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工智能跨界泛娛樂產業 探求解決人類“孤獨感”

近日,傳媒大亨、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向第一財經記者分享了他在美國洛杉磯考察的一家小型技術公司的感受:“這是一家從事VR(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公司,VR技術的發展也許可以很好地提升個人娛樂的體驗效果,但是無法解決現代人都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困擾——孤獨感。這家公司創造性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將你的設備與你的好友設備聯網,當你在使用VR設備時候,一旦你的好友上線,這家公司會將好友虛擬成像在你身邊並即時交流,讓你可以得到與眾多好友一起在玩的群體感受。”

誠然,VR等技術手段的發展帶來了娛樂體驗的提升,然這些技術都只解決了個體化的需求,但人終歸是群居物種,具有很強的交流、分享、互動需求,人工智能正在嘗試解決這問題。

近年來,人工智能一直成為熱門話題,特別是在政策扶持以及一些帶有技術突破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推動了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家都相信,人工智能正在也即將代替人類完成很多工作,特別是在情感陪護上,人工智能大有可為,並且情感陪護方面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受到資本、技術、消費者多方青睞,在美國大片里面常常出現的用於人機交流的陪伴型機器人在中國的發展日漸顯出雛形。

目前,在陪伴型人工智能領域,國內人工智能泛娛樂化趨勢非常明顯。Gowild公司合夥人、市場VP張立強向記者表示,這背後主要由於技術困境等原因,需要跨界泛娛樂,將人工智能產品IP化來更好的解決用戶接納度、使用習慣、以及暫時技術上不成熟的問題。當然,需要吸引一批用戶才能幫助產業進行改進,因此,人工智能特別是情感陪護型機器人往往與明星IP或者娛樂內容包裝,來吸引用戶。

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快車道

人工智能正在得到政策層面的扶持。在2017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介紹2017年科技發展改革工作時指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將盡快編制完成實施方案,並編制完成人工智能專項規劃,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等重大項目的立項論證。在政策的規劃和指引下,人工智能有望帶動多個產業的發展,逐步打開萬億級別市場。

隨著從“互聯網+”向“人工智能+”升級的大趨勢以及政策的支持,2017年人工智能將迎來的春天。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演進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1683.9億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2697.3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7%。

2017年初始,阿爾法狗升級版橫掃圍棋界,百度大腦迎戰最強大腦,無人駕駛閃耀CES,這些都預示著人工智能已經走到爆發臨界點。目前人工智能在各領域進入應用落地階段,在汽車、機器人、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涉及制造和消費領域,而由人工智能帶動的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產業的叠代與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帶動多個產業的發展,逐步打開萬億級別的市場。

工智能也正在成為創業者眼中的新的”風口“。其中,情感陪護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受到風投公司、科技巨頭、制造企業等的極大關註。隨著我國二胎政策放開,我國兒童將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長,現有的4.5萬億兒童消費市場繼續擴張,加之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延遲退休政策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針對小孩、老人的家庭教育和陪護機器人市場將成為未來熱點。

可以看到的是,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雲宣布推出人工智能ET。科大訊飛之前也推出了具有智能對話與情感表達功能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小柔、Gowild公司的情感社交機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陪護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興起。

情感陪護人工智能泛娛樂化

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情感陪護機器人,幾乎全部紮堆集中在幼童市場,這一方面固然是看到情感陪護機器人在兒童市場的前景,但另一方面,情感陪護型人工智能技術還不夠成熟。

“既然大人很難被‘撩’,那就先‘撩’小孩子。”張立強表示,“但包括Gowild在內的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並不滿足於此,我們希望能夠生產出成年人能夠接受的情感陪護型機器人。”

事實上,在面向成人情感陪護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有了突破。“人類情感雖然複雜,甚至我們自己都很難搞懂,但好在發現了一條路徑——我們不需要弄懂人類情感的本質,只需要讓機器對情感表達的各種信號(面部表情、語言、語音等)進行分析並輸出結果就可以了。就像我們目前雖然無法完全破譯大腦,但我們依然能夠從功能出發研發出智能化的機器一樣,目前這方面技術正在加速。”人工智能產業分析師劉坤表示。

張立強表示,即便如此,想要打動“聰明”的消費者並非易事,Gowild找到的路徑是將年輕人喜歡的娛樂內容跨界引入人工智能領域,用IP來包裝產品,泛娛樂業開始跨界進入AI領域。

據悉,由於看中目前年輕人比較宅,缺乏足夠的情感交流,Gowild公司開始開發面向年輕人的情感社交機器人,由於面向年輕人,其價位也定在了千元左右。為了讓其人工智能機器人更易被年輕人接納,Gowild采取了“IP+AI”的做法。“我們已經先後找了王大陸、好妹妹樂隊、《超能太陽鴨》、《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里》等明星或娛樂內容IP,以IP定制的方式,進行深度內容合作、外觀合作。植入到產品中。”張立強表示,“選擇IP也並不是可以隨意挑線,需要根據你的產品定位,例如我們公司投資方有歌手羽泉組合,但我們考慮到我們產品主要面向90後的年輕消費者,羽泉的粉絲主要是80後,因此我們對於羽泉這個IP的使用也會比較謹慎。”

不過張立強並未對記者透露Gowild情感陪護機器人的銷量情況。

“自然語言理解”、“知識圖譜”是人與機器人進行有效溝通,理解用戶的意圖,執行命令或回答問題的關鍵所在。而AI與泛娛樂跨界融合絕非兩個行業簡單相加,而是以“人”為核心,構建遊戲、文學、動漫、影視、戲劇等多個文創業務領域的互動娛樂知識圖譜和上層智能應用。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明認為,人工智能加泛娛樂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但是從哪里切入是需要動腦筋的。對於強大的計算機來說,理解人類語言並非易事,需要機器翻譯。未來,機器翻譯將會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機器人有望在大數據、機器學習和互聯網的推動下更加巧妙的與用戶相連。

“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漸漸由初創期走向成長期,原來非常少見的機器人,開始頻繁出現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極大地改變我們的娛樂方式。人工智能與泛娛樂的結合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了解這種趨勢,洞悉人工智能的下一個風口,對人工智能產品技術的研發,以及如何更好地進憲市場化運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狗尾草智能科技CEO邱楠向記者表示,“我們還在開發具有人工智能的虛擬養成偶像,通過AI+泛娛樂的玩法,賦予了虛擬偶像人的特性和虛擬生命,希望其成為一款橫跨娛樂、文學、遊戲三界的超級IP。”

可以預見,我們的未來世界,機器人會在各行各業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情感陪護型機器人要能”撩“人,情感識別與計算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出現越來越多具有“情感”的產品,並且通過泛娛樂化實現一定的市場突破。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面對人類情感這個異常複雜且人類自身都沒有完全弄懂的問題,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51

父攜兩女探求真相

1 : GS(14)@2016-06-06 03:05:12

【本報訊】每年維園六四集會,總有父母帶着年幼子女到場,17年前接過老師薪火,今天傳承給女兒的蘇先生,昨一家四口參加維園六四集會,長女5歲半,問他甚麼是六四、甚麼是天安門,幼女更只2歲半,「希望佢哋都記得,即使我哋唔認同呢個政權管治呢個國家,但都希望佢哋認同番自己係中國人」。



盼延續學運精神


蘇先生六四時念小學,他記得那時不用上堂,唱六四歌,開始對六四略知一二。直至高中修讀中史,老師每年都跟學生談六四事件,到六四10周年念中七,老師帶領他們出席燭光,「好深刻有咁多燭光悼念呢件事」,自此從沒間斷出席,今年他第一次帶女兒參與集會,「覺得應該藉着一啲參與活動去講番畀佢哋聽,乜嘢叫天安門,六四係乜嘢,細細個已經畀佢哋知少少,如果唔講唔應,慢慢就被遺忘」。周氏夫婦也是首次帶同5歲兒子到維園舉起燭光,以身作則傳承六四精神,「兒子長大,想佢可以通過事實和經歷,建立到一個判斷,唔係想灌輸(意向),而係想告訴他事實」。周太說平時也會讓兒子看六四片段,「我想佢長大後作為學生,都會知自己有呢個參與社會運動嘅權利」。今年各大學生會認為不需要再悼念六四,周先生坦言失望,因為平反六四是普世價值。余氏一家五口每年都會到六四,余太從未間斷帶子女到集會,她說1989年時亡父帶她參與八九大遊行,希望這份精神能夠傳遞下去。對於現時大學生不認同六四集會,她指人民的力量已經很小,只想團結一家,希望子女長大後能延續當年學運精神。36歲文先生同樣第一次帶同3歲兒子參加,他說參加維園集會近20年,一直堅持平反六四,「一日未得到平反,一日都會來維園」,因兒子開始懂事,所以今年父子一同參加,因為六四傳承很重要,「如果現在不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下一代,歷史便會失傳。」■記者王家文、梁佩珊、蘇惠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5/196419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97

What we are reading--知識島:從科學的極限探求意義

1 : GS(14)@2016-10-24 04:19:52

詩人「從一顆沙粒看到一個世界」,科學家的眼中卻只有原子,數量比星星更多。自從十七世紀發明了望遠鏡及顯微鏡以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突飛猛進,不斷演變。物理學家Sean Carroll說,宇宙學最重要的數字是千億:千億年前宇宙大爆炸,至今生成千億個銀河星系,各有千億星星閃耀,總數比地球上的沙粒更多。儘管宇宙之大,極速的光子亦不及在千億年間穿越,現代科學已概括宇宙一切的組成和運行。在不久前我曾推介的新書《The Big Picture》,Carroll就能「在 T-shirt上」總結基礎物理的核心理論,「用一條算式推演整個世界」。在這裏──由科學發現界定的現實世界(physical reality)最深層,只有無形無相的能量在量子場上震盪,而人們熟悉的原子分子以至道德美學等等,將會在化學、生物、心理各個層面,從不斷遞增的複雜性中浮現。Carroll的「大圖像」是一個物質主義的宇宙圖譜,描繪出各個現實層面以及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安頓好時間和因果、意識和自由意志等,為人的存在賦予意義和價值的基石。古人慨嘆學海無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有如汪洋中的孤島。「大圖像」就是「知識島」的最新版立體地圖,讓Sean Carroll從深入底層的剖面抽出千絲萬縷卻不可逾越的關係,提出一個「詩性自然主義」的存在出路。同樣地自覺身處知識島高崗的Marcelo Gleiser在一連兩本新書中,展示一個更廣闊的大圖像。擁有榮譽教席兼為活躍博客的 Gleiser教授文思不絕,繼前年出版《The Island of Knowledge: The Limits of Science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之後,最近再以《The Simple Beauty of the Unexpected》加持,分別透過源自古希臘的科學史以及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謳歌環抱知識島的汪洋中所蘊藏的奧秘。
NASA剛剛公佈,天文學家一直低估了星系數量十倍,Sean Carroll的千億法則頓時失效。何以有那麼多星系隱藏在宇宙最遠古的深處,答案則有待新一代儀器的觀察以及有關學說的修訂。正如Wheeler所言,「知識島越大,無知的涯岸越長」。無知者有望「上岸」,可是大海中有更多不知,甚至不可知。例如「我們對宇宙的起始無從入手,無法對量子世界作出確定的描述,這些未知不單只因現階段的無知,或器材不夠精密,更是大自然的本質:光速有極限,時間不可逆轉,量子狀態不可確定……任何對宇宙起始狀態的科學描述,都完全依賴當時的科學觀念架構──場論、守衡原理、時空和重力的本質──而量子超距作用更宣告不可能對微觀世界作非隨機的描述」。如果「外面的世界」大部份不能窺見或不可觸及,「現實」是甚麼,甚麼是真?「我怎能知道全部可以問的問題」?還有,存在是人的發明,用來理解我們存在的角色。在一個沒有意識的世界,甚麼都不存在,宇宙不會關心。Gleiser戲言「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人生的意義」。若非訴諸外在的神力,人在自然現實中探究終極的存在問題,猶如「提起鞋帶對抗空中下墜」,只能在未知的旅途上發現意義。「科學不是神賜的禮物。知識的追求只能始於我們所在之內」,否則就成為Harari在《Homo Deus》筆下的「更接近宗教的交易」,遠離本質是探索的靈性。Gleiser不惜用兩本書的篇幅說明柏拉圖的終極現實非人可企及,科學必須在不斷錯誤中前行或被極限觸發改變,寄望知識島的寓意有助尋回和科學不可分割的靈性一面。
T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3/19809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