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看待電商現金流與盈利?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1705871

在2004年貝索斯致股東信中,貝索斯告訴投資者,不應只重視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同樣應得到重點關注。亞馬遜一開始就放棄短期盈利目標,將重點放在 每股自由現金流的長期增長上,如今公司盈利和運營現金流增長目標均已實現。正好,這兩天李國慶和劉強東在微博掐架,涉及到電商現金流相關問題。趁熱,我整 理了亞馬遜歷年的運營現金流和獲利狀況,試著梳理二者間的關係。請各位高手拍磚。


電商發展初期,由於採購成本、倉儲 物流、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高,而未形成規模,必然導致虧損。當企業逐漸進入正常運營,獲利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都應該為正,而且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速可能高 於淨利潤的增速。這就要求電商企業能夠保證:應收賬款控制得當;存貨控制得當;更為重要的是,當企業形成規模和競爭力優勢後,通過優化系統效率降低可變成 本、提高存貨周轉率,可以從客戶那裡收取款項之後,才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相當於無償使用了供應商的無息資金,形成良性循環。而佔用供應商資金這一點,普遍 存在於電商及零售行業。 

 

企業經營,造成現金改變的活動主要有,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三類,這裡著重討論跟利潤相關的經營活動現金流。2003年亞馬遜首次實現淨盈利,因此,我們以亞馬遜2001-2003年經營性現金流量表為例,觀察經營性現金流與淨利潤的關係:


查看原圖

 

企業獲利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關係可以是正方向,也可以是反方向變動


2001 年,亞馬遜淨虧損5.67億美元,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1.19億美元,二者呈正方向變動;2002年,亞馬遜淨虧損1.49億美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 1.74億美元,二者呈反方向變動;2003年,亞馬遜首次實現淨利潤3528萬美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3.92億美元,方向為正。

 

獲 利與現金流向呈正方向,想必很容易理解,但反方向變動的成因不一定每位普通的投資者都明了。以2002年亞馬遜經營活動現金調整過程為例具體來 看:2002年亞馬遜淨虧損1.49億美元,因折舊未使用現金加回8227萬美元;股權獎勵非現金費用加回6892萬美元;因存貨增加了5130萬美元, 屬於負向調整;應收賬款增加,調整時負向減去3294萬美元;但應付賬款增加,加回1.56億美元;預收賬款增加,加回9540萬美元;預收賬款攤銷,負 向減去1.35億美元;其他較小的項目調整不再單獨列出。經過一系列調整,亞馬遜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淨流入1.74億美元,與淨虧損形成相反方向。

 

亞馬遜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速明顯高於淨利潤的增速


電 商發展初期,由於採購成本、倉儲物流、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高,而未形成規模,必然導致虧損。當企業逐漸進入正常運營,獲利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都應該為正。 下圖是2001年-2012年亞馬遜經營現金流、自由現金流、淨利潤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亞馬遜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速明顯高於淨利潤的增速。


查看原圖


成因: 根據上一部分對經營活動現金流調整項目的拆解,發現亞馬遜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增速超過淨利潤增速的主要原因包括:1.應收賬款控制得當,保證現金回收能 力;2.存貨控制得當,通過較高的存貨周轉速度,保證資金不被擠壓在存貨中;3.更為重要的是,當企業形成規模和競爭力優勢後,通過優化系統效率降低可變 成本、提高存貨周轉率,亞馬遜可以從客戶那裡收取款項之後,才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相當於無償使用了供應商的無息資金,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可以在其2011財年經營活動現金流調整項目中得到應正:2011年亞馬遜公司淨利潤6.3億美元;折舊項目加回10.8億美元;存貨項目增加,負向減去17.7億美元;應收賬款增加,負向減去8.6億美元;應付賬款大幅增加,加回29.9億美元(其他較小數額的項目不一一列出),最終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39億美元。

 


佔用供應商資金普遍存在於電商及零售行業 


不 僅亞馬遜,包括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在經營過程中,都具有佔用供應商資金的特徵。而供應商之所以願意延長付款期限,原因是這些已經具備規模優勢的電商或是零 售商,具備快速消化庫存的能力;相反,規模較小的零售商或電商平台,在和供應商的合作過程中不具備如此強大的議價能力、和資金佔用能力。

 

反觀噹噹:持續盈利沒保住,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也隨之擴大

 

查看原圖

 

在 分析完亞馬遜公司獲利和運營現金流的關係後,順便看一眼噹噹網2011年年報。上圖是噹噹網2011年年報中披露的經營性現金流調整:2010年,噹噹網 淨利潤3078萬元人民幣;因存貨增加負向減少3.5億元;因應付賬款增加,加回2.4億元;加上其他項目調整,經營性現金淨流出1442萬元。2011 年淨虧損擴大至2.28億元,因存貨增加負向減去6.8億元;因應付賬款增加,加回6.09億元;加上其他項目調整,經營性現金淨流出擴大至1.42億 元。不僅持續盈利沒保住,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也隨之擴大。


i美股李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0

投資札記【373】塞思·卡拉曼:現金管理的意義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1rk.html
佐羅讀後感: 「長期內現金是無利可圖的投資。但你總要有足夠的現金,以避免別人可以決定你的未來。」這幾乎就是現金管理的意義所在。這一點在我投資中深有體會,我的解 釋就是:有時候價值機會是顯而易見的,但讓人愁苦的是倉位總是滿滿,現金卻是難得一見!這是很多投資人難以招架的地方,價值機會的大小深淺程度真是難以辨 別,如果一旦奮勇入市,自己大本營裡就從不留一兵一卒;於此同理,一旦決定賣出就全部刀槍入庫,錯失很多再行高估之機會,我覺得上述兩行為都不可取。我很 早提出,價值投資的買賣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蹴而就的交易其實很難有最好的效果!下面文章其實我還沒細細研究,今後還要再讀幾遍,在實踐中去慢慢理解!
塞思·卡拉曼:現金管理的意義

原文地址:轉載:塞思·卡拉曼:現金管理的意義
作者:一隻花蛤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0htbj.html
 
  塞思·卡拉曼經常保持45%-50%的現金,但這並不妨礙他在20餘年的時間裡取得年均復合超過20%的回報率。

    雖然沃倫·巴菲特曾說現金是垃圾,但卡拉曼深知,有時候現金就是最好的 投資。以日本市場為例,由於日本隔夜儲蓄市場的利率幾乎為零,因此許多投資者從該市場退出並在其他地方尋找投資。2003年6月,他們接受了年收益率僅為 0.44%的10年期債券。到了10月,這一債券價格從高於面值跌至面值的90%以下——使得收益率超過1.5%。於是投資者在這4個月中賠的錢是他們持 有這一荒唐定價的債券整整10年獲得的總回報的兩倍還多。

    現金就是最好的投資,不過,這一點卻常 常被投資者所忽略,其中也包括我個人在內。如果說許多投資者認為在市場下跌時持有現金尚且是難以容忍的,那麼在市場上漲時持有現金更是考慮都不會考慮的策 略——從這一點似乎可以折射出投資者是時不時地討厭現金,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這也難怪,對於他們而言,沒有完全動用所有的現金,似乎就賺不到錢,因此 應該將現金充分利用,使之最大化。還有他們過於看重相對表現,也就是回報與市場相比如何,這也是不能保持現金的重要原因。為了在某一個上漲的市場中避免表 現不好,許多職業投資者甚至制定保持滿倉的強制指令。

    與大多數投資者相反,卡拉曼一直認為成 功的投資要求必須認識到,持有現金是什麼都不做直至極富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出現的安全投資之道。它提供了雖然很有限但是正的收益率、本金的徹底安全以及完全 即時的流動性。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在沒有更好的投資選擇的情況下,微小的正回報率並且幾乎不存在風險的現金並不是一個很糟糕的投資對象。卡拉曼的看法是, 沒有極富吸引力的投資選擇,投資者就應該持有現金,這不是因為他們做了一個由上而下的資產配置決策決定持有現金,而是基於從下而上尋找廉價投資得出的結 果。包普斯特都是在最好的機會出手,否則就持有現金,即便現金佔投資合夥企業資產的比重已經很高。

    當卡拉曼的包普斯特基金投資時,都要將 每一個投資和現金進行比較。如果一筆投資優於現金的程度足夠高——該投資提供的回報高於適當的風險,那麼這筆投資可以做。值得注意的是,做出這筆投資並不 是因為現金不好,而是因為這筆投資很好。出於其他任何理由放棄現金都是危險的想法,並將大幅提高風險水平。

    巴菲特也有類似的看法觀點,雖然他曾說 最差的投資就是持有現金。然而對於自己持有足夠的現金,巴菲特解釋說,這能讓他不會在睡覺的時候感到擔憂。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喜歡將現金作為一種投資。「長 期內現金是無利可圖的投資。但你總要有足夠的現金,以避免別人可以決定你的未來。」這幾乎就是現金管理的意義所在。

    不過,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知道在沒有 更好的投資機會的情況下應該持有現金是一回事,真正將這種想法付諸實施則是另一回事。當許多人因為投機而大賺特賺的時候,你很難無動於衷。卡拉曼發現推動 一個人投機的不是投機的誘惑,而是一個人想做什麼的願望。但是,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策略:什麼都不做意味著尋找潛在的投資並排除掉那些不能滿足你的投資標 準。但是從情感角度來說,什麼都不做看起來就像無事可做,這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沒有作為、沒有想像力、沒有激情,並且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的投資落後與大市。 這就是人類一種奇怪的心理狀態。

    然而,也就是在這時候,或許才能真正知 道特立獨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特別是當持有大量現金的時候。因此沒有什麼人能夠這麼做,當然巴菲特這樣做了,卡拉曼也這樣做了,不過肯定只有很少的人能 夠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做。而且,相信未來將出現比目前更好的投資機會並不能保證未來真的出現更好的機會。誰知道明天的投資者會願不願意為證券付出更高的 價格呢?與為今天的證券支付更高的價格相比,等待未來出現廉價投資這一策略可能更好。不過,明天的估值水平可能會更高。另外,脫離滿倉的大眾很長一段時間 是一個緊張、羞辱和消沉的體驗,這幾乎就是心理層面的東西了。

    卡 拉曼指出,許多投資者總是將現金可憐的當前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進行比較,而在比較中現金總是落敗。因此,他們不管這些投資選擇的絕對估值可能處於多麼離譜 的水平。如此看來,對於許多投資者而言,最緊迫的問題是他們的投資視距太短。關於投資,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今天可以獲得的投資機會並不是你應該考慮的投資機 會的全部。僅僅根據今天的機會來選擇投資對象如同在你高中的班級選擇配偶一樣地狹隘。卡拉曼說,準確預測未來投資機會的數量和吸引力很難,或許是不可能 的,但是忽略它們不存在就愚蠢了。永遠不要僅僅根據今天的機會來選擇投資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5

科學城重組利益鏈調查:7200萬現金控制33億資產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388

一處埋藏在內蒙古草原深處的大型礦藏——內蒙古玉龍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玉龍礦業),成了銀泰系掌門人沈國軍的最新「獵物」。

2012年5月初,銀泰系控股的深市上市公司科學城(SZ.000975)披露一項重組預案:置出現有酒店主業,購入玉龍礦業。這則公告在科學城復牌後引爆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的熱烈追捧,連續拉出7個漲停板,短短幾個交易日股價翻番。

然而,在二級市場爆炒獲利的背後,還有另一條潛藏更深的利益鏈條——如果此次重組成功,銀泰系僅用少許資金就能控制一個評估資產超33億元的礦企, 為沈國軍完成其商業帝國構築最後一架「云梯」;科學城大股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泰」)的副總裁韓學高「一夜暴富」,4個多月內股 票市值增加1.3億元。

交易的另一邊,在這場資本盛宴中,此次重組交易方、玉龍礦業的三位神秘自然人股東,從參與國資改制,到清退幹部持股,再到賣給上市公司,經歷了罕見的暴富過程。

沈國軍的財技

沈國軍只需掏出7200萬元現金,就能取得評估值為33億元的玉龍礦業的實際控制權。

科學城此次公告了一個巧妙設計的重組預案,現有酒店主業將被置換出,以定向增發和現金支付的方式,購入玉龍礦業。經此預案重組後的科學城,將完全變為一家采、選、冶煉銀鉛鋅礦的礦業類上市公司。

此前,科學城主業多次發生變更。早在2005年,中國銀泰首次取得了科學城的控股權後,將其重組成一家酒店經營的上市公司。而在2008年,中國銀泰再次謀求把科學城變身為能源礦產類的資產平台。

科學城董秘劉黎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銀泰從2008年開始,曾先後與山西晉煤集團、陝西煤業集團等國企尋求合作,但因為民營資本在與國有資本合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最終沒能合作。」

中國銀泰成立於1996年12月,總部在北京。跟多數浙商老闆一樣,沈國軍保持低調,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銀泰系在資本市場中就以「兇狠」著稱——沈國軍精通資本之道,以中國銀泰為控制平台的銀泰系,十多年間在資本市場上攻城略地,控制了數家百貨業和商業地產上市公司。

沈國軍給銀泰系制定了三大戰略領域:百貨業、商業地產和能源礦產。他曾這樣形容說,「百貨業是一鍋需要慢慢煎熬的湯,淨利潤不大,但是現金流量大,可以滋潤其他行業;商業地產是會增值的銀鍋具,能成為家傳寶;能源(礦產)是可以馬上吃的肉,利潤豐厚。」

不過,能源礦產領域的「肉」,沈國軍一直未吃上。一位熟知沈國軍的浙江礦業老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能源領域裡,銀泰有自己的一支隊伍,在內蒙及全國其他地方投了一些項目,但沒有成規模的。」

此番借助科學城收購玉龍礦業,銀泰系將納入覬覦已久的能源礦產。

「沈國軍是搞金融出身的,很懂得資本運作的手法。」資本人士魏江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稱,「從科學城公佈的預案看,中國銀泰只掏出了注入上市公司的2.5億元,其他都不用掏錢的,從科學城收回的酒店資產不僅不會虧,將來還能為銀泰投資帶來更多現金流。」

南方週末記者查閱科學城重組預案和2011年報發現:沈國軍需要通過定向增發付出2.5億元,但置換回來的銀泰酒店按2011年末淨資產算為 1.78億元,也就是說,沈國軍實際只需支付7200萬元(2.5億元-1.78億元),就能取得評估值為33億元的玉龍礦業的控制權。

這次重組若能成功,銀泰系堪稱四兩撥千斤,僅用很少的投入就為沈國軍完成其商業帝國的完美版圖。

三位神秘自然人暴增40多億元

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三位自然人以成本幾乎為零的股權投資,在科學城的重組中,獲得了超過40億元市值的超額回報。

在這項交易的另一邊,玉龍礦業為什麼會接受這樣一樁買賣?

「玉龍礦業王水主動找到中國銀泰,尋求合作。」科學城董秘劉黎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王水是玉龍礦業的大股東,身份神秘。

南方週末記者從赤峰礦業人士處獲悉,王水原是一家國有礦企員工,在該國有礦企破產倒閉之前便離開,後投資了很多礦企。早在2002年12月,玉龍礦業前身鑫源礦業取得工商登記註冊時,王水投資80萬元持有27%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

2002年玉龍礦業成立時,王水成為股東之一,2004年5月變賣全部股權給侯仁峰,此後便淡出了玉龍礦業。直到2010年,王水通過海南信得投資 有限公司分兩次取得了玉龍礦業的最大股權,合計持有玉龍礦業39.47%股權。王水和李紅磊分別持有海南信得80%和18%的股權。

查閱相關財務數據,海南信得取得這部分股權合計支付現金2.17億元,2010年10月30日以3337.26萬元獲得了6.08%的股權,12月16日以1.83億元獲得了33.39%的股權。

海南信得入主後的兩年內,玉龍礦業進行了兩次大比例現金股息分紅。2010年分配股利和股息2.98億元,2011年支出4.39億元,合計為7.37億元。

這兩次分紅,堪稱「透支式分紅」,意味著玉龍礦業將賺到的錢大部分都分掉了——根據報表,玉龍礦業2010年賺2.4億元,但年末淨資產較上年度末 的6.5億元不升反降至4.8億元;同時,年末負債總額由2009年的9000萬元猛增至2.7億元。2011年,玉龍礦業實現淨利潤達4.3億元,但年 末的淨資產僅較2010年末時的4.8億元增加5000萬元至5.3億元,即餘下3.8億元也進行了分紅。

依據39.47%的持股比例計算,海南信得獲得的股利和股息達2.90億元,已經超過了此前2.17億元的投資總額,且獲利達7300多萬元,也就是說,通過兩次大比例現金股息分紅,王水們已經收回了取得玉龍礦業股權的成本。

而此次重組預案顯示,科學城以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向自然人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購買其合計持有的玉龍礦業69%股權,交易價格確定為22.93億 元。其中,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將分別獲得科學城19801.81萬股、19798.78萬股和1663.81萬股,王水還將得到2.29億元現金。玉龍 礦業股東權益評估值高達33億元,是其賬面淨資產的5.2倍。

這意味著,在通過分紅收回玉龍礦業股權投資成本後,這些股權再次為王水們帶來了巨大收益——以5月28日收盤價9.99元計算,王水等三位自然人所取得的科學城41264.4萬股股票的市值超過40億元。

重組完成後,三人將分別佔科學城股權比重的18.24%、18.24%和1.53%,而原來的大股東經過定向增發後股權雖經稀釋但依然還是第一大股 東和控股股東。儘管三人所持股權加起來超過中國銀泰,但中國銀泰有5名董事,能控制董事會,而且侯仁峰與王水向中國銀泰承諾:在公司重大問題需要股權說話 時,他們不會聯合一致行動。

因此,即使重組之後,中國銀泰將依然保持對科學城的控制力。

南方週末記者多次撥打王水個人手機,均處於無人接聽狀態。當記者向赤峰礦業行業和政府監管部門人士詢問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三位自然人的情況時,得到的回答多是「不方便」或稱「多年不聯繫了」,但他們的一個共識是「此人非常低調」。

另一暴富的自然人股東——侯仁峰,則是在王水2004年退出玉龍礦業時進入的。當時他購買了20名股東的股權,全部轉讓價格僅為323.50萬元,他一舉成為玉龍礦業最大股東,持股30%,直至2012年海南信得進入,他才退居第二股東。

據科學城披露,侯仁峰自2004年起至今,目前已累計從玉龍礦業及其前身獲得現金分紅4.3億元以上——同樣,侯仁峰收到的現金分紅遠遠超過他當初的投資額。

至此,王水、侯仁峰和李紅磊等三位自然人以成本幾乎為零的股權投資,在科學城的重組中,獲得了超過40億元市值的超額回報。

礦產國資的落寞

中國目前在礦產資源資本化過程中存在大量而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國有礦產資源被低價買賣,以及國有資產在資本重組中被忽略和被掠奪。

玉龍礦業擁有一處中大型礦藏——花敖包特銀鉛礦,該礦地處大興安嶺中南段有色金屬成礦帶上。

中國重要戰略金屬研究和勘探領域資深人士、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建明告訴記者,大興安嶺中南段是我國北方目前最重要也是最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戰略基地。

「赤峰、錫林郭勒地區都處在這一成礦帶內,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主要有色金屬銅、銀、鉛、鋅等礦產儲量處在全國前列。」他說。

基於這儲藏巨大的成礦帶,中國有色集團、湖南有色集團、中金黃金、西部礦業等國內十餘家大型上市礦企多年前便開始在這一地區佈局。最近資本市場多家 ST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和借殼上市的礦企就在這裡。盛達礦業(000603)、盛屯礦業(600711)、2011年完成借殼上市的興業礦業 (000426),當前正在借殼上市途中的ST寶龍(600988),其借殼主體都是處在這一成礦帶上的礦企。

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礦業專家王子祥告訴記者,找他聯絡和買賣礦的投資者很多,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人來看礦,其中大多數是跟上市公司收購有關,且以民營資本為主。

「礦產資源資本化是一種趨勢,尤其在探礦方面對我國是有利的,因為國內探礦資本是嚴重不足的。」劉建明稱。

但也有不少專家指出,中國目前在礦產資源資本化過程中存在大量嚴重問題,尤其是國有礦產資源被低價買賣,以及國有資本在兼併重組、借殼上市中被忽略和被掠奪。

據查,玉龍礦業前身鑫源礦業2002年設立時第一大股東是內蒙古地勘十院,該院是內蒙古地礦局下屬單位,佔股為50%;其他股東均為自然人,且多為地勘十院和內蒙古地礦局工作人員。

然而,經過十餘次頻繁而複雜的股權演變,在2012年5月科學城發佈重組公告時,地勘十院在玉龍礦業中的股權比重僅為14.789%。

南方週末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海南信得取得的這些股權不少是內蒙古地礦系統內一些領導和工作人員所持股份,例如:王文龍為地礦局下屬地勘十院院長,將1000多萬股轉讓給了海南信得;王傑是內蒙古地礦局副局長,也將830多萬股轉讓給了海南信得。

「2010年礦業開始回暖,玉龍礦業產量非常高,盈利能力很強,當時我們很多人都得到了玉龍礦業部分自然股東轉讓的消息,當時參與購買股權的人也很多。」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最後,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落到王水手上的。他在內蒙礦業領域資源和人脈很廣。」

地勘十院幹部職工富有程度,在內蒙乃至全國礦業界都知曉。該院憑著改制後靈活的機制,在大興安嶺中南段的成礦帶上非常活躍。他們深知玉龍礦的價值所 在,也看得見玉龍礦業的盈利能力,為何卻願意放棄股權?赤峰多位礦業人士對此表示懷疑:「玉龍礦業清退幹部持股,到底是真的清退了?還是變相轉讓給了利益 相關人?」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城此次重組計劃中,並沒有收購玉龍礦業中的國有股權,即地勘十院14.789%的股權和內蒙古地礦集團8.54%的股權,內蒙古地礦集團由內蒙古地礦局改製成立,為內蒙古國資委出資的國有企業。

科學城公佈的預案對此未披露原因。

「玉龍礦業讓中國銀泰收購,很可惜。」王文龍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本來內蒙地礦系統可以把玉龍礦業做成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但背後問題太複雜。據瞭解,他們曾在2008年花兩千多萬元聘請平安證券公司為玉龍礦業獨立上市,但以失敗告終。

「股神」高管

銀泰副總韓學高停牌前以每股4.19元的低價買入2182萬股,復牌後股價暴漲,韓學高獲利1.3億元。市場質疑其內幕交易。

科學城此次涉礦重組的另一個大贏家,是中國銀泰的副總裁韓學高。

2012年一季報股東名單中,中國銀泰副總裁韓學高突然坐在了科學城新第三大股東的位置上,持股達2182.74萬股。以5月28日收盤價每股9.99元計算,韓所持股份市值已超過2億元。拋開持股成本,韓學高淨賺1.3億元。

對此,韓被關注重組的市場投資者調侃為「股神」,有市場人士質疑韓學高涉嫌內幕交易等問題:「韓學高為中國銀泰的高管之一,有關科學城重組的內幕,他肯定知道。」

大宗交易系統數據顯示,韓學高是於1月4日和1月9日,以均價4.19元從中國銀泰手中買入。1月17日,科學城公告因重大事項而停牌。5月初,重組預案公佈,科學城復牌,股價連續漲停,最高到11元。目前仍在10元左右徘徊。

中國銀泰為何減持?而韓怎麼能以這麼精準的時間點和如此低的價位獲得股權?是否構成內幕交易?儘管市場充滿疑惑,但科學城對此未發佈任何澄清公告。

據公開資料,韓學高,1972年生,與銀泰系老闆沈國軍同為浙江人,現任中國銀泰副總兼財務負責人。此前沒有在銀泰系公司中持股的記錄,也非中國銀泰的股東。

科學城董秘劉黎明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因為這兩年裡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中國銀泰在全國佈局了大量商業地產,投資達到30億元以上,但後續開發資金存在問題,而高管韓學高能給中國銀泰籌集到資金,以解銀泰系燃眉之急。

「中國銀泰為了感激韓學高,把中國銀泰持有科學城的2182.47萬股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給韓學高。」劉黎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同時,韓學高與沈國軍有個協議,韓不能隨意在二級市場拋掉股票,在股東大會上,也會與中國銀泰保持一致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9

五十萬元資金 阿斯匹靈從生活產業好股養退休金 細水長流存零股 長期現金股利穩穩賺


2012-6-25  TWM




人氣部落客阿斯匹靈,最初以五十萬元進場,累積至目前固定以一百萬元操作,年賺五%以上。

他提醒散戶應戒掉豪賭「翻倍」心態,可以存零股方式,分批買進長期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個股,讓這些股票在你退休後,還能自動創造財富。

撰文‧葉揚甲

人們常以為,成功的交易者必然是孤獨的,但這在阿斯匹靈的觀念裡,完全不適用。

現為專業投資人的阿斯匹靈,兩年前離開法人圈時才三十三歲,當時他希望藉由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能夠和更多人一起航向富裕之海,遂以「邁向理財的航路」為部落格命名。短短兩年,已累積近三百萬人次瀏覽。

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被網友暱稱為「藥大」的阿斯匹靈,其實早在就讀清大數學系二年級時,就開始接觸股市。或許是本身對數字的興趣使然,阿斯匹靈回憶,當初只是想一窺股價數字變動的規則,不料就此一頭栽進了股票世界。

十幾年前,看盤軟體尚未普及的年代,阿斯匹靈為了拿到技術線圖,還常常去買一份四十元的《財訊快報》;由於花很多心思在股票操作上,他在大學時期即小有斬獲。對此,他認為有很大的原因在於「正確地」使用技術分析。

看報買股套在高點 從此不隨市場起舞每個人都對技術分析略有接觸,但何謂「正確」呢?阿斯匹靈不假思索地回答,正確的涵義,就是至少不讓部位發生災難性的虧損。他補充:投資 會慘賠,很有可能是執著於公司的基本面無虞,但千萬別忘記,基本面的資訊來自於財報,財報又是過去的歷史,「很多個股股價先跌個二、三○%,最後才發現公 司接不到訂單。」他認為,這很明顯就是技術面與基本面的差別,也就是對股價反映的快慢之分。雖然技術操作對二到三年的長波段來說幫助較小,但對短線的風險 控制,確實有很大的效用。

「如果等到營收下滑,才認賠出場,很有可能股價已經先腰斬。當初博達科技掏空案甚至公司最後直接下市,想跑都跑不掉。」因此,僅單靠基本面,除非對公司長期競爭力有十足把握,否則風險難以掌控。

此外,隨市場起舞的投資方法,同樣容易受到重傷,二○○○年二月十八日的投資教訓,就深烙在阿斯匹靈腦海裡。這一天,媒體大肆報導台泥旗下的和信超媒體,以每股二十七美元在美國掛牌的消息,創下台灣企業在美掛牌最高價,台泥也因而大漲。

那是阿斯匹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報紙買股票。他還記得一進場就剛好買在台泥最高點五十五元,因為是看消息進場,沒有預設何時退場,盲從買進的結果,導致虧損超過兩成,讓他大嘆,消息面難操作。

然而,慘痛的經驗無法澆熄他對交易的熱愛。即使遠在外島當兵,仍不放過休假空檔到網咖研究股票,「周遭三十幾台電腦都是遊戲畫面,只有我這台在看線圖;甚 至軍隊集合前,我還會打電話下單。」這種對交易幾近著魔的程度,連阿斯匹靈都笑稱自己患了「股癌」,只要不下單,就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直到○五年進入期貨自營部門,每天面對大量的交易,終於讓阿斯匹靈覺得夠了。「在那種高頻交易的環境下,一年後我的股癌終於被治好」,從此戒掉「為交易而交易」的習性,並開始思索「如何穩健獲利」。

戒掉「股癌」習性 追求穩健獲利為了累積投資資金,阿斯匹靈開始每月挪出部分薪資,定期定額投入當時非常冷門的大陸基金,因為他相當看好中國內需的長期成長。

「當初理專還曾勸我,『現在都沒人要買這類基金,你確定嗎?』」這樣反而讓鑽研過行為財務學的阿斯匹靈,買得特別安心。

隨後基金一如預期漲到○七年,「市場熱到不得了,理專三不五時就提醒基金額度不夠用」,熟知「擦鞋童理論」的阿斯匹靈驚覺市場過熱,毅然出清所有部位。這一戰,阿斯匹靈獲利六成,也讓他在兩年內,很快就累積到人生第一桶金五十萬元。

經過法人圈的操盤歷練後,阿斯匹靈認為,投資人常將「賺錢好難」掛在嘴邊,但事實上賺錢不難,是「翻倍」才難。因此,他建議散戶不要豪賭,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單,將獲利目標設定在銀行定存利率三到五倍,大概就是五%到七%的合理水準。

但偏偏小額散戶的目標動輒五成、一倍,總幻想著「五十萬變千萬」這類一夕致富的夢,殊不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阿斯匹靈提醒,巴菲特每年賺逾二 ○%,就已被世人奉為股神,那麼「覺得賺錢好難」的小散戶們,為何總是將眼光放在定存利率的五十倍,甚至百倍呢?「達不成的目標,只會不斷累積挫敗感而 已。」操作只看月均線 用零股分批買績優股「其實每年賺五%,就能輕鬆擠進贏家圈。」阿斯匹靈強調,一旦心態調整正確,小額資金也能成長茁壯。目前,阿斯匹靈配置在股市的短期投 資僅一百萬元,而買賣操作的依據,則只參考月均線。

阿斯匹靈認為,技術指標學得多不如學得精,「最怕參考過多指標,等到萬事俱備時,行情往往正好開始反轉。」若要學好技術分析,首先一定要了解,根本不可能 存在面面俱到的交易系統;其次,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遵守買賣訊號好好使用一年,如果沒用,再嘗試另一個。「要記住,在沒有獲利之前,所有的假設都是錯 誤的。」短線投資如果獲利,阿斯匹靈會將獲利部分,用零股分批買進長期穩健的個股;像是大台北瓦斯、虹牌油漆的永記造漆、達新牌雨衣的達新工業、中華豆腐 的恆義食品,或是做罐子的大華金屬,這些都是他鎖定的績優股。他相信:「好的公司,生活周遭一定看得到。」阿斯匹靈分析,長期投資的重點是隨著時間累積, 甚至退休後,這些股票還會自動創造財富;好的公司,就是擁有長期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而那些常常需要增資的公司,就不適合長期投資。

因此,資金不多的小額散戶,可用「存」零股的方式累積財富。阿斯匹靈點出零股投資的最大好處在於,每筆投入的資金小,不易牽動買賣情緒,相較於用五十萬元 單壓一檔股票,一天的波幅上下七%(三.五萬元);如果不幸,一天賠掉相當一個月薪水,一般人肯定無法忍受。投資會不會成功,還要看這筆錢對精神上的影響 有多深。

「剛進股市的小散戶,最好別在錢上面打轉,」阿斯匹靈說,投資若要成功,其實與各行各業相同,如果一開始即急功近利,反倒最終會因此而更難達到目的。

舉例來說,一家咖啡店從進貨就選擇廉價咖啡豆,用各種行銷手段吸引顧客上門,雖然短期可能會有不錯的進帳,但長此以往,顧客終究會因為咖啡品質不佳而不再 上門光顧。反過來說,老闆本身非常熱愛咖啡,努力的方向並非賺錢之道,而是如何泡出一杯顧客喜愛的咖啡,「錢,即會在這努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 換句話說,投資為的是圓夢,而不是為了賺錢。

最後,阿斯匹靈提醒,「投資前,先確認自己愛不愛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以後請別再對虧損視而不見,從現在起,開始勇敢停損,邁向習慣獲利的人生吧!

阿斯匹靈

出生:197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國票期貨、亞東證券期貨自營部學歷:清華大學數學系、中央大學財務金融所

投資資歷:15年

近期操作績效:去年報酬率3成,今年為止報酬率12%;目前2成資金以電子股為主。

給小額投資人的建議

1.以技術面為主,當大盤在月線以上時,再開始作多,挑股價站穩月線的股票。

2.將不超過全部資金三成的第一筆資金,分散在4到5檔股票。

3.獲利超過20%加碼,代表看對趨勢;虧損10%則停損出場。

4.持股水位最多2/3,留有部分現金,決策上才會維持理性。

阿斯匹靈小額致富4步驟

step1每月挪出部分薪資做定期定額,累積第一桶金。

step2投資股票不要重押,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

step3參考指標多不如精,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從一而終。

step4短線操作獲利超過本金的部分,用零股分批存進績優股。

何謂零股?

買賣同種股票並非以1張(1000股),而是以1股為交易單位,最多可下單999股。交易時間為每日盤後13:40至14:30,適合金額不大,又想參與股市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0

我對雨潤食品現金流的一點看法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1992369#
下表是雨潤貨幣資金餘額明細

單位:千港元                                           2011         2010


從表中來看,以2011年為例,雨潤食品定期存款9000萬港元,而現金與現金等價物達到50.6億港元。而由於定期存款並不多,活期存款則達到了50億港元。

那麼這樣的資金組合會產生多少的利息收入?

按活期利率0.5%來看,定期存款利率3%來算,2011年定期存款約為3000-4000萬港元。



從雨潤現金流量表中體現的利息收入來看:

單位:千港元                                           2011         2010


因此從利息收入角度來看,個人認為由於雨潤活期存款較多,故報表體現的利息收入應為合理。



那麼為啥雨潤要保留如此多的活期存款呢?

從報表上看,雨潤的短期貸款較多,

單位:千港元                                           2011         2010


以2011年為例,雨潤短期借款達51億港元,而貨幣資金為50億。而短期借款一般一年內到期,因此雨潤需準備足夠的資金以備還款。



從雨潤現金流量表我們看到這樣一組數字。


以 2010年為例,截止2010年12月31日,雨潤短期借款餘額為31億港元,從雨潤財務報表附註來看,雨潤短期借款餘額即為一年內到期的貸款,也就是說 雨潤需在2011年償還貸款31億港元。然而在2011現金流量表中,我們看到雨潤償還銀行代款45億港元。意思是雨潤多還了45億港元。同樣的情況出現 在2009年,2009年銀行貸款餘額即一年內到期的貸款為31億,而2010年現金流量表顯示償還銀行貸款50億港元。差異為17億港元。為什麼會產生 這樣的差異呢?一種可能就是雨潤有期限小於一年的短期借款,這樣在當年借當年還,這樣有可能會使當期銀行借款增加。但似乎這樣的解釋並不能令人信服,因為 財務附註中並未針對此類現象進行過批露。那麼另外一種情況,則很有可能雨潤有未批露的貸款或擔保事項。



從上面現金流量表的數據,我們還發現,雨潤自2009年開始,一邊在拚命的借款,一邊又在拚命的還款。每年償還金額在加大,而借款的金額也在加大。那麼這些借款的金額主要用於什麼用途了呢?從財務報表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借款主要用於固定資產的採購。



單位:千港元                                                              2011         2010





這樣我們就看到一類奇怪的現象,雨潤使用期限低於一年以內的借款卻購買長期固定資產。而雨潤的流動比率也因此從2010年的1.78下降為2011年的1也說明了雨潤的流動性在減弱。



而雨潤的借款亦面臨某種風險,據2011年報表批露:



就是說,雨潤的這種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並不是萬全之策,是存在某種風險的。一旦公司違反債務人的某個條件,該借款極有可能變為要求立刻歸還。雨潤這種以短期借款來購建資本性支出的行為是一種冒險式的行為。



為什麼雨潤不使用長期借款而使用短期借款來維持期資本性支出呢?

一種可能是短期借貸的利息會較低;其二,債務人對公司風險的一種考量。

雨 潤當年償還的短期借款異常超過其上一年年末的短期借款的賬面餘額,同時雨潤使用條件苛刻的短期借款用於資本性支出。這樣的情況至少可以說明雨潤的資金進出 比較頻繁,而雨潤的資金流動性也變得越來越弱。個人認為,從相關的財務數字並不能直接理解雨潤私自挪用了50億港元資金,但是雨潤的流動性減弱,短期借款 頻繁變動,銀行存款種類結構失衡也在說明雨潤公司的業務經營風險在逐步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7

今年上市櫃公司發放七九○○億元現金股息 配息五十二億 沙烏地央行成最大贏家

2012-8-6 TWM




今年除權息從單一公司配得億元以上股息的股東,就有五百多人次,其中中東產油國機構法人為最大贏家。而長期持有公司股票的大股東,也有不少人靠股息賺得缽滿盆滿,最受人矚目的就是王永在、王雪紅夫婦和林百里。

撰文‧周岐原

每年六、七、八月是上市櫃公司分配股利的季節,儘管台股今年行情清淡,投資人唯一的安慰就是打開躺在信箱裡的股利通知函,所幸對部分大股東和法人機構而言,今年還是股息豐收的一年。

正如股神巴菲特和明星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一致強調股息對投資獲利的關鍵地位,在重金布局台股的機構法人和大股東眼裡,配息更是重要的收益來源。因為法人的 大筆資金流動不易,在波動的市場中,勢必要尋找經營和股利政策均穩健的中大型股,以長期累積的股息降低成本,並爭取賺價差的機會。

根據法人統計,今年上市櫃公司約配七九○○億元股息,規模比去年的九八○○億元縮水,凸顯企業經營獲利更加不易;但其中從單一公司配得一億元以上的大股東,總計仍將領取二四七三億元股息,占總額超過三成。

攤開這些配得億元以上股息的董監事或大股東名單,可窺探外資對台股最熱愛的標的,和大型法人的投資動向。

中東資金布局台股甚廣

像是在外資股東中,沙烏地阿拉伯央行(Saudi Arabian Monetary Agency)託管的資金專戶一口氣配得五十二億元股息,從台積電、大聯大、瑞儀到統一超,光是配息逾億元的持股就有十四檔;如果換算成市值,沙烏地央行 持有台股總市值超過一三○○億元,其中台積電就有六百億元,這個全球最大產油國對台股的熱情可見一斑。

看上台股的中東國家不只沙烏地,曾被披露悄悄投資台灣的阿布達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託管專戶,因持有台積電、鴻海股票,今年至少分配到八.九億元現金股息。

這個資產規模估計超過一兆美元的全球最大主權基金,內部規定有一至二成資金須布局在全球的新興市場股票,在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新興市場比重超過一成的台股自然是目標之一。

阿布達比投資局對台股的布局相當廣泛,絕不僅限於這兩檔大型電子股,像是聯電、友達、欣興等個股,均有布局的足跡。

投資向來積極的新加坡政府,則偏好兆豐金和鴻海,今年這兩檔股票為其帶來四億元股息。新加坡政府專戶在台的標的多選擇金融股和電子股,除了兆豐金,另外也投資國泰金;電子股方面則投資宏碁、中美晶、TPK宸鴻等公司。

在政府方面,今年至少領取二七○億元股息,其中分最多的是交通部,由於有中華電信配息近一五○億元,收入遠超過其他部會總和;勞保局持有的台達電等八檔權值股各配息逾億元,今年則創造十二億元股息收入。

至於農委會和台北市政府分別只有台肥、富邦金一檔億元級持股,但兩家公司今年各配二.三元和一元現金,因此仍有五億、十二億元股息可拿。

在單一公司配得億元以上股息的自然人,今年有七十三位,其中股息收入排行第一的是台塑集團大股東王永在,他以名下台化、台塑和南亞持股累計三十六.五億元股息稱霸。

廣達股息創歷年新高

單一公司股息收入最高者則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儘管日前因將六.五萬張持股交付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導致股價重挫,今年廣達配發歷年新高的四元股息,仍使林百里得到可觀的股息收益;至於其配偶何莎於兆豐銀託管的十六萬張廣達,也可因此得到六.四億元股息。

至於經營前景備受矚目的宏達電,今年每股配息高達四十元,執行長周永明分配一.六億元股息,是今年台灣分得股息最高的經理人,更為該公司董事長王雪紅夫婦 帶來不少股息收入。王雪紅個人名下的三.二萬張宏達電,與夫婿陳文琦的二.二萬張持股,合計可配得約二十二億元現金。

如果加上王雪紅曾擔任董事長的弘茂投資分得九.二億元,及弘茂所屬的威連科技分得十五.一億元,流向王雪紅方面的股息可能高達四十六億元,極為可觀,未來如果王雪紅要繼續護盤宏達電,自然也不缺銀彈。

中東投資機構買台灣權值股,大收逾60億元股息!

法人名稱 持股 累計股利

收入(億元)

花旗託管

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 鴻海、兆豐金 4.0 行政院農委會 台肥 5.4

摩根大通託管

阿布達比投資局

投資專戶 台積電、鴻海 8.9 行政院勞委會勞保局 中鋼、聯發科、台達電、聯強、光寶科、富邦金、亞泥、仁寶 12.1 台北市政府 富邦金 12.8 行政院經濟部 中鋼、台船 32.9

摩根大通託管

沙烏地阿拉伯中央銀行投資專戶 台積電、中華電、台灣大、台塑、鴻海、華碩、大聯大、台泥、緯創、仁寶、統一、瑞儀、巨大、統一超 52.6 行政院開發基金 台積電、兆豐金、世界 57.2 財團法人長庚醫院 台化、台塑、南亞、台塑化 90.2 行政院交通部 中華電、台航 151.2 註:僅計算單一公司股息收入逾一億元以上之持股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王永在收36億元股息,稱霸台灣富豪!

股票

代號 公司

名稱 姓名 身分別 股利收入

(億元)

2382 廣 達 林百里 董事長 20.4 2317 鴻 海 郭台銘 董事長兼

總經理 20.1

1326 台 化 王永在 大股東 16.8 2498 宏達電 王雪紅 董事長 12.9 1301 台 塑 王永在 大股東 10.8 2498 宏達電 陳文琦 董事 8.9 1303 南 亞 王永在 大股東 8.9 2308 台達電 鄭崇華 董事 4.9 2105 正 新 羅才仁 副董事長 4.8 5530 龍 巖 李世聰 法人代表(董事長) 4.7 3045 台灣大 蔡明興 法人代表(董事長) 4.7 2382 廣 達 梁次震 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4.6 3045 台灣大 蔡明忠 法人代表(副董事長) 4.5 1227 佳 格 曹德風 董事長兼總經理 4.5 2357 華 碩 施崇棠 董事長 4.4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66

什麼是自由現金流!駁 基本面通訊社 兄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1uza.html

前兩天看到 基本面通訊社寫的一篇博文「茅台之外,再無投資?」有感而發。

首先本人敬重  基本面通訊社兄。之所以能看到這篇文章就是因為 我加+了他關注。

但我認為自由現金流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哪裡說得不對,請儘量指出,權當是我向您學習,拋磚引玉。

我不是學經濟學的,如有錯誤,請指出。

假如您嫌文章寫得太長,直接看下面的例子就行!

 

————————————————————————————————————————————————

 

首先 一般對自由現金的認識為 :

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扣除資本性支出的差額。(經營活動現金流-資本性支出)

這個解釋過於簡單,粗糙。容易產生誤解。

 

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經營活動

首先「經營活動」指的並不是主營業務這類的狹義概念。而是指企業的整體經營活動——即廣義的企業經營。

包含企業的全部活動在內——即企業的一切活動。

現代經營概念: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經營活動,只要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就是經營活動,即經過籌劃、控制、組織、實施等經營職能,使其達到期望目標(目的)的活動就是經營活動。

所以: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是經營(廣義上)

即:經營活動現金流(狹義的),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都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廣義的)

即:廣義上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狹義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

由此可見:「有博友在該文評論中提到云南白藥2011年經營現金流為負,這個也不能投資。」裡所講的「經營現金流」和我講的「經營現金流」不是一個。

 

資本支出

資本支出:會計上視為固定資產增值的所有經費支出,如房屋、機器設備的購置費,為延長設備使用年限或提高設備性能而支出的所有費用等均是。

這個概念有點太會計化了,報表化了,不是自由現金流當中的「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中指的是 不自由的資本支出。

 

自由

既然大家都說自由,那就要講講何為不自由了。

企業為了不在:維持銷量,長期競爭優勢和財務實力,失去根基。必須把部分收益再次投入。(現金也是一樣)

然而這種投入只能維持現狀(企業現有的態勢),不能提高企業實力。(市場佔有率,行業地位等)

這就如同逆水行舟,它只能讓你不掉隊,而不能讓你前進。(即為了保持持續穩健的盈利能力,不在競爭中落後而必須做出的努力)

因為如果收益(狹義上)不變,但是失去了穩健的盈利能力或是在競爭中落後了。那麼實際上自身的利益已經受到了損害。

以上的這種資本支出就是不自由的。——因為不支出的話有會受到更大損失。

減去不自由的,自然就剩下自由的了。

 

————————————————————————————————————————————————

 

什么是自由现金流!驳 <wbr>基本面通讯社 <wbr>兄

例:

一個健康的農民,在一年中他用100斤稻種收穫了1000斤稻穀。

他只要吃200斤就能餓不死,但是他會漸漸虛弱下去,明年只能減少播種,這必然使他明年的收成下降。

而為了保持他的身體健康他必須吃400斤。

假如他吃600斤的話他將變得更加強壯,明年能種更多的地收穫,更多的糧食。

問這個農民今年能餘下多少糧食?(真實收益是多少)

 

插播一條信息:雖然多數企業都足額計提折舊,但是一般來講:即使只是為了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僅僅用計提的折舊是不夠用的。(做過實業的人都知道,重置成本通常還是很高的)所以「維持健康」的成本要高於「餓不死」。但是不是絕對的。

 

一般會計方法認為:他的餘糧為700斤(1000-100-200)。因為企業競爭力的下降,在會計計算中並不是一種虧損。雖然實際上它是。

 

自由現金流看法:他的餘糧為500斤。(1000-100-400)。因為開始時他是一個健康的人,一年後他還要是健康的這才合理。

因為假如他只吃200斤的話,他明年的收成會下降。收成一年比一年差,最終必然餓死,所以400斤實際上是必須的。

 

———————

 

有人會問:假如他吃600斤怎麼算啊?

首先他比僅僅維持健康又多吃了200斤(400-200)。這200斤是非必須的。

他之說以多吃200斤,是為了來年有個更好的收成。

所以實際上那多吃的那200斤是一種投資(為了來年更好),而不是當年的成本。它是利潤再投資,實際上它已經是利潤的一部分了。(折舊計提過多,有時也會出現這個問題——即寫在成本欄裡的利潤)

註:那200斤實際上轉化成了「更強壯」。實際上利益並沒有減少。只是利益的存在方式轉變了。但那也是確確實實的收益,和單純的成本是不同的。

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而產生的:超出必須支出的支出,實際上是投資。不論它被寫在報表的那個項目中。

所以他的收益為500斤。(1000-100-400)。假設「更強壯」的價值正好相當於200斤,當然更高就更好了。

 

註:雖然在上面我所說的折舊隱含著設備折舊的意思,但是實際上你的品牌,銷售渠道,技術 等等的都有折舊。都需要資金維持。

 

—————————————————————————————————————————————————

 

繼續回到概念上來。

自由現金流指的是:企業所有的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必須的資本支出。

即,企業手上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流量。

 

自由的現金通常只有兩個去向:現金分紅,投資。

現金分紅很簡單。

我講一下投資:因為已經是自由的了,所以沒有必須的支出。

 

無論是把錢用於經營活動(狹義)還是投資活動(狹義)只要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就都是廣義的投資。

投資活動(狹義)獲得的現金流之所以不寫在經營活動裡,主要是因為企業的主營業務範圍。但是現金流就是現金流。如果企業的主業範圍擴大,就可以寫進去了。所以只是個會計問題,不是估值問題。

 

籌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因為是別人借你的,你早晚要還(不論是還現金,股息,還是科技技術)所以只是暫時用用。今天的「自由」,明天就「必須」了(必須還)。並不是可以長期自由支配的。

 

----------------------------------------------------------------------------------------

 

經營活動現金流(狹義),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全部為負。(即- - - )自由現金流能為正嗎?

可以!

假如一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它在已經可以維持自身競爭力的基礎上,在以下方面大力投入。(即在已經滿足必須的需求之後的投入)

主動在科研(為了更好的發展)廣告(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等 ,大力投入。——直到使經營現金流為負。

主動在有良好的時機的前提下:戰略投資(為了更好的戰略發展)等,加大投入。——直到使投資現金流為負。

在已經足額回饋股東的基礎上,主動提高現金分紅比例(與投資者建立良好的關係)——直到籌資現金流為負。

 

這樣3項就都為負了。因為的是以上3項是在滿足了必須的前提下,為了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所增加的投入。

雖然不能長期這樣做(因為現金會快速耗盡)。但是由於管理層可以輕易的減少這些方面的投入,使現金流隨時都可以再次轉正。所以並沒有多大的風險在裡面,更談不上什麼現金流危機。

它只是投入超出必須的部分過多而已,但這部分是非必需的(即自由的)。所以並不影響自由現金流。

所以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全部為負。(即- - - )自由現金流也能能為正。

 

很多初創期的企業現金流為(- - -),這很正常。並不是說它就沒價值。很多高速成長的企業也一樣。

 

——————————————————————————————————————————————

 

很多人,用未來幾年企業的實際利潤(估計值,不是會計利潤)貼現。算出企業價值。

這實際上和用自由現金流估值是一樣的。

正如,成長也是一種價值,(因為成長所以更具價值)。成長是價值的一部分。

自由現金流也是一種利潤。它是實收實付的利潤(會計利潤是權責制的)。從錢拿到手的那天,開始進行貼現,才更有道理。

 

自由現金流=會計淨利潤+折舊等非現金成本-必須的資本支出

所以自由現金流是比會計利潤更加 實際的利潤。(實收實付制,必須的成本和再投資分開)

 

——————————————————————————————————————————————

 

自由現金流究竟是多少,誰也不知道。他永遠只是一個估值

(究竟為了維持健康需要吃多少飯,誰也說不出個清楚)所以必須的部分只能靠估計。

能不能估准,要看你自己對企業的瞭解程度。(刨掉必須支出後,企業還能剩下多少現金用於分紅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92

三十五歲祕書 記出一家人的小確幸 用公司帳概念 輕鬆掌握家庭現金流

2012-8-27  TWM




靠著訓練有素的記帳術,及嚴謹的理財態度,上班族林妙津將家中財務處理得井然有序,把「家庭利益極大化」當作理財目標。現在,她靠著每年八%的穩健投資收益及八位數存款,替家人建築一個安全的堡壘。

撰文‧歐陽善玲

某天清晨,我從好夢中醒來。看了身邊的小女兒Amanda一眼,頓時被她純潔的臉龐吸引住。透著微亮日光,有種難以形容的柔和、朦朧美,好像天使一般!我 忍不住拿起相機,把這畫面拍了下來,放在網路上與親友分享。此時,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三十五歲的上班族林妙津一臉幸福地說。八年前,她初嘗為人母 的喜悅,如今已有兩個漂亮、開朗的小孩。

過去幾年,她是位稱職的家庭主婦,現在則是一家外商資產管理公司的祕書。如果要她想像一下,人生中最幸福美麗的景色是什麼?答案肯定是給孩子一個沒有煩 惱、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但話說回來,想要達到這個境界,確保金錢無虞,家庭資金防護網牢不可破,絕對是最重要的前提。

「結婚前,我是有錢就花的享樂主義者。不要說從不記帳、對金錢沒有概念,喜歡的東西也是看中意就買,從不節制。」她說,「當時一人飽全家飽,只要對自己負 責就好。而且我有賺錢能力,錢花光了再賺就有,或是省吃儉用、餓幾頓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林妙津有了小孩後,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有了一百 八十度轉變,「不論婚前或婚後,我和先生從未針對『家裡的錢該誰管』這件事進行討論;但很自然地,他將所有的錢都交給我管;而我也因為他的信任,以及對小 孩、家庭的責任感,徹底轉性。」管錢第一步 釐清家中現金流手握家中財務大權,林妙津對金錢的態度跟著認真起來。「我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有了小孩後,對『安全感』的要求變得更高;要讓我感到舒 適安穩,最基本條件就是沒有經濟壓力,過著資金不虞匱乏的生活。若要我訂出一個『安全量表』,我認為可流動資產部分,數字至少要五千萬元。」事實上,林妙 津的家庭經濟條件比一般上班族優渥,不過為求內心踏實,充分了解家中現金流向是她免於不安的第一步。而這當中最笨、卻最好用的方法,就是不偷懶,好好記 帳。

她說,「二○○一年,我擔任一家英商台北分公司的經理,當時總公司都會把帳務做好,不需要我額外花心思記帳、管帳。但我仍會好奇自己對公司的獲利貢獻如 何,加上年輕,有自行創業、開公司的想法,所以就試著將公司的開支項目逐一記錄下來,做成預算計畫。」林妙津記帳之後,發現很多有用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 是,自己對現金流向變得很有概念,能權衡各項支出的輕重及必要性,有效開源節流,而這也是家庭理財的首要任務。

後來因緣際會,林妙津到了美國,由於工作關係常需要跟會計師接觸,這段期間,她學會看懂公司帳目,更加肯定事先做好預算的重要。

防漏財 節約、補救雙管齊下尤其第一個小孩出生後,家庭收支跟先前截然不同,必須藉由記帳方式,掌握家中財務輪廓及生活面貌,避免不必要的開銷。「從會計項目與金 額可看出,沒有小孩時娛樂相關支出項目較多,金額也較大;有了小孩後,生活基本開銷就會比較多。」舉例來說,有小孩之前,林妙津家中外食居多,且選擇的餐 廳都相對高檔;服裝穿著上,也因為沒有照料小孩的顧慮,不需遷就行動方便、舒適或耐髒的衣服,而是極盡所能打扮,衣服平均單價也較高。

又像是住家方面,有了小孩後,安全舒服的居家條件,一定凌駕在品味、風格之上。諸如此類的生活改變,都可透過家庭帳一目了然。「詳細記帳,讓數字說話,就 能輕易找出財務破洞,防止漏財及不當花費。」她說,剛開始記帳時,要將花費分門別類、妥善編製各會計項目確實不容易,但可利用「食、衣、住、行、育、樂」 六大分類,初步設想日常開銷種類,執行起來就容易許多。

比方說「住」的部分,會計科目包括:房租、管理費、家事服務、家具家飾、水費、電費、公用電費、瓦斯費、室內電話費、網路費、爸爸手機費用及媽媽手機費用;「衣」的部分,則依照家庭成員編列,分別是爸爸治裝費、媽媽治裝費、姊姊治裝費、妹妹治裝費及洗衣費。

她分享,「衣」的部分因為是各自獨立記帳,所以「責任區分」明確。例如,兩個小孩的衣服費用不斷增加,原因可能是外套穿到學校,或出去玩的時候弄丟了,才會一直買衣服。找出問題後就對症下藥,像出門前多叮嚀幾次,或建立賞罰制度,小孩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編列預算 每年國內外旅遊盡興玩另外,很多人抱怨明明沒花什麼錢,但錢就是留不住,存錢實在很困難。如果做好記帳工作,便可掌握錢的流向。「像車子的相關費用其實非 常高,基本支出就包括稅金、保險、保養、油資、停車費,如果一個不小心,還會有交通罰金及事故賠償等,更不要說偶爾去洗個車、美容一下。」林妙津補充,要 是不記帳,這些沒有直接「用在自己身上」的錢,就完全感覺不出來。

家庭帳除了有預警效果,還能幫助自己提早規畫家庭活動,像生日、節慶及度假旅遊等。尤其以家庭開銷比例來看,「樂」是年度重大支出,占總開銷約三成左右。這部分細項包括:禮物禮金、書籍費、美容美髮美甲、娛樂及度假費用。

這筆款項,向來是家庭財務支出重點,且牽涉到特定日子,如親友的婚禮、長輩生日或重要節慶,都必須事前規畫、排定行程,因此須連同預算一併考量。「像去 年,全家出國度假費用較高,但今年小孩有其他課程安排,暑假不會再到國外旅遊,費用就能省下來。」她強調,「儘管沒有國外度假計畫,每逢星期假日,小孩的 戶外活動也不少。後來發現,國內好吃、好玩的地方很多,女兒們玩得也很盡興,不一定要花大把鈔票去國外度假才叫享受。」現在,只要某項花費超過平均水準, 林妙津就會「警鈴大作」,找出漏財根源。如果是必要開銷,她就會在其他項目節省一些;如果是不必要的花費,她也會適時提醒家人,進行節制消費的動作。

除了生活所需六大項目,她的帳目還有「醫療保險」及「其他」共八類。醫療保險部分,扣除醫藥費、勞保、健保外,剩下便是家人的保險。「我的保險規畫很簡 單,首先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也就是先生的保額一定最高,因為平時家裡就有其他財務規畫,所以大人的保險我只買意外險。至於小孩,平時看病有健保就夠了,保 險部分我也只幫他們買儲蓄險。」保險重點在意外 投資重點在穩健林妙津解釋,家中收入扣掉日常生活八類支出後,剩下來的資金約八成進行投資活動,手邊現金只留兩成。正因為自己是有計畫的理財,所以就算突 然有手術等較大額的醫療開銷,或臨時要用大筆資金,都不至於手頭緊迫,拿不出錢來。

換句話說,保險的目的在「以防萬一」,如果發生意外,家中經濟支柱垮掉,才需要一筆較大資金去支應固定開銷。

「很多人急著幫小孩買保險,認為愈早買保費愈便宜;但其實小孩沒有賺錢能力,壽險保額對父母或家庭來說意義不大,不如幫他們把錢存下來,長大以後使用。」林妙津幫兩個小孩各自買了儲蓄險,一年保費約三萬多元。以去年醫療保險類支出來看,約占年度總開銷一五%。

記帳,是管控現金流的好辦法;而善用理財工具,則是將資產變大的不二法門。「家庭收入扣掉必要支出後,有八成資金投入股市及美國房地產。」林妙津說,過去 先生在美國工作,所以有機會在當地置產。以目前美國租屋行情計算,扣掉房貸、保險、稅金及管理費後,一年租金報酬率約七%。

投資熟悉產業 靠每年配息讓資產長大另外,由於先生在電子業上班,對於公司的上下游廠商、產品結構,以及整個產業生態都很熟悉,股票投資自然也以相關行業為主。林妙津算 了一下,股票部位每年報酬率約五到八%,「這些都是我們很有把握的公司,經營穩健,老闆樸實可靠,雖然不是讓你一夕致富的飆股,但每年穩健配息,股息殖利 率比銀行定存好很多,資產能穩健長大就很理想。」林妙津除了是家中財務大臣,為了讓先生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她還身兼「康樂股長」,安排家中大小活動,且時 時機會教育,培養小孩正確的金錢觀。她分享,「像我常常跟女兒說,花錢買東西時,要先想一下有什麼方式,可以不花錢卻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例如,想看的故事 書,可以先跟圖書館借;想玩的玩具,可以跟朋友交換。教小孩分辨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長大後自然就懂得勤儉節約,不會過度消費。」林妙津靠著 訓練有素的記帳術,以及嚴謹的理財態度,將家中財務管理得井然有序,「這是我老公的智慧。他將家中財務全權交給我處理,其實感受到的壓力更大,自己就會把 『家庭利益極大化』當作理財目標。」而眼前林妙津最大的理財目標,就是在台北市買一間適合家人居住的房子。她說,現在租的房子其實很理想,有公園綠地、學 區又好,最重要是社區鄰居結構相仿,都是有小孩,且年紀相當的小家庭。

「不過周遭鄰居之前買一坪四十萬元,現在卻要買到一坪一百萬元,雖然有能力負擔,卻也很難說服自己下手。」林妙津不改精打細算本性,除非有中意的物件,且價格也相對合理才會出手,否則她仍將持續為家庭財務把關,盯緊每一塊錢的流向。

林妙津

出生:1977年

現職:資產管理公司祕書

經歷:電子公司業務經理

學歷:台大外文系

家庭:已婚,育有二女

林妙津的

家庭財務計畫書

步驟1 家庭財務目標:

1. 短期:在台北市購屋(坪數約60坪,有公園綠地、學區良好的優質社區),目前居住地參考價約7000萬元。

2. 長期:流動資產(現金、股票)至少5000萬元。

步驟2 階段性財務目標:每年存款至少達到500萬元。

步驟3 可行性收支目標:1. 生活開銷占總收入30%以內。

2. 總收入的56%進行股票投資,挑選現金殖利率5%以上、經營穩健的公司。

3. 剩下14%當作緊急預備金。

步驟4 定期檢視程序:

1. 平日蒐集所有發票,分類歸檔,月底將所有明細登錄家庭帳,並檢討改善。

2. 每年檢視股票投資收益,追求穩定配息。

林妙津記帳表圖解

衣的記帳方式

類別 項目 1月 2月 3月 11月 12月 合計衣 爸爸治裝費 0 0 0 67,911 0 74,246 媽媽治裝費 0 0 9,595 10,448 9,232 63,977 姐姐治裝費 0 0 0 3,593 1,725 10,555 妹妹治裝費 0 0 0 1,639 1,715 7,271 洗衣費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2,000 眉角1 依家庭成員分類 有效管控每個人的消費頻率及預算。

眉角2 與上月比較 媽媽11月治裝費過高,下個月要少買一件衣服。

住的記帳方式

類別 項目 1月 2月 3月 11月 12月 合計住 房租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600,000 管理費 4,800 4,800 4,800 4,800 4,800 57,600 家事服務 4,000 8,000 4,000 4,000 4,000 52,000 家具家飾 0 0 55,000 7,480 0 66,530 水費 535 0 535 577 0 3,167 電費 1,516 0 1,204 989 0 11,412 公用電費 1,348 0 1,228 1,102 0 9,403 瓦斯費 829 0 1,041 270 0 4,461 室內電話費 292 362 216 271 292 3,816 網路費 85 506 990 899 899 8,539 爸爸手機 0 575 165 334 277 4,234 媽媽手機 1,152 334 246 1,170 626 10,354 眉角3 詳細列出子科目 這部分金額占總費用最高,分類也最雜,所以連社區「公用電費」也要記錄,可觀察是否有不當用電情況。

林妙津的私房管帳要訣

1. 將家庭開銷初步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六項。

2. 每一大項之下,再依家庭成員細分子科目。

3. 每月累計加總後,再與上個月或去年同期比較。

4. 找出異常數字,並檢討原因。

5. 改善問題或節制消費,下個月再追蹤。

林妙津財務整理4心法

財務工具:善用記帳控管家庭現金流。

嚴控費用:大人只保意外險,小孩只買儲蓄險。

業外收入:股票只買穩定配息且自己熟悉的公司。

家庭教育:灌輸小孩「不花錢」也能解決事情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7

企業有獲利 該先分股東或保有現金流?

2012-9-24  TCW




九○年代中期,蘋果(Apple)一度面臨破產,讓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深信全球經濟狀況難測,「現金至上」的策略為蘋果保留大批現金,這也讓蘋果有本錢創造出iPhone與iPad產品,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

然而,後來其帳上一千億美元的現金也成為巨大壓力,賈伯斯在世時就曾經向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請益,「蘋果現在手上握有這麼多錢,該如何應對呢?」二○一二年,新上任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打破了慣例,宣布每年平均將支出一百億美元,發放現金股利,當日蘋果股價最高攀漲二‧六%,獲得投資者掌聲。

「企業獲利該怎麼分配?」是每年執行長都得面對的難題,發放現金股利,將降低企業投資靈活度;坐擁現金,則得面對股東的質疑。不同於蘋果富可敵國,金融海嘯後,台灣企業面臨獲利衰退或轉型,如何分配手上有限資金,已成為策略思考一部分。

本期我們邀請曾贏得亞洲最佳財務長榮譽、現任TVBS董事長的張孝威,與專長財務策略、台大會計系教授劉順仁對談,以下是對談摘要。

台大會計系教授劉順仁問(以下簡稱劉):蘋果(過去)不發放現金股利的做法,背後源自對運用現金再獲利的能力有自信,台灣企業過去傾向發股票股利,現在以現金股利為主,到底企業獲利應先分給股東,或者保留現金投資未來?

思考企業價值:若產業成長性高,應繼續投資》

TVBS董事長張孝威答(以下簡稱張):蘋果公司例子比較特別,它可以不發放現金(股利),是因為它有成長性更高的故事,股價也隨之上漲,但是等到它沒有 成長性的時候,PE(本益比)等全部都會變,到那個時候,它帳上的一塊錢,可能股價最多就是給你當一塊錢(評價),說不定還折價,這其實也傷害股東利益。

對於該保留多少現金,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做為CEO(執行長),你就是要增加企業的價值,永遠去想怎麼做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錢應該保留或者分配,取決於投資市場、企業風險與成長性。

如果我未來的策略可以讓企業成長,有更好的獲利,我認為,應該保留相當的現金在手上,台積電(編按:張孝威曾任台積電財務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早年是如此,後來產品比較成熟,才開始分派現金(股利)。

台灣大哥大(以下簡稱台灣大)以前不怎麼分(現金股利),那後來我們進來就分了很多,因我們是個很穩定的企業,並沒有那麼大的投資,所以為什麼我要把現金都抱在手上呢?

劉:電信業有穩定的營收來源,可以同時維持現金流與獲利穩定,但是科技業就不一樣,景氣起伏太快,有時為了財務安全或者成長,就得保留多一點現金,甚至犧牲獲利去投資,你怎麼看?

衡量現金風險:獲利不分配,恐傷害股東權益》

張:科技產業風險高,銀行融資確實會比較保守;若景氣突然下滑,手上又沒有一些現金在那裡應變的話,會非常的吃力,所以要留應變的營運資金,再加上可能的資本支出,但是要適當,並非無限制的保有現金。

其實,錢握在手上不分配,說句不好聽的話,這讓經理人在商界有一種籌碼與工具在手上,他不見得是為了企業成長。日本的公司治理過去為人詬病,跟這個有很大 的一個關係,交叉持股一團亂,彼此的利益都綁在一起,而且這會傷害股東權益;當管理階層把錢握在手上,轉投資案可能不需要董事會review(檢視)就過 關,如果拿去轉投資非核心業務更危險。

第一次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企業才注意到)保留過多現金也是一種風險,別忘了銀行會倒,當初我在台積電就算只有幾百億現金,也都得考量這個風險。高科技公 司的產品做很好、賺很多錢,但是你得確定你有非常精準的能力評估銀行的風險嗎?萬一你存銀行的這筆錢倒了,你要怎麼交代。

劉:其實不分配可能是一種傲慢,忽略了財務紀律的重要。另一個不同的例子是全球電機龍頭企業美商艾默生(Emerson),它維持了五十五年現金股利年複 合成長率達一一%,它的想法是,你把股東該配的先扣除了,再去想你的投資抱負,以此財務紀律迫使管理階層好好思考投資的每一塊錢。

張:這就是它主張的企業價值,你投資我的公司,我的價值除了我有好產品外,我一定提供一個穩定而且具成長性的現金股利。但這也有它的代價,有一天如果它停發現金股利的時候,它可能付的代價不小,因為這是你價值的表現。

如果你選擇保留現金,必須說明保留的理由,你要告訴大眾,公司是(拿去)做什麼?未來投資的主題是什麼?要花多少錢?合不合理?未來創造多少獲利?我相信你的股價不只是不跌,還會漲。

評估投資效益:要有獲利目標,不是想投就投》

劉:但是,最難的是,準確評估投資的效益,如果投資沒產生預期效果,就會被批評,還不如發給股東,但是景氣、技術演進等等,都會影響你的投資效益,你在半導體業待過,怎麼去評估投資效益,然後,決定分配多少現金投資未來?

張:過去在半導體業的經驗,景氣是三個月換一次,就算你現在看好,可是你蓋廠要一年,這個差別很大耶!如果說,你判斷是對的,獲利可能會大幅的往上跳;如果你判斷錯了,那可能就是相反一個局面。

說實話,八、九年之前,台積電是有多少錢(投資)就投(資)多少,那時候,生意幾乎是guaranteed(保證有),只要看你是不是如期開出產能,弄出這麼多設備,擴產的速度夠不夠快?品質好不好?

但是,一九九九年半導體經歷第一次不景氣,當景氣慢慢回熱時,我們發現營收回升了,但是profit(獲利)沒回來,後來我們做了很多檢討,建立了一些很好的制度。

當時因為競爭者的浮現,此外,新設備蓋廠需要的錢從十億美元很快的跳到二十億、三十億美元,所以折舊是加倍攤提,但是成熟產品又沒有以前那樣的獲利率來cover(支應)新增攤提的話,獲利就會受影響。

那時第一次發覺說資本支出是要算的。新產品一定要有一個(獲利)目標,我每一次大概只能投多少金額,我不能任意再往上增加(投資),再增加,我的獲利就會掉。因為你讓技術走在市場的前面時只有等客戶需求跟上,但折舊是非常嚇人的數字,所以後來我們就很有紀律在做投資。

高科技業資本投資很大、變化大,需要多一點的現金,這是先天限制,但是說實話這是某種程度的賭博,我不認為任何一個CEO百分之百可以絕對有把握他的投資都轉成收益。

劉:企業價值最終得回歸獲利成長,資本市場認為最好企業每年EPS都成長,如你所說投資不一定馬上轉成獲利,當需要做一些動作,讓企業獲利下降以利後續成長時,CEO可能反而裹足不前?

張:這真的很兩難,考驗執行長的中長期策略思維與溝通的能力。

過去台灣大每一年獲利大概都是一百四十億、一百五十億吧,我們有一年要大幅把一些資產打掉(編按:○七年台灣大因合併台固,打掉資產讓EPS由過去逾三元 降到一‧六八元,淨利由前一年的一百六十二億下降到六十七億元),那一年就只有幾十億,如果不這樣做,以後會更辛苦,中期來講也會影響我的EPS,競爭力 反而是會更弱的,這就要看你怎麼樣跟市場溝通。我記得,那次光是對主管機關,我們就溝通了一年。

劉:要做一個決定讓獲利下降真的很難,但無論做什麼策略,最終還是回歸到是否提升企業價值。強化財務紀律,以提升整體商業模式競爭力的角度,去思考分配現金股利的問題才是關鍵。

【延伸閱讀】配發股利企業過去1年股價報酬率121%

標準普爾500指數71家高科技公司中,37 家有配發股利的企業,過去1年的股價報酬率是 12.1%,其他 34 家未配發股利的報酬率則只有 7.3%。

【延伸閱讀】全球電機龍頭營收、EPS連43年成長

艾默生連續55年現金股利年複合成長率達11%;2000年科技泡沫化前,營收、EPS連續43年成長。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利用現金股利,形成財務紀律

國外優質企業在思考獲利如何分配時,是以財務紀律如何幫助企業策略執行為出發點,但是台灣對於獲利的分配常流於討好股東或投資市場。

艾默生(Emerson),它用現金股利做為財務紀律,經理人做策略投資,都會先想到它要創造更多獲利,以達到每年現金股利成長的目標,艾默生也沒有因此 影響獲利,反倒迫使經理人運用每一分錢時,更用心思考是否用在正確的方向,同時達到規範經理人,照顧股東權益與企業成長性。另外,配發現金股利也使經理人 須更有效利用舉債來籌措資金。

當然,要如艾默生一樣連續55年做到現金股利年複合成長率達11%是很難的,科技產業會因為處於不同的生命週期,初期可能無法分配較多現金股利,如果把時 間拉長,只要公司營業活動能產生健康的現金流,足以支持它鞏固產業競爭優勢的必要投資,未來也比較可能給股東長期穩定的報酬,形成自己的財務紀律。

口述:台大會計系教授劉順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74

巴菲特的現金觀:現金是一種看漲期權 天天靜心課

http://xueqiu.com/4818651187/22277466
轉一篇華爾街見聞上的文章

      如果在資產組合裡有大量零收益的現金會讓你很抓狂,那麼你或許該看看巴菲特是怎麼想的。
      目前,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手上正握有410億美元巨額現金,為一年來最多。這或許是因為美元是安全資產,但這並非全部理由。Alice Schroeder說,就像有關巴菲特的所有事情一樣,這一策略遠比看起來複雜。
       Alice Schroeder絕對有資格這麼說,她與巴菲特相處了超過2000個小時,為他寫了傳記《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她比除了巴菲特家人以外的所有人都瞭解他。
       Schroeder表示,對巴菲特而言,現金並非是一種接近零回報的資產,而是一個可以定價的看漲期權。當他認為資產收益很低時,他寧願將錢放在利息極低的銀行裡,也不願用其購買資產。
      她說:「巴菲特對現金的看法與普通投資者不同。現金具有選擇性,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之一。他認為現金是一種永不過期的看漲期權,可以購買任何資產,而且不受行權價限制。」
      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洞見。因為一旦投資者將現金視為一種期權,就有機會賺到一個大便宜。而不會被短期利益吸引,最終一無所獲。
      一個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並不是要麼持有現金,要麼購買債券和股票的簡單二元論。關鍵在於持有多大比例的現金,才能足夠在機會出現時購買資產,同時還要考慮前期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
      「有一種觀點認為,巴菲特只是喜歡現金,喜歡看著現金堆積如山,但事實上,這種選擇性是基於複雜的數學計算得到的。即便很多時候巴菲特只是在腦子裡算算。」
      Achroeder說,巴菲特的很多計算都是在他奧馬哈辦公室的沙發上完成的,他只是坐在那裡,不斷地閱讀和思考。Achroeder曾花費幾個小時研究巴菲特的草稿,她發現,雖然巴菲特平時總是愛說一些簡短的名言警句,但事實上他做的投資非常複雜。
      對那些和巴菲特一樣將現金視為看漲期權,苦苦尋覓被低估資產的投資者而言,他們付出的「看漲費」將是機會成本,即投資其他資產收益與持有現金獲得幾乎零回報之間的差距。
      Schroeder表示:「通常來說,他喜歡將概念簡化,比如他說,『我喜歡持有大量的現金因為我可以隨時使用。』」
      Schroeder說,她希望有更多投資者能學習到這一點。在許多投資者看來,持有現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逃避。當他們看到他們的基金經理持有大量的現金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資金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這種想法並不對。
      「如果投資者們意識到他們的基金經理是一個懂得將現金視為看漲期權,在市場任意進出遊走的專家,他們可能會覺得他們的投資更加物超所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