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合資就像吸鴉片,吸了一口就戒不掉了」 合資車企股比解禁漸露曙光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72

外資在合資車企所佔股比不得超過50%的政策限制正在鬆動。圍繞這一話題,坐享紅利多年的國有車企宣稱不能放開,吉利這樣的民企則疾呼早就該放開。雙方的理由都是為了中國成為汽車強國,但各自主張的路徑截然相反:一條是繼續保護,一條是放開競爭。

放開一根拄了30年的枴杖有多難?看看中國國有汽車企業集團代表們對於放開合資車企股比限制的態度就知道了。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2014年2月底組織的一次「建設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上,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吳紹明、長安集團副總裁杜毅、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都表達了一個相同的意見:合資股比限制(外方在合資車企中的股權比例不能超過50%)現在肯定不能放開。

三個多月前,商務部對外投資與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的一番公開發言,讓「放開合資股比」的話題再度被熱議。陳林表示,「考慮到與貿易國的雙邊關係,合資股比放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2014年3月4日晚,在汽車界「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鑑於中國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談判,汽車合資股比開放面臨壓力,在工信部所管轄範圍內,如鋼鐵、化纖等,會分時段有序放開合資股比,「汽車業會往後放一放」。

至此,從2013年10月開始發酵的這一波關於「放開合資車企股比50︰50限制」的討論終於有了說法,只待政策正式公佈時間。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它很有可能會在新版《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裡出現。

合資公司就像金礦

合資股比限制政策,對中外雙方股東究竟意味著什麼?

2003年11月,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在東京車展上直言,合資車企外方提供產品和技術,而中國合作夥伴除了提供低成本勞動力和銷售渠道外,對實際經營和管理的貢獻幾乎為零。這句話在當時引起很大轟動。

在汽車評論員張志勇看來,「中國合資企業雖然中方是50%或者更多股份的股東,但實際是代工廠,與富士康之類代工廠的不同在於獲得了持股分紅。中方只是因為政策,而非實力獲得權益,本質上我們是沒有話語權的」。

合資直接引進產品生產銷售,風險小利潤高。以2012年為例,根據財報披露,長安汽車(股票代碼:000625)淨利潤為14億元,這其中長安福特貢獻的淨利潤為16億元,這意味著若沒有長安福特輸血,長安汽車的淨利潤為負數;華晨中國(股票代碼:01114.HK)也是如此,2012年淨利潤為22.37億元,其中華晨寶馬貢獻純利潤23.25億元;一汽和上汽並未披露其合資公司盈利情況,不過大眾集團年報披露,其2012年在華業務利潤為36.78億歐元(約合339億人民幣),這大致佔到了一汽(406.0億元)和上汽(207.52億元)當年利潤之和的一半。

談定一家合資公司等於找到一個金礦,各家國有車企爭相合資,但是在自主品牌方面缺乏動力。「這麼多年了,我們一個能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品牌都沒有,可我們起步並不比韓國晚,為什麼?」2012年9月,原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在一次公開活動中接受媒體採訪稱,「合資就像吸鴉片,吸了一口就戒不掉了」。

當桑塔納實現百分百國產化後,中方提出要聯合開發下一代產品,被告知無須開發,同期海外市場已經有桑塔納5了,這時國人才意識到汽車研發的問題;而直到加入WTO,才認識到股權的重要性。

1994年和2004年的汽車產業政策,都沒有自主品牌的說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中國對於合資的認知是一步步來的。「1980年代那些領導人都說了,合資要以我為主,技術要為我所用,同時開發問題要考慮。但是企業都是一幫逐利之徒,利益最大化,哪有好處往哪裡走,對長遠問題很少關注。」

「一種非常自然的演進」

多年來,合資車企的股比問題,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無限聯想。

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中歐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回答合資車企股比是否放開的提問時表示,「大家都在共同、公平的市場上競爭,對大家最終都有好處。」這被解讀為「支持合資股比放開」。儘管事後遭到他本人的否認,關於股比調整的討論卻早已蔓延開來。

剛開始合資的時候,股比意味著利潤與風險並存。但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股比僅僅意味著利潤。最希望放開股比限制的,自然是外方,但是最終決定權在中國政府。

一汽大眾是目前合資車企中延續最初60︰40持股比例的一家,大眾多次試圖增持股比至50%,並不斷向媒體放風。2013年9月,大眾集團的CEO馬丁·文德恩首次對德國媒體表示要增持一汽-大眾股權至50%。

2013年10月,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一期項目投產儀式結束後,大眾集團董事會成員、大眾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向媒體確認了大眾汽車正在同一汽進行股比重置談判的消息。

中國的車企股比限制政策也頻繁受到外部的壓力。2013年9月,中國歐盟商會發佈《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3-2014》,第10次就中國合資車企的股比提出異議,建議中國允許外商突破在合資企業中股份不超過50%的限制,並取消「2+2」政策法規(國外投資者最多只能設立兩家乘用車和兩家商用車合資企業)。

歐盟商會於2000年10月19日成立,是歐洲在中國的重要非政府性遊說組織,其創始成員包括大眾、戴姆勒等車企。歐盟商會認為,從管理角度來看,強制性50對50的合作關係不利於生產效率,也違背了市場經濟發展原則。

在2013年秋天召開的全球汽車論壇上,福特首席執行官穆拉利認為,股比開放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演進。「我們希望看到放開的資本市場,我想,這對中國消費者是件好事。」在眾多贊成或反對股比開放的聲音中,穆拉利是唯一一個提到股比開放對消費者有好處的。

新近這一輪關於合資股比調整的討論,出人意料地來自中國政府,最早是由商務部引爆的。

2013年10月,商務部對外投資與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在全球汽車論壇上第一次公開談到整車合資股比問題,「考慮到與貿易國的雙邊關係,合資股比放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隨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將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一般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包括外資在註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等方面的限制。

在賈新光看來,各個政府部門都在積極研究怎麼更快推進全球化融入全球經貿體系,而汽車業的國有企業代表還沒研究就說不能放開,「我覺得汽車工業一點改革氣氛都沒有」。

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次改革不是你想不想放的問題,你說股比不能放開,就是表示你不能擺脫合資,擺脫不了合資又不想放棄主導權,哪那麼容易?」

商務部的主動,與中國正在進行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相關,同時還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第24條指出:「放寬投資准入。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

2014年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肖春泉在答記者有關汽車合資股比問題時也表示,「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開放一般製造業),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研究制定具體辦法,科學修訂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十天後,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慶洪在中汽協組織的建設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上透露,據可靠消息,合資股比開放的具體措施已上報,正等待國務院審批。目前確定的方案是開放部分合資股比,比如在新疆等地率先開放。

張志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放開合資股比的大背景,不是汽車業本身,而是國民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深化、國際經濟合作深化的需要,要讓中國資本更容易地走出去,也得讓外國資本更好地走進來,這也許需要汽車業做出犧牲,但最後還是為了更大的國民經濟利益。

從1983年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北京吉普誕生起,中國合資汽車的歷史已逾30年。 (CFP/圖)

「誰說要放開股比, 誰就是大漢奸」

「誰說要放開股比,誰就是大漢奸。」2013年10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董揚在2013全球汽車論壇上說。

「他們是愛國者,吉利是漢奸嗎?」這是民營汽車企業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14年3月初就股比開放問題的回應。

在「漢奸論」之後,董揚在中汽協的個人博客中接連更新了三篇文章(《汽車不能再放(2014年1月2日》、《再談股比(2013年12月2日)》、《中國品牌是核心利益(2013年11月18日)》)。

2014年2月13日,中汽協在每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同意放開汽車整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的意見》。兩週後,中汽協再度組織召開「建設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就放開合資股比提出反對。中汽協在反對汽車合資股比討論中可謂不遺餘力。

「汽車召回他們反對,汽車三包他們也反對,合資股比調整他們還反對,協會只代表大國有集團說話,並不能代表汽車行業,還以二政府自居。」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作為2014兩會政協委員,李書福此次遞交的一份提案是關於出租車業改革。他認為,當前北京、上海等地出租車採購偏向本地合資品牌,而不首要考慮本土品牌,根本原因在於維持多年的50︰50汽車業合資模式。政府傾向於投放當地生產的出租車,因為當地企業有50%股份。在李書福看來,如果放開股比限制,本土企業和外國企業沒有關係,屆時出租採購將把外國企業的利益先排除出去,只留本土企業相互競爭。

在中國,合資車企享受了16年的「超國民待遇」,譬如可以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開發區內生產型企業外資政策等框架下享受企業所得稅、進口設備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直到2010年才實現內外資統一)。但同為車企,民營代表吉利曾經遭遇各種政策壁壘。

1998年吉利第一輛吉利豪情下線的時候,因為中國政府明確建設中國汽車工業「3+6」的產業格局,不允許民營資本造車,他們拿不到合法的「出生證」,當時外資卻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在中國造車,大型汽車公司幾乎全部進入中國。

2010年吉利集團在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100%股權之後,沃爾沃仍被認為是外資,作為沃爾沃國產化的前提條件,吉利控股和其全資子公司沃爾沃汽車必須要組建合資公司,這一合資項目的審批耗時三年,李書福自嘲為「自己跟自己結婚,自己跟自己簽合同,自己跟自己合資」。

外資選擇的合資對象都是大型國企,合資與民企無關。為什麼李書福作為民企反而主張放開合資股比?

汽車媒體人程遠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因為合資中方股東有強大政府資源,可以搞政府公關把政策變了味。」本來合資自主品牌是真正要跨國公司拿出核心技術來做研發,但是由於有合資中方的幫忙,現在合資自主品牌全都變了味,它們都拿一個落後的被市場淘汰的產品稍微改頭換面冒充合資自主,然後放手發展跨國公司品牌。

程遠分析,李書福競爭不過國有大集團,與其讓合資中方幫著跨國公司打他,還不如放開股比讓他單槍匹馬和跨國公司競爭,他覺得他還未必會輸。

要合資還是要自主?

在2013年慶祝一汽建廠60週年的一個座談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提出,實現汽車強國需要具備三個要素:第一,要掌握世界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第二,要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第三,學會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還很遙遠。

2014年前兩個月,中國乘用車的銷量達到315.9萬輛,比歐洲最大的汽車產銷國德國2013年全年的銷量(295.2萬輛)還要多。不過,德國這一銷量中72%來自其本土汽車製造商,而中國這300多萬輛裡本土品牌只佔到38.4%。

2014年3月10日下午,中汽協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兩個月裡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1.3%,其中中國品牌卻同比下降了1%、市場佔有率更是同比下降了4.8%。自2013年9月以來,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同比出現4%左右的降幅,已經持續6個月。

原定在2006年面世,但最後並未出台的《中國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曾在討論稿中明確提出「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佔有率要提高到60%以上」。如今市場情況正相反,合資汽車品牌佔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

苗圩雖然表態汽車「還是要再保護一段時間」,同時也表示「時間是有限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自主品牌也必須盡快培養能與跨國公司競爭的能力」。

賈新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還要保護到什麼時候?想要在保護中讓自主品牌長成,不可能。競爭力只能在競爭中形成。」

在此前的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上,參會的四家國有車企代表都表達了延緩放開股比時間的願望。張志勇則認為,反對與支持股比開放的兩方都說是為了自主品牌崛起,可兩方都錯了。自主品牌弱勢的原因很多,但絕不是因為合資的存在。如果把國企改革完成,那麼合資車企的存在反而是個利好,因為有利潤來源,對發展自主品牌如虎添翼。

三年前,程遠是反對合資股比放開的,現在他卻認為不放開股比,除了合資企業中方能得到利潤外,對建設發展所謂汽車強國沒有幫助。過去合資是為了要技術、人才、資金。現在,資金對中國並不是難事,而過去30年中國從合資公司得到的都是一般通用技術,現在從很多途徑都可以得到,「合資沒有什麼用了」。所以,問題的要害不在股比,而在是否終止合資。

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靠合資車企輸血的國有汽車企業集團的自主品牌汽車;二是完全靠自主發展起來的民營車企,如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三是合資車企推出的「合資自主品牌」,如廣汽本田的「理念」、東風日產的「啟辰」以及上海通用五菱的「寶駿」等。

國有車企的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競爭,恐怕很難勝出。程遠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一汽聲稱投資一百多億建設自主品牌,紅旗能和奧迪競爭嗎?

儘管上汽也號稱400億投入自主品牌,但其自主品牌2013年只賣出20多萬輛,而上海大眾同期銷量就增加了30萬-40萬輛。照這樣勢頭髮展,合資企業會越跑越快,大眾已經在中國建設了13個廠,目標是2018年規模增長到400萬輛。

「一個品牌一旦到了400萬輛規模,它的平台、成本優勢會到何種地步?中國自主車企怎麼能趕得上呢?」程遠認為,在合資繼續的情況下,自主品牌幾乎沒有發展空間。而沒有自主品牌,就談不上汽車強國。中國汽車工業有兩條路:要麼終止合資、全力以赴扶持自主品牌,要麼不再提汽車強國。

鏈接

合資車企股比限制政策的由來

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於手工敲打出仿製品。在合資之前,中國本土只有紅旗和上海兩款轎車,主要依賴進口,消耗了大量外匯。

1978年,通用汽車董事長湯姆斯·墨菲率代表團訪華,中方第一次從他那裡聽到「合資經營」一說。在缺錢、缺技術、缺人才的年代,這無疑成為了中國發展汽車工業最好的選擇。

1980年代,第一批合資車企陸續成立,中外股比各不相同,譬如北京吉普中外股權分別為68.65%和31.35%,上海大眾為50︰50,一汽-大眾為60︰40,神龍汽車為70︰30,廣州標緻為66︰34。在中外合資車企談判過程中出台的中國第一部外資法——1979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對外方的投資只設定了下限,即不低於25%。

作為一項強制執行的政策,合資車企股比50︰50的規定,最早可溯源到1994年頒佈實施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它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佔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

2004年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以及2009年修訂後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又與時俱進調整為: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股票上市的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股份公司對外出售法人股份時,中方法人之一必須相對控股且大於外資法人股之和。

1995年首次頒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轎車、摩托車、輕型車、汽車、摩托車發動機都被納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要求「由國有資產佔控股或主導地位」。在1997年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調整為汽車及摩托車整車、發動機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要求「中方控股或佔主導地位」。在隨後的2002、2004、2007修訂版中,汽車、摩托車整車製造納入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同時要求外資比例不超過50%。

這兩個政策,決定了此後所有合資車企的股比結構,基本框定了合資車企中董事會成員人數、決策機制,以及利潤分配。

(黃金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48

朱嘯虎:占股比自降20% Uber主動向滴滴遞來橄欖枝

“用滴滴打Lyft拜訪Uber的A輪投資人Benchmark Gurley,這算不算砸場子?”20天前,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曾在朋友圈拋出這樣一條狀態,而在20天後,他再次截圖當時的狀態,評論說道“投資人的友誼小船也可以再次起航,眾多的兄弟姐妹們從此見面不再尷尬。”

Uber全球主動遞來橄欖枝

在經歷漫長而昂貴的對壘之後,滴滴與Uber握手言和,顯然是投資人最想見到的結局。“大規模燒錢肯定是不持久的,最終要回歸商業本質。”朱嘯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但促成此次收購更為直接的原因在於,“Uber全球主動遞來了橄欖枝。”

“優步中國每個月燒掉超過2億5000萬美金,燒錢太多,優步中國沒錢了。”雖然此前Uber全球剛剛獲得35億美元G輪融資,並不缺少資金,但朱嘯虎表示“這些錢放不進中國市場,Uber中國是獨立實體,需要其他股東同意,按照對價把錢放進來。”

這種方式操作起來非常困難,更為重要的是“全球股東不同意繼續放幾十億美金進入中國市場,全球股東給了Uber很大的壓力,希望盡快處理掉。”

從要求占股40%降至20%

而事實上,滴滴與Uber的恩怨情仇早已開始。在2012年7月,朱嘯虎表示其曾與滴滴CEO程維一起去美國約見Uber全球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希望Uber能夠投資滴滴而非直接展開中國市場。不過當時的卡蘭尼克提出希望占股40%以上的要求,隨後Uber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兩家的廝殺由此開始。

“Uber主動遞過橄欖枝,提議合談,條件也松動了很多,花了一年半時間花掉20多億美金後,卡蘭尼克終於接受40%是不可行的,從之前的40%以上降到20%。”加之當時Uber和Lyft合並的可能性,也讓滴滴高管們想要尋求合作。

據朱嘯虎透露參與直接談判的人員非常少,Uber方面除卡蘭尼克之外,還有Uber全球的兩位高管,而滴滴方面包括程維、柳青、滴滴戰略副總裁朱景士以及一位戰略部同事,雙方通過遠程會議,聚焦於控制權、董事會、人員安排等問題,由於雙方的合作意願和籌碼都符合彼此預期,因此談判過程很順利。

“自己不強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

滴滴收購Uber中國事件,使得人們再次關註到海外共享經濟模式在中國市場所遭遇的“中國式”困境,“美國消費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確很難,文化差異使得具體做法都不一樣,以Uber為例,其在美國以專車為主,但在中國,滴滴以出租車為主,市場很難了解。”

但朱嘯虎仍然看好共享經濟模式在中國市場的潛力,在“吃”方面投資了家庭廚房共享平臺“回家吃飯”,在“穿”方面投資了服裝包月分享租衣電商平臺“衣二三”。

在滴滴收購Uber中國之後,市場上發出“預示此輪科技泡沫正式破裂!”的聲音,資本市場會更加不確定,創業圈更加不穩定。在朱嘯虎看來這種說法太誇張,在谷歌和Facebook兩個超級航母出來之後,很多人都說沒有機會了,但隨後Snapchat、Twitter、Whatsapp等一系列公司又湧現出來。

“事實上很多基金都融到了錢,只是去年互聯網泡沫讓很多投資機構受到傷害,“並不是沒有錢,只是出手更謹慎,而互聯網永遠都有新機會。”朱嘯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在日趨激烈的中國本土市場競爭並非易事,“主要是執行力,自己強才能活下去,自己不強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28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逐步提高境外機構參與境內金融機構的股比

2月26日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方星海在發布會上回答記者問表示,證監會歡迎境外服務提供商來中國開展業務,將逐步提高境外機構參與境內金融機構的股比。我們願意在國際協議框架下加強證券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43

商務部:部分行業將取消合資合作要求或外資股比限制

3月23日,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就近期有媒體報道“許多外國投資者在華設廠被要求成立合資公司,並被要求轉讓技術,違反了WTO規則”一事回應表示,吸收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建設法制化的市場營商環境是我們引進外資的重要工作。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孫繼文說,中國現行的外商投資法律規定,絕大多數領域是完全對外資開放的,只在少數敏感領域對外商投資有股比限制。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已經將“限於合資、合作”條目數從之前的43條減少到15條。

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對2015年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修訂,將在2015年大幅度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縮減限制類措施,其中部分行業將取消合資合作要求或外資股比限制。

“我想強調的是,中國現行法律規定中,沒有對外國投資者強制性技術轉讓的要求。同時,我們鼓勵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外方與中方合作者商務談判中涉及的具體合作條件,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不應與強制性技術轉讓混為一談。”孫繼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2

新都退上演“末日狂奔”,但和這些退市股比起來,瘋狂程度還是差了一大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7/1125294.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新都退在最後一個交易日依然瘋狂,即使公司在7月5日和7月6日連續發了兩份風險提示公告,依然沒有擋住投資者的熱情,截至最終收盤,上漲4.29%報收於1.7元。

而如果從6月21日的低點來看,12個交易日更是達到了38.21%的區間漲幅。但其實從這幾年退市股的表現來看,新都退的瘋狂程度也只能算得上一般,有的退市股在公告後甚至能連續拉出6個漲停板,難道說越是臨近退市,越要抓住“青春的尾巴”?

退市股上演“青春的尾巴”

如果回顧最近幾年的退市股,這種抓“尾巴”行情的狀況其實並不少見,而新都退也並不是最瘋狂的一只。

比如於2016年5月13日被摘牌的退市博元,公司股票於2016年3月29日開始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在連續跌停並於2016年4月5日跌至3.92元後開始出現連續上漲,並且在4月5日至4月18日區間達到15.35%的漲幅,而在5月11日的最後交易日同樣上漲2.75%。

此外,因徐翔在退市前入駐而備受關註的退市長油(現為“長油5”),於2014年6月5日被摘牌,但股價在2014年5月7日至6月4日區間漲幅同樣達到了16.9%。

而有這種情況存在的也不僅僅是這兩只股票,還有的股票在公告進入退市整理期之後,竟然是連續漲停。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註意到,國恒退自2015年5月29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但是5月29日至6月8日,國恒退竟然連續6個漲停板,區間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77.12%。

這樣的表現真是讓人看不懂,這究竟是退市還是剛上市?而這樣的“尾巴”行情其實也只是投資者願意豪賭一把的原因之一。

加強退市執法力度是大勢所趨

如果說退市股的“尾巴”行情已經夠瘋狂了,那麽轉到新三板市場交易的部分退市股,更是瘋狂得讓人目瞪口呆。

以“長油5”為例,當其轉到新三板交易之後,從2015年4月20日的0.87元,一路上漲至6月4日的4.17元,區間漲幅達到379.31%。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二重5”等個股上,在新三板上市之後反而都出現了連續一字板。

顯然,有這樣的先例存在,也就難怪投資者對於退市股的行情“尾巴”會如此熱衷了。那麽,這樣的退市股行情是不是還要這麽持續下去呢?這樣的豪賭行為是否又是投資者可追逐、可放手一搏的呢?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在監管層對市場嚴厲監管背景下,退市股目前幾乎沒有任何投資價值,豪賭股票恢複上市幾乎沒有可能。投資者應該回歸到價值投資上去,逐漸淡化這類垃圾股投機。”

另外,“不管是新興市場還是成熟市場,通過嚴格的退市制度實現股票供求均衡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同時,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之一,雖然當前退市制度改革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突破,但要真正對造假行為產生威懾作用,還有待加大違法成本。因此,加強退市執法力度是大勢所趨,不但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而且對於規範中國證券市場管理秩序、促進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宋清輝進一步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39

放寬外資股比限制要“確保落地”,金融開放路徑更明晰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了中國擴大開放四個方向上的重大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被作為首條予以強調。其中,放寬金融服務業外資股比限制的措施,被要求“確保落地”,同時加大開放力度。

堅持對外開放,確保外資機構開放政策落地——兩個明確的信號,奠定了中國金融開放接下來的基調。有專家學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述表態明確了中國金融改革不會停的立場;同時,金融開放的路線也更為明晰,從外資機構開放入手,進一步向人民幣自由交易、金融市場開放的縱深領域推進。

金融開放路徑更明晰

立場明確、路徑明晰,這是在習近平上述講話發表後,市場對於當前中國金融開放的整體印象。

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第一條即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時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盡快放寬汽車行業等制造業外資股比限制。

金融開放的進程,也是本屆博鰲會議期間最受關心的話題之一。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在“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論壇中就指出,國際社會或西方國家此前曾對中國保險等金融行業存在爭議,即便是希望在相關領域與中國進一步拓展,也會對行業透明度、法制和規則等方面存在一定疑慮。但從目前來看,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並在各個層面推進深入改革,把體系和制度與國際社會實踐相協同和結合,“國際社會肯定會熱烈歡迎”。

事實上,在此之前,對於中國金融繼續開放的預期已經比較一致。“中國金融體系開放的大趨勢是必然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放寬外資對金融服務業的準入,正表明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停。從進程上來,中國的金融開放從外資機構的準入開始,未來還將繼續在金融體系更縱深的領域推進;推進人民幣自由交易的改革,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體系內可自由交易的國際性貨幣的目標,同時加大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引導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投資。

“我相信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不會停,會按照既定的步伐向前推進。機構、人民幣、金融市場,如果這三步開放都完成了,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就基本實現了。”吳曉求稱。

中國金融業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這是習近平在上述講話中,對金融開放的期許。在上述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還表示,在開放的前提下,利用金融體系的配置功能,“中國金融業未來有望改變世界”。

方星海說,過去40年,中國制造業改變世界已經有目共睹。目前,習近平主席要求金融加快開放,這將推動中國金融業改變世界。

“全世界需要更多的投資,哪怕是美國這種大國,其基礎設施等領域也需要更多的投資。就全球來看,最大的儲蓄是在中國,並且中國今後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儲蓄。如果利用金融體系進行有效配置,在開放的前提下向全球進行配置,中國金融業將改變世界。”方星海稱。

外資機構開放“確保落地”

推動外資機構開放落地的相關政策,已在不斷細化當中。而除了持股比例的“松綁”,放寬外資機構設立限制、業務範圍和合作領域,這也將對中國金融業帶來新的機遇。

去年11月,外交部、財政部先後宣布,中國將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準入。其中,外資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此外,三年後將外資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5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相關監管機構此後分別發布細則。去年12月,原銀監會發布《銀監會積極穩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通知,宣布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國銀行分行從事政府債券相關業務、放寬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資銀行參與金融市場業務。

今年3月,證監會宣布修訂《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以《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重新發布並公開征求意見。修改內容涉及六大方面,包括允許外資控股、放開業務範圍、統一股權比例等。

有券商銀行板塊分析師表示,考慮到國內銀行的不同體量,預計放寬持股比例對中小型銀行影響更大,提高大型銀行持股比例對外資的資金要求較高。對中資銀行而言,外資準入放寬將加劇銀行業競爭,同時也將有利於提高經營效率、改善資產質量等,進而增強經營的穩健性。此外,中外資銀行的業務重點也有差異。外資準入放寬或將加劇銀行在零售業務領域的競爭,但外資行在產品創新、科技應用方面優勢明顯,有利於促進國內銀行業科技創新。

針對非銀行業,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向第一財經表示,金融業開放力度繼續加大,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正在逐步放松,這將提高金融業的良性競爭,進一步促進中資機構的高質量發展轉型。此外,有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有利於保險行業的產品轉型與服務升級。盡管外資保險公司在渠道商方面不具備優勢,但其在定價、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將逐漸凸顯,這也將加速國內中小險企的轉型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31

中國將擴大金融開放,放寬銀行證券保險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

4月10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主旨演講,宣布了一系列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措施。

其中,習近平主席強調了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服務業準入門檻,尤其提到要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這讓市場更加堅定了對金融市場深化改革的預期。

在擴大金融開放方面,習近平主席宣布:“今年,我們將推出幾項有標誌意義的舉措。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同時要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同時,習近平主席還宣布,要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我們將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增強透明度,強化產權保護,堅持依法辦事,鼓勵競爭、反對壟斷。今年3月,我們組建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還有一些其他新的機構,對現有政府機構作出大幅度調整,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今年上半年,我們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習近平主席並稱:“我剛才宣布的這些對外開放重大舉措,我們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事實上,在前兩日的博鰲論壇中,不少嘉賓已就金融開放、資本市場開放等問題發表過看法。在本屆博鰲論壇期間,這也是金融市場人士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此前接受采訪時就表示,金融深化改革正穩步推進,並率先從金融機構的開放開始。而接下來,深化改革還會在人民幣自由交易、金融市場開放層面持續推進,這也是更縱深層面的開放。

在4月9日的“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與債務風險”分論壇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則稱:“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經濟獲得很大程度上的發展,相當程度上是歸因於資本市場的發展。在今後幾年里,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支持私人資本發展的政策。”

李揚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稱,中國推進金融開放的兩條路徑,包括外部資本進入中國金融領域,在部分領域可以實現控股或獨資等;其次還包括允許外資進入人民幣定值的資產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而當前,債券市場已經逐漸實現放開,一些外國機構可以經營中國的債券,股票市場也是在有條件下逐漸的進入。李揚強調,當前兩條開放路徑都已經非常明確。

吳曉求則在博鰲論壇期間表示,放寬外資對金融服務業的準入,表明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停,中國的金融開放從機構準入開始,第二步可能從人民幣國際化入手,第三步將是市場開放。“如果這三步都完成了,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就基本實現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36

發改委:5年過渡期 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外資股比限制

4月17日,發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及制造業開放問題答記者問。發改委表示,目前我國制造業已基本開放,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將把制造業開放作為一項重點。比如,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又如,船舶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設計、制造、修理各環節。再如,飛機制造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幹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浮空器等各類型。

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了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如何落實這些舉措?能否透露一些消息?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的重要講話,宣布了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展示了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願景、新藍圖,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和廣泛關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研究落實具體措施,通過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使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盡快落地。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是我國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準入的重要文件,今年上半年將盡早公布實施。新的負面清單包括分別適用於全國和自貿試驗區的兩張負面清單,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比全國的負面清單開放力度將更大。新的負面清單除了包括已經宣布的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措施外,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市場高度關註領域推出一系列開放措施。新的負面清單除了將公布2018年的開放措施外,還將公布未來幾年的開放措施,這將給予相關行業一定過渡期,同時大大增強開放的可預期性。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亟需我們在重大開放問題上取得突破。這些年市場監管機制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更加健全,也為高水平開放奠定了制度基礎。我們相信,通過這次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新一輪開放將有力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競爭和資源優化配置,激發更大市場活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各界都很關註汽車等制造業開放問題,請問在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中有什麽具體考慮和安排?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了我國擴大制造業開放的重大舉措。制造業開放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也是市場競爭最充分的領域。40年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在一定發展基礎上,只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只有開放才能倒逼企業創新,只有開放才能集聚國內外資源。

目前我國制造業已基本開放,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將把制造業開放作為一項重點。比如,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又如,船舶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設計、制造、修理各環節。再如,飛機制造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幹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浮空器等各類型。

制造業是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主要領域,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高新技術制造業,都要在開放環境中實現全球價值鏈的最大化。中國全面開放制造業,就是表明我們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鮮明態度,旗幟鮮明地支持經濟全球化廣泛深入發展。我們也希望,通過制造業全面開放,支持中外企業在公平競爭環境下實現共同發展,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更廣泛更多元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09

取消流量“漫遊”費、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回應三大熱點

能否在7月1日如期取消流量“漫遊”費,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有哪些具體舉措,下一步將如何加快核心技術攻關?25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就社會關註的熱點話題一一作出回應。

確保7月1日取消流量“漫遊”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取消流量“漫遊”費,工信部隨後明確日期為7月1日。目前進展如何,能否順利完成?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發布會上說,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加大人力和資源投入,目前正在開展套餐梳理和規則調整工作,並同步開展系統開發和改造。工信部將持續跟進、督促企業各項工作進展,讓廣大用戶7月1日如期享受到政策實惠。此外,還將通過加大不限量或大流量資費方案推廣力度、開展流量套餐擴容降費、推出特色流量產品等,降低流量消費門檻。

在中小企業寬帶、專線降費方面,將進一步降低專線價格10%至15%,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特色寬帶產品。

費用降下來,網速也要提上來。工信部今年將推動電信企業為用戶提速,上半年會出臺相關標準。

加速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近日,我國宣布對汽車等領域加大開放力度,引發全社會關註。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

工信部總工程師陳因在發布會上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是雙贏之舉。中國汽車產業一直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則,鼓勵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中國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開放的汽車市場之一,幾乎所有知名國際汽車集團公司在中國都設有合資企業,且獲得了良好發展。

陳因說,我國將在制造業已基本開放的基礎上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並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限制。

同時,工信部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確定後將盡快發布。

加速核心技術攻關

核心技術是產業命脈。近年來,我國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成果湧現。

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1.9%和7.9%。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智能、綠色、高端產品快速增長,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5.2%和29.6%。城市軌道交通、通信設備等中高端制造業投資增速均超過70%。

陳因說,以集成電路為例,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產業規模壯大。下一步將堅持走創新發展和開放合作的道路,加快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加強國際間產業合作。

陳因說,工信部加快組織開展創新中心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了動力電池、增材制造、信息光電子、印刷及柔性顯示、機器人五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相關省培育了約6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下一步,工信部將著力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40

外資終獲國民待遇:中資銀行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按“出生論”監管

金融對外開放舉措要落地,修法是前提。經過兩個月征求意見後,銀行業持續對外開放的一大重要政策落地。

8月23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下稱《決定》)。其中主要涉及金融開放多項規章制度的廢除與修改。

業內人士稱,《決定》以一部規章的形式,從四方面入手廢止了此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標誌著外資正式享有“國民待遇”。

隨著持股比例放開,市場關心,當一家中資銀行外資持股比例較高時,究竟算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對此,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監管按照“出生論”來進行管理,即設立的時候是什麽類型的機構即遵照什麽監管辦法。外資持股比例變化多少,不改變機構類型。

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此次落地的對外資開放金融舉措,讓外資享受“國民待遇”,而非“超國民”待遇,隨著我國監管能力不斷提升,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以及資源配置效率銀行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外資終獲國民待遇,“出生論”監管,持股多少不改變機構類型和金融服務水平。

“四面出擊”,外資終獲國民待遇

此前,關於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集中在以下4部規章中。

一是《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第8條和第9條;二是《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1條;三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6條;四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17條。

此次銀保監會“四面出擊”,《決定》以一部規章的形式,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同時修改上述3部行政許可規章中的相關條款。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對中、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適用統一的許可辦法,符合國民待遇原則。

其次,取消《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刪去上述3部許可辦法相關條款中關於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單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投資上述機構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的規定。

第三,按照中外資同等對待的原則,明確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按入股時該機構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調整銀行的機構類型。

最後,明確境外金融機構在投資入股中資銀行時,還應遵守國家關於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投資的有關規定。

修改後,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即被全面廢止。事實上,隨著今年金融開放不斷提速,6月,銀保監會已經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正式發布的《決定》與此前征求意見稿相比並無較大改動。

遵照“出生論”,持股多少不改變機構類型

隨著外資持股比例放開,市場關心,當一家中資銀行外資持股比例較高時,究竟算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

此外,由於此前已經有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對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後,外資持股一家中資銀行持股比例較高之後,究竟按照中資銀行管理還是按照外資管理?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在現行監管體系下,中資銀行包括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機構類型。

上述負責人指出,《決定》規定,外資入股上述銀行,按照入股時被投資銀行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而將上述銀行變更為《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所規範的外商獨資銀行或中外合資銀行。對外資入股的上述銀行,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經營地域等方面,適用與該機構類型相對應的許可規章和其他審慎監管規定。

對此,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按照“出生論”來對銀行進行管理,即設立的時候是什麽類型的機構即遵照什麽監管辦法。外資持股比例多少,不改變機構的“類別”。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決定》明確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除需遵守相應機構類型的審慎監管規定外,還應遵守現有和未來我國關於外商投資的基礎性法律。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以後,監管要向精細化的方向轉變。比如,以前是單一的股比限制,未來可能更多看資本水平、在當地的業務優勢、股權結構、公司治理是否合理,會否侵害少數股東利益等,通過多維度評估外資行經營發展情況。此外,監管也會向海外監管機構學習,與海外監管機構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

日歐多家外資機構表達合作意向

回顧中國銀行業開放歷史,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在我國銀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既通過“引資”增強了中資銀行的資本實力,又通過“引智”提升了中資銀行的經營管理和風控水平。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中國宣布將確保已宣布的重大金融開放舉措盡快落地,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不過,取消銀行股比限制也引發一些市場擔憂。例如,這次中國銀行業開放步子是否邁得“過大過快”?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否受到沖擊或由此引發金融風險?甚至有觀點認為,外資銀行可能會把中國金融機構未來的增長紅利賺走,“肥水流到外人田”。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當前,中國銀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監管手段不斷豐富,具備在便利外資深度參與的同時,有效防範開放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的能力。在推動落實放寬市場準入的政策過程中,宏觀管理部門不斷完善機制建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推動完善金融領域的安全審查和相關審慎監管機制,維護金融穩定。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金融開放不是迫於外部壓力或是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金融發展現實情況做出的主動選擇;銀行業對外開放可以提高金融體系資源分配效率;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還要註意開放與防範風險的平衡。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銀行業相關領域的對外資開放,銀保監會此前已按部就班推進部署,例如,2017年宣布取消除民營銀行外的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7月11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近期批準約旦阿拉伯銀行籌建上海分行、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籌建深圳分行、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為分行,批準彰化商業銀行在中國大陸的子行開業、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在中國大陸的子行開業。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隨著中國金融開放政策陸續部署到位,還有日本、歐洲等國的多家機構表達了合作意向。

例如,4月27日,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獲得銀保監會批準籌建,這是首家獲批的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5月2日,銀保監會發出關於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複通知。

6月26日,在銀保監會例行發布會上,星展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葛甘牛表示,星展集團計劃在中國設立合資證券公司。他透露,目前星展銀行正在積極研究設立分行和子行。

對於此輪金融開放沒有看到更多美國金融機構的身影,有業內人士稱,事實上,此前美國金融機構如花旗銀行等在國內已經基本完成布局,這一輪開放更多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主。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資管業務、不良資產業務等是外資行比較看重的領域,在當前中國銀行業不斷轉型提升服務水平的過程中,也遇到諸多困難與挑戰,中外相互切磋、良性互動更加有利於中國銀行業健康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