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5/09/%e4%b8%ad%e5%9c%8b%e4%bc%81%e6%a5%ad%e5%ae%8c%e6%88%90%e6%9c%89%e5%8f%b2%e4%bb%a5%e4%be%86%e6%9c%80%e5%a4%a7%e6%b5%b7%e5%a4%96%e6%94%b6%e8%b3%bc/
去年2016年3月23日,央企中化集團(Chemchina) 宣佈以430億美元全面收購瑞士農業企業Syngenta。Syngenta 是全球最大農業企業之一,主要業務是農業化工及種子,是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在基因改造種子方面,有市場領導地位。Syngenta 在瑞士及美國雙邊上市,中化需要向歐盟,美國,墨西哥,印度等主要經濟體取得同意,最後得到股東同意才能完成收購。經歷一年多的聽政,及審查,美國政府在今年四月三日批准了中化向Syngenta 收購建議。翌日,四月四日,歐盟也批准了Syngenta的收購。之前墨西哥已經同意,現只有印度還未有同意收購,但應不會影響到最後結果。Syngenta 股東,在五月四日股東大幅以80.7%同意收購,超過了67%的規定。收購變成強制性,中化將於五月十八日入主Syngenta ,而Syngenta在瑞士及美國的上市地位將取消。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一宗的海外收購,而且是自去年外滙嚴重流收後,中央銀行收緊外滙管制下完成。這收購顯示中央仍會十分支持國家企業,在海外進行策略性的收購,而且肯出高價完成。在歐美金融分析界中,在農業化工種子企業中,Syngenta 不是屬於最前線企業。蒙山度(Monsanto)被認為是業界領先者,德國貝爾(Bayer)今年向蒙山度提出收購,但無功而回。因此Syngenta是上市農業企業中,唯一可以收購的公司。中化這次排除萬難,成功完成收購,可以說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戰一場勝利。
中化收購了Syngenta,可以把後者的現代農業科技,尤其是種子,及基因改造技術帶入中國。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步伐,現時中國農村主要是細小農場,沒有經濟規模。要進行改革首要是減少農場數目,加大每一個農場的規模,和引入現代農業管現的科技,等於過去國務院一直強調的三農改革。Syngenta 的收購等於吉利收購瑞典富豪車廠,在中國海外收購中,佔十分重要地位。富豪收購協助中國汽車製造業走向世界,Syngenta收購也有同樣作用。對中國農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Syngenta 的種子,有助中國提升農業產能及產量。雖然最去16年中國農業都豐收,糧食沒有短缺。基因改造的種子,可以提升產能,令到中國可以減少依賴進口農產品。
要完成這龐大收購,中化向兩大銀團融資。以中信銀行為首的中信銀行提供300億美元短期信貸,另以滙豐為首的銀團提供200億美元的短期信貸。若無意外,中化將會在5月18日入主Syngenta。中化收購前已經同意,Syngenta 的管理層將不會改變,獨立運作,中方不會干預行政。但Syngenta本身的業務立即變成中化的問題,需要解決。過去兩年Syngenta 的銷售倒退了25%,令年第一季的銷售也跌了1%。或者中化入主有助Syngenta ,更容易打開中國市場,令到停滯不前銷售重拾升軌。
另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中化本身的負債問題,500億的負債可能令到中化債務評級降至投資級以下,需付利息要增加。中化也引入投資者來減輕負債,中信集團將投資50億美元,佔總收購資金的11.6%。可能會有其他的國企,或者私募基金有興趣入股,完成這個有史以來中國海外最大單一收購。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6/05/%e4%ba%94%e4%b8%8d%e7%aa%ae%ef%bc%8c%e5%85%ad%e4%b8%8d%e7%b5%95/
五月份港股全面上升,恆生指數升了1045點,國企指數升了384點,打破了五窮六絕的民間智慧。進入六月份,港股更是愈升愈高,恆生指數升近26000點,到22個月,自2015年7月以來的高位。權重股領導大市上升,騰訊受到美國科網股創新高帶動,升破270元。友邦及領展創新高,內銀股及內險股也節節上升。平安保險創新高,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及中國人壽等都創2015年7月以來的新高。上星期最突出的財經消息,是離岸人民幣拆息一度急升至45%。傳聞是中央銀行收緊銀根,令到拆息上升。人民幣兌美元滙率升至6.85,今年的新高。消息傳中央在香港回歸20週年要維穩,打造繁榮景象,港股不能下跌。港股要不跌,一定要A股造好,A股要造好,人民幣滙率一定要上升,揭止走資。最近國家外滙儲備連升三個月,重上3萬億美元,及增持美國國債。人民幣滙率上升,扭轉內地走資洪潮。今年年初,市場盛傳201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將由6.9貶至7.3,引發內地資金大量流失。中央以外滙管制,嚴控走資,及抽走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成功推高人民幣離岸滙率。國際大鱷年初大額沽空人民幣,被中央銀行雙管齊下,大敗而退。A股在五月跌破3100點,主因是銀行利率上升,及銀根收緊,再加上保監嚴打違規資金。但在五月底A股回升,到六月份上證綜合指數更回升至3100點,A股市場重拾信心,帶動港股上升,恆生指數升近26000點。
根據國家統計部宣佈的數據,中國去年經濟增長達到6.9%。李克強總理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多次表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6.5%,並絕對有信心達到目標。中國第一季宣佈的經濟增長為6.7%,令到市場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達標樂觀。但最近有多宗新聞令到市場出現懷疑。首先是遼寧省宣佈2016年的經濟數據不可靠,有大量水份,嚴重高估了實際經濟增長。東北三省向來依賴傳統工業,但是傳統工業近年陷入困景,產能嚴重過剩,但需求不足。傳統工業例如鋼鐵及煤炭,經營困難,產能過剩,價格下跌,企業嚴重虧損。東北特鋼在2015年成為第一間債務違約的國企,2016年和債權人不能達成債務重組協議,需要進入清盤程序。為了解決傳統工業的難題,中央需要推出去產能。鋼鐵,煤炭,玻璃,水泥等成為目標。經濟效益欠佳,陷入破產危機的企業,都要關閉。落後的產能,也需要淘汰,令到經濟更加有效率營運。根據法改委宣佈,2016至2017年去產能提早達到目標。中央2016年削減煤炭產能2.9億噸,今年2017目標是削煤炭產能1.5億噸,今年已經達到46%。最明顯的是鋼鐵及煤炭價格回升,煤價更加比最低時升了50%。
但是最近有消息,中國銀監要求黑龍江省的銀行,對陷入困景的煤炭及鋼鐵企業,延長其到期的貸款。黑龍江省銀監局局長表示,已經和債權人達成協議,向無法償還本金的煤炭及鋼鐵企業,延長期貸款期,有個別情況還增加貸款。這措施明顯違背中央政策,關閉殭屍企業的承諾。但是對過度依賴煤鋼重工業的東北三省,其經濟增長嚴重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放慢影響,有需要支持傳統工業。2016年遼寧省生產總值下跌了23%,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也差不多,下滑了廿多百分點。如果整個東北三省的生產總值是報多了23%,到底中國去年宣佈的6.9%經濟增長,有多少水份及可信性。
傳統重工業的困景不止影響到國家經濟增長,還影響到國家商業銀行的資產質素。中央要解決企業去槓桿問題,其中一解決方案是以股換債。首個以股換債的企業是南通的造船廠融盛,企業銀行負債達到140億元。中國銀行為首的債權人,重組債務,以股換債,只剩下6.7%,損失達到93.3%。東北特鋼債務重組,相信債權人能得到的資產不會超過5%。在經濟轉型過程,傳統重工業是被犠牲。過度依賴或不能轉型的東三省是輸家,但在這陣痛過程中,商業銀行要負上國家任命,其利益也被犠牲。今年反彈限大部份除了騰訊外,是由內銀股帶動。但如果考慮到商業銀行對傳統工業的貸款,到底其壞帳率可信性有幾多。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6/26/a%e8%82%a1%e5%85%a5%e6%91%a9%e7%82%ba%e6%b8%af%e8%82%a1%e5%b8%b6%e4%be%86%e6%96%b0%e5%a2%9e%e9%95%b7%e4%ba%ae%e9%bb%9e%e3%80%82/
六月份中港股市最大新聞是在6月21日清晨時份,摩根士丹利宣佈在2018年分階段,在2018年5月及8月把222隻A股納入MSCI新興國家指數。最初只計算各股5%市值,初時A股只佔指數0.73%。A股四次闖關,結果在2017年成功納入全球最具認受性的投資指數。其實摩根士丹利在宣佈決定前,仍有兩大問題待日解決。第一是資金進出問題,第二是大量A股停牌問題,第三是中國證監需要預先審批場外A股產品衍生工具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資金進出問題,QFII 在資金管制有相當的限制。QFII 需要中證監預先批准,而且一次不能沽售多過持倉的20%限額,對基金管理相當不便。但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先後開通,及沒有出現中央恐懼的大量走資情況;現時滬港及深港通仍有每日限額,但初時MSCI額度細小,應該不會出現問題。用滬港通及深港通來投資A股,將成為最理想的渠道。第二是大量A股停牌,令到MSCI指數基金運作艱難。摩根士丹利選擇初時指數股只限於222隻大型股,解決了A股多隻股票停牌的問題。第三是中國證監要預先批准場外A股指數產品及衍生產品問題,中國證監已經事前作了讓步,不要求預先審批場外A股產品衍生工具,只要求場外產品衍生工具不要影響到A股正常的運作。
摩根士丹利把222隻A股納入MSCI 新興國家指數,是個雙嬴局面。A股市值全球第二,僅次於紐約,債市規模是全球第三。中國國民生產也是全球第二,過去20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30%,沒有理由不納入環球指數。人民幣非自由流通貨幣,及A股制限外資進入是主要障礙。但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開通後,及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成份貨幣,A股入摩已經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摩根士丹利由於不想影響到市場運作,初步只計算A股市值的5%。現時追踪MSCI 新興國家指數基金總投資額達到1.5萬億美元。以0.73%計算,初時基金經理需要買入約110億的A股,市場應該可以縱容應付。以市值計算,A股應該佔MSCI指數的17%,即是最終MSCI新興國家指數基金需要買入3400億美元的A股。現時買入A股的各種限制必須廢除,方便資金進出;人民幣也必須成為自由流通貨幣,才能完全實現A股全部入摩的目標。但最初這222隻A股,及5%市值已經是進了一大步。摩根士丹利已經表示,會考慮納入192隻中型A股,不過要解決大量停牌的問題。
A股成功入摩根士丹利新興國家指數,最受惠的肯定是港交所(388)。滬港通及深港通運作暢順,及限制少,成為基金買入A股最佳渠道。現時H 股相對A都有約10%的折讓,對投資者更加吸引。有證券商計算,初步A股入摩可為港交所帶來3400萬元的收入。亦有證券商預測,未來十年可為香港帶來3400億美元(2.7萬億港元)的額外資金。這還未包括追綜英國富時指數的基金,規模亦可以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所涉及資金可能達到1千億美元。追綜摩根士丹利及富利兩大指數基金達到2萬多億美元,A股納入指數基金的規模可以達到4500億美元。
A股入摩將為港股帶來新增長動力,港交所無疑受惠最大,其他中資在香港經運的證券商例如海通國際,申宏萬源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等亦同樣受惠。連中國的大型證券商也會受惠,例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等。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7/04/%e7%b4%99%e7%89%8c%e5%b1%8b%e4%b8%8d%e5%a0%aa%e4%b8%80%e6%93%8a/
今年2017年很多人預測今年會發生股災,因為根據過往的經驗,每逢到7字的年代,例如1987及1997都發生股災或金融風暴。(雖然金融海嘯發生在2008年,遲了一年)但是2017年剛過了一半,大市沒有發生大型股災,卻出現了細價股股災。在6月27日,上星期二,一開市漢華專業(8193)被洗倉,跳崖式下挫。貝格隆證券盡沽手上漢華專業,及美捷滙(1389)。接着發生骨牌效應,多隻細價股大幅下挫,慘被斬倉。有超過20隻細價股跌20%至90%,其中有三隻跌超過90%。領跌的六隻股份為: 漢華(8193)-94.6%;中國集成(1027)-95.7%;美捷滙(1389)-91.2%;中國置業(736)-89%;財訊(205)-84%;品質國際(243)-80%。上週斬倉行動持續,接近十隻細價股被洗倉。而這些股份大部份由六間本地證券商持有,到上週五,這些股份幾乎全部被抛售清倉。品質國際及中國文化(745) 宣佈沽出這些細價股錄得大額虧損,雋泰國際(630)發盈警。
整件事可以追索到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韋伯向證監投訴,隆成金融(1225)在2015年集資時公佈的資料不準確。六月初證監勒令隆成停牌,隆成全資擁有的貝格隆證券同時被查。在6月27日貝格隆首先沽出手上的股票,包括漢華及美捷滙等,引發一場細價股災。大幅下挫的股份都在韋伯早前宣佈不可以投資的50隻股份內,這些公司都互相持有其他公司股份,造成一個大網絡。下跌20%至90%的細價股,都被韋伯評為不可以投資的股份。
眾多下挫股份中,有兩隻特別引人注意,就是中國集成(1027),及聯旺(8217)。中國集成在2015年2月上市,當時只是雨傘製造商。但上市後表現驚人,2015年升了53倍,業務更改為金融,是2015年表現最好的新股。聯旺在2016年4月上市,只是一隻創業板的建築股。但上市後股價不停上升,由配售價$0.26急升至最高$26.00,升了100倍,市值達到近300億元,是2016年表現最好的新股。這兩隻股王都在細價股風暴上暴跌9成以上。上述暴跌的上市公司分別將手上持有的集成及聯旺斬倉,再加上有證券商上週沽出47億股集成股份。
這次洗倉行動把幕後人仕的手法暴露了出來。原來這些暴升的股份都是由一眾圍內關連公司及證券商持有,由於街貨少,幕後人仕基本上圍了飛,持有超過90%以上的股份,可以隨意操控股價。當一切正常情況下,沒有事情會發生。但是維持這些股份在高位是需要金錢去維持,只要資金鏈斷裂,或者監管機構施壓,都會像紙牌屋一樣,一碰即散。上星期出現的就是骨牌效應,只要資金鏈其中一環抵受不住壓力,一隻股份震倉,便會引發連鎖效應,整個紙牌屋會倒下來。2015年及2016年的新股王,都是幕後人仕,靠圍飛炒上。市值由幾億元炒到幾百億元,完全是靠財技,沒有任何基本因素支持。
這次細價股股災,把市場一些不合理及不規則的現象暴露了出來。一些妖股打回原形,市場運作回復正常。散戶投資者也不要再追一些不知所謂的妖股,令到香港市場正常化,及正規化。事件亦暴露這些妖股其實十分脆弱,只要監管機構施壓,就會將紙牌屋倒下來。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7/25/%e4%b8%ad%e5%9c%8b%e6%b5%b7%e5%a4%96%e4%bd%b5%e8%b3%bc%e5%a6%82%e7%81%ab%e5%a6%82%e8%8d%bc%e7%9a%84%e6%b1%bd%e8%bb%8a%e5%b7%a5%e6%a5%ad/
過去一週,在北京舉行了五年一度的國家金融工作會議,商討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向,及研究方案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金融會議強調,未來中國必需控股風險,應付可能出現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市場把金融風險稱為灰色犀牛,有別於黑天鵝。黑天鵝是突發事件,事前完全沒有人預測到。但灰犀牛是已經存在的市場風險,但其嚴重性不明顯,但可以一旦發生便成為重大危機。其中包括,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各國中央銀行紛紛放寬貨幣政策,向市場注資,令到市場流動資金過剩。現時各中央銀行部署縮水,美國聯儲局縮表,歐洲中央銀行可以減少買債,對金融市場產生不明朗因素及風險。資產價格因為寬鬆貨幣政而泡沫化,各國股市升上歷史高位,一旦流動性收縮,可能產生股災。中國經濟維持適度增長,但房地產價格過高,亦是一個金融風險。國家借貸近年大幅上升,社會借貸對國民生產升至2.5倍,容易成為信貸風險,去槓桿成為主要任務。一些民企過度擴張,借貸過高,隨時有倒閉的風險。國家貨幣政策可能收緊,對企業的營運及國家經濟,也形成風險。各類的灰色犀牛需要控制,金融高峰會議,強調首要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就要去槓桿,減少借貸。
國家媒體上週猛烈批評四大民企,大量投資海外,形成風險。被點名批評的保險企業安邦集團,萬達集團,復星集團及海航集團。官媒批評四大民企海外併購,沒有經濟效益,及違反外滙管制。蘇寧被批高價收購意大利足球隊國際米蘭,過去五年沒有盈利。除了走資外,沒有合理解釋。萬達過去幾年有六單大型收購,其中四單已經完成,有兩單未完成。官媒指萬達違反國家外滙管制,大額走資。萬達信貸受到影響,令到集團迅速出售資產。上週在短時間內,把內地80%的資產,出售給融創。當融創信貸受到限制後,立即引入富力來收購酒店業務,短時間內用自己手上的資金,完成交易。
雖然官媒猛烈批評民企走資,及盲目併購,有損國家利益。但在涉及汽車工業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併購,官媒卻不表反對,反而默許。時實上中國企業在汽車業的海外併購一直在進行中。中國汽車業是最早開放給外資投資,現在外資在內地仍然佔有九成以上客用車市場。因為中國汽車製造業比外國相對落後,國家希望能借助合資企業,從海外合作伙伴學到製造技術。但是這方面的成果,卻未如理想。例如2005年英國路華破產,最後收購只剩下中國企業。本來上海汽車是大熱門,但卻臨門一腳被南京汽車搶去。結果上汽在2009年從南京汽車手上,買入路華的股份。上汽用路華買回來的技術,生產自家品牌榮威,但是銷售一直未如理想。
轉捩點發生在2010年,當時美國福特面對危機,急於要出售瑞典富豪汽車的投資。買家只有中國吉利汽車,出價13億美元從福特手上收購回來。當時吉利需要作一個重大決定,怎樣管理收購回來的富豪汽車? 當時吉利作出一個非常有勇氣的決定,就是注資15億美元入富豪汽車,保留管理層,給他們自主權,把公司從虧轉盈。瑞典的管理層,把握機會,用這新資金把公司攪好。把一間破產邊緣的企業,變成一個賺錢企業。現時富豪每年利潤都有十億美元,絕對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最成功的例子。
隨着吉利富豪的成功例子,中國企業更加大膽去併購汽車工業的公司。2015年中化集團以78.6億美元收購了意大利輪軚企業培拉利Pirelli。培拉利是全球第五大的輪軚廠,也是中國汽車業歷來最大宗併購。最近騰訊投資電動汽車Tesla的2.71%,今年中國企業已經投資了55億美元,收購海外汽車業。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寧波均勝集團,收購已經破產日本氣嚢生產商高田(Takata)。高田本是全球最大汽車氣嚢生產商,但是因為產品安全問題,令到公司破產。均勝這次是收購高田的技術,再加上最近收購Key System,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安全設備首三位供應商。另外一單是鄭州煤機收購德國波殊的發動機器(Starter Motor)。中國的萬向集團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件生產商,在海外市場佔12%。在不知不覺中,中國汽車業已經在全球佔重要地位,及得到國家支持。但是中國汽車業要像日本這麼成功,還有一大段路。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8/01/%e7%9b%a3%e6%8e%a7%e5%9b%9b%e5%a4%a7%e8%b5%b0%e8%b3%87%e9%9b%86%e5%9c%98%ef%bc%8c%e5%ae%8c%e5%96%84%e9%a2%a8%e9%9a%aa%e7%ae%a1%e7%90%86%e3%80%82/
灰犀牛成為風險管理的新名詞,市場把金融風險稱為灰色犀牛,有別於黑天鵝。黑天鵝是突發事件,事前完全沒有人預測到,一出現便成為金融風暴。但灰犀牛是已經存在的市場風險,體積龐大,但其嚴重性不明顯。因此市場警覺性不高,掉以輕心,但可以一旦發生便成為重大危機。灰犀牛有五:其中包括,1)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各國中央銀行紛紛放水,向市場注資,令到市場流動資金過剩。現時各中央銀行部署縮水,美國聯儲局快將縮表,歐洲中央銀行可以減少買債,對金融市場產生不明朗因素及風險。2) 資產價格因為寬鬆貨幣政而泡沫化,各國股市升上歷史高位,一旦流動性收縮,可能產生股災。3) 中國經濟維持適度增長,但房地產價格過高,亦是一個金融風險。4) 國家借貸近年大幅上升,社會借貸對國民生產升至2.5倍,容易成為信貸風險,去槓桿成為主要任務。5) 一些民企過度擴張,借貸過高,隨時有倒閉的風險。國家貨幣政策可能收緊,對企業的營運及國家經濟,也形成風險。各類的灰色犀牛需要控制,金融高峰會議,強調首要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就要去槓桿,減少借貸。
七月份國家金融工作會議,決定首要工作是風險管理,必須管理民企過度槓桿,在海外併購及擴張。近日國家媒體猛烈批評四大民企,大量借錢投資海外,形成風險。被點名批評的保險企業安邦集團,萬達集團,復星集團及海航集團。官媒批評四大民企海外併購,總額達到550億美元,對中國沒有經濟效益,及違反外滙管制。這些集團過去幾年瘋狂進行海外併購,大部份投資在金融,地產等,而且價格相對高。另外蘇寧被批高價收購意大利足球隊國際米蘭,過去五年沒有盈利。除了走資外,沒有合理解釋。
首先被批評的是安邦人壽。安邦最著名的收購是以19.5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地標豪華酒店華多夫,Waldorf Astoria。之後又和美國馬利萼Marriott展開星木酒店Starwood Hotels 的爭奪戰。出價高達140億美元,但最後一刻取消收購。今年初保監猛烈批評,保險資金被挪用來炒股,狙擊萬科地產。指安邦人壽等是野蠻人,舉牌炒股,不務正業。保監在6月停止其新業務,及出售理財產品,行政總裁吳小暉更被帶走。
萬達過去幾年在海外有六單大型收購,包括電影院AMC, UCI, Odeon,及遊艇製造商Sunseeker,及美國電影製作公司[傳奇]Legendary。其中四項已經完成,有兩項未完成。官媒指萬達違反國家外滙管制,大額走資。銀行停止向萬達貸款,萬達現金流受到影響,令到集團迅速出售資產。
海航近年的收購和萬達一樣瘋狂,包括65億美元從黑石Blackstone 手上購入希爾頓Hilton Hotels 的25%股份;43億美元收購德意志銀行9.9%股份;及在香港大量投地。海航被揭發已經按了集團股票,包括希爾頓酒店及德意志銀行在內,獲得信貸132億美元。現在集團債台高建,海航的主要銀行是中國發展銀行,及中國出入口銀行,中國銀行等。國務院命令銀行停止向海航集團發放信貸,海航的收購熱要告一段落。
上海復星集團的海外併購,相對以上三大集團,沒有那麼急進。復星過去一直在收購海外保險,時裝及休閒活動的資產。其中包括首飾商Foli Folie及休閒渡假村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復星要和意大利富商Bononi爭地中海俱樂部,結果要付超高價19.5億美元,才能如願以償,成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
中央命令銀行停止向這四大集團貸款,萬達立即要退出馬來西亞一個地產項目,剩下兩個未完成的收購,可能要違約。海航集團也要暫停收購,海航信託在新加坡上市,因為美銀美林跟出造保薦人而告吹。中央先下手為強,堵截了資金流失決口。防止這四大集團過度槓桿,及防止灰犀牛變成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