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自創30%價值投資法 郵務員變億元戶 第一線觀察經營者找出成長潛力股

2011-3-14  TWM




在中華郵政上班的張國立,憑藉自 創的三○%價值投資心法,十五年來每年都獲利三成以上,身價更達上億元。

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成績,他認為,除了積極投入研究股票外,還得具備 超人的「忍功﹂。

撰文‧陳翊中

對於奉行價值型投資的投資人來說,透過公開資訊或財報分析找尋潛力股,是必做的 功課,然而,財報分析的盲點,並無法看出經營者的企圖心和誠信度,對於現年四十七歲、目前還在中華郵政擔任分信員的張國立(化名)來說,消除這個盲點,最 好的方法,就是參加投資考察團,透過實地拜訪,尋找投資靈感並增強持股信心。

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張國立奉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略加調整 創造出符合台股特性的「三○%價值投資﹂心法後,他締造十五年每年平均報酬率三成的驚人成績,當初一百萬元的資本,翻了一百倍,暴增至億元身價,還擁有兩 間店面當包租公。

股神巴菲特花了四十年,以每年二五%到三○%的投資報酬率,透過錢滾錢的複利威力,成就世界第二富豪的地位;然而,要複製 巴菲特哲學,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就是「持續獲利﹂這四個字。尤其在淺碟的台灣股市,能像張國立一樣逃過四次萬點崩盤,不但存活下來,還能每年「持續獲 利﹂的散戶投資人,卻是鳳毛麟角。

找未來一年內能創造三成報酬率的股票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成績,張國立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平常用功蒐集資 訊、勤打電話和公司發言人溝通以外,由於他投資的股票,未來的成長動力都來自大陸,近一年來他密集參加了三次大陸參訪團。除了可面對面近距離接觸企業經營 者,觀察經營者的企圖心和誠信,並可透過實地觀察大陸市場的成長潛力,印證他自己的投資判斷是否有偏差。

例如,○九年參加投資考察團,赴大 陸考察期間,雖然他發現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但城市裡空地還很多,中下階層住房的需求也還未被滿足,便激發了他投資電梯業者永大的想法。

經 過這十五年來,除了○八年金融海嘯那一年先盛後衰打平之外,幾乎年年達成三成報酬率的目標。尤其在金融海嘯隔年的○九年,他透過連續換股操作,創造二 ○○%的報酬率,不但補足前一年落後的進度,還締造十五年來最輝煌的戰績。在去年平穩創造五成的投報率後,對於今年的行情,他依然信心十足地說:「無論指 數高低,一定可以找到年報酬率三成的股票!﹂「當你買進一檔股票前,先問自己這檔股票﹃未來一年內﹄能否創造三成的報酬率!﹂張國立一語道破這套戰法最核 心的基本觀念。

他進一步說,巴菲特告訴我們投資最重要的準則是,第一、不能虧損,第二、遵守第一條。而要達到不虧損,甚至要穩穩獲利三成, 就得要做好「控制持股成本、謹慎選股後重押和照顧持股部位﹂,這是最重要的三件事。

一位和張國立在考察團結識並時常切磋股票投資的林姓友人 說:「他一買進核心持股後,只會逢低加碼、耐心持有,從來不停損;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要獲利,也不會頻繁換股。﹂資訊和成本不對稱的股票不買「超過 五十元以上的股票我不買!﹂張國立說,在投資一檔股票之前,他會設想自己是公司的經營者,而一家公司是否有價值,大股東最明瞭,價值型選股不要用本益比 (股價╱每股純益),要改用股價淨值比(股價╱每股淨值),才能拉近與大股東持股成本的差距。

股價在每股淨值上下時,是挑選潛力股的最佳標 的;超過五十元以上的股票,即使每股純益再高,成本一定遠比大股東高,「成本不對稱﹂就讓雙方立足點不公平。

巴菲特從來不買看不懂的科技 股,張國立也認同這一點。他認為電子股的景氣變化週期太迅速,沒有大股東和法人的資訊優勢,散戶很難玩得過大戶。正因為產業變化太快,今天的股王,明天很 可能就淪為雞蛋水餃股,對長期投資者來說,風險絕對高於報酬。

另外,轉投資結構複雜的集團股,散戶也同樣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劣勢,即使是市場 公認的績優股如遠東新、鴻海等,他也是敬謝不敏。他笑說,刪掉電子股,再刪掉大型集團股以及財務結構不佳的股票,台股一千一百支股票中,只剩五十檔左右的 股票,在裡面發掘每年漲升三成的股票就輕鬆很多。

張國立觀察已逝的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等大企業家崛起過程最重要的因 素,就是不斷重複「高報酬、低風險﹂的獲利模式。就像郭台銘不會在新興產業剛冒出頭時就切入,但只要產業進入成熟期,風險降低、把握度百分百後,便以鴻海 快速降低成本的專長,迅速攫取市場。投資股票也一樣,和大股東立足點一致,風險就大幅降低。不斷找「高報酬、低風險﹂的股票,透過長期複利的威力,即使一 開始只有幾十萬元資金,一、二十年後做「億元戶﹂並不是太難的事。

近五年來,張國立曾經操作過的核心持股不超過十檔,他同時在手的股票最多 不超過三檔,而且不論指數高低,隨時保持滿檔持股的他,仍能維持平均三成的年報酬率,就是因為持續奉行找「未來一年內能創造三成報酬率﹂股票的理念。

就 像○六到○七年間,他發現大賣場的貨架上,佳格旗下的各種產品,價格一定比競爭對手高。回家翻閱財報,發現佳格不但每年本業獲利穩定成長,且毛利率高達四 成,每年光投注在廣告行銷的費用高達兩、三億元,在品牌上建立牢固的「護城河﹂。至於獲利不突出的原因,是因為佳格在大陸的轉投資因為剛開始打品牌通路, 所以呈現虧損,只要大陸投資轉虧為盈,獲利將有強勁爆發力;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股價離淨值不遠,代表與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差不多,是安全且有持續成長力的股 票。

他比較過佳格和聯華食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同樣擁有自有品牌,但前者毛利率四○%以上,後者毛利率不到三成,而從品牌力、營業費用率各方 面比較,佳格條件都比聯華食強,因此他最後選擇佳格作為核心標的。

不過,當時佳格股性極冷,一天成交量僅一、兩百張,張國立足足花了幾個月 的時間,才買滿一千多張的部位,而且自從他買進之後,股價幾乎不動如山,但在基本面沒有變化之前,他還是耐心持有。直到○八年五月,佳格突然在一個月間一 口氣從十七、八元狂飆至三十五元以上,這時他才全數出清,連同配股配息,兩年報酬率竟高達三○○%!

建倉後,還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忍功張國 立說,價值投資最好的標的,就是財務結構佳、股價夠低又具備成長性。過去沒有成長性的公司,並不代表未來沒有成長性,關鍵就在洞悉驅使業績變化的重要因 子,就如同佳格獲利成長的關鍵,就在於大陸投資能否止血,只要這項因素持續朝正面發展,持股就可以續抱。

他進一步分析,當股票熱絡時,大家 看法一致,就沒有太大潛力,超前看法一定孤獨。像他這樣的「大戶級﹂投資人,一檔股票花三個月建倉是常見的事,而股價越低,逢低攤平,更可讓成本降低,但 在建倉完成後,就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忍功。尤其當其他股票漲翻天,手上的股票動也不動時,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很難熬,不過只要換個腦袋想,寂寞是價值投 資必然的過程,只要回到這檔股票能不能為你賺三成的初衷,便可釋懷。

金融海嘯過後,台股從三九五五點彈升到九千點,張國立一開始切入股價低 於淨值的黑松,以八、九元買進,半年後於十七、八元出清,獲利一○○%;隨後,他切入汽車零組件股永彰,在十二、三元買進,九個月後在二十六、七元出清, 換到十元出頭,有兩岸直航題材的華航;另一檔○九年五、六月買進的永大,因為看好它在大陸市場的成長性,至今仍持有。透過這幾次的換股操作,○九年、一○ 年他分別創造二○○%和五○%的報酬率。

重押的股票,未來一年的動向都能掌握目前他手上的持股,主要是永大和新天地兩檔股票,前者他看好該 公司在大陸新裝電梯和保養費收入的成長爆發力;後者則是看中複製台灣餐廳模式,可以創造企業第二春的再成長動力。

在決定重押一檔股票之前, 他會把這家公司十年的財務結構、獲利能力、轉投資明細、大股東持股狀況、資本形成結構都調查清楚,而不明白之處,則主動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問清楚。他說, 散戶投資人不要怕打電話問發言人,通常只要事先做好功課,發言人都會很樂意回答。透過分析財報和詢問發言人的完整功課,他信心十足地說:「我重押的股票, 未來一年會發生的事情,我都能清楚掌握,只不過不知新聞何時會出來而已。﹂對於重押的股票,只要一有足以影響股價的訊息出來,張國立就會主動打電話問公司 發言人,就像他預期永大每個月營收都會持續成長,但去年十二月營收公布卻不如預期,一問之下,是因為台幣升值後增提認列十、十一月永大中國的匯兌損失,對 本業影響不大,他便放心繼續持有。

在大陸計畫大規模興建經濟適用房的政策下,永大中國今年電梯新接單將由去年的一萬四千台提高至一萬八千 台,每股純益上看五元,再加上電梯完工後,每年都可收取電梯保養費,將可創造可觀的現金流;尤其股價創新高,融資卻不增反減,下降至四、五千張,籌碼安定 度強,更堅定他持股的信心,除非大陸房市有崩盤的危機,或股價急漲到本益比超過十倍的獲利滿足點,否則他不會輕易賣掉。

在奉行價值投資創造 百倍身價後,從一位百萬元的小散戶到操作資金上億元的中實戶,張國立信心十足地說,這套價值投資心法,從幾十萬元的小散戶到資產上億元的大戶都適用。

他 觀察身邊朋友,有些人是靠技術分析短線操作,有的是靠「認養﹂一兩檔股票賺錢,但這都不是「持續有效﹂、「可長可久﹂的方法,十多年來他不必每天盯盤,持 股滿檔也不會睡不著覺。

張國立語重心長地說,人追求財富就是要享受生活,做短線投資壓力很大,反而影響生活品質。現在的他,在國營事業的工 作只是在湊滿退休金年資,今年底以前就可申請退休,靠「三○%價值投資法﹂這套投資心法,身為上班族的張國立,已賺到遠比薪水高出百倍的財富。他也會繼續 參加投資考察團的實地拜訪行程,因為比起幾萬元的團費,未來所能得到的獲利回報,是難以估計的。

張國立

出 生:1964年

現職:中華郵政員工

學歷:專科畢業

婚姻:已婚

投 資資歷:1992年開始投入股市,自創「30%價值投資法」,15年平均年報酬率30%。

張國立投資態度:

1. 不看大盤指數,只問這家公司價格是否有投資價值。

2. 投資股票一定要做好功課,了解該公司十年的財務結構、大股東持股比率等。

3. 以大股東的心態做股票,可大幅降低風險。

4. 專注投資於熟悉的公司和產業,不去追逐明星產業。

5. 不做短線投資,以免壓力過大,影響生活品質。

張國立的投資心法

1. 不隨便賣掉核心持股,除非股價急漲超過獲利滿足點,否則不輕易賣出持股。

2. 不買持股成本不對稱的股票:不買50元以上的高價股、不碰新上市股,從與每股淨值接近的股票挑潛力股。

3. 不買大股東誠信不佳的股票:財務結構不佳、大股東持股比率太低、子公司太多、向股東要錢太頻繁、經營者誠信不佳的股票不碰。

4. 只買會漲三成以上

的股票:買進一檔股票前,投資以年為單位,並問一年內有沒有漲三成的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2

闖盪出版界三十年 創造六億元年營收 尖端黃鎮隆 苦悶郵務佐轉當漫畫王

2011-7-4  TWM




 不管你是五年級、六年級,甚至七、八年級生,尖端出版社多多少少在你生命中留下一些印記,除非你沒看過《東京愛的故事》、《課長島耕作》或《暮光之城》等膾炙人口的漫畫與小說。

撰文‧鄭淳予

踏 入尖端出版社執行長黃鎮隆的辦公室,彷彿是一趟重溫年少青春歲月的時光之旅。占據一整面牆的書櫃上,川口開治的《沉默的艦隊》漫畫被放在不起眼的一角。那 是一套啟迪台灣許多青、少年國際政治觀的讀物;《灌籃高手》則躺在書櫃的下方,許多青、少年因為這套漫畫,存了好久的零用錢,買了很貴的籃球鞋。

弘 兼憲史的《課長島耕作》、《科長島耕作》、《社長島耕作》系列漫畫,氣魄恢宏地挺立其中,這套漫畫陪伴了許多初入社會的菜鳥,甚至勇闖企業叢林中、高階主 管的苦悶時光;《黃昏流星群》雖然放在不起眼的一隅,卻散發著一股中、老年情慾禁忌的魅力。當然,還有過去兩年來深獲少女與少男喜愛的吸血鬼奇幻小說《暮 光之城》,是已經三十歲的尖端出版社近期最重要的出版代表作,整套系列狂賣超過一百萬本!

不耐郵局生涯 轉行做出版眼前這位戴著金邊眼鏡,剛過完六十歲生日、說話謙遜和氣的「歐吉桑」,就是出版上述膾炙人口漫畫與小說的出版人黃鎮隆。黃鎮隆的「影響力」還不 只這樣,「任天堂電視遊樂器紅白機時代,我就開啟先河出版馬立歐兄弟電玩攻略本」、「在手機鈴聲下載剛問世的時代,我不僅辦過手機雜誌,還辦了幾本鈴聲下 載雜誌,一度暢銷十幾萬本!」他頗得意地說。

在出版界闖盪三十年,黃鎮隆沒有出版過「嚴肅」的讀物,相反地,他出版的許多漫畫、小說及雜 誌,就是因為太不嚴肅、太有趣、太引人入勝,以致許多人不顧父母責備,也要偷跑去租書店看,或者拿著手電筒在被窩裡偷偷地讀。「我很清楚,我不是出版嚴肅 書籍的料,有些書不是你的菜,硬要吞下去,只會被噎到;做出版要能忍得住,見獵心喜反而會出問題。」「小時候,我雖愛看漫畫、愛玩,但卻是個很聽父母話的 乖小孩。」屏東農專畢業後,黃鎮隆的父親就幫他報名郵政人員特考,他也很認分地努力準備,就「幸運」地考上了。但這個「幸運」卻開啟了他往後苦悶的十年!

「十 年的郵局生涯很不快樂。」黃鎮隆回憶說,分發限時郵件實在是單調又一成不變的工作,但為了養家,不得不打起精神做下去。有一天,命運之神來敲門了!一位老 同學找上他,說要合夥開書店。當時在郵局上夜班的黃鎮隆盤算著,反正上午也是閒著,不如開書店,一來可看書,二來可補貼家用。

就這樣,初期主要販售農業用書的書店「農學社」草創成立。但書店開張不到一個月,就遇到美麗島事件、台灣經濟不景氣,生意最慘澹時,進貨量少到「每本書都能平擺著放。」黃鎮隆苦笑說。

眼看書店生意一直清淡不是辦法,黃鎮隆認為,與其開書店,老等著顧客上門守株待兔,不如轉做圖書批發生意,化被動為主動。跨入圖書批發讓書店業績漸有起色,在書店和郵局兩邊兼顧四年後,書店生意上了軌道,於是毅然離開工作十年的郵局。

專心從事書店生意後,黃鎮隆主動帶著手上的農林漁牧類書勤跑政府相關單位,接洽採購生意。每逢假日還帶著園藝花卉類書,到建國花市擺攤,並且代理進口日本市場盛極一時的編織類手工藝書籍。這類工具書籍雖擠不上書店暢銷排行榜,卻本本長銷,奠定了書店的財務基礎。

銷 定青少年文化 打響名號一九八二年,黃鎮隆踏入出版業第四年,從一家圖書中盤商轉型成出版社的第一本書,就是《世界的軍用機》。「為什麼會取名尖端出版社?因為我們一開 始是出軍事類書籍。」黃鎮隆說讓黃鎮隆嘗到大賺滋味的是一套「星座書」。他說:「當時僅僅只是試探性開始出版年度占星手冊,鎖定學生市場,定價七十元一 本,一年只發行一次,但光一本就能賣出幾萬冊,很補!」同一時間,尖端還瞄準任天堂電視遊樂器的商機,發行遊戲攻略本,推出後大受歡迎,而且一周就出版一 冊,現金流入的速度遠比占星手冊的一年一次快得多,不僅讓尖端賺進成立以來的第一桶金,更確立了黃鎮隆往青少年次文化衝刺的出版定位。

電玩雜誌成功後,黃鎮隆便想朝漫畫發展,然而當時最暢銷的日系少年少女漫畫已被東立和大然兩大出版社瓜分,在有限的市場裡,他鎖定相對不被注意的「青年漫畫」。在這種市場區隔的思惟下,尖端成功地推出一套代表作《東京愛的故事》。

當 年輕編輯向黃鎮隆提起這部當紅日劇的原著漫畫,可以以定價八十元出售時,黃鎮隆卻覺得,在一本漫畫平均六十元的市場中,定價八十元並不能凸顯《東京愛的故 事》的不同。最後這套書以每本定價一百二十元出售,並且設計有都會時尚感的封面,外面還加裝封套。「有讀者回函說她氣得要死,買時以為是小說,買來才知道 被騙了,不過批評完後又說很好看,馬上問第二集什麼時候會出版。我當場就跟同事說,妥當啦!」這個時期的尖端是由一票年輕漫畫迷編輯共同討論、選書,「有 時他們會說,老闆你覺得好看啊?那我們就不考慮出嘍!」儘管經常被當做反指標,但黃鎮隆認為術業有專攻,「他們比我懂漫畫,我能做的就是從市場角度去反問 他們,那這本要怎麼賣?」找到青年漫畫的市場區隔方向後,尖端鎖定十八歲至三十八歲青年族群作為目標市場,後來陸續出版了《課長島耕作》、《政治最前 線》、《沉默的艦隊》,以及後期介紹紅酒知識的《神之雨下》等作品,並意外地獲得許多中年讀者的共鳴,於是再推《黃昏流星群》,成功打造出尖端出版社的漫 畫口碑。

台灣出版界聞人、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提出自己的觀察:「尖端出版社不只有青少年讀者,甚至還有青少年編輯,活絡整家出版社的思 惟。」黃鎮隆說:「有一次我和同事去視察看攻略本賣得好不好,結果聽到一名客人在旁邊批評我們的雜誌,我們當場就問他要不要來當我們的顧問。」「漫畫起步 數年後,我看台灣的雜誌時代應該會來臨。」黃鎮隆在出版日系漫畫的同時,也捕捉到雜誌市場飆速發展的機會,而台灣的雜誌版圖仍然欠缺的就是青少年關心的流 行文化。

這時期的尖端創下無數第一:台灣第一本街頭流行文化情報雜誌《Cool流行酷報》、第一本流行生活占星雜誌《談星》,還有第一本玩 具收藏情報雜誌《Cool Toys玩具酷報》等,全盛期曾發行多達十五本雜誌,但網際網路的普及,對資訊情報類雜誌形成不小的衝擊,目前尖端所出版的雜誌仍有十本。

揚棄文史至上 注入年輕思惟詹宏志表示,很多出版業工作者會不小心掉入「文史沙文主義的陷阱」中,一家出版社要能凸顯江湖地位,總免不了鑽營文史類叢書的出版廣度與深度,但尖端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成見。

尖 端所屬的城邦出版集團董事長何飛鵬分析黃鎮隆成功的關鍵:「他會把編輯流程切得很細,像拍電影一樣先把分鏡圖畫出來,再一步一步往下走。」在尖端出版社, 每個月的主管會議就是二十多名主管一起看現金流量表的時候,針對每一本出版品的現金貢獻度做檢討。「至少我要掌握每一本失敗的書是怎麼死的。」黃鎮隆如是 說。

三十年的耕耘,尖端已從五人小公司,成為年營業額超過六億元的大型出版社,每月出版品高達七十本。六十歲的黃鎮隆讓尖端穩踞潮流「尖端」的祕訣,或許就是他不倚老賣老,永保年輕的心。

黃鎮隆

出生:1952年

現職:尖端出版社執行長

經歷:農學社合夥創辦人

尖端出版社創辦人

學歷:屏東農專

尖端

成立時間:1982年

資本額:1.02億元

代表出版品:

《東京愛的故事》、《課長島耕作》、《政治最前線》、《黃昏流星群》、《暮光之城》、《神之雨》

尖端出版社代表作

事 業部出版品名稱出版╱創刊日期銷售量雜誌《談星》月刊1994年1月單月最高7.5萬冊《Cool流行酷報》月刊1997年11月 單月最高5.5萬冊《CALL流行通訊》月刊1999年5月*單月最高8萬冊《夢夢少女漫畫》月刊2003年7月單月最高5萬冊《鈴聲編曲》 2000年8月*單期最高10萬冊《心理測驗》雙月刊2000年2月*單期最高12萬冊《CHOC恰女生》月刊2001年5月 單月最高6萬冊漫畫東京愛的故事1992年(已絕版)全系列超過60萬冊

島耕作

系列1996年全系列超過95萬冊神之雨?2004年11月全系列超過100萬冊旋風管家2007年全系列超過50萬冊小說暮光之城2008年12月全系列超過110萬冊

*已停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