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瘋了!滬指收漲3.1% 創15個月最大單日漲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51
因投資者預計中國政府將放松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中國股市上漲。
上證綜指大漲3.1%,創40個月新高, 深證成指大漲2.98%。因預期交易量放大將利好券商,今日證券板塊漲幅第一。保險、銀行也大漲。
海通證券、中國民生銀行以及中國人壽等公司都上漲超過5%。恒生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Dai Ming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目前看來市場已經一致看多,新的資本正在湧入股市。證券板塊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交易額激增。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中國央行或將降準。
上證綜指今年以來上漲近30%,或將創下2009年以來最佳年度表現。滬港通、降息等因素推高了A股。自央行11月21日降息以來,A股累計漲幅13%。
彭博經濟學家Tom Orlik表示,
中國央行可能在11月21降息後再降準。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而貨幣市場利率依然維持在高位。
瑞銀集團中國策略師Chen Li昨日表示,因央行預計將在明年兩次降息,投資者應該購買金融股。高盛首席中國策略師Kinger Lau表示,預計明年將有4000億資金從樓市湧入A股。
今日有200億元人民幣的14天期正回購到期。如央行不進行正回購操作,將釋放200億元流動性。中國證券網援引交易員透露,2日央行將在公開市場繼續不開展任何操作。這是7月份以來第二次暫停正回購操作,但市場期盼的逆回購也未重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PEC藍”威力大 澳洲重要港口對華出口鐵礦石創7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95

11月APEC峰會期間北京重現久違藍天,華北多個省市停產限產的煉鋼、水泥等重工業企業功不可沒,澳大利亞礦商也有“犧牲”:當月澳大利亞港口Port Hedland發往中國的鐵礦石出貨量降至七個月來最低點。
Port Hedland是澳大利亞出口噸位最大的港口,也是必和必拓這類全球綜合性礦業生產商的發貨港。去年經該港口出口的鐵礦石占澳大利亞全國出口量的55%。該港口官方數據顯示,11月發往中國的鐵礦石合計2900萬公噸,為今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比10月減少270萬公噸,比去年同期高出670萬公噸。11月該港口出口鐵礦石總量也由10月創紀錄的3750萬公噸降至3440萬公噸。
華爾街見聞11月文章提到,在北京APEC峰會召開前,中國政府就推出了多項限制措施。為實現“APEC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六省市當月對煉鋼、水泥、化工等重汙染行業停產限產;限制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限制上路機動車的車型及行駛時間,並禁止造成嚴重汙染的某些機動車上路。北京的學校、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也獲準放假六天。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高級亞洲經濟學家Gerard Burg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我們看到河北省也和APEC會議有關,當地出現停工。這無疑降低了那期間的鐵礦石現貨需求。”
今年鐵礦石價格跌幅高達47%。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由於APEC峰會期間華北部分鋼鐵廠的產能受限,全球鐵礦石供應供大於求的局面雪上加霜,鐵礦石價格11月5日創逾五年新低。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澳新銀行估計,受限產影響的鋼廠總年產能約為1億噸。這意味著鋼鐵產量減少約400萬噸。雖然減少量和中國8億噸的年產量相比無異於滄海一粟,卻足以攪動市場的信心。
加拿大皇家銀行11月將未來三年的鐵礦石價格預期下調了11%-16%,其中將明年的預期價格由此前的每噸100美元降至每噸85美元。澳新銀行也下調了預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DP就業連續六個月超20萬 美國就業穩步複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27
美國11月ADP私人部門新增就業人數20.8萬,雖然不及預期22.2萬人,不過已經連續六個月高於20萬,顯示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的趨勢依然延續。
10月份的ADP就業人數從23萬修正至23.3萬。

從企業類型和行業劃分,人數低於50人的小企業和服務業的就業增長較為強勁。11月小企業就業增長為10.1萬人,較10月略有回落但仍處高位,小企業就業是經濟健康的重要標誌。中型企業(50~499人)就業增加6.5萬人,較上月的12.2萬人大幅回落。人數多於500人的大企業就業增加人數依舊不夠理想,10月僅為慘淡的7500人,11月為4.2萬人。
據CNBC,穆迪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新增就業人數持續超過20萬人,顯示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在穩步複蘇。”
ADP副總裁Ahu Yildirmaz表示,勞動力市場持續有力地在改善。
彭博分析師預期,本周五公布的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為23萬。
在今年前10個月中,美國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已經連續9個月高於20萬,顯示美國就業市場處於強勢複蘇之中。
ADP就業數據在非農就業數據之前公布,是市場高度關註的勞動力市場指標。
數據公布後,美元短線回落,美股期貨微漲,黃金小幅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兩融業務規則修改提速:合約期限延長至18個月 雲蒙
來源: http://xueqiu.com/3037882447/33746722
兩融業務規則修改提速:合約期限延長至18個月 來源:上海證券報
業界期盼已久的兩融交易規則修改近期獲實質性進展。上證報記者獨家獲悉,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及相關業務規則修訂已經獲監管層內部通過,
目前正在走簽發流程。其中,
開戶門檻調整及允許合約展期是本次融資融券規則修改中的兩大亮點。 某滬上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證金公司在近期組織各大證券公司進行轉融通業務相關培訓。與會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規則的修訂工作在經歷了多輪評估、修改和討論後,近期獲得監管層的內部通過,目前正在走簽發流程。
據悉,本次融資類業務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業界最為關註的展期欣然在列。根據此前證監會及交易所分別下發的征求意見稿,將維持現行的合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的要求,但允許合約到期後,券商根據客戶的申請辦理展期,但展期次數不得超過2次,且每次展期的期限不超過6個月。這意味著,客戶融資融券的期限將由現在的不超過6個月大幅延長至
不超過18個月。根據現行規定,融資、融券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且不得展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顯得不夠靈活,也增加長線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此外,極端情況下合約到期集中也可能對市場造成沖擊。
兩融開戶門檻的調整也在本次修改範圍之內。據悉,
融資融券開戶時間擬從現行的在營業部辦理開戶手續6個月以上調整為從事證券交易滿半年即可開戶。舉例來說,客戶張先生,投資經驗已滿半年,想將賬戶從現行的A券商轉到B券商,根據現行規定,他只能在B券商開立普通賬戶,而無法開立信用賬戶,而在修改後的辦法下即可成行。
上述兩融負責人表示,融資融券業務規則修改恰逢其時。融資融券是近年才興起的創新業務,在業務開展初期,由於證券公司及投資者都沒有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相關經驗,為確保業務的平穩運行,所以對投資者準入標準、交易期限等進行嚴格限制,但隨著業務的深入發展,這一工具已經為市場廣為理解和認可,修改完善相關規則可以促進兩融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
不過,也有券商擔憂政策落地時間因近期融資行情太過火爆而有所推遲。某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認為,雖然周五傳出的監管層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系誤傳,但可能是監管層已經關註到行情過快上漲帶來的風險。
此外,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風控“升級”也在加速推進,有望與兩融辦法修改一同面世。根據此前下發的征求意見稿,監管層擬從控制業務規模上鉗住了券商的風險敞口,如券商自有資金融出余額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0%;單一融入方累計融資余額不得超過證券公司凈資本的10%。
截止12月5日,融資余額前六名為:$中國平安(SH601318)$ 168億元$中信證券(SH600030)$ 147億元 $興業銀行(SH601166)$ 113億元$浦發銀行(SH600000)$ 107億元$民生銀行(SH600016)$ 90億元$招商銀行(SH600036)$ 62億元
看韓束怎麽用3個月將“微商”銷售額做到上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69.html
化妝品江湖的微商戰已經打響!自9月份建立以來,韓束微商的月平均銷售額達到了1億。預計明年銷售額達15億,成為比肩線下渠道和電商渠道的又一大渠道。目前,韓束已經建立起了2萬人的微商團隊,韓束副總裁,微商事業部CEO陳育新告訴i黑馬,接下來他們要做減法,這個團隊就砍掉一半,留1萬精英。

(i黑馬註:2013年中國化妝品零售市場規模為3338.6億元。2014年4月份單月交易額為83.5億。其中皮膚護理一類別占到了17.7億達到了68.3%。近些年來,隨著佰草集、相宜本草、自然堂、韓束等國產化妝品的不斷崛起,未來勢必會打破國外品牌占據鰲頭的局面?以上數據源於艾瑞數據。)
微商渠道是大勢所趨
在微信上賣東西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兒。據不完全統計,從事朋友圈銷售行為的有幾千萬人。然而目前微商仍無明確規範,朋友圈里的東西常常是快賺快閃的三無產品,韓束作為一個已經有12年品牌歷史的化妝品為何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去趟微商這趟渾水呢?
談及微商渠道,陳育新難掩激動之色:“韓束前幾年已經將基本的渠道鋪設完畢,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手機端購物已成大勢所趨。微信未來勢必會規範微商行為。而目前微商獲取用戶的成本又較其他渠道低廉,因此微商是韓束不可不去爭取的一大渠道。”
其實韓束進軍微商一開始是遭到公司內部質疑甚至反對的,目前國內已有化妝品領域進入到這個渠道,大多采用延伸一個子品牌去做,不敢用自己的大品牌去嘗試。今年6月份,陳育新開始和公司進行協商並最終立項。說服公司冒這個險,可分為四大步。
首先,擺事實。說明微商已是大勢所趨。
其次,雖然諸多從業者,但是
微商這個渠道並沒有知名品牌,雜而亂的情況下,這時候需要一個品牌作為標桿,領導這個渠道不斷建立規範。由於此前所代理的產品大多沒有品牌,沒有文化,創業者缺乏安全感,而韓束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再次,從營銷角度講,微信本身就具有媒體屬性,有助於拉進韓束與消費者的距離。微信端聚集的人群又是消費者屬性,
比如微信上有10萬個人在賣韓束,一個人最起碼有百來個好友,那麽這個信息就會到達千萬個真實消費者面前。後期再進行營銷聚合,那麽在朋友圈發10條信息,比其他推廣渠道都要好得多。
最後,傳統的線下渠道發展了近30年才規範化,而電商渠道只用了10年就完成了這一過程。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信息傳達的高效與透明,微商這一渠道勢必會用更短的時間完成規範化。目前微商已經發展了2年了,規範化問題亟待解決。

i黑馬:又一典型的o2o案例——愛屋及烏,幹死傳統房屋中介:建一個在線虛擬中介,沒有租賃成本,用省下的成本一方面補貼經紀人,他們收入高了,一方面去補貼用戶,租房便宜了。愛屋吉屋今年3月成立,現在已突破了1200人。
對於當下以門店為核心的租房中介,也許我們都會認同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用戶沒少花錢,但對服務並不滿意;
2.中介沒少收錢,但能賺著錢的公司少之又少。
在移動互聯網的力量不斷觸及和改造著傳統行業之時,鐵板一塊的傳統租房中介領域也有新玩家入局。
“傳統中介公司服務模型不能讓用戶滿意,成本結構錯誤,”我們要“重新定義和設計房地產中介到底是什麽樣子”,愛屋吉屋聯合創始人鄧薇在接受搜狐IT專訪時並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在她看來,互聯網模式的基礎思維是讓買賣雙方在信息通暢、透明的市場情況下進行理性的選擇,而非制造信息不對稱的壁壘靠倒賣差價賺錢,後者正是當前傳統租房中介的邏輯。
自今年3月正式成立,到如今業務落地京滬,半年多的時間愛屋吉屋的規模已急劇膨脹到了1500多人,其中一線的經紀人約1200人。對比大多數互聯網初創十位數的團隊而言,這貌似是一家很重的公司;而相較傳統租房中介動輒過萬的員工規模來說,似乎又很輕。
實際上,相比於傳統租房中介,愛屋吉屋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
1.無門店:鄧薇並不認為門店的有無和多寡是租房中介獲取用戶信任的基礎——用戶用最少的精力租到房子,出租方用最快的速度租出房子,經紀人用最短的時間撮合交易才是關鍵。盡管愛屋吉屋也在分公司向用戶提供簽約場所,但其明確自己的主要目標用戶是23歲至30歲之間的北漂和海漂群體,“我們認為他們是絕對的互聯網一代,他們租房的第一步一定從互聯網開始。”
2.單一經紀人:傳統的租房中介是“劃片而治”的,分支機構僅負責自己所在小小片區內的房源,相互之前也存在著競爭關系。而鄧薇則試圖打破這種規則,向用戶提供一對一的經紀人服務。不過,盡管愛屋吉屋在宣傳中將“全城帶看”作為廣告語,但鄧薇也坦言由於用戶的行為是理性的——大多數人的找房區域是4站地鐵輻射範圍內,由此為用戶服務的經紀人實際上需要負責的是這一範圍內的房源。換句話說,愛屋吉屋所做的是大幅擴大並根據用戶實際需求重新劃分了片區,從而提高了供求雙方的效率。
3.數據更新:鄧薇表示,愛屋吉屋有一支約200人的出租委托服務團隊負責信息的更新,以確保用戶看到的房源是有效的和準確的。“平均1.8次帶看完成簽約,一周之內就可以將租房出租,絕大多數房源在10天內就會完成更新。”
4.後續服務:對於出租後潛在的糾紛風險,鄧薇稱將通過合約來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會提供有限的幫助。同時,在短期內,愛屋吉屋並不會進軍類似自如客的租房托管市場和利潤更為豐厚的租房買賣市場。
5.經紀人的收入構成變化:相比於傳統租房中介經紀人最高不到4000元的底薪,愛屋吉屋給出的數字是6000元,而這一數字也得到了一線員工的證實。同時,經紀人的獎金也不再采用傭金抽成,而是依據用戶的滿意度。“經紀人沒有必要騙用戶,他需要做的就是服務好這個用戶,”鄧薇正嘗試打破一些潛規則。
對於愛屋吉屋的出現,傳統租房中介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鏈家為代表的企業更多地選擇了“學習”,包括對於互聯網的改良;而另一些較為依賴於租房業務的企業則表現出了一定的“對抗性”。針對這些明面上或潛在的“反擊”,鄧薇表示自己並不怕打仗,而即便是大家都有了網站、有了APP,但由於其運營模式和成本結構並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愛屋吉屋在模型架構上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
面對如此之重的模式和龐大的人力及營銷成本,作為前土豆副總裁和滬上打車應用大黃蜂的創始人,剛剛拿到B輪融資、在“燒錢領域”闖蕩10余年的鄧薇並不“在意”,並表示沒有盈利的壓力。而對於未來的規劃,鄧薇透露今後半年內將在京滬兩地繼續深耕,員工數量可能還會有3倍到4倍的增長,但不會擴展到新的城市。
印度盧比跌至11個月新低 明年將是亞州最牛貨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23

隨著股市下跌,以及市場預期進口商將在年底之前購買美元,印度盧比周一跌至11個月新低。
彭博社根據印度銀行業的報價匯編的數據顯示,美元/盧比周一大漲近1%至62.9425,盤中觸今年1月28日以來的高點,今日在亞洲貨幣中的表現僅次於印尼盾。印度基準股指S&P BSE Sensex跌至七周新低,印度國債則在回吐早前漲幅後企穩。
印度發展信貸銀行(DCB)外匯交易員Navin Raghuvanshi告訴彭博社,“本土原油公司因年底支付而對美元產生的需求,以及股市遭到拋售,拖累了盧比。”印度80%的原油依賴進口。
隨著美國經濟複蘇,市場預期美聯儲正朝著加息走去,追蹤美元兌十大主要貨幣表現的彭博美元指數本季度大漲4.3%。
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三個月期(離岸)美元/盧比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on-deliverable forward,以美元結算)今日上漲0.5%至63.87。
澳新銀行駐新加坡高級外匯策略師Khoon Goh告訴彭博社:
盧比現在開始屈服於強勢美元的市場情緒。市場參與者集體減少盧比風險敞口,加之較小的流動性和年關將近,都加劇了盧比的波動。
不過,匯豐銀行認為,明年盧比將是亞洲最堅挺的貨幣。
福布斯新聞網援引匯豐銀行亞洲外匯研究部門主管Paul Mackel給客戶的報告稱:
低油價意味著印度經常帳和通脹率將會持續改善。印度央行一直致力於降低通脹預期,現在它有能力抑制盧比的過度疲弱。
Mackel預計,美元/盧比明年介乎62.5與63之間,與眼下相差無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滬指收盤創44個月新高 銀行股爆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21
A股今日震蕩走高,滬深兩市收盤價分別創逾四年、三年新高,並為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兩市成交量超9000億,為近期高位水平。
分析師稱,臨近年底資金面趨緊,市場降準呼聲再起,另外即將修改的商業銀行法或涉及到取消存貸比考核,銀行股受此影響繼續保持強勢,帶領大盤續漲,短期震蕩態勢料是近期市場的主基調。
滬綜指收報3061.02點,漲39.5點或1.31%,盤中震幅2.76%,創2010年11月11日以來最高收盤價;
深成指收報10786.72點,漲118.11點或1.11%,盤中振幅2.4%,創2011年9月21日以來最高收盤價。
版塊上來看,銀行、券商股集體大漲,油價持續下跌使得港口航運、機場航運板塊亦表現不錯。

相對來說燃氣、煤炭等能源股出現下跌,種植業、林業等農業相關股票表現也較差。

消息面上,權威人士日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相關部門已經將《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建議方案上報,並等待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的修改法律程序,其中或涉及到取消存貸比考核。由於《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可能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不少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預計,在“過渡期間”相關部門有望再次調整存貸比的計算口徑。
與此同時,市場對於明年全面開啟降準周期的預期愈發強烈。這樣看來,商業銀行的大漲在情理之中。
而中金公司今日表示,券商風控指標放松可能為假消息。中午此消息一出,作為大盤的風向標的券商板塊集體跳水,但尾盤再度受到資金追捧,出現快速拉升。
“今天盤面上來回震蕩得也比較劇烈,我覺得市場整體情況處於相對平衡的拉鋸狀態,現在關鍵看政策的走向。”路透社援引湘財證券策略分析師朱禮旭表示。
他認為,目前央行政策選擇面臨兩難困境,經濟下滑、資金面緊張迫使央行采取貨幣寬松政策,而降準可能使更多資金流入資本市場,預計央行短期將作出抉擇,本周可能迎來市場變盤的窗口。
值得註意的是,本周四即將開始新股集中發行申購,國泰君安預計,包括國信證券、中礦資源等12只新股預計IPO發行15.6億股,預計凍結資金超過2.2萬億,有望創歷史之最。適逢年末、月末、季末“三點一線”的時間窗口不到兩周,近期人民幣貶值帶來資金外流壓力、前期MLF操作到期等負面因素紛至沓來,市場對年末資金面的緊張情緒不斷升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券商板塊接下來幾個月到底會怎麼走 投星資產
來源: http://xueqiu.com/4440514088/34227516
單就短期而言,我今天旗幟宣明的提出,券商的行情已經走完了。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幾個券商的典型走勢:華泰證券、光大證券、興業證券、廣發證券、國元證券、國金證券,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形態。高位陰線非常放量,中間反彈相比而言,其實是無量的,別看都是漲停,是很標準的雙頭形態,兩個頭還是高位長上影和吊線形態。
再來回顧一下中信證券在上輪大牛市的K線形態,第一波低位翻了三倍後的走勢,跟今天是如出一轍,我就不貼圖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人心與貪婪是不變的。中信在這輪之後的調整,時間跨度長達5個月之久,才開啟了之後第二波行情。
再結合這幾日,全民都幹券商的熱情與高潮,就連久負盛名的價值投資者
@但斌 也忍耐不住內心的騷動,全力以赴在魚尾行情中,下手下腳開吃,我想說最典型的反面指標已經出現,割了王老吉,買進了券商,太瘋狂了之後,往往就是一地雞毛。
從籌碼博弈的角度來說,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寬幅震蕩,市場在攤平了所有參與者成本之後,才會有後面長周期下戒驕戒躁的長牛行情,目前這個上來就直搗黃龍開始高潮的做法,是註定不能持久的,也就是一射了之。
券商板塊接下來精心蓄銳的階段到來了,時間也是幾個月不等,我是做節奏輪換的,不會浪費這時間。把握不了的,就臥倒不動,每個人的交易策略要與自己的能力圈相匹配。
@方舟88 @今日話題
俄羅斯或限制出口 小麥價格創七個月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93

市場擔憂俄羅斯出口受限,小麥價格升至七個月新高。
彭博社援引一位糧食出口行業的政府說客稱,俄羅斯政府正在拒絕為糧食貿易商發放衛生檢疫證。俄羅斯曾表示,將仔細審查離岸公司從俄出口的商品。該國農業監管部門上月表示,將對其認為受到了汙染的貨物進行攔截。俄羅斯為第四大小麥出口國。
路透社今日也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稱,俄羅斯副總理Arkady Dvorkovic在與糧食出口商召開的會議上表示,政府已動用所有非常規工具限制糧食出口。
大宗商品公司Horizon Soft Commodities的分析師Thibaud Amate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俄羅斯的舉動讓人感到恐慌。誰也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如果有任何官方的澄清公告出來,小麥可能會下跌。
芝加哥交易所內3月交付的小麥期貨今日大漲2.5%至6.65美元/蒲式耳,盤中更是觸及6.77美元這一5月20日以來的新高。在巴黎交易的同一期限交付的制粉小麥期貨盤中最高漲幅達4.9%,創2012年5月以來最大漲幅。
荷蘭合作銀行農產品市場研究部門主管Stefan Vogel 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推動小麥價格上漲的無疑是市場上關於俄羅斯的言論。俄羅斯是否以及如何限制(小麥)出口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本周,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9.5%,創2012年7月以來最大周漲幅。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小麥期貨的交易量比過去100個交易日的均值高出了四倍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