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由民主人權主義失敗的一年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1/14/failingliberty2016/

十二月廿八日在美國是除舊破新日,把過去一年不好的除掉,建立新的我。2016年是代表環宇價值最好一面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受到最大衝擊的一年。美國第一夫人表達得最好,她說過去的一年,感覺到失去了希望。1991年蘇聯解體,2011年亞拉伯之春,自由人士以為民主自由將會在全球勝出。可惜的是全球過去爭取到的勝利在2016 年卻一點一滴消失,自1968年蘇聯鎮壓捷克後,從未感到的絕望。

敍利亞暴君亞薩重奪亞立普,屠殺數以萬計平民是自由社會最大的失敗。美國總統奧巴馬不想美國再陷入中東戰爭,不肯軍事介入,令俄羅斯有機可乘,導致21 世紀最大人道慘劇。亞薩及普京都應受到戰爭罪行審訊。

敍利亞難民湧入歐洲,令到極右反外政黨擡頭。第一個脫離蘇聯控制的東歐國家波蘭,及第一個反抗蘇聯的國家匈牙利正步向獨裁統治,更不談土耳其成為獨裁國家。

美國選民選出狂人特朗普為下屆總統,是打了普世價值一巴,令到支持民主自由的人士感到失望。在中國,習近平被確認為中國領導核心。外電報導,繼續強權管治。習近平自認為自己是共產黨真正第三代核心,計劃像毛澤東和鄧小平,長久掌權,超越現在的十年期。

有人認為2016 年全球像1930 年歐洲,自由民主失敗,令到極權政黨上臺,造成人類浩劫。就是這原因,支持環宇價值,自由民主的人士,要更努力,不要讓全球陷入浩劫的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99

2017年港股展望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1/10/2017forecast/

在 2016 年底,幾乎年所有評論員都一致看淡2017港股走勢。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美國利率上升,美股創新高,資金從亞洲調走。美國利率上升,導致其他環球貨幣貶值,人民幣面對壓力,2016 年底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一浪低於一浪。

雖然中央屢次表示,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制,但人民幣滙率屢創新低,兌美元幾乎要跌至七算。人民幣貶值導致中國走資,自 2015 年中,中國外滙儲備持續減少。近16個月,外滙儲備減少一萬億美元。到 2016 年 11 月,中國外滙儲備降至 3.05 萬億美元,市場估計 2016 年 12 月外滙儲備將跌破 3 萬億美元大關,進一步影響投資者信心。

恆生指數從 2016 年第四季 12 月高位 23076 點,跌至 21491 點的低位。評論員一致不看好 2017 年港股,因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向來對中國不友善,在外交及外貿政策都不利中國。他委任的貿易官員都以反華立場出名,又倡言向中國產品征收特別關稅。在利率上升,走資,及貿易的不利因素下,市場估計 2017 年初會像 2016 年一樣,恆生指數跌 4000 點才有支持。

股市向來難以估計,千變萬化,當全世界看淡港股情況下,2017 年港股來一個反彈,令人大出意料之外。正當市場聰明資金建淡倉時,在 1 月 5 日,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被抽走,市場資金緊拙,隔夜拆息一度炒高至 110 厘。一月初,首四個交易日,人民幣滙率炒高 1237 點,升值 1.77%。炒人民幣貶值的淡友被殺個措手不及,急急平倉,止蝕離場。離岸人民幣抽高,顯示中央捍衛人民幣滙率穩定的決心。貨幣回穩,亦令到投資者恢復信心。恆生指數從 12 月的低位,反彈一千點。除了滙率及外滙因素外,內地的基本經濟數據亦好轉。財新 12 月製造業指數報 51.7 點,比 11 月升了 1 點,遠比預期好。中央同時表示,煤及鋼鐵的去產能工作,超額完成。製造業指數回升,顯示連續跌了 54 個月的工業生產,已經止跌回升。去產能達標,市場供求再度平衡,工業生產才可以上升。

人民幣滙回升,投資市場恢復信心。投資者可選擇五大板,1. 權重藍籌股,2. 資源股,3. 地產發展及收租股,4. 零售股,5. 科網股。

2016 年第四季大幅下挫的權重股,重拾升軌,帶領港股回升。拖累指數下跌最多是騰訊,從$220跌至$180以下。股價從 12 月 23 日 $179.60,反彈至 $196.90。內銀股中,建設銀行升幅最大,從 12 月 22 日的 $5.42 急升至 $5.98。滙豐從 $61.30 反彈至 $63.95。中國移動從 $80.50 升至 $84.30。友邦從 $43 升至多 $45.25。

資源股自去年 11 月開始反彈,石油出口國組織及非油組國達成減產協議,每日減產超過 150 萬桶原油,最近消息,波斯灣石油出口國例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等都遵守減產協議,原油價格亦升至 57 美元一桶。內地煤炭及鋼鐵價格上升,刺激石油股,煤炭股及鋼鐵股上升。三桶油以中石油升幅最大,從 $5.38 升至多 $6.27。油田服務股升幅更大,巨濤升超過 50%。有色金屬跟隨上升,銅及鋁價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升,江西銅,中鋁,俄鋁等都升超過10%。

2017 年爆冷上升的是地產股,無論內地或本港,及收租股和地產信託股都上升。香港和內地都出限購令,遏止樓價上升。香港政府更出 15% 的辣招,但是樓價升勢不可擋,樓價在辣招下仍創新高。內地樓價也無視政府出招,內房股豐收。甚至 2016 年被拋售的收租及房產信託股,因為利率上升下跌。但在新的一年,投資者再度買入收租的房產信託股。新鴻基地產,長實地產,中國海外,華潤置地,領展等都有可觀升幅。

隨著內地經濟好轉,市場看好消費股。中國個人消費佔國民生產比例持續上升,零售股受到追捧。珠寶零售及體育用品股明顯好轉,周生生,周大福等珠寶零售股升幅明顯。體育用品股以李寧及安踏升幅最大,百貨公司以銀泰商業表現最好。

科網股跟騰訊反彈,金蝶其軟件及雲端業務增長可觀,是軟件股首選。遊戲機股以 IGG 升幅最大,博雅也有升幅。

其他的板塊例如濠賭股,蘋果概念股等都有可觀升幅,不可以盡錄。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
藺常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00

213條令香港金融業面對極大衝擊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1/27/213%e6%a2%9d%e4%bb%a4%e9%a6%99%e6%b8%af%e9%87%91%e8%9e%8d%e6%a5%ad%e9%9d%a2%e5%b0%8d%e6%a5%b5%e5%a4%a7%e8%a1%9d%e6%93%8a/

證券法第213條:

(b) (如某人曾經(或看來是曾經)、正在或可能牽涉入第(1)(a)(i)至(v)款提述的任何事項,不論該人是否明知而牽涉入該等事項)飭令該人採取原訟法庭指示的步驟,包括使交易各方回復他們訂立交易之前的狀況的命令

香港證監上週1月19日按213條,向2012年停牌的中國森林(930),保薦人瑞銀及渣打證券,及核數師畢馬威入稟法院,要求他們向小股東作出賠償。這件事震驚整個金融,會計及投資銀行界。

香港證監在2012年在洪良事件,首次運用證監法,香港法律第571章,第213條,向洪良提出索償。當時洪良集資所得的9億元,存在香港銀行。證監成功把該款項凍結,把該款項賠償給小股東。洪良保薦人被罰四千二百萬元,及除牌。

之後證監又成功起訴老虎基金內幕交易,及罰款。老虎基金不服上訴,但上訴庭判證監勝訴,可以引用第213條要求犯法者作出賠償。證監法第213條已經成為了證監的尚方寶劍,向行為失當者作出罰款或賠償。

洪良事件因為集資款項仍在香港,保薦人幸運地避過大難。但中國森林已經停牌多年,公司在清盤中,也沒有充足現金賠償。現在證監向有錢的保薦人及核數師索償,是開了前例。

中國森林是首次證監向保薦人及核訴師索償,而金額可能是天文數字,令到金融界嘩然。中國森林是2011年12月5日上市,當時以$3.56為招股價,集資15.525億元。中國森林在2012年1月26日停牌,停牌時的收市價是$2.925。當時市值是89.5億元,大股東佔53%股權。其他投資者佔47%,當時市值是42億元。

中國森林被證監勒令停牌,是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事件的餘波。2011年沽空機構混水發表報告,指嘉漢林業賬目造假,及有多項有問題交易。加拿大證監起訴嘉漢林業,同時香港上市的林業公司賬目,亦受到質疑。香港證監在2012年1月勒令中國森林停牌,經歷幾年的調查,2016年底向保薦人及核訴師提出索償。

根據上市資料,中國森林上市集資總額是15.525億元,淨收14.096億元,專業費用達到1.429億元。保薦人及核數師收費只是一億多元,但現在面對索償金額可能達到42億元。收費與賠償風險絕對不成正比,令到投資銀行界震盪。最令人害怕的是213條的條款提到的定罪範圍是極之廣闊,是以一個客觀條件來定罪,

只要行為失當者是涉及(i)至(v)提述的任何事項,不論該人明知而牽涉入該等事項。就可以飭令人採取原訟法庭指示的步驟,包括使交易各方回復他們訂立交易之前的狀況的命令。不止定罪條件是客觀的及非常廣闊,賠償更是無上限。

另一方面是責任問題,保薦人,核數師及專業估值師,到底那一位要負上最多責任。保薦人持有內地政府發出的森林使用權文件,但這文件是否等於擁有權,是個可以商榷,大有疑問的問題。

如果政府發出的文件對不可信,那有什麼文件可以信?另一方面是估值的問題,到底森林裏的木材值多少錢,專業估值師是否可信。如果專業估值都不可信,到底有什麼標準可以依賴?現在證監沒有起訴專業估值師,保薦人和核數師都可以把責任賴在估值師身上。

這無上限的賠償將會嚴重打擊投資銀行業務及香港的金融業,就算是最大的國際銀行,也會被這沒有上限的賠償打挎。一些中小型的公司,根本不可能找到保薦人上市。只有大型的企業才能找到保薦人,為他們負責任上市。雖然證監要保薦人及核數師為保薦上市公司的資料正確性負責任是正確的方向,但用213條要保薦人承擔無上限風險,只會令到整個行業窒息。因為沒有保薦人肯負責,而中小型公司找不到保薦人上市,恐怕對整個金融業都不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65

一場不可避免的災難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2/07/tradewar/

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不足一個月,已經令到全球外交及貿易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自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美國成為全球自由世界軍事,政治,貿易及道德領袖。戰後美國十二任總統,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都支持三大外交原則,第一,自由貿易,第二,全球化;第三,開放邊境,接收難民及移民。特朗普完全脫離美國傳統外交政策,推翻這三大外交原則。上任第一個行政命令,退出垮太平洋夥伴協議。接著又下命令,禁止七個回教國家的國民移民美國,又120日內停止接收難民入美國。特朗普發出得明確訊號,他是來真的,100%實行他的競選承諾。美國尊士合堅斯大學一位醫學教授表示,特朗普患了惡性人格自戀狂癥。即是他囂張跋扈,狂妄自大,他的世界沒有妥協,視盟友為無物,就算得罪他人,到處樹敵,也會不顧一切做他認為對的事。

特朗普上任第一週,和外國領袖通電話過程中,已經得罪了墨西哥和澳洲的總統和總理。他執行競選承諾,要求墨西哥出錢興建美墨圍牆,弄到不歡而散。和澳洲總理通話時,又因前總統奧巴馬承諾接收一千多個難民問題,只通話25分鐘就掛斷電話,遠比預期的一小時為短。之後特朗普又猛烈批評中國,日本,及德國累積大量出口盈餘。更批評中國,德國及日本操控貨幣,令到滙率過低,對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去美國拜訪特朗普,預計對會對美國帶來幾十億美元的禮物,包括投資美國基建,例如高鐵,和在美國設立人工智能研究所等。

特朗普上任兩星期,已經和主要盟友和國家,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沙地阿拉伯,亞聯酋等國家領導人通話,但就是沒有和中國領導人有任何聯繫。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自尼赫遜總開始,都維持和中國友好關係。但特朗普明顯是要給中國顏色,故意冷淡對待中國。特朗普競選時多次批評中國,充分顯示他反華的態度。當選後他委任的商務,貿易官員,都是持清晰反華立場,認為中國佔了美國便宜。因此市場都不知道中美外交,會發展成怎樣。事實上特朗普和過去12位美國總統完全不同,沒有一個國家領袖知道怎樣對待特朗普。特朗普對中國敵意立場鮮明,和中國打交道,一定會批評中國進行不公平貿易,刻意貶低人民幣,累積大量貨易盈餘,對美國不公平。

 

可以從特朗普對墨西哥的政策來估計,美國對中國的新政策。特朗普批評墨西哥以低廉人工,搶走美國工人的職位,要向墨西哥產品征收邊境稅。日本多間車廠,包括豐田,日產,馬士達等都在墨西哥設廠,製成品出口至美國。特朗普可能征收邊境稅,令到很多車廠計劃陷於停頓。同樣,特朗普極有可能向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征收邊境稅。2016年首11個月,中美貿易的盈餘是3190億美元。有經濟學家估計,如果美國向中國出口征收15%邊境稅,中國的經濟損失可能達到GDP的1.8%。以中國2016年的國民生產11萬億美元計算,損失對達到2千億美元。損失對會直接影響到日本和南韓等國家的出口,間接的損失可能達到4千億美元,對亞洲國家是災難性的損失。

但另一方面分析,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可以沒有預期大。中國和亞洲國家多方貿易額已經達到中國全部貿易的57%,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已經低於20%,是可以處理的。美國自我封鎖,也為中國帶來機會。中國可以加深和墨西哥等國家合作,例如一間安徽汽車廠將投資兩億美元在一間停工的墨西哥車廠,協助拓展拉丁美洲市場。中美貿易關係好像鐵達尼號遊輪,撞向冰山,是一場不可避免的災難。中國只要有準備,就不怕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

藺常念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99

盈德燃氣爭奪戰的大龍鳳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2/22/%e7%9b%88%e5%be%b7%e7%87%83%e6%b0%a3%e7%88%ad%e5%a5%aa%e6%88%b0%e7%9a%84%e5%a4%a7%e9%be%8d%e9%b3%b3/

香港股市過去曾發生過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戰,有股東之間,也有管理層和股東之爭。過去多人留意的爭奪戰有中國燃氣(384),及國美電器(493)。中國燃氣是公司股東之一,要把主席及行政總裁劉明輝跳出局,同時中國石化又提$3.50全面收購。結果是主席劉明輝一方成功化解敵方攻勢,重掌控制權,股價更上升三倍。國美電器是大股東和管理層之爭,又涉及其中一倍機構投資者百恩資本。管理層初時佔上風,但後來全面撤退,大股東全勝。

盈德燃氣(2168)的情況略有不同,是由第二大股東趙項題主導突擊,意圖奪取控制權。集團由原管理層孫忠國,及士特(Trevor Strutt)成立。兩人在中國燃氣市場工作多年,尤其是在工業燃氣市場,是市場領導者。集團2009年10月8日在香港上市,發行價是7元。管理層兩人因資金不充足,引入第二大股東趙項題入股12%,管理層則佔30%股權。董事局有六位成員,包括孫忠國,士特,趙項題,及三位獨立非執行董事。管理層委任一位,趙項題委位一位,第三位則由三位大股東共同委任。即是管理層在董事會有三票,有控制權。上市多年,業績都能維持,2013及2014年度,純利達到9億元人民幣。股價都維持在招股價以上,2013年2月14日股價升至最高$9.60。但2015年度純利大跌至5.36億元,股價也因業績下跌,而下挫,最低跌至2016年5月16的$2.57。

按孫先生的陳述,趙先生看到股價低迷,不能代表內涵價。而集團價值遠超過股價,趙先生就承機發動攻勢。首先趙先生要求作為第二大股東,他應可委任首席財務官及公司秘書。孫及士特同意,於是趙委任自己人黃斯穎作為首席財務官及公司秘書。在2016年11月4日下午3:40時,向董事會發電郵,通知翌日11月5日上午9時開會。當時士等正在渡假,而孫正在開會。由於電郵是加密,孫士特兩人,直至11月4日午夜才收到電郵。孫向董事會發電郵,指由於通知時間不足,孫及士特兩人都未能參加董事會開會,指召開會議通告無效。但公司董事會照開,並在翌日11月6日,發出兩項公告,內容有關董事會變更,罷免孫及士特在公司的職位,及擬向碧水源配3.78億新股,令碧水源及趙先生的股本權益增至超過公司擴大股本之30%。11月14日士特要求港交所否決新股上市,並根據公司收購合併守則,趙先生及碧水源屬於一致行動一方。在11月16日及24日,孫及士特致函香港證監及港交所,指根據一般授權進行的配售,碧水源需要向股東提出全面收購。但12月14日公司發公告,指出多數董事會無意向股東提全面收購。鑑於證監持續查詢,公司重新考慮向碧水源的配售建議。

12月17日公司發通知,在12月18日下午2時半召開董事會,以通過碧水源新配售協議。在12月18日董事會開會前,孫及士特接獲星瑞(香港)投資管理的意向書,有意提出$3.20 至多4.80 的全面收購。同日董事會決定向碧水源配售10%股份,孫及士特則未有出席董事會。之後相方互相攻擊,孫及士特圖阻止公司實行董事會決議。開曼群島法院考慮批準公司在2016年11月5日及11月18日的各項決議案的效力。

在12月19日公司董事會接獲美國公司空氣產品出每股$5.50全面收購的意向書。2017年1月3日,公司宣佈向碧水源配售的資金,已經用來償還銀行貸款。在2017年1月9日,證監初步意見,碧水源及趙先生是一致行動人士。同日空氣產品提高收購價至每股份有限公司$6.00,條件是要進行盡職審查,但公司不願意讓空氣產品進行盡職審查。2017年1月10日,公司按開曼群島法院開董事會,但由於會議混亂,不能達成任何決議。

股東之爭,不知鹿死誰手。但肯定有利股價,本來3元的股份,立即升至5元。事實上公司2016年業績大幅進步,全年純利應創新高。因此趙先生想趁股價低時,取得公司控制權,但受到孫及士特阻撓。到底誰是誰非,由讀者自行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70

消費成為中國國民生產最大成份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3/06/%e6%b6%88%e8%b2%bb%e6%88%90%e7%82%ba%e4%b8%ad%e5%9c%8b%e5%9c%8b%e6%b0%91%e7%94%9f%e7%94%a2%e6%9c%80%e5%a4%a7%e6%88%90%e4%bb%bd/

一年前,在2016年3月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中,美國官員公開表示,2016年中國經濟將會硬著陸,拖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當時同場的中國官員對美國官員言論極之不滿,展開一場激烈辯論。中國官員表示,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著陸,不會拖累全球陷入衰退。反而會持續增長,對環球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一年之後事實証明美國官員的錯誤,及中國官員正確。長期以來,美國都克意貶低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尤其是大部份美國官員都對中國沒有認識,只是在辦公室讀幾篇文章,便發表缺乏根基見解的意見。但這些美國官員,都是經濟專家,也可以作出完全沒有根據的理據的預測。可了解所謂專家意見及預測,實在不足一提。

2016年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要解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經濟增長放慢,而是人民幣持續貶值,兌美元跌至6.9,及所引發的資金流失。直至到今年1月份,人民幣停止貶值,資金流失才停止。而主宰經濟官員在2016年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慢,出口低迷時,怎樣維持適度的經濟增長。當時訂下的工作目標就是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主導變成消費主導。自1979改革開放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佔國民生產的50%以上。自改革開放固定資產投資,加上出口增長,成為中國經濟成功的模式。但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慢。全球主要經濟陷入衰退,出口幾乎沒有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由高峰的10%大幅下降至7%以下。中國經濟的挑戰就是在轉變中的情況,維持經濟增長。所以經濟顧問都同意,刺激消費增長,是維持經濟適度增長的最好方法。

最近工商部發表的數據,確認中國經濟向良好的一方發展。2016年經濟增長達到6.7%,而零售銷售增長達到10.6%。2015年中國零售銷售達到30萬億元人民幣,2016年達到33萬億元,2017年可達到37萬億元。而2016年網上銷售則增長26.2%,至5.2萬億元。自2014年社會消費已經成為國民生產的大部份,2016年消費佔國民生產的64.6%,2017年則升至70%,和發達國家相差不遠。供應側改革,令到生產更加滿足到需求。同時社會轉變的消費模式,亦有利消費增長。生產及供應商增加生產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而不是為達到目標而生產。服務業消費增長則比商品零售銷售快,飲食,物業清潔管理,及醫療護理,成為增長亮點。同時消費者對商品要求上升,高檔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主導零售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中國零售銷售可以維持10%增長,到2020年,社會總零售銷售可以達到48萬億元。網上銷售增長較快,達到15%。各類產品中,以汽車增長最明顯。2016年中國汽車銷售達到2800萬輛車,較2015年增長13.7%,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新能源車增長驚人,2016年銷售增長53%。

整體分析,中國經濟已經成功轉型,從投資增長主導經濟,轉變為消費增長主導經濟。發達國家例如歐美國家,消費佔國民生產約為75%。2017年消費已經佔中國國民生產70%,差不多達到歐美水平。預計幾年內,中國將會和其他發達國家看齊,消費佔國民生產的75%。消費型經濟增長,比投資型經濟穩定,不會因投資減少而陷入衰退。預計中國經濟可以維持長時間的6%以上的增長,而不會過熱,或硬著陸,陷入衰退,這是中國經濟策略的成就。觀望十九大,經濟政策會維持不變,消費增長令經濟增長達到目標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68

美國加息,股市急升。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3/20/%e7%be%8e%e5%9c%8b%e5%8a%a0%e6%81%af%ef%bc%8c%e8%82%a1%e5%b8%82%e6%80%a5%e5%8d%87%e3%80%82/

三月十五日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後,宣佈加息1/4厘。一如2016年12月聯儲局加息一樣,市場已經充份預期,完全沒有懸疑。加息前利率期貨,已經表示加息機會達到百分之一百。十五個月前,2015年12月美國聯儲局決定加息1/4厘,影響到港股在2016年首季大幅下挫,恆生指數大幅調整4000點。奇怪的是,2017年金融市場對美國加息的反應完全相反,恆生指數自年初以來,已經升了二千多點;上週在美國加息後,恆生指數更升了741點,重上24000點,上升速度之快,完全出人意表之外。

究竟2017年和2016年有什麼不同? 分析員認為2017年最不同的地方,是聯儲局主席耶倫,會後記者招待會,發表較鴿派的言論。耶倫表示,今年加息,仍然會就著經濟情形而定,也沒有說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今年可能加息四次,比以前增加一次。市場解讀,耶倫對加息態度,沒有以前的鷹派,紓緩市場憂慮。聯儲局加息後,出奇的是美國國債價格竟然下跌,10年美國國債跌至2.3厘,顯示市場對加息預期降溫。

由於市場利率下跌,美股急升,杜指升上21000點的歷史新高。港股亦跟隨美股上升,一下衝破24000點。連窄幅上落的A股,也跟隨上升,上證綜合指數升破3200點。內地資金湧港,追入香港藍籌股,港股成交升至一千億以上,達到2015年牛市後的高位。市場分析港股上升的理由,首先的美股升至歷史高位,亢奮氣氛傳到港股。第二是2017年中國經濟明顯好轉,最近宣佈的經濟數據,只有零售增長比預期低,只有9.5%,不足10%,是2008年後低位。消費物會指數只0.8%,主要是因為食品價格過了農曆新年下跌,尤其是豬肉價格下跌。生產物價指數升7.6%,反映商品價格,尤其是能源,石油及煤價上升。兩會後,李克強總理發表經濟報告,表示經濟發展良好,今年增長指標6.5%,絕對有信心達到。鋼鐵及煤炭去產能,提早達標。經濟信心強勁,經濟發展向良好一方,刺激私人投資增長,也增加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

港股上週急升,主要是幾個板塊帶動。銀行股佔恆指成份一半以上,任何升市都需要銀行股上升帶動。三月初內銀股一度下挫,但到三月中資金重新吸納內銀股。理據十分簡單,內銀股估值十分低。在三月初內銀股市盈率只有五倍,息率達到6厘,可以說是超平。大戶在低位密密吸納內銀股,內銀股在兩週內升了8%。滙豐在3月16日,宣佈成功挖角,把友邦保險的主席及行政總裁杜嘉棋挖過來,成為下任滙率主席。杜嘉棋在友邦工作十年,成功把友邦上市,及維持業務高速增長,廣獲好評。杜嘉棋跳槽,令到滙豐股價升3%,友邦股價跌3%。

除了銀行板塊外,地產板塊同樣造好。海南航空旗下公司,以超高價投到啓德四塊地皮,令到香港樓價水漲船高。長實地產,新鴻基地產,九倉,領展,都受惠。但內房股升幅比香港地產股更高,尤其是二線內房股。內地二三線城市樓價拾步上升,一些二三線發展商受惠。這些股份受到追捧,升幅最大的包括,新城市發展(1030),中國海外宏洋(81),旭輝控股(884),中駿置業(1966),花樣年(1777),禹州地產(1628)等。

科技股升幅也可觀,騰訊升上歷史高位的220元。影子股跟隨上升,軟件及手遊股上升。其中包括金蝶(268),博亞(434),金山軟件(3888),中國軟件(354)等。其中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剛上市的美圖(1357)。投資者認為估值偏低,大量資金追捧,股價在一週內升80%,成為上週升市之星。

零售股也造好,香港從2015年至2016年的零售低潮,復甦過來。金飾股過去兩年受到衝擊最大,數字顯示,金飾零售已經從嚴冬復甦。周大福(1929),周生生(116),六福(590)股價反彈。新秀麗(1910)受惠收購TUMI,盈利穩定增長,是上週表現最好零售股。

當然也有例外,汽車板塊今年升幅強勁。吉利,長城,廣汽,北京汽車等都大幅上升。但最近銷售數據顯示,今年一二月汽車銷售增長放慢。三月份首兩週銷售更持續下跌,長城汽車需要推出優惠促銷。證券商調低汽車股評級,機構投資者同時減倉,上星期五汽車股急挫。吉利,廣汽急跌10%,長城跌9%。

投資者需要小心選擇板塊投資,才能在市場賺到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14

雄安新區推動港股及內房上升 Raging Bull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4/11/%e9%9b%84%e5%ae%89%e6%96%b0%e5%8d%80%e6%8e%a8%e5%8b%95%e6%b8%af%e8%82%a1%e5%8f%8a%e5%85%a7%e6%88%bf%e4%b8%8a%e5%8d%87/

四月份第一星期,有很多世界大事發生。政治上最令人關注的是上星期四晚中美高峰會議。習近平主席在佛羅里達州海滨莊園會見美國特朗普總統。市場本來憧憬兩大國高峰會後會有重大宣佈,例如中美貿易關係和北韓核問題。但是國際大事令到習特高峰會淪為次要新聞,美國向敘利亞發射59支巡航導彈,摧毀敘利亞空軍設施,報復敘利亞以化學武器攻擊反對派城市,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習特高峰會後沒有特別聲明,只表示雙方關係良好,向好的方向發展。之前特朗普競選時對中國並不友好,批評中國為滙率操控國,及中國對美國累積大額貿易盈餘,事後卻隻字不提。令人放心的是,中美不會發生貿易戰,到底雙方枱下達成什麼協議,則無從得知。沒有大事發生,反而令人放心。

四月初對港股影響最大的反而是國務院宣佈把北京鄰近的雄縣,容城,及安新三個縣,成立特別經濟發展區,地位等於深圳和浦東經濟特區的成立。雄安區的成立,被評為千年大計。最初期將發展100平方公里,第二期為二百平方公里,最終規模會達到2000平方公里。有評論員把雄安新區定位為副都,北京現有多個政府部門將遷至雄安,紓緩北京擁擠的情況。現北京人口已經超過2千一百萬人,交通極之擁擠,整天塞車,已經是大到不能應付。建立副都,把北京部份政府部門遷移,對整個首都發展都有利。有投資銀行估計,將來雄安新區人口,可以達到五百四十萬人,未來十到廿年的總投資可能達到2.4萬億元人民幣。鑑於深圳及浦東近年良好的發展,市場認為雄安新區商機無限,是最好的尋金機會,吸引全國的投資者及投機者。

首先炒起的是雄安新區的房地產,本來雄容安三縣只是鄉下地方,樓價只是一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或之下。但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各地人仕湧入炒樓,三縣政府立即停止土地及房地產買賣,禁止炒樓。投資者轉而炒股,A股有6間公司和雄安區地產有關,例如唐山冀東水泥,及華夏幸福,河鋼股份,廊坊發展,榮基發展,河北先河環保等,上星期每天都升停板的10%。

至於香港上市公司,和雄安區有關的有隆基泰和智慧能源(1281),中國宏泰產業發展(6166),北京金隅股份(2009),北京建設(925),天津港發展(3382)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炒作,股價大幅波動。

最出人意料之外是隆基泰和(1281),本身是間新能源公司,房地產是在大連,不在雄安附近。主席魏少軍是河北富商,他在雄縣以北十里的白垢城擁有14商場,市場給隆基泰和無限憧憬,4月3日股份由$2.94急升至多5.00一度升七成,之後回至$3.54。中國宏泰發展(6166)在雄安區附近有房地產發展,在北京和雄安之間的廊坊擁有三個工業城,在石家莊及張家口地擁有地皮,符合京津冀概念股。在4月3日,從$3.14急升至$4.01,再回至$3.43。炒得最厲害的是水泥企業金隅(2009),集團在河北省雄安區經營水泥業務,但並不經營房地產。但投資者不理,4月3日,股價從$3.20炒至$5.25,炒高95%,回至$4.68,仍在高位徘徊。北京建設也得到炒家垂青,雖然集團在雄安區並沒有業務,但股價表現驚人,4月3日,股價從$0.37升至多0.52,升幅達到40%。天津港同樣在雄安區沒有業務,但投機者仍然熱炒,股價從$1.32升至$1.68,升幅只有27%。

熱炒雄安概念同時利好主流內房股。由於去年業績好,及內地樓價持續上升,主要內房股上週持續上升。上週中國海外(688)及華潤置地(1109) 分別升4.3%,及7.4%,反映基本因素持續向好發展。內地經濟穩步發展,市民買樓意欲強,有利樓價上升,及有利內房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09

大灣區發展為區內帶來機遇 Raging Bull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4/28/%E5%A4%A7%E7%81%A3%E5%8D%80%E7%99%BC%E5%B1%95%E7%82%BA%E5%8D%80%E5%85%A7%E5%B8%B6%E4%BE%86%E6%A9%9F%E9%81%87/

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先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以珠三角洲九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門、肇慶)和香港、澳門為主體的粵港澳大灣區及世界級城市群,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四月份特首梁振英率領一眾港府高官,視察大灣區主要城市,突顯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本來政府官員是用珠江三角洲來描述區內的經濟體,但自李總理採用大灣區名詞後,公眾都轉用大灣區來形容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在中國三大經濟區域中,(大灣區,長三角,及京津冀),大灣區發展最早,規模亦是全國最大。

按國家2016年數據,大灣區的本地生產總值為14萬億元人民幣,高過長三角的10.3億元,及京津冀的7.2萬億元。而每平方公里的本地產值也高於其他兩區,大灣區為1.7億元/平方公里,長三角為1億元/平方公里,京津冀為0.3億元/平方公里。大灣區內各城市都有其獨特貢獻,產生互補協同效應。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澳門是娛樂場地,深圳是先進科技中心,廣州是廣東省行政中心,東莞,中山,珠海,佛山,惠州,江門,肇慶等地則為製造業生產基地及後勤中心。港珠澳大橋今年底通車,深中通道亦會在三年後通車。高鐵把整個大灣區打造成一個一小時生活及經濟發展區。大灣區是中國最大出口生產基地,最重要金融中心,及最主要新經濟增長核心。

大灣區和其他全球兩大經濟區比較,大灣區亦絕對有競爭力。下圖為大灣區,東京灣區及紐約灣區經濟實力的比較。


大灣區 東京灣區 紐約灣區
面積(萬平方公里) 5.6 1.4 2.1
常住人口(萬人) 6659 3570 1983
GDP (萬億元人民幣) 9.3 14.2 10.8
人口密度I(人/平方公里) 1183 2634 923
人均GDP(萬元人民幣) 14 39.7 54.3

資料來自國際貨幣基金

從上圖數據分析,在全球三大經濟區,大灣區絕對比得上日本的東京灣區及美國的紐約灣區,只是人均GDP比較低。但中國經濟增長達到6.5%,而日本經濟增長呆滯,美國經濟增長只有1%。大灣區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追上東京及紐約灣區。

大灣區的發展,對區內的地產公司,帶來世紀一遇的黃金機會。從一個區內中型地產公司可見其重要性。龍光地產(3380)是一家深圳為基地的中型地產公司,但大灣區,尤其是深圳近年的驚人發展,令到集團的銷售,盈利,及規模大幅上升。2016年收市升41%,純利升69%。集團最大的地盤在惠州的龍光城,幾年前筆者去惠州打高爾夫球時,龍光城還像鬼城,大量空置單位。但是最近幾年深圳高速發展,已經發展到東面的平山區,地鐵站去到龍光城側的聚龍山站。本來賣不去的龍光城,變成深圳居民置業熱點,樓價升一倍。現在龍光地產在深圳有七個地鐵上蓋發展物業項目,銷售火熱。在深圳區土地儲備為562萬平方米,其他大灣區有140萬平方米。今年二月龍光和合景泰富聯手,以168億港元投得香港鴨脷州利南道,臨海的優質地皮。地皮面積12.65萬平方呎,可建面積76萬平方呎,創下了香港單一地皮的價值。從龍光地產近年高速發展,可見到大灣區發展為區內地產公司帶來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36

港股最新動向 Raging Bull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4/26/%e6%b8%af%e8%82%a1%e6%9c%80%e6%96%b0%e5%8b%95%e5%90%91/

上週最重要的財經新聞非有線寬頻易主莫屬。自三月份有線母公司九倉表示,由於長期虧損,九倉將不會注資入有線。而近期賣盤談判都已結束,如果不獲新投資者入股,有線寬頻將會結業。上週峰迴路轉,突然出現白武士,挽救有線寬頻。本來正在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鄭家純及邱達昌領導的永升集團,出手入股有線寬頻。本來九倉想出售有線寬頻,套現離場,但是沒有投資者肯出九倉認為合理的價格。結果永升入股,但是手法卻令到九倉不能即時套現,對散戶投資者也有不確定的因素。

永升入股的方法也特別,是以公開發售(Open Offer),方式三供五。供股價為$0.21,比停牌前折讓67%。九倉表明不會供股,由永升包銷。同時九倉把四億股東貸款中的三億元,以$0.31轉為股份。完成供股後,永升將持有約46%,五億元供股款項將全數入有線,作為流動資金。公開發售與配股不同,股東只可以選擇供或不供股。沒有供股權可以讓散戶股東轉讓,小股東沒有部份套現的選擇。永升用公開發售的方法入股,是要直接注資入有線,讓有線可以維持經營,而不需要付款給九倉買入有線業務,或買殼。按有線和港府的續約條件,新股東未來仍要投資四十多億元發展有線及免費電視業務。永升買一個在營運中的電視公司,肯定比由零開始,發展一個免費電視台為低。

永升行政總裁邱達昌表示有信心三年內把有線扭虧為盈,短線內需要削減開支,裁員一成,或200人。復牌後有線股價表現十分波動,開市急跌25%,但下午邱達昌表示有信心扭轉頹勢,股價反彈,還升26%,至到$0.77。投資者似乎向邱達昌投下信心一票,相信新股東可創造奇蹟。其實自從互聯網掘起,嚴重影響傳統傳媒。首先遭殃的是雜誌,新聞週刊及月刊幾乎全部倒閉。互聯網可即是報導新聞,遲了一個月,一星期的新聞雜誌基本沒有傳在價值。接着就是報紙進入淘汰賽,本來香港有十多張日報,但近年已經大幅減少。最受歡迎的日報也要減少紙張,大力拓展網上報紙。互聯網近年也衝擊到傳統收費及免費電視,亞視去年結業。兩間收費電視,有線及Now幾年來都虧損經營。電訊盈科仍然肯支持NOW,但九倉連年虧損後,要止蝕,不肯每年再投入3億元。永升仍然對電視業務有憧憬,肯未來投資幾十億元。過去一年對電子傳媒是一場淘汰賽,數碼電台,亞視倒閉,加上有線易主,無視廣告收入每年減少。港府需要重新檢討電子傳媒政策,一定要考慮互聯網對傳統傳媒的衝擊。

金融界另一個重要新聞,是現任證監署的行政總裁歐達禮獲得連任。本地業界對歐達禮有保留,認為他的政策令到業界經營困難,及沒有顧及本地小經紀。但港府明顯對他監管方面滿意。最近證監提出上市改革諮詢結束,在現有上市委員會加上一個上市監察委員會及上市政策委員會,增加證監在上市程序的話事權。業界認為這改革是不需要,只要行政手段便可以達到目標。

最近證監在創業板上市公司,加大力度監管,停止幾間創業板全配售上市。一間上市第一天急升的創業板股,被證監叫停,要再配售股份,分散投資者才可以復牌。現在創業板已經沒有全配售,也見不到上市升幾倍的股份。所以創業板已經和主板沒有分別,最近一隻上市集資的創業板股,基本上和主板沒有分別。

泰和小貸(8252)是在揚州經營小貸的企業,因為申請上市時還未達到主板要求,因而在創業板上市。泰和經營貸款給小型企業,平均貸款額約1.5百萬元人民幣,都要有物業按揭,不要無按貸款。平均年期為一年半,利息約為13-16厘,壞帳率只有1.7%,比商業銀行低。資金全部是資本,因此毛利率及股本回報十分高。2016年純利下跌,主因是要扣除兩千萬元的上市費用。很少見到基本因素這麼好,及公司業務及帳目透明的創業板股份,基本上是屬於主板股份。

但從另一方面分析,如果創業板和主板沒有分別? 那麼創業板的功能便作廢?真正創業的公司在香港根本沒有上市集資的機會。這根本是違背成立創業板的原則?創業板的情況是一放就亂,一收就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