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生果日報的股榮先生,又寫一篇關於熱炒股沒落的文章,「師奶股翻生 炒友要小心」,雖內中不乏參考成份,可能有些觀點可能大家有共識會是這樣,但資料很多地方是有問題的,今日特意撰文指正他的問題。
首先談談關於這文章:
1. 講開隻 166,名稱叫新時代能源
新時代能源前稱叫太平洋興業,由呂綺雯及於善基成立,1998年上市,其後由震雄集團(57)蔣震之女蔣麗莉接手,其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可參考此文。2003年,張天祐把股東售予黃寧,又在市場出售股權後退出。
這公司曾向詹培忠購入星虹控股(397,現中國保綠投資,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20.17%股權,成為其主要股東,可以知道他的背景好深厚澳門味道。
2006年,黃寧又把股權出售予陳志遠,每股15仙。陳志遠的背景的確也是好澳門,根據Webb的資料,歷任香港建屋貸款(145)、江山控股(0295,前聯合汽水廠、楊協成企業、萬順實業(集團)、和山企業發展)、裕田中國(313,前德信集團)、奧瑪仕(959,前佳訊科技、奧瑪娛樂)、黃金集團(1031,前錶準時、邁特科技,現金利豐金融)、奇峰國際(1228,前德信科技)、中國網絡教育(8055,前乾坤燭國際)之董事。
現時他仍任中國伽瑪(146,前惠泰國際、成報傳媒、策略置地、上海策略置地)、亞洲能源物流(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電力)、佑威國際(627)、中國林大(910,前金威國際)、寰亞傳媒集團(8075,前ROJAM)及此前提及的新時代能源及中國保綠的董事。
半年不夠,又把股權以17仙轉予謝安建及王展茵分別持有80%及20%的Dragon Union Investments Limited,謝安建也是澳門味很重的人物,除這公司外,他曾擔任茂盛控股(22,前亞細安)、江山控股(0295,前聯合汽水廠、楊協成企業、萬順實業(集團)、和山企業發展)、英發國際(439)、長城電子(689,後易名長城數碼廣播、長盈集團)、大冶有色(661,前添發慶豐、中國資源開發),匯盈控股(821,前亞洲網上交易科技)、中國林大(910,前金威國際),當中部分持有股份。另外亦以低價認購了寰亞傳媒集團(8075,前ROJAM)的股份,亦為豐德麗(571,前捷達統一發展、景耀國際、麗新酒店)的顧問,可以見到,陳志遠和謝安建關係不淺。。
至於王展茵,經過股權披露及查找年報後後,估計他是長盈長期主要股東及油田賣方吳少章的妻子或代名人,所以他們的關係應該很密切。在這交易中,也有幾份人情買賣的味道,在很多交易中他們也不斷地互相協助,有時間再細述。
至於當年購買的油田,那兩位賣方我不能核實他們的身份,如果有資料敬請告知。但謝安建及王展茵在買油田後兩個月,就把手上股權以1.26元出售,勁賺超過6倍,另外有幾位獨立第三方又以1.4元賣股,買方均為周大福,恰巧1.4元打9折就是1.26元,未知這堆人是否謝先生等人的暗手呢?
在2008年5月4日油田收購完成,可換股債券不是直接發給賣方,是發給多位代名人。至於以下此表,則是根據股權披露估計出來的東西,可以看到這堆可換股債券的接手人是誰的:
* 根據資料李國樑、吳少章、陳家賢均有接手這批可換股債券,應是向其他人承接。李國樑除此股外,亦曾持有駿新能源(91,前德榮投資、航宇數碼、駿新集團)的抵押權,此外根據Webb資料,曾是天安中國(28)、美亞控股(1116)主要股東之一。此外亦曾擔任德智發展(70,後易名駿雷國際、現海王集團)、安利時投資(339)、偉柏集團(491,後易名兆晉國際、瑞力集團、現漢傳媒)、泰盛實業(1159)之董事。
至於陳家賢,他是香港生命集團(8212,前問博控股)的前財務總監,為當年母公司眾彩科技(前蜂蜂國際、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中國蜂業)的卡啦OK業務賣方之一,這業務亦是同此前任德章等人注入潤迅國際(989)之業務是相同的。如果再好些記性的,看回這全象,其實都是來來回回一堆人在搞幾個項目,不停在不同的上市公司打轉。
吳少章之事下文有述。
但根據當年關於這公司股權問題法庭中賣方的陳述,「 It is now the Vendors' case that the said arrangement to have the Consideration Shares issued to nominees was a result of a verbal agreement (「the Alleged Verbal Agreement」) between one Mr Stewart Cheng (按: 鄭錦超), one Mr Kenneth Cheung(按: 張志誠) (an intermediary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Mr Cheung's son Mr Cheung Hoo Win(按:張浩宏), .... the 6 nominees... would then hold on trust the Consideration Shar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Vendors. When the 6 nominees were subsequently arranged and identified by Mr Cheng and the Cheungs ....The Vendors thus say they are the true beneficial owners of all the Consideration Shares, including the T2 Shares, and that New Times is fully aware of that and a party to the Alleged Verbal Agreement.」,可以見到或者有人在買賣已經安排了人頭了,至於今次鄭先生場外增持的可信度有多高可待商榷。
2. 2月 1日開始起步,四日爆升 1.8倍。很不幸,順嫂叫我買嗰日,就是周內見頂之時,收報 1.82元,上週五收 1.42元,四日唔見 22%。
2月1日不是這股最低位,但是是起步點,1.82元不是最高位,是當日的2.22元。以1月9日最低位50仙(合股前2.5仙)計,升至2月6日的2.22元(合股前11仙),升幅344%。如以1月31日的收市價及最低位64仙及62仙計算,升幅達246.88%及258.06%。
3. 港交所資料,在港上市名稱有「資源」的股份超過 60隻,個名有「能源」的超過 50隻,如果有「礦」字的接近 30隻。粗略統計,經營礦業或資源的上市公司,估計超過 200家,佔上市公司逾十分之一。
可能股榮先生把資料弄混了,重複了計算,根據經濟通的資料,扣除ETF,資源為名39隻、能源52隻、礦字22隻。
4. 至於這個圖,都有小小問題
1. 新時代買的油田,100億只是購得30.6%實益權益,購入估值約326.8億,但最後以21億購入60%,估值降至35億,當然換股價格有別。當年這東西號稱150億美元的估值。
2. 國際資源在收購高位是21.9仙,經10合1後,股價約2.19元,跌幅只是76.8%。如以最初上市的富城包裝去計,大約829.69股變成現在1股,以當時上市價1元倒推,即上市價是829.69元,跌幅達99.99%,應該當時有更高位,估計跌幅更慘烈。
3. 中聯能源最高價只是2007年5月31日的2.49元,不是2.5元。最早購入油田時是2006年,不是2009年,央視經濟半小時也質疑過。
4. 西伯利亞礦業在收購後最高是14.7仙,經2次20合1後,即400合1,即58.8元。如以上市後,即2004年最高位93仙計(送紅股後即7.44元,即現時兩次合股後的372元),跌幅是99.90%
所以我希望股榮先生不要用彭博當一切,這些東西用手計好過,這篇東西大約都是兩個小時的貨仔,花點心機就可寫出這些東西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0182
|
||||||
二月初,政府針對造紙業者提出的反傾銷案展開調查,由於台灣造紙業銷售值僅占國內製造業一.四%,卻必須耗費一四.四二%的珍貴水資源,並造成環境汙染, 在討論反傾銷案同時,恐怕也必須重新檢討「造紙業」產業政策。 撰文‧張瀞文 台中往北穿過長長的后豐大橋就到后里,往左邊一看,有三根巨大的煙囪正冒著白煙,持續吐向后里的天空。 望著天邊巨大的白煙,童先生悠悠的說,「這煙在我出生前就有了,小時候不知道,現在長大覺得煙真的很大」。童先生從出生到高中,一直都住在后里,現在雖然 因為工作的關係已定居台北,不過家裡的長輩及親戚都還是住后里,每當回老家望著這四十年來從不間斷的白煙,他不禁為家鄉親人的健康憂心。 這白煙就是正隆紙業后里廠排放的。除了日復一日的白煙,正隆也將廢水排入大甲溪,近五年來,正隆后里廠因為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及《水汙染防治法》,已 遭環保局開罰七次,若再加計大園及竹北廠區,正隆被開罰的次數高達十四次,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再把場景轉移到花蓮,好山好水的花蓮面對太平洋,空氣本應該是最乾淨的,但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卻長期被工業廢氣所荼毒,時間超過四十年之久。這惡臭就是 中華紙業在造紙過程所產生及排放出來的廢氣。 環境頻遭汙染 開罰也沒用十年來,華紙因違反《空汙法》遭環保局開罰二十次以上,其中在二○○六至○八年間,曾遭環保局強制送請花蓮行政執行處強制執行繳納罰鍰新台幣四 千萬元,不過罰歸罰,華紙汙染花蓮地區空氣的情況,並沒有顯著改善。 接著轉移到桃園新屋,過去一向沒有違規紀錄的永豐餘新屋廠,在去年八月竟也遭到桃園縣環保局處以重罰。 環保局發現,永豐餘桃園新屋廠設有的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透過程式控制器的參數設定功能,修正煙囪排放汙染物監測濃度,經查證這項篡改作業長達 五年以上,環保局決定加倍追繳五年內空汙費,總額高達四八五○萬元,這時大家才明白,永豐餘新屋廠過去「一直沒犯規」背後的真正原因。 正隆、華紙、永豐餘、台紙這幾家上市公司,近幾年來因違反《空汙法》及《廢水處理法》遭環保局開罰達四十次以上,對當地居住環境影響不言而喻,不過這些紙 類業者所組成的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卻以進口業者用低價紙傾銷台灣,進而影響國內業者權益,在去年七月向財政部提出對中國、日本、南韓及芬蘭的塗布紙(銅版 紙)提出反傾銷控訴。 經濟部今年二月七日正式公告,將對這四個國家產製進口的塗布紙展開反傾銷案的產業損害初步調查,造紙業者企圖透過貿易手段,維護台灣造紙產業的優勢。但對 照到這些公司近年來頻頻遭到各縣市環保局開單重罰情況來看,居住環境受汙染的民眾不禁要問,「到底是誰的權益才應該要被維護?」因為若從台灣整體水資源的 應用來看,造紙業所耗費的水資源達整體工業用水的一四.四二%,在所有的製造產業當中,高居第二。 再從個別公司來看,永豐餘生產每噸紙用水量為十九.五╱公噸,正隆為十二.一二╱公噸,都高於UPM及APP等國際紙廠十噸以內的用量,顯然台灣造紙業耗 費水資源的情況,比國際大廠嚴重。 塗布紙釀漲價 轉嫁消費者再從反傾銷的問題來看,由於這次針對的塗布紙,主要是以用在雜誌、教科書、期刊、DM、標籤加工等精美印刷刊物居多,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認 為,塗布紙只是開頭,若最後該判案成立,道林紙將會是下一次提出反傾銷的焦點,如果兩種重要紙類都遭反傾銷影響,國內出版市場將受到很大的衝擊。 由於國內目前主要生產塗布紙的廠商只剩永豐餘、華紙、正隆,這幾家可說是已成寡占局面,在市場認為進口業者可能被財政部課以重稅的預期心理下,紙價調漲勢 不可免,因此不管反傾銷案最後結果如何,造紙業者都將成為最大贏家。 雜誌公會表示,出版業印製占總成本四○%至六○%,而紙張又占印製成本一半以上,所以目前出版業用紙估計,紙價每磅上漲一元,業者每年約須多花費八億元在 紙張成本上,對於整個出版文創產業將造成重大影響。 目前坊間教科書大多是採用銅版紙印製,紙張一漲,包括新書、雜誌、報社和其他考試用書、學生用書等所有印刷品,可能都勢必要調漲,凡此種種最後都將轉嫁到 消費者身上。 在薪水不漲,萬物齊漲的年代,現在可能每周看的雜誌都要漲價,小朋友上學的教科書費也都要調漲,當反傾銷因素造成紙價上漲,而漲價的結果最後竟演變成由 「全民買單」,更凸顯整個「反傾銷」控訴背後的荒謬。 以台灣永續發展來考量,造紙業是國際上公認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因此當台灣造紙業整體銷售值只占全部製造業的一.四%,但是卻必須耗費大量珍貴的水資 源,以及對環境造成長期汙染,背後需背負這麼多「無形」成本的時候,整個產業未來走向及發展,值得大家進一步深入檢討。 五大廠全獲利,造紙業真的遭進口傾銷傷害? ——反傾銷事件兩造說法 造紙公會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塗布紙因進口增加,導致我國產量及內銷量降低 依據造紙公會統計,過去2年國內印刷書寫用紙總生產量均落在68萬噸左右,整體總生產量並未減少我國塗布紙因進口增加,導致業者營業利益減少,產生虧損 正隆、永豐餘、華紙、台紙、榮成去年全數獲利日、韓、中國、芬蘭所進口的塗布紙,與國內產品相同且可互相替代,下游業者或消費者會以「價格」為決定購買的 最重要因素 國內廠商目前僅永豐餘21號機專責生產文化用各式塗布銅版紙,正隆只有半台,產量無法因應國內需求,且國內業者品質不穩,無法與國外相比日、韓、中國、芬 蘭大量進口塗布紙,造成國內產業損害 永豐餘近幾年也大量進口紙張在國內銷售,例:由伊銘代銷日本NPI雜誌紙,自韓國大量採購一批UPM紙張回台銷售等資料來源:造紙公會、台北市雜誌商業同 業公會 |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855
在給擔保公司送了一年多外賣之後,31歲的王剛將10萬元放進這家名叫華大的公司,月息2分1。那是2011年8月,鄭州。
一個月後,利息按時到賬,淨賺2100元。他馬上追加20萬。
半年後,2012年2月29日,他扯著橫幅,與上百人一起聚集在通往華大的路口,希望政府出手幫助討回自己的投資。這樣的街頭劇最近頻繁在鄭州上演,上訪大軍都是河南省各家擔保公司的「理財苦主」。
此時,河南省已有一百多家擔保公司無法按期兌付本息,整個地區風聲鶴唳。在重災區鄭州,政府派駐了五十多個工作組進駐出事的擔保公司。而在金水區 ——這個重災區中的重災區——擔保、投資公司董事長及高管被要求「24小時開機,隨時接受專案組調查,每六個小時上報工作進展」。
2月23-25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到鄭州、許昌進行調研,專門走訪了擔保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新華社報導說,他強調要發展和完善草根金融,也強調「要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等違法金融活動,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過去幾年,河南省擔保公司膨脹的速度堪稱全國之最——根據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的數據,2010年底已從2007年的100多家飆升至1640家, 約佔全國的1/4。瘋狂的結果,是這場前所未有的資金之痛——當地業內人士估算說,這次危機將使近千億民間資金告急,波及近十萬投資者。
擔保公司曾經承載著民間金融「開門」的厚望,卻在幾年後成為金融業的一顆「地雷」。河南不過是其中最典型的地方。
多米諾骨牌倒下
聖沃客戶集體追債的第二天,華大出現擠兌。多米諾骨牌隨後相繼倒下——新通商、三六九、寶銀、歐陸、鼎諾等一百多家擔保公司陸續暫停兌付客戶本息。很快,在華悅時間廣場這幢寫字樓裡,十幾家擔保公司只剩三家營業。
在2011年的國慶後,風暴突然而至。
10月18日,王剛路過華大公司,意外發現大廳擠滿了要求提取本金的客戶。按照擔保公司的合同約定,理財客戶可以隨時終止合約,前提是放棄利息。但此時想從華大提前支取本金幾無可能,工作人員正在說服到期客戶續約。
事實上,風暴起源於鄭州成立剛滿一年的聖沃投資擔保公司。
9月19日,聖沃公司老闆稱因借款方逾期還款導致擔保公司無力兌付。十一長假過後的10月13日,近千名客戶擠滿了鄭州浦發國際金融中心聖沃公司所在樓層。據當地媒體報導,這家註冊資本僅為5000萬的擔保公司資金缺口超過15億。
遍佈全省的理財客戶很快得知了「聖沃危機」。由於聖沃承諾的利息之高在業界幾乎無人匹敵,坊間傳言不少擔保公司將客戶資金投入聖沃套利。
此時,中國經濟在狂飆突進多年後,增速突然放緩。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全國各地的資金鏈都開始緊繃,民間金融盛行的浙江、廣東、福建等地,都不斷爆發出資金鏈危機。
鄭州也人人自危。就在聖沃客戶集體追債的第二天,華大開始出現擠兌。多米諾骨牌隨後相繼倒下——新通商、三六九、寶銀、歐陸、鼎諾等一百多家擔保公司陸續暫停兌付客戶本息。很快,寫字樓華悅時間廣場裡的十幾家擔保公司只剩三家營業。
「風控嚴格很多,擁有撥備、存准的商業銀行都無法抵擋大規模的擠兌,更何況參差不齊、缺乏監管的擔保公司。」河南工業大學經貿學院教授張樹忠說。
風暴過處,哀鴻遍野,一點可能的挽救機會都沒有留下。
起初,華大公司的董事長丁彥柯、財務總監宋沛還駐守公司,曾先後拿出六套不同的還款計劃,勸說客戶。但計劃一再落空,投資者堅決要馬上還錢。11月 30日,丁彥柯被寸步不離的客戶圍困在華大的辦公室。當時的目擊者稱,丁一睡著,就有憤怒的投資者朝他扔玻璃瓶,將其驚醒。三天之後的週六晚上,一群分公 司的業務員將丁解救出華大辦公室,此後他再未出現。
除了114名客戶於幾天後收到華大付的1000元利息外,其餘所有兌付計劃宣告失敗。華大公司提供的擔保合同情況表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0日,華大資金缺口約4億元。
南方週末記者看到,華大公司八百多平米的辦公場地早已人去樓空,公司電腦的主機硬盤都已被拔走,只剩下大廳正中央一個玻璃櫃子——裡面擺滿各種機構頒發的榮譽牌匾,比如河南電視台評選的「十佳最具誠信投資擔保公司」、東方今報頒發的「2010年度最佳理財獎」。
「4萬億」,從崩潰邊緣到幸福頂峰
樓市救市政策,把擔保業從崩潰的邊緣直接送上了幸福的頂峰。
在2008年之前,河南擔保業風平浪靜。
2001年,在商業銀行工作了11年的李文凡下海,創建河南邦成投資擔保公司。這是河南最早的擔保公司之一,他看中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這片藍海。
邦成最初只是幫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作擔保,但囿於銀行貸款額度和效率的限制,2003年逐漸推出民間融資擔保業務。
這個後來在民間借貸領域赫赫有名的「邦成模式」,最大特點是「一對一」、「不摸錢」和「透明操作」——一個借款人對應一個出資人,由公證部門對借貸交易進行現場公證。資金不需要通過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只收取擔保費,並承擔代償責任。
這個「邦成模式」後來又被叫做「鄭州模式」,與以熟人借貸、地下錢莊為代表的「溫州模式」和以民間借貸中介為代表的「青島模式」並稱中國民間金融的三大模式。
波瀾從2008年底意外出現,由金融危機後的政策變化掀起。
這年10月底,為了緩解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小企業帶來的融資困境,中央財政增撥10億元,主要採取無償資助方式,用於彌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代償損失。
兩個月後,工業和信息化部又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省發展擔保業以支持中小企業。這紙紅頭文件成為擔保行業的「重大利好」,各省相繼對融資擔保開閘。
另一項樓市救市政策,則把擔保業從崩潰的邊緣直接送上了幸福的頂峰。
伴隨著自2003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連續五年的高歌猛進,大量資金經由擔保公司擔保流入房地產行業,而受金融海嘯與樓市調控所累,地產業驟冷,殃及擔保業。當年11月,鄭州地王「藍堡灣」項目就因資金鏈斷裂殃及數十家擔保公司。
然而,2008年末至2009年初,政府迅速而強力的樓市救市措施將大批地產公司從生死線邊拽了回來,房價上演驚天大逆轉,差點還不上錢的地產公司 「鹹魚翻身」,讓擔保業跟著飛上天堂——當時在鄭州流傳甚廣的一個故事是,地產公司向擔保公司借了一千萬,一年之後連本帶息還了兩千萬。
「但是他們把這種豐厚的利潤當成了常態。」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回憶,「他們認為樹能長到天上,股票能漲到2萬點。」
三年的野蠻生長由此開始,大量投機者湧入這座冒險天堂。到了2010年,全省獲得省工信廳備案證的擔保公司數量已經比三年前翻了十倍,飆升至1640家。
聯合理財,擊鼓傳花
2010年下半年開始,「放貸」不再只是有錢人的賺錢方式,而是成為一場全民的擊鼓傳花遊戲——無處投資的老百姓,熱切渴望著能擠上這列財富快車,卻對它的危險渾然不覺或者有意忽略。
在這根資金鏈條上,擔保公司一手牽著放錢的人,一手牽著要錢的人。
十一五期間,鄭州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而位於金字塔底層的中小企業卻長期忍受著資金的飢渴。要錢的公司絡繹不絕,再多的錢也不愁借不出去。
於是,突然湧進這門生意的上千家擔保公司,開始爭搶「放貸者」。
那時候,走在鄭州街頭,公交車車身、出租車後窗和當地晚報廣告版全是擔保公司的理財廣告,四五家擔保公司的業務員長期蹲在鄭州市幾處高檔住宅小區門口搶客戶。
此時,在負利率背景下,大量的錢正困在籠中渴望出口。國泰安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顯示,2010年河南省城鄉居民儲蓄規模達到近1.3萬億元。
「民間金融長期沒有一個合理的制度安排,體制機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要求。投資無門,中小企業告貸無門,被金融壟斷壓抑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監管部門人士說。
擔保公司的理財廣告因此極具誘惑——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收益率和安全性都無法預期的股票和期貨,安全性滿分但收益幾乎為零的銀行儲蓄,或是安全性和收益率都能拿五顆星的「擔保理財」,你會做何選擇?
在滾雪球般的慾望中,「邦成模式」終於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無法避免地走了樣。
擔保公司的利潤來源,從收2%-3%的擔保費,變成了收「存款」與「借款」之間的利差。
隨著資金鏈越來越緊,經濟失血加劇,利差的空間越來越大。擔保公司的「攬儲」也因此愈加瘋狂。
「2010年上半年沒聽說過給出資人超過2分的息,邦成給的是9釐、1分,」當地擔保業一位主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下半年開始,從2分、4分一直漲到8分。」
聯合理財,正是在此時成為火爆的新名詞,取代了過去「一個借款人對一個出資人」的「一對一」模式。從此以後,「放貸」不再只是有錢人的賺錢方式,而成為全民的擊鼓傳花的遊戲——無處投資的老百姓,都熱切渴望著能擠上這列財富快車,卻對它的危險渾然不覺或者有意忽略。
正是在此時,王剛在華大公司出具的三方擔保合同借款人一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借款金額10萬,期限三個月。合同標明的月息為1分6,「實際月息是2分1」。
簽字、刷卡例行公事,王剛沒有見到借款方代表,也並未過問借款方的還款實力,只是聽業務員說借款方有現房抵押,一旦還不上錢,房產能劃給王剛。
同樣的方式,64歲的國棉五廠退休職工李鐵梅瞞著老伴和女兒,帶著銀行戶頭裡全部的32萬元積蓄輾
轉找到了華大公司加入全民放貸大軍,「朋友介紹這裡息高」。
她緊緊地攥著合同,卻對自己借貸的項目一無所知。她的邏輯裡,「公司牆上掛著政府頒發的備案證」足以確保這項投資萬無一失。
他們都忽略了擔保業的危險。2011年6月11日,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其網站對外正式公佈了「首批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資格初審合格企業的名單」,合格率不足20%。
但那時候,讓擔保公司做理財看上去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2011年9月以前的兩年時間裡,除了一家名叫誠泰的小公司發生資金鏈斷裂外,理財客戶們幾乎從未聽到過擔保公司有問題的壞消息。而誠泰出事被很多人認為是「股東吵架出了事」,這個案子很快淹沒在席捲河南的「到擔保公司去理財」的熱浪中。
一位擔保公司股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少人透支信用卡提取現金,甚至將房產抵押到銀行,貸款出來放到擔保公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9cd2b01012k6f.html
經濟特性研究(一)——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王海平
筆者是一位「奧卡姆剃刀」原則的踐行者,崇尚簡單,深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深刻內涵,既然如此,本人為什麼還要引出「經濟特性」這個概念?原因就是她能解決我們一系列的「疑難雜症」。例如:
1、對投資者來說,定性研究如何得以可能?
2、A企業比B企業更卓越,或者更平庸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既不是成長速度也不是規模)
3、卓越企業與平庸企業有沒有臨界點?
4、為什麼市場會給有些企業幾倍於淨資產的溢價,而有些企業卻只能躺在淨資產下方掙扎?
5、是什麼原因使利潤數據及增長數據完全一樣的企業之間享受著完全不一樣的估值?
6、如何制定具體可行的對策幫助企業家提升企業的內在價值?
7、為什麼有些企業具備「基業長青」的基因,而有些企業只能遭受「曇花一現」的宿命?
8、把「定性研究」納為安全邊際的考量範圍,生出這樣的信心有想像的那麼難嗎?
9、「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卓越企業」與「以極低價格買進平庸企業」,為什麼是這樣的配比?
10、以上兩套投資策略孰優孰劣?長期來看,有必要分出優劣嗎?
11、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集中投資?而另外一些企業只能做「風險配置」(分散投資)?
12、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長期投資?而另外一些企業只能做階段性持有?
13、為什麼有些股票能越跌越買,而有些股票只能定為「死倉」(跌得再多也不必加倉)?
站在投資人的立場來說,以上所有的問題,都會涉及到對企業本質的理解,並且最終都要凝結到一個詞——企業的「經濟特性」。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便是本文的緣起。
(這種趨勢會對張裕A產生怎樣的影響)
蒙牛、伊利當然有投資價值,它們佔據中國最好的奶源基地,它們的產品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有源源不絕的需求,還有,兩者又形成了行業內老大老二同在一地的最佳競爭結構。只要價格合理,就可以投資。
本博按:紹興和蕭山是紡織面料的生產和貿易重地,由於各項成本大幅度增加,企業利潤日趨低下,甚至虧損。於是,許多工廠和貿易商進軍服裝領 域,期望獲得更大效益;有的決心創出像模像樣的品牌。然而,多年過去了,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還有許多正在前赴後繼地走向失敗;至於品牌,更是無一打造 成功的。迄今,這個地區「布不成衣」的局面仍未得到實質性的改觀。
唐-舒爾茨:中國品牌建設為何屢受挫
訪談嘉賓:
唐-舒爾茨 全球整合營銷之父
訪談主題:
中國為何無名牌?
主持 人:劉雁
訪談地點:廣東 深圳
訪談摘要:
中國的企業過於急功近利,參加會議時經常會有中國企業家問我,如何打造世界品牌?我的答案是,或許需要三到五年。但這些企業家總是說,不行,我明天就要。
騰訊財經:舒爾茨教授,您好!我們知道投資者現在越來越重視企業的品牌,您在北大匯豐商學院開設的課程會將重點放在品牌建設方面嗎?
唐-舒爾茨:我認為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包括經濟從出口轉向內銷,出口實際上不需要品牌,也不需要廣告,只需要有銷售途徑和好 的產品質量便可。當經濟轉向內部消費者時,應有所不同,我的課程就是啟發人們去思考消費者渠道、分配等。目前品牌建設在中國仍是一個新的領域,企業剛剛開 始接受和理解這個概念。
品牌建設需牢牢樹立消費者意識
騰訊財經:自從您2000年第一次來中國已經過去十多年,您能談談感受到的中國消費者環境的顯著變化嗎?
唐-舒爾茨:過去十年來我看到的最大變化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增長。這意味著人們有更多的錢去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生存需求 的物品。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意味著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市場,人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人們過去擔心的食物、衣物、住宿都已不必,這個改變意味著如今人們可以走上 街去購買T恤,這些就是變化。
騰訊財經:在您昨日的演講中提到,中國還在從製造業到市場營銷轉變中,您覺得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唐-舒爾茨:我覺得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你們掌握著製造業產品,生產製造等各個環節。如今的問題就是你如何吸引消費者購買,這就涉及品牌建設的問題,你如何讓消費者理解你的品牌價值,因為市場上競爭者很多,並不是說以前沒有競爭者,而是他們變得更加強大和依靠傳統營銷。
騰訊財經:您曾經指出,中國不能照搬西方的路子,那您認為中國需要走怎樣的路?
唐-舒爾茨:我說過,中國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如果你看到我們做的,你會發現同樣沒有成功,再加上中國是不同的類型和區域。中國的優勢就在於你們沒有歷史的包袱,所以對於中國來說,機會更加容易和簡單。
騰訊財經:近幾年來世界經濟發生了很多變化,您認為中國的公司要如何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
唐-舒爾茨:我覺得中國最需要做的就是樹立消費者意識,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理解他們所想要的,所喜歡的。因為之前經濟主要依賴出口,他 們不瞭解消費者。消費者調查意識還不夠,我講的就是我如何建立一個大的系統,如何建立一系列數據庫,這些都是中國公司需要提高的新技能。調查一小組人然後 運用於全部,需要有途徑建立這樣的數據庫。
社交媒體增加營銷難度
騰訊財經:多年前您的著作《整合營銷傳播》引領了潮流,能否給我們舉例講講IMC的理論實踐?
唐-舒爾茨:如果你看到我昨天在論壇引用的實踐例子,Apple Store就是很好的運用,因為他們把產品、經驗和銷售人員都放在一起,在你去蘋果店時會有這種經驗,這也是IMC提倡的:把所有的東西放在一起,給你好的不同的產品體驗,而不僅僅是給你折扣等吸引顧客的方法。
騰訊財經:中國正成為最大的網絡在線消費市場,您認為企業應該做哪些準備來適應這一變化?
唐-舒爾茨:我認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所有的在線社交媒體都已經是即時的了,騰訊或許引領了這一潮流,因為它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還是有 很多公司在這方面存在問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推送消息和與消費者建立關係間的不同。所以我認為未來我們將看到的是企業會更多地建立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和交 換。
騰訊財經:談到騰訊,您認為以騰訊為代表的在線平台所體現的獨特優勢有哪些?
唐-舒爾茨:我認為所有的在線公司都在嘗試這樣做,記住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全新世界,從未像現在一樣擁有如此多的信息量。所以我們嘗試要做 的就是通過平台尋找生意點和方法,你需要明白的就是要有一個企業和客戶交換信息的數據庫,這是必須且聰明的做法。消費者不是你賣給產品的那個,而是和你一 起工作,共同創造價值的人。
騰訊財經:您如何看待社交媒體的變化以及社交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唐-舒爾茨:我覺得有一點你需要瞭解的就是,社交媒體是用來方便人們溝通的而不是營銷的工具。如果你看看即時通訊,我發給你信息,你立即回覆我,這是我們兩個之間的溝通。目前市場在做的就是我做你們溝通的中間人,實際上在社交中我們不需要一個中間人,是你來決定與誰溝通,而不是企業。
騰訊財經:企業應該如何抓住其中的機會?
唐-舒爾茨:他們需要明白,這取決於消費者。不僅僅是電視廣告,坐在那裡,商業不是作秀,而是消費者說我需要一個進入的渠道,讓我知道更多,給我更多更好的信息,所以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上,而不是企業手上。
騰訊財經:這是否意味著營銷變得更難?
唐-舒爾茨:會比我們想像的難一些。難的部分是,我知道如何在央視做廣告,我知道如何分配,這很簡單,但真正的問題是我不知道如何適合社會 部分。回歸到社交媒體上,你會問,我該做些什麼?這是一個挑戰,並不是沒有能力做這件事,而是這需要新的技能。營銷的作用就是告訴你其中的不同,如何做 到。
中國品牌建設為何屢受挫
騰訊財經:您曾經講過,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市場兼併的路上並不平坦,並非所有的市場都適合自己。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對此您有何建議?
唐-舒爾茨:在中國有三種建立品牌的方法:一是自己打造品牌;二是通過購買,三是通過合作。最簡單的就是買,因為被賣的企業已經把品牌最艱 難的部分做完了,但是被賣掉的企業是由於某些原因賣掉企業的,因為他們處在困難中,在收購品牌時你也附帶收購了他們的問題。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聯想收購 IBM,在融合方面諸多管理問題,收購就是為了讓中美的經理人合作更好,但卻沒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我們談論的就是中國企業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用中國人熟 知的中國文化,所作的就是適應和改變。看看日本,他們引進美國專家,不是讓他們凌駕於日本文化之上,而是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
騰訊財經:您的意思是中國還沒準備好?
唐-舒爾茨:我並不是說沒準備好,但問題是,我聽到的來自營銷人員的感受就是,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我們想立即要錢,想要短期效應, 但需要明白品牌需要花費時間來打造,品牌就是你與人們建立關係的過程,中國經理人需要明白的就是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今的中國企業不用建設品牌,做很 多其它事情也能賺很多錢,這十分奇怪和有趣。這不利於品牌建設。
騰訊財經:為何中國的知名品牌如此之少?
唐-舒爾茨:我發現的就是,比如我去一個會議,中國企業說我要打造世界品牌,我說或許要三到五年,他們說,不行,我明天就要。你不可能明天 就打造一個國際品牌,中國企業走得很像培訓路線,今天投錢進去,明天馬上賺錢回來,品牌也可以賺錢,只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這對中國企業還是一個很大的 挑戰。
騰訊財經:在打造世界級品牌的路上,您對中國有何建議?
唐-舒爾茨:必須要讓他們理解品牌概念,西方也需要改變,這比較困難。從產品本位轉向消費者本位,過去大多企業想的是做什麼樣的產品,現在 則應是消費者需要什麼。這是時間的操練。如果我現在賺錢了,更不會去想這麼多了。中國在短時間內發展如此之快,雖然中國企業在打造品牌時無法短時間內獲得 利潤,但你必須這麼做,你必須樹立消費者意識。
騰訊財經:未來中國是否有可能出現蘋果那樣的企業?
唐-舒爾茨:如果你看看蘋果所做的,就是用科技把各個部分整合起來。體現蘋果概念的零部件都在那裡。蘋果只需做的就是重組他們。所以完全的 創新並不是必需的,蘋果所做的是真正瞭解消費者需要什麼。你用的電腦不過就是一堆零件加一個品牌名字。他們給你一個你可以選擇的平台,你可以在上面做任何 事情,如果你用電腦的系統,你選擇的都是系統要做的,而不是你想做的。操作系統可以做一些事情,但蘋果讓你選擇你想去哪,你想做什麼,而不是坐在電腦前, 按照電腦系統去操作。
騰訊財經:在您看來,市場營銷的未來會是怎樣的?
唐-舒爾茨:我們70、80、90年代建立起來的營銷體系都沒有意識到主位是誰。網絡所改變的就是它突然賦予你特權,如果你看看現在市場上 的消費者,你會發現很多不同。過去賣家會跟消費者說,我們能夠提供給你什麼產品或服務,沒有人曾經告訴過你,而現在你要是有問題,只需跑到搜索網站一搜便 可以了。所以當我給你信息,便有很多不同了,過去的消費者獲得不了這麼多信息,以前賣家可以告訴消費者他們應該喜歡什麼,而如今消費者可以自己做這件事 情。以前我們談論的是公關、廣告,而如今我們談論的是如何吸引消費者、供應商,如何共同合作。這就是如今的整合要做的。
營銷人生
騰訊財經:您把自己的人生比作營銷的一生,而妻子是您的公關代理,可否分享一下在自我提升和婚姻方面的營銷技巧?
唐-舒爾茨: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和妻子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都在一起。或許有時我在媒體做些事情,但我們似乎時時都感覺在一起。所 以理解對方的需要並且妥協,經過時間的磨練,我們就把這些細節處理好了。幸運的是,我們有很多共同愛好,我們喜歡美食,我們喜歡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地 方。我們有共同的興趣和目標,共同去分享。
騰訊財經:對於其他人您有何建議?
唐-舒爾茨:建議就是好的婚姻就是願意去承擔,這是雙向的,就像一次談話。分享彼此正在做的事情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建議就是找一個有共同興趣的人,我的例子就是,找到一個明媚、睿智的好妻子,她還是一個很好的廚師。
騰訊財經:您如何評價自己的營銷人生?
唐-舒爾茨:我來這裡是為了教書,我的產品就是我的學生。所以評價我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我的學生做的怎麼樣。讓我感興趣的是我的學生怎麼評價我,比如你的課影響了我的一生,你的課改變了我,你的課對我非常有用。所以我對自己的評價來自於我的學生,而不是我自己怎麼說。
騰訊財經:看來您十分享受教學?
唐-舒爾茨:是的,有意思的是我參加一個論壇,很多人來,結束後,有人說,謝謝,這就是我嘗試做的事情並享受的。
騰訊財經:在您的營銷生涯中,是否有一些遺憾?
唐-舒爾茨:有,我希望我可以再年輕20歲,因為我們正經歷如此大的一個變革,我希望自己可以參與其中。
騰訊財經:如何看待「整合營銷之父」這個頭銜?
唐-舒爾茨:當時已經有人開始研究這個,隨後有很多人,我只是碰巧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罷了。我擁有營銷之父這個認可,但也有很多人在為整合營銷做貢獻。所以當你說一個人是領導或者主席,引領了這個潮流時,其實他不過是剛好做了這件事。
騰訊財經:可否給年輕一代有志成為優秀企業家的人一些建議?
唐-舒爾茨:上週我在意大利給學生講課時,我說,是你們要去承擔並改變一些事情,設法使他們運作,而不是我。這取決於你自己,我只可以給你建議。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害怕,勇於去嘗試不一樣的事情,沒有人知道答案,你自己探索到的答案和別人給的答案一樣好。
騰訊財經:西方人似乎很擅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您做到了嗎?
唐-舒爾茨:我沒做到,我時時都在工作,因為我熱愛我所做的事情。人們說你應該平衡生活和工作,有人說我想做這個,我想做那個,我喜歡這個工作等等,我不喜歡。我所做的就是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然後把他們放進我的課堂裡。
騰訊財經:最後,我們知道,您是第一屆騰訊智慧峰會最重要的嘉賓之一。第五屆峰會即將在北京舉行,可否發表一些歡迎辭?
唐-舒爾茨:我不知說這個,我是否夠資格。他們做的很好,一直在增長,價格也在漲,我相信騰訊也需要很多給領導層的建議。我希望他們很好,會議成功。
唐-舒爾茨(Don E. Schultz)簡歷
唐-舒爾茨(Don E. Schultz),1934年1月20日出生在美國俄克拉何馬,是美國西北大學商學院的整合營銷傳播教授,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的開創者。也是位於伊利諾伊州 的AGORA(愛格瓦)諮詢公司的總裁,還是位於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的TAGETBASE營銷公司和TARGETBASE營銷協會的高級合夥人。
在1997年加入西北大學之前,唐-舒爾茨是位於達拉斯的TRACY-LOCKE廣告及公共關係公司的資深副總裁。他在歐洲、美國、南美和亞洲都曾就營銷、營銷傳播、廣告、銷售促進、直接營銷、策略創新接受過諮詢,發表過演講,並舉行過專題討論會。
唐-舒爾茨博士是世界最著名的營銷大師之一,也是戰略性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的創始人, 他的著作《整合營銷傳播》是第一本整合營銷傳播方面的著述,也是該領域最具權威性的經典著作。書中提出的戰略性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成為20世紀後半世紀最 主要的營銷理論之一。為此,舒爾茨博士被全球權威的《銷售和營銷管理》(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雜誌推舉為「20世紀全球80位對銷售和營銷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唐-舒爾茨是直效營銷雜誌的前任編輯、美國國家廣告研究基金會整合營銷傳播委員會的聯合主席,還被直效營銷教育基金會推選為第一個「年度直效營銷教育家」。
唐-舒爾茨教授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如何影響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演進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指出,那些從事整合營銷傳播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懂得如何使用恰當的信息和知道衡量傳播投資受益方法的企業)將贏得競爭優勢。
他具有豐富的世界財富500強企業諮詢經歷,同時為清華大學EMBA、長江商學院、英國及澳大利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相關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kkie.html
1.「這是問題的本質嗎?」
我是在日本京都大學讀的本科和碩士,從大四開始接觸研究,導師是長尾真(Makoto Nagao)教授,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長尾先生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在學術界很有影響。他後來成為京都大學校長,現在是日本國會 圖書館館長。長尾先生是我的啟蒙導師,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讓我印象深的是他經常強調做本質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例會上,我們向他介紹研究的進展,他 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是問題的本質嗎?」當時,我對這一點理解並不很深。後來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越來越體會到它的重要,對問題本質的探索其 實是做科學研究的精髓!
2.什麼是本質的研究
真正的科學研究是探明問題本質的研究,其成果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經得起實踐檢驗;
(2)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3)簡單明了;
(4)實用的(僅限於工學)。
因為如此,本質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
波普爾(Karl Popper)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理論在西方產生了巨大影響。波普爾認為任何學說 要成為科學理論,其必要條件是它必須是可證偽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反例來驗證其真偽。「天鵝是白的」這個命題是可證偽的。如果找到一隻黑色的天鵝,這 個命題就會被證明是錯的。「如果我從小開始學鋼琴,現在一定能夠成為一名鋼琴家」,這個命題是不可證偽的,現在的「我」無法重新走一遍人生,也就無法驗證 其真偽。只有經過無數次驗證,不能被推翻的理論才能成為科學。即使是成為科學的理論,某種意義上仍然是假說。萬有引力定律也好,相對論也好,只是目前沒有 被推翻的、現在暫時被大家承認的「假說」。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被人們當作真理達一千多年,後來發現它是錯的。誰能保證我們現在堅信的學說將來不被證偽?科學 家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斷試圖推翻自己建立的學說,尋求對自己學說的批評,探究更正確的學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接近真理。波普爾的哲學因此被稱為批 判的理性主義。
我們現在談到科學,往往意味著真理。好像科學就是真理,真理就是科學。其實,十八世紀產生於歐洲的科學,即所謂的science,是狹義的科學,僅 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科學是數學化的自然學,工學是數學化的技術學。科學的目的在於探求自然的奧秘,工學的目的在於改變人類的生活。但是,兩者都需 要抽象,都需要建立數學模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工匠,完成了長城、大運河、故宮等偉大工程,但是缺的是把技術總結上升為理論的想法。工匠們死了, 他們的手藝也就失傳了。
科學與工學需要抽象,就是說把最核心的概念提取出來,忽略其它要素。在考慮物體運動時,我們把物體看作「質點」,因為這時物體的其它特性都是不重要 的。抽象也意味著一定的近似。做萬有引力實驗的時候,是不可能造出一個只有兩個物體相互吸引,而沒有其它物體干擾的實驗環境的。如果我們要精確地驗證萬有 引力定律,往往發現實驗結果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符。因為世界錯綜複雜,研究中的近似總是必要的。同時,科學與工學需要數學模型化,只有建立在數學理論基礎上 的科學、工學才具有普遍意義,因為數學是系統的、嚴格的。
本質的東西往往是簡單的。所謂奧卡姆剃刀原理,主張在所有可能解釋現象的理論或模型中簡單的理論或模型是最好的。
愛因斯坦說:「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儘量把所有事情變得簡單,以致不能更簡單)。他的 E = m c^2 公式是個典型的例子。為什麼會有奧卡姆剃刀這樣的普遍原理存在,不得而知。從統計機器學習的角度來看,是可以解釋的。複雜模型往往會對已有數據進行很好的 預測,但對未知數據的預則就會有很大誤差,相反,簡單模型對已有數據的預則並不那麼好,但往往擁有更好的推廣能力,對未知數據的預測會更準。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研究不需要考慮實用,但是工學研究是要考慮實用的。這裡有一個笑話:一個醉鬼天黑時在路燈下找東西,別人問他:「你在找什 麼?」他說:「我在找鑰匙。」問:「你在哪裡丟的鑰匙?」答:「那邊。」問:「那為什麼在這邊找?」答:「因為這邊比較亮。」實用研究切忌「在已有的燈光 下找東西」,它必須是因所要解決的問題而驅動的。
抓住本質的研究是有生命力的。波爾茲曼提出了熵的概念,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特性,是熱力學的奠基人。但是,最初他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得到 的卻是同行們的猛烈抨擊;大家並不認同他的學說。波爾茲曼晚年憂鬱沮喪,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波爾茲曼長眠於維也納,墓誌銘非常簡單,僅寫著熵的定義 式:S = k log W;但這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波爾茲曼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理論卻是永恆的。
3.如何做本質的研究?
怎樣才能做本質的研究呢?前輩們曾分享過他們的觀點。
胡適提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研究的兩個基本步驟。首先要能標新立異,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新的想法。之後,要能對提出的假 說做嚴格的論證或實驗,去偽存真。曾在博文《科學家的小故事》中談到科學家的基本素質,其中包括想像豐富,思想深刻。這兩點是科研工作者必備的,也是科研 工作有別於其他工作的地方,因為只有想像豐富,思想深刻,才能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卡耐基·梅隆大學金出武雄(Takeo Kanade)教授著書《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提出同樣的想法,並給出很多具體實施方案。
笛卡爾提出:懷疑一切。在他的《方法論》中,笛卡爾說: 「我相信的第一個法則是,如果不是確信如此,不承認任何事情為真」(The first law I believed was never to accept anything for true which I did not clearly know to be such. )不能因為是權威人士說的,大家公認的,就一定正確,並不加思索地接受。懷疑一切的態度在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
有一位日本教授總結了做研究的三階段:守、破、離。對科研工作者,特別是研究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研究在於創新,但是上來就否定已有的理論、方法,多半會走彎路,因為你對已有的科研成果理解不夠。應該採取的策略是:
1.守,先假設已有的理論、方法是正確的,謙虛地學習並掌握它們;
2.破,發現已有理論、方法的問題缺點;
3.離,建立自己的新理論、新方法,甚至是全新的理論、方法。
另外,功底紮實也是做好研究的必要條件。
可以看到:做研究不難,做好的研究難!正如開發產品一樣:做產品不難,做好的產品難。
(作者介紹:李航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互聯網搜索與挖掘組高級研究員及主任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檢索,自然語言處理,統計機器學習,及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