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遺囑:Vanguard指數基金最好的銷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35

先鋒集團(Vanguard)創始人Bogle盛贊巴菲特是該公司最好的“銷售員”,因為巴菲特曾在此前的遺囑中推薦過Vanguard的指數基金。

巴菲特曾在他的遺囑中留下受托管理人應當如何投資他為妻子所留遺產的建議。巴菲特在今年3月的致股東信中描述了這些建議,他的指導意見是“將10%的現金放進短期國債,90%的現金放進某個費用非常低的標普500指數型基金(我推薦Vanguard的)”。

此後的幾個月中,Vanguard的標普500指數基金規模迅速翻倍至11億美元。

Bogle與1975年創立了全球首支指數共同基金Vanguard,巴菲特推薦起到的“奇效”顯然讓他樂開了花。在致巴菲特的一封郵件中,他將自己稱為“Vanguard第二優秀的銷售員”,而將巴菲特排在第一。

如今,Vanguard旗下有7支產品在今年最暢銷的ETF中排名前十。根據咨詢公司ETFGI的數據,截至7月底,Vanguard的ETF業務吸引了全球424億美元資金凈流入。僅次於行業老大貝萊德的448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78

世衛組織警告:埃博拉病毒呈“指數型增長” 月內將新增數千病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73

20140909abola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一表示,埃博拉病毒正在西非國家利比里亞飛速蔓延,預計接下來的三周里就會有數千名新感染者。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聲明中稱:“埃博拉病毒在利比里亞的傳播極為迅猛,新發病例數正在呈指數級增長。

聲明指出,摩的、出租車是“最大的潛在傳染源”,因為利比亞並未對這些公共交通工具進行消毒。傳統的病毒控制措施“未能起到足夠的效果”。

該組織呼籲,利比亞等西非國家的援助人員應該再投入三到四倍的努力進行病毒防治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上周五最新更新的數據顯示,利比里亞的1871名埃博拉感染病例中,已經有1089人死亡,為全球最高。總的來看,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國家的3944名感染者中,已有2097名死亡。

另外尼日利亞也發現了18例感染病例,其中有7人已經死亡,塞內加爾也發現一例非致命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稱,目前利比里亞的15個州已經有14個出現埃博拉確診病例。每新開一個治療中心,立即就會有病人蜂擁而至,“這說明還存在大量的未知案例”

“感染人數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埃博拉疾病治療中心的容納能力,預計接下來的三周會出現數千名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18

沒進高薪指數十大 國泰金背後怨念

2014-09-08  TCW
 
 

 

八月二十五日掛牌的「台灣高薪一百指數」(簡稱高薪一百指數),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同步公布前十大公司名單。台灣金融業龍頭公司國泰金,第一時間跳出來質疑「為什麼沒有我?」不只國泰金,高薪一百指數揭牌之後,市場頓時掀起要求「公布名單」聲浪,還驚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說明。

這事為何重要?因為這是一份代操基金買股票的名單,後面牽涉到代操基金的資金配置。

高薪一百指數,由證交所跟銳聯資產管理公司合作編製,雙方除了這項指數外,之前還編製出「台灣就業九九指數」與「台灣企業經營一○一指數」。這種指數類似大盤的加權指數,一般投資人很少留意其成分及組成,要不是國泰金跳出來「抗議」,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注意這則新聞。

金管會希望藉由編製高薪一百指數,藉此帶動企業加薪潮,而能入選在前一百大的公司,具有高薪且員工薪資年年增加的指標性意義。

國泰金為什麼在意沒有躋身前十大?

「這是一份代操基金買股票的名單,每家公司都想要在裡面,」一位參與政府基金委外代操的評審說。

排名越前,代操基金買越多

類似這種有政策色彩的指數,影響的不僅是顏面,更重要的是股票買盤,難怪有不少公司偷偷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名列其中。

舉例來說,截至二○一二年底,勞退基金已兩度買進「台灣就業九九指數」中的股票,金額高達三百六十億元。勞退基金在委外代操時,也都會指定得標的投信業者,優先投資「台灣就業九九指數」中的「聘雇績優生」。排名越前面的公司,代操基金買進的張數也會越多。

就國泰金而言,不論是「台灣就業九九指數」或是「台灣企業經營一○一指數」,國泰金的排名總在兄弟集團富邦金前面,這一次排名卻落後,不論裡子或面子,都很難嚥下這口氣,難怪會甘冒得罪主管機關的風險,開抗議的第一槍。

【延伸閱讀】高薪100指數,國泰金比輸富邦金——3指數前10大成分股名單

●高薪100指數計算起始日:2014年8月11日

第1名 台積電第2名 鴻海第3名 中華電第4名 富邦金第5名 中信金第6名 台新金第7名 兆豐金第8名 南亞第9名 中鋼第10名 廣達

●台灣企業經營101指數計算起始日:2012年8月27日

第1名 台積電第2名 台塑化第3名 中鋼第4名 南亞第5名 台化第6名 廣達第7名 國泰金第8名 台塑第9名 聯發科地10名 富邦金

●台灣就業99指數計算起始日:2010年12月23日

第1名 國泰金第2名 台積電第3名 富邦金第4名 中華電第5名 日月光第6名 矽品第7名 宏達電第8名 台新金第9名 聯電第10名 中信金

註:台灣就業99指數、台灣企業經營101指數前10大成分股,是當年度揭露的名單,不代表現在排名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66

大宗商品指數創五年新低 宏觀經濟冬眠未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11

5.2-The-dawn-of-a-new-order-in-commodity-trading

在供應充足預期大行其道之際,隨著市場擔憂美國以外地區經濟增速放緩將損及原材料需求,大宗商品價格跌至五年最低水平。(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隔夜,追蹤22種商品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跌至2009年7月以來最低值。布倫特原油盤中一度觸及兩年以來最低點位。小麥、玉米、大豆價格均下挫至四年低點,國際金價下滑至7個月低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盤中跌至約三個月最低,期鋁挫跌至三周低點,期鋅跌至兩個月低位。

歐元區和日本疲弱的經濟複蘇引導能源價格走低。全球原油產量預計將為45年最高水平。昨晚出爐的美國農業部上調谷物產量預估,且高於市場預期水準。農業部預估顯示,美國玉米產量可能刷新歷史新高。而產量壓力致使棉花、大豆、玉米和小麥價格全線跌入熊市區間。

巴克萊駐倫敦分析師Kevin Norrish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經濟增速數據令人失望。增長前景看起來比較暗淡。而諸多大宗商品的供應則非常強勁。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大宗商品部門全球負責人Jodie Gunzberg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是個買入時機。問題在於:供應是不是足以趨向持續的過剩?”

她還表示,價格走低還伴隨著庫存下滑,這就創造出了買入機會。LME銅庫存今年已大幅下滑57%。“企業大宗商品需求應當會重拾增長。”

COMEX期金跌至每盎司1235.30美元,年初至今,黃金累計跌幅達11%。Linn Group Inc.旗下Ira Epstein部門總監Ira Epstein表示:

強勢美元和美聯儲加息預期推動金價走低。在(烏克蘭或加沙地區)地緣動蕩不升級的前提下,黃金前景十分疲弱。

昨日,布倫特原油收報每桶98.08美元,最低觸及96.72美元,為2012年7月2日以來最低點位。CBOT小麥一度跌穿每蒲式耳5美元。交投最活躍的12月玉米期貨觸及3.35美元,跌幅達1%。指標合約1411大豆期貨下挫1.2%,收盤創近四年最低水平。豆油期貨更是跌至五年半最低。LME銅報每噸683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7

10 Sep 14 - 滬港通 與 中國A50指數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4/09/10-sep-14-a50.html

過去2年來,上證指數多次嘗試沖往2,000點,無視什麼2132點鑽石底(又稱豆腐底),直奔1949點建國底,雖然破了之後很快便反彈回2000點樓上,但一直上升缺力。 「滬港通」在今年4月公佈後,資金首先湧入香港,除了追入上市的A股ETF外,亦帶動港股從4月的2萬2千多點至今上升了2500點或10%以上。 港股牛氣沖天,三扒兩撥已上升至2萬5水平; 急升過後,港股在2萬5千點上下幾百點整固。 上證指數亦不弱,近日沖上了2300點以上收市。

在香港過去幾個月,不少散戶明顯未能坐上這架烈火戰車,跑輪恒指。 另一方面,外資流入押註A股,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搶手貨 從5月到8月中,追蹤中國A股的兩個最大的ETF共計吸引了約25億美元的資金。 A股ETF成為基金經理入市炒A股概念之選,交投踴躍,歷史最悠久的安碩A50中國(2823)亦在同期跟隨上證指數上升。 這個某程度代表買指數在這段時期比較直接和有效。

滬港雖然未通,中國證監會已允許深圳證券交易所研究與港交所(0388)互聯互通的「深港通」方案,待方案完善後可上報。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4月底已指出,「滬港通」是試點,未來將視乎市場情況及監管審批,可靈活擴容、擴量、擴市 —— 如「深港通」。

資金自由行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資金自由行 - 港股

「滬港通」的推出,將打通上海與本港股票市場間的資金流動,並有望收窄在兩地上市企業A股和H股的差價。市場人士相信,在「滬港通」推行後,隨之而來的,會是打通深圳與本港股票市場的「深港通」。不過,互聯互通是否擴大至深圳,最終仍要看「滬港通」是否成功而定。

林少陽先生說: 「今次滬港通不過是試驗性質,情況就像當年推行旅客自由行之時,開始只不過是廣東省的人口可以一簽多行來港旅遊,後來自由行放行的省市數量才逐步增加。同樣地,這次推行的資金自由行,起步點只限於上交所上市的500多隻及港交所掛牌不足的300隻股份,且限定每日交易金額不超過125億元人民幣及100億港元。可以預期,股份及金額未來肯定會逐步增加,這將會激活兩地的資金互聯互通,提升兩地市場資產的定價效率。」

曾淵滄教授亦說: 「滬港通不是一次過、只影響股市幾個月的政策,滬港通是一項長期規劃,與2003年的自由行一樣,會不斷擴大。」

自由行造就了香港零售股的10年牛市,令到 莎莎國際(0178)、六福集團 (0590)、周生生(0116)等成為有10倍以上回報的股份十倍股(Ten Bagger)。 之​​前的QFII、QDII以及CEPA對券商的商機不多,也無成功的例子,前海也成了搞房地產,只有滬港通有實質的東西,內地在金融安全的原則之下,已突破以往的保守政策。 在現有QFII額度外,「滬港通」讓機構投資者新增了另一投資A股的渠道,透過更自由的資金流動,有助提升內地股市的估值。 經由「滬港通」買賣A股,毋須受現時資金滙入、滙出的申報及時間限制,投資靈活性大得多。

莎莎 六福 周生生 自由行

如未來投資A股的新增外資額度主要通過「滬港通」落實,則在資本帳全開放前,本港市場將成為外資進入A股的獨家代理。 長期來看,券商及基金都估計,「滬港通」執行後,大增A股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令資產規模達1.4萬億美元的相關指數基金,被動追入A股。

資金自由行


估值提升 - A股

市場人仕一直認為A股估值低,但是由於中國的市場利率大概是5厘、6厘,加上風險溢價, A股每年的 required rate of return 理應要遠高於利率,因而A股的合理市盈率的區間也應較低,這是A股估值一直低迷的解釋之一。 海外資金成本較低,A股的高息率資產對海外資金而言更具吸引力,由於可以捕足中國經濟增長,國際投資者都願意配置資金到A股市場。 在「滬港通」和未來逐步開放資金流動的前提下,A股有望逐漸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這個影響可令A股的估值逐步提升。

滬深300指數目前的2014年預測市盈率約爲9倍,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估值合理,筆者對市場長期走勢樂觀。

指數 淨利潤同比增長 (%)往績市盈率往績市帳率
上證綜合指數 12.54%10.51倍1.28
上證50指數 12.52%7.94倍1.11
滬深300指數 12.42%9.39倍1.23

上證指數 上海 金融

資金自由行會令到港股那些板塊和股票成為十倍股(Ten Bagger),筆者仍在和友人討論和分析中,只知道港交所(0388)和一眾證券行肯定受惠。 至於A股,筆者認識有限,筆者在相信估值提升的前提下,傾向於認為與其找尋十倍股,不如首先簡單的投資高透明度、高流通性、大市相關的指數股或者指數ETF,會比較簡單直接。 這樣,除了可簡單的enjoy估值提升的回報,亦可分散投資優質的股份和降低投資成本。 另一方面,技術上,以年度計算的趨勢來看,A股的轉勢信號,已經非常、非常明顯了。

A股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上證指數突破下降軌

技術上,上證指數已經突破5年來的下降軌,雖然不排除在通車前後有一段波動,筆者傾向於認為,「滬港通」正式通車後 ,成功引入海外資金進入上海股市,資金會擇肥而噬,正式帶動A股慢牛式的上升。

上證指數 轉勢


富時中國A50指數最大特點是金融股比重極高,50隻成分股中金融股佔六成,頭30隻最大比重股份中,金融股比重達47%。 相比,滬綜300指數成份股達300隻,金融股約佔40%,首30隻持股比重最高股份,金融股共14隻,比重只有25%。

A50指數成分股主要是金融股,佔基金組合逾6成比例,較其他指數為高。 內地金融股的A股與H股存在較大價差,A股對H股平均有7%至8%折讓。由於預期在「滬港通」實行後,A股對H股的折讓將大幅收窄,A股若回升有望帶動A50指數迅速上升。

中國A50指數中,如果集中權重+五大,十五大的比重接近6成,當中一半同時有A股和H股的成員,A股相比H股有折讓平均有1成。 如果相信在「滬港通」正式通車,折讓會繼續減少,富時中國A50指數跑贏相對的H股的機會很高。

中國A50 十五大
(備註: 權重是2014年8月數字,人民幣和港幣股價是9月數字)


富時 FTSE 中國A50指數

富時中國指數A系列把中國A股市場以規模分割成不同部分
▪  市值最大的50家藍籌公司組成的A50,
▪  大型公司組成的A200,
▪  中型公司組成的A400,
▪  由A200及A400合成的大中型A600,以及包含其他合資格公司並能進佔市值首98%的富時中國A小盤指數。

富時中國A50指數是投資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一個基準。 它是一支包含了在這上海,深圳證券兩個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的實時可交易指數。 季度審核於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進行,以確保該指數能反映中國市場。

FTSE A50 標準

截至2014年8月,富時中國A50指數十大成分股是
▪  601318 中國平安(A股),人壽保險
▪  600036 招商銀行(A股),銀行
▪  600016 中國民生銀行(A股),銀行
▪  600030 中信證券(A股),投資服務
▪  601166 興業銀行(A股),銀行
▪  600000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A股),銀行
▪  000002 萬科企業(A股),地產及其開發
▪  601328 交通銀行(A股),銀行
▪  600887 伊利股份(A股),食品
▪  600519 貴州茅臺(A股),蒸餾酒和葡萄酒商
▪  601398 中國工商銀行(A股),銀行
▪  000651 格力電器(A股),耐用家庭用品
▪  601288 農業銀行(A股),銀行
▪  600837 海通證券(A股),投資服務
▪  000001 平安銀行(A股),銀行


中國A50 行業分佈


央企改革

說了一輪大方向比較樂觀的評論,筆者對於短期大市的走勢反而未敢太樂觀,可能是因為市場現時的投資情緒似乎太樂觀了一點,尤其是某部分炒了上去,但細節欠奉、管理層執行能力「有目共睹」的央企改革概念企業改革後又如何呢 ... ... ... 筆者似乎有點離題,越扯越遠,這方面的討論留待有機會再談。

(>‿◠)


央企改革概念





權益披露: 筆者持有 X安碩A50(2823)。

參考:

1. 富時中國A50指數 富時 月刊報告 - 2014年8月
http://www.ftse.com/sites/indices/china-a50

2. 立論:炒滬港通化繁為簡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13/18830255

3. 國內有龐大增長空間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7093

4. 滬港通是長期規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6/18844511

5. A股慢牛三因素

6. 指數估值分析
http://www.indexfunds.com.cn/html/menu/371.html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9

為何羅素2000指數出現“死叉”如此引人關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98

rut-cross


本周美國羅素2000(Russell 2000)股指時隔兩年多在技術圖形上形成“死叉”,引發市場擔憂。

所謂“死叉”是該證券價格的短周期均線自上而下穿越長周期均線所形成的圖形,在這里指50日均線跌破200日均線,雖然並不絕對,但傳統上該圖形的出現提醒投資者註意中期趨勢的轉變。

俗話說“趨勢是你永遠的朋友”,當趨勢可能結束時,投資者必須小心自己變成一個“沒有朋友的人”。

羅素2000指數由Frank Russell公司創立,成份股為2000家,由羅素3000指數中市值最小的2000支股票構成,不包括股價在1美元以下和所謂的“粉單”股票。該指數為美股小型股價格漲跌的重要指標。

不過,即便是圖形上出現了死叉,也不要急著做空。在最近四次羅素2000出現死叉的過程中,只有2011年的一次發生了大規模下跌。當時的背景是歐元區債務危機加深,且美國遭信用評級下調。

但是這種現象必須引起投資者的擔心,因為在標普500指數頻頻刷新紀錄新高之際,美國市場上小盤股的表現卻持續低迷。

自2009年3月初本輪牛市啟動以來,羅素2000指數累計上漲220%,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191%。去年標普500指數上漲30%,羅素2000指數上漲37%。

但今年以來,羅素2000指數顯著跑輸大市,年內累計跌幅達到2.95%,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近8%。特別是7月初以來,羅素2000與主要股指的分化趨勢更加明顯,該指數近三個月跌幅接近7%。主要行業板塊中,盡管必需消費品板塊表現最好,但2.79%的漲幅仍不及標普500指數整體表現,表現最差的非必需消費品板塊下跌8.67%。

對於小盤股今年以來的持續弱勢,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受到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導致的流動性預期趨緊影響,市場風險情緒下降,在此情況下投資者更青睞擁有良好流動性的大盤股。此外,小盤股此前多年的表現一直好於大盤股,估值已經相對較高。

由於成交量較小且對利率和經濟環境敏感度更高,小盤股通常被視為大盤的風向標,能夠反映市場的風險偏好。比如在金融危機後,代表小盤股的羅素2000指數在2011年就創出歷史新高,成為首個創新高的主要股指。

Pension合夥人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加耶德表示,在美聯儲認為美國整體經濟向好的情況下,小盤股陷入如此顯著的跌勢中,已然給投資者敲響了警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54

我的指數化策略 行動機器

來源: http://xueqiu.com/3110811825/31826914

80後微散一枚,由於工資微薄,投得太少,說自己是小散都有點太看得起自己了。從拿第一份工資開始,我都在重複做著一件事:把大部分的工資都買成股票。我的策略是這樣的,建立一個50支股票組成的指數化的投資組合,然後適時地進行加倉,同時每年分紅後進行再投資。有人說什麽“把有限的雞蛋放進幾個籃子里,然後看好”對我來說有點不現實,因為我沒有能力分辨籃子的優劣,我認為投資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忘記想要靠投資發財的想法,財富穩步增長就行,慢點無所謂。
     現在的持倉是這樣的,如圖(可能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會覺得我是個奇葩):

對於一個投資剛剛兩年半的微散,本人對自己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期望比較低的緣故吧?)

      選擇指數化的原因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微散,我不迷信自己的選股能力。基金經理都做不好的事,我沒理由比他們做得更好。準備開始投資前反複看了很多書,《戰勝華爾街》《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超越金融》《貨幣金融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都是非常棒的書,但書中的內容更像內功心法,需要內化,難以實踐。直到看到了約翰博格的書,才找到了方向。

      我有一些自己的標準,可能就是看《戰勝華爾街》這些書時候形成的。下面簡單羅列一些:

分紅(豐厚的分紅代表著企業有著雄厚的財務實力,不需要為了保證下一年的生產投入大量的資金。漲得再好的鐵公雞我也不要,中國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
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率不能低於20%,毛利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業在行業中的定價權,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凈利率(看完毛利率,再看凈利率,可以大致看出企業的運營效率。)
非流動負債(我很在意這個,企業不欠人錢才能熬過這段經濟不景氣的日子。不過如果非流動負債是可轉債的話,我還是會考慮的,因為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時候根本沒想到要償還?)
不能是房地產行業,包括建築材料一類的行業。(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為我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我一直不看好這個行業……)
簡單的產品(那種需要不斷設計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的企業難以長久。)
壟斷、特許經營權(傻瓜都能經營好的企業是我非常喜愛的,所以我會看上一些以城市命名的企業,XX水務、XX電力、XX高速、XX燃氣,這都是我的標的之一。我知道這都是低層次的壟斷,但這恰恰是最容易分辨的壟斷形式,並且這些企業真的很賺錢,分紅又多。)
大股東持股(大股東應該有絕對的控制力,否則公司誰說了算?)
凈利潤(前景再好,沒有真金白銀入賬一切都是浮雲。)
不能曾經是ST、*ST(我有點強迫癥,別告訴我你已經從良了……)
還有一些類似市盈率、市凈率估值就不提了……

按照上述思路篩選下來,符合的要求的股票組成一個股票池,之後挑估值合理的買。構建了一個組合以後就只要等著發工資和分紅就行了,然後就是再投資。

我的這種策略怎麽樣呢?大家說說看,我需要你們的指點。
最後挑自己最喜歡的幾個公司艾特一下。$老板電器(SZ002508)$ $東風股份(SH601515)$ $寧滬高速(SH600377)$ $福耀玻璃(SH600660)$ $白雲機場(SH600004)$ $法拉電子(SH600563)$ $宇通客車(SH600066)$ $民生轉債(SH110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4

美股雖大跌 但VIX指數顯示市場還沒進入恐慌模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40

周四美股市值蒸發3200億美元,除了14只股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全線下跌。但是波動指標顯示投資者並沒有進入恐慌模式。

周四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上漲18%至15.64。據彭博統計的數據顯示,VIX指數目前依然低於2010年每一次市場大跌後的水平。目前VIX指數仍然處在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蘋果大跌3.8%拖累納斯達克指數,科技股和互聯網股跌幅居前。俄羅斯問題和中東伊斯蘭國危機脫離市場走勢。

在4月和8月份上兩次美股出現約4%跌幅的時候,VIX均在大跌前觸及17峰值。在上述兩個例子中,標普500指數走低時間長度均不超過兩周。

自9月18日美股觸及歷史新高後,標普500指數下跌了2.3%。在2月份是VIX上漲到今年來最高21.44,之後標普500指數出現一輪6%的下跌。

由於與大盤走勢相反,VIX指數又被成為恐慌指數。VIX本周已經上漲了29%,自2011年9月以來其平均值為16.7。

標普500指數昨天的大跌,是今年第14次出現一個或兩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2013年標普一共經歷了19次這類下探,而全年漲幅則高達30%。

目前美股還處於牛市之中。今年標普500指數一日或者兩日最大平均跌幅為1.8%,2013年時為1.7%。今年迄今標普500指數還沒有出現過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的情況,目前美國基準是2009年3月時的三倍。

BMO Capital Markets股票衍生品交易員Max Breier告訴彭博新聞社

“今年高波動都被證明是短期的。在波動率指數飆升至威脅區域之前,現在的情況更像是投資者跟隨大盤拋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03

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大幅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20

周一,全美不動產協會(NAR)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環比跌1%,不及預期的降0.5%;同比跌4.1%,大幅不及預期的跌1.4%。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月率-1.0%,預期-0.5%,前值由+3.3%修正至+3.2%。

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年率-4.1%,預期-1.4%,前值由-2.7%修正至-2.8%。

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環比跌1%,不及預期的降0.5%。上月數據顯示,美國7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環比增3.3%,創2013年8月以來最大增幅;今日7月數據小幅下修到3.2%。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同比大跌4.1%,不及預期的跌1.4%。

20140829_home_0

從地區角度看,只有西部地區成屋簽約銷售增長,為連續第四個月增長。

數據公布後,美股小幅上行:

sp500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波動不大:

treasury

黃金小幅走高:

gold

美元指數走高:

usdolla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11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2014年三季度市場總結與四季度展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70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2014年三季度市場總結與四季度展望


三季度市場繼續下行,房地產信貸政策將是四季度市場走勢關鍵


2014年三季度國內房地產市場延續下行勢頭,價格繼續下行,成交季節性回升但同比下降幅度仍比較大,房企經營壓力增加,投資放緩,土地市場降溫。雖然多數城市放松限購,但信貸政策仍保持平穩,市場下行預期並未根本改變。四季度“認房不認貸”等刺激剛需的信貸政策調整將成為市場走勢的關鍵。

在政策不發生重大調整的條件下,市場預期下行導致需求觀望,加之按揭貸款影響,預計市場成交量仍將同比小幅下行。供應方面,在年度銷售目標和資金回款壓力下,房企繼續加大推盤力度且以價換量仍是主要策略,預計四季度市場供應繼續增加。價格方面,目前市場庫存高企,去化壓力攀升,預計全國房價繼續下行趨勢。目前多數企業銷售不及預期,資金壓力較大,在年度銷售目標壓力下更多企業將加快推盤並加大營銷力度以促進去化、回籠資金。

季度末市場對於“認房不認貸”等按揭貸款政策調整預期逐漸升溫,預計四季度房地產信貸政策出現調整的可能性較大。“認房不認貸”等信貸刺激政策的實施或將明顯刺激改善需求入市,促進市場成交,四季度市場成交或將接近去年水平,但全年總體仍難及2013年。


1政策環境

多地出臺刺激政策,限購政策放松短期內刺激需求入市,但無法根本改變需求預期;季度末信貸調整預期升溫
放松限購呈現多米諾效應,全國僅五城未放寬。2014年6月26日,呼和浩特市發布文件正式取消限購,為全國第一個正式宣布全面取消限購的城市。隨後,濟南、海口、蘇州、武漢等地也相繼宣布放松限購。截至9月,全國47個限購城市中,共有42個城市放松限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三亞為最後5個堅守限購的城市。限購放松後,短期市場出現明顯回升,但持續性不強,難以根本改變市場走勢。

多個城市出現二次救市,限購政策由局部調整轉向全面放開。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堅持定向放松限購政策,對於取消限購的房屋類型、城市區域分別限定,其中廈門島外不再限購,珠海放開中心城市144平(含)以上住房限購,新城區全面取消限購。而武漢、寧波、青島等城市在經歷第一輪定向放松限購政策後,於8月、9月宣布全面放松限購,放松力度逐漸加大。目前,47個限購城市中,29個城市官方正式宣布全面取消限購。

多地加大信貸支持,刺激需求入市,信貸政策寬松預期升溫。福建、湖北、江西、寧夏加強信貸支持,其中福建降低首套房認定標準為“購房人償清購房貸款後,再次申請貸款購房,按首貸認定”,湖北要求首套房貸款利率下調至基準利率的0.7倍,江西則明確提出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湖北、湖南提出放寬公積金使用方式,寧夏、湖北明確部分稅收減免政策。四川則提出對於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按照實際發放符合條件貸款金額的3%給予財政補助。此外多地通過放松公積金使用條件,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方式刺激市場需求。但地方性的鼓勵信貸調整的措施在經過商業銀行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所以市場影響有限。

9月下旬,市場預期央行將放開限貸政策,鼓勵首套房貸款,並降低首套房認定標準為“房貸余額償清都算首套房”。截至目前,央行並未明確表態。業內預期這一信貸政策的調整,將有利於刺激改善需求釋放,促進市場成交回升。

不動產條例公開征求意見,長效機制再推一步。8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條例》中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登記制度,明確了不動產登記執行部門,以及不動產登記信息實時共享,和依法查房的規定。此外,不動產登記局的主要職責、人員編制和內設機構等“三定方案”確定,並且不動產登記的四步走時間表明確,不動產登記工作進一步推進。不動產登記是我國建立長效調控機制的重要環節,為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房地產稅改革提供基礎,有助於遏制不合理的、過多的投資投機需求,促進合理需求的平穩釋放。

2價格

三季度住宅價格繼續下行,自5月以來,已經連續5個月下跌,市場下行趨勢明顯
三季度百城均價持續下跌態勢,9月跌幅擴大。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三季度,樓市處於下行調整時期,百城住宅均價持續下跌。其中7月住宅均價為1083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81%,跌幅比6月擴大0.31個百分點;8月住宅均價為107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59%,跌幅比7月收窄0.22個百分點;9月跌幅再次擴大。

分城市來看,三季度各線城市百城住宅價格均下跌,9月一線城市下跌較明顯。2014年1-9月,百城住宅均價累計下跌2.73%,其中第一季度上漲0.36%、二季度下跌1.12%、三季度下跌2.01%;2013年1-9月累計上漲6.38%。具體來看,一線城市2014年1-9月累計上漲0.08%,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8.24%;二、三線城市價格由漲轉跌,1-9月累計跌幅分別為3.12%、2.69%,而去年同期分別累計上漲5.08%、6.37%

3新房

受取消限購政策刺激和季節性影響,三季度成交環比回升,同比仍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
2014年三季度,在限購政策調整、房企加大推盤促銷推動下,市場成交較二季度有所回升,但較去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市場仍處下行周期。據初步數據統計,三季度重點城市成交商品住宅約6073萬平方米,環比二季度增長5.3%;同比來看,受2013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三季度市場成交同比下降12.7%,降幅較上季度收窄2.8個百分點。累計來看,2014年前三季度重點城市成交約174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1%,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3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隨著限購調整城市數量增多,短期刺激少量需求入市,同時房企加大推盤及促銷力度,三季度成交季節性回升。7月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1967萬平方米,環比6月增長10.8%,但難及去年同期;8月市場成交環比小幅增長2.5%至20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5%;9月,重點城市成交2091萬平方米,環比8月上升3.7%,但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2%,“金九”成色不足。

4土地

存貨與資金壓力不減,企業拿地熱情下降,土地市場持續低迷
1-9月各類土地供應量和成交量不及去年同期,三季度土地市場持續遇冷。供應方面,2014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累計推出建設用地面積9.8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17.6%,其中三季度共推出3.2億平方米,環比二季度基本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22%;今年1-9月住宅用地累計推出建設面積3.5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0%,其中三季度推出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9.3%。成交方面,300城市各類用地累計成交建設面積7.8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5%,其中三季度成交2.2億平方米,環比下降15%,同比下降37.9%;1-9月住宅用地成交2.6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8.5%,其中三季度成交0.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53.7%從土地市場總體供求情況來看,土地市場進一步下行趨勢明顯;尤其9月土地成交觸底,成交面積為近年來單月最低,企業拿地熱情持續降低。

出讓金同比回落,各月同比降幅持續擴大。2014年1-9月,全國各類用地出讓金累計為1.7萬億,同比下降22%。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五成。其中,住宅用地2653億元,同比下降超5成,降幅高於商辦用地。從各月表現來看,三季度土地市場仍然維持較冷態勢,其中9月市場降溫尤為明顯,單月出讓金的同比降幅接近7成。

三季度樓面價同比下降,溢價率低至同期歷史最低水平,土地市場熱度持續下降。2014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樓面均價為119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平均溢價率為11.49%,較去年同期回落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開發企業拿地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使得樓面均價有所上升,但由於市場整體較低迷,溢價率處於較低水平。1-9月住宅用地樓面價為1733元/平米,同比上漲9.1%,溢價率為13%,較去年同期回落6.7個百分點;商辦用地樓面價157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5%,溢價率下降2個百分點,為11.3%。從三季度來看,各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112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6%,溢價率較去年同期回落10.9個百分點至8.9%,處於歷史同期最低水平。

5企業

銷售不及預期,企業間分化,多數房企全年目標完成難度加大,拿地投資更趨謹慎
三季度房企銷售預計回落,龍頭房企業績看好。2014年1-8月,20家代表性品牌房企銷售額達8278.5億,同比增長9.7%;銷售面積762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8%。在經歷7月份的傳統低業績後,8月各家企業業績環比均增長。萬科以152.4億繼續占據頭把交椅,恒大單月銷售額接近百億。首創8月單月銷售額環比大增至41億,是歷史單月次好業績。招商環比增幅近1倍,保利、華潤等企業環比增幅超5成。但總體來看,三季度房企銷售業績預計會受7、8月份拖累,市場表現不容樂觀

多數代表企業銷售目標完成情況不甚理想,四季度銷售承壓。2014年1-8月,20家代表房企有7成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不足60%,多數房企未來四季度全年業績目標完成難度倍增。前8月僅恒大目標完成率超過70%,達到82%;而招商、首創置業、遠洋和金地前8月銷售業績均未達到全年目標的一半,實現全年銷售目標難度較大。其他企業中,中海、綠城、萬科目標完成情況較好,目標完成率均接近70%,而保利、華潤、世茂等多數品牌房企仍未達到60%,四季度銷售壓力仍然較大,龍湖、佳兆業僅完成全年目標的一半左右。

品牌房企9月鮮有拿地,但三季度總體拿地規模較二季度大幅上升。三季度銷售端在限購取消、政策放寬條件下仍未扭轉市場頹勢,房企資金回籠速度持續放緩,拿地投資積極性不再。20家品牌房企前三季度拿地金額為2387億元,同比大幅降低43%,拿地面積為7443萬平方米,同比大幅降低49%,但三季度共計拿地1820萬平米/495億,較二季度明顯回升。分月來看,8月拿地規模相對較高,主要為”金九銀十”做準備,而9月土地市場驟冷,主要由於8月市場數據低於預期,房企對未來市場還是保持懷疑態度。

品牌房企戰略聚焦一二線以規避風險,持續優化土儲結構。2014年前9個月,20強房企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為88%,高於去年底的83.9%,其中一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達到34%,較去年底提升1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在前些年市場供應量過大,現有存量去化周期較長,同質化嚴重,企業投資熱情不高導致拿地金額占比僅為12%,較去年底下降4個百分點

6展望

料2014年市場難及去年,房地產信貸政策將成為四季度市場關鍵
在信貸政策不發生重大調整的條件下,市場預期下行導致需求觀望,加之按揭貸款影響,預計市場成交量仍將同比小幅下行。供應方面,在年度銷售目標和資金回款壓力下,房企繼續加大推盤力度且以價換量仍是主要策略,預計四季度市場供應繼續增加。價格方面,目前市場庫存高企,去化壓力攀升,預計全國房價繼續下行趨勢。

目前多數企業銷售不及預期,資金壓力較大,在年度銷售目標壓力下更多企業將加快推盤並加大營銷力度以促進去化、回籠資金。2014年以來,房地產信貸環境並未顯著寬松、需求不足導致企業業績欠佳、庫存攀升,同時資金壓力加大。由於對未來市場預期不穩,房企拿地更加保守,全國土地市場明顯降溫。“金九”已到尾聲,隨著“銀十”及年末季節性銷售旺季到來,迫於去化壓力和回籠資金需要,四季度更多企業將加快推盤,在使用傳統銷售策略加大優惠、促銷力度的同時,通過全民營銷、地產金融等創新性銷售策略謀慮去化。

9月末市場對於“認房不認貸”按揭貸款政策的調整預期不斷升溫,預計四季度房地產信貸政策的調整可能性較大。“認房不認貸”等信貸刺激政策的實施或將明顯刺激改善需求入市,促進市場成交,四季度市場成交或將接近去年水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