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放水 內銀債轉股非一刀切港股延續4周升浪
1 :
GS(14)@2016-03-13 02:28:05【本報訊】歐洲央行繼續推行量寬,歐美股市前晚大幅震盪。恒指昨低開84點,並曾穿19900點,但在人民幣滙價大升下,及內銀債轉股方案傳不會「一刀切」的好消息下,大市轉跌為升,最終收報20199點,升215點,結束之前4連跌,全周計微升0.1%,連升四個星期,成交量回升至632億元。國指升141點,收報8561點。記者:黃尹華
歐洲全力放水,歐元先暴跌後暴升,為穩定人民幣滙率,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昨日上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222點子,創去年11月來最大升幅,帶動在岸(CNY)和離岸(CNH)人民幣滙價(兌美元)走強,雙雙升破6.5關口。
農行民行升逾1%
路透之前報道,內地正研究商業銀行實施債轉股,在債務轉為股權後,原先的債主會變成股東,以減低不良資產率。市場憂慮未來股票供應將大幅增加,消息曾導致A股前日下挫。彭博昨日引述消息指,相關的債轉股方案將不會「一刀切」。新方案將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債轉股,以保障有關各方權益。昨日內銀股普遍反彈,農行(1288)升1.1%,民行(1988)升2.29%,中行(3988)升1%。內地將在今日迎來「超級星期六」,接連舉行三場涉及財經的重磅記者會。人行將在上午舉行記者會談金融改革;國資委中午記者會將談國企改革;市場最關注焦點則是下午舉行中證監、中銀監、中保監聯合記者會,更是中證監新任主席劉士余首次記者會。今日還將發佈工業增加值、零售數據等重要數據。
A股昨日觀望氣氛濃厚,成交只有3,041億元人民幣,為除了1月7日開市15分鐘熔斷以外,2014年11月以來的最低成交。滬綜指全日窄幅上落,收市升5點或0.2%,收報2810點,深成指則跌26點或0.28%,收報9363點。
下周聚焦儲局聲明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港股昨日雖然反彈,但未能算企穩,周四美聯儲聲明結果公佈前,恒指在20300點或有阻力;雖然美國在今次會議決定加息的機會甚低,但如果議息聲明流露在6月加息傾向,全球股市將再迎來震盪。彭偉新料中證監有可能在今日確認註冊制實施時間延後,中銀監亦可能披露更多債轉股細節,有利A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2/19526405
兩內銀籌230億 今年最大額 基礎投資者包近半集資額護航
1 :
GS(14)@2016-03-15 13:43:41【明報專訊】面對港股市?波動,兩家內地商業銀行浙商銀行(2016)及天津銀行(1578)仍在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合共在市場最多集資逾230億元,當中浙商銀行更為今年首隻集資逾百億新股。然而,在市?波動下,兩間銀行同期招股自然早有準備,已各由基礎投資者先包攬近半集資額。
明報記者 溫婉婷
兩家內地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及天津銀行,分別在港集資最多136億及95億元。前者將於明日起首次公開招股,料發行33億股,佔發行後擴大股本19%,按其招股價3.92至4.12元計算,集資最多可得136億元,成為今年首隻集資逾百億新股,相較於今年已發行新股集資額為高,如年年卡(3773)、佳源國際(2768)、興科蓉醫藥(6833)及香港醫思醫療(2138)等,集資額只由1.76億至10.49億元不等。
浙商行引入支付寶
不過,波動市下,兩間銀行同期推出市場,自然也預先招攬基礎投資者為其護航。當中,據銷售文件顯示,浙商銀行除獲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香港)作為基礎投資者外,還有浙江海港、兗煤國際、紹興領雁、申萬宏源等合共5位基礎投資者,包攬逾五成集資額;至於天津銀行情?亦類同,當中45%集資額已被中船租賃、華達公司、天物投資及天房津城等7名基礎投資者認購。
天津銀行不良貸款率連升3年
對於兩間銀行「撞期」來港上市, 天津銀行執行董事兼董事長袁福華笑稱這是一種緣分,證明香港市場成熟具吸引力。天津銀行將於今日起進行首次公開發售,在市場計劃集資最多可得95.37億元。招股書資料顯示,天津銀行不良貸款率自2012年起連續3年上升,去年截至9月底首三季不良貸款率更錄得1.49%,袁福華指,國內銀行一向有共識,只要不良貸款率低於3%仍屬合理,稱該行現時仍有一定距離。他又強調,寧可犧牲業務增長速度,亦要保持資產的優良,以維持銀行穩健發展,而該行亦會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的區間範圍。
盼不用「債轉股」處理不良資產
另外,有消息指人民銀行擬允許銀行以「債轉股」方式處理不良資產,袁福華稱目前仍未收到當局通知及文件。他續稱,雖然「債轉股」是處理不良資產的手段之一,但就指天津銀行以穩健經營為目標,希望最好少用,甚至不用此手段;又強調一旦有不良資產,自己擁有多年經驗,相信屆時會採用合適手段處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5/news/ec_eca1.htm
以股抵債 內銀「躺槍」 戴孤劃
1 :
GS(14)@2016-03-23 15:38:112016-03-18 HJ
內地有各式各樣的口號,其中一個「鐵哥們」【國情特色用語】比較熟悉的,相信就是「為人民服務」。隨着國家愈來愈富強,今時今日該口號已演變成了「為人民幣服務」。
國有大型銀行作為國家中堅分子,向來要接受國家的「特別」任務,以響應「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據了解,最新任務有可能是要銀行把不良資產債轉股,聲稱可以為銀行和企業帶來雙贏,但戴Sir恐怕只會是內銀「躺槍」【國情特色用語】。
面對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的營運自然會受到影響,而銀行作為百業之母亦會受到牽連。內地市場消息指出,中央政府為了紓緩銀行和企業的壓力,人行正在起草相關銀行債轉股文件,允許商業銀行處理一些不良債權時,把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轉變為持股關係,即是俗稱的「債轉股」。
目前內地債轉股的運作,主要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資產管理公司通過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把原來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轉變為其與企業間的控股或持股關係。原來的還本付息轉變為按股分紅,在企業狀況好轉後,通過上市、轉讓或企業回購形式回收資金。
根據中國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反映有關規定是有轉圜的餘地。
債轉股助經濟紓困
消息人士亦透露,人行擬出台的銀行「債轉股」文件,將會由國務院特批,並不是常態化,「債轉股」的目的是解決實體經濟困難,故此將明確對「債轉股」的允許期限和處置手段。
第一個內銀「債轉股」個案,極有可能是華榮能源(01101)。華榮能源的前身熔盛重工,一度是內地最大民營造船廠,但航運業低迷使其陷入困境,即使集團近年嘗試拓展石油及天然氣業務,但業績未有顯著改善。
截至去年6月底止,華榮能源上半年就勁蝕超過20億元人民幣,總欠債更高達224億元人民幣,當中九成九的借款需要於一年內償還,還債壓力已迫在眉睫。
華榮能源發公告建議股份5合1後,按每股合併股份1.2元,向債權人發行最多171.08億股,包括向22家債權銀行發行141.08億股,以及向1000家供應商債權人發行30億股,抵消171.08億元人民幣債務。
據了解,中國銀行(03988)作為華榮能源最大債權人,其借出的27.5億元債務將轉變為27.5億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4%,成為華榮能源大股東。原大股東張志熔家族持股比例將被大幅攤薄,由26.3%下跌至2.9%。
有市場分析指出,銀行把不良資產「債轉股」,可以為銀行和企業帶來雙贏,一方面降低企業的債務負擔;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有望迎來牽頭進行產業重組的戰略機遇。
營運不善神仙難救
不過,戴Sir認為,「債轉股」無疑可以降低不良資產水平,表面上是減少銀行賬面損失;但如果企業營運沒有改善,銀行未能出售或蝕讓股權,實際上是拖延壞賬出現。因此,內銀接受國家的「特別」任務,有可能只是「躺槍」。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國情特色用語】。
?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以股抵債 內銀「躺槍」
趣BLOGBLOG:十年一覺內銀夢
1 :
GS(14)@2016-03-31 13:49:35唱衰最多的板塊,一定是內銀股。很多人以為股榮另有所圖,但愛之深,責之切。內銀股是我昔日持有最多的股票,由2005年首隻內銀交行(3328)招股開始,一直抽到2010年農行(1288)掛牌,期間儲了八隻內銀牆紙,至今收了足足十年內銀股息。八隻最大內銀上市至今的總回報,最好的賺了兩倍(計及股息)。最差的是近乎白做。歸納抽內銀勝負關鍵,盡在十個字:早抽早享受,遲買唔好受。第一隻內銀交行,05年以每股2.5元上市,期間曾送紅股,揸實至今,每股累派息2.16元,計及現價,每手回報5,362元,十年間回報率超過兩倍。最好回報是招行(3968),06年上市,至今回報率218%。四大行最好回報是最早上市的建行(939),回報率同樣超過兩倍。目前港股芸芸股票中,於06年上市的工行(1398)及中行(3988),是最多實物股東的股票。兩者目前股價,較招股價高43%及10%,就是靠「高息」因素,前者至今總回報錄得約一倍,後者有64%。2007年以後,抽內銀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嘥氣。中信銀行(998)上市價9.08元,現價4.78元,加上累收股息1.41元,剛好平手,是最冇好報的內銀。隨後的民行(1988)及農行,至今回報不過是35%及12%,聊勝於無。三大內銀(工、中、建)昨晚放榜,以阿Q式造數都造到有盈利增長。中行淨利潤多12億元(人民幣.下同)、工行多14億元、建行更只多了7億元。三間行去年賺逾千億元,一年賺多十餘億,一間分行經理穿櫃桶底都唔止。最大鑊是,三大行派息都減少約一成。昔日靠高息托價的故事,進入倒數階段。打算靠收內銀股息養老的朋友,以為仍有8厘息,我會勸你沽了。以現價計,三大行最新股息率介乎6.3至6.5厘,扣除10%股息稅,只有5.7至5.8厘。今年派息預測繼續跌,加上人民幣倘續貶,後年收到的股息會進一步縮水。十年一覺內銀夢,贏得股息卻濕滯。八張內銀牆紙,下季會悉數沽出。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31/19551223
空軍瞄準內銀本地地產股
1 :
GS(14)@2016-05-19 02:20:00【本報訊】大市沽空率連續89日高企在一成以上水平,今年平均沽空率達12.5%,按年增2.7個百分點。統計各大藍籌、H股及ETF(指數買賣基金)的沽空率,發覺淡友主力在內銀、本地地產及銀行股入手轟炸,意味空軍瞄準的是中港經濟疲弱的困局。
東亞沽空率逾47%
以沽空率計,近九成統計股份今年日均比率均較去年高,沽空率最高股份為東亞(023),按年增12個百分點至47.3%,其次旺旺(151)亦達四成,煤氣(003)、太古(019)、恒生(011)等緊隨其後,達37%至39%;但以沽空率增幅計,地產股太古、新地(016)及港鐵(066),內銀股農行(1288)、民行(1988)等,均全數有10至20個百分點增幅。不過倘以沽空額計,今年日均只有86.6億元,較去年日均99.4億元減少近15%,沽空率攀高某程度掛鈎今年日均成交額劇減五成,統計的86隻股份及ETF中,有逾半今年日均沽空率均較去年下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市場認為空軍今年實質未有較去年積極,只是資金從股市撤走令成交大萎縮的情況更嚴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6/19613488
H指兩分鐘閃跌200點 速收復失地 傳大戶掟內銀觸發下挫
1 :
GS(14)@2016-05-19 02:30:00■市傳有大戶瘋狂拋售內銀,觸發H指在兩分鐘內閃跌200點。 資料圖片
【本報訊】港股闖二萬鎩羽而歸,大戶即狂掟內銀觸發H指閃跌!恒指昨連跌三個交易日後反彈,惟兩次試闖兩萬關遇阻後,H指午後突直插並倒跌,兩分鐘內急瀉約200點後,又迅即收復,期間H指期貨錄巨額成交,三分鐘內成交張數已佔全日11%。記者:余倩敏
恒指昨稍低開後逆向攀升279點,惟升抵19998點的兩萬關前即掉頭,午後再試闖亦失敗,H指跟勢走上之際,於下午2時14分突異動,兩分鐘內由升約1%轉為跌約1.5%,急跌約200點,惟及後數分鐘跌幅又迅即收復並倒升,觸發兩隻H指牛證無辜打靶;恒指亦幾乎於同一時間出現閃跌,兩分鐘內急瀉178點,但數分鐘後跌幅已大部份收復。恒指最終收報19883點,升164點或0.8%;H指收市升11點或0.1%,收報8312點。
港交所:無錯盤報告
H期在2時14分至16分的三分鐘內亦錄1.5萬張成交,恒指三分鐘內亦共錄近8,000張成交,相較早段每分鐘成交只以百張計。閃跌原因眾說紛紜,有揣測認為是由俗稱「肥手指」的錯誤交易所致,但港交所昨指並無接獲任何與H指期貨有關的錯盤報告。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閃跌或與市傳人行摸底內銀不良貸款真實性有關,他不排除有淡友借傳聞進行沽H股、買入藍籌股的交叉盤操作,所沽H股包括內銀,而且當中涉及程式盤,因而拖累H指急跌,由於港股近期成交疏落,他認為類似異動有機會再現。另外,有基金經理透露,有外資基金因傳聞而狂拋內銀股,導致H指離奇閃跌。
大市沽空比率仍高企
翻查紀錄,單是建行(939)昨2時14分至2時15分短短兩分鐘期間,已錄34宗過百萬元大手沽出,成交金額合共9,715萬元,佔該股全日成交金額近8%。事實上,內銀昨亦成為空軍目標,大市昨日成交偏低僅564億元,沽空比率由18%跌至16%,錄歷年第四高紀錄,多隻內銀逆市報跌之餘,招行(3968)及民行(1988)的沽空率接近六成。另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前夕,中資券商股因市場炒作宣佈深港通而受捧,中信證券(6030)升逾3%,港交所(388)早段曾升近3%,但收市升幅收窄至只有0.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7/19615185
人行擬查內銀隱藏壞賬
1 :
GS(14)@2016-05-19 02:30:01【本報訊】內地數據有否「發水」或刻意低估,經常招外界質疑,路透社引述消息指,為平衡貨幣政策及防範金融風險,人行金融穩定局自4月下旬至本月底,正向銀行「摸底」,了解資產質量分類是否真實,正常及關注類貸款(兩類皆不屬不良資產級別)有否因行政干預而隱藏不良資產,以致影響不良貸款的真實性。
針對中小行過度借貸
分析員估計,當局或針對中小行過度借貸、低估逾期還款風險,或將問題資產由表內偷偷轉移至表外,但實際仍可追溯回表內等「踩界」行為。報道指,是次「摸底」行動,重點是資產質素分類是否屬實,人行地方分行金融穩定處,會進行抽查及現場檢查,各地亦必須「摸底一家政策性銀行」。業內人士估計,懷疑一間正朝商業化發展的政策性銀行,因不良貸款率只得零點幾,遠低於市場水平而成為被查對象。有中資證券研究主管謂,目前內地四大行中,特別是建行(939)、農行(1288)及中行(3988),以及一些大型股份制商銀如招行(3968),在逾期貸款歸類為不良資產上,只會超審慎而不會低估,若從系統性風險角度看,宏觀風險不大,最重要是銀行的不良貸款覆蓋率夠高,即使有中小行要重列貸款類別亦影響有限。中銀監早前公佈,首季內銀不良貸款率,較上季末升0.07個百分點至1.75%。根據規定,逾期90日貸款需列入不良資產類別,但一些安排或存灰色地帶,如處於債務重組過程中,貸款仍可暫列關注類;若抵押品價值足夠覆蓋整體貸款,逾期90日也可不列入不良資產類,信用卡貸款等消費金融,逾期180日才歸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7/19615226
內銀啟壞帳打包 助降不良率 中行招行試水溫 產品折讓84%
1 :
GS(14)@2016-05-21 12:42:57【明報專訊】一直只聞樓梯響的「不良資產證券化」,作為試點的首批產品近日先後發布。「打頭陣」的中行(3988)及招行(3968)分別發表公告表示,發行規模為3.01億及2.3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涉及貸款分別以批發業為主的行業貸款,以及信用卡貸款,今次產品折讓達84%。有分析稱,新產品目前仍屬「試水」階段,對改善內銀財務結構的作用有限,幸而其風險未如當年雷曼產品般高。
明報記者 徐寶文
中行及招行日前分別宣布發行名為「中譽」及「和萃」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總規模分別為3.01億元及2.33億元,同樣分為「優先」及「次級」兩檔(分別見另稿),兩者的佔比均約為80%及20%,並僅向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配售;兩行將於下周三(25日)公布認購詳情,並於翌日(26日)正式接受認購。
兩產品總規模逾5億
中行的「中譽」是「打包」由42個借款人、合共72筆行業貸款,涉及行業逾20個,總未償還金額(連息)高達12.54億元,頭3大行業貸款佔比高達74.87%,首位的批發業更佔逾一半,達6.53億元;除1宗屬「可疑」貸款類別外,其餘71宗均為「次級」。至於招行的「和萃」則是由60,007筆個人信用卡貸款「打包」而成,當中「次級」及「可疑」分別佔21%及40%,餘下的39%則是「損失」類貸款,平均每宗未償還款項(連息)為3.5萬元。
大華繼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這項新產品,理論上能使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下降的同時,因立即回收一筆現金的關係,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獲得提升,且該筆資金更可再次借出,化為利潤。不過她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這項產品「打正旗號」出售不良資產,加上汲取過雷曼事件的經驗,投資者變得更為審慎,故料這項新產品僅為銀行處理不良資產提供一個「新渠道」,而不是主要渠道,作用有限。事實上,截至今年首季度,包括中行及招行在內的六大行,不良資產規模合共逾8500億元,相對今次發行的不良資產產品,所佔比例是極小。
不過李惠嫻稱,從另一角度看,幸這項新產品的需求不熾熱,否則若這項產品的投資活動活躍起來,但內地經濟繼續下跌時,整個金融體制的流動性將會被抽乾,2008年雷曼事件的翻版將在中國發生。
分析師﹕風險遠低於美次按
星展唯高達中國金融業分析師陳姝瑾雖亦認同指,今次新產品的推出,對改善內地銀行財務結構的作用有限;但由於今次推出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只進行一次包裝,並非如美國當年對劣質資產進行多重包裝的次按產品般,前者的風險程度遠低於後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1/news/ea_eaa1.htm
謝清海罕有唱淡 料內銀壞賬率逾10%環球經濟08年後最差
1 :
GS(14)@2016-05-21 13:37:39■惠理主席謝清海昨直言,內銀壞賬情況「相當嚴重」。 潘浩欣攝
【本報訊】「股壇金手指」謝清海罕有唱淡,形容全球經濟今年是自2008年來最差、最艱難一年。他指出內地銀行實際壞賬水平恐高於10%,屬於「相當嚴重」。雖然他表示不會減少中國投資,但估計內地經濟結構性改革尚需要3至5年才見效,其間帶來的社會震盪,更是香港的最大風險。記者:黃翹恩 周家誠
內地「權威人士」指經濟呈「L型」,惠理集團(806)主席謝清海出席股東會後受訪,表示不感驚訝,內地「保6」不成問題,但內銀信貸質素更值得關注。官方內銀不良貸款率雖低於2%,但據他向銀行界了解,若將逾期未還貸款、關注類貸款作「簡單計算」,實際壞賬率應高於10%,情況「相當嚴重」。股市、銀行改革尚要3至5年才能見效,現時已出現「小危機」,而政府着手嘗試解決,可望避免5年後會出現「大危機」。
內銀計算不良貸款手鬆
事實上,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拾級而上(見表),以農行(1288)為例,若將去年不良貸款率,加上關注類貸款、逾期90日以上貸款後,總問題貸款比率高達8.59%。全中國最大銀行工行(1398)亦高達7.23%。有內銀分析員指出,內銀計算不良貸款率較手鬆,部份逾期3個月、有抵押品之貸款,僅視為關注類貸款。以上周中銀監統計首季數據,3月底不良貸款率攀升至1.75%,較去年底1.67%輕微上升,不過,關注類貸款率高達4.1%。不過謝清海亦笑言,當借方為國營銀行、貸方為國企,「等於左手借畀右手」。他認為,今年環球經濟恐是08年金融海嘯後最差、最艱難的一年,指市場需真正令經濟結構性回復效率,包括關閉營運不善的企業、裁減人手,難免會令內地某些地區經濟倒退,期間需確保不會出現社會動盪,否則「我不能想像對香港的影響,超乎你預期。絕不只是大陸人來買奶粉如此簡單……香港需要一個穩定的中國,多於一個增長快的中國」。
增新經濟體投資比重
雖然謝清海昨拒絕給予恒指或個股目標價,長遠看好內地經濟,故表明不會減少對中國投資,但承認會增加投資組合內新經濟體比重。猶記得去年5月底他減持惠理,套現最多16億元之後,恒指旋即見頂(28249點),之後再沒「返家鄉」。另外,他認為有3分之2機會MSCI下月納入A股,明年納入則有9成可能。同日,德銀重申對中國股票正面看法,並指沽空H股的交易已到非常「擠迫」地步,該行相信情況隨時出現逆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9/19617827
日美匯率未明朗內銀勢弱 港股添壓
1 :
GS(14)@2016-05-24 05:05:23【明報專訊】本周港股方向仍然未明,市場人士分析有機會反覆向下,主要因為七國集團(G7)峰會閉幕,日本及美國未就貨幣政策未來路向達成共識。而中行(3988)及招行(3968)啟動把不良資產證券化,對內銀股造成壓力。
G7峰會周六在日本閉幕,但日本、美國及歐洲各國未就匯率波動及實施財政刺激等議題達成一致;加上日本央行上次議息決定維持政策不變,令市場大失所望,並對其貨幣政策能否持續寬鬆感到懷疑,日圓大升亦導致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影響港股結束反彈浪潮。
蘇沛豐:投資者本周觀望為主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表示,市場仍然預期日本央行會繼續「放水」,反而憂慮的是美聯儲會否在6月加息。他預計,投資者在本周以觀望及等待為主,港股會反覆向下,成交偏低。除等待各國央行政策更明朗,投資者亦靜候中國經濟數據,而市場如何解讀內銀把不良資產證券化相當重要。
中行及招行上周五宣布推出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國務院參事夏斌昨日在上海出席論壇時表示,要嚴防少數金融機構把風險「偷偷輸送給老百姓」。他表示,中國上一輪不良資產處置,發生在2002年,當時經濟起飛,不良資產的處置能大賺利潤,但現時經濟周期處於不同階段,處理不良資產的效果或會不一樣,因此認為監管機構要關注此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3/news/ea_eac1.htm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