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失去信仰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3568.shtml


 “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s.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 ”                     ——Karl Marx        “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 情,是没有灵魂状态中的灵魂。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只有利益没有信仰。确 实,现在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对信仰的追求。真正有信仰的人属于稀有品种。        其实,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宗教信仰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在博弈中,博弈时期 越长,双方越容易合作。当博弈时间缩短,甚至只有一次交易时,欺诈就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一锤子买卖没有任何后果,自己的利益则可以最大化。而当博弈时间拉 长后,由于顾及长期的后果,欺诈就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合作则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大部分宗教都强调来世,这其实是把人有限的博弈时间拉长,让人考虑长期的 后果,从而劝人向善。而如果只有利益存在,毫无信仰时,人的行为会更加短视,追求眼前的现实利益。相信那些用三聚氰胺毒害了几十万孩子的人们更加相信的是 利益而不是任何宗教信仰。对利益的无限崇拜与追求让我们的世界没有灵魂,真的变成一个无情的世界。        信仰对社会是有意义的,对个人也是有意义的。人从出生开始,除了与父母的关 系,任何其他关系都是一种谈判与博弈的关系。这个世界是不相信你的。所有人都会怀疑你的天赋,质疑你的才能,不相信你的想法,不认同你的理念。即使是你自 己,有时候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在这所有的怀疑中,你能否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坚持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内心软弱的人,只会随波逐流,甚至让自己内心的魔 鬼占据自己。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可能不迷失方向。而信仰正是帮助人坚持下去的心灵支撑。信仰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不变的支撑作用。利益,虽然可以 是不变的强大的自私动力,却无法成为永恒的支撑与心灵的慰藉。利益只能在一个物质的无情世界中让人变得更加无情。对利益来说,死亡就是终点,而对很多信仰 来说,死亡是另一个开始。        有信仰的人容易保持心态的平和,而这正是投资者所必需的。股票市场的起伏, 与现实世界的惊涛骇浪相比不免相形见绌,但对人心态的巨大影响不亚于现实世界。心态的起伏是投资者的敌人,会严重影响人的理性判断。电影《教父》中柯里昂 的一句台词是“不要恨你的敌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在投资中,同样不能过于喜爱一支股票,因为这同样也会影响你的判断。价值投资,是一种理论与实 践,并不是一种信仰。价值投资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加以学习应用,是因为其内在逻辑的正确与实践的成功。对于价值投资,我就如同相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 样相信。牛顿的理论虽然伟大,但相对论的出现会让牛顿的理论不再完美。但这仍然不能完全否定牛顿理论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的理论也是如此。新的投资理论与 实践将推动价值投资的发展,但仍然不能完全否定其内在的合理性与价值。        但是,价值投资确实带有一些信仰的特征。“内在价值”是价值投资者所相信与 追求的,是衡量投资的重要参照。对于个人来讲,注重内心的价值,而不是外部的物质,这也是好的价值投资者的特质。如果过于注重外部的物质利益,一个人很难 会接受价值投资中的“内在价值”的概念。因为只要获得利益,有没有内在价值又有什么关系呢?买高,卖在更高也能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为什么还要关心“内在 价值”。这也许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快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而有的人永远也不会相信价值投资。这更像是对信仰的态度。        信仰目前在中国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资产,而利益则是一种被严重高估的资产。 虽然如此,不要指望高估的资产能够很快回复到其应有的内在价值。也不要指望低估的资产可以在短时间回复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因为市场可以保持非理性很长时 间,长过你能保持自己而不随波逐流的时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

讨论:坚守你的信仰和原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jl1e.html

渔夫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
信仰与人的一生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自我感觉中,就有一个对世界的概括,那便是信仰。有一种对自我及群体的思考,组成对命运的认识。有一种对伦理的判断,是 宗教。有一种对灵魂归宿的想象,神。当然还有对世界本质的追索,哲学思考。以及对道的依靠,中国哲学。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人对人 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如果是普通投资者,有没有投资信仰,没有关系。如果是职业投资者,没有投资信仰,你敢相信他吗?面对复杂的商界与变化莫测的股市,没有坚定的信心,铁一般 的意志,冷静理性的思维,最终会淹没在滚滚滔滔的股海中。
而伟大的投资者,都是因为有了适合他们自己的投资信仰,一生追求,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巅峰。信仰不能迷信,信仰不是教条,信仰是明白人在明白之后的坚定追 求,或者信仰是不明白人无法明白时的简单追求。

 

投资僧

信仰,是心到,做到。以心制律。是你信那个,所以做那个;你不信那个,所以不做那个。信仰是一种做你喜欢的事,是一种心信而喜欢。信了就不需要“刻意”去 行。所以坚守,克服人性都是你信的不够的“邪念”。而所谓孤独,寂寞只是一种投资现象,你喜欢自然是好。我仍在为了信仰而努力,这是一生的事情。

 

laoba1

保持理性知易行难,一辈子坚持更是最困难的事情。没有信念很容易被市场的喧嚣所淹没,可以把信仰理解为一种保持理性强化信念的手段,而非与现实割裂的一种 虚幻。信仰是坚守理念的一种极端表达,人性的弱点太多,没有这样极端的信念很难一生中时刻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

 

常青藤

我觉得是必须要有信仰的,尤其是做价值投资的,当我们面对嘈杂热闹的牛市,凄惨悲凉熊市。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股票纷纷大涨,而自己的价值股原地踏步。当我们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和讥笑时。。。。。。
这时我们的内心还能保持那份原有的平静吗?我们还能加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吗?不能。因为你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恐惧,有思想,说到底,你最终只是 一个俗人。难以面对世俗的眼光和自己的内心。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思想转嫁自己内心的这些东西,使自己内心保持平静和安宁,坚持那最初的想法。。。。。老子、圣经、佛经。。。。。等等。愿 上帝帮助我们摆脱愚蠢的思想!阿门

 

财富一大步

守寡需要信仰不?
没有朱熹理学的禁锢
谁能守了!
食色性也
谁能灭人欲存天理
守股比守寡还难
你说要信仰不?

 

浴火凤凰

成功的投资都必然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这个世界上大的机会永远都是少数,所以需要集中投资;二是财富很大程度是就是攫取大众的那份利益,所以必须是逆势策 略;三是大众的整体思维是简单的而不能复杂,所以投资方法也是要简明的。一句话,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在大幅超越整体财富增长速度的基础上积累个人财富。

 

业余投资者

“没有信仰的投资不可靠,但是只有信仰的投资业靠不住”。
重要的不是要讨论该不该有信仰,这个问题就像该不该赚钱一样是个伪命题。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样的信仰?以及你的信仰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这才是你在困难时 候还能坚守的源动力。
所以,就价值投资来说你应该关注的是什么东西甚至细节(包括你自己的因素)让你可以信仰价值投资,如果这些东西不能让你对于价值投资做到像那些长跪千里修 行的苦僧们内心的信仰的话,也就是内心的笃信。我建议趁早别把自己当成一个价值投资者来强化、美化自己,因为这些基础太不可靠了,就像沙滩上的大厦一样, 随便一些风吹草动都会让你的投资信仰和人生理念瞬间倾覆。佛陀们确实都念经,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也念几天经就把自己当成佛陀,害人害己呀!

 

一枝春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jl1e.html
) - 讨论:坚守你的信仰和原则_laoba1梁军儒_新浪博客

有如学佛,可以是步步为营的净土,也可以是行云流水的禅宗,有人依赖外力,有人追寻内心,有人从技术趋势分析到价值投资,有人一入道就是价值。我并不反对 信仰,只是担心:1、信仰更容易带来偏执,偏执会远离理性这个价值投资的本源;2、比较外在的信服,负略了内心固有的感悟。正是,价值投资本来就是投资者 内心原来就有的,并不需要向谁---包括巴菲特,去顶礼膜拜,去向外寻求。所谓大师,所谓老师,只是教导我们明了我们本来澄明洁净的内心。正谓:佛在心 中,价值投资也在我们每个投资者的心中。只是各人根器不同,不能感悟自心的,就需要点拨,如拔开云雾见青天一般

 

大道至简1976

其实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有些人并不自知,或是没有自我深刻的反思。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不是什么极端的理念,真正的“价值投资”我认为是一种普世价值 观。
有了信仰除了能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外,重要的是我认为有了信仰,人会活得比较积极而快乐。我非常的不认同"守股比守寡还难",如果觉得"守股"是一件很痛 苦,感觉痛苦无疑无益于身心健康,那投资还有什么意义呢?

 

股民老k

也是曾被格雷厄姆指出过的早就存在于80年前的华尔街的戏虐语:投资不过是一次成功的投机。建议去看看格雷厄姆是如何批判这种思想并界定投资和投机的吧, 这正是股市投资的难处之一:投资和投机的界限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模糊的,从而导致许多人不自觉地迈向投机。


联星投资

信仰当然要,我们把证券市场的信仰权当对企业本质的了解,但斌算个性吧,很执着吧,到现在都还在后悔沽出白药,你能说他没有信仰吗,所以在证券市场里,对 企业的深入了解才是坚定持有的基础,信仰于无形。

昨天在但斌的博客上看到某报介绍他的文章,里面介绍了从07年到08年一轮牛熊下来,再到他的投资思路的转变,从信仰长期持有行业龙头(金融,地产)能带 来长期回报到09年沽出强周期性行业(金融,地产)转投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再联想到laoba1  08年写过的一篇品评但斌的 文章。我们是说信仰会随时间环境而转变还是说信仰是价值投资体系成熟的表现呢。

 

温润如玉

投资信仰,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和过程。开始做价值投资时,应该还是没有什么信仰的。当越来越理解,越来越坚持,就慢慢形成了一个道德上对投资标的选择的限 制: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投资于那些对人类、社会、众生有益的公司。操作冰冷金钱之手后面的,应该是一个有道德、良知、负责任的人。然后,在总结的基 础上,慢慢会逐步再上升和固化,这样信仰就基本确定了下来。
价值投资需要信仰吗?这与“人需要有精神吗?”是同一回事。没有精神的人,就是行尸走肉。价值投资没有信仰,不可想象。

 

一枝春

有如学佛,可以是步步为营的净土,也可以是行云流水的禅宗,有人依赖外力,有人追寻内心,有人从技术趋势分析到价值投资,有人一入道就是价值。我并不反对 信仰,只是担心:1、信仰更容易带来偏执,偏执会远离理性这个价值投资的本源;2、比较外在的信服,负略了内心固有的感悟。正是,价值投资本来就是投资者 内心原来就有的,并不需要向谁---包括巴菲特,去顶礼膜拜,去向外寻求。所谓大师,所谓老师,只是教导我们明了我们本来澄明洁净的内心。正谓:佛在心 中,价值投资也在我们每个投资者的心中。只是各人根器不同,不能感悟自心的,就需要点拨,如拔开云雾见青天一般

 

股民老k

有些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可能会怀疑我撰写本文的动机:更多人皈依价值投资法,将会缩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我只能够如此告诉各位,自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与 大卫.多德出版《证券分析》,这个秘密已经流传了50年,在我奉行这项投资理论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价值投资法蔚然成风。人的天性中似乎存在着偏执的特 色,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更复杂。最近30年来,学术界如果有任何作为的话,乃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教训。它很可能继续如此。船只将环绕地球而行。但地平 之说仍会畅行无阻。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之间还会存在着宽广的差值,而奉行格雷厄姆与多德理论的人也会繁荣不绝。——摘自巴菲特在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的经典演讲。(投资就是投资,价值投资就是投资,如果不是按价值来投资,那就不是投资)
另外巴菲特还有句话,原话忘记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能马上教会一个人以4毛钱的价格买入值1元钱的东西,那么别指望10年之后可以同样教会他。

 

浴火凤凰

信仰是绝对需要的,否则很难坚持。但是我不太认同价值投资可以睡好觉,而趋势投资者就睡不好觉。两者都是在辛苦寻找少数持续性好的东西,一个是好公司,一 个好趋势。巴菲特伟大的地方在于他能在本金庞大的同时维持高复利。如果百万以下起家,而做不到高复利,那基本算不得什么高手!最后我想说的一点就是财富任 何时代永远都是少数人的专利,不要指望去寻找一种多数人都可以用来致富的方法。世界上没有什么圣杯,一切都看天时地利人和!

 

两粒米

人活一辈子,总该相信点什么。---段永平
还是要从什么是信仰开始理解,信仰是一种准则和态度,做什么与不做什么。
信仰是信念的集中体现,是对某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极度崇拜。
放到投资上面,我觉得有信仰就是有学习的榜样。
因此价值投资还是需要信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03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價值投資的信仰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09.html

上海重陽投資的創始人裘國根是國內最早一批的證券投資人,在過去12個月裡,重陽投資管理的旗艦私募產品重陽一期取得了近30%的正收益,重陽三期淨值增幅達17.02%。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價值投資的信仰支撐他17年來成為股市的長期贏家。

 獨立性、好奇心和誠實

《財商》:你認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首先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和性格特徵?

裘國根:在這方面我比較認可美國人做過的一個總結,那就是合格投資者在性格中最好能具備獨立性(independence)、好奇心(curiosity)和誠實(integrity)三個特點。

獨立性是不盲目受別人觀點的影響,投資決策是考慮各種可能性後在嚴謹的邏輯下獨立做出的。獨立性要和主觀臆斷嚴格區分開來。要取得高品質的投資決策, 關鍵在於盡可能前瞻地預知未來,而好奇心能驅使他去探究事物的本源,從而為前瞻奠定基礎。誠實是自己不欺騙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投資中懂得揚己所長、避己 所短。總為自己的失誤找客觀理由就是不誠實,一般的失誤不足懼,足懼的是不能從失誤中吸取教訓而為下一次失誤埋下種子。

股票價值是未來收益的折現,所以成功的投資人很多是一個基於謹慎原則的樂觀主義者。

在資產泡沫和經濟危機中最能體現人性的弱點。當某一類資產發生嚴重泡沫的時候,情緒樂觀的人們總以為這次和以前不一樣,這次是顛覆性的,必將極大地提 升未來。而當每次大危機來臨的時候,身處極度恐慌中的人們,總覺得這一次危機很難過去。事後看,泡沫總會破,危機總會過去,世界一般情況下總在曲折中循序 漸進。

一個好的投資人必須具備相當的抗壓能力。很多人在市場恐慌和瘋狂的時候不夠膽魄和冷靜是因為頂不住壓力,因為釋放壓力最好的方法是隨波逐流。

《財商》:投資者如何在資本市場長期生存下來?或者說,要成為股市的“剩者”,投資者需要做什麼樣的思考,給自己定下什麼樣的戒律?

裘國根:要在資本市場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然後把它作為自己的信仰堅守。

中國股票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價值投資理念需要時間才能深入人心。但我不會懷疑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股票市場會越來越成熟,成熟速度有可能快於我們的預期。

不同的投資者應該給自己定下不同的戒律。對於基本面投資者來說,如果你想取得超額收益,必須對基本面有深刻的理解,不熟不投。如果你對基本面的理解比一般人深刻,那將是確定的長期優勢。

沖不確定性的最好辦法是低價

《財商》:你曾說過:“不確定環境下的決策品質取決於投資者對核心不確定性的把握”,能否講講什麼是核心不確定性?

裘國根:做投資的人無時無刻不在面對不確定性。排除特殊因素,如公司破產等,對沖不確定性最好的辦法就是低價,足夠低的估值是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最好的補償。每次危機發生的時候都是各種負面不確定性迅速放大的時候,此時如果你對目標資產的估值有相當的理解,而且此類資產彼時的價格又出奇的便宜,你又手握相對穩定的資金,你一定要敢於出手,忽視短期有可能出現的浮虧。反之,在泡沫被樂觀情緒盲目放大的時候亦然。

在考慮好流動性和倉位(或杠杆)的前提下,一般情況下價格是我關注的第一要素。

投資似乎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但其實水很深,在這方面它和很多高技術行業不一樣。巴菲特在危機和泡沫中的很多投資行為都是透明的,但恰恰在那個時候總是很少有人效仿,反而會被相當數量的人譏笑。

《財商》:你把自己的投資風格描述為“價值基礎上的博弈”,能具體講講嗎?

裘國根:發現低估的投資標的是價值投資者投資研究的第一目標,但只有其觀點被市場接受或被公司的成長證明的時候,才能在價格上有所反映,低估才會被修正。收益因其實現時間的長短會產生不同的年化收益率,這就需要和市場博弈以盡可能地縮短等候時間。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估值優先於博弈,因為前者的確定性更好。

技術分析歸納於資產的歷史價格,目的是從歷史的軌跡中去揭示未來。中長期看,技術面必然服從基本面。

《財商》:在取得複合增長方面,你怎樣兼顧收益幅度、控制波動和交易頻次?

裘國根:撇開風險談收益是不符合投資學基本原理的。在投資過程中,我關注的是風險收益比,用盡可能小的風險博取盡可能大的收益。

有人總結過,股票市場已經存續200多年了,太多背景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但有一點沒變,即投資人想賺快錢的想法沒變。但想賺快錢恰恰是獲取長期複合增長的天敵,我們前人說的“欲速則不達”很能從一個側面反映複合增長的原理。

我不是一個機械的長線投資者,會對公司進行動態估值,如果股價明顯高於合理估值,那就會選擇賣出,不管持有時間有多短,如果被一直顯著低估,而反復檢查自己的投資邏輯後又沒有發現錯誤,那就會一直持有甚至增持。

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最終勝出

《財商》:你的選股模式是怎樣的?你怎樣判斷未來A股市場的趨勢和表現,會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做投資?

裘國根:我對行業沒有偏好,公司被低估就會買。去年上半年是前年超跌的股票有超額收益,成了去年上半年的時尚;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是消費、醫藥、新興產業的股票有超額收益,成了這一年的時尚。但從長期看,時尚不一定有超額收益,確定的超額收益一般來自經典,經典是指能持續超預期成長或被嚴重低估的公司。(我的理解如今時髦的新能源概念、移動互聯網概念等,最終能落實下來,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利潤的可能很有限,但熱鬧是肯定的。)

人們習慣用週期和成長去區分公司,但事實上週期和成長都是歷史性的,即成長和週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歷史上成長的行業現在成了週期性行業,有些歷史上呈現週期特點的行業現在經過充分競爭和洗牌出現了成長公司。(這 是一個非常有啟發的觀點。以醫藥消費板塊為例,如今在市場劃分上,是防禦性板塊,尤其是醫療服務行業,供應不足,呈現持續的增長。但隨著供求關係的改變, 會否將來也有一定的週期性?食品飲料行業是很典型的弱週期防禦性行業,但事實上原料價格的波動對大眾快速低價低毛利的企業,週期性波動也是很大的問題。啤 酒、乳業都深受原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而有些投資者也在思考,大家定性為週期性行業的地產金融,會否因充分的競爭,而在某些階段出現持續增長?比方對於商業 地產,感興趣的人就很多。對於零售金融服務業,看點也不少。)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未來行業利潤將呈現向取得行業龍頭地位的企業集中的趨勢。龍頭企業來自那些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往往與獨特商業模式、領先技術、管道優勢和強勢品牌等相關。未來能勝出的是那些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穩定發展的行業都將產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在以往我們的股票市場,投資人習慣用行業的思路來選公司,這和過去中國經濟呈現的發展特點有很大關係,因為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比較粗放的,同 一行業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很少有公司能夠脫離行業取得顯著成功。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單靠簡單地選行業就能獲取利潤的階段已經過去 了。看長期趨勢,隨著市場定價效率的提高,我們的股票市場呈現的行業特點會有所淡化

 好不好便宜不便宜

《財商》:外界最好奇的可能是你在法人股方面的投資。未來,你認為在股權投資和二級市場的交叉點上有什麼樣的投資機遇?

裘國根:在我看來,股權投資和二級市場沒有本質區別,都需要投資那些被低估的公司,有區別的只是交易方式。股權投資因為退出不如二級市場便捷,更需要對所投資企業有深刻的理解。在特定歷史時期,由於人們對公司估值理解的不到位而出現了絕佳的投資機會。

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投資法人股有很高的收益是因為法人股不流通而被嚴重低估。對於一個基本面投資者來說,股票流通與否對估值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或沒有影響。當然,投資上市公司或即將上市的公司,在退出的時候會相對便捷。但在成熟市場上還有不少公司選擇私有化。

國內投資人往往談論的是好不好,而成熟市場投資人更多談論的是便宜不便宜。前者關注的是趨勢,後者關注的是估值。作為基本面投資者,更應關注的是估值。如果看重的是估值,就不會太在乎在交易方式上是通過股權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而應更多關注公司的性價比。

現在那麼多人在做股權投資,我們反而在選擇性地退出一部分未上市股權,因為持有這些股權的機會成本很高,現在有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比未上市的同類公司的估值更便宜。

現階段人們形成了慣性思維,認為投資未上市的股權,只要一上市就能獲取超額利潤。但歷史條件在發生變化,供求關係和估值在發生變化。超額收益永遠來自 對成長沒有預期或預期不足的公司。對公司的成長如果市場給了充分的預期,那就不會產生超額收益了,依據估值的基本原理,如果成長達不到預期反而容易產生風 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33

原則與信仰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q9.html


[转载]原则与信仰

[转载]原则与信仰    最近對艾爾帕西諾比較著迷,下載了好幾部他的高清片子在機器裡面,準備慢慢看。這個人估計不用介紹了,他演得著名的片子也不用介紹了,我想說的是一部不是那麼有名的片子。
 
    這個片子叫《白夜追兇》,也有翻譯做《失眠》的,因為這個故事講述的一個洛城警探到阿拉斯加辦案的故事,而且正逢阿拉斯加處於太陽永不落下去的夏季,使得 這個警探好幾天不能入眠。介紹故事內容之前,大家應該認識一下這個片子的導演,他就是導演《盜夢空間》的大導演諾蘭。《盜夢空間》估計是無人不知,如果是 電影愛好者的話,對於他的另一個影片《記憶碎片》應該也是如雷貫耳吧,看過這兩部影片,對於諾蘭的敘事風格有一些瞭解,好在《白夜追兇》對於觀眾來說,敘 事結構還顯得比較正常。但是天才導演畢竟是有過人之處的,一個簡單的偵破故事,加進了警察之間的矛盾,而且兩對矛盾都尖銳無比,張力十足,再加上艾爾帕西 諾和羅賓威廉姆斯兩個老戲骨的驚豔對決,使得一個普通的偵破片完全超越了偵破片固有的趣味。這是一個精彩的影片,如果不想知道故事情節的話,可以跳過下面 三段,因為我下面說的事情和故事情節有關,但又不得不說,請大家見諒。
 
   故事講述的是艾爾帕西諾——一個洛城警探,和他的搭檔一起到阿拉斯加辦理一起兇殺案。艾爾帕西諾是個嫉惡如仇的警探,有一次由於證據不充分, 兇犯可能會被釋放,他於是偽造證據,將兇手送進了監獄。但是此事引起了警察內部調查科的注意,而且說服了艾爾帕西諾的搭檔出來作證,而正是這個時候,兩人 被派到了阿拉斯加公幹。
 
   在阿拉斯加,艾爾帕西諾在一次追捕兇犯的過程時,無意中殺死了自己的搭檔,由於和搭檔之間的微妙關係,他不想被人誤解是故意殺死了搭檔,於是 做了假證據污衊是兇手殺害了自己的搭檔。由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兇手也不是等閒之輩,首先他在被追捕過程中看到了誤傷那一幕,又很快發現了艾爾帕西諾和搭檔 之間的微妙關係,於是兩者之間的博弈開始了。
 
   兇手由於掌握了艾爾帕西諾的把柄,使得艾爾帕西諾投鼠忌器,而兇手乘機編造假證據將一個無辜者被警方確定為兇手。當然最後艾爾帕西諾良心發現,冒著所有真相都會大白於天下的風險,和兇手展開了正面交鋒,不過結局是兩個人都中槍斃命。
 
   其實上面說的都不是重點,關鍵使艾爾帕西諾良心發現的是和酒店老闆娘的一番對話。艾爾帕西諾將所有真相告訴了酒店老闆娘。老闆娘說:阿拉斯加 有兩種人,一種是本地人,一種是來逃避什麼的人。我不是本地人。艾爾帕西諾問老闆娘,如果是她,會怎樣做。老闆娘說:如果你第一次違反了原則,那麼今後你 的信仰是什麼呢?我想這也許也是老闆娘多年的悔悟。
 
   原則和信仰,在投資事業上不也是這樣嗎!信仰支持著我們走很遠的路,而原則讓我們始終保持在信仰能夠支持我們的範圍之內。現在市場上除了價值 投資者,技術投資者以外,還有一類人聲稱可以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創立出了價值趨勢投資者。我一直對一些價值趨勢投資者的做法感到懷疑,價值和趨勢完全是不 同的兩條路線,兩條船,一個人怎麼能同時站在兩條船上走很遠的路呢?比如一個企業,你的估值是5億,現價只有3億,但是趨勢不好,你是買還是不買呢?如果價格已經8億了,但是趨勢很好,你是賣還是不賣呢?是的,如果第一次你違反了原則,那麼今後你的信仰是什麼呢?對於那些趨勢價值投資者,這是一個多麼嚴酷的拷問。
 
     
對於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價值的衡量是有絕對的標準的,雖然也許不是一個很精確的數據,但是絕對不會隨著市場趨勢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所謂的趨勢 價值投資者,自以為能夠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自以為能夠取得比「價值者」和「趨勢者」都更勝出一籌的成績,但是當你第一次違反了某項原則的時候,其實 你已經不那麼相信價值原則或者趨勢原則了。當你對某項事情失去了最終的信仰的時候,你又怎麼能夠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呢。投資有時候真的不是比誰賺得 多,而是比誰活得久。所以我覺得這些價值趨勢投資者,與其兩者都相信,還不如只相信其中一項,即使你是一個純粹的趨勢投資者,可能也會比現在活得更好,起 碼內心的掙扎更少一些。葛洛夫說過,在充分競爭的市場,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投資市場無疑是競爭最充分的市場,當每一次你想要踏出邊線一小步的時候,都捫 心自問一下:如果沒有了原則,我將來的信仰是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8

把價值投資當成一種信仰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1lsp.html

一、價值投資是合理的

 

信仰價值投資其本質就是信仰市場經濟,你要相信只要還有人穿衣服、吃飯、睡覺和出門,市場經濟就有基礎,價值投資就有存在的理由。因為人們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就要有人提供服務,有人提供服務就有競爭,競爭達到一定規模就有公司,有不同的公司就有差別,有差別就有價值投資。是市場經濟需要價值投資來進行資本的合理配置和理性的投向。「價值投資」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

 

所以價值投資是根植於人類活動的最基礎的行為,我們都會挑肥揀瘦、會精打細算,這就是價值投資。

 

其實一種投資手段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方法很簡單,如果把股票市場關掉......然後,價值投資還是會存在還是會使用,但是技術分析、量化交易、期權定價就沒有可用之處,不是嗎?股票市場都沒了,還怎麼有效?順便吐槽下市場有效理論。

 

稍微解釋下,假如股票市場關門了,其實現在也有國家還沒有股票市場的,大家衣食住行還 是要照舊吧,有人要和你合夥做生意開個服裝店,接著你要考察下門面,看看是不是合適,這就是調研,你要估算下投入和產出,這是財務預算,但是最後你把錢拿 去和另外一夥人開了家飯館,因為經過研究你認為開飯館更有錢途,這就是價值投資!

 

二、把價值投資當信仰

 

人是有弱點的,誰也不是超人,所以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婪、恐懼,是很難克服的,但是人類很聰明,已經找到了部分解決方案,就是信仰,如果你樹立了信仰,就可以克服和抗拒很多東西。

 

那麼價值投資值得信任可以當信仰嗎?我們前面已經解決了價值投資的合理性問題,理論上看上去很美,那麼實際了?有實際的例子和榜樣嗎?恰恰不缺信奉價值投資的成功人士,格雷厄姆、巴菲特、林奇、戴維斯家族、費雪家族.......這個名單還可以寫一大串。還記得那句名言嗎,要和成功人士在一起,學習人家的成功經驗。

 

誰能舉個做投機、技術分析或者量化發達成功的例子?而且這種成功是可以複製的?成功的方法是可以學習的?壓根就沒見過第二個索羅斯或者詹姆斯·西蒙斯!

 

所以比較而言(價值投資者的本能,貨比三家不吃虧,呵呵),價值投資是值得信賴,把價值投資當成信仰,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麻煩,比如可以有效克服貪婪、恐懼,晚上睡的更香。

 

作為一種信仰,價值投資是需要不斷學習和自我強化,多讀多看有關價值投資的書籍,多接觸價值投資的資訊,學習大師們的成功經驗,讓價值投資深入內心,然後要堅持和堅定哦。因為你很快會發現考驗來了。

 

那麼當股市大幅下跌,你的股票跌到阿媽都不認識的時候,你可以不斷在心裡祈禱「價值投資一定成功。」「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熬過去就好了,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8

信仰能產業化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2/zNNDIwXzQ1MTczNQ.html

關於宗教產業化,一直以來爭議不斷,但最終結論一般會一邊倒:拒絕宗教產業化。

在做這期選題討論會時,一個記者突然說:幾年前我就見過一個景區運作過這種宗教產業化。那裡沒有寺廟,根據策劃蓋了一個寺廟,然後找人來做和尚……

現今,寺院政出多門、經濟濫用、混亂重重,在一系列混亂現象中,寺院被承包是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館長圓持法師曾指出,寺院是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將其經濟化加以承包,本有的價值勢必遭受毀壞。承包問題凸顯了社會利益關係的嚴重錯位。

曾 記得今年的春末夏初,北京西郊的戒台寺和潭柘寺憑藉怡人的景色和悠久的歷史吸引了眾多遊客和佛教信徒。然而,非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北京京西風光旅遊開發 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報顯示,兩家寺廟與這家公司為「長期承包經營」關係。除了潭柘寺景區,峨眉山景區也是上市公司,正在上市沒有成功的有少林寺景 區、陝西法門寺景區等。日前,財神廟終於曲線上市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這可能將是國內首個實現A股上市的廟宇——如無意外,財神廟作為核心資產 之一,將通過曲江文旅借殼ST長信取得上市,目前,該重組方案已履行完畢相關監管手續,6月6日,ST長信發佈公告稱,重組將進入資產交割程序。儘管財神 廟並非首批進行上市公司的資產,但其收購報告書稱,財神廟運營管理業務將在資產權屬證明手續完成後,進入上市公司。

曾有人調侃:那這叫什麼版塊呢?信仰版塊?以後財經新聞會不會這樣報導:今日是佛誕日,恆生指數上漲9個百分點,其中信仰版塊大漲……

早在2009年前後,少林寺上市傳得沸沸揚揚。在強烈的反對聲中,少林寺上市無疾而終。隨後,原本定於2013年上市的法門寺文化景區暫時擱置動議,如今,財神廟的上市終於跨出了A股上市廟宇零的突破。

廟宇道觀等宗教場所上市,歷來是敏感且無明確法規邊界的話題。6月5日,國家宗教局負責人表態稱,反對以任何形式把寺廟捆綁上市,因為「綜觀世界其他國家,從沒有將宗教活動場所打包上市的先例。發展市場經濟應該有邊界,要符合社會的基本底線。」

回望法門寺這個倒U型景區,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巨型嬰兒,通過那如臍帶樣的、通往法門寺母體的小路,每天都在吸吮著母體的營養,成長著自己。只不知何時能脫離母體?

寫這段文字時,我耳邊一直放著當年王菲為法門寺佛指舍利入合十塔時所唱的那首空靈的《心經》,一個詞躍然腦海:「經濟開發區的原罪」。

很多經濟開發區在資源匱乏、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一路發展過來,經歷了民營企業同樣的野蠻生長過程,如今,很多甚至已經成為國有資產中的良性資產,那麼該如何擺脫原罪?如何償清當年成長時所欠下的債務?這才是當務之急,畢竟信仰是不能被產業化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1

投資的信仰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sc.html

作者:段永平

 

這裡說的信仰不是形而上的東西。
我理解的投資歸納起來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句號!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說我是從骨子裡相信,不會因為任何影響而動搖。
很多人一講到投資就會馬上冒出很多大家都似懂非懂的術語,大概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這個信仰。
其實投資就是價值投資的意思,不然投資投的是啥?
公司價值是什麼? 就是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啊。
未來是多久?就是直到永遠的意思。

永遠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結束為止。

公司結束是什麼意思?就是包括賣掉在內的所有可能。


記得馬克思說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買股票花的是價格,買的是價值。
其實我對投資的理解就這些,其他都是這幾句話衍生出來的。

簡單不?對,簡單但絕不容易!不懂企業的人絕對沒辦法看懂未來現金流。所謂懂的人往往也只能看懂自己能力圈內的很少很少企業的未來現金流折現,而且還一定是毛估估滴。

學會簡單其實就不簡單--微博裡看到的一句話,和我的簡單但絕不容易的意思差不多。

未來現金流折現的公式?未來現金流折現只是一種思維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公司,投資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沒人真用公式的,至少剩者都是不用公式的。(說自己有公式還有參數的都是不懂甚至可能是騙人的,別理他們)

很難嗎?還好吧。我自己從事企業經營只有10多年,之後開始投資到現在也差不多10年。在這10年裡在有興趣的企業裡我大致看懂了不到10家企業(被排除的不算,投錯的不算)重手投了5家,差不多兩年一家,沒想像的那麼難吧?

什麼,你投的企業比我多多了?那你要小心了,一般而言,超出一定量以後,投的企業越多賺的越少。

 

怎麼才能看懂企業或者叫看懂企業的未來現金流?

有句話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過我喜歡巴菲特說的那個辦法,從來沒看過別人的,也沒有興趣看。我覺得真看懂了老巴的東西的人大概是不會對別的人的投資辦法感興趣的,覺得我武斷的人請先看懂巴菲特的東西哈。

說自己一半巴菲特一半索羅斯的意思實際上是說自己既不懂巴菲特也不懂索羅斯。(這句話和老巴說的多少費雪多少格拉漢姆的意思不同)

投錢(我覺得這裡不叫投資的好)的辦法有很多,一般而言,知道的越多,賺的越少。不然大學教這個的就應該賺的最多。

老巴童鞋說生意模式最重要。我自己大概對這句話想了好幾年了,還在繼續想,但確實越來越感覺到老巴這個說法有道理。和老巴吃頓飯沒白吃,這句話就已經值個100頓飯了吧(其實遠遠不止哈)?

什麼是生意模式?我也說不清楚,也許大學裡的教授能給個文點的定義吧。但是,我覺得我大致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還不明白什麼叫生意模式的話,那就看看老巴的那幾篇在幾個大學的演講。

還沒懂?那看看喜詩糖果,看看可口可樂、看看比亞迪、看看蘋果、看看航空公司、看看那些做太陽能晶片的「光伏企業」......

還沒懂?那重頭來,接著再看。10-20年之內看不懂都可以用這個辦法,就是「重頭來,接著再看」。

20年以後還是看不懂怎麼辦?那20年以後再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7

股市信仰貴在精 學太多門派反而受內傷 陳進郎導讀三本大師之作 精進技巧

2012-11-05  TWM
 
 

 

許多股民終其一生,都認為自己是在朝正確的方向孜孜不倦的學習,然而,陳進郎卻一語中的地認為,學太多門派的武功,反而會受到內傷,建議可閱讀同屬性的書籍,才能有效精進操作技巧。

撰文‧葉揚甲

早已建構出一套股市贏家心法的陳進郎,常常看到報章雜誌推薦對讀者最有幫助的股票書籍,竟然摻雜著不同陣線的書,讓他頗感訝異。「這些書都很好,只是可能五本適合投資家,餘下五本卻適合投機客;散戶若一味地照單全收,恐怕會讓大師們的觀念互相牴觸,讀者反而會更退步。」陳進郎憂心地表示。

因此,在努力鑽研之前,陳進郎認為讀者務必先摸索清楚自己的操作屬性,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如此才不會在讀完如天才作手李佛摩、股神巴菲特的書後,卻不知該如何取捨。

而且如果多念了支持市場效率假說(市場效率假說認為,所有已知的消息都已反映在股票價格,因此股票分析是無效的)的經典《漫步華爾街》,恐怕會進一步認為投資或投機不值得深入研究,也不會有陳進郎這號人物。因為巴菲特就曾說過,「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的,我將會流落街頭,沿街乞討。」最推崇《股票作手回憶錄》「一般人的操作屬性其實都是比較投機的」,因此問到陳進郎最喜歡的書,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股票作手回憶錄》。可見曾被《時代》雜誌形容為「最活躍的美國股市投機客」的傑西.李佛摩,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就連債券天王葛洛斯都是他的信徒。」著有《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的德國證券界教父安德烈.科斯托蘭尼,雖然也是經典之作,但陳進郎就認為這本書的調性與自己不合,而且層次上也有所區別。

「如果說,李佛摩是詹姆斯(在NBA有籃球小皇帝之稱),科斯托蘭尼就是林書豪。」這不是身後留下多少遺產可以衡量,畢竟李佛摩的時空環境在距今一百年前,之後很多成功的交易者可能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這位前輩的無形指導。

這本金融交易界奉為聖經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內容闡述一位財經記者,藉由傑西.李佛摩自述的口吻,記錄下那段早在一世紀以前就已近乎神技,卻又真實存在的交易手法。

李佛摩有好幾次在手上擁有足以撼動市場的部位時,順利將所有部位賣在或者接近最高點、或者回補在最低點一%左右的價位。「這已經不是人做得到的,」陳進郎試著解釋這猶如上帝般的交易,「李佛摩本身進出的金額就能大到足以主導整個盤勢。」換句話說,市場轉折點或許是李佛摩做出來的,但陳進郎其實也不建議一般人去追逐最後的八分之一點,因為「最高價與最低價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陳進郎推薦的第二本書是《一生做對一次投資》,作者尼可拉斯.達華斯是一九五○年代極負盛名的舞蹈家,同時又是極其普通的小散戶。在股票的世界裡,達華斯就像生活在你我周遭的小散戶,曾聽小道消息慘賠,曾被市場情緒沖昏頭,唯一不同的是,在歷經一段不短的學習與摸索期後,達華斯藉由不斷修正錯誤,最後靠著自創的箱形理論(Box Theory),在短短十八個月內賺到二百萬美元。

《一生做對一次投資》適合上班族其實早在一九八九年,陳進郎剛退伍時就接觸到達華斯的著作,不過事後來看,陳進郎認為達華斯算是比較初階,適合不能隨時看盤的上班族;而李佛摩算是進階,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溫故知新,每次的感受相信會有所不同。

陳進郎看《股票作手回憶錄》早已經超過十遍,而且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或許這就是經典的雋永,「如果只能推薦一本,就看李佛摩的書吧。」有趣的是,李佛摩縱使擁有天才般的交易技巧,卻也有缺點,陳進郎用詼諧的語調說,「這個講出來有點褻瀆神聖。」李佛摩是位很成功和專業的股票作手,他也很喜歡釣魚,所以常在股市大賺一筆後,就會遠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灘外海,在其私人遊艇上,享受著專屬於勝者的愜意時光。只是,李佛摩雖然身在千里之外,但一聽到股市震盪突然變得劇烈的消息,就趕緊回到能夠與股市用電報聯繫的地方,「這樣好像不是很專心。」陳進郎半開玩笑地說。

《黑天鵝效應》訓練邏輯思考除了從李佛摩身上學習交易技巧外,如果想要訓練邏輯,陳進郎認為讀者可以讀《黑天鵝效應》。只是當周圍的人抱怨《黑天鵝效應》的理解門檻稍嫌高了些,陳進郎表示認同。「這本書也是朋友推薦才去書店翻的,沒想到才看幾頁就很喜歡。」陳進郎認為,要讀透《黑天鵝效應》確實有其困難度,尤其這本書內容的鋪排極為嚴謹,邏輯相當細膩,讀者若想訓練思考能力,可嘗試看看這本好書。「裡面有一篇叫作韃靼的沙漠,相當精采,而且又是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部分。」在這篇故事中,吉歐凡尼.卓果是位被派赴沙漠邊境保衛國家的初級軍官,主要任務為:確保領土不受凶猛的韃靼人侵襲。這項艱鉅的任務無疑是份苦差事,不過卓果可在四個月後選擇調回城市單位,回到原來他心中所嚮往的花花世界。

然而,在最後關頭卓果望了一下沙漠遠方,決定延長任期。因為,在碉堡裡等待與韃靼人大戰一場,然後一舉立下大功的想法,無形中早已盤據在他的腦海。這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漸漸成為卓果存在的唯一理由。整個碉堡裡,更只剩期待的氣氛在彌漫著,甚至其他同袍全都把時間花在遠眺遠方地平線,等待韃靼來襲的大事件。

卓果一再拖延回到城市裡展開新生活的時間,若無意外,他將一生戍守在碉堡內。於是,三十五年的光陰,就在等待一個希望中隨風而逝。後來韃靼真的來襲,卓果卻早已死在路旁的小旅館裡,錯過了窮其一生等待的立功機會。

「股市何嘗不是如此,」陳進郎嘆道,一直在等,滿懷希望地等,等到機會真的出現在眼前,卻因為資金耗盡或其他原因眼睜睜看著機會流逝。「很多人進場前,總是希望還能夠再肯定一點點。」沉醉在希望裡,卻永遠在等候,總是要更明確答案的散戶,終將落入《黑天鵝效應》中所提到的韃靼的沙漠。「人生,不能一直在等。」

《股票作手回憶錄》

記錄1900年代初期,最偉大的股票和商品期貨投機客傑西.李佛摩的生平事蹟。歷經百餘載的交易技巧仍屹立不搖,是股市參與者奉為投資聖經的傳奇之作。

作者︰Edwin Lefevre

出版社:寰宇

推薦原因:精進交易技巧的必讀上乘之作。

《一生做對一次投資》:散戶也能賺大錢一位散戶如何不再靠運氣買賣股票的真實呈現。作者憑自行摸索出的「箱形理論」,在18個月內賺進200萬美元。他的不凡經歷與獨創性的理論,被奉為華爾街的投資傳奇。

作者︰尼可拉斯‧達華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推薦原因:適合剛接觸股票新手的入門書籍。

《黑天鵝效應》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知道的比實際上知道的還多,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大事件依然重複在你我的驚嘆聲中出現。作者試圖提出簡單的技巧,協助讀者面對黑天鵝事件,並從中獲益。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出版社:大塊文化

推薦原因:雖然閱讀門檻高,卻不失為訓練邏輯的好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4

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 風雨人生價值路

http://xueqiu.com/1298400983/23623798
「你應該投資的是有品質的個人和組織,而不是經濟的好壞和股價的波動。-- 約翰博格《品質為先》

價格是結果,如果一個公司可持續利潤增長了100倍,市值增加100倍是自然的過程。但如果對企業理解不夠深刻,很難有耐心等待公司從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我有兩個朋友,分別於2年前各買了某兩個公司的股票。現在每年的現金分紅對比他的成本大概在15-20%不等,而且企業的利潤增長情況,現金流情況都非常好。他們不怎麼知道股票價格,也無需知道。但同時,你覺得市場會無效到保留他們買入的價格到現在,從而讓他們把分紅繼續用原價格買入獲得15-20%的分紅收益率嗎?

  舉這個例子,無非是想說明一個基本道理:市場價格長期看是有效的,這個有效是企業內生增長決定的,投資者是外因。何為因,何為果?是企業素質決定了長期價格,而不是交易者決定。

  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在一個法幣的世界裡,我們確實不是特別關心以法幣計量的價格,而更關心資產的質量和數量。

  在硬通貨世界裡,我們對價格的關心程度會高的多,因為硬通貨本身就是資產的最終表達方式之一。其實幾年前的舊帖裡就我就推薦過以資產為核心的做法,沒想到過了這些年,共同經歷了美元泡沫化的過程以後,我們還得在原地討論這個老問題。

  對我本人來說,考量資產的質量就必須去把握企業的競爭力,行業競爭格局,管理者的誠信等一系列問題,考量資產的數量就是考量市場規模,產品和服務的種類這些問題。

  假設回到農業社會的地主模式下,我可能更多的考量是土地的質量,在這種土地上種植何種作物,以及何種作物哪些人種的好,再就是如何把剩餘的作物作為資源去開荒獲取更多的土地或改良現有土地獲得更多更優質的收成。這個模式的循環是土地-土地。有一個交易市場,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沒有也不影響這個模式。對交易者來說,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可能考量的是這塊土地今年的收成是否有變化,以及其他人如何考慮這種變化,最終目的是通過交易得到法幣,完成法幣-法幣的過程。沒有交易市場,交易者就只能轉行了。

   這兩種模式比較而言,從短期內看前者很蠢,一點都不精明。但由於持續研究和不斷收集,最後的結果是前者獲得了高收益的土地和優秀人才這些最稀缺的資源,後者則拿著一堆法幣,如果不做下一個交易,將面臨手中的法幣被越來越多的法幣稀釋的風險。同時隨著優質資源越來越多的被前者拿走,後者交易的標的素質也會越來越差,從長期看,前者整體的收益就越發明顯的超越後者。

   現代股份制公司比農業社會的土地的差異性要大太多,所以通過研究找到優秀組織帶來的成果也會比在農業社會要明顯的多。

   歸江說的1倍與100倍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為了闡明兩種模式最終結果及形成原因。但這些話,對很多人來說,是無法真正理解的,這種無法理解與智力水準無關。所以歸江最後只能得出結論: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

    我本人不讚成過度商業化的重要原因也在於此。目前投資界以短期內法幣價格為考量標準的方式對真正的投資是有害的。但對世人來說,忽略價格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我又無法預期客戶對投資的理解可以達到巴菲特和芒格的級別,那麼現實的選擇就是遵從戴維斯的模式,建立一個小而精的研究團體,走自己的路。

   最後,要說明的是,我們並不是完全都不關心價格。在差不多的素質的公司選擇中,價格還是我們考慮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我們會找出一系列堪比硬資產的股份公司,他們可以提供貨幣的儲值功能,從而成為我的價格體系中代替法幣的部分。優質公司與硬資產公司股票估值的比例關係,我是非常重視的。當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的時候,我的組合就由這些硬資產組成,去等待巴菲特說的一生中的20個孔。

   我沒有深度,都是一個普通人的思考。我的智力、知識結構、年齡都不能做真正的深入思考。不過努力踮起腳尖看遠點的願望是有的。

    1、如果交易市場停止交易,K線圖沒有了,你的技能(如果存在這種技能的話)還有意義嗎?研究企業競爭力的方法是有意義的。

    2、如果你的交易對手是巴菲特和索羅斯,你想通過K線來玩弄他們,概率大嗎?如果你的交易對手是他們,你怎麼去思考問題呢?注意,這些被人抬上神壇的人實際上也是現實中我們早晚會遇到的,也許已經遇到了。研究企業競爭力的方法是有意義的。

    3、如果有一天,市場經濟不存在了,交易技巧還有意義嗎?研究企業競爭力是有意義的,因為投入產出比在任何條件下都值得研究。

    一個人能夠有效的工作的時間也不過就是20-70歲的50年,一共18000天左右,你是否願意為了一件沒多大意義的事情奉獻寶貴的生命呢?我的選擇是不。即使真的存在這種神奇的技能,我也會說不。即使不考慮這種技能的純粹掠奪性,我也會說不。

    感覺躍兄以為我是一個標榜價值投資收益率和道德觀的人,在此澄清,絕無此意。另外,做如下解釋供您參考。

   1、交易市場並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股票市場的生存期限沒有人類歷史長,市場經濟也是如此;

   2、價值投資不是獲取最高利潤的方法,絕對不會是,但是符合自然之道;

   3、價值投資不是什麼道德投資,更無所謂什麼道德消費,分享肯定沒有創造符合道德標準,但竊以為比掠奪還是好些,我本人做投資不去尋找所謂最低點和最高點,合適的價格就是我的要求;

   4、 我個人認為對獨立與自由的想往不應只屬於強者,而應屬於大多數勞動者。價值投資是屬於勞動者的投資方式。我希望的找到的投資方式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投資方式,以便每個人勞動所得的剩餘積累(即遞延消費)不被各類勢力慢慢吞噬。價值投資最可貴的地方恰恰在於它無需高智商,而只需要常識和理性。所以價值投資是我的選擇。

我對銀行業的理解,非常粗淺,很多東西還想不清楚。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法幣利潤,所以銀行業成為百業之首。無論各行業如何興衰,銀行業始終是經濟舞台的主角之一,行業的持續性可以排在第一等。銀行業的風險在於高槓桿運行,不管賺過多少錢,只要持續採用高風險策略,最後都是一次性歸0。銀行業的冒進者得到的懲罰比其他行業更嚴厲。而由於銀行業的同質性,某個參與者退出遊戲後,剩餘參與者可以立即瓜分其客戶資產,並獲得幾年高收益的時間來彌補所謂行業虧損。所以穩健的銀行無需搞創新,只要靜待冒進者犯錯後瓜分它的資產就可以了。在這個搶椅子遊戲裡無需去猜誰會出局,只要找到最不可能出局的就可以了。

   銀行業的利潤來自息差和服務費。前者的變化趨勢,我對其他國家的情況不瞭解,對中國這種連貸款規模都要管理的方式下如何變化就更不知道了。服務費隨著金融資產規模的上升和更多所謂創新產品的出現,大概率上還是會上升的。銀行業的利潤跟資產規模密切相關,而大部分資產又都屬於富有階層和大企業,所以如何爭取這部分客戶很重要,但我也一直想不清楚如何做出差異化。行業競爭格局對我來說是一個謎團,沒有方向感。從各銀行的報表看,被譽為最佳銀行的招商銀行報表跟行業基準工商銀行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我自己過去的15年裡從來沒買過銀行股,主要是通過可轉債間接投資銀行業。今年試探性的買了一點工商銀行,主要是ROE和分紅率實在是太好了,又想不出它在搶椅子遊戲裡出局的理由。大量買入的還是中國銀行的轉債。我目前投資銀行股的標準是不會出局,分紅率高。

   寫這個東西真的有點趕鴨子上架了,希望5-10年後會有更多的體會與各位分享。

     王璟 合夥人 中國科學院碩士 10年研究和投資經驗

     2006年-2009年:深圳麥達投資合夥人

     2003年-2006年:博時基金社保基金 投資經理

     2001年-2003年:國泰君安資產管理部 研究員

     歸江 管理合夥人 復旦大學碩士 13年投資經驗

     2010年11月始:信璞投資 管理合夥人

     2009年-2010年:國泰基金公司 投資總監

     2002年-2008年:博時基金公司 投資總監,特定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社保基金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1998年-2002年:君安證券證券投資部和資產管理部 投資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80

巨人網絡丁國強自述:端游是個球,做遊戲要堅定信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440.html

丁國強擁有十年遊戲製作經驗,2005年加盟巨人網絡。先後擔任《征途》主策劃,06年擔任《巨人》製作人、巨人網絡巨人事業部總經理,也是巨人另一位副總裁紀學鋒的「入門師傅」。08年帶領團隊開始製作《仙俠世界》,是國內最為成功的金牌遊戲製作人之一。

在本次分享中,丁國強一再強調了「堅持」精神對研製端游的重要性。他認為:「做遊戲像端游這種週期長,投入的資本又大,人員量又大,需要堅定,要耐得住寂寞,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宗教信仰一樣,堅定自己的理想去做端游。」

以下是丁國強本次分享的現場實錄:

各位下午好,我是巨人網絡的丁國強。大家可以叫我小刀。

我覺得遊戲是一個多災多難的行業,這麼多年發展下來,起起伏伏,有高潮的時候,也有低潮的,尤其是端游。我們覺得造成這個局面,最主要原因是我們遊戲行業的預言家太了多。我們經常有一些預言家,一些所謂專業人士,進行各種不同的預言。經常有人會說端游還在活3~5年,有的還說端游馬上就要死掉了。這樣的預言家非常多。四年前,我還在做《仙俠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跟我說,將來會是頁游的天下,意思是勸我不再做端游了。

我覺得這些預言家裡邊,很多是做端游做失敗了,自己轉行時給自己找一個台階下。很多轉行做其他領域遊戲的人,我也沒有看到太多成功的案例出來,不做端游去做什麼游都沒有看到。我覺得道理是這樣的:如果你是一個沙子,你在哪裡都不會發光;你如果是金子,在各行各業,不斷是端游還是頁游還是手游,你都會發光。

巨人在端游產品上一直堅持走精品路線,大家也看到我們巨人一直在成長,以我們的親身經歷來看,端游的市場依然是非常大。

做端游,重要的就是要有耐性。我們項目的每一個策劃都是我們自己面試招進來的。在面試的時候,我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值得考察的素質,就是看一下他的耐性如何。我們都知道,在《天龍八部》裡面武功最高的是一個掃地的和尚。我覺得這個人物很有意思,專注於一件事情,堅定不移地做它幾十年,肯定會達到一定的高度。我覺得這個跟智商跟運氣關係都不大,關鍵是你有這個毅力、有恆心去做這樣的事情,那樣一定會成功。如果一個做端游的人,整天有人跟你說端游還有3~5年,快死了,如果他整天為自己的飯碗擔憂,那怎麼可以做一個好遊戲呢?

端游現在的發展地步,我們這些預言家多少要負一些責任。包括整個行業人才的流失,也是很多聽信了預言, 覺得「端游快不行了,我們要找不到工作了」,然後才走的。

做遊戲像端游這種週期長,投入的資本又大,人員量又大,需要堅定,要耐得住寂寞,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宗教信仰一樣,堅定自己的理想去做端游。

端游像一個球,為什麼這麼說呢?在端遊行業裡有這樣一種情況,不瞭解好產品的內涵,沒有深入體驗一款好產品,只是照著別人的產品做了一款產品出來。別人是一個球,你就只是照著它畫出一個平面的圓出來。這樣的話,你是一個平面的圓,只能在平面裡混來混去。

用球來比喻成熟、成功的端游,我覺得比較合適。球是一個立體的東西,一款比較成熟的端游需要很豐富的內容,需要適應不同的用戶,需要研發者花大量時間去掌握這個球,使這個球變得更豐滿更光滑。

我剛開始在做《仙俠世界》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思路,當時還是用巨人最早時做《征途》的思路,朝著這個模式去做《仙俠世界》。但是後來發現,我這樣是越做越不對。後面發現,《征途》已經把這個球弄得很圓很大,我自己再怎麼做還是畫一個平面的圓圈出來。當時需要找一些新的突破口,覺得自己應該去嘗試一下新的東西。

當時去看,市面上的端游,一半是在學做《征途》,還有一半是學《魔獸世界》,我當時想可能不行了,最後自己的用戶跟自己公司的產品競爭,所以最後整個《仙俠世界》的方向就改變了一下。

說到創新的本質,我們做端游創新,需要尋找突破口走出去。我覺得創造的本質是創造性模仿。你說現在的遊戲,大部分端遊玩法是打怪升級,獲取裝備。如果要創新,不能跟別人一樣。我們相信至少這邊在座的,沒有人會願意做一款遊戲叫人家打敗自己、消滅自己的。任何一個事物發展到成熟階段,必然迎來同質化時代,面臨創新困境。有的人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像我剛才舉例一樣。以前我跟我的同事說,我們在結構上創新。他來一句:「我可以給你創新,我讓一個男的跟男的結婚。」他的意思是不要老讓我在結構系統上創新了。

有的人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天馬行空地亂想,不管是為了宣傳的需要,還是為了其他的目的,在我看來創新的本質在於創造性地模仿。玩家有收集強化裝備的需要;玩家累計經驗,用來升級、打怪,互相PK,這些是遊戲給玩家帶來的快樂元素。我們需要這些東西來體驗成就感。不能為了創新把這些東西都放棄掉,我們希望在其他地方創新出來,你可以先去模仿。

◆尋找突破點:

在做《仙俠世界》的時候,我們一直在找一些突破點。準備做仙俠的時候,也會一直加班到好晚。我們就會花一點時間去打一下《英雄聯盟》。我們發現確實很有意思,一張地圖可以玩兒很多年,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在玩兒。但是我們發現,一張地圖上玩這麼久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這給我們啟發,就是我們《仙俠世界》只做小團隊玩法,做一個圍繞3~5人的內容,所有的遊戲設定都是圍繞這個小團隊去做。

就此,我們確定了一個方向,比如說做小團隊,我覺得很容易,肯定能夠為自己的項目找到一個突破口。但要讓這個玩法飽滿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這要從玩法、邏輯設計上,都為這個東西服務。事實上,很多東西都會被很多玩家自發變成一些小遊戲。我們只需要跟蹤成功產品,研究其成功的經驗,就能知道小團隊應該怎麼做。因為我們之前沒有做過,所以只能借鑑一下別人的成功經驗。開發到這個進度,後續的推進就順理成章進行下去了,讓用戶自然地感受到你的東西比別人好,雖然用戶看不到我們小團隊的東西的優化,甚至界面的調整感覺並不是很強烈,包括數字上的一些體現。但我們數值設定會傾向於小團隊,還不是個人的所有的行為。

這些都是我們在玩魔獸的過程中,玩家只需要去玩就行了,我做的不是正方形了,你的創新不一定是說這個遊戲顛覆了所有的東西,不是這個樣子。

創新在有限度地改變,實際上由玩家的行為決定的。比如下雨了,給了你一把雨傘,如果我再送你一雙雨鞋你會高興好多。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第一印象趕緊送一把傘,如果順帶給他一雙雨鞋,我相信玩家對你這款遊戲感受會好很多。

◆不要害怕頻繁修改。

做端游,不要害怕頻繁地修改,我們在巨人內部也一直在說,有一句話:「好遊戲是改出來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能說不出遊戲哪裡好?大家玩兒得都舒服的。有的遊戲表面上可能一樣,功能跟其他遊戲一樣,但是它的UI設計很失敗,數值很失敗、操作感很失敗,它的音效、提示都很失敗。有的遊戲數值三天玩家就滿級了,有的玩300年還沒有到峰值。所以我覺得端游現在的功能都差不多了,拼的是細節。細節怎麼來的?不是坐在辦公室想想就能夠來的,細節需要不斷地體驗,不停地修改。

我們在做《仙俠世界》的時候,會讓用戶玩十年、二十年。這個東西千萬不要害怕,一旦害怕,而有可能因為一個小細節沒有改好,讓玩家產生不滿意的思想。

◆善於培養接班人:

在端游的開發週期非常長,一般兩三年是少的了。《鬥戰神》他們說自己的產品做了五年了,一直在修改調整,所以端游的產品週期比較長。很多策劃認為他的青春只是一款遊戲。我自認為青春是從25歲到30歲,大部分新策劃進入個行業大概24歲、25歲,一款產品下來基本上就30歲出頭了,所以把自己的青春認為是一款產品。

我在做《仙俠世界》的時候,會故意培養一些策劃。我認為每一個策劃都應該具備主策劃的能力。一個是對項目負責,另外一個也是對端遊玩家負責。如果在你做的項目上發現做了五年的策劃,已經30歲了,如果再做端游再做幾年,沒有多長時間就40歲了。

在《仙俠世界》的研發過程中,除了堅持我自己的遊戲特色,我主要精力是攻細節。把框架會交給策劃團隊,大部分的內容會交給新手策划去做。因為新手的話,我還有一個觀點,人只有在做自己不是很擅長的領域的時候,才會突破。所以大部分內容會交給新手策划去做,我們老的遊戲製作人只需要點撥一下,所以我們用策劃是用他的腦子,而不是用他的手。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執行策劃寫文檔的。在我的項目中是不允許這種情況的,每一個策劃他是需要帶著自己的腦袋去幹活的,而不是用雙手幫助製作人去幹活。這樣做出來的遊戲是製作人一個人的遊戲,而不是一個團隊的遊戲。

我在《仙俠世界》做了四年後,我們現在有十多個策劃,隨手抓出來七八個都可以成為主策劃。很多朋友都會跟我說,我經常跟他們說不要去找很有經驗的,這些人很有自己的想法,最好是直接招新人自己培養。所以我也是希望將來我們做端游的,過去培養的人才,過去培養的策劃,就算《仙俠世界》培養的主策劃流失了,去其他公司,我認為也是對端游的小小貢獻。

◆重要的是堅持:

經常有的時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堅持。我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做了11年遊戲了,我一直在不斷地堅持,我仍然義無反顧進行下去。一路黑走下去了,曾經光明過,但是現在又慢慢有點黑了。最近幾年確實唱衰端游的非常多,包括我們公司我的同事跟我說,現在又有人跟我說《仙俠世界》是最後一款端游吧。大家都去做頁游,因為端游開發週期長,失敗的概率大。很多投資方投錢都投到手游去了。

端游這一塊,接下去還是有它自己的前景。我堅信端游,因為我自己在做端游,而且還不錯,下半年我們《仙俠世界》要封測,巨人還會在一些其他的精品端游上要上線。我會用事實來說明端游依然會非常光明,謝謝各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