477】最需要與最賺錢的投資選擇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8hb.html

最需要與最賺錢的投資選擇

20130107 02:59  證券時報網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說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拚命擠進一個個火熱的項目。但在我看來,這些項目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能賺錢。」

  「買基金一定要賺錢,而且要買賺得最多的那隻!」很多投資者都按照如此的標準選擇基金,盲目地追求賺錢效應,過於追求短期利益。

  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投資者的「賺錢」標準一直在變,也造成了對基金評判標準的變化。只要在某一階段基金沒有賺錢,那麼就有投資者不滿。投資者不知自己選擇的基金是否與自己的財務目標相匹配,往往將投資的目標設定為「賺錢」,而不是適合自己的,自己「需要」的基金。投資前沒有良好的心理建設,那麼無論盈虧,都會不滿意。

  當在投資過程被貪婪、恐懼膠著帶來的盲目無錯困擾時,是否有想過該如何規避這種盲目性呢?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在事前做好合理的理財規劃,並在實際投資中始終保持冷靜、實時審視投資行為與理財目標的偏差並進行修正和約束,才能保證在資本市場的洪流中不迷失方向。

  作為投資者最需要明了的是: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自己的理財目標、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找到什麼是自己「最需要」,而不是「最賺錢」。(華商基金[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47

《創業計畫書》把負債明細改成賺錢明細 活用點子筆記 負債男變身價千萬頭家

2013-01-21  TWM
 
 

 

生意失敗、家道中落的蔡思庭,負債一度超過500萬元,一直到兩年前才慢慢還清,結束長達十年的負債人生,現在的他擁有超過30家早餐店,躋身千萬身價之林,他的人生如何轉念?又如何訂定自己的財富計畫書?

撰文‧許瀞文

「九年前,我的負債像滾雪球一樣,天天被債主逼還錢,壓力大到想自殺,但這念頭只在我腦海裡維持三分鐘,因為我想到:我還有四個小孩要養,萬一我走了,我爸媽、我太太、我小孩該怎麼辦?」紅橘子精緻早午餐店的創辦人蔡思庭,即使事隔九年,回憶起這段往事,仍心有餘悸。

幾年打拚下來,現已屆不惑之齡的他,含加盟及直營,擁有超過三十家紅橘子精緻早午餐店。在前兩年還清五百多萬元的負債,重新掌握人生發球權,若涵蓋名下房子及現金,身價超過千萬元。

「我成功,方法沒有別的,就是『計畫、執行、檢討,再計畫、再執行、再檢討』。」蔡思庭認真地說。蔡思庭口中的「創業計畫」,正是讓他財富由負轉正的重要關鍵。因為計畫勾勒出未來的夢想,成為他能克服種種挫折的動力來源。

蔡思庭談到,自己第一家早餐店成功後,就開始思考如何把成功模式複製下去,於是他想出頂下生意差的早餐店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改良,並聘請店長經營,自己擔任管理者的角色,就這樣一家店接著一家陸續開張,目前擁有的直營店達四家。

負債的開始

沒有計畫 自開公司不敵大環境衰退問到為何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竟會落得負債累累的境地,蔡思庭苦笑地解釋說:「就是因為年輕時只知道埋頭一味拚,創業時沒有把計畫及策略想清楚造成的!」早餐店不是蔡思庭創立的第一個事業,在他念高職時,台灣的電子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期,聞到生意商機的蔡思庭,也搭上這股熱潮,自己開了家一人公司,專賣電腦周邊耗材,一個月的營收可達七萬元。

但這趨勢在十年後急轉直下。蔡思庭退伍後,繼續經營公司,因為利潤越來越少,直到公司已經周轉不靈,他才將公司清算,身上負債一百多萬元,當時他才二十六歲。「那時,讀高職就開公司,還以為自己很有本事,一創業就成功,卻沒想到只是環境好幫了我一把,環境不好時,沒計畫很難成功。」蔡思庭苦笑著說。

公司結束營業那年,蔡思庭和女友步入禮堂,為了籌措結婚及買房的費用,他們各起一個會、標下兩個會作為頭期款,買下在汐止總價約三百萬元的房子,負債總額瞬間累計至三百萬元。

為了還債,將近三年半的時間,蔡思庭開啟了他的「爆肝人生」序曲:白天當某咖啡品牌業務,兼做直銷。晚上下班後,再到便利商店打工到半夜兩點,下班後接著去幫銀行投遞傳單到各大樓信箱,每天忙到凌晨四點才能回家休息。

這段期間,孩子陸續出生,他雖然賺得多、花得也多,收入趕不上支出;再加上自己急於賺錢,反而誤踩投資地雷,逼不得已,他只好開始動用現金卡周轉,於是,負債加上利息錢如滾雪球一般愈滾愈大。

因為孩子一個個出生,汐止的房子已住不下,為了換房又再度向親友借一百多萬元,使得負債金額突破五百萬元大關。

雖然新換的房子數年後增值幅度可觀,證明是正確的決定,但對當時負債累累的他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蔡思庭天天被債主逼債,「我喝飲料,債主認為我該喝水就好;我買玩具給小孩,債主也認為我太揮霍,這樣的生活逼得我喘不過氣。」在他出現自殺念頭、心情平復後,平時有記下負債金額的蔡思庭,看著自己的負債表,突然想通:「如果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負債,只會有更多負債,我應該要把負債明細改成賺錢明細,想辦法賺更多錢。」於是,他撕掉手中的負債表,每天不停地問自己及太太:「我們要怎樣賺更多錢?」蔡思庭的太太回憶說:「一年三六五天,他至少有三百天會問我這個問題。」

逆轉的契機

撕掉負債表 加盟早餐店專心增加收入為了增加收入,蔡思庭依舊身兼多職,他的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撐不住,向親友借了八十萬元讓蔡思庭加盟早餐店,這時,蔡思庭也換到另一家知名咖啡店當業務,主要銷售早餐店咖啡機及咖啡豆。

不過,爆肝人生並沒有因此結束。因為,蔡思庭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和太太一同忙完早餐店尖峰時間後才去上班。初期早餐店的生意很差,一天營業額約在三千元左右;為多賺點錢,蔡太太下午繼續營業,賣西瓜汁、炸雞排等,甚至把早餐沒用完的食材製成便當,一天的收入慢慢到達一萬元。

蔡思庭在向其他早餐店推銷咖啡豆、與他們互動的過程中發現,一條街上有五家早餐店,有些生意差、有些生意好,他觀察生意好的「眉角」,再回來告訴太太。例如有些店的三明治做得特別漂亮,他就買很多個,回來和太太一起研究,慢慢地,他們早餐店的生意有了起色。

「我無時無刻都想著該怎樣賺更多錢,口味該如何創新,吸引更多人來吃。」為了馬上記下他腦中的所有點子,他在枕頭旁放了紙和筆,還把筆記本命名為「乾坤大挪移」寶典,經常半夜想到什麼點子,就起床開始記錄;開車的時候也不例外,坐在旁邊的太太就要負責記下他所有創新的點子。

致富的開端

開放加盟 頂下舊早餐店壓低成本在早餐店開始獲利後,他心想:「我應該讓更多人來幫我賺錢。」蔡思庭一開始擬定的計畫是:「如果開一家分店的每月淨利一萬元,七家店就有七萬元,遠高出我當業務的薪水了。如果每家分店的淨利能到三萬元,每月就能進帳二十一萬元,那還清負債就指日可待了!」於是,他去頂下生意不好的早餐店。他分析,「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舊店可以省下設備與裝潢成本,開新店至少需要七十至八十萬元,頂下別人舊店只需要三十至四十萬元。」「我只要重新改變菜單與食材,並把之前學到讓生意變好的方式複製下去就行了。」於是蔡思庭著手招募店長,自己扮演管理者角色,最巔峰時期手中曾有七家直營店,並開始發展自有品牌「紅橘子」。

慢慢地,有人喜歡蔡思庭的早餐,主動上門談加盟,他才開始發展起加盟事業;而早餐店的耗材,如杯子、塑膠袋等,蔡思庭也不急著印上自己的品牌商標,他的計畫是:「把自己做大,吸引別人來跟你合作。」就在他的早餐店突破三十家時,果然有塑膠及設計公司主動找他結盟,由於進貨量大,成功地把成本降低。

而早餐店的加盟店數增加只是蔡思庭的短期計畫,現在他的心中,還有兩個長程目標需要完成。第一是發展早餐車,第二則是創立其他品牌。

蔡思庭計畫在人潮眾多的車站,推出吸睛的「車頭造形」早餐車,讓早晨趕上班、上課的族群能直接拿了就走,不需要等待,而等到他的「紅橘子」早餐加盟店數達到七十家後,他也要開始發展第二品牌。

翻身的訣竅

按部就班 按計畫做自己有把握的事他的早餐品牌漸漸地闖出名號,有許多吃過的顧客希望加盟他的品牌,他的加盟店愈開愈多,目前約有三十家,自己仍有四家直營店。約在兩年前,他還清身上所有債務,正式結束負債十年的人生,這一年他已經三十七歲。

跟著他最久、現為汐止加盟店的老闆蔡昆洲便提到,蔡思庭很用心研發新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早餐市場做出區隔,這幾年原物料上漲,平均每月還有五萬元左右淨利,整體收入比上班族好一些。

從五百萬元負債到目前小有積蓄,蔡思庭說,他從中學習到的就是不能過度膨脹自己,只做自己熟悉有把握的事;現在的他,做事情也更有計畫,每個月收入進帳後,一定先扣下二成以上作為固定儲蓄,每一年會訂下隔年度的目標,再計畫該如何達成。

去年他也在台北市光復南路上以總價九百多萬元買下一層地下室,目前仍有房貸,「利用房子來存錢,是我目前最安心的投資。」蔡思庭強調。

就這樣,蔡思庭一步一步地完成夢想,擺脫負債人生,現在的他正為自己下一個十年撰寫財富計畫書,讓夢想更上一層樓。

蔡思庭

出生:1973年

現職:紅橘子早餐店創辦人經歷:咖啡豆業務員、電子公司老闆

學歷:康寧專校資管系

創業計畫書 2心法

1 隨身帶筆記本,只要想到新點子,立刻記下,以免靈感稍縱即逝。

2 在執行點子的過程中隨時檢討、修正,再重新操作。

以店養店3階段 蔡思庭的創業計畫書

第 1階段 摸索

目標:1.提升店面的坪效2.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利,償還債務需要資金:向親友借80萬元,利用早餐店的 獲利分期攤還策略:早上賣早餐;中午賣便當;下午賣雞排第 2 階段 複製目標:1.一年內開10家分店,聘請店長2.每家店每月淨利目標3萬元需要資金:一家分店平均投資約30萬元策略:1.頂下即將結束營業的早餐店,省下器 具及裝潢成本2.大量採購,進而降低成本第 3 階段 擴張目標:發展加盟店數,目標70家需要資金:100萬元周轉金策略:多參展、在黃金路段開店,

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5

35歲我要存500萬 發現讓窮小子翻身的賺錢計畫

2013-01-21  TWM  
 

 

窮忙已經夠悲哀了,絕對不能窮到連未來都不敢想,新年開始,就從擬定賺錢計畫,作為擺脫「窮忙」的第一步吧!

只要心懷夢想、戮力前進,不論是存股、置產、買基金、跑業務,還是創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計畫,創造自己的獲利方程式。

製作人‧謝富旭 撰文‧林心怡 研究員‧蔡曜蓮晚上十一點,三十七歲的中國人壽處經理鄭景杰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到家。他走進美式豪宅裝潢風格新居,放下公事包後,輕輕推開房門,靜靜地望著才四個月大寶寶熟睡的臉龐。孩子輕盈的酣聲,勝過所有最美妙動聽的紓壓音樂,讓他白天工作長達十二小時的勞累一掃而空。

擁有一個家對大多數的人是理所當然,對鄭景杰而言,卻是從十六歲開始,奮鬥了二十幾年後,才掙來的成果。

「我上高中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另組家庭,留下我們四個小孩相依為命。」鄭景杰語氣平靜地說,「他是個負責任的父親,總是盡他所能定期給我們生活費。但那畢竟是一個沒有父母親陪伴的家庭,過年過節無法與父母親團圓吃飯,無法與父母聊天,分享心事,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在缺乏雙親呵護環境中長大的鄭景杰,一直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這個渴望,使他從青少年開始就比別人早熟,懂得為未來做規畫,為他心目中的家擘畫出具體的輪廓。

過去二十幾年,鄭景杰按照他心目中家的藍圖,一塊接著一塊在他人生的畫布上拼貼完成。如今,鄭景杰不僅以上千萬元代價買進新北市新店區的新家,每月存保險與基金的金額已經高達十二萬元,「有二至三張保單都繳完開始領回現金了,原本設定三十六歲前擁有五百萬淨資產的目標不但順利達陣,還大幅超前,而我下一個計畫就是十年後,即四十六歲,每年有四十萬元被動收入進帳,看來也不難達成!」儘管經濟不景氣,讓許多人大嘆人生「計畫趕不上變化」,但其實只要有計畫地投資理財,「十年存五百萬元」並不是件登天的難事。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葉崇琦就如此試算,假設一個月薪三萬八千元的二十五歲年輕人,每年調薪率三%,每月扣掉固定開銷一萬五千元後,把存下來的錢都拿來投資年報酬率八%的理財商品,十年後,經過複利試算可以累積到五一○萬元的資產。

被猶太人視為致富聖經的《塔木德》法典有言:「我們無法左右命運,但也不要被命運所左右。」為人生制定財富計畫,就是扭轉命運的最關鍵起點!鄭景杰以自身的例子充分證明這一點。

只要持之以恆

笨儲蓄也能累積大財富

問題是,大部分窮忙的年輕人開始制定人生財富計畫時,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錢太少,根本無財可理,怎敢奢談十年存五百萬的計畫?」不過,對鄭景杰而言,錢太少一直不是他制定人生財富計畫的障礙。「求學時,我曾經下課後在麥當勞打工,然後去便利商店值大夜班,清晨再去送報紙,每天睡不到四小時。」此外,為了強迫自己儲蓄,他不但在十六歲時就自己買保險儲蓄,還在十九歲、二十一歲各添購一張保單。

別小看這張才月繳二千元的郵局壽險保單!從十六歲開始繳,繳了十年期滿之後,這張保單現金價值達近三十萬元,為鄭景杰希望二十六歲前存百萬元,奠下良好基礎。

這一張儲蓄險保單,還成了鄭景杰財富計畫的最重要試金石,在十九歲至二十五歲間,他陸續買進四張終身還本型的儲蓄保單,隨著薪資的成長,擴大保額,逐步增加月繳金額。「利用保單強迫儲蓄或許是個笨方法,但對當時年輕的我而言,只能全力投入工作,沒多餘時間吸收太多投資理財知識,又深怕自己流血流汗賺來的錢虧掉,這似乎是唯一最適合我的方法。」鄭景杰說。

只要認真學習

就能讓收入更上一層樓

當過短暫的工程師,進入中國人壽工作後,鄭景杰把自己的故事當作活教材,獲得不少客戶的青睞。二十六歲那年,他在中壽的年薪加獎金正式突破百萬元大關,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把呆儲蓄轉變為聰明投資,花不少工夫研究基金與股票,並著手制定下一個十年的財富計畫。

「我的股票做得不怎樣,總結下來只有小賺,但基金卻大有斬獲,這可能與我的個性、興趣與專業素養有關!」喜歡閱讀國際財經新聞的鄭景杰在基金投資上,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獲利道路。

「我先從國際財經趨勢研判值得投資的國家或地區,然後找出長期績效在前面四分之一的基金,從中篩選標的。」「選定標的後,接著我把準備投資的基金過去五至六年的平均淨值算出來,低於這個淨值就開始定期定額買進,如果帳面虧一○%以上,就加碼買進,然後在獲利二○%後,分批退場!」這個方法使鄭景杰締造了基金投資常勝的紀錄,如今三十七歲的他,每月基金扣款達六.五萬元,甚至高於每月保費的六萬元。而深諳基金投資之道的他,又成為鄭景杰爭取客戶的一項利器。本業與投資的完美結合,讓他的收入更上一層樓。

保險與基金成為鄭景杰的雙引擎,得以讓他的財富累積加速前進。這個昔日沒有父母庇蔭的窮小子,十六歲立下二十六歲要存一百萬元的十年財富計畫,大幅超前目標。

接著第二個十年計畫:三十六歲前存五百萬元的目標也順利達陣。「下一個十年,也就是在我四十六歲前,我為自己立下了每年被動收入四十萬元的目標。再下一個十年,也就是我五十六歲時,我希望每年的被動收入達二百萬元,晉身財富自由的境界!」鄭景杰表情認真地說。

多數人財富累積的關鍵,取決於其對財富究竟有多渴望!有「韓國全民理財教練」之稱的高敬鎬在其著作《四本存摺穩穩賺、小錢也能變大錢》一書曾說到,「對錢的迫切度」愈強,搭配有效率的投資理財方法,小資階級也能打造自己的「財富加速方程式」。

只要敢作夢

就會有決心掃除障礙

在部落格分享自己「如何以一個月薪僅有五萬元,卻能每年存一百萬元」的存股達人雷浩斯指出,年輕時強烈的賺大錢動機,是翻轉命運的最重要起點。

雷浩斯出身單親家庭,由母親開家庭理髮店一手帶大三姊弟。企圖要靠「股市投資」致富的他,花了八年的時間,從月薪五萬元的上班族,靠著計畫性地存股與波段操作,累積近八百萬元的淨資產。

現年三十三歲的雷浩斯在還沒成為專業投資人前,也曾經是個月薪三萬二的上班族。儘管收入有限,雷浩斯仍為自己的未來訂下「每年存一百萬元」的理財計畫。從事美術設計的他很清楚地知道,若單靠薪水實在很難達成,因此他先設定五年內成為「股市達人」的目標。

為了累積更多資金,除正職之外,雷浩斯兼職當起補習班電腦老師,並努力接Case(案子),每月多賺二萬至三萬元不等的外快。住桃園的他,不花錢買車,把每月生活開銷控制在一萬元之內。但光是這樣,平均每年也僅能存下五、六十萬元,離他的年存百萬元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把這五、六十萬元變大成為一百萬元,就成了雷浩斯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剛開始,他師法價值型投資人,但因資金部位太小,累積效果有限,於是把一半的資金轉作選擇權,希望以長、短線分進合擊的方式,加快財富累積。

然而,事與願違,操作選擇權短進短出半年下來,不僅以小虧收場,還使工作分心,浪費了不少可以兼差的時間。反觀,一開始做的長線投資部位億豐與中碳,報酬卻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豐碩,高達四○%,遠遠超過原本一年設定只賺一○%報酬率的目標。

只要擬好操作策略

長抱價值型股票也能賺錢

從這個過程中,雷浩斯學到了「價值型股也很有機會追求每年二○%以上報酬率」的操作心得,進而修正計畫,決定把所存下來的錢投入價值型股票。

不要小看每年二○%的報酬,以「七二法則」(七十二除以每年報酬率,即得出投入資本翻倍所需時間)計算,等於每三.六年資產就會翻倍。每年投資五十萬元買價值型成長股,如果連續五年報酬率都能到二○%,五年後就會增加至五七五萬元。

「挑得對、買得便宜、擬好操作策略,才是長抱價值型股票能賺錢的重要祕訣。」雷浩斯說。選股上,首先,他會選擇三至五年內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一二%至二○%、現金殖利率四%以上的標的,除了年年穩健獲利,公司也最好是處於該產業恆久不變的龍頭地位。

他認為,即使是「零成長的公司」,ROE在一二%以上就算很不錯,這以中華電為代表。至於台積電這類仍兼具成長性的公司,ROE就可以抓在一五%至二○%。

此外,雷浩斯也會以企業「盈餘品質」(又稱: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 營業現金流量╱稅後淨利)作為觀察指標,一般來說,最好大於一○○%,代表自由現金流量充沛,不過考量部分公司在獲利成長時,也需要一定的資本支出,而導致現金流量產生負值,因此設定最低不得低於六○%。

由於當中遭遇金融海嘯,使雷浩斯「每年從股市賺二○%」遭到不小打擊,但堅信價值投資原則的他,仍把當時身上所剩的約一百萬元現金存款,逢低加碼大統益、中碳、中華電、台積電等股,這個加碼動作得以讓他享受豐碩的報酬。

雷浩斯認為,挑到好的股票可以抱個三、五年不成問題,但切記不要貿然一次性重押,最好分批進場,才能降低投資風險。買進以後仍要定期檢視該公司的財報變化、產業趨勢,只要買進的理由沒有消失,就可以長線投資,賺取複利成長的報酬。

雖然與原本設定「五年存五百萬元」的目標出現一點落差,雷浩斯終於在第六年達陣。而出社會這八年多來,他在股市投資的規模已超過八百萬元,這種規模是大部分月領四至五萬元的上班族可望而不可即的。

只要放下心理負擔

交點手續費存基金,更能專注本業雷浩斯證明了只要有足夠的專業投資知識,即使是月薪四至五萬元的上班族,要在出社會第一個十年,即「三十五歲前存五百萬元」並非癡人說夢。但是,許多人看到瞬息萬變、波動劇烈的股市仍望而生畏,加上投資專業知識門檻較高,更加卻步不前。

如果你是屬於這樣的人,或許可以仿傚林祺詠,交點手續費,把投資專業及心理的負擔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操心,用更高度視野管理自己的財富,就能專注於工作上。

今年三十歲、工作資歷僅六年就累積四百萬元資產的林祺詠,目前擔任先鋒投顧的協理。去年上半年基金部位還有二百五十萬元的他,下半年已經將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基金贖回,目前手上持有的,還有瑞萬通博中國星與利安越南兩檔股票型基金,即使越南績效尚未繳出漂亮成績單,他仍看好亞洲、東協未來的投資機會,持續觀察今年可以加碼的布局時點。

林祺詠就讀大學時就立下「三年內存百萬元」的目標。退伍後進入職場,他把目標鎖定在有機會「挑戰高薪」的業務工作,最後選擇進入投顧業,從月薪三萬五千元的基層基金業務員開始做起。

他將薪資所得分為三個戶頭,三分之一(約一萬五千元)拿來定期定額買基金,另外的三分之一存下來當生活預備金,剩下的三分之一則用來支付生活開銷與孝親費用。所以實際上他幾乎每月存下三分之二的薪水。

投顧業的高年終獎金,使林祺詠「三年存百萬元」的計畫順利達成。因為,除了工作第一年年薪六十萬元以外,第二年開始薪資就已達到上百萬元的水準,加計三年定期定額基金投資年化報酬率約六%至八%,僅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林祺詠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

「三年存百萬元」達成後,林祺詠接著為自己訂定「二年存百萬元」的計畫。林祺詠說,「很多人在制定財富計畫的最大盲點在於,一旦階段性目標達成,不是把之前得來不易的錢在短期內花掉大部分,比如說買車、出國旅遊等,不然就是開始變得鬆弛,不自覺地增加不必要的生活花費。而我則是達成階段目標後,反而再接再厲制定挑戰性更大的目標!」只是,在基金投資過程中,林祺詠並非一帆風順。例如○八年至○九年期間,他也曾經因為投資替代能源與綠能基金,慘賠逾五成,「那次我學到了兩個投資的教訓:第一、過熱的基金不要貿然投資;第二、基金扣款要保持彈性,定期定額搭配單筆投資交叉運用效果更好。」於是,林祺詠在投資基金的第三年起,就開始搭配 「不定期不定額」的方式分批單筆進場。他的策略是,若能不斷找到一○%到一五%的基金投資標的獲利了結,就要先停利,將獲利另存儲蓄戶頭。等到所關注的基金回檔逾一○%,或是總體本益比低於合理水位時,再重啟定期定額扣款。而當市場過度恐慌之際,伺機進行單筆買進,甚至不惜解除定存挹注投資,來擴大獲利。

只要堅守紀律

挑戰更大目標不是夢

基金教母蕭碧燕也認為,四十歲前的年輕上班族最簡單的投資方式,就是挑選市場前景看好、波動大的基金採用「停利不停損」的方法,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在基金操作上,核心持股可以新興亞洲、東協、東歐、拉丁美洲為主,至於挑選基金原則上,可以篩選三年、一年、六個月與三個月的績效中,在同類型排名前二分之一的基金。

靠著基金投資,林祺詠在工作時間分配與個人財富累積上得到平衡。「每天花個一小時看看國際財經新聞與投顧公司的研究報告,每星期關心一下主要國家股市指數狀況即可,不需要花太多心力在投資專業知識上,讓我有更多時間做好銷售基金的本業。」在低起薪、低經濟成長率、低利率的「三低時代」,三十五歲前存五百萬元仍有諸多途徑可以達成。只要擬好可行的計畫,找到資產增值的策略,有紀律地執行,呆薪族也可以擺脫窮忙的桎梏。拿一張白紙,從寫下你的財富計畫做起吧!

鄭景杰

出生:1976年

現職:中國人壽處經理

學歷:新埔工專電機科

(現為聖約翰大學)

累積千萬身價—— 鄭景杰的財富計畫書三部曲“保險本業與基金投資的完美結合,成為我的雙引擎,讓我的財富加速前進。”第1 部曲 26歲存百萬 利用買保險強迫儲蓄執行:16歲即開始購買人生第一張保單,之後平均每2~3年購買一張儲蓄型保單。

在繳保單:

保單名 起保年齡 到期年齡 年繳保費 備註郵局終身還本儲蓄保單 16歲 26歲 22954元 已繳滿郵局終身還本儲蓄保單 19歲 29歲24000元 已繳滿富邦02終身還本型 21歲 41歲 16000元 趁正值壯年收入較高多繳一些,到期後再支應後兩張保單富邦04終身增值型24歲 44歲 61200元富邦05終身還本型 24歲 44歲 79600元中國人壽終身還本型 32歲 42歲 120977元中國人壽終身增值型34歲 54歲 119921元中國人壽終身增值型 36歲 46歲 172202元 5938美元第 2部曲 36歲存500萬元 用基金擴大報酬率執行:目前每月定期定額6.5萬元,投資8檔基金,計畫今年每月扣款增加至8萬元(加碼巴西與中國)。

投資基金一覽表:

基金名 每月扣款金額(元) 報酬率(%)

瀚亞中國 1萬 7.6

瀚亞印度 0.5萬 11.0 JF俄羅斯 0.5萬 4.3 JF東協 1.5萬 17.5 JF巴西 1萬 -6.9 宏利中國點心債 0.5萬6.6 富坦全球債 1萬 12.9 JF新興市場債 0.5萬 11.2 第 3部曲 46歲前每年被動收入達40萬元 投資股票增加獲利執行:1.將到期儲蓄險轉至年金險。

2.增加股市投資部位。

雷浩斯

出生:198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美術設計、電腦補習班老師

每年多百萬元

—— 雷浩斯的存股計畫書“價值型股很有機會年賺20%報酬率,以72法則計算,每3.6年就能讓資本翻倍。”第1階段 出社會第一個5年存500萬元 2005~2010年目標:每年存100萬元。

策略:開闢收入來源,每年多存約60萬元。

1.薪資(正職美術設計)每年能存50萬元。

2.兼差(當電腦老師+美術接案)每年存25萬元。

3.將75萬元存款及就學時打工所存30萬元,分別投入股市與期貨。

實際達成狀況:花近6年時間達成。

第2階段 第二個5年存千萬元 2011年迄今目標:即使辭掉美術工作,以電腦老師為副業,每年仍能存100萬元。

策略:

攻守兼備:持續存股(占8成),搭配波段操作(占2成),加快獲利速度。

存股代表作:中碳、台積電、裕融、中華電波段操作代表作:宏達電、可成實際達成狀況:目前股市部位已高達800萬元。

第 3階段 未來長期計畫目標:存創業基金。

策略:

1.延續攻守兼備投資法。

2.用價值型投資法,轉戰美股投資。

林祺詠

出生:1983年

現職:先鋒投顧協理

學歷: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職場經歷:6年

6年存400萬元

—— 林祺詠的基金存錢計畫書第 1 階段 3年100萬元 2007~2009年

策略:

將每月薪資所得分成三等分:1/3定期定額買基金、1/3存款、1/3生活開支+孝親。

1. 努力本業工作賺業務獎金2. 培養基金投資的專業知識第 2階段 2年存百萬 2010~2012年

策略:

扣掉每月1.5萬元的開銷,將薪資所得積極投入基金,並做多元資產配置。

1.積極存基金

主攻波動性高的新興市場,10%~15%就停利出場,股市重挫10%~15%,本益比偏低則買進,至2012年上半年投資部位250萬元。

2.外幣存款

將部分薪資所得與基金獲利,存在美元定存,一旦有好的投資機會,就將部分轉投資基金。

3.認購公司股票

第3階段 年存百萬,買1500萬元的房子

目前與未來4年計畫

目標:存創業基金。

策略:

1.2012年,對市場看法保守,陸續贖回安本印度、瑞銀俄羅斯基金,增加現金持有部位。

2.看好新興亞洲市場發展,目前手上持有越南與中國基 金,未來將持續伺機加碼東協相關基金。

你也可以跟著做

7步驟擬定自己的賺錢計畫書備受股神巴菲特推崇的《財富的祕密》一書曾提到:財富是一種心態,加上實踐的過程,經過閱讀、思考、計畫後,人們最終變得富有的機會將更高,在此透過七個步驟思考,你也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賺錢計畫。

1起心動念 想為自己累積財富的強烈動機。

2目標設定 對人生的各項目標期望。

3現況解析 了解自己當下財務的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表。

4理財策略的擬定 依財務狀況與目標進行模擬、調整與策略的擬定。

5執行與管理 依計畫尋找適當的投資理財工具,搭配發展性佳的職業,加速財富累積。

6追蹤與調整 檢視個人或家庭財務是否如計畫逐步成長。

7擁有良好的財務收入 達到人生的目標,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資料來源:《財富管理案例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6

偷窺 投資高手的20招圖表賺錢術

2013-01-28  TWM
 
 

 

白天上班身心俱疲的你,回到家裡,是否已經沒有力氣再做理財與投資功課?

不必洩氣,我們整理出投資贏家與達人最關鍵的20張圖表,協助你把投資功課去蕪存菁、化繁為簡,你將發現,投資是一門愈簡單、愈有力量的奧妙學問!

撰文.謝富旭、林心怡

研究員.楊寶楨

五十一歲的Alex赤腳站在位於澳洲墨爾本自家庭院的草地上,空氣中飄著他親手栽植玫瑰花散發出的陣陣芬芳。七年前從科技公司退休後,Alex移民澳洲在此定居,做做投資功課、研讀中醫書籍以及從事公益,已成為現在生活的重心。這種令人豔羨的退休生活,建立在一個堅實的財務基礎上:每年逾百萬元投資收入,而且超過一二%的現金股利殖利率。

在二○○六及○七年間,Alex把與友人合夥開資訊公司的持股賣掉,售股所得的近千萬元資金,成為他最主要的退休老本。他把這筆老本投資在中聯資、台積電、裕隆、裕融、聚陽、陞泰、中碳及大統益等股票上。除了中碳因以不到五十元的價位,大漲四倍至一八○元以上賣出外,當時為退休規畫所買進的台股依然持有至今。

「以當時的買進價位,扣掉過去數年的配息後,這些股票在去年為我創造高達一二%以上的現金股息殖利率。每年一二%的報酬率,打著燈籠也找不到,所以何必賣它們呢?」Alex反問說。

學巴菲特化繁為簡賺更多

科技男移民澳洲提早享樂退生活退休前,Alex與友人創辦的資訊整合公司,剛好從事金融與證券資訊相關的業務。於是,他從生活與職場經驗選股,趁著職業之便,吸收電子產業知識,積極打探消息,甚至跟著證券業友人拜訪公司,在股市中活躍進出。

這套投資方法雖讓Alex頗有斬獲,問題是,退休後的他不僅離開職場,也離開了台灣,加上心力與體力已經大不如前,他決定走一條較輕鬆的投資之路——從成長股轉向穩健的價值股。

令Alex始料未及的是,把投資變簡單、變輕鬆,不但報酬率沒有打折,還更上一層樓。「退休前我是從繁雜的數字、真真假假的新聞中,不斷地抽絲剝繭而作成投資決策。但這套方法卻很難把它系統化、複製化,每一次的投資都像打一次硬仗一樣!」Alex說,「退休後我不想那麼辛苦地做投資,所以○五年我花了六千元報名參加洪瑞泰老師的巴菲特投資課程,在兩天的課程中,學到了日後七年所用的投資架構。」Alex口中的投資架構,說穿了,就是一套「化繁為簡」、公式化以及步驟化後的「巴菲特投資學濃縮版」。被公認最權威的巴菲特投資巨作《雪球》(The Snowball)厚達九百多頁,但Alex花六千元所學的巴菲特投資學濃縮版,卻可以不到二頁篇幅,而且以圖解的方式速成。

Alex所學到的這套圖表可拆解成三大步驟:第一、運用一個最關鍵的指標——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初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第二、算出盈餘再投資比率(盈再率),進一步研判這家公司將來會不會經營得很辛苦;最後,試著了解公司產品的市占率高低?是否是獨占或寡占?以及其產品線是否夠多元化?(見賺錢圖表一、二、三)

三步驟帶公式照表操課

老師不在身邊照樣賺

學到這套分析架構後,Alex剩下的工作就是「帶公式」與「按表操課」。每當從財經媒體讀到某某公司是某某產業或某某市場或某某產品的龍頭或老二,Alex就興匆匆地從股市公開觀測站把公司的財報調出來,輸入種種財務數字,利用「濃縮版的巴菲特選股」三步驟,判斷是否具備投資價值。

○五年,Alex直接採用上課老師篩選過後的建議標的,買進台積電、中碳、中聯資、裕隆與裕融等五檔股票。一年過後,Alex當時心想,自己「依樣畫葫蘆」來挑股票的話,搞不好可以「青出於藍」,打敗老師。於是在○六與○七年間,又靠自己的選股,買進陞泰、聚陽、大統益三檔股票!

「薑果然是老的辣,老師建議的股票賺的確實比較多,但我自己挑的股票,因為方法正確,投資報酬率雖沒老師亮眼,但也相當不錯!」Alex以○七年四十幾元價位買進的大統益為例指出:「買進大統益時,該股前五年ROE介於一○%至二○%,呈走高態勢,符合我的第一步驟:ROE高於一○%,五年趨勢呈持平或走高形態。」(見賺錢圖表一)接下來,Alex把大統益的盈再率算出來,發現為負三四%,換言之,大統益過去四年(指○四至○七年),平均每賺一百元,不須再投資任何錢,甚至可以減少投資,符合老師所教的盈再率最好低於四○%,但最高不要超過八○%的原則。這也表示,大統益所處的油品加工產業,並非像DRAM或面板一樣,需要不斷資本支出,就像無底洞一樣(見賺錢圖表二)。

第三步驟的產品分析,Alex透過報章雜誌及公司網頁發現,大統益從事的乍看是夕陽產業的油品代工,競爭者眾,但其客戶群分散,產品從大豆沙拉油、芥子油、葵花油、豆粉、卵磷脂等大豆相關產品應有盡有。雖非獨占產業,卻符合產品多元化的原則,而且市占率高達三○%以上,屬領導企業。

買進大統益後,遭遇○八年金融海嘯股價直直落,Alex從四十幾元、三十幾元,一路買到二十幾元。「金融海嘯再怎麼嚴重,人總要吃飯,使用沙拉油吧,當好公司遇到倒楣事,就是買進發財的良機,這不是巴菲特教我們的嗎?」Alex如是說。

老師不僅教Alex透過濃縮後的巴菲特投資三步驟選股,更傳授他一套只要按按計算機,運用加減乘除簡單算法就可以操作的買進與賣出法則,這套法則成了Alex在股市進出有據的重要利器。

加減乘除算出買進賣出點

抓準EPS預測值大賺四○○%巴菲特的名言之一是,好股票便宜就買,買進後最好能永遠不要賣(事實上巴菲特也是常常在賣股票的)。但Alex之前在台股殺進殺出習慣了,加上台灣股市淺碟以及容易受散戶情緒影響暴起暴落的特性,Alex還是很認真地學習股市的買賣技巧。

老師教他判斷股票「便宜」、「合理」以及「昂貴」的最重要公式是:觀察每股稅後純益(EPS)預測值的倍數(即本益比),如果倍數低於十二倍,代表「便宜」,可以大力買進;如果處於十五倍則是「合理」,可以小買;高於二十倍,是「偏貴」,應該小賣;高於四十倍,則是「太貴了」,要全部賣掉。不過Alex說,以他的個性而言,他無法等到本益比四十倍這種瘋狂的境界才賣,高於二十倍他就開始賣了(見賺錢圖表四)。

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於:EPS預測值如何推估出來。這是連券商專業研究員都很傷腦筋的事,更遑論是業餘投資人。但老師教Alex一個簡單、卻又不失客觀與準確的方法:把過去五年的平均ROE乘以現在的每股淨值,來抓出EPS預估值。

「我的中碳○六年以不到五十元買進,在一一年時在近一八○元最高點賣掉,就是因為『帶公式』算出,中碳預估未來一年的EPS已經來到八.八五元,再乘以二十倍,得出一七七元的結果!」Alex在中碳大賺四○○%出場,把所得資金於一○年趁歐股暴跌,如法炮製上述的「巴菲特投資學濃縮版」,買進德國巴斯夫(BASF)、BMW汽車、法國Total石油、Tesco百貨、賓士汽車及美國WellPoint公司等績優股,再度締造輝煌的投資紀錄。

如今在澳洲享受財富自由生活的Alex,也不忘回饋台灣鄉里,他個人曾出資並協助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兒童教育經費的募款;近幾年為了能栽培九二一受災戶青年學子出國學習運動傷害復健,自己先試學中醫,嘗試考中醫執照,期望能為弱勢家庭兒童摸索出一條出路。

依營收長短期動能操作波段財報狗鄭凱元從剪刀圖挑出潛力股Alex以靜制動,守株待兔的投資方法,類似像打太極拳,以賺現金股息為主,股票差價為輔,適合擁有相當資金部位的投資人。相較之下,許多年輕人資金有限,因此期望更精準掌握股市波動,提高資金周轉率,以加速財富累積。三十一歲的財報狗投資網站板主鄭凱元,其「營收長短期動能選股法」(又稱剪刀圖,見賺錢圖表五、六、七)可作為有志波段操作的投資人參考。

擁有台大電信工程研究所碩士學歷的鄭凱元,曾經任職於晶睿科技,在學期間就與愛好投資的朋友組成讀書會,遍讀各種投資經典。

具有理工背景的他,很早就會寫程式及自建資料庫,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財報數字進行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析。原本只是與好友分享的資料庫,因為極受投資同好歡迎,二年前他與幾位朋友共同出資成立財報狗網站,邁向創業之路。

鄭凱元的創業資金主要來自過去幾年操作台股豐碩的戰果。他的第一步驟選股邏輯與上述Alex類似:挑選ROE過去五年走勢持平或走揚的公司,但不太看盈再比,而是更關注自由現金流量(「企業來自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扣除「投資活動後所剩餘的資金」)是否為正值。

不過,這些財務指標只是鄭凱元淘汰投資標的的工具,他關注的是營收與淨利兩個數字,藉此找出成長股(見賺錢圖表五)。

鄭凱元與Alex最大不同在於第二步驟的「操作面」上:俟鎖定的股票其短期(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動能大於長期(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時才介入,而在短期動能低於長期動能時則出場,進行波段操作。他稱這套操作方法為「營收長短期動能法」。

鄭凱元認為,台股參與者中,仍是以中、短線操作的散戶與主力(操作期間約一個月),以及國內投信法人(操作期間約半年)為主幹,這群短、中線投資客主要憑藉的就是企業每月公布的營收數字。因此,股價波動往往與營收呈密切連動關係。

觀察四個關鍵數字

一年大賺六○%報酬率

這個方法需要先抓出四個關鍵數字:一、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二、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三、三個月平均營收;四、十二個月平均營收。買進成長股最佳黃金時機往往在於,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呈向上走勢,而且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還往上突破十二個月,呈黃金交叉(見賺錢圖表六)。

以鄭凱元去年操作最成功的葡萄王股票為例,這檔股票在○九及一○年ROE顯著提升,就讓他把該股列為觀察名單。但只觀察不進場的原因在於,葡萄王的近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自一○年第二季開始(歐債問題加上總體經濟環境惡化)呈走低趨勢,過去的研究經驗告訴他,成長股的成長力道趨緩,極可能伴隨著股價相當程度修正,所以儘管ROE、自由現金流量等數字再怎麼健康或漂亮,他也不敢貿然進場。

一直等到一一年第四季,葡萄王近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走低趨勢出現緩和(常意味著股價修正將告一段落),一二年二月,葡萄王近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正式向上突破十二個月,股價那時落在四十五元上下,鄭凱元開始介入。股價雖勁揚,但葡萄王的兩條營收曲線差距拉得更大,於是鄭凱元持續加碼,一直持有迄今。一年多下來,加上配息,葡萄王已讓他享受到高達六○%以上的報酬率。

輔以兩個平均營收數字

波段獲利可逾一○○%

鄭凱元指出,許多產業因為有淡旺季效應,所以他還會輔以三個月及十二個月平均營收兩個數字作觀察,只要在「十二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往上走的態勢仍持續,即使「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跌破「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但「三個月平均營收」卻仍大於「十二個月平均營收」,他通常仍選擇持續持有。

以他也曾操作過的裕隆為例,該股在○九年的五月出現「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向上突破「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走平)的黃金交叉買點訊號,如果只因「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跌破「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一○年十二月出現)就賣出,那只能有一○.三%的波段利潤。

不過,如果是等「三個月平均營收」跌破「十二個月平均營收」,則會持有到一一年五月,波段獲利高達一一八%(見賺錢圖表七)。

鄭凱元強調,「剪刀圖」最重要的觀察重點在於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及平均值。如果成長率小於零,且趨勢向下,代表衰退訊號強烈,不必考慮太多應馬上賣出。即使是「十二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大於零,但「十二個月平均營收」趨勢卻往下走,也應選擇賣出。

除了裕隆與葡萄王,鄭凱元還以「剪刀圖」操作過宏全、鈊象、振樺等股票,平均獲利率高達五○%。他目前則開始留意飛捷與橋椿兩檔股票,理由正是這兩檔股票在去年的十二月營收,均出現「三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向上突破「十二個累計營收年增率」的剪刀開口跡象。

問題是,剪刀圖操作法最大的缺點在於計算過程繁複,非一般散戶能力所及。幸好,國內有一批同好在財經部落格網站上如Finance 168聚集討論,可找到一些寶貴資料。鄭凱元的「財報狗」網站雖然有「營收長短期動能法」的選股功能,卻須收費(每半年三千元)。不過,在他的網站上有許多免費的剪刀圖案例說明與應用文章,讀者有興趣不妨可搜尋參考。

不管是五十一歲的Alex價值股投資法,還是三十一歲鄭凱元的成長動能股投資法,皆有各自所屬的標的與搭配的操作策略。許多投資人混淆不清,把價值股錯當作成長股操作,或把成長股當作價值股操作,造成投資屢戰屢敗,甚至淪落到傾家蕩產的地步,所以,這時候你一定要懂得看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仿照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理論所作成的「投資策略圖」(見賺錢圖表八)。

杜金龍融合彼得林區精髓

抓住四大股性擬策略勝算高「人有人性,股票有股性,面對不同類型的個股就要有不同的操作策略,才能增加獲利勝算!」縱橫股海二十多年的杜金龍開宗明義地指出。他將眾多股票依風險高低劃分為四種類型,包括:價值型、景氣循環型、成長型與轉機型股票,並整理出不同類股的實用投資策略參考表。

杜金龍說,對於想要「存股」的長線投資人來說,價值型股是首選,且最好是符合具產業龍頭地位、每年穩健獲利,且現金殖利率高於四%,ROE高於一二%等條件,而「買在股價夠便宜」時,才是價值股進出的關鍵。

至於追求高報酬的人,則可嘗試成長股。操作這類股票,與逢低買進的價值股截然不同,反而要具備「追高殺低」的膽識。因為,市場通常給予這類型股票較高的本益比,因此這類股票都有「超漲超跌」的特性,適合在多頭、公司業績翻揚時切入。

不過一旦營收出爐不如預期,股價下修的速度也快,因此在停利與停損的操作紀律要更彈性也要更有紀律。以過去五十一年台股每年平均漲幅都有二一%來看,最基本的停利點可從二○%起跳,然後根據個人風險承受度再做調整。

而風險更高的轉機股,則大多分布在具有介入爆發性成長的新市場話題,或具備轉虧為盈等契機,像是面板、LED、太陽能目前皆具「虧轉盈」的題材。

例如前陣子面板股群創股價從八.四八元,一口氣飆到十七.五元,漲幅達一倍之多,就是市場對基本面變好的預期心理。

此外,像是具備借殼上市題材的股票,有時也會有轉機話題。例如中部建商總太就是借殼上市的成功案例,該公司入主駿億電子並更名後,憑著營建本業的獲利挹注,讓原本虧損連連的電子公司變身獲利營建股,一度造就股價一波漲勢。

轉機股風險高

密切留意基本面 苗頭不對就砍不過,在「轉機可能變成危機」的狀況下,投資這類股票要更密切留意其基本面變化,只要苗頭不對,就要立刻砍,必須確實實踐「嚴守停損,切忌買股攤平」的紀律,否則虧損一旦擴大,往往招致血本無歸的窘境。

另外,操作策略以波段操作為主的景氣循環股,則多數同時具備其他類股的特性。例如兼具價值股的鋼鐵股中鋼,以及轉機股常客的面板廠群創等,因此,若以「景氣循環股」心態做操作的話,則應謹守「買在高本益比時,賣在低本益比處」的投資原則,方能持盈保泰。

「安全第一」是投資的最高指導原則,即使是投資常勝軍,如果不幸踩到地雷股,仍可能全軍覆沒。

著有暢銷書《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的科技公司前財務長蕭世斌,提供了兩張火力強大的圖表,可以瞬間讓地雷股或營運可能急遽惡化的企業原形畢露。

怪老子蕭世斌避賠錢股絕招兩張圖就可看出企業規不規矩蕭世斌指出,上市櫃公司之所以會變成地雷,主要有兩個問題癥結點:第一、企業經營不善;第二、資金動向不明。

第一項會不會出問題,可以從「長期負債」加上「股東權益」(這兩項稱之為「長期資金」)有沒有大於「固定資產」這個指標看出梗概(即「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比率)(見賺錢圖表九)。

蕭世斌進一步解釋,如果企業的固定資產,連長期資金(指一年期以上的長期負債)加上股東權益都cover不了,代表這家的信用不是很差,就是產業本身出了很大的問題,在資本市場與金融市場都籌不到長期的錢來購買生財設備,被迫借短期債務來支應生財設備。

「這就像一個想要買一戶總價一千萬元房子的人,銀行鑑價只願核貸四百萬元,而自己只有一百萬元頭期款,剩下五百萬元只有向親友籌借!」蕭世斌舉例說,「如果買了房後,親友來催討五百萬元債務的話,豈不要破產了!」他強調,看得懂長期資金占固定資產比率,接著再來看短期的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才有意義。

其次,衡量企業的資金流向有沒有異常,最應當關注的是現金流量表上的營運活動現金流量,而非企業的淨現金流量(見賺錢圖表十)。

「不能用企業帳上現金有沒有一直增加,或夠不夠多,來衡量這家企業是不是地雷股,因為企業可能為了擴張,把錢花在投資或研發上,也有可能配發現金股息造成現金減少。」蕭世斌解釋,「觀察現金流量表的重點在於,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有沒有增加,而且照理講,每年營運活動現金流量的增加金額應該高於當年的淨利,因為有折舊的關係(折舊沒有實質現金流出)。」如果企業在損益表中出現獲利,但現金流量表中,卻呈現營運活動現金流入比當季的淨利少很多,甚至呈現負數的狀況,這代表經營者可能被「卡」在存貨與應收帳款,甚至是人謀不臧,公司股價出現大跌甚至變成地雷股的機率很高。

以上十張賺錢圖表,幫助我們從挑選好股、追蹤分析、買賣進出、策略選擇、避開地雷等投資步驟一氣呵成。達人與專家們不藏私地傳授經過智慧洗禮與實戰淬煉的投資私房密技,學會解讀這些圖表,理解這些圖表背後的涵義,相信可在新的一年中,大大提高投資勝算,讓你更加無往不利。

Alex的巴菲特投資學濃縮 3 步驟

Alex

年齡:51歲

經歷:IBM工程師 、資訊整合公司大股東

學歷:交大EMBA

前置作業:

從財經媒體蒐集各產業、各次產業或產品的龍頭或老二公司。(以大統益為例)

賺錢圖表1

調出2個財務數字相除,算出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再畫走勢圖。

單位:億元

年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稅後純益 5.87 6.70 5.88 4.68 5.14 3.82 股東權益(淨值) 29.50 29.57 27.82 26.08 25.73 24.04 ROE(%) 19.89 22.65 21.1117.94 19.97 15.89 說明:5年期ROE走勢如呈下滑,則剔除;ROE走勢如走平或走高,列入考慮名單。

賺錢圖表2

調出資產負債表幾個關鍵數字作成表,算出盈餘再投資比率(盈再率)

單位:億元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長期投資 2.59 2.52 3.55 4.39 4.44 固定資產 8.15 9.6410.61 11.92 13.10 稅後淨利 5.87 6.7 5.88 4.68 5.14 盈再率 ﹦藍色數字加總-綠色數字÷紅色數字加總[(2.59+8.15)﹣(4.39+11.92)]÷(5.87+6.7+5.88+4.68)

= -24.08%

說明:產業週期大體以4年為一循環,把近一年的長期投資與固定資產加總(藍字),扣除4年前的長期投資與固定資產(綠字),再除以4年來的稅後純益總和,就可算出該公司每創造100元獲利,須再投資多少金額。

判斷方法:低於40%最佳,40%至80%間則是合理,高於80%意味公司必須把平均每賺來的100元,花80元以上在持續投資上。這個產業或許是高成長產業,但風險太高,不符合追求低風險的價值投資法則。

賺錢圖表3

思考三個問題。

1. 產品市占率是否夠高,產業地位數一數二。

2. 產品是否為孤門獨市,具壟斷地位最佳。

3. 產品是否夠多元化。

判斷方法:符合上述三條件中其中一條即可分析結果:大統益在台灣大豆粉與大豆沙拉油市占率達30%以上,是領導廠商,符合第1題;但產品競爭者眾,不符合第2題;其大豆相關產品相當多元,符合第3題。

賺錢圖表4

Alex買賣法則

買賣邏輯:股價夠便宜時買進,太貴則賣出。

衡量便宜或貴的公式:

過去5年平均ROE × 每股淨值 ﹦預估來年每股稅後淨利(EPS)

大統益明年EPS估算:

20.26%(過去5年平均ROE)×18.08(每股淨值)×100% ﹦3.66元(預估EPS)本益比 對應股價(元) 判斷3.66×1244 44元以下很便宜,應大買3.66×15 54.9 44~54.9元之間合理,小買3.66×20 73.2 若漲到73.2元以下則太貴,大賣

鄭凱元

年齡:31歲

現職:財報狗創辦人

經歷:晶睿科技工程師

學歷:台大電信工程研究所

鄭凱元的挑成長股剪刀圖

賺錢圖表5

先觀察營收與淨利趨勢,雙雙向上是首選。

說明1:裕隆汽車於2009年營收觸底回升,該公司獲利平穩,基本面OK。

賺錢圖表6

在3個月營收年增率大於12個月營收年增率時買進。

說明2:3個月營收年增率(棕色線)向上突破12個月營收年增率(藍色線)買進。

說明3:棕色線向上突破藍色線,形狀如打開的剪刀。

說明4:3個月向下跌破12個月賣出,但獲利僅10%。

賺錢圖表7

在3個月平均營收仍高於12個平均營收的情況下,繼續持有股票。

說明5:3及12個月營收年增率太過敏感,應進一步觀察3及12個月平均營收值。俟3個月平均營收小於12個月平均營收,再賣出,可獲得超過100%的報酬率。

杜金龍

現職:大華投顧董事長

經歷:大華證券自營部協理

學歷:交大管科所

賺錢圖表8

杜金龍投資策略圖

買賣邏輯:依照不同股性,制定策略股票類型 價值股 景氣循環股 成長股 轉機股

風險 低 中 高 最高

潛在報酬率 低 中 高 最高現金殖利率 較高 不穩定 低 無適合投資策略 1.空頭,股價超跌時2.低本益比與低股價淨值比時 1.旺季來臨前

2.產品報價止跌回升

3.買在高本益比,賣在低本益比 1.多頭、業績翻揚時2.買在本益比開始翻升時,賣在本益比過高時1.轉虧為盈時2.介入新市場、開發新產品3.公司有借殼上市題材時停利 1.殖利率太低,如低於4%時調節2.本益比過高時,如超過20倍賺資本利得為主,停利點可設在20%~30% 可順勢操作,保守停利點可設20%~50% 停利點可設50%~75%停損除非基本面有重大改變轉差,否則價位愈低愈值得買 設10%~15%停損 設15%~20%停損 嚴守停損,切忌攤平代表類股列舉 電信、保全、超商通路塑化、紡織、造紙、航運 高價電子股、生技股 面板、LED 合適選股標的 中華電、中保、新光保、統一超、台灣大、大豐電台塑、遠東新、華紙、長榮、陽明 大立光、宏達電、TPK、神隆 群創、晶電、茂迪、總太

資料來源:杜金龍提供

蕭世斌(怪老子)

年齡:57歲

現職:怪老子理財網站站長經歷:阿爾卡特、友訊科技等學歷: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蕭世斌

2招遠離賠錢股

賺錢圖表9

固定資產>長期負債+股東權益

不要碰

資產 >負債+股東權益

基金及投資 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 長期負債

無形資產 股東權益

固定資產

賺錢圖表10

營運現金淨流入<稅後純益 要小心說明:如果企業處於虧損,營運現金呈負數,那還情有可原。但如果企業處於獲利,而且獲利極為可觀,但營運現金卻呈負數,投資人千萬要小心。

某上市公司股價先盛後衰,可從下表看出端倪 單位:億元年度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稅後淨利-66.01 151.17 113.53 117.42 129.58 102.18 84.77 營運現金 79.93 320.33 107.7476.86 -106.60 -109.06 29.23 備註 1.出現嚴重存貨損失2.「戰將」黯然離職 獲利與營運現金流仍有很大差距獲利更上一層樓,「戰將」被奉若改革之神,但公司現金還是沒進來 獲利大躍進,股價勁揚,但營運現金呈負 被視為「戰將」的經理人出任全球營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34

80後買樓記(十):港版大富翁。賺錢變輕鬆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25

上回講到係深水涉超市巧遇阿叔,佢口痕咁同我分享開超市賺錢秘技,信用卡點樣用得叻之法,同埋係香港兩大超之下點樣虎口偷生月賺四十萬。我揸住老闆比我份勞工保資料,阿叔又拉我講:你睇下我個收銀幾耐做一個客?」我話都要成一分鐘。阿叔話:我每日就係要keep住個收銀有人排隊,拉上補下平均一個客買百幾蚊野,即係一個鐘做近一萬蚊生意,一日開門16個鐘就16萬,一個月營業額近500萬。我買貨比出面客平成10-15%計埋信用卡積分又扣返出糧一間鋪有40萬落袋而家我最大問題,就係個鋪加()。」

 

我問佢而家鋪租幾多?「而家五萬幾一個月,不過佢見我做起左會加我租,我用之前幾年賺到既錢趁「低」買左對面街間鋪,班熟客唔會流失。不過都用左一大舊錢。」當我一路填勞保文件,我問佢:「而家百佳唔係專睇住你d細超市打架咩?你做旺左呢度咪又比人趕左去第度?」阿叔話:「係架,所以今次我叻左同有資本買鋪,如果做旺對面條街就有鋪面升值利益,我對面街買左個鋪都係只租比人,我自己反而租佢隔黎個鋪。」

 

我心諗又要買又要係隔離租鋪真係煩死人,連阿叔都話:我見呢排又買又租,都比左好多經紀傭,計埋都成一百個所以我要搵你呢D後生仔幫手。」再續:「開鋪前一定要觀察人流,我知係對面開超市一樣做得起耐何我冇咁多錢所以我搵左個朋友,叫佢打本而我又過貨比佢,有錢一齊搵!」我心諗咁都得!?? 阿叔懶有寶咁沉聲講:「其實出面好多零售都係咁做,自己冇錢食哂成條街咪搵人幫手,一黎自己可以搵多個人幫手出貨,二黎客人好中意左睇右睇,你比兩間鋪佢大包圍咁咪九成都食到個客而最緊要既係一條街有兩間超市,好易做旺條街,咪好似你玩大富翁咁三間屋同色咪收貴d租law! 其實一早教左你! 原來間鋪升值先至係佢搵錢主菜!

再者,我「有」兩間鋪後買貨量都多左,即可同班要跑數既超市經理壓低來貨價。

我聽完阿叔講左一輪,真係好迷茫,原本佢同我present佢係一個超市佬,再變做收租佬,最尾先發現原來佢鋪大茶飯係炒鋪唉香港果然百業傾斜,最尾點都要靠地產食糊,阿叔都係我一副諗樣,而阿叔好似睇出我心思咁話:「你而家做跑街,倒不如跟我世侄做地產啦,有你著數。」

 

人就係咁當初肥佬萬般言語勸我入去做保險agent我都唔肯,而家竟然因阿叔一句無厘頭亦冇實質意思既「有你著數」我就將自己既買樓夢想交左比阿叔!」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11

物理碩士鑽研搓包賺錢方程式


2013-02-21  NM  
 

 

我係Levain Bakery老闆李國彰(KC),今年二十八歲。三年前,在佐敦開鋪賣天然酵母做的歐陸式麵包。為咗實現開麵包店的夢想,我曾到麵包連鎖店A-1做學徒。喺中大讀物理碩士的我,視做包為一門科學,每一款包,無論溫度、濕度和重量的比例,都經過我精密的計算。但原來千算萬算,地點、人事、租金都計錯數。開業一年半,蝕了二十五萬,拍檔退股,業主加租。幸好讓我遇上了一個機會。一年多前,有間位於上環的西餐廳看中我的麵包,每月向我拿逾萬元貨。叮一聲,我知道我的包,根本不屬於佐敦﹗於是我搬到上環鴨巴甸街,重新起步計數。現時鋪頭力銷鬼佬客,亦批發予附近的西餐廳,讓他們做餐包、三文治,每月賺近九萬元。回看這幾年的日記,今日的一切,真是得來不易。16.12.2008 星期二(陰)我在A-1的日子

在A-1返了六日工,今日終於可以放假!做麵包學徒這份工真是「斷六親」,每日朝六晚四、無年假。朋友都說我「攞苦嚟辛」,𢭃得六千元,但他們不會明白我有多喜歡做麵包。大學時爸爸學做麵包,我竟開始對麵包着迷,感覺就好像做物理實驗,想像麵包是一個球體,要準確計算溫度、濕度及重量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傳熱速度,每次做麵包都是一場實驗,當實驗成功,我就有滿足感!到我完成碩士學位了,見A-1請人,便應徵學徒,主管只知我大學畢業,已經猶豫,是我保證至少做半年,他們又等人用才肯請我。在那裡我學搓麵團、包餡;又學會用分割機、大型焗爐等器材。我當工場為實驗室,師傅叫我發酵,我偷偷嘗試把發酵時間縮短或加長,看出來的效果有什麼不同。師傅叫我練包餡,我又偷偷試不同包法。有時不能盡信師傅,我看書說搓麵團不能過度用力,否則麵包會過硬,又浪費氣力,但跟師傅說,他們反而用粗口罵我「書和現實不同」。其實我試過,書上所講的方法的確較好味,是他們根本不緊張麵包的質素,得過且過。A-1是大公司,員工有紀律,但內部運作就無甚系統,如師傅開粉的分量從來都靠記,容易有偏差。於是我用Excel製訂了分量表,讓他們依足。主管看在眼內,最近叫我上午做包,下午幫他把訂單記入電腦。被安排做文書也有好處,我找到很多原材料、機械供應商的資料,將來要開鋪時一定大派用場。

16.02.2010 星期二(微雨)終於做老闆

在A-1做了一年,加上讀碩士的兩年在大學當兼職導師,月入兩萬,儲下二十多萬元,再找來家人資助,我和中學同學每人夾五十萬元在佐敦開了Levain Bakery,專賣歐陸式麵包,如法包、裸麥包、合桃包、雜莓包等,通通都是以天然酵母做的。市面上普遍的麵包店,用的是乾酵母,可以在超市買到,即買即用。我用的是天然酵母,即是把麵粉和水混合後,再放在不同溫度下培育。其間每日要再加水和麵粉餵飼三、四次,其中二十一小時,要放在二十度以下的地方,其餘三小時,移到在三十度以下的地方。我每日都會觀察它的氣泡數量、膨脹、下沉速度等等,如是者四天。等酵母穩定下來,可將部分取走做麵團,其餘留下繼續餵飼。假若酵母受污染,或者沒有食物,便會餓死,所以要很小心。其實幾百年前歐洲人已經用麵粉加水,因為兩者有微生物,放在溫熱的環境下就可以培育酵母菌,我現在不過是返璞歸真。不過做天然酵母真的很花時間﹗其實天然酵母會釋放有機酸,幫助人體吸收礦物質。而且發酵時間較長,酵母會消化麵包內大部分的澱粉質,減少產生腸氣。不但比乾酵母健康,而且味道較多變化,只要調校水、麵粉和溫度可以改變麵包的味道,如在培育期間,加多些水和放在近三十度的地方,包的乳酸味較重;少些水和放在近二十度的地方,則包的醋酸味較重。因為做天然酵母過程繁複,所以售價較貴,平均要三、四十元。我相信只要我多落嘴頭,客人便會明白天然酵母與乾酵母的分別。

16.02.2011 星期三(雨)拍檔退股業主加租

開鋪一周年了,原來我覺得麵包幾好吃都無用﹗我當初以為在佐敦柯士甸道開鋪,鄰近彌敦道和尖沙咀,人流和外國人都會較多。誰知外國人甚少,就算我派傳單,都無人來幫襯。來買麵包的街坊,都不知我說什麼天然酵母,反說我的麵包「貴、硬、酸」,令我心如刀割。我試過減價,的確多了一班貪新鮮試食的客,但一加回原價就留不住。這段日子,每月都蝕兩萬元。我膽粗粗向傳媒自薦做訪問,但沒有名氣,根本無人理。前幾個月,一間推廣公司說自己人脈廣,與很多大公司有聯繫,兼有一個獨門的曲奇餅配方,請我幫他生產,他幫我宣傳,並保證每月取貨量會上升。於是,我給他一個很低的批發價,又請多一個人做包裝,但他的取貨量三、四個月後都不變,我無錢賺唯有斬纜。為了維皮,唯有多做一些亞洲人食開的日式紅豆包、南瓜包等。其實我很想堅持,覺得歐陸式包有綽頭,只要花些時間教育客人就可,但拍檔卻不斷叫我做港人食開的菠蘿包、雞尾包,其實間間都做港式包,我靠什麼突圍?鬥平嗎?最終只會頂爛市,蝕得更多啊!我倆經常為生意嘈。這天他跟我說要退股了。幸好,他沒有獅子開大口,只要我付十萬元買回其股份。只是禍不單行,業主跟我說加租百分之五十,明明沒有錢賺還要加重租,真無良!

15.05.2012 星期三(晴)搬鋪上環做批發客

一年前接過了一張批發單,客人說他是在上環開西餐廳,但沒有自家廚房,所以想用我的麵包。當時叮一聲,我想那邊外國人較多,應該更適合Levain吧,於是即刻去看租盤!幸運地,在上環鴨巴甸街找到鋪位,租金與以往的相若,但只有六百呎,比以前小一截,不能再在鋪內做麵包了,要多花一萬元,在長沙灣多租個二千呎的地方做工場。不過這裡近SOHO區,很多西餐廳老闆經過,他們食開歐陸麵包,知道天然酵母的價值,試過我的麵包好食都找我做批發,用作餐包同三文治,另一方面我亦會寄自薦信找客。現在開鋪一年多,每月有二十多張單,最大單的一間餐廳每月大約花一萬多元,假設訂一個紅酒釀桂圓合桃包,零售價六十八元,批發價打八折只賣五十四元,毛利只有五成,比零售低。不過勝在數量多,餐廳老闆一次訂三、四款,每款平均可以訂十個,而且訂單穩定,我不用花時間宣傳。現在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是來自批發,以前在佐敦每日做一、二百個麵包,現在多了一倍要做三、四百個。

16.02.2013 星期六(晴)請人最困難

生意總算有起色,不過不能自傲。經歷過失意時,我明白一盤賺錢的生意還要計算的有很多。最近快要續租約了,聽說附近的鋪都加價超過百分之五十,到時又要找地方搬,最多找個樓上鋪不做零售,主攻批發麵包算了。近日有不少做天然酵母的麵包店開張,開始有競爭,但我試過他們的麵包,天然酵母的成分多數不足三成,我店出品最少五成,懂吃的一定吃得出分別。現在最令我頭痛的是學徒阿威昨日遲大到,又磅錯粉,結果二十多個意式脆包全部不能食,浪費材料都算,遲了送貨給餐廳,又要花錢請司機走多趟,這才是大問題!要不是現在缺人手,早就炒了他!唉,年輕人都怕辛苦,我以前做學徒只得六千元,現在加到九千元都請不到人。現時工場只得三個學徒,我每早六點都要回到工場幫手,希望新年後快點請多個人!

開業資料(5/11#)

裝修$800,000租金*$200,000裝置$150,000材料$10,000雜項$10,000總投資$1,170,000*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上環鋪

營業資料(1/13)

營業額$300,000租金$50,000材料$60,000人工*$90,000水電$15,000盈利$85,000*六個全職、三個兼職,不包老闆

我的客人網上有機食品店 Eat Fresh

訂購麵包:六穀方包、佛蒙特酸種麵包、英國麵包用途:在網店轉售訂購次數:每星期兩次月花:$2,000訂購原因住在中半山的老闆Naoko:「一次經過Levain,覺得它的麵包不像連鎖店般又軟又輕,吃下去有嚼勁又充實,成日都會買。半年前開了網店Eat Fresh,我見Levain無喺網上賣,咁我見啲包夠健康,同我哋間網店方向相近,用批發價拿貨,再用佢嘅零售價轉售,再賺少少運費。」

意大利餐廳Trattoria Caffe' Monteverdi

訂購麵包:香草黑橄欖包、鄉村麵包、意大利傳統麵包Puglia、曲奇餅用途:當餐包送予客人訂購次數:每日 月花:$2,000訂購原因意大利人Armando說:「麵包係我哋主糧,來港九年,幾乎所有歐陸麵包店都試過,一次經過Levain,覺得它的麵包是全港最好吃,比酒店好食,非常接近意大利人口味,質地結實而不太甜,所以每星期都專程去買。三個月前開了意大利餐廳,便索性買Levain的麵包做餐包,雖然價錢不便宜,但客人都很喜歡,即使我請師傅做成本較低,亦做不到Levain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