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盧吉道變天

2013-10-31  NM
 
 

 

太平山頂是遊客必到景點,它的內涵又豈止纜車與老襯亭。

山頂上那建於一個世紀前、以第十四任港督盧吉(Sir Frederick Lugard)命名的盧吉道,直通郊野公園心臟,原來是香港殖民貴族史的發源地。

這條當年只限富豪紳士出入的街道,曾經是立法局議員、名建築師、拔萃男書院校長、維多利亞主教的故居。

盛載名流足跡的盧吉道,百年後今天,路上大宅主人卻變成一批紅色富豪,新貴身上都有濃濃的人民幣味道。他們在樓市炒賣戰場有過彪炳戰績,眼光現正對準這條有黑白電影感的歷史老街,蠢蠢欲動計劃將盧吉道變天。

其中最老的廿七號二級歷史大宅,因政府不理逾九成反對意見,批准特首辦主任邱騰華胞弟邱騰達之財團,將之改建成酒店,觸發新一輪保育戰。

本刊調查盧吉道上合共十二幅住宅地,發現當中逾半有計劃翻新改建或叫價出售,業主包括四叔李兆基,還有與邱騰達一樣具搞酒店背景的財團。盧吉道住宅歷史

27號

現任業主:特首辦主任邱騰華胞弟邱騰達等人

現況:擬改建酒店

名人故居:(1918年)Herbert William Bird,二十年代立法局議員,著名建築師樓Palmer & Bird(現稱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的合夥人。大宅由其弟Lennox Godfrey Bird設計,屬愛德華式,現為二級歷史建築

總樓面面積:12,460呎

估值:$3.9億

25號、26號AB現任業主:從事玩具業和物業投資的詹榮光家族現況:現正重修名人故居:(1899年)維多利亞主教、聖保羅書院校長霍約瑟(Bishop Joseph Charles Hoare)。1906年,他在颱風下和4名學生到屯門傳道時意外身亡,其遺孀後來將大屋命名為Bishop's Lodge總樓面面積:6,044呎 / 5,644呎估值:$1.89億 / $1.77億

31號現任業主:超大現代(0682)主席郭浩、超越集團(0147)大股東任宇,兩人2007年10月,分別以$6,800萬買入兩間獨立屋現況:兩間大宅已拆卸,剩下空地,近年叫價合共4億元放售名人故居:(1925年)拔萃男書院第三任校長費瑟士東牧師,他曾倡議男拔由般咸道遷往九龍,目前男拔黃社又名費瑟士東社,以作紀念總樓面面積:5,250呎估值:$1.64億

32號現任業主:東盟國際發展(代理人)有限公司,離岸公司,04年買入時其中一個股東的秘書是長實非執董李業廣的胞弟李業華現況:荒廢丟空名人故居:(1940年代)「龍廬」由民國時期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將軍所建,97年由幫港出聲發起人之一馮家彬,向攝影大師簡慶福家族以$1.18億買入。馮在2004年以$7,628萬損手出售總樓面面積:5,000呎估值:$1.57億

34號現任業主:Skyhorse Ltd.,離岸公司,神秘投資者楊品舒有份現況:出租名人故居:(1934年)抗日英將Frederick Percy Franklin,大宅又名Westcrag,其圓柱形的外牆屬香港罕有建築,日治時曾遭炮火摧毀,於1947年重修。他於1955年在大宅內病逝。現為三級歷史建築總樓面面積:5,828呎估值:$1.82億

28號現任業主:上市公司盈信控股(0015)現況:出租,預計於2014年中收回,計劃重建作獨立洋房名人故居:(1922年)27號屋設計師Lennox Godfrey Bird,具金字頂平房、圓拱形窗戶,懸空觀景平台等。現為三級歷史建築 總樓面面積:9,301呎估值:$2.91億

盧吉道保育戰的爆發點,是廿七號屋「長老」正面臨五間房被劏成十七間做精品酒店。記者日前探望這位即將要變身招呼自由行旅客的百歲老人,發現它遍地落葉,泳池積水未清雜草叢生。廿七號屋原來有個孖生細佬、屬三級歷史建築的廿八號仔,「兩兄弟」首任業主也果真是對兄弟,分別是二十年代立法局議員Herbert William Bird,以及其胞弟Lennox Godfrey Bird。Bird兩兄弟都是名牌建築行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的創行合夥人,廿七、廿八號兩間愛德華式大宅都由「細Bird」親手操刀設計。百年過去,「大Bird」的紳士故居要變酒店,「細Bird」老家原來亦難逃被重建命運。

細孖也發展

廿八號細孖的現任業主是上市建築公司盈信控股(0015),去年用一億九千六百萬元買入逾一萬八千呎地皮,以地積比率零點五倍計算,最多可建樓面面積達九千三百呎。細孖現仍保持原貌出租,有一座兩層高大宅、一個花園及一個泳池,只佔用三千一百呎,未用盡地積比。盈信買入地皮後,隨即在今年初的上市文件提及,計劃向城規會申請,將細孖重建兩座兩層高的獨立洋房出售或出租,更講明會用盡地積比。本刊一週前向盈信查問具體發展計劃,至截稿前未獲回覆。與邱騰達一樣,盈信亦有搞酒店,二○○九年集團獲城規會批准,更改其旺角通菜街的住宅用地,以地積比九倍興建一幢十七層高的酒店,預計今年完工。盈信主席魏振雄近年拍得強國碼頭,一○年曾親自帶隊到天津投資地產,獲天津市副市長任學鋒接見。人大代表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葉國謙,則是盈信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廿七、廿八號這對孖仔,過去十五年都由同一個業主持有,如同當年Bird兄弟擁有它們一樣,這個前業主是四海電業集團。四海電業九十年代起活躍投資陽明山莊等多個物業,但集團運作十分神秘沒有網頁,董事黃文卿、黃莉莉甚少曝光,董事總經理黃鄭惠珍,曾是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該會時任理事包括霍震寰、新地主席鄺肖卿胞弟鄺隼、多名在內地投資的中小企港商。記者曾到四海電業北角辦公室查問兩大宅賣盤原因,但職員指負責人不在不作回應。

建服務式住宅

離開大細孖往西行,發現盧吉道上多間歷史顯赫的貴族大宅,有的正動工重建、有的只餘下空地放售。其中三十四號,是曾參與二戰做過戰俘的已故英軍Frederick Percy Franklin故居。他曾任《南華早報》總經理,喜歡寫作曾著書記載戰俘生涯。他一九五五年退休,同年五月於大宅病逝。三十四號屋盛載的軍人血淚史,早已磨滅得七七八八。一九七八年,老牌發展商協成行方潤華家族購入三十四號B大宅並改名樹華小築,如今正圍網動工翻新。近年,協成行亦殺入酒店市場,去年斥資逾四億,在佐敦開設集團首間精品酒店「木的地」主攻大陸旅客。三十四B號屋的翻新工程,令人揣測協成行也有意步邱騰達後塵。本刊向協成行第二代揸fit人、方潤華兒子方文雄求證,他承認大宅會變身做服務式住宅,但就強調並非「酒店」,「我哋暫時唔會改變用途,翻新咗設計好啲,迎合市場,呎價可能會好少少,可能有百分之十幾嘅(利潤)增長。」他說,希望日後吸引專業或退休人士入住。與盧吉道上其他新貴一樣,方家與北京友好,方文雄是全國政協委員。

暴發戶進駐

正當樹華小築工程如火如荼準備迎接新租客,其旁邊的多塊空地亦正蠢蠢欲動。以三十一號A、B兩地為例,門外貼有地產代理廣告放售。兩地業主都具有神秘中方背景,分別是兩年前被質疑造假數停牌至今的超大現代( 0682)主席郭浩,以及他的友人、買完吉爾吉斯金礦又買山東鋼銅廠的超越集團( 0147)大股東任宇。郭浩、任宇兩人,於○七年十月,同樣各以六千八百萬元買入兩地,兩年前建築物被夷為平地,丟空至今。地產代理透露,兩名強國新貴前年起開大口叫價共四億放售,平均呎價近八萬元,卻無人問津。時光倒流至一九二五年,郭浩、任宇兩人的地皮,原來是拔萃男書院第三任校長費瑟士東牧師的故居,他任內將校舍由般咸道遷往九龍。四九年男拔成立費瑟士東社,紀念他為校作出的貢獻。惟事隔大半個世紀,這位名校鼻祖的故居,卻成為強國人的發財工具。

四叔早霸位

有人希望在盧吉道的歷史土壤生金蛋,也有人原來一早霸位等時機出擊。四叔李兆基早於一九七二年,以筍價八十五萬元收購二十九號一間舊屋,隨即拆卸,地皮丟空至今四十一年。地契顯示,建築物高度不能超越三十五呎(三至四層)。本刊翻查恆基年報,發現自○八○九年起,恆基開始提及發展盧吉道地皮,指物業「正在策劃重建或更改用途」。恆基向本刊指,由於盧吉道太窄交通不方便,所以一直研究如何發展,現階段只考慮用來重建住宅,未有時間表,無意更改用途,但未有透露具體計劃。 除了空置地皮,盧吉道上也有一些盛載殖民故事的大宅,慘變「孤獨老人」遭荒廢棄置,只能夠在它們身上隱約嗅到昔日光輝餘韻。例如廿五及廿六AB號屋曾經是前維多利亞主教、聖保羅書院校長霍約瑟的故居。一九○六年,他在颱風下和四名學生到屯門傳道時意外身亡,其遺孀後來將大屋命名為Bishop's Lodge。大宅多年前開始鋪上水泥重修,現任業主榮瀚實業於九九年買入。榮瀚回應指,目前只裝修作家族自住。但曾於廿七號屋住了十三年的姚吉甫醫生說:「我咁耐都未見有人喺嗰度住過,只係不斷咁裝修。」至於三十二號的龍廬是由民國時期的龍雲將軍所興建。近日活躍政圈的幫港出聲發起人、金匯投資馮家彬,一九九七年斥資一億一千萬元向攝影大師簡慶福家族買入龍廬,用作招呼商賈名流。馮家彬○四年以七千六百萬元賣出損手離場,目前業主是離岸公司東盟國際發展,幕後主腦身份不明。但東盟○四年買入時其中一名股東的秘書,是長實非執董李業廣胞弟李業華。盧吉道落入紅色新貴之手,原來二十年代它初建成時,港英政府實施「山頂保留條例」,山頂只屬歐洲籍富豪紳士專用,至一九四七年法例被廢除,盧吉道始有華人踏足,本地富商名流即趨之若鶩,已故紅色資本家徐展堂,八六至九九年在廿六號C至E的故居「在望山莊」,是後過渡期左派把酒當歌大本營,左派中堅吳康民、前中聯辦主任姜恩柱都曾經作客,徐展堂可說是「染紅」盧吉道的始祖。

「爸爸見到好傷心」

回到盧吉道這條貴氣老街的起點 ——引爆保育爭議的廿七號最老大屋。它的第六任業主後人接受本刊專訪,首度開腔反對其舊居變精品酒店。Alison Lusher的爸爸Robert F. Lusher來自美國,一九七七年以二百五十萬元從太古集團手上買入廿七號大宅。Robert F. Lusher是美資建築商Builders Federal的香港巨頭,曾參與興建中銀大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交易廣場等。「我喺廿七號屋睇住中銀起緊,有時俾啲雲遮住,淨係見到頂嗰兩支桿,好似美式足球嘅龍門,爸爸仲話要同我鬥踢得遠添。」四十五歲、在港土生土長的Alison,九歲起在廿七號大宅住了十七年。 Alison記得,她爸爸當時花了很多心血重修大宅:「上手業主太古集團曾將大宅用作行政人員宿舍,爸爸將佢執正。我記得一九八一年香港會重建,爸爸執咗會所嘅一條木梯同啲黃銅窗框,喺屋企重置。八二年淺水灣酒店拆,爸爸又要埋啲吊扇,好有歷史味道。」大宅內曾經被日軍炸燬的網球場,也被Alison的爸爸改建成泳池保存至今。

Alison又透露,一九八八年上映、將小說《Tai-Pan》(大班)改編的美國電視劇《Noble House》,曾到廿七號大宅拍宣傳照,主演該劇是後來的第六任「占士邦」皮雅斯布士南。Alison說,儘管她和家人九四年搬離廿七號,其父亦於九九年過身,但她有時亦會特意重遊盧吉道故地緬懷一番。得知舊居即將變成酒店,Alison看不過眼,狠批政府貶低大宅的歷史價值,為發展而破壞郊野公園,「廿七號嘅價值唔單只係間屋,仲有條路同附近周圍嘅環境,發展係一個好大的羞恥。如果爸爸仍在生見到,佢應該會好傷心。」

禁區紙無上限

發展盧吉道引起爭議,因該路依山開闢,屬薄扶林郊野公園的港島徑第一段,今年九月獲國際著名旅遊雜誌《Lonely Planet》選為全球最佳城市行山徑第十位,亞洲唯一上榜。由於路面非常狹窄,出入車輛都必須獲批俗稱「禁區紙」的許可證。而運輸署過去五年,共發出一百五十九張許可證,但原來發證沒有上限,只要證明是居民便可。盧吉道的十二塊住宅地,在港英政府一九七九年按《郊野公園條例》劃出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界線之前,大部分屋已存在。當年政府為免土地爭拗,劃界時刻意避開原有物業。漁護署指,盧吉道的住宅不在郊野公園範圍內,故不受郊野公園條例限制。但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擔心,一旦盧吉道大規模發展,交通流量勢急增、破壞郊野公園,「如果愈來愈多人住,就一定要整多幾個大嘅化糞池,加上嗰度斜坡好斜,化糞污水會流到郊野公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60

張宏嘉與地產大亨聯手 演出十四年「王子復仇」大戲 三陽經營權變天 幕後還有更多盤算

2014-06-30  TWM
 
 

 

歷時四年之久的三陽工業經營權之爭,市場派透過電子投票制度與大量收購委託書策略奏效下成功進駐董事會,雖然市場派代表人物張宏嘉成功「王子復仇」,但他是否真能掌控公司經營,或許仍有討論空間。

撰文‧梁任瑋

六月十八日,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三陽工業股東會,在歷經八小時的馬拉松式議程,以豐群集團董事長張宏嘉為首的市場派,最後以過半的五席董事壓過以現任三陽董事長黃悠美代表的公司派四席,拿下董監改選勝利。

張宏嘉是前三陽總經理張國安的長子,張國安與現任董事長黃悠美的祖父黃繼俊共同創辦三陽,但在一九八六年被前任董事長黃世惠無預警撤換,當時已擔任三陽營業部經理的張宏嘉也跟隨父親離開公司。因此,市場大多以「王子復仇記」來形容這次以張宏嘉為首的張家勢力成功逼退黃家。但外界不知道的是,真正主導這次三陽經營權變天的幕後關鍵人物,是來自新竹的九鼎開發執行長、同時也是三陽董事的吳清源。

吳清源入主 動機備受質疑今年五十八歲,頂著一頭微捲白髮的吳清源,早年從事營造業,○四年成立九鼎開發,積極跨入市地重劃,主力放在新竹市政府積極開發的光埔重劃區,累積龐大資金實力,讓他在一一年就透過大量收購三陽股票拿下一席董事;但由於他的專業都在房地產業,入主三陽的動機,長期以來備受外界質疑。

不過,外界更好奇的是,已離開三陽董事會十四年的張宏嘉,怎麼會與吳清源結盟,甚至最後成為市場派的代表人物?而所謂的「王子復仇」,真的意味張宏嘉將在未來主導三陽經營嗎?

時間必須回到一一年三陽改選董監事結束後,代表市場派的吳清源與三陽前投資部經理高力川兩人已聯手取得兩席董事,但吳清源認為自己對於三陽的業務不熟悉,因此主動拜訪張宏嘉希望他加入市場派,「但張董與吳董素昧平生,並未立即同意,甚至觀察吳董的意圖與動機長達半年後,才答應加入陣營。」三陽股東權益促進會祕書長田人豪表示。

「接下來,張宏嘉就一直是我們的精神領袖。」田人豪說,近兩年半,張宏嘉一直與三陽股東權益促進會成員互動密切。舉例來說,一二年三陽股東會未通過前一年財報與盈餘分派等議案,一二年八月,張宏嘉的弟弟們張宏豪、張宏碩、張宏傑與妹妹張昭淳就已與吳清源、高力川共同去函三陽,要求召開股東臨時會,雖然最後未獲公司回應,但顯見張宏嘉與吳清源在當時,已有一定程度的結盟關係。

話雖如此,不過,仍有聲音質疑市場派推出張宏嘉為看板人物,其實是為了轉移焦點;畢竟,吳清源自三年前董監改選浮上枱面後,陸續傳出不少爭議,的確可能影響三陽股東對市場派的認同度。

對此,田人豪並未直接反駁,僅表示:「吳董認為成功不必在我,由張董出面或許比較好。」關於吳清源的爭議,最主要是近五年來大量賣出新竹關埔重劃區土地給全球人壽,短期之內讓吳清源賺進數十億元;全球人壽的唯一股東是中瑋一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彭騰德是美孚建設董事長彭誠浩之子,而美孚與三陽合建內湖總部園區案正因分屋比率問題喬不攏面臨卡關,加上全球人壽也曾持有三陽股權,種種巧合,讓外界有「美孚結合市場派覬覦三陽土地資產」的說法。

吳清源極力否認,全球人壽發言人王智應也澄清,全球人壽早在一二年已將三陽持股全部出清,與市場派無關。但直到三陽股東權益促進會推出張宏嘉為下屆董事長人選,市場焦點才算真正轉移。自稱四歲開始就在三陽工廠長大的張宏嘉,以「出社會後就在三陽從基層做到營業部主管,與老員工感情深厚」的正當性訴求,頓時成為三陽經營權之爭的焦點人物。

除了存在「轉移焦點」的動機,由於吳清源終究才是真正出錢出力拿下三陽經營權的老大,個人與投資公司對三陽持股將近七%,股權甚至高出張宏嘉家族,也讓外界質疑張宏嘉即使在市場派支持下重返董事會,甚至將坐上董事長大位,但不見得真能掌控公司營運。

土地價值高 開發利益驚人對此,負責替吳清源打贏經營權大戰的鼎力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田振慶反駁,「吳清源個性豪邁,是會充分授權的人,他認為張宏嘉有代表性,又會經營,可以幫公司賺錢,何樂而不為?」「究竟張宏嘉是不是神主牌,未來的經營實績就能證明他的能力。」至於張宏嘉本身,則至截稿前並未對此問題做出回應。

整體而言,爭議多時的三陽經營權大戰,在今年股東會結束後看似已成定局,但後續仍有必須觀察的變數。短期內,由於公司派代表莫詒文是董監改選最高票,有權決定召開董事會與推選董事長的時間;加上公司派在股東會中抨擊市場派汙衊公司對股東會場地的安排不當,似乎預留未來法律訴訟戰線。

長期而言,即使張宏嘉坐上大位,他的角色與立場是否符合股東期待?外界原先對市場派的質疑能否化解?種種疑問,都還待時間驗證。

開發利益驚人 三陽土地資產概況

名稱 土地面積

(坪) 土地市價

(億元) 建物總銷

金額 現況

新竹廠 8.8萬 88 無 三陽機車生產線新豐廠 1.5萬 12 無 三陽技術研發中心

內湖企業總部

園區 1.1266萬 106.58✽ 450億元 興建中,五棟廠辦大樓資料來源:三陽工業網站 ✽2013年4月委託高力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重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03

電影市場已變天,拿什麽來拯救華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21.html


i黑馬註:  近日,華誼兄弟獲“三馬”力挺,募資36億加大影視投入。同期華誼兄弟宣布,未來3年要投資31部電影,400集電視劇。面臨著整個電影行業的更換代,面臨著好萊塢大片的側面競爭,華誼等傳統影視公司之前的優勢和資源也被市場給邊緣化了,未來華誼的路究竟該走向何方?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誌遠


華誼兄弟宣布,未來3年要投資31部電影,400集電視劇,用的就是這次騰訊、阿里、平安這三家共36億投資中的31億。華誼終於可以一掃之前“電影業務下滑近8成、藝人經紀爆出離職風波”的烏雲,可以豪賭一場了。

但令人擔憂的是,華誼這次透露的信息還是“大片和超大片”策略。但如果還是延續以往傳統的大片思維,那麽還是會這些錢投在那些無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大片中去。如果這樣,這31億怎麽看都像前幾年政府的那“4萬億”的刺激計劃,靠強行的粗放式投資拉動的增長必定帶來的是苦果。
 
電影市場早已經變天了!傳統大片模式救不了華誼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今年賀歲檔和春節檔,將有多部無互聯網基因的大片票房失敗而造成重大虧損。並且2015和2016年是好萊塢大片“最強年”,面對好萊塢大片要側面競爭,例如中國特色的喜劇、愛情、或喜劇魔幻等類型片,硬碰硬會死的很慘。
 
華誼這兩年主營業務的衰敗,不是用一句“去電影化戰略”或“遭遇電影大小年”就能含糊過去的。華誼面對的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每一個傳統巨頭包括互聯網巨頭都面臨的問題:被“破壞性創新”!(詳見我之前的文章《在線售票是對電影發行的“破壞性創新”》、《如何從華誼、光線、樂視手中搶奪一線大片的發行權》、《華誼等傳統影視公司正在被互聯網邊緣化》)。
 
現在整個電影行業都在更新換代:導演由老導演換成新導演,觀眾由一二線城市換成了90後和三四五線城市觀眾。影視產業的權力棒也在不斷交接:從華誼這樣的制作公司交接到光線、樂視這樣的發行公司、以及萬達這樣的院線,再到互聯網(在線售票網站、視頻網站),最終可能被BAT全部收購整合。
 
說的明白些,就是華誼的問題根源來自被市場後來者的“破壞性創新”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提出的這個觀點)。整個市場的規則不但不按華誼等傳統大佬的規則走了,而且還是相反的方向走。華誼等傳統影視公司之前的優勢和資源被市場給邊緣化了,它們的“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決定了華誼的路徑依賴,例如華誼龐大的老思維、老資源、老導演、老演員,這些綜合體系決定了華誼只會生產出一批不再受年輕人喜歡的、無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影片。因此這兩年除馮小剛以外的片子接連失利,在市場上被光線、樂視等競爭對手輕松超越。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個根本原因,那麽華誼面臨的不僅僅是從行業老大淪為二線公司,更面臨的是逐步被市場邊緣化。
 
以前的華誼,雖然主營業務滑坡,但還是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運作讓股價上揚實現盈利。但以後會面臨更兇悍的資本玩家,例如北京旅遊(現更名北京文化),以及BAT、視頻網站等,並且他們的電影業務還不錯,這勢必會搶走華誼在資本市場的光環。加上手遊市場也開始飽和,房地產低迷讓影視地產(華誼叫“實景娛樂”)概念失色,所以靠其他的資本運作也將越來越困難。
 
還有要重點說明的就是跨國並購,這是一個巨大的坑,賠錢速度比幾個傳統大片還要多還要快。

早年中國企業的跨國並購都不成功,都得交巨額學費。妄圖以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和強大的市場去讓國外的夕陽產業巨頭起死回生,從起點上就錯了。想想TCL並購湯姆遜、宏碁並購西門子、吉利並購沃爾沃,等等這些案例吧。
 
好萊塢電影產業其實已經在已經走下坡路了,北美市場已經開始停滯,觀影人數在下降,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市場主要靠中國等新興的海外市場。所以中國影視公司根本不需要走出去,好萊塢會過來的。
 
所以華誼最應該做的不是走出去,而是“引狼入室”,引進好萊塢技術、制作團隊來中國,為中國觀眾拍適合他們口味的大片。例如可以代理好萊塢過氣藝人在中國的經紀約,讓他們在中國代言和出席活動撈金吧。
 
 
說了以上這麽多,但這並不是華誼一個人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傳統影視行業都面臨的問題,只不過華誼作為行業老大所以它最先經歷了這個被顛覆前的陣痛。所以把華誼的衰落歸結於華誼團隊的管理或業務水平有失公允。在面臨破壞性創新的情境下,原來的管理水平越高,體系越完善反而更難以掉頭。就跟諾基亞那句著名的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麽,但不知為什麽,我們輸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破壞性創新有三個層次,最低的層次是產品對產品的顛覆;再進一層是品類對品類的顛覆,或者行業對行業的顛覆;最高意義上的顛覆是時代對時代的顛覆。
 
說白了,華誼是敗給了趨勢。
 
鳳凰涅槃,自己革自己的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不自我革命就會先被別人革命,否則這36億將是華誼最後的輝(hui)煌(huo),一個時代的翻篇。
 
這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不能打敗趨勢。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和【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老謝開講》不僅政治變天 更翻轉企業經營思惟 告別馬英九時代 台灣新力量崛起

2014-12-08  TWM

 

這次選舉變天,政治舊世代殞落,新世代崛起;同樣的,傳統鑽營政商利益掛鉤的老企業,未來會跌落舞台,而在政黨身邊當啦啦隊的企業家,將被具創新力的新企業家取代。

撰文‧謝金河

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揭曉,選舉結果出乎預料,國民黨六都輸到只剩一都,民進黨攻下十三個縣市,過去十拿九穩的離島——金門、澎湖也變天,國民黨創下史上最慘烈紀錄。

選後很多媒體評論也很傳神,像《中國時報》說國民黨「輸到只剩總統府」,這是一九四九年以來,選舉最大潰敗;有的電視台評論,說國民黨像遭到滅門血案,只留下一個活口(新北市);也有人形容,選民原本只想給總統馬英九打兩個巴掌,卻不小心打斷了兩條腿。

在雲林敗選的張麗善,她的哥哥張榮味選後十分感慨地說,「再會游泳的人,碰到海嘯也會沒命,一句馬英九就輸了。」八年前在阿扁執政後期,民進黨遭到的重創,現在發生在國民黨身上。兩周前,我在《今周刊》說今年選舉必有重大變化,如今這個變化比我預期的還大。

選舉是透過眾人意志來決定台灣方向,每一次選舉結果都代表了台灣的未來,尤其是這次柯文哲颳起的旋風,其重要性正如三十七年前許信良掀起的中壢事件、一九九四年阿扁拿下台北市長般,都是台灣政經情勢的重要轉捩點。二○一四年的九合一選舉,也是台灣出現巨大變化的新起點。

新世代崛起

柯文哲超越藍綠舊選舉思惟 選民照樣買單我們必須注意幾個新變化,其一是新世代崛起,老世代殞落,這是後浪推前浪最激烈的一次。上回我們說三一八學運是世代交替的重要轉捩點,先前從大埔案、洪仲丘案,一直到太陽花學運,年輕世代透過網路串聯,形成一股巨大力量,執政當局渾然不知,甚至把他們當成洪水猛獸,如今新世代終於推倒了老世代築起的高牆。

年輕世代這次積極參選,都有很好回報,像是綠黨參選桃園市議員的二十六歲年輕人王浩宇,在臉書成立粉絲專頁「我是中壢人」,他沒有競選宣傳車,也沒有選舉看板,居然在中壢選區第二高票當選市議員。二十九歲、新當選南投集集鎮長的陳紀衡,打敗長期經營地方的老鎮長,為「樹黨」掀開新紀元。另外,二十五歲的台大研究生薛呈懿當選宜蘭縣議員,很多新世代年輕人扳倒傳統政治人物。

反而是老世代大家族紛紛殞落,這次連勝文敗選,恐怕會終結連家在台灣政壇的勢力;吳志揚意外落選,也終結吳伯雄家族在桃園政壇的三代執政地位。而這次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欽定」的四位候選人全部落選,過去無往不利的大企業家牌也全告失靈。

這是一場新舊世代板塊的大位移,新的力量崛起,舊的勢力式微,這也是台灣生命力再起的轉捩點;以前的選舉必須大撒錢、滿街宣傳車、競選旗幟,還有聲嘶力竭的選舉造勢吶喊,現在看起來都可以不需要。這次選舉中凸顯出來的柯文哲現象,將深深影響未來台灣政治文化。

柯文哲素人參政,他堅持理念、立定目標、全力以赴,帶給很多有志參政的年輕人希望,在這場選舉中,他標榜錢夠用就好,率先關閉選舉帳戶,他用健走取代掃街,最後一場造勢,用音樂會取代選舉造勢催票,他囊括了八十五萬張選票,已經打破傳統藍綠界線,為首都帶來新的改變。

經濟牌失靈

郭台銘用「投資權」拉票 支持候選人全落馬新舊世代交替,是今年選舉結果發出的第一個訊號。從這場新舊交替中,我們看到台灣正悄悄崛起的新力量,一是網路世代將成為社會主流,這次柯文哲悄悄掀起的寧靜革命,其實是來自網軍的力量。選前兩天,柯文哲用打卡的方式走遍台北七個地點,臉書成為最有力的傳媒,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電視,主導力都下降。

網路世代崛起,讓小蝦米可以推倒大鯨魚,沒有政黨奧援的年輕人也可以有翻身的機會,在網路的世界,人人都可以發聲,公民力量成為推動時代往前走的一股最重要力量。

第二個訊號是深耕的力量。這次林佳龍打敗胡志強,證明了他在台中深耕十年得到選民回報;林右昌贏得基隆市長,也是他從大學畢業後投身基隆政壇,屢敗屢選,終於開花結果;鄭文燦深耕桃園,這回也意外開花結果,選區是經營出來的,這場選舉給所有政治人物都上了一課。

三是兩岸關係可能有新變化。這次選舉國民黨大打經濟牌,財金經首長連袂上電視,大打恐嚇牌,引來選民反感;還有企業家配合演出,頻頻恫嚇選民,像郭台銘頻頻高喊:「沒有投票權,我有投資權」,以投資為訴求,號召「經濟選民」,但選民偏偏不買帳;選舉結果發現,被認為在兩岸取得重大利益的家族,如吳家、連家都敗選。過去很能感動選民的企業家牌也都失靈,背後意義十分重大。

馬英九自二○○八年執政以來,以改善兩岸關係為首要目標,訴求的是兩岸關係改善,台灣經濟大好。但六年多下來,兩岸關係少了扁政府時代的劍拔弩張,台灣經濟卻沒有大好,反而是雪上加霜。

而今年被年輕世代質疑的是,兩岸交流最龐大利益落入政治買辦集團及財團之手,過去遊走兩岸的政治家族都在中國取得重大利益,很多企業家以台商的身分在中國批地、在中國招商,他們拿到獎勵投資的優惠,這些兩岸交流的利益全都落入財團及政治買辦集團手裡,是標準的寡頭利益壟斷形態。他們沒有回饋台灣社會,反而壓低台灣薪資,他們投資在中國,卻沒有給年輕人機會,而且動不動還有企業家恫嚇年輕人連二十二K都沒有、會掉到十五K,這次選舉等於新世代選民給了這些政治買辦集團及壟斷兩岸交流利益大資本家大大打了巴掌,也可能令中國領導當局重新思考未來兩岸政策及傳統招商模式。

這場選舉也凸顯出台灣世代不正義的底層反撲力量。像遨遊在兩岸天空取得利益的「空中飛鳥」,對上長期留在台灣、苦無就業機會的低薪「植物人」;還有本刊不斷提醒的年金問題,被壓縮到的年輕世代未來命運,年金制度背後潛藏的世代問題,這可能才是台灣未來最大爭議。

這當中還有高房價引來的世代相對剝奪感,台灣高房價問題,政府始終束手無策。馬總統的第二個任期,開始面對貧富差距的問題,祭出的證所稅重創資本市場,引來極大民怨,可是對房地產實價課稅卻是再三閃避,終於引來這次滔天巨浪反噬。

藍綠重洗牌

馬英九成票房毒藥 蔡英文可望問鼎大位大選結果醞釀台灣變革的巨大契機,首先是藍綠板塊位移,傳統藍天變綠地,民進黨版圖變大了。

其實這次選舉並不是民進黨大勝,而是選民不滿馬政府施政,要給馬總統一個教訓,結果下手太重,民進黨意外成了贏家;像新北市長朱立倫差點馬失前蹄,游錫堃只輸兩萬多票,這是不可思議的,原因是新北市民沒有柯文哲可以投,只好移情游錫堃,差一點讓朱立倫落馬。這次選舉,馬總統像個超級助選員,全台跑透透,他自以為是超級吸票機,卻不知自己變成票房毒藥,像選前他到嘉義市助選,陳以真避不見面,結果民調瞬間暴增。但隔了兩天,他來輔選,陳以真民調又掉了將近二十個百分點,怪不得落選的胡志強宣判馬英九政治生命已結束。

國民黨敗得如此慘烈,可能輸掉二○一六的江山,未來這一年,國民黨恐陷入無窮無盡的惡鬥之中,一直到產生下一位新共主為止。

而贏得九合一選舉的民進黨,距離二○一六年的大位又更靠近一步,這次柯文哲獨力撐起台北市選局,讓主席蔡英文全力輔選中台灣,終於拿下台中市及彰化縣,已奠定二○一六年的候選人地位,黨內恐無人能敵;不過選總統難度比地方諸侯難度更高,蔡英文恐怕要有更進一步的修煉,才能划向大位。

這場九合一大選,重新洗牌政治人物,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未來政局變化中將成為重量級人物,一六年的大選,兩黨都必須看他臉色;他在這次選舉中所掀起的「另類」選舉手法,也將影響未來選舉文化,最顯著的是可能帶動醫師參政的風潮。

經過這場選舉,民進黨悄悄完成了世代交替,除了蔡英文領航外,這次在台南市大勝的賴清德,在高雄贏五十多萬票的陳菊,及打敗胡志強的林佳龍,將成民進黨中流砥柱;尤其是年紀較輕的賴清德、林佳龍未來潛力雄厚,擠進六都首長的鄭文燦前途看漲,他收回民進黨失去很久的「民主聖地」桃園,如何好好耕耘,大家矚目。

至於被海嘯襲擊的國民黨如何在絕望中重生,未來的政治重建工程可能十分艱鉅,但是民意翻臉如翻書,現在國民黨的處境正如同八年前紅衫軍崛起要推倒阿扁那時的局勢。阿扁執政到後期已經天怒人怨,但阿扁仍不自知,最後把自己關進監牢,馬英九是搭乘阿扁的順風車扶搖直上。

過去他批評阿扁的每一件事都回報到自己身上,這次選舉,選民充分表示了對馬英九總統執政無能的憤怒;也許他還沒有感受到這個嚴重性。國民黨敗選當晚,馬總統批准了國民黨祕書長曾永權及行政院長江宜樺的辭呈,但對自己的敗選責任卻輕輕掠過,留下黨內更大的鬥爭伏筆。

從○八年狂勝民進黨、邁開完全執政之路的馬政府,短短六年把雄厚本錢玩完了,眼看這艘船艦即將沉沒,有人急著跳船,有人開始丟石頭,馬總統本人已難挽回頹勢,下一位共主會是誰?這是國民黨翻身的關鍵。

十一月二十九日大選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上,一位深藍的企業家夫人頻頻拭淚,面對這個空前慘烈局面,她簡直嚇呆了;但是,三十日清晨,我登上七星山頂,山頂上擠滿了人,大家揮手叫好,彷彿台灣又見到了希望。同樣的選舉結果,大家各自解讀。

企業換腦袋

政商關係不是獲利保證 創新才是硬道理在我看來,這是台灣新力量崛起的起點,這場選戰告訴我們,有理想的人,都可像柯文哲一般,用自己的力量,開創一個新的局面與未來。過去要參政,必須有政黨奧援,要有權貴巨富背書,現在都不要了,網路的世界,提供年輕人肥沃的養分,這是老世代無法想像,也運用不到的新力量。

在網路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發聲,隨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一個開放社會最基本的起點;公民力量崛起,每個人都可為自己的未來打拚,政治人物必須為人民服務,如果背離這個目標,很容易被公民力量趕下台。

而這次政治的變天,也會催化未來企業經營的新生態,過去遊走兩岸,靠著營造政商利益,靠著中國廉價勞力代工,或從中批地取利的財團成為顯學;未來這條路會愈走愈不通,台灣必須重新回到世界經濟的競技場,創新才是硬道理。

政治上,舊世代殞落,新世代崛起;同樣在企業舞台上,傳統鑽營政商利益掛鉤的老企業,會跌落舞台,在政黨人士身邊當啦啦隊的企業家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具創新力的新企業及企業家。這次選舉,對郭台銘是個當頭棒喝,凸顯了他對巨大潮流的轉變不夠敏銳!


桃園變天 將成選後房價下修起點

2014-12-08  TCW

 

九合一大選開票結果,綠軍大勝,不只藍軍支持者臉都綠了,房地產市場也正式進入紅翻綠的軟著陸階段!

選前即認為,因房市超額供給、銀行貸款審核趨嚴,全台房價已觸頂下修的淡江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執政黨敗選,加上以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為首的第三勢力,入主市政建設,朝廣設社會住宅、公辦都更等施政方向,房地產市場將出現新一波修正。

以台北市為例,平均議價空間將擴大至一○%到一五%;餘屋量相對較多的新北市,有機會上看二○%。至於政權變天的台中市、桃園縣(編按:將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升格直轄市),建商手上庫存的建地,則恐因內政部明年七月起,將實施都市計畫容積上限總量管控,掀起搶建潮,房價下修幅度不無超過二○%的可能。

莊孟翰認為,房市軟著陸可以期待,但不會發生價格崩盤,因為除日本、歐洲等國,繼美國之後接棒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官方持續打貪造成的資金外流效應,都使得房地產市場仍充斥游資。亦如同台股,受單一政治事件的影響越來越有限,即便二○一六年綠營上台執政,房市也不致因兩岸關係的變數,出現大幅波動。

地產大亨式開發退位地方政商關係洗牌改變規則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這次選舉結果,對房地產市場最具指標意義的,是最後一刻選情逆轉的桃園縣。儘管新當選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政見上仍將延續航空城建設,但當地農地、土地炒作不斷,行情過度膨風已是市場共識,不管蛋白區或蛋黃區,都極可能成為選後房市泡沫化的起點。

徐佳馨指出,正如這次選舉,選民投票邏輯丕變,看待下一階段的房地產市場,也應要有新思維,特別是過去跟著重大建設投資買房的邏輯,也應進行修正。

過去建商跟隨政府重大建設,出手高價獵地,插旗重劃區,再找來代銷拉高行情,由職業投資客通吃預售屋紅單,再倒貨給自住客的地產遊戲。一來因政商合作默契不再,二來房價再創新高也無空間,「未來這樣戲碼很難再玩,」房產專家田大權表示,房地產發展與地方政治密不可分,地方政治輪替,政商關係重新洗牌,將改變房地產市場遊戲規則。

因此,「地產大亨」式的開發造鎮,未來幾年內全台將不復見;政府標售或外包指標性資產,活絡市場的作為,也將在公眾的監督下被限縮。取而代之的,是實際解決「居住」而非「買房」問題的社會住宅興建,以及低總價自住需求的推案,將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尤其,由北到南的高總價豪宅和商用不動產,市場買氣退潮更是難再回溫。

中部建商、總太建設董事長吳錫坤則認為,房地產市場要緊要放,地方首長影響力有限,最終仍取決中央政府。

中央打房不得民心 續推房地合一稅陷兩難

然而,祭出奢侈稅等一連串打房政策的馬政府,不但得不到年輕選票認同,更因打掉市場買氣,今年以來全台房屋買賣移轉件數,恐將創下近十三年新低,帶來房仲業全面不景氣。

因此,在未能討好任何選民的情況下,隨敗選內閣改組,以「居住正義」為訴求的政策性打房,預料也將畫下休止符。

莊孟翰認為,原本預定明年送立法院審議、後年上路的「房地合一稅」這項重大稅制變革,將會是下一波房價的轉捩點。

根據內閣總辭前的「財政部版」草案,一旦實施這項稅制,多屋族未來轉手賣屋,包括持有房價在三千萬元以上的自住屋,都將依實際買賣價格,課徵交易所得稅,最高稅率達四五%,被認為是破壞房價的震撼彈。

然而,選後的政治情勢,卻讓目前在立法院仍擁過半優勢的國民黨,是否該續推此法案,深陷進退兩難窘境。

房仲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便抨擊,房地合一稅原是江宜樺力推的政策大菜,藉以宣示居住正義,但因選前倉卒成案,各方歧見極大;更可議的是,原本就該進行的稅制改革,卻與打房畫上等號,扭曲了透過供需決定房價的市場機制。

「國民黨推或不推,看來都不對,」莊孟翰說,馬政府若延續打房思維,續推房地合一稅,勢必遭利益團體強大反彈,且未必能換來選票;但若撤案不推,則喊了半天的「居住正義」前功盡棄,坐實公民團體改革缺乏魄力的批評。

儘管政策面走向,仍須看新財經內閣的施政方向,以及政黨角力結果,但毫無疑問,這次選舉結果,各地候選人推出的社會住宅政見,雖不見得能全盤落實,但已經成為台灣房地產發展的一個新主流方向,將有機會讓台灣房地產市場,朝向擺脫政商操作的黑箱。

【延伸閱讀-圖表資訊】五都市長,都端出社會住宅政見——選後六都房地產行情走勢

◎台北市長 柯文哲

■房地產政見(1) 建5萬戶社會住宅,增加1萬戶租金補貼(2) 公辦都更,由政府公開遴選建商,民眾自選補貼及興建方式

■區域行情走勢(1) 捷運路網完成,房價高檔盤旋,暫無任何資金、建設點火的行情條件(2) 公寓都更題材停止發酵,價格修正比率最高

※ 議價空間最多10%至15%

◎新北市長 朱立倫(連任)

■房地產政見(1) 興建社會住宅目標18萬4千戶,提供捷運青年住宅租金補貼(2) 簡易都更容積獎勵爭取提高至30%或35%

■區域行情走勢(1) 捷運站周邊產品仍獲青睞,低價區仍有比價補漲趨勢(2) 未受惠交通效益區域,價格趨勢受生活機能、供需條件檢驗

※ 議價空間可達15%至20%

◎桃園市長 鄭文燦

■房地產政見(1) 成立航空城拆遷戶組織重建委員會,先建後拆(2) 興建2萬戶只租不售社會住宅。補貼1萬戶在地就業青年房租,每月5千元

■區域行情走勢(1) 航空城計畫將採公民審議程序,回歸在地利益,題材利多引擎暫熄火,周邊市場變化最大(2) 中長線仍看多機場捷運題材,獲利了結潮帶動價格修正,但幅度有限

※ 航空城利多暫歇,周邊變化大

◎台中市長 林佳龍

■房地產政見(1) 4年任期內籌建1萬戶社會住宅,只租不賣(2) 推動中區再生,發債成立百億基金進行舊市區更新開發

■區域行情走勢(1) 環台中市的74號快速道路、快捷巴士(BRT)與興建中的捷運綠線等交通系統建置完成,低價區仍有吸引買方移動的魅力,維持價量平穩(2) 七期、商用不動產在地需求降低,量縮價平

※ 七期豪宅難再創新高價

◎台南市長 賴清德(連任)

■房地產政見市區公辦都市更新,並適度保留公有住宅,做為出租社會住宅

■區域行情走勢以區域買盤為主,交易量價最為穩定

※ 短期創新高個案將下修

◎高雄市長 陳菊(連任)

■房地產政見(1) 主打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等灣區等重大建設(2) 建設南高雄金融經貿核心區

■區域行情走勢(1) 配合環狀輕軌捷運,亞洲新灣區計畫加速南高雄行情推進(2) 高總價產品市場轉冷,價格滯漲

※ 新灣區成未來3年至5年熱區

註:桃園縣將於12/25升格為直轄市資料來源:永慶房屋、信義房屋、各候選人官網整理:尤子彥


【專欄】電影市場變天了,第五代導演開始謝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9/148468.html

i黑馬:整個2014年的電影市場,不是“外行”導演的成功,而是“年輕”導演的成功。不是演員轉導演或者作家轉導演,而是新導演要整體接班老導演。不是從傳統作坊式到好萊塢工業化模式的更新,而是導演年齡的更新。中國電影落後的原因不是技術的陳舊,而是思維的陳舊。

\電影市場變天了

自從《黃金時代》和《太平輪》票房失敗後,大家發現,原來名導明星大制作也不靈了。還有一部高希希導演的《露水紅顏》也強差人意。這幾部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導演都是超過60歲的老導演。並且很多人相信,如果陳凱歌《道士下山》沒有因故延期而是賀歲檔上映的話,也會跟《太平輪》一樣的命運,理由是你會認為90後觀眾會對民國時期的道士感興趣嗎?

今年張藝謀的《歸來》也就2億多票房,遠不上同期80後導演郭帆的《同桌的你》多。這是為什麽?只能說,市場真的變天了!

不知道這次顧長衛的《微愛》怎麽樣?這部是顧長衛導演從文藝片轉型商業片的首部大作,不知道里面的笑料是否適合當今的年輕人。怕的是兩頭不落好,畢竟年齡有代溝。

第五代導演中最商業的馮小剛也開始減產,今年幹脆缺席賀歲檔,接下來的新片計劃也沒傳出風聲。

60歲以上的老導演里唯一僅存的碩果的是徐克,徐克是一個技術迷,他近幾年的3D影片《龍門飛甲》、《狄仁傑神都龍王》和《智取威虎山》,為中國電影做出了的巨大貢獻。長期以來中國電影都是靠“故事”單條腿走路,而徐克把另一條腿“技術”給立了起來。

中國導演在更新換代,第五代導演開始謝幕

而其他沒能有突破創新的老導演們卻難逃英雄謝幕的悲歌。這次第四代導演的集體謝幕,在電影市場這麽多年的歷史上,就連好萊塢也從來都沒有像中國一樣,名導成批的來,成批的走。不過令人尊敬的他們也都辛苦了幾十年了,也該安享晚年了。否則就跟春晚一樣,二十多年來都是同一幫老人們在支撐,很辛苦也很無奈。人生就應該在最巔峰最輝煌的時候急流勇退,這樣才給後世留下念想。最悲哀的是新導演都接不上班,老導演應該學李娜,別跟劉翔一樣都跌跤了還得跑,把一世英名最後都丟了。

從之前趙薇、徐崢的年輕演員轉導演的成功,到今年韓寒《後會無期》的成功,代表著中國導演正在整體的更新換代。這是因為電影觀眾主力由60後和70後變成了80後和90後的年輕觀眾,觀眾的更新換代引發市場對新形式電影的需求,從而造成中國電影導演的這一輪更新換代。讓主流導演也由原來的50後、60後,變為80後(70末),甚至是未來的90後。以後還會出現大批的外行和新導演創造票房奇跡,一直到新老導演的更新換代全部結束。所以不是“外行”導演的成功,而是“年輕”導演的成功。不是演員轉導演或者作家轉導演,而是新導演要整體接班老導演。不是從傳統作坊式到好萊塢工業化模式的更新,而是導演年齡的更新。中國電影落後的原因不是技術的陳舊,而是思維的陳舊。

電影公司在更新換代

傳統電影公司也會更新換代變成新一代互聯網化的電影公司,都需要重革一套互聯網思維的操作系統,生產具備互聯網基因的電影了。

而不能再依賴傳統的老班底、老思路制作傳統類型的電影了。必須變導演思維為用戶思維。現在電影觀眾的平均年齡已經降到了21.4歲,你再不了解年輕人的需求,不去用心去生產他們喜歡的電影,必定會像《太平輪》一樣投資一部虧損一部。

尤其是就連姜文的《一步之遙》都令很多人失望了,盡管它仍然會取得高票房,但是總感覺在透支觀眾的信任,下一部如果再這樣恐怕就不好使了。看來粗放式的傳統大片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電影市場突然出現了拐點。所以可以預料接下來的春節檔將有多部不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大片會成為炮灰,明年上映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票房也可能大大低於片方預期。

電影觀眾在更新換代

新一代的年輕用戶都是“網生代”,他們極度自我,反傳統,不迷信權威。所以他們最不在意那些傳統導演在意的那些情懷,什麽大場面啊,什麽唯美啊,什麽國際明星大腕啊,這一點在《太平輪》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所有吳宇森導演在意的,都是年輕觀眾群體不在乎的。

當看到一個68歲的患病的老人還在辛苦拍著電影,還要遭受市場的詬病,我們真的很心疼,也很難受。這應該怪誰呢?

只能說,生老病死,這是趨勢;新老更替,這也是趨勢。


希臘國會變天 苦日子二部曲開演

2015-02-02  TCW  
 

 

希臘國會變天成功,以反撙節為訴求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一如外界預期拿下國會多數席次,但生性浪漫的希臘民眾恐怕無法開心太久,因為悲慘的命運續篇才正要展開。

大選前激進左翼聯盟黨魁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打出的競選口號就是「希望即將到來」,他還放狠話,準備拒絕依照歐盟要求,不再進一步開放市場、民營化、改革退休金制度等有助達成協議的措施。

首部曲:選後重啟談判??援助斷炊,希臘債務拉警報

同時又希望透過談判讓外債減半,並且續留歐元區,雖然這些競選支票同時兌現機率很低,但忍了六年的希臘選民根本沒想那麼多,他們只想透過選票表達「我們受夠了!」

但外界事前便研判,希臘新政府一方面宣布將和債權國家共商「可行的」償債協議,另外又要提高工資和恢復福利待遇,想讓勒緊褲腰帶好幾年的希臘民眾有好日子,不論是從國際政治現實或財務角度,都根本是自相矛盾,對歐盟官員而言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選舉支票,一點也不會埋單。

當開票結果結束,外界預期接下來的戲碼已經醞釀:一旦新政府有意重新談判,歐盟勢必暫緩援助,這樣一來包括三月須償還國際貨幣基金(IMF)四十五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貸款、還有第二季得償還六十五億歐元公債,這兩筆債務還款馬上要拉警報。

二部曲:紓困、QE沒份??國債沒人買,殖利率飆升

歐洲央行選前在一月八日發表嚴厲聲明,指希臘銀行業能否在二月後繼續獲得歐洲央行的資金,將取決於希臘政府能否成功完成最後一次的救助審查並與國際貨幣基金、歐盟就後續計畫達成協議。該聲明是迄今為止歐洲央行發出的最明確的警告,也就是不配合,就不給錢。

同時,剛出爐的上兆歐元量化寬鬆(QE)計畫,也規定希臘除非配合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的監督條件,才會購買希臘公債。

光是這些紓困受阻,不難想像希臘十年公債殖利率在未來兩個月內,將從目前九%附近再度往上飆升,那段二○一二年殖利率一度維持在三五%的日子恐再現。

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Sisyphus)故事,他被宙斯處罰必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的重複下去,而眼前的希臘將重蹈覆轍。

若拿退出歐元區當籌碼歐盟沒在怕,希臘恐先倒地

就算新政府拿想退出歐元區當作談判籌碼,恐怕也缺乏民意支持,因為根據調查顯示,逾七成希臘民眾支持留在歐元區,畢竟退出的代價是,沒有任何援助的希臘將更快倒下。

且希臘沒想到的一點是,歐洲已經不是五年前的歐洲,而希臘恐怕比那時更慘。

雖然歐洲經濟這兩年面臨通縮陰影,但隨著歐洲央行幾次量化寬鬆下,已經擺脫上次歐債危機當時惡性債務循環的困境,這點從西班牙、義大利等核心大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低於同期美國公債可看出,顯示市場並不擔心希臘可能帶來骨牌效應。

另外,經過幾年的協商和債務重組,銀行業整體曝險部位也大幅下降,根據外資摩根大通研究調查,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 是對希臘曝險最多的歐洲商業銀行,約有三十五億歐元希臘債券,而德國整體銀行業對希臘的信用曝險約達二百三十五億歐元,且多半是公司債非主權債。

但同一時期希臘現況卻沒好轉多少,希臘經濟在二○一四年第三季,雖出現六年來第一次成長,同時能夠第一次在公債市場成功發債,但從其他數據來看,惡化仍然是唯一的評語。

例如,房地產價格從二○○九年來已經下跌了四成,經濟產值也萎縮只剩下當時的四分之三,希臘人平均收入少了三分之一,而公債占經濟總產值比率,也從二○一○年的一四六%攀升到去年的一七五.五%,在全球僅次於日本。

換言之,歐洲大咖國家對希臘風險的心態已經從突如其來,轉變成有備而來,就是在這些客觀數據支持下,德國政府官員才匿名放話希臘危機是可控制的,打臉希臘左翼人士宣稱不救希臘會拖累歐洲的說法。

只怕民粹主義崛起擔心蔓延,市場看壞QE

但希臘變天的效應,也並非對歐盟全無影響,特別是民粹主義的崛起,將對今年內丹麥、芬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等大選將造成衝擊,根據《經濟學人》旗下經濟學人智庫(EIU)研究,今年那些反對外來移民、緊縮政策和歐盟一體化治理的民粹主義政黨將在各國選舉中獲勝。

這樣的政治氛圍,對歐洲經濟將雪上加霜,因歐洲央行已推超越市場預期的量化寬鬆計畫,但市場普遍擔心成效不佳。

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達沃斯論壇受訪時說,歐洲需要財政、勞動市場、福利政策改革多管齊下,才能讓貨幣政策傳導更有效,但這些都是民粹主義死對頭,誰推動,誰就會失去執政權。

但沒有改革的歐洲還能再走多久?或許歐洲的命運正如近期歐元已經創十一年新低,正進入嚴酷的寒冬。

【圖表】投資人沒信心,希臘公債殖利率恐飆高——希臘近年10年期公債殖利


非洲最大國變天 背後有位「新曼德拉」

2015-04-20 TCW
 
 

 

三月底,非洲最大國奈及利亞總統選戰結束,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成為首位當上民選總統的反對黨領袖。十五年來,布哈里參選三戰三敗,這次獲勝,《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得歸功夥伴提努布(Bola Ahmed Tinubu)。

打貪,喊國家未來不能賣

六十三歲的提努布是一位傳奇人物,頭頂「新曼德拉」等光環,二○一一年同意幫布哈里打選戰時定調「貪腐不沾鍋」的路線,要求他強力對選民放送「當我們就任那一天起,任何濫用信任的人都會被問責,」建立信任門檻。

美國《時代》(Time)觀察,這是奈國史上最拉鋸的選戰,因為打擊官場上的貪腐文化雖是民之所需,布哈里卻也因此樹立許多政敵,過往曾強力鎮壓、侵犯人權等「劣跡」總被對手信手拈來當作攻擊武器。

提努布知道人民對前主回鍋又愛又怕,於是積極奔走於西南部各省,專找道德指標的意見領袖訴求「民族魂」。「我不會把你們的口袋裝滿錢,以博得支持」、「這個國家的未來,不能拿來賣」這類口號喚起人民改變的渴望,並逐漸壯大成一股助力。

在《金融時報》筆下,提努布是老謀深算的「策略大師」,執掌奈國最大城拉哥斯(Lagos)八年間,改造這個沿海廢區成為全國經濟成長引擎。然而,城市復興的成績單出自激進手段,他鼓吹「變有錢」的座右銘,放任瘋狂投資石油致富的行徑,結果拉哥斯躍升全非第二大城同時,也孕育出極端組織博科聖地。

對照歐美城市重生的歷史經驗,拉哥斯的歷程幾乎可稱為一夕暴富,整套施政方針的邏輯奠基於提努布的會計師思維。一九七五年,他負笈美國求學,四年後從芝加哥州立大學畢業。這段期間他兼職洗碗工、夜間警衛與計程車司機賺取學費,卻仍保持優異成績,甚至被教授委以重任,課後輔導同學會計學。

一九八三年的提努布已是業界一號人物,但賺錢欲望抵不過歸鄉心切,於是他返國投入草根的社會運動:推動社區開發、動員政治組織監督政府等,結果是幾度進出監牢,甚至得遠走他鄉避風頭。

勝選當天,激情民眾聚在提努布門外,高喊這位政治教父之名,他激勵群眾和布哈里同心抵禦經濟風暴。一名年輕人說:「我愛這個國家。這裡的人在受苦。但總有一天我們會做出成就,只是現在我們還在尋找方法。」


【獨家】機票銷售市場今日變天 去哪兒網也要自己賣票了

2016年7月1日,這一天對於機票代理人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在前一天沒能與國內航空公司簽署新協議的一些代理人,在今天就要被屏蔽配置。

今天也是代理費發放標準從前後返變為定額的第一天,與此同時,包括攜程、阿里等平臺,也都陸續下架了非自營代理人的機票產品。

第一財經記者更是獨家從航空公司處獲悉,以往單純做平臺的去哪兒網,目前也在與航空公司洽談做機票代理的授權,意味著以後在去哪兒的平臺上,也可能看到去哪兒自營的機票產品。

二大梯隊的定額代理費

對於機票代理來說,7月1日最大的變化就是代理費前返後返費用將全部取消,改為定額手續費。

目前,大多數航空公司都與代理完成了變更銷售代理協議,代理費也變為基於航段數量,並參考銷售艙位高低而不同的新標準。

記者梳理各大航空公司的具體代理費標準發現,在具體代理費支付金額方面,主要根據三大航空公司規模的大小分為了兩個梯隊,其中三大航和海航、廈航基本為第一梯隊,深航、山航、川航等中型航司為第二梯隊,與大型航空公司相比,中型航司在不同銷售艙位上有5-10元區間的較高代理費標準:

第一梯隊:

國航、南航、東航、海航、廈航;

標準:4折以下,每航段代理費為5元;

4折(含)-8折,每航段代理費為10元;

8折(含)-Y全價,每航段代理費為15元;

頭等艙和公務艙折扣艙位,每航段代理費20元;

南航和廈航公務艙全價,以及國航和東航F/J艙,每航段代理費40元。(海航的F和C艙是50元)

南航和廈航頭等艙全價,以及國航和東航P艙(比如777的雙人床),每航段代理費60元。

(上圖為國航的代理費標準,東航類似)

(上圖為廈航的代理費標準,南航類似)

(上圖為海航的代理費標準)

第二梯隊:

深航、山航、川航等;

標準:4折以下,每航段代理費為10元;

4折(含)-8折,每航段代理費為18元;

8折(含)-Y全價,每航段代理費為25元;

頭等艙和公務艙折扣艙位,每航段代理費30元;

頭等艙和公務艙全價,每航段代理費50元。

(上圖為深航的代理費標準)

從取消代理費再到取消前返後返政策,機票代理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上圖為廈門某機票代理負責人邱先生的總結,真是雷鋒啊!)

平臺下架代理產品

同樣是在7月1日,攜程和阿里等平臺上的非自營機票代理商產品也同時下線。這與航空公司新協議中所要求的“禁止機票標準產品的供應商銷售模式”不無關系。

比如南航就規定:從7月1日起,嚴禁代理人通過C端、B端平臺等第三方渠道銷售南航機票標準產品(單程、往返程及缺口程等裸機票產品,或以機票為主體,附加保險、代金券等低價值標準化配件的機票套餐)。對於包含南航機票的打包、組合產品,代理人也需要經過南航審批後,方可投放至南航簽署商務合作協議的C端第三方渠道展開銷售。

同時,B端平臺僅限自有平臺進行供貨銷售,不允許在第三方平臺供應裸價或組合產品。

此外,南航將與符合南航要求的主要C端機票平臺簽署商務合作協議,允許C端平臺引入經南航審批同意供貨的代理人,作為供應商開展銷售,但相關打包或組合產品的上線和銷售均需經過南航審批,方可實施。

早在六月中旬,攜程就下發了通知,稱針對國航、南航、海航、大新華及東上航進行系統升級,暫停供應商銷售起飛日期為9月1日(含)之後的國內客票,並於7月1日起暫停供應商銷售南航和國航的國際客票,對於何時恢複機票代理商的產品,攜程並未明確。

隨後,阿里旅行也下發通知,針對國內機票代理人,阿里旅行平臺將於2016年6月30日,暫停供應商銷售海航及大新華航空的國內客票。自2016年7月1日起,暫停供應商銷售南航、國航、天津航以及東上航的國內客票;針對國際機票代理人,阿里旅行平臺將於2016年7月1日暫停供應商銷售南航以及國航的國際客票。

可以看出,對於非自營的國內機票,攜程和阿里旅行平臺上將不再有其他機票代理的產品,而對於國際機票,其他票代也無法在平臺上銷售國航和南航的國際機票產品。

對此,一家航空公司的管理層對記者透露,對於國內機票產品,四大航的確態度一致,但對於國際機票產品是否下架的不同態度,與不同的航空公司對其國際機票銷售影響大小的考量有關。

目前,大量的國內機票代理人都處於觀望狀態,是否重新上線平臺產品,還要看航空公司的監管情況,不過,如果代理費的定額標準嚴格執行,不同機票代理人在平臺上銷售機票的意義也變得越來越小。

去哪兒也要自己賣票了?

上述管理層進一步透露,對於平臺來說,未來也可以銷售自營產品,比如阿里旅行就與該公司簽署了代理協議,而去哪兒也向該航空公司申請代理授權,目前公司正在受理之中。

今年年初,國航、南航、東航等九大航空公司陸續宣布關閉去哪兒網上的官方旗艦店,三月份,多家航空公司又從去哪兒網上下架了所有代理銷售的機票。

不過,據記者了解,最近東航、國航、海航已經陸續恢複了在去哪兒上的旗艦店,不過機票代理商的產品並未上線,而南航仍未恢複在去哪兒上的旗艦店。

比如在去哪兒上搜索上海到北京的機票,其中東航的機票產品中除了東航的直營產品,還有一家名為“嘉信浩遠”的在賣,而嘉信浩遠正是去哪兒註冊的子公司。

去哪兒網機票事業部CEO丘暉也對記者證實,去哪兒早已向中航協申請了代理人資質,未來具體怎麽運恒還要跟航空公司一起討論,在符合航空公司要求的情況下給消費者提供產品。

可以看出,從今天開始,機票銷售渠道真的開始重構了,在分銷渠道變得越來越集中和清晰的同時,也期盼航空公司的直銷、客服能力隨之進一步提高。


一夜變天!美股暴跌如“脫歐日” 流動性拐點已至?

此前屢創新高的美股終於迎來拐點,但誰也沒有料到,久違的盤整竟是如此激烈——截至北京時間9月10日淩晨收盤,美股三大指均下跌超過2%,道指大跌近400點,美債大跌,跌幅皆創英國脫歐以來最大水平,且恐慌性指數VIX也飆升40%。

一時間,有美股交易員感嘆,波動性終於回來了!甚至不乏投資人擔憂,這是否又意味著新一輪“崩盤”將啟?

“當前,流動性預期開始轉向,”招商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趙文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這輪牛市行情始於脫歐公投後的流動性改善和風險偏好回升,現在隨著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無計可施,美國又在醞釀加息,流動性寬松的預期開始調頭。後續如果出現新的風險事件,會進一步打擊風險偏好,令資金重回風險規避(risk off)模式。”他也表示,“從港股ADR和夜期看,港股周一應該會低開300點左右,後市會比較波動,不建議急著買入。”

清溪資本合夥人、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記者表示:“這一波回調,我認為目標位在2088(標普500),可能下周一或者周二可以達到,在這個位置可以適當地搶反彈,反彈會比較短促,但是力度不一定很弱。反彈可能在9月21日美聯儲會議前終止。”

寬松預期逆轉 美股重挫

美國三大股指周五收盤暴跌。截至北京時間昨日淩晨,道指收盤下跌392.82點,跌幅2.13%,報18087.09點,周跌幅為2016年首周以來最高;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53.15點,跌幅2.44%,報2128.15點,創6月24日來最大單日跌幅,周跌幅為七個月以來最高; 納斯達克指數收盤下跌132.37點,跌幅2.52%,報5127.12點。

在美股下跌之前,隔夜海外市場也普遍下滑。受東北亞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周五亞歐市場走低。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0.94%,報3055.00點;英國富時100指數1.2%,報6776.50點;德國DAX30指數跌0.99%,報10569.70點。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一波美股漲勢可謂雄霸全球。在英國脫歐結果公布後,美股在短期暴跌後便開啟了“連創新高行情”,淩厲的走勢讓眾多分析師、交易員直呼看不懂。

其背後邏輯也很簡單,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會推遲加息,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都會加碼寬松。然而,8月末以來,這些預期都被逐一打破,全球面臨流動性拐點。

首先,原本各界預計美聯儲將在12月加息,甚至全年不加息,然而 8月末美聯儲主席耶倫釋放鷹派信號,這讓各界開始猜測9月加息的可能性。此外,9月9日,向來鴿派的美聯儲利率制定委員會投票委員、波士頓聯儲行長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表示支持加息。他表示,如果等待時間太長,商業不動產等資產價格存在“變得過熱”的風險。“基於迄今為止得到的數據,我認為,繼續致力於貨幣政策正常化是合理的。”

此外,歐洲央行也在9月8日令市場吃了一驚。此前,市場預期該行政策會議將祭出更多刺激舉措,例如延長1.7萬億歐元資產購買計劃,且加大購債範圍。然而,行長德拉吉卻按兵不動,甚至罕見地明確表示,“歐洲央行此次會議並沒有討論延長QE”、“目前不需要更多刺激”。

“無作為”的貨幣決議發布後,歐元和歐債收益率上漲明顯、歐股大幅下挫。並且德拉吉發布會期間,市場也是波動明顯。會議前後的資產表現反映出市場對寬松有較強的預期,同時也對貨幣政策態度的邊際變化已經變得非常敏感。

轉視日本央行,其成了眾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而持續多年的QQE政策並未將經濟拽出泥潭。今年最新祭出的負利率政策卻適得其反,日元大幅飆升,稱霸全球匯市。日本政府和央行雖對此表示擔憂和不滿,但卻始終沒有祭出更多寬松政策加以幹預。

面對此次市場的劇烈調整,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師王涵表示,這仍然凸顯了在資本過剩於實體的背景下,金融市場估值擡升後,資金的博弈情緒在提升,對分母端的變化在變得敏感。“英國脫歐重新燃起了貨幣寬松的預期,市場在此基礎上快速完成修複,之後估值進一步擡升。而當前退歐風險還沒有預期的嚴重時,貨幣政策態度的變化就又成了市場的‘敏感神經’。”

此外,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也有所擡頭,“盡管其影響一般只局限於日韓等亞太股市,但從本質上也威脅著美國利益,這也部分解釋了美股波動,”曾供職高盛、現任上海申毅投資董事長申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波動率回歸 交易機遇仍存

盡管市場恐慌情緒回歸,但波動率也同步回歸,這有時也往往是好消息。

“沒想到2 個月的橫盤是以這樣慘烈的方式結束。但是我認為,今天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波動終於回來了。有了波動,價值投資者可以抄底,趨勢投資者等到了趨勢,波動率交易者可以交易波動率了。”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他分析稱,“標普500的這根大陰線基本打到了100天均線(白色),下方的200 天均線(黃色)正好和去年 10 月以來形成的趨勢支撐交匯,又正好和 6 月的阻力線延長段交匯。大盤如果跌到 2088 點,很大可能會有一個強反彈。”

在低利率環境下,追逐高收益的全球資本仍將不可避免地配置美股。黑石集團CEO蘇世民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由於脫歐以及此後的長期不確定性,投資者對於歐洲投資產生了懷疑,因此紛紛開始轉向美國。此外,美元升值、美國法律法規健全,我們並沒有預計到任何巨大的投資變數,這些基本情況都會吸引全球更多資金進入美國。”

就具體波動而言,司徒捷表示,9月美聯儲會議後的走勢取決於會議決議以及之後的聲明。“假如會後 1-2 天內大盤下跌,那麽各種形態、均線、指標組合都會很類似去年 12 月後的形態(美聯儲於去年12月17日宣布加息)。那麽真正
的大波段下跌將在9月底到10 月中之間展開。”

新興市場仍是“甜蜜地帶”

相比歐美市場的動蕩不安,新興市場則是全球的“甜蜜地帶”(sweet spot),即使在美聯儲加息後,這一格局也料將延續。

美銀美林表示,截至7月20日當周,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資金凈流入觸及史無前例的高水平,達到49億美元。這比兩周前錄得的紀錄高點整整高出了10多億美元。眼下,這一“資金大遷徙”仍在加速。

光就債市而言,印度公債收益率可達7%,而德國、瑞士等公債收益率已跌至負值,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約1.6%。不難想象,尋求高收益的資金自然湧入了新興市場。

然而,各界仍有擔憂。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發聲稱可能退出QE,此後天量資金撤離新興市場,導致其股市、匯市暴跌。

這次情況可能有所不同。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研究部全球主管Luis Ogan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預計美聯儲只加息一次,新興市場不會面臨太大壓力。眼下,新興市場的經濟情況有所改善。就經常賬戶赤字而言,巴西進步最大,原來經常賬戶赤字占GDP之比為3.5%,目前已小於1%;印度和土耳其也有所改善。”

不過,新興市場各國情況仍然有所分化。“南非的進展最小,加息對其沖擊可能較大;此外,哥倫比亞受到油價暴跌壓力,經常賬戶赤字在擴大,占GDP的6%;墨西哥的赤字率也從1.5%升至3%,比索承壓。”

總體而言,Luis Oganes告訴記者,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興趣在不斷加大,“即使美聯儲加息,短端債券收益率可能會上升,但預計長端收益率不會大幅擡升,歐日等央行仍將維持寬松,加息可能反而是抄底新興市場的機遇。”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