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4 Jun 15 - 石藥集團(1093) 全年業績

石藥集團(01093)5月公布截至3月底止季度業績,純利4億元,按年升53.33%;每股基本盈利6.78仙;不派息。 期內,營業額27.82億元,按年升7.73%;毛利12.37億元,按年升27.06%。

集團指,創新藥繼續為主要增長動力。集團創新藥於本期之總銷售收入達8.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6.7%。另一方面,集團之普藥於期內維持穩定增長,總銷售收入達10.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8%。原料藥業務方面,抗生素業務之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17.2%至4.56億元,主要由於自四平市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在2014年11月成為集團之聯營公司起,其業績不再綜合入賬所致。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石藥集團(01093)今年首季營業額及核心盈利均錄得強勁增長。全部三項重點產品的銷售增長均維持穩健。該行仍然相信,石藥是眾多藥企中,少數現有產品組合強勁而又具備強勁渠道支撐持續增長的企業。 隨著有關弘毅投資悉售石藥股份的不利因素消除,相信石藥股價應可反映強勁的盈利增長潛力。因此,將目標價由8.1元升至9.1元,評級維持「增持」。

石藥集團 1093



石藥集團(1093)

石藥集團(1093)擁有原料藥、成藥、創新藥、抗腫瘤藥、醫藥商業和大健康六大業務板塊,主要從事醫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抗生素、維生素、心腦血管、解熱鎮痛、消化系統用藥、抗腫瘤用藥和中成藥等七大系列近千個品種。 集團在國內的創新藥、品牌藥及非專利藥領域亦佔據重要地位。其中廣為人知的暢銷產品有思必普系列、歐來寧系列及玄寧系列。石藥集團的生產基地主要在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

集團原來主營業務為生產維他命C及多種抗生素原料藥,原料藥業務市場准入門檻低,受到產品價格下跌及行業產能過剩影響,公司長期盈利非常波動。 在2012年度,石藥集團(1093)獲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透過子公司卓擇以89.8億元作價,將旗下全部非上市資產注入其內,包括石藥歐意藥業、石藥恩必普藥業和石藥新諾威藥業,由原料藥製造商,轉型為創新及品牌樂製造商。 透過注資,石藥集團(1093)目標為主力生產首次仿製藥物的開發,擴大相關產品的生產規模及產能。

2013年6月,石藥集團(1093)向弘毅投資子公司卓擇收購百克(煙台)生物製藥100%股權,以進一步增強創新藥之產品組合以及競爭力,後者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兩種腫瘤藥物,即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PEG-rhG-CSF)及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

2015年4月,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Hony Capital)以每股7.15元,出售集團13.68億股。完成後,弘毅投資(Hony Capital)不再持有石藥集團股份。

石藥集團 1093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公司簡介石藥集團(1093)從事製造及銷售成藥、抗生素、維生素C、咖啡因。
目前市值(港元)443.10億元
現時股價(港元)7.50元 (2015-06-12 收市價)
市盈率34.88倍
每股盈利(港元)0.215港元
市帳率5.49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1.367港元
石藥集團 1093


石藥集團(1093) 全年業績

石藥集團(1093) 3月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12.68億元,按年升30.4%;每股盈利21.47仙;派末期息10仙,高於上財年同期的8仙。

期內,營業額109.55億元,按年升10.11%;毛利41.87億元,按年升33.65%。期內創新藥的銷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於年內實現銷售收入約27.84億元,較去年增長44.9%。

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14.68億元,上年同期11.87億元。

集團資產及負債比率(銀行貸款總額除以總權益而得出)為 15.0%(2013年底:17.6%)。

石藥集團 1093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石藥集團(1093)在國內的創新藥、品牌藥及非專利藥領域佔據重要地位,2014年分別增長44.9%。其中廣為人知的暢銷產品有「思必普」系列、「歐來寧」系列及「玄寧」系列。

「恩必普」系列是國家一類新藥,擁有專利保護的獨家產品,主要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風)的治療。「歐來寧」系列包括膠囊和凍乾粉針兩個劑型,主要用於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老人癡呆及腦外傷等症引致的記憶與智能障礙。「歐來寧」凍乾粉針現為國內獨家劑型。「玄寧」系列包括片劑和分散片,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症。

根據2014年年報顯示,目前集團在研的產品有170餘個,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糖尿病、抗腫瘤、精神神經及抗感染等領域,其中一類新藥14個、三類新藥46個。14個一類新藥中,其中5個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包括2個Ⅲ期臨床研究、3個Ⅱ期臨床研究。

除此之外,集團於年內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報34個品種(其中申請生產9個、申請臨床25個),年內集團有6個產品取得國內的生產批准。預計到2015年後,石藥每年將有1至2個I類新藥、3至5個III類新藥獲批上市。

海外方面,集團上年度在美國申報ANDA的品種2個,目前已申報美國ANDA的品種共計9個。集團旗下用作生產「苯佐那酯軟膠囊」、「注射用頭孢噻肟鈉」及「頭孢克肟片」之3條生產綫,亦已通過了美國FDA的現場檢查,而「丁苯酞軟膠囊」申請美國Ⅱ期臨床研究方案已經獲美國FDA審核通過,目前已按美國FDA要求,完成人體藥代動力學試驗。截至今年一季度,石藥通過FDA認證的品種已經達到15個。

石藥集團 1093


抗腫瘤藥

未來10年將有總值不少於1500億美元的專利藥到期,較2010年累計730億美元的市場大了超過一倍,這對進行首仿藥生產的中國藥商是一個重大的商機。從2014年到2020年專利到期的腫瘤藥中,除已上市的,國內公司正在等待審批的有來那度胺、阿比特龍、厄洛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拉帕替尼等6個品種。

根據CPA數據估算,2014年抗腫瘤藥全球市場規模約為800—900億美元左右,今年中國抗腫瘤藥的市場銷售規模約為800億元,其中仿製藥的佔比約40%-45%。 做好仿藥,需要前期做大量的鋪墊工作。 作為製藥企業來說,既要整合資源,也要擁有一支技術過硬研發團隊作支撐,以彌補仿製藥在種類和質量上的不足。

石藥(1093)現有的抗腫瘤藥產品包括「多美素」、「津優力」、「艾利能」和「諾利寧」。
▪  腫瘤藥「甲磺酸伊馬替尼」在2014年11月獲得CFDA的註冊批件,這種藥品主要用於白血病及惡性胃腸道間質腫瘤。
▪  開發的「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主要用於治療惡性腫瘤。 I期臨床研究資料,已通過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技術審評,今年1月獲國家藥監局頒發II/III期臨床研究批件。

石藥(1093)5月於石家莊高新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抗腫瘤高科技產業園」奠基儀式,預期投資超過20億元,建設包括10座抗腫瘤新藥生產車間、1座抗腫瘤新藥製劑生產大樓(6條生產綫)、1座抗腫瘤新藥原料生產大樓(10條生產綫)、1座抗腫瘤藥物研發大樓,一座抗腫瘤藥物質量綜合大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總建築面積約42萬平米。

項目將於2018年底竣工投產,年產能抗腫瘤類注射劑13億枝、口服製劑14億片(粒),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到60億元,稅前利潤達18億元,將成為石藥集團的新增長點。

石藥集團 1093

股權

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Hony Capital)於2007年投資石藥集團,由原料藥製造商轉型為創新及品牌樂製造商。 投資期完成後,於2013年10月開始逐步退出。 經過五次減持,弘毅投資(Hony Capital)今年5月不再持有石藥集團股份。

蔡東晨(主席兼行政總裁)4月中以7.42元增持至13.45%,再以7.15元,從弘毅投資購入17.91%股權,持股上升至31.35%。

澳洲聯邦銀行於5月26日公布以7.76元增持石藥351.2萬股或0.06%至5.02%的必須披露水平。

▪  蔡東晨(主席兼行政總裁) 持有 31.35% 股權。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持有 5.02% 股權。

石藥集團 1093 主席 蔡東晨




短評

國內市場則受惠於人均壽命延長,癌症,高血壓,心髒病等藥物需求因而上升;而由於國民收入增加,飲食習慣隨之改變,因而引起的諸如糖尿病等「富貴病」病人亦必然增加;凡此種種,石藥集團的新業務皆覆蓋到。

石藥(1093)前身是中國製藥,當年以產銷維生素C為主,業績常受維生素C價格影響,極不穩定。其後引入聯想集團旗下基金,並進行注資改組,成為一家以創新藥為主普藥為輔的藥業公司,業績因而大進。 石藥集團(1093)的成藥包括專治缺血性腦中風的獨家新藥「恩必普」、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歐來寧」(Oxiracetam)、治高血壓的獨家藥「玄寧」(Levamlodipine)、治療癌症藥物Doxorubicin 等創新藥。

集團去年營業額109.55億元,按年升10.1%;純利12.68億元,升30.4%。期內創新藥的實現銷售收入約27.84億元,增加44.9%。今年首季,創新藥收入增加36.7%,銷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加上行政費用減少25%,帶動首季盈利按年升53.33%。

石藥集團 1093 2013年Q1 至 2013年Q1

#產品分部2015年 Q1 營業額營業額增加 (%)分類溢利分類溢利增加 (%)
1創新藥8.57億元36.7%4.68億元18.9%
2普藥10.07億元9.8%
3抗生素4.56億元(17.2%)0.62億元200%
4維生素C2.88億元(11.4%)(0.24)億元--
5咖啡因及其它1.74億元11.8%0.31億元7%
--合共27.82億元7.7%稅前溢利 5.07億元47.8%

目前,成藥(創新藥和製劑)成為了石藥集團(1093)主要的利潤增長點。現在,成藥的銷售收入比例是67%左右,利潤佔全部的9成左右。 換句話說,抗生素、維生素C(包括下圖的果維康)、咖啡因及其它只佔全部利潤的1成多。

石藥集團 1093 果維康

聯想集團投資石藥功成身退,旗下基金已沽清所持股份,不利因素消除,相信石藥股價應可逐步反映強勁的盈利增長潛力。

石藥研發能力強,持續有新藥報請研究批准。 石藥(1093)的腫瘤藥「甲磺酸伊馬替尼」在2014年11月獲得CFDA的註冊批件,該藥專利保護期已於2013年4月到期。 「甲磺酸伊馬替尼」目前在中國僅有進口的原研藥及兩家中國企業生產的仿製藥,隨著集團的甲磺酸伊馬替尼片獲批上市,將進一步打破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為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未來10年將有多個腫瘤藥品種的專利到期,市場空間廣闊,石藥集團(1093)正大力發展這方面重大的建設和藥品開發,主攻腫瘤藥仿製研發準備及政府報批等各種流程,並待可專利到期即大規模量產,快速爭取市場份額。

另外,用於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索非布韋片」已完成全部臨床前研究,進行臨床研究申請已上報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該藥物目前在中國尚未批准進口,亦沒有國內企業獲得批准生產,石藥集團(1093)或成為首家獲批索非布韋片上市的公司。

公司管理層今年維持2015年利潤增速30%的目標,其中恩必普增速30%以上,歐來甯和玄寧為20%以上,腫瘤藥則預計為翻番。

相比其他板塊,醫藥股是近月升浪中較落後的板塊,並不當炒。 對於有意投資增長型醫藥股的投資者,或可等待股價低迷時收集。

石藥集團 1093 主席 蔡東晨


估值

集團主營的心腦血管藥及腫瘤藥物,均處於高增長期。 管理層對未來幾年每年維持30%左右的盈利增長,頗具信心。 筆者則預計2015年的盈利增長35%左右。 石藥(1093)現價預期市盈率25.9倍,接近中國生物製藥(1177)現價9.15元的的25.1倍,低於綠葉製藥(2186)現價8.14元的28倍。

■ 13 May 15 - 中生製藥(1177) 全年業績

弘毅投資(Hony Capital)於2013年10月開始逐步退出石藥集團(1093),加上公司去年股價高企於40倍市盈率以上,去年去年股價有波幅,無升幅。 隨著有關弘毅投資悉售石藥股份的不利因素消除,筆者贊同摩根大通石藥股價應可反映強勁的盈利增長潛力的觀點。 蔡東晨(主席兼行政總裁)4月7.15元至7.42元增持,基金5月7.76元增持,或可以支持這個觀點。

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30-33倍(相等於8.7元 - 9.5元)作為2015年的目標,這數字與摩根大通目標價9.1元接近。

石藥集團 1093

盈利,市盈率

石藥(1093)2014年股東應佔盈利按年升30.4%至純利12.68億元,每股盈利上升22.8%至21.47港仙。 今年第一季度盈利純利按年升53.33%至4.0億元,每股基本盈利6.78仙。

初步簡單估計,集團2015年每股盈利增長35%至0.28元至0.30元。 現價7.50元,預期2015年市盈率25.9倍,預期息率1.6厘。

石藥集團 1093

2014年度成藥業務

創新藥產品

年內,創新藥業務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市場份額繼續擴大,在高端市場的認知度及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依託持續且不斷深入的學術推廣,創新藥的銷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於年內實現銷售收入約27.84億港元,較去年增長44.9%。預期二零一五年國內各省市將陸續啟動招標,集團將全力以赴,確保各創新藥產品以合理的價格中標,以擴大市場空間,推動產品的持續快速增長。集團並會進一步完善專家網絡的建設,加大學術推廣力度,增強各創新藥產品於各自醫療領域的品牌影響力。

以下是集團的主要創新藥產品:

「恩必普」

「恩必普」系列是國家一類新藥,擁有專利保護的獨家產品。其主要成份為丁苯(西太),主要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風)的治療。其軟膠囊劑型及注射液劑型分別於二零零五年及二零一零年推出上市。產品曾獲頒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及「中國專利金獎」,更於二零一四年獲頒發「中國工業大獎」。「恩必普」是《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和《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的推薦藥品,現時為急性缺血性中風類產品中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亦是集團重磅級的創新藥。

「歐來寧」

「歐來寧」系列包括膠囊和凍乾粉針兩個劑型,其主要成份為奧拉西坦,主要用於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老人癡呆及腦外傷等症引致的記憶與智能障礙。「歐來寧」凍乾粉針現為國內獨家劑型,並曾獲頒發「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歐來寧」產品已經成長為奧拉西坦的領導品牌。

「玄寧」

「玄寧」系列包括片劑和分散片,其主要成份為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症。產品曾獲頒發「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經過多年的市場開拓,「玄寧」產品已成長為國內高血壓領域的主要品牌。

「多美素」、「津優力」、「艾利能」和「諾利寧」

集團現有的抗腫瘤藥產品包括「多美素」、「津優力」、「艾利能」和「諾利寧」。

「多美素」(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是新型的蔥環類藥物,為一線的化療用藥,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及乳腺癌。「津優力」(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國內首個長效化生長因子類藥物,適用於預防化療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及感染。「艾利能」(欖香烯注射液)主要用於神經膠質瘤和腦轉移瘤的治療及癌性胸腹水的輔助治療,其獨特的水針劑型獲得國家專利。「諾利寧」(甲磺酸伊馬替尼片)是酪氨酸激(西每)抑制劑產品,能夠抑制Bcr-Abl酪氨酸激(西每)的活性,用於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惡性胃腸道間質腫瘤患者的治療。「諾利寧」為集團於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取得生產文號的新藥,並已於二零一五年三月推出上市。

隨著專業化學術推廣的推進及市場認知度的提升,「多美素」、「津優力」和「艾利能」有效地提高了產品的目標市場覆蓋,並實現理想的增長。二零一四年,抗腫瘤藥產品合共貢獻2.52億港元之銷售收入,比去年增長2.3倍。

另外,集團尚有多個在研發的抗腫瘤用藥,其中「注射用硼替佐米」已申報生產,「鹽酸米托(西昆)脂質體注射液」已開展Ⅱ期臨床研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亦已申報臨床。集團預期這些產品將在未來幾年陸續獲批上市。

普藥產品

二零一四年,國家基藥新一輪的招標、新版GMP、GSP認證等給集團的生產經營帶來機遇和挑戰。年內集團進一步優化普藥銷售策略,細化產品組合和建設銷售渠道,並與各地連鎖藥店開展合作,深挖潛力。同時對沉睡文號進行梳理,尋找合適的銷售合作夥伴,並逐步取得一定的成果。另外,集團的中藥軟膠囊產品系列,包括「清熱解毒軟膠囊」、「感冒清熱軟膠囊」、「銀黃軟膠囊」、「香砂養胃軟膠囊」、「藿香祛暑軟膠囊」等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組合,是集團另一個強大的增長動力。

普藥業務於二零一四年在基層醫療市場以及非處方市場均取得良好的增長,效益持續改善。


石藥集團 1093


股價走勢

1年圖:

股價  2015年6月   1年圖 石藥集團(1093)

3年圖:

股價  2015年6月   3年圖 石藥集團(1093)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石藥集團(1093)。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3年 營業額 50.76億元99.49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53.42億元109.55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3年 盈利 5.28億元9.72億元
2014年 盈利 6.00億元12.68億元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3年$0.0930$0.1749
2014年$0.1017$0.2147



參考:

1. 石藥集團 1093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526/LTN2015052631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17/LTN2015041768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4/LTN201503241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11/LTN2014091131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6/LTN201408261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09/LTN2014040954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4/LTN20140324270_C.pdf

2. 石藥業績靚低吸佳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08/19139565

3. 石藥:轉型起舞
http://www.y-lp.com/pages/Article.aspx?id=5005982058848439718

4. 《中國製造2025》 小牛股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9f24f67-626a-41d0-ba23-4bb562ae4d31-919920

5. 石藥集團 (1093.HK) - 創新成效彰顯
http://www.poems.com.hk/zh-hk/research-and-analysis/research-report/?codeval=1093&stock_code=1093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07

03 May 15 - 中國飛機租賃(1848) 全年業績

飛機租賃業務

飛機租賃是普通投資者一個陌生的行業,但隨著巴菲特旗下飛機租賃公司獲批進入中國市場等重磅消息的傳出、李嘉誠進軍飛機租賃行業,投資者開始關注飛機租賃這個非熱門行業。 去年9月,巴菲特旗下私人飛機租賃公司奈特捷獲准在中國開展飛機租賃服務,成為首家獲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全球私營航空公司;去年11月,長和(00001)主席李嘉誠亦以最少158億元收購60架飛機,拓展飛機租賃業務。

另外,李嘉誠旗下的長實(00001)在去年12月於場外以每股0.6元購入中航工業國際(0232)4.5億股,斥資2.7億一躍成為持股9.74%的中航國際第二大股東,再度出手進軍飛機租賃行業的大動作。 李嘉誠數度嘗試跨入飛機租賃市場,反映飛機租賃在全球利率偏低的環境下,所提供的回報率和穩定現金流對資本充裕的巨型財團相當吸引。

出租人購買飛機後再租給航空公司使用。航空公司僅享有飛機使用權,租賃期結束後,飛機所有權仍屬於出租人。這樣的業務方式讓航空公司能更靈活調節機隊結構,並且有效緩解飛機的融資壓力,而且資產不計入航空公司資產負債表,可以有效降低資產負債比率及遞延稅收。中國飛機租賃主要從事經營性飛機租賃業務。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通過金融槓桿的合理運用,金融租賃公司的ROE(淨資產收益率)可以達到15%~20%。這也許是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各方角逐飛機租賃市場,紛紛大筆出手飛機訂單的主要原因。

目前,A股和港股市場共有數家涉及飛機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包括渤海租賃(000415.SZ)、中航資本(600705.SH)、中國航空工業(0232.HK)和中國飛機租賃(1848.HK) 。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中國飛機租賃(1848)

中國飛機租賃(1848)為一家飛機租賃公司,專注於中國市場。業務模式包括: 直接飛機購買及租賃交易:向飛機製造商購買飛機,並出租予航空公司;飛機售後租回交易:由航空公司承租人挑選飛機,並由集團購買。 通過其海外租賃平台,以及其設於天津和上海的國內租賃平台,公司為其航空公司客戶在國內外提供租賃解決方案。

此外,集團亦向航空公司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包括舊飛機貿易及推銷以及有關機隊管理的其他諮詢服務。 公司於2014年7月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招股價5.53元。

公司的母公司為光大控股。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公司簡介中國飛機租賃(1848)主要從事向中國內地的航空公司提供飛機租賃服務。
目前市值(港元)79.85億元
現時股價(港元)13.56元 (2015-04-30 收市價)
市盈率23.50倍
每股盈利(港元)0.577港元
市帳率4.51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3.007港元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中國飛機租賃(1848)全年業績

中國飛機租賃(1848)3月公布2014年止年度業績,收入錄得11.45億元,按年增加66.7%。純利3.03億元,增長75.5%,每股盈利57.7仙。末期息16仙。

於2014年12月底之資產負債比率為90.3%。

▪  交付19架飛機,致使機隊於2014年12月31日增至44架
▪  完成4架飛機租賃收入變現,帶來111百萬港元收入
▪  收入增加67%至1,145百萬港元
▪  稅前經常性溢利增加91%至422百萬港元(2013年:221百萬港元)
▪  非經常性開支(包括首次公開發售上市及購股權開支)達至41百萬港元(2013年:11百萬港元)
▪  向空客訂購100架飛機,確保截至2022年前充足交付
▪  與哈爾濱市政府簽訂諒解備忘錄,成立中國最具規模的飛機拆解基地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著名全球航空顧問航升預測到,中國將為未來20年航空交通及飛機的主要增長市場之一。推動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強勁經濟增長、中產人口日益增加、旅遊需求上升及發展新機場。航升亦表示,中國市場對飛機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預計由2014年 至2016年,中國租賃商用飛機的總數將遞增262架飛機至1,061架飛機。

於2014年12月,集團進行了兩大交易。 首先,繼於2012 年初步訂購36 架飛機後,去年與空客公司訂立了大批購買100 架飛機的第二份訂單。集團亦與哈爾濱市政府簽訂諒解備忘錄地,擬建造亞洲最大飛機拆解基地,發展飛機拆解業務,預計業務能在2017年開始運作。

集團目前在內地市場份額約三至四成,希望隨著業務擴展,未來可提升至五成。 公司亦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今年將交付5架飛機予印度航空,計劃2016年將海外業務佔比提升至2成。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長租約證券化

業務模式方面,飛機租賃公司購入飛機後,會與航空公司簽訂租賃合約,然後將合約證券化,以溢價出售予保險公司,租賃公司即時會收回合約年期內所有租金,而飛機的資產仍歸於租賃
公司。

中國飛機租賃(1848)首席財務官余大弟指,公司以12年為合約年期,比行內更長,可以減少機隊再證券化密度,管理上更容易,收入更有保證。由於證券化後,資金即是回籠,令到集團可以再買新機,不斷提供新的租賃合約,對負債水平亦沒有影響,期內即使「斷約」,所有風險會由保險公司承擔。

投資者會擔心,飛機單價高,每年的折舊會損害租賃公司,他指,公司根據HKAS-17有關租賃的會計處理方法入帳,處理飛機資產值時,會於每年租金中,扣減一定部份作折舊。 不過即使是「金融海潚」時間,整個航空業的飛機折舊只是幾個百分點,飛機相比汽車及物業的折舊十分小,在銀行的審批中,飛機屬於優質資產。 另外,一架飛機的壽命為25年以上,即使第一個12年完約,航空公司不再續租,航空公司需要按條款,將飛機還原,令到飛機等同全新的飛機,又或者支付600-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所有的維修會由租賃公司負責,而大部分航空公司無力處理飛機,主要會選擇支付現金。按這一個租賃模式運作,直到飛機的第25年,當中所賺的價值,已經比當初買入時高出幾倍。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飛機數目

2014年交付19架飛機後,機隊增加至44架。 航空公司對飛機租賃的需求增高,公司此前於2012年購買並於2013年至2016年內交付的36架飛機已租予中國及海外航空公司或與其訂立租約承諾。

為應付中國航空交通流量日益上升的需求,加上機隊規模擴充及越來越多中國航空公司使用飛機租賃融資,中國飛機租賃(1848)透過與歐洲飛機製造商空客(Airbus)訂立大批購買100架飛機的另一份訂單,訂單價值約為102億美元(約795億港元),預計有關代價將由公司內部資源及銀行借貸撥付,計劃主要於2016年 至2022年內交付。 根據已承諾的訂單,機隊於2022年終將增至168架。

年度飛機數目備註
2013年 25架 飛機--
2014年 44架 飛機--
2016年 75架 飛機--
2016-22年 增加100架飛機2014年底已經向空客訂購100架飛機。
2022年 168架 飛機根據已承諾的訂單,2022年增至168架。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with 空中巴士(Airbus) for 100 A320 Family aircraft, not 波音(Boeing)


飛機拆解基地項目

隨著中國航空運輸業的高速發展,航空公司機隊的迅速擴充,舊飛機的退役數量逐年增多,市場對飛機拆解業的需求亦日漸上升。 目前中國還沒有專業化拆機基地,拆機市場份額主要由美國企業壟斷,據估計每年將有愈70億美元的收益。 隨著早期進口飛機的機齡陸續到期,每年退役飛機80至100架,以後退役的數量還將逐年增加。每架飛機拆解後將有2萬餘個零部件可循環再利用,經過修復、認證進入國內國際航材市場銷售。

中國飛機租賃(1848)去年與哈爾濱市政府就成立飛機拆解基地項目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分階段投資 20 億美元於成立中國飛機拆解中心業務(包括購買舊飛機成本),並以國內、外市場為目標。飛機拆解廠房將於 5 年內發展成為年拆解能力超過 50 架飛機的基地,目標建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民用飛機拆解中心之一,服務中國及全球航空市場。

中飛租賃(1848)預計在2014年後退役機數量每年以15%至20%增長。 首席執行官潘浩文表示,每架飛機的退役市價介乎3,800萬至7,500萬元,若將發動機、APU、起落架等飛機零件拆售,預計每拆解一架飛機可帶來7,500萬至1.6億元收入,預計此項目純利率20%。

國元證券認為,飛機零件拆售為公司提供新的盈利渠道。此外,飛機租賃屬於高負債行業,國元指出,租賃商一般採用9成銀行貸款融資來購入飛機,因此集團將受惠央行減息,在市場普遍預期中國進入降息周期,未來財務負擔有望減輕。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可換股債券

中國飛機租賃(1848)3月公布,與光大控股(0165)旗下光大財務投資、華融國際及長城各自就發行及認購合共本金總額8.92億元可換股債券訂立認購協議,所得款項淨額主要用於收購飛機。

假設可換股債券按換股價獲悉數轉換,公司將發行7,909萬股新股,相當於現有已發行股本約13.49%,而佔經發行新股擴大的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1.89%。

該批可換股債券按年票息率3%計息;可按每股11.28元的換股價轉換為新股。可換股債券為期三年。假設可換股債券獲悉數轉換,將佔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約11.89%。


股權

光大控股通過旗下附屬公司中國光大航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CEAL)持有中國飛機租賃約36.7%股份,亦是中國飛機租賃(1848)的最大單一股東。 潘浩文持有約30.9%股份。

假設可換股債券按換股價獲悉數轉換,光大控股股權將上升至39.6%,潘浩文持股下降至28.7%股份,長城持有1.6%股權。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短評

中國飛機租賃(1848)市值不足100億港元,擬斥資102億美元購買100架飛機,背後官方支持不可或缺,在中國政府對空域及融資模式改革的支持下,未來中國飛機租賃前景值得期待。 為使中國成為全球飛機租賃業重要聚集地的戰略,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中資租賃公司可以通過成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支持飛機租賃業務的發展。 天津、上海等城市可向在當地註冊成立的飛機租賃公司提供優惠政策,包括稅務結構優化和簡化外幣結算手續,此舉令中資租賃公司較之外資租賃公司更具競爭力。

截至去年底,公司已交付飛機44架,根據已承諾的定單,機隊於今年底前將增至64架;明年底前將增至75架,以應對中國航空交通流量日益上升的需求。隨着機隊規模的增大,公司的飛機租賃業務收入持續增長趨勢強。此外,去年底,公司與哈爾濱市政府就成立中國最大規模的飛機拆解項目簽訂諒解備忘錄,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飛機全周期「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完善了公司的航空產業鏈,進而綁定客戶;二來,飛機拆解後航材的變賣,也可成為另一盈利收入。

筆者暫時未能提供中國飛機租賃(1848)合理估值的計算。 但是,集團身為國內最大規模的獨立系飛機出租公司,在未有數字的支持下,筆者傾向於相信集團市值於明年或之前應可以上升至150億港元以上。 以下為同業的参考數字

▪  中國飛機租賃(1848.HK)市值80億港元,市盈率24倍,巿賬率為4.5倍
▪  中國航空工業(0232.HK)市值70億港元,市盈率210倍,巿賬率為2.5倍。
▪  渤海租賃(000415.SZ)市值36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37倍,巿賬率為3.6倍。
▪  中航資本(600705.SH)市值99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53倍,巿賬率為7.4倍。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預期市盈率

中國飛機租賃(1848)去年純利為3.03億元(港元.下同),每股盈利0.577元。 若剔除一次性的上市開支及三年期攤銷購股權開支,經常性除所得稅後溢利淨額則按年增加87.4%至3.44億元,相應的經常性經營純利率為30.0%,按年上升約3.3個百分點。

現價13.56元,往績市盈率23.50倍,息率1.2%。

大和資本估計今年度每股盈利為0.8元,計入可換股債券帶來的攤薄效應,每股盈利0.75元。 光大證券估計今年度其每股盈利可增48%至0.86元,預期市盈率15.8倍。

中國飛機 2014年-2033年



股價走勢

1年圖:

股價 1年圖 中國飛機租賃(1848)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中國飛機租賃(1848)。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1年 營業額 --2.23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4.48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2.65億元6.87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4.32億元11.45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1年 盈利 --0.51億元
2012年 盈利 --0.95億元
2013年 盈利 0.44億元1.84億元
2014年 盈利 0.63億元3.44億元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1年--$0.153
2012年--$0.253
2013年--$0.376
2014年--$0.577


參考:

1.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02/LTN2015040217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6/LTN2015032615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5/LTN2014092533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6/LTN20140826889_C.pdf

2.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http://www.calc.com.hk/default.aspx
http://www.calc.com.hk/images/download/Prospectus_CN_(c_101).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30/LTN20140630092_C.pdf

3. 國內三上市公司:飛機租賃業務上半年盈利4億
http://money.21cbh.com/2014/10-28/2MMDA0MDRfMTMyNzg2Mg.html

4. 超人股神涉足 飛機租賃吃香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6ecaf3d-c0be-427b-8982-e9023f86890a-075566

5. 業務獨特 留意中國飛機租賃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01733d89-79ca-49e0-b42a-8a96d3ec95ca-816784

6. 中國飛機租賃:證券化租賃令負債平穩,未來拓海外市場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special_news_detail.php?category=%E5%B0%88%E8%A8%AA&newsid=ETN240725914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08

21 Apr 15 - 北控水務(0371) 全年業績

國務院近日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共有十條35款238項措施,成為今後全國水污染防治行動指南。計劃至2020年,中央與地方將投資約4萬至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治水,,而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人民幣,分析指巨額投資將帶動環保相關行業發展。

「水十條」提出至2020年的工作目標,要改善水環境品質,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7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

北控水務 371

而到2030年,要求內地7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不再有黑臭水,95%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優良。 水務項目有多種運營模式,如建造-經營-移交(BOT)、轉讓-經營-移交(TOT)、委託營運等,一般透過競投取得項目運營。 北控水務(0371)經驗對成本及質量控制有絕對的優勢,有利於贏得項目營運權,盈利增長較有保證。

地方政府財政緊縮情況下,估計會有更多項目外判私營機構,或以公營-私營合夥模式進行,新政策有利北控水務(0371)獲得更多機遇。 北控水務(0371)股價過去一年處於靜止狀態,踏入四月份跟隨大市上升並出現突破,現時再有國家落實「水十條」政策,可為股份更添動力,有望再創新高。

水十條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北控水務(0371)

北控水務(0371)主要業務經營水務管理,包括興建污水及自來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自來水處理及供水、提供技術服務及授權使用有關污水處理之技術知識。 北控水務(0371)的大股東為北京控股(0392)。

2013年10月公司以3.21港元配售3.5億股,集資11.1億元,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截至2014年底,北控水務於中國擁有運營中之173座污水處理廠及4座再生水處理廠,業務已擴展至全國9個省份25個城市,每日運作總設計能力分別為752萬噸及41.8萬噸。




公司簡介北控水務(0371)主要從事興建污水及自來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自來水處理及供水、提供技術服務及授權使用有關污水處理之技術知識。
目前市值(港元)613.92億元
現時股價(港元)7.05元 (2015-04-21 收市價)
市盈率33.89倍
每股盈利(港元)0.2076港元
市帳率4.47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1.576港元
北控水務 371

北控水務(0371)全年業績

北控水務(0371)公布截至2014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17.94億元,按年升65.5%;除息稅折舊攤銷前溢利為39.6億元,按年增65%。每股基本盈利20.76仙;派末期息4.8仙。全年每股派息7.8仙,派息率為38%。2013年派末期息2.7仙。

期內,營業收入89.26億元,按年升39.33%;毛利34.96億元,按年升39.53%。

年內之每日總設計能力之增加淨額為344.19萬噸。截至去年底止,每日總設計能力為2,015萬噸,按年增加21%。

於2014年12月底之資產負債比率(即銀行及其他借貸、應付融資租賃、應付票據以及公司債券總額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除以總權益)為0.91(2013年同期0.87)。

分類收入 (港元)收入增加(%)溢利 (港元)
污水處理服務 32.50億元 (36%)52%14.12億元 (48%)
建造服務 45.83億元 (52%)22%10.68億元 (36%)
供水服務 8.13億元 (9%)112%3.72億元 (12%)
技術及諮詢服務 2.81億元 (3%)139%1.14億元 (4%)
其他 ----(11.71)億元
總計 89.26億元 (100%)39%17.94億元

北控水務 371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在項目投資方面,2014年,集團新增水設計能力淨額為344 萬噸/日,其中供水新增設計能力淨額為 159 萬噸/日、污水新增設計能力淨額為 153 萬噸/日、再生水新增設計能力淨額為 32 萬噸/日。 每日總設計能力為2015萬噸,較2013年增加21%。

管理層目標在2018年底每日總設計能力上升至4000萬噸,這意味著平均每年新增水設計能力淨額為500萬噸/日。

年度每日總設計能力
2013年 1671萬噸/日
2014年 2015萬噸/日
2018年 4000 萬噸/日 (目標)

於2014年底,集團就合共參與運營中或日後營運326座水廠,其中包括250座污水處理廠、69座自來水廠、6座再生水處理廠及1座海水淡化廠。 公司2018年之目標是增加供水項目的總數量至800-1000 個,從而達到水務市場份額約10%。

年度水廠項目
2013年 282個
2014年 326個
2018年 800-1000 個 (目標)

北控水務 371

入股金彩控股(1250)

北控水務(0371)今年2月初以每股0.79港元,分別認購金彩控股(1250)14.14億股普通股及33.36億股優先股,若全數轉換,北控水務將持有金彩控股34.95%權益,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

由於電費是水廠運營中最大的成本開支,約佔運營成本 40%-50%,北控水務(0371)一直致力於通過提高運營設備效率和優化工藝來降低電量的消耗;或通過新能源等方式來降低電費的支出。 集團認為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是降低電費支出的一種有效方式。 集團計畫分期投資 10 餘億港幣對現有運營水廠及未來新增水廠進行分布式能源改造。 基於協同效應及專業性的考慮,集團入股金彩控股(1250),通過投資專業光伏平台,既降低水廠電費支出,同時又增加集團的投資收益和資本收益,最終為集團和股東創造更高的綜合回報。

此次投資價按金彩淨資產作價,集團總共投資約14億港元,兩年(2015年7億,2016年7億)分5期投資。

北控水務 371

股權

大股東北京控股持有43.94%股權。

▪  北京控股 持有43.94%股權。
▪  行政總裁 胡曉勇 持有4.38%%股權。
▪  執行董事 周敏 持有4.20%%股權

北控水務 371




短評

「水十條」被市場喻為史上最嚴的水治理計劃。 中央與地方將投資約4萬至5萬億元,規模較原先預期2萬億元人民幣高出一倍有多,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金額的水污染治理投資。 內地污水處理公司會是政策的主要得益者,水務行業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可為北控水務(0371)帶來更多水處理項目的機會。

北控水務(0371)為水務股的龍頭,可享有較高的估值。 公司股價過去一年處於靜止狀態,股價公佈業績後上升並出現突破,現時再有國家落實「水十條」政策,可為股份更添動力。 現價7.05元,預期市盈率為25倍,相比A股水務股的31至49倍,折讓明顯。 「水十條」出台,,預計投資金額遠超市場之前預期的2倍多,政策有利北控水務(0371)獲得更多機遇,亦有利進一步提升估值。 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32-35倍 (相等於9.0元-9.8元)作為2015年的目標,估值看似稍高,但這數字仍低於A股平均的38倍,目標亦比A股估值高位有4成以上的折讓。

集團負債偏高,公司雖然表示沒有計劃配新股,避免稀釋股東權益,並使用其它融資方式來提供新項目發展的資金,但是筆者認為配股集資來進行收購新項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水務H股估值較A股吸引


盈利,市盈率

北控水務(0371)去年每股盈利上升48%至0.2076元。 現價7.05元,市盈率為33倍。

按照2015年3月底會議紀錄,2015年新水量為300萬噸,水環境投資額為35億元,營業額預期將超過40%-45%,利潤增加30%-40%。

估計,北控水務(0371)2015年盈利上升36%,每股盈利上升35%至0.28元, 預期市盈率為25.2倍。

北控水務 371



股價走勢

1年圖:

股價   2015年4月  1年圖 北控水務(0371)


3年圖:

股價  2015年4月  3年圖 北控水務(0371)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北控水務(0371)。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1年 營業額 --26.54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37.27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11.45億元64.07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38.16億元89.26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1年 盈利 --6.01億元
2012年 盈利 --7.50億元
2013年 盈利 5.14億元10.84億元
2014年 盈利 7.14億元17.94億元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1年--$0.0894
2012年--$0.1086
2013年$0.0689$0.1398
2014年$0.0831$0.2076


參考:

1. 北控水務 371 業績

http://www.bewg.com.hk/big5/news/press/p150330.pdf
http://www.behl.com.hk/eng/ir/presentations/pre150331.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20/LTN2015042034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30/LTN201503304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18/LTN201409183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8/LTN2014082831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17/LTN2014041735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7/LTN2014032739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23/LTN2013092325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9/LTN2013082922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7/LTN201303278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7/LTN2012092719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30/LTN2012083022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427/LTN2012042755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9/LTN201203291600_C.pdf

2. 北控水務 371
http://www.bewg.com.hk/big5/global/home.htm

3. 水十條出台 首選中滔短炒津創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26ec469-0ddb-4009-b71d-496ea65a70ad-134991

4. 光大擬200億人幣 攻環保產業園 結合不同環保設施 達綜合循環利用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7f8ea706-0fc8-440d-bbf9-1674e428ecb2-378140

5. 北控水務會議紀要:15年指引利潤至少增加30%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25&page=1&extra=#pid14584

6. 擴張坎坷 北控水務集團 (371.HK)

7. 北控水務集團(371 HK) 進度超預期,提升目標價
http://www.guosen.com.hk/upload/20141215/201412151418619285353.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09

14 Apr 15 - 新奧能源(2688) 全年業績

新奧能源(2688)去年核心業務利潤增加21%,派息按年大增73%至0.83元, 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王冬至稱,由於公司已過了投資高峰期,今年派息率提升至30%後,預料未來幾年的派息率都能維持這個水平。

新奧(2688)在業績通告中表示,雖然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跌,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替代能源的價格也跟隨油價下挫,對天然氣在下游的推廣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但發改委規定自今年4月1日起,下調增量氣至每立方米0.44元,上調存量氣至每立方米0.04元,令新奧的燃氣項目平均購氣成本將會有所下降。

新奧(2688)預期,這次的調整重新加強了天然氣跟替代能源比較的價格優勢,亦顯示了內地政府強力支持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意願。相信今年國際能源市場依然波動,加上內地經濟結構正在調整,使經濟增速放緩,行業面臨挑戰。 不過,新奧仍會大力發展工商業、居民用戶接駁及車船用加氣業務等原有核心業務基礎上,入股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以加强和鞏固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進一步合作,繼續擴張業務。

■  06 Mar 15 - 新奧能源(2688) 中期業績
■  01 May 14 - 新奧能源(2688) 全年業績
■  24 Jan 14 - 新奧能源(2688) 中期業績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奧能源(2688)

新奧能源(2688)前身為新奧燃氣,主要從事城市管道天然氣、LPG(液化石油氣)、車用燃氣(CNG 和 LNG)、二甲醚等清潔能源的分銷和非管輸能源的配送業務,以及基於能源分銷的其他增值業務。 公司於1992年開始從事城市管道燃氣業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分銷商之一。 公司於2010年9月22日更為現名。

2011年12月,公司與中石化企圖收購中國燃氣(0384)已發行所有股份,這計劃已於2012年10月取消。

截至2014年底,集團在中國擁有 142 個城市燃氣及工業園區項目,包括在安徽、北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南、內蒙古、江蘇、遼寧、四川、山東、雲南及浙江合共 16 個省市及自治區,覆蓋可接駁人口超過 6,537 萬人。

新奧能源(2688)用戶以工商業用氣爲主,佔氣量66%,批發氣和汽車加氣站佔22%,住宅用戶佔12%。




公司簡介新奧能源(2688) 主要分為燃氣接駁,管道燃氣銷售,汽車燃氣加氣站建設與運營,瓶裝液化石油氣分銷以及燃氣器具銷售。
市值(港元)570.23億元
現時股價52.65元 (2015-04-14 收市價)
市盈率 15.40倍
每股盈利(港元)3.45港元
市帳率3.77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13.96港元


新奧能源(2688)全年業績

新奧能源(2688)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29.6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37.06%;每股盈利2.74元;派末期息0.83港元。上年同期派0.48港元。

期內,營業額290.87億元,按年升26.65%;毛利60.69億元,按年升11.07%。

純利按年大升1.37倍,但主要因為可換股債券公平值變動所產生之收益,屬一次性變動,核心業務利潤上升20.6%至23.4億元。

集團共銷售天然氣101.2 億立方米,比去年上升25.9%。

截至 2014年12月底,集團的手頭現金相等於人民幣105.0億元,而借貸總額為人民幣145.0億元,淨負債比率為 27.5%。



年度 營業額燃氣接駁銷售管道燃氣汽車燃氣燃氣批發綜合 營業額
2013年 1H18.53億元 64.73億元 13.74億元5.35億元103.86億元
2013年 2H19.90億元 76.29億元17.11億元10.16億元125.80億元
2014年 1H21.22億元 90.70億元18.10億元11.39億元143.51億元
2014年 2H22.81億元 84.15億元20.39億元17.59億元147.36億元
年度 溢利 (除稅前) 燃氣接駁銷售管道燃氣汽車燃氣燃氣批發綜合 溢利
2013年 1H11.68億元 12.24億元 2.74億元0.25億元27.21億元
2013年 2H12.09億元 12.32億元 2.26億元0.38億元27.43億元
2014年 1H13.22億元 13.05億元 2.65億元0.14億元29.38億元
2014年 2H14.58億元 13.45億元 2.56億元0.31億元31.31億元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發改委早前宣布,自4月1日起下調增量氣門站價格,王冬至表示,可令集團的每立方米供氣成本減少0.15元,並刺激工業用戶用氣量。去年集團售氣量上升25%至101.48億立方米,當中工商業用戶佔66%。



中國推進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在4月1日再次調整價格後,將基本理順非居民用氣部分的定價市場化。 新奧能源(02688)副主席張葉生表示,氣價回歸合理,有助繼續推廣天然氣使用,又直言去年發改委曾把氣價推高到「用不起」的程度,抑制了過去半年來中國用氣量的增長。 發改委在2013年7月和2014年9月曾兩次參照替代能源價格,調升非居民用增量氣的價格,此舉一直被市場視為氣價市場化改革的步驟。但張葉生批評說,第二次漲價「偏離了理性」,令用戶用不起,違背了氣價改革的本意。

去年8月至9月,發改委先後爆出貪官落馬事件,包括5位正副司長先後被帶走調查。張葉生指出,第二次調價只考慮了利益相關者,而不顧環保、能源結構、經濟增速,是「被抓起來的那些司長的理念」。

新奧(2688)2014年上半年工商業用戶管道燃氣銷售量增速為30.7%,但下半年增長放緩至14.6%。張葉生坦言,去年新奧(2688)在買了加價天然氣後,很難同時提高用戶的售價,但從4月1日起,氣價又將調降,就會理順成本。「新的價格司司長許昆林上任後,只用了半個月就從國務院取得降價批准,國務院非常支持他的價格改革。」張葉生說。


城市燃氣業務

年內,管道燃氣銷售收入達到人民幣17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4.0%,佔整體收入的比例為60.1%,集團收入結構維持穩固。 新增接駁天然氣工商業用戶為8,660 戶,累積天然氣用戶達47,503戶; 新增接駁天然氣住宅用戶共有132萬戶,累積天然氣用戶達1,052萬戶,帶動接駁費收入較去年上升14.6%至人民幣44.0 億元。

年份銷氣量
2012年 上升24.2%至62.25億立方米
2013年 上升25.8%至81.25億立方米
2014年 上升24.9%至101.48億立方米
2015年 目標: 上升25%



新項目開拓

按照中心城市「一張網」發展思路,集團於年內加大重點城市及周邊工業園區、開發區、城鎮等區域的開發力度。 集團成功於年內獲取8個新項目以及36個位於現有項目周邊的經營區域,該等項目的工商業用戶非常集中,有利於集團擴大氣量銷售規模,亦可發揮集團規模優勢,降低運營成本。 截至2014年12月底,集團在中國內地獲取的項目達到142個,覆蓋可接駁人口達6,538萬,整體平均氣化率為48.7%。



資本開支

集團去年的資本開支為42.3億元人民幣,王冬至估計未來幾年資本開支會穩定下降,今年可降至30億元。下降的原因是管網設施已經大致成熟,符合國家的供氣要求,另一方面未來新增的項目主要是城市周邊的工業園區,可利用城市本身的管網。

年份資本開支 (人民幣)
2011年 26.5億元
2012年 31.5億元
2013年 35.7億元
2014年 42.3億元
2015年 估計: 下降至30-35億元


中石化(0386)

新奧能源(02688)早前入股中石化(00386)旗下銷售公司1.12%,是唯一能參與的燃氣分銷商。新奧執行董事兼副主席張葉生表示,集團已與中石化簽訂液化天然氣(LNG)供應獨家協議,將成為後者的LNG配送的唯一供應商,每月供應約1萬噸LNG。

中石化擬於現有約3萬個加油站加建或改裝加氣站,張葉生稱,新奧可參股這些加氣站,若加氣站不隸屬於新奧經營區域,改裝費用將由中石化承擔,然後由新奧負責LNG配送服務。



股權

主席王玉鎖自從去年10月起,以45.60元至49.99元增持至30.40%股權。 基金方面,Capital Group Companies由11.22%增持13%以上後減持至11.86%,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以45.72元至56.47元,由7.87%增持至10.16% 。 另一方面,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增持高於5%後減持,現時持股量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  主席王玉鎖 持有30.40%股權。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持有11.86%股權。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持有10.16%股權。
▪  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威靈頓管理) 持有4.99%股權。

新奧 主席 王玉鎖

零息可換股債

新奧能源(2688)2013年發行了2018年到期的面值共5億美元的零息可換股債券(CB),為現有債務再融資,換股價為每股48.62元。 如果全轉換,兼有 7,978 萬股新股,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的7.4%。

由於新奧能源(2688)的股價由2013年2月至12月底上升近20元,可換股債券(CB)的價格跟隨上升,產生人民幣7.84億之非現金虧損。 2014年股價下跌了近12.9元,可換股債券(CB)的價格跟隨下跌,產生人民幣5.69億之非現金收益。




短評

隨著社會發展和國家深化改革,天然氣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時期。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4年4月14日發佈了《關於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若干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出未來要增加天然氣供應,到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 節能減排和治理霧霾的政策支持下,天然氣行業仍有相當大發展空間,價格機制市場化亦有利增加行業透明度,有助估值提升。

新奧能源(2688)業績穩健,項目位置優越,持續增長。 新奧是最早一批在國內經營城市燃氣的民企,其多個項目都有超過10年的歷史,其擁有較佳的歷史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新奧大力發展加氣站,是未來增長的亮點。



中央大力鼓勵清潔能源應用,管道燃氣需求持續上升,現時內地天然氣在能源使用上,滲透率偏低,相對其他能源的自然增長亦都較快。 天然氣跟替代能源比較的價格優勢,亦是行業享有一個較高的估值。

新奧能源(2688)管道燃氣銷售量持續不斷提高,氣費收入已穩定地成爲集團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銷售管道燃氣佔溢利一半左右,是眾多燃氣商中比例最高。 天然氣價的下調,對於集團最為受惠。 新奧(2688)自由現金流良好(由2013年度的2.35億元上升至去年的8.92億元),今年派息率提升至30%,股息較去年上升73%,令市場感到驚喜。 集團無論是業務增長及財政皆穩,故一直在同業中,享有一個更高的估值。 花旗估計新奧2015年盈利上升20%至人民幣28.1億元。

如果使用較保守的數字估計,用增長18%計算,2015年每股預期盈利3.19港元,現價2015年預期市盈率16.5倍。 去年公司股價上升至市盈率28倍(相當於中華煤氣現價估值)或可作為牛市估值的今年初步目標 (預期市盈率28倍相等於90元)。 理性一點,只考慮下調氣價而重修估值,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20-22倍(相等於64元-70元)作為2015年的目標。 使用估值22倍還是28倍以上,除了取決於市況,亦取決於天然氣價在下半年會否再降低的預期 與及 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建立的進度。




市盈率,股息

新奧能源(2688)2014年純利29.6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37%; 每股盈利2.74元或3.43港元; 派末期息0.83港元,上年同期派0.48港元。 現價52.65元,市盈率15.4倍,息率1.6厘。

2014年核心盈利按年增長20.6%到人民幣23.4億元。 核心盈利計算,每股盈利2.16元人民幣或2.70港元,(核心)市盈率19.5倍。

下調增量氣門站價格可令集團的每立方米供氣成本減少0.15元,並刺激工業用戶用氣量。 花旗估計新奧2015年盈利上升20%至人民幣28.1億元。 筆者初步保守估計,使用較低的18%作為初步增長預期,現價的今年度市盈率為16.5倍,股息0.94港元,息率1.8厘。

▪  去年 每股(核心)盈利人民幣2.16元,或2.70港元 。
▪  2015年 每股(核心)預期盈利人民幣2.55元,或3.19港元。


估計

撇除一次性損益後,新奧2014年上半年核心業務利潤實際為人民幣11.8億元,按年上升19.9%。 筆者簡單估計,新奧能源(2688)2014年盈利按年增長17%-19%至人民幣23億元。 每股預期盈利人民幣2.12元,或2.63港元左右。

■  06 Mar 15 - 新奧能源(2688) 中期業績

實際

新奧能源(2688)2014年核心盈利按年增長20.6%到人民幣23.4億元。 核心盈利計算,每股盈利2.16元人民幣或2.70港元。




股價走勢

1年圖:

新奧能源

3年圖:

新奧能源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新奧能源(2688)。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營業額 --84.13億元
2010年 營業額 50.44億元112.15億元
2011年 營業額 72.02億元150.68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87.74億元180.27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103.86億元229.66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143.51億元290.87億元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盈利 --8.03億元
2010年 盈利 5.34億元10.13億元
2011年 盈利 6.29億元12.53億元
2012年 盈利 7.30億元14.82億元
2013年 盈利 7.37億元12.52億元
2014年 盈利 12.14億元29.68億元

每股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0.777
2010年$0.5083$0.965
2011年$0.5988$1.19
2012年$0.6878$1.39
2013年$0.6802$1.16
2014年$1.12$2.74


參考:

1. 新奧能源 2688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10/LTN2015041011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7/LTN2015032770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9/LTN201408294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2/LTN2014082282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02/LTN20140402109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4/LTN20140324113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30/LTN2013083077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6/LTN2013082643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6/LTN2013032695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03/LTN20120903100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7/LTN201208275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7/LTN2012032713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6/LTN2011082668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5/LTN20110325780_C.pdf

2. 新奧能源 2688

http://file.irasia.com/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50330.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annual/2014/crespress.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40825.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interim/2014/intpressc.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annual/2013/crespress.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40325.pdf
http://webcast.irasia.com/ennenergy/interim/2013/documents/cpress.pdf
http://webcast.irasia.com/ennenergy/annual/2012/documents/cpress.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30827.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30327.pdf
http://webcast.irasia.com/ennenergy/annual/2012/documents/pre.pdf

3. 新奧能源 傳說落幕篇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34a20002-8f19-4a1d-8fd0-230e2c91242c-567197

4. 新奧料天然氣定價趨合理化 信報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Print/id/1019940

5. 中石化LNG配送 新奧獨家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a3c7d21f-c222-4850-baaa-cc0fb94666b5-816527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0

10 Apr 15 - 普華和順 (1358) 全年業績

近年,中國政府大力投資醫療行業,加上公共醫療保險制度快速發展及人口老化所導致的高患病率,令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經歷高速增長。

普華和順(01358)主要從事開發、製造及銷售高端輸液器產品、骨科植入物產品和再生醫用生物材料產品。集團三個業務分部於2014均錄得持續增長,期內實現收入6.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3%,主要受輸液器業務和骨科植入物業務收入分別增長14.3%和18.7%所帶動,以及新收購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的收入貢獻。

集團在去年8月透過兩間全資附屬公司,以總代價8.02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器材的全部股權。北京天新福為一間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再生醫用生物材料及骨科植入物產品的高科技公司,其主要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產品(包括人工硬腦膜、人工脊膜和人工神經鞘管)被廣泛運用於中國的神經外科範疇。

■  23 Sep 14 - 普華和順 (1358) 中期業績

骨科植入物醫療器械市場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普華和順(1358)

普華和順(1358)主要從事製造和銷售骨科植入物和高端輸液器,其骨科植入物產品組合包括創傷、脊柱、髖關節及膝關節植入物,是國內唯一兩家提供完整產品組合的公司之一,市場份額在國內骨科植入物公司中位列第三。

在高端輸液器方面,集團的市場份額在國內高端輸液器生產商中亦位列第二。 2013年,骨科植入物業務及輸液器業務對集團的收入貢獻分別為30.6%及69.4%。

集團通過策略性收購招展產品綫及營銷網絡。去年,集團通過收購深圳市博恩醫療器材新增關節產品,提升了為醫院和消費者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能力。 集團2014年8月以總代價8.02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器材全部股權,其主要產品包括再生醫用生物材料和骨科植入物產品。

普華和順(1358)於2013年11月在香港上市,上市價3.18元。

靜脈輸液容器及輸液器

於2012年,跨國企業的總市場份額為64.3%,而國內公司佔據其餘35.7%的市場份額。 普華和順(1358)2013年市場份額在國內骨科植入物公司(不包括康輝及創生控股)中位列第三。
▪  山東威高(1066)市場份額為2.8%。
▪  天津正天 市場份額為2.1%。
▪  普華和順(1358)市場份額為1.3%。

於2012年,高端輸液器約佔整個輸液器市場銷量的5.7%, 普華和順(1358)2012年的市場份額在國內高端輸液器生產商亦位列第二。
▪  山東威高(1066)市場份額為17.9。
▪  普華和順(1358)市場份額為12.2%。
▪  天津哈娜好市場份額為6.9。

輸液器


公司簡介普華和順 (1358)主要於中國從事開發、製造及銷售輸液器產品以及骨科植入物。
目前市值(港元)60.60億元
現時股價(港元)3.62元 (2015-04-10 收市價)
市盈率27.4倍
每股盈利(港元)0.132港元
市帳率2.47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1.464港元
普華和順(1358)


普華和順(1358)全年業績

普華和順(1358)3月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顯示,錄得純利1.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27倍;每股盈利10.57分;不派末期息。

期內,營業額6.08億元,按年升33%;毛利4.43億元,按年升43%。

剔除包括併購成本及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在內的非經營性及一次性項目(2013年:一次性項目包括上市相關開支及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連同其各自的所得稅影響後,未經審核經調整淨溢利由2013年的1.407億元增長45.5%至2.047億元。

截至12月底,集團之資產負債比率為3.4%。

業務年度營業額 (港元)分部經營溢利 (港元)
輸液器2014 上半年1.84億元 0.66億元
2014 下半年1.79億元 0.61億元
骨科植入物 2014 上半年0.84億元0.29億元
2014 下半年0.81億元0.10億元
再生醫用生物材料 2014 上半年----
2014 下半年0.80億元0.48億元
總銷售 20146.08億元 2.14億元

普華和順(1358)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就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集團一直與大型的三級醫院合作,將現有產品升級,以開發一系列具有新用途、功能及特點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產品,務求令產品組合更為多元化。 2015年上半年將推出全新產品肌腱韌帶防黏連膜。另外兩個主要新產品口腔黏膜及第二代人工硬腦膜將於今年內開始臨床測試。

在輸液器業務方面,為了提供更安全及經改良的輸液治療,集團計劃開發一系列具有新功能及特點的新高端輸液器產品。同時,亦將透過推出結合新功能及擴闊用途的非PVC輸液器,以拓展非PVC輸液器組合。

至於骨科植入物業務,集團將繼續就優化三大產品類別(創傷產品、脊柱產品及關節產品)進行研究,如現時正在開發的金屬骨小梁產品,以及改良於創傷及脊柱分部的現有產品。 對於骨科植入物業務,普華和順(1358) 繼續專注於二、三線城市的二級醫院的業務,為新收購的關節植入物業務發展銷售和營銷能力。

集團上年度股東應佔溢利為1.76億元,增長126%;毛利率由2013年的67.9%上升至2014年的72.8%,主要由於收購了有較高毛利率(達85.1%)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加上經濟規模效益提高,輸液器業務的產品組合有變,當中較高毛利率的產品銷量增加。

普華和順(1358)  高端輸液器業務普華和順(1358)  骨科植入物業務

產能 - 高端輸液器業務 及 骨科植入物

集團合共擁有6間生產廠房,包括位於天津、安陽及深圳的3間生產骨科植入物產品的廠房,位於豐台及徐州的2間生產輸液器的廠房,及位於北京一間再生醫用生物材料分部的廠房。

同時,又計劃提高於天津的創傷及脊椎植入物設施的產能。


收購北京天新福

普華和順(1358)2014年8月收購了北京天新福醫療器材,有助擴大集團產品組合和形成協同效應。 完成收購後,集團將獲北京天新福於生物材料產品市場的份額,同時擴大集團產品組合,提供更多元的骨科植入物產品。

北京天新福醫療主要生產用於神經外科手術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人工硬腦膜,是這個行業的先驅和領導者。其主要競爭對手冠昊生物(股票代碼:300238)在深圳創業板上市,而天新福比冠昊的市場份額更大。天新福2013年度的收入達1.51億元,目前共有11項專利,7項第三類醫療器械的註冊證書,並由150家分銷商組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

收購代價為8.02億元人民幣,2013年度除稅後淨溢利9,034萬元人民幣計算,相當於約8.9倍往績市盈率,比普華和順的往績市盈率為低,是一個不錯的交易。

普華和順(1358)  北京天新福

股權

兩位獨立投資者於去年禁售期過後,減持至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陳國泰先生上市時持有14.52%權益,去年8月起,陳國泰開始減持普華和順(1358)股權,並於9月頭減持至4.25%,持股量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另外,私人投資者李毅先生去年9月起開始減持,並於9月頭減持至4.98%,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富達國際於2月增持,最新持股量增至8.27%。

▪  主席Yufeng LIU女士持有32.96%股權。
▪  私募基金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持有19.71%股權。
▪  富達基金 持有8.27%股權。

公司今年1月至3月回購了七次,最高回購價為3.25元。

富達基金於去年2月開始增持,由5%逐步增持至8.08%。基金於去年11月以4.47元減持至8%以下,但於今年2月再度增持,股權上升至8.27%。

▪  富達基金 2014年02月 以3.49元增持至5.01%。
▪  富達基金 2014年06月 以4.15元增持至6.02%。
▪  富達基金 2014年09月 以3.90元及4.26元增持至8.08%。
▪  富達基金 2014年11月 以4.47元減持至7.95%。
▪  富達基金 2015年02月 以3.01元增持至8.27%。
▪  公司今年第1季最高回購價為3.25元。

普華和順(1358)  骨科植入物


短評

普華和順(1358) 2013年11月上市集資了12億元人民幣,得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並為未來業務快速發展建立了一個平臺。 集團上市後,財力上升,通過策略性收購招展產品綫及營銷網絡: 用相宜的價錢收購了北京天新福就是例子之一。 透過收購,集團進軍生物材料板塊,並創造了新的溢利增長動力 。 此外,由於天新福及普華和順(1358) 均從事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生產,在研發、生產及經銷實力方面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去年,集團通過收購深圳市博恩醫療器材新增關節產品,提升了為醫院和消費者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能力。

普華和順(1358)去年5月公佈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器材後,公司股價急升。 但是,在私人投資者陳國泰先生和李毅先生減持的壓力下,公司股價動力轉弱。 富達基金於去年2月開始曾持,由5%逐步增持至8.08%。 富達基金於去年11月一度減持至8%以下,但於今年2月增持上升至8.27%與及公司回購後,見底回升。

中國醫療器械消費

醫療改革深化令醫療架構有所改善,更多合資格醫護人員從事骨科手術,帶動中國骨科植入物市場迅速發展。 中國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加上中等收入家庭崛起、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殷切,市場給予盈利穩定增長的醫藥股估值由20倍至40倍不等。 普華和順(1358) 市脹率2.4倍, 每股預期盈利0.25港元,預期市盈率14.3倍。

如果使用較保守的方法估計, 2015年盈利上升6成,每股預期盈利0.205元,預期市盈率17.6倍。 由於公司近年盈利增長有6成或以上,估計可以用24倍預期市盈率或5.0元作為今年的目標價。 當然,富達基金的增持和減持的力度正在影響公司股價的短期走勢,投資者也需注意。

▪  富達基金 2014年09月 以3.90元及4.26元增持至8.08%。
▪  富達基金 2014年11月 以4.47元減持至7.95%。

普華和順(1358)


2015年盈利預期

普華和順(1358)2014年每股盈利人民幣10.30分或0.132港元,現價3.62元,往績市盈率27.4倍。 市場普遍預期普華和順於2015年盈利上升9成,現價預期市盈率14.3倍,每股預期盈利0.25港元。

普華和順 2015年盈利預期

一如以往,筆者保守估計,預期普華和順於2015年每股盈利由0.132港元上升6成至每股預期盈利0.205港元,現價預期市盈率17.6倍。

藍冰計算細節

首先看看普華和順(1358)2014年盈利

▪  輸液器業務 分部溢利為1.27億元。 (上升54%)
▪  骨科植入物業務 分部溢利為0.38億元。 (上升6%)
▪  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北京天新福) 分部溢利為0.48億元。 (全年大約1.07億元,貢獻5個月盈利
▪  經營溢利合共 2.14億元。
▪  减去財務成本和所得稅開支和其他 (0.37)億元。
▪  盈利 1.77億元。
▪  每股盈利人民幣10.30分或0.129港元。

普華和順(1358)2014年8月收購了北京天新福,貢獻了5個月盈利。 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北京天新福)的2014年盈利相比2013年上升19%。

筆者首先假設輸液器業務今年增幅為40%、骨科植入物業務為10%、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保持20%的增長; 另外,假設財務成本和所得稅開支上升73%至0.64億元。 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去年盈利貢獻只有5個月,而今年可以全數計算,預期可貢獻1.28億元。 預期2015年盈利上升6成至2.84億元,每股預期盈利人民幣16.5分或0.205港元。

2015年預期
▪  輸液器業務 分部溢利為1.78億元。
▪  骨科植入物業務 分部溢利為0.42億元。
▪  再生醫用生物材料業務(北京天新福) 分部溢利為1.28億。 (貢獻全年盈利
▪  經營溢利合共 3.48億元。
▪  减去財務成本和所得稅開支和其他 (0.64)億元。
▪  盈利 2.84億元。
▪  每股盈利人民幣16.5分或0.205港元。


普華和順 (1358)  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


盈利,市盈率

普華和順(1358)2014年純利0.779億元上升1.27倍至1.65億元人民幣。 剔除包括併購成本及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在內的非經營性及一次性項目連同其各自的所得稅影響後,經調整淨溢利由1.407億元上升45.5%至2.047億元。 每股盈利為人民幣10.57分,不派末期息。

現價3.62元,每股盈利0.132港元,市盈率27.4倍。

市場預期普華和順2015年每股預期盈利上升9成,每股預期盈利0.25港元,預期市盈率14.3倍。 筆者保守估計,今年每股預期盈利0.205港元,預期市盈率17.6倍。


2014年9月 估計

簡單估計,全年純利1.65億元。 收購的北京天新福所去年溢利0.9億元,假設今年只是貢獻的0.4億元,全年盈利上升160%至2.05億元人民幣或2.6億港元。 預期,每股盈利上升一倍至0.122元人民幣或0.154港元。

■  23 Sep 14 - 普華和順 (1358) 中期業績

實際

普華和順(1358)2014年純利1.65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為0.1057元人民幣或0.132港元。

骨科植入物


股價走勢

1年圖:


股價 1年圖 普華和順(1358)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小量 普華和順(1358)。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2年 營業額 --3.32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2.18億元4.57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2.68億元6.08億元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2年 盈利 --0.45億元
2013年 盈利 0.50億元0.78億元
2014年 盈利 0.84億元1.77億元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2年--$0.0404
2013年$0.0429$0.0624
2014年$0.0525$0.1057



參考:

1. 普華和順 1358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3/LTN201503230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2/LTN2014082211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3/LTN2014042351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6/LTN20140326084_C.pdf
http://www.pwmedtech.com/Public/Uploads/53bfafb1a97b8.pdf
http://photos.prnasia.com/fileman/static_file/do_download?seq=-1&permalink=20140822/8521404726-b

2. 普華和順 1358 上市文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28/LTN20131028018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28/LTN201310280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28/01358_1756298/C114.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28/01358_1756298/C115.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28/01358_1756298/C116.pdf

3. 普華和順受惠醫療需求日增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60ba672-392c-4c06-94b4-d6f95e4bed81-012177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2

28 Mar 15 - 利君國際(2005) 全年業績

醫藥股的利君國際(2005)在上半年業績後,宣布出售西安利君製藥全部股權,透過剝離上述低增長而無利可圖的業務。 高盛發表報告指,納入「確信買入」名單,給予目標價4.7元。該行指,在利潤率擴張及市場份額增加推動下,預料利君2015-17年的每股盈利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高於同業。 該行認為,利君的風險/回報組合吸引,市場低估油價下跌對利君的正面影響。 利君國際(2005)亦有表示,PP塑瓶材料價格的下跌將有效降低其生產成本。

利君國際(2005)公佈2014年業績,持續經營業務的盈利為4.92億元,同比增長33.1%,每股盈利上升32%至0.166元。 連同特別息,利君國際(2005)2014年度每股股息為0.232元。

■  16 Sep 14 - 利君國際(2005) 中期業績

利君國際   石四藥 2005 靜脈輸液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利君國際(2005)

利君國際(2005)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抗生素行業龍頭西安利君製藥,公司於2007年收購1948年成立的石家莊四藥以後成為國內領先的大輸液產品生產商,之後大輸液銷售收入佔比逐年提升,2012年已經提升至58%,主營業務大輸液產品2011年和2012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約4.7%與約7%。 近年,非PVC軟袋輸液產品的需求急速上升,大幅跑贏玻璃瓶和PP塑瓶輸液產品。

利君國際(2005)的靜脈輸液業務增長強勁,抗生素及其他成藥業務則表現平穩。 受國家「限價限量」控制抗生素濫用的政策影響,2013年度利君國際的抗生素業務收入受到沖擊。 集團2014年宣布出售西安利君製藥全部股權,透過剝離低增長而無利可圖的抗生素業務。 公司2015年建議將名稱更改為「石四藥集團有限公司」,提供更明確之定位,並鞏固公司之企業形象。

利君國際 石四藥  2005 輸液洗灌封生產綫


公司簡介利君國際(2005) 主要從事研究、開發、製造及向醫院及分銷商銷售廣泛類別的成藥及原料藥,主要為靜脈輸液。
目前市值(港元)104.79億元
現時股價(港元)3.53元 (2015-03-27 收市價)
市盈率17.34倍
每股盈利(港元)0.141港元
市帳率3.19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1.105港元
利君國際   石四藥 2005

利君國際(2005) 全年業績

利君國際(2005)公布截至2014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6.03億元,按年升46.41%,其中石家莊四藥實現5.26億元;每股盈利0.2047元;不派末期息,派特別息每股17.2仙。2013年派末期息2仙。 全年共派息23.2仙,2013年為4仙。

期內,銷售收入29.23億元,其中石家莊四藥實現20.91億元。毛利10.65億元,按年升28.58%。

業務營業額 (港元)分部經營溢利 (港元)
靜脈輸液及其他 20.91億元 (上升21.4%)4.92億元 (上升33.1%)
抗生素及其他 (已終止經營業務) --0.50億元
出售附屬公司--0.61億元
總銷售 20.91億元 (上升21.4%)6.02億元 (上升46.4%)

利君國際   石四藥 2005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利君(2005)是國內最大的非PVC軟袋製造商,而非PVC軟袋佔公司營業額的比例也見逐年提升。 利君(2005)計劃於2015年出售12億件輸液產品,較2014年的9.1億件有所大增加。 集團今年重點做好軟袋和直立軟袋產品的新市場的中標工作,通過開發新市場和強化現有市場的滲透率,確保公司軟袋輸液產銷量在同行業的領先地位。

公司2014年獲得100ML小兒電解質補給注射液軟袋、3000ML甘露醇注射液和1000ML乳酸鈉林格注射液大規格產品生產批件;取得25 個小水針注射液的產品批件;開始進入生物多肽、抗體藥物分子臨床診斷及生化試劑領域。

新產品開發方面,公司3個三類新藥的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布南色林的臨床實驗已近完成; 2015年有望取得甘氨酸沖洗液、複方氨基酸注射液軟袋和複方電解質注射液直立袋等產品生產批件,進一步增加產品銷售種類。

出售西安利君,集中袋輸液業務

利君國際(2005)去年出售西安利君所有資產,獲現金7.72億港元,並獲得6,100萬港元特別收益。 集團出售西安利君後,承諾將以出售所得的一半,用作派發特別息。

出售 西安利君

產能,銷量

利君(2005)2013年上半年輸液產能增至年產10億瓶,帶動大輸液銷量6.94億瓶(袋),較2012年增加23.2%,其中軟袋銷量2.80億,較2012年增長48.0%。 201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大輸液產量4.34億瓶(袋),較上年增加24%,其中軟袋產量達到1.91億袋,較上年增長48%。 2014年全年實現大輸液銷量9.1億瓶╱袋,其中軟袋輸液銷量達到4億袋,同比增長42%,規模經營優勢進一步得到充分體現。

利君(2005)石家莊四藥總部搬遷升級改造一期工程,全部按時間計劃完成建設,於去年3月底獲得GMP 認證並投入實用。 公司的大輸液產能由10億瓶增至15億瓶(袋),軟袋輸液佔公司整體輸液產能的60%以上。 公司並計劃拓展其輸液產能至20億瓶(袋)。

公司今年的銷售目標是達到12億瓶袋,特別是直立軟袋和軟袋要達到7億銷量,提升輸液產品的盈利空間,確保公司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優勢。

年份產能銷量
2013年 10億瓶(袋)6.94億瓶(袋)
2014年 15億瓶(袋) 9.1億瓶(袋)
2015年 15億瓶(袋) 目標: 12億瓶 (袋)

利君國際   石四藥 2005

非PVC軟袋

利君(2005)是國內最大的非PVC軟袋製造商,作為PP塑瓶的替代品,非PVC軟袋佔公司營業額的比例也見逐年提升。

目前,公司已經獲得直立式輸液產品的GMP認證,該產品將逐漸推出市場。直立式軟袋的毛利率超過60%,對比科倫和華潤雙鶴已經推出的直立式軟袋,公司產品用純PP塑瓶材料,因此生產成本更低。 着雙口軟袋和直立式軟袋佔比提升,毛利率和淨利率將進一步提高。

2014年產能
▪  非PVC軟袋 : 軟袋 6億袋
▪  非PVC軟袋 : 直立袋 3億袋
▪  PP塑瓶 : 4億瓶
▪  玻瓶 : 2億瓶
▪  總計 = 15億瓶(袋)

利君國際 2005    石四藥 直立式軟袋輸液生產線

股權

2014年6月初,利君國際(2005)公布股權易手,原大股東悉售手上7.7億股或26.28%股權。 交易完成後,曲繼廣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量升至28.5%。 事後,利君國際(2005)新任大股東曲繼廣已全數行使購股權後,曲氏增持公司的股權至29%。

另外,四川科倫藥業(002422.SZ)去年以每股2.75元的價格,購入利君(2005)1.45億股,佔股本4.96%。根據利君(2005)通告所指,科倫藥業吸納利君(2005)股份將作為產業投資長期持有,並逐步通過雙方優勢互補,以達到提升銷售效率、提升雙方品牌知名度及擴大產品的市場覆蓋率的目的。

基金方面,惠理於去年11月減持後,持股量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瑞銀去年11月增持後,持股量為5.4%左右。 由去年11月至12月,集團主席曲繼廣6次增持股票,最高價格為3.725元,股權上升至29.59%。

▪  主席 曲繼廣 持有29.59%股權。
▪  瑞銀 持有5.39%股權。
▪  四川科倫藥業 持有4.96%股權。

石四藥 利君國際 2005 注射液 玻璃瓶裝

短評

利君國際(2005)以產銷「利君沙」抗生素起家,近年業務已側重於產銷靜脈輸液(大輸液),因後者銷售增長快而且毛利率高,故成為公司主要的增長來源。 利君國際(2005)預期以抗生素業務為主的西安利君在未來幾年的業務增長停滯,且需要投入巨資以完成新版GMP 認證改造。 公司剝離抗生素的業務,部分成為特別股息,重新分配資源,集中於增長潛力較高的業務範疇。 剝離無利可圖的業務抗生素的業務後,公司的主營業務愈來愈清晰,盈利增速不再被抗生素業務拖低,有助提升其估值

2013年底中國共有337家大輸液生產商,其中115家未能於年底前通過2013年新修訂藥品GMP的認證要求,也就是說有34%的大輸液企業將被迫停產。 隨著這些企業的停產行業產能將明顯收縮,產能過剩的情況將明顯改觀,預計未來數年行業整合將加速,而利君(2005)將明顯受益於行業整合。



由去年11月至12月,集團主席曲繼廣6次增持股票,最高價格為3.725元,可見集團管理層對集團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另外,公司亦回購940萬股,平均回購價3.70元,顯示市場低估了公司的估值。

公司是大輸液四大龍頭之一,市場份額去年進一步提升,價格話事權較高。 利君(2005)的產能去年已經於提升至15億瓶(袋),今年的銷量目標相比去年上升三成至12億瓶,而且由於油價下跌引致塑膠原材料價格下降有利提升毛利率,市場估計公司今年核心盈利上升50%至0.25元,高盛給予的目標價為4.7元、花旗為4.57元,美銀美林為5.0元。

中國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加上中等收入家庭崛起、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殷切,市場給予盈利穩定增長的醫藥股估值由20倍至40倍不等,例如綠葉製藥(2186)現價是43倍市盈率、石藥集團(1093)和康哲藥業(0867)是30倍 。 利君國際(2005)是大輸液四大龍頭之一,現價市盈率21.3倍(持續經營業務計算),預期市盈率14.1倍,折讓明顯。 筆者認為今年增長5成是過於樂觀,暫時保守一點,估計今年盈利上升35%至0.225元。 用較低的估值的22倍市盈率(往績市盈率24.3倍)或5.0元作為今年年中的目標,然後再在今年9月中期業績公佈後才考慮應否跟隨大行調升今年的增長和目標。

利君國際 2005  石四藥


盈利,市盈率

利君國際(2005)2014年盈利為 6.03 億港元,同比增長 46.4%,每股盈利上升45%至0.2036元。 連同特別息,利君國際(2005)2014年度共派23.2仙,共派息6.88億元。 現價3.53元計算,市盈率17.3倍,息率6.6厘。

持續經營業務的盈利為4.92億元,同比增長33.1%,每股盈利上升32%至0.166元。 核心盈利計算,現價3.53元,市盈率21.3倍。

高盛、美銀美林和交銀國際都不約而同,估計公司2015年盈利增長5成至0.25元。 現價3.53元,預期市盈率14.1倍。

筆者認為今年增長5成有可能是過於樂觀,暫時保守一點,估計今年盈利增速和去年差不多,上升35%至0.225元。 現價3.53元,預期市盈率15.7倍。


利君國際 2005

2014年11月 估計

利君國際(2005)上半年純利3.01億元,按年升32.24%,每股盈利0.1026元。 當中,靜脈輸液溢利上升33%至2.62億元。 利君(2005)出售抗生素業務,集中靜脈輸液的業務。

簡單估計,2014年全年計算,靜脈輸液的業務純利5.3億元,抗生素業務0.5億元,上升40%至5.8億元左右。 預期,每股盈利上升39%至0.196元。 預期特別息0.16元。

■  16 Sep 14 - 利君國際(2005) 中期業績


實際

利君國際(2005)2014年淨利潤6.03 億港元,同比增長46.4%,每股盈利上升45%至0.2036元。 2014年度特別息為0.202元,全年股息為0.232元。

扣除已終止經營業務,持續經營業務的盈利為4.92億元,同比增長33.1%,每股盈利上升32%至0.166元。

利君國際 2005  石四藥




股價走勢

1年圖:

股價 1年圖  利君國際(2005) 石四藥集團(2005)


3年圖:

股價 3年圖  利君國際(2005) 石四藥集團(2005)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 利君國際(2005)。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13年 營業額 --17.23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20.91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全年 (持續經營業務)
2013年 盈利 --4.11億元3.69元
2014年 盈利 --6.03億元4.92億元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全年 (持續經營業務)
2013年--$0.1406$0.1261
2014年--$0.2047$0.1669



參考:

1. 利君國際 2005 業績
http://file.irasia.com/listco/hk/lijun/annual/2014/crespress.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7/LTN2015032724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8/LTN201408281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4/LTN20140424142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8/LTN201408281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8/LTN201308289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8/LTN2013032880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1/LTN20120821309_C.pdf

2. 利君國際
http://www.lijun.com.hk/eng/global/home.htm
http://www.sjzsiyao.com/

3. 石四藥:輸液產業轉型需揚起微笑曲線 - 醫藥經濟報
http://www.yyjjb.com/html/2014-10/29/content_215666.htm

4. 醫療健康 利君 華瀚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d773b22-2880-44db-ba43-d2287b0f726d-712418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3

24 Mar 15 - 威勝集團(3393) 全年業績

自2012年開始,國家電網明確提出2015,2017,2020三個供電可靠目標節點,力爭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現代配電網。 《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了南方電網在未來八年的主要發展目標和包括提升電網節能增效的水準在內的重點任務,並列明到2020年,城市配電網自動化覆蓋率要達到80%。可見,國家對於智能電網,尤其是智能配電網建設的決心和支持十分明確。 瑞信預估,2014年至2020年,輸電及配電投資將維持在每年約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遠高於2010年至2013年每年約5,300億元。

中國配電網自動化率遠低於海外發達國家

國家電網披露去年投資數據及今年工作計劃,2014年投資金額達3,3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4.1%。2015年計劃投資金額為4,2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24%,金額再創歷史新高。按年度工作會議規劃,今年將建成50座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另外安裝智能電表6,060萬隻,實現3.16億戶用電數據自動採集。

受惠電網建設加速的公司,包括智能配電業務的博耳電力(01685)、主力產銷智能電子錶的威勝集團(03393)。 威勝集團(03393)去年以逾1億元收購了湖南開關有限公司及武漢百楚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併購,拓展增長潛力強勁的智能配用電業務,增強協同效應

威勝(3393)主席吉為去年3月起增持股權29次,股權由52.45%增加至54.62%,最高增持價為8.1元。

■  21 Nov 14 - 威勝集團(3393) 中期業績

威勝集團(3393)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威勝集團(3393)

威勝集團(3393)是中國智能計量、智能配用電與能效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集團於2005年12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集團主要從事能源計量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已形成廣泛服務於電力、水務、燃氣、熱力等行業領域及大中型工商企業的智能計量產品系列,並銳意開拓行業解決方案、能效管理業務。

威勝集團(3393)三大營業分部,分別為智能電錶(Smart Meter,簡稱SM,只含國網和南網採購的標準產品),智能計量業務(AMI)和智能配用電業務(ADO)。

威勝集團(3393)獲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納入旗下恒生綜合指數係列之恆生綜合指數、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恒生綜合行業指數(工業),以及恒生環球綜合指數,並已於2015年3月9日起正式生效。

威勝集團 3393


公司簡介威勝集團(3393)從事開發、製造及銷售智能電、水、熱及燃氣計量儀表以及數據採集終端,為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提供設備、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
市值 (港元)72.63億元
現時股價7.63元 (2015-03-24 收市價)
市盈率11.92倍
每股盈利(港元)0.64港元
市帳率1.79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4.26港元
威勝集團 3393


威勝集團(3393)全年業績

威勝集團(3393)於3月公布截至2014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4.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20.27%;每股盈利51分;派末期息24港仙。上年同期派21港仙。

期內,營業額28.12億元,按年升16.56%;毛利9.63億元,按年升13.68%。 2014年整體毛利率為34%(2013年:35%)。

於12月底,公司負債比率為13%,與2013年負債比率相若。 存貨周轉期由68天上升至76天。

威勝集團  產品結構(營業收入百分比)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國家大力推動智能電網和配電網建設,並即將出台電力改革,為市場帶來憧憬。 為達到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最終目標,政府亦已開始推行公共事業和企業的 AMI 和 ADO 改造計劃,成為行業發展的強勁支持。 威勝(3393)主席吉為先生表示,集團有信心繼續拓展 AMI 至 ADO 業務至更大的市場,成為市場上的領導者。 集團亦有信心把握我國智能電表的技術提升和改造,繼續在電網公司的招標項目中脫穎而出。

威勝集團 3393

分部 分部營業額 (人民幣)分部溢利 (人民幣)
智能電表 SM 下跌6.5%至8.24億元 下跌12%至0.71億元
智能計量 AMI 上升16.8%至16.77億元上升33%至4.19億元
智能配用電 ADO上升2.2倍至3.10億元上升3.0倍0.50億元
綜合 上升16.6%至28.12億元--

智能電錶(Smart Meter,簡稱SM)

國家電網在2014年共組織了四次招標,威勝集團(3393)成功獲得人民幣12.02億元的合約金額,同比上升69%(2013年:人民幣7.13億元)。 南方電網在2014年組織了一次智能電錶招標,集團於招標中名列前茅,獲得1.41億元的合約金額。

根據國家規定,智能電表的更換周期為5至8年,即當全國達成安裝智能電表的目標後,便會開始第一波的智能電表更換,更換周期可為集團提供了穩定的收入。

智能計量業務(AMI)

威勝集團(3393)AMI 整體錄得人民幣16.77億元的營業額,同比增長17%,毛利率亦維持在41%水平。 其中,受惠國家大力推動階梯水價,AMI 水務業務的增長尤為突出,營業額顯著上升80%至人民幣 1.4億元。AMI 氣及熱業務亦錄得穩健增長。

為推動水價改革,節國家發改委2014年發佈《關於加快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的指導意見》,為AMI水務業務帶來的龐大機遇。 目前,合肥、長沙及廣州等十多個城市水司已於緊隨全面安裝用水計量系統後陸續啟動階梯水價實施方案,導致市場對智能水計量產品的需求快速提升。

中國進入了AMI建設的高速增長期

智能配用電業務(ADO)

集團在2014年積極拓展智能配用電系統及解決方案業務(ADO),成立了發展平台 - 威勝電氣有限公司,又先後在 2014 年 5 月和 2014 年 6 月收購了武漢百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開關有限責任公司,成功拓展集團的 ADO 優質客戶網路,以及推進 ADO 的廣泛應用。 集團去年的 ADO 業務錄得人民幣 3.10億元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 225%,佔集團整體營業額由 4%增加至 11%。

威勝集團(3393)今年2月從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組織獲得JP櫃系統合同,中標合同金額是集團開拓智能配用(ADO)業務以來最大的,證明集團的ADO業務已獲得市場認可。

威勝集團(3393)2月獲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採購合同共約0.40億元,包括0.17億元智能計量業務(AMI)合同及0.23億元的智能配用電業務(ADO)合同。

威勝集團 3393

應收帳款,應付賬款

威勝集團(3393)給予貿易客戶為期90日至365日的信貸期,集團2014年的應收賬款上升40%至24.0億元,應付賬款上升26%至14.9億元。

股權

主席吉為2014年3月起增持股權,連同12月增持100萬股,股權由52.45%增加至54.63%,最高增持價為8.1元。 大股東連番在市場增持,無疑是對公司前景投下信心一票。 另外,大行麥格理於2014年11月25日以每股平均價8.28元增持139.2萬股至逾5.12%的須披露水平。

▪  主席 吉為 持有54.62%股權。
▪  麥格理集團 持有5.12%股權。
▪  董事 王學信 持有0.39%股權。
▪  董事 曹朝輝 持有0.21%股權。
▪  董事 曾辛 持有0.21%股權。




短評

威勝集團(03393)為內地三大智能電錶生產商之一,過去予人感覺是賣智能電表予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為主,但今年重新劃分為三大業務,包括智能電表(SM)、智能計量解決方案(AMI)及智能配用電系統及解決方案(ADO),原因是ADO在進行併購後實力大為增強。

智能配用電(ADO)去年營業額上升2.2倍至3.10億元,分部溢利貢獻比例則由3.1%上升至9.2%,是新亮點。 智能電表(SM)業務去年營業額下跌6.5%,電表營業額低於預期,分部溢利比例下跌至13%。 智能計量解決方案(AMI)是主要盈利貢獻,分部溢利上升33.3%,帶動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上升20.3%,核心盈利則上升33.7%,實際盈利增長高於表面

威勝集團 3393威勝集團 3393

國家發改委去年初發布《關於加快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國城市全面實施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及推進「一戶一表」改造和戶表智能化管理以配合,推動市場對智能水錶的需求,有利日後集團智能水計量業務發展,成為未來業績增長動力。 國內的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模式上發生的重大變革中,水、電、氣的價格正進行階梯化的改革,威勝集團(3393)機遇處處。 事實上,威勝集團(03393)AMI水務業務2014年錄得強勁增長,較2013年顯著上升80%,正在支持這觀點。

除了來自電錶業務的穩定增長外,威勝(3393)在智能配電市場的擴充亦十分迅速,預計新業務ADO在未來數年的增長將勝過其他業務。 威勝集團(3393)今年2月首次獲得智能配用電業務(ADO)合同,去年 ADO 業務溢利上升3倍至0.50億元,佔集團整體營業額由4%增加至 11%。 集團之應收帳款高,風險包括呆壞賬的增加。

威勝(3393)現價預期市盈率9.4倍,預期息率3.7厘。 集團多年保持每年純利20%增長,去年核心純利按年增33%。 步入智能電網年代,國家致力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十三五」電網規劃並訂立目標要到2020零年將城市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覆蓋率提升至達80%目標,筆者相信行業與公司的估值提升未完。 業績公佈後,摩根大通上調目標價至11.0元,瑞信則上調目標價至10.0元,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13倍(往績市盈率16.3倍)或10.4元作為今年年中的初步目標,當然如果市場關注度提高,就可享更高的市盈率。 筆者會再在今年9月中期業績公佈後才調整目標。

威勝集團 3393 電網


市盈率,股息

威勝集團(3393)2014年盈利上升20.3%至4.82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0.51元人民幣或0.64港元,股息上升17%至0.24港元。 扣除其他收益及虧損,盈利上升33.7%至4.90億元人民幣。

現價7.63元,往績市盈率11.9倍,息率3.1厘。

摩根大通估計2015年盈利上升28%至每股盈利0.66元人民幣,瑞信則估計上升25%至0.64元人民幣。 筆者初步估計威勝集團(3393)2015年營業額按年上升2成,盈利上升26%至0.65元人民幣或0.81港元。 現價7.63元,預期市盈率9.4倍,假設股息0.28元,預期息率3.7厘。

2014年11月 估計

簡單估計,威勝集團(3393)2014年純利按年增長14%至4.57億元;扣除去年出售一間附屬公司的特殊收益,估計純利按年增長19%。 預期每股盈利上升12%至人民幣0.48元或0.62港元,股息0.24港元。

■  21 Nov 14 - 威勝集團(3393) 中期業績

實際

威勝集團(3393)2014年營業額按年升17%至28.12億元,盈利上升20%至4.82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0.51元人民幣。 扣除其他收益及虧損,包括去年出售一間附屬公司的特殊收益,盈利上升33.7%至4.90億元人民幣。

威勝集團 3393



股價走勢

1年圖:

威勝集團 3393 1年圖


3年圖:

威勝集團 3393 3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威勝集團(3393)。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0年 營業額 4.43億元13.31億元
2011年 營業額 9.15億元19.69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10.99億元24.52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11.48億元24.12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13.67億元28.12億元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0年 盈利 0.76億元1.91億元
2011年 盈利 1.02億元2.48億元
2012年 盈利 1.28億元3.23億元
2013年 盈利 1.68億元4.01億元
2014年 盈利 2.03億元4.83億元

每股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0年$0.0830$0.2100
2011年$0.1100$0.2700
2012年$0.1370$0.3500
2013年$0.1800$0.4300
2014年$0.2160$0.5100



參考:

1. 威勝集團 3393 業績

http://ir.wasion.com/attachment/2015032414584917_sc.pdf
http://ir.wasion.com/attachment/2015032322522317_t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3/LTN201503236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12/LTN201409122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9/LTN2014082923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09/LTN2014040926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1/LTN201403211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2/LTN201308221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2/LTN2013032218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2/LTN2012082211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8/LTN201203282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19/LTN201108191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8/LTN20110328786_C.pdf

2. 威勝集團 3393
http://www.wasion.cn/
http://ir.wasion.com/s/ir_overview.php

3. 威勝受惠價格改革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4/columnist/en31_en31.htm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4

21 Mar 15 - 深圳燃氣(601139) 全年業績

深圳燃氣(601139)天然氣銷量增速自2011年達到頂峰後,近兩年進入了穩定增長期。 主要原因是深圳市經過了2009年至2011年年3年的大幅擴張,存量用戶(民用+商用)已完成煤改氣, 而難度較大的居民區改造進程較慢,增長相對有限。 未來深圳市天然氣銷量增長主要看鍋爐改造,電廠,以及下遊LNG加氣站市場的拓展。

就居民氣化率而言,目前深圳居民氣化率在42%左右,與發達國家79%的比率仍有很大差距;就管網覆蓋率而言,目前深圳關內地區覆蓋率已達到90%以上,而關外覆蓋率僅略高於40%,根據《深圳經濟特區一體化建設三年實施計劃》,到2015年覆蓋率將提升至55%。 目前深圳市場仍有500個左右的鍋爐未完成油改氣工作,若這些鍋爐全部改造完成,新增管道燃氣需求量2-3億立方米/年。 深圳地區鍋爐油改氣將釋放管道天然氣需求。

另一方面,公司已與鈺湖電力、寶昌電力以及南天電力三家電廠簽署了天然氣照付不議的供銷協議,還與深圳能源簽署了電廠購銷意向書。 2013年公司電廠燃氣銷量達到3.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6%。 目前燃氣電廠盈利一般,若然政府補上燃氣上網電價的補貼,電廠用氣量上升將帶動深圳燃氣(601139)燃氣銷量增長。

市場預測公司未來2年(2015~2016)每年盈利增長10%-12%,未來2年的每股盈利分別為0.40元和0.44元左右。

公司於1月發布了2014年度業績快報,每股盈利0.36元,符合預期。

■ 24 Nov 14 - 深圳燃氣(601139) 中期業績

深圳燃氣(601139.SH)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深圳燃氣(601139)

深圳燃氣(601139)是城市燃氣企業,主要業務包括管道燃氣、液化石油氣和瓶裝液化石油氣零售三大板塊,其中管道燃氣業務系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公司收入、利潤重要來源。

2009-2013年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由38.16億元增至84.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2.1%,其中管道燃氣規模複合增長率為32.7%,業務佔比升至5戍 ,液化石油氣複合增長率為12.4%,業務佔比縮至28%,瓶裝液化石油氣降至8%。 2013年,管道燃氣對毛利的貢獻率達到70%,第二大業務液化石油氣批發僅貢獻4%毛利。

除了在深圳,公司亦在公司已在江西、安徽、山東、江蘇、廣西、廣東、內蒙古、湖南等六省二區拓展了34個異地項目,取得了22個城市的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經營管道燃氣業務。

深圳燃氣 601139


公司簡介深圳燃氣(601139) 主要在深圳地區從事銷售及分銷氣體燃料及相關產品以及燃氣接駁業務。
市值(人民幣)225.81億元
現時股價11.39元 (2015-03-20 收市價)
市盈率 (倍)31.64倍
每股盈利(人民幣)0.36元
市帳率4.16倍
每股帳面淨值(人民幣)2.74元
深圳燃氣 601139


深圳燃氣(601139)全年業績

深圳燃氣(601139)1月8日發布2014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5.32億元,同比增11.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0億元,同比增長1.83%;每股收益0.36元。報告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的淨利潤7.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6%。

深圳燃氣稱,淨利潤增長較快主要是公司主營業務天然氣銷量增長較快。公司2013年確認處置房產的非經常性收益9255萬元,而2014年度無此項收益。

深圳燃氣 601139


市盈率,股息

於2014年度,股東淨利潤上升1.8%至7.2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股東淨利潤上升16.9%至7.08億元,基本每股盈利0.36元,與2013年度相同。 深圳燃氣(601139)現價人民幣11.39元,市盈率31.64倍。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股東淨利潤上升16.9%至7.08億元,符合預期。

預期2015年每股盈利0.40元,預期市盈率28.5倍。

2014年11月 估計

深圳燃氣(601139)201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22元,2014年每股預期盈利0.36元。

■ 24 Nov 14 - 深圳燃氣(601139) 中期業績

深圳燃氣 601139


股價走勢

1年圖:

深圳燃氣 601139  1年圖


3年圖:

深圳燃氣 601139  3年圖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1年 營業額 --81.12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89.68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40.71億元85.75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46.24億元95.32億元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1年 盈利 --4.05億元
2012年 盈利 --5.28億元
2013年 盈利 5.03億元7.07億元
2014年 盈利 4.43億元7.20億元

每股盈利(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1年--$0.200
2012年--$0.270
2013年$0.250$0.360
2014年$0.220$0.360


參考:

1. 深圳燃氣 601139 業績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5-01-08/601139_20150109_1.pdf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4-10-08/601139_20141009_3.pdf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4-10-21/601139_2014_3.pdf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4-08-14/601139_2014_zzy.pdf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4-08-14/601139_2014_z.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5

09 Mar 15 - 博耳電力(1685) 全年業績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3月5日下午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發言。 他指出,國家電網自「十一五」以來已投資2.5萬億人民幣,「十一五」時期平均每年不到3,000億人民幣。「十二五」前四年每年約3,500億人民幣,實際上今年電網投資可能超過5,000億人民幣,這必然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

受惠電網建設加速的公司,包括智能配電業務的博耳電力(01685)、主力產銷智能電子錶的威勝集團(03393)。

智能電網 威勝集團(3393)

博耳電力(01685)2014年上半年錄得營業額7.24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41.5%;全年錄得營業額20.48億元,按年升51.3%。 2014年毛利上升48.2%至7.22億元。 股東應佔溢利上升上升33%至4.59億元人民幣。 由於所得稅上升4.5倍至0.94億元與及財務成本上升至0.74億元,盈利的升幅低於營業額的升幅。 瑞信發表報告,博耳電力(01685)去年業績符合預期,加上增長前景平穩,維持「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13元。

博耳電力(1685)於2014年11月至12月以最高8.78元在市場回購了270萬股。

■ 20 Nov 14 - 博耳電力(1685) 中期業績
■ 07 Mar 14 - 博耳電力(1685) 中期業績
■ 05 Jan 13 - 博耳電力(1685) 中期業績
■ 19 Oct 10 - 博耳電力(1685)

博耳電力 1685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博耳電力(1685)

博耳(1685)主要從事設計、製造及銷售綜合配電系統及方案,當中包括智能配電系統及節能方案,亦製造配電設備的零件予客戶。 集團與歐洲相關龍頭企業施耐德及ABB有長期合作關係,獲授權製造附有「施耐德」品牌連同「博耳」品牌的配電系統,以及「ABB」品牌的中壓和低壓配電系統,這些產品佔集團收入近七成。

博耳(1685)客戶主要是基建、電訊、供水與醫療行業的著名企業,例如基礎設施建設、電訊、供水及污水處理、水泥及醫療的龍頭企業,包括麥當勞、中移動(0941)的十省一市項目、中國中鐵十局、中材股份(1893)、寶鋼、寧波港、Lafarge、德利滿及威立雅OTV。另外,公司亦會全力進入國內極高增長的鐵路及港口行業。

以收益計算,博耳(1685)在國內配電市場排名第六。

博耳電力 1685


公司簡介博耳電力(1685)於中國從事設計、製造及銷售綜合配電系統及方案。
市值 (港元)70.57億元
現時股價9.12元 (2015-03-06 收市價)
市盈率12.07倍
每股盈利(港元)0.755港元
市帳率2.71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3.229港元
博耳電力 1685


博耳電力(1685)全年業績

博耳電力(1685)於3月公布截至2014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顯示,股東應佔溢利4.5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3.0%;每股盈利上升32.6%至61分;末期股息19港仙,去年同期為14港仙。

期內,營業額20.48億元,按年升51.3%。其中,來自智能配電系統方案銷售之營業額增26.5%至11.57億元;來自節能方案銷售之營業額增191.2%至6.89億元;來自元件及零件業務銷售之營業額增0.2%至1.93億元。

此外,期內的毛利7.22億元,按年升48.2%。毛利率由36.0%微降至35.3%。

於2014年12月底,公司所持現金及等價物為12.87億元,銀行貸款4.21億元;存貨周轉期27天。期內,未交付的合約達25.11億元。

博耳電力 1685 慧雲大數據平台

項目 內容
營業額 上升51.3%
毛利率 由36.0% 降至35.3%
毛利 上升48.2%
股東應佔期溢利 上升33.0%至4.58億元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公布,2015年的建設電網投資為人民幣4,202 億元,按年增幅達24%,投資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博耳電力(1685)正從戰略角度瞭解國內電網發展的需求,為日後在相關發展上先行作出部署。

步入智能電網年代,國家致力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十三五」電網規劃並訂立目標要到2020零年將城市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覆蓋率提升至達80%目標,以及通訊、數據中心、醫療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為集團的iEDS及EE業務提供偌大的發展空間。中央拓展智能電網,博耳(1685)的業務涵蓋電力系統中的配電、系統控制、智能電網應用及終端用戶最終使用階段,受惠於投資發展智能電網的政策。

博耳電力(1685)積極參與多個城市的基礎建設,包括供應無錫地鐵一號及二號綫智能配電設備、參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通訊集團各家分公司的大數據基地建設工程,以及參與全國33家新醫院建設及現有醫院智能節能系統工程等。

博耳電力 1685

未交付合同

12月底止,集團未交付合同25.1億元,包括iEDS方案、EE方案及元件及零件業務合同,大部份預期在2015年完成。

智能電網 博耳電力 1685

張化橋

博耳(1685)在2011年11月 委任獲有「民企之父」之稱的張化橋為非執行董事。



應收帳款,應付賬款

博耳電力(1685)藉著的資本實力,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財務及資金問題。 博耳電力(1685)通常授予客戶的信貸期介乎1至12個月(取決於產品性質),上升幅度大致與營業額同步。

▪  2012年12月底止,應收賬款 = 11.0億元。
▪  2013年6月底止,應收賬款 = 13.4億元。
▪  2013年12月底止,應收賬款 = 11.0億元。
▪  2014年6月底止,應收賬款 = 16.2億元。
▪  2014年12月底止,應收賬款 = 16.5億元。

從2012年下半年,集團已開始就選定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客戶之應收貿易賬款採用銀行保理,以更好地管理其現金流和營運資本資源。

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由2013年的271天減少56天至2014年的215天,主要由於年內營業額上升,以及集團應收貿易賬款獲得更佳管理所致。 平均應付貿易賬款周轉天數由2013年的276天增加2天至2014年的278天。

▪  2012年12月底止,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297天。
▪  2013年12月底止,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271天。
▪  2014年12月底止,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215天

博耳電力(1685) 金融解決方案

股權

主席賈凌霞於2014年12月,以最高7.24元增持至66.77%股權。 基金方面,Capital Group Companies則由以9.10元-10.22元減持至7.97%。

▪  主席錢毅湘 持有77.77%股權。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持有7.97%股權。
▪  非執行董事張化橋 持有0.30%股權。

非執行董事張化橋於2014年4月至12月共8次增持,由0.14%增持至0.30%,增持價由8.26元-10.18元不等。

博耳電力(1685)於2014年11月至12月以最高8.78元在市場回購了270萬股

特別股息

除了每年的末期業績股息,由於公司的業務及營運達到優秀的表現並保持強勁的現金流,集團於2013年度起派發特別股息,2013年度0.18港元,2014年度0.19港元。

博耳電力 1685



短評

內地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及節能減排,今年國家電網的建網投資額更逾3,800億元,南方電網亦預計投資額近850億元,對智能配電及節能方案的需求日增,均有利博耳(1685)業務保持高增長。博耳電力(1685)主要從事設計、製造及銷售配電設備及提供一站式綜合配電系統與方案服務(包括傳統系統方案、智能系統方案,節能系統及零件業務)。公司的配電系統已廣泛應用於電訊、基建、醫療及工業項目。 博耳電力(1685)業務中以智能配電系統(iEDS)方案、節能(EE)方案亮點最大。

步入智能電網年代,國家致力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十三五」電網規劃並訂立目標要到2020零年將城市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覆蓋率提升至達80%目標。

隨著經濟發展,國內用電實際地點數目及用電量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上升成為輸電及配電市場增長的直接動力,智能配電系統方案的需求亦跟隨上升,無錫地鐵工程、青島流亭機場、中國移動4G及大數據基地建設、醫院改造工程、光伏太陽能電站,博耳電力(1685)的智慧配電及節能系統向向行業提供可靠的保證。

基礎建設和通訊集團的智能配電系統建設的需求正在增加,但要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訊集團做生意,較長的信貸期,供應商需要強勁的現金作為後盾,這也是行業的護城河之一。 公司於2010年上市後財力的増強,應付較長的信貸期、購買設備、擴展的上游元件產能、擴展於中國的下游銷售渠道來支持業務擴張。

電從遠方來 博耳電力 1685

博耳電力(1685)2014年上半年錄得營業額7.24億元,全年錄得營業額按年上升51.3%至20.48億元,,強勁的增長主要由於來自於通訊、數據中心、醫療、電網等投資增長的行業客戶向市場提供的產品服務因而升級,集團之科技實力加強,收入增速高於預期。 集團之應收帳款高,風險包括呆壞賬的增加。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未交付的合同約為人民幣25.11億元,大部份未交付的合同預期在2015年完成,收入有着保証。

博耳電力(1685)的股價從2013年頭的3.4元上升至2014年首季的11元,一口作氣上升了2倍。 急升過後,股價2014年在10元左右(加减1元)橫行了半年以上,基金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於2014年減持博耳電力(1685)至7.97%,影響到公司股價的上升動力。 股價在去年11月跌破支持位後急跌,博耳電力(1685)在市場回購,主席賈凌霞增持,股價以一個大圓底已升回了跌幅的3分之2。 非執行董事張化橋於2014年由8.26元-10.18元增持了131萬股,這或可暗示市場仍然低估了行業和公司的長線投資價值。 集團2014年營業額按年上升51%,除稅前溢利上升5成以上,並定下2015年業務增長30%的目標,也在支持這觀點。

博耳電力(1685)現價預期市盈率為9.3倍,2013年度起派發特別股息,預期息率4.6厘(包括特別股息計算)。 步入智能電網年代,國家致力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十三五」電網規劃並訂立目標要到2020零年將城市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覆蓋率提升至達80%目標,筆者相信行業與公司的估值提升未完。 博耳(1685)的業務發展空間未來數年前景亮麗,現價預期市盈率9.5倍,瑞信的目標價為13.0元。 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13倍(往績市盈率17倍)或12.5元作為今年年中的初步目標。 如果市場關注度提高,就可享更高的市盈率,但提升至工業股中估值較高、近26倍的創科實業(0669)的同樣級數則有點難度了。

博耳電力 1685 App



市盈率,股息

博耳電力(1685)2014年盈利上升33%至4.59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0.61元人民幣或0.755港元幣,股息0.37元(包括特別股息)。 現價9.12元,往績市盈率12.1倍,息率4.1厘(包括特別股息,共0.37元計算)。

博耳電力(1685)2015年的業務增長目標為30%,筆者初步估計年營業額按年上升3成,盈利上升2成半至3成,每股預期盈利0.96港元。 現價9.12元,今年預期市盈率9.5倍,假設股息0.42元(包括特別股息),預期息率4.6厘。

2014年11月 估計

簡單估計,筆者預期博耳電力(1685)2014年營業額按年升48%至20億元,盈利上升19%至4.1億元人民幣左右,預期每股盈利0.53元人民幣或0.67港元。

■ 20 Nov 14 - 博耳電力(1685) 中期業績

實際

博耳電力(1685)2014年營業額按年升51.3%至20.48億元,盈利上升33%至4.59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0.61元人民幣或0.755港元。

博耳電力 1685 產品



股價走勢

1年圖:

博耳電力 1685 1年圖 2015年3月


3年圖:

博耳電力 1685 3年圖  2015年3月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博耳電力(1685)。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營業額 --4.91億元 (增長21.0%)
2010年 營業額 4.33億元9.11億元 (增長85.5%)
2011年 營業額 3.62億元10.15億元 (增長11.4%)
2012年 營業額 4.44億元12.21億元 (增長20.4%)
2013年 營業額 5.11億元13.54億元 (增長10.9%)
2014年 營業額 7.24億元20.48億元 (增長51.3%)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盈利 --0.76億元 (增長48.2%)
2010年 盈利 0.90億元1.87億元 (增長146%)
2011年 盈利 1.04億元2.53億元 (增長11.0%)
2012年 盈利 1.00億元2.94億元 (增長16.3%)
2013年 盈利 1.30億元3.45億元 (增長17.3%)
2014年 盈利 1.92億元4.59億元 (增長33.0%)

每股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0.1358
2010年$0.1556$0.2983
2011年$0.1339$0.3270
2012年$0.1308$0.3847
2013年$0.1718$0.4600
2014年$0.2408$0.6100



參考:

1. 博耳電力 1685 業績

http://boerpower.todayir.com/attachment/2014082518045717_sc.pdf
http://boerpower.todayir.com/attachment/2013082715483117_sc.pdf
http://boerpower.todayir.com/attachment/2013041710563517_t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06/LTN201503068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12/LTN2014091245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19/LTN2014081913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8/LTN20140428146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6/LTN201403263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6/LTN2013082609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423/LTN201304234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6/LTN2013032621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4/LTN201208241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425/LTN2012042542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7/LTN2012032719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6/LTN20110826119_C.pdf

2. 博耳電力 1685
http://www.boerpower.com/traditional/tzzgx.asp?relation=all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7

2015全年各項經濟數據公布:我國GDP增速6.9%(附解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883.html

2015全年各項經濟數據公布:我國GDP增速6.9%(附解讀)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1-19 10:59:00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GDP增速為6.9%,創出1990年以來的新低。

2015我國GDP增速6.9% 創出1990年以來的新低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GDP增速為6.9%,創出1990年以來的新低。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6%。【詳細】

解讀:

經濟“6”時代來臨 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對於經濟是否觸底,第一財經采訪的多名人士在判斷上存在較大分歧,總體來看,在合理區間內震蕩調整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此前《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解讀供給側的文章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形勢下,國民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

而有官方人士此前曾對本報表示,如果一定要說底,那就是6.5%,因為這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所必要保持的增速。這名人士今天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還不敢輕言見底,但可以肯定的是,離底部已經不遠。

業內普遍認為,供給側改革思路提出後,中國經濟將經歷一個較長的轉型升級時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預計,2016年經濟會持續回落,並在年末出現觸底趨穩的跡象,本輪底部運行的長度將持續一年左右。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本月初發表前瞻研判認為,未來中國經濟是L型,L型會有三到五年,目前還沒到談複蘇的時候。【詳細】

【視頻】莊太量:2016中國將維持6.7%至6.8%的增速

【視頻】諸建芳:2016年增速減緩但結構改善


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68%。【詳細】

解讀:

去年投資增速已下滑至10% 新年地方加緊發力有效投資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情況下,抓好有效投資仍是目前經濟穩增長的關鍵。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外貿出口自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一直處在“臨界點”上博弈,內需增長速度也比較慢。因此擴大投資仍然是當前很多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支撐。

胡曉登看來,雖然擴大投資對穩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不能為投資而投資,不能為刺激經濟而刺激經濟。“沒有效益,投下去只會有副作用,只能是飲鴆止渴。”

對此,不少地方也十分重視投資與有效需求的結合。【詳細】


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979億 同比增長1% 

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64595億元,增長0.4%,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7.3%。【詳細】

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 增長10.7% 

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42558億元,增長7.8%。【詳細】

2015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 

2015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41%。2015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1%。【詳細】

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 

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詳細】

2015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 

2015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54007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4.2%,比重與上年持平。【詳細】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