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析:1月新貸異常 內銀壞帳風險增

1 : GS(14)@2016-02-03 13:36:07

【明報專訊】1月內銀新增貸款異常,僅上半個月信貸投放已經超過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金融危機最嚴峻的2009年1月全月規模1.65萬億元更高。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表示,1月全月信貸增長或達2萬億元;分析師指出,目前最擔憂的是地方政府增加信貸,增加內銀壞帳風險。內銀昨日全線下挫。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新增信貸金額為11.2萬億元,月均額為9300億元;即使金融危機嚴峻的2009年1月,當月新增信貸為1.65萬億元。

放貸速度太快 造成大量不良資產

對於今年1月新增信貸急增,星展唯高達內銀分析師陳姝瑾昨日指出,她也收到人行這份文件,她認為,1月新增信貸額過高不正常,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部分銀行信貸從業人員去年底已經達到借貸指標,所以將借貸推遲到今年1月;第二是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將外債轉成人民幣債;第三是地方政府再大舉借貸,催谷GDP增長。她指出,地方政府舉債會使得銀行系統壞帳風險上升,2009年中央出台4萬億元的催谷政策,當年信貸增加兩至三成,放貸速度太快,造成大量不良資產。

昨日內銀板塊大行全線下挫,中行(3988)、農行(1288)、建行(0939)、工行(1398)分別下跌1.3%、1%、2.8%和2.3%,招行(3968)也下跌2.1%。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3/news/ec_eci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01

內銀狂放水 1月新貸破紀錄 地方平台債似重來 長遠恐壞帳再飈

1 : GS(14)@2016-02-18 00:14: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7/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內地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來新高,超出2009年4萬億救市期間創下的1.89萬億元紀錄。與此同步,社會融資規模增3.42萬億元,亦刷新紀錄。今年1月,地方債置換暫停。本報了解,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再大舉向銀行借貸。清理多時的地方平台債又捲土重來。市場擔憂4萬億拉動經濟的模式將重現。

明報記者 顧冷冰

1月是傳統的放貸高峰,今年1月人民幣貸款達2.51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04萬億元,亦遠超市場預期的1.9萬億。早在1月上半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已超出1.7萬億。渣打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丁爽透露,當時人行召開內部座談會,不滿信貸投放進度偏快,並警告流動性不審慎的機構,將上浮利率加以懲罰。丁爽續稱,1月信貸規模急增,不是中央的意圖,預期2月會急降。

渣打丁爽﹕非中央所願 2月將急降

另外,1月流動性充足,央行注資超過2萬億元,相當於兩次降準,因而可能出現超額甚至過度借貸。不過,本報留意到新增信貸主要為中長期貸款,與央行中短期的注資不脗合。

無論是季節性因素、央行注資,或借人民幣還外幣債需求增加(見表),都難以完全解釋新增信貸創歷史高位。一名歐資大行內銀主管提供了另一種解釋,他指內銀為了控制風險,已經很少將資金借給民營企業,而是選擇借給國有企業(見另文)或者地方政府。他又稱,貸款並非1月陡然爆增,去年下半年內地新增信貸已處高位,只是由於地方債置換,才未出現在新增貸款數據裏。

高盛﹕地方債停置換 地方政府增借貸

高盛報告也表示,1月地方債置換暫停,導致地方政府向銀行借貸增加。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亦認為,1月信貸爆增,反映總體信貸增長連續6個月加速的趨勢,長期債務風險正增大。

地方債置換的本意是清理地方融資平台,如今平台融資又似捲土重來。本報向一名不願具名江蘇省內地方政府高層求證,他表示,今年1月地方政府向銀行借款確急速增加。他說﹕「國家扶持的項目大量增加,可能想通過地方政府的有效投入來拉動經濟。」

地方金融辦主管﹕銀行主動接洽放款

該地方政府金融辦主任則表示,2014年國家43號文件要求銀行不可向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借款,不過去年已經寬鬆,允許向可靠的項目借款。去年下半年,不少銀行主動接洽政府平台公司尋求貸款合作。「現在高速公路、拆遷一類的好項目,都有多家銀行競爭。保障房這類公益性的項目也都能跟銀行貸款,只是利息高點。各類項目平均利息是基本利率上浮20%,地方債置換後的利率低很多,基準利率下浮70%甚至80%。但是地方債是由省政府分配額度給各地政府的,並不是想要就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49

內銀向地方放水 深信「阿爺包底」

1 : GS(14)@2016-02-18 00:18:59

【明報專訊】今年1月上半月內銀的新增貸款已經達到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人行展開工作會議表明會嚴懲,結果銀行不聽勸喻,新增貸款創下歷史紀錄。與此同時,人行官網對信貸激增並無解釋,市場不禁憂心忡忡。



商業銀行自然以商業利益為重,自然選擇風險小的機構放貸。儘管內地政府企圖以地方債置換方案來終結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不過,銀行卻將其理解為「阿爺包底」,比從前更為積極地向地方政府貸款。另外一個「高帥富」的借貸目標就是國有企業。

積極向地方政府國企放貸

本報昨日訪問南京國際租賃副總經理許路,該公司控股股東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也就是知名欄目「非誠勿擾」的製作單位。 南京國際租賃從事金融租賃業務,租賃項目涉及能源、工程機械、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

許路表示,該公司今年從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多間銀行合共獲得信貸額度20億元,去年僅10億元。他稱,銀行從去年8月份開始就主動聯繫公司,要求提供信貸,往年則需要公司去找銀行。走完申請、審核流程,大約在去年11月拿到授信額度。通常銀行在年底並不放貸,因而公司今年1月才提出第一筆貸款7億元,目前尚有13億元授信額度。

他續稱,銀行客戶經理之所以增加對公司的放貸,主要是考慮到公司的國企背景。「經濟形勢不好,銀行資金放不出去,又不願意放給民企,自然就是增加國企房貸和地方政府借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7/news/ea_ea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53

內銀壞帳覆蓋率傳降至120%

1 : GS(14)@2016-02-18 00:19:00

【明報專訊】內地銀行貸款質素持續惡化,撥備壓力漸增。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國務院正在考慮降低銀行壞帳撥備覆蓋率達150%的規定,一些大型銀行已開始根據120%的撥備覆蓋率設定今年計劃。惟業內人士稱下調時間和幅度目前仍未確定。



內銀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以往200%至300%的撥備率已不復見。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18%,較第三季末下降9.62個百分點。在港上市的9大內地銀行,除農業銀行(1288),其他內銀截至9月底撥備覆蓋率均在200%以下。

星展唯高達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和其他國家相比,150%的壞帳撥備率本就不太合理,在經濟疲軟下採取逆周期措施,下調撥備覆蓋率要求,減輕內銀撥備壓力,是合理做法。對下調撥備後內銀業績不至於太差,是否有掩耳盜鈴之嫌,陳姝瑾認為,過高的不良撥備擠壓了銀行盈利,降低撥備對盈利會有所幫助,但不會有很大改善,預計今年銀行利潤將是零增長乃至負增長。

分析師﹕覆蓋率太高擠壓盈利

她續稱,在不良貸款上升的時候還維持較高的撥備要求,反而可能令銀行隱瞞真實的不良貸款情?,建議一方面可降低撥備覆蓋率,另一方面銀行逾期貸款抵押品的質素其實相差很大,政府亦可考慮是否應遵循同樣標準以及實行更全面的披露。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7/news/ea_eaa4.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55

傳銀監降內銀撥備覆蓋率

1 : GS(14)@2016-02-18 00:34:51

【有助盈利】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下,中銀監「逆周期措施」鬆綁,傳內銀撥備覆蓋率下調,由150%降至120%,有助紓緩內銀盈利壓力,當中壞賬壓力較大的交行(3328)及信行(998)料最受惠。所謂撥備覆蓋率,意味銀行每錄得1元壞賬,按2012年起中銀監150%撥備覆蓋率規定下,需要撥備1.5元;以1元用來沖銷壞賬,而0.5元則作為儲備防患未然。彭博引述消息報道,國務院正研究由2016年起,將撥備覆蓋率由150%降至120%,指現時工行(1398)及中行(3988)等大型銀行,實際上已落實相關規定,料未來適用於各內銀。若新例實施,意味未來每新增1元壞賬,僅需1.2元作儲備,令內銀作高額撥備壓力減輕,有助提振盈利。




交行信行最受惠

按國際監管水平,未有就撥備覆蓋水平作硬性規定,現時美國銀行撥備覆蓋平均80%至90%。星展唯高達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理論上每錄1元壞賬,實際撥1元已足夠,故撥備覆蓋率降至100%較為合理。有中資金融業分析師表示,即使撥備覆蓋率降至120%,對大型銀行盈利未必有太大幫助,因中行及工行現已接近150%,下降幅度有限,料今年整體盈利會由原本倒退,變成輕微倒退或零增長。另外,《華爾街日報》昨報道,中國銀行業近年亦發行不少「應急換股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 Bonds),指過去兩年發行了逾600億美元CoCo Bonds,當中包括中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7/194937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65

貸款大升添風險 內銀降級壓力增

1 : GS(14)@2016-02-18 22:30:02

【明報專訊】1月內地新增人民幣貸款高達2.51萬億,創下歷史紀錄,內銀的壞帳風險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標普報告指,中國面臨系統性風險,銀行股評級受壓。多家大行出報告,高盛指內銀去年潛在不良貸款比率高達9%。資產質素惡化之下,花旗表示,若內地不放寬壞帳撥備覆蓋率的要求,內銀盈利預期將更為負面。



高盛﹕去年潛在不良貸款率達9%

昨日內銀股下挫,五大行全線下跌。中行(3988)、建行(0939)和工行(1398)分別跌2%、1.7%和1.5%,交行(3328)跌1.9%。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表示,由於利率處於紀錄低點,人民幣貶值,企業爭相償付海外貸款導致債務激增,國內公司槓桿增加。標普此前表示,如果經濟疲軟下,決策者力圖通過擴大信貸來提振經濟成長,中國評級可能被下調。

多家大行發布內銀報告。高盛認為內地企業,尤其是上游企業,盈利疲弱,信貸情?會持續欠佳。商業銀行去年首9個月的壞帳,據公開數字為1.35%,但據測算潛在不良貸款比率為9%。高盛認為內地銀行有能力逐漸吸收壞帳損失,倘若信貸成本維持在現水平,需時5至6年時間,才能完全吸收有關損失。該行又回應國務院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由150%降至120%的傳聞,指該比率已由一年前的233%急降至181%,相信當局會繼續放寬要求。

瑞信最樂觀 維持「增持」評級

花旗則表示,若政府無放寬該比率,內銀盈利預期將更為負面。麥格理認為,1月人民幣貸款激增,相信短期內銀會受消息刺激有所反彈。但該行強調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按季出現惡化,對內銀仍審慎。瑞信最為樂觀,對內銀維持「增持」評級。報告表示,內銀板塊已經由絕望中見到希望的曙光。該行認為不良貸款見頂轉折已經不遠。理由有二,首先是大型銀行是不良貸款率繼續攀升的主要原因,其他類型銀行不良貸款已經穩定。其次,特別關注類貸款(SML)按季僅升2個基點,亦為2014年以來最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8/news/eb_ebb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58

兩會疑國家隊托市 股匯齊揚 人幣在岸價連升3日 內銀A股被掃高

1 : GS(14)@2016-03-06 01:54:29

【明報專訊】「兩會」期間維穩味濃,內地股匯齊飛。人民幣中間價昨日大手升值128點子(10,000點子等於1元)或0.2%,為近3個月以來最大升幅,內地股市更離奇於20分鐘內由低位抽高逾2.4%。有專家認為,昨日股市氣氛不尋常,疑似「國家隊」入市干預,亦不排除人民幣適逢兩會期間將繼續升值。



明報記者 鄭智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公布人民幣中間價,大手升值128點子至每美元兌人民幣報6.5284。截至昨日4時半止,人民幣在岸價收報6.521,即已連續3日上升,累升逾300點子;人民幣離岸價更連升4日,昨日曾一度升高見6.5037。

易綱:外儲降合市場預期

內地政府官員昨日提及匯市時,口徑亦繼續重申「穩定」,《證券時報》引述易綱稱,隨?對人民幣預期的穩定,外匯儲備將趨穩定,認為外匯儲備下降符合市場預期。他又稱,中國外匯儲備去年有所下降,部分是由於企業居民在境內的美元存款增加,於2014年增加1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亦增加數百億元,其中部分是美元外債。

盧楚仁:人幣早前降準炒作 現借勢反彈

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監盧楚仁認為,不排除政府因正值兩會而推使人民幣升值的可能,但較可能是回應G20財長會議的壓力。他又稱,早前市場因降準炒作後,現時借勢反彈,加上美元近期回軟,帶動人民幣匯價升值。

內地A股昨日上演「過山車」,上證綜合指數下午1時復市後15分鐘內急瀉,期間挫45點或1.58%,其後20分鐘內谷底反彈至2878點,抽升2.43%,收報2874點,微升15點或0.50%。深證成分指數亦於下午1時後15分鐘內大挫1.6%,低見9447點後急彈,同樣在20分鐘內抽高2.26%至9660點,收報9536點,仍跌225點或2.31%。

黃國英:港股可短炒新能源股

彭博引述消息稱,中國昨日曾透過「國家隊」買入內銀股以干預股市,令指數全周表現成今年最好,迎接今天公布的「十三五規劃」草案。累計全周,上證綜合指數漲106點或3.86%,為今年內最大單周升幅;本周港股也累升812點或4.2%。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昨日A股氣氛奇怪,重磅股上升但小型股份下跌,只有指數抽高,很有人為操作味道。但他提到,港股以新能源早前跌得多,或可以昨日收市價為止蝕位稍作短炒,但就表示若追入內銀股則較為危險。

(2016兩會專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5/news/ea_ea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52

內銀減按息搶客 媒體警告樓市風險

1 : GS(14)@2016-03-06 01:54:30

【明報專訊】新華社抨擊槓桿推高樓市之後,內地媒體有集體轉向之勢。由先前為樓市助力,宣講買樓賺錢,改為警告樓市風險。昨日《21世紀經濟報道》刊出兩篇文章,一篇講「銀行研究收緊首付」,一篇則是警告樓市不要重蹈股市覆轍。不過,本報查詢得知,進入3月,銀行進一步降低按揭息口,未有任何實質收緊。據北京美聯稱,上門尋求合作的銀行大增,上月已經增加1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昨在《21世紀》撰文,指出2016年樓市暴漲與去年股市暴漲均是「人為」,政策初衷也基本相同,是為了降低企業的高負債率風險。他指出,股災最深刻的教訓就是政府不應過度干預市場行情,讓股市承擔政策目標,「政府信用的介入扭曲了投資者的行為」。他更稱,去年股市在人行行長周小川「銀行資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言論刺激下瘋狂。樓市比股市重要,「幾乎所有金融危機都由房地產危機導致」。他又說:「防止出現暴跌的任務已十分緊急。」

《21世紀》又報道,上海部分銀行研究提高首付比例。不過,文中只是指出上海監管部門與銀行調研,並無任何實質行動,文章頗有造勢意味。本報昨致電北京美聯銀行按揭部主管李燕來,她指出,並未聽聞銀行收緊按揭,反而認為「各銀行對於按揭十分支持」。進入3月,按揭最優惠利率再次下行,由2月最優惠利率即基準利率八五折或八八折,再次下調至八二折至八三折。外資銀行,如花旗和匯豐,最為積極。

北京美聯:各銀行十分支持按揭

李燕來說,北京房價只是在最近兩周才?C升,2月銀行上門跟美聯尋求合作的數目,比1月增加1倍,3月更是十分火熱。對於本報昨日報道搜房旗下房天下收緊「首付貸」,她透露昨天已經跟房天下核實,的確已經收緊,其他「首付貸」公司也有收緊之勢。不過,公司客戶大約僅10%需要尋求首付貸等額外金融支持,因而影響有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5/news/ea_eaa4.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55

兩會疑國家隊托市 股匯齊揚 人幣在岸價連升3日 內銀A股被掃高

1 : GS(14)@2016-03-06 01:55: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5/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近日就銀行使用按揭中介的情况進行問卷調查,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出席銀行公會例會時表示,近期發現有個案牽涉中介公司為客戶申請物業貸款,於收費方面出現問題,故希望加強了解銀行使用按揭中介的監控情况,並再三強調上述個案與銀行無關。

阮國恒透露,現時金管局仍屬資料蒐集階段,預料月底前可完成,但就表示不願預測會否採取新措施以加強監控,稱要視乎收集回來的數據而定。中介公司經絡按揭首席分析師劉圓圓亦稱,以她所見,所謂的「不良中介」並無涉及銀行參與,但就認同「樹大有枯枝」,贊成金管局對按揭轉介公司進行規管,可考慮就新開設的轉介公司設下門檻等。

經絡按揭:不良中介未見涉及銀行

當被問及到本地物業的負資產情况時,阮國恒表示,現時已推出7輪逆周期措施,金管局將會密切留意,加上有數據顯示本港樓價漸趨穩定,二手樓樓價甚至有輕微上升趨勢,故現階段無法判斷情况。他續稱,樓價下跌,令負資產個案增加,屬正常現象,且相關個案亦與銀行為員工提供高成數按揭有關,故金管局不會干預;但就表示目前未見有負資產物業斷供,而按揭樓宇的未能償還貸款所佔比率好低,亦未見有上升趨勢。另外,他亦表示,受外圍環境因素影響,本港零售銀行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於去年第三季的0.65%,升至去年年尾的0.7%,但依然屬低水平,現時亦未見有廣泛性信貸轉差的情况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62

傳內銀准企業以股抵債人行新招助處理不良資產 分析憂風險增

1 : GS(14)@2016-03-11 12:53:38

■前稱熔盛重工的華榮能源周二宣佈向債權人發行股份,以抵銷171億元人民幣債務。 資料圖片



【本報訊】傳人行出招控壞賬,內銀債主變股東。外電昨引述兩位消息人士透露,內地將於近日出台文件,允許商業銀行在處理不良資產時,以債轉股方式解決,即銀行與企業由債權債務關係變為持股關係。分析指做法減低銀行壞賬但增加投資風險,利潤影響微之餘,卻要改變銀行營運模式,措施弊多於利。記者:林靜 何仲豪 陳洛嘉


路透社報道,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已起草相關銀行債轉股的文件,並會明確列明對債轉股的允許期限、處理手段,但強調不是常態化的手法,銀行仍需要國務院特別批准。報道又引述消息指,允許商業銀行債轉股的目的,是要在經濟下行時,增加金融機構和企業逆周期調節手段,即解決實體經濟困難。



中行將成華榮大股東

據指,中國商業銀行法列明,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亦不得向非銀行金融的機構及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則除外。事實上,前稱熔盛重工的華榮能源(1101)在本周二就宣佈向債權人發行股份,以抵銷171億元人民幣債務,而有內地媒體指事件意味中國銀行(3988)將成為華榮能源大股東,持股約14%。法國外貿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學家彭藹嬈認為,措施等同強制將銀行的借貸業務轉變為投資性質,透過成為股東收取股息取代還款,但相關企業多數經營出現問題,能否派息成疑,銀行又有否專才將企業重塑成有盈利能力亦屬未知數。她指,措施唯一好處是即時拯救問題企業,但只會將壞賬問題拖長,是較差一步棋。有中資行分析員亦指,即使措施被指是非常態化,但倘目標劍指經濟問題,變相是犧牲內銀利益為國家服務,「我唔覺銀行有得揀」。



沽售壞賬股份有難度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亦指,出現壞賬的公司股價日後仍有機會下滑,要向市場拋售有難度,故銀行只能長期策略性持有。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相信,措施只會逐步推行,內銀不會用此方法大批量處理壞賬,對今年底內銀不良貸款率的估計仍然維持2%,明年或再升至2.3%。她又指債轉股後若股價下跌,內銀亦有投資撥備吸收虧損,對利潤影響不算大,惟持有股票類投資的風險權重提高,將會對銀行資本造成較大影響。雖然昨日A股在消息傳出後跌幅擴大,內銀股A股跌幅介乎0.2%至4%,惟H股相對平穩(見另文)。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內銀除了面對壞賬風險,還有政策風險,估值縱低亦不代表值博,現時仍宜沽不宜買。




【銀行由債主變股東流程】

(1)企業有財務需要時,向銀行貸款,銀行與企業間是債權與債務關係,銀行收取貸款利息





(2)獲得貸款的企業如果最終無力償債,銀行貸出的款項便會變成不良資產,令銀行添壞賬





(3)傳人行允許商業銀行將相關不良債務變成持股,以減低壞賬,同時支持企業及實體經濟





(4)銀行解決不良資產,但亦由債權人變成股東,成為投資者,收取貸款利息變收取企業股息,但前提是企業有盈利能力並派發股息
apple daily C.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8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