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雲計算下個10年走向開放,開源雲領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64.shtml

雲計算下個10年走向開放,開源雲領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嗎?
楊潔 楊潔

雲計算下個10年走向開放,開源雲領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嗎?

一個企業雲的大時代,正在拉開帷幕。也許一個開源雲的獨角獸,也正在醞釀之中。

文|楊潔

2016年,距離雲計算概念被提出,已經過去了10年。“雲計算將跨越從0到1的小時代,迎來從1到N的創新大時代。”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特地為此寫了篇文章,其中如是說。

當直播、VR、人工智能概念如火如荼時,作為它們的背後的技術基石,中國的雲計算創業公司也開始走向前臺,迎來自己發展的風口。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開源技術生態圈得到了飛速發展,曾經一度受到爭議的OpenStack逐漸占據主導,在開源IaaS領域成為最受關註的雲計算技術之一。

EasyStack就是以OpenStack開源技術起家的。EasyStack創辦兩年,在去年年中,拿到了當時國內開源技術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B輪1600萬美元。目前,其企業級用戶拓展到超過100家。

經過了兩年的技術沈澱,陳喜倫感覺,EasyStack在雲計算即將發生變革的時代,已經做好了準備。“開源領域終將誕生一只新的獨角獸。”他說。

創業要找有夢想的人

“阻礙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後廠村路”,這是北京互聯網和2軟件圈兒里的一句流行的玩笑話。後廠村路是北京五環外一條普通的馬路,但是現在,卻成了中國雲計算和互聯網的連接線。從2015年起,百度、新浪、聯想等紛紛在附近入駐,雲計算創新示範基地也在這里落戶。每天早高峰期,這里都要上演大堵車的盛況。

EasyStack就在這里安家。兩年前的情人節,陳喜倫帶著9個兄弟,離開了IBM,開始了創業之路。而他的目的,是打造一家OpenStack雲平臺產品和服務提供公司。

OpenStack是一個開源的雲計算管理平臺項目,通過各種互補的服務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解決方案。而EasyStack最早創業的這批人,大多數是來自IBM OpenStack中國研發團隊,也是國內最早研發OpenStack的團隊之一。

在此之前,陳喜倫已經在IBM工作了8年,也經歷了IBM OpenStack中國研發團隊從0到60多人的創建過程。早在2013年,陳喜倫就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在此之前,雲計算已經在中國如火如荼。但是,陳喜倫感受到,一個巨大的變化即將來臨。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中國的IT應用,正在向 Cloud+Mobile轉型,國內的企業級客戶的業務,也開始真正走向移動互聯網化和雲服務化。一個開源、開放的IaaS至關重要,而他預測,OpenStack,將成為開源雲平臺的最佳選擇。

陳喜倫是個很有行動力的人。在思考怎麽做的同時,2013年年中,陳喜倫創立了OpenStack中國社區,作為OpenStack技術人員討論和溝通的基地。社區里迅速聚集起了國內對OpenStack感興趣的技術工程師和專家。當時微博還熱,從拉粉絲到微博、微信運營,都由陳喜倫在工作之余一手包辦。“後來很多國內的OpenStack工程師,有其他公司的,也有之後加入我們的,當時他不認識我,但是我早就認識他了。”陳喜倫說。

也正是OpenStack中國社區,幫助陳喜倫敲定了第一輪融資。當社區逐漸發展起來,藍馳創投發現了它,也從而和陳喜倫建立了聯系。經過了幾個月的交流後,藍馳確立了投資意願。陳喜倫開始了跑團隊的工作。

但是,離開安穩和高薪的IBM去外面創業,在當時聽起來就是冒險而且不靠譜的事兒。陳喜倫在不同公司里找了幾十個人去聊,最後願意和他一起出來的,只有9個人,其中包括現在OpenStack的CTO劉國輝和COO王瑞琳。“創業要找有夢想的人。”陳喜倫說。跟他一起出來的人,都是優秀的高材生,在大型外企中的技術型人才,還有幾個是當年的高考狀元,一直以來的“學霸”級人物。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著自由夢想的引線,而陳喜倫恰好成為那個點燃它的人。

盡管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但EasyStack的團隊,還是搭建起來了。接下來的7個月,劉國輝帶領七八個技術工程師,不分日夜,閉關熬出了最初版本的EScore、ESCloud Roller和ESCloud,奠定了EasyStack的產品基礎。“這是我們原來在大企業,上百人花上幾年也不一定能做出來的東西。”陳喜倫感慨說。而更令他自豪的是,經過了兩年的時間,公司從最初的9個人發展到108個人,最初的聯合創始人和高管團隊沒有任何變動,全部人員都留在了公司內。

而現在,陳喜倫正準備帶領EasyStack迎接他所說的雲計算“新的變革時代”。

雲計算大時代來臨

從2006年到現在,10年時間,雲計算在主流用戶和市場中逐漸得到了認可和了解。

創新領域的創業大潮,大大推動了雲計算的發展。電商的爆發,O2O的熱鬧,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接入互聯網,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量與日俱增,不同行業公司的IT 基礎設施都在承受更大的壓力。在這背後,則是雲計算的迅速發展和落地。互聯網+的大趨勢,也讓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加快了轉型的速度,包括電信、金融、能源、制造、傳媒等,都在被互聯網加速融入。

“如果說過去十年,雲計算是從無到有,現在則正在經歷從有到優的發展過程。”陳喜倫說,“互聯網正在進入一個大時代。”他把上一個10年看做是互聯網的小時代,那時更多的是虛擬經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10年中,更多地是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在利用雲計算擴大規模、加快發展速度。但在下一個10年,這種趨勢將在更大規模的領域推進,突出的表現就是,關鍵行業的大型企業開始更多地向雲轉化,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去改造自己的產業鏈。大客戶雲化,行業雲化。

而這樣一個大時代的趨勢,必然也會是普適創新的時代,讓雲計算從封閉走向開放。而在開源雲架構中,OpenStack隨著得到眾多大型廠商的支持、社區的壯大,無疑已是開源IaaS領域的代表。而也正是開源,讓中外的技術人員,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2B領域也隨之越來越多地受到資本的關註,儼然站上了風口。而要解放企業在IT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各類IaaS雲服務創業公司也紛紛出現。

在雲計算領域,傳統分為IaaS、PaaS、SaaS三大領域。“但在未來,企業級市場將被SaaS和IaaS+兩個維度所吞噬。”陳喜倫判斷。對此,他舉了兩個例子,salesforce和AWS。他認為,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是,某個行業的領先公司將產生SaaS平臺,進而沈澱出PaaS平臺,類似於salesforce這類巨頭的發展軌跡。“而你想一想AWS,它是IaaS呢還是PaaS呢?可能更多的是IaaS+,從技術角度提供一些IaaS Plus雲服務來支撐更多的SaaS公司做本行業的PaaS,支撐更多的企業用IaaS+支撐自己的基礎架構。”

從IaaS到IaaS+,支撐更多的SaaS,這也是EasyStack堅持的策略。EasyStack的產品邏輯就在這個思路下貫通。

“現在,忘記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區別吧。我們下一步更核心的問題,是如何為企業級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涵蓋多種雲形態的產品和雲服務,去支撐企業的下一代應用創新。”陳喜倫說。

滿足行業客戶場景化需求

結合以上幾點,EasyStack的產品路線和商業模式,也就變得清晰起來了。EasyStack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家傳統的技術研發公司,圍繞著產品部署和實施開展業務,而是除了產品之外,做服務型企業,用開源技術滿足行業客戶創新場景化的需求。

在日前,EasyStack公布了自己的ESCore、ESCloud、ESCloud+、ESCaaS等系列產品和新版本。這些產品組合可以為行業企業用戶構建具備四大創新能力的開源雲平臺。

首先是開源技術的整合平臺。ESCore是openstack核心組件與高度定制的Linux OS的雲內核,為OpenStack平臺提供支撐的底層系統。

其次是行業雲化的平臺。ESCloud是基於ESCore的面向下一代應用的OpenStack雲平臺。

第三,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平臺。ESCloud+是基於ESCloud的IaaS+能力集成平臺。第四,混合雲架構的平臺。作為對專享物理資源與公共虛擬資源的統一管理平臺, ESCaaS滿足了用戶交付模式的需求。

“我們的技術產品路線秉承的是四大趨勢:硬件由專用化向通用化過渡,基礎架構由硬件驅動向應用驅動過渡,系統軟件向通用化+專用化過渡,應用系統由軟件驅動向API驅動過渡。”劉國輝說。

“ESCore是為大型企業建設行業雲設計的。”陳喜倫說。“ESCloud跨平臺兼容多種虛擬化技術,聚焦計算、網絡、存儲的IaaS;ESCloud+通過將容器、NFV/SDN、大數據、物聯網等場景化服務與OpenStack基礎架構平臺集成在一起,OpenStack未來的市場,主要就在於這些IaaS+市場;ESCaas實際上則是托管雲。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企業級市場應用的全分享。”而這,也是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EasyStack的獨特之處。

EasyStack的技術實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全面體現。ESCaaS極大地降低企業托管雲的交付難度,並且能夠實現秒級部署,EasyStack也因此在2016年Gartner Cool Vendor的評選中,獲得了“2016最酷雲計算廠商”稱號。它也是亞太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開源雲企業。

開源雲獨角獸將在未來誕生?

在開源雲技術貢獻上,EasyStack已經成為國內openstack領域的領先者。它不僅在國內社區中擁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在今年OpenStack最新版本的核心代碼社區貢獻的全球排名中,與華為一起進入TOP10,成為其中唯二的兩家中國企業。也是前十中,和Mirantis一起進入排名的唯二兩家創業公司之一。並且在今年5月,EasyStack成為繼華為之後,OpenStack基金會中最新的中國公司黃金會員。

現在,成立僅僅兩年的EasyStack,已經超過100家企業級客戶提供了服務,涵蓋了金融、電信、政府、電力、教育以及互聯網金融、電商、大數據等新興行業。

但是,陳喜倫仍然不敢放松。他仍然在努力,讓EasyStack保持成為一家“快公司”。“從2014年,美國的OpenStack就開始從創新層進入了大型客戶的主流市場,跨越了創新鴻溝。而在中國,這個趨勢大約在2015年出現。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比美國整體發展慢了一年左右。”陳喜倫說,“而在競爭的維度上,從2010年開始,OpenStack在美國的十幾家創業公司,已經有多家進行了整合,或者被收購了。為什麽?因為大型客戶選開源公司,他更希望是選領導級的,因此雖然OpenStack的市場是非常大的,但是最終洗牌是不可避免的,最後的市場領導者,可能只會是一兩家公司。”

陳喜倫預測:“中國的OpenStack的市場整合,也會在下面的兩三年之內發生。”但是,他同樣也認為,在OpenStack市場中,會誕生中國第一個開源領域的獨角獸。“中國市場比美國整體還要滯後,但是中國未來將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市場。雲計算是產業創新的支撐,未來的人工智能、VR、大數據、物聯網,都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撐。”

而現在,國內的OpenStack創業公司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創新的道路上,繼續舍命狂奔。

接下來,EasyStack要做的,就是推動一個生態產業圈的形成。6月20日,EasyStack公布了“萬物生長”的雲生態戰略。與電信集成、國電通、IBM、樂視雲、英特爾、聯想、紫光華山、SUSE、浪潮、思科等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發布了“E+三個100”計劃,即2016年發展100個技術合作夥伴,100個行業合作夥伴,100個雲服務合作夥伴,共同構建“萬物生長”的雲生態系統。

同時,陳喜倫也透露,EasyStack正在加強國際化戰略,在海外進行業務擴張。

一個企業雲的大時代,正在拉開帷幕。也許一個開源雲的獨角獸,也正在醞釀之中。

雲計算 獨角獸 場景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61

世界最強超級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首用國產巨強“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614.html

全球速度最快的計算機來自於中國。

國際高性能計算權威組織日前在法蘭克福宣布最新一期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顯示,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以每秒超過10億億次的運算速度獲得冠軍。

這是我國完全資助研制和生產的超級計算機首次使用中國制造芯片,並突破10億億次量級,也標誌著中國近期在計算機系統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並逐步擺脫對美國芯片技術的依賴。

10億億次量級比美國超算快5倍

根據國際TOP500排名公布的數據,“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峰值性能達到每秒12.5億億次,持續性能達到每秒9.3億次,性能功耗比為每瓦60億次。這三項關鍵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

“神威-太湖之光”由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在無錫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安裝完成,去年12月完成整機系統性能測試,目前由清華大學負責運營。

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1000平米的主機房內,整齊排列這兩組共40個運算機倉,每個機倉容納1024個芯片,一共40960個芯片。據介紹,“神威-太湖之光”單芯片的計算能力相當於3臺2000年全球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當前性能指標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表示:“神威-太湖之光的綠色指標很好,性能是目前排名第二的單瓦性能的三倍,軟件支撐功能強大,包括容錯、編譯和任務調度等能力都具有創新性。”

此前人類超級計算機的最快運算記錄由我國“天河二號”保持,為每秒5.59億億次。“神威-太湖之光”的實測計算速度比天河二號提高了三倍,是美國最快的計算機速度的5倍,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臺運算速度達到10億億次量級的超級計算機。

“神威-太湖之光”一分鐘的計算能力,相當於全球70億人同時使用計算機不間斷計算32年。該計算機集合了41000個芯片,每個芯片都含有260個處理器內核,整個計算機擁有1065萬個內核,美國最快的計算機內核個數僅為56萬個。在存儲記憶方面,“神威-太湖之光”整臺機器只用了1.3個拍字節,這意味著該計算機非常節能,耗能僅為15.3兆瓦,天河二號的能耗為17.8兆瓦。

國家863計劃高性能計算重大項目總體組組長錢德沛表示:“神威-太湖之光的功耗是全球領先的,也就是單位一瓦特能夠達到的計算速度,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河二號一秒算20億次,太湖之光大約一秒算57億次。”

一顆中國“芯”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比性能更重要的是,“神威-太湖之光”全部使用自主研制的芯片制造而成,實現了我國超級計算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彭博社引述田納西大學教授,全球超級計算機測速方法創造者Jack Dongarra稱:“中國超級計算機並不是建立在某個已經存在的架構中,而是自成一體。這個系統完全依賴於中國處理器。”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韓銀和表示:“太湖之光之所以那麽牛,原因就是它擁有一顆巨強的‘芯’——申威26010,由上海高性能IC設計中心設計的國產高性能處理器。一顆申威芯片的性能相當於天河二號中5個英特爾芯片的峰值性能之和。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完全依靠我國自主研制的“申威”處理器,打破了以往中國對國外處理器的依賴。此前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是基於美國英特爾處理器所建造。去年4月,天河二號性能的升級計劃因為美國政府對於中國高性能計算機芯片的出口限制而擱置。美國政府當時表示:“向中國出口此類芯片技術有悖於美國的國土安全和美國在國外的利益。”

超級計算機對於中國和美國的國土安全和科研都是至關重要的。超級計算機系統的用途包括天氣預報和產品設計等民事用途;同時也能用於更加高端的科研項目,比如網絡安全和核武器。“神威-太湖之光”發明團隊表示,太湖之光將能夠用於制造、生命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的建模。

中國高性能計算機制造發力

中國近年來正在加大對於高性能超級計算機芯片和超級電腦的投入。2001年,中國超級計算機還沒有進入TOP500超級計算機的排名榜。今天,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榜里有167臺是中國的計算機,超過美國的165臺。“神威-太湖之光”標誌著中國高性能計算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超級計算機項目隸屬於中國的“863計劃”,該計劃持續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擁有曙光系列、天河系列、神威系列等世界一流水平的超級計算機,旨在擺脫中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核心硬件方面對於國外技術的依賴。

同屬我國863計劃重大專項的“高端容錯計算機研制與應用推廣”項目成果的浪潮天梭K1系統,是我國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後全球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機技術的國家,有效改變了我國在金融、電信等核心領域大型主機長期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浪潮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自2013年上市以來,天梭K1獲得廣泛應用,形成了產業規模。2015年,浪潮天梭K1完成了金融、交通、財稅、公安、社保等12個行業市場應用突破,在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ETC等眾多客戶的核心業務中實現了進口產品替代。根據IDC研究機構去年四季度發布的數據,浪潮在高端Unix服務器市場的份額占到14%,位居市場第二。

據悉,浪潮正在攻關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強的64路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預計今年將推向市場,為規模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系統的自主化替代提供技術方案。浪潮雲計算集團總裁王洪添上個月在貴陽數博會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龐大的市場為國內計算機企業的市場化提供了重要基礎。但是中國企業的整體規模和美國企業相比還有待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59

【夏季達沃斯】途牛CEO於敦德:中國將誕生全球化旅遊企業

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新領軍者年會(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於6月26日~6月28日在天津舉辦。

互聯網正深刻改變旅遊行業,伴隨著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互聯網+旅遊”想象空間巨大,中國將誕生全球化旅遊企業。

中國旅遊市場正處於黃金發展期。2015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超過41億人次,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億人次,在世界各國中位居榜首。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創新驅動。

互聯網正深刻改變旅遊行業,伴隨著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互聯網+旅遊”想象空間巨大。途牛從創立至今10年時間,搭上了互聯網和旅遊市場發展的快車。企業專註在線休閑旅遊,一直保持著高增長。2015年下半年,途牛連續兩個季度蟬聯中國在線度假市場第一名,並已連續4年領跑中國在線跟團遊市場。

互聯網帶動休閑度假產品邁向標準化

21世紀,互聯網浪潮催生了新一輪產業革命,每個行業都在承受其帶來的裂變。在旅遊行業,機票、酒店是最早在線化的產品品類。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機票在線滲透率已達76.7%。如今,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機票、酒店預訂成為常態。

相對於機票、酒店等標準化產品,休閑度假產品作為打包產品,包含了機票、酒店、門票、導遊、領隊、車、餐飲等各種項目,標準化程度和在線滲透率都比較低。10年前,機票、酒店在線預訂領域的競爭已經極為激烈,但休閑旅遊仍是一片藍海,還處於快速成長期。因此,我們在創業之初,抓住了休閑旅遊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的趨勢,主攻在線休閑旅遊市場。從2006~2016年,我們所做的核心工作之一,便是運用互聯網的方式把旅遊產品標準化,在這個過程中構築起競爭壁壘。

在旅遊行業摸爬滾打10年,我們敏銳地註意到,在線旅遊企業既要打造零售品牌,也要塑造產品品牌。

自2015年起,在原有品牌投入基礎上,我們開始註重深化品牌層次,將品牌優勢的縱深進一步加大,挖掘中高端旅遊、親子遊、爸媽遊等細分市場潛力,提高產品辨識度。繼首個獨立產品品牌“牛人專線”後,2015年12月,我們發布了第二個獨立產品品牌“瓜果親子遊”,將用三年時間建設千人親子教練團隊。

圍繞用戶需求,延伸產業鏈

10年發展過程中,途牛見證了中國旅遊市場發展的演變歷程。我們圍繞用戶需求,不斷創新、改變,從而駛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途牛已占據在線跟團遊市場領先優勢,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在線旅遊度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跟團遊市場規模為312億元,途牛市場份額為26.1%,保持市場第一,超過第二名攜程(17.9%)和第三名驢媽媽(7.8%)的份額之和。此外,途牛2015年下半年交易額及增速同樣處於市場首位。

眼下,中國旅遊市場已進入第三階段,用戶自助遊需求持續增加。2016年,途牛將重點發力自助遊。自助遊是推動未來中國休閑旅遊發展的重要潛力因素,因為許多年輕人或有經驗的遊客更願意選擇自由度高的行程。

針對市場新特點,途牛正從擴展產品品類、搭建服務網絡等方面進行布局,積極擁抱變化。

首先,繼續加強直采戰略。通過直采布局,途牛能夠更好地整合目的地資源,進一步提高產品豐富度,有效縮短產業鏈條,最終提升用戶出遊體驗。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途牛直采比例已超過交易額的1/3,產業鏈不斷向上遊整合發展,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同時,隨著直采的不斷深入以及當地采購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們進一步推動了對客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進程,確保了對產品質量的管控。途牛將繼續擴大直采,未來直采比例將增至50%。

其次,不斷擴展產品品類,延伸產業鏈。重點打造“+X”旅遊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多豐富化、個性化的產品。此外,途牛積極布局主題旅遊市場,為用戶提供遊學、旅拍、戶外等細分領域產品。

第三,搭建出發地和目的地兩張服務網絡。隨著旅遊消費升級,消費者期望在出發地和目的地都能享受到優質服務。於是,途牛不斷升級用戶服務,建設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服務網絡。截至目前,途牛已在全國擁有170家區域服務中心。

創新互聯網金融與影視IP

當前,跨界發展正成為在線旅遊行業的新風尚。在旅遊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途牛還圍繞旅遊消費場景進行業務創新,率先在業內全面布局“旅遊+互聯網+金融”以及“旅遊+互聯網+影視”。

借助旅遊服務經驗與場景,我們從2014年底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並於2015年重點發力消費信貸、保險、供應鏈金融等領域。途牛自營旅遊分期付款業務“首付出發”自2015年8月推出以來,截至目前授信人數超過138萬,授信額度達到82億元;在供應鏈金融方面,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途牛已向合作夥伴提供資金支持超過33億元。此外,途牛已擁有包括商業保理、基金銷售、保險經紀、融資租賃等在內的多張牌照,可為用戶及上下遊合作夥伴提供多樣化的旅遊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僅促進了旅遊主營業務發展,也推動了產業鏈良性互動。

除互聯網旅遊金融外,我們在旅遊影視上也開創行業先河,成為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早在2014年11月初,途牛便上線國內在線旅遊行業首款CEO代言在線旅遊類產品《老於推薦》,每款產品均以圖文、視頻等方式生動呈現,搶灘體驗式出遊新市場,為數千萬用戶提供了直觀豐富的出遊前參考。

2015年10月,設立途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與雲南衛視聯袂打造全國首檔90後環球旅遊真人秀節目《出發吧我們》。2016年1月17日,《出發吧我們》在雲南衛視正式首播,獲得高度關註,首期節目播放量超千萬,進一步提升了途牛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曝光度。與此同時,節目同款線路通過途牛《出發吧我們》專題售賣,轉化率提升接近100%。

(作者系途牛旅遊網創始人兼CEO於敦德,本文不代表本報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77

創業板退市第一股誕生!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逾萬名股東全被坑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8/1020404.html

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成退市第一股後,被坑的機構和人太多了: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以及逾萬名股東都在其中。

 

每經記者 朱萬平


今日(7月8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完成對欣泰電氣(300372,SZ)涉嫌欺詐發行以及信披違法違規案的調查工作,依法向欣泰電氣及相關責任人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深交所也在官網上表示:欣泰電氣將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更將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成退市第一股後,被坑的機構和人太多了: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以及逾萬名股東都在其中。

 

7月12日複牌 最快8月底啟動退市程序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今日除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欣泰電氣涉嫌欺詐發行一事進行了明確表態之外,欣泰電氣今日也一口氣發布了8份公告。

欣泰電氣在公告中表示:7月7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證監會對包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董秘等多位高管在內的共計17名相關人員和公司本身予以行政處罰,共計罰款1907萬元,除對相關人員處以罰款外,對公司董事長溫德乙、總會計師劉明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對於欣泰電氣的退市程序,公司表示,股票將於7月12日開市起複牌,交易30個交易日後,預計於8月23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在公司股票停牌後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股票上市的決定。自7月12日起欣泰電氣股票複牌交易的30個交易日期間,證券簡稱將調整為“*欣泰”,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比例不變。

對於上述情況,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博士對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表示:“這也就意味著,欣泰電氣最快將於8月底啟動退市程序!”

 

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出資5.5億設先行賠付基金

 

與此同時,對於欣泰電氣的保薦機構和相關保薦人的處罰也被披露。7月8日晚間,興業證券(601377,SH)公告稱:公司及欣泰電氣保薦代表人蘭翔、伍文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擬決定,對公司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200萬元,並處以2400萬元罰款;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2078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合計罰款2460萬元;對蘭翔、伍文祥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擬對蘭翔、伍文祥分別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興業證券同時還披露了擬設立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的情況,其表示公司作為出資人,出資5.5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在基金設立公告刊登之日起正式成立,興業證券將於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設立前將出資額劃付至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資金監管專戶。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還註意到,對相關中介機構的違法行為,證監會表示已進行調查,並已對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發送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東易律師事務所還在調查中。

張曉軍強調,證監會對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堅決打擊、絕不手軟。證監會將凍結或限制行政責任當事人的原始股份,並關註相關股東減持合規性;加強對欣泰電氣監管,確保欣泰電氣正常生產經營,對於其首發剩余資金采取專戶監管等。

 

欣泰電氣或破產 1.3萬戶中小股東受傷

 

 欣泰電氣退市後無疑將更加命運多舛。今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欣泰電氣董事長溫德乙時,其表示,自己事前並不清楚公司將要被強制退市,但心里也有準備。由於自己身背6.26億元債務,公司退市後,將不得不走破產程序。“公司一年銷售額才不過1.4億元,6億多的債務我肯定還不上。”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的“風雨飄搖”讓大量持有其股份的機構和個人叫苦不叠。 

首先看私募。資料顯示,在繼今年3月創勢翔投資首次舉牌欣泰電氣後,創勢翔又在3月30日至4月20日期間,通過旗下管理的多個信托產品多次增持欣泰電氣股票,截至2016年4月20日,創勢翔投資累計持有公司股份1715.5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00%,已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對於增持欣泰電氣的目的,創勢翔表示主要是對A 股市場未來的樂觀判斷以及對欣泰電氣股發展前景的看好。兩次增持均價在13.28元~14.02元/股之間,截至5月20日,欣泰電氣停牌前股價報收於14.55元,創勢翔前後共計耗資2.32億左右。如果欣泰電氣退市並破產,創勢翔投資投入的逾2億元巨款或面臨巨虧。

再來看匯金公司。欣泰電氣2016年一季報顯示,匯金公司為其第八大流通股東,持股數為137.13萬股,占欣泰電氣流通股本的1.52%。

(欣泰電氣2016年一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來源:公司公告)

這些機構不幸踩雷,普通投資者也沒有逃過。據欣泰電氣一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欣泰電氣普通股股東戶數為13313戶。

 

  • 每日經濟新聞
  • 宋思艱
  • 每經記者 朱萬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16

又一款國產大飛機誕生 蛟龍-600水陸飛機將下線

今天,由中航工業研制的國產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珠海總裝下線,標誌著該型首架機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正式完成,全面進入地面聯調聯試階段。該機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制空白,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09

歷史性時刻誕生!希拉里正式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

當地時間26日晚間6點56分,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為總統候選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民主或共和這樣的主流黨派里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的女性。

隨著這一具有歷史性時刻的誕生,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將會在今晚的民主黨大會上大打親情牌,希望恢複希拉里在民眾中已受損的形象。

其實,今晚本來會有2807位黨代表宣布選希拉里,桑德斯有1894張。當地時間晚上6點30分左右,當南達科他州代表在計票時,希拉里已經獲得了2383張,達到了正式提名的要求。

接下來,事先商量好的戲劇性一幕出現了。為了體現黨內的團結統一,希拉里黨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在這時候出現在會場上,提出動議終止各州點名的程序,並歡呼宣布克林頓被提名,大廳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11月8日,希拉里將在最後的總統大選中與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對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30

全球首款AR手機誕生背後 聯想移動打響技術反擊戰

Pokémon GO的走紅儼然成為任天堂股票的助推神器,不光如此,它還帶動國內增強現實概念股價值上漲,其中聯想股票也大漲,最高漲幅達8%。

在此前舉辦的聯想2016全球科技創新大會上,聯想發布了全球首個搭載谷歌Tango技術的AR大屏智能手機PHAB2 Pro,而Pokemon Go的火爆無疑為計劃今年9月上市的PHAB2 Pro提振信心。

AR硬件突破

“它將成為我們在消費領域最好的一款產品。”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移動業務聯席總裁陳旭東信心滿滿。Tango技術是谷歌在AR技術上的實驗項目,其核心技術主要包含運動追蹤、區域信息獲取及深度感知三個要素。

據陳旭東介紹為了實現AR效果,除了800萬像素前置鏡頭外,PHAB2 Pro背部還搭載了三個攝像頭,16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景深記錄鏡頭和運動追蹤鏡頭,通過三個攝像頭的伸展來感應外界的變化。

通過和手機中配備的傳感器結合,Phab2 Pro能夠對現實空間進行瞬時測量,像眼睛一樣“看”到自己在三維空間里所處的位置,並對周圍環境狀況進行詳細分析。同時借助信息捕捉頻率超過每秒25萬次的傳感器,PHAB2 Pro成為全球首款能夠更清晰“看到並理解”周圍物體與環境的智能手機,從而為各種結合虛擬信息及應用的AR體驗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在PHAB2 Pro手機中有一款虛擬多米諾骨牌遊戲,在視覺體驗上仿佛有一套真實的多米諾骨牌放在桌子上,而當多米諾骨牌位於桌子邊緣,手機能夠識別它已經到了桌子邊緣界線掉下去。在陳旭東看來,這就是Tango技術帶來的真實性。“最早人傳遞信息靠語言、文字,後來就是圖片、視頻,現在視頻也不夠了,還要全方位的信息。全方位信息的傳輸量要遠大於視頻,這就需要硬件各方面的突破和升級。”

AR手機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目前市場上已經都多款VR設備,也有不少AR眼鏡推出,但將AR和VR應用到手機上的廠商仍屬少數,原因在於將虛擬和現實結合,掃描和和數字化建模工程巨大,對手機芯片的運算和承載能力也提出嚴苛的要求。“攜帶頭顯設備玩虛擬遊戲的場景在很多情況下會受限,用手機作為承載體,甚至解放雙手,用AR眼鏡來呈現,隨時隨地來玩,這種體驗才是革命性的。”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樂基金總經理宋春雨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軟件拓展延伸

“除了硬件,還得軟件匹配,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在陳旭東看來,“搭載了Tango技術的Phab2 Pro手機可以定義為一個硬件平臺,推動大量開發者進入這個平臺圍繞場景化進行軟件的開發。”

以AR手機目前最充滿想象空間的應用遊戲為例,普通手遊沒有足夠傳感器的支持,無法匹配AR手機的應用,這就需要開放API,鼓勵更多的開發者在聯想的技術平臺上開發更多的增強現實應用,從內容層面豐富Tango的平臺,不斷完善手機的用戶體驗。

目前除了虛擬多米諾骨牌遊戲外,用戶還可以利用Phab2 Pro手機在現實空間觀看真實大小的虛擬恐龍,並且可以360度翻看恐龍的構造。在采訪現場陳旭東還呈現了一款虛擬射擊遊戲的視頻,視頻中的槍支上安置了Phab2 Pro手機,楊元慶手持槍支,在辦公室與入侵的虛擬外星人激烈開戰。

更多的遊戲應用正在開發中,據宋春雨介紹聯想遊戲目前已經和Google的Tango部門團隊進行了對接,並且版權專利問題方面的談判已經基本完成,遊戲研發則正在進行中,預計很快就會上線,且會利用聯想旗下的樂逗遊戲率先進行渠道分發。“AR將帶動移動遊戲進入2.0時代,普及之後會有更多新的產品和創意。”宋春雨告訴記者。

除了遊戲之外,Phab2 Pro手機還可以對家居風格進行重新設計,例如家中購買了一款沙發,家居公司將沙發數據告知tango平臺,tango技術可以測距,以手機上的攝影鏡頭作為實境掃描器,即刻就可測出房間內家居的尺寸,並結合空屋現場與室內設計圖貌,查看該款沙發擺放效果,設計師也可以借此進行設計風格的調整。

此技術在家居設計及電商中的應用充滿想象。近期聯想與京東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聯想全線產品未來三年力爭在京東實現600億元人民幣目標銷售額。而據陳旭東透露,雙方也將在AR技術電商應用方面展開研發工作。此外,聯想未來還會推出VR攝像機,作為內容信息的采集設備。

聯想創投方面最近也投資了一家移動廣告公司,正在研發基於地理位置的AR廣告。“在聯想創投第二期的主基金里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AR專項基金,用於AR核心技術與生態的布局。”宋春雨表示。

補齊品牌渠道短板

從神奇工場轉戰聯想移動這一年,陳旭東削減了很多產品線,並轉變以往以量和市場份額為導向的市場策略,向中高端產品線轉移。據陳旭東介紹今年發布的產品價格基本都在2000元到4000元,低端產品很少。“雖然以前量賣得大,但是沒有積累起來品牌和真正的競爭優勢。”陳旭東坦言。

然而品牌的建立,需要一代代客戶和口碑的積累,更需要線下銷售渠道的打通。陳旭東也深知,產品向上走需要面臨很多挑戰。針對大眾消費群體和複雜的渠道布局,聯想在PC市場的成功,並沒有多少可以照搬的資源和成功經驗。“以前做手機就跟做PC一樣,認為只要把技術做好就行了,但消費品不是這個規律,你可能花一分錢做產品,得花五分錢去打廣告”

產品、品牌、渠道三箭齊發,這是聯想移動制定的新的運營模式。在線下渠道方面,陳旭東表示將繼續加大在蘇寧、國美、迪信通等體系中開店的力度,同時結合當前Shopping mall銷售的流行,也會逐漸讓手機業務轉移至這個陣地。

不管是AR手機Phab2 Pro還是模塊化手機MOTO Z,聯想都計劃9月份在國內推出,定位於中高端,目標為一二線城市。這樣的產品定位和時間節點似乎有意要和蘋果正面開戰,“就是要搶奪它的用戶,我相信2%的人已經對它的產品不滿意了。”而就在近日華為消費業務2016年上半年業績溝通會上,余承東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很多友商的新品是低於大家期望的。”據悉九月份,索尼、三星也將推出新品,在中高端手機市場,又一輪“圍剿”蘋果的戰役即將打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25

從《我們誕生在中國》看迪士尼自然電影中的“心機”

以往說到一些自然或是紀實類電影,觀眾大多會聯想到鏡頭唯美但講解略枯燥或晦澀難懂,甚至會讓人昏昏欲睡。但最近熱映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卻通過對幾種生長在中國的代表性動物日常生活的記錄和講述,贏得了極高上座率和大量觀眾好評。

是什麽讓一部原本可能枯燥、傳統的動物類紀實電影,獲得如此好的效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通過對制作方迪士尼的采訪了解了該電影制作和整體創作過程,要做出一部吸引人的自然電影,必須在擬人化內容、專業攝制甚至是後期配音渲染、解說用語細節等方面下大量功夫。

擬人化的家庭感內容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一部由中國導演陸川執導、迪士尼自然(Disney Nature)品牌下首部以國家地域拍攝的自然題材電影,由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SMG Pictures)出品。該片聚焦中國獨有的三種野生動物——大熊貓、雪豹、金絲猴。

“在美國,這種片子叫自然電影,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主要是紀錄片、故事片。其實自然電影是介於紀錄片和故事片中間的一個類型,它們在拍攝制作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是不太一樣的。但最後剪輯制作電影的步驟是一樣的,因為都要敘事、講故事。人和動物既有不同,也有相近的地方。”陸川表示。

陸川所說的自然電影的第一個要素——擬人化故事內容。

很多紀實性電影的內容過於嚴肅,即單一從科學或人文角度切入,解說詞也平實不帶感情色彩。但海外影視制作公司在定內容時會將紀實類電影也作為一個故事來講,在拍攝動物時註入擬人化色彩,甚至關註動物界的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等,來增加趣味性和可看性。

《我們誕生在中國》以交叉剪輯的方式來講述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三類動物,編劇給它們各自取了名字,而且是以聚焦家庭成員關系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在故事中穿插介紹這些動物的特性以及它們的自然生存法則等。

比如棲息於四川竹林的國寶——“單親媽媽”大熊貓丫丫的故事側重孩子的賣萌和成長;而隱居於雪域高原的雪豹達娃一家則體現在逆境求生的艱辛;最貼合觀眾心理的,當數結合了時下熱門“二孩”話題的金絲猴淘淘的故事,因為家中妹妹的出現,淘淘被忽視,之後其叛逆地加入流浪團體,但最終“浪子回頭”救了妹妹進而以更成熟的姿態回歸家庭。

“在迪士尼的故事中,一定要有正面形象,且迪士尼選擇的這些案例不僅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國寶級動物,更註重通過它們的家庭故事反映對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及傳播正能量。這樣可以讓觀眾更容易接受並有興趣觀看。”長期研究迪士尼文化的旅遊文化產業資深人士胡曉鶯指出。

為了傳播家庭感和正能量,迪士尼制作方規定,不可以出現太血腥的鏡頭。

雪豹媽媽達娃最後死了,但在拍攝中並未出現血腥鏡頭,攝制組甚至擦去了血跡,讓畫面保持幹凈,雖然因此引發了網友對達娃是否死亡的討論和質疑。

細節做到極致

迪士尼的制作模式是先有故事,再通過技術來完成制作環節。迪士尼方面將攝制組分為“熊貓組”、“雪豹組”、“丹頂鶴組”、“金絲猴組”等多個攝制組,分赴各個不同的區域拍攝。

自然電影的制作難點在於——這群並不收取片酬的動物主角們並不會聽命於攝制組,它們是自然的、野生的、原始的,有時候要捕捉一個鏡頭需要一個月時間。

“動物非常難拍攝,更不要提做出一個故事了,熱情是這些電影背後的動力。攝制組需要成年累月地待在野外,他們經常出現在地球上一些氣候惡劣或極端的地方,有時在海洋深處或者高山之巔,用他們專業的科學知識和攝影技術去拍攝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制片人羅伊·康利這樣描述。

雪豹組的拍攝尤為艱難,雪域高原的氣候每隔半小時就會改變一次,陰晴不定,環境惡劣。攝制組的延時拍攝需要體力和耐心。而進川尋找野生大熊貓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拍攝金絲猴的難度則在於,攝像師在用高清鏡頭記錄下它們靈動感的同時,還需要隨時盯緊自己的器材包——因為金絲猴很可能隨時出現並把玩那些昂貴的專業鏡頭。

“拍雪豹很崩潰,雪豹特別擅長運動,運動半徑達80公里,平均一兩周才能拍到有用的鏡頭。且雪豹視覺、聽覺非常敏銳,遠遠地看到人就馬上跑掉。我們當時在地上挖了很多掩體,讓攝像師躲在里面拍攝。”陸川透露。

“海外大型電影公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細節,比如《瘋狂動物城》的主角兔子朱迪身上有數百萬根毛發,都是一根一根做的特效。反觀本土電影公司做的‘五毛特效’實在差距太大。雖然自然電影並非要做出那種特效感,但自然電影需要的是極致的細節拍攝和高清自然的畫面,最重要的是,電影中的‘演員’都是野生的,它們不會配合你,而是需要你去配合它們。這個制作過程技術含量極高,是本土同業者需要學習的。”胡曉鶯分析道。

公開資料顯示《我們誕生在中國》拍攝制作耗時三年,拍攝回來的素材長度足足有350小時,最後剪輯成約75分鐘的成片,剪輯工作量極大。

把握情感、心理貼近性

在全民娛樂時代,要擺脫紀實類電影的枯燥感,就必須給影片植入幽默元素,讓觀眾“全程無尿點”。

首先,解說詞很重要。《我們誕生在中國》中有很多非常生動的解說詞,甚至還有一些網絡流行詞匯,迪士尼邀請了演員周迅錄制解說旁白,因為迪士尼和尚世影業方面認為其聲音有辨識度,且善於塑造角色。這也是該影片能獲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解說詞是我自己寫的。我的制片人是羅伊·康利,我們兩個在合作過程中一直在交流。他告訴我他們是怎麽做動畫片的,他們非常在意創作者的表達與觀眾的接受度之間的聯系,會覺得幽默很重要。迪士尼方面也一直在跟我溝通這一點。”陸川表示,在這點上,國內很多做文藝片的導演有時候不是特別在意,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們這部片子每剪完一版都要拿回去審,每次他們都跟我溝通說,要幽默、要再幽默。當幽默的氣息逐漸出來並縈繞在整部電影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很重要,它會讓人覺得生命中不光有苦難,還有很多歡樂。”

陸川透露,該片國內版的旁白是其專門寫的,特意植入了很多熱門的網絡語言。而海外版則是其和另外一個作者先寫的,陸川表達自己的想法,合作者用完全美式的風格和幽默感去寫。針對不同文化氛圍中的觀眾群體,定制更符合他們口味的解說詞,是該片制作的另一個“心機”。

“我希望將來在中國也能上映英語版,大家可以聽聽里面的美國笑話,特別棒。我們是後做的中文版,所以里面還是要讓中國觀眾在詞兒上能夠抓到喜劇的點,用了一些比較生活化的詞。其實你會發現這個片子里面的很多東西是咱們在生活中已經感受過的,這是一個很深的契合點。”陸川坦言,比如雪豹達娃,大家為什麽會覺得它不容易。其實因為我們生活在大城市中都挺不容易的,那些工薪階層跟雪豹達娃是一樣的,他們生存的空間、獲得的生活資源是一樣受限制的。

電影制作者對動物界生存環境和當下人們生活環境貼近性的精準操作,無疑更容易引起觀眾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就像陸川說的:“我們能夠在這些動物身上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許就會思考去給動物更多的生存空間、更多的生存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45

從“生命解碼”到“基因編輯”,“完美人類”會誕生嗎?

健康、聰明、美麗……這些人人向往的優良品質,能夠完美集成在一個人身上嗎?在生命之初的胚胎階段,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能夠完善基因的表達和功能,減少先天性疾病、顯現優質性狀,甚至“完美人類”的誕生都有可能。

一些先鋒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在未來十年內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當然,涉及人類基因的研究必須經歷嚴格的倫理審視。基因編輯技術目前不能逾越紅線,用來制造“完美人類”。

新一輪方興未艾的基因研究浪潮中,湧現不少中國面孔,中國“基因剪刀手”正在集體崛起。

人類將編寫“生命天書”

什麽技術,三次入圍頂級學術刊物《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突破,更成為《科學》和《自然》雜誌雙雙關註的焦點?

什麽技術,興起僅三年就風靡全球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成為人類可能改造自身的利器?

答案是:“基因剪刀”。

“基因剪刀”的正式學術名稱是基因編輯技術。

眾所周知,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重要的遺傳物質,它呈螺旋互繞的雙鏈結構,在DNA鏈條上,一個具有某種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斷開DNA鏈條,對其進行改動,然後重新連上,就像人們寫作時編輯文字那樣。由於對DNA鏈條有剪斷操作,它又被形象地稱為“基因剪刀”。

基因組常被稱作是“生命天書”。1990~2003年,美英法德日中六國科學家共同實施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推動了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掌握了閱讀“生命天書”的能力。

“基因剪刀”的出現,使得科學家們可以編寫“生命天書”。

今年6月,全球25名基因研究領域的科學家聯名在《科學》雜誌上宣布,今年內將啟動“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目標包括在十年內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

“我們希望更好地了解人類基因組,並推動基因編輯和合成技術的發展。”30歲的中國學者楊璐菡對新華社記者說。她是“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最年輕的發起人之一,目前在哈佛大學從事基因研究。

全球最流行的“基因剪刀”是2013年興起的CRISPR-Cas9技術,主要發明者之一是出生在石家莊的美籍華人科學家張峰。

美籍華人科學家張峰

中國基因研究從追隨到領先

今年8月,中國科學家在全球將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盧鈾領導的團隊將用這一技術改造免疫細胞,並註射入病人體內,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在全球首次運用“基因剪刀”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也是一位年輕的中國科學家。2015年,中山大學80後科學家黃軍就利用這一技術修改人類胚胎中可能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的基因。黃軍就也因此被《自然》雜誌列入全球十大科技人物。

中山大學80後科學家黃軍就

另一位因為運用“基因剪刀”而獲得《自然》雜誌獎項的中國科學家是高彩霞。她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植物生物學家,她與實驗室同事在全球率先在農作物,特別是小麥和水稻上成功使用了這項簡潔的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上一輪基因研究浪潮中,中國科學家處於追隨的位置。這是因為主要基因測序工具都是國外科學家發明的,而中國科學家承擔的工作量只占整個計劃的百分之一。

今天,許多在中國完成的基因編輯工作具有開創性。黃軍就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是世界首次,且在國內完成。

高彩霞則在中國解決了小麥基因編輯的全球性難題。小麥的基因工程以高難度著稱,部分原因是許多小麥品種都是六倍體。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植物生物學家丹尼爾·沃伊塔斯說,高彩霞被公認為是“全球優秀小麥基因工程專家”。

高彩霞(左二)

“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的發展,與分子生物學的學科發展密切有關,也離不開國家科研投入的增長。”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生物學家饒毅對新華社記者說。

“改革開放後,我國迎來科學複蘇,正好趕上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高峰。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引進分子生物學技術,打下了較好的學科基礎。新一輪高峰到來時,中國很容易跟上學習、應用,一些用心的科研人員做出國際一流的成果也不足為奇。”饒毅說。

近年來中國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也培育了一批熟悉分子生物學的人才。高彩霞是60後,黃軍就和楊璐菡是80後。

生命完善的新藍圖和新倫理

“基因剪刀手”們將把我們帶向何處?未來的生活會有多大改變?這也是普通百姓關心的實際問題。

從近期來看,基因編輯技術可促進相關醫療領域的發展,將為治療疾病開辟新的途徑。例如,黃軍就的研究成果為治療一種在中國南方兒童中常見的遺傳疾病——地中海貧血癥提供了可能,而盧鈾將開展的臨床試驗是試圖通過修改免疫細胞的基因來達到治療肺癌的目的。

目前,全球具有器官移植需求的病人不在少數,而捐獻的器官數量有限。異種器官移植也被“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列為六個先導項目之一。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用豬培育可供移植的器官。目前的技術障礙之一是豬體內存在一些有害基因,可能給人類帶來新的疾病。2015年,楊璐菡等科學家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去除了豬基因組中62個有害基因,掃清了豬器官用於人體移植的一大障礙。

“我們通過編輯基因組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命密碼,指導我們預防、治療疾病。”楊璐菡說。

從遠期來看,基因編輯技術可能開啟一個現在無法想象的全新世界。最典型、也是最受質疑的就是關於創造生命或創造人類的問題。

早在2010年,美國基因組研究先驅克雷格·文特爾等人就曾合成一個包含約100萬個堿基對的細菌基因組,並將其移植到細菌體內工作。這是在全球首次制造合成生命,引起科學界轟動。

“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的目標之一是合成一個完整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有約30億個堿基對,合成難度很大。

需要說明的是,“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只是提出合成人類基因組,並不涉及胚胎,沒有提議在基因組基礎上制造所謂的“無父母嬰兒”。盡管如此,仍然多有倫理方面的質疑。涉及人類基因的研究必然要經歷嚴格的倫理審視。

2015年年底,中美英等多國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在華盛頓舉行“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會後聲明劃出的紅線是,禁止出於生殖目的而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這意味著,用“基因剪刀”幫助自己治病可以,但不能用它來制造完美的下一代。

“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的參與者也達成共識,認為“對生殖細胞編輯的臨床使用應定期評估”。

“基因革命有兩波熱潮,第一個浪潮是讀基因,也就是基因測序;第二波是編輯基因組。”楊璐菡對新華社記者說,“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說,‘基因剪刀’只是基因修改技術的開始,我們在工具的性能和應用上還有很大想象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894

世界首臺“乒乓球教練機器人”誕生:可持續與人對打

據共同社報道,歐姆龍公司宣布,該公司開發的能持續與人類進行乒乓球對打的機器人“FORPHEUS”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首臺“乒乓球教練機器人”。

通過設置在球臺上的傳感器,這臺機器人能以約80次每秒的速度測算出對手的位置、球的旋轉和速度,看準落點後將球打回。該機器人可以根據從入門者到高階選手的熟練程度進行針對陪練。據悉,該機器人使用了產業機器人的制動技術。

該機器人2013年在中國的展示會上首次亮相,其後逐步提高其回擊精準度,還將在下個月於千葉市舉辦的最新數碼家電和IT展示會“CEATEC日本2016”上亮相。而鑒於奧運會上日本選手的活躍表現使乒乓球運動人氣高漲,歐姆龍將擴大對該機器人的宣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