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神鋼”誕生在即 寶鋼武鋼不會因為重組裁員

擁有6000萬噸年產能的“中國神鋼”誕生在即。

第一財經記者9月19日從知情人士處核實,寶鋼股份(600019.SH)的控股股東寶鋼集團和武鋼股份(600005.SH)的控股股東武鋼集團的聯合重組方案日前已獲國務院國資委批複,並已上報國務院。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寶鋼集團暫定將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武鋼集團股權將無償劃轉至寶武集團。重組完成後,寶武集團將成為武鋼集團的控股股東。

武鋼和寶鋼早在2005年11月在上海簽訂過戰略合作協議

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則將通過換股的方式,由寶鋼股份吸收合並武鋼股份。寶鋼股份19日晚的公告顯示,寶鋼集團擬無償劃轉股份給誠通金控、國新投資和中石油集團,所劃轉股份分別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45%、2.45%和4.86%。這也被業內解讀為,雙方正為初擬的重組方案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鋪平道路”。

此外,初擬的重組方案不涉及人員的分流安置問題,武鋼股份全體員工的勞動合同都將由新公司承繼與履行,旗下控股子公司的員工與相關企業的勞動關系也將保持不變。外界關註的同業競爭情況目前來看,僅一個未正式投產項目的規劃產品與銷售區域可能與合並後的上市公司存在重合。

表決權“劃轉”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述人士處獲悉,寶鋼股份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並武鋼股份是此次重組方案的核心內容之一。換股完成後,武鋼股份現有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等都將由專門為合並重組成立的武鋼集團子公司承繼,交割後,該公司的所有股權也都將由寶鋼股份控制。

然而,換股按計劃施行的前提是方案正式公布後,在兩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上獲表決通過。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寶鋼集團持有寶鋼股份高達79.737%的股份,武鋼集團則持有武鋼股份57.66%的股份。兩大集團都擁有各自上市公司的絕對“話語權”。

但熟悉上市公司流程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兩大集團是利益相關方,需要回避投票,換股方案的通過權實際掌握在小股東手里。

不過,在今年6月26日重組消息公布前後的六七個月里,寶鋼、武鋼的多個股份無償劃轉舉動,有意無意地在為重組方案的通過作“部署”。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武鋼集團今年2月擬將所持有的5億股股票無償劃轉給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下稱“中遠集團”),約占公司總股本的4.95%,並於6月21日完成了過戶登記。

武鋼股份的中報顯示,前十大股東中,中遠集團位列第二,所持有的4.95%股份超過了第三、第四大股東的持股總和。第三、第四大股東又分別是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武鋼股份2.03%、1.27%的股份。

寶鋼股份方面,根據19日晚發布的公告,寶鋼集團擬無償劃轉股份給誠通金控、國新投資和中石油集團,劃轉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45%、2.45%和4.86%。其中,向中石油集團無償劃轉股份已獲國務院國資委批準。今年6月17日,中石油集團曾向寶鋼集團無償劃轉6.24億股A股股份,占中石油總股本的0.34%。

截至今年6月30日,證金公司位列寶鋼股份前十大股東第二位,持股比例為2.7%。這意味著,待無償劃轉股份完成過戶登記後,中石油集團將憑借4.86%的持股比例,成為寶鋼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有著國資委背景的誠通金控、國新投資也將成為寶鋼股份的第四、第五大股東,而其余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均不足1%。

綜上所述,即便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需要回避換股方案的表決,最終結果也將牢牢掌控在承接了無償劃轉股本的央企手中。

員工一個都不會少

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寶鋼武鋼合並的另一關註點便是人員安置問題。

2014年以來,鋼鐵行業遭遇全行業虧損的寒冬局面。2015年,武鋼股份虧損超過75億元,寶鋼股份實現凈利潤10.13億元,但同比下滑了82.51%。“虧損王”的頭銜迫使武鋼積極推動實施人員分流政策,2015年通過內退等方式分流了6000多人。

來源:Wind資訊(單位:萬元)

來源:Wind資訊(單位:萬元)

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今年3月10日在人民網的“對話新國企 加油十三五”訪談節目中表示,武鋼集團正在進行人員分流,將有半數員工不再從事鋼鐵行業,“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這8萬人不可能都煉鐵、煉鋼,那麽只能有3萬人煉鐵、煉鋼,可能有4萬人、5萬人要找別的出路,這就是武鋼現在在做的事情。”

武鋼集團今年5月24日在官方微信發布的文章稱,在已經淘汰完落後產能的基礎上,武鋼計劃今年主動退出煉鋼產能442萬噸、煉鐵產能319萬噸,分流安置富余員工1萬人左右。

但上述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此次獲批的重組方案中並沒有針對雙方員工的分流安置計劃。換股吸收完成後,武鋼股份全體員工的勞動合同都將由上述專門為合並重組成立的武鋼集團子公司承繼與履行,武鋼股份控股子公司的員工與相關企業的勞動關系保持不變。

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產能背景下的人員分流安置與此次重組合並應該沒有直接關系,但在重組完成後,在寶鋼的幫助下,武鋼的人員分流計劃可能更容易完成。

兩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顯示,武鋼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2.73億元,同比下降47.71%,但相比2015年的巨虧已大幅好轉;寶鋼股份上半年實現凈利34.68億元,同比上漲9.26%,處於國內領跑地位。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次重組還將設置過渡期,過渡期內雙方的資產、人員、業務、經營等方面保持穩定且相對獨立。

武鋼守了11年的公司涉同業競爭

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都是領域內的主要企業,因此同業競爭情況一直是外界關註的焦點。根據上述人士透露,兩大集團僅一個尚未正式投產項目未來可能與合並後的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業競爭。

鋼鐵行業的地域性比較明顯,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寶鋼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雖然也經營普碳鋼,但主營區域在廣東,與合並後的上市公司在銷售區域上存在明顯差異;武鋼集團占股48.41%的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區域為雲南,也不與合並後的上市公司存在同業競爭的情況。

產品差異也可以用來證明不存在同業競爭情況。據了解,包括寶鋼不銹鋼有限公司、寶鋼特鋼有限公司在內的不銹鋼及特鋼生產銷售公司,與合並後上市公司主營的普碳鋼有品種差異,不存在同業競爭情況;武鋼集團100%控股的鄂城鋼鐵有限公司的主營產品,在用途和客戶方面與合並後的上市公司也有明顯差異。

此外,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的主營是螺紋鋼和熱軋鋼卷,不僅與合並之後上市公司主營的普碳鋼存在品種差異,且八一鋼鐵地處新疆,經營區域也不同。

不過,由武鋼集團100%控股的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西鋼鐵”)雖然沒有正式投產,但其規劃的產品品種及銷售區域同合並後的上市公司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將來武鋼可能在寶鋼股份提出要求後,給予寶鋼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優先購買權的方式解決可能的同業競爭問題。

湊巧的是,廣西鋼鐵的出現曾引出了一段國企重組“相愛容易相守難”的好戲。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廣西鋼鐵是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建設的業主,前身於2005年經武鋼、柳鋼聯合重組而設立,當初系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公司,出資人為武鋼集團、廣西國資委。2008年9月,廣西鋼鐵正式掛牌成立,當時標誌著武鋼、柳鋼深化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當時被武鋼視為“希望工程”的千萬噸級防城港項目直到2012年5月底才正式破土動工,整整“難產”了7年。

更為“悲壯”的是,柳鋼股份(601003.SH)2015年9月8日晚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廣西柳鋼集團通知,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聯合設立的廣西鋼鐵召開了股東大會,一致通過了“調整廣西鋼鐵集團股權結構的議案”,同意廣西國資委從廣西鋼鐵全部減資,柳鋼集團退出廣西鋼鐵。

這一公告意味著武鋼防城港項目將成為武鋼集團的“獨角戲”,武鋼、柳鋼的重組在7年後正式宣告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07

鋼鐵“巨無霸”誕生大幕將起 寶武重組協同效應多大?

寶鋼股份(600019.SH)和武鋼股份(600005.SH)的“聯姻”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鋼鐵行業“巨無霸”誕生大戲將開演。9月20日晚間,兩家公司雙雙發布公告稱,擬通過換股吸收合並的方式進行重組,寶鋼股份為合並方暨存續方。

在鋼鐵行業重組多不順利的背景之下,業內對於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的合並寄以期待。多方業內人士認為,鋼鐵企業合並最大的問題是人事問題難以解決,而武鋼股份的現任高層曾任職於寶鋼集團,這樣的背景或有利於減少重組過程中的阻力。

於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而言,重組後的協同效應成為一大關註點。產銷研協同、定價權增強、上下遊議價能力提高等成為業內看好的方向。而對於武鋼股份高負債率,業內觀點不一,有擔憂高負債率將或將拖累合並後新集團整體業績表現,但也有觀點認為新集團能夠消化且長期能將負債率水平降低。

人事問題成優勢?

自6月27日,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雙雙停牌透露“聯姻”意向,至今近3個月後,同時預告初步交易方案,這讓外界對中國鋼鐵“巨無霸”誕生這場大戲給予了高度關註。

9月20日晚間,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同時公告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初步交易方案擬為寶鋼股份向武鋼股份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並武鋼股份,寶鋼股份為合並方暨存續方,武鋼股份為被合並方暨非存續方,預計不會導致寶鋼股份最終控制權發生變更,也不會構成借殼上市。

吸收合並已成為鋼鐵行業整合的通行模式,但大多整合並不順利。“近年來,鋼鐵企業合並最大的問題是人事問題難以解決,但寶武兩家在人事方面存有優勢,不存在派系問題,兩者的合並預計會順利一些。”光大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招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武鋼集團現任董事長馬國強1995年加入寶鋼集團,曾被稱為是寶鋼的“管家”,2013年7月起任職武鋼集團;而武鋼集團前董事長鄧崎琳在2016年初因涉嫌受賄罪被立案偵查並采取強制措施。這樣的人事背景在業內看來,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兩家猶如一家人,且被雙規者的屬下也不敢有反對之意,如此有利於減少重組過程中的阻力。

鋼鐵行業重組過程中常遇整而不合的問題,比如,2005年底,武鋼集團與柳鋼集團簽署聯合重組協議,雙方合作成立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並在防城港建設千萬噸級鋼鐵基地項目;但到了2015年,廣西省國資委退出,柳鋼與武鋼這場跨區域重組宣告失敗。

在王招華看來,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合並的意義一是在於去產能,二是在於樹立鋼鐵行業兼並重組成功的典範,在整合效應不太好的情況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仍處於低位。據統計,2015年中國排名前五位的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為22%左右,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總計達到2.75億噸,產業集中度為34.2%。而根據規劃,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於60%。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輪鋼鐵行業整合將以“強強聯手,區域整合”為指導思想,最終有望形成3家產能規模過億噸,2家產能規模過5000萬噸的超大型鋼鐵聯合體;“強強聯手的思路將大大提高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壓縮中小鋼廠的生存空間,從而淘汰低效產能,實現規模效應。

合並後的協同效應

根據市場預期,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重組之後的新集團將成為一家總資產超過7000億元、年產能達到6000萬噸、規模位列全球第二的鋼鐵“巨無霸”。這樣的大規模重組,對於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自身而言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

相較寶鋼股份而言,武鋼股份相對處於弱勢。兩家上市公司今年半年報顯示,寶鋼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79.93億元,同比下滑3.44%;凈利潤34.68億元,同比上漲9.26%,處於國內領跑地位。武鋼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8.5億元,同比下降16.42%;凈利潤2.73億元,同比下降47.71%。而在2015年鋼鐵行業仍處寒冬之際,武鋼股份虧損逾75億元,寶鋼股份的凈利潤為10.13億元,但同比下滑了82.51%。

而在多方業內人士看來,兩者的結合將會對產品結構以及提高上下遊議價能力帶來優勢。據上述我的鋼鐵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表述,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在產品結構方面較為類似,均以板材為主,以2015年為例,寶鋼股份板材產品占75.7%,武鋼股份板材產品占比60.6%,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競爭的現象,而合並之後,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普遍達到40-90%,如此以來,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會較為穩定,議價能力也會相應增強。

王招華也表示,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最主要的重合部分是汽車板和取向矽鋼,合並之後,這兩塊業務將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影響。另有鋼鐵行業人士認為,若在核心產品方面進行產銷協同,那麽可以在降低惡性競爭的同時,定價權增強,提升盈利的空間。

據我的鋼鐵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寶鋼股份2015年鐵礦石采購量為3688萬噸,武鋼股份2015年鐵礦石采購量為2952萬噸;而據澳大利亞工業部公布的預期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 鐵礦石貿易量達到13.81億噸,寶鋼、武鋼合並之後占全球貿易量的4.8%。對此,該研究中心分析師人士認為,兩家上市公司合並之後上遊議價能力將明顯增強,焦煤、廢鋼、鐵合金等原材料同樣將享受合並的紅利。

整合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可能帶來短期痛點。武鋼股份今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貨幣資金54.91億元,總資產973.62億元,總負債683.89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70%。另外,武鋼集團2016年第一期超短融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武鋼集團負債總額接近150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達到1184億元。

這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武鋼股份高負債及其集團面臨較高的短期流動性風險,這或將拖累合並後新集團整體業績表現。不過也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70%的資產負債率在行業並不算高,若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則比較麻煩,這樣的負債水平新集團應該是可以消化的。

雖然目前業內認為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的合並相較以往的重組存有優勢,但兩者合並之後的協同效應仍舊是關註的一大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45

尋訪“長征”一詞誕生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948

草坪上有3塊被稱為“結盟石”的石頭,81年了,仍保留著原來的樣子。81年前,劉伯承與果基約達等人就是在這幾塊石頭上談話彜海湖泊。(陳之琰/圖)

“《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不僅使一個偉大的詞語誕生,更是當時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集中體現。”在冕寧大大小小的紅色紀念館中,講解員總會一次次地背誦這份在當時給彜人帶來不小震動的布告。

已在西昌城內定居的阿木還是常常會回到他出生的那個西河村——那個西蜀涼山彜族自治州北部冕寧縣的腹地,那個坐落在安寧河畔的小小村落。

這些日子午睡後醒來,阿木會經常擦擦客廳里外婆的遺照:極具彜族特色的黑色纏頭帕之下,是一張滿臉褶皺的笑顏。阿木從小由外婆帶大,久而久之,老人家口中常常說起的當地故事,便成了故鄉對這個彜族青年最大的牽絆。

“冕寧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阿木撫了撫相片,“但是,在那麽多小孩最愛聽的戰爭故事里,外婆最喜歡講的,還是紅軍的故事。你知道嗎?這里可是‘萬里長征’的誕生地哦!”

(農健/圖)

紅軍布告提“長征”

“眾所周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江西瑞金地區出發,由此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但其實,直到1935年5月紅軍進入四川大涼山之前,都還沒有‘長征’一詞。”在冕寧縣紅軍長征紀念館內的一張布告複制圖前,解說員的一席話引起了參觀者們的註意。

從20世紀30年代起(直到80年代),在國民黨的語匯中,一直將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誣稱為“西竄”。

1934年,中央紅軍因第五次反圍剿軍事失敗而被迫轉移,最初的目標是和紅二、六軍團會合。

一直到1935年夏,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才出現“西征”一詞。與此同時,陳雲到達莫斯科,寫了介紹紅軍長征的文章,用的也是“西征”的說法,並通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巴黎創辦的刊物,傳到了中國。當紅軍入川之後,“長征”一詞才正式提出。

“我們現在所說的‘長征’一詞,正是出現在1935年5月21日的冕寧城。此後,紅軍於1935年12月到達陜北,毛澤東在報告中首先對‘長征’一詞作全面的政治解釋,說‘長征是宣傳隊,是宣言書,是播種機,是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從此,‘長征’一詞進入史冊。”解說員一邊說,一邊念起了那張開啟“長征”一詞歷史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在里頭,朱德這樣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然而,雖然到1935年5月紅軍入川時,長征已從“事實”形成為“概念”,但西行之初就存在的危機並未消減半分。

當時,國民黨在西昌成立了“防共委員會”,各縣成立了分會,展開大規模反共宣傳。大街小巷貼滿反共標語、宣傳畫,城門口還貼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署名的懸賞緝拿毛澤東、朱德等12名紅軍領導人的大幅鉛印布告。到處加緊修築的碉堡和瘋狂搜索地下共產黨員的特務,將整個川西渲染成一片白色恐怖地區。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軍委繼續北進的計劃也遭遇阻隔。那時候,紅軍要想渡過大渡河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當時的大路——從瀘沽東面翻越小相嶺,經越西縣城到大樹堡,由此渡過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脅成都;另一條小路是崎嶇難走的羊腸山路——從瀘沽北面到冕寧縣城,然後通過拖烏彜族聚居區到達大渡河邊的安順場。

冕寧地處川西南交通要道,為古“南方絲綢之路”的一段,是甘、青、川通滇乃至東南亞的咽喉要地。漢代武帝年間,司馬相如“橋孫水,以通邛筰”;唐代,冕寧是吐蕃、南詔地方政權與唐廷逐鹿的戰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明朝藍玉移師討伐月魯帖木兒都途經此地。尤其是太平天國時期,身經百戰的驍將翼王石達開率兵西進就覆滅於此。

由於布防阻截紅軍的國民黨軍隊已洞悉紅軍從大路渡河的計劃,並計劃使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1935年5月21日18時,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萬萬火急”的電令,在瀘沽改道分兵:以主力第1、第5軍團、軍委縱隊、第3軍團改經冕寧、大橋、拖烏、筲箕灣、安順場渡口北進;以第5團按原計劃大路北進,吸引、迷惑並鉗制大道正面之敵。

盡管避開敵軍鋒芒,但想要順利達到安順場渡河,困難才剛剛開始。人們當年普遍把經彜族區的小路視為畏途,軍隊,尤其是漢人軍隊要通過這一地區是很不容易的。

在陳雲的《隨軍西行見聞錄》中,他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安寧河兩旁均系高山峻嶺,東為大涼山,西為雅礱江流域之高山。這兩旁高山都住彜家,漢人只居於沿安寧河之大道上,且每家築有碉樓,因彜漢民族沖突甚烈,彜家時常下山攻擊漢人村落……由冕寧西北五十里之大橋而至安順場,須經過彜民所居之高山,歷時兩日半,這是紅軍當時之一大困難也。

彜海結盟紀念地成了熱鬧的紅色景點。(陳之琰/圖)

“一切彜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彜族和漢族沒啥大區別啦!”阿木所居住的西河村二組是90%的村民為彜族的少數民族村落。行走其中,除了房屋上繪制的彜族圖案和村中心那個會在每年火把節熱鬧起來的大會堂,其他格局則和全國各地的“新農村”鮮有差別。

2013年,由村委會牽頭對整個村落進行改造,請來了清華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專家規劃設計出“彜家新寨”。168戶村民根據自己的需求,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自籌資金,住進了大小不同的新彜寨。

“我們這個大家族里大多數人都去城里工作,留在村里的大伯就和鄰居幾戶一起種起了黃金梨,搞水果產業嘛!”從阿木家的客廳向前院望去,能看到陽光下,停著的兩輛寶馬轎車,屋內家具、電器一應俱全,“現在我們的日子,已經和外婆故事里的那些很不一樣了。”

彼時,為了解決“紅軍當時之一大困難”——彜漢矛盾,才有了誕生“長征”一詞的那份布告——

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彜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彜人太毒;

苛捐雜稅重重,又複妄加殺戮。

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彜人風俗。

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

糧食公平購買,價錢交付十足。

凡我彜人群眾,切莫懷疑畏縮;

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

設立彜人政府,彜族管理彜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廣播西蜀。

“《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不僅使一個偉大的詞語誕生,更是當時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集中體現。”在冕寧大大小小的紅色紀念館中,講解員總會一次次地背誦這份在當時給彜人帶來不小震動的布告。

從清朝統治到紅軍到達川西之前,這里的少數民族家族都被要求遵循一種名為“坐質換班”的制度。清代同治年間,貴州提督周達武用兵涼山後,要求當時投誠的黑彜家支要派一頭人到縣府當人質,並且每年一換。一旦該家支周邊地區其他民族遭到擄掠,則懲罰“坐質者”。這種對少數民族的統治手段一直延續到紅軍入川之時。

正因如此,當紅軍“設立彜人政府,彜族管理彜族”的政策出現在當時的彜人面前,難免仍有懷疑。

“先遣隊於(1935年)5月21日占領了冕寧……守敵已經逃跑,監獄里關了不少彜族首領。”在聶榮臻的回憶中,雖然紅軍到達之後釋放了他們,但由於長期的民族隔閡,這些彜族頭人對“紅軍是個什麽樣的隊伍,執行的是什麽樣的政策,全不了解,所以並沒有真心對我們”。

這種情況的轉變則發生在1935年5月22日,彜海之畔。

最近,由於正逢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G5京昆高速雅西段彜海出口旁羊坪山的高山湖泊成了最熱門的照相地。除了周邊來避暑的百姓,全國各地的學習團來了,來這里舉行入團、入黨儀式的年輕人來了,不遠處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官兵們也來了。懷著不同心情的參觀者們都會聚集在一個用鐵柵欄圍住的草坪邊,那里正是劉伯承與彜族果基家支首果基約達(即小葉丹)舉行結盟儀式的地方。

“這還是當年的石頭?”“沒錯!當年劉伯承坐在右邊,果基約達坐在中間。”草坪上有3塊被稱為“結盟石”的石頭,81年了,仍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彜族人民口耳相傳,81年前,劉伯承與果基約達等人就是在這幾塊石頭上談話的。

當年,為了順利通過彜區,紅軍一方面通過布告宣傳,另一方面,以劉伯承、聶榮臻帶領的先遣1團也找來彜族向導,緩步挺進彜族聚居區。

1935年5月22日淩晨,紅軍先遣1團翻過峨瓦山進入果基家支彜區。屢次受到彜族武裝埋伏的紅軍堅持“沒有命令不能向少數民族武裝開槍”,並用漢語和彜語不斷向彜民喊話:“紅軍與國民黨‘官軍’不同,希望彜民同紅軍聯合起來!”“打倒漢官!打倒壓迫人民的劉文輝!”

家住羊坪子的果基約達通曉漢語,紅軍途經的喇嘛房、白沙溝等村堡是其叔伯兄弟的領地。他意識到紅軍與以往的漢族官兵行事不同,便前去與紅軍談判。

“今天在後面打你們的不是我,是羅洪家。”在彜海邊,果基約達鞠躬向劉伯承行禮。劉伯承則坐在大石頭上,向他重申紅軍北上的宗旨和共產黨的民族平等政策。

雙方經過談判後講和不打,果基約達提出要與劉伯承結為兄弟,劉伯承也欣然同意。隨即,果基約達叫人找來一只雞,沒有酒,劉伯承便從彜海中舀來水,以水代酒,殺雞滴血於碗中,將血酒分為兩碗——

“我劉伯承同果基約達今天在海子邊結義為兄弟,如有反複,天誅地滅!”

“我果基約達同劉司令員結為弟兄,願同生共死,如有反悔,和這只雞一樣死!”

當晚,紅軍送給果基約達一面書有“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的紅旗和部分槍支。此後,果基約達派彜族青年為紅軍帶路,使得紅軍一路順利通過彜區,趕到安順場渡口。

涼山大變樣

這幾年,安寧河流過冕寧縣中央的地方,逐步建起了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廣場和植物環繞的臨河走廊。每天傍晚,在巨大紅色領袖雕塑的註視下,當地的人們總會和著彜族的音樂,翩翩起舞。

一位冕寧當地的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與這幾年涼山最為人熟知的“最悲傷作文”、艾滋孤兒等同步發生的一些事少有人提及:國家在2010年~2013年間,僅在涼山10個扶貧項目中就投入了83.65億元人民幣,當地在2007~2012年這5年來累計投入276.5億元改善民生。具體到冕寧縣,圍繞著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產業化發展,先後共投入產業化項目資金1470萬元,誕生了“瀘寧雞”、油橄欖、葡萄、有機優質桃等一批特色產業。

在阿木家生活的西河村,彜族的百姓自己探索,發展起了“綠色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梅花鹿、野豬特種養殖基地,甚至還通過互聯網銷往各地。而西河村的嘗試也正在慢慢向全縣推廣。

“前幾年,這樣整齊、幹凈的房子我們都不敢想象。改造前,很多少數民族村民和自己養的牲畜混居,更別提什麽發展致富了。”西河村村主任說,“自從我們自費到周邊漢族聚居的新農村去學習經驗,去嘗試改變,才有了今天的西河村。”

紅色廣場一頭的紀念館中,每當有參觀者走過“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旗幟的複制品,穿著彜族傳統服飾的解說員就會說起“彜海結盟”之後的故事——

紅軍通過後,這支少數民族支隊在果基約達的帶領下,聯合其他家族,與國民黨軍隊鬥爭了五年多。1941年,果基約達被當地軍閥鄧秀廷殺害。被捕前,他對妻子和弟弟說:“紅軍一定會回來的,劉伯承我信得過,他絕不會騙我,萬一我死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面旗幟,將來交給他。”

於是,果基約達的妻子將這面隊旗縫在自己穿的彜族百褶裙內,終日穿在身上,到1950年,這面旗幟才重新回到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的手中。

如今,果基約達的後人已經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孫子沈建國從深山里的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轉業到地方,成了涼山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普通公務員。輪到值班的日子,他就會掛上工作牌,端坐在州政務中心的窗口接待辦事的老百姓。

有同事曾對沈建國說:“你有小葉丹孫子的身份,應該上個臺階啊!”可沈建國覺得:“在什麽崗位不重要,我應該像顆螺絲釘一樣去發揮作用。”他就像在涼山生活的很多彜民一樣,在81年沒有終止的結盟誓言之中,經歷著涼山的發展變化。

阿木的外婆於2014年去世,那時他們全家已經住進了改造後的新房。“外婆最後的那幾年好像就是在等待新家造好的一刻。苦了一輩子,但離開的時候,她是幸福、快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95

報告稱去年亞洲每三天誕生一名億萬富豪 大部分在中國

10月13日消息,瑞銀和普華永道13日聯合發布了年度億萬富豪報告《億萬富豪感到壓力嗎?》。報告顯示,盡管當前全球經濟放緩,亞洲的億萬富豪人數仍在增加,2015年每三日便誕生一名億萬富豪,而大部分產生在中國。

該數據庫覆蓋了來自中國內地、法國、德國、中國香港、印度、意大利、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瑞士、土耳其、英國和美國的1400多位億萬富豪的詳細數據,這些市場占據了全球80%的億萬富豪財富。

報告稱,受大宗商品價格通縮和美元不斷升值的影響,全球財富創造速度放緩。盡管2015年新誕生了210位億萬富豪,然而億萬富豪的財富總值卻從5.4萬億美元縮減至5.1萬億美元。在這210位新晉億萬富豪中,113位為亞洲企業家。然而,亞洲仍面臨諸多經濟挑戰。亞洲億萬富豪的財富規模從1.6萬億美元減少至1.5萬億美元。亞洲億萬富豪頭銜流失的人數也遠超歐洲或美國,然而,中國億萬富豪的財富總值增長了5.4%。

2015年中國共有80位企業家位列亞洲新晉億萬富豪之列,平均年齡53歲,近一半來自科技、消費零售以及房地產行業。中國香港和印度分別誕生了11位億萬富豪。

報告指出,世界大部分億萬富豪的財富都是在過往20年中創造的,並增長至過去的7倍。然而,在報告所覆蓋的億萬富豪中,三分之一已超過70歲,合計持有這個群體財富總額的40%。因此,財富向千禧一代的轉移將是全球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財富傳承。

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調研公司Wealth-X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超高凈值人群在2015年積累了1,750億美元的新財富。在2015年全球超高凈值人群創造的總財富中,中國所占比重接近四分之三。中國大約有1.2萬超高凈值人群,他們擁有的財富超過1.7萬億美元。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股市起伏不定,但中國最富有的人群的財富增長了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28

深度:為什麽矽谷得以誕生並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7/159263.shtml

深度:為什麽矽谷得以誕生並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IDG資本 IDG資本

深度:為什麽矽谷得以誕生並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本文從科技、文化、金融三個歷史角度描述矽谷之所以能成為矽谷的原因。

本文由IDG資本(idg-capital)授權i黑馬網轉載。

當前很多地方和國家都在自詡為“xxx矽谷”,但其實很多都只是得到了矽谷的“形”,而沒有矽谷的“魂”。且看矽谷歷史學家 Leslie Berlin 在 Medium 上的長文如何對矽谷進行深入剖析。以下轉載自公眾號“techgogogo”,由天地會珠海分舵編譯,本文節選第一部分,從科技、文化、金融三個歷史角度描述矽谷之所以能成為矽谷的原因。

取經者喬布斯

“如果你不清楚歷史的來龍去脈,就不可能知道未來的方向。”

喬布斯對此深信不疑。當他還是一個年輕人時,就曾花了大量時間向比他老一代的矽谷企業家取經。比如 Robert Noyce(集成電路發明者之一,仙童半導體公司和英特爾共同創立者之一),Andy Grove(英特爾聯合創始人之一),以及 Regis McKenna(喬布斯的指導顧問,曾經設計了蘋果的 Logo)。

640

Steve Jobs 和 Robert Noyce

喬布斯曾經引用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對魔術的一段描述,來闡述其對歷史的態度:

一個人如果能密切關註過兩到三代人的成長歷程的話,那麽這個人就像是坐在魔術師旁邊,看著魔術師將同一個魔術連續演示兩到三次一樣。該魔術本應該只是給觀眾在前臺看到一次的,如果其被窺視了兩到三次以後,該魔術的門道是怎麽回事你就會了然於胸,也就再不會感到驚奇或者受到“欺騙”了。

歷史,對於喬布斯來說,就是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在商業的魔術出現眼前之前,先去看、去看透魔術背後的門道。這樣,他就能做到水來土掩、兵來將擋、運籌帷幄了。

2004年,我(Leslie Berlin)曾經去拜訪過互聯網和PC界的泰鬥人物 Robert W. Taylor。Taylor 曾經說服美國國防部建立起 ARPANET(後來成為互聯網的始祖與核心),他還運作了著名的“Xerox PARC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並打造出第一臺個人電腦。Taylor 的收山之作是最後他又組建了“DEC研究中心”,研究出一個當時超級快速的搜索引擎——這比谷歌建立的時間還早 3 年。

當我到了住在矽谷山頂的 Taylor家里的時候,他告訴我,最近還有另外一個年輕人攜帶著和當年喬布斯一樣的好奇心來拜訪過他 - 這個人就是 Mark Zuckerberg 以及他當時所率領的 Facebook 團隊。

“Zuckerberg一定是在某些‘歷史傳說’中聽說過我這個老古董吧”,Taylor用他那德克薩斯的語調慢吞吞地說道,“他想看看我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我估計是這樣的。”

“投資未來,必先明白過去。”

作為一個專門研究矽谷的歷史學家,我毫不懷疑喬布斯和紮爾伯格都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一點,那就是:矽谷的過去必將影響著未來,歷史的教訓將帶來更深遠的創新。

而當我和其他的CEO創始人們談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同樣對矽谷的歷史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問題最終會歸結為以下兩個:

為什麽是矽谷首先冒了出來?為什麽矽谷能夠長期屹立在全球科技核心位置,長盛不衰?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想自己正好都能給出答案。這里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答案就隱藏在以下這三種歷史力量里,換句話說,是它們成就了現在的矽谷——

科技史:“摩爾定律”之輪

就科技方面來說,矽谷當年多多少少是有著幸運之神的眷顧的。

1955年,晶體管的發明者之一 William Shockley 回到了他的家鄉——矽谷附近的Palo Alto,創辦公司。William Shockley 曾獲得 1956 年的諾貝爾獎,他是一名傑出的教師,但卻是一位非常糟糕的企業家老板。但正因為他是個傑出的教師,因此很容易就吸引了大批的青年才俊為其工作。而當他們徹底搞清楚微小的晶體管之後,他們就開始獨自的往半導體電子元件方向開始進軍了。

前面說過 William Shockley 其實是個非常糟糕的企業家,很多人來到他的公司之後都迫不及待的想要離職跳槽,而新東家最終是一家由他們自己創辦的公司。其中William Shockley的 8 位員工就在 1957 年一起創立了非常著名的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該公司被認為是矽谷第一家具有現代化意味的初創企業。

後來,當仙童在 60 年代末分崩離析的時候,其員工(包括 8 人)又陸續創建了許多新公司,包括著名的 Intel, National 美國半導體,AMD等。80 年代初出版的著名暢銷書《矽谷熱》(Silicon Valley Fever)中寫到:“矽谷的 70 家半導體公司中有半數,都是仙童的直接或間接後裔。”

Shockley 曾經怒不可遏地斥責這8人為“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下圖展示了“八叛逆”的風采。

641

仙童8人組:Gordon Moore, Sheldon Roberts, Eugene Kleiner, Robert Noyce, Victor Grinich, Julius Blank, Jean Hoerni, Jay Last

可以和矽谷未來的重要性等量齊觀的一個事實是:Shockley 教會了他的員工們如何打造出晶體管。而我們現在的現代化技術革命相關的所有技術,以及矽谷的輝煌,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晶體管的誕生。

你可以把晶體管想像成是形成矽谷這顆珍珠的那一粒最原始的沙子。

這粒沙子變成珍珠的下一步就是,人們後來將這些晶體管和其他如寄存器、電容器等獨立元件放在一塊矽片上,集成在一起,從而形成完整的電子電路;而這塊矽片就成為了“微型集成電路”。跟著,有人又根據集成電路發明出可編程的芯片,這樣,“微處理器”就出現了。

史前的第一款便攜式計算器就是在這些微處理器的基礎上發明出來的。緊跟著又有人發現,可以將這些微處理器和其他如屏幕等元件集成起來。這樣,一臺“計算機”就出現了。人們開始為這些計算機編寫代碼,來操作這些計算機,這就是“操作系統”和“軟件”。再然後,計算機被連接到一起,“互聯網”誕生了。

人們開始意識到,可以將一些東西進行虛擬化,將一些內容存放在“雲”上,而非計算機內部,同時也意識到可以將保存在不同的計算機上的內容進行搜索,然後“網絡計算機”的概念就出現了——仍然保留了屏幕、鍵盤、鼠標設備(現在其實主要是手指了)——平板電腦和掌上電腦大小的計算機“智能手機”被發明出來。然後,人們為這些智能設備開發各種 app……

你可能已經註意到,上面所述的這些改變都是緊跟著“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步調向前推進的。

在形成珍珠的過程中,在剝掉沙子的每一層時所沈澱下來的技術,都是該產業下一代技術所形成的基礎。

以常常被標榜為自成一格的標桿——蘋果公司為例,蘋果早期的關鍵員工是為 Intel,Atari,或者惠普工作過的。蘋果的風險投資人們不是投資過仙童就是 Intel,或是曾經在這幾家公司工作過。著名的 Macintosh計算機,有著友好的用戶界面,層疊的窗體呈現和鼠標,而它們都是因為喬布斯在 1979 年拜訪參觀了 XEROX PARC 所收獲的啟發而誕生的。換句話說,蘋果公司其實是矽谷這個歷史環境和科技根源的產物。

“反主流”的文化史

下面我們來看催生現今矽谷的第二大力量支柱:文化。

當 Shockley 在1955年為矽谷帶來晶體管和那批青年才俊的時候,矽谷這片土地其實大部分還是以農耕為主。因此,你可以想象 Shockley 所創立的這個本地產業已經非常之高端(按照當時人的說法就是:太空時代)。

當時最大的雇主是國防承包商 Lockheed 公司,IBM 正準備在矽谷開一個小小的研究機構;本地不多見的科技公司之一——惠普,當時也只有十多年的歷史而已。

與此同時,斯坦福大學當時在嘗試建立其物理系和工程系方面非常活躍。教授Frederick Terman(他同時也是斯坦福 1955年到1965年的教務長),當時非常擔心斯坦福大學人才流失的問題。畢竟相對來說,美國東岸有著更多的工作機會。

於是,他聯手當時的校長 J.E. Wallace Sterling 一起打造了所謂的“技術研究者社區”。通過這個社區,學院人才的培養和產業人才的需求紐帶就漸漸形成了。這也意味著,大量的半導體-微芯片類型公司的誕生,已經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因為在技術人才方面,斯坦福大學已經為其準備妥當。

643

Woz & Jobs.

這股加速的“東風”最終是隨著人口大爆發而到來的。

在 1950年到1970 年間,Santa Clara(矽谷所在地)的人口翻了3倍,從原來的大概30萬常住人口,一下子暴漲到100萬。相當於在這 20 年時間內,每隔 15 分鐘就有一個人搬到該地。這些新來的居民總的來說比原住民更年輕,也受過更好的教育。

最終,矽谷的“主流人群”從一幫漸漸老去的農民,蛻變成了一群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20多歲的博士們。

而矽谷也因為這些新人才的湧入,有能力創造出一個與傳統完全相異、並且適應新公司的商業環境(而不是讓這些新公司去適應舊傳統)。同時,得益於人才的多樣性,最終使得這個以科技為基礎的新商業環境能夠進行“自我造血”。從專業化的律師公司、招聘公司、原型設計公司,到自由股票期權計劃、分區法律,再到設立了技術工程類課程、為各種科技公司輸送專業人才的大學等等。

正是由於這樣的文化環境,矽谷的企業家們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與已經有200多年商業歷史的東岸企業家們迥然不同

西部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牛仔”和“先鋒”,他們在“新邊疆”上進行著各種大膽的嘗試。在那一片土地上,人們即使面對“失敗”也不覺得是一種恥辱,因為那只不過是為了快速學習到重要的經驗教訓,所付出的代價而已。到了70年代,受到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嬉皮士運動的進一步影響,矽谷的企業家們也以其松垮、著裝隨意的文化而著稱。但是,他們所創造的產品,比如電子遊戲和PC,卻給矽谷以外的“其他人”帶來了超前的技術享受。

金融史:風險投資的浪潮

促使矽谷誕生的第三個關鍵因素是資金。

有如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土壤、陽光、水分一樣,上面我們看到矽谷這個種子有了,技術這道陽光有了,文化的土壤也具備了,缺的就是“資金”這場雨水。

再一次,時機非常關鍵。矽谷是在聯邦政府投入的資金中啟動的。無論是國防部全盤收購矽谷的微芯片,還是惠普和Lockheed將產品直銷給軍隊,又或者是聯邦研究的資金湧向斯坦福大學……矽谷都因此從“冷戰時期的恐懼”而獲利。國防部和聯邦政府在那期間願意將幾乎所有的資金都投向尖端電子產品和系統。所以說,聯邦政府可以算是矽谷的第一位投資商。

緊隨而來的70年代,第一批風投公司成立的浪潮襲向矽谷。

1972年,“仙童的後裔們”又創建了美國紅杉和KPCB這兩家全球頂尖的風投公司。之後,他們投資了亞馬遜,蘋果,Cisco,Dropbox,Facebook,Genentech,Google,Instagram,LinkedIn…… 而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你可能已經發現,矽谷的一代企業家成功後,又轉型為下一代新興企業家提供資金,傳授管理經驗的這種模式,其實是矽谷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最重要,但卻遠被低估的成功秘訣之一。

Robert Noyce 將矽谷的這項傳統形容為: 我在這條溪流釣走了魚,那麽我就有責任對它進行回饋,以此讓溪里的魚持續繁衍,生生不息。喬布斯則在他那次非常著名的《2005年斯坦福大學畢業演講》中將這種模式形容為“在一個持續進行的接力賽中的接棒行為”。

以上,就是為什麽矽谷得以誕生並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三個原因。

矽谷 矽谷發展 矽谷歷史 矽谷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3

浪潮孫丕恕:大數據交易領域將誕生下一個“淘寶”

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眼下全球這輪由互聯網公司拉動的雲計算高增長,正帶動更多傳統IT廠商轉型雲服務商,國內服務器市場份額第一的浪潮選擇的切入點是政務雲,一塊相對難啃的“骨頭”。但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眼中,這是一只1800億元規模的“盤子”。

在國內市場,浪潮雲主要服務政府與國有企業,阿里雲更多面向中小企業與開發團隊,涇渭分明。但最近兩年雙方的業務邊界愈發模糊,阿里雲在努力拓展像海關總署這種中央機構與大企業,浪潮在拓展企業級市場。同時,浪潮還是阿里雲服務器的主要供貨商之一。競合關系明顯。

“浪潮與阿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雲上貴州’就是其中一個樣本。”本周在上海進行的Inspur World 2016技術峰會上,孫丕恕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在這個政府項目中,阿里雲主要負責技術支撐,浪潮更多負責運營。雲上貴州不光是將公務員系統內的政務工作搬到雲端服務器上,更多是在交通、氣象、出行、醫療等民生垂直領域嘗試用大數據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目標是智慧城市。

出於國家安全等綜合因素考慮,涉及政務與公共服務的業務還不可能交給外資雲計算廠商托管運營,盡管AWS前不久正式在華投入商用,並選址寧夏中衛市大建數據中心;微軟也用Azure+Office365組合拓展中國市場,但外資的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這就給國內雲計算廠商開放出更多市場空間。

孫丕恕認為,做政務雲重要的是理解政府的需求,“對方一提,馬上能反應,然後給出方案來”,他相信浪潮在這方面比互聯網公司更有優勢。目前,浪潮雲已經在幫助包括重慶、貴州、濟南在內的96個各級地方政府做城市管理,這個數字規模在國內政務雲市場中領先。這也是浪潮從傳統硬件IT廠商切入雲服務商的一個核心優勢。

這還要從浪潮轉型前的背景說起,浪潮起家於上海,後搬到山東,如果不算計劃經濟年代生產計算尺的那個時期,浪潮在轉型前經歷了一個從PC電腦到服務器的階段,並在服務器領域確立了江湖地位。同時,從國企到後來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浪潮積累了大量政府資源,這是浪潮做政務雲的根基之一。

2010年左右,浪潮開始嘗試由服務器硬件供應商向雲服務商轉型。當時,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博士已經帶領一個團隊組建了阿里雲一年有余;而亞馬遜的貝索斯已經發展雲計算AWS有7、8年時間。全球雲計算的爆發開始在那時積蓄能量。

從PC到服務器,到雲,再到大數據,孫丕恕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徑,目前形成了產品(服務器、存儲、企業ERP)和服務(政務雲與大數據)兩條業務主線。據浪潮集團旗下一家上市公司浪潮信息(SZ000977)最新發布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三季度營收為30.75億元,同比增速為12.74%。分析認為,營收增長仍主要靠服務器銷售業績提升所帶動。但浪潮在雲和大數據方面的新業務增速很快。孫丕恕稱,目前雲業務的總營收占比大概在5%,未來目標是30%。

對雲服務業務比重的提升,孫丕恕瞄準的是一個1800億元規模的政務市場。他構想的發展路徑是從政務雲到智慧城市,再將這套標準向海外輸出。10月份在杭州雲棲息小鎮舉行的一場規模空前的雲計算大會上,阿里雲的人工智能中樞產品“城市大腦”正式對外亮相,通過自動調配公共資源、實時分析城市全局,實現交通擁堵預測、汛情與內澇預警、遊客個性化服務等城市智慧管理。

但無論政務雲還是智慧城市,都建立在對海量數據的分析與機器學習基礎上。數據從哪兒來就成為一個難題。相比於電商、社交等互聯網用戶數據,政府掌握的公共服務數據在這個領域的含金量相對更高。但目前普遍現狀是,政府對數據開放態度的轉變仍需要一個較漫長的過程。

事實上,早在2015年兩會期間至今,孫丕恕就一直在呼籲政府數據開放。他本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數據開放最主要涉及的是隱私與泄密問題,因為執行數據開放工作的一般是基層公務員,他們普遍擔心相關數據開放是否會觸及隱私和泄密。數據開放首先應該建立一套標準,哪些數據可以開放,哪些不能,先解決公務員擔責問題,這個標準應該國家層面來定。

下一步,浪潮的方向是做一家大數據公司,與合作夥伴一起解決數據來源問題,自己建大數據中心(庫),再將這些數據開放給ISV服務商(獨立軟件開發商)和大數據應用開發商調用,利用大數據進行服務創新。這樣,浪潮在大數據與雲計算產業鏈的定位就鎖定在中遊位置上,扮演橋梁角色。孫丕恕判斷,未來大數據交易將成為像淘寶實物商品交易一樣旺盛的行業,超越傳統BAT的將是一家數據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93

中金停牌!又一家總資產逾1500億的“巨無霸”券商有望誕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4/1050316.html

12551193thumb_head.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王硯丹 袁東

11月3日晚間,市場盛傳中金公司將收購中投證券,從目前情況看,這一消息似乎正在坐實。
那麽,假設中金收購中投證券最終落實,收購之後的券商在“江湖”上將是一個什麽樣的地位?

中金:有確切消息一定第一時間告知

今日(11月4日),中金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H股股份於2016年11月4日上午9時起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以待本公司刊發屬於內幕消息之公司非常重大收購事項之公告。”



今日中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中金公司有關人士,該人士未予否認,僅表示“公司有確切消息一定第一時間告知。”
記者註意到,在停牌前一日即11月3日,中金公司(03908,HK)港股大漲3.01%,而另外兩只屬於港股通標的內資券商股——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H股漲幅均不足1%。
據中央匯金官網顯示,截至6月30日,中央匯金均為上述兩家券商的大股東,分別持有中金公司、中投證券28.45%的股權和100%股權。

若合並後 總資產將達1552億元

實際上,在此之前,有關中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的消息傳聞已久。
今年7月,彭博社就曾報道稱,中金公司與中央匯金旗下中國中投證券就潛在並購商談。但中金公司隨即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與中投證券就戰略合作及業務機會進行探討,彼等探討目前處於非常初步階段,並未與中投證券達成任何意向或訂立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而11月3日也《21世紀經濟報道》稱,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確有整合計劃,且方案已獲高層批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的公布數據,
2015年底,中金總資產為630.29億元,排名第24位;中投證券總資產為922.10億元,排名第18位。



簡單計算,兩者若合並後總資產規模可達1552.39億元。這一規模如果在2015年底,比光大證券略低,可以排在第13位。
再來看看凈資產情況。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的公布數據,2015年底,中金公司凈資產為158.79億元,排名第23位;中投證券凈資產為136.09億元,排名26位。



 
簡單計算,兩者若合並後凈資產規模可達294.88億元。這一規模如果在2015年底,可以排在第15位,和中信建投相當。

中金已獲深港通下港股通業務交易權限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11月3日深證所下發文件里,有24家券商及4家投資機構獲得了深港通下港股通業務交易權限。這24家券商中,就包含了中金公司。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上述24家券商中,中信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等知名券商並不在其中。深交所方面向券商表示,上述24家券商都是業務上已經向深交所提交了正式申請材料並且材料完備的會員單位,24家券商還在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開通了港股通結算業務,同時在仿真測試中達到了深交所和中國結算的測試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58

與總理同框:里加16+1誕生了兩張“全家福”

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似乎與水結緣。“16+1”領導人會晤,從最初的多瑙河畔到去年的太湖之濱,如今又來到波羅的海。似乎巧合、更像隱喻的是:中國哲學講究“水到渠成”,16+1合作,尤其是中東歐16國對推動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巨大的需求,與中國在裝備制造性價比最優的產能以及推動工業化進程的經驗對接,從而使得相互間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李克強總理曾經援引老子《道德經》中這句話闡述國與國經貿之間的互利合作共贏。因此不難想象,當一位來自中東歐的漢學家告訴中國總理,自己剛剛將《道德經》譯成本國語言時,李克強的贊許之情溢於言表。“真不簡單啊!這可是很難的一項工作!”總理說。

著名漢學家、拉脫維亞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貝德高向李克強贈送了由他編纂的《精選漢拉拉漢詞典》。

這一幕發生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國家圖書館內。李克強在這里出席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專門與各國領導人一起會見各國漢學家代表。事實上,在此前的會晤中,16國領導人的發言幾乎都提及了人文交流的意願,並以此作為彼此間合作的亮點和增長極。而中國總理就推進下一步16+1合作提出的四大倡議中,進一步密切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也是其中的一大倡議。鑒於此,此次會晤的地點——國家圖書館,以及各國漢學家參與活動這項特殊安排,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會見中,著名漢學家、拉脫維亞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貝德高向李克強贈送了由他編纂的《精選拉漢雙語詞典》。“這是送給您的一件小禮物。”貝德高說。李克強總理接過禮物後鄭重回應道:“雙語詞典對推動中拉關系發展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語言是文化溝通的橋梁。你這可不是一件小禮物,而是一件很大很大的禮物。謝謝你!”

在隨後李克強與本次會晤東道國拉脫維亞總理和明年會晤主辦國匈牙利總理共同會見記者時,專門提及這件事兒:剛才我們一起與各國漢學家見面,我還得到一本拉脫維亞漢學家編寫的中拉雙語詞典。我衷心希望看到,今後能有更多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語言文字溝通交流的作品問世。

“16+1”領導人會晤,按照慣例要進行合影。這張“全家福”,從太湖畔傳到了波羅的海邊,背後的成果文件也從《蘇州綱要》變成了《里加綱要》。而今年里加會晤的獨特之處在於,在16+1領導人合影前,新誕生了另一張“全家福”:17國國旗前不僅站著本國領導人,還有一位本國漢學家代表。

而這張“全家福”的重要性說明,驅動16+1更緊密合作,不僅要使經貿合作這只輪子轉得更快,人文交流這只輪子同樣不可或缺。

本次里加16+1會晤的會標,像一顆閃閃發光的鉆石,十分耀眼奪目:按照地理位置,分別代表中國和中東歐16國的17個點,用點和線連接起來,組成一個鉆石圖形。其中最東端的中國,是各條“合作線”的匯聚點,形成鉆石頂部。李克強在16+1經貿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手指這只會標大加贊賞。稱贊設計“非常富有創意”。他說,這預示著中國與中東歐16國雙邊和多邊緊密相連、合作共進,必將產生鉆石般的價值。

此番李克強總理對會標寓意的妙解,事實上也正是此次里加會晤成果的最佳寫照:17個點與線連成的這顆熠熠發光的“鉆石”,與會議上留下的兩張“全家福”相映生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362

希拉里支持者哭了,原本想見證美國首位女總統的誕生

隨著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勝出,希拉里支持者陣營的氣氛變得十分沮喪。

據CNN報道稱,這些希拉里的支持者們今晚聚集在一起是為了慶祝希拉里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然而,當選總統的卻是特朗普。

希拉里的支持者相擁而泣(本文圖源:CNN)

一些希拉里的支持者顯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他們相擁而泣。而一些支持者已經離開了場地。

據報道,另一邊,特朗普的支持者們都在歡呼雀躍地慶祝這個結果。

特朗普的支持者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64

臺式遊戲機Wii U停產 任天堂史上銷量最差遊戲機或將誕生

據日經中文網消息,日本任天堂發布消息稱,將於近期停止面向日本國內生產主要臺式遊戲機“Wii U”。該機於2012年秋季上市,全球累計銷量截至2016年9月底為1336萬臺。預計將成為任天堂歷代主力遊戲機型中銷量最差的一款。帶有液晶屏掌機的獨特設計反而成為短板,導致來自外部的遊戲軟件供應較少,這成為該機銷售疲軟的重要原因。

與任天堂上一代“Wii”相比,Wii U面向日本國內的遊戲軟件數量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與索尼的“PS4”等其他競爭機型相比,Wii U的機體構成有較大區別。這導致,希望將一款遊戲軟件向數個廠家的遊戲主機供貨以回收開發費用的遊戲軟件開發商,對於向Wii U提供軟件表現消極。

任天堂將於2017年3月正式發售新款遊戲主機“Nintendo Switch”。該機雖然是臺式遊戲機,但同時也可以隨身攜帶。正如Switch(轉換)的名稱一樣,任天堂能否大幅轉換銷售戰略將成為關註的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