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松發股份:股東廖少君擬減持公司6%股份

松發股份8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東廖少君披露減持計劃,其因個人自身發展需要,計劃自公告發布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票528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6%,減持價格不低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發行價(按複權後計算)。

其中,廖少君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的,將於披露減持公告15個交易日之後進行,並且每三個月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減持股份的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截至公告日,廖少君持有松發股份無限售流通股52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其中質押股數528萬股。公司表示,廖少君不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減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及持續性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附公告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76

順豐上市殼股大漲 分析師“恐高”研報做減持評級

A股市場評級為“減持”的券商研報並不多見,首次覆蓋的深度報告就建議“減持”更是鮮有。更為奇特的是,建議“減持”卻並非實際看空,研報做出的利潤預測還高於公司預期、市值預期亦高於同行預測;這一怪相即發生在國泰君安交運團隊的一則研報中。

針對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國泰君安交運團隊近日發布了首次覆蓋的深度報告,對商務快遞行業發展空間、順豐的商業模式和行業地位給予肯定;但報告卻對該股做出“減持”評級,並直言若鼎泰新材股價下跌50%、順豐控股估值更具誘惑力。上述報告立即引發市場極大關註和爭議。

然而,這並非是首家對鼎泰新材做出謹慎評級的券商。在中原證券今年7月出具的個股報告中,亦對鼎泰新材給出“觀望”評級。綜合報告觀點來看,股價漲幅過快、估值過高,是影響個股評級判斷的重要因素。

首次覆蓋即建議減持

國泰君安交運團隊在8月5日發布了《當下可小憩,靜待王者歸》的個股報告,首次覆蓋鼎泰新材,並對擬借殼的順豐控股做深度分析。報告的導讀觀點極為鮮明,“如果股價下跌50%,順豐控股作為具備世界級快遞企業基因和潛力的企業,其估值將具備吸引力。”隨即,“國泰君安看空順豐、股價將繼續大跌50%”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

然而,從研報正文內容來看,上述研報並非不看好借殼鼎泰新材的順豐。相反的是,對於順豐所處的商務快遞行業前景和公司發展進程,報告更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報告稱,順豐在股權變更、資本開支上的決策都踩在了恰當的時點,企業家的戰略思維可見一斑;認為順豐“已成為商務快遞領域的佼佼者”,還稱“順豐創始人王衛有著異於常人的冒險精神與勇毅”。

此外,報告還預計順豐控股2016至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26.5億元、33.7億元、40.7億元,同期EPS分別為0.54元、0.69元、0.83元,報告的預測均高於此次重組方案中公司的預測數值。

但與此同時,報告根據PE和PB兩種估值方法,給予鼎泰新材“減持”評級。看好卻不看多,究竟是噱頭還是另有原因?

在針對上述兩種估值的詳細分析中,上述研報稱,參考2016年物流行業可比公司30倍的平均PE, 考慮順豐控股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和品牌溢價,給予公司40倍PE,對應市值為1068億。按照鼎泰新材重組前預計2016年EPS 0.12元計算,考慮重組預期,給予180倍PE,對應的股價是21.60元/股。

若參考2016年可比公司3.14倍的平均PB, 考慮順豐控股重資產的特征,給予順豐控股2.6倍PB,對應市值為1379億。按照鼎泰新材重組前2016年預計每股凈資產2.96 元計算,考慮重組預期,給予9.5倍PB,對應的股價則是28.12元/股。

考慮順豐的重資產特性,報告最終取PE估值法下的22.86元/股為目標價。然而,8月5日當天收盤價為39.53元/股;若以此推算,上述報告的目標價較市價的跌幅在42%。若以鼎泰新材複牌後的階段最高價51.15元/股計算,距離目標價的跌幅在55%。

那麽,國泰君安的這一測算是否合理呢?在順豐擬借殼鼎泰新材的方案公布後,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券商發布過首次覆蓋報告。其中,民生證券研報在5月底時給出“強烈推薦”的評級,長江證券研報則給予“買入”評級和重組後1090億的市值預測。同期的安信證券報告認為,公司短期合理價值約為1000億,按定增後49億總股本計算出的股價為20.7元/股,首次覆蓋給予了買入-A評級。 至6月上旬,國金證券發布報告給予“買入”評級,並稱順豐上市後合理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

然而,複牌後鼎泰新材的連續漲停,其股價不斷飆高,遠超賣方研報的預期值。伴隨這一落差的加大,券商分析師紛紛“恐高”,評級下調。今年7月,中原證券發布首次覆蓋報告,給予鼎泰新材“觀望”評級。對於此評級的原因,報告稱雖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良好,但目前估值水平較高。

而國泰君安上述“減持”但不看空的研報,亦是如此。對比來看,國泰君安報告中的目標股價和市值預測,高於此前多份研報的預期。“我們選擇了保守但與我們當下能力相符合的估值”,研報末尾總結稱。

A股鮮見研報實際看空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由於交易機制的差異,A股市場中看空個股的賣方報告極為少見;不看好的個股“最多是不推薦”,一般不會出具“減持”甚至“賣出”評級的報告。這與境外市場的賣方研究有很大不同。

查詢公開資料也可見,在過去一年內,評級為“賣出”的A股公司研報均不是出自內資券商之手,而主要由瑞銀證券等外資行發布。此外,評級為“減持”的個股研報也多由高華證券發布;中銀國際在今年內發布有多個“減持”評級的個股研報,主要涉及中海油服。

以中銀國際7月底發布的中海油服報告為例,報告稱,二季度公司主業凈虧損環比收窄,但盈利改善幅度低於預期;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約84 億人民幣,下半年業績難有明顯複蘇。報告下調了該股的盈利預測,並對H 股和A 股重申了“賣出”評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79

沙鋼股份:股東黃李厚先生減持3700萬股 套現5.6億

江蘇沙鋼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8月 18日收到公司持 股5%以上股東黃李厚先生減持公司股份的通知, 黃李厚先生於2016年8月 18日通 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3,7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8%。

本次股份變動前, 黃李厚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4,7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 2,206,771,772股的6.66%。本次減持完成後, 黃李厚先生持有公司股份變更為 11,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27

吉艾科技:控股股東減持名下所有股份 占公司總股本28.99%

吉艾科技8月2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黃文幟計劃以大宗交易及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其名下的所有股份,即125,973,000股,占公司總股本28.99%,並將於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進行。
公告顯示,股東減持原因系資金需要,其中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52,000,000股所得金額除去應繳付的稅款外將無償借給公司,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占公司總股本11.97%;剩余股份全部轉讓給一致行動人高懷雪女士。
公司表示,黃文幟為本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黃文幟與高懷雪女士系夫妻關系、一致行動人。股權轉讓為家庭間的股權安排。因此,黃文幟本次減持計劃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02

一汽轎車上半年虧損8.26億 王亞偉減持退出十大股東

一汽轎車(000800.SZ)8月26日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4.91億元,同比下降38.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6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61億元。數據還顯示,王亞偉管理的兩個賬戶在二季度大幅減持公司股份,並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

一汽轎車表示,上半年國內轎車銷量同比出現下滑,公司主要產品集中於轎車市場,增速的下滑加劇了市場競爭。另外,公司上半年銷售的產品均為老車型,市場競爭力逐步下滑,產品的銷量和銷售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整車銷售8.07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33.21%;實現營業收入84.91億元,同比減少38.31%;實現營業利潤-9.8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26億元。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普通股股東總數為10.41萬戶,較今年一季度末8.12萬戶明顯增長。值得一提的是,王亞偉管理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鐵寶盈資產-招商銀行-外貿信托-昀灃3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均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按其今年一季度末合計持股數量4354萬股,以及公司二季度末前十大股東“門檻”約739萬股計算,上述兩個賬戶在今年二季度合計減持數量超過3615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00

複星醫藥擬清倉迪瑞醫療 減持2.55%股份

迪瑞醫療9月9日晚公告,公司股東複星醫藥在其所持公司股份9月12日上市流通後,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交易等方式,減持占公司總股本 2.55%的股票。完成減持後,複星醫藥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據悉,複星醫藥在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前持有公司股份 2,970,000 股,2014 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後持有公司股份 7,425,000 股,占公司總股份的 4.84%。 截至 2016 年 9 月 9 日收市,公司股東複星醫藥持有公司股份 3,917,201 股, 占公司總股本的 2.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91

9月以來90家公司遭凈減持百億元 重要股東減持頻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09/1037475.html

統計數據顯示,以公告日計算,9月來,有11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發生了股份變動。其中,整體呈凈減持方向的公司達90家,凈減持金額達101億元。

12551501thumb_head.thumb_head

9月8日晚,有10家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包括金利華電、亞邦股份、中航高科、時代新材、新疆眾和等。統計數據顯示,以公告日計算,9月來,有11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發生了股份變動。其中,整體呈凈減持方向的公司達90家,凈減持金額達101億元。9月份以來共計發生了96起高管(含親屬)的股份變動,違規減持案例也時有發生。

重要股東減持頻現

減持數額最大的當屬金利華電。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趙堅、持股5%以上股東趙康與珠海安賜成長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於9月8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協議約定趙堅、趙康將持有的公司合計1751.5萬股協議轉讓給安賜成長,轉讓價格為43元/股,轉讓總價為7.53億元。此次權益變動前,安賜成長未擁有上市公司的權益;本次權益變動後,安賜成長持有上市公司1751.5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4.97%。

中航高科股東南通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在未來12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4%,減持價格不低於13.41元/股。

時代新材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擬在10月12日至2017年1月11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039.34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29%。

新疆眾和第二大股東雲南博聞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9月7日減持641.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價格7.58元/股。

明泰鋁業股東馬廷耀於9月2日至6日期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5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04%。此次減持後,馬廷耀仍持有公司股份2367.7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0%,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

吉艾科技實際控制人黃文幟9月6日-8日減持公司股份2172.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如意集團股東連雲港市蔬菜冷藏加工廠,計劃自9月9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9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減持價格不低於44.36元/股。

海倫鋼琴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寧波北侖海倫投資有限公司、四季香港投資有限公司的告知函。四季香港於9月7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226.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020%;北侖海倫於9月8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3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938%。

多家公司凈減持規模逾6億元

半年報披露完畢之後,A股市場再度迎來產業資本的集中減持。

9月7日晚間,西部牧業公告稱,持有公司44.66%的控股股東石河子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5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7%。應流股份則公告,公司股東CDH公司於2015年5月14日至2016年9月6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168.7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此外,五洋科技、南玻A、贏合科技、步森股份等多家公司發布了減持公告。

統計數據顯示,以公告日期計算,今年9月以來,先後有119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要股東股份變動情況。其中,整體呈凈減持方向的上市公司高達90家,凈減持金額達101億元;其余29家為凈增持,增持總金額僅為15.7億元。在上述公司中,凈減持規模超過1億元的有27家,棕櫚股份、皇氏集團、華夏銀行、通鼎互聯和皖江物流位列凈減持榜單前五位,凈減持規模均超過6億元。

從減持交易明細來看,按照股份變動日期計算,9月份以來共計發生了96起高管(含親屬)的股份變動。其中,減持高達74起,合計減持金額達19.27億元;同期增持為22起,增持金額僅為6349萬元。

違規減持屢踩雷

隨著減持浪潮的來臨,違規減持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深交所最新監管動態顯示,因順威股份5%以上股東文細棠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減持股份時,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且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總數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違反了相關規定,屬於情節嚴重的異常交易。深交所宣布從2016年8月25日起至10月23日對文細棠的相關證券賬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

9月2日,南興裝備原副董事長因違規減持收到深交所監管函。7月28日,深交所還對長高集團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發出了監管函。監管函顯示,2013年9月24日、2016年7月15日和7月18日,長高集團董事長馬孝武及其一致行動人馬曉合計賣出股份2103.25萬股,占總股本比例6.77%。其在賣出長高集團股份達到5%時,未及時向證監會和交易所提交書面報告並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

在半年報披露的窗口期,違規減持也時有出現。深交所日前向東方新星董事郭宏傑下發監管函。據披露,東方新星擬於今年8月18日披露2016年半年報,然而,郭宏傑的配偶宮紀曉則在公司年報公告前30日內,即8月4日賣出公司股票1.2萬股,成交金額為47.72萬元。

  • 中國證券報
  • 吳永久
  • 戴小河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47

"牛散"姚國際違規減持GQY視訊套現1.72億 被深交所公開譴責

GQY視訊股東姚國際於6月13日至6月23日,累計減持公司4.03%股份,成交均價20.15元/股,成交金額為1.72億元。上述行為違反了其作出的“自2015年7月16日起,未來六個月到十二個月間,若公司股票價格未達到50元的,將不減持本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承諾,也違反了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2.10條、第11.11.1條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第4.1.4條的規定。

鑒於上述違規事實及情節,依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6.2條的規定,經深交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議通過,作出對姚國際予以公開譴責的處分決定。

姚國際,A股著名牛散,大戶,曾經多次出現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東里面。

此前, 5月30日,GQY視訊公司公告稱,持股5%以上的股東姚國際因為資本市場大幅下跌等原因導致賬戶虧損無法償還融資,銀河證券對其信用賬戶股票實施了強行平倉。 平倉的股票占總股本的1.52%,平倉後姚國際還持有上市公司4.7%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62

牛散姚國際違反承諾減持GQY視訊 遭深交所公開譴責

深交所9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對GQY視訊(300076)股東姚國際給予公開譴責處分。經查明,6月13日至6月23日,姚國際累計減持GQY視訊853.82萬股,占GQY視訊總股本的4.03%,成交均價20.15元/股,成交金額為1.72億元。姚國際違反了其作出的“自2015年7月16日起,未來六個月到十二個月間,若公司股票價格未達到50元的,將不減持本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承諾,也違反深交所相關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88

巨額解禁洶湧減持 A股再臨變數

隨著中報披露的落幕,9月份再度迎來產業資本減持潮。僅上半個月,A股市場已有166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了減持,累計套現約145億元。其中董監高等高管層成為減持的主力軍,不受減持規定限制的大宗交易則成為股東青睞的拋貨路徑。

在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潮洶湧的同時,9月份的限售股解禁壓力也預計進一步上升,19日至25日當周將迎來881.21億潛在解禁壓力規模。產業資本的減持行為也被市場視為股市的一種信號,在多方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對上市公司運營情況最為了解的高管、大股東等減持,往往對於投資者有指引作用,一般而言,當股價過度高於真實價格時,產業資本將首先發起減持變現,待股市回歸理性再進行增持。

逾百億資金套現

wind數據顯示,以變動截止日期為參考,9月1日至9月14日,A股市場共發生426次增減持變動,期間凈減持11.34億股,凈減持金額為123.03億元。其中滬深兩市共有166家上市公司發生了335次重要股東減持行為,累計減持13.43億股,套現144.93億元。其中標記有49次減持的是解禁限售股。

上述166家上市公司中,來自中小企業板的最多,為62家,創業板則有55家,主板上市企業為48家。這些上市公司分布於42個證監會行業,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5個行業為減持重災區,涉及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有33家、13家、12家、10家、9家。

以上市公司情況來看,在9月1日至9月14日期間,有36家上市公司的減持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永泰能源(600157.SH)遭遇減持金額最多,為17.06億元,該公司控股股東永泰集團於9月7日、1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流通股42792.09萬股,占比3.44%;皇氏集團(002329.SZ)則以9.16億元的減持金額次之,該公司在此期間遭遇兩高管3次減持,主要減持大頭來自於該公司實際控制人黃嘉棣,於9月2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4000萬股,占比4.78%;華夏銀行(600015.SH)和吉艾科技(300309.SZ)的減持金額均在億元以上,分別為7.5億元和7.04億元,前者是遭遇股東永泰能源全資子公司減持,後者則是遭遇該公司高管配偶減持。

在上市公司的減持潮中,董監高等高管層成為減持的主力。335次減持中就有267次是來自於高管本人或其家屬,59次則來自於公司類型的股東,9次為個人股東。從高管的減持規模上看,合計減持3.08億股,套現約60.99億元。

從減持路徑來看,大宗交易成為上市公司股東最為青睞的一種方式,9月1日至9月14日期間,上市公司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11.51億股,占期間總減持金額的85.7%。據了解,目前有多數上市公司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將持股比例將至5%以下,這樣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就不需要提前披露減持計劃。

根據證監會今年1月份公布的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規定,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且設置減持預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

大股東減持釋放信號?

隨著中報披露的結束,大股東的減持動作也陸續有所增加,而大股東的減持行為也將或多或少反映上市公司信息。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除2015年下半年股災的特殊市場環境之外,2012年-2014年中報披露完畢的9月同期均處於凈減持狀態。2015年下半年為應對股災,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股東增持,並對大股東減持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同時期處於凈買入狀態。而2012年至2014年的9月1日至9月14日期間,則分別凈減持24.16億元、73.09億元、157.3億元。

東吳證券研究團隊認為,從大股東增減持的歷史數據來看,產業資本作為內部人,對公司的經營情況更為了解,產業資本的增持減持動作可視為股市的領先信號;從數據得知,當股價過度高於真實價格時,產業資本將首先發起減持變現,待股市回歸理性再進行增持。

“基本面差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則可能是擔心後市不太好,而影響公司股價;質地較好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要相對有序一些,可能有一些自身的安排。”一位資深基金經理認為,在A股指數經歷多次大幅下跌之後,目前主要風險不在國內,更多的擔憂是外部風險引爆,後市具有不確定性。

此外,有券商觀點指出,行業層面的增減持與股價表現也一致,今年以來,計算機、電子、傳媒等行業減持金額居前,這與今年創業板跌幅超過主板也一致,同時計算機、傳媒等行業在經過大幅上漲之後,高估值成為行業股價上行的最大障礙,而今年的市場拋棄高估值行業、買入低估值和消費行業的跡象顯著。

在上市公司股東加碼減持的同時,9月份的限售股解禁壓力也進一步上升。國金證券策略團隊指出,9月19日至9月25日、9月26日至10月2日兩周市場將分別迎來881.21億、338.05億的潛在解禁壓力規模。其中9月19日至9月25日當周定增解禁規模約為122.54億,首發原股東解禁規模約為752.77億。

從月份來看,wind數據顯示,7月份解禁1023.86億元,8月份上升至1711.85億元,9月份預計解禁1836.39億元。為此,東吳證券研究團隊認為,預計9月仍然會造成一定的解禁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