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機會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35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1-3 18:02 編輯

“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機會
作者:張憶東 蔣仕卿  周琳


投資要點

  ★“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恰逢其時,有望啟動海外基建浪潮。IMF 為代表的全球財政政策指導思想發生重大變化。我們認為,在 11月 15-16 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 G20 領導人會議,有望繼續重申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倡議。通過債務模式的基建擴張,拉動全球經濟對投資者構成一種潛在的拐點性機會。

  ★中國資本輸出戰略越發清晰

  福塔萊薩成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啟動點。以福塔萊薩金磚貨幣體系和金磚開發銀行為標誌性事件,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已經啟動。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為對全亞洲的資本輸出平臺。2014 年 10月 24 日,中國為首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中國向全亞洲進行資本輸出的戰略性平臺。具有資本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的中國,將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中國的基建產業鏈企業,將會實質性受益於中國走出去戰略帶來的需求大增長。人民幣國際化將助推中國走出去戰略。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作為貨幣發行保證金的外匯儲備釋放出來,成為可以動用的一種戰略性資產,成為中國實行資本輸出戰略的重要保障。

  “一帶一路”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1)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具備能源和地緣安全意義(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是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

  ★三條主線,看好投資品產業鏈的拐點性機遇

  (1)資本輸出促進產業升級,推薦基建、高鐵和核電。基礎設施的安全暢通是加強貿易、促進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構建“一路一帶”中處於基礎性的地位。除新加坡外,東盟國家和中亞地區工業化程度均不高,基礎設施落後,對管線、鐵路、港口、機場、電信、核電等基礎設備和能源設備需求量巨大。

  (2)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首推新疆和陜西,行業推薦基建、能源產業鏈。新疆是絲綢之路的中國對外出口,且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發展空間大;陜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政策出臺積極。作為陸上交運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要打通西北五省的交通道路,因此需大力發展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亞國家的能源運輸給絲綢之路沿線各省帶來油氣管道建設的投資機會。

  (3)海上絲綢之路地域首推福建和廣西,行業推薦交運。福建的地理位臵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且目前正在申請海西自貿區;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是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通道”和“門戶”,現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起來,所屬地港口將直接受益。



  中國資本輸出戰略越發清晰

  福塔萊薩成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啟動點

  後危機時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2013 年末,相比 2008 年末,中國 GDP 占全球 GDP 的比例,已經從 7%提升到了 13%,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對外政策發生系統性轉變。我們在前期報告《福塔萊薩: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啟動點》(20140722)中,通過對比美國二戰後推進的馬歇爾計劃,指出,以福塔萊薩金磚貨幣體系和金磚開發銀行為標誌性事件,“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已經啟動。

  馬歇爾計劃正式名稱為歐洲複興計劃,在 1948 年 4 月簽署,其目的在於幫助歐洲複興從而抵禦蘇聯的擴張。在馬歇爾計劃實施的 4 年時間內,美國共給予了OECD 國家 130 億美元的援助,相當於 2013 年通脹調整後的 1480 億美元,占 1948年美國 2580 億美元 GDP 的 5%,從規模上而言這一計劃非常巨大。

  馬歇爾計劃本身有濃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但是,馬歇爾計劃有一個可能未預料到的結果是,通過對外援助,避免了美國二戰後的經濟衰退。美國在當時面臨二戰後大量退伍軍人複員和軍用品產能過剩,且美國內戰、一戰之後都遭遇到了需求下降,經濟緊縮,因此二戰後 1946-1948 年股市估值低迷,投資者都在等待衰退的到來。最終,馬歇爾計劃創造需求的模式啟動了全球黃金增長時代,美國股市也走入了近 20 年的大牛市。

  在啟動歐洲經濟之後,美國的政府和私人部門繼續向歐洲投資,拉動了歐洲經濟的增長。我們從美國的國際收支賬戶上就能清晰看到,戰後到1970 年代初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前,美國長期保持了經常賬戶順差,美國一方面在戰後保持著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另一方面,美國將賺取的經常賬戶順差變成對外債權,並且美元通過對外捐贈、政府長期貸款項目、私人部門 FDI 方式大量流出美元支援其他國家增長。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具有紮實的現實基礎。一方面是中國有過剩產能和過剩外匯資產,另一方面是新興市場國家(EME)和欠發達國家(LDC)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欠缺,發達國家由於自身陷入主權債務的泥潭無法拉動全球增長,於是,中國利用積累的外匯儲備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同時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產能,成為了一個一石雙鳥的戰略。

  策略專題

  建立國際間投資銀行是中國學習當年的美國,通過供應商融資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外匯資產的收益率,另一方面,通過給新興市場提供資金拉動其增長,從而帶動自身過剩產能的消化,成為了“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現實基礎。同時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活動中,不斷推銷高鐵、核電等高端技術設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各國,體現出中國資本輸出的意願和決心。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體現了新的國家領導人上臺以來的重大國家戰略,14 年下半年發展迅速:7 月 15 日,金磚五國在巴西福塔萊薩宣布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同時建立了“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前者初始資本為 1000 億美元,由 5 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後者同樣擁有 1000 億美元的應急基金,中國出資 410 億美元,擁有投票權 38.95%,俄羅斯、巴西、印度各出資 180 億美元,南非為 50 億美元。按照進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於 2016 年在上海成立。

  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的是,金磚貨幣體系和金磚開發銀行在未來實踐過程中,仍然有不明確之點,如何才能協調各個金磚大國,未來不確定大於機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為對全亞洲的資本輸出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 年 10 月 24 日,中國為首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中國向全亞洲進行資本輸出的戰略性平臺。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和越南共 21 個國家。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金為 1000 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 500 億美元左右,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 20%,目前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同意將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的經濟權重作為各國股份分配的基礎,中國最多股權占比為 50%。按照目前工作計劃,預計各國在 2015 年內完成章程談判和簽署工作,使亞投行在 2015 年底前投入運作。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成為中國通過走出去戰略進行資本輸出的平臺。根據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思路,未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通過債務融資的方式,結合其巨額資本金,有力地為整個亞洲基礎的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支持。我們估算了當前除中國以外的 20 個 AIIB成員國家的 2012 年固定資本投資,和占 GDP比率,可以發現,18 國相加的 2012 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金額為 1.12 萬億美元,約占當年中國總固定資本形成 30%,而除卡塔爾、印度、蒙古、越南之外,其他國家固定資本形成占 GDP 比重仍然不足 30%,考慮到人均資本存量仍在低位,未來這些國家的固定資本形成無論從絕對規模和比率來看,都有巨大的再推進過程。而作為其中具有資本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的中國,將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中國的基建產業鏈企業,將會實質性受益於中國走出去戰略帶來的需求大增長。本質上,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將會為海外需求提供最終資金來源和利潤保障。


  人民幣國際化將助推中國走出去戰略

  2014年9月30日,人民幣兌歐元可以進行直接交易,10 月 27 日,人民幣兌新加坡元可以直接兌換。歐元、新加坡元成為繼美元、日元、澳元、新西蘭元、英鎊之後,第六和第七種可直接交易的貨幣。如果我們觀察整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的話,這一進程在 2014 年明顯開始加速。


  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人民幣去美元化,釋放外匯儲備的過程。在加入 WTO 之後,中國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導致外匯占款大規模積累。這一過程中,人民幣的發行機制由不可兌換法幣制度(Fiat Money)向美元本位制度快速轉變(DollarStandard),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實際上取決於美元的穩定。

  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人民幣不可能成為基於美元幣值的“二等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成為一個必然選擇。而當人民幣可以和其他主要貨幣進行直接兌換之後,意味著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過去被作為貨幣發行保證金的外匯儲備將被釋放出來,成為可以動用的一種戰略性資產。人民幣國際化釋放的巨額的外匯儲備,將是中國實行資本輸出戰略的重要保障。


  “一路一帶”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

  在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簽署儀式上,習近平表示: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並提出建立亞投行的倡議,目的就是深化亞洲國家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一路一帶”成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2013 年 11 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2013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列為 14 年經濟工作重點;2014 年 3 月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先富帶動後富,開辟“中國制造”的新天地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在經濟合作區域,大致在古絲綢之路範圍之上,包括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五省區,西南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等四省市區。2013 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是中國轉移產能的過程並提升國家能力,給“中國制造”帶來了巨大的嶄新市場。“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戰略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這個過程,不但中國的“過剩”產能“走出去”,它伴隨著的是裝備、技術、管理與標準的輸出,而裝備的輸出,比如我們正在大力推的高鐵,又跟投資緊密相聯,人民幣也因此勢必“走出去”。


  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環節,具有經濟、軍事、能源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一旦從喀什到瓜達爾港的高鐵順利貫通,有助於中國西部出口商品順利輻射整個南亞和中東 18 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或轉運歐洲;另外,瓜達爾港是印度洋上的明珠,扼波斯灣的咽喉,直線距離迪拜僅 600 公里,從而中國可以繞開馬六甲海峽和印度半島,保證能源安全。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方面的意義重大。要從根本上解除中國西部地區所遭受的暴力恐怖威脅,必須依靠促進我國西部與中亞、南亞這些“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的地區共同繁榮來實現。中國新疆與中亞、南亞毗鄰,在安全、經貿和宗教等方面受到相關的周邊國家的極大影響,而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宗教極端勢力、恐怖主義勢力長期盤踞,暴力恐怖的活動頻繁。中國和中亞在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可以加強西北地區成品油和石化衍生品的供給,同時可以拉動中亞的經濟發展。中亞原油天然氣儲備豐富,2013 年,哈薩克斯坦原油儲量列全球第 12 位,占全球比例 1.8%;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儲量列全球第 4位,占全球比例 9.4%。目前我國 13 年我國原油進口中哈薩克斯坦石油進口占比約為 4.2%,天然氣進口中庫曼斯坦占比為為 47%。






  海上絲綢之路——走向藍海的大國突圍戰略建設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 2013 年 10 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東盟國家時提出來的。“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第一步面向東盟,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連起來,加強互聯互通,以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化為發展的長期目標。其中被納入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省份有廣西、廣東、福建、海南、雲南、四川。


  21 世紀海絲戰略符合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一方面,美國正試圖繞開中國而推進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夥伴談判),搶占全球貿易新規則制定權。另一方面,在美國、歐盟和日本老牌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甚至衰退之際,東盟 2013 年 GDP 增速超過 12%,中國經濟也保持 7%以上的較快增長速度,沿線國家和中國互惠互利共贏。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貿易關系迅速發展,截止 2013 年末,中國連續 4 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 3 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13 年我國對東盟的出口占比超過 11%。紮實的貿易基礎有利於促進中國-東盟之間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挖掘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和合作潛力,創造雙方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條主線,看好投資品產業鏈的拐點性機遇

  隨著中國經濟投資增速的系統性放緩,傳統的鐵公基和相關產業鏈行業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的壓力,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壓低了這些行業的估值。但是,我們認為,在國家戰略思想轉變過程中,具有全球比較優勢的中國“鐵公基”內相應行業和公司,存在著巨大的盈利和估值雙重修複投資機會!

  資本輸出促進產業升級,推薦基建、高鐵和核電

  基礎設施的安全暢通是加強貿易、促進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構建“一路一帶”中處於基礎性的地位。除新加坡外,東盟國家和中亞地區工業化程度均不高,基礎設施落後,對管線、鐵路、港口、機場、電信、核電等基礎設備和能源設備需求量巨大。

  2013 年下半年至今,李克強總理在多次國事訪問中相繼推銷我國的高鐵技術和核電技術右。改變過去“向東”(以美國為首)輸出低端制造業的貿易格局,“一路一帶”的意義在於“向西”、“向南”輸出高端技術裝備和過剩產能,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提至一個新高度,完成出口升級。

  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屢屢親自推銷中國高鐵,高鐵合作意義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國高鐵技術過關、成本占優,為高鐵技術持續輸出提供可能。





  中國擁有較為成熟的核電站運營經驗和核技術,但核電技術複雜、研發周期長、投資大,長期被俄羅斯、法國、美國、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等大國壟斷,中國領導人親自推廣中國核電,將促進中國核電相關技術設備的出口。加之國內核電重啟的預期,國外的增量與國內的拐點將促進 A 股核電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來自興業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67

興業證券: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機會: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已經啟動 上兵伐謀zgz

來源: http://xueqiu.com/6078380931/32708437

“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恰逢其時,有望啟動海外基建浪潮。

  IMF為代表的全球財政政策指導思想發生重大變化。我們認為,在11月15-16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G20領導人會議,有望繼續重申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倡議。通過債務模式的基建擴張,拉動全球經濟對投資者構成一種潛在的拐點性機會。

  中國資本輸出戰略越發清晰

  福塔萊薩成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啟動點。後危機時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2013年末,相比2008年末,中國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經從7%提升到了13%,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對外政策發生系統性轉變。我們在前期報告《福塔萊薩: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啟動點》(20140722)中,通過對比美國二戰後推進的馬歇爾計劃,指出,以福塔萊薩金磚貨幣體系和金磚開發銀行為標誌性事件,“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已經啟動。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為對全亞洲的資本輸出平臺。2014年10月24日,中國為首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中國向全亞洲進行資本輸出的戰略性平臺。具有資本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的中國,將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中國的基建產業鏈企業,將會實質性受益於中國走出去戰略帶來的需求大增長。



  人民幣國際化將助推中國走出去戰略。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作為貨幣發行保證金的外匯儲備釋放出來,成為可以動用的一種戰略性資產,成為中國實行資本輸出戰略的重要保障。



  “一帶一路”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

  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具備能源和地緣安全意義: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是中國轉移產能的過程並提升國家能力,給“中國制造”帶來了巨大的嶄新市場,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環節,具有經濟、軍事、能源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要從根本上解除中國西部地區所遭受的暴力恐怖威脅,必須依靠促進我國西部與中亞、南亞這些“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的地區共同繁榮來實現,中國和中亞在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可以加強西北地區成品油和石化衍生品的供給,同時可以拉動中亞的經濟發展。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是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21世紀海絲戰略符合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一方面,美國正試圖繞開中國而推進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14.12, 0.07, 0.50%)貿易夥伴談判),搶占全球貿易新規則制定權。另一方面,在美國、歐盟和日本老牌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甚至衰退之際,東盟2013年GDP增速超過12%,中國經濟也保持7%以上的較快增長速度,沿線國家和中國互惠互利共贏。



  三條主線,看好投資品產業鏈的拐點性機遇

  (1)資本輸出促進產業升級,推薦基建、高鐵和核電。基礎設施的安全暢通是加強貿易、促進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構建“一路一帶”中處於基礎性的地位。除新加坡外,東盟國家和中亞地區工業化程度均不高,基礎設施落後,對管線、鐵路、港口、機場、電信、核電等基礎設備和能源設備需求量巨大。





  (2)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首推新疆和陜西,行業推薦基建、能源產業鏈。新疆是絲綢之路的中國對外出口,且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發展空間大;陜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政策出臺積極。作為陸上交運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要打通西北五省的交通道路,因此需大力發展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亞國家的能源運輸給絲綢之路沿線各省帶來油氣管道建設的投資機會。





  (3)海上絲綢之路地域首推福建和廣西,行業推薦交運。福建的地理位置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且目前正在申請海西自貿區;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是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通道”和“門戶”,現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起來,所屬地港口將直接受益。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41103/10312071535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69

解讀:“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下系統性機會投資邏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4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4 18:25 編輯

解讀:“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下系統性機會投資邏輯
作者:張億東 紀雲濤

本周A股、港股基建交運板塊全線爆發,背後的邏輯是市場認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啟動,有望啟動海外基建浪潮,一個嶄新的至少有一個近1.12萬億美金市場大蛋糕展現在“中國制造”、“中國建造”的面前,《“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機會》深度報告一時間洛陽紙貴,格隆匯請到作者張億東為大家解讀中國“走出去”的大戰略下,“一路一帶”的系統性機會的投資思路和邏輯。

“一路一帶”的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的機會
(首席策略:張憶東)
今天重點講一下我們大力推薦的未來數年的戰略性機會——“一路一帶”的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的機會。本周我們會連續開【一路一帶】的專場電話會議,今天是我主講大的思路、邏輯,而交運首席紀雲濤會推薦相關的收益細分板塊和公司的機會。預告本周三【一路一帶】是建築專場電話會議,周四【一路一帶】是建材、鋼鐵有色專場電話會議,我都主持會議。另外,在上海的機構客戶,可參與周三茶話會【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投資機會】。


首先,介紹一下寫這個報告的背景,以及為什麽給報告起這麽一個題目?
這個報告從7月份我們就開始準備,從材料的收集、思考到寫作歷時了好幾個月,7月份我們寫了重要報告《福塔萊薩: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啟動點》,而10月24號中國為首的21國家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之後,我們加快了報告撰寫的進度。因為10月24號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讓我們驚喜地看到了中國嶄新的大戰略和我們7月份報告的預判何其一致,也就是利用巨大的外匯儲備為支點,向全球輸出我們的資本、輸出我們的產能,實現共贏,把過去幾年大家擔憂和質疑的中國的過剩產能,向全球重新進行資源整合。但是,我們為什麽這次不在報告題目中在強調七月份報告的題目,因為,當初寫“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只是幫助大家理解,事實上只是形似而神不似,當初馬歇爾計劃是冷戰鐵幕下的產物,是對抗蘇聯為目的的,而中國輸出產能輸出資本是為了亞洲共贏、共富,如果重提馬歇爾計劃太敏感,會授人以柄,所以,中國絕對不會承認執行這種計劃的,所以,我們在考慮這個深度報告要推薦長達數年的戰略性機會時,就用更大視角,選擇《“一路一帶”的全球大戰略下的系統性的機會》。我們這次要強調的不是表面的噓頭,而是中國“走出去”的大戰略下的系統性機會,如果把中國比喻為一個企業,那麽這個企業是在二次創業,其中的機遇在資本市場上應該反映為風險溢價的系統性下降,中國制造和中國建築重新有了藍海、新需求。中國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圍繞著內需在苦苦的進行轉型尋找道路。但是,很明顯現在以習主席為代表的這一屆新的領導,包括李克強最近在歐洲的一些出訪,都體現出利用國外的資源和國內的資源,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的整合,這是我首先交代一下這份報告的背景。

其次,為什麽我們選擇現在這個時間點來推薦“一路一帶”的系統性機會?

我們是這麽考慮的,一方面,A股市場需要新熱點、容納大規模資金的新熱點,現在的A股市場,經歷了大半年的行情演繹,特別是8月份之後的“金九銀十”行情,很多的熱點都已經被充分挖掘,已經到了審美疲勞的時候,但是同時,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剛開始吸引場外資金形成投資A股的樂觀預期,那麽,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更大的、更全面、更持續的戰略性機會來吸引存量社會財富源源不斷地向A股市場的配置,這個機會一定是系統性的,容納多個行業;另一方面,從時間點的角度來說,“一路一帶”系統性機會恰逢其時,因為11月5、6號APEC會議, APEC會議之後有一個東盟峰會,東盟峰會之後11月15號舉行布里斯班G20峰會。“一路一帶”大戰略是生逢其時,在近期將要召開的一些重大的國際會議上,“一路一帶”的大戰略將會從過去兩年的萌芽構建狀態,到現在可以鮮明的提出來,而這個提出來之後我們認為在明後數年“一路一帶”全球大戰略會將進入一個加速期。


第三,“一路一帶”這個全球大戰略如何展開?其核心是中國資本輸出戰略、共贏共富戰略
(1)先從海外需求來看,“一路一帶”這個全球大戰略恰逢其時,有望啟動海外基建浪潮。08年次貸危機之後,特別是11年歐債危機之後,IMF指導性的財政政策思路剛開始用的是跟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一樣的就是緊縮,然而,這一教條主義的財政緊縮救助思路,在當下,卻遭受到了廣泛的質疑:經濟已經處於深度蕭條之時,還要再加上財政緊箍咒,這無疑於在政治上選擇自殺。我們很敏感的判斷出IMF開始轉向從近期的14年10月份《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里的第三章,專題探討了《是不是到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的時候了?公共投資的宏觀經濟效應》轉向認為那些新興和欠發達的國家基礎設施需求很旺盛但是依然比較落後和貧窮的,正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而美國、歐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更新,他們的基建的投入是遠遠不足的。因此,海外擁有基建的大蛋糕,特別是當下新興市場經濟體仍然面臨著普遍的公共基礎設施不足,如果經過精細計算的基建項目投資從而打破瓶頸,就能充分發揮這些國家的比較優勢,從而拉動全球經濟增長。(2)然後,我們在看誰有能力並且願意出錢來撬動這個大需求?中國!中國擁有足夠的財富,我們擁有全球最多的外匯儲備,我們擁有全球最強的基建能力、裝備制造能力,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但是,是這些相對先進的產能相對於中國的內需基建又是“過剩”的。因此,當國內政局穩定、經濟轉型步入平穩狀態之後,中國就有強烈地意願推進資本輸出的戰略,推進亞太、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雙贏、共富。今年7月,金磚五國在巴西福塔萊薩宣布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同時建立了“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是標誌性的一個事件。如果認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是啟動了中國資本輸出的全球化戰略,那麽今年的10月24號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籌建則使得中國資本輸出戰略進入加速推進的階段,使得“一帶一路”戰略正式進入雙翼展翅齊飛的階段。

(3)為什麽我們將“一路一帶”看做一個戰略性的投資機會?市場究竟有多大?讓我們從AIIB說起,以中國為主導的《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在北京簽署,包括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和越南共21個國家,AIIB法定的資本金是1000億美金,中國最多股權占比為50%,在2015年底前投入運作,AIIB將成為中國通過走出去戰略進行資本輸出的平臺。我們估算了當前除中國以外的20個AIIB成員國家的2012年固定資本投資金額和占GDP比率,緬甸和烏茲別克斯坦沒有數據,我們發現其他18國相加的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金額為1.12萬億美元,約占當年中國總固定資本形成30%;而除了卡塔爾、印度、蒙古、越南之外,其他國家固定資本形成占GDP比重仍然不足30%,考慮到人均資本存量仍在低位,未來這些國家的固定資本形成無論從絕對規模和比率來看,都有巨大的再推進過程。現在這麽一個嶄新的大蛋糕展現在眼前,至少有一個近1.12萬億美金的大市場,並且這個市場每年的增速都在擴張,這就相當於6-8萬億的人民幣的一個大蛋糕展現在“中國制造”、“中國建造”的面前,根據中國自身的經驗,要致富先修路,一旦這些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應的產業轉移、中國商品的市場也相應地擴大,實現共贏。我們認為,由於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撬動海外的基建需求提供資金來源,並且中國能夠提供全球最強的建造能力、建築老公的保障,所以,最受益的是中國的基建產業和制造業的鏈條,那麽“中國制造”、“中國建造”相關產業的彈性將恢複。

(4)“一路一帶”對於行情的影響。打個比方來說,“一路一帶”就是中國一路帶著小夥伴玩,A股市場上“一路一帶”一路帶著大盤指數玩。一方面,“一路一帶”所代表的全球化戰略,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主動有所作為的走出去戰略,能夠顯著提升海內外對於中國“二次創業”的信心,降低A股市場的風險溢價。過去三十年,中國對外是韜光隱晦,有所不為,更強調國內改革和建設,而毛時代則是外政威武、內部文革。現在,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內外兼修,對內加快轉型,對外推進“先富帶後富”、參與國際新規則的建立,充分利用中國龐大巨大的外匯儲備,利用中國優勢的制造能力來帶動新興市場走向共同富裕。“一路一帶”涉及的主要是亞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國和東盟的共贏互利戰略,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的主要是中亞並輻射到南亞和中東,這些區域有很強的資源能力和廣闊的基礎建設的空間,和中國有較強的互補性。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特別是指數權重型的板塊有了新活力。以往,A股的投資者認為由於投資增速下降,中國的鐵路、公路、基建等這些“鐵公基”產業已經過剩了、衰敗、再也無法翻身了。但是“一路一帶”帶來的藍海需求打破了中國A股市場近3年的偏見,因為過去三年大家都一邊倒地推崇“中國創造”,推崇新興產業、輕資產;一邊倒地拋棄“中國制造”和“中國建造”,認為相關的行業比如建築、機械、鋼鐵、水泥、建材、交運都是過剩產能、死路一條,被踩在腳下再也沒有前途了。但是,當“一路一帶”這個嶄新的全球化戰略開始落實之後,我們認為,A股市場將進入“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比翼齊飛的系統性行情階段。以後數年,中國資本輸出的全球化戰略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過剩”產能的消化和轉移,就像日本上世紀80、90年代利用亞洲開發銀行以及日本的銀團貸款來參與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樣,不只是金融業受益於有效貸款需求,配套的建築承包商、工程機械、物流、鋼鐵等配套也全面受益。那麽,此次“一路一帶”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相輔相成,都是中國一個重要的走出去的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路一帶”以資本輸出去幫助這些欠發達的新興市場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了實現效率最大化,中國金融、基建承包商、電力設備、工程機械、鐵路設備、通信設備、物流等行業將全面受益,而這些都是容易帶動指數的上漲的權重型板塊,有助於行情從過去單單依靠“中國創造”題材型小股票牛市轉向系統性機會,對於明年指數的預期較今年更加樂觀。

(5)“一路一帶”行情的延續性?我認為,“一路一帶”不僅僅是一個主題性機會,更多的是個大戰略,是堪比“加入WTO”性質的普惠式機會、系統性機會。就像當年炒作WTO的行情很快就結束了而受益於WTO的產業升級則是長期走牛,因此,我們認為,“一路一帶”主題投資炒作可能就像一陣風一樣,起的很猛很快,數周之後也不排除退潮甚至會一地雞毛,但是,受益於“一路一帶”大戰略的系統性行情將可能繼續延續3-5年,是慢牛長牛,第一步是受益於風險偏好的提升而群體性提高估值,之後則要精細化地區分相關股票的實質性受益程度。另外,我們還是介紹一下,我們7月份報告所類比的馬歇爾計劃,其正式名稱為歐洲複興計劃,在1948年4月簽署,其目的在於幫助歐洲複興從而抵禦蘇聯的擴張,同時美國通過對外援助,避免了二戰後的經濟衰退。美國在當時面臨二戰後大量退伍軍人複員和軍用品產能過剩,因此二戰後1946-1948年股市低迷,投資者都在等待衰退的到來。馬歇爾計劃創造的需求模式,不僅啟動了全球特別是歐洲包括日本、韓國這些被二戰打成一堆廢墟的國度,啟動了全國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而且美國的股市從此也進入一個將近20年的牛市。


最後,因為時間的關系,我簡要地介紹一下投資機會,具體請看我們的書面報告。

“一路一帶”的行情節奏是——從基本面的角度,慢牛長牛的角度來看行情的演變。理論上,在海外耕耘數年並有豐富的建築承包業務經驗的中國建築央企公司最先受益,最直接受益,海外發展有豐碩經驗,而且是國企,所以,有望最先拿到訂單,並且持續受益;其次,才是分包商,金融企業幫助融資;然後,采購鋼鐵、建材、工程機械、鐵路設備、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等;甚至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到中亞、南亞的“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盛行,相應的軍工、安保的需求也很大;最後,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之後有物流、貿易,港口將興盛,如此,“一路一帶”的行情也呈現長牛,並推進指數行情呈現系統性機會。但是,從A股市場的主題操作來看,會先炒看得見的再炒看不見的,因此,“一路一帶”的行情節奏是——先國內後國外,交運(港口、公路、鐵路、物流)為先鋒,中國建造承包、中國裝備制造為中軍主力,先提估值再看基本面業績,所以,在行情初期的特征是題材想象力+落後補漲。

“一路一帶”短期投資機會聚焦三條主線——看好投資品產業鏈的拐點性機遇。(1)資本輸出促進產業升級,推薦基建產業鏈、高鐵和核電。基建產業鏈特別關註具有海外業務的“中字頭”建築承包商、建材、工程機械等。(2)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首推新疆和陜西,相關領域的建築建材、鋼鐵有色、機械等基建產業鏈最受益,而作為歐亞大陸橋起點的江蘇的港口,因為是多題材共振也值得關註。作為陸上交運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要打通西北五省的交通道路,新疆和陜西最有希望獲得實質性的中央財政資金、信貸等政策傾斜。新疆是絲綢之路的中國對外出口,且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發展空間大;陜西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政策出臺積極。(3)海上絲綢之路地域首推福建和廣西,行業推薦交運。福建的地理位置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且目前正在申請海西自貿區;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是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通道”和“門戶”,現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起來,所屬地港口將直接受益。

具體的標的股票,後面請行業首席分析師進一步推薦。


“一路一帶”交運個股分析
(交運首席 紀雲濤)
去年是交運主題投資的春天,今年不但沒有春天衰減的跡象,反倒更像進入夏天,越來越熱。“一路一帶”憶東講的非常清楚,我也很認同,我們認為這屬於國家長期發展戰略,與上海自貿區、海西自貿區等區域性主題投資有所不同,隨著政策的明晰,投資跟上,對交運相關股票的業績貢獻也會得到驗證。對整個“一路一帶”交運受益公司的進行梳理,主要有兩條線: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的基建建設,在國內路段相對較少,更多是向西亞、中亞延伸,受益標的也略少。公路、鐵路是基建重點,考慮到其地廣人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鐵路建設力度可能更大。從鐵路角度來講,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受益標的是鐵龍物流,國內最大的鐵路特種集裝箱運營企業,同時鐵龍物流今年8月份受托管理成都-歐洲的亞歐物流班列,鐵龍物流已經先期成為 “陸上新絲綢之路”的受益者。另外,可以想象中亞西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完畢後,會有大量的資源品出口和產成品進口的需求,從運輸路線來看,中國境內唯一一條橫穿東西的鐵路是隴海線,隴海線的出海口是連雲港。目前來看,這條鐵路連通中亞、西亞至歐洲後,將是陸上距離最短的鐵路線。目前13年連雲港的吞吐量只有6233萬噸,是國內的小港口。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今年其吞吐量和業績有下滑。“一路一帶”可能帶來30%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些增量反映在物資進出口上,基數較小的連雲港將來面臨非常大的增量,受益程度更大。

“海上絲綢之路”涉及標的更廣泛,因為中國東部沿海港口離東南亞距離都不算遠。我們重點推薦兩個廣西標的,五洲交通和北部灣港。五洲交通是廣西唯一上市的物流企業,過去以高速公路經營為主,業績穩健,目前估值20倍左右。從中國與東盟合作開始,五洲交通開始向物流貿易轉型,2006年建設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是廣西最大的物流園區,離越南只有8公里,未來有望發展為與東盟進行自由貿易的門戶型園區和平臺。受廣西自身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公司過去的業績增速有限,未來,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核心區域,而坐擁西南地區東盟門戶的五洲交通將首先受益,想象空間大。另外一個標的北部灣港是廣西本地港口,北部灣港擁有北海港域、防城港域、欽州港域,也就是說,基本所有的廣西出海口都被整合到北部灣港,去年吞吐量為1.2億噸,與其它上市港口公司相比,北部灣港的體量並不大。只要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與東盟經濟深度融合能夠持續發生,北部港灣將面臨較大成長空間。

除此外,“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個航運標的值得推薦:中遠航運和中海海盛。“一路一帶”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中國對外資本輸出的戰略載體。中遠航運是全球最大的特種船運輸船隊,也是國內唯一的特種船航運上市公司,目前有200多萬載重噸,多集中在重吊船、半潛船、汽車船、多用途船,這些船基本是從事大型設備的載貨運輸,比如大型鋼結構、發電機組、鋼鐵水泥生產線,因為這些大型設備通過陸路來運輸的成本太高昂,最廉價的方式就是海運。如果未來中國確實在中亞、西亞、東南亞、中東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中遠航運將是海上裝備和基建材料運輸的最受益標的。公司本身在航運股中估值較低,只有1.2倍PB,此外BDI(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最近在底部反彈,對公司有正面影響。長遠來看,公司內部有整合預期。

中海海盛關聯度略低,因為其是以海南省為基地的區域性公司,過去的主要業務是承運海南省進口的原材料物質,如原油、礦石、水泥等。放入投資標的考慮三個理由:首先,中海海盛是離東南亞基地最近的航運公司;同時,中海海盛是目前航運股中市值最小的公司,不到三十億;第三,中海海盛屬於中海集團下的相對不受市場關註的央企航運公司。綜上三點,我們認為,中海海盛可能在絲綢之路建設的背景下迎來比較大的發展機遇。同時,集團內部存在整合預期。

另外,鐵路通港,擁有廣闊貨源腹地的寧波港,作為出海口優勢明顯。

鐵龍物流、連雲港、五洲交通、北部灣港、中遠航運、中海海盛、寧波港是基於現有信息首批推薦的“一路一帶”交運標的,接下來我們還會對新的政策和綱領性文件進行緊密跟蹤。我們認為國內的港口、基建、高速公路公司未來也會有新的機會。從“一路一帶”的運營模式可以預見中國將來的對外基礎設施投資:我們出貸款,我們去幫忙建設,整個設備和基建材料也都是我們的,建設完畢後,中方會獲得這些基礎設施一段時間的使用權,比如,去年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的一些港口就是采取這些模式。將來,國內這些類型的上市公司也有機會擺脫原來受所在地限制的經濟腹地,比如獲得海外港口的經營權,整個成長空間可以進一步打開。


【提問環節】

提問:連雲港基本面較差,是否有較大風險?
紀雲濤:連雲港的中報業績有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港口建設在過去幾年有超常規的發展,特別是在礦石、原油碼頭方面,固定資產投資額度大,轉固後對成本沖擊影響大;從需求角度來考慮,中國和全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疲軟,連雲港的需求增速只有1個百分點。同時,連雲港受南(寧波港)北(日照港)兩地競爭,需求和供給的雙重沖擊造成業績下滑。但是從“一路一帶”的主題角度來思考,隴海線是中國唯一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線,未來可直接與中亞、西亞接軌,無需再投入額外的鐵路建設。隴海線也比現有的亞歐鐵路通道(位於俄羅斯境內)陸路距離短2000公里、自然環境好很多。中亞、西亞大量的礦石、有色金屬、原油、天然氣資源,除了向中國輸送,未來也可以向亞洲其它地區輸送,比如日本、澳洲,甚至美國。隴海線的稀缺性是很明顯的,只是短期業績沖擊比較敏感。


提問:一路一帶的基礎設施建設具體的實施過程是怎樣的?
張憶東:一方面,不是中國一家在張羅這件事情。“一路一帶”戰略是全球化戰略,是中國和相關國家共贏共富的戰略,核心是中國的資本輸出和產能轉移以帶動相關國家基建,從大國博弈的角度,需要相關大國的支持,才能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現在看這一點沒有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會涉及的大國,第一是俄國,中亞是俄國傳統勢力範圍,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2013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根據上海合作組織的磋商慣例,至少俄羅斯是支持的或者不會從中作梗,特別是俄羅斯當前面對國際制裁的時候,對於“一路一帶”更加只能支持,如此,可以清除了中國在“前蘇聯”後院實現“共贏”;第二,美國,至少美國沒有明顯阻撓,美國的小夥伴菲律賓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發起成員國就是一個例證;第三,根據AIIB其他18個發起國來看,印度和中亞都積極響應。我們判斷,後續為11月5、6號APEC會議, APEC會議之後有一個東盟峰會,東盟峰會之後11月15號舉行布里斯班G20峰會上,將積極推進“一路一帶”戰略。

另一方面,中國有能力、海外有需求,我們通過金磚貨幣體系和金磚開發銀行以及最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為支點,利用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和龐大的制造產能來翹起“一路一帶”輻射範圍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巨大基建需求。根據AIIB其他18個發起國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金額約占當年中國總固定資本形成30%,而除卡塔爾、印度、蒙古、越南之外,其他國家固定資本形成占GDP比重仍然不足30%,未來這些國家的固定資本形成無論從絕對規模和比率來看,都有巨大的再推進過程。也就是說,資金的來源主要是中國的外匯儲備,並引領其他新興市場夥伴國的資金;載體是金磚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承包、施工,基建設備和建材將采購中國,整個產業鏈帶來中國制造業迎來第二春。


張憶東:資本輸出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機會是系統性的,只是受益先後和大小的問題。理論上,在海外耕耘數年並有豐富的建築承包業務經驗的中國建築央企公司最先受益,最直接受益,海外發展有豐碩經驗,而且是國企,所以,有望最先拿到訂單,並且持續受益;其次,才是分包商,金融企業幫助融資;然後,采購鋼鐵、建材、工程機械、鐵路設備、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等;甚至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到中亞、南亞的“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盛行,相應的軍工、安保的需求也很大;最後,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之後有物流、貿易,港口將興盛。這是從基本面來看行情的演變。但是,從A股市場的主題操作來看,會先炒看得見的再炒看不見的,因此,“一路一帶”的行情節奏是——先國內後國外,交運(港口、公路、鐵路、物流)為先鋒,中國建造承包、中國裝備制造為中軍主力。(源自興業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56

科通芯城業績創新高 借硬蛋平臺建IOT生態系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75.html

i黑馬: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最大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交易型電商平臺科通芯城集團(股份代號:400) 11月11號發布了今年3季度未經審核的財報。

回顧期內,受新客戶數目持續增加所帶動,尤其是中小企業,公司業務實現強勁增長。於2014年9月30日,在線交易客戶數目達4,219名,其中約3.0%為藍籌客戶及97.0%為中小企業客戶,較2013年9月30日的2,405名增長75.4%。截至2014年9月30日,科通芯城登記客戶數為28,107名。

科通芯城蓄勢待發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已於2014年9月份開展新的供應鏈融資業務,為客戶提供若幹融資服務(包括提供營運資金及展期融資計劃)並收取服務費。供應鏈融資業務充分體現了科通透過現有平臺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而產生新收入來源的優勢。供應鏈融資業務已於回顧期內產生GMV。

截至2014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科通錄得GMV合共人民幣2,223.9百萬元,同比增長132.4%,其中80.7%來自自營平臺,16.5%來自第三方平臺,2.8%來自新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整體而言,GMV的54.5%來自藍籌客戶,另外的45.5%來自中小型企業客戶。

回顧期內,科通錄得總收入為人民幣1,802.3百萬元,同比增長226.7%。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顯著增加,約為人民幣59.1百萬元,同比增長155.8%。毛利率為7.8%。Non-GAAP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約為人民幣72.8百萬元,同比增長194.7%。Non-GAAP經營開支為人民幣48.2百萬元。Non-GAAP經營利潤率為5.1%。

科通芯城第三季度錄得約人民幣74.1百萬元的正現金流。截至2014年9月30日,科通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已抵押存款共計人民幣1,846.6百萬元。存貨天數及應收賬款天數分別為27.7天及35.0天。

打造智能硬件生態

在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科通芯城亦引領開放式、合作及共榮互惠的“硬蛋”平臺的發展,培育智能硬件(Internet of Things, “IoT”)生態系統。近期,“硬蛋”與微信的連手合作標誌著IoT時代的到來。

科通芯城CEO康敬偉表示:“我們是領域內的先行者,致力於透過‘硬蛋’平臺促進IoT生態體系的發展。各行業巨頭紛紛加入我們,共同合作建立IoT小區並優化平臺發展。我們現時與微信攜手舉辦‘微信硬件大賽’便是最佳例證。本次合作把各創作單位連接到‘硬蛋’平臺,共同創建開放式、合作的IoT生態系統,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展望未來,我們計劃與更多互聯網持份者合作,進一步充實我們平臺的資源並鞏固生態系統。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為創新產品建立客戶粉絲群體。我們相信,這個粉絲群體將對我們的未來業務有著重大的意義。”

康敬偉認為:“第三季度維持強勁增長,顯示來季的需求殷切。受周期性因素影響,第四季度是全年最重要的季度,而我們看見需求將較預期旺盛。我們預計供應鏈融資業務將憑借公司的增長勢頭,成為我們來年的增長動力之一。展望2015年,我們保持樂觀,並將繼續在這個高速發展的電子制造業垂直市場中發揮關鍵作用,全力以赴朝著千億GMV目標邁進,同時致力將‘硬蛋’發展成為IoT的全球平臺。”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07

構建自己的股票池是交易系統的基礎 衣香人影2010

來源: http://xueqiu.com/8563172815/33422291

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股票池就是我們對於投資的準備。
近來股市暖風勁吹,以券商銀行代表的大盤股翩翩起舞,部分小市值股票也隨風擺柳,可是賺了指數的人也不少。因為本人不是銀粉,所以此次錯過了這個行情,同時由於長期關註的衛寧軟件、佳訊飛鴻(此股是第二次買入),等大盤兄們看不上的股票出現了介入的時機,於是果斷建倉,當然目前看起來至少也不很落伍。

巴菲特說,看到好股票就想進了妓院,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錢。但是有錢就行了?沒有對你股票池的姑娘的長期觀察,看不出那些事天生麗質,那些人造乳房,那些是全靠化妝,甚至還有一些是人妖,你就憑一個ps的照片就掏錢了,說實在的,結果,只能靠運氣了啊。

因此,選股的策略毫無疑問是交易系統中重要的基礎,但是,怎麽選股呢?這依賴於我們長期的對行業社會經濟長期的關註和思考,而這些關註要轉化成可以執行的行為的時候,它體現在什麽上呢?體現在我們的股票池上,因此我認為,一個投資者(不管是專業或業余)看他股票池里的備選股票,就可以看出他的思維特點及投資風格
如何構建合格的股票池呢,我覺得有一下幾點可以參考:
首先,股票池里應該都是你已經能夠從定性上認可了的股票,這就是你股票池里的股票的價值,他們只是在等待某個催化劑,或者某個事件,或者某種圖形,這些等待的點一旦出現了這些你就會毫不猶豫地買入,這就是你構建股票池的首要標準,如果你構建的股票池里的股票,達不到這樣的標準,那麽,我覺著應該毫不猶豫的把他調出你的股票池,我們往往感嘆,曾經關註過哪一支股票,但是沒有買入,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相知不深,所以相交甚淺,只能搞一夜情。其實一夜情也不是什麽不對的事情?問題是,一夜情里面有酒托,有飯托,有各種各樣的犯罪托,你能識別嗎?
第二、根據對社會發展方向的深刻理解,選擇行業,這個行業一定是經過了較長的歷史數據的檢驗,或者基於你對於人性、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思考,他在未來具有較高的成長空間。
第三、在所選的這幾個行業中,把好的公司羅列出來,梳理一下他們的競爭力在哪里?這個也可以參考一些機構發布的資料,比如福布斯中小企業100強等,都提供了一些可供選擇的標的。
第四、分析這些公司,或者說這些股票你當前不願意買入原因是什麽?股價太高,增長的趨勢出現了變化,抑或是你根據K線技術分析的結論,都不要緊,關鍵是你對於這些否定的指標又深刻的理解,能分析出這個股票的內在價值錯誤。如我們醫生看病人,很多時候初次診斷,不能給出一個確定的結論,但我們一定會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是否是一個緊急危重的情況,這決定了你的處理思路,股票也是如此,你的否定能力提高了,自然就不容易上當受騙了,對於價值的理解自然就上了一個臺階。
第五、如果出現了哪些事件或者在哪些關鍵的節點,你可以考慮買入這些股票?而這些催化事件在促使做出買入決定的權重如何,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了這些事件,你決定倉位是多少?這個非常重要!所以索羅斯說,我不想知道你判斷對了哪只股票,我只想知道你的頭寸是多少。
最後,我想當構建完了你的股票池以後,每天所做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梳理股票池里的股票,看一下你等待的,催化事件有沒有發生?如果有,寫出操作計劃明天按計劃買入等待,拉伸享受股票升值的快感。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準備好了嗎?還是那個不解風情的柳下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01

【專欄】錘子系統引發蝴蝶效應:手機廠商破局應用商店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62.html

i黑馬註:一位極具表演天賦的“理想主義者”,宣布告別舞臺、告別演講、甚至在微博禁聲,人生之悲莫過於此。


來源:黑問社區
作者:玄安


12月6日,羅永浩在國家會議中心進行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系列的第四場演講,羅永浩表示這將是其在公共場合做的最後一次個人演講。在此次演講中,羅永浩公布了兩款全新產品:白色錘子手機和Smartisan OS 1.3版本。

在Smartisan OS 1.3版本的系統更新提示中,共列出6大主要變化,其中最不重要的第6點卻吸引了我的關註——“應用商店引入騰訊應用寶”。表面上,錘子系統接入騰訊系應用商店,意在彌補其系統平臺的應用商店能力的不足。在我看來,正是Smartisan OS最不起眼的更新內容,卻極有可能引發國內應用商店市場的蝴蝶效應。

縱觀國內相對成熟的應用商店產品,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互聯網巨頭布局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戰略級產品,主要有百度手機助手(91助手、安卓市場)、騰訊應用寶、360手機助手、淘寶手機助手等;

第二類則為手機廠商的預裝自有應用商店,主要有小米應用商店、聯想樂商店、華為應用市場、中興應用商店、三星應用商店、錘子應用商店等,我暫時把運營商自營的應用商店歸在這一大類,涵蓋移動應用市場、聯通沃商店、天翼空間等。

第三類相對寬泛,即移動互聯網相關領域布局應用商店的產品,比如豌豆莢、安智市場、應用匯、蘇寧應用商店、機鋒市場、UC應用商店、亞馬遜應用商店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EnfoDesk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應用分發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3季度》報告顯示,2014年第3季度中國全渠道移動應用分發總量達286億次,百度系、360系和騰訊系三大應用分發平臺共占據86%的市場份額。

由此不難發現,3BT巨頭已基本形成對國內應用商店市場的壟斷態勢。有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國內應用商店的格局似乎恰好適用。雖然百度、騰訊、360三足鼎立、割據國內應用分發市場,但潛在的最大威脅很有可能是手機廠商的自有應用商店。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市場研究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對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供應鏈與相關業者的調查統計,2014年第三季度,華為、小米、聯想三大手機廠商出貨量分別為1,480萬支、1,350萬支與1,010萬支,分列前三。

即使百度、騰訊坐擁數億用戶,但面對手機廠商季度千萬級的出貨量數據仍不能小覷。對於手機廠商,自有應用商店的新用戶開拓幾乎為零,其出貨量數據就直接代表著用戶規模的增加。而互聯網企業則相反,拉新用戶仍需在市場營銷方面大力投入,單人拉新成本更是高的可怕。

用戶規模使手機廠商擁有了進攻應用分發市場的資本,而自有系統則鎖定了一部智能手機的最底層管理權限。不妨舉個簡單的例子,筆者有一部紅米note,用於測試使用,手機內裝有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兩款應用商店。一次,某款應用有版本更新,但手助、應用寶均為提示,只有小米應用商店提示更新。分析後發現,原來MIUI系統的清理功能,點擊後會清理上述APP進程,進而阻斷其與服務器之間的交互,用戶只能通過設置“白名單”解除。

那麽問題來了,用戶大都是“小白”,這種情況怎麽選?我估計很多用戶都會選擇小米應用商店,只有少部分“忠粉”會認準一款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定制ROM的優勢瞬間凸顯,底層ROM權限最高。如果說應用商店是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入口,那ROM無疑成為移動商店的入口。比權限、比底層,擁有獨立ROM的手機廠商絕對更具主導權,我也恍然明白為何小米越獄那般困難了……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中,我相對看好小米。小米產品矩陣與蘋果最為相似,出貨量更是持續攀升。我曾相對片面的推測,小米若成為中國的蘋果,小米應用商店便可成為下一個APP Store,成為老牌應用商店的最大威脅。當然,這里我忽略了系統平臺、現實格局等必須的客觀條件,我想表達的核心則是,當某手機廠商份額量級達到某點時,便會導致應用分發市場格局質的變化。

面對手機廠商的潛在威脅,國內互聯網巨頭早已提前布局,騰訊更是先發制人。羅永浩的錘子Smartisan OS 1.3版接入騰訊應用寶,而三星也在使用類似的合作模式,其應用商店同樣接入應用寶。不得不說,騰訊的嗅覺更加敏銳,已提前布局手機自有應用商店這塊藍海市場。

羅永浩“最後一次個人演講”黯然落幕,蝴蝶效應卻在應用商店中逐漸顯現。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玄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78

“去美元”加速 俄羅斯銀行將測試新交易系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29

《今日俄羅斯》報道,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Rossiya及SMP銀行將於12月15日和另外六家俄羅斯銀行測試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此舉被視為俄羅斯“去美元化”的一個重要措施。

俄羅斯國家支付系統(NPS)主席Vladimir Komlev在接受俄羅斯當地媒體時采訪時表示,“作為大型銀行,Rossiya和SMP銀行參與測試新支付系統十分重要。”

Komlev稱,新系統大體的運行模式和目前類似,銀行不需要調整或者更新他們的軟件以滿足新系統。NPS是在今年才成立的機構。 VISA和萬事達兩大國際支付系統都拒絕為一些遭到制裁的俄羅斯銀行服務。

11月俄羅斯央行曾表示計劃於2015年5月使用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取代目前全球性的SWIFT系統。而在今年九月,華爾街見聞曾報道,中俄兩國曾探討成立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替代SWIFT。

SWIFT組織全稱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其官網今年7月報稱,當月每日傳遞約2100萬條金融信息,推動215個國家的1.05萬家金融機構及企業完成支付。

周三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透露,俄羅斯企業在歐洲和美國都借不到錢,不過亞洲金融市場總體上願意與俄羅斯企業和銀行合作,並可能成為已對俄關閉的西方市場的替代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46

【耐力投資之投資系統3.0版】 耐力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4369557

報告作者:耐力投資    報告出處:耐力投資

兄弟們,晚上好。

對大部分人來說,今天很冷,是的,很冷,因為今天是冬至嘛,吃的都是韭菜餃子。這里,耐力兄給各位上一份熱呼呼的雞湯!這次是一大鍋,而不是一小碗 --【耐力投資個人投資體系3.0版】。[幹杯] [滿倉]

這也算是2014年的投資總結吧。

可能很多人還要等幾天,等最後幾個交易日結束之後才會寫全年的投資總結。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要等全年結束後計算今年的收益率。對我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今年的預期任務已經早早完成,現在是“冬播季節”,提前布局即將到來的2015年,所以,最後幾天賬戶變動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幹脆就把2014年的總結先寫了。

我的這個總結很特別,就是把我的整體投資系統重新更新一次(去年寫過一個2.0版本,今年是3.0版,那明年就要升級到4.0版了)。但是,里面沒有任何具體操作的案例(其實我對不同公司的分析已經在很多大蒜貼中寫過了,具體操作最近也在不斷的進行現場直播,沒啥好寫的了)更沒有各個股票及整體收益率的披露,僅僅是理論性的概括和總結。對於還想看“幹貨”的同學來說,就不能滿足要求了,就喝點熱呼呼的雞湯驅驅寒吧。  祝節日快樂 !![獻花花]  [獻花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61

轉:PIMCO對油價下跌的理解 警惕油價暴跌觸發系統性金融事件 熱愛大自然的DD

來源: http://xueqiu.com/8933873018/34562373

轉:PIMCO對油價下跌的理解 警惕油價暴跌觸發系統性金融事件

川財證券策略團隊翻譯

 在思考2015年全球宏觀經濟前景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新進展就是油價在過去3個月里暴跌40%,在過去30年里,類似甚至更大幅度的油價下跌發生過好幾次,有些是在重大的經濟衰退期間,比如1991、2001和2008年,而有些則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時期,比如1993和1998年。目前的油價大跌對2015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意味著什麽?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確定目前的石油熊市是由需求驅動的還是由供給驅動的。

總的來說,需求驅動的石油熊市通常是實體經濟增長遇阻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下行風險的警示,而供給驅動的石油熊市通常預兆著生產力增長的提高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上行風險。此外,需求驅動的石油熊市的發生頻率高於供給驅動的石油熊市,導致投資者習慣性地將石油熊市與經濟下行聯系在一起。

我們認為,如今的石油熊市主要是由供給驅動的,這次油價下跌70%源於供給增長意外提高,30-40%源於需求增長的減弱,原因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經濟增長放緩。

2014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預期,雖然近年來美國石油產量之高一直讓人意外,但是其對油價的影響直到最近才達到最大,這是因為產量增長的規模達到了顯著的水平,並且2012-2013年間因阿拉伯之春而停產的一些油田在2014年恢複了生產。在需求端,有證據表明中國和歐洲的實際需求減緩,加劇了油價的下行壓力;不過2014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其實依然在上漲,進一步證明這次熊市是由供給驅動的。

我們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將加快,主要原因是我們認為供給驅動的油價大跌將從根本上改善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貿易狀況,並且石油美元從生產國向消費國的轉移將提高貨幣流通速度,這將為明年的經濟增長提供進一步的支撐。

盡管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將出現上行風險,不過石油凈消費國與凈生產國的經濟動力將出現重大分化。在主要經濟體中,油價下跌的最大受益國是日本、歐盟、中國以及美國。而在另一端,俄羅斯受到的傷害最大,其次是巴西。

我們密切關註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全球銀行之間的金融聯系。過去10年來,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一直是全球資本支出井噴的驅動力,現在這輪超級周期很有可能進入了最後的階段,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幾年時間。之前,1994到2007年間中國和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激增推動大宗商品的實際價格在1999到2012年間暴漲,進而促使資本支出在2004到2013年間顯著增加。然而,到了2014年,一些重要的工業大宗商品的實際產量已經開始大於新增需求,致使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進入最後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宗商品實際價格的下跌最終將導致未來的資本支出下降。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周期變換永遠會出現一些由下而上的“傷亡”。可是,考慮到過去10年來以大宗商品為基礎的資本支出繁榮持續時間之長、涉及範圍之廣,我們必須要特別留意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有關的杠桿,既包括看得見的,也包括隱藏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有可能引發一些主權或準主權國家的資產負債表發生集中的信貸損失,如果損失足夠大可能將觸發系統性的金融事件,反過來導致金融狀況收緊並降低未來的全球經濟增長。雖然這一情景的可能性不高,但是鑒於大宗商品價格與全球銀行之間金融聯系不透明,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如此,因此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6

科技互聯網BAT之後的第四極 :正在構建生態系統的隱形巨頭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04

本帖最後由 千與千尋 於 2014-12-29 10:51 編輯

科技互聯網BAT之後的第四極 :正在構建生態系統的隱形巨頭


關註正在構建生態系統的隱形巨頭——小米的戰略布局

在過去一年中,BAT都以巨資針對移動互聯網各方應用進行高調布局,手遊、視頻網 站、在線旅遊、移動電商、移動支付等各個領域都在短時間內成為一片紅海。在風 雲變幻的TMT世界內,除了關註BAT三巨頭的成長以外,我們還應該重視國內少數 幾個正在積極構建生態系統的隱形巨頭們。  
首先是小米。小米的成功並非單純硬件上的突破,小米智能手機作為一款主打性價 比的移動設備,在硬件上並沒有太多亮點。但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其深度定制 的MIUI系統則是其核心優勢所在。雷軍正是找準了中低階智能手機市場的突破口, 在充分利用供應鏈產能及資本的條件下,將小米打造成為了一個具有完整生態鏈的 系統級公司。  

根據小米內部的資料顯示,小米2011年手機出貨量僅為30萬臺,銷售額5.5億元 人民幣;2012年,小米手機產品出貨719萬臺,同比增長約2400%;銷售額126.5 億元,同比增長2300%;2013年,小米手機產品出貨1870萬臺,同比增長260%;銷 售額316億元,同比增長250%;2014年雷軍稱小米全年供貨目標6000萬臺,實際 上公司內部及格線定為5000萬臺,銷售額目標750-800億元。在雷軍在公司內部公 布的計劃中,小米2015年出貨目標1-1.2億臺,銷售超越1000億元;2016年目標 出貨1.5-2億臺。這種超乎常識所能理解的增速正在提醒著我們,小米不是一家單 純的硬件公司。

我們認為,雷軍玩轉小米,采用的是“資本與實體相結合”的方式掌握了供應鏈— —通過與供應鏈在資本上進行合作(如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戰略投資),獲得了極高性 價比的硬件產品;通過線上渠道的密集營銷打造了用戶增量,與之合作的供應鏈參 與者雖然在硬件上盈利微薄,但終在資本利得上獲得可觀收益。可以說,這是當 前國內實現得為成功的O2O模式。小米所依靠的是優秀的MIUI系統及龐大的PE、 VC資金來掌握供應鏈,其戰略以智能手機為出發點及連接中心,逐步占領消費者的 心智。盡管當前在手機專利問題上遇到了重大阻礙,但小米模式在國內已經獲得了 認可,短期內的受挫並沒有妨礙雷軍將小米在手機上的成功複制到其他產品上。


在互聯網的世界中,價值的判斷標準是:1、具有粘性的用戶群體規模;2、商業模 式(包括競爭和成長模式及未來貨幣化可能性)。因此一個具有活躍用戶量的應用在 資本市場上估值可能數十億美金(如獵豹移動(CMCM)),一個閉環的社交平臺估值 上千億(如騰訊(700.HK) ),一個具備完整軟硬件生態布局的生態系統估值就有可 能過萬億,蘋果(AAPL)及谷歌(GOOL)就是典型的例子。雷軍通過布局視頻內 容、操作系統、雲計算、應用工具、電商及移動支付,基本完成了對軟件生態體系 的構建,而小米的產品戰略則重在負責將這一生態系統推廣至更廣泛的用戶中,使 得小米的閉環生態獲得越來越多的活躍用戶。

我們當然無法得知雷軍後能否獲得成功,但可以預見的是,西山居的手遊、MIUI 系統的活躍用戶量、小米電商的交易量、獵豹移動的活躍用戶量都將成為資本及實 體一方檢驗小米實力的關鍵指標。隨著生態圈用戶量的增長,數據的上載量也將隨 之劇增,屆時小米所布局的IDC數據中心資源及雲計算也將成為雷軍戰略體系的重 要一環。

關註正在構建生態系統的隱形巨頭——網龍的第二個91無線?

2014年1月網龍與鴻海及嘉裕基金合作開發教育類平板電腦,預計15年下半年將會 正式面世,其戰略大致與小米一致,計劃通過“軟硬結合”的戰略滲透K12教育市 場,希望將電子化的教學教輔內容通過專屬設備向在校學生進行推廣,從而構建一 個符合現代K12教育需求的全新生態系統。當前,網龍正積極地就硬件、操作系統、 教學內容、線下教育及教材版權廣泛布局,參與其中的包括硬件供應鏈、教育機構、 風險投資機構及海外科技公司。網龍作為互聯網業內具有創新動力的領跑者,曾因 創立17173及91無線而獲得巨大成功,我們相信在教育領域同樣有可能延續其獨特 創意及執行力,再次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  

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簡寫,是指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 教學階段,這兩個年級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的免費教育頭尾的兩個年 級,可用作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通稱,而中國K12階段則指的是從幼教至高考前的課 程教學階段。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教育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約9600億元人民幣,而在線教育自2012年獲得高速成長,在2013年形成了接近700 億元規模的市場,在整個國內教育行業的滲透率達到了7.3%。而K12在線教育市場 作為在線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於2013年就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 幣,占國內在線教育總體市場規模的22%,僅次於職業教育及高等在線教育。根據人 口增速及滲透率提升的基礎假設,在2013至2015年三年期間國內總體在線教育市 場將有望保持超過30%的年均複合增速,而K12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更將有可能獲得接 近於40%的增長。毫無疑問,K12教育市場成長性極佳,規模足夠龐大,互聯網的滲 透對於行業的改造升級意義重大。  

通過對行業的觀察,國內K12教育基本呈現出幾個特點:1、產品標準化程度高,以 應試教育為主,與教師互動的必要性較低,應試相關教材差異化不足;2、進入門檻 較低,基礎教學教輔教材無需報批,教材內容難以形成有效行業競爭壁壘;3、地區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發達與欠發達地區教學資源差異化非常嚴重。而在過去數年的 發展歷程中,國內在線教育發展出數種商業模式,包括以學而思、學大及新東方為 首的線下傳統授課模式,以學而思網校、101網校為代表的線上教育模式及類似於 YY及365好老師等線上教育C2C平臺模式。三種模式各有利弊,但至今沒有形成具 備趨勢性的成功商業模式。根據2013年的數據統計,前三大行業參與者(新東方、 學大及好未來)收入規模加總不足行業總體的10%,市場相當不集中,反映了行業的 現實狀況,但同時也意味著給予了創新者巨大的切入機會。

網龍(777,買入)
費用增長短期盈利受壓,仍看好教育業務前景,維持買入評級  

三季度費用仍然高企,運營利潤率承受壓力:收入同比增長6.1%至2.33億元人民幣,其中研發 及行政費用率分別達到28.9%及33.3%,使得同期運營利潤環比下跌24.1%至5770萬元,來自可 持續經營業務股東凈利環比下跌17.8%至5242萬元,每股盈利10.31分人民幣。14年前三季度 公司開展了針對教育事業板塊知識產權的一系列收購及合作,公司的手遊工程師團隊人員也迅速 擴張。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手遊是可以快速變現且貢獻現金流的業務,2015年公司將推出2-3 款手遊,結合當前上線的《魔域口袋版》、即將上線的《江湖》以及海外上線的《征服》和《大 海盜》,預計明年將會有6-7款在營手遊。配合原有PC端遊業務的增長,遊戲業務所貢獻的穩定 現金流有利於彌補公司因投資教育而減少的現金總量。教育板塊是公司自出售91無線以後重 要的發展方向,從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改造的趨勢來看,也將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因此,我們認 同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短期內高昂的費用率難免為運營利潤率帶來壓力。

教育事業或將於明年下半年貢獻營收,顯著增長尚需等待:公司通過與高校合作,開展了對人工 智能、大數據分析及雲計算技術的研發,同時也針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以推進網龍教育平臺的 總體發展。目前公司與北師大、華東師範及華中師範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新技術及優質教育內 容導入K12教育平板電腦生態系統中;而剛剛結束的海峽智慧教育高峰論壇中,公司連同人民教 育社共同承接[學習資源數字出版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研究]計劃,並承擔項目終端研究工作,致 力將101平板電腦發展為行業示範終端。我們認為盡管教育事業盈利速度低於預期,但發展方向 十分明確,其營收貢獻應能於15年下半年於報表中有所體現。

調整目標價至15港元,買入評級:我們繼續看好公司在教育領域的滲透,但下調目標價至15港 元以反映運營利潤率短期受壓的事實。該目標價相當於除去現金後15年每股盈利的12倍,維持 買入評級。

金山軟件(3888,買入)
移動端收入持續增長,滬港通稀缺標的,維持買入評級  

三季度業績經營利潤符合指引,增長趨勢沒有改變:公司收入同比增長54.6%至8.52億元,由 於持續對移動端進行投入,使得經營利潤下降至7120.3萬元人民幣,同比倒退42.5%,環比下降 59.6%。期內公司出售快盤個人版業務帶來一次性收益為1.94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2.31億人 民幣,同比提升41.2%,環比提升95.2%,每股基本盈利0.2元。我們認為公司三季度經營利潤 率下滑幅度符合資本市場預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獵豹移動維持高速成長,手遊也將於年 底上線,金山雲計算及WPS業務處於行業爆發前夕,公司正通過PC端的已有優勢布局移動端, 成長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  
獵豹移動維持高速成長,年底兩款手遊即將上線:截止三季度末,獵豹移動的安裝用戶總量達 8.6億人次,其中活躍用戶達3.4億人次,同比增長約183%。同期獵豹移動受益於移動廣告和互 聯網增值業務的拉動,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55%達4.46億元,反映公司對移動端的投入效果斐然。 未來基於移動端的安全工具類應用將有可能轉化為具有貨幣化潛力的平臺。除獵豹以外,公司將 於14年年底推出兩款手遊,預計明年將會有超過10款手遊,包括部分重度手遊正式上線。我們 認為公司在遊戲的研發及運營上具有實力,在移動端分發渠道上具備優勢,有利於公司將其優秀 的手遊產品向移動端推出,也符合公司向移動端轉型的發展戰略。

調整目標價至21.5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盡管公司當前業績因費用增長而短期受壓,但我們將 會看到獵豹移動及手遊業務的成長持續性地拉動公司向移動端的轉型,有利於其長遠價值的提 升。由於早前發布盈利預警,股價已經反映公司業績壓力,作為滬港通稀缺性標的及具有良好運 營經驗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維持買入評級,調整目標價至21.5 港元,相當於2015年每股盈利的25倍。  (第一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